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论文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能源发展论文(精选8篇)

新能源发展论文 篇1

发展

一、中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 1.能源危机

统计表明,2002—200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平缓,而石油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却明显增长,见图1所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大,自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其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到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倍。

2.环境污染

中国是世界少数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快增长。此外,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烟

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处于较高水平,环境污染治理耗资也连年提高(见图2所示),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0.51%提高到2008年的1.49%。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此形势下,实现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发展历程 1.行政性政策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发布了一些行政性政策。1979年国家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为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94年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把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施,对具体落实中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现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市场化政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化,国家政策也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市场逐步发挥对节能的主导作用。1997年1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为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战略性政策阶段

进入21世纪,世界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国家把节能减排政策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5年内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2008年7月,温家宝总理召开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方面工作做好。2009年12月,中国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与会各方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并在会上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三、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汽车

1.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表明,适合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途径主要有4方面:一是提高汽车技术。采用高效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技术等降低汽车的耗油量。二是普及小排量汽车。通过政策和法规的支持,鼓励小排量车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其市场份额。三是使用先进的柴油车。目前的柴油车比同排量的汽油车油耗

低25%,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大规模推广之前,柴油车是国内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途径之一。四是开发新能源车。动力系统从传统的内燃机向混合动力汽车过渡,并逐步发展至燃料电池车,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排放洁净化是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最终方案。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主要有混合动力车(HEV)、纯电动汽车(EV)、燃料电池汽车(FCEV)、燃气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几种。

2.中国新能源车政策的发展历程

200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提出“三纵三横”(“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三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3种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提出了近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长远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新能源”开始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宏观构图。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机动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

2007年6月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鼓励“开发生产燃气汽车及发动机;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发动机„„”。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执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做出概念界定,并制定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统一标准,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推进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鼓励产业目录。目录规定凡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还有可能在停车、过桥、高速公路行驶等环节得到便利。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提出了未来3年新能源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的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聚焦点。

2010年6月,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达6万元。

3.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现状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

之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

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步。

此外,长安、江淮、长城等多家企业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发展论文 篇2

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能源竞争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中国资源能源供应持续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矛盾日益尖锐,我国能源战略势在必行。

新能源产业是指开发利用新的能源资源和对传统能源进行变革更替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产业,从涵盖领域看,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煤炭清洁利用、新能源汽车以及先进电网等8个方面。新能源确实是一个未来发展很好的产业,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全球各界都在重新调整新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能源需求逐渐增多,包括传统的能源资源还是有限的。新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一些新的节能技术产业,如半导体照明产业,它有巨大的节能和环保价值。新能源也是未来改变一个新的经济结构的产品,所以说市场前景将会非常乐观[1]。

进入“十二五”,全球能源公司都在抢滩能源。美国石油巨头纷纷增加投资预算。为了发展成为综合能源企业,韩国SK能源公司正积极投身于以未来能源为中心的新成长动力的开发。欧洲也在寻求其他能源或发展新能源科技,以脱离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在日本,太阳光电开发被日本政府和产业界视为未来新能源开拓的战略方向之一。

新能源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是由新能源引领的能源革命。发展新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可以通过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原料来制造生物燃料,可以节约耕地和粮食,以应付粮食危机。发展新能源的目的,一是能够跟踪世界能源发展方向,提高我国能源产业国际地位;二是加大能源投资,扩大满足内需;三是立足长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四是减轻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压力。

伴随着后金融危机的到来,新能源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转型势在必行。一是因为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单一,能源结构亟须优化。二是必须降低国际石油依赖,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三是低碳形势逼人,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四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技术迫切需要提高。五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能源企业经营困难。

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发生重大结构调整并迎来战略机遇期

不断出现的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两大难题之一。如何化解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所引发的人与自然乃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全世界的事,也是每个当事人的事。资源环境的压力正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

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表现之一:风电发展风头十分旺盛。201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3 500万kW·h,年发电量约500亿kW·h。短短五年时间,我国风电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表现之二:核电事业发展势头迅猛,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核电科研技术方面,国家能源局设置了10个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表现之三:光伏产业超常规发展。2010年,中国光伏生产产量比2009年约增加1倍。光伏产业“原料在外、装备在外、市场在外”的状况也有改善。目前,装备的国产化率能够达到70%,多晶硅原料的进口比例也有明显下降。表现之四:太阳能产业整体步入快车道。“十一五”期间,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也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使用国。表现之五:一些重大项目建成实施。如我国首座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大唐天威(甘肃矿区)10 MW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在嘉峪关市开工建设[2]。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已斩获多个“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97亿kW·h,居世界第一,每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2亿t;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在建核电机组57台,我国在建28台。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量,我国位居世界第一,同时还是世界上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的生产国。

“十二五”规划给新能源产业以更高的定位。加快新能源发展有着深刻的背景。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国务院把新能源产业列为七大重点产业之一。对于“十二五”的能源工作,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一要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二要加快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三要优化能源发展区域布局,四要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五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的新能源虽然潜力巨大,但开发利用水平还很低。“十二五”将是新能源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进一步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是未来五年我们要共同回答的命题。2011年全国能源会议给出了“十二五”时期国家能源发展的思路:分别对清洁能源中的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进行了定位,指出在核电领域要尽快形成自主品牌,风电要扶持大型风电企业发展,把太阳能打造成新兴能源支柱产业。到“十二五”末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11.4%的目标[3]。

风电、核电和太阳能“三驾马车”将引领我国新能源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战略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大结构调整。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三驾马车”,全国能源会议对其进行了准确定位,即优先发展风电,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将成支柱产业。

太阳能将成新兴能源支柱产业。调整结构是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按照国家能源局的思路,未来5年,我国将在保护生态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电,稳定发展太阳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地热能。

开发用得起的太阳能技术。硅基光伏(PV)电池目前是利用太阳能的最普遍方法,但纯硅片的昂贵成本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无论多么有效的能量转换技术,只有在成本可承受的情况下才可能推广应用。对于开发有效且经济上可行的太阳能技术,科学家提出了优先研究目标。一是把太阳能变为化学燃料;二是获得已存在于自然界的太阳能;三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四是储存新收集和转化的太阳能[4]。

风电发展需要扶持大型风电企业。过去五年,我国风电装机量获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量已达3 100万k W·h,连续五年增幅超过100%。我国风能资源发展潜力巨大,陆地风能资源达到23亿kW·h,海上风能资源约2亿kW·h。《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9 000万kW·h,其中海上风电500万kW·h,到2020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1.5亿kW·h,其中含海上风电3 000万kW·h。

国务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太阳能与风电两大产业,风电发展排在前面,即优先发展风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对我国未来五年风电发展思路也有新的提法,更加注重风电的走出去、产业集中和就地转化,从而明确了风电产业发展的3个新方向,即将扶持大型风电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中国风电企业和风电设备“走出去”;强调“十二五”优先发展水电,鼓励风电。

关于风电装备制造业,国家将扶持大型风电企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鼓励风电企业和风电设备“走出去”。在风电开发方面,将始终不渝地推进风电开发,统筹落实市场消纳,搞好输电规划,加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争取并网风机累计达到5 500万k W·h的目标[5]。

“积极发展核电”变为“大力发展核电”。“十二五”能源规划核电容量将翻8倍。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核电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在建机组达28台,3 097万kW·h,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并已建设世界上首批三代核电机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对核电的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的装机将超过8 000万kW·h,2030年达到2亿kW·h。这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翻8倍。今后在项目安排上,国家将优先安排沿海核电建设,并且稳步推进内陆核电项目,10年期间投资额将超过6 000亿元[6]。

为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在新能源的重点发展方向中,新兴产业规划将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确定为发展重点,引领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

对于发展核电备受争议的几个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柴松岳指出,从厂址资源看,目前已经具备了在未来10年间建设1亿kW·h以上核电的条件;从铀燃料资源看,经过国产和进口并举努力,铀资源不构成对我国核能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重视鼓励新能源发展,但新能源产业必须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十一五”新能源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必须汲取。新能源发展关键是新,整个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运作模式新或者赢利模式更新,必须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不断探索前进。同时,发展新能源产业要做一些深度思考。一是新能源产业盲目上马或引深层危机。受国家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的鼓励,我国大批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目前形成较大规模的新能源基地已达10个。但新能源不能搞“大跃进”。二是新能源盲目扩张或殃及信贷。发展新能源是国家鼓励、政府支持的,很多新能源项目需要大量资金,银行会抓住新兴产业的信贷机会,但是信贷规划也会给行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三是新能源发展需要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专家呼吁,应尽快向研发倾斜,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弯道超车”。从新能源产业的投入来讲,必须以自己拥有这种核心专利技术和拥有研发条件为背景,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做支撑,一般常规企业、中小企业一定要慎重。四是新能源产业期盼关键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发展不但要有长期规划,更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法规是产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在产业政策上,对各类投资主体研发新能源产业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的核准、备案,在财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此外在金融、企业兼并重组、对外合作交流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做好各项能源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提出的关于能源战略的“两个目标”,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明确了任务。如今,我国要利用和把握好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以新能源引领产业转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水平,逐步有效地解除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继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大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步伐,继续推进能源品种、合作领域、合作地区、合作方式多元化,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

参考文献

[1]范剑平,郝彦菲.新能源产业有望成经济新增长点[N].中国证券报,2009-07-03(4).

[2]郝鸿毅.第二届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文字实录(2)[EB/OL].[2010-6-19].http://finance.ifeng.com/stock/special/shiyousecond/20100627/2349221.html.

[3]霍丽文.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EB/OL].[2010-11-16].http://www.cinic.org.cn/site951/nypd/20101116/438910_1.html.

[4]凤凰网财经.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EB/OL].[2011-01-09].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10109/3174990.html.

[5]生意社.全国能源会议对新能源三驾马车进行准确定位[EB/OL].[2011-01-11].http://china.toocle.com.html.

新能源车发展破题 篇3

从国内汽车制造与发展的层面上讲,确实出现了政府推进力度较大,基础设施保障不够以及新技术制造参差不齐的现象。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放以后,一些地方保护的存在以及对制造技术认识的无法统一,都使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波动,这确实令人感到堪忧。

而反观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不仅呈现出多元化制造的局面,也进一步在综合层面有了更大的转型,所以在国内汽车为普及伤透脑筋之际,更需要从知己知彼的角度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才是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区分轻重缓急推进的关键。

由于在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普及的过程中,既出现了地方保护的现象,更存在着保障滞后的问题,同时也有着制造转型欠缺更高标准的不利因素,这都使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普及化,受人为牵制。所以,国内汽车要想在新时期用新能源汽车推进节能环保发展,强化产业层面的弯道超越,甚至更有力的保障国内汽车走出去,就需要有效的杜绝新能源汽车普及过程中的不力问题,这才是整体不断发展与突破的关键所在。

地方保护顽疾

国内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一个阶段。之所以在普及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以及许许多多前期制定的预期都难以实现,这就不能不说,在大方向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具体落实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样现象。尤其是,在与国际制造业近乎于同一起跑线的时候,这就更需要国内汽车推进新能源技术,有着更好的细化标准才成。

其实,早在几年前国家就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在2015 年达到怎样的标准,其结果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也存在着新能源汽车鱼龙混则的现象,这就更使得国内新技术的发展,变成了滥竽充数,来满足销量的弊端。

更重要的还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地方保护问题异常严重,像过去就存在着市场准入的地方标准,纵然是在国内统一了这样的标准,也有许多车型在一些地方难以进入,更无从谈起政府的补贴了。这样一来,不仅使技术的发展难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就是在形成一个合理的标准也是难上加难。别的不说,像上海就对包括插电混动与纯电动车开放补贴,而北京只对纯电动车开放。这不能不说,地方保护仍然有着很大的势力存在。所以,国内要想更好的理顺与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与发展问题,废除地方保护显然是当前最至关重要的问题。

滥竽充数现象

作为新能源汽车,用数量来衡量发展,越来越难有说服力。这就如同,过去很长一个阶段,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GDP指标,不惜拔苗助长,甚至作假来达到目的,以至于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改变,就形成了现在不以GDP为标准衡量发展的现实状况。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政府部门早就设定好2015年、2020年的新能源指标,这样做是不是能够真的达到国家发展的目的尚不好说,但这样一来,形成企业制造投机取巧,低端制造大行其道的现象屡屡发生,这恐怕才是最得不偿失的。

过去,就曾经出现过山东一些地区,制造低端电动车的问题,甚至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的预期。尽管这样的数量用在所谓的政绩上已经足够了,但它能够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哪些利好,确实要大大的打上一个问号。这不仅会整体上拖慢新技术的发展速度、而且也会因为制造层面的取巧,形成巨大的品质问题,对消费者保障问题,自然更无从谈起。所以,围绕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宁缺毋滥自然是首要的前提。否则,只能会使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原地踏步。不要说实现弯道超越,就是不重蹈国内汽车落后的覆辙,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要参与国际竞争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显然是以国际竞争的程度为发展目的的,这才是衡量国内汽车制造水平的关键所在。如果,仅仅是已拥有为目的的话,那就不需要政府巨大的投入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了。这是因为,新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而且,新技术业已形成了纯电、混动、氢能源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如丰田、宝马等企业,都已经在新能源综合领域,开始做到了新技术的引领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汽车不仅还局限于单一车型的发展模式,就连相应的标准,一些企业也很难达到。这就不能不说,国内新能源汽车提升标准势在必行。

其实,对于新形势下的国内汽车制造标准,要想进一步得到提升,也只能在市场竞争的空间内找寻解决办法。这既需要尽快的打开市场,引入良心的竞争模式,是企业意识到竞争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推动国内汽车走出去,这就需要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标准,更要能够与国际同步和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新能源汽车才能够形成“真金不怕火炼”的结果。否则,一旦国内的标准难以跟上,不仅存在着低端制造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同样存在着与国际产品竞争的短板问题,这才是最需要重视的新问题。

发展新能源,建设新农村 篇4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曲,谱写了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三农”问题关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富则中国强,这是个浅显的道理.中央的方针是:多与、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作 者:《太阳能》编辑部 Editorial  作者单位: 刊 名:太阳能 英文刊名:SOLAR ENERGY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新能源发展论文 篇5

摘 要

低碳经济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别:(1)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2)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包括CDM项目)等。低碳经济给新能源带来了巨大商机,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有重要意义。关键字: 低碳经济;新能源;意义

前 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英国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社会)》,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随着低碳经济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②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③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1]

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推动新能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低碳经济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别:(1)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2)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包括CDM项目)等。[2]

一、智能电网

目前,传统电网存在不支持大规模间歇性电源与分布式电源接入、输电损失巨大且用户侧无法互动等问题,无法满足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智能电网作为先进信息技术和高级物理电网的充分结合,是解决未来能源输送问题的理想方案,是电网发展的大势所趋。

目前公开资料显示,2009-2020年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其中2009-2010年为试点阶段,制定发展规划,试点关键技术,包括特高压与数字化变电站;到2015年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将大大提高,分布式电源将实现“即插即用”。

由此未来10年将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政府的大力投资将保证2020年前全面建成智能电网。2012年前是特高压建设高峰期,相关设备需求将成倍增长;2015年前数字化变电站将完全替代传统变电站,预计将带来每年65亿元的市场需求,较传统变电站自动化市场规模提高近60%;2009到2013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投资将达800亿元,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40%。

未来2—3年内,即2012年前,特高压、数字化变电站将是建设高峰期;2012-2015年智能调度将逐渐引入;2009—2013年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电表的需求将有较快增长。其中,特高压作为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指的是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其在传输容量、传输损耗以及传输的距离都较500千伏线路有绝对优势,按国网规划,到2020年规划投资预计超过7000亿元。

智能电网的投资构成上,不考虑大规模储能装置,配网自动化和用户侧系统将占40%,智能变电站占20%、智能调度占15%、柔性输电系统(含清洁能源接入侧设备)占10%,其他投资占15%。智能电网将成为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平台,拉动相关产业需求。

智能电网主要设备均有望形成寡头垄断市场。除智能电表行业竞争相对激烈,智能电网其他主要设备技术壁垒较高,竞争环境良好,特高压变压器、开关、换流阀、数字化变电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市场均有望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在2009年1 1月3日举行的中国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透露,国家电网将针对智能电网出台两项重要文件,一是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一是关键技术研究框架。

二、风电

截止2009年9月我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预计到2009年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万亿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6亿千瓦。2009年上半年,我国已完成吊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为460万千瓦。预计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能源局表示力争在2010年前后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在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表示国家将加快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的建设,尽快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以上的自主装备能力,力争在2010年前后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亿千瓦。市场预测2020年风电的装机容量规划将提高1.5亿千瓦。

目前国内风力设备企业的整体设备国产化率可以达到75%-90%之间,并开始成批做出口业务。目前我国有70多家设备商,其产能远超过国内市场每年10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目前国内风电设备商掌握的技术水平相比国外还有很大差距,而如何降低成本也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就整体产业而言,目前我国发电机、叶片生产等已能满足国内风电产业需要,但部分关键设备仍有不足。以齿轮轴承为例,由于质量要求高,但目前国内尚无法提供合格的产品,故多靠国外进口:控制系统国内虽有科诺伟业、北京景新、时代集团等企业在研制生产,但目前仍主要采用丹麦MITA和奥地利Windtec生产的设备。

政府加快落实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并推出风电上网标杆电价,以保证风力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已经认识到要解决风电场的电网配套问题,必须推出积极的鼓励政策,加快电网配套规划的出台,并制定风电并网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三、核电

目前我国核能利用程度很低: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投产的核电站有6座,共11台核电发电机组906.8万千瓦,仅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1%左右,2008年核电发电量684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99%。而目前世界核电的装机容量平均水平已达17%,远超我国装机水平。

根据新能源发展规划的数据,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0万千瓦,总投资规模约为9000亿元。在2015年之前我国将相继建成9至10座核电站。

目前我国除沿海省份外,内陆各省也积极申报核电站项目,规划的核电站厂址加快增加。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甘肃、河南、吉林等省都在积极进行核电站厂址的申报工作。2009年第四季度,国网公司的投资进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电网基本建设投资

中央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3500亿左右,电网投资占全部电力建设投资规模的比重继续提高。

四、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政府主要的扶持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脱离了汽车产业本身的局限,所有迹象都显示这将是基于低碳经济的一场技术革命。基于对已有政策信息的脉络整理,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中最重要的新增长点格局已逐渐明朗,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签署中美联合声明谈到中美双方在未来五年对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投入至少1.5亿美元,优先的课题就包括清洁汽车,也就是绿色能源汽车,双方启动中美汽车能源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

五、清洁煤发电技术

相关研究人士指出,清洁煤技术将放在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领域最重要的位置。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条件,决定了火电为主体的能源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发展无污染的清洁煤发电技术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清洁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直接烧煤洁净技术和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技术。目前我国的清洁煤技术主要应用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四个领域,已建设了一大批示范工程,个别技术甚至已领先于国际水平。目前清洁煤发电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煤气多联产技术;二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由于ccs(碳捕获和封存)成本依然很高,未来国内的发电技术将以IGCC为主。特别是在循环效率、废物利用、碳减排、节水等方面,IGCC优势明显。

IGCC清洁煤发电技术能够将CCS成本降低到普通燃煤电站的一半,将成为未来煤电行业的主流机型,而美国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如果和中国的装备制造能力相结合,将会取得极佳的节能减排成果。2009年1 1月中旬,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定书》。通过合作,低成本的碳捕捉技术必将出现。

六、LED照明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阮军在业界研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会持续推动LED照明,包括发改委拟将LED照明纳入补贴范围,以及地方政府对LED路灯进行补助。有业内人士预计,2010年中国整个LED产业的产值将超过千亿元。我国在发展LED产业方面有很大优势,尤其是LED显示屏生产厂家。首先,中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其次,从资源角度看,中国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再有就是半导体照明产业是一个技

中央民族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如果中国能够在外延、芯片的制备以及自主封装技术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完全有可能实现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新能源需要四个轮子的推动,一是政策轮子,二是技术轮子,三是资金轮子,四是市场机制轮子。让这四个轮子飞快地转动需要新的思路,即创新思维和可靠的信息。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就是商机,当前世界正处于转型期,低排放产业和新能源产也日将兴起成为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篇6

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现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喝的是油,排出的是碳.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千米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千克.而作为传统能源的石油则是不可再生的,国际原油价格跌跌涨涨,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同时,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严峻和“低碳经济”的兴起,减排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

作 者:马均明 葛瑞原 作者单位:刊 名:广西质量监督导报英文刊名:GUANGXI QUALITY SUPERVISION GUIDE PERIODICAL年,卷(期):2010“”(1)分类号:关键词:

盐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篇7

随着全球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逐渐走向枯竭, 中国的能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煤炭等传统能源比重逐步下降。从1952年到2008年, 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从95%下降到68.7%。虽然将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 但我国仍将努力降低能源的消耗。在逐步降低传统能耗的同时,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三年前, 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 将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国家对相关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这些扶持政策的带动下,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

江苏省盐城市作为长三角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拥有优良的深水海港, 海洋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 (含辐射沙洲) , 其中潮上带1677平方公里, 潮间带1610平方公里, 分别占全省的67%、64.6%、60.8%。今年3月28日, 由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编制的《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 盐城市将以风电、光电、生物质能源、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为主, 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其中, 风电装备、光伏设备制造业具有先发优势, 借助沿海发展战略, 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一、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盐城市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 还有盐城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 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的关键阶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起步阶段, 尤其是沿海风电场的建设, 盐城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共有企业13家, 项目20个。

1. 风电装备情况。

现有企业共有3家, 其中华锐风电科技 (江苏) 有限公司独领风骚。作为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企业, 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 华锐风电科技 (江苏) 有限公司落户盐城盐都区, 在2009年开展了多个项目的研发, 投入约8000万元, 占盐都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的半壁江山, 推动了整个盐城研究与开发的快速发展。随着华锐风电基地建设的推进、零部件配套产业链的形成, 盐城风电基地将成为我国海上风电设备生产和出口的重要产业基地。

此外, 位于东台市的江苏泰胜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主产风电塔架、机舱等, 2009年上半年已生产100多套塔筒, 实现开票销售1.46亿元, 入库税金1689万元;汉德风电设备制造 (阜宁) 有限公司上马1.5兆瓦、2兆瓦、3兆瓦、5兆瓦风叶生产线, 预计年底可形成年产500套的生产能力。另外还有包括江苏火电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兆极风电发电机项目等在内的8个在建项目。

2. 太阳能光伏产业情况。

现有企业共有3家, 其中位于阜宁的江苏特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建成投产, 为全国第8家投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位于亭湖区的江苏盛发伯乐达光伏有限公司主攻太阳能光伏电池研发, 目前已有2条生产线竣工, 生产能力已经形成。江苏宏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单晶硅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 总投资2.5亿元。目前厂房已建成, 十台熔柱炉、十台切片机正在组装, 现已试生产。另外还有包括江苏恒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4个在建项目。

3. 生物质发电产业情况。

生物质发电行业现有企业2家, 其中国能生物发电射阳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投产, 总投资2.58亿元, 2008年实现产值1亿元, 税收800万元。江苏国信盐城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预计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2.7亿元。目前2台75吨/小时秸秆直燃锅炉和2台15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及相应辅助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 1号机组已通过72+24小时试运转, 2号机组即将开始72+24小时试运转。另外, 还有包括上海宏东集团生物质能发电等在内的5家在建项目。

4. 新能源汽车产业情况。

汽车产业是盐城市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盐城已形成了以乘用车为核心, 客车、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体的汽车产业体系。盐城市已经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并已开展工作, 规划了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正在建设之中。盐城目前已有中大、奥新等具有一定研发、生产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二、盐城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

1. 发展机遇良好。

2009年6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意味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这个位于长三角北翼的中心城市, 再一次吸引着全中国的目光, 站在发展机遇的重要关口。

2. 自然资源优越。

盐城具有较好的港口、岸线等资源, 海岸线长582公里, 占江苏海岸线的56%。沿海丰富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可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清洁的电能, 为形成清洁的能源链, 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 风力资源丰富, 海上风电场可开发海域面积3250平方公里, 具备1470万千瓦以上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开发潜力, 占到全省可开发风电容量的三分之二。盐城光伏资源丰富, 日平均日照峰值时数可达3.98, 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Ⅱ类地区。

3. 产业基础雄厚。

盐城风电产业从2005年起步, 风电产业不断从下游风电场建设向上游风电装备延伸, 开成比较完整的风电产业链。已有6个各20万千瓦陆上风电场获得国家批准, 总规模120万千瓦, 已完成装机50万千瓦, 累计发电6亿度, 去年发电5亿度。全市已有亿元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5个, 总投资300亿元。

三、影响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

1. 风电装备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风电场土地的使用不够集约。

盐城沿海风电场项目已经实施多年, 但是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还处于项目落地阶段, 风电装备整机生产企业较少。目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但是陆上风电场占用滩涂面积过大, 从现有陆上风电场项目建成投产运行后的税收来看, 给项目所在地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十分有限。

2.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进入低潮。

去年以来, 硅材料、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价格急剧下跌, 前期盐城新上的一些硅材料项目, 尚未投产就遇到了产品价格急剧下降的问题, 部分项目停止了建设, 部分企业建成后, 由于没有订单, 至今未能正常生产。

3. 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有难度。

广大消费者短时间还难以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种种便捷及环保方面的一些优势, 暂时还没有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主导产品, 所以新产品的推广、普及有一定难度。另外一个造成普及难的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没有跟上, 相关配套设施不够齐全, 比如充电站、充电桩的缺乏。

4. 整体规划有待加强。

各地都想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有所突破, 但是又无力在整个产业链上布局, 造成了各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局面, 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开始出现。

5. 研发能力薄弱。

目前盐城新能源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依然薄弱, 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本来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就很缺乏, 盐城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对这个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很大, 还有很大缺口。直接影响了新能源产业参与市场竞争, 就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四、警惕新能源产业发展背后的隐忧

从全国来看,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个别产业甚至出现“井喷”的势头, 但是, 这种繁荣之下也有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 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 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 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盐城发展新能源也需要特别注意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 应当未雨绸缪, 及时排除产业发展背后的隐忧。

1. 技术障碍。

新能源产业化进程中的技术障碍不可小觑。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从盐城情况来看, 有关该项产业的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与大规模工业应用之间还有距离。以生物能源产业为例, 目前技术难题仍是制约生物能源产业的主要因素, 有关该产业的一些核心技术仍然是空白。生物质能源加工利用技术集成化和成熟度不高, 生物转化和加工效率低下, 生物技术转化工艺难以实现规模化。同时, 大型精密设备还需从国外引进, 国产化水平不够, 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化的瓶颈。

2. 运营成本。

新能源产业运营成本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 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发展空间。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来说,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其前期投入成本高, 风险大。以可再生资源发电产业为例, 我国也面临着运营成本大的问题, 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且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 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确实是客观存在, 主要表现为多数可再生能源产业运行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成本居高不下严重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市场容量的狭小又进一步缩小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空间, 形成了恶性循环, 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步伐。盐城发展新能源也存在成本制约因素。所以发展新能源必须想方设法促进其规模化和产业化, 只有这样方有可能打破成本壁垒。

3. 安全与环境。

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极容易相伴随的是一系列安全与环境问题。一方面由于标准缺失, 行业门槛低;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在治理、监管、补贴扶持、市场管理、消费接入等方面的配套不完善。不少项目表面上是新能源的创造与推动, 实则造成二次污染, 环保代价、资源代价及市场代价非常严重, 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盐城境内有珍禽和麋鹿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发展新能源过程中应尽最大的限度减少各种污染排放, 注意保护好珍禽和麋鹿栖息地的环境。

4. 盈利性。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面临着:一个是量小, 即还没有大面积铺开;另一个是在价格上没有优势, 新能源企业投入大, 但赚钱难。盐城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这就导致这些新能源产业很难有盈利, 或盈利非常有限。投入大, 收益慢, 资金周转困难, 这些都不是企业家所愿意看到的, 也影响到他们投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积极性。

五、加快盐城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 做好规划和组织引导工作, 建立研发投入机制。

建议尽快成立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做好全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还要尽快建立研发投入机制, 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和技术支撑, 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难题, 突破瓶颈。

2. 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改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

政府要坚决落实国家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从财税、信贷、土地等方面实行鼓励政策, 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机制。

3. 注重整机的引进和大企业拉动。

应当适时引进大企业, 通过大企业的拉动来促进盐城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引进大企业的同时要尤其注重整机企业的引进, 从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通过大企业的拉动, 能有效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4. 加大科技投入, 增强研发能力。

一方面, 要加快引进人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舍得花大成本吸引有技术、资本及管理才能的人才来盐城投资创业, 并将新能源产业确定的重点领域所需高端人才列入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大力引导新能源企业持续提高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费用的比重, 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并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5. 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 做大做强。

聚焦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 篇8

聚焦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商机

为期一整天的峰会由一个主论坛和两个分论坛组成。上午的主论坛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的建设与规划、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以及与零部件企业的互相作用展开。下午的两个分论坛,分别针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及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材料的开发和运用。

北汽大洋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沛端先生在下午的分论坛担任“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技术发展探讨”议题的演讲嘉宾。他对峰会评价道:“本次峰会的议题,在具备前瞻性的同时,紧密地和当下的产业状况相结合,非常具有代表性。衷心祝愿峰会能够越办越成功!”

关注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聚焦零部件产业升级

本届峰会以“关注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聚焦零部件产业升级”为主题,强大演讲嘉宾阵容包括来自宝马、大众、特斯拉、沃尔沃、上汽和北汽等知名车企高层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未来汽车产业革新的重要技术创新、市场趋势和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中德电动车充电项目中方发起人李钢先生以及中欧协会会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徐秉金先生出席开幕仪式并发表特别致辞。峰会共吸引300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参会代表出席,专业领域横跨汽车全产业链。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新先生表示:“本届中国高新汽车国际峰会主要围绕整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供需与技术研发开展高峰对话。我们非常荣幸可以邀请到国内外领军车企和业界专家学者担任演讲嘉宾,共同探讨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和轻量化的发展趋势,解决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下,实现自身产品与技术升级的最新方案。”

上一篇:蓄电池技术调研报告下一篇:英语演讲主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