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感觉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感觉(推荐12篇)

小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感觉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用手尝试不同质感的物体。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

3.能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

活动准备

1.凉水、热水(不要太烫)各一杯。

2.海绵、积木块、弹力球、皱纹纸。

活动重点

喜欢用手尝试不同质感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蜗牛爬一爬

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做一个游戏,一位小朋友在地板上爬,另一位小朋友在海绵垫上爬一爬(感知并说出软硬),请两位小朋友说说是什么感觉。

师: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不知道它是软是硬,用手去摸一摸是个好办法。

二、用手摸一摸

1.请幼儿取出硬的东西(积木块)用力捏一捏,按一按,知道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

2.请幼儿取出软的东西(海绵垫)摸摸,捏捏,(教案出自:)知道可以捏的动的东西是软的。

3.分别触摸两杯水,说出哪杯热、哪杯凉,知道我们的双手不仅能够摸出软的、硬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还能分辨出凉和热的东西。

三、找一找、说一说

鼓励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凉的、光滑的等,说说小手摸上去的感觉。

小结:小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光滑的东西,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片等,要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延伸

回家后找一找有没有粗糙的东西或者是光滑的东西,回家后找一找并记录一下。

小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感觉 篇2

一、课件演示。

出现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大的对小的说:“我三个角的度数和一定比你的大。”小的问道:“真是这样的吗?”

二、量一量。

(1) 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自己手中特殊的三角形 (三角板) , 得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从而其他的三角形也有同样的一个结论, 于是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 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几度?然后算一下它们的和是多少度?生:老师, 不用量的, 因为以前量过, 一块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分别是45度、45度、90度, 另一块三角板的三个角分别是30度、60度、90度。

这个意外的生成让我非常尴尬。

显然这是我课前备学生备得不够充分, 没有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还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去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 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都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惹的“祸”。

三、验证。

师:刚才通过量一量我们发现了三角形内角的和接近180度, 有没有其他办法来验证?等了一会儿, 我看没有人能想出办法来, 就开始推荐教材上的方法了。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三角形纸片, 分别把它们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我们班的“数学王子”———孙威插嘴:“老师不用撕下来, 我用三角板也能拼出来的。”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我硬着头皮让他到黑板上演示, 没想到他真的办到了 (他借了同桌的三角板一起拼的) 。对于这个意外的生成, 我只好自圆其说:如果只用自己的一副三角板, 显然是办不到的。

课后交流时, 有人对我的两个教学环节提出质疑。 (1) 在让学生量三角板上的角时, 有学生说:“老师, 不用量的……”思考:一副三角板中的六个角的度数, 上学期就已经量过, 学生都知道它们的度数分别是30度、60度、90度, 45度、45度、90度。课上老师再引导他们量, 是多此一举, 这是老师没有关注学生学情引起的 (其实心知肚明是照搬人家优秀教案所带来的后果) 。 (2) 验证时, 在没有学生想到用“撕”和“折”的办法时, 老师介绍此方法时, 一个学生插嘴说道:“老师, 不用撕下来, 我用三角板也能拼出来。”老师让他上去拼, 结果拼成功了。思考:由于老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选择三角板作为探究对象,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在验证的环节里, 学生很自然地又想到了三角板, 由于三角板已经在学生脑海中“扎下了很深的根”, 因此学生很难想到用“撕”和“折”的办法, 所以出现了第二个不受欢迎的推销是不足为奇的,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综合大家的意见, 我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构。

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同上)

1. 猜一猜;2.量一量;3.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

二、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量一量 (先分工后操作)

1.讨论:你们想量什么样的三角形? (相机提示按角分、按边分, 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所有不同的三角形) 2.分工: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探究。3.操作:量一量。

四、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 汇报量得的结果;2.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五、验证

引导学生用“撕”、“折”和拼的方法来验证……

一样的民乐,不一样的感觉 篇3

这台来自楚雄的中国·记忆“云中火把”音乐会,是云南省近年来打造的最出色的民族音乐会之一,犹如正宗“过桥米线”那样,味美鲜亮,在“上海之春”开幕式上一炮打响。

彝家特有的小闷笛、小三弦、小二胡、羊角编钟、筚噜、阿乌等特色乐器,悉数登台亮相,一改那听得心生厌恶的葫芦丝奏出的千篇一律的“云南味”,以全新的表演方式,凸现了《阿细跳月》的美妙、《海菜腔》的委婉、《左脚调》浓郁的民族风情。

云南楚雄作曲家那少承创作的情歌对唱《藤子不伤本实人》、彝族民歌《放羊调》,以难得一见的彝家特色深深吸引了上海观众。彝族美女演奏家李莺在优美中,将挂在腰间的彝家小二胡拉出了色彩斑斓、别具风味的《左脚调》;彝族演奏家佘学保,用一种上海人从未见到过的七厘米长的小闷笛演奏的《悠歌》,掀起了第一个小高潮。这首乐曲,不仅旋律优美外,还因为演奏家颇具功力出色表演而出彩,上海的听众为第一次欣赏到如此动人演奏而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如果说上半场的音乐会细腻、精致、独特,那音乐会下半场以大气、辉煌、史诗般的壮美更显彝族的时代特征。音乐仿佛在描述“彝家的现在与美好未来。”

这台音乐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作品,音符中带有“油墨”香,是首次亮相于“上海之春”。如周成龙创作民族管弦乐《踏歌山林节》,充满神秘与浪漫深情与狂放;何占豪创作的《寨景》,则展现出月光下的山寨中飘荡着情歌的音画;顾冠仁取材于彝族民歌素材创作而成的《彝乡情》,旋律优美恬静,彝族色彩斑斓;云南作曲大家万里创作的女声合唱《打秧鼓》、《踩着云》,特色浓郁,意境美妙,悦耳动听,仿佛踩着云走在天上一般;而徐景新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云中火把》,充分运用了彝家的特色乐器,配器丰富多彩,乐曲层次分明、旋律清新优美,强弱对比赋有戏剧性,高潮部分更是辉煌大气,具有很强的听觉冲击力,是近年来民族器乐曲创作中难得的佳作。

为这台音乐会,楚雄、昆明、上海三地6位国内声誉卓著的作曲家三上云南,进深山、下山寨、听民歌、录素材,历时一年的采风、创作,终成正果,共同打造出一台代表当今彝族音乐歌舞最高水准、有时代特征的彝族音乐品牌。

早在去年8月初,上海音协副主席徐景新,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会长周成龙等一行再次到楚雄采风。当他们前往民歌基地“梅葛”马游采风时,半路上突遭滂沱大雨。面包车在泥泞的山道上滑行,险象环生。到了马游,回头一望,山道泥泞不堪,老天将作曲家们留在了山寨里。一行人只得挤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村委会办公室里。

傍晚时分,后山上突然传来了一阵悦耳的葫芦笙音乐,作曲家周成龙赶忙奔上山,原来村民们围着篝火在纵情歌舞,独特的彝族韵味,使他灵感飘忽而至,旋律开始在脑中升腾,《踏歌山林节》雏形就这样形成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样多》 篇4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是启蒙科学,教的好不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科学能力和兴趣,下面是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样多》,一起来看看怎么把这一课上的更好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样多》

活动目标

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容量比较)

2、标有刻度的瓶子,水,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提问

1.出示趣味练习:容量比较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六瓶水是一样多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现在我们想办法做一下实验,比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实验操作

1、教师:用什么办法验证呢?怎么操作?

要求:实验用的两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实验时动作慢一点,避免将水洒出影响实验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

(1)高矮不同的两只瓶子

方法是通过比较水位 的高低,我们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样的。

原来瓶子的高矮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2)粗细不同的两只瓶子小

选择两个相同的空瓶,把装在大小不同的瓶内的饮料倒入其中,比较出饮料一样多。

方法,任选一个瓶子,将一瓶饮料倒入,用笔画或粘纸条的方法做标记,

把饮料倒出后再将另一瓶饮料倒入该瓶,看饮料位置与原来留下的标记是否一致,

比较出饮料一样多原来瓶子的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一只含内容物的的瓶子内容物为石子

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较水位的高低。

内容物为海绵小结:方法是将海绵中的水挤回瓶中,比较水位的高低。

原来瓶子里面是否有物体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总结:瓶子的高矮、粗细、内含物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容量守恒。

三、活动延伸

想一想,如果把两块一样重的橡皮泥塞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橡皮泥会变重吗?

不一样的感觉 篇5

漫长假期的某一晚上,我不经意间下笔写出了这一题型。寂奕吗?我询问自身。也许,有汽儿吧。

——题词

Amy通电话回来,说她那边的气体挺消沉的。我询问她怎么啦,她讲一个人在家里孤独得很,叫我陪她聊聊天。我不知该怎么回答她,由于我这儿也相同是个幽静的全球。父母竟然与此同时外出,这早已就是我一个人在家里的第五个夜里了。

随意宽慰她一两句便挂掉机。真的是的,就是这样对好朋友!我那么骂自身。管它呢,她会明白的,大伙儿彼此彼此嘛!

实际上一个人的时候超爱想。也许这便是我缓解寂宾的方式吧。这时候,我便想起了—房zi

对于我而言,房屋便是家。除开家,我都能想哪一个房屋呢?

属于我的`那个房屋是淡粉色内外墙的。Chrise说那像个box,人就那么整日彻夜被包围着着。倒是Amy与我观点一致,淡粉色能衬托出一个氛围,无以言表的氛围,最适用于女生住了。

我是很喜欢这房屋的。由于她记述着个人成长。每一角落,都能寻找我的影子,讲话声、欢笑声、歌唱和哭泣声。这类记忆力是始终抹不掉的。记忆力

一个人的夜,我非常喜爱。尤其是平静的夜,沒有电视的喧闹,都没有建筑施工的大吵大闹。有的仅仅浅黄的光线和唱片机里排出的古典乐曲。

那样的晚上,记忆力的大门是非常容易开启的。

Amy以前说,记忆力像樟木箱子。1 agree。那类一臀部坐到地面上静下心翻小箱子的觉得,就仿佛一位满头白发的法国的老年人坐到炉子旁呷着大半个多新世纪前自身亲自酿造的白酒时的甜蜜体会。

记忆力像酒,越长越醉厚。记忆力在那样的夜里被变大、清楚、提升。亦或是愉悦亦或是忧伤,一如酒有其苦味有其醉香!

不一样的感觉作文 篇6

―题字

Amy打电话过来,说她那里的空气挺压抑的。我问她怎么啦,她说一个人在家里寂寞得很,要我陪她说说话。我不知该怎么回答她,因为我这里也同样是个静寂的世界。爸妈居然同时出差,这已经是我一个人在家里的第五个晚上了。

胡乱安慰她几句便挂了机。真是的,就这样对朋友!我这么骂自己。管它呢,她会理解的,大家彼此彼此嘛!

其实一个人的时候特爱想。或许这就是我排解寂宾的方法吧。这会儿,我就想到了―房zi

对我来说,房子就是家。除了家,我还能想哪个房子呢?

属于我的那间房子是粉红色内墙的。Chrise说那像个box,人就这么整日整夜被包围着。倒是Amy和我看法一致,粉红色能烘托出一个气氛,无法形容的气氛,最适合女孩子住了。

我是很喜欢这房子的。因为她记载着我的成长。每一角落里,都能找到我的影子,说话声、笑声、歌声和哭泣声。这种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一个人的夜,我很喜欢。特别是宁静的夜,没有电视机的喧哗,也没有建筑工地的吵闹。有的只是淡黄的灯光和唱机里流出的古典音乐。

这样的夜里,记忆之门是很容易打开的。

Amy曾经说,记忆像樟木箱子。1 agree.那种一屁股坐在地上静心翻箱子的感觉,就好像一位两鬓斑白的法国老人坐在火炉旁呷着半个多世纪前自己亲手酿制的葡萄酒时的甜美感受。

记忆像酒,越久越醉厚。记忆在这样的夜晚被放大、清晰、升华。亦或喜悦亦或悲伤,一如酒有其苦涩有其醉香!

说说你的感觉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

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木板、海绵、砂纸等,蚂蚁挂饰每名幼儿一个。

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砂纸),热水、冷水

3.环境布置:请幼儿自带一件物品,布置活动室--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鹅卵石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一)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师)你捏得动积木吗?(生答: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2、幼儿摸摸砂纸,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二)选一选:请几名幼儿到台前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三)说一说: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四)小结: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游戏:《小蚂蚁搬东西》

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头发 篇8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头发的基本特性。

2、知道头发的作用及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

1、不同人种的头发图片、不同年龄段的头发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倪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猜猜看。

“高高山上长堆草,密密麻麻长得好,一年四季勤修剪,老了就会黑变白。”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教师:这谜语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头发。

二、观察头发。

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头发,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头发长得都一样么?(不一样)

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下面的小朋友仔细看看,他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细细的、直直的、黑黑的)

2、教师:刚才我们看了头发的样子,现在倪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摸一摸自己的头发,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摸起来很柔软,滑溜溜的;摸起来硬硬的,有点像刷子。)

3、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头发,比较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发现最多!

(有的头发多,有的头发少;有的黑一点,有的黄一点;有的`长、有的短等)

4、教师播放PPT,展示不同人种的头发图片。

(1):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上不用人种的头发是怎么样的吧!

(2)幼儿欣赏,感知不同人种头发的差异。

欣赏完可请幼儿说说他的发现。

三、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一出生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人从出生到长大,再到慢慢变老,他们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

2、教师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小的时候头发比较少,而且软软的。

长大了头发就会浓密起来。到了老年的时候头发往往会变白、变少。

四、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头发的方法。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吗?(幼儿回答)

2、教师:头发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

3、PPT展示

教师小结:头发可以让我们变得漂亮,可以保护我们的头皮,

不一样的你我教案 篇9

大学路小学三年级组 乔建清

辅导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2.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中人也各不相同,正因为这些差异,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井然又序,充满了快乐。

活动准备:

课前学生的自画像(写有自己兴趣、爱好、愿望,但不能标出姓名)、几名本班学生的录音、彩笔、一张画有圆圈的白纸、调查人与人之间有哪些不同(外貌、饮食习惯、衣着、语言、风俗习惯等)、教学课件、花盆、枯树枝、剪好的花瓣花叶、蓝色背景、生活中捕捉到的画面、音乐磁带。辅导过程:

暖身活动“猜猜我是谁”

道具:不透明的幕布一条

规则:

1.参加的人员分成两边

2.依序说出每人的姓名或希望别人如何称呼自己 3.辅导老师与小助手手拿布幕隔开两边成员,分组蹲下

4.两边成员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背对背蹲下,训练员喊一、二、三,然后放下幕布,两位成员靠组内成员提示(不可说出姓名、绰号),以先说出对面成员之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分组。

5.活动进行至其中一组人数少于三人即可停止。

一、我们一起来动手

1.看看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什么?(拿出树枝)这是今天早上我来的时候,在路边捡到的,想想王老师会用它来做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树枝一起来做束花吧。2.我现在把花瓣和花叶分发给大家,请每个同学拿两片一样的,分别给花瓣和花叶涂上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学生动手上色,播放背景音乐。)

3.涂完的同学把花瓣和花叶贴到树枝上来。4.看,做好了!多美呀!数数有多少种颜色?为什么会有色彩丰富的花?

5.过渡:大家的巧手共同合作,把美丽的春天带进了我们的教室,每人喜欢一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就变得色彩丰富了!现在我们把这盆花放在教室里,教室也变得更漂亮了。是呀,因为有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喜好,才有了多彩的图画。

过渡: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各有不同!

(板书课题:不一样的你我他)

二、猜猜他(她)是谁? 我们现在来一起做个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猜猜他(她)是谁?

①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次猜出每幅自画像都是班上的哪位同学;

②在几幅作品中选出两幅最佳作品,能比较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③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前面来进行介绍。1.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十分激烈,并且都有各自充分的理由,那你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请小组代表带上你们选出的作品上来说一说。

3.各小组代表分别上前:你们猜的这个同学是谁?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4.从刚才的自画像中,大家发现同学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回答(长相、穿着、声音、爱好、性别„„)5.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的长相不一样,爱好不一样,兴趣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同学们是不一样的。6.小结:花有别样红,人有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也有闪光点,人与人之间有了这么多不同,大家共同组成的集体才充满欢乐。

三、圆圈变变变

1.刚才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长相不一样,爱好不一样,兴趣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同学们是不一样的。那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2.我们再来做个游戏,看一看吧。每组同学桌子上都有一张白纸,上面画了一个圆圈,我们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课件要求:

我们一起来作画

①发挥你的想象力,把画画完,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②谁先画完就把作品贴在黑板上。3.请同学们看图

(1)图上画有一个圆,请你想象图画的圆圈可能是什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儿画完。

(2)学生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你的画与别人的画一样吗?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3)思考:“大家同时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4)学生说一说

四、说说你发现的不同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表达方式,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想法和选择也会不一样。你们还知道大千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有哪些不一样吗?(汇报搜集资料,从外貌、饮食习惯、衣着、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介绍)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一样,才有了“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我们的世界才会色彩斑斓!

五、分享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小结:

折纸教案《不一样的门》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门的功用与艺术特色,感受门所代表的地域文化,通过设计一个有趣的门,进一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学习设计,培养学生的个性与想象。掌握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设计的兴趣。教学重点:门的样式设计。

教学难点:门的样式的个性化和趣味性。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你能看出这些图片都是建筑物的哪个部分吗?(演示幻灯片各种各样的门)。看到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是的,在遥远的过去,门体现着高贵与低贱,成功与失败;在科技非常发达的现在,门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它不仅起着功能性的作用,而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艺术,一种时尚元素。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13课《不一样的门》。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我们继续看图片,并且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 1小队找出门的种类; 2小队找出门的造型;

3小队找出适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些门。

学生回答: 1城门,家门,店门,山门,医院门、、、、、、2方形,拱形,圆形,旋转,卷帘,对称的、、、、、、、3古老的,现代的,狭窄的,粗犷的,狭窄的、、、、、、三、引导构思

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这些门都很有特点,也很美观,但如果我们把这些门对调一下,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我们来试一下(演示幻灯片)指名回答:一点也不好看,不协调。是的,这样很不协调。因此,和整个建筑风格协调统一是门的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我们再回到原来的门,这些门都很有特点,那么你能不能说说在你的记忆中最深刻的门?你为什么对它记忆深刻?(举手回答)学生回答:有特点,跟别的门不一样。

四、设计创造

本课我们要做作业就是一个很有特点,跟别的门不一样的门,发挥你的想象力,设计一个有趣的门,一定要有个性,在造型和色彩上甚至功能上都可以做到大胆尝试。每个小队的小队长将评选出5幅最佳设计展示,并请设计者讲诉自己的设计理念。现在同学们开始设计。本节课完成底稿部分,下节课上色。(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拓展

大班数学不一样的车牌教案 篇11

1.能够根据实物图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列出相关的分合式和四道加减算式。

2.学习9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

3.能够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讲述分合式与算式所表达的实物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重难点学习9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一)中1~9的数字、分合号、加号、减号、等号若干套,教学挂图(五)中的书包图、书包标记及大标记、小标记。

2.第一组、第二组幼儿用书人手第35、3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游戏“填空缺”,复习8的组成。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的7组分合式,每一组缺少一个数。

2.请幼儿观察分合式,并启发幼儿思考:空缺处应该填什么数?

3.请个别幼儿回答并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4.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认读填写完整的分合式。

二、看实物图列分合式和算式,学习9的加减。

1.教师出示实物图(见附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将书包的标记、大和小的标记摆放出来。

3.请个别幼儿列出分合式并用语言讲述这道分合式所表示的图意。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用手指着分合式中具体的数字与分合号边讲述,帮助大家进一步明确分合式所表示的图意以及图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4.师幼讨论:你能根据分合式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吗?是哪两道加法算式?(3+6=9和6+3=9)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所想的加法算式并演示记录。(也可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记录)6.师幼继续讨论: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和分合式,列出了相关的两道加法算式,你们能不能根据这幅图和分合式写出相关的两道加法算式呢?是哪两道减法算式?(见附图五,9-3=6和9-6=3)7.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所想的两道加法算式并上来演示记录。(可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记录)8.师幼共同小结:今天,我们根据这幅图中的书包大小特征和数量,列出了几道相关的分合式和加减算式?(一道分合式和相关的四道加减算式)9.教师带领幼儿看图并共同认读分合式和加减算式。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游戏是幼儿用书第35页《看图列分合式和算式》。

2.第三组和第四组的游戏是“撒花片”。

3.第五组和第六组的游戏是“翻片片”。

四、评价活动。

1.展示一名幼儿玩“翻片片”游戏有序的记录单,教师有意识地遮挡住后半部分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2.教师展示幼儿作业单后半部分的记录,师幼共同验证回答其正确与否。

反思活动:

就孩子们上学遇到的迫切需求,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来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做一做中,孩子们手、脑、眼和各种感官并用,看好朋友怎样进书包。在变一变中,孩子们提高了整理书包的速度,在查一查中,同伴进行合作,给予评价。在背一背中体会了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目标完成较好。

《一模不一样》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

2、了解重复构成与特异构成的定义与特点。

3、通过安排方向、大小、色彩的不同,合理搭配特异形,使图案具有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特异形。

难点:引导学生在重复形中合理搭配特异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绘画作品等。学生准备:画笔、纸等。

教学设计:

1、导入。

(1)欣赏重复形图片。

播放几幅重复形的图片,师:和谐统一是不是很美!(2)欣赏特异形图片。

接着播放几幅特异形图片,师:在一模一样的图形中做一点点小小的变化是不是更有美感了呢!(3)引入课题。教师板书:一模不一样。

2、介绍知识点。

(1)教师讲授重复构成与特异构成。

(2)请同学们以前面的图片为例谈谈自己对重复构成与特异构成的理解。

3、欣赏生活中的特异构成图片。

(1)播放几张现实生活中特异构成的图片。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身边的特异构成画面,以此创作作品。

4、学生创作。

(1)学生对构思好的画面进行绘画。(2)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赏评。

上一篇:我登上了长城作文下一篇:体育学院学生会干部培训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