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的同义词及造句(精选5篇)
原因:1.原来因为。 2.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原因
情理:常情和道理:情理难容|不合情理。情理
理由: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充足 ㄧ毫无~理由
原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原理
旨趣:宗旨及意图:谨条序前章,畅其旨趣|千言距百韵,旨旨趣
意思:1.思想;心思。 2.意义,道理。 3.意图意思
意义:1.谓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 2.内容。 意义
事理:1.事物的道理。 2.事情,事项。事理
真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从局部真理
道理造句
1) 《少年报》是我的启蒙读物,它使我懂得了很多知识和道理。
2) 他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实际是行不通的。
3) 摆事实充分有力,讲道理精辟透彻,这场辩论会太成功了!
4) 老师用一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
5) 懂得聚沙成塔的道理,这将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6) 这篇文章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7) 恰当的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更形象、更生动。
8) 论述自己的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
9)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很有道理。
10) 老师摆事实讲道理,说得同学们心服口服。
11) 你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总不至于连这点道理也不懂吧!
12) 老师教育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13)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难道连这样粗浅的道理也不懂吗?
14) 老师只用三言两语就把道理讲明白了。
15)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确是真知灼见。
16) 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热胀冷缩的道理。
17) 谁读的书多,谁知道的道理就多。
18) 有些看似平常的事往往蕴含着很深的道理。
19) 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了一些浅显的道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20) 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说得很有道理。
21) 您的一番教导,使我顿时明白了许多道理。
22)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谁都能弄明白。
23) 今天,我犯了一个错误,爷爷就和风细雨地跟我说了道理。
24) 妈妈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教育我做人的道理。
25) 老师经常喋喋不休的向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希望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
26) 我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同仁的批评,我虚心接受。
27) 我们应该用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28) 古人说:“沉舟可补,覆水难收”,这话很有道理。
29) 把札文反复细看,看了十来遍,忽然豁然开朗,竟悟出一个道理来。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 能积累文中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
2. 默读课文,能了解文章通过自然现象引出观点的写作方法;能找出文章所选事例,比较异同并做好批注。
3. 能体会作者运用正反事例论证观点的好处。
二、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1. 能围绕观点列举事例。
2. 能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通过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实录】
一、诵读一组表达观点的经典语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故事导入,引出文章论点
师:宋代著作《鹤林玉露》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说一位管理钱库的小吏,因为偷了一文钱就被判斩首示众了。判词是这样说的——
(师课件出示)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生齐读)
师:后来,人们用“水滴石穿”来形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这篇文章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文章不太一样,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在讲一个道理。
生:在证明一种观点。
师:对,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我们之前学过《说勤奋》。这类文章的特点是提出一种观点,然后通过事例论证。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这篇文章的观点。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点评:在导入新课教学环节中,执教者匠心独运,利用文学著作中的小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诵读“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也体现出执教者重视语言积累的理念,为学生实现愉悦学习创设了轻松的氛围,为下文的顺利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事例学习,明确说理技巧
师:为了讲明观点,作者举了一些例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这些事例。
生:李时珍立志学医、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齐白石勤奋作画。
生:还有一个省略号,说明类似的事例还有许多。
师:找得很全面。下面我们分小组交流,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这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事例一:李时珍立志学医
生:我来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立志学医的事例可以证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一观点。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生:我们讨论时发现,这段话当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学习,如“翻山越岭“”走遍“”二十几年“”不懈努力”等。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李时珍学医过程的艰辛,也进一步说明,李时珍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著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从而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师:是的,古代李时珍“一朝立下学医志,万水千山只等闲”,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著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青史留名。这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在医学界的胜利呐喊。
事例二:爱迪生迷恋电学
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表明爱迪生“目标专一”,从“毕生、孜孜不倦”等词语看出他持之以恒。最终“,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说明他是成功的。
师:是的,近代爱迪生凭借“一份对电学的迷恋,坦然度过半世坎坷”,终于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于一身,这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在科学界的出彩亮相。
事例三:齐白石勤奋作画
生:写齐白石老人的一段跟前几个事例一样,也用了一些有说服力的词句,如“,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坚持不懈、不教一日闲过”等,可以看出齐白石的持之以恒,正因为这样,齐白石的技艺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生:我读过写齐白石老人的故事,刚才也推荐给我们小组的同学读了。故事中说齐白石老人功成名就以后还是对自己非常严格,他精心画了两幅画:一幅是《耕牛图》,意思是像牛一样老老实实耕读在砚池里;一幅是《兰竹园》,兰气飘溢,意思是虚心学习,永不骄傲。
生:齐白石老人是位大画家,用他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师:是的,现代齐白石面对人世间的多种选择,“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使自己的绘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了李时珍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爱迪生是外国的一位科学家,齐白石老人是现代画家。这也进一步证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一观点是不分国籍、不分学科的。
师:对,这样才具有说服力。不论古今中外,不管哪个领域,这一观点都能成立,别人才会信服。
生:我们小组关注到了特殊表达符号——省略号。从省略号可以看出靠这种精神取得成功的不只这三个人。我们还知道诺贝尔也是一位有着“滴水穿石”精神的人,他在发明炸药的时候历经多次失败,他的亲人也曾因此丧命或成为残疾,但多次的失败并没有击垮诺贝尔,他最终在一条小船上发明了有威力而且更容易燃烧的安全炸药。
师:能联系到上学期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很聪明。
生:我们还知道书法家王羲之也是一位有着“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相传他为了写好一个字,夜以继日地练习,他每次都在小池里洗毛笔,最终,竟然将一池碧水都染成了墨色。
师: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事例。
(师课件出示)
贝多芬(1770~1827),一生都经历着坎坷磨难,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然而苦难孤寂的生活没有打垮他,他始终坚定地守望着爱音乐的信念,在孤独并失聪的境况下,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1818~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百折不挠地创作了《第九交响曲》。46岁的贝多芬听觉完全丧失,依然坚持音乐创作,最终,他的创作使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艺术达到了巅峰。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贝多芬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从“始终坚定地守望着爱音乐的信念”可以看出贝多芬的“目标专一”,从“顽强”“百折不挠”“依然坚持”可以看出贝多芬的“持之以恒”。
师:是的,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医药学家、发明家、画家,还有我们提到的书法家、音乐家,等等,他们都凭借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成功。
师:难怪作者说——(师课件出示,生齐读: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点评:说理性文章选取事例要典型。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事例,明确说理技巧。执教者在设计过程中别出心裁,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增加了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还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及时反馈,明确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提高了学生表达和思维的能力。】
四、深入研读,掌握说理技巧
师:为了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道理,作者选取了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近代科学家爱迪生、现代画家齐白石三位名人进行论证,作者为何要选这三位名人?
生:因为李时珍是最有名的医生。
生:还有其他的医生,也可以再加上扁鹊的事例。
生:我不同意,如果再加上扁鹊的事例,就会出现两个医学方面的例子了,而本文中是选取了医学家、发明家、画家三个不同领域的名人为事例,更有说服力。
生: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来写。
师:你注意到了时空顺序,体现了说理性文章的言之有序,你很有发现力。
师:真理就是在互相启发中显现的。作者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间段中,分别选取了医学、科学、艺术三个不同领域凭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取得巨大成就的名人为论据,更有说服力。
师:除了这三个例子,课文中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例子。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雨水的例子与前面的例子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反面例子。
师:可以去掉反面事例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观点,更有说服力。
师:的确如此。
【点评:说理性文章为了说明某个道理,要选取典型事例。文章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间段中,分别选取了医学、科学、艺术三个不同领域,凭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取得巨大成就的名人为论据,更有说服力。另外,为了充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往往还会采用反面事例来论证,增强表达效果。纵观本模块的教学,执教者做到了关注体裁,明确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者为何要选这三位名人”和“可以去掉反面事例吗”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了说理性文章事例的典型性和表达的有序性。】
五、联系生活,进行说理练习
师:同学们,要想讲明白一个道理,就要像作者这样,做到表达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课前,我们布置了“谈礼貌”这一话题,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我们选两个小组上台展示。
(生分小组准备后推选两个小组上台展示)
小组一:
生1:我们的观点是——礼貌可以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生2:我们举“岳飞讲礼貌使他顺利问到了所找之人的去向“”周恩来讲礼貌使他与理发师进行了心灵的沟通“”花旗银行工作人员讲礼貌使客户心存感激”三个例子为论据,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来证明。
小组二:
生1:我们的观点是——讲礼貌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机会。
生2:我们举“周恩来出国访问时讲礼貌,给中国发展带来了新商机”“花旗银行工作人员讲礼貌为银行赢得了优质客户”“某老板随地吐痰的不礼貌行为使工厂丧失了商机”三个事例为论据,从正反两方面来证明。
师:两个小组的观点及论述各有千秋,都注意到了观点的明确性、论证的充分性和顺序性,即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进一步整理自己搜集的事例,下节课我们练习运用自己准备的事例来完成习作初稿“谈礼貌”。
【评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文章,作者由自然景观“滴水穿石”引出观点,再由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人物的正面事例和雨水这一反面事例为论据,按照古今中外的时空顺序,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的观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理性文章,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石飞飞老师立足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实现了由阅读到表达的转变、由学到用的巧妙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思路清晰。石老师抓住说理性文章提出观点、证明观点的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故事导入、事例学习、深入研读、说理练习的模块学习,引领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二、文体意识明确。小学阶段出现的议论文虽然篇数不多,但学生很是喜欢。对于小学阶段是否要涉及议论文文体的教学也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话题。本课中,石老师由“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哪些事例来论证”等问题,避开了小学生难以理解的“议论”,引导学生了解“说理”是这类文章的基本特点。在“深入研读,掌握说理技巧”部分,石老师能够抓住本课“古今中外的顺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两个重要特点来展开教学,使学生发现文章的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的特点,体现出了较强的体裁意识。
三、及时进行写作训练。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的核心特点。在教学理解文中所选事例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坚持不懈”“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语,运用联想与想象、换位思考等方法理解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从中感悟李时珍等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特点。然后,通过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阅读延伸到写作,让学生运用阅读中所学方法练习写一篇说理性文章。因为学生课下准备了素材,课上学到了方法,完成这样一篇习作已是水到渠成。此外,教师还注意到了诵读经典诗句时的语言积累,练习说理时的强化语言运用等。
一、同义词
奇异,奥妙,奥秘,巧妙,玄妙,神奇,离奇,美妙
二、基本信息
奇妙,汉语词汇。
拼音:qí miào
三、详细解释
1、希奇神妙;美妙。
《晋书・律历志中》:“弃其论,背其术,废其言,违其事,是必使 洪 奇妙之式不传来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余尝见碑本,字势夭矫,洒落奇妙。”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四折:“则听的仙音一派多奇妙。”
郭小川《在社会主义高潮中》诗:“我们年青一代的命运是何等奇妙呵!”
2. 奇妙外教在线英语。提供一对一的网络口语陪练服务。
四、例句
1、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奇妙的童话,深深吸引了读者。
2、他这个奇妙的想法真叫人拍案叫绝!
3、这部科幻小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4、溶洞里的石笋和钟乳石千姿百态,奇妙无比。
5、优美的童话里充满了奇妙的幻想。
6、这两个人写的诗真有天壤之别。一个是想象丰富,比喻奇妙,一个是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7、这些奇妙的小玩意儿做得真是巧夺天工,令人爱不释手。
8、这篇小说写一个青年的心理变化,真可算是曲尽奇妙。
9、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许多奇妙的景象。
10、新知识会以新颖、或许奇妙的方式与旧知识融会贯通。
11、对于我来说,四季的奇妙变幻犹如一出动人心弦、永不完结的戏。
12、在南京雨花石博物馆,我见到许多见所未见的奇妙的雨花石,像十二生肖就是举世罕见的奇石。
13、远处传来一阵阵奇妙的乐声。
14、河边的卵石娓娓动听地向我们讲述着它们奇妙的遭遇。
亨通【示例】那时,神的灵感动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他就站在上面对民说,神如此说,你们为何干犯耶和华的诫命,以致不得亨通呢?
顺手【示例】有时候怀特“顺手”丢出来的,可能是个让人觉得挺意外的词,比如“生殖器”,有时候他丢出来的,是样挺奇怪的东西——比如他路过那两只知更鸟时丢出的虫子。
得手【示例】凯瑟琳说,“对我来说,那是一件大事”,她由有四个女儿的天主教原海军陆战队员抚养长大,父亲总是说,如果你联系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很容易得手。
成功【示例】她的证词使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很难有成功的机会。
平直【示例】桥的一端,桥头哨兵的身外,看不到任何人的踪影;铁道线平直地向外延伸,进入森林百米的深处,然后转个弯,消逝于视线之中。
胜利【示例】虽然他们并不是更少可能离婚,但他们更容易再婚——这种行为,塞缪尔·约翰逊曾写到,是希望在与经历的对抗中取得了胜利。
就手【示例】若是就手的话,不久之后,迷信家就可以提供无力的证据来证明或反驳作为尼古丁传输工具的电子烟所宣称的“和平”了。
利市【示例】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印刷公司CommercialPrintingCo.印刷办公文具、行业通讯、小册子和其他一些产品。该公司老板拉尔夫?摩尔(RalphMoore)说,生意有所好转,但还没恢复以前的水平。
2、留心身边的各式各样的异常,可以增加我们许多见识。
3、最近我的电脑总是出现异常。
4、我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很快,我异常的兴奋。
5、最近的一次购物之旅,他的信用卡因“异常活动”被拒。
6、今天家里没有人说话,姐姐也一声不吭,我感觉很异常。
7、他的行为真异常,还好没有影响我,我还是一脸欢跃的表情
8、由于这个陌生人的行为举止十分异常,所以人们格外注意他。
9、看着他有些异常的样子,他的家庭说不定出了什么事。
10、他继续写了几年散文,包括一部异常枯燥的历史小说。
11、姐姐终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显得异常兴奋。
12、可是科学家发现,贵州的煤炭中砷与氟的含量异常地高。
13、那些癌症患者以异常顽强的方法对抗疾病。
【道理的同义词及造句】推荐阅读:
兴奋的同义词及造句01-25
眺望词语的同义词及造句06-19
依赖词语的同义词及造句09-12
推广词语的同义词及造句01-07
初次的同义词是什么及造句12-17
查找懂得的同义词有哪些及造句01-30
维持的近义词及反义词_维持造句01-18
词语憔悴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及造句03-16
巨大的反义词及造句05-29
教诲的近义词及造句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