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社会工作室中级实务答题(精选4篇)
案例分析题:
类型一:给出案例,考查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各个阶段的任务、特点、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等等。
比如,给出不完整的案例过程,让你按照通用模式,分析已完成了那些工作,续写没完成的工作过程。
或者给出一个案例,直接考查某个知识点。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都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注意:必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即第一、二章)中的全部内容,包括所有知识点的记忆。
答题模板:
1、列举出该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教材上的原话)。
2、结合案例,根据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对号入座。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一、接案 考核问题:①社工的接案准备?②接案的任务和阶段?③非自愿案主怎么处理? 参考注意:答题时的开始语:“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答题结束语:社工在接案中必须要注意四点问题,第一,是否需要紧急介入;第二,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该个案;第三,决定案主问题的先后次序;第四,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考核问题:①上述案例中,案主的困境有什么?(也参见类型二)答题注意:首先,写问题——心理、生理、行为、认知、社会;物质方面、社会功能、家人朋友
其次,写个人因素——生理、心理方面的弱势 最后,写环境因素——家庭、同辈、组织
三、计划(也参见类型二)
考核问题:①社工与服务对象共同设定的目标是什么? ②社工应该用什么介入策略,如何协助案主? 讨论介入焦点系统的选择(家庭还是社区还是朋辈群体?);写出可能的行动计划 ③用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系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计划。P129-130 答题注意: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签定协议 计划与具体目标要一一对应
四、介入(也参见类型二,但建议把这五个部分记牢)个人+环境
1.个案工作(个案辅导):情绪的、行为的、心理的、认知的
2.小组工作:介绍案主参与(设计)相关的教育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成长小组
3.社区工作: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包括邻里、志愿者等各方力量/or社区需求调研
4.社会工作行政方法:根据现有政策设计相关服务;政策倡导,呼吁完善相关政策
5.社工研究法:针对具体案例内容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实务工作,增进知识积累。
五、评估
考核问题:在案例中社工如何进行成效评估?
考核重点:过程评估、结果评估;满意度评估、介入影响评估;社工自我评估与反思(记牢有这些方面)
方式: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前测、后测)任务完成情况量表 任务 完成程度 评分 目标实现程度测量
请列出三项你感到最困扰的问题1、2、3、请按照困扰程度评估(1-7分,分数越高困扰程度越大)目标问题 事前评估 事后评估 跟进评估
六、结案
考核方式:①案例中,社工有哪些任务?P70 ②案主在结案时产生的负面情绪怎么办?P72 答题要点:巩固成果、处理离别情绪、跟进服务
服务对象存在与(家人、同学、同伴、老师等)关系比较紧张的困境;或者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权利:生存权、教育权、就业权等得不到保障,甚至是失学、失业、心理、被忽视、虐待等。介入策略:(1)帮助其学习人际沟通技巧。(2)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进行交流沟通;(3)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果敢训练法协助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因环境原因而产生的困境
1、服务对象的„„需要(如生活照顾需要、医疗健康需要、安全、居住、受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2、缺乏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关爱和支持。3、失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4、来自环境的歧视、不当的评价对服务对象产生了压力甚至伤害。介入策略:
(1)帮助服务对象寻找有关社会政策方面的资源支持;
(2)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学校、所在社区的有关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进行沟通,争取或寻求他们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既包括工具性的支持,如提供物质、照顾、工作等,也包括表意性的支持,如鼓励、精神慰藉等;
(3)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老师、同事等进行沟通,教导相应的技巧、提供有关建议等,改变他们对服务对象产生不利影响的某些认知和行为。
(4)进行资源整合,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注意:
考试时,无论面对的是何种类型的服务对象,一定要结合案例里面的内容进行分析(至少要抄一些案例里面的情况描述,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答题时,必须用服务对象的姓名或者化名(比如阿三)替换以上模板中的“服务对象”。
类型三:给出案例,请用XX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
类型四:给出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四个媒介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
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系统阐述加案例分析)注意:要了解各个理论的内容,如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结合增能/赋权理论 & 抗逆力理论)、生命周期理论、通用过程的四个基本系统、社会网络分析、心理社会模式、性别视角理论、行为治疗、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社区需求分析、临终关怀等。
方案设计题范例
一、个案方案设计题命题分析 答题模板一:(与社区服务方案的设计基本一致,此处省略)答题模板二:(依次列出通用过程的各个阶段)答题要点:
(一)问题的陈述与分析(描述围绕问题和需要,各写一段文字)如:本案中的服务对象是##。通过和##的会谈,以及##会谈、了解到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拜访服务对象,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二)具体的方案设计(六个阶段+跟进服务)
① 接案阶段:与案主初次见面,建立专业关系,收集相关资料 ② 预估阶段:一起收集资料;一起确定问题和需要(生理、心理、环境)。关注案主的优势与长处。
③ 计划阶段:目的和计划(总目标/具体目标)
④ 介入阶段:围绕三个方面(增强服务对象能力;改变环境以支持对象;改善先前的计划)
⑤ 评估:成效评估、过程评估、满意度评估、介入影响评估等 ⑥ 结案:巩固服务成果/处理离别情绪
⑦ 跟进:个案结束对服务对象进行跟进,可以跟踪、家访等,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回访。
二、社区方案设计命题分析
1、方案目标:根据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求,设计方案目标
2、方案实施策略:社区方案实施策略,包括组织志愿服务、宣传活动、竞赛活动、小组工作、知识讲座、整合资源等,根据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服务策略大概写6-7条,分清层次。
3、方案执行:首先,与家人、子女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其次,协调整合资源 再次,注意监督执行,危机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在策略和执行中要强调人和环境;但执行要把上面的“实施策略”更加具体化,列出谁要在XX时间做何事,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承担何种角色等)
4、方案评估:社工对方案的执行情况、满意度进行评估,很重要的环节。包括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具体可采用问卷、图表等方法进行测量。
三、小组方案设计命题分析
1、小组名称
2、小组性质:成长性、教育性、治疗性等
3、小组成员
4、小组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
5、组员招募(主动寻找、海报、转介)
6、小组纲要计划设计(一般情况共五次)名称 目标 内容
如:一是自我介绍(具体内容略,下同)二是建立信任; 三是学习分享 ;四是增进支持 五是告别
7、方案执行
整合资源(场地、时间、物资等)提供具体服务 监督执行进度 处理困难(小组流失、小组领袖等)
8、方案评估 过程评估(组员填写评估表)满意度评估 成效评估(小组报告及反思)方案设计题的特别注意事项:
1、答题时,先把框架(从“问题的陈述及分析”一直到“方案评估”)全部列出,然后往里面套内容。这些框架本身就是得分点。
2、方案设计题中的“方案实施策略”可参考案例分析题中的“介入策略分析”的主要思路。
中级实务考试技巧:
1.时间把握:每题不超过30分钟 2.先读问题,再读案例 3.字体干净整洁,一定不要草书
4.论述条理清楚,一定要用序号标出,如1,2,3;(1)、(2)、(3)„„ 5.学会使用专业术语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
概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系统理论
概念:“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个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工作重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的重要作用。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
工作特点:1.对问题的分析不再局限为个人(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例模式)的归因,而是从整体上分析。
2.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服务对象的生理或心理行为特征,而是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3.动态实务。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在横切面考虑问题的所有相关层面,在纵贯面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生态系统理论
概念:生态系统理论是分析“人与环境”互动的具体工作框架。包括“栖息地”和“生存空间”两部分。“栖息地”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生存空间”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
工作评估的核心和具体内容:
1.生命周期。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意义。
2.人际关联。每个人都需要且都拥有与他人联系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构建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这也是评估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3.能力。个人与环境交流,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
4.角色。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表现,是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
5.地位。指个人在其所在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6.栖息地。指个人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
7.适应力。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及适应良好。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适应良好和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适应不良则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的状态。工作切入点:
1.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
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概念:优势视角又称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优势视角强调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自身能力的提升。1.2.3.1.2.3.4.5.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根据系统理论,通用过程模式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这四个因素又称为“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
所谓“改变媒介”,就是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改变媒介促使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促进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之间良性互动,达到计划变迁的目标。
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形成“改变媒介系统”。是一个团队共同工作。服务对象系统
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使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分为“现有服务对象”,即主动求助。“潜在的服务对象”,即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帮助,或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的对象。求助并不一定就成为“现有”或“实际”的服务对象,需评估其需求是否与机构功能相符。目标系统
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而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与其所在的环境系统有关,所以要将环境作为目标系统去改变和影响,从而作为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和满足需要创造条件,一步步达到改变的目标。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而言,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它可能是个人、家庭、社区、团体、组织、政策等。行动系统
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协议,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努力调动各种资源,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和系统一起,形成行动系统。同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之间的工作步调。
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基本参考架构和助人活动的介入蓝图,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工作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识别任务)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通常需要完成的任务顺序是:首先从服务对象系统获得授权并与之订立助人关系签约,其次需要辨别出目标系统,最后再发展实现目标的行动系统。
2.(明确改变)四个基本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特点:
非疾病假设。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中看到希望和转变。
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及资源。
强调整全性干预服务。倡导一种生态系统的方法,强调完整与全体,在评估和介入过程中队服务对象的经验予以关注。工作重点:
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任何伤害都有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通过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工作者不能假设求助的人就是主要的介入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与目标系统完全吻合。
3.(确定行动系统)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确定。4(社会工作知识准备)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与一个系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系统,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门化的知识。
5.(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社会工作者除了与个人、群体和社区以外,组织也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的改变目标。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组织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6.(评估行动系统)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接案
概念: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接触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目的:1.澄清双方的期望和义务。2.激励服务对象。3.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改变。4.促使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改变的过程。5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接案步骤中的收集资料
范围和内容
1.个人性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籍贯、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状况等。、2.身体情况。包括:病史的了解,有无残疾、遗传病及长期疾病等。
3.特点及能力。基于以上基本情况的了解,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特点。生理: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既往病史、用药情况与当前问题的关系。心理: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个性特点、自我概念、情感及行为方式等。
4.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成长背景、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等。
归纳为:个人:1.生理2.心理3.认知4行为
环境:1人际2成长3学习4工作5生活
预估
概念:是在接案后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工作关系后的又一个收集资料以对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为制定有效的介入计划打下科学的基础。是暂时性的结论。
预估步骤中的收集资料
个人资料:1.个人基本资料(年龄、简历、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
2.个人主观经验(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自己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持续时间,频率强度,后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及使用方法等)3.解决问题的动机
4.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生理:健康状况,活力水平。情感:处理情绪、挫折和愤怒的能力。智力: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做决定的能力)
环境资料:1.家庭状况
A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收入、居住环境、健康状况等)B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夫妻、父母、兄弟姐妹、亲子)C家庭规则(如何解决分歧、冲突及家庭的权威关系)D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如何表达期望、需要和情感等)E家庭关系,包括家庭内的次系统 F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 2.社会环境
A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的发挥
B物理环境及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 C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 D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 E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
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家庭结构图预估方法 社会生态系统图
在人与环境这个着眼点的前提下,要满足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必须有足够资源,必须鼓励人与环境做“正面积极的互动”。在现实生活中,人或家庭的需要可能因下面几项原因而未能得到满足。1环境中资源的不足2因某些原因不能获得资源3资源未能有效协调4因缺乏有关的知识或技巧而未能获得所需资源。因此个人与环境间未能成功进行“互动”。
生态学的观点就是以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社会功能”,强调与环境的互动,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改变环境,并使之更有效地回应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
功能:
1.描述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服务对象与这些系统的关系 3.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
4呈现可使用资源的相关信息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评估和测量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种类和规模。非正式系统: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同事、同学等
正式系统:社会系统(工作单位、社团、俱乐部、协会组织、工青妇组织、联谊会、休闲娱乐会员服务、互助组织)
专业系统(社会工作者、精神健康工作者、教师、律师、医护人员、营养师、院治疗师、心理学家、政府公职人员等)
计划
概念:计划是基于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通过预估阶段的探索,制定服务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的一个理性思考及做决定的过程。介入
概念:是社会工作计划的具体实施,在此过程中,运用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内资动机、潜能,共同寻找资源解决问题。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从“人与环境”的社会生态理论视角出发,直接介入行动关注提供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消除问题。1资源空缺:创造资源,进行政策倡导。2不了解现存可以使用的资源:宣传、指导,使服务对象了解。3知道存在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源,但不使用:帮助其了解资源,并使用。
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以便使服务对象能运用现有外部资源)1.了解现有资源。
A正式服务资源系统,是由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和提供的服务。有由政府提供的机构服务(社区工作站);由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机构服务(中华慈善会、紧急救助站等);按人群划分的(养老院、福利院、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妇女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
B非正式服务资源项目,是满足服务对象所需要的重压资源系统。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邻居、同学和同事等。自助小组。互助会。
2.转介。是把服务对象的需要同资源连接起来的过程。需注意: A征得服务对象同意。
B向转介的机构出具正式的介绍信和相关转介材料。C转介后的跟踪服务。
3.资源倡导。发挥资源经纪人和倡导者的作用,将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作为资源经纪人的技巧:A评估需求B识别资源C转介D确定获得资源并能使用。
作为倡导者的技巧:A收集资料及问题,分析,形成报告B通过正式渠道提交政府相关部门,或通过媒体发表C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4增能。技巧有:A协助服务对象发现优点或长处,用积极的自我形象取代消极的。B提高服务对象自我意识,了解相关资源。C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共同争取权益。
评估
概念: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目的: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结案
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的需要,即生活照料。社会存在的需要,即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国籍。
2.发展的需要。A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B拥有受教育的机会C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3.受保护的需要。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人为伤害主要包括: 儿童虐待: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
儿童忽视:包括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视,教育忽视,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及接触社会机会的忽视。
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及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性剥削两大类型。
4.社会化需要。A培养儿童基本生活技能B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C使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D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儿童的问题:
(一)儿童生存的问题:1.新生儿健康问题2.儿童营养问题3.儿童户籍问题
(二)儿童发展的问题:1.贫困的问题2家庭监护的问题。家长需要有正确的育儿观念及足够的育儿时间和精力。受家庭监护影响的儿童群体有: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双双服刑儿童等等
(三)儿童保护的问题:1.儿童遗弃的问题2.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 3.儿童被性侵犯的问题4.儿童被忽视的问题5.儿童被拐卖的问题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传播理念和知识:母婴保健服务、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科学育儿
(二)提供家庭支持服务: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三)开展儿童支持服务:儿童问题辅导、儿童的娱乐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
(一)补充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就业援助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亲职教育、“四点半课堂”
三、救助和保护儿童
(一)儿童收养服务:送养儿童信息发布、收养人或家庭招募、收养人或家庭评估、收养人或家庭培训、送养儿童与收养人或家庭适配、办理收养手续、送养儿童进入收养家庭、收养后跟踪回访、评估接案
(二)家庭寄养服务
(三)机构养育服务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
(一)定义:个案辅导是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干预服务中形成的一种服务方式,适用于帮助儿童消除和改善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困惑或者偏差,是有效改善儿童个体的消极情绪、偏差行为和负面社会认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服务过程。
(二)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等
(三)游戏辅导: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玩耍的空间和氛围,以结构式或非结构是游戏形式,发挥游戏的治疗力量,协助儿童重述或再现经历和表达情感,接纳自我和他人,最终实现预防和解决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实现同伴融合、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的一种辅导模式。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
(一)团体辅导的类型
1、儿童发展性团体辅导:应对同伴压力、学习压力等
2、儿童治疗性团队辅导:为高风险儿童提供行为、态度或价值理念的引导和矫正以及为身心受到创伤儿童提供康复为主。
(二)学校辅导课程
(三)离异家庭儿童团体辅导
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一)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志:
1、社区能够保障儿童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2、社区有条件让儿童与同伴见面和玩耍
3、社区能够保护儿童免遭伤害
4、儿童在社区里有干净的饮用水和卫生的环境
5、社区能为儿童提供所需的教育、医疗和紧急庇护服务
6、儿童能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
7、社区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儿童的作用,尤其是在与儿童相关的社区事务中。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三)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网络媒体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倡导、讲座论坛倡导、儿童和家庭问题研究和政策倡导等。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的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的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的问题:
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理论基础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1、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把青少年的生长和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
2、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观点:“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认同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价值观,使“自我”得以良好发展,并有助于“超我”的提升。
3、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通过观察历程就能进行学习,不需要个人亲身体验而直接受到奖惩。
观察历程有四个步骤: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再生过程 D增强过程 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的主要组成,影响青少年形成自我效能的来源有四方面:成就实现、替身经验、口语说服、情绪激起
班杜拉认为青少年辅导与治疗的最终标是“自我规划”,青少年要实现自我规划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诱发改变、类化、维持。
三种治疗技术:实例楷模法
认知楷模法
激发自制力
4、认知发展理论主要观点:皮亚杰 认知发展论,青少年时期是形式运思期阶段,该阶段青少年的思考形态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事务或问题,开始运用抽象的、逻辑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断,并解决周围问题。
5、社会文化论主要观点:青少年的发展时社会期望的产物。
(二)青少年偏差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次文化(亚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某些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一般社会标准,他们则慢慢聚集起相同利益和命运的小团体,认同他们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形成次级文化,并合理化其偏差行为。
2、社会互动理论主要观点:
“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没有一种行为时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不同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而我们要做的是“去标签”
3、社会联结理论的主要观点
赫胥提出“人何以不犯罪”才是要探讨的问题。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与社会建立起强有力的社会联系,便不会轻易犯罪。社会联系有4个构成成分:
A依附感 家庭、学习是青少年的重要依附对象,依附程度越高,犯罪行为越少
B承担感 即责任感,为自己的理想或期待而付出的行动。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其理想,犯罪的可能性就小。
C参与感 越多参与家庭、学校、社区等组织的活动,犯罪概率就越小
D信念 指对社会共同的价值体系的认同。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信念。
社会联结理论与其他犯罪理论的区别在于:探讨遏制青少年犯罪的约束力,而非探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压迫力、推动力或诱发力。
4、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把不同理论进行整合。
青少年服务的基本内容
一、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思想引导、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
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正面联系、临界联系、行为矫治、社会观护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整合性特征(如下)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效评估
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的程序逻辑模式主要包含7个环节:
资源投入、活动/服务、服务成效、处境分析、假设/理论基础、外在环境、逻辑联系
三、青少年自我探索服务
1、辨识认定论,有四个自我辨识与认定类型
A辨识有成者,曾经经历危机,并通过谨慎的衡量解决了危机。此类人有较高水平的内在调整与社会适应能力。
B辨识预定者,不会经历危机,但对职业、意识形态有所承诺。有较高的顺从于循规性,但适应力较差。
C辨识迟滞者,意志面临危机,个性少独断性,会因经历危机而焦虑
D辨识混淆者,无危机也无承诺者。对人生发展没有选择,也不关心,对他人亲密度低,也欠缺较好的社会关系。
2、韦恩斯坦的“自我探索历程”
四、青少年就业辅导服务
(一)理论基础
Wood的职业生涯选择配合论是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他认为生涯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先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包括能力、兴趣、人格、需求与价值观等。要先能掌控自己的内在世界之后,才开始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
五、青少年历奇辅导服务
历奇辅导就是将青少年放在一个新奇的环境中,让他们跳出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区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总结经验,让他们得到成就感,并将成功经验转化未来生活的参照。
辅导定义包括四个元素:历奇活动、野外、个人及小组辅导、经验学习法 4个训练模式:历奇波浪、野外挑战、情感反思、多元创意
六、青少年空间
1、社会参与
2、增能理论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
2、经济保障
3、就业休闲
4、社会参与
4、婚姻家庭
6、居家安全
7、后事安排
8、一条龙服务
老年人的问题
1、疾病与医疗的问题
2、家庭照顾问题
3、宜居环境问题
4、代际隔阂问题
5、社会隔离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最常见的4个认知情绪问题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第一,珍惜生活,活在当下。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建构生命的意义 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遗憾。
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宽慰,弥补遗憾。第五,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主要包括:老年伴侣的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主要介入措施:
1、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2、提供支持性辅导
3、发展支持性服务
4、改变和调整环境
(二)临终关怀
1、控制疼痛和症状
2、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问题
3、丧亲后续服务
(三)丧亲问题
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长争取合理权益
3、提供相关信息
4、做丧亲辅导
(四)自杀
1、自杀评估:直线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2、自杀干预:在做显现出自杀倾向的老人的工作时,要进行危机干预。缓解其压力;清除危险(如药物等);找人陪同老人,或联络医护人员让其住院接受进一步评估;同老人做安全约定;社会工作也可能需要做简短的缅怀往事治疗,积极应对。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人评估
二、缅怀往事疗法
通过回忆一生的成就,让老年人能增强自己进入老年后的自尊。6种类型为
1、整合性缅怀往事
2、工具性缅怀往事
3、传递性缅怀往事
4、叙事性缅怀往事
5、规避现实性缅怀往事
6、强迫性缅怀往事
三、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特点:
1、老年人由于身体和知觉的限制,在开办小组时要有相应的调整(轮椅及辅助器具等)
2、带领者要自始至终扮演积极角色
3、工作节奏放慢
小组类型:
1、现实辨识小组(成员为轻度或中度认知混乱的老年人,帮助确认时间、方位或者人)
2、动机激发小组(帮助老年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愉悦。参与对象无痴呆症或抑郁症,听力和语言表达相对正常)
四、老年社区照顾(重点)
社区照顾分为医疗型照顾和社会性照顾两部分。重点目标人群包括空巢、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失独家庭老人和其他困难老人。工作方案:
1、老年友好型城市与老年宜居社区
老年友好城市是在城市建设、规划和发展中,通过政策、管理和引导,以积极的态度,发掘老年人和城市的潜能;通过社会服务、场所和设施支持,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参与,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公共社会资源和人文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包容老年人的氛围,促进老年人全面融入社会,让老人有更好的自主生活和社会参与机会,享有健康和尊严的老年生活。
2、长期照护
四A原则
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
3、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的核心是“正常化”以及独立自主的自由选择,包括长期护理照料、非机构化、减少公共依赖、非正式照顾、选择与参与、需求导向的服务,以及成本效益七方面。分为“由社区照顾”和“社区内照顾”
五、老年机构照顾
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的需要:
1、生命保障的需要
2、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
3、妇女的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
4、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妇女的问题:
1、妇女的婚姻与家庭问题
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3、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
4、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的问题
5、妇女就业问题
6、妇女的贫困化问题
7、妇女参政问题
8、失独家庭问题 妇女工作的内涵
妇女工作一方面要以社会性别视角为指导,解决妇女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流,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妇女具体需要和发展的工作
(一)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试与工作策略
1、婚姻和家庭关系调试: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
2、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看待的角度: A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正常的家庭形式
B单亲母亲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观念等导致的 C尊重单亲母亲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3、针对失独家庭的服务
A社会层面:倡导保障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
B社区层面:营造尊重、关怀、帮助的氛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参与活动;丰富业余活动;组建支持网络
C家庭层面:心理辅导,夫妻相互支持。
4、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
A尊重并接纳家庭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
B重新调整家庭权利,避免家庭暴力、冲突、资源分配不均
C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和平衡
D父亲与母亲的责任同样重要,都需训练 E社会为家庭提供必要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5、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的使用策略 “家庭为本”:提升家庭自主能力。以家庭为重心,强化家庭的功能。“妇女为本”: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人的需要和情感,不能忽视或牺牲妇女的利益
从性别视角来看家庭,关心妇女是否受到来自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外在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否给妇女造成了压迫和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工作重点为教育其如何自我增能,尊重女性独特的个性和权利。
(二)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
1、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妇女的暴力行为: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强迫、剥夺自由等,无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
婚姻暴力的特征:受虐妇女综合症、暴力循环论、暴力正常化。
理论分析:心理学观点:个人因素。社会学理论:个人与家庭等微观系统分析
社会性别理论:是父权文化的产物
2、拐卖妇女
治理这一问题,一方面修改和完善法律的有关条文,严格依法治理,另一方面需要在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以及个人层面开展综合治理。
3、针对妇女的性骚扰和性侵犯
4、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策略: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为受暴妇女提供服务;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开展综合干预行动,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三)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服务
1、针对流动妇女的服务
A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
B视其为社区一分子,针对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
C建立支持小组,互助关系系统
2、留守妇女的问题
A倡导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来的问题,提高农业技术水平B改善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供安全生活环境并减轻生活负担
(四)针对妇女的生殖健康的服务
(五)推动妇女参政
(六)改善妇女贫困状况
二、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三、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基础理论
(一)女权主义理论
1、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接受现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重点是争取“平等机会”,此理论忽略对种族、阶级、性别等制度性歧视。
2、激进女权主义:认为平等并不意味着等同,应该在差异中求平等。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最根本、最基础、最普遍的压迫形式。
3、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是相互勾结的一种压迫形式。
4、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获得话语权。
(二)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是从女性主义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它由后天社会建构而成,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权利关系。
二、性别分析方法 性别需求分析:
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此种需求是社会分工及妇女的从属地位引起的,不具有对社会性别的挑战性。满足了实用性需要但依旧延续传统的分工模式和角色。
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是指由于妇女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而产生的需求,涉及分工模式、权利等,满足这类需求可以协助妇女取得更多的平等权利,改变现存的分工模式和角色,挑战妇女的从属地位。
三、妇女增能的方法
目标:让妇女学会掌握生活空间,发展各种有力的动力,包括自我意识觉察(个人层次)、互助合作开拓资源和机会(人际层次)、摆脱或者改变受压迫的环境(环境层次)
方式:
1、工作过程透明化
2、鼓励和肯定其能力
3、全力分析
4、意识醒觉5倡导政策改变
四、性别视角的妇女工作方法
1、建立关系(信任、真诚、平等的关系)
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不能将问题个人化,降低其自尊;评估社会因素的影响;协助其反省自己处境和角色如何演变而来;关注生育健康权利;寻找其能力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认清无力感的形成)
3、挖掘自我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认清长处和优势;分析问题本身的机会和挑战;了解权利;发展更多可能的行动以供选择;协助其从生命故事本身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契机;协助连接资源,建立支持小组)
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建立小组工作)
5、社区层面(宣传教育的方法;参与式学习的方法;倡导;资源连接)
五、多部门合作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的需求:
1、残疾人康复权
2、残疾人教育权
3、残疾人劳动权
4、残疾人文化生活权
5、残疾人社会福利权
6、残疾人环境友好权
残疾人的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
2、精神层面的困难
3、社会交往的困难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人服务发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的转型
从个人责任理论转向社会责任理论;从社会标签理论转向社会照顾理论。
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的转型
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型;由单一的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二)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
A针对残疾人群体:首先要认知残疾,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使其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其次提供“补偿性”功能的损害训练,学习文化、技能。达到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三位一体”
B针对残疾人父母、监护人或家属:首先要心理支持,缓解压力;其次普及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提升照顾康复技巧。最后帮助构建社区支持系统,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
C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爱心人士:加大宣传、教育、培训,提升知识和技能
2、职业康复。
A职业咨询 B职业评估 C职业培训 D就业指导
3、社区康复。
A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 B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C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区康复模式
指在一定地域(社区)内使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形式。(具体内容如下)
1、开展残疾的预防:
一级预防是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如进行免疫接种等
二级预防是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体检。
三级预防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各种障碍,并通过运动、作业、语言、心理等治疗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2、开展康复评定:在社区中采取客观、准确的方法评定伤、病、残功能障碍性质
3、开展全面康复服务:根据评定结果设计实施康复治疗方案
二、社会康复模式
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使其能享受同等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的目的。
(具体内容如下)
1、协助康复医师正确地诊断,有效医治,以维持残疾人康复后的健康状况和自我照顾能力
2、要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包括医院、疗养所及福利机构等
3、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
4、与有关机构协调,开展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社会服务项目,促使残疾人有效利用医疗设施,并弥补医疗服务的不足
5、提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包括合法权益维护和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等,满足社会福利要求,帮助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
(具体措施)
1、协助政府机构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法规
2、保障其生存的权利,在住房、实务、婚姻等方面得到公平对待
3、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帮助,能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提高生活自理、就业、参与社会能力
4、消除家庭、社区和社会中的物理性障碍,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享受社会公共设施服务
5、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歧视和偏见,激励自强自立精神,建立和谐社会环境
6、组织与正常人一起参与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支持其社团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7、帮助其实现或提高经济自立能力
8、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三、职业康复模式 流程如下
1、咨询
2、评估
3、培训
4、就业指导(具体内涵如下)A帮助了解某几类职业情形
B了解某些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使其在学校选择若干探索性的职业科目,并在校外参与实践
D使其形成一种观念,即一切正常的工作都是重要的,社会所需要的。E帮助学习分析职业信息的方法
F帮助了解自己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职业兴趣等 G帮助贫困残疾人申请奖学金或其他经济补助 H帮助收集各种职业学习的资料 I帮助其适应职业生活
四、教育康复模式
第八章
矫正社会工作(重点)
服务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服务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对于社区服刑人员来说,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尊重、平等、接纳的价值理念,以及专业伦理知识、方法、技术,为其提供了心理矫正、情绪辅导、行为治疗、家庭关系调和、人际关系协调、就业辅导、法制教育、社会适应性训练、帮困解难等各项专业服务活动,使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认知、行为、关系等方面得到矫正,有效地恢复社会功能,重新回归社会
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环境来说,社会工作开展专业矫正服务改善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营造了健康和睦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是为违法犯罪人员,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而设置的,如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感化院等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四)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
1、促进就业
2、帮助接受教育
3、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4、落实社会保险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障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五、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
1、为吸毒者提供戒毒治疗和康复服务
2、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及宣传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
一、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
(一)行为主义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标签理论
(四)优势视角
(五)”社会—心理”视角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服方法
1、行为治疗法(治疗策略与技巧)
A反应性治疗技巧(即经典条件发射——巴甫洛夫的狗)
一是反制约。用新的制约反应替代原有的不理想制约反应
二是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诱导缓缓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再通过心理放松来对抗此种焦虑,以此来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三是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应用惩罚的厌恶型刺激,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如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等。B操作性治疗技巧
一是正增强。出现某种行为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理想的行为
二是负增强。出现某种行为之后拿走厌恶或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强或维持理想的行为 三是削减。当某种行为出现后便扣除增强物,以减弱或消除不理想行为 四是塑形。当出现相似目标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目标行为
五是连扣。以按部就班的反噬,把所需完成的目标分解,使其能循序渐进达到目标 六是惩罚。在出现不理想行为时给予厌恶刺激,以减弱或消除不理想行为。C综合性治疗技巧
一是由规则管理行为。首先是自我指导,其次是解决问题疗法 二是模仿。
三是敢于自表训练(果断训练)。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四是松弛训练(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来消除紧张。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ABC理论:
A引发事件 B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认识和评价)C事件之后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一是反映感受 二是角色扮演 三是冒险 四是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一是辩论 二是理性功课 三是放弃自我评价 四是自我表露
五是示范 六是替代性选择 七是去灾难化 八是想象
3、同伴教育在矫正服务中的作用
(同样犯罪和吸毒经历的人员中,发现培养思想和行为改善较好者作为“同伴辅导员”)效果:A改变自我认同,提升自信,获得价值感
B明确自身地位,获得使命感和责任感
C增强了帮助同伴的动力,提升生活意义
D增强了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
E为其他同伴树立了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的榜样 方法:A同伴教育辅导能力提升小组
B同伴教育主题活动
C“同伴信箱” D“火星计划” E“同伴之音” F“同伴演讲”
(二)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
1、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应注意:
A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C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社会工作行政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政策倡导
(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个案管理实施运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矫正工作计划
3、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4、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需要:
1、治疗康复需要
2、基本生存需要
3、家庭生活需要
4、社会交往需要
5、社会尊重需要 问题:
1、生活适应困难
2、心理障碍严重
3、生活保障问题
4、家庭婚姻障碍
5、社会隔离问题
(二)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需要:
1、婚姻家庭的需要
2、健康维护的需要
3、社会参与的需要4社会尊重的需要 问题:
1、心理失衡
2、社会地位下降
3、社会隔离
4、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
5、老化问题
(三)复原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需要:
1、就业权益保障的需要
2、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问题:
1、就业难
2、隐性失业
3、延迟上岗
(四)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需要:
1军队情结的需要2社会尊重的需要3健康维护的需要4多元养老的需要5社会参与的需要 问题:
1、角色失调
2、心理失衡
3、行为失范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认知情绪问题的处理
(一)相关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融合理论
(二)介入重点
1、基于角色分析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对个人身份地位的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是他们较普遍的心态特征,强烈的怀旧感、被冷落感是大多数军休干部的心理感受。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导致情绪不适合问题行为的有缺陷的思维模式,促进其适应角色转变。
在治疗过程中,一是情境分析,即预估问题。二是认知干预,帮助探查隐藏在情绪困扰后的“自语”,认识非理性信念所在。三是认知重建。运用认知技术帮助其质疑非理性信念和思维,进而放弃不合理信念,用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四是行为改变。引导对环境的变换做出适宜的理性反应,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积极参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1、基于多层面分析的社会融合模式
A基于微观层面,推进军休老人与社会老人融合。加强“自我反思”、提升“自我认同”,完成“自我整合”;适应移交地方后的新生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家庭、邻里、社区等支持网络优势。走出庭院,融入社区及社会。可运用小组工作方法。
B基于中观层面,推进军休社区与驻地社区融合。协助军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发挥资源连接优势,借助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引进社会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军休干部同等享受国家惠民政策及社会进步成果,提升“自我认同”。
C基于宏观层面,推进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融合。推进军地理体制“一体化”,加快建立军地一体,上下联动,关系顺畅,责任明晰的管理体制;推进军地保障“一体化”,推动军休干部安置保障与国家社会保障接轨,实现军地社会保障“无缝衔接”。
二、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一)相关理论
1、人生回顾 促进其解决过去的矛盾与冲突,从而接纳自己,接纳当下,重建生活的期望。
2、临终关怀 提供积极全面的照料,以控制疼痛,缓解生理症状以及解除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尽可能的使服务对象能够尊严、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旅途。
(二)介入重点
1、精神问题的解决:关于生命意义(1)人生回顾介入具体步骤:
A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B回顾人生经历 C制作人生回顾手册(2)在人生回顾的过程中,要善于“积极倾听”
2、难以承受的告别: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1)针对服务对象的临终关怀,提供一对一服务:A全程陪同走过最后一程,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支持、协助其处理不良情绪,增强自我责任感,掌控感。B探寻生命的价值
C开展“死亡教育” D加强各层面协调沟通E处理未完成的实务与愿望F协助做好后事处理(2)针对朋辈群体的哀伤辅导,开展小组工作。临终前,成立小组,建立相互支持网络。临终后,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法,解决其哀伤压力的潜在影响。
三、危机干预方法
(一)相关理论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式
(二)介入重点
1、危机干预模式的7个阶段:
A开展评估B建立关系C聚焦问题D稳定情绪E制定方案F实施计划G后续跟进
2、任务中心模式的5个阶段:
A准备或进入B探索问题C确定目标和实践限制D规划和制定任务E结束任务,评估
四、支持网络构建
(一)相关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再适应理论:在复原退休军人安置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普遍勉励“重新适应事业的考验 社会支持理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越能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二)介入重点
复原军人从部队到地方会面临职业、生活的转变与适应,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层面,经历告别军旅生涯、选择新职业、从业准备直至稳定就业四个阶段。介入重点是编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国家支持等多位一体的支持网络格局。
1、正式网络的构建 A部门联动 B政策倡导 C资源连接
2、非正式网络的构建 A开展小组辅导 B开展个案辅导
五、社会工作督导
(一)相关社会工作理论
1、增强权能理论:挖掘激发潜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压力。焦点在于消除无力感。
2、社会工作督导:通过对受督导者的指导、督导、使其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工作,从而提升服务输送有效性,尽最大可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服务。兼有行政、教育、支持3功能
(二)介入重点:增强权能视野下的督导过程(步骤)
1、辨识无力感(无力感、无助感、疏离感和自我失控感)
A辨识受督导者内心感受的无力状态:由于个人特质导致的,如性别、年龄、身心障碍等;由于挫折经历导致的无力状态。
B辨识督导关系中的无力感状态:由于督导者正式权力导致的无力感状态,受督导者可能因为在实务领域币督导者更具有经验而感受到权利被剥夺;由于督导者非正式权利导致的无力感状态。对督导者过分依赖,导致对自身能力的否定。
2、增强权能
A提高权利意识。双方澄清角色期待,消除督导关系中的不平等状态。
B增强能力感。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可采用的技巧有:富于同情心的倾听,协助宣泄负面情绪;肯定受督导者能力与付出,协助发现工作成效,提升价值感;将问题归因外在化,减低失能感。
C发展能力。四方面态度和能力入手:改变和主动参与的态度;批判性分析环境系统中权利与压迫的能力;分析问题、制定行动策略的能力;开展改变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协助成立受督导者支持小组。
3、效果评估 包括过程取向 结果取向。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对象的主要需求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社交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
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
2、特困人员供养
3、受灾人员救助
4、医疗救助
5、就与救助
6、住房救助
7就业救助
8、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1、服务对象识别
2、帮助申请帮助
3、提供心理支持
4、调节家庭关系
5、开展能力建设
6、促进社会融入
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2、提供日常生活照料
3、提供疾病治疗
4、办理丧葬事宜
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协助申请救助
2、改善救治环境
3、协调医疗资源
4、强化社会支持
四、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协助申请住房救助
2、宣传讲解政策
五、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提供教育机会
2、提供教育补助
3、心理能力建设
六、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转变就业观念
2、自我认知调整
3、职业技能培训
4、连接就业资源
七、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危机干预
2、外展服务
3、机构救助
八、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协助安置受灾人员
2、及时开展危机干预
3、修复社会支持系统
4、社区重建与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
1、基本定义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由个人之间的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接触(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身份,并获得情绪、物质、服务、信息等支持。包括正式(社会正式组织、专业机构或人员给予的支持)和非正式(亲友、邻里、同事等人际互助网络)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工作者通过干预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能力不足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
它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视角,把服务对象置于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的关系网络之中,以社会支持和资源获取为重点帮助其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指个人或家庭能够从中获得各种资源的社会关系。社会支持指的是由社区、社会网络、亲密伴侣提供的表达性支持(分享感受、宣泄情感、肯定自我或价值尊严等,表现为心理、情绪、自尊、情感的支持和认可)或工具性支持(通过人际关系达到某种目标,如找工作、借钱等)。
2、基本假设
A人类的生存需要与他人合作,并依赖他人从而获得帮助 B人的一生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事件发生 C人在遭遇一些事件时,需要自身资源以及外部资源的支持 D当人们处于压力之下时,社会支持网络能缓解负面的能力 E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越好地应对外部的挑战、F社会中的困难群体需要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支持功能
3、个人与支持者的关系类型
工作伙伴、生活协助、关系连接、心灵抚慰
(二)如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丰富社会支持网络的成员(如社区内部和外部成员等)
2、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正式与非正式)
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物质援助、情感慰藉、心理疏导、关系支持)
(三)社会支持网络应用的策略
1、政府层面:参与政策倡导
2、社会层面:发挥组织影响
3、社区层面:提供专业服务
4、个人层面:强化网络效益(四方面评估:网络的规模、基础、质量、强度)
二、个案管理及其应用策略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重点)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1、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中心视角是把握家庭成员需求的关键
3、家庭危机是促使家庭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
4、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重要理论和概念
(一)家庭系统理论(基本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整个家庭不良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即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改变不良沟通交流方式,从相互责备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就能有效解决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
家庭系统理论概念的6个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找到新的平衡点
3、家庭系统中任何一名成员的改变都影响其他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循环影响的原则。
5、每个家庭系统不仅包含很多次系统(夫妻、亲子),还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邻里、社区)
6、家庭系统依据已建立的规则运行,它的改变不仅是沟通方式的改变,还是运行规则的调整。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 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老年人家庭阶段
每个阶段的过渡时期都可能产生“问题”
(三)家庭抗逆力
基本假设: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通过克服逆境中的困难可以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它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家庭面临的挑战。所谓健康家庭,是指在“问题”面前拥有应对的能力。家庭抗逆力要求提升家庭应对“问题”的能力,把影响家庭发展的因素分为不利的危机因素和有利的保护因素,并通过加强保护因素和减少危机因素这两个途径提升家庭应对逆境的能力。
三种关联的方式:
1、平行式。两种因素互不影响,针对这类型“问题”,则要采用两者并重的介入方式。
2、抵消式。两者此消彼长,则需要将两者因素综合起来一起运用。
3、综合式。综合平行式和抵消式的方式。
(四)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系统:个人直接进行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如家庭、或学校。中观系统: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外部系统:对个人有影响但个人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例如社区。宏观系统: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改善亲子关系的家庭服务
1、家庭行为学习
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改善夫妻关系的家庭服务
1、婚姻辅导(改善沟通方式)
2、家庭暴力的干预
三、我国现阶段家庭式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一)家庭的救助和帮扶
(二)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
1、家庭生活教育
2、与家庭有关的主题活动
3、家长学校
(三)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1、婚姻调解
2、婚姻学校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实施步骤:
(一)接触阶段:与家庭约定初次会谈时间和安排、并为初次家庭会谈做准备及安排
(二)开始阶段:1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
3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三)介入阶段:1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2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
3协助家庭成员解决家庭面临的问题
各类角色:支持者、教育者、咨询者、使能者、资源连接者。
(三)结束阶段:
1、与受助家庭协商服务结束事宜
2、总结巩固服务活动的成果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
(一)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家庭生态图
(二)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问题外化
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1、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2、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3、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
5、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满足所有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目标在于培养学生5个核心能力
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和控制力、理性行动能力,分辨是非能力
(一)促进学生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能力
1、注重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协助其投入到学校生活中
2、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性格的认识,并探讨性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引导学生分辨益友和损友,学习拒绝诱惑的方法
4、注重巩固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5、协助了解何为健康的异性朋友关系,以正确心态与异性朋友交往
(二)增强学生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
1、促进建立公民意识,增强与祖国的亲密感、增加国家归属感
2、增强“乡土情怀”和主人翁意识。
3、通过对居住在家乡的外地人的了解,明白不应歧视外来人士,建立和谐社会
4、协助建立贡献家乡的愿景
5、引导思考如何贡献祖国和家乡
6、一起分析子女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
(三)满足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的需要
技巧有:辨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运动不同词语和方法表达情绪;对他人的情绪经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了解内在情绪与外在表达的必然差异;正确处理负面情绪;了解情绪交流是建立人际的一部分;加强个人对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四)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五)促进学生提升采取行动的能力
(六)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七)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需要
(八)促进学生培养亲社会规范的能力
二、满足部分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一)学业困境学生 四方面原因
1、学生自身。生理缺陷、心理障碍;学习心理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低,方法及习惯不佳;基础差或偏科
2、学校因素。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态度;学生之间恶性竞争氛围
3、家庭因素。学习环境、管教方式。
4、社区因素。社区环境和社交关系网络。
服务内容:
1、一般原因引起的学业困境问题,以学业进步为中心任务,用个案方法
2、学习障碍有共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学习兴趣等,组成小组,分享经验,相互促进
3、对个别学习障碍学生,采用个别化教学的方式,降低学业要求、补课等形式
4、家庭问题引起的,联系家庭,与家人合作,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二)人际关系困境的学生
1、通过多次咨询、辅导,了解原因,共同制定解决方法
2、进行自我肯定训练,使其开放自我,学会良好的沟通和表达意见的方法
3、教导学生良好人际互动方法,并用人性化的行为规范准则,理性民主的态度来指导学生
4、同老师、家长、同学多方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三)家庭生活困难学生
1、情感支持
2、发展支持系统
3、挖掘社会资源
4、开发学生潜能
(四)心理状况困境学生
1、沟通交流,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帮助恢复正常学校生活
2、对于有相对问题的学生,组织,相互沟通,交流心事,达到彼此促进的效果。
3、通过学校宣传,使同学理解心理状况问题不等于精神病,要给予理解及帮助
4、与学校和老师合作,区别对待他们,使其压力减少到最小。
(五)特殊行为群体学生(暴力倾向、网络成瘾或违纪学生)
1、利用个案辅导
2、兴趣小组、交流小组、互助成长小组
3、通过家访了解管教方式、亲子关系及家庭状况,宣传教育,使家长改变理念和提高技巧
4、协调当地公安、校外教育机构,取缔不良场所,优化社区文化。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一)学校内部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优点:不易受到排斥,较易在校内建立关系网络
缺点:当学生与学校产生冲突时,难以维护学生的利益。
(二)机构派驻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优点:节省聘用的人事经费。容易维护学生权益,处理问题较为超然。
缺点:作为外来者,不熟悉校内文化,容易与校方产生隔阂。服务成效不易估量。
二、抗逆力理论和方法
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包括:第一,赋权。强调服务对象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第二,成员资格。服务对象同社工一样,都有自尊、尊严和责任。第三,抗逆力。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第四,对话与合作。在对话中确认别人的重要并开始弥合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
抗逆力的基本思想是个人或者家庭虽然面临比正常情况严重的问题和危险,但能够很好地适应所面临的危机状态;它侧重于对服务对象的“保护性因素”的挖掘。
抗逆力是个人处在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抗逆力是一种适应能力。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
构成要素:
外部支持因素:包括拥有正向的联结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内在优势因素:包括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
效能因素: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制定等。基本步骤:
(危机缓冲系统,缓解环境中的危机因素)
1、增加亲社会联结(1建立同学联结;2亲子联结3师生联结)
2、建立清楚一致的界限(规范)
3、教授生活技能
(抗逆力建构系统,建立环境中的抗逆力)
4、提供关怀与支持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培养抗逆力的策略
1、引导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有哪些不利因素
2、引导学生正确判断那些是急需解决的不利因素
三、个案管理方法
过程:
1、识别服务对象
2、对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评估需要
3、评估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4、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和服务对象的三者对接
5、监管服务的传输
6、评估
角色:服务经纪人、使能者
四、小组工作方法
基本程序:
1、选题
2、招募
3、甄选
4、实施
5、评估
6、跟踪
评估:客观成效评估、主观成效评估、过程评估、中期评估、质性评估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1,人力资源2,政府资源支持3,辖区单位合作)
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1、以社区为单位
2、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
3、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
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
5、重视社区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公共服务
1、社区就业服务
A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B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C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2、社区福利服务
(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青少年、贫困者)
3、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A社区疾病预防与康复工作 B社区精神健康工作 C社区环境卫生治理
4、社区教育
A社区教育的基本目标分:
补偿式教育(非文凭的学历课程)控制式教育(公德秩序)发展式教育(公民意识提升)B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分:家庭生活教育 公民教育 成人教育 健康教育
5、社区治安
A宣传教育工作。法律政策宣传;社会治安防范知识宣传
B协助公安开展工作。群防群治工作;保护案发现场,提供破案线索;监外监督、管教 C加强外来人口服务于管理
D向政府及公安反映社区治安动态
6、流动人口服务
A城市融入相关服务B流动人口劳动就业服务C流动儿童服务D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
(二)社区志愿者服务
1、策划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
2、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
3、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4、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者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二、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社区建设
1、开展农村社区服务试点
2、提升农民素质能力
3、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
4、培训外出务工人员,推动就业和创业
(二)农村扶贫开发
(三)农村特殊群体社会服务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服务
A留守儿童成长服务。营养改善;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生活技能训练;青春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
B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为监护人、照顾人提供培训,增强监护照顾能力;为家长提供培训,促进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C青少年犯罪预防及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治服务。及时发现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提供矫治服务,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D留守儿童社区托管服务。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农村留守老人服务
A机构养老服务 B居家养老服务C社区养老服务D老人合法权益保障服务E老人文娱活动
3、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服务
A协助开展保健服务B心理健康服务C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D文化娱乐活动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过程:
一、社区分析 社区的类型、基本情况、问题、需求等分析
二、政策分析
三、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策划
四、社区服务(活动)方案执行
五、社区服务(活动)方案评估 主要方法:
一、资源连接
指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等资源。连接方式:资源整合。包括各组织间的协调、合作过程。
资源共享。相邻社区都有资源,但种类不同,双方共同合作,互相资源。
资源流通。根据不同特征的资源,弹性使用,以保证资源被有效协调和使用。
二、推动居民参与
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参与价值。三种态度:不关心;自责;无用感。
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影响。
参与能力。时间和金钱;知识与技巧;制度上的因素。推动居民参与的策略:
1、促进社区居民参与价值的肯定。具体方法有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记者招待会和公布社区调查结果等。
2、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家人与亲友的正面影响;工作的目标方向与居民利益挂钩。
3、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A参与知识和技巧的培训B妥善处理时间与资源的缺乏问题。
4、政策方面因素的,首先要建立自主的基层组织,其次可以借用媒体等社会舆论压力,要求有关部门做出改变。
三、居民能力建设
1、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
3、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需要从感受、兴趣、态度取向和价值观四个方面下功夫,改变他们对参与、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引起居民的共鸣,并巩固“服务社区”的精神。
要不断宣传公民意识和价值,灵活运用组织过程,引起讨论,来巩固正面的价值观;另外,要建立“典型”和“规范”。
四、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在家。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名的原因,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加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问题:
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
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目前,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回到社区后,张某处处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他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户籍办理也不顺利;再加上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张某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十分自卑沮丧,却不知向谁求助。对此,社会工作者计划以个案管理的方式为张某提供服务。问题:
1.本案例中的张某有哪些服务要求?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某老旧小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有强烈需求,然而,该社区居委会人手紧张,服务供给有限。为此,社区居委会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加强社区服务。该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走访中发现.社区中已有居民骨干自发组织了一些活动。进一步调查后了解到,有些居民骨干认为,大家组织起来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不要多管闲事;有的居民骨干虽然想为居民们多做点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居民骨干曾经尝试过开展社区服务,但看不到成效,感到很无力,没能坚持下去;同时,这些社区居民骨干开展活动面临缺乏服务场地、设备、资金和人员等困难,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资源。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机构计划对本社区居民骨干开展能力建设服务。要求:
分别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认识和思维、情感和价值观、行为和技巧等三个方面能力的角度,设计服务方案(分别列出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实施策略)。[NT:PAGE] 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参考答案 第一题
1.(1)个人因素。有人认为贫困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给成员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一个人陷入贫困的境地,则应归咎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大多是因为经济失败、遗传基因、道德品质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案例中有人认知出现了问题,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2)社会因素。这个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贫困,比如社会结构转型,行业调整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失业,造成了个人与家庭的贫困。
(3)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贫困文化对于社会成员个人、家庭和群体的影响。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形成贫困群体的一些共同特征。由于贫困文化的代际传播,出现了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还有“等、靠、要”的不良思想的传播.都会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从而导致低保人数增加的现象。
(4)环境因素。造成贫困的原因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为穷人改变自身状况提供机会和资源。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会影响该地区居民的就业。
2.(1)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协助社区居民重新认识、分析面临的处境和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升其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从而改变不劳而获的消极观念。
(2)运用增能理论,开展发展性和支持性小组。通过协助社区居民寻找社会资源,扩大社会交往,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动体系,发挥自身潜能和资源优势,增强自身对抗环境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提供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体的权益。
(4)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服务那些留守的孤寡老人,妇联组织可以为贫困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等。第二题
1.询问、观察、利用已有资料。
2.虐待老年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年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年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年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年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恶意对待类型:
(1)身体虐待。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沉默不答,表情紧张。老人表现出对受伤非常警惕和紧张,说明其正处于高风险情境之中。
(2)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让老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包括用言语攻击、威胁、恐吓或骚扰老人,还包括把老人当孩子对待,或者有意断绝老人与他人的社会接触。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常常为此打骂老人。儿子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在家中。
(3)经济虐待。不恰当地使用老人的经济资源、个人财产或其他有价物品,包括伪造支票或法律文件。老人将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
(4)他人疏于照顾。主动或被动地未满足老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包括未能充分满足老人在饮食、居所、穿衣、医疗照顾和身体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尽管安排了照顾老人,但老人的个人卫生差,有时不让老人吃饱,居住条件也不卫生。
(5)自我忽视。老人没能充分照顾自己又没有其他的照顾人,由于缺乏自我照顾,自我忽视会危及老人的身心安康。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多日未换洗。第三题
1.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定义为两个分开但同时进行的小组。通过联合活动,如实践练习、互相配合的小组内容和进度、联组活动等,从而改善亲子关系。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优点:
(1)父母参与的中介角色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父母清楚地了解小组的内容,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实践练习。
(2)由于双方都参加亲子教育服务活动,从中会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也愿意努力学习改善关系,而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成为对对方的鼓励,从而增强双方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2.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在小组活动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应该对服务对象(家长和子女)的需要和问题做一个了解和评估,家长组方面是需要增强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子女组重点是训练他们增强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A:学会认真聆听B:我眼中的父母C:跨组练习:知己知彼D:心平气和之道E:学会情绪管理 第四题
1.张某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需要:①需要能维持他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②需要维持其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③需要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张某需要通过自身能力来维持基本生存条件,所以对其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张某需要接受社会工作者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使他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从而能适应社会生活。2.需注意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张某假释回家,与其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社会上的一般民众,甚至一些亲人,都鄙视和厌恶他,不会像对待社会工作其他领域的服务对象一样给予同情和帮助。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张某没有固定工作,仍然单身一人,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并且在其服刑期间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张某并没有增加相应的能力来应对这种变化。社会功能严重缺失。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张某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无法获得或很少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张某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第五题
(1)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能够掌握社区生活和共同问题的知识和资料;②能够理解资料的相互关系,批判地分析问题;③能够引申和推理;④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创新的建议。(2)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社会工作者采取的方法有:①肯定模仿学习的重要性;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别训练和督导的方式,即根据居民个体的水平和兴趣,设计训练内容;③也可以采用示范、录像带、心理预习、自我引导、复习等方法,帮助居民学习公开演讲、协商、游说等复杂技巧。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
(一)小梦的爸妈都在杭州打工,一年前小梦和弟弟来到杭州和父母一起生活。当时,小梦在家乡正准备升小学五年级。到城市后,父母为小梦找到了一家学校。但是,小梦仅上了一周的课就表示不愿意去学校,整天在家闷闷不乐。在父母的一再追问下,他才道出,这是因为他完全听不懂上课的内容,尤其是英语课;也没有同学和他一起玩,这让他感到非常孤立,他也不懂得如何和身边的同学相处。在小梦父母的求助下,你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被要求为小梦提供服务。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梦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小梦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
1、步骤1:首先判断案例是儿童社会工作,案例中的小梦是小学生,年龄应该在14岁以下,而年龄在0-14岁之间都属于儿童。步骤2:回忆书上的儿童的共性问题有:(1)环境对儿童的伤害(贫穷、环境污染、营养不良等)(2)儿童发展障碍(学习压力和智力发展问题、代际冲突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道德问题、犯罪问题等)。
步骤3: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出本案例中小梦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学习压力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具体有:(1)如何改善近期闷闷不乐、缺乏自信、孤独的感受(2)环境适应问题,即如何尽快适应杭州学校的教材和课程(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和他人主动交往,尽快融入同学之间。
2、针对以上问题,而采取的介入策略,实质上是计划制订阶段(介入策略是计划构成成分之一)。
(1)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小梦提供情绪疏导和支持,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其调整心情,建立自信。
(2)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方法建立照顾人支持体系,利用自愿者资源为小梦提供课程辅导。
(3)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让小梦参加专家组织的人际沟通的小组,以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4)走访小梦学校的老师,以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以重新树立自信心。
案例
(二)吴某,男,45岁,小学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回家后又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饿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就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吃亏受委屈。结婚后,因夫妻关系不好而离异。离婚后留下儿子寒寒归吴某抚养。吴某没有固定的工作,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有一次邻居听到寒寒的叫声跑了过来,发现寒寒被父亲打得浑身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寒寒才被送 往医院。吴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问题:
1、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什么?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对吴某可以采取哪些辅导措施? 答案:
1、家庭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希望住家庭发觉自身及社会资源,增进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困难。没一个家庭都有和睦、轻松、愉快生活的期望,每一个家庭也蕴藏着不可低估的能量与资源。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工作价值观有:(1)应该坚信家庭自身的能力。
(2)相信家庭在调整自身系统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并适时对家庭给予社会性支持。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针对吴某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辅导策略:(1)运用个案方法,对服务对象吴某进行心理辅导。具体是通过心理问卷的测量,以正确评估吴某当前的心理状况。(2)通过访谈,和吴某一起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求处理个人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导策略。
(3)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建议服务对象参加一些合理教育孩子的讲座或辅导。
(4)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吴某寻找政策支持,即看服务对 象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条件。
(5)建议服务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
案例
(三)张大娘今年69岁,老伴在五年前去世,儿女也各自成家,只有她一个人住在一居的老房子里,儿女门工作繁忙难得回来看一回老太太。老太太个性开朗,却也固执,平时靠在家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对于电视中许多老年保健产品广告,她都深信不疑,所以每每有新产品出现,她都会第一时间地去购买,家中已经放满了各种保健品和仪器,钱自然也是花了很多,对儿女的反对,她总是以广告中的介绍拒绝。她的子女们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来求助社会工作者。(5)问题:
1、上述案例中,张大娘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大娘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这应该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
1、步骤1:首先判断案例是老年社会工作,案例中的张大娘69岁
属于低龄老人。
步骤2:回忆书上的老年人的共性问题有:(1)老年慢性病的增加,(2)家庭结构的变化无人照顾的老人增加(3)教育文化的进步而产生的严重的代际隔阂。(4)老年人医疗费用的负担(5)老人闲暇时间增多,社会交往减少。步骤3:根据社会生态理论,用社会生态系统图的方法分析出本案例中张大娘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a)如何避免不加区分的大肆够面广告宣传的保健品问题。b)代际隔阂问题。如何与儿女有效的沟通问题。
c)老人闲暇时间增多,社会交往减少,因此,面临如何更好、更有意义地安排晚年时光问题。
d)如何正确地科学地对身体进行保健问题。
1、针对以上问题,而采取的介入策略,实质上是计划制订阶段。(1)首先来求助的并非是张大娘本人,因此我们首先要和张大娘建立专业关系,取得张大娘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
(2)用个案工作方法,针对老人大肆购买广告保健品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多与老太太沟通,为她阐述虚假广告的危害,并且有针对性地为她提供有效的身体保健信息。
(3)与老人的儿女沟通,要求他们多关心老人,经常看望老人,要循序渐进地与老人沟通,切勿激进地劝导老人改变想法。
(4)利用社区工作方法,解决老人空闲时间多社会参与少的问题,利用社区资源,如星光老人之家等社区照顾机构,为老太太安排更多的活动,丰富她的晚年生活。
](5)利用小组工作方法,让老人参加动机激发小组,以激发老人对生活的激情,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
二、方案设计题 案例
(一)假如你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你所在的城市的社区中有一位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也不稳定,请针对这位残疾人的需求,拟订一份个案服务方案。答案:
步骤一:解题思路:一项服务计划的推行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阶段(接案和预估阶段)
2、方案制订阶段(计划阶段)
工作的目的: 工作的目标:
3、方案执行阶段(介入阶段)
4、方案评估阶段(评估阶段)步骤二:具体步骤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阶段
(1)案例中的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2)由于身体方面缺陷,导致精神方面也很压抑。
2、方案制定阶段(计划阶段)
工作的目的:协助服务对象树立自信心,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并释放压抑情绪,建立正向人生信念。工作目标:
(1)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情绪释放等。(2)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招募相同经历的人员,开设残疾人自主互助小组。(3)运用建立支持网络方法,以服务对象的家庭为依托,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4)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建立方法,建立照顾人支持体系。
3、方案执行阶段(介入阶段)
(1)运用个案工作方法,通过和服务对象的会谈,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情绪释放等。
(2)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招募相同经历的人员,开设残疾人自主互助小组,让服务对象参加小组活动,以增强其生活的信心。(3)运用建立支持网络方法,以服务对象的家庭为依托,说服家人尽可能多地给予服务对象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网络。(4)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建立方法,组织志愿者来为服务对象服务,建立照顾人支持体系。
4、方案评估
(1)定期找服务对象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目前的情绪状况。(2)可以通过服务对象的家人来了解其心理状况
案例
(二)请为高考落榜后复读、情绪低落的某县一中复读班的学生设计一个服务方案。
步骤一:解题思路:一项服务计划的推行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阶段(接案和预估阶段)
2、方案制订阶段(计划阶段)工作的目的: 工作的目标:
3、方案执行阶段(介入阶段)
4、方案评估阶段(评估阶段)步骤二:具体步骤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阶段
高考失利后学生往往觉得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极度自卑,情绪低落。
2、方案制定阶段(计划阶段)
工作的目的是:协助落榜学生走出落榜阴影,增强自信,走出自卑,稳定情绪。工作目标:
(1)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让学生参加一些可以锻炼其能力的活动,使小组成员发现自己特长和梦想,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2)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成功人士主讲的讲座,以忘却过去的学习经历,重新认识自己,鼓舞自己。
(3)、增加一些野外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郊游,举办拓展训练等增进小组成员的团结,锻炼其意志。
(4)、运用建立支持网络方法,邀请一些曾经失败过的成功人士来学校做演讲,或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使小组成员感到未来的希望,以增强其信心。
3、方案执行阶段(介入阶段)(1)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如举办梦想之旅小组,使小组成员发现自己特长和梦想,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2)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为学生举办一场篮球比赛或拔河比赛,以忘却过去的学习经历,重新认识自己,鼓舞自己。
(3)、增加一些野外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郊游,举办拓展训练等增进小组成员的团结,锻炼其意志。
(4)、运用建立支持网络方法,邀请一些曾经失败过的成功人士来学校做演讲,或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使小组成员感到未来的希望,以增强其信心。
4、方案评估
(1)定期找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目前的情绪状况。(2)可以通过复读班的班主任来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案例
(三)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我国四川成都汶川发生的5.12地震致使很多社区坍塌,即使没有坍塌的社区也存在停水、停电,居民的正常生活得不到保障。请你针对未这一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步骤一:解题思路:一项服务计划的推行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阶段(接案和预估阶段)
2、方案制订阶段(计划阶段)工作的目的: 工作的目标:
3、方案执行阶段(介入阶段)
4、方案评估阶段(评估阶段)步骤二:具体步骤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阶段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出此题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的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内容。分析案例发现居民遇到以下社会问题:(1)应首先组织未受到影响的居民从家中楼房里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如操场、广场上。
(2)地震导致居民的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特别是饮用水、食品、药品、帐篷等基本的物资。
(3)居民的心理问题:由于地震导致的恐惧心理。
2、方案制定阶段(计划阶段)
工作的目的是: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问题和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缓解居民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工作目标:
(1)组织居民向相对安全的空旷的地带转移。
(2)协助消防、武警等有关部门,对遇难的灾民的救助。(3)协助政府部门,安排居民的基本生活。
(4)、运用建立支持网络方法,发动自愿者为灾民服务。(5)运用建立支持网络方法,发动社会人士对灾民的捐助活动。(6)采取措施,保持灾民情绪的稳定,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7)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
3、方案执行阶段(介入阶段)
(1)组织居民向相对安全的空旷的地带转移(如操场、广场),以防居民再次受到余震的伤害。
(2)协助消防、武警等有关部门,对遇难的灾民的救助。(3)协助政府部门,安排居民的基本生活,如物资的发放等,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权利。
(4)、运用建立支持网络方法,发动自愿者为灾民服务。(5)运用建立支持网络方法,发动社会人士对灾民的捐助活动。(6)采取措施,保持灾民情绪的稳定,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7)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生活的信心,特别是一些被救的孤儿、老人的心理进行及时的介入。
4、方案评估
【2024社会工作室中级实务答题】推荐阅读:
2024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真题11-27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11-12
12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真题10-01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06-03
社会工作实务定义09-20
社会工作督导实务指引07-04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真题答案06-06
200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真题案例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