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研的工作计划(精选11篇)
学 科:物理
姓 名:黄中原
日 期:2012、9、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中物理学科教研工作将 继续以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教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县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把准教研方向、强化校本研究;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做好调研,加强有效指导。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根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达到有机统一。
要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科学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法的研究创新和学生学法的研究指导,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加强教学研究 用好优质教学资源
现行教材在教育理念、研究方法、联系STS、以人为本、科学探究等方面体现较突出,简化了繁难的知识性内容,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学习;各校都已配备了优质资源光盘,教师必须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认真研究光盘内容,灵活应用,体会光盘提供的理念,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创新。
3.联系生活实际 重视知识应用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要贯穿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突出生活、实践和应用,努力引导物理教育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知识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科学、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好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思维;教师应多分析应用实例,让学生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生活中常接触的现象和事物,会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进行实验探究,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包括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重要的社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
4.加强九年级物理复习工作,提高中考成绩
一、建立物理与生活之间的网状通道, 让教学生动起来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 物理的课堂就有多大。把小课堂拓展到大生活中去, 把生活的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来。“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建立起物理与生活之间的网络通道是“身边的物理”课题组要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 也是“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1.捕捉生活现象进行物理分析, 使物理课堂五彩缤纷
案例1:一杯开水讲“液化”
一次泡茶时, 笔者使用的是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方便杯。为了迅速泡好茶, 笔者用另一个同样的方便杯盖在泡茶的杯子上, 不经意中观察到:上面的杯子先是逐渐模糊, 然后又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小水珠, 小水珠又聚合为大水珠, 部分大水珠从上面的杯底掉到下面的杯中, 还有一些依然挂在杯壁上。笔者感到意外的惊喜, 这不就是液化现象吗?这些小水滴不就是人造的雾吗?这些大水滴不就是人造的露水吗?这些下落的水滴不就是人造的雨吗?这正好是很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从此, 一杯开水讲“液化”, 成了我们传统的特色物理课的内容。下面介绍的是师生一起探究“液化”的过程。
教师捧着一杯开水走进教室, 一边走一边慢悠悠地喝着, 并提出问题:从我这杯中冒出来的“白雾”是什么?学生A说:“这是水蒸气。”学生B说:“这是小水珠。”教师从内心高兴, 毕竟出现了两种声音。B组学生的声音虽然没有A组学生的高亢, 但一点也不逊色。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开水进行分组探究: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空透明玻璃杯, 盖在开水杯上, 过了一会儿, 上面的空杯模糊了。大约经过1秒钟后, 杯壁上析出细小的水珠, 再过一会儿, 当用手指轻轻弹动空杯时, 小水珠聚集成大水珠往下滑落。这一过程学生看得一清二楚, 结论也就不言而喻了, 原来我们看到的白色雾状物就是细小水珠。利用一杯开水进行探究, 不仅研究到了“液化”现象, 而且凸显了探究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情感, 从而顺利地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2.使用生活用品开展科学探究, 使物理教学深入浅出
教师把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引入课堂进行科学探究, 既能丰富教学器材,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他们感到学习物理就是感受生活, 物理是有趣的, 物理是有用的, 从而使教学深入浅出又入木三分。
案例2:一把牙刷“探”摩擦
牙刷是大家最熟悉的生活用品。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时, 教师带领学生先玩牙刷:把一牙刷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拉, 可明显地看到刷毛变弯了。
教师:刷毛为什么会弯曲?
学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刷毛受到了力的作用。
教师:这个力是什么力呢?
学生:是摩擦力 (凭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它是谁施加的呢?
学生:是桌面施加的。
教师:它的方向如何?
学生:其方向与拉力的方向相反。
这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让他们建立了摩擦力的初步印象。接着, 进一步实验:两把鞋刷一上一下, 刷毛相对, 然后用水平力拉动其中一毛刷, 学生又看到了两刷毛弯曲的方向不同。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思考和推理得到: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讲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知识就轻而易举了。
受牙刷“应用”的启示, 在讲解大气压的知识时, 笔者准备了一个吹大了的气球和一瓶开水, 把一个玻璃杯烫热。学生帮教师捏着杯底, 把杯沿紧贴着气球。过了10多秒钟, 杯子就紧紧地粘在气球上了, 气球能牢牢地把杯子吸住。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个实验使学生想起了“拔火罐”。难道它们有相同之处吗?后来教师又把真正的拔罐拿出来演示给大家看。接下来教师又把卫生间挂毛巾的钩子带到课堂中去研究, 发现它既没有钉子孔, 也没有用透明胶布, 却能牢固地吸在光滑的墙面上, 这是为什么呢?用它来探究大气压的作用再合适不过了。
3.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使学生学以致用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如, 当学生学了光学的有关知识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并让他们写下诸如“街上的路牌”和“皮鞋好亮啊”的成长日记。
案例3:街上的路牌
放学回家时天已经黑了, 我骑车行至丁字路口时, 发现有一块路牌上写的“新堤大道”4个字发着绿色的光, 看得很清楚。莫非里面装有灯泡?我停下车, 看着来往的车辆, 思索着。“嘀嘀……”一辆汽车驶过来, 它的车灯照到路牌上, 路牌立刻发出了绿色的荧光。我有点儿明白了, 原来路牌上涂了一层荧光物质, 每当灯光照到上面时, 它就反射光, 使路牌呈现出绿的基色, 用来提醒来往司机这里是什么街道。这和“自行车尾灯”简直是异曲同工:既能“发光”, 又能节约能源。
案例4:皮鞋好亮啊
今天我们去岸边游玩, 回来时我的皮鞋变得灰扑扑的。爸爸叫我用鞋油把它们擦擦, 我就找出刷子和鞋油, 开始擦皮鞋。我先用刷子把灰刷干净, 鞋子看起来干净了些, 但还是不够亮。于是我往鞋上涂了些鞋油, 又擦匀, 鞋子立刻就变得亮闪闪的, 漂亮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力图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经过一番思考, 我终于找到了原因:皮鞋未擦时看起来不亮, 是因为表面凹凸不平, 发生了漫反射, 而擦了鞋油之后, 鞋油把那些微小的不平之处填平了, 鞋面变得光滑了, 发生了镜面反射, 所以看起来就亮了。
这和黑板的“晃眼”有相似之处, 黑板可以同时发生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有的同学看不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在黑板的这个地方发生了镜面反射。
二、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通道, 让教研鲜活起来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间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前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由此看来, 人们的认识是从实践中发生而又复归于实践, 认识必定不能离开实践, 实践又必然地渗透于认识当中。因此, 笔者时常告诫自己, 教学研究一定要从实践中来, 再到实践中去。只有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双向通道, 才可能让教研鲜活起来。
1.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 是“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困难, 出现了问题, 就会想办法认识这困难的症结所在, 并依照这一认识的指示去克服困难, 最后再把这一认识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为教学经验告诉大家。这正是一位教研员影响更多一线教师的一种工作方法。
(1) 从自己的课堂中来, 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在电学实验教学中, 总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开展实验时, 授课教师和实验员忙个不停。“老师, 我们的灯泡怎么不亮啊?”“老师, 我们这组实验的电流表怎么没有示数啊?”“老师, 我们的这个灯泡怎么这么暗呢?”……学生在连接电路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 但他们总是依赖于教师来排除。我们与其帮他们排除故障, 不如教给他们排除故障的一些方法。后来, 笔者根据教学实际, 创造性地安排了一节探究课———“小灯泡为什么不发光”。这虽然是教材上没有的课题, 但却是学生学习好电学必须做的课题。
在探究中, 教师故意设置一些故障:有的是灯泡短路, 有的是灯泡断路, 有的是电源处断路……学生事先并不知道这些故障, 教师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自己进行探究。通过探研, 他们不仅把故障排除了, 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排除故障的基本方法。例如, (1) 导线检测法; (2) 电压表检测法; (3) 电流表检测法; (4) 直接观察、触摸法; (5) 直接用电池测试小灯泡……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而且也使他们认识了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导线在电学实验中的新功能———检测电路,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此, 这节课也就成了笔者电学教学的一节传统课。
(2) 从别人的课堂中来, 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众所周知, 听课和评课是教研员最独特和最常见的工作方式之一。笔者时常把从教师们那里听来的优质课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然后总结成文, 再回到教师们的课堂中去, 从而能让更多的教师分享这种优质资源。
一位教师在复习光学知识时用光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像, 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光学知识进行了如下的重新整合: (1) 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并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归纳小孔成像的特征; (2) 平面镜成像体现了光的反射规律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复习, 巩固光的反射规律, 强化并突破“虚像”这一概念的教学难点; (3) 折射成像的典型例证是“眼睛受骗”, 它是光在空气和水两种透明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景物与此类似) 。当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等的原理和成像特点是“光的折射”中的重中之重, 应让学生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
后来, 笔者结合其他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 总结并撰写出了复习课的指导性文章———《与新教师谈初中物理的复习》,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从自己的课堂中来, 到别人的课堂中去
我从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 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必须要有创造性。如, 笔者在实施“改变学科本位, 注意学科渗透”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一些有特色的物理课堂。例如“物理课上学成语”、“物理课上学化学”、“物理课上学数学”、“物理课上听音乐”、“物理课上做游戏”等等。
以学习“双耳效应”这一内容为例, 教师可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游戏:先让一位学生面向黑板站到讲台上, 然后把一个正在发声的手机在学生中间传来传去, 教师一声令下———“停”, 再让这位学生猜手机在谁的手里, 这位学生当然是轻而易举地猜对了, 这令他十分高兴。还是这位学生, 先让他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堵塞起来, 同样把正在发声的手机在学生们中间传递, 再让他判断手机的位置。游戏开始前, 教师跟全班学生打手势用哑语约定:“如果他判断错了, 我们就给他热烈的掌声”。教师又一声令下———“停”!结果这位学生“信心十足”地判断错了, 全班同学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高兴得跳起来了, 但转过身来看手机时, 却大出意外。“我分明听得十分清晰, 确实是那个方位呀, 难道我的耳朵出问题了?”那位学生辩驳道。虽然游戏结束了, 但是大家的探究还在继续……
2.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在学习并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在“如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如何顺利实现三维目标”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争辩。通过交流, 我们切实理顺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的载体,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它们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得以形成的;而“过程与方法”又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必须通过“过程与方法”的凸显来实现, 同时它们的实现又反过来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强化。所以,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既不能简化“过程与方法”目标, 敷衍了事, 一蹴而就, 也不能虚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把它束之高阁, 形同虚设。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首要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这就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确定“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的根源所在。
有了思想上的统一认识,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课题组专门组织了一节研究课———“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让听课者和与会者深深地认识到:凸显“过程与方法”的课堂是丰富的、饱满的、精彩的和生动的。如果仅仅告诉学生水的沸点是100℃, 这种理性层面上的认识看似简捷、省时又省力, 其实不然。正如毛泽东所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自吃一吃。”以下是课题组成员在上研究课“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一些精彩片段。
案例5: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沸腾现象, 并要求他们回答: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都观察到了哪些物理现象?学生回答: (1) 温度计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 (2) 在水中看到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比在空气中看到的要胖得多; (3) 加热一会儿后, 有热气从杯内冒出; (4) 加热一段时间后, 有水珠挂在玻璃杯的内壁上; (5) 沸腾时, 有气泡上升、变大, 到水面破裂开来, 大量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形成“白气”; (6) 沸腾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上升。
物理观察不是简单地看, 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和有选择地观察并进行思考。所以, 当我们得到以上观察素材后, 必须从这些素材中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探究素材。显然, 光学现象就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观察的主要因素, 而是次要因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得到了 (5) 和 (6) 两个探究结论。接着, 教师可顺势再提出几个问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12个实验小组得出了以下不同的实验结论:98.5℃、102℃、100℃、99℃、101.5℃等。出现以上不同实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踊跃发言: (1) 与纸片盖的松紧有关; (2) 温度计自身有误差; (3) 温度计的玻璃泡太接近玻璃烧杯壁了; (4) 读数时有误差; (5) 水有杂质; (6) 当时所处的气压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要学生知道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并不是难事, 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否有他们自己的建构过程?他们自己是否能灵活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呢?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句这样的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 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 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 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研;质量;提高
一、前言
作为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工作,教研质量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初中物理教研质量的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进一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概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从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看,知识的呈现主要是通过实验手段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实验是学生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最基本的手段。重视和加強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出路在于课堂教学改革,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学生听,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思想负担重,学习效率低的恶果,严重地制约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要对物理课堂进行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物理能力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的物理教学,它能够细化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提高知识内化的效率,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除此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将自己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验操作当中来,逐渐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将物理课堂搬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积极地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自身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优秀学习品质。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有一个优秀的内在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不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和人生之路极为关键,对眼下学生成绩的提高也大有益处,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途径之一。
四、增加专业素养,为教研质量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1、思想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教学行为,对教学也是一样,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好思想上的转变,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要将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到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上;要将“以师为本”“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生为本”“以学生学为中心”上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确保学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2、不断学习。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而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才能确保教学方法能够最大化地展现物理学科价值,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首先,可以借助“同课多教”“小组听课”等方式做好学校内的互相学习;其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做好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学习;最后,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学术类的文章、刊物,从中吸取适合自己班级发展、学科价值有效实现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要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教学理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选择恰当的方式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当然,这也从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教研工作的大幅度提高。
五、落实课改理念,为教研质量的提高做好基础工作
1、备课环节的转变。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备课环节也不再是简单的个人备课,也已经转变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相结合,目的就是要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备课组建设,要让教师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所以,在教研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听课、评课的过程来找到优缺点,进而为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打好基础。
2、导入工作的转变。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决定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以往的导入环节,采取的都是开门见山或者是以旧代新导入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便不认为导入环节有存在的必要性,导入环节的存在意义也得不到最大化实现。所以,在教研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其他教师的精彩导入,要充分发挥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功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环节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使学生以积极地心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进而为高质量物理课堂的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也不断提高教研工作质量。
3、教学方法的转变。首先,学习同行中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模式;其次,有效实施课改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是符合课改基本理念的,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教研中,我们还要去发现这些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相似,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由于该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一堂课的起点,一些同行仅是遵循了字面上的意思,导致一些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漫无目的,盲目自学,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调研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每种新方法的核心思想,还要研究其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确保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
六、结语
通过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研质量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客观条件的充分分析,有关人员应该从初中物理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教研质量提升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陆伯鸿.从一个物理教研案例谈起实践、总结、积累、跨越[J].物理教学.2014(09):88-89.
[2] 赵光明.立足课改,挖掘资源,优化教研:基层中学物理教研活动探新[J].物理教学.2015(02):115-116.
[3] 王莲英.加强教研教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J].中国培训.2015(10):60-62.
本学期初中物理教研工作以提升学科素养为研究重点,引导教师开展课堂转型研究。初步形成“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策略。
通过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联片教研、送培上门等多种研修方式,建立对话、交流和研究的新机制,扩大教师研修的参与面和受益面。教研活动要着力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探索初中物理教学规律,引导并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提高我区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品位。
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和《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物理)》的基础上,深化对科学探究本质要义的理解,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活化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
二、工作重点
1.在认真贯彻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逐步提升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
2.尝试“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引导教师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倡导教学多元风格。
3.积极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要充分发挥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服务、引领、研究、示范功能,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在小课题研究、创新教学设计、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展开创新研究,提高学习的效果。
4.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5.不断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施策略。
6.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开展“e学习”的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进修,并要求教师按照各自的需求和兴趣,积累资料,构建自己的教育资源库。同时要求教师提高实验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不断提升教学效益。
7.应用图像表征,活化物理问题。物理学习过程本质上就是学生不断深入地、准确地、创造性地表征物理问题的过程。图像表征能使复杂的物理原理和问题变得形象易懂,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减少语言描述,增加图形显示,加强对物理事件的图像表征能力的培养。
8.加强对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调研,扎实推进“初中物理实验教与学的观察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施,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重视课堂引入、启发和展开。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实验、情境图片等载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和预判,形成探究的动力。
9.加强对中考的研究。组织初中教师在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的同时,总结回顾20xx届初中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得失,探讨和研究20xx届中考命题的思路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在学校领导和物理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本校实际,围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以学习为先导,以教研为动力,以课堂为立足点,坚决投入到课改中去,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1、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全面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有关材料,把握新时期物理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新教法,力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成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互相学习,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4、新学期伊始,全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制定出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的课堂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到本学期末,基本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案。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
1、严格按照开学时的工作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制度,每周二下午进行教研活动,并做了详细的安排,围绕新的课程改革,进行集体备课,观看录像,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使全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了各备课组的教研质量。集体备课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测试,加强各组之间的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定期进行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及时获取了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4、定期抽查教案、听课记录,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5、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通过开展校内示范课,组内公开课的方式,本着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都能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实践中完善各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教法,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熟悉各年级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2、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和情境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实践能力。
3、定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组织教师上好教学研究课,积极报名上好学校优质课,坚持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迎接外校教师来我校参观指导,安排教师上好公开课。马泽荣老师和吴立新老师先后获得校级优质课,吴立新老师还取得了区级优质课的称号。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中物理教研工作以提升学科素养为研究重点,引导教师开展课堂转型研究。初步形成“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策略。
通过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联片教研、送培上门等多种研修方式,建立对话、交流和研究的新机制,扩大教师研修的参与面和受益面。教研活动要着力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探索初中物理教学规律,引导并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提高我区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品位。
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和《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物理)》的基础上,深化对科学探究本质要义的理解,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活化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
二、工作重点
.在认真贯彻落实《xx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逐步提升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
2.尝试“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引导教师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倡导教学多元风格。
3.积极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要充分发挥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服务、引领、研究、示范功能,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在小课题研究、创新教学设计、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展开创新研究,提高学习的效果。
4.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5.不断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施策略。
6.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开展“e学习”的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进修,并要求教师按照各自的需求和兴趣,积累资料,构建自己的教育资源库。同时要求教师提高实验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不断提升教学效益。
7.应用图像表征,活化物理问题。物理学习过程本质上就是学生不断深入地、准确地、创造性地表征物理问题的过程。图像表征能使复杂的物理原理和问题变得形象易懂,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减少语言描述,增加图形显示,加强对物理事件的图像表征能力的培养。
8.组建《应用“可视化”策略促进初中物理概念深度理解的实践研究》课题组。通过课题研究,力争为全区初中物理教学的更好发展寻找新的教学策略。
9.加强对中考的研究。组织初中教师在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的同时,总结回顾XX届初中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得失,探讨和研究2018届中考命题的思路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主要活动
二月: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规调研。
2.召开中心组成员及部分骨干教师会议,总结上学期工作,分析期终考试试卷,研究部署新学期教研工作。
三月: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常规调研。
2.教学沙龙——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复习的效率。
3.初中物理学科基地活动。
四月:
.组织开展初三物理专题复习研讨活动,交流教学举措,分享教学经验。
2.组建《应用“可视化”策略促进初中物理概念深度理解的实践研究》课
题组并开展活动。
3.协助各教研协作片组织开展初三物理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五月:
.做好初三教学调研测试和试卷分析工作。
2.组织开展初中物理基础薄弱的学情调查和专题沙龙活动,探讨针对性教学策略。
六月:
.协助做好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的有关工作。
教师胜任力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能将工作绩效高的优秀教师与绩效一般的普通教师区分开来的个体特有的和内在的特征, 即是教师个体所具备且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或价值观。
我国学者结合中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及其特点, 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力建模方法, 探讨了中学教师胜任力特征项目, 分析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胜任力特征的差异, 建构了中学教师胜任力模型 (教师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特征的总和) 。我国有学者将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分为4 个维度, 分别是知识胜任力、教学胜任力、组织胜任力、科学胜任力。其中的“教学胜任力”为教师胜任力的关键胜任力, “教学胜任力”包含教学方法和表现技巧, 指导和建议技巧, 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准备。
二、基于农村物理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教研的流程
针对农村物理教师的特殊性, 开展基于农村物理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教研是一项系统工作, 操作流程如图:
规范、科学的操作程序是项目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适切的策略是实现程序中各环节有序、有效展开的保证和催化剂。
三、提升农村物理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教研策略
(一) “教研需求分析”环节的策略
我们的教研工作目标定位在:基于教学胜任力, 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教研需求分析:
1. 开展问卷调查, 把脉教学胜任力。
为了能将教研过程转化为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过程, 教研工作就要针对教师个体教学胜任力的现有差异并结合群体特征而开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基于教学胜任力的问卷调查, 以便更好地提高教研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对象为58 位农村物理骨干教师。问卷共分8 项教学胜任力, 每项教学胜任力设计了4~7 个小问题不等, 共41 个小问题, 每个小问题均设有A、B、C、D、E五个选项, 分别表示“几乎不能、偶尔能、大体能、时常能、常能充分地”五个程度。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采用五级量化打分的办法进行, 对选择A、B、C、D、E的选项情况, 分别记为1、2、3、4、5 分, 由此计算出每项胜任力中所有题目的相对分数。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统计结果可看出, 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相对分数在1.64 至2.69 之间, 总体处于中等及中等略偏上水平。学科体系的掌握度和教师的教育技术与设计力的得分只有2.06 和1.64, 水平层次较低。
通过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更加明确了应使教师能熟练且深度把握学科知识或技能要领及之间逻辑关系, 能依据学科结构与学生情况设计整体教学流程及其各环节的具体教学活动, 具备教学反思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
2.教师自我剖析, 明确预期目标。
在对58 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请他们撰写自我评估报告, 教师分析自身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需求、结合教学胜任力的特征, 明确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水平标准及个人专业成长预期目标, 做出学习和实践改进的计划。
通过农村物理骨干教师的自我评估分析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明确了他们教学胜任力的“缺口”, 具体是以下五项:学科体系掌握度、学科理解的促进力、教育技术与设计力、教学环境调控力、专业反思研究力。为填补农村物理骨干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缺口”, 为他们量身定做教研计划、有效实施教研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制定教研计划”“实施教研计划”环节的策略
要将教研过程转化为农村物理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过程, 教研内容和教研方式的设计是关键。为此, 我们优化教研策略, 在教研团队的组成、教研内容的设计上采用了“三位一体”的策略, 在教研形式上同时采用了“三位一体”“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策略。
1.“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三位一体”是指三类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等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三位一体”策略强调的是三个方面不简单相加, 而是要进行有机的整合, 达成“1+1+1>3”目标实现的策略。
提升我市涉农地区物理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教研策略研究, 充分认识到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内容、方式、动机、条件等几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必须进行整体性考虑、把握关键要素, 进行一体化设计。为了使教研设计及教研实施的一体化策略有效实现, 我们融多样于一体的同时注重了分系列成一体, 以促进一体化各要素的有机融合。
(1) “工程办、导师、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①策略内涵。
教师发展, 动力既来自于外部, 也来自于内部。外部动力是教师发展的现实激励, 内部动力是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因此, 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教研, 应体现内在动力 (教师追求) 与外部助力 (天津市教委培训项目) 的一体化。
天津市政府的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训工作, 是为适应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顺应城市周边农村的城镇化趋势,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真正有品质的均衡, 切实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2011~2015 年期间, 在2011 年实施了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的培训, 2011~2015年实施教学实践培训。“工程办、导师、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是结合“天津市农村物理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训项目, 以参训学员为教研主体, 同时为每位学员配备教学实践指导导师和理论指导导师双导师, 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实现学员从“被别人发展”到“能够自我发展”的转化。
②策略实施。
我们实施“工程办、导师、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工程办、导师和教师一起共同进行教研需求分析、制定教研计划、拟订教研方案, 明确教研目标、教研内容、教研方式, 再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农村物理骨干教师都完成了最初的理念培训, 可以说已经不缺少新课程的理念, 但将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为学员配备理念指导导师, 使理念既在学员的心中, 也在学员的左右, 为学员实现理念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提供了保障。理论指导导师由高等院校物理与课程论专家担任, 侧重于理论知识指导。学员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是通过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体现的, 为学员配备的教学实践指导导师由市教研室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担任, 侧重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指导。理念导师与实践导师本着相互补充、互动交流的原则共同指导,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该策略的实施, 形成了一支由工程办牵头、教师为主体、导师为辅助的教研共同体。在教研共同体的活动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促进了农村物理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外部动力推动向教师发展内部动机转化, 实现了“农村物理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贴近教师实际的有序有效展开。
(2) “教师成长阶段特征、教学胜任力特征、教师成长影响因素”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①策略内涵。
教师教学胜任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 缺乏合理设计的教师发展计划, 难以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成长阶段特征、教学胜任力特征、教师成长影响因素”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以教学胜任力的整体模型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为指导, 不仅考虑教学胜任力模型这一因素, 还要考虑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特征因素以及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综合三个维度的各项要素设计基于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教研的各个环节。
②策略实施。
在“教师成长阶段特征”维度, 通过农村物理骨干教师的自我评估报告了解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及座谈了解教学情况及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以及教师的发展需求。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农村骨干教师的基本特点、能力结构, 成长的规律和可行路径。
在“教学胜任力”维度, 开展了基于教学胜任力的科学评估。结合测评结果, 并依据胜任力的冰山模型理论, 对教学胜任力要素中的那些具有鉴别性特征, 同时又能通过培训去提高的胜任力要素开展培训和教研。这种有针对性的对熟练型农村物理教师进行职业发展指导, 促进了教师合理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
在“教师发展影响因素”维度, 通过文献研究、教师访谈、个案分析等, 确定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为培训、研究、教学实践、评价等。
我们将三个维度的思考整合为“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发展“项目”, 并将“项目”的内容与实际的工作联系起来, 统筹规划, 制定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农村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
(3) “研究、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①策略内涵。
“工程办、导师、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中, 高校专家、市教研员、教师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教研共同体。根据“教师成长阶段特征、教学胜任力特征、教师成长影响因素”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制定的农村物理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并依据教师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 确定了“研究、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该策略对教研的内容设计、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②策略实施。
“研究、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其中培训是保证、科研是引导、教学是核心。培训是侧重于从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层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是侧重于从理性层面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实践是侧重于从方法层面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研究、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课堂的位置不仅是在“中心”, 更应是在“心中”。在教研内容上, 为实现“按需施研”, 进行了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 中疑难问题及教研活动需求的调研, 并将收集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 并参考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和每次具体教研活动的策划及实施。在教研形式上, 开展了以案例为载体、以观课议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师共同体教学实践的“研究、培训、实践”的一体化, 这一策略, 使教研根植于课堂。由于这种研究和培训贴近教师的实际, 教师通过案例研讨、交流互动、课例开发、说课评课等喜闻乐见的实践性环节及这些环节的实践探究, 获得切实的体验和感悟, 提升了教学胜任力。
总之, “265 工程办、导师、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强化了协同性的跟踪性指导和过程管理。“教师成长阶段特征、教学胜任力特征、教师成长影响因素”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为科学地制定培训方案提供了保证。“研究、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教研策略, 改良了活动的内容、形式, 促进了教师胜任力的发展。
为了使“研究、培训、实践”一体化能够持续和深入地开展, 在以案例为载体的策略实施中, 分别采取了“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同课重构”的形式。
2.“___ 课___ 构”的教研策略。
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在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教研目标下,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 构建了一种能够发挥教师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教研策略, 即基于课例的“___ 课___构”研讨策略。这里的“课”指教材中的同一内容, “构”指教学设计 (备课) 、教学实施 (上课) 。“___ 课___ 构”策略的目的是开展课例式研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暴露什么问题就研讨什么问题, 贴近日常教学, 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1) “同课异构”的教研策略。
①策略内涵。
同一教学内容, 由多人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独立进行教学设计。
②策略实施。
首先每名教师根据要求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独立备课, 然后请全国大赛获奖教师或全市物理骨干教师或“265 工程”学员现场上课, 其他学员现场观摩, 课后开展基于该课的课例研究。在研讨交流活动中, 由于在活动前期, 学员提前进行该课的教学设计, 学员带着自己的思考、思路有“备”而来, 因此, 研讨环节实现了学员与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和理论指导教师及授课教师的有“思想”的互动交流。
本策略充分重视了熟练型教师已有的丰富教学经验, 充分利用了教师的知识、经验作为培训中的培训资源, 并注重培训资源的合理搭配, 实施了实践培训和相互培训。另外, 同课异构, 能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认识和思考,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促进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和完善自己, 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2) “异课同构”的教研策略。
①策略内涵。
不同教学内容, 由多人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采取相同的教学思路、环节、策略, 独立地进行教学设计。
②策略实施。
对于物理学科教研的设计, 应符合物理学科特点。“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明确指出, 物理课分为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与复习课等课型。对于某一课型的教学, 大体上有相同的规律和流程, 为了使教师能够结合课型特点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采用了“异课同构”的策略。
活动前, 明确是哪种课型, 教师选择该课型的任一教学内容进行独立备课, 然后请一位教师现场上课, 其他学员现场观摩, 课后开展基于该课型的课例研究。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备课, 异中见同, 分别从该课型的教学特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教学规范等角度进行深入的研讨, 促进了教师能熟练且深入地把握不同课型的教学规范和流程, 依据课型特点优化教学设计, 成为有思考的实践者。
(3) “同课重构”的教研策略。
①策略内涵。
同一教学内容, 一位教师连续几次采取不断改进的设计方案上课。
②策略实施。
教师在“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互动研讨交流后, 在学习他人经验和听取大家意见基础上, 结合教学实际, 对自己最初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甚至是重新设计, 然后再上课。如此反复形成多个轮次的连环递进, 使教学设计不断优化, 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重构的过程, 教师作为实践的思考者, 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和“同课重构”三种教研策略的实施, 既有情景式的现场上课、观课和议课, 也有采用微格培训形式的观课和议课。无论是哪种形式, 都要经历如下环节:学员独立备课—观摩教学—议课、探讨需改进处—撰写案例评析、修改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改进行为。
教师经历上述六个步骤的教研, 能更深刻地认识他人的长处, 发现自己深层次的问题, 更好地完善自己, 提升教学反思意识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在反复修改和持续跟进的研讨中, 不断提升自我, 缩短了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距离, 教学胜任水平得到提高。
(三) “评价教研效果”环节的策略
“提升农村物理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教研设计及实施效果如何, 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1.对农村物理骨干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进行前后测评比对。
通过比对我们看到,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 尽管我们只是针对农村物理骨干教师的五项教学胜任力提升开展了教研, 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
2.学员撰写自我总结报告。
在“农村物理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物理教学实践指导工作结束后, 请每位学员进行自我总结与剖析, 撰写研修总结报告。学员们在研修报告中写了如下的感言:
“案例式培训方式是最受我们一线教师欢迎的, 感谢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教研室懂得我们的需要, 创造这样的课程教学实践研修, 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工作的内涵, 感谢给予我们的‘爱心’服务。此次培训很有实效性, 基于教学胜任力的培训使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通过此次培训, 我深切地感受到, 教学工作要想做好, 还需继续努力, 在自己的工作中践行‘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力争尽快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因势利导
(1)八年级学生一开始的那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较原教材能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新教材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从而使学生能不断地把学习进行下去。
(2)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图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指出哪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迷你实验室”“加油站”看得很仔细,减慢了课堂节奏,我们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3)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
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
①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些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教师尽量做好每一个实验,让每个学生认真观察,讨论总结,看能得到什么结论,总结出什么规律,与平时自己想的是否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变弯曲?拉链是怎样开启和闭合的?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此时老师也可反问:如果笔尖朝上在本子上写字,过一会还能写显吗?这样学生整节课就兴奋起来了,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可加这些实验:用硬纸皮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可爱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又例如: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把手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物体离开手,它一定会掉下来,如果加上用力吹气,物体掉得更快。但实验现象恰好相反,学生的求知欲又被激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②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上面所说的小实验,学生的手一放,乒乓球一下就会掉下来,或者气一吹就会使球加速掉下来,学生开始时可能会多次失败,但只要老师让学生了解它的原理,学生也会很容易成功,那他们立即获得成功感,这样他们会更渴望学习,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又如第四章分组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按书上图的顺序排列器材,学生开始实验时可能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上不会出现,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做实验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不全面了解实验细节很难做好。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找出原因:可能是蜡烛的火焰、凸透镜和光屏没有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是学生使透镜跟光屏一起移动等。学生掌握实验要点后就能轻松自如地进行测量。学生懂得了这些知识后,就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无比的信心。学习知识将会更加努力了。
二、帮助学生疏通教材,排除难点、已混点、易错点
在新教材编排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从“物理走向生活”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初中学生刚刚起步,在这段适应期里,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学习物理重在理解,不要“死”学,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八年级学生对新教材中声、光、热和电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二章第二节在实验探究“正确使用刻度尺”时,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易错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四章第六节的“眼睛与视力矫正”这部分知识,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而且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和实际情况,学生会觉得物理很实际有用。至于眼镜的度数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在课外了解。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心情舒畅。另外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对几种成像易混淆,老师应告诉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要结合实验和成像规律图形来记忆,并且老师把成像规律编成顺口溜让学生来记,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混淆了。
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经常鼓励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要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八年级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开始几周的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学生往往因语文水平有限,口头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不高,对说理题的回答总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啰啰嗦嗦,语言不简练,不准确。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作出示范性的答题。开始几周不作过高要求,只要他们答题时能用“物理语言”回答清楚就行,以后慢慢引导,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脑子也开动起来了,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也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能动脑筋的一面。
一、通过学习,教师们都端正了教学思想,改变了教学观念。不再像以往那样把一些科目当成所谓的副课,而是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课上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综合科目的积极性。
二、科学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和身边能找到的材料,认真
做好每一个实验,且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三、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体育的训练,每堂体育课都有侧重的训练项目,做到上课下课两次结合,准备活动充分,训练到位,安全措施有保障,全学期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四、政治教师认真总结了以往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全校政治学科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本学期各学科老师都开展了教学公开课,通过听课,评课,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效果很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交流教学经验,对全体教师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
大家好!
2013年是我们古河初中新的开局之年,我作为物理组的教研组长,在全组老师的全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上学期的各项工作,在此,我代表本组的各位老师向支持我们工作的各位领导及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将物理组上学期工作的情况 向大家作如下汇报,请多批评指正。
1、加强业务学习,促进专业能力提升。
上学期每位物理教师能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学习教研活动,上学期组内共开展大组教研活动12次,备课组内教研活动7次,从而组织组内教师相互走进课堂;同时走进益林初中开展教学教研相互交流,并且每位老师能够自觉完成学校进行的听课任务;我们上传网络优秀课堂案例1篇;通过学、教、评、研活动的统一开展,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地反思,相互评价,交流,借鉴,促使教师业务水平的大大提高。
2.团结协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①坚持周前备课,指导组内老师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②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为我组教师的重点工作。我们要求全组教师,不无准备上课,不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教研与管理,从而达到对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③严把作业质量关。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 “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错批、漏批、学生代批。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并及时辅导、订正,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④努力做好帮差补缺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既要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补缺,同时也要对优秀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辅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3、存在不足:
①通过每月质量检测,发现我们初二年级的及格率还有待提高,各班的帮困辅导工作依然艰巨。
②学生物理实验活动开展的少。虽然本学期在课堂上教师做呢不少演示实验,但对学生的分组实验安排不够,对学生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指导关心还不够。
4、努力方向:
①继续探究启发式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②逐步引领初中物理课题研究,不断完善我校的校本课程。
③积极突破我们物理教研组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滞后状态。
⑷积极创造条件让全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和说课评比活动。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通过上学期的工作,使我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和组内的各位教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出色去完成学校的安排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谢谢!
古河初中物理教研组
一、重视自我反思,利用差异推动校本教研开展
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自我对话
在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物理组积极倡导多思考、多感悟,实际上就是积极地去开展自我对话,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2.自我批评
每当完成一节课、一个教学任务,我们都应该自觉地从三个维度上去审视和考查自己,筛选并保存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使反思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通过自我批评,在课前形成的教案、课中灵活调整的设计、课后回头“看一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深有感触:以前上课就是执行教案,从不考虑学生的感悟,上完课也就完了。可是通过校本教研,在课前我们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课后认真反思,写好每堂课的小结。这看似简单,积累起来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物理教师从中不断地成长,收获着财富,真正做到了“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关注自己的教学细节。”
3.交流式反思
每节课后我们都相互交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反思我们的教学效果。尽管有时一些问题难以得出结论,但在讨论中,教师对研究对象有了更多的想法。
如:在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感到教学应注重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那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呢?所有教师始终在探究,听过组内不同教师的课后,我发现每个人的教学模式都各有优点,因此整合之后,决定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并提出了研究方案:
(1)对统一的内容进行对比,比较当堂课的教学效果;
(2)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统一知识目标和重难点、教具手段;
(3)集体听课、评课、评议当堂课的教学效果;
(4)阶段验收学生的反馈,进行对比;
(5)授课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的成功与不足;
(6)听取专家意见和学习教学理论,对比利弊,寻求指导;
(7)达成共识,试验推广。
课堂实录和研究讨论过程在此不多赘述,只把研究结果说明一下:
自主讨论交流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实践,先解决他们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某些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
目标引导教学模式是把包含定论知识的教材按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展开,按学生的理解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接受信息与观念,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通过例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思维引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去发现、探究新的事物,使学生在“例中学”“导中学”“做中学”。目标引导教学虽然体现了学生的发现、探究,但也延承了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对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利,阻碍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研究表明,目标引导教学模式对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是行之有效的,而自主讨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面对层次更突出的学生时,自身研讨促使我们又思考了一个问题:习题课如何上才更有效?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凭自己的经验全面具体地为学生总结各部分重点知识、典型例题,然后详细地进行讲解。通常是教师讲的酣畅淋漓,学生听的也津津有味。但课后静下心来思考一番,教师教的完全是学生所欠缺的吗?教师设置的问题和学生的困惑完全合拍吗?这样一堂看似精彩绝伦的讲解是有效的教学吗?面对种种疑惑,我们经过了多番的思考和讨论,经过了对学生的调查和反馈,最终得出结论:要想上出一堂真正精彩、有效的习题课,还要我们在课前摸清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设置习题。我们最终提出了“全面了解学生——根据问题精心设置讲课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的习题课方案。研究表明,其优势体现在:
(1)课堂针对性很强,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困惑;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很贴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使问题分析得很透彻,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教师通过适时的指导让迷茫的学生找到方向,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作用;
(4)讲解时适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做题时有意识地思考总结,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不足:
(1)准备不充分的学生收效不高;
(2)这种开放式的课堂进程不是很好控制。
经过组内反思,大家一致认为:通过上这样的课,掀起了学生研讨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领悟到了: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感觉到这样的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想实现很好的调控就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给学生准确的指导,并在课下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心准备,绞尽脑汁地营造学生讨论问题的氛围。学生兴奋的表情和反馈回来的良好效果,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一直循着这个方向,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课堂模式。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沟通,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团体互助,蔚然成风
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互动的校本研究文化一直是物理教育者的共识。在互动的过程中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对话与交流中可以产生观点的撞击、思想的交锋。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物理学科的教研从以往的“单兵作战”,走向“团队合作”,由“画地为牢”,走向“资源共享”。
开放式的备课会激发教师潜在的能量,使他们能把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与思想展示出来。我们物理备课组共同开发课程,研究教学,共享经验和理念,并总结了“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关注课程教学,确立了“积极参与、阶梯难度、滚动训练、及时反馈、互助合作”的实施原则,使课堂呈现出“大容量、强节奏、高效益、活全体”的鲜明特色。
例如:组内的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时候将同伴互助体现得淋漓尽致。任何一位教师在上公开课前都先在组内说课,然后全组讨论可行性,提出不同见解后再实施,全组听课,听完课后回来评课,将事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一一讨论,每个人都发表意见,出谋划策,改进实验,将学生的错误操作回放,将对比数据打在大屏幕上等等,经过几次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一节精彩的课。上完课后,上课的教师反思说:“经过以上几个环节,我深深领悟到同伴之间的这种互帮互助,不但成就了一节好课,也成就了一位好教师。”年轻教师有了这样的经验,以后上公开课也有了抓手,收获了满满的自信;老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出新、出变,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专业引领,内外合作
可以说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高级形式。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高研究水平,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
1.专业理论引领
有针对性地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修》《高中新课程教师读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地用理论武装头脑,这也是校本教研的切入点。可以说,理论是反思的“CT”,有了理论的指导,“病变”就一清二楚。不断的理论学习给了我们以精神与气质的熏陶、思维和智慧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升华。
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实际上就是与一位大师对话。所以,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校本教研不仅是外在变化,更是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
2.先进的经验引领
通过网上沟通,热线电话,在展现自我的同时,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了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走出去,请进来,把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吸收变通,为我所用,使我们受益匪浅。
3.骨干教师引领
教师梯队搭建,底蕴厚实的老教师,思维缜密、基本功过硬的中年教师,和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的年轻教师,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知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教师为之兴奋的火花。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这火花点燃了我们物理校本教研的激情。
4.专家引领
一线教师都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但有时会感到功夫没少下,收获却不大,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因此可以不定期地请省、市教研员到组内辅导、座谈、现场指导备课、上课、点评。专家们拥有较多的教育理论修养,有较深厚的教育实践功底,有较宽阔的教育观察视野,往往能够“站得高、钻得深、看得远”,可以为我们的教育科研指明方向,大大提高效率。
【初中物理教研的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初中的物理教学计划10-05
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09-27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探讨与思索12-10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学计划06-30
初中物理之浮力的计算05-30
初中物理老师的教学反思12-04
初中物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07-08
初中物理教师学期工作总结09-08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07-05
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