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共10篇)
乙:三月,万物复苏。
甲:三月,春风送暖。
乙:三月,大地换新颜。
甲乙:我们七年三班以《
》主题的班会现在开始!下面由班长介绍本次班会目的
甲: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华文明中,传承了很多至善的美德。
乙:待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 的主题。
甲: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已然成为我们对己对人的最高标准。请听快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甲: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当传承中华美德,更应符合时代要求,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待人、和谐相处。
乙:亲爱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正做到友善了吗? 甲:今天让我们走近友善、走进我们的平凡生活。乙:让我们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友善、践行友善。甲:同学们,什么是友善呢? 乙:有人说,当奉献积少成多 甲:有人说,当付出习以为常 乙:有人说,当关怀无处不在 甲:那么,到底什么是友善呢?有请
同学为我们“说文解字” 乙:听了
同学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明白了。友善就是说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甲:知易行难,哪些作为可以称得上友善呢?请听
等同学带来的关于友善的小故事。甲:友善是一种友好的态度,乙:友善是一种真诚的行动; 甲:友善是一种平和的包容,乙友善是一种感恩的心境;大家明白了友善的标准,可是具体怎么做就可以称作“友善”了呢?
甲:这难不倒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上一周我们班级就鼓励大家去发现身边的友善呢。
乙:我们每一位同学恐怕都有自己收集到的“善言善行”,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大家。
甲: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畅所欲言,说一说、听一听我们身边的友善。(小组讨论)
乙:哪位同学为我们说说他发现的“善言善行”啊? 甲:有请()
??
甲:谢谢()同学的分享。
乙: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友善”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也不只是墙面上的标语,教科书上的知识。“友善”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举一动,就是我们身边人的一言一行。
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是说只要我们是出于善心,我们的行为就都是“善行”。在我们践行友善的时候也一样。
甲:友善还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需要换位思考,需要理解,需要用恰当的方式。
甲:在我们班级中,也的确有些不够友善的行为,下面请听 带来的情景剧。
乙:观看了这个情景剧,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回想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们是否做到了时时刻刻友善待人?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大家发言)
甲:通过反思,我们知道要做个友善的人,这样你的心里会充满阳光,看别人的心情也是一片灿烂。做个友善的人,你会发现其实好人也就在你身边。下面请听
诗歌朗诵:《友善之花》
乙:友善,是班级的润滑剂,能够让同学如沐春风,能够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和睦,能够减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麻烦。
甲:友善,是班级的粘合剂,有助于同学团结,有利于班级进步。作为青年的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很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未来而努力!下面请看舞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要行动》
乙:友善是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与爱。
甲: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间的万物 乙:友善是氧气,孕育新的生命;
甲:友善是阳光,是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请全体起立,我们宣誓:我们要多一份微笑,少一分摩擦;
多一份谦让,少一分争执;
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友谊;
多一份关爱,多一分快乐!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诚信、友善”,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中国从来不缺少有着“以信立身、以诚处世”诚信品格的人, 有着“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友善态度的人。他们的身上, 体现了中华民族诚信友善的优秀品格, 需要今天的我们继续发扬光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 诚信和友善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 真诚待人不说谎, 践行约定不食言。它要求我们诚实劳动;尊重客观事实不作假, 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真诚待人对己。恪守诺言和约定, 就是要求人们遵守诺言、契约, 反对毁约和违背诺言的行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
友善, 即朋友间亲近和睦。它的内涵包括朋友间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同志间志同道合、携手奋进;自然界中珍惜资源、关爱自然, 保护环境。友善是人的修身之本, 是国家的治世之基, 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落实和践行?我在这里进行探讨。
一、要抓住思想理论武装这个基础, 把深入学习强化认识贯穿始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学习是进步的法宝。抓好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把深入学习作为首位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专题学习,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诚信、友善”内涵, 再通过抄写笔记, 写心得体会,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我心, 为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
二、要加强自身修养, 找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
我们要坚持从点滴之处着手发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镜规范日常言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尺辨别是非曲直, 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同时, 我们要自觉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作为加强自身修养的标杆, 对照典型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不断激发见贤思齐、学习提高的内在动力, 不断提高人生价值和自身修养。
三、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要实现有效的传播
目前, 我们党有的理论创新成果, 在宣传和传播过程中往往处于无效空转或者低效运转的状态, 这种被动的状态亟须改善。如何实现有效的传播?我认为, 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 在详尽的比较和具体的对话中, 将24个字说清楚、讲明白, 避免引起歧义, 避免引起意识层面更大的混乱。张书记上周转发一份来自海外同胞的邮件《没有国家, 你什么也不是》, 难得看到一篇文章如此夸赞咱共产党, 我们可将它转发出去, 传播一些积极的信息, 让我们的儿孙世代像我们现在这样安康幸福、太平, 学好传统文化, 做好中国人。
四、密切联系群众和学生,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以“诚信”为做人的道德准则, 诚实劳动, 不搞形式主义
无论何时何地, 诚实守信都必不可少。信用是标志, 我们需要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我们代表党和国家政府工作, 不能让百姓寒了心, 我们就必须诚信, 说过的话要记得, 做过的事要验得, 时刻谨记省自身, 明理智。比如, 上上周我们共同观看的视频中说:某些领导干部为了在上级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业绩, 在抗洪救灾中不怕劳民伤财, 本应该早就筑好的堤坝, 一听说上级领导下来视察又重新演示给上级领导看。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教书育人者, 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 关心学生, 耐心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思想进行矫治或疏导。不要为了让领导看见自己是多么认真的工作, 故意做给领导看, 或大肆宣扬自己的工作成效。有些人说起来头头是道, 可做起来却流于形式, 做表面工作。
因此,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做到知行合一。广大老百姓能否认同并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要取决于我们身边的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领导自觉才能换来群众自觉, 教师自觉才能换来学生自觉。相反, 如果没有这一点, 词编得再漂亮, 解释得再圆满, 老百姓也不会入脑、入心;学生也受不到身教的榜样教育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自然会变得异常艰难。
(二) 以“友善”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平等对待他人不搞官僚主义
1. 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友善”的美德。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友善地对待每一位亲人、朋友以及需要帮助的人。对待老人和幼儿要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需要帮助的人要“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我们要继续发扬。“岁寒知松柏, 患难见真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在看见别人有难的时候就搭一把手, 帮帮他人, 人多力量大。所谓“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 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也正是这个道理。也许不经意的一个帮助会创造一个奇迹, 也能温暖人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还一定要互相帮助, 中华民族是一家人, 在危难关头要团结一心、互相帮助, 再大的风浪我们一定能够挺过去。如在5·12特大地震中残损的城市如今已经焕然一新, 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 对待群众需要全心全意为其服务。
领导要坚持为民服务, 应该深入群众, 弯下腰去倾听群众的心声, 了解群众的疾苦,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解群众之所忧, 真正设身处地为群众或学生谋利益、办实事, 不讲空话、大话。唯有如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才不至于沦为“空中楼阁”。
3. 对待学生要严而有度、充满爱心。
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可以摸摸学生的头, 拍拍学生的肩, 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暖流浸润心田, 从内心真切感受到教师的爱, 从而建立师生间的情感纽带。对待学生, 教师一要爱, 二要严。所谓严师出高徒, 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对一些重度或多重残疾学生, 我们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要善待他们。不要一味以其他学生的标准过分要求他 (因为他们也太难) , 而要让他们在宽松和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只有人人成为积极活跃的实践主体、成为自觉能动的建设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最富营养的培育沃土, 才能生根发芽, 才能开花结果。只要每一个公民都努力做到诚实守信、友爱善良, 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做起, 一个人人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必定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传统文化中的友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友善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十七章)自然法则不分亲疏,善人因为遵循天道,所以会得到天道的保佑。至于什么是善,老子做了个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也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他还说善人的居所顺应自然,心胸静默深远,待人真诚无私,说话遵守信用,从政净化污秽,处事发挥所长。
儒家更是强调人要具有友爱、善良的品性。《论语》开篇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这里,孔子以亲切热情的态度,表达了对朋友的友好之情。他还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这是提出要以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避免与人产生矛盾。正如《周易·坤卦》所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外,《论语》中多次记载了孔子对“善”的追求,比如:“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更是将“善”用到了治政上,当时,鲁国的权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说:“我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处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因为,在上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位者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这是要求统治者起到模范表率作用,用善行来引导百姓向善。
亚圣孟子则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就是怜悯体恤他人之心,与人为友、与人为善就要求人们常怀恻隐之心,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相处。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恶”,但对善的价值也是肯定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即善言是友善之心的外化,它使人感到温暖,是人际交往的秘诀之一。
墨家创始人墨子没有将仁义看作高不可及的观念,而认为要将它放到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好处的层面,于是形成了“义,则利也”的义利观。在这一观念下,他提出了“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的观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只顾自己的痛快,而是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这种尊重、体谅他人的思想,正是友善的一种体现。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但同样提出人要有仁爱之心,他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发自内心地去爱,其外在体现就是以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除先秦诸子外,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也对友善有过不同角度的论述。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在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劝他要进德修业,并嘱咐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这是从治国方面阐述善的重要性。隋代思想家王通则教育弟子在与人交往时要“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遇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自然可以与他人和谐相处。与此相似的话还有宋代李邦献的“合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省心杂言》),明代曹荩之的“朋友小过,不可不容”(《舌华录·名语》)。
总之,友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倡导的一种为人处世智慧。它对现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价值。
现代社会对友善的要求
较之古代,现代社会成员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与他人交往,这就对友善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首先,友善需要公民做到待人平等,这是友善的前提。现代公民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都是社会平等的成员。公民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以平等为前提,自然是友善之举,而非逢迎或恩赐。若是对富贵之人曲意奉承、有心巴结,对贫贱之人冷眼相对、拒绝来往,便是势利小人缺乏平等意识的表现,和友善无关了。
其次,友善需要公民做到待人如己,这是友善的重要方法。每个人都不会对处于困境的自己无动于衷,也不会对自己恶意加害。如果能够把对自己的这种态度扩及他人,无疑能够做到扶危济困、善以待人。待人如己,一方面是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限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则是要向他人传递正能量,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三,友善需要公民待人宽厚,这是友善的重要要求。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脾气性格、思想观点等差异也就越来越明显,冲突矛盾在所难免。只有胸怀宽广、心平气和、容人之过,才能化干戈为玉帛,而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然,待人宽厚不是盲目迁就,更不等于姑息养奸。
最后,友善需要公民能够助人为乐,这是友善的直接表现。友的最初含义就是帮助,这是善意最直接也最真实的表达。爱自己、爱家人都不难,难的是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发出善良的意愿、讲出祝福的话语也不难,难的是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友善要求人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不过举手之劳,却能让别人感到温暖,何乐而不为呢?
友善的意义和实践途径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太阳和北风争论谁更有力量。它们看到一位穿着棉衣的老人,就打赌说:谁能够让老人把外套脱下来,就承认谁的力量大。北风使劲地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可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北风吹累了只好认输。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就出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太阳笑着对北风说:“温暖比强硬往往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寓言故事很好地证明了友善力量的强大。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利益竞争更趋激烈,社会矛盾和分歧日益增多,而友善则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达成共识、融洽相处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友善有助于个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友善交流的态度,与人为善的宽厚,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而推动相互之间的进一步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友善还是塑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价值理念。此外,友善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由于思想和价值观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常会产生争执,严重者拳脚相加。这不仅关乎个人声誉和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和秩序。友善就是要人们懂得尊重和宽容,懂得将心比心,从而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待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清代大臣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谈到对友善价值观的实践,则需要以下四个途径:
首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事关国计民生问题的改善,人际间和睦友善的风气更易生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仁爱友善思想,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继承,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建立将友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道德基础。
第三,应着力捕捉、发掘和宣传贴近百姓生活的善行义举,让群众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从而激发其内心的善意与友爱。此外,还要在社会中广泛开展人人参与的以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引导全社会成员关注、关心、关爱困难群体,营造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
最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一项匡正人心之举,需要惩恶与扬善并举。一方面,要严惩损人利己、寻衅滋事、敲诈欺骗等伤风败俗的行为;另一方面,要保护践行友善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奖励,最终让公民怀德畏法,有心向善。
一、宣布开始:
男:敬爱的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男:友善是阳光,能普照人间万物,女:友善是雨露,能滋养一切生灵。男:我宣布石岛湾中学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女:进行第一项,出旗,升旗 全体立正,奏国歌,向国旗敬礼,礼毕。男:进行第二项:升护旗手事迹介绍。男:担任本次升旗仪式的升旗手是7.3班的孙硕沅同学,她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她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一丝不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所以我们推荐他为本次的升旗手。朱苗苗同学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她学习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同学们向她请教的问题,她总是耐心讲解,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任星俞同学是我们班的卫生委员,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老师交代的事总是认真完成,她乐于助人,谦虚好学,所以我们推选她们为本周的护旗手。女:进行第三项,国旗下讲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友善好少年” 价值观是人类在各种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根本标准,是人们对事物趋、避、亲、逆的主导因素,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质和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内核。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为此,我校今天特意举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友善好少年”主题升旗仪式,旨在引导、培养每一个湾中学子“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做人准则,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养成对人友善的习惯。在校园里,做友善的学生;在家庭中,做友善的孩子;在社会上,做友善的使者。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要吝啬一个微笑,一把搀扶、一声问候,一句道歉,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友善好少年。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每一个同学都要以友善的态度与同学相处,以友善的态度与老师相处、与家人相处,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温暖的人间。
诗人泰戈尔曾说:“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就让我们做叶子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们的绿荫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做一片平凡的绿叶,立足自身、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默默耕耘来点缀我的生命空间!
四、女:学生会主席总结上周工作(附上周工作通报)
二0一二年政法系统开展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进一步明确了监狱民警乃至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监狱劳教部门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是忠诚、敬业、严明、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是监狱人民警察工作实践的行动指向。优秀监狱民警已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王文广等先进人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自己的信念、行动和力量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监狱民警践行政法核心价值的真谛。
(一)践行忠诚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勇于担当
忠诚,是监狱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勇于担当,是践行忠诚的关键。习近平副主席说:“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当前,社会对监狱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狱的监管改造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每一个监狱民警都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在难题面前勇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以实际行动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现实中,有的民警不思进取,习惯于就事论事,敷衍塞责;有的民警怕苦怕累,不愿做具体工作,遇事推诿;有的民警遇难而退,面对问题无从下手,甚至执法犯法。这些都是监狱民警缺乏责任心、不敢担当的表现。
我们监狱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对于罪犯和监管改造中出现的情况,分析问题从深处挖掘,解决问题从细微处入手,抓工作从实际出发。因此,勇于担当的监狱民警要有大局观念、战略思维和创新眼光,当罪犯出现违纪行为的时候,监狱民警的责任不在于监规纪律的简单应用,而是应当认真总结运用管理经验,为解决罪犯问题提供解决之道;应当大力弘扬社会公序良俗,为醇化社会风气贡献力量。
(二)践行为民核心价值观的基石:牢记宗旨
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主体的无疑应该是全体人民。因此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就应该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体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只有牢记宗旨才能使践行为民核心价值观拥有坚实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10年前的监狱系统可谓一穷二白,工资的发放多数都很困难。人员的配备形容为“杂牌军”也不为过。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能坚守岗位,为监狱系统打开了春天的大门。靠的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观,没有优厚的待遇,我们靠的是良心和职业道德,靠的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为民,是监狱民警的宗旨理念;牢记宗旨,是践行为民的基石。我国执法权来源于人民,必须始终依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性是我国监狱管理制度的本质属性。监狱既是国家执法机关,也代表国家和政府的执法形象,监狱人民警察既是执法者,也是教育工作者。粗放、懒惰和散漫是监狱工作的大敌,在懒散面前,我们执法无论如何公正,但由于管理死角多漏洞大,对于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监狱的粗放型管理只会使罪犯恶习有机会相互传染。
牢记宗旨的监狱民警要有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努力实现规范管理罪犯,教育改造罪犯,保持良好的狱内秩序,实现狱内安全与稳定,有效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才能真正实现为民的核心价值。
(三)践行公正核心价值观的保障:接受监督
监狱执行刑罚工作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甚至国际各个层面的关注,是世界人权组织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政府机关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与之相适应监狱同时大力推行狱务公开工作,使监狱的执法工作内容和程序向社会和罪犯及其亲属进行公开,监督已经由自发性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而作为对罪犯执行刑罚的主体,监狱民警对待监督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执法工作的成败,只有主动接受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我们的执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和公正。
(四)践行廉洁核心价值观的准则:尊敬法律
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明”,革命前辈指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告诫我们对法律要有敬畏之心,廉洁自律是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反腐倡廉的有效措施。
敬法就是树立法律至上、依法治监信念。真诚信仰法律、坚定崇尚法律、严格执行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增强法律素养,任何决策、决定、举措,都不能超越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凡事都按法律程序办,做到言不离法,行不离法,自觉守法,从严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
肃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深入人心,监狱人民警察作为执行刑罚的主体更应该带头尊敬法律法规,只有尊敬法律才能带头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
汽车工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赵海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公民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必须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较好的方法。
当前,学生群体的政治意识淡薄,不关心国事,对身边的人和事淡漠,只关注个人得失,缺乏大局意识,个人主义不良风气盛行。面对如此现实,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压力相当大,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不错的方法。因此,辅导员个人也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将之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学生爱国,这是不容置疑的!如果遇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往往会表现出过激的情绪和行为。此时,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情绪上的疏导
和行为上的引导,让他们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体现自己的爱国热情。因此,平时多关注时事政治是辅导员的必修课。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大学时代,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的灌输和培养,更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在学校生活当中,对诚信的要求处处体现。如考试、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金、低保证明等。在任何一处需要提供家庭证明材料的事项,都需要学生秉持诚信的态度来处理,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制造假材料,骗取资助;考试时不能作弊等。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需要以自己的躬亲示范来教育学生讲究诚信。守时也是诚信的最好反应,因此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考验自己诚信品质,时时处处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人与人的相处,贵在真诚友善,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石。因此,在校期间,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与引导也要以真诚友善为基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将
关键词:培育,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
胡主席提出的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科学概括和阐明了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坚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为强化官兵精神支柱提供了基本遵循。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官兵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提高履行职责使命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胡主席深刻指出,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向世人展现的一面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课题,十七大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坚定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党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来确立理想信念、引领价值追求。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需要、新的拓展和生动示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军队与党在政治方向、社会理想、价值取向、实践要求上的高度一致性。比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包含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要求;报效国家、献身使命,体现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要求;崇尚荣誉,反映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可以说,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遍要求,又具有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
2 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永恒课题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事文化的灵魂,不仅决定着军事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事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毛主席有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先进军事文化在军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古代军队治军带兵,重视倡导忠、勇、仁、智、信、严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当代西方国家也非常注重通过培塑军人核心价值理念,加强对军人的思想行为引导。例如,美国西点军校提出“责任、荣誉、国家”,法军提出“自由、平等、顽强、坚韧”,德军提出“忠诚、服从、勇敢、奋发”,俄军提出“荣誉、形象、责任、纪律、勇敢”,等等。这些核心价值理念,对凝聚军心、激励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军历来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军治军,非常重视用先进军事文化武装官兵。我军从创建之初,就把进步的政治工作贯穿于军队之中,着力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形成了人民军队所特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就蕴含在我军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人民军队所特有的优良传统之中。像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许多宝贵精神财富,都生动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崇高价值追求。广大(下转241第页)(上接第236页)官兵自觉认同人民军队的这种价值追求,超越了地域、家庭、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增强了对人民军队这个战斗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从而确保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步调上的高度一致,形成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战斗力。
3 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保持我军性质本色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的实质是不同核心价值体系的较量。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政治文化优势,持续不断地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他们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美化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妄图削弱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始终把我军作为渗透破坏的重点,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花样不断翻新,企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和指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往往披着为国为民的外衣,打着为弱势群体维权的借口,制造干群矛盾,煽动对立情绪,最终把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此,一些同志只看到握手与拥抱、看不到背后的较量与博弈,只看到合作与发展、看不到背后的争斗与利用,思想疏于防范,缺乏应有的政治警觉。从调查的情况看,有的同志认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上层的事,离我们基层官兵比较远;有的同志对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有的对社会上流传的“政治调侃”、“黑色幽默”、“灰色段子”不以为然,意识不到“网上有敌情、网上有陷阱”;有的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不知道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等等。这都是非常危险的。新世纪新阶段,西方国家还是凭借“和平演变”战略,在一些国家大搞政治、经济和文化“软渗透”,通过为他们培植的反对派提供经费,宣传西方民主和价值观,煽动民众的反政府情绪,在中亚一些国家成功地实施了“颜色革命”,改变了国家政权。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我们要想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确保党对武警部队的绝对领导,确保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职责使命,就必须自觉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此引领思想和行为,这样才能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仗,才能保证在多元价值中塑造主流精神,确保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4 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官兵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平等,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平等的思想。有社会宏观层面的制度平等,有个人实际层面的人格平等,有生命自然层面的众生平等。儒家“天下大同”的设想、道家的“玄同”理念、墨家“兼爱非攻”的主张、法家“刑无等级”的制度,都凸显了平等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的平等观
首先是“性相近”的德性平等。孔子曾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说,人在天性上并不具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后天积习演变导致了现实的不尽相同。孔子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儒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像亚圣孟子便进一步提出“四端说”,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纵使是主张性恶论的荀子,也说:“性者,天之就也。”
其次是“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成仁平等。成仁平等,是儒家德性平等观的核心。孟子在“四端”学说上进一步发挥,认为人人都有善之“四端”,圣人凡人是一样的、平等的。只要能像尧舜那样实践道德,扩充“四端”,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如尧舜一般的圣人,即每个人不仅在道德本性上,而且在成仁机会上都是平等的。
第三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经济平等。孔子有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知,孔子把社会财富“不均”看作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希望尽可能地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孟子则抨击了苛政下的贫富分化,他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受此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针对当时赋役繁重和土地兼并所造成的贫富对立现象,提出了“均天下”的主张。而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也大多打起“均贫富”“等贵贱”的旗号,像北宋年间王小波、李顺在发动起义时就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清末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也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蓝图。
第四是“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针对商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机会,普通百姓被排除在教育之外的事实,孔子开设私学,提出“有教无类”,主张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身于平民阶层。
最后是提出实现“大同社会”这一终极目标。在大同社会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见这是一个全民公有的平等、和谐社会。近代思想家康有为依据这一思想进行阐发,写出了著名的《大同书》。
道家的平等观
道家的平等观以“道”为根本依据。《老子》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中也说:“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则死,得之者生。”也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派生而来,那么它们之间就不应该存在差别,而是具有同等的存在地位。正如《庄子》所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道家还提出天人和人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道家平等观的核心。《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是对当时“惧天贬人”的有力反驳。而庄子更是直接以“万物一齐,孰短孰长”来宣扬“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齐一”的天人平等情怀。此外,《老子》中强调“天道无亲”,即人与人在自然之天的环境下,无所谓偏私,不分贵贱。他还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贫富不均的不平等现象,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观点,认为“人之道”应该遵循“天之道”,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经济分配的平等。
墨家的平等观
首先,“兼爱”思想是墨家平等观的集中体现。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互爱互利理论,力图从根本上打破血缘亲疏、富贵等级的界限,从而赋予社会人际关系以和谐平等的新意。近代中国,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到刘师培、章太炎,无不将“兼爱”看作现代平等思想的先声。
其次,“尚贤”“尚同”思想是墨家政治平等观的体现。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是反对因血缘宗法制度所造成的政治参与的不平等,抨击因注重身份门第和“任人唯亲”造成的选官不公,是人格平等与权利平等的双重体现。
最后,作为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墨家还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平等观。《墨子》中说:“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意思是说,人在上天面前是平等的,都应该享受天赋予人的各种物质利益,而不应该出现贫富不均的状况。
法家的平等观
法家的平等思想主要通过其法律思想来体现。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主张“刑无等级”,法律面前臣民平等。《商君书》中说:“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也就是说,卿相、将军、大夫与广大的人民一样,一旦违法犯罪都将受到处罚,这改变了此前“刑不上大夫”的历史,把法律面前平等的适用范围扩展到除了君主以外的所有臣民。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平等理念也在不断进步。比如清初思想家唐甄就一反常规,冲破世俗偏见,提出男与女、夫与妻应该是平等的。他在《潜书》中明确指出:“父母,一也”;“男女,一也。”父与母一样,男与女一样,并认为男孩子和女孩子“均是子也”,不应该贵男贱女。他还特别指出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丈夫无法替代的:“人若无妻,子孙何以出?家何以成?帑则孰寄?居则孰辅?出则孰守?”这些思想成为后世追求男女平等的理论基础。
nlc202309012220
由此可见,平等理念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持久而稳定的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在讲究亲疏远近、尊卑贵贱的古代社会,“均平”的含义与当今倡导的“平等”并不完全相同,更没有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
社会主义平等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平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不懈奋斗。她以平等的精神塑造了一支愈战愈勇、无往而不胜的新型军队;她着眼于各民族间的平等,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当前,党和政府正集中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平等价值观的意义和价值更显重要。
首先,平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地享有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权利。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则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加之我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地位。可见,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为人民实现真正的平等奠定了基础。
其次,平等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条件。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消灭阶级,使广大人民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如果人民群众还被隐性地分为三六九等,那么人民的主体地位便成为
空谈。
第三,平等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以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为基本前提。不平等和特权只会造成弱肉强食、恶性竞争的市场风气,最终破坏经济秩序,影响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最后,促进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经之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然而,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并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成为阻碍社会公正的重要因素。只有缩小贫富差距,使广大群众能平等地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特别要指出的是,较之资本主义平等,社会主义平等更具优越性。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对人类思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剥削劳动的剩余价值,揭露了资产阶级所谓“平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而社会主义平等恰恰是在对资本主义平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仅要求在政治、法律等层面实现人的平等权利,而且要求消灭一切剥削,在经济领域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达到实质的结果平等,使人民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可见,社会主义会比资本主义更真实、更广泛地实现平等。
但是,社会主义平等不意味着绝对的平均。平均与差异相对,强调在分配时每个人得到均等的份额;而平等则强调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且在分配时用平等的尺度进行衡量。我们追求社会主义平等,并不表示要否认差别、消灭差距。因为差别可以是正当的,比如勤奋工作的人比消极怠工的人收入多,或者贡献突出的人比无所作为的人得到更多奖励,等等。我们应该在承认正当差别的基础上,将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有助于充分挖掘每位社会成员的潜力,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
社会主义平等的实现途径
实现社会主义平等,既需要平等理念的弘扬,也需要社会改革的促进,更需要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具体来说,平等的实现首先需要生产力的发展来做保证。我们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这正是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有效地调控收入差距,既保证人们合法的劳动所得不被剥夺克扣,又规避和清除由特权、违纪违法所得的非法收入。
第三,要积极推进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协商的权利,反对特权行为和腐败现象。
第四,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内容的法律制度改革,切实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最后,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等理念予以发掘、归纳、整理、转化、融合和创新,使之成为适合当今国情,能够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先进文化,让平等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每位公民也要将平等价值观外化于行,使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如上下级之间平等相待,朋友、家人间平等相处,合作伙伴之间平等互信、平等互利。
当然,社会主义平等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予以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客观条件下,如果盲目追求过度的平等和平均化,只会让人们丧失劳动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失去源动力,反而有碍平等的实现。
明代画家吴彬绘《孔子杏坛讲学图》。孔子之前,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得到教育。春秋战国之际,虽然各诸侯国纷纷兴办学校,但总体而言平民子弟仍与教育无缘。孔子是私人办学的先驱,他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论尊卑、贵贱、贫富,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普及,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为文明的拓展、传承、发扬创造了条件。
本次讲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分作做自醒、唱歌曲、看短片、讲故事、诵经典、谈感悟、做承诺、送吉祥八个环节。
道德讲堂中,深入的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们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我们全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每个公民追求的价值准则。
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修生养德、服务群众,做一个合格的窗口工作者。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都在生活在中国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经历长起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引导着和保证着吗民族持久的生生不息向前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奋斗目标,使我们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 更快更好,这些就是我们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呢?其实很容易理解的“富强就是民富国强,是社会之一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前提和基“民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体现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的价值追求,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更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和谐”是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个领域及其内部最理想的关系状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语文化发展所追球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人民素养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置之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的目标。“自由”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生成的基本前提,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公正即公平正义,这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最佳状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的取向。“爱国”是一种情操,是我们的祖国走向辉煌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敬业”是种责任,也是一种爱国爱家的体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生存之道,立业之基。“友善”是一种品格,也是对人的态度,是净化社会风气,密切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道德力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准则。
在生活中,有许多活的例子,像一生清廉爱国的知识分子,朱自清,在困境中不丧失,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的爱国,像让千百家感受公平与正义的,模范法官陈燕萍,办案认真负责,审理的3000多起案件,无一错案的公正,像李群苦找顾客7天,只为还两块钱的诚信,像和谐大家庭一(4)班的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和谐,像……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所以我们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之友善】推荐阅读:
联想企业文化之核心价值观07-28
监狱民警核心价值观之我见12-13
核心价值观征文11-05
学院核心价值观活动05-30
核心价值观培训通知06-20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10-06
核心价值观进课堂10-08
核心价值观活动方案12-24
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