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探护陪护制度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病房探护陪护制度(精选4篇)

病房探护陪护制度 篇1

为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使病人能得到充分休息与及时治疗,应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

1、视者按医院规定探视时间探视。学龄儿童不得进入病房。传染病员一般不得探视和陪伴。

2、危重病人的家属可持病危通知单随时探视。如病情不宜探视者,医护人员须做好解释工作,取得谅解。

3、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陪护。

4、陪护人员需要外出时,应与值班人员说明情况,方可离开病房。

5、在查房及治疗时间,陪护人员应主动离开病室。如要了解病情或治疗情况,须待查房、治疗结束后,方可向医护人员询问。

6、陪护、控视人员必须遵守医院和病房的规章制度,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员,保持病室整洁、安静,不得吸烟、高声谈笑、坐卧病人床铺以及随地吐痰、丢果皮和纸屑,不要吃病人的食品和使用病人的用具,不在病人床上睡觉,不得谈论有碍病人健康和治疗的事项。

病房探护陪护制度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科室共有12张重症监护病床, 自2013年6~12月收治重症患者共158例, 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2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5例、肝性脑病8例、内镜术后并发症12例。行气管插管22例, 血液滤过治疗27例, 清醒患者131例、昏迷患者27例。

2 护理方法

2.1 在ICU中筛选需要并且适合陪护的患者

将以下3类患者纳入需陪护人群: (1) 根据自评焦虑量表 (SAS) 对每位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5], 将焦虑总分高于60分的中、重度焦虑患者纳入需陪护的人群。 (2) 将年龄在65岁以上, 文化水平低于初中水平, 较难沟通的新入老年患者纳入需陪护的人群。 (3) 还可将有严重暴力倾向, 烦躁及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纳入需陪护人群。

2.2 陪护人员人数、时间、交接方式规定

每次陪护人员严格限制为1位, 最好为相对固定的直系亲属, 24h不间断陪护, 陪护家属采取两班交接方式轮流陪护。

2.3 介绍陪护制度

在患者进入ICU, 通过护士评估, 符合需陪护的要求后, 由主管医师向患者家属介绍陪护制度, 并与患者家属签订《入住危重病房知情同意书》;在患者入室后, 由管床护士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陪护制度的具体介绍;同时向家属发放《ICU陪护制度告知书》宣传单, 让患者家属能详细了解ICU特殊的陪护制度并遵照约定做好相关事宜。

2.4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目前采取封闭式管理的ICU, 严格控制探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属带有大量的病菌, 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潜在危害因素。为此, 本科室要求进入病区前陪护家属要采取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 洗手、带口罩、穿隔离衣、换拖鞋由专用通道进入, 每次只允许1名家属进入监护室内陪护, 有感冒或其他传染病家属禁止陪护。

2.5 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针对性陪护制度的实施对ICU护士的责任心、人文素质、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护士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规范且迅速的抢救技能和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与陪护家属之间的沟通指导能力。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专科技术和知识, 同时加强护士教育者角色方面的训练与培训, 从而更好的指导家属配合护士做好患者基础的生活护理, 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

3 讨论

目前, 国内大多数医院的中心ICU或专科ICU均禁止家属探视或采取限制性探视制度, 其目的在于保持病室安静, 让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保持环境干净, 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有利于医护人员从事医疗工作, 免受打扰。然而, 这些只仅仅从治疗疾病方面考虑治疗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重症患者的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6]。重症患者忍受着疾病的痛苦以及死亡的威胁, 同时较长时间与亲人分离会感到孤独无助, 再加上各种侵入性治疗, 加重了患者的无用感, 自卑感和焦虑程度。而被拒之门外的患者家属, 由于迫切地想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经常会打电话向医务人员了解病情, 甚至不满足于短短的探视时间, 在探视以外的时间内冲进监护室内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开展针对性陪护制度首先有利于重症患者在病危时得到亲人的关怀与精心护理, 减少陌生环境以及陌生人员对其产生的心理恐惧, 从而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再者, 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是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本科室对陪护家属进行充分和有效地宣教, 让陪护家属了解针对性陪护制度, 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 使其了解在ICU陪护所应采取的隔离措施、限制陪护人员以及规定交接时间的目的和基本掌握一些危重患者的基础生活护理, 一方面能帮助家属正确面对患者病情危重这一现实, 共同参与患者病情及治疗的决策;另一方面有利于危重患者转出普通病房后, 家属可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最后, ICU意外拔管多发生于护理人员相对减少的夜间, 针对性陪护制度, 使得多数心理焦虑及烦躁的高危拔管患者有家属专门陪护, 可配合护理人员共同防范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

在加强ICU管理, 做好陪护家属消毒隔离的前提下, 开展针对性部分患者允许陪护, 既能满足患者和家属情感和精神的持续性需求, 又能充分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 促进危重患者身心健康, 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 从而降低意外拔管率, 最终达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陆素平, 梁桂霞.ICU患者意外拔管因素分析与护理[J].河北医药, 2010, 32 (8) :1017.

[2] 贾琳, 陈亭儒, 吴洁杏.限制式探视制度在ICU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8) :60-61.

[3] 赵琳, 杨桂花, 徐文达, 等.全封闭式ICU病房内清醒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的护理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4) :236.

[4] 孙淑平.ICU病人家属对限制陪护制度的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5) :25-26.

[5] 曲振瑞.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14:2730-2731.

病房探护陪护制度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老年病区共开放床位50张, 床位利用率为100%。住院者平均年龄≥78岁, 失能和大部分失能者占70%, 住院时间最短9d, 最长>2年。护理人员配置:2010年7月前有护士12人, 护理员13人;7月后护士增至16人, 其中主管护师2人, 护师4人, 护士6人, 助理护士4人, 护理员减至8人。

1.2 优质护理方法

1.2.1 提高认识

为了深刻领会“示范工程”的意义, 我们召开全科护士动员会, 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目的是使护理工作达到规范和优质, 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 引导护士转变观念。

1.2.2 改革护理模式

实行分层级、小组责任制方式, 根据护士的不同资历、能力水平将其分为责任护士 (组长) 、辅助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层级, 按照不同层级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内容[2], 明确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包括护理员)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小组包干, 小组护士相对固定, 床位包干到人。病区分成两个责任小组, 每个责任小组由1名责任护士、2名辅助护士、1名助理护士及2名护理员组成, 各分管25张病床;责任护士负责病情较重患者, 并统筹全局;辅助护士主要负责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助理护士和护理员是在上级护士的指导参与下协助完成患者的生活基础护理。护士长每周定时督查并考核。

1.2.3 改变固有的排班模式

实行弹性排班, 保证重点时段护士配备。根据本科室的实际, 排班形式实行多样化, 如增加帮班 (6:0 0-9:0 0, 1 7:0 0-2 1:0 0) 、9-5班 (9:00-17:00) , 保证了晨晚间、中午时间段人力的落实, 增加班次重叠时间, 减少班次交接次数, 保证工作连续性。1.2.4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协作精神、岗位纪律、夜班数等, 结合患者、医生及护士长的满意度评价等进行综合考核, 考核结果与护士的奖金挂钩, 提高夜班补贴, 体现“多劳多得, 优劳优获”, 真正实现客观公平。

1.2.5 简化护理文书书写

根据老年患者病情特点, 在护理部指导下设计并采用表格式护理文书进行记录, 减少护士用于护理记录的时间, 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和与患者沟通, 建立护患和谐关系, 最终把护士还给患者。

1.2.6 评价方法

患者的“三短 (头发、胡须、指甲) 、六洁 (手、脚、面部、口腔、身体、外阴部) 和无异味”是考核基础护理质量的金标准。根据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表”标准, 每周检查测评1次, 总分100分, ≥95分为合格;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者, 每月调查填写1次。失能患者由其家属填写。调查内容包括:住院安全及环境、服务态度与技术、身体舒适护理、健康教育、沟通交流、情感支持、患者家属和朋友参与护理、出院及转诊等。每个部分各有2~6小项, 共28项。按百分比计算出满意率, 满意率≥80%为满意, 60%~79%为基本满意, <6 0%为不满意。

1.3 实施效果

实施“示范工程”前基础护理合格率86.1% (105/122) , 实施后合格率为96.5% (111/115)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8.01, P<0.01) 。“示范工程”实施前患者满意度89.6% (138/154) , 实施后为97.3% (146/15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37, P<0.01) 。

2 体会

我病区以卧床老人、失能老人居多, 住院时间较长, Ⅰ级护理者多, 基础护理任务重为特点。2010年7月以前, 由于人员配置和岗位分工问题, 患者的生活护理护士参与不多, 大部分生活基础护理由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完成, 工作质量不尽如人意。通过开展“示范工程”, 护士加深了对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改革护理工作模式, 实现了基础护理从过去主要依赖护理员到现在的主要由护士完成、护理员协助的转变。经过近一年的实践, 大多数护士认识到自身的专业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备的优势, 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责任心明显增强。分层级护理并与岗位绩效挂钩, 使不同层级护士有了动力, 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低年资护士由责任护士指导、帮助, 有利于相互促进, 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3]。护理工作效果得到患者或家属的认可, 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活动开展以来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和投诉发生。现在我科成为医院的品牌科室, 出现患者点名排队住院现象。患者的满意与感激也使护士对自身工作价值感得到提升, 增强了执业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2010.

[2]刘云, 潘凌蕴, 孙琳艺, 等.护理人员分级管理中护理组长的设立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9) :824-826.

病房探护陪护制度 篇4

1 无陪护护理服务面临的问题

1.1 患者及家属

(1) 患者及家属会认为没有亲属陪伴在患者身边, 患者本人会感觉不到亲情的温暖, 患者因疾病本身内心就比较孤独、焦虑, 再加上在一个没有熟人陪伴的陌生的医院环境下, 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2) 患者更关注的问题是医疗费用的增加, 临床治疗费用本已经成为患者家庭的重担, 与临床治疗相比, 护理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如果再实行无陪护护理, 那么护理费用的增加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生活负担, 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3) 患者担心在没有家属陪伴监督下, 医院在进行治疗护理时是否会尽心尽力去工作, 如果有家属陪护, 还可以监督患者的治疗过程, 维护自己的权益;

1.2 医院方面

1.2.1 护士方面

(1) 心态:执行护理工作的护士在参加工作之前都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 在实施无陪护护理, 帮患者做一些洗脸、洗脚等日常护理工作之前, 护士需要先摆正心态; (2) 工作量增大:无陪护护理的开展, 使护士的日常任务包含了所有的护理工作, 如日常生活、基础、治疗性、康复等护理。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形中延长了他们的工作时间, 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强度;

1.2.2 基础配置

在无陪护护理服务开展的同时, 随着护理工作量的增大, 护理人员的数量就显得相对较少, 造成床护比例偏大, 护理人员短缺, 同时护理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缺乏, 不能够满足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需求。

2 开展无陪护护理服务的措施

2.1 针对患者方面

鉴于患者及家属的诸多顾虑, 考虑到无陪护护理刚刚开始兴起, 尊重患者按需、自愿原则, 不强求所有患者立刻接受无陪护护理服务, 允许家属陪而不护, 并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避免出现过度的检查化验等, 减轻患者经济上的负担, 以便患者逐渐接受护理项目上的收费。同时争取能让更多的护理收费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让更多的患者享受这种新式无陪护护理服务。

2.2 针对护士方面

对护士进行无陪护护理服务的教育, 让护士从心底里感受到这种新式护理模式的优越性, 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改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率进行, 而且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 避免交叉感染等;同时, 随着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增大, 医院应该同时相对应的提高护士的待遇、对护士的日常工作安排实行弹性排班, 让护士能够劳逸结合, 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医院还应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在无患者家属的陪护下, 患者能否收到好的综合护理, 护理质量如何, 为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 医院内护理质量的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护理管理层应该重视护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及护理质量, 保证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做到零纠纷零投诉;同时应该加强护理科研管理, 随着无陪护的展开, 护理人员能够更容易的搜集到临床资料, 积累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目前我国护理水平参差不齐, 科研能力更是弱项, 利用无陪护护理服务开展的这个时机, 医院方面应该开始调动护理人员的科研热情, 增强其科研意识, 在积极开展无陪护护理服务的同时, 大力开展无陪护护理科研工作, 通过对日常工作的总结、思考、分析、论文的撰写, 提高我国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让大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去;

2.3 针对医院方面

医院应该适当购置开展无陪护护理日常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包括治疗性护理、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等各个方面;还应该完善各种相关管理制度, 保证无陪护护理服务的顺利进行, 如无陪护护理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消毒制度、收费标准、探视制度等等;同时应该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宣传和讲解, 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保证无陪护的顺利进展。

3 无陪护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

3.1 有关患者方面

降低了患者术后的感染率 (医院制定的消毒制度, 人员陪护的减少, 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患者的日常综合护理全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承担, 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指征的改变等都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得到合适的处理, 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日常综合护理及心理护理, 让患者感受到了护理人员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关怀, 让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更加的满意) 等;

3.2 有关护士方面

在开展无陪护护理之前, 护理人员都需要参加无陪护护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 大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专业护理水平, 以及科研能力, 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3 有关医院方面

通过无陪护护理服务的开展, 使得医院病区内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 大大降低了陪护率, 使得病区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给予了患者一个安静、清洁的修养治病的环境;同时由于医患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医院的医护投诉和医疗纠纷也随之减少很多。

4 无陪护护理实施的弊端

无陪护护理的开展造成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的急剧增大, 又由于护理人员新队伍不能得到及时的扩充, 再加上内科病房患者多属慢性病, 日常护理比较麻烦, 这就造成了很多医护人员每天非常劳累, 外加随工作量增大, 护理文件书写也相应增加, 体力脑力劳动让大多数护理人员身体处于透支状态, 更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进修提高自己, 间接影响到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事业的长期发展。

5 小结

在我国, “无陪护病房”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成长, 总结经验才能够逐渐发展成熟, 更好的为更多的患者带去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无陪护护理服务不仅能够切实的为患者带去安全和保障, 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使我国护理行业水平得到提升,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1]。

参考文献

[1]车杰.神经外科无陪护重症病房的实施与效果[J].医疗装备, 2008, 21 (1) :40-41.

上一篇:英国艾克斯特大学介绍下一篇:医院门诊收费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