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精选13篇)
凉州区康宁杜景成希望小学 张子成
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摆在突出地位,这便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的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本人认为关键能否做到以下四个转变。
一、从强调教师权威到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转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权威的隐性影响,学生倾向于揣摩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希望得出老师期待的答案。在这中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人”主体的精神压抑状态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
陶行知认为:“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教学中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形成创造力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不怕出错和失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积极探求,积极思考,产生探求创新的强烈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性格特征。
二、从带着问题读课文到从课文中读出问题转变。
传统的语文课中往往都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调动了,思维被启发了,但是,事实上却影响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阅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问题和读出问题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由带着问题读课文向读出问题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读出问题呢?开始时,可以由“多问”向“少问”过渡,由“具体问”向“抽象问”过渡,由“问答”向“点拨”过渡。本人在实践中做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打开课文,让他们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按照“整体感知,读通课文——部分识别,读懂课文——整体回顾,赏读课文”的思路进行阅读。首先,学生在“整体感知,读通课文”时,最初形成的是“认知问题”——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整体性认识。学生的认识因人而异,它不等于教材的内容与结构,但是它将作为“后续学习的生长点”。在“学什么”、“怎么学”的激活下,形成了“目标问题”——学习任务。“学什么”主要建立学习内容目标,“怎么学”主要建立学习过程目标,这将作为“后续学习的动力点”。其次,学生在“部分识别,读出问题”时,就会带着形成的“认知问题”、“目标问题”进行品读,在品读中解决问题,验证认知。同时,又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写”进一步探究,形成新的问题。这样反复不断地在读中“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问题„„”,直到读懂课文。最后,学生在“整体回顾,赏读课文”时,还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进行探究:学这篇课文还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学“类似课文”,会不会解决“类似问题”。
三、从教师讲解到学生自我感悟转变。
目前的语文教学大部分从“满堂灌”走向“问答式”,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自读、自悟,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领会、发展作者的“意识”不断否定“旧我”,形成“新我”。因此,教学方法应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转变.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感悟”呢?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形成了“读出问题”的环节后,迫切需要自我尝试。因此,教师只要创设让学生自我探究的时空,他们就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部分识别,读懂课文”。一般来说,引导学生“感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朗读领悟——深究感悟——讨论省悟”。“朗读领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通过自我琢磨,自我体会,形成比较明晰的认识。“深究领悟”——学生在读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讨论省悟”——学生尝试认识后,教师要组织他们进行讨论,明确自我感悟是否正确,同时,通过回顾感悟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的教学,就是不断的唤醒、激励学生去“自悟”,让学生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自己。
四、从只注重课堂向立足课堂,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转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是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主要是靠一本书、一支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直接导致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现在每天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只读那么一本书,最后,不是让他们“坐井观天”吗?
所以,我们要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使学生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近一年来,本人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书刊、电影、电视、网络、布告栏、广告牌等收集资料。开展过以下活动:口语交际(“向你推荐我”、“成长的烦恼”)、演讲会(每日一讲,课前3分钟)、辩论会(不定期)、故事会(“约会名人”)、读书会、诗歌朗诵会。以上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活学活用语文,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
一、小学生作文模式化原因分析
小学生作文时,学生群体模式化现象是常见的弊病,尤其是小学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达上更为司空见惯。主要表现在:(1)取材统一化:写猫总是写猫是捕鼠能手,写做好事总是拾金不昧,写父母总是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2)立意标准化:写一件事不会写一件做错的事,写游记就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我们的校园就应该是反映校园的美。(3)表达模式化:开头结尾大同小异,三段论,甚至用词都用一样。小学生作文之所以会模式化与教师的指导有关,粗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拾人牙慧,人云亦云。(2)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我笔写我思,总喜欢“请君入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用自己的嘴巴说老师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老师的感受。(3)教师在作文指导上,盛行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致使学生在表达上“依葫芦画瓢”。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事或趣事
著名作家梁晓声就曾经说过:写作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悟人生,养成观察,思索的习惯,学会将生活中点滴的细节捕捉入文,你的作文中会自然呈现纯真的情意。因此,我平时有意利用机会,让学生观察,体验,教给学生捕捉观察机会。如在一次校运会上,班上参加接力赛的同学跑过来,极想喝水,一时又找不到开瓶子的工具,这时我及时让学生仔细看他们的外貌或神态,当广播里传来这几个学生取得了好成绩时,我又让大家观察他们喜悦的神情,过后又以《渴》为题,让学生练习写片断,不少学生写得真实,具体。
(二)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
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方面入手,诱导学生同中求异,通过已知求得未知,从旧知导出新知,从而发现新意,增强“创新意识”。有一次,我班有一位学生在掐下一支太阳花后,被学校的导护老师发现,受到了批评,作为班主任的我当然也被告知,回到教室后,这位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我在全班进行了一番教育后,紧接着问:“这样一件事情,你回去后会记下吗?会怎么写?”那位同学想了想说:“写我为什么会这么做,错在哪里?”这时全班同学都凑了过来,我启发他们,你能不能试着从花的角度去写呢?设想你就是这株花儿,开得正艳却被别人采了去,以童话或寓言的形式去写,一定会写出特色来。紧接着,我握住太阳花,轻轻摇了摇,只见一粒粒晶莹的闪着亮光的小种子纷纷跳了起来,溅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这个小活动结束了,时间不长,可每个同学都兴致盎然,不用老师提示,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我喜欢这会蹦的种子。我刚看到它时,还以为它是虫子呢!我想就以此为题,写一则小童话:一只不甘寂寞的小虫子从温暖而安全的太阳花房里跳了出来,要去闯荡世界。”“太阳花还有一个名字叫‘死不了’,所以我想从这里入手,写则小寓言。通过太阳花种子的随处传播及其旺盛的生命力,来赞颂一种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想象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给学生取材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联想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想、想象思维等。教师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写出不同的作文,是不无裨益的。有时,在作文中,不一定每次都有新颖独特的材料。那么,怎样进行求异和创新呢?我认为可以对一定的题材进行一系列的艺术化处理,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或尝试全新的角度求其新颖,或进行适度的夸张,渲染,求其生动。对于写游览、参观一类的文章,学生往往容易跳进某种模式,习惯于记叙游览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景,给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觉。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中心。因为不同的中心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写作,文章就富有个性。
(二)鼓励学生练写童话体作文
所谓“童话”,顾名思义就是“儿童的话”,它是作家揣摩儿童心理,模拟儿童语言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实儿童自己就是“天生的童话作家”,比喻、拟人在儿童那里不是一种修辞方法,而就是他们说话的方式。因此,我在平日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放飞他们的想象,让天生的“童话作家”写童话。例如,有一次,我在室外上活动课,这时下起了小雨,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是一滴快乐的小雨点》。同学们作文中的“小雨点”有落到小河里去发电的,有落到庄稼地让禾苗喝的,有落到妈妈耳边与妈妈说悄悄话的……一篇比一篇有意思。再如,我在黑板上写了《书包背着我上学》的作文题,让学生静思默想一会儿,中国小学生书包之沉重当属世界之最,我的出题意向是要让他们艺术性地“诉苦”。他们的作文中有让爱迪生发明这种书包的,有让孙悟空“变出”这种书包的,还有让外星人用超光速“寄来”这种书包的。异想天开,竟想美丽。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思路;视野
一、更新教学理念,开阔小学生视野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固定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开阔小学生的视野,首先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要想更新教学理念,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尝试、创新,这样才能做到冲出传统教学理念的牵绊;其次是要想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就要先开阔教学的视野,一些教师不注重新课程的学习研究,这样就不能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精神,从而导致一些教师过分注重课本中的内容,而忽略了课外延伸的环节,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是在教学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将开阔小学生的视野综合进去。
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营造氛围
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教案方面的创新。教案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法宝。对于教学内容,教案所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教案?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高效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只有将方法创新,才能促使教师积极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
高效性:认真备课的目的就是形成高质量的教案。在改革发展中,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那么,怎样来判断一篇教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本门课程的标准呢?这主要就是看教案能否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结构完整,其次是书写整齐规范,这样有利于其他教师的参考,同时,教师的教案还应该是灵活多样,更趋实用的。备写高效性的教案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要改变其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死套格式、逐条书写,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教案,更好地做好创新教学的工作。
灵活性:小学教师教案灵活性的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就此而言,教案要彰显出特色、闪耀独特的思想内容。对小学文章的解读不能够肆无忌惮地复制别人的思想以及感悟,因为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价值观、素养、阅历等的不同,那么在面对同样的小学文章时,必然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和教学思路,这也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教案要体现出其独特的灵活性。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能力,并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现成的、完美的答案。因此,教师从备课时起,就要预设课堂上的师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等多边对话的情景,必须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作品是根据现代小学生的特点,并且具有生命力的文章以及古诗,它们能给读者提供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总之,在教案灵活性上,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够让“专家”的理性分析阻塞了自己的创新思路。
创新性:小学教师教案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教案预设的情景中要注意“互动”这一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还会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起到启发的作用。就此看来,教案的创新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开放性:教案的编写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的格局。任何课堂上都存在不确定的情况,这也是创新的需要。在各项技术发展的今天,不仅是在科技探索等方面,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少不了开放性的发展。语文课堂需要适量的“不确定性”和“反常性”。
因此语文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才能使語文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和多元性。
三、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发挥好课堂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单向型:灌输。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学生问、教师答的模式。这样的结果就是: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另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则无法避免地开小差,这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将传统的单向型课堂模式转变为网络型模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自由地交流、沟通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造出的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赞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可以带孩子们去郊游踏春、观日出,使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把学习语文当作是对美的享受。
四、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他们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几乎所有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发明的成功,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坚持不懈;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地求证;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
五、结语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日积月累地形成。所以,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下,小学教师就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在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思路上加以创新,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营造课堂中活跃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高霞.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拥有很多人类发明创新的食物。比如世界奇迹“万里长城”、现代的信息设备等等,通过教材学生都可以了解世界创新的事物。教材中还有一些名人的创新事迹,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创新启发,学会运用多角度看问题。
另外,教材中还有很多拥有创新精神的人,爱迪生的发明、地动仪的发明等,这些人的坚持不懈才能够给后人带来巨大的福音。经过教材内容的多角度熏陶,能够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知识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创新。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有了继续钻研下去的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设立一些新颖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达到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采用多种方法结合,进行创新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蕴含着大量的创新元素,教师应该主动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传授的形式,同学们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语言表达也是相对受限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应对呢?当然离不开教师和同学们课下的互动。只有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
比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语文书籍阅读、轮流办语文板报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际的语文活动,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有利于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和教材有关的音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思想感情。
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大多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然而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通过音频导入教材内容,让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里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角色,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直接影响到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老师要学会把握教材上的整体结构和教学思想,采用创新的形式展示教材中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背诵,学生就会感觉课堂缺少趣味。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问题导入的方式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1.与实际生活脱轨
作文的写作本身就是运用自己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在脑海中进行加工,然后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的过程。作文的素材通常都来源于生活,如果离开了实际生活,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将会失去活力,毫无生机。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在教室里学习,无法走出教室,更无法观察到外面的世界。因此,学生们写出的文章只会是用词汇拼凑起来的为了迎合老师而写的,缺乏真实情感,与生活脱节,学生写出的东西也失去了活力。
2.教学方式缺乏示范性
小学生现阶段仍处于童年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思想仍不成熟。因此,在这个阶段里的小学生比较热衷模仿,因而,教师就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广,视野也随之变得开阔起来,也就具有一些独立的思想意识,有些过于“聪明”的小学生就可能会想,老师平时那么忙,每天还要上那么多的课程,还要批改那么多的文章,那么他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呢?此时,教师们就应该反思自己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时不时地为学生做好示范,消除学生的怀疑,在学生们面前树立好自己的威信,让学生们信服自己的能力,不要一味地去责怪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进步,而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1.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主观上的“我要学”变成“我爱学”,教师们可以用一些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设备能够把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放些音乐或者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想让学生描述一种动物,就可以放一段动物的视频给他们,这样直观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去看。观看结束后,老师再要求学生对视频中的其中一种动物进行描写,这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2.加强作文选题创新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之前,一定要让他们养成自己拟定题目的好习惯,尽量不要用命题作文来引导他们写作,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非常的常规化,没有新意。特别是现阶段的一些教师喜欢拿出一些优秀的作文范例让学生们去阅读甚至记忆,这样导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受到限制,写作思路也会变得越来越窄。现在教学的创新就是要努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尽量避免选择一些传统的频繁被写过的文章,如,《我的爸爸、妈妈》、我最敬佩的人等等,应当选择一些新的更有寓意的题目来让学生写,从而表达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3.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小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平时要做好素材的积累,让学生愿意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要从贴近生活去引导学生。毕竟生活和作文是息息相关的,写作中的一切素材也都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学方式去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把素材提炼出来,并且用自己的想法把观点阐述出来。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一方面来讲,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毕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从根本上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从而积累有关大自然的写作素材;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更要积极地组织课外活动,像一些学校的文体活动之类的,让学生在观看和参与的过程中把握其中的作文素材,通过亲身的参与,从而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4.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提升基本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积累作文素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前阶段的教学素材中所选择的文章比较贴近小学生对文章的接受度,是现阶段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因此,现阶段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知识,让他们能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将这些素材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运用在写作中。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完之后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记忆,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们写作文的能力,还可以监督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够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表达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三、结语
课堂创新中教师要不断学习,边教边学,广泛积累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要有真挚热烈的教育情感,感化学生内心世界,具有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心灵;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机智的应变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具有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鼓励和接纳学生的求异创新,发挥学生特长,开启学生智慧,指引学生的人生。
二、教师观念创新
因教取材,因材施教;小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教学也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避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避免满堂灌,生冷硬记、重复机械地训练;改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根教鞭,一支笔;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语言,戒掉口头禅,语调不能平淡无气势;不能眼界狭窄只满足考什么就教什么,以本为本,题海大战;不能剑拔弩张地进行教学,不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不许异议,对学生高压,以惩罚代替教育。
三、授课方法创新
授课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相关授课内容要灵活应运,切忌生搬硬套。无论哪种语文教学方法,都要贴近教学实际,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我认知评价能力;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设疑发问,引导探究,思维共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故事方式将相关人物、事件、年代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拓展,以开阔知识视野;通过夸张的动作或语言营造幽默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突出重点,出奇制胜;通过对话设定话题,设置氛围,平等互动,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归纳总结,探索求真;学生之间互帮互带,相互促进,培养学生讲题说课,相互提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四、学生主体创新
小学生通过创新教育,使他们成为独立个体,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 教师上课方式呆板, 缺乏灵活性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 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 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并没有紧跟时代, 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这种现象在乡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明显。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是很陈旧, 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层面上。上课方式呆板, 缺乏灵活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比如课堂上, 老师就是带着学生读拼音、认字、读课文, 小学生被动跟着老师这样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填鸭式灌输方法, 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 这样的上课方式引不起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学生很难真正吸收到知识, 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二) 学生对语文课认识片面, 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影响, 学生对小学语文也存在片面的认识, 理解不深, 认为小学语文不是很重要, 就是一些基础的认字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 对老师所讲的也不感兴趣, 有时候根本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殊不知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 这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定铺好基础, 学生以后的学习会遇见不少阻碍的。当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 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重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育教学, 以及学生对语文课的片面认识, 导致这种语文教育教学效果低下, 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程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 重视小学语文教育, 更新观念与方法
首先教师自身要重视小学语文课, 根据社会发展进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新课标与学情,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 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 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注意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制作动感精美的教学课件, 改变传统模式的单纯的口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从生动的直观思维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粉笔、黑板”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丰富、拓展了教学情境, 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感染力强。
同时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采取分层次教学。由于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情况, 教师应该按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教学。如果不分情况地统一讲解知识, 基础好的同学已经没有兴趣听, 基础差的同学又听不到。渐渐地, 同学对这门课都会失去兴趣。
(三) 构建和谐课堂,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
就上面所说, 由于大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 对小学语文课存在认识误区, 所以不能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 出现在课堂上捣乱、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 构建一个和谐课堂,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同时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 告知学生, 小学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认字的层面, 这门课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 打好这个基础,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本学科和主要学科,以其深刻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独自屹立在小学生的课表之中。而小学语文作文更像是语文课堂上的一朵奇葩,让每一位躬身于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挠头,更让实践语文知识的小学生们头疼。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使小学生在作文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并最终养成终身写作的习惯,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语文的综合性既体现在语文中无论从主题、年代、国籍,还是选材的语言和文体、题材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体现在语文中的阅读、作文、基础知识等互为影响和补充。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目的,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写作前,必须要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不费吹灰而信手拈来。熟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伟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尽管我们常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读书有益,既是读者思想中的一次旅行,又能怡情、博彩、長才,正如培根在他的名著《论读书》中所提到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所以,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书籍、名著导读等,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
2.善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爱上作文课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主观上对写作产生兴趣,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设备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者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感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比如教师让学生描写一种动物,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关于动物的视频,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观看,观看结束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从刚才的视频中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描写,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都能够热情高涨地进行写作。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其认知的速度和质量是与其认知的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差的科目往往对相应的教师印象也不好,和教师的关系是抵触甚至对立,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周密和严谨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只有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自身的学术威信和个人魅力,师生之间才能够默契的配合,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准备的整套教学方法也就能被较好的执行,引导作用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是重要的前提。
3.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摘 要: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高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良好的语文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给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这些新的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小学教学的效率,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了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创新,实现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教学,我们必须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94-01
小学语文教学受到老师及家长们的关注,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很多,本文主要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研究,提出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的创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培养更多更全面的综合型学生。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学中不可以盲目的进行创新研究,要通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分析,才可以找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小学生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很多语文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是倾听者,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不能产生兴趣,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其次,教学内容及选材在选择上存在不合理。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小学生本身特点,也很难理解相关语文材料内容及其思想感情。课堂中对于学习的模式不新颖。到目前为止,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只有通过问题才可以找出可行的方法。
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现的途径
1、在作业中创新
对于学生来说,减负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但是现实中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了吗,如何减负教师们也在研究探讨,减少作业量就可以达到减负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学生在写作业的同时老师也在批作业,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高效率的工作当中,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往往是以完成为目的,达不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有些小同学甚至用抄袭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如何留作业变得至关重要,作业不单单是写,也可以做,题材要有新意,多留动手和写作结合的,可以把作业时间放宽,让他们通过作业学习到知识也学习到生活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里,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的创新。
2、联系生活实际创新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知识的学习是具体的、形象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正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语文的概念,有实践生活体验,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但生活中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与生活关联的知识,这需要通过老师的创造和观察能力,善于从我们的生活中提炼出来语文相关知识,就像老师在教他们一些知识的的时候,常常用举例子的方式,进行互动,引导教学。这也正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学以致用,从生活出发学习到的知识在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也是每个教师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教学中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
3、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
阅读占据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大胆的读出来。通过大声的朗诵,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对于课文的预习情况和理解能力,如果对课文理解不足在朗诵的时候必然会不连续,读的时候无法读出课文的情感,学生只有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才可以更好的理解重点学习内容和对学习知识的分析,在朗读前可以让学生听一段学习录音,通过听朗诵录音读出来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读课文方式,找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在读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播放背景音乐,让他们深深的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一段话背起来,加深学生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小规模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们自己当阅读朗诵评委,在展现自身朗诵水平的时候也可以有效的找出自身的不足。如今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作为高年级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也很全面,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打造阅读课堂。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体现的就是对课堂的设计和优化,们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反问和思考,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学创新才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理念和水平,形成教学中创新思维,通过从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和自我学习的效果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向荣,高红牢.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0(12)
[2] 韩金祥.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虽然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开展,但一些新的教学观念还并没有深入人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单纯学习语文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从而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教师片面去追求学生学习成绩与提高升学率而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单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1.2单一的教学模式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单纯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的现象,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而且压抑。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诉求,没有应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而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1.3不合理的评价方式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具有单一性,呈现固定化的模式。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单纯是去看学生的具体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使得一些后进生学习吃力而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与鼓励,会渐渐让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给学生所定位的学习目标是针对整体学生提出来的,但这里就存在学生之间由于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在完成学习目标上面也有先后之分。教师在这里就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开展因材施教。
2.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 2.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诉求。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加深学生的语文课堂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
2.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在学习小学语文《推敲》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着重讲到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典故的出处,进而让学生们讨论课文中所说的,是用“推”好还是“敲”更好。进而由此积及彼,让学生逐渐明白做人的道理,要有礼貌地去敲门,而不是粗鲁地去推,推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从而通过这堂课来加深学生的现实情感体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通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个性特征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断促进课堂内外联动。
2.3完善评价模式
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地从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进步多少与学习过程。教师要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机制,不仅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还要联系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多关注后进生,多给他们支持与帮助、引导与鼓励,逐渐使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3.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方法 教学质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85
一、摆正师生的课堂地位,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复杂,很多知识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大部分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根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才能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学习不光要接受新知识,还要巧妙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调动起元认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总结能力。语文教学对于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总之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以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少讲少说,多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强化引导,适当的加大解释力度,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感觉习以为常的答案,要着重研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让他们养成突出常规思维和跳出俗套的能力与意识。比如在学习课文《司马光》时,很多小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故事了,有的是听父母讲过,有的是在电视上看过,所以对于这种知识的教学,教师就不要再“满堂灌”了,过多的讲授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觉得教师唠叨。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司马光砸缸很厉害,但是也有的学生觉得,可以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或者几个小朋友齐心协力迅速把水缸推倒等,有这些想法足以证明学生不再依赖教材,而是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有趣的语文教学留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对社会不是特别的了解,生活阅历尚浅,对什么知识和问题都比较好奇,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些现象,让他们思考相关的问题,他们也许会异想天开,但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言,需要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找出新颖的科学答案,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留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在留白的问题设计上,要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小学生来说,如果问题太难,长时间找不到答案,他们的探究意识就会慢慢消退,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效的教学留白,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承受能力等。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但是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学生没有成就感。在设计教学留白的时候,除了有效地把握留白的难易程度之外,还要对数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三、深度剖析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和写作背景的分析得出作者的所思所想。优质的文章都需要读者耐心品读、认真思考,不能从简单的文字叙述上就轻易断定文章的梗概大意。作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所以在开展语文留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教材,了解字里行间的真实寓意,透过文字挖掘出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识不要和盘托出,要通过设计疑问、语言停顿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文章《狐假虎威》时,设问:为什么大家都怕狐狸?是真的怕吗?这样一步一步地解开悬念,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真正寓意。
四、“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从美学角度、情感教育角度,还是文学赏析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情,尊重学生,巧用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我们不光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蒋月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语文世界,2015(5).
一、试教法
所谓的语文试教法就是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转换角色, 让学生充当教师来给其他学生授课, 当然这种试教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还具有一定难度, 因此, 在选择题材的时候要尽量挑选难度较小、理论性不强的内容, 可以是课文中的一个小场景或者是课后的一道练习题。小学语文试教法的优势如下。
1. 通过角色转换, 使得学生由“被教”转变为“教人”, 这种
改进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
2. 试教法能够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
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无形中促进了师生间的联系, 而且在试教的过程中, 教师同样享有“学生”的身份, 这样平等的关系更贴近学生, 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赖和认可。
3. 试教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在试教的过程中, 学生要学习如何整理材料、如何备课, 并且还要学习如何以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组织教学, 通过对学生各方面技能的训练, 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授课实践使他们能够更早地进入教师的角色, 克服胆怯的心理, 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 从而体会到教师的苦与乐。
二、多维教学法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 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从多角度、系统地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判断的能力。开展多维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鼓励性教学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使用鼓励性教学的方式积极地、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周围世界探索的欲望。对学生创新见解的肯定有助于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辩论性教学
在课堂上, 教师通常是对所讲内容的某个要点提出质疑, 然后让学生们展开小组性的讨论, 最后让各组的组长将讨论结果汇报给教师。但是, 这种课堂探讨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而且更糟糕的还会使课堂的学习氛围下降, 针对此现象提出了改进的教学模式, 即辩论性教学。在实施辩论性教学时, 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小型辩论赛, 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下给学生分组, 将辩论的正反观点下发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组织材料, 然后在课堂辩论赛上,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然而, 由于辩论的正反方人数是有限的, 这样就不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进来, 因此, 可以让其他未参赛的学生做亲友团, 当参赛选方式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不但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更能够增强学生间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朗读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朗读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基本结构的认识, 而且通过对课文意境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然而, 小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是有限的, 还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朗读课文的技巧, 因此, 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下面介绍在朗读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示范朗读
通常情况下, 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 对新鲜的事物善于模仿, 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强, 因此,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做示范朗读。通过教师有技巧的发音, 对需要着重理解的内容给予重读、给有转折的地方附上停顿, 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技巧, 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语境, 在语感上得到有利的熏陶, 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朗读技巧的掌握, 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 比较朗读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朗读时间后就让学生描述出本文所讲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追赶式的教学, 其结果不仅使得学生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没有达到根本意义上的理解, 而且对于作者的写作思想也只是形式上的概括, 根本体会不出作者写本篇课文的特殊感情。因此, 比较式朗读的提出是必要的。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将课文中的语句抽出来加以变化, 通过对比原文, 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语言所产生的意境和表达思想上的差异。比较朗读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深刻认识, 了解语言的博大之处,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增强预感。
综上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法的革新和改进, 各种新兴的教学法正不断地被提出。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 而且对课程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因此,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 要不断地发现问题, 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 不断地完善语文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姚本先, 《高师公共心理学试教法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 2000
[2].项先银, 《“学生试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J], 《教育探索》, 2005
作者:葛海婷
专业:汉语言文学 摘要:创新教育如何巧妙的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解现代教学含义、创设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引言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养。创新教育这一课题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的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有机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使其为语文学科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理解现代教学含义,渗透创新教育
现代“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创新教育是建立在文化、专业、心理和思想素质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水准的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传统教育的教育思想、体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要顺利实现课程改革,致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没有创新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使教育走进了死胡同。为此,教师定要有更新的创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从思想上必须彻底根治以教师替代一切的陈旧模式。摆正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同时,不断开放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心智应是开放的、自由的、不是压抑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
创设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法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学模式“八股”化,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没有落到实处,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结果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法,渗透创新教育。(1)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能触动内心体验的问题;让学生从批判和参与决策的角度来生发的问题;新颖有趣的问题;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这些问题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不疑则不得。”牛顿有疑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有疑于水蒸汽顶动壶盖而发明蒸汽机则是很好的例证。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鼓励学生质疑,那么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开发。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时,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时,我又精心设计了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燕子,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说也会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接着又问:那你还能帮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这处?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争辩激烈,通过孩子们仔细观察与发现,他们还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状、颜色、开花的样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种子大、茄子的种子小等诸多不同之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而作为教师的我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感到惊叹。
(2)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激发学生创新
通过猜测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还可以使研究活动出现质的飞跃。“伟大的发明都是由猜测得来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物理学家福克)”。实践表明,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发展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进行补充情节的训练,例如:教完《智取生辰纲》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如果杨志没有失陷生辰纲,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什么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敢想 教师还可以利用作文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教材中有大量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绝好范例。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文内容讨论学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我遇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话、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刻的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3)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创新
想象力,马克思称之为“人类的高级属性”的一种,波德莱尔称之为“各种能力的皇后”。想象是一对翅膀。任何创新活动都需要超常的想象力,即我们常说的创新想象力,它是构成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新想象以联想为基础,但远高于联想,因为它需要通过想象创造新生形象,这对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放飞学生想象的时机,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设计好教学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讲课用引导启发式,以启动学生的想象;布置作业,则以开拓学生的想象等,如我在教《乌鸦喝水》后,问学生:“乌鸦这种喝水方法好不好?”学生回答后又追问:“假如你是乌鸦,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的学生说:“用喝饮料的塑料管吸”,也有的说:“用空心茅草秆吸”。学过《曹冲称象》后,有的学生就主动提出:“曹冲的办法还不够好,石头搬上搬下很费力,干脆叫那些看称象的官员们代替石头,自己上船下船多好!”随着一个个方案的提出,学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创新想象的能力。更新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学手段的更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一直以来,我们教师授课凭的是一张利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时间久了,也就兴味索然。因此,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教育,必须更新教学手段。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语文教师尽快更新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让学生们走进多媒体教室,让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清晰的图画、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曾经与学生进行过课件制造比赛,师生同步制作一篇课文的课件,完成后交由学生挑选,优者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对此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纷纷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如我在教学《看电视》这篇课文时,在上课之初我觉得要想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家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这种情感是比较难的。谁知上课之初我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后自己质疑时,一个学生竟能准确地抓住“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怪”这一名时行提问,这时我感觉找到了突破点,我就对学生说:“就这一名话在小组内讨论,找到家人看电视的“奇怪”所在?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积极行动,在小组内一边找一边讨论。最后学生把奶奶、爸爸、我们看电视的“奇怪”定义为对家人的一种关爱。我顺势引导学生:“正因为有了这种爱,才有了家人看电视的奇怪,而这种奇怪是因为„„,正因为有了这种奇怪,所以家人才能„„,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向课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对家人的这种„„。我留下了让学生思索与解答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见解,孩子们发表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回答,同是也明白了课文通过奇怪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堂很平淡的语文课因注入了创新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新的思想意识,同时也给我以后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启发。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二、鼓励创新,同中求异
同中求异,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学习虽然也要求相同,如识字、阅读、作文、听话、说话都有一些统一要求,统一的东西使大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其实是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造、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牺牲了学习语文兴趣,有百害而无一利。语文教学其实需要着力鼓励求异。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对问题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因为无论是吸收还是表达,都与个体的基础、阅历、情感密切相关,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充满了创新精神。教学中,运用”同中求异“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例我在执教《称象》一文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如此种种,比如,读了《乌鸦喝水》问学生:乌鸦还会用什么方法喝到水?孩子们们讨论积极,还想出了其它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把瓶子放倒喝、可以找一根吸管喝等”。但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却说:“乌鸦就算了是放进了小石子,也有可能还是喝不到水”。他的话音刚落,其它孩子就轰堂大笑,刚才的那位学生则涨红了脸,就连我心里也是紧张了一下。但我想他这样说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就让其它的学生安静下来,听他说说自己的理由。这位学生说:“我回家做了实验,如果瓶子里的水少于三分之二时,就是把石头放进去乌鸦也喝不到水”。听了这位学生的的话其它孩子也陷入了沉思中,我灵机一动找来刚才做试验的器材,让那位学生上台给大家演示了他自己的实验,结果就像他说的那样,这时其它的学生出给予他热烈的掌声。看着孩子脸上稚嫩的笑容,我也为他对于学习的执著而感动。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不但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中种下创新学习的种子。
在创新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逆向思维,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教师要根据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如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这同时也体现了“狐”的聪明而“虎”的愚蠢。由此可见,语文创新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可以是随处可见,就看我们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个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地球爷爷的话刚说完,从树上又落下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地心引力的作用还可以体现在那些方面?如果没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才不会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去想象,去查找资料。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例如《丰碑》一文写到当将军得知冻死就是他要找的军需处长时,将军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其它的就没有再进行描述?课文没有叙述,教师可抓住这一 ”空白“,让学生想象这个军礼所要表达的内容。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深切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伟大和将军对他的敬佩之情,而这个创新点则更多的要学生结合课文去寻找,发现。
在语文学习中,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课文《做井观天》后,有这样一个课后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后,会说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它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在其后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创造性地写出了青蛙会向小鸟道歉、或者会感叹天的无边无际、更或者会羞愧地再跳到井里等。答案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都是孩子们自己思维的体现。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如一年级有一篇课文叫《兰兰过桥》,课文中通过兰兰过的桥给我们展示了兰兰的爷爷设计的几中新形的桥。在学习完课文后,我针对课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你会给大家设计什么样的桥呢?带着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回家设计桥梁图形,并在第二天上课时,让每个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桥。虽然有些画画的并不美,有些想法也很幼稚,但其中涌动的是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和他们这个年龄对末来桥的一些想象。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1-10
浅谈小学语文复习方法07-25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06-14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09-19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指导方法10-29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方法11-20
如何创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11-05
浅谈小学语文一年级写字教学10-06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