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通用8篇)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篇1

姓名: 学号: 专业:

案例内容:

目前,我国登记生物农药活性成份品种140 多种,约占我国农药有效成份品种的15%,产品400 多个,约占注册农药产品的8%,占农药总产量的12%。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过去三十年来,化学家,生化学家,毒理学家,以及IPM专家一起研究从植物衍生的新一代化合物,具有管理害虫的效力和最低程度的环境不良影响。第一代的生物农药包含尼古丁,生物碱,鱼藤酮类,除虫菊类和一些植物油等,在人类历史上已有相当的使用时间。在1690年,烟草的水溶性成份就用于对抗谷类的害虫。除虫菊也是常见的蚊香的主要成份。生物农药的市场占有率仍然相当有限,在1995年,生物农药占世界农药总销售量的1.3%。许多因素限制了生物农药的成长:生物农药通常不具广效性,和化学农药相比效果较为缓慢,有效期限较短而成本较高。然而,相对于化学农药在许多国家的市场需求停滞不前或减退,生物农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数年内,化学农药的预估市场成长率约为2%,生物农药则为10-15%。日益成长的有机农业,使得生物农药的需求逐渐上扬。另一方面,生物农药也应该像化学农药一样,接受其对健康,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的审慎评估。[2]生物农药是天然存在的或者经过基因修饰的药剂,与常规农药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作用方式、低使用剂量和靶标种类的专一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农药的范畴不断扩大,涉及到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许多种类及多种与生物有关的具有农药功能的物质,如植物源物质、转基因抗有害生物作物、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或修饰合成化合物、人工繁育的有害生物的拮抗生物、信息素等。案例分析:

青岛浩瀚农业技术专家研究认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其目标族群逐渐养成的抗药性,以及农药对于非目标族群的负面影响。

1、推广绿色植保新农药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使用生物农药品种、数量很少,主要品种为井岗霉素、阿维菌素及其衍生产品,2007 年一个市的生物农药使用量约370t,占农药总使用量的4.8%,远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抗药性害虫大量增加,特别是近10 年来,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斜纹夜娥等多发生害虫对菊酯类、有机磷类化学农药抗性增加了几十倍甚至数百倍。由于大部分化学农药是广谱性的,喷洒到田间,不光杀死害虫,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同时,农药使用过程中形成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全市农作物病虫鼠害生物面积从80 年代146.67 万hm2 次扩大到近200 万hm2 次,增加了27 个百分点,年稻谷损失高达2.8 万t 以上。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天然、绿色、营养的绿色食品的追求日益增强,近年来,全市绿色食品生产蓬勃兴起,而绿色食品生产对化学农药的施用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如何降低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适应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进行农作物绿色植保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已成为我市植保战线的一个新课题。2 绿色植保新农药的试验示范情况

绿色植保新农药试验示范及配套技术推广2009 年为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计划项目,在我市宜章、永兴、安仁、资兴、苏仙、北湖六个县(市、区)开始实施,2010 年绿色植保配套技术在全市推广。2009 年首次在我市宜章、永兴、安仁、资兴、苏仙、北湖六个县(市、区)实施完成绿色环保型新农药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托盾)、苦参碱、2%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绿清灵)、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5%茚虫威(凯恩)防治柑桔、茶叶、水稻病虫害试验示范,试验研究表明,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托盾)、苦参碱两种植物农药防治柑桔红蜘蛛、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具有良好效果,可以在我市柑桔、茶叶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区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型新农药绿清灵防治水稻纹枯病、柑桔溃疡病、柑桔蚧壳虫和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效果;绿色环保型新农药康宽、凯恩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效达96.7%和95.4%。经试验示范,研究筛选出绿色环保型新农药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托盾)、苦参碱、2%十八烷基三甲氯化铵(绿清灵)、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5%茚虫威(凯恩)5 个可分别在柑桔、茶叶、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上推广应用。3 绿色植保新农药的配套技术推广情况

研究组装了全市柑桔、茶叶、水稻绿色植保配套技术,2009~2010 年在全市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6.95 万hm2,其中水稻5.252 万hm2,柑桔1.41 万hm2,茶叶2713.33hm2;新增产量49373t,其中稻谷36818.4t,柑桔12467.4t,茶叶87.2t;降本增效新增经济效益14811.8 万元,其中水稻9367万元,柑桔4320.6 万元,茶叶1124.2 万元。稻谷、柑桔、茶叶产品经湖南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郴州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检测,无农残超标,产品质量合格,达无公害农产品以上技术标准,其中永兴县冰糖橙、宜章县脐橙、资兴市柑桔、资兴市茶叶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4 推广绿色植保新农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坚持植物检疫生态调控技术为前提农田、果园、茶园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技术规程和要求进行选择和建设,注重生态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新引进的品种,必须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

(2)坚持农业防治技术为基础积极、认真地推广应用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实行农作物健康栽培,增强农作物自身抗病虫能力。

(3)坚持物理防治技术为补充积极推广应用灯光诱杀、黄板粘虫、性诱剂、水果套袋等技术。

(4)坚持生物防治为重点。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是绿色植保的核心技术,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最有效措施。本项目试验研究的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0.36%苦参碱植物源农药首次在郴州引进推广应用,对柑桔红蜘蛛、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均有显著防治效果。

(5)坚持以绿色环保型化学农药防治技术为保障。试验示范筛选的高效、微毒低残留农药2%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绿清灵)、美国杜邦“康宽”、“凯恩”均属绿色环保型新农药,在郴州属首次引进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绿清灵防治柑桔蚧壳虫、柑桔溃疡病、水稻纹枯病均有良好效果。康宽、凯恩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及水稻螟虫均有显著效果。化学防治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安全间隔标准,推广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标施药。5 结果与分析

经过2 年实施,在全市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桔、茶叶上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6.95 万hm2;新增水稻、柑桔、茶叶产量49373t; 降低农药人工成本3160 万元,新增产量效益11651.8万元,降本增效合计14811.8 万元。具体分析如下:

5.1 经济效益显著

5.1.1 降低了生产成本。两年来,通过全市绿色植保新农药试验示范区和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对比,由于绿色植保新农药试验示范以及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配套技术的推广,田间(园内)病虫害发生大幅度减轻。试验示范区都实行了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时间准、药剂对路,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施药次数;施药器械先进,避免了过去施药过程中跑、滴、漏的浪费现象,提高了科学用药水平,降低了人工成本。据统计,绿色植保新农药试验示范区比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用药2 次,平均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5.3 元,全市共节约农药成本1595.5万元;每人每台机动喷雾机每天能施药0.67hm2,加上减少用药2 次,平均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15 元,全市共节约人工成本1564.5 万元。二年合计示范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节约农药和人工成本3160 万元。

5.1.2 增加了经济效益2009 年全市示范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合计1.20 万hm2,其中水稻0.76 万hm2,柑桔2673.33hm2,茶叶933.33hm2; 新增产量6409.4t,其中稻谷4404.4t,柑桔1982t,茶叶23t; 比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增加经济效益2023.8万元,其中水稻860.8 万元,柑桔873 万元,茶叶270 万元。2010年示范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5.832 万hm2,其中,水稻4.69万hm2,柑桔1.134 万hm2,茶叶2046.67hm2;新增产量42963.6t,其中稻谷32414t,柑桔10485.4t,茶叶64.2t;比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增加经济效益9628 万元,其中水稻6334.2 万元,柑桔2600.6 万元,茶叶693.2 万元。二年合计示范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6.95 万hm2,其中水稻5.252 万hm2,柑桔1.41 万hm2,茶叶2980hm2; 新增产量49373t,其中稻谷36818.4t,柑桔12467.4t,茶叶87.2t; 比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增加经济效益11651.8 万元,其中水稻7215 万元,柑桔3473.6 万元,茶叶963.2 万元。

5.2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5.2.1 增加了防治效果,降低了环境污染,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多项植保技术的科学集成,示范区施用化学农药减少2 次以上,并提高了防治效果。水稻示范区病虫为害损失均控制在3%以下,其中: 二化螟防效达89%以上,比非示范区高8.8%;纵卷叶螟防效达92%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8%;稻飞虱防效达86%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0%;纹枯病防效达80%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2%。柑橘红蜘蛛防效达94%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8.8%;潜叶蛾防效达92%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0.2%;介壳虫防效达88%以上,比非示范区高9.5%; 溃疡病防效达80%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2%。茶园有虫(伤)叶率为7.33%,比对照区13.00%下降5.67 个百分点;病叶率为8.33%,比对照区15.00%下降6.67 百分点。

5.2.2 提高了植保植检工作的地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农民的普遍欢迎,他们对“空中挂灯、园中插板(黄板)、田间喷生物药”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了对植保植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植保植检工作的社会地位。

5.2.3 降低了病虫抗性,保护了病虫天敌,实现了农作物病虫的可持续治理多项植保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新农药的推广应用,解决了过去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防治病虫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同时保护和利用了病虫天敌,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据调查,安仁水稻示范区内蜘蛛数量约7.2 头/㎡,比非示范区增加56.5%; 青蛙数量平均5.5 头/㎡,比非示范区增加64.8%。

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推进了全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解决了农民病虫害防治困难等难题,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更安心外出打工。使用绿色植保配套技术,一般每亩减少施用农药二次,减少了农药施用量,既降低了环境污染,同时保护和利用了病虫天敌,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总之,现在生物农药整体发展迅速,在未来的几年内,生物农药有很大优势。生物农药的不可替代的使用价值以及巨大的潜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生物农药有着传统农药不可比拟的作用,传统农药用的过多,许多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对于常规农药很难把害虫杀死。而生物农药的特性是指药剂的适用范围、作用途径、成效成份和作用机理等等,例如苏利菌、菌杀敌、敌宝等,它们的有效成份都是苏云金杆菌,应用范围都是对鳞翅目幼虫有毒杀作用,对蚜类、螨类、蚧类害虫无效;作用途径均是胃毒杀;作用机理是死亡后的虫体还可感染其他未接触过农药的同类害虫。

2、生物农药还可以和生物杀虫剂的混配,生物杀菌剂的混配使用,化学杀虫剂大多数呈现酸性,生理中性,对细菌、真菌没有抑杀作用和中合反应,因此可以充分混配。生物杀菌剂可以和多数化学药剂、生物药剂混配,但不可与碱性药物混配,只有少数药种不可与酸性药剂混配,如木霉菌类药剂可以与多数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同时混用。

3、生物农药特点低毒、无残留、作用迟缓、持效期长为主要特征。对人、动物,以及植物无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篇2

1 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成长的害虫, 它的俗称是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 是世界上对玉米危害性最大的害虫。每年由于玉米螟造成的产量损失相当大。

玉米螟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最大, 它可以使得玉米花叶、折杆、籽粒发霉进而导致玉米的大量减产。玉米螟的幼虫在吃掉叶片的表层和叶肉后, 就进入更深层次心叶内, 破坏心叶, 这样就会造成玉米叶呈现出花叶状态。在玉米打苞以后, 幼虫就会集中在苞叶里面, 对玉米穗进行咬食。等到雄穗抽出后, 玉米螟的幼虫又钻入秸秆内部, 导致风一吹就出现折雄。幼虫逐渐变大, 大量的幼虫就会到雌穗上危害玉米粒, 从而使得养分运输不通畅, 影响了雌穗的发育, 最终导致早枯或者瘪粒。这些危害, 使得我国北方每年的玉米产量减产很大, 给农民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玉米螟绿色防控的主要意义

相比传统的玉米螟防治技术来说, 绿色防控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一, 绿色防控可以大量的减少农药的喷洒。这样做可以防止由于农药的过多使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其次, 可以使得玉米无害化产出, 提升玉米的质量, 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第三, 节约人力物力。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 投入非常大, 不仅包括农药的购买, 还包括人工费用等。而使用绿色防控可以大大的节省各种费用;第四, 防治效果明显。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 治标不治本, 发挥药效只是暂时性的。而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防治一二代的虫卵, 进而从源头上控制幼虫的出现。相关统计显示, 使用绿色防控的效果比化学农药的防控效果要提升60%左右。因此, 大力提倡绿色防控对于提高玉米产量, 保护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玉米螟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

3.1 生物防治法

在生物防治方法中, 使用赤眼蜂防治效果最佳。赤眼蜂的防治技术是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 从而破坏玉米螟的卵, 进而降低幼虫的孵化率。使用赤眼蜂防治时, 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释放两次蜂。在放蜂之前, 要检查赤眼蜂发育是否完全。要在蜂蛹的后期进行释放。下雨的时候, 要赶在晴天放出赤眼蜂, 使得赤眼蜂能够大面积的出现, 这样有利于提升防治的效果。实施赤眼蜂防治, 可以防治一二代的虫卵, 真正做到了从根源上防治。

3.2 性诱剂法

性诱剂防治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玉米螟防治法。利用性诱剂防治的主要做法是在成虫即将羽化的时候, 大约是在6月和7月上旬, 在田间设置诱捕器, 对成虫进行诱捕。诱捕的器皿自己可以制作。取一个直径大约30cm的水盆, 放满水, 水中可以加入一些洗衣液, 运用三角支架将水盆放置在田间, 成虫就会大批量的进入盆内, 待诱捕到成虫后及时的将成虫捞出来。

3.3 消灭冬虫的源头

玉米螟的幼虫主要在玉米的秸秆内进行过冬, 因此, 要对玉米秸秆进行及时的处理, 尽量的消灭越冬的幼虫。从源头上减少幼虫的繁殖是消灭玉米螟最好的办法。对于处理玉米秸秆, 可以采用多种办法。常用的办法有粉碎、焚烧、还田等等。对于玉米秸秆的处理一般应当在5月的上旬完成。在进行作业时, 最好是集体进行操作, 单户的操作见效一般不大。由于秸秆的数量比较大, 牵涉到的农户也比较多, 因此, 在进行操作之前, 要做好动员工作。在一些依靠秸秆为主要燃料的地区, 应该积极为他们解决燃烧的燃料, 以方便秸秆顺利的处理。

3.4 物理诱杀法

物理诱杀法主要是采用投射式杀虫灯具。具体的做法是:在需要的地方将灯安放好, 使其平稳牢固。杀虫灯一般情况下应该放置在村子里或者玉米田的周围。然后根据每盏灯可以放防控的面积以及总的防控面积安排每盏灯之间的间隔。开灯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开始和结束期开灯, 从羽化开始到羽化结束, 这段时期内是最佳时间。电源开关打开后, 杀虫灯的开关将自动进行控制。对于杀虫灯的使用, 要派专人进行管理。每天会杀死许多成虫, 杀死后要及时的将成虫的尸体取出来。此外, 还要定期不定期的对雨控电极和光敏探头进行清洗擦拭。尤其是在下过雨后, 对光敏探头应该及时的进行擦拭, 以便使得控制效果更佳。

3.5 选用抗虫的玉米品种, 合理耕作

在玉米的选种方面, 要选择能够抗虫的品种进行播种, 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治玉米螟的发生和成长。在耕作方面, 要因地制宜, 对于一些寄生农作物应该减少播种的面积, 从而减少玉米螟繁殖的场所。

4 结语

综上所述, 玉米螟是对玉米危害最严重的害虫, 传统化学农药杀虫法不能从根源上防治玉米螟, 而采用了绿色防控技术以后, 玉米螟的防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玉米螟的危害特点, 以及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螟的重要意义, 最后分析了如何使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玉米螟的防治。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 玉米螟的防治必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增权, 杨丛, 孙艳华.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10) :10.

甘南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篇3

关键词:甘南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61-2

1 玉米螟綠色防控示范、推广内容

BT乳剂防治面积8000亩;杀虫灯防治面积4000亩,每台杀虫灯防控面积60亩;杀虫灯和BT乳剂集成防控2000亩

2 防治效果

杀虫灯防治玉米螟三点平均防效64.5%,被害株减退率平均为64.9%,百杆活虫减退率67.8%,虫孔减退率67.8%(附表1);挽回产量损失率4.86%(附表1);BT粉剂两点平均防效67.3%,被害株减退率平均为66.2%,百秆活虫减退率69.8%,虫孔减退率66.0%(附表3);挽回产量损失率5.05%(附表4);BT粉剂和杀虫灯集成防治防效为75.8%,被害株减退率为72.7%,百秆活虫减退率80.8%,虫孔减退率74.0(附表2);挽回产量损失率5.11%(附表6)。

3 效益评价

3.1 经济效益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附表7),2010年甘南县共防治面积1.4万亩,共挽回粮食损失28.04万kg,纯增效益36.84万元,投入产出比BT粉剂杀虫灯集成防控1:4.4;杀虫灯防控1:23.3;BT粉剂防控1:5.8。

3.2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防控玉米螟采用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避免了化学药剂防治对天敌的大量杀伤,对天敌安全,对植物产品和土壤无污染,对田间生态环境安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顾秀田(1966-),男,黑龙江甘南人,黑龙江省甘南县植保站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附表1 杀虫灯防治玉米螟秋季田间剖秆调查防治效果表

附表2 杀虫灯防治玉米螟秋季产量损失率调查表

附表5 BT粉剂、杀虫灯集成防治玉米螟秋季田间剖秆调查防治效果表

附表6 BT粉剂、杀虫灯集成防治玉米螟秋季产量损失率调查表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篇4

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8200万亩以上,占全国22.6%,总产占全国27.1%。小麦安全生产关系到河南及全国人民健康问题。小麦病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障碍因子,每年发生面积1.3亿亩次,大流行年达2亿亩次以上,随着秸秆还田力度加大,小麦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是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及锈病、赤霉病等,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化学农药是使用量越来越多,对小麦品质、人畜安全、环境等都带来直接威胁。

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提出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要求,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单纯依赖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探索制订出适合河南省的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迫在眉睫。此地方标准就是在此形势下制订完成的,具有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绿色高效等优点,能有效推动我省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标准化,指导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及广大农民群众,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态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此标准的出台,将给群众提供一套操作性强、安全有效的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面粉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保障面粉质量安全,促进面粉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应用,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2018年7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任务(豫质监标发[2018]236号《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河南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附件中,立项编号:20181210058)。

本标准的编制,旨在制定出我省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利用天敌、修复农田自身功能,生产出优质绿色面粉。

2016年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加国家科技部下达的“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课题编号2016YFD0300710)项目中“粮食主产区主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策略和技术规程”子课题的研发工作。其中,河南省站承担“黄淮海小麦玉米种植区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与防治策略研究”专项,制定河南省小麦、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地方标准,是项目主要内容之一。2016-2018年,通过查询文献资料,试验示范,集成组装了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安阳县、博爱县、清丰县、淮阳县、民权县、建安区、西平县、镇平县等8个县区示范应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获得了大量试验研究数据,为编制该地方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编制过程

2016年项目正式启动后,我们即组织专家成立了课题协作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确定在8个县具体实施。从2016年麦播开始,在各示范点内安排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单项试验,2017年继续进行,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优化筛选、集成组装,形成了一套初步的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2018年初,省植保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大量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结合2016、2017年的示范区结果,起草了该标准草稿,2018年3月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提出了标准立项申请并经省农业厅审定上报,5月份进行了立项评估工作,7月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正式立项,2018年8--10月,省植保站组织全省小麦植保、农技、栽培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在《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草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田间试验、专家研讨,确定“种植抗耐病品种、采取农业措施、搞好健身栽培、实行药剂拌种、中后期科学使用高效低毒药剂”为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核心内容。

(一)种植抗耐病品种。是病害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根据目前我省生产上主推的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结合病害大发生年各地田间实际调查情况,同时参考“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 41/T 871—2013)”和省植保站近几年印发的“河南省2017年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我们向各地推荐了一批抗(耐)病性较好、且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供选择使用。

(二)农业防治措施。深耕松土、清洁田园、精量播种、加强水肥管理,搞好健身栽培等农业措施,可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对病害的抗性,大大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另外,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加速,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病虫害统防统治势在必行,而实行宽窄行种植,为大型施药机械后期进地留作业行,是必须推广的栽培措施,也是各地的成功经验。

许昌市是我省小麦孢囊线虫发生最早和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近年来他们在生产中试验筛选出播后镇压土壤的方法来减轻病害发生,非常经济有效,得到专家认可并已在生产上推广。

(三)免疫诱抗技术。氨基寡糖素、海岛素、碧护等免疫诱抗剂连续多年在我省南北麦区多地做试验示范,结果证明在小麦拌种及喷雾防治时加入免疫诱抗剂,能显著提高小麦自身的免疫力和防卫反应,增强对病原菌的抗性,是农业部主推的一项先进的实用技术。

(四)关于科学用药。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病害应急控制最关键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病害大流行年更是如此。我们在此方面重点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推荐的农药品种必须经过农业部正式在小麦上登记;二是在生产上优先使用生物制剂,推荐的化学农药必须高效低毒残效期短,不会造成农药残留;三是在使用方法上,优先推荐药剂拌种,中后期如使用农药防治,要求严格按照防治指标进行施药,且注意安全间隔期,避免增加施药次数,盲目提高农药使用量;四是推荐的农药品种和使用技术均在我省多年多地经过试验筛选和田间验证,效果明显。

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主要依据的技术规范(国标和行标)如下: GB/T 1351 小麦

GB/T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T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7412 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443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23 背负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六、标准实施的建议

本标准制定了小麦全生育期的主要病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合理用药等方法,目前我省还没有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

病害的绿色防控是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强调的是生态的、生物的和物理的方法,这些方法面积越大效果越明显,所以建议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面积要在100×667m以上,且连片种植。

绿色防控工作讲话稿 篇5

首先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本次会议。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植保工作暨临猗绿色防控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植保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着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努力提升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绿色防控、机械化防控和植物疫情防控的能力,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推进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和安全用药水平,实现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王高勇副厅长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汇报,确定了会议主题,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谋划发展、研究措施,狠抓落实,做出新的成绩。上午我们参观了临猗县的植保工程建设项目蝗虫应急防治站、苹果绿色防控标准示范园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型机械演示现场、植物检疫签证示范点和临猗绿海农药厂。刚才又听了5个骨干企业的产品介绍和临猗县的经验介绍,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就全省植保工作现状和今后植保工作思路讲几点意见。

一、以植保工程建设为支撑,构建新型植保体系

植保工程项目建设是搞好植保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植保工程项目的投入,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我省植保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为做好农作物病虫测报、重大疫情监测及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五”以来,农业部在我省共实施植保工程项目27项,其中蝗虫应急防治站项目8项,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19项。项目总投资673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65万元。27个项目中,11个项目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其它16个项目中有2个已基本完成,6个土建工程已竣工,2个正在建设中,3个正在办理实施前相关手续,3个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此外,今年5月农业部又批复了介休市、安泽县等八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到目前为止,我省“十一五” 植保工程规划已按要求基本落实,“十二五” 植保工程项目正在规划申报中。今年我站又推荐了闻喜县、芮城县等八个县(市)申报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作为我省“十二五” 植保工程的第一批储备项目。

从我省植保工程实施情况总体看,进展是顺利的。今天上午大家看的临猗县蝗虫应急防治站项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该项目农业部立项,农业厅批复初步设计,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使用。我们之所以说临猗县蝗虫应急防治站搞的好,其关键就是该站没有改变项目的用途和土建结构,能严格按照项目批复建设,检验检测室、应急防治药品库、施药器械库、交通工具以及仪器设备,县植保站能统一管理和使用。我们建设植保工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植保体系建设,改善植保部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现代手段搞好植保工作。但有些地方植保工程完成后,不能按项目批复进行,实验室变为办公室,仪器设备、试验工作台却没有安装使用,现代植保工作难以开展,植保站办公室依然拥挤、交通工具依然没有,植保部门的工作手段非但没有强化,相对还弱化了。这次参会的30多个县市,多数是我们植保工程项目实施的县或即将要实施的县,我们要求你们能向临猗县一样,在重视植保工程项目立项、建设的同时,切实搞好植保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植保部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最近我们对全省植保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了调查和摸底,突出地存在三类问题:一是前期工作不扎实。表现在可研报告不认真,基建用地不落实,配套资金不到位,反复变更项目建设内容,随意扩大基建规模,拖延建设进度等;二是挤占检验检测室改变项目用途。据调查了解,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的检验检测室被挤占或挪用,当作农业局或农技中心的办公室,植保工程项目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项目运行状况不良。表现在病虫观测场没有固定专人;检验检测没有足够经费,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大棚温室、养虫网室没有发挥作用,仪器设备闲置不用,配套设施跟不上等等。我们计划针对全省植保工程项目实施情况专门组织一次大检查,对运行好的县市要进行表扬,并在今后植保工作项目经费中给予资金倾斜;对挤占检验室或改变项目用途以及不能按项目要求运行的县市,在通报批评的同时,取消今后各种植保项目和经费的扶持。

二、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全面实施病虫绿色防控战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要吃饱、吃好、吃出健康,就必须确保农产品安全。土壤、肥料、水、大气和农作物病虫防治用药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五大因素,其中科学用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少用药或不用药,实施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工作,我们植保部门必须切实抓好。为强化“绿色植保”理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们在各地大力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经济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实现病虫可持续治理。据统计,我省各种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179.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995.7万亩,对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全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呈逐年下降态势,蔬菜中农药残留由的31.7%下降到20的3.4%。

蔬菜病虫的绿色防控技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已经成熟并在我省全面推广。今天上午大家参观的《苹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国家示范园》是我站近年来重点抓的一个研究示范项目,它是全国唯一的一个苹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园。果园内生态环境好,空气湿度大,天敌种类多,在病虫防治中大面积采用“三诱”技术(杀虫灯、性诱剂、黄板诱杀),结合果园生草,加强田间管理,综合应用了多种绿色防控手段,有效控制了病虫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从临猗示范园的试验结果看,通过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果园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对照果园降低了30%,减少用药2-3次,病虫防控投入亩减少55元,亩增经济效益285元。临猗县苹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以及示范推广模式为我省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省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水果上的应用,技术基本成熟,下一步我们要将这项技术进一步规范,印成小册子,组织技术培训,在全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我们还要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到其它农作物上。病虫绿色防控是今后病虫防控的发展趋势,是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大家要充分认识到绿色防控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绿色防控技术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把我省的病虫绿色防控工作做实、做好、做精,争取经过5年的努力,全省能有10个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管理精细,防控科学,高水平、高质量的病虫绿色防控标准示范园,能够充分展示我们植保部门在病虫绿色防控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真正体现我们植保部门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强化“公共植保”职能,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植保病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必须走机械化之路。我省植保机械已经由过去单一的手动喷雾器发展为手动、机动喷雾器、大型车载喷雾器,防治方式由原来一家一户分散防治向有组织、规模化、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立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队1162个。但我们的防治队人员少,设施差,运行机制有待完善,还不能完全起到“公共植保”的作用。农业部对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非常重视,要求我省在创建3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今天我们参观的临猗县就是其中之一。农业部还要求我省在33个县要建立33个上万亩的示范区。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公共植保”的集中体现,是确保农业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省站准备在现有的1162个专业化防治队和33个县示范区的基础上,重点在10个地方发展、引导、探索、完善、培育10个高标准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队,(也就是我省重大病虫应急防治队),这支防治队要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管理严格、反应快速的应急防治队伍,在关键时候用得上、拉得出、治得住、防效好。对这10个高标准专业化防治队首先要健全机构和人员,要将懂专业、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防治队来。其次要增设一些现代防治设备。比如我们要把省发改委投资的150万元购置的大、中型防控设备,以及省站这次购买北京丰茂公司20台自走式高低杆喷雾机都要放在这10个专业化防治队,我们还要将政府采购的农药更多地放在这10个专业化防治队统一使用。第三要增加投入,我们力争从财政和发改委争取一块经费,扶持这十个专业化防治队建设,比如建药品药械库、建办公场所等,为专业化防治队人员创造好的工作环境。第四,我们还将研究防治队的运行模式,植保站下面公益服务性防治队怎么搞?专业合作社组建的防治队怎么搞?服务性民营企业型防治队怎么搞?还有没有其它形式,需要研究探索和认真总结,对成熟的模式将组织推广。第五搞好机具与耕作改制配套研究。省站成立了“植保机械与种植模式相配套技术研究”的课题小组,以加快新型植保机械及使用技术的推广,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实现植保机械化,起到强化公共植保的作用。

四、严格植物检疫执法,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植物检疫机构是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明文规定的执法主体,肩负着技术性很强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是国务院明确批准着装可以头戴国徽大沿帽的执法队伍。从目前来看,我省的植物检疫工作任务重,困难多,责任大。我们既要防止周边省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又要控制好省内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尤其是每年通过“绿色通道”的鲜活农产品数量日益增多,给检疫签证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准确掌握植物检疫政策法规,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热情服务,认真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树形象。过去我们叫喊了几十年的植物检疫树形象,但总是不尽人意。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临猗县的植物检疫签证点,这就是我省植物检疫签证点的样板,这就是我们植物检疫部门的形象。我们要学习临猗的做法,高质量、高标准建立一批检疫签证点。门口要有统一的、醒目的带有国徽的植物检疫标牌,室内要有监督台,要统一制度,统一着装,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统一管理,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窗口来充分树立我们植保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用当地司机的话说,“一看你们就是正规的八路军,不是那种乱收费的土八路”。我省现有单独进行植物检疫签证点33个,我们力争在5年内建成像临猗县这样标准较高的签证点10个。今后我们植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着装,要体现我们植保植检人员的形象和执法的严肃性。我们这次会议要求着装是个开头,今后必须坚持下去。

二是提素质。要继续加强植物检疫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提高。今年我参加了省站的植物检疫人员培训班,搞得不错。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对植物检疫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的力度。各地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大力推广计算机签证管理与应用。这方面的工作我省已落后兄弟省市,我希望市县农业局的领导要关心和支持植物检疫工作,尽快给植物检疫工作配齐可上网的计算机和专用打印机,为我省全部实行计算机出单签证打好基础。

三是严执法。植物检疫是行政执法,各县市要认真抓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主要是针对种子苗木和其它植物繁殖材料,在种子苗木和其它植物繁殖材料生长期间,实施严格的产地检疫,此项工作要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真正做到“抓源头、堵漏洞”。调运检疫主要指种子苗木、其它植物繁殖材料的运输和“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运输,我们一定要遵循“谁签证,谁负责”的原则和“先申请,后受理”,现场检验货证相符后,再登记的工作程序。各签证点要24小时值班,要公布值班电话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强管理。植物检疫收费要严格按照国家物价局、国家财政部[1992]价字第452号文件关于《国内植物检疫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收取。检疫费的使用要按照山西省农牧厅、山西省财政厅[91]晋农牧(计)字第484号文件关于省、市、县三家1:2:7的暂用比例执行,植物检疫收费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按照国家物价局、国家财政部[1992]价字第452号文件关于《国内植物检疫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全部用于植物检疫事业。主要用在植物检疫试剂、必要的设备购置、维修保养、人员培训及其他有关植物检疫事业所必需的开支(如检疫人员的值班补助、疫情调查、考察、差旅费、制装、疫情防控费等)。年省站组织人员对部分县区的检疫收费及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各县区基本上都能按规定收取检疫费,但有不少县没有按规定将检疫收费合理用于检疫事业上。个别县农业局挪用植物检疫收费现象还很严重,造成有些地方检疫人员加(值)班得不到补助、检疫服装制作不完全,检疫培训没有旅差费,检疫用的计算机、打印机得不到充实与完善等,严重影响了植物检疫事业的发展。对这现象,会后我们要成立检查组,对违规的县市进行再检查。能及时纠正的进行批评教育,对违规的限期纠正,对违法的严肃处理。各地要继续开展“内强素质抓管理,外树形象促服务”活动,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使我省的植物检疫整体形成风气正、求上进、事业强、发展好的优良团队,推动全省检疫事业的发展,为有效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加大农药监管力度,进一步稳定市场秩序

对于农药管理工作,省委省政府历来给予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管理的力度,前不久在分管省领导亲自过问下,经省编委批准,省农药检定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这是领导对我们农药检定、农药管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应该加倍努力,使农药市场进一步规范化,秩序化、法制化。在农药管理方面应主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严把农药登记关。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开展农药登记初审工作,实行专业评审,规范工作制度和审批程序。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上要进一步规范药效试验管理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药效试验基础条件的建设,搞好试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试验基地硬件的建设。

二是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农药市场监管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我们要重点抓好《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发放与年检工作,我省现有农药经营单位4300余家,过多过小过乱,《农药经营许可证》是对农药经营单位进行管理的重要“抓手”,要通过《农药经营许可证》发放与年检,引导经营单位上规模、上水平,要建立健全进销货台账,严格进货查验,对无照经营及不符合经营资质要求的,要会同工商管理部门坚决依法取缔,净化农药经营渠道。我们要在全省评选10个农药经营放心店,在10个放心店的基础上,探索实行连锁经营、厂店直销等模式,以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抓好农药经营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农药广告审查工作。要坚决禁限用高毒农药,切实搞好农药标签管理和农药质量抽查工作,强化“检打联动”,一经发现假劣农药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三是培育骨干农药企业。我省现有农药企业50余家,外省在我省经销农药的企业也有数百家。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设备较差,产品质量不高。我们要鼓励企业整合,对好的企业进行扶持和培育,力争在本省内有几个骨干企业能做大做强,真正起到为农业服务的目的。我们这次开展的山西植保诚信服务十佳企业的评选活动,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今后我们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今天我们没有安排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的观摩,但对这个问题我在这里还想说两句。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是开展病虫防控的基础,是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的关键,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做好了,病虫防控就有了目标,就能做到有的放失。经多年努力,我省已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监测较为规范,预报基本准确,信息及时到位的省、市、县三级病虫监测预警网络,病虫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大大提高。目前我省有省级农作物病虫中心测报站30个,其中国家区域站14个,中心测报站16个。我们为这30个病虫测报站统一配备了电脑,装备了病虫测报灯及其它病虫监测调查设备,安装了“山西省农作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承担起国家重大病虫的监测和我省50余种主要病虫的监测和预警任务,为我省重大病虫防控和农业安全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我们这30个中心病虫测报站,还远不能满足覆盖全省区域的目的。由于经费有限,我们只能重点抓好这30个中心测报站,兼顾其它监测点。今后5年,我们要在这30个测报站中选择或者重新建立10个农作物病虫标准观测场,以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各地要建立健全自己的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络,将病虫监测点深入到乡镇和农村,要着力培养农民测报员,要做到病虫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病虫的发生动态。同时要严格执行病虫报告制度。要固定专人严格按照测报调查规范,定期对重大病虫进行定点调查和系统监测。重大病虫周报、十日报表、旬报、病虫情报等都要按时上报,特殊情况随时上报。

近年来我省推广病虫可视化预报,能及时将病虫预报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为群众开展病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经费问题,一直不能全面开展此项工作。而手机预报由于制作简单,费用低廉,同样可以及时将病虫预报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而且有文字参考。2009年临汾市植保站、运城的一些县市、长治的一些县市都开展了此项工作,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根据临汾市的经验,每年运行费不过两万元,为此省植保站将从国家和省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测报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

七、搞好两个窗口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如何使植保方面的方针、政策、技术以及各个方面的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各级植保技术人员、植保相关企业、植保产品经营门市部和广大农民的手中,目前最有效的两个信息传递窗口是山西植保网和山西植物保护杂志。我刚到省站半年时间,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不很全面。据我了解这两个信息传递窗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栏目少,内容单调,时效差,实用性不强,稿源缺,信息容量不大,网站点击率低,杂志征订份数少,而且不能及时发行到征订户手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下决心对这两个窗口进行改进提高,以真正起到信息传递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增加人员。省站将办公室的资料室、山西植保网站、山西植物保护杂志合并,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再聘请两个专业人员,一个技术专业人员,一个文秘人员。

二是解决稿源少,质量差的问题。要求各县市植保站原则上每年必须写一篇高质量的稿子,市植保站每年必须有两篇稿件,植保企业每年有一篇稿件,鼓励农药(械)经营门市部踊跃投稿。省站每个技术人员要完成一篇稿件,这样下来,每年的稿件就达到210篇。再加上领导讲话、政策法规解读、农家小知识、读者信箱、企业之窗、文摘等等,一年六期,一期按30篇稿子算,足有富余。

三是解决征订问题。原则上号召每市站10份,每县站5份,每个农药械企业3-5份,每个农药械门市部1份,全年征订任务力争完成3000份以上。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将杂志直接寄送到征订户手中。

四是强化管理和领导。这项工作我将用更多的时间去过问,也希望各市植保站的一把手都要重视这两个窗口的建设,要努力提高信息的容量和质量。今后我们要将经费扶持同各市县植保站的投稿、征订以及关心两个窗口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列入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总之我有决心使这两个信息窗口有所改观。

同志们,植保工作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各地农业部门一定要提高对植保工作的认识程度,增强做好植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在植保工作上要“发现好苗头,探索好模式,引导好路子,总结好办法,培育好典型,推广好经验,取得好成绩,得到好效果”。切实实施好“602植保示范工程”(即十个示范园、十个防治队、十个观测场、十个签证点、十个放心店、十个企业、两个窗口)。我们植保部门绝不能因为监测预警不到位,错失防治时机;绝不能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造成病虫暴发成灾;绝不能因为监管不力,造成农药市场混乱;绝不能因为实施不力,让植保工程出问题;绝不能因为检疫工作不到位,让有害生物疫情扩散蔓延;绝不能因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不力,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我们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谋划发展,研究措施,狠抓落实,千方百计提高我省植保体系的综合能力,争取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省植保系统的各项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让我们为全面提升植保防灾减灾能力,为植保绿色防控和“602”植保示范工程的完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篇6

鹤峰县专家大院聘用专家---王章伟

鹤峰县现有茶叶面积25.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叶面积14.8万亩,2014年全县茶叶产量46万担,茶叶产业综合产值18亿元,茶叶现金收入7.8亿元。是湖北省主产茶叶大县之一。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是全国茶叶最适宜种植生态区之一。通过近几年大力很抓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推动了鹤峰农业的发展。

一、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茶叶是我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近几年来,茶叶生产绿色防控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县茶叶无公害生产的指导意见》;《茶叶蔬菜禁施高毒高残农药》的通知;《茶园禁止使用除草剂》的通知。各级各部门强化宣传,县农业局将茶叶绿色防控技术工作作为我县植保工作的推广重点。制定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方案,在我县茶叶生产主产区建立了12个茶叶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涉及28个行政村,8万亩茶园。以示范核心区为重点样板点,广泛宣传发动,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具体措施落实。再通过核心区辐射到全县茶区。促进我县茶叶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2、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绿色防控效果。绿色防控工作技术性强,程序繁杂,推广难度大。抓好培训指导是技术落实的关键。我们以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广泛宣传发动,提高茶农的绿色防控意识,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农那里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2014年在我县12个重点茶叶示范核心区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活动5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8万份,召开技术指导现场会20场,农村新型职业(茶叶)系统培训班5个。

3、齐抓共管、部门配合、统一协调。我们县组织了农业执法、植保、工商、质检、农药经销商等多部门联合的绿色防控工作协调专班,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在农药使用上重点抓茶叶禁用限用农药和违规操作的监督管理,重点打击违规农药产品的使用,参杂使假行为。保证茶叶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全程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2014年我县确定了10种以茶武士(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为主的茶叶病虫防治专用农药推广目录。通过茶区农药市场检查,防止禁用限施农药使用销售,规范农民施药用药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4、加强绿色防控技术保障措施。多渠道全方位保障茶叶绿色防控措施落实,集中能源、环保、植保、农综项目资金使用,部门联动,多项多环节措施并举,茶叶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控为主,化学防控为辅,确保达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2012年以来共安装频普诱杀灯8000盏,2014年推广使用色诱板20万片,推广生物农药2000件。通过茶叶科学配方施肥、合理修剪、多轮次采摘、清园管理等农业、物理、生物措施的运用。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茶叶病虫害爆发性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茶叶绿色防控取得的成效

1、形成了以示范核心区为主的茶叶绿色防控样板。从2010年以来,我县在茶叶主产区建立了12茶叶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面积8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推广频谱诱杀灯、色诱板、生物农药、有机肥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病虫防治措施应用面积达到8万亩。

2、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了茶叶产品的质量,到达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通过茶叶农业综合、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增强茶农对茶叶产品的安全意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降低了农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施用。现在茶农一年防治茶叶病虫的农药使用平均施用2-3次,以前是7-9次,近两年我县多次开展农药残留抽检、送检,没有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完全达到绿色无公害茶叶标准。我县茶叶商品品质得到较大提升。提高了茶叶商品的外销竞争力和信誉度。

3、降低了茶叶生产成本,提升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推广,直接减少茶农的生产投入,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品质,核心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比较,亩增加收入800-1000元。

清徐县玉米重大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篇7

一、防控重点

春播玉米重点防控玉米螟、玉米红蜘蛛、玉米蚜、双斑萤叶甲、地下害虫、大、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等重要病虫。各生育期的防控重点:播种期做好药剂拌种, 预防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地下害虫等发生;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蓟马、玉米螟、黏虫、玉米叶螨和病毒病、瘤黑粉病等;灌浆期前后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玉米红蜘蛛、大、小斑病等。

二、防控技术

1. 农业防治技术

选用抗 (耐) 病品种, 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防止病害的流行蔓延。4月底前集中处理田间、地头及场院秸秆, 压低玉米螟基数。结合田间管理, 在红蜘蛛发生初期及时将玉米底部有虫叶片摘除, 对黑粉 (穗) 病发病株在未散苞前及时割除, 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在大、小斑病发生期, 摘除下部病叶, 加强通风管理, 控制病害流行。

2. 物理防治技术

(1) 灯光诱杀田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和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成虫。每盏灯控制面积3.33 hm2左右。每晚8时开灯到次日早6时关灯, 每天早晨收集袋内虫体, 将诱杀的害虫彻底杀死深埋。开灯时间从5月上旬—8月中旬。

(2) 性诱剂诱杀一、二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 每0.067 hm2放置诱盆10个, 盆内加水至2/3处, 加入少量洗衣粉, 水面上方1~2 cm处用铁丝悬挂玉米螟性诱剂1枚。每2 d清理1次虫尸, 并及时加水, 诱盆设置高度在120 cm左右。

3. 生物防治技术

(1) Bt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在一代玉米螟幼虫发生期, 每0.067 hm2用每1 g含100亿个孢子的Bt 200 m L, 或每1 g含90~100亿个孢子的白僵菌粉250 g, 加细砂5 kg, 制成颗粒剂,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于心叶内。

(2)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有条件的地方在玉米螟重发生区的一代卵始盛期 (成虫羽化率达15%) 和盛期各放1次赤眼蜂。每0.067 hm2放蜂2次, 第1次放7 000头, 第2次放8 000头, 每0.067 hm2放3点。选择健壮玉米植株, 在中部的一个叶面上, 沿主脉撕成两半, 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 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 然后用线订牢。

4. 化学防治技术

(1) 播种期处理 (1) 种子处理。地下害虫发生危害较重的地块, 选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高巧) 30 m L, 兑水300~400 m L, 包玉米种子5~6 kg;或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质量的0.1%拌种。丝黑穗病重发区可选用2%戊唑醇拌种剂按种子质量的0.3%拌种。 (2) 土壤处理。地下害虫重发区在播种前每0.067 hm2选用3%辛拌磷颗粒剂2 kg, 加细土40~50 kg, 播前浅耕时随犁施入垄沟, 或随撒随犁施于土壤中。 (3) 化学除草。在播后芽前土壤处理, 每0.067 hm2用40%乙·莠水悬浮剂150~250 m L, 兑水40~60 m L, 进行地面喷雾;玉米出苗后, 在杂草3~5叶期, 每0.067 hm2用4%烟嘧磺隆乳油75~100 m L, 或72%2, 4-D丁酯乳油100m L, 兑水40~60 kg, 防治禾本科杂草。

红蜘蛛绿色防控技术 篇8

红蜘蛛是螨类害虫,用肉眼能在叶片背面看到小红点,刺吸为害叶子背面,以成螨或若螨集聚成橘红至鲜红色的虫堆为害叶片,被害叶片上出现许多细小白点,严重时叶片成沙点,黄红色,即火龙状,导致失绿枯死,背面有吐丝结网。在植株幼嫩部位即生长点刺吸汁液,造成秃顶。

1. 农业防治 清除上茬蔬菜拉秧后的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虫源。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灌溉,增施磷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重点防止干旱,减轻为害。

2. 利用天敌防治 红蜘蛛的天敌有拟长毛钝绥螨、瓢虫、草蛉、六点蓟马、小花蝽等,在释放捕食螨前尽量压低红蜘蛛的基数,用99%矿物油200倍加1%苦参碱·印楝素进行虫害防治,在用药后5~10天,红蜘蛛发生密度较低时,按红蜘蛛与捕食螨3∶1的比例释放拟长毛钝绥螨,从6月中旬开始,隔10天放1次,共释放2~3次。

3. 药剂防治 红蜘蛛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强,应尽早防治,控制虫源数量,避免移栽传播。及时进行检查,当点片发生时即进行挑治,可选用5%氟虫脲乳油1000~2000倍液,或73%炔螨特乳油2000~2500倍液,或20%四螨嗪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或3.3%阿维· 联苯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500~25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共喷2~3次,但要确保在采收前半个月使用。初期发现中心虫株时要重点防治,重点喷洒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并需经常更换农药品种,以防抗性产生。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 邮编:413002)

上一篇:采访校友社会实践感想下一篇:六字的书房对联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