知识积累和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4分)
歼灭()
荒miù()连翘()piē()见
2、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在表格中加以改正:(4分)张惶失措
锐不可当
自出心裁
前瞻后顾 惟妙惟肖
物竟天择
别具匠心
巧妙绝伦 销声匿迹
因地治宜
五彩斑斓
豁然开朗 转弯抹角
满院狼籍
大庭广众
鸡零狗碎
错别字:、、、正确字:、、、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追溯:
②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
1、jiān 谬 qiáo 瞥
2、惶 竟 治 籍 皇 竞 制 藉
3、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标本:在同一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4、请根据拼音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写上汉字(4分)
春节晚会上,精美绝lún()的舞蹈《千手观音》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邰丽华与20位同伴结为一体,以“千手观音”的形象立于莲花台上。她们在镶qiàn()着一千多只手的金bì()辉煌的拱门下,用翩的舞姿和斑lán()的色彩,“诉说”她们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
5、古诗文填空(6分)
(1)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2)读下面的一段话,每句话都会令你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的两句话,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崔颢的乡愁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刘禹锡将满腔豪情写入秋季的天空,陆游把杀敌报国之情化为一梦。
① ②(3)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
6、读下面广告词,改正句中误用的成语,请改正(5分)
商家厂家为吊人胃口,可谓是煞费心机,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机不可失,这儿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
正确的成语是:、、、、4伦 嵌 碧 斓
5、(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有备无患 盖世无双 百里挑一 随心所欲 引以为荣
7、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的方格内。(4分)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zhuì()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lán()的光带。坐船夜游,感觉是进入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赵丽宏《周庄水韵》
8、用你的火眼金睛寻找四个错别字,并订正。(4分)气势磅礴 慢不经心 栩栩如生 碾转反侧 心弛神往 不堪设想 无精打采 清描淡写
错别字:、、、正确字:、、、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乒乓球世锦赛上,张继科对男子乒乓球单打冠军蠢蠢欲动。B.看着大街小巷的鳞次栉比的商品,我们不禁为之心动。
C.苏州园林包含着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唯美自然,堪称奇景。D.各国首脑认真调研市场,虚张声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7、缀、斓、xian lǔ
8、漫 辗 驰 轻
9、C
10、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明天是卦阳台呢?还是放飞鸽子?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说:”进去吧,里面没人。”
C.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 莎莉文老师。D.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2008年黑龙江省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明确了知识积累及运用板块的考查内容与要求:
能借助现代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认识常用汉字3 500个, 其中3 000个左右会写。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常用汉字。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有一定的语文积累,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背诵优秀古代诗文80篇 (段) 以上, 能运用积累的语文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08年黑龙江省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试卷结构与说明部分也明确指出, 知识积累及运用板块的考查内容包括:
1.内容包括拼音、汉字、标点符号、词语、语言思维、文学常识、古代诗词等, 以客观题为主。
2.题量应在6至8小题之间。
3.题干文字量为600字左右;答案文字量为300字左右。文字和图表不超过两个版面。
4.低难题占70%左右;中难题占20%左右;高难题占10%左右。
5.考查语文知识积累, 重点考查运用能力。鼓励创新思维, 不设概念术语考试题型。
具体到每一小题的要求是:
第1小题通常以注音、写字、标点使用、改病句为主。赋分为4—6分。
第2小题以词语及书写为内容, 赋分为2分。
第3小题以语言运用为主要内容, 赋分为2分。
第4小题以读图或文字材料分析为内容, 赋分为2分。第5小题以古诗文默写为主要内容, 赋分为8—10分。
第6小题是考查学生的对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赋分为2~3分。
以上考查内容归结起来, 可概括为8项语文能力测评点:1.注音·写字;2.标点符号的使用;3.病句修改;4.词语理解运用;5.语言运用;6.语言材料和漫画材料分析;7.古代诗词诵读默写;8.文学常识积累与名著阅读。
一、注音·写字
注音·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试题将音、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方言读音的能力。对于写字, 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书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例: (2007年山东省滨州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阅读下面的语段, 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书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 一个苍茫的宇宙。古今中外他人的智慧通过文字进入我们的视野, 丰富贫瘠的大脑, 擦亮的眼睛, 冷却急躁的情绪, 抚慰受伤的灵魂, 浸润的心田, 陶冶 () 高洁的志趣。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
(2) 根据拼音将语段中画线词语补充完整, 用通行的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答案: (1) yě; (2) 蒙蔽, 干涸。
评分标准:本题共3分, 注音、字形、书写各1分。字形每写对1词得0.5分, 书写酌情给0.5或1分。
关于注音·写字这一知识点, 考查的常见题型有:
1. 选择题:
例: (2003年黑龙江省) 读下面的《六月寄语》, 回答问题。 (2分)
六月, 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能享受的一切, 轻松地解除了精神的迷惘和束缚, 感受到了闲适与欢愉。田野已是一片新绿, 散发着另人沉醉的馨香, 整个大地是一副欢乐的景象。清凉的六月, 优雅的六月, 希望的六月。
(1) 你能给以下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吗?
享受 (A.xiáng B.xiǎng) 束缚 (A.sùB.shù)
答案:B、B。
2. 注音题:
例: (2008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答题。 (6分)
2007年1 0月24日,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搭载长江三号甲运载火箭, 在细雨后的天穹腾空而起。中国人·进发星空的维幕正式拉开。11月5日, ·它成功飞入月球怀抱, 与蔚蓝色的地球完整而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个整体, 在指控大厅的屏幕上构成了一幅“星月交会”的状观景象。
(1) 给加点字注音。 (2分) 载 () 穹 ()
答案:zài、qióng。
3. 书写字:
例: (2005年黑龙江省) 亲爱的同学们:走进中考, 亲近语文, 满怀信心, 展示才华。写一句话为自己加油! (要求书写准确、规范) (1分)
4. 改错题:
例: (2007年黑龙江省) 亲爱的同学们, 葱笼六月是莘莘学子收获的时节。通过几年来的辛勤耕耘, 使你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此时此刻, 请你放松紧张的心情, 以沉着冷净的姿态, 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 驰骋于五大板块之中, 遨游在语文世界里。
(2) 找出并改正这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
答案:“笼”改为茏, “净”改为静。
考查注音·写字这一项能力测评点时, 读音题常常是针对调值不准、平翘舌不准的问题来设置的。
遇到这类题时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字词的积累, 把遇到的调值、平翘舌易读不准的字词记到课本空白处, 或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复习。
关于注音题, 除了要注意调值不准、平翘舌不准的字词外, 还要特别注意: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的读音;形似字的读音;常用成语中易读错的字;注意区别口语与书面语;注意姓氏与地名的特殊读音。
识字、写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 初中阶段, 更应重视字词教学。在日常教学中, 针对汉字书写这一考查点, 我们可做如下尝试:
1.注意纠正学生书写姿势。课堂上, 教师要勤于督促, 规范要求。
2.提高学生书写的速度。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行楷书写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教师示范的方法, 组织学生学写规范的行楷字。
3.注重板书书写质量。教师要注重板书书写质量, 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蓝本, 又把写字教学落到了实处。
汉字集音、形、义三美于一体, 读来朗朗上口, 抑扬顿挫。为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汉字这一特点, 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补充一些趣味性训练。
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 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 让人悟出一些哲理。
例: (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 依照范例, 请同学们从提供的形近字中选择两组, 发挥想象, 尽量包含提供的两个字, 分别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
范例:“师”与“帅”。
例一: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如同元帅一样重要, 只是戴着礼帽, 多了一些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
例二:教师就如同元帅一样, 在课堂上应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让学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备选字:人与大;上与下;主与玉;心与必。
所给的答案也很有趣, 大家不防看看:
“人”与“大”: (1) 人长大了, 原来是需要负责任的。 (2) 承担了应该承担的责任, 人才会变得伟大。 (3) 人懂得了约束自己, 也就真正长大了。 (4) 人大了, 就会不自觉地为自己戴上种种精神的枷锁。
“上”与“下”: (1) 追求的方向不一样, 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 (2) 上与下, 在某些时候, 只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玉”与“主”: (1) 都有王者风范, 只是机遇不同, 存于内心则为玉, 施展出来则为主。 (2) 君主的风采在于君临天下, 美玉的品格在于蕴涵其中。 (3) 玉与主就是中国人“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
“心”与“必”: (1) 心里有了信念, 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2) 钻心的痛苦, 是下了大决心的必然。
类似这样的趣味性训练所用活动时间短, 不会冲击课堂教学,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趣味性训练中体验学习语文的无限乐趣。
二、标点符号的使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既是初中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又是中考考查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方面。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必须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纠正标点符号胡乱使用的不良习惯。
例: (2007年浙江省金华市) 某人外出做生意, 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了这封没有标点符号的信后, 一个笑一个哭。请根据这两位父母的不同理解, 分别给信加上标点符号。 (2分)
笑:儿的生活好, 痛苦一点儿也没有, 粮食多, 病少, 挣了很多钱。
哭:儿的生活好痛苦, 一点儿也没有粮食, 多病, 少挣了很多钱。
这道中考题设置得很成功, 既考查了标点符号的使用, 又增添了诙谐的效果。学生在答题的同时, 也能体会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判断所给的几句或一段话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 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在原句上修改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3.根据表达的需要, 为一段话中隐去标点符号的地方添加正确的标点符号;4.结合具体语境, 理解常用标点符号所起表达作用的正误。
针对以上考查题型, 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些有目的的指导。如, 教师平时积累一些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小故事。当学生使用标点出现问题时, 教师就可以适时地讲解。这里有三个关于标点使用的小故事:
例1: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一封问稿信中只用了一个“?”, 而编辑部的回信也只用了一个“!”。含义:
“?”:我的稿怎么样?为什么没有回音?
“!”:您的作品写得太好了!我们马上就会发表!
例2:1946年“下关惨案”发生几天后, 在举行的追悼会上有一副别具匠心的挽联:??????;!!!!!!。
问该挽联表达了什么?
上联表示震惊, 下联表示愤慨, 均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例3:古时候, 有个秀才要招收学生, 他对穷人家子弟不收费, 对富家子弟却要很多报酬。他出了一则告示, 这样写到: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穷家子弟来, 他是一种读法;富家子弟来, 他又是一种读法。
对穷人:无米面也可, 无鸡鸭也可, 无鱼肉也可, 无银钱也可。
对富人:无米, 面也可;无鸡, 鸭也可;无鱼, 肉也可;无银, 钱也可。
以上这些小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提醒学生, 学生在行文过程中就会充分重视, 进而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病句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
学会辨析和修改病句, 有利于正确运用句子来表情达意, 这也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
例: (2007年安徽省芜湖市) 下面是某媒体上刊登的一则新闻。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 请一一改正。 (4分)
(1) 5月25日, 一场爱心的热流在黄果山社区里的孩子们之间涌动。黄果山社区紧靠胜利渠菜场, (2) 社区里住着不少在菜场以及来我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 (3) 社区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牵挂着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心。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社区居委会组织了社区里的孩子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赠自己的书和玩具的活动。
改正:
(1) 把“一场”改为“一股股”。 (1分)
(2) 把“来我市”改为“在我市其他地方”。 (2分)
(3) 把“社区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心”调换位置;或把“牵挂”改为“牵动”亦可。 (1分)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可知;辨别句子的正误和修改病句是句子考查的重中之重。其考查的常见题型有:
1.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2分)
A.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 滨州中海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 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2. 文段修改题。
这类题常把病句修改放到文段中进行。
例: (2005年黑龙江省) 读所给材料, 回答下面问题。一定要细心哟! (4分)
启示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将在9月举办“校园艺术节”。艺术节的活动内容有书法、绘画、摄影展览, 有声乐、舞蹈、相声、小品和文艺节目表演。希望全校同学踊跃报名, 认真准备。
2005年6月1 8日
学校团委
(3) 上文中有个病句, 用横线标出并改正:_______。
(4) 行款格式的错误是:______。
答案: (3) “声乐、舞蹈、相声、小品和文艺节目表演。”改为“声乐、舞蹈、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表演。” (4) 署名和日期应调换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 综合能力和主观表达形式的考查成为命题者的首选形式。
针对病句修改这一考点, 教学中我们要以一些试题为例, 使学生明确常见的病句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指导他们学会依照句子原意及具体的语境, 准确修改病句, 并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修改方法:如增 (增加字词) 、删 (删去多余字词短语) 、调 (调整字词的顺序) 、换 (更换其他字词) 。
以上三项知识考查点常常被融为一个小题。赋分为4—6分。试题将音、字、词和标点符号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对教材中的音、字、标点符号、病句修改进行迁移考查, 通过课外的语言材料重点考查课内的学习内容。
四、词语理解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掌握以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运用词语进行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对于词语理解运用内容的考查, 可能出现的题型有:
1. 积累题:
(2007年黑龙江省) 构建和谐社会, 需要心与心的沟通。在田字格中正确地写出两个带“心”字的成语。 (2分)
2. 改错题:
(2006年黑龙江省) 用横线画出每个成语中的错别字, 并将改正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 (2分)
相形见拙融汇贯通不可明状不纶不类
答案:绌、会、名、伦。
3. 对联题:
品对联, 填成语。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 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1分)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________, 三千越甲可吞吴。
答案:卧薪尝胆。
4. 其他新题: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班上开展下面两项趣味语文活动, 相信你能一一参加并完成。
(1) 成语接龙。根据示例在下列成语后面连接出三个成语。
例:车水马龙——龙马精神——神通广大——大张旗鼓。
表里如一—
(2) 拆字游戏。将某些字拆开, 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 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范例, 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 说出所悟。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 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怒功悟
答案:
(1) 一鼓作气——气象万千——千军万马。
(2) 示例1:“怒”由“奴”和“心”组成, 说明人有怒便成了心的奴隶。示例2:“功”由“工”和“力”组成, 说明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示例3:“悟”由“心”和“吾”组成, 说明不论什么事, “吾” (我们) 只有自己用心感受才会真正有所悟。
这样创新考题, 利于让考生摆脱死记硬背之苦, 并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想象, 值得借鉴和提倡。而这两道题又不是纯趣味性的, 它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 题干中的关键词“联想”、“悟”、“道理”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几年前, 有一篇文章给我印象很深:文章指出:中学生写作的瓶颈在于“字词积累”。只有我们教师有目的地解决这个瓶颈问题, 学生的语言系统才可以立体而丰富起来。
关键词:知识积累;学习过程;多方位教学;语言运用
一、教学现状
现如今,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英语教学不免走入一个极端,即为了适应中、高考的考试要求,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在获得高分的同时,语言运用能力却趋于薄弱。
课堂教学不免陷入单一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灌输的知识不能得以活学活用,那学生的能力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西方的教育观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纵观东西方教育的特点,两者相辅相成,互而补之。我们值得思考一下两者教育理念的差异并探究一下该如何权衡两种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得以共同发展。
二、多方位教学法
多方位教学法是一种从学生语言学习特点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社会与师生之间互教互学,以开放的模式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师充当发起者,学生充当参与者,但两者都是主动者。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官性强的多方位教学法,让学生喜爱学习、学会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环境,因此,就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流利的英语口语与语言语调的学习、纠正和训练是分不开的。
教师要在语音基本知识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纠正语音发音,注意连读、弱读、爆破的语言发音方法等。通过学生不断地模仿、发音对比、语音纠正,从而形成有效的发音习惯,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好学、知学、乐学的精神。
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来训练学习的语音语调,比如说举行绕口令比赛、给原声电影配音等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并把英语教学中的三要素,即主体、客体和环境维相连成一条纽带。
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创造也是必要的,教师在这一方面可多注意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一个自然掌握英语的学习机会。在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听力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能得到提高,并且学生用英语交流,思维的习惯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时,语言学习也离不开语言大环境的熏陶。
因此,在学校里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大环境是可行的,例如,开设英语沙龙、英语角等校本课程;经常创办英文歌曲比赛、舞台剧等英语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动力。
另外,语言学习的另一个目的还要获取一定的文化信息,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在课堂上设计。学生要学会阅读,筛选有效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及作者意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将自己获得的信息据为己用。首先,学生要意识到,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多种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师、课堂和书本,学生要能够从校外各种传播媒介中不断获得各种知识信息,并能消化吸收,最终带入课堂。
从这个层面上说,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一个知识源点,都有可供其他学生学习的地方,从而使课堂成为教学过程中可互相共享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信息交流中,实现民主参与互助及合作。最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多方位教学法。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潜能,教师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正东.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脚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04).
[3]凌霄燕.着眼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注重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04).
It is common that we are living in a world filled with sever competition in both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even in those who study at schools. Personally, I think the merits do not necessarily outweigh the demerits.
There are two benefit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habit of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Firstly, establishing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s able to enormously motivate students of all levels to keep learning and working hard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peers and achieve more goals. In other words, this prevents ordinary students from giving up on themselves and makes them realize that being competitive is a quality that is capable of building up their perseverance. Furthermore, it is undeniable that competitive awareness can cultiva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rough coping with continuous challenges alone. Specifically,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make great attempts to figure out problems in more effective ways rather than wait for others to find solutions.
When it comes to drawbacks, we cannot ignore the fact that cooperation plays an extremely imperative role in students’ whole life. Those who do not know how to cooperat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adapt to working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for one-man team is less apprecia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firms. Another perceived disadvantage is that enormous competition has the possibility for students to accumulate more pressure,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are not good at dealing with stress, contributing to insomnia or other health issues. Therefore, it can negatively affect their learning attitudes.
In conclusion, although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be competitive is beneficial for their academic studies and surrounding adaptability, it could become demerits when teachers only emphasize on teaching competition and ignore the impact of cooperation.
总之,虽然鼓励学生竞争是有益于他们的学术研究和周围的适应性,但它可能成为缺点时,教师只注重教学竞争,忽略合作的影响。
雅思写作大作文范文:艺术和科技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对方辩友站在牛顿的肩膀上眺看未来,但是牛顿就没有自己的创新吗?对方辩友说:知识创新的源头是知识积累,那么积累的知识又从何来,是否源头又是创新呢?对方辩友说:知识创新的归宿是知识积累,那么积累的知识的归宿又是什么,是不是创新着运用到生产之中去呢?对方辩友对知识的扬弃也认为是积累,如果新知不创,谁来告诉我们旧知是错的,对方辩友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知识积累,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这些新知识是如何凭着积累就积出来的呢?知识积累是对已有知识的聚积,而知识创新是对知识的扬弃和新知识的创造,他强调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虽然积累与创新两者都不可或缺,但是从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作用两个层面看,知识创新更重要。首先从知识的本质属性来看,知识创新更重要。第一,知识的本质是求真,求真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不断接近,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不断拓展,它要求人们必须不断以新的实现,突破已有知识的局限,发现更深刻的本质,揭示世界更复杂的规律,满足于已有知识的积累,对真理的探求怎能适应客观存在的变化,怎能突破认识主体的局限。第二,知识的应用实际上是求新。知识的应用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模仿或生搬硬套,因为应用的主体、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发现新问题,作出新判断开拓新思路,才能得到新答案,达到应用的目的。其次从知识的作用看,第一,与知识积累相比,知识创新才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第一动力,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生产力的革命,只有知识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技术与新工具,才能实现知识向现实生产转化的持续与活力,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社会文化的推陈出新,只有知识创新才能不断扩大文化库存的质与量,才能不断创造文化延续的新手段与新载体,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社会制度的变革,知识创新是制度变革的引导。第二,与知识积累相比,知识创新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给了中国超赶先进的新时机,如果我们满足于已有的和他人的知识,就难以迎接竞争的挑战,就难以抓住超越的机遇,就难以摆脱落后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谢谢。攻辩阶段
正方二辩: 谢谢主席,有请反方三辩,(谢谢,请问)。创新出来的知识能否直接作用于生产力,推动其发展?
反方三辩: 莫非对方辩友认为我们的知识创新是在地球之外的某个社会进行的,又或者对方辩友认为知识创新是在知识体系之外进行的,知识创新是在知识体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完成的,它仅仅创造出来还不够,还需要应用于社会生产力,这就是知识创新意义之所在。
正方二辩 :那么你方的定义就是说知识创新还包括创新出来的知识的使用过程。
反方三辩 :莫非对方辩友认为,我们创新出来的知识是不能用的。
正方二辩: 那么请问:知识积累是否也包括积累的知识的使用呢?
反方三辩: 应用本来就既包括创新,也包括积累,而在应用过程中明显创造性的应用更为重要,对方辩友应该听说过活学活用,因时因地制宜吧。
正方二辩 :所以是否每一次人类创新出来的知识最终都会积累沉淀为人类知识不断增长的一部分,才能够发挥其价值呢?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是不是说积累离不开创新,创新也离不开积累呢?这一点是我方和对方已经达成共识的,但是对方辩友似乎无法从其必要性推出其重要性,他们两个互为前提,但是明显知识创新更为重要。
正方二辩 :请对方不要扣我帽子,(继续谢谢),请问这上面那个过程是不是知识由少到多的个人积累和向社会横向积累的一个过程呢?
反方三辩 :无论如何积累知识都是创造出来的。(时间到,谢谢)
反方二辩 :有请对方二辩,谢谢。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社会转型的主要性质是什么。
正方二辩 :当前我国的确是属于社会转型阶段,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借鉴和吸取前人的经验,让我们的知识积累不断发展,为什么要科教兴国,就是要提高全民的素质。
反方二辩 :请教了,社会转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正方二辩 :社会转型的主要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当前太多的人想去创新可是知识积累的又不够,所以就导致了整个社会上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不够脚踏实地不够真真扎扎点滴积累的这样一个状态呀!
反方二辩 :是不是我们今天在没有脚踏实地的时候谈国家的社会转型呢?请教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正方二辩 :关键之所在就是要我们更加注重指示积累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谈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并非要排除另一方,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无论任何知识创新的使用,都必须取决于我们知识积累的高度呀!谢谢
反方二辩 :对方辩友说的这是转型呢还是转弯我不知道,中国面对的新形势是不是前有古人的,如果以前有过什么时候有过呢?
正方二辩 :对方辩友,的确是有过但是我们说中国自古至今创造了很多辉煌,从四大发明到最近的各类新成果新知识,但是我们说有那一样知识不是最终通过积累学习最终成为我们个人的素质呢,谢谢!(时间到,谢谢)
正方三辩 :好,有请对方三辩。(谢谢)请问没有知识创新是不是一定就没有知识积累呢?
反方三辩 :没有知识创新的那知识积累的知识又是从那里来的呢?难道是从天下掉下来的。
正方三辩 :我们说知识积累有三大来源,学习、实践和创新,请问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知识也增加了,这是不是知识创新带来的呢?
反方三辩 :请问如果没有第一个人被蛇咬,如果你没有曾经被蛇咬过,有谁会知道蛇是可以咬人的呢?
正方三辩 :那请问我们通过接受教育亲身体验所得来的知识,难道是知识创新带来的吗?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所说的是个人的知识积累,可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对方辩友想我还是知识积累吧创新多辛苦,那世界上的知识从哪里来!难道告诉我是*火星人给我们从火星运过来吗?
正方三辩 :再问一个问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三者能否等同。
反方三辩 :当然拉!难道对方辩友认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这些都不包含知识吗?
正方三辩 :但是技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手段,而知识呢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对方辩友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呢?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刚才跟我们说他们的知识积累是脚踏实地的,这会儿又说积累出来的知识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这点我方实在不敢苟同呀!
正方三辩 :但是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知识创新到底是不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条件呢?
反方三辩 :难道没有创新出来的知识对方辩友是如何积累的呢?
正方三辩 :那请问我学习我妈告诉我一些东西这能叫做知识创新吗?(谢谢,时间到)
反方三辩 :谢谢主席,有请对方三辩。(谢谢),请问社会生产力中是否包含着知识?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在社会生产力中当然包括知识,但是我们看到知识创新是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知识积累呢不仅能够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更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就算从这一角度而言,也是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加重要呀!
反方三辩 :很明显对方辩友混淆了知识传播与知识积累之间的区别,请问对方辩友,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别是否在于知识上的差异呢?
正方三辩 :知识传播怎么不是知识积累呢?,举一个例子孔子当年他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到处传播儒学知识,如果说这不是社会的知识积累的话,难道说他在组团搞观光旅游吗?
反方三辩 :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问题,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差别是否在于知识上的差异。
正方三辩 :是在知识上的差异呀!而我们呀看到的这个差异是什么呢?还不是知识积累程度上的一种差异吗?
反方三辩 :莫非对方辩友认为新生产力之所以新是因为知识积的特别多,旧生产力之所以旧是因为知识积的特别少吗?请问新生产力之所以比旧生产力先进,是否说明了知识创新在生产力变革中所起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是必不可少,我方从来没有否认过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但我们要看到知识积累呢,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其一。第二,知识基础的深度和广度呢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呢,知识创新的成果必须通过知识积累才能够保存下来。所以我方认为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呀!谢谢!
正方一辩 :谢谢主席,刚才的攻辩阶段,对方辩友主要范了以下几点错误。第一,我方请教对方辩友创新出来的知识能否直接作用于生产力,对方告诉我们说创新的知识当然要通过使用,创新就包括使用,如果说创新也包括创新成果的转换与使用的话,那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创新成果,而创新成果的转换却寥寥无几呢?所以对方辩友今天一直给我们论证的是知识创新加上知识创新成果的转换与运用比知识积累更重要,对方辩友明显偷换概念。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知识积累的源头是创新,可是我们都知道,知识积累很大的源头都是实践,对方辩友是不是说所有的实践都是在创新呢?第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知识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三者都是等同的关系,是这样的吗?我们说,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第四,今天我方并不是说个人的知识积累,我们也说了知识必须在多个人之间进行传播的横向积累,举个例子就好比说是一棵树在成长当然是积累,一片树林里面的树在生长,也是在积累,对方辩友今天为什么只见树目不见深林呢?而反观我方二辩和三辩的问题都说明了创新出来的知识必须通过推广必须通过使用必须通过更多的人学习积累下来,才能真正推动生产力的作用,所以说知识积累更重要嘛。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首先在正方二辩问我的问题中,知识创新出的知识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我方回答是创新转化的,为什么只有电磁理论,你积累了还是电磁理论,怎么就变成了电话呢?是不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不是需要创新之后知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用,而这一点积累能完成吗?在我方问出的问题中,社会转型的性质是什么,要解决这个社会转型的问题,*什么?对方辩友说要借鉴吸收,请问今天我们是借鉴那国的经验,吸收哪国的理论,就能完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呢?在对方辩友问我们的问题中,没有创新是不是一定没有知识积累,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当然没有。因为没有创造出知识,请问你们积累什么?而对方辩友说积累不一定要*创新啊!可以通过学习,那么请问你们学习的知识又是如何来的?孔老夫子的知识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在我方问出的问题中生产力的转化是否包含着知识?新旧生产力的区别是否是因为知识?对方辩友说承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创新很重要,但是我们要看到知识积累又很必要,所以知识积累就比知识创新更重要那么这个必要比重要更重要的重要结论,对方辩友是如何得出的呢?对方辩友说知识普及也是一种积累,请问积累的知识传来传去对知识总量的增加有差别吗?能造成积累吗?
正方四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没有知识创新,就一定没有知识积累,那我想请问对方了:学习和实践能不能达到知识积累? 反方四辩 :请问对方辩友您学习的东西是不是前人的知识创新呢?相对论对于经典力学的突破中到底是创新更重要还是积累更重要呢?
正方三辩 :我承认有相对论呀,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我们是积累的知识呀,我们要知识积累,可以学习实践的创新都可以获取知识,而且像我亲身体验我通过某些时间活动去获取知识,难道是知识创新带来的吗?
反方三辩:莫非对方辩友认为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是通过积累牛顿力学,不做任何创新就忽然之间积出来了吗?
正方二辩:看来对方辩友也承认了知识的创新要站在积累的 土之上才能够开出奇葩,那我们请问:今天我们说搞可持续发展要靠的是积累,为什么没有说搞创造性的跳跃式发展呢?
反方二辩:中国今天为什么搞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面对这个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我们要不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呢? 正方二辩:所以说我们要搞的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再加上知识创新,可是一切的源头和一切的归宿都是知识的积累。
反方一辩:但这个知识创新不是创新吗?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如果没有知识创新,对方辩友认为我们的制度、技术都是无知无谓的吗? 正方一辩:对方刚才告诉我们说知识创新也是知识积累的源头,这难道也不是告诉我们说知识是创新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条件吗? 反方三辨:知识创新可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源头,还是知识积累不断推进的改革手段,甚至还是知识积累的归缩。正方一辩:我就请问对方辩友:知识创新的使用是否取决于知识积累的程度呢?
反方四辩:当然不止取决于知识积累的程度。我们今天发现了一条理论,明天把它变成实际应用,这中间是创新。正方二辩:对方辩方那我就奇怪,为什么同样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外国人用来做枪炮,中国人却用来放鞭炮? 反方四辩: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为什么火药在中国只能是烟花,但是在西方却成了炸药,到底是创新还是积累带来的?
正方三辩:但是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知识创新都是知识积累带来的。那我们知道:地球它是绕着太阳转的,那是不是说这是一种知识的创新吧? 反方三辩:如果没有人发现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对方辩友面对地球,日积月积也积不出这个知识吧?
正方二辩:所以对方辩友在跟我们说发现知识,请问发现知识等于知识创新吗?哥伦布到底是发现了新大陆还是创造了新大陆? 反方二辩:莫非对方辩友认为哥伦布是积累了新大陆?
正方四辩:我方可从来没有说这样的例子,请问对方辩友:刚才您方三辩说知识创新等同于技术制度创新,您做何解释?
反方二辩:我们已经说了,在技术创新中和知识创新中都有其知识内涵,按照对方一辩的理论雪球是否应该越滚越大,还是越滚越小最后化掉拉倒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什么?他们说知识创新呢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前提,所以说知识创新就比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更重要。那知识积累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说知识积累就比知识创新更重要了呢?
反方四辩:那今天对方是否认为知识创新不等同天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那么是不是知识积累也不等同于体制管理、体制积累和技术积累?
正方四辩:可是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逻辑,含有知识的内涵它就等同了。那我告诉你今天中午我的肚子里吃了一只烤鸭,是不是烤鸭就等同于我呢? 反方一辩:可是对方辩友刚刚告诉我们制度创新是不是创新,就是说制度不是知识。可是回答我方攻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解决中国现状要靠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先进制度,这你吸取的是知识吗?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我说我们借鉴外国的经验知识,经验是不是一种知识呢? 反方四辩:经验与知识有没有区别,请教对方辩友?
正方二辩:我方当然知道,而且对方辩友请不要再一次的给我们混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请问:我说一个人技术好,等于说他知识好吗? 反方三辩:莫非一个技术好的人在对方辩友眼里就是一个无知的人吗?
正方一辩:那请问:如果说技术等于知识的话,那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股票的知识,但是像巴非特那样用高超的炒股技术的人为什么寥寥无几呢?
反方二辩:你只是在说一个不同的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领域的问题,能够论证那些股票知识不是知识吗?我想请教:今天推动积累水平提高的需要不需要手段的创新?
正方三辩:当然需要,但是我们可以举一个同一语的例子,贝克汉姆大家知道,他足球的知识很好是代表足球的技术很好吗? 反方四辩:那么请问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它的目的是什么?
正方三辩: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为了我们更好的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来积累,来促动我们社会的发展。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可千万不要把知识当成邮票,只是为了积累来收成,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创新性的应用,对方辩友。正方二辩 : 创造出新的知识 , 所以才要把它积累下来更多的传播和和运用。
反方二辩:这是不是又停留在一个积累比不比积累重要性的基础上呢?我想请教:今天科技馆里陈列的是什么?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反而是一再给我们扣帽子,说我们要把它停滞,其实对方老是在说“如果没有,如果没有 „„ “那请您正面回答解释一下。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让我们解释什么呢?因为是对方辩友“如果没有,如果没有 „„”
正方四辩 : 对方始终在强调知识创新就一定是知识积累的前提 , 那我想请问你 : 我要利用查字典的知识去查到很多知识 , 这是不是也是前提呢 ? 反方四辩 : 那么是谁告诉您查字典的知识 , 是不是有人教职工您 , 是不是有人首先创造出来您才尽其用知道了呢 ? 正方四辩 : 谁告诉我知识我就在进行知识创新了吗 ? 反方三辩 : 那您查的字典难道不是知识创新得来的 , 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 ? 正方二辩 : 当然是通过前人积累下来的。
反方二辩:那么我想请教:第一次产业革命中是不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才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正方三辩:如果当时瓦特用了这个蒸汽机就马上把它扔了的话,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的话恐怕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蒸汽机是什么,可能我们的世界还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惟见长江天际流”。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是不是还说积累很必要呢?
正方二辩:我们是说积累不仅是源头,而且更决定了知识创新出来后运用的高度,不然为什么有的人用电冰箱来放棉被,有的人却用洗衣机来装大米呢? 反方四辩:请教对方辩友:今天中国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要不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正方三辩:是,当然是这样的,这是大家公认的常识。但是我们要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先进经验是什么?这本来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对方辩友不是在论证我方的观点吗? 反方三辩:既然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为什么吸取来之后还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结合的一瞬是不是创新的光芒? 正方二辩:所以我们才说知识创新的那灿烂光华的确是很重要,但是我们更要知识传承的开长地久。反方二辩:都已经说到是灿烂光华了,怎么还否认创新的重要性?
正方三辩:是,灿烂光华就说明了它更重要吗?我们说无论是宏观的社会发展,还是文明传承,还是微观的个人成才,实际上都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而知识创新只不是推动其实现的一种力量而已。对方辩友能说知识创新就比知识积累更重要吗? 反方一辩:谢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刚才说知识创新是灿烂光华,灿烂光华更重要。正方四辩:从源头伴随以及归宿来看我们认为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 „„(时间到)反方四辩 : 今天是什么让我们有了千里眼 ? 不是按对方辩友所说的知识积累站在高山上 , 而是因为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对方辩友。反方三辩:是什么让我们有了顺风耳?不是因为我们武功高强能够千里传音,而是因为贝尔发明了电话。反方一辩:是什么让我们能移山填海?不是因为千百个愚公一起来劳动,而是我们改良了炸药。
观众 1 :刚才反方一直强调正方说的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性,我个人感觉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它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在创新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对于前人成果的保留和借鉴和保留它仅仅表现在必要性上面吗?
反方四辩:我们说创新的过程当中积累诚然是必要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今天创新包含四个过程:第一是酝酿;第二是发现;第三是建构;第四是成型。在酝酿和发现阶段 , 我们说在积累的知识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新的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创新。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诚然是必要的,但是有许多人都做了这样的积累,为什么只有牛顿能够发现经典力学?为什么只有爱因斯坦能发明相对论?说明知识创新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实际上也是要培养一种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之后,我们才能在解决新问题,面对新环境的过程当中发挥我们建构与成型的能力。通过这样一个阶段来真正的把这项知识的新的意识转化成知识创新的具体实际,从而真正的实现知识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知识积累诚然必要,但是知识创新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观众 3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那么他是建立在成百上千次失败的基础上的,那么如果没有这睦知识的积累他能进行这种创新吗?
反方三辩:爱迪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创新的过程中有着千辛万苦,可千万不能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因为积累也许更容易、更快捷,所以我们就选择了积累这条路。这时候我想起叶剑英将军曾经说过的这样一首诗,那就是“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科学有艰险,苦战能过关。”爱迪生经历了千万次的失败,但他最终发明了电灯,面带给了我们这个演播厅极大的光明。在今天我们应该感谢他,而我们想到了文明的传承,而文明的传承也不仅仅在对方辩友眼里那样,仅仅是为传承而传承,它更重要的是创新。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里,我想起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那就是“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反方四辩:谢谢主席!今天对方辩友诚然有不少的创新之处 , 但是创新是否合情合理 ? 我们一一分析。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说有一些积累是不需要依赖于创新而存在的,但是其实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的只是一部分积累可以脱离一部分人的创新而存在。那是因为另一部分的人知识创新了,他们告诉您了,您想用这知识创新的成果所以您才能够进行知识积累。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其实只是一部积累史。
那么我们说什么叫做发展?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如果没有知识创新,新事物如何取代旧事物,这样一个弃旧扬新的过程知识积累是如何实现的?对方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是如果您只是积跬步却没有创新的话,那叫原地踏步,那会不会使我们的文明成为一句古埃及文明的木乃伊呢?第三,今天对方告诉我们在中国当下要更立足于知识积累,可是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已经初具国际竞争能力。我们的运载火箭已经可以将美国和欧盟的卫星发射上太空,中国有没有国际竞争的能力?如果我们只强调知识积累能不能更好的发展?今天的中国正在由转统向现代的转型,我们知道我们这是一个全球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核心不是知识积累而是知识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诚然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缩小这个差距关键要靠知识创新。
积累知识永远只能是竞争潮流的逐波者,惟有创新才能成为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满足于积累,未来的价值是前人留下的印迹。而勇于创新,未来才会是自己展开的天地。中国正在迈向伟大的复兴,我们正在进行前人从未从来的事业我们正在进行前人未曾开拓的领域。而向未来,我们更应给知识创新更多的激励、更多的关注,因为面向未来,迎接创新,中国别无选择。
(常敏)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当代教师要加强教育管理策略、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法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教科研方法等知识的学习,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新观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堂课的好坏应该以能否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角度衡量。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革新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已无法适应当今教育的潮流,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分析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发问—解疑—又质疑—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的习惯,必须充分利用班会、团活动,就班级、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国内外的新闻要事,让学生分析、思考,或让他们讨论,或让他们书写心得。要充分利用现在大好的学习机会,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抓住课堂教学载体,推进素质教育
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学习”,而不是接受知识。变“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学生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定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教师不能简单地包办代替,而是要尽量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善问,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教育学生继承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知识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为学生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培养、发现与鼓励学生创新,否则学生许多可喜的创新就会被扼杀、被埋没,学生也只会模仿而已。教学中要积极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别出心裁。多思多问将使学生走向创造性的道路,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因为只有多想,才能超越常规,不为前人的结论所局限;只有多问,才能深入事物的精髓,得出新的结论。因此,一个经常动脑、勤于思考的人,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创造性的成果,独创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四、课堂活动多样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课程构建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实践出真知”是一句真理。因此,要积极开设活动课,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从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试验和革新,不断产生新见解、新方法、新工艺、小发明。课后,把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成果运用到学科课程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
五、抓好基础教育,多读书多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学生要有所创造,就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和前提。人们的头脑,不管如何聪明,它只是一个加工厂,加工得有原料,如果不通过认真读书储备知识,只凭空思考而期望有所创造是不会有任何创新的。因此,勤思善想必须凭借丰富的知识;创造性的见解,是努力读书的结果。只有以坚实的基础知识作后盾,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升华素质教育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而冒险精神、探究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离开了冒险这种激情,创新便无从谈起,也就没有源泉。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而很少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的,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因此,学校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冒险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这方面的培养,可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及实践教学等开展。例如,在班级文艺晚会中,我硬性规定每个人都必须上场表演节目,结果人人都参与了,增强了冒险意识。这样,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提高了社会的实践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这是素质教育升华的结果。
七、正确运用激励,活跃创新思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个性见解,而课堂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场所。在这里,学生常常迸射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自学生中来,如果不被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如果被教师发现并给予肯定的鼓励,学生肯定会受到激励而发扬光大。教师对那些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失败与挫折要给予宽容。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当学生创新有所成功时,教师更要巧借学生创造成功的产物,让他们体验创造成功的愉悦,促使他们迈向更高的目标。
一、促使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梳理的过程。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其他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 语文知识却很零碎, 许多内容都需要记忆积累, 诸如字词的读音意义、作家作品、名言名句等, 这就注定了语文学习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 积累是关键。只有博览群书, 多积累知识, 才能说话引经据典, 滔滔不绝;写起文章来顺手拈来, 洋洋洒洒。古人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广泛阅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给学生一个展示梳理的平台
我仿照“百家讲坛”, 在班上组织过学生讲坛,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某方面学习积累的知识, 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词类活用”“写景的方法”“古今异议”“通假字”等, 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就会是演员, 给他一个凳子, 他只能是观众。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梳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指导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是这样指导的: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 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 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积累。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 让学生感受、体验, 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 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最简单的读, 通过多次诵读将所读内容记入大脑的信息库, 所读的内容可以是古今名句, 也可以是唐诗宋词, 还可以是优秀的散文。
二是让学生做笔记, 将平日里阅读到的好词好句随手记下来, 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是报纸上的文章, 就可以做成简报, 这种方法既有用又有趣味性。
三是写读书笔记, 学生课外如果阅读了感受颇深的书, 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便于记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以后学生再看这本书时可以对比原先的想法。
五、专门进行专题讨论
就一个大家接触过的话题, 要求每个同学至少发言一次, 这样学生调动知识储备, 互通有无, 使知识更全面, 更系统化。这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如我在上古典诗歌鉴赏课时, 要求学生讨论“古典诗歌中诗人主要想表达哪些情感? ”, 学生要举例, 就涉及诗人及处境、诗词及感情、表达及方式等, 最后明确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感世界。再如对于经典字词, 在组织学生学习像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怎么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的, 贾岛的“推”好还是“敲”好, 这样的正面案例, 可以使学生自己体会怎么炼字、怎么推敲、怎么锤炼;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积累一些典型的、用错的、用得不好的案例, 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梳理。考试时, 自然就心中有词, 下笔神助。
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要注重归纳方法, 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 不能泛而无序, 乱而无章, 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 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学生以课文为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 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得相关信息, 经过筛选、分析、整理, 编制成学案, 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成果。在第一次独立学习阶段中, 学生要完成课文注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 在此基础上进入互动学习阶段。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学习处理信息, 交流领悟, 力求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 进而产生新的问题, 新的领悟。把上述学习的过程, 独立整理成书面材料, 制成一份学案。学案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平台, 它扩充了教材的信息容量, 记载了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和长久思考的轨迹, 保留了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这些动态生成的内容也是课程的一部分。
七、积累要有愚公精神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 要博览群书, 博闻强志。一个语文教师即使有十年八年的刻苦学习, 在语文学科也只能算是一个茅庐初出者, 可见学习语文积累多么重要。
总之,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和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养成需要积累的习惯,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梳理, 不断丰富阅历, 不断丰富知识。这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摘要:初中语文学习是一个在积累中获得知识的过程,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应该在加强语文积累的同时, 注重对所积累知识的梳理, 让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归属地。要想学好语文, 积累与梳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积累和梳理, 学生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够提高语文素养, 学会为知识分类。
一、积累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1.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积累本,制定一个积累目录,按照目录把课堂上所学的词和句子等分类记录。每周要求学生读上几次,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语言组织能力、作文水平也提高了。这样不但使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语文学习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指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味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悟语文,并最终能够有效地运用语文工具更好地服务生活,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课外积累的任务。①在观察中积累。中学生要养成时刻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的所知、所得、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②通过视听积累。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现代化视听渠道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可作为积累的范畴。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③开展活动积累。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④通过练笔积累。一是阅读练笔,就是读书必动笔墨,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第二、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第三、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二、整理
1.分类处理知识,即把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就像图书馆把不同类型的图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使读者一目了然,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
2.按主次分类知识。即按所积累知识的重要程度或是使用频率的高低加以分类。整理语文知识可以使知识积累条理化,应用起来方便快速。
三、积累与整理完美结合
从规律上看,学扎实了,自然会用。所谓扎实,不光是记住了,更主要的是理解了。学了不会用,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没有搞清楚与之相关的内容。
语文课强调语文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对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语文知识的整理,有时候需要由老师做一些系统地讲解,但这不应该成为语文整理的主体。语文整理应该注重实践性,不应该成为讲授现成学科知识的过程。语文的整理,可以从语言文字的现象出发进行归纳,经过老师引导,使学生领悟;不要从名词术语出发将“知识点”逐一排队,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知识”。这样才真正体现积累是前提,整理运用是目的。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书本、生活装进学生脑袋里的东西很多,这是现代学生的一个优势。但必须对此有一个优化的过程,要把积累来的知识,“名正言顺”地放入结构框架里面,今后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所以说仅仅积累知识是不够的,积累的越多,不进行整理,知识就越乱。所以,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整理 。
【知识积累和运用】推荐阅读:
语文知识积累一10-26
六年级课外知识积累07-26
五年级课外知识积累题10-23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地理常识积累06-12
《积累运用六》五年级教案11-13
《积累运用五-习作教学》教学反思06-03
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积累运用10-29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课件11-05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练习题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