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共8篇)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篇1

教学目的:了解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识和平与发展仍就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外交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知识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关于“和谐世界”;关于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勇敢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了全国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密切关注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和各种矛盾的变化,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继续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1][①]根据这样的判断,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中国不仅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对建立和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2][②]他还指出,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3][③]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推动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关系的决策,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还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等著名论断。

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在做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提出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二)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他先是提出,国际形势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他又指出,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出现重要变化,和平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4][④]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

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邓小平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谋求发展,不仅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也成为一种现实可能。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力量。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江泽民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5][⑤]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科学技术进步异常迅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新的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甚至可以避免。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

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只有坚持包容精神,才能共建和谐世界。

时代主题的变换,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时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的发展,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向各领域不断扩展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又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继续扩大,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结束了资本主义大国主宰世界以及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上尖锐对立、军事上全面对峙、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对外政策中的大国主义朝着霸权主义方向加速蜕变,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取代了两个阵营的对立。随着一些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的兴起并迅速上升为对全球具有重大影响的新的战略力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和削弱。国际舞台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的局面,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虽然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是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军事力量仍然是关键因素。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尤其是美国,都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抢占新的国际格局制高点的突破口。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都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调整,实质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和作用,谋求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因此,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在优先地位。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归根到底,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实现腾飞。中国要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发挥大国作用,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也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由于全球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把世界连成一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使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而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

间上的距离,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导致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受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因此,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稳定发展。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发展起来、振兴起来,要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勇敢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获得了在闭关锁国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从而极大地增

强了发展的优势。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推进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的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依靠自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依靠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发人力资源,依靠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改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事实证明,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中国现在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新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将给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世界各国应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共同努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党在建国时就制定了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决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周恩来也明确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时,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6][⑥]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它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三大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安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利益,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同时,我们党还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这五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仍处于“冷战共处”状态。根据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同时,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地区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中国。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华关系。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即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这是我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具体对外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没变。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又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邓小平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美苏争霸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地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争夺霸权,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集团。从“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重大决策。

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主张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确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要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邓小平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国的外交实践,解决了我国外交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复杂的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

冷战结束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继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他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正

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江泽民还指出,我们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服务。外交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和高尚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宽广胸怀和外交能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一基本原则运用于国际外交领域,将

它发展为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外交原则和方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地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得到认真遵循和切实履行。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新形势下,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增多,在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我们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抓住历史机遇,巩固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各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和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整体相联系的;各个国家只有把本国的事情搞好了,才能更好地支持其他国家的发展,为履行国际义务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决不妥协退让,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人类只有地球一个家园,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都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事实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要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继续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果;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篇2

【真题回顾】

1. (2013·广东文综卷·28) 十八大报告指出, 中国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1) 中国支持巴西代表担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 中国支持南非和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 (3) 中国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4) 中国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作用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本题以十八大报告观点为载体, 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国际组织的作用等知识。支持巴西代表担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支持南非和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 既有利于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也支持并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故 (1) (2) 符合题意。欧盟不是发展中国家, (3) 不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国际组织, 也不是发展中国家, 故排除 (4) 。正确答案为A。

2. (2013·新课标卷Ⅱ·18)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 区域外的国家中, 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1) 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2) 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3)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4) 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基础知识。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 (1) 符合题意。支持东南亚无核条约、建立自由贸易区, 说明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故选 (4) 。 (2) (3) 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B。

3. (2013·全国大纲卷·35) 2012年3月,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 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 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恐怖主义。中国秉持这一立场是因为

(1) 核扩散会加剧军备竞赛, 违背世界各国的利益 (2) 恐怖主义会增加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3) 核扩散会助长强权政治, 导致世界战争不可避免 (4) 反对核扩散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本题属于因果选择题, 题干为果, 题肢为因。恐怖主义会增加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反对核扩散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 这是我国秉持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 (1) 说法错误, 搞核扩散对少数国家有利。 (3) 说法错误, 和平仍然是主题。正确答案为A。

4. (2013·天津文综卷·11)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 受益而不觉, 失之则难存, 没有和平, 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 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这表明

A.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B.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 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

解析:本题摘录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名言作为命题切入点, 考查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并侧重说明和平对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和平, 发展就无从谈起”, 说明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即和平是发展的基本条件, 故选C。A、B、D与题干的指向性不一致。正确答案为C。

【考点精讲】

一、正确认识主权国家

二、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的正确认识

三、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我国承担国际责任, 走和平发展道路

1. 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1)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积极参加联合国专门机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2) 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 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 采取和平的方式, 增加财富, 实现自身的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五、国际形势的三个突出特点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两个重要特点。 (3)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这是世界多极化过程中国际竞争的新特点。

【应试策略】

本专题主要从静态方面分析国际社会。从近年来高考考查的内容看, 主权国家的权利、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际组织的作用、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都是这一专题的主干知识和考查的重点。从本专题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上看, 经济生活角度, 考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原因和重要性;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因, 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等;文化生活角度, 考查文化交流的原因及措施;生活与哲学角度, 考查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同舟共济的依据。从联系实际的运用上, 要运用实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认识联合国的作用, 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关注和了解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能联系政治观点进行分析与评价;联系国家关系和我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政策的推行和运用。总之, 考生在复习时要有整体的观点, 既要系统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 又要在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中理解本课知识, 做到学以致用。

【创新演练】

1.2013年6月27日,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指出,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这表明

(1) 主权国家应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 (2)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3) 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4) 我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A. (1) (2) B. (2) (4)

C. (3) (4) D. (1) (3)

2.2013年6月9日,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再次解缆启航, 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 这是辽宁舰停靠青岛某军港后首次出海训练。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将使我国

A.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B.行使自卫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C.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D.在国际舞台上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3. 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下列做法中属于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是

(1) 2013年4月20日, 中国渔政310船在黄岩岛开展常态化巡航 (2) 2013年6月18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3) 2013年7月1日,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中国政府严厉打击包括“东突”恐怖势力在内的恐怖组织, 维护国家统一 (4) 2013年6月14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A. (1) (2) B. (3) (4)

C. (2) (4) D. (1) (3)

4.2013年7月5日至12日, 中俄联合海军演习在日本海彼得大帝湾举行。中俄两军联合军演的目的是深化两军在训练领域的合作, 提高军事行动协调能力, 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中俄举行海上联合军演说明

(1) 中俄两国是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2) 保障国家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3)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4) 开展军事合作是发展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

A. (1) (2) B. (3) (4)

C. (2) (4) D. (1) (3)

5.2013年7月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时指出, 中巴等亚洲国家要抓住机遇扩大和深化域内市场,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实现互利共赢合作, 构建和拉紧亚洲合作新纽带, 共同推动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这要求中巴等亚洲国家

(1)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 (2)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3) 与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4) 文化上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3) (4)

6.2013年8月2日,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目前, 中国贸易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出现贸易摩擦是正常的, 应理性看待, 妥善处理。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的解决, 将有助于维持一个开放、合作、稳定的持续发展的中欧经贸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1)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3) 保障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 中国开始超越欧盟, 领导世界经济

A. (1) (2) B. (2) (3)

C. (3) (4) D. (1) (4)

7.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后,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中国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完全是出于和平目的, 也是对人类科学与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这说明我国

(1)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建设和谐世界 (2) 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 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4) 发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作用

A. (1) (4) B. (2) (4)

C. (1) (3) D. (2) (3)

8.2013年6月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强调, 新形势下, 我们应该深入审视两国关系。这不仅是我们两国人民关注的事, 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事。我们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 创新思维, 积极行动, 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7月10日至11日,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成果, 进一步拓展双边各领域和在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 广泛深入交换意见。本次对话有利于两国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指引下取得积极成果。

运用国家利益的知识, 简要说明习主席倡导“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依据。

9.2013年6月2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 中韩关系发展应该遵循以下基本精神:一是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二是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 全面深化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三是共同致力于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 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四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协调和合作, 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分析中韩关系发展应该遵循的四个基本精神是如何体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国家主权的知识。我国政府的观点表明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及国家维护核心利益, (2) (4) 反映题干意思。材料涉及国家的权利而不涉及义务, (1) 与题意不符; (3) 错误, 因为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2.B本题考查主权国家的权利。拥有航空母舰, 表明我国的军事实力增强, 我国行使自卫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故选B。A、C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

3.D本题考查国家利益的内容, 设问限制在安全利益上。中国渔政编队在黄岩岛海域巡航、打击包括“东突”恐怖势力在内的恐怖组织, 都是我国维护安全利益的表现。 (2) 是维护政治利益, (4) 是经济利益。

4. C本题考查国家利益的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等知识。

此次军演提高军事行动协调能力, 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说明保障国家安全;联合军演旨在深化两军在训练领域的合作, 说明中俄两国是军事合作关系。 (1) 说法错误, (3) 与题意不符。

5. C本题考查建立国际新秩序等内容。

(1) (2) (4) 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阐明建设中巴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做法。 (3) 说法绝对, 因为有些国家还没有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6. B本题考查国家利益、建立国际新秩序等内容。

中欧出现贸易摩擦, 说明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倡导建立开放、合作、稳定的持续发展的中欧经贸关系, 说明我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 (3) 符合题意。 (1) 夸大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 说法绝对。

7. C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出于和平目的, 说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建设和谐世界, 这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故 (1) (3) 符合题意。 (2) (4) 与题干的指向性不一致。

8. (1)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美作为主权国家, 都有维持和发展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 这是中美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根本动力。 (2)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有利于满足中美各自的利益需要, 达到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目的。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顺应时代潮流,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是贯彻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表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9. (1)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加强协调和合作, 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力量体现了这一点。 (2)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共同致力于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 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 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 全面深化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体现了这一点。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篇3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税额抵免 加速折旧

“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提出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有以下特点: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外部性表现在创新知识的开发成本高,但是复制成本和使用成本较低,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成果,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即是产生了外部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一个企业往往不能夠承担全部研究工作,需要政府的资助和调控;创新活动的不对称性以及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体现在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竞争不确定性,这三个不确定性变量发生交互作用时,会使意向创新的不确定性程度提高,高风险使部分企业不敢或者不能参与技术创新。以上技术创新的特点证明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对其进行干预,取得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税收政策主要从税收优惠入手,减轻企业的创新成本,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

一、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比较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他们主要是直接优惠政策和间接优惠政策搭配使用,税率式减免与税基式减免结合。具体做法主要归于一下几大类:

(一)直接的税收减免政策

对技术创新产业进行直接税收减免,直接的税收减免主要体现在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减少上,可以方便有效的直接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直接增加税后所得,使得企业调动更大的热情进行创新技术的研发,间接增加了创新研发的资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税收的减免表明了政府以税式支出的方式承担了企业的部分生产经营风险,为高新技术企业简介地谋取了利润。减免税的方式见效快、透明度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税后生产成本,纳税人直接受益。

(二)费用扣除政策

允许企业将用于技术创新过程中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的相关费用在税前全部列支,从而减少应纳税额,进而减少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在培养技术人才时的支出,也可以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

(三)加速折旧政策

加速折旧是相对于直线折旧来说的,直线折旧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均匀地分摊到隔年的费用中去。而折旧费时可以抵扣的,因此折旧额越大,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小,税收负担也就越小。尽管从长期来看,加速折旧和直线折旧的折旧额是相等的,但是企业在前期的折旧提取教多,则在前期会少交税款,相当于从政府手中获得一笔无息贷款,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起到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加快及其设备更新换代的作用。

(四)投资抵免政策

风险投资抵免是指允许企业从应纳谁所得额中扣除用于技术研究投资的一部分资本支出,作为一种间接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时具有较大的帮助。直接刺激了大量资金涌入高新技术领域。

(五)特定的准备金制度

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都充满了风险,使得企业家和投资者都对高新技术产业有着担忧,所以西方国家为了稳定信心,鼓励投资,建立了一个风险分担机制。日本政府设立了计算机的准备金制度,规定计算机厂商可以从销售额中提取10%作为准备金,用来弥补未知的损失;德国税法允许企业建立可在税前扣除的准备金,如折旧准备金、呆账准备金、风险投资准备金、亏损准备金等;新加坡规定符合条件的公司经批准可以按照应税所得额的20%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

二、国外税收优惠政策总结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政策制定有所差异,因此各国关于创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各不相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具有以下共同点:

第一,各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在税法中明文规定的,具有法律的约束性,在执行起来也有强制力的保证,可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第二,各国都采用从税基减免、税率减免和税额减免的方式相结合,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到生产以及推广阶段都环环相扣予以税收优惠,是整个政策能够有效地实施,实际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负担。

第三,事前扶持和事后鼓励结合使用,从开始创办技术创新到最后成熟,投资强度是逐级递增,而投资风险是逐级递减的。大多数国家的税收优惠的重点侧重于事前扶持,而后的事后鼓励则体现在政府与企业对税收受益的分割与让渡。

第四,税收优惠方式简便易行、注重效果。从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看,主要有税额减免、加速折旧、费用扣除和投资抵免等,而且具体的优惠标准及幅度都有非常明显的规定,这样操作上简便易行,而且效果明显。

第五,加强了税收优惠成本控制与效益考核的管理。加强税收优惠成本控制与考核的管理,既能有效地控制税收优惠的规模和方向,又能很好地把握税收优惠的成本和效益,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技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

我国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普遍而广泛的。在我国现有的税种中,同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有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9个税种。税收优惠的方式不仅限于减税和免税,还包括起征点的提高和应纳税额的减少等。但是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不明确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明确的目标,具体表现在: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和鼓励哪些方面的科技发展缺乏倾向性,在如何协调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革传统技术等方面税收政策目标不清晰。无论是增值税先征后退还是所得税的优惠,其受益者均为应用新技术成果的企业,而缺少正对具体的科技开发活动及项目的优惠。

(二)税收优惠政策与现行的税制结构不相符

我国现行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却主要以所得税的减免为主,虽然国际上都是这样做的,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都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这种不适应导致不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税收负担,起到的鼓励效果不明显。

(三)税收优惠政策缺乏一个系统的税收减免体系

各个税种之间不能协调一致,完整反映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例如所得税中对高新技术产业减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对于其研发阶段的费用可以加计扣除,但是除了营业税中对高新技术产业转让技术有优惠政策外,其他方面却再也找不到踪影了,由此可以说明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缺乏一个环环相扣的减免体系。除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鼓励外,对高新技术人才也应该有所嘉奖,可以对他们的技术所得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

四、国际经验借鉴

参考西方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我国税收优惠方面的不足,我国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我国应该建立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的区域,在其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产业试行一个完整的税收减免体系,从整个研发到应用再到推广阶段,从所得税到增值税再到营业税,从产业活动再到从事人员,总之覆盖整个点面,来评估整个体系的优惠效果,这样既符合我国国情,也会减少整个的税收管理成本,同时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安.促进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J].商业现代化,2008年第3期

[2]柯艺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08年第9期

[3]苏启林.世界各国或地区创业投资产业税收激励政策分类比较及启示[J].涉外税务,2002年第6期

[4]舒国燕.激励创新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与完善[J].财政监督,2008年第2期

[5]林颖.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8期

国际新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战略 篇4

摘要:目前,国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动荡态势,大国围绕国际秩序和地区热点加强博弈,世界格局变化更加复杂。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内经济迈向新常态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大力开拓创新,成果显著,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新形势下,中国该如何发展?发展空间有多大?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全面的角度,不仅要看到国内的发展状况,也要看到国际发展形势以及我们的外交地位。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依法治国,大力发展民生。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结构调整、生态治理、能源安全和劳动力配置等都是摆在眼前的紧迫问题。从国外形势来看,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上升。纵观全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 体 和平、局 部 战 争,总 体 缓 和、局 部紧 张,总 体 稳 定、局 部 动 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总体来看,世界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为主导,从自身合法利益以及各国共同发展出发,围绕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进行角逐,谋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国际形势千变万化,国际局势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各国想要在这种局势中谋求发展,就需要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谋求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勇于面对竞争。中国又有怎样的外交战略呢?

一、国际格局与外交关系

世界格局是指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相对稳定的一种关系。21世纪以来,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地方冲突与民族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信息革命阶段,一切都要在信息革命的天秤上重新定位、衡量,外交工作也不例外。在信息每时每刻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中华民族万变不离其宗,坚持以和为贵,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私利。中国主张国与国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应通过对话、谈判、交流、互动来化解冲突和矛盾。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世界人民的意愿。中国和合外交的理念,渊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和睿智的生命智慧。尽管中国外交面临冲突和矛盾多发期,但只要能“处变不惊,稳中求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就能开出新局面。

二、国际安全与地区热点

2015年,全球地区热点仍然集中于中东、东欧和东亚三个地区,但形势出现新变化,而且特点各不相同。对中东地区来说,美伊关系对中东形势有决定性影响,美伊对抗结束是历史性事件。在后伊核时期,美伊关系将由对抗状态转化为非敌非友状态,伊朗承认美国在中东的主导权,而美国则承认伊朗的地区大国地位,承诺不损害伊朗政权的安全。双方都将从这一妥协中受益。虽然由于美国国内多数人反对伊核协议,两年后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是否继承奥巴马政府的这份外交遗产尚有不确定因素,但从大势看,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是大势所趋。后伊核时期给中东地缘政治带来的新格局,将为其他国际力量如欧盟、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施展影响提供更大空间。亚太是地区热点问题集中的第三个地区,2015年有关形势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与中东热点不同,围绕亚太地区热点,有关当事方之间实际发生冲突的风险并非在升高,而是趋于降低。无论是在有关领土及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上,还是在冷战遗留问题如朝鲜半岛上的对立,可控性总体都有所加强。亚太地区的紧张气氛主要来自大国在地缘政治上展开的战略博弈。美、日为在对话战略博弈中争取有利态势,常常利用地区领土争议问题做文章,而个别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试图利用大国矛盾,坐收渔利。因此,管控这一地区的热点问题,关键在于大国关系,尤其取决于大国之间能否增强战略互信。2015年,由于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总体朝积极方向发展,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摩擦和争议并未对地区安全形势造成根本影响。从局部来看,亚太地区与中国外交密切相关,美国实施重返亚太的政策下,其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与加强与菲律宾等国家合作,使得中国南海问题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国陷入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为此,中国不断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国家的友好联系,在外交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三、中国周边形势发展变化 中朝关系回暖、中日关系中的碰撞、中越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等等,面对复杂的周边形势,以“亲诚惠容”为理念的中国周边战略浮出水面。围绕“亲诚惠容”理念,中国周边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第一,亚信峰会作为契机,使得中国所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倡导并践行符合亚洲发展实际和共同利益的新安全观是亚洲国家的普遍诉求。第二,以APEC北京峰会为平台,中国所倡导的亚太自贸区为APEC注入了新的活力。亚太自贸区方案强调,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应以所有APEC成员参与为前提。目前,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三驾马车”并存的局面:前景尚不明朗的中日韩自贸区、不包括中国的TPP与不包括美国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显然,要摆脱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目前的困境,亚太自贸区是一个理想的出路。

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及问题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一带一路”将会以开放多元的特征推进区域合作的进程,并有可能成为最终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个新途径。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篇5

2014年06月18日 16:51:36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9

新华网消息(记者王逸涛、杨庆民):在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发布《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2013-201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之际,本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报告主编綦大鹏教授,就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并对国际大变局特征、美日安全困境的影响、南海争端新趋势、中美关系、美俄关系、非洲战略形势等热点进行深入解读。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国家安全战略学研究的机构,长期跟踪研究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与诸多国内外研究机构保持着频繁的学术交流关系,向国家和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报告。此番公开发布这份报告(中、英版),向国内外学术界、政府和公众,提供中国专业研究机构对国际战略问题和国家安全的专业分析,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并为各方决策提供参考,为建立广泛的国际互信提供学术支持。发展竞争决定国际大变局走向

綦大鹏介绍,报告重点关注了当前纷乱形势背后的国际战略基本走势,指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启了一场非同以往的国际大变局。2013年以来的形势变化深刻揭示了这场大变局的特征:

第一,最重要却很容易被忽视的是激烈的发展竞争,它真正决定着国际大变局的主要走向。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展开建立自由贸易安排的竞争,其激烈程度可以说前所未有。这些贸易安排的竞争,不像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南海与东海争端等军事热点问题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它们将从根本上影响国际格局的长远走向。

第二,各国围绕发展竞争展开一系列的国内改革,其成败将从根本上决定各自在未来国际格局的地位。第三,地缘政治矛盾,已经演变为各国特别是霸权国发展竞争的工具。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乌克兰问题等,实际上成为美国遏制中、俄发展与复兴的战略工具。

第四,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呈现螺旋上升的严峻局面。俄罗斯与美国、美国与伊朗、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日本与美国都存在着更加严重的安全困境。

第五,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国际关系总体上仍运行在以合作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框架之下。举例来说,中美“安全困境”尽管比较严重,但“战略与经济对话”照常举行,双方几十个政府部门参加,就像是两国政府的“联合办公”。

美日也存在安全困境

綦大鹏认为,美日安全困境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一点也不比中美、中日安全困境弱。美国加给日本的“和平宪法”、《美日安保条约》与驻日美军,是真正导致日本失去战略自主权与普通国家地位的“三大枷锁”。

因此日本要获取战略自主、成为所谓“普通国家”,其真正的斗争对象是美国,而非中、韩等东亚国家,实际上这些国家都难以阻挡日本拥有正式的军队和对外战争权力。对这一点,美日彼此心知肚明。

所以,美国对日本任何从美日安保体制中独立出去的努力,都保持高度警惕;反过来,日本也会对美国暗中压制其“普通国家化”的努力积累着怨恨。这是日本右翼势力仇华但更仇美的根源所在。随着安倍内阁不断推动“普通正常化”,美日之间潜在的安全困境将会浮出水面。

日钻美“战略漏洞”实现阴谋

由于美国手中掌握着“三大枷锁”,所以日本很难通过挑战美国的方式,摆脱美日安全困境,鸠山首相下台就是例子。日本必须在美国东亚战略之中寻找可以利用的漏洞与契机。

美国东亚战略的是什么?綦大鹏认为,一言蔽之,就是保持一个分裂的东亚,即让中日之间保持战略距离。安倍抓住这一点,极尽对华挑衅之能事,表面上满足美国分裂东亚的需要,实际上就是瞅准美国实力下降和借日制华的漏洞和时机,寻求发展军事力量、拉台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为摆脱美国的“三大枷锁”做准备。所以,美日安全困境在安倍政府操弄之下,成为中日对抗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安倍可能还会借此制造更多、更大危机,用同盟关系绑架美国,迫使美国支持日本“普通国家化”,并使中美关系拉开更大距离,这应该是安倍的“如意算盘”。

美国会听安倍支配吗?

綦大鹏分析,这正是安倍失算的地方。美国认为美日同盟是其亚太安全的基石,但美国也同时认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固然想以美日同盟威慑中国,但并不会随日本起舞,搞坏中美关系。对美国振兴经济而言,毕竟中国市场远比日本市场重要的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议程而言,毕竟中美合作要比美日合作重要的多。所以,安倍企图将中美两大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想法,不过是他的南柯一梦。

南海争端:国际司法将承担其不能承担之重

菲律宾2013年初将南海问题单方面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报告明确指出,司法手段并非是解决南海问题的成熟手段。全球近60个国家有争议岛屿近千个,海域划分争端则更多,而大多数国家未有将这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报告详细列举了目前仅有的19个由国际法院、仲裁法庭及国际海洋法法庭判决的海域划界案例。为什么大多数国家不愿采取司法手段解决此类问题?綦大鹏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类争端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和民族感情等诸多复杂因素,若要以司法手段解决这些争端,必须相关国家在达成政治共识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国际司法实际上将承担其不能承担之重,其仲裁结果,是有利于解决分歧,还是激化矛盾,都是未知之数。从这个角度来讲,菲律宾单方面进行司法诉讼的做法,明显是恶意的和不负责任的,怀有极强的战略目的。而中国采取不应诉的做法,也符合包括《国际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准则要求。因此,国际海洋法庭应当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将驳回菲律宾的起诉作为一个重要考虑。

中美关系:是麻烦战略?还是攀崖合作?

綦大鹏认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不仅未能建立起战略互信,而且随着中国的崛起与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双方相互猜疑加重,出现严重的信任赤字。特别是美国鼓动日本、菲律宾、越南在东海、南海挑战中国的做法,已经被视为牵制中国发展的“麻烦战略”。目前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突出,最近中美代表团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舌剑唇枪,反映了这种形势。

但是,綦大鹏分析,中美共同利益巨大,任何一方都不能承受走向冲突的代价。美国尽管对菲律宾、日本做出安全承诺,对越南做出支持姿态,但美国清楚,它已今非昔比。一个在伊拉克、叙利亚都不愿负起责任、不愿再承受战争代价的美国,也许尚有余勇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军事对抗,但它必将丢失对整个世界的霸权。所以,美国不可能为这些国家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所以,稍稍展望一下中美竞争与对抗可能产生的后果,双方还是不得不进行合作。

所以,非常有趣的是,中美在经济等领域因为存在共同发展利益,会产生合作需要,但在安全领域,因为冲突前景可能产生的巨大代价,双方还是不得不进行合作。这就像落入悬崖下的两个人,双方可能彼此并不喜欢,但为了攀上悬崖,却不得不开展合作。

俄美关系:出“冷战”,入“凉战”

报告指出,尽管俄美不会陷入另一场冷战,但双方进入了“凉战”阶段。綦大鹏认为,这与俄美在长期冷战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思维、习惯、官僚机制等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基因的存在,使得对峙仍然是目前两国关系的自然状态。所以,一点都不奇怪,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双方陷入地缘政治角力与“经济战争”。反过来,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斗争,又会强化双方的这些基因。因此,俄美关系的“凉战”可能要持续很长时期。东盟应保持大国关系平衡,约束菲、越等成员

綦大鹏认为,长期以来,东盟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保持与各大国平衡关系。这不仅提高了东盟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东盟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当前,地区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但东盟仍会把握这一根本外交方向。

但当前的一个重要挑战是,菲、越等南海周边国家,为谋取南海私利,极力拉入区域外大国,并企图促使整个东盟采取同样的政策,这就可能使东盟外交失去平衡。菲、越这种绑架东盟、抗衡中国的做法,必然影响东盟未来发展。所以,基于南海和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东盟需要约束菲、越等国。

中亚力量格局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

报告指出,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通过关税同盟、欧亚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努力加强在中亚的主导地位。美国则针锋相对,明确表示“美国将不会让苏联复活,将努力抵制俄罗斯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政策”,并鼓励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参与中亚事务。土耳其的政策目标是利用泛突厥主义的构想,来创造一个广泛的突厥语国家联盟。印度积极进军中亚,正在争取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艾尼机场建立一个军事基地。沙特、阿联酋一直在扩大在中亚的伊斯兰教传播。伊朗则谋求与中亚有关国家建立军事联盟或波斯语族联合体。中国基于反恐和发展的需要,努力推动上合组织发挥作用,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綦大鹏认为,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中亚地区力量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亚国家坚持多元化的外交政策,符合其国家利益。

中东地区新洗牌 美国霸权快速衰落

报告指出,虽然现在还没有国家能在中东取代美国,但中东地区秩序的洗牌正在进行。中东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供应地,它的持续动荡,将对包括中国在内世界经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綦大鹏认为,中东地区的乱局,特别是目前叙利亚危机、伊拉克反政府武装攻城掠地,用铁的事实说明美国中东霸权的快速衰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危机主要始作俑者恰恰是美国自己。它发动伊拉克战争和以所谓“巧实力”颠覆叙利亚,今天反过来让美国付出了惨重的政治代价。历史将会记载,美国正由一个地区秩序的建设者,变身为一个地区秩序的不负责任者甚至是破坏者。

半岛困局何解?能源战略建构?非洲战略前景?

綦大鹏认为,由于地区力量结构稳定,朝鲜半岛仍然处于困局之中。朝鲜进行“射星”与核试,目的是寻求对外关系特别是对美的突破,但朝美政治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美国诸事缠身、战略优先不在半岛方向,所以没有走向朝鲜设计的方向,反而以制裁加强对朝封锁。在这种局面之下,重启六方会谈,仍旧面临极大的困难。綦大鹏认为,按照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规划要求,能源供应安全始终是我国的一个战略问题。201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大约是56%,中国维护中东、中亚、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石油进口安全,必须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筹划的范围。

綦大鹏认为,非洲地区的战略形势,与中国的发展和安全越来越息息相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历史经历相近,发展使命相同,彼此经验易于借鉴,双方开展经济与安全合作,存在深厚的政治基础和广阔的战略空间。对非洲地区战略形势进行年度评估,就是要为这种合作提供依据,中国今天具备了这样的战略视野。

国际网络与太空军事斗争形势日益严峻

报告认为,目前网络空间与太空军事化倾向十分明显,各国网络军事力量建设已成普遍趋势,主要航天国家开始制定空间战略和空间作战理论。在这两个方面,执牛耳者是美国。目前,美国网络作战指挥体制、政策框架和作战理论已基本成型,网络战武器发展迅速,有能力对世界各国开展进攻性网络战;在太空军事化方面,美国发布了新版《空间作战》条令,并全面开展“如何应对太空项目与反卫星威胁能力”的研究。

綦大鹏认为,在网络与太空安全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建设,另一方面要与世界各国进行网络安全对话,维护这两个国际公域的安全。

我国今天有能力“主动塑造”战略机遇期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篇6

3.1.1让世界认识中医药和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西医形成于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其学术理论、思维方式、临床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做好国际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既要面向广大的普通民众作普及性的介绍、也要向国外医学专业人员、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地传播中医药理论,并争取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理解和信赖。要充分利用国外广播、电视、报刊、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向国外宣传中医药的文化特色及独特优势:要利用国际学术会议及境外的合作办学等形式进行指导.使国外人士更全面、形象、直观地了解和认识高等中医药教育。

3.1.2让高等中医药教育界认识世界高等中医药教

育要实现国际化,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国外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还要重视收集和研究国际上有关传统医药和中医药的科技情报、市场信息,了解和掌握合作对象国的政府和民众对于传统医药和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认识态度等重要信息,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工作。

3.2国际人才战略

目前,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联合办学的合作任务也日益繁重‘因此‘我们急切要解决的问蔚是培养高等中医药教育复合型国际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较系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并且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外事工作经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境内外联合办学工作要实现从低层次‘低效益、小规模向高层次.高效益、大规模的方向转变,缺少了这支骨干队伍是难以想象的。另外,联合办学形成一定规模以后.如何管理和经营并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方面的问题也将会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还要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具有领导组织才能和品学兼优的联合办学的领导人才、可以这样说,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中医药复合型国际人才和国际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培养;

3.3联合发展战略

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不能走单打一、孤军奋战的道路,应以境内外的中医药联合医疗、协作科研、中医药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一境内外的中医药联合医疗工作不仅形象直观.简单易行,而且历史悠久.疗效卓著,受惠者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外人员对中医药的了解大都是从中医药医疗开始的,他们对中医药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由此激发的,因此以医疗带动教学的发展是必然的。

中医药要更加广泛地走向国际,必然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研究的推动力。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也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因此,中医药高等教育要及时吸收和消化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增加国内外人员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使中医药高等教育与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尽快“接轨”。

积极开展中医药贸易与积极寻求经贸团体或机构对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经济支持,是推动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又一途径。搞教育没有经济基础不行。同样,开展中医药国际教育没有先期的经济投人就难于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在目前中医药院校无力投资国际教育的情形下,吸收外来经济支持显得十分重要。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篇7

当前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国内经济新老矛盾交织。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长短兼顾, 标本兼治, 既要稳增长、控物价, 又要转方式、调结构。这其中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正在陆续出台, 要利用好这一重要契机, 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家咨询座谈会时强调, 要以调整结构促进稳定增长, 以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篇8

中国战略文化的第一个层次是哲学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应该说中国人是非常和平的和具有包容性的,讲求天下大同与和而不同。我们曾提出和谐世界、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理念,就是与这个自古以来的传统一脉相承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战略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应该说中国的国家战略,至少是从明朝以来,基本上是以防御性为主。第三个层次是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从历史上看是比较现实主义的。应该说,对态势的分析总是建立在现实实力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中国战略文化有这样一个欠缺,即这三个层次的脱节。但我们现在提出的新安全观和周边外交行动正在克服这种欠缺,使哲学、国家战略、外交战略三个层次至少开始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一,新理念挂帅前行,紧密指导现实外交。习近平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到,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个提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是中国古代那种朝贡体系,不是西方过去那种殖民主义国际体系,不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国际体系,也不是现在美国在亚太地区所搞的那种联盟体系。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战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军事联盟导致战争。二战的爆发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要反对军事联盟。习近平在会议上讲到“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现在这已成为中央的战略方针。同时我们看到,这种新的理念正在贯彻到我们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国防战略中去,比如说我们强调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和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所以我们现在不光是在哲学层次提出和平发展理念,而且已经是应用到各个层次中去了。

二,将“一带一路”提升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引领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也是现在我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指导方针。而且,习近平告诉邻国不光可以搭便车,而且要搭快车。这也与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完全不一样。奥巴马就批评中国搭美国的便车。但是他没有想到,即使中国曾经搭过美国的便车,美国从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当中是得到了非常多好处的。回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既停滞又通货膨胀。因为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阵营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值冷战结束、全球向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得益,而美国其实也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中得到了很大的利益。美国的GDP在冷战刚结束时是两万多亿美元,现在已经接近17万亿美元。因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厂。我们向美国提供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能够保持较低水平。美国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出来,并且增长率较高而失业率较低,也与中美贸易有关。

三,将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相结合,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我们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同时我们的思路就是通过提供国际和地区的公共财产,不仅发展我们自己,也使周边能够稳定繁荣。中国主动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丝绸之路建设基金等。同时我们强调互联互通,包括要高铁通、光缆通、港口通。我想将来“一带一路”要实现五个“流”——智慧流、金融流、贸易流、信息流、人文流。这种大互联互通的格局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向。总体上来讲,我们的外交是一种很积极、很有利的外交。

(作者为同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上一篇:2022高校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数学教学开放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