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精选8篇)
【内容提要】
二〇一一年四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两句话曾让许多师范生为之自豪。但是当教师面对调皮的学生茫然失措,当教师的教学受到指责的时候,当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不如他人的时候,人们对此就产生了怀疑与动摇。曾几何时,教师工作被比喻为蜡烛、春蚕,教师的形象被描绘为羸弱的身体,早生的华发,让我们的师范生躲闪不及。教师职业到底是什么?能否给教师职业以合理的定位?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说国家是教育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由此可见,教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学校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两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关于教师的评价了,这两句话也曾让许多师范生为之自豪。教师职业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说说教师的概念,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个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从这一意义上看,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等最终都是通过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具体劳动反映出来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教师的具体劳动特点与教师的角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它既不同于物质生产劳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生产劳动。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的手段是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并且是在教师和劳动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则扮演着学习指导者、行为的榜样、心灵培育者、学生的朋友以及教育研究者这多方面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和具体劳动体现了其地位与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指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一般说来,某一职业社会影响的大小与其社会地位高低成正相关。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在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文化知识的再生产,丰富着文化知识;其次,教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活化和创新知识、品德示范咨询宣传等工作直接参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社会地位则体现为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专业地位和职业声望四个方面。
(1)经济地位 教师的经济地位指教师工作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医疗、保险退休金福利待遇,它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包括两方面:①按时足额获取工资报酬。教师享有按时足额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②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具体表现为:寒暑假期带薪休假。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予以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针。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自古以来,我国普通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低下,俗话说“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现代社会虽然重视教育,但是不同的国家,仍然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经济地位,即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工资报酬有高于型、持平型和低于型。我国属于低于型,在国民经济12个主要行业一直排倒数第几位,目前略有提高。
(2)政治地位 教师的政治地位指教师行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一规定,实质上是确立了教师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使教师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职业者,也有别于国家公务员。同时,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这一规定写进了《教师法》第六条。教师节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政治地位,使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前提。
古代社会,教师由官吏或神职人员兼职,政治地位较高。在公共教育制度完善后,西方的教师与政治集团和教会逐渐分离,职业特征明显,政治色彩减弱。但是一些国家又开始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正孩子地位,如德国公立学校教师是国家公务员;日本国立学校教师是国家公务员,公立学校教师是地方公务员;英、法两国学校教师都是国家公职人员。在这些国家,教授享有较高的政治待遇。
建国后,尽管我国教师一直被定为公家干部,但是政治地位长期比较低下。“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诬蔑为“臭老九”,将教师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识分子政策得以落实,教师政治地位才开始恢复。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的节日。特别是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维护和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奠定了法律基础。
(3)专业地位
专业地位指教师职业的专门性问题。职业是根据人们参与社会劳动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标准划分的社会劳动者群体。社会学者根据职业的本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专门职业和普通职业。所谓“专业”是“专门职业”的简称,即区别于一般职业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门职业。专门职业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影响能力,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任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二是奉献精神,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专业权利,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如对从业人员的聘任、解职等方面的权限属于专业内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权利,不受专业外因素的控制,专业内部设有资格评价标准(资格证书、职称级别)、专业行规和工作体系等。
教师的专业地位表现于教师享有的教育教学权、科研发展权、考核评价权、民主参与权等基本权利之中。
①教育教学权。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是教师专业地位的基础。教师有权进行教学内容安排、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义务,该项权利不可放弃,它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基础。
②科研发展权。教师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专业发展权是教师专业地位的核心,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法律保证。教师离开专业发展就只能充当“教书匠”,而不能发展成为“教研家”。这样,教师自身既不能得到提高,也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科研发展权包括两项权能,一是教师有自主科研的权利,二是教师有寻求进修、培训的权利。
③考核评价权。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项权利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具体包括:教师有权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给予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有权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④民主参与权。教师有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在教育民主化的推动下,校本管理发展迅速,教师民主参与权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民主参与不仅有利于学校决策的科学民主,而且对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极大的推动,也有利于学校民主文化的生成。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没有确定的从业标准,是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见过后由于教育发展快,教师短缺,大量补充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曾经一度达到5800000人,严重影响了我国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很快,为中小学输送了大量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并且对学历未达标的教师进行了补偿教育。但是,从教师专业化角度衡量,我国中小学教师总体的专业素质仍有待于提高,所以,我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4)职业声望
教师的职业声望是指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评价及认可程度。教师职业声望反映了交换四行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相应的价值判断。1985年,我国就“国民的职业评价与职业选择”问题,对76000多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中小学教师被公认经济收入处于低层(仅位于待业青年之前,在真正意义的职业中属最后一位),但在职业选择时却位居第五,高于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个体户、民办企业人员与农民。1989年6月20日《报刊文摘》报道:1989年,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市民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发现中国21种全民所有制职业中,教师形象最佳,排位第一。从总体上看,我国教师的职业声望一直是比较高的。当然,职业声望与真实的社会地位仍有一定的差距,并且有时职业声望可能只是反映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向往和怀念,并不能预测职业发展前景。
在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和保障的同时,教师的作用发挥程度不仅能够反映教师工作的内在价值,而且对教师地位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地位最终取决于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表现程度,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地位才能够得到保障。我们分别从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三个角度分析教师的作用。(1)从校长与教师的关系看教师的作用
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认为,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具有上下级的关系。这种主张的前提预设是校长是教师公益的代言人,为履行这样的职责校长应当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权力,这是科层领导权威的典型表现。这样的领导理念需要改进。它要求校长不能简单地套用科层制理论管理学校,要看到学校具有的特殊性。要避免科层权威的驾驭,因为教师作为专业人士,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环境,而这样一种环境在科层权威领导下的学校是无法实现的,更多的需要专业权威、道德权威和心理权威型领导来驾驭。要防止校长绝对权力的滋生。社会常识告诉我们,校长并不总是能够完全代表教师的利益,甚至是学校的利益。由于学校管理监督机制的薄弱,校长的权力有时还表现于“绝对的权力”,而已有原理表述“绝对会产生腐败”。
因此,我们需要更新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理念,重新审视校长与教师的关系,重新认识教师的作用。尽快转变校长的角色需要,为教师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改善和提高为教师服务的水平。
教师是校长的智慧源泉。组织是基于对公共事务管理而产生的。学校作为学习型的组织,校长要通过一定的措施,领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并不断修正组织目标、确立新的发展目标。组织并不是仅仅由管理者组成,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组织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参与式管理20世纪60年代确立于美国,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和工作技术要求,以期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并积极参与组织的建设。有学者认为,参与式管理是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是学校成功的关键。参与式管理之所以对学校发展作用重大,主要的是基于教师智慧的价值以及组织文化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教师具有智慧这是无疑的,但是只有组织文化具有凝聚力、创造精神、公正平等等特征,教师才能够乐于在组织中发展,组织才能够更好地发掘教师的潜力。
①
学校建立参与式管理需要有相应的资源支持:第一,权力下移。特别是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事项,校长权力的介入应当谨慎。但应当清楚的是权力与责任是同在的,权力下移同时意味着对权力的行使要充分负责。第二,教师要有必要的知识与信息。这是教师进行参与的关键,教师要有必要的参与组织管理的能力。第三,奖惩要公平公正。无论是物质奖惩还是精神奖惩,只有组织在利益关系分配方面做到公平公正,组织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氛围。
教师是校长工作的监督者。《教师法》规定,教师可以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校长工作是教师参与民主监督的重要方面。在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尚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校长作为专业人员应当在工作中推动依法治校的进程,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校长应当乐于接受教师的监督,对教师的民主监督应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2)从教师与学校的关系看教师的作用
教师对学校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然而教师对学校的重要作用从未向今天这样重要。世界范围内都在致力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对教育的改革可谓深入,教育与市场的结合表现出教育放权、学生择校、校本管理等等改革模式。但是,这些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依旧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发展赋予了教师新的时代作用。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历史上自从学校产生以来,无论是我国的“庠、序、校”,还是古希腊的智者学园,都是因为有师才有校,教师先于学校出现。学校是知识社会化传承、生产的需要。教师与学生是相伴而生的概念,“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存在的应有之意。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作为开放的社会系统,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反映在学校竞争力方面也是多元的,学校的社会评价可以反映学校的竞争力。SWOT分析技术就是分析学校自身实力常用的技术,它通过对学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再将这四项指标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综合评定学校的状况,为学校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既有学校内部的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外部因素如政治法律背景因素、学校所处的社会文化因素、学校的经济支援因素以及时代的科技因素等等。学校的内部因素包括学校成员的素质、学校组织系统运作能力、学校文化、学校战略等。其中最终对学校发展起到核心作用的仍是人的因素,在学校教职工当中无疑又是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名校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尽管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成为名校,但是毕竟没有名师理想就不会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更不会使学校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正如霍姆林斯所说:“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他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之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称为学校的骄傲。”②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文化日渐得到重视与认同。学校文化是广义的,它有物质的因素、有精神的因素,有制度的因素。学校文化主要通过学校中人的精神、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等表现出来,其中学校的制度因素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浓缩。人是文化的承载者,教师就是学校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学校教师群体是学校文化最好的代言人,教师是学校树立品牌最好的也是最为真实的媒介。教师的文化代言作用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巨大作用。教师和学生理想信念、行为模式、思维、习惯都再现了一个社会细胞的特点。
教师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践行者。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它是学校文化经过长期积淀提炼生成的,它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凝聚了学校发展史上许多人的努力,是学校巨大 的精神财富。办学理念不应当是空穴来风的口号标语,它是学校的宣言、誓言,办学理念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在精神层面用道德的力量去约束组织内的成员,并不在于对外公示。一些著名学校的校训都反映了学校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特色。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校训“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等等。人大附中的校训也较有特色,其校训是:“尊重个性 挖掘潜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这则校训突出反映了学校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为本的办学思想。“尊重个性 挖掘潜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针对学校的每一个人,所有的教职工和学生,其中学生是主角。“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反映的是社会本位的思想。学校对人的价值给予了最高的重视,表达了教育的终极价值。学校对社会的关注也表明了学校坚定的办学方向。在这一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道德”的培养目标。
这些名校的办学理念之所以得到世人的认可,重要的乃是他们践行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他们培养的人才得到认可,教育的价值得以实现。其中蕴涵着教师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的贡献。
(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施教者。一个教师不管其本人是否意识到,他都在自觉地不自觉地给学生进行着师范。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③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作为施教者,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表达。教师的教育职责与教学职责相得益彰,传授知识只是教师教育职责的一部分,教师的育人职责亦不应忽视。正如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所言:“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一样,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道德情操、健康人格形成方面的作用不应当忽视。
教师是学生的平等交流者。教师作为交流者是以教师能够平等对待学生为前提的,这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学生的平等人格价值。在此基础上,师生交往才会有良好的氛围。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
第一,人格平等。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学生是否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从人本身的意义而言,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这也是《宪法》确立的人人平等地位的体现。作为个体的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无论其年龄、智力、认识判断能力发展水平如何,人格尊严都是独立存在的。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时有发生的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事件的发生。认识这一点教师也需要重新审视我国传统的“家文化”思想。我国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它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师地位的认可,但是这一思想在法治背景下也有其负面影响。因为,我们的文化有将子女视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附属物的倾向,认为子女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任由其如何处置,滥用家庭教育权。在这样的家庭文化背景下,将教师视为父母,也意味着他们自然习得了父母的教育权。教师作为这种“家文化”氛围中的一分子,则可能无视学生的独立性尊严,对其随意施教。因此,在“都是为学生好”掩盖下的种种无视学生尊严,扼杀学生个性的做法,应当引起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充分重视。例如,安徽宿州二中教师张颖,因班级纪律差,于是就让全班同学投票评选上课捣乱的学生,结果张颖把排在后五名学生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甚至要求家长将孩子领走。此后,这五名同学经常被停课、罚站。她还辱骂一名女学生,险些导致学生自杀。教师的这种行为是对师生关系的践踏。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不仅不可能进行正常的交流,就连教师最基本的教书育人职责也没有履行。
第二,知识面前平等。《师说》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亚理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都在强调师生在知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在多方面都表现出了闻道在先的特点,教
师对这样的时代变革应当欣然接受。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赋予学生以平等的地位,我们也应当充分注意到学生成长中不成熟的一面,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师生关系平等并不意味着学生有无限自由,教师处于无为的地位。恰恰相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别特点展开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
教师是关爱学生的保护者。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安全技术,而且还要教育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在培养学生心灵方面,教师是第一线的“指战员”,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
教师是评价学生的“执法”者。教师有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的权利,如教师在学生成绩操行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同时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也是教师的义务。近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教师不能公平、公正评价学生的不良行为。为此,有的学校甚至打出了教师要“廉洁从教”的标语。教师公平、公正地考核评价学生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权利和义务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行动。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教师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了。
教师的价值决定了教师的地位,而只有将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才能将其价值充分体现,从而决定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⑤
④
注释:
① 董泽芳.教育社会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13 ② [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44 ③ [德]第斯多惠.教育文选.莫斯科.1956.203 ④ 魏书生文选(第一卷):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代序).漓江出版社,1996.5 ⑤ [苏]加里宁著.陈昌浩,沈颖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57
参考文献:
1、《学校教育学》 张中华、张典兵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2、《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5、《现代教育原理》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指导教师评语:
评阅教师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评阅教师(签字):
组长(签字):
教学负责人(签字):
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应该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 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实施过程。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分组策略、目标设置、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前准备和收集资料, 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通过精心的设计,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有进一步更深入的认识和有所创新。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总导演的角色是对学生学习促进的很好体现。
如电表的改装教学,合作学习过程:提出问题—问题引导—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由于表头的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都很小,不能满足实际测量,怎样利用表头测量大电流和大电压呢?
教师提示:表头的内阻和允许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是一定的。那么在允许的电流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电路两端的电压该怎么做? 同样在允许的电压一定的情况下,为增大通过电路的电流该怎么做?
学生合作讨论:利用已学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大家较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引导:如何计算分压电阻? 改装后的表盘刻度还是均匀的吗?
分流电阻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或自主完成。
二、合作学习进行阶段,教师应该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教师在布置完小组学习任务后,不是就没事了,而应该在事前深刻领会和把握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职责。首先,教师要组织各小组进入学习情境中, 不让学生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或者脱离学习主题而出现“不合作”现象;其次要密切关注每一个组的表现,及时发现各小组的问题,并给以指导或督促,做好调控。再次,亲临有问题小组的学习,参与小组学习,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尤其关注困难学生的表现。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情况,提出和问题解决关系不大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和指导,调控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教授“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一节,设置合作与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分析,归纳现象,得出结论。
三、合作学习深入进行阶段,教师更应是参与者和学习者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但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合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有所不同, 新的学习方式要有新的教学行为来支持,但并不是完全改变教师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因此,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只不过教师的角色定位随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学习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课前准备不一定充分,知识储备不一定充足,考虑问题不一定全面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合适的机会把正确的思想与观点教给学生, 或者引导学生做更全面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教师只有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中, 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 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合作关系”的训练,教师和学生都得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教科书中设置很多“思考与讨论”栏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可以采取自主独立思考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总之,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情况,教师适时给出点拨,在每个学生都充分思考问题以后, 教师可以给出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结果。
四、合作学习交流和汇报阶段,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和质疑者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思维火花不断迸发,潜能得到挖掘。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以往的知识的讲授者、精神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创设一种民主的氛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愿学。教学活动的着眼 点应从以 往立足于 “教”转变为 现在的立 足于“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从比较注重他的过去和现在,转变为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关注。因此,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做有心人 ,善于发现 学生的潜 能 ,明晰学生 对学习的 掌握程度 ,以及学生具有的能力, 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诸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倾向,评价学生的进 步 ,为学生提 供反馈信 息 ,增强学生 的自信心 ,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潜能激发出来, 使之获得最佳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不是只听听小组汇报就完事 了 ,而要“问在 疑惑处 ,导在需要 时 ,点在关键 点 ,评得恰到好处”。教师作为质疑者强调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疑问、困难,及时有效地把握生成性问题,促进学生知识 、思维的再 次提升 ,也是教师 积累教学 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教师;转变
由于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问题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意增加学习内容,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新教材相对应旧教材作了很多的变动,很多老师担心被删除的内容会在中考时出现,所以,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删除的内容又补充到课堂上。比如,在学习CO2与CO有关知识的时候,有些老师将CO还原CuO的反应补充到课堂上讲;在学习溶液有关知识的时候,甚至把溶液降温而析出的晶体质量的有关的计算题也搬到课堂上讲。事实上,有些知识是不作要求了,有些知识作为学生的了解内容,扩大学生的眼界而已,如果强行的让学生深入的学习,就是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有意讲的少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着课堂,以自己为中心,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常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器,这样做的目的就希望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能取得好的分数,但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探知的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而是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但很多老师错误的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上少讲,就是完成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硬性的只讲15分钟,不管学生是否明白,都不讲了,剩下的时间就给学生做练习。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精神理解上的错误,学生没有搞明白,怎么能做好练习呢?特别是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半堂课的讲解是不够的。比如,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物质的溶解度及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等等的知识,如果不深入的讲解,学生是一团雾水,最多了解一个大概。事实上,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讲多讲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要为了形式而不切实际的教学。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时候,并没有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既然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总不能吝啬帮助吧。
三、探究被泛化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所大力提倡的,新课改也并没用完全否认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而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式教学。但是,很多老师片面的认为,新课程教学就是探究性教学,每堂课都要探究,一切为了探究而探究,这样,不仅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学效果与预想的相差很多。
四、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
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事实上,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帮助又相互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可部分老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形式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他们在课堂上,一遇到问题,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一下需要完成的任务后,就做自己的事了,结果造成很多学生无事可做,甚至出现相互追逐嬉闹的情况。事实上,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益的竞争机制,否则定造成某些学生无事可做。老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不能只关心小组的学习结果,要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否则,某个学习小组的任务,可能只靠成绩好的学生承包了。
合作学习,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也应該是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一员,平等的参与到学生之中去,这样能使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浓厚,教学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五、滥用多媒体
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它可以播放画面、声音与视频,它生动、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本质,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很多老师喜欢用多媒体上课,特别是青年老师,凡上课必用多媒体,过多的依赖多媒体上课。事实上,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时尚,过多的滥用多媒体上课,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有些老师甚至用多媒体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必须依靠化学实验,决不会多看看多媒体动画所能培养的。
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优化各种教学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时刻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不能流于形式,搞花架子,否则不会有真正的教学效果。
教师是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青年教师决定着学院的未来和发展,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有生命周期之说。一般而言,高校的青年教师是指40周岁以下的在高校任教的年轻教师。他们是一个“很阳光”的群体,拥有高学历,年富力强,是教学和科研的生力军甚至是主力军,是高校及高校中各学院的未来和希望。
学院是以学科及专业知识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研究者、教师团体、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共同体,它既是大学不可或缺的二级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更是以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生活的实质性场所。可以说,“学院”不仅仅是大学内一个空间、一个物质实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学院是一种组织、一种建制及一种文化的存在。青年教师作为教师中骨干群体,在学院教育、教学、学院建制完善以及学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青年教师在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建构性作用。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依托党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教师和学生自我管理“三驾马车”进行,这有利于构建“层层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而在“三驾马车”中,由青年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教师年龄与大学生相差不是非常大,他们可以利用自己丰富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教书育人能力,以人格的力量启迪和感化学生,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作为学院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学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青年教师是学院建制完善的继生性力量,为学院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提供着丰富的资源。
学院建制是提升学院竞争力的内动力,学院建制改革与完善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优秀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科研与管理潜力,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一方面,青年教师是学院科研创新“薪火相传”的后备军,是学院与时俱进、前仆后继的动力源。“没有一流的科学研究就没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授课质量,同时提高教学的研究基础,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和开发学生心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青年教师有着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对于科研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构成学院科研的主力梯队,是一支中坚骨干队伍,又起着承前启后作用,不仅可以不断填补学院科研空白,也能够有效的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将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和升华。
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所拥有的现代管理理念是宝贵的建设资源,这些理念可以良好的运用到学院的日常工作管理中去,并形成强大的实践成果,同时强化了青年教师对于理论的运用程度,提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3.青年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可以壮大学院师资队伍,对于学院学科建设与完善有着重要作用。
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龙头,集中体现了学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对于学院发展的意义,除了获得学校整体认可外,也是本学院形成专业特色和水平的基础。在学科建设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学院的持久发展离不开对青年教师群体的建设和培养。从学历角度看,青年教师一般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他们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对工作充满自信和热情,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可塑性强。同时青年教师也是教学的主要力量,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参与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优势决定了他们作为学院师资力量中的重要一环,必然要承担起学科建设的重任。这不仅对他们自己本身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同时也对学院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
4.青年教师以自身特有的优势不断丰富着学院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学院 文化氛围。
学院文化指的是学院中组织成员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包括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学院所具有的管理特色、群体成员之间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风貌、工作作风,以及与其专业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等。
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满足了学院文化的教育性要求。学院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才的场所,它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大学的定位来培养和教育学生。这就决定了学院文化最本质的属性——教育性。为此,学院文化所创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必须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而青年教师便是其中最有说服力、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另一方面,青年教师通过学院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发扬着青年群体独有的向上精神,可以有效形成一种和谐的、年轻化的学院文化氛围。青年教师的存在,为学院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其时代气息,使学院能够不断地保持积极竞争、追求真理的精神面貌,从而激发所有教师爱院、建院、强院的积极性和群体意识。这既是学院前进的动力,也能形成学院发展的良性文化氛围。
哲学实践观的地位与作用
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因为实践观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革命变革的根本之点,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区别于唯心主义,又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实践观贯穿在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之中.
作 者:李育红 LI Yu-hong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西北成人教育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1)分类号:B0关键词: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中心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主要研究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性,其核心概念是交换。
一、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中心
主要研究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性,其核心概念是交换。
交换的一方是销售者,另一方即是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而且有能力满足这种欲望和需求的全部潜在客户,前者构成行业,后者形成市场。各种行业与市场通过交换纽带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国家和世界的整体经济概念,作为研究他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市场营销学就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一种最核心的思维方式。市场营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各方面所重视。
市场营销活动是在一定的经营哲学指导下进行的,也就是受企业在处理企业、客户和社会三者利益时所持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体制有着不同的经营观念,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直到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观念决定着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地位。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不注重客户,营销仅处在一般职能地位;市场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营销作为整体职能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见图1。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是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营销工作直接反映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
二、市场营销与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总体性的谋划,是企业纲领性的文件。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必须牢牢树立市场营销的中心地位,用市场营销这种核心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战略问题。邮电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营销(经营)由效益、服务和新业务三部分组成,网络表示邮电通信网和邮电人才队伍两个部分。因此用营销观点论述企业战略思想,即效益、服图2“三足鼎立”的基本战略网络网络务务业服益效新务和新业务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营销总体,立于网络基础之上,这就是“三足鼎立”的邮电基本战略思想,见图2。其中效益是代表企业内部收入与成本的关系,是典型的企业营销目标。服务则代表企业在社会上和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和信誉,服务是现代市场营销一个新观点,充分反映了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新业务代表企业未来的效益和服务,是企业创新观念的体现,特别适合于属于高科技信息产业的邮电通信业。网络基础的硬件可视为通信网络,这是邮电的最大竞争优势,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反映了保持网络统一性、完整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性。网络基础的软件部分可视为邮电人才队伍,体现了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的原则,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根据“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并加以具体化,企业就可以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市场营销与资本经营
在邮电企业“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中,营销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网络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联系运作是营销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企业从自身出发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达到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生产经营。现代市场营销认为,要通过资金纽带把他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生产资源得到最佳效果从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把财务和资金当成经营管理的核心,这就是资本经营。
要实现资本经营,企业就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进行改造,造就一个合乎要求的市场主体。考虑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邮电全程全网特点和普遍服务的责任,要在一个地区内实行完全意义上的资本经营还需要一段时间。实现资本经营归根结底还是要按市场要求配置资源,资本增值也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实现。因此,资本经营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新阶段。要逐步创造条件推进资本经营,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企业内部模拟公司制运作,拓宽融资渠道,面向资金市场、发展多元化投资结构,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基础上确定投资方向、加快资金周转、确保资本增值,要通过资本经营发挥网络优势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市场营销与人力资源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现代市场营销活动中,如果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和优势,实现人才最大价值,就达到了市场营销的最高阶段:人才经营阶段。从资本经营到人才经营是现代营销的又一次飞跃。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邮电企业“三足鼎立”的基本战略构想中,实行人才经营不仅可夯实人才这个企业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人才纽带把效益、服务和新业务及网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企业营销的最高境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这说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得如何, 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做、讲、练、议”的主体, 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己通过实践操作来展开学习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1. 组织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知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本身就是活动, 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可见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如, 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 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圆, 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他们列举出了许多画圆的方法;然后通过分组讨论掌握了画圆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固定点, 有一个固定的长度, 并要以固定长度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画圆的技巧和方法;之后, 再让学生在纸上画好圆, 剪出圆形, 然后对折、展开, 反复几次, 引导学生观察折痕和这些折痕的交点, 分小组进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实践, 学生有的发现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中心 (圆心) ;有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通过圆的中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直径) , 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有的发现圆的中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 (半径) ;还有的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经过动手操作, 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并掌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 揭示知识本质,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他们才会理解、掌握知识。因此, 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 掌握知识。
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我先出示一个圆让学生用绳子或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想想怎样才能知道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学生通过切割圆形, 拼成近似长方形, 得出了圆的周长。实践证明, 通过猜想、观察、讨论、交流和概括, 学生不仅自主地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 还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以教师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为保障。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统一, 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如,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我启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求圆的面积, 可不可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二是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索,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再探索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在学生探索这两个问题时, 我引导学生分三个步骤实施:第一, 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第二, 操作。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想办法将圆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第三, 推导。让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圆之间的关系, 根据它们的联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培养审美意识
适当的情境可以让人由情入境,在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者和控制者,教师应当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有趣的动物头饰》一课中,教师一上课就可以让事先戴上动物头饰的两三位学生一边学动物叫,一边学动物的走路方式从教室门口走进来,并让学生猜猜他们叫的声音是什么意思。等大家知道他们是因为找不到游戏伙伴才嗷嗷大叫时,教师可以提出“那么我们该如何帮他们找伙伴呢?”而此时大家的心里早已产生迫不及待地也要做一个自己喜爱的动物头饰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念头,学生的兴趣有了,思维动机也就有了,接下去整堂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问,诱导主动探究,养成参与意识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究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参与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工艺美术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练中求“活”,激发艺术创造
表现发挥是一种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要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教师要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要在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四.巧设课尾,讲评拓展,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讲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讲评拓展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会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画或制作,总认为是美的,好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由于他们的艺术秉赋,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不尽相同,作画时必然出现多样的表现方法,甚至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都真实自然地流露在画面上。对于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创作表现能力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课堂作业,采取分层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还要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能让学生平等地建立信心,在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中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使他们的裹现得到应有的鼓励与评价,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并激发创作欲望,表现欲望,养成创新习惯。
总之,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关键在我们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好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让每一堂美术课,每一个美术教育活动都闪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光辉!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推荐阅读:
简述教师的地位和作用12-27
PMC在企业中的作用与地位11-11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0-14
孝道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10-15
班组的地位和作用07-27
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10-10
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12-16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论文09-20
智能控制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论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