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傣族泼水节(通用9篇)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周恩来及傣族泼水节的资料
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七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1961年4月13日-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景洪,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至今唯一一位在泼水节期间来到版纳的国家领导人。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普洱后改乘汽车。当时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到来,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四月的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持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大家看到的这幅照片也成了目前泼水节最珍贵也是最经典的照片。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有很多的版本,比较被认可的是下面这个。
传说,古代农时由一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来掌管。但是,捧麻点达拉乍凭着自己法术高明,神通广大,乱显神威,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降温就降温,弄得人间冷暖失调,雨旱混淆。
天神英达提拉决定对给人间降灾降祸的捧麻点达拉乍进行制裁,但由于捧麻点达拉乍法术高明,众神仙都不敢动他。于是英达拉提就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去“串”捧麻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他把她们父亲如何作恶的事说了出来。七位善良、美丽的姑娘本来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就很不满,听英达拉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决心大义灭亲,为人间消灾除难,姑娘们私下商议,要除掉十恶不赦的父亲,必须把父亲生死秘诀探出来。捧麻点达拉乍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塞宰”(意为“心弦弓”)。
一天,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她们趁他酣睡时,悄悄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弓塞宰”。当她们把“弓塞宰”对准捧麻点达拉乍时,他的脖子就断了,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那火到处蔓延。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把捧麻点达拉乍的头轮流抱在怀里,直到腐烂。轮换时,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泼在自己身上,冲去满身的污迹遗臭。
一、两种少数民族节日概况
1. 德昂族浇花节内容
“浇花节”习俗来源于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 一位德昂族寡妇, 省吃俭用, 辛辛苦苦把儿子抚养成人, 却熬瞎了眼睛, 母亲干活不如从前了, 儿子非常不满, 其母经常挨骂。有一次, 这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 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 心中有所感悟, 决心好好伺奉母亲, 这时, 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 为儿子送饭, 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 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 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 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 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这件事在民间流传开来, 德昂族就有竹篮背水、用花枝相互蘸水相互点洒和为老人洗手、洗脸习俗, 整个活动在敬老活动中结束, 与傣族和其他民族的泼水节有很大的差异性。
“浇花节”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 于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 一般3~7天。节日开始, 德昂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 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清水, 带上准备的食物, 手捧鲜花, 汇集到奘房中过节。仪式由寨里长老主持, 男青年敲象脚鼓女青年合着鼓点跳起“堆沙舞”。群众为佛像冲浴, 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泼水仪式后, 举行供食祭词和长队象脚鼓舞取水活动。浇花节具有十分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内容涉及德昂族的宗教礼仪、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工艺、婚姻习俗和传统饮食文化及精神领域的诸多方面, 是德昂族社会习俗千百年来传承、延续的主要载体, 是德昂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1]
2. 傣族泼水节内容
泼水节传说较多, 普遍流传的是:很久以前, 有个魔王, 他杀人放火, 无恶不作, 给人类带来灾难。因他神通广大, 谁也斗不过他。不久, 他抢来七个民女为妻妾, 她们都怀恨在心。一日魔王喝得大醉, 妻妾就用话套他:“大王的本领真大, 刀杀不死, 火烧不死, 水淹也不死, 世上只有你不会死了。”魔王酒后失言:“我也会死, 只要拔下我的一丝头发, 就能把我勒死。”等魔王酣睡后, 妻妾就从他头上拔下一丝长发, 绕住魔王的脖子, 然后使力一勒, 魔头果然落地。但魔头落地即起火, 于是她们只好轮流抱魔头, 一人抱一天, 交换时就互相泼水, 冲洗血污。天上一日是人间一年, 而且交班的日子正好是清明节后第七天。后来世间太平, 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个民女的大恩大德, 便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过泼水节。
泼水节是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而传入德宏傣族地区的, 其最早是一种宗教仪式。到了节日, 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 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 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 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 表示祝福, 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 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 涌出大街小巷, 追逐嬉戏, 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 傣家旺”, “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 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 笑声朗朗, 全身湿透, 兴致弥高。入夜, 村寨鼓乐相闻, 人们纵情歌舞, 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 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 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
二、两种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价值
1. 浇花节文化特色
浇花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 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 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习俗。节日之前, 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准备泼水工具;小伙子们却用竹篾编成漂亮的小花篮, 送给自己心上人。节日那天, 小伙子在人群中搜寻。当看到心爱的姑娘背着自己赠送的竹篮, 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他们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 对对情人相遇后, 便互相尽情地泼水, 嬉戏, 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浇花节的程式是:第一天集体在寺院听活佛诵经, 只能向佛像浇水, 再为佛爷洗手, 不能浇到身上, 群众之间更不能相互泼水。第二天为佛像沐浴。第三天早晨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 端来放在堂屋中央, 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 晚辈给长辈叩头请原谅自己一年来对其不孝之处, 长辈们也检讨自己不足;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 同时双方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午后人们排成长队, 跟着象脚鼓点, 涌向古树下、泉水边, 唱歌跳舞, 互相追逐, 泼水祝福。
2. 泼水节文化特色
德宏傣族泼水节是具有浓厚世俗色彩的宗教节日。德宏傣族泼水节体现了德宏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农耕文化现象。泼水节活动除了有浴佛、拜佛等佛事活动外, 它还有祈雨迎春耕, 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 具有农耕文化的特性。另外, 它还体现傣族水一样的文化心理。它具有民间节庆与政府法定节庆的双重身份。民间主导性与地方政府参与和支持成为该节庆活动的主要运作方式。大型活动由政府组织, 小型活动由各村寨组织, 届时有军民联欢泼水, 有各村与各村之间互相泼水以表祝贺, 有自发式的走村串巷的泼水活动。
“泼水节”在其流传过程中, 它融入了傣族的许多民俗文化元素, 成为呈现和展示傣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被认为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乐器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 它已成为承载傣族许多文化事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 由于傣族年轻一代传统文化素养的不断缺失, 加之傣族传统泼水节不断受到社会主流节日和各种西方节日的冲击, 傣族泼水节特有的文化生态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泼水节的佛教色彩和民俗色彩越来越淡, 泼水节已变成了娱乐式的泼水狂欢, 而年轻一代真正懂得这一文化内涵的人越来越少。
3. 两种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价值比较
泼水节和浇花节在仪式上都包括采花、请佛、浴佛、泼水、送佛等环节, 这是外界将其等同视之的重要原因。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角度来看, 浇花节与泼水节有着基本一致的象征意义, 其核心仪式活动的主旨就是赕佛。“赕”是巴利语的音译, 汉译为布施、施舍、供奉。赕佛是向佛祖布施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和解脱的途径, 以期通过对佛的供奉获得今生或来世的福报。
浇花节中的许多风俗习惯被认为“是德昂族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由于德昂族与其他很多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因而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习惯又被赋予了强烈的感情, 并成为了代表德昂族的标志, 体现着浇花节所独具的社会价值”。[2]“泼水节”是一种民族歌舞文化的传承方式。在泼水节活动中, 傣族人民会唱山歌、表演傣剧、武术, 举行“嘎秧”舞活动等, 这些是傣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傣族泼水节通过整合主体特有的文化符号、艺术元素、民风习俗与审美价值, 延续了傣族文化艺术的持久性与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傣族文化艺术的传播范围, 增大了节日艺术活动的受众群体, 加强了民族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傣族泼水节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与传承载体, 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民族节日就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持世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3]
参考文献
[1]丁菊英.德昂族浇花节文化内涵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 2012, (3) .
[2]云南省德昂族研究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浇花节[R].2007.
傣族每年的泼水节是在三月,只历时三至四天,所以我们观看的这个泼水节,不是正式的,只是给游客观看的一个小型活动,可即便是这样,这壮观的场面还是让我难以忘怀,更不用说那正式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还是傣族的新年,一共有三天,人们在这几天里面,被泼得越多,代表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里面福气就会越多。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举办泼水活动的场地,这里,已经有一些小孩子,换上了泼水的服装,拿着小小的水盆,来到水池里面,用水盆舀起水来,向离自己近的人身上泼去,被泼中,不用闪躲,这是别人的祝福,被泼得越多,福气就越多。 由于我害怕把身上弄湿,所以没敢参加这个泼水活动,只能看着水池中心那些大人和小孩们在那里欢快地嬉戏了,不过这样也是挺好的。
接下来,人们举行了泼水节的活动,他们舀起水来,像高处泼了十下,这应该是代表着十全十美。接下来,他们再次舀起水来,向高处那个塔上雕刻有自己生肖的方向再次泼了上去,这应该是让自己的生肖在新的一年里保佑自己,能让自己有更好的运气。
举行完了活动,人们又散开了,不过这回由于有的人加入泼水的行列里面,所以场面更加壮观了,再加上一旁的大喇叭放着动听的音乐,这种场面就更加美妙了。
我们到云南的那一天,刚好就是泼水节。
在开始之前,我拉住了一位傣族的小姐姐,让她给我讲讲泼水节的来历。
小姐姐在我的“死缠烂打”之下“举白旗投降了”,开始娓娓述来:“泼水节,可是我们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呢!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的。泼水节要举行三至七天。第一天叫做麦日。”
“嗯?麦日,干什呀?割麦子?”我好奇地问。
“唔——其实和你们那里的农历除夕差不多,就是送旧。这一天,每家都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日中的各种活动。”
“也就是扫房子嘛。不过,为什么要准备年饭啊?又不是过年。”
“就知道你会这么问,哎呀,是因为泼水节的第三天就是傣历的元旦哟!而且,每到泼水节,我们就跑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在今天,男女老少就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前洗浴,之后,就开始互泼啦!”小姐姐越说越兴奋,让我也忍不住想“一泼为快”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吧!”我拉起小姐姐就跑了。
在广场上,人们都拿着采集的鲜花和树叶,然后沾了些水,就开始互泼。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空中盛开,这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都是水的洗礼,到处都是水的祝福,到处都是水的欢歌!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声,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到了晚上,人们都站在广场的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进了自制的“大气球”里,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
漫天的孔明灯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飞向远方,给漆黑的夜空点缀的十分美丽。
傣族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它发源于印度,最初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被佛教吸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经缅甸进入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聚居地区,随后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泼水节也成拉开当地居民每年都要庆祝的节日,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资料,你了解多少?
泼水节的英文名是Songkran Festival,是我国傣族和德昂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阳历的4月13日到15日之间举行,有地方在6月下旬或7月份举行,其盛况甚于汉族的农历新年。泼水节开始的时候,人们先到佛寺拜佛,沐浴净身,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最真挚的祝福,一个人被破的水越多,表示他得到的祝福越多。
泼水节一般持续3到4天,每一天都有专属的名称。第一天是“麦日”,类似农历的除夕,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物品,晚上吃年夜饭;第二天是“恼日”,也叫“空日”,这是个多余的日子,既不算在旧年内,也不算在新年内,传说这一天是魔王的头颅腐烂的.日子,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到佛寺沐佛,然后就可以开始泼水了;第三天是“麦帕雅晚玛”,据说这一天是为民除害的天女回归人间的日子,所以人们也将这一天叫做日子之王来临,这一天有“赶摆”的习俗,大家放高升,划龙舟,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上面介绍的活动外,人们还会跳象鼓舞和孔雀舞,举行斗鸡比赛,节日的气氛在第三天达到高潮。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划龙舟比赛,一般在澜沧江、瑞丽江边举行,一队队龙舟披红挂绿,在响亮的哨声中激涌前进,气氛热烈,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在林间空地的丢包游戏了。心灵手巧的傣族姑娘用花布做成花包,里面塞一些棉布、棉籽,外面绣上五彩穗子,这是傣族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游戏开始的时候,姑娘有意识地输给意中人,小伙子就把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两人悄悄离开,到空旷无人的林间深处谈情说爱去了。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泼水节特有的活动,人们提前搭好高射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飞上天空,是谓放高升,火箭飞得越高的村寨,人们认为越吉利,优胜者还能得奖呢。放孔明灯是在晚上进行了,主要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人们将类似于热气球的孔明灯点亮,利用热空气的浮力,一盏盏孔明灯摇摇晃晃飞上浩渺的宇宙,引人遐思。
泼水节前,我们换上傣族的衣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先按传统跟着大象绕水池走了几圈,待主持人说:现在,“让我们互相祝福,享受水的纯洁吧!”
我们一群孩子用力把盆往下一按,又“呼”地往上一抬,向身后一甩,杀它个“措手不及”;家长们也丢了平日的威严,一手持一盆,“左右开弓”;一些戴眼镜的人“改攻为防”用盆挡住一个又一个水花……
我开心地叫着,喊着,泼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纯洁。我是个出了名的机灵鬼,我舀起满满的一盆水,大喊一声:“老爸,救救我!”老爸一听,急忙回过头来。“哗……”“杨奕欣,你这个小坏蛋!”哈哈,可怜的老爸,刚才还滴水未沾的眼镜现在就像没关好的水龙头一样,使劲往下滴水。老爸去擦眼镜了,我正打算以同样的方式向老妈进攻,却被人提前从头浇到了脚。我一抹脸,回头一看,只见老爸在得意地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我笑着,陶醉在浓浓的亲情和清凉的水世界之中……
在傣族园我真正见到了泼水节,泼水活动分为几个部分:首先许多傣族妇女穿着傣族的传统服装,举着太阳花伞站在泼水池外围,围着池子,走一步,举一下花伞,转一个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第二部分,只见一只庞大的大象身上有一顶金色的轿子,上面坐的是谁呀?原来是泼水节的主持人,我惊讶的想:以前课文上讲过,人们身上被泼的水越多,越幸福,怎么还有主持人主持呢?接着,主持人开始喊:“一、二、三”!大家一起高喊:“水、睡(水)、睡(水)、睡(水)、水”!我们刚喊完,水池中央的大象雕塑便开始冒出水来,池中的水越积越多。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争先恐后地跑进水池中,用锅呀!盆呀!瓢呀等装水工具开始盛水,奋力往别人身上泼,有的小孩都被泼倒了,小孩并没有哭,反而一边开心的笑着,一边往别人身上泼水。大家泼了一阵子后,主持人高喊:“下面我们要泼出美丽的水花,让自己美丽的愿望飞向天空!”于是,大家便把水盆往后泼,便形成了美妙的图形,像孔雀开屏一样!观众席上为参加泼水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傣族村寨里,令我难忘的事要属小玉姐姐了,她一看见我,就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好像在为我祝福着什么?小玉姐姐的家非常特别,房子分为两层,都是用木头做的。第一层,有好多根又粗又高又大的柱子组成,主要是放拖拉机、摩托和一些砍橡胶的用具,他们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橡胶林呀!第二层主要是客厅和卧室,客厅虽然非常简陋,但非常干净,进去必须拖鞋或者穿鞋套。我刚进去,就看见许多竹编的小凳子,我抢先坐在前面。小玉开始讲傣族的风俗,她的前面有有一片用红布盖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小玉姐姐是个地地道道的傣族人,在家里叫妈妈是:“咩”!这里是女尊男卑的情况:如果家里添了一个女孩,大家就非常高兴,要请整个村寨吃酒席,长大在家里当家作主;如果生个男孩,奶奶就在屋里哭上好几天,嘴里不断的说:“生了个赔钱货”,长大结婚时,要给女方好多银呀!玉呀!橡胶林等值钱的东西,他有钱的时候,还必须交给老婆,请老婆给零花钱。傣族的建筑非常科学,听小玉姐姐说:“这样建房子,就是遇到地震,也会越来越坚固。即使有游客在里面吸烟,也会达到驱蚊效果”。
最后,小玉姐姐掀开了她面前东西的红盖头,原来就是银手镯、银项链、银戒指、银碗儿、银酒杯、银梳子、银筷子等宝贝,这里面最值钱的东西是银腰带。听说傣族小伙子结婚之前,要在女方家里当三年苦力,第一年干农活,第二年砍橡胶,第三年打银腰带,小小银腰带做工非常精细,整整需要一年时间来打造。银碗好漂亮呀!这么大一个,还泛着有些闪眼的银光,碗外面刻着龙凤的图案,真是精妙绝伦呀!
泼水节相当于傣族的新年,异常隆重。所以一大早我们就与傣族一样穿上隆重的节日盛装先去往佛殿拜佛。听闻导游说这叫做赕佛。
随着人群来到佛堂,只见前面的人抬着白象绿马,后面的人手捧鲜花、贡品,虔诚的放在佛祖跟前并端坐聆听佛爷诵经。一轮经诵完毕,人们将一尊佛像抬至院中,众人纷纷将水滴在佛祖身上,人们说这称为浴佛。视线转向一个木雕彩绘的龙背槽内,木雕龙栩栩如生,宛如神龙下凡;一位身着盛装的姑娘将清水缓缓倒入,流入龙口浇泼在龙口下花房中的汉白玉佛身上,及其壮美,引得游人们纷纷拍照,这便是龙喷香雨泼佛身。
之后人们便来到了宽阔的广场和街道上,烈日当空,人们用柳枝洒,用瓢泼,用盆倾泻而下。娇美的卜少,健壮的卜冒,把积蓄了一年的热情用水释放出来,开始了他们的狂欢。峡谷的风吹热了一颗颗年轻的心,一条条飞舞的水线又融化了一张张冻过的笑脸。一次次手臂的挥动,把狂热与柔情都注进了焦渴了一年的红土地中。我也在其中欢腾着,虽然互不认识,但心中都有一份美好的祝愿希望送给他人。象脚鼓响起来了,芒锣敲起来了,大家跳起来了,一种节奏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思想如潮水,如涌动的人群一样,也不断翻腾。沉睡的峡谷醒了,大地也变得澎湃激荡。
当然不止这些,宽阔的澜沧江上,一艘艘龙舟也升了起来。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数十名健壮的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爆竹,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点燃引线,火药燃烧,如火箭般直冲云霄,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照亮了整个热情的夜晚。
原先,我以为这里的泼水节应该是往别人身上洒几滴水,表示祝福。可一到大桥村才知道,原来在一个大场地上有一些不深的水,人们在里头用脸盆盛上水,互相泼对方,和打水仗没什么两样。
我看了觉得挺新鲜的,于是和几个伙伴一起去向大人要钱买脸盆,就头也不回地跑回场地上。一路上,那些人们看见我们身上一滴水也没沾,便向我们笑了笑,与此同时,他们正拿着盛满水的脸盆,在我们不注意时,把水泼向我们身上。我们往都是水的场地上走去,准备向弱不禁风的小孩儿发出“进攻”。
刚走到场地上,我们也用脸盆盛起水向他们泼去,他们表面上看去什么也禁不住,但在我们面前又毫不示弱,马上把水泼向我们,一刻也不停。在阳光的照射下,使被水泼过的大家,身上闪耀着淡淡的光,暖洋洋的。不一会儿,我们身上又有了一层汗,很热很热。追追跑跑。我们马上变的疲惫不堪,幸好妈妈及时赶到,要不然可能会躺在水面上睡着呢!
【周恩来与傣族泼水节】推荐阅读:
傣族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09-17
泼水节的作文1500字:傣族的泼水节07-14
快乐的傣族泼水节作文:充满欢乐的泼水节07-24
周恩来教案10-01
周恩来论文12-03
观《周恩来》有感06-08
名人故事周恩来11-01
周恩来班创建材料05-30
读周恩来文选有感06-08
学习周恩来精神体会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