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共8篇)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篇1

试题库

一、单项选题

1.以下对产品质量特性无直接影响的人员是()

(A)产品检验人员

(B)产品制造人员

(C)产品开发人员

(D)工艺设计人员 2.按()来划分部门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A)产品

(B)地区

(C)职能

(D)时间 3.以正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再认证时可以不进行文件评审

(B)认证机构根据再谁的审核结果,作出受审核方是否能够再次认证注册并换发认证证书的主要决定

(C)再谁和监督审核都不是完整体系审核(D)实习审核员不能独立承担审核任务

4.审核报告是重要的审核文件,属于()所有,按要求应予以保密。(A)受审核方

(B)审核委托方(C)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

(D)以上都是

5.在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能够有效结合纵向垂直管理与横向水平管理的组织架构形式是()。

(A)直线职能制

(B)部门直线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6.认证中的初次审核是指()。

(A)现场审核前的初访

(B)预审核(C)组织提出申请后的首次正式审核

(D)以上都不是

7.审核员在某企业机加车间下料工序审核,操作工没能提供该工序作业指导书。审核员应如何处理:()。(A)开具不符合报告

(B)未发现不符合(C)就此问题进一步追踪

(D)结束该工序的审核 8.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工同点包括()(A)都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现场审核及编制审核报告(B)都要质量证书(C)都是一种第三方审核(D)以上都不是

9.依据GB/T19011-2013标准中()的要求,应为每次审核确定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A)审核方案

(B)审核计划

(C)审核报告

(D)审核实施

10.根据GB/T 19011-2013标准,受审核方在审核中因以下理由提出申请更换审核组的具体成员,其中哪一项不是合理理由?()

(A)该审核员审核中太认真

(B)该审核员曾为本公司提供过咨询

(C)该审核员一年前是本公司的雇主

(D)该审核员有缺乏职业道德行为 11.对审核后续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需采取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此类措施通常由受审核方确定并在商定的期限内实施,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

(B)受审核方应当将这些措施的状态告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

(C)应当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验证,但验证不是随后审核活动的一部分(D)审核方案可规定由审核组成员进行审核后续活动,通过发挥审核组成员的专长实现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在随后审核活动中不必保持独立性 12.关于向导和观察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向导不可以是受审核方人员

(B)观察员必须是受审核方人员

(C)观察员必须是审核委托方人员

(D)向导必须是受审核方人 13.在第三方认证审核中,如受审核方就某一不符合如何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向出具不符合项的审核员请教时,您认为审核员在下列方式中相对适宜的是()

(A)拒绝

(B)可以向其讲解相关标准条款的含义

(C)给出具体建议

(D)出于客观性角度,请其向其他审核员咨询

14.在某部门审核时,审核计划的时间为2小时,部门经理说必须要处理一件急事,需要2个小时后才能回来,你应当如何处理?()

(A)先休息,等他回来后审核

(B)先看资料,再他回来后,再澄清相关情况

(C)与组织和管代沟通,考虑调整时间

(D)告诉经理时间紧,最好不要离开 15.依据GB/T 19011-2013标准,关于审核方案,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安排(B)对一次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描述(C)审核的内容和界限

(D)针对特定的审核项目、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实施审核 1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首次会议应当确认审核计划

(B)审核组长应当能够指导实习审核员进行审核(C)审核方案的目的应当考虑其他相关方的需求(D)现场审核过程中,由审核组长确定审核范围

17.关于现场审核的首、末次会议,从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现场审核的首、末次会议必须由审核组长主持

(B)现场审核的首次会议必须由审核组长主持,末次会议必须由受审核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主持

(C)现场审核的首、末次会议必须由受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主持

(D)现场审核的首、末次会议可以由审核组长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共同主持 18.关于检查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审核员对审核活动进行具体策划的结果

(B)它应提前交给受审核部门的人员认可

(C)它必须经过管理者代表的批准

(D)它有标准规定的统一格式

19.以下哪一项标志着现场审核的开始()。

(A)审核组长接受审核任务(B)开始文件评审(C)审核组到了审核现场(D)召开首次会议

20.以下可以作为审核证据的是()。

(A)陪同人员说“他们供应科是从非合格供方中采购的这种关键材料”(B)在某钳工的工具箱中发现一把自制的匕首

(C)财务主管说“我们建立体系的投资太大了,产品成本增加了”(D)供应科长说“我们确有一种关键材料是由供方中采购的” 21.组织结构分为三部分,其中不包括()。

(A)组织理论

(B)组织机构

(C)职务系统

(D)相互关系 22.以下明显是第二方审核的是()。(A)某集团内的一分公司对其另一分公司的审核(B)认证机构代表某集团公司对其供方的审核(C)某集团对其下属分公司的审核

(D)认证机构代表政府主管部门对其行业内组织评优 23.认证机构是指()。(A)对产品进行强制认证的机构

(B)对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按照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合格评定活动的经营机构(C)对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的政府机构

(D)对管理体系按照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和俄国评定活动的经营机构

24.现场审核时,审核员发现陶瓷包装车间的包装现场没有包装作业指导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认为()。(A)出具不符合报告

(B)认为不存在不符合

(C)出具贯彻项报告

(D)不能确定,继续跟踪审核

25.审核最高管理者使用的较适宜的审核技巧是()。

(A)进行产品质量数据汇总,报告其产品质量状况

(B)向最高管理者讲述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性

(C)观察最高管理者对认证的态度

(D)与最高管理者面谈,查阅相关业绩记录

26.审核受审核方的检测设备校准情况时,应抽查()。

(A)足够的检测设备以判断校准控制的充分性

(B)审核时在用的所有检测设备

(C)所有的检测设备

(D)所有暂时不用的检测设备

27.审核准则、审核证据、审核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为()(A)将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形成审核发现

(B)将审核发现对照审核准则形成审核证据

(C)将审核准则形成审核证据,从而形成审核发现

(D)以上全部

28.依据CNAS-CC01:2011,以下哪项不属于认证机构对客户做出的与认证有关的决定:(A)授予证书

(B)保持证书

(C)更新、扩大、缩小、变更、暂停或注销证书(D)特殊审核通知 29.第三方认证监督审核的目的()。(A)是确定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要求,是够保持证书

(B)是确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C)同初审的目的一样

(D)是验证内部审核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30.以下不属于审核准则的是()。(A)顾客的隐含要求

(B)组织产品的过程检验记录

(C)工序作业指导书

(D)认证范围内产品所执行的产品标准

3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一般不采用以下哪种方法收集信息()?

(A)面谈

(B)查阅文件记录

(C)抽取产品送认可的实验室检测

(D)现场观察

32.审核员对某物业公司进行审核时,发现顾客乘坐的电梯与物业公司运送货物的电梯混用。请判断不符合GB/T19001-2008标准哪个条款要求()。

(A)6.3

(B)7.5.1

(C)7.6

(D)以上都不是

33.审核组应当与受审核方一起评审不符合,以便()。

(A)确认审核证据的准确性

(B)受审核方接收不符合(C)为末次会议顺利召开做准备

(D)商定纠正措施的验证方式 34.现场审核中的末次会议应由()主持。(A)向导

(B)企业的最高管理者(C)企业授权的代表(D)审核组长

35、检验员发现有一批原材料的某项指标未满足要求,但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最终产品质量不会受到影响,经总工批准接收了这批原材料。这种行为是()。(A)纠正(B)让步(C)报废(D)纠正措施

36、下列不属于生产工艺技术的是()。(A)生产工艺(B)工艺流程(C)设备选型(D)原料来源

37、某企业在部门设置中有企管办,其职责一般包括了()。(A)产品质量检验(B)协调生产进度

(C)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D)企业档案管理

38、应当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方式取决于()。(A)不符合的严重程度(B)不符合数量的多少(C)与受审核方共同商定(D)被验证信息的可信程度

39.依据CNAS-CC01:2011,对于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认证机构应要求客户((A)针对已经发现的不合格(B)30天内(C)在规定期限内(D)以上都是

40.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A)标准、目标、频次和方法(B)标准、范围、过程和效果(C)准则、效果、过程和频次(D)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41、依据CNAS-CC01:2011监督活动可以包括:()(A)认证机构就认证的有关方面询问获证客户(B)例行产品检验)(C)要求获证客户提供文件和记录(D)监督审核

42、以下属于与审核有关的原则的是()。(A)基于证据的方法(B)公正表达(C)独立性(D)职业素养

43、以下关于文件评审描述正确的是()(A)文件评审可以包括以前的评审报告

(B)如果不影响审核实施的有效性,文件评审可以推迟至现场审核进行。(C)可以结合初访进行文件评审(D)文件评审与组织的复杂程度有关

44、GB/T19011-2003 标准规定,决定审核组的规模和组成时,应考虑()。(A)受审核方的文化特点(B)审核员应独立于受审核方(C)审核组长的专业能力(D)审核目的

45、以下哪些情况可构成不符合()?(A)小餐馆没有如何煮面条的策划文件(B)两位管理者之间提供不出内部交流的记录(C)生产现场某过程没有按该过程作业指导书操作(D)检验员未在检验记录上签字

三、阐述题(20分)

46.某卫生陶瓷生产厂,主要产品为坐便器、水槽等卫生洁具。其水槽的主要流程是:配料——胚料及釉料——注浆——施釉——烧成——检验——包浆。卫生洁具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外观、下松差、冲洗功能、抗密性、吸水率等。上述生产流程中,烧成加工过程是将施釉后的釉胚半成品在隧道窑室中经高温烧制成品,该过程对成品的外观、抗密性、吸水率等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其主要工艺参数为温度、时间、车速等,质量指标中的吸水率性能是影响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其检验方法是通过将烧成的成品破坏取样或使用与成品同时烧成的试块进行吸水率检验。请结合以上场景回答问题:

1、在卫生洁具烧成过程审核中除对GB/T19001第7.5的审核外,还应该关注哪个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审核?并说明理由。

2、请结合上述场景说明如何审核过程确认?

3、请针对上述卫生洁具烧成过程控制,说明如何审核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 47.在型材厂检验科审核时,专业审核员看到检验员正在按《检验规程》进行检验测试9项指标。该型材产品国家标准规定出厂检验应测13 项指标。(考试时间:2011 年6 月,2011年9 月,2013 年3 月)【参考答案】

不符合事实:检验科所使用的型材《检验规程》测试项目为9 项,而该型材产品国家标准规定出厂检验应测13 项指标。

不符合GB/T19001-2008 7.1“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之规定。48.审核员在某厂包装车间审核时看见一堆纸箱,箱上喷有防震、防潮字样。车间主任说“这是经销店退回的一批仪表,纸箱并没有破损”审核员看着他们拆开纸箱,发现仪表四周垫有发泡垫块,但仪表裸装在内,且有些仪表已损坏。(考试时间: 2010 年6 月,2011 年6月)

【参考答案】

不符合事实:包装车间未针对仪表的包装、保护等采取适当措施,导致部分仪表在交付过程中损坏。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篇2

1 构建合理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基本保证

培训质量评估是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2013年是我培训中心转型的一年, 随着我中心培训规模的扩大, 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合理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就迫在眉睫, 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衡量培训项目的开展情况, 协助培训主办单位及承办部门准确定位培训目标的实现情况, 客观衡量参训学员及学员单位在接受培训后的满意率情况, 更有助于我中心合理配置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 改善培训教学服务及后勤服务。

我中心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以实施反应评估及学习评估为主线, 以日常督导为核心, 让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自我评估诊断, 形成动态、有效、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即“三层级”评估管理体系。第一层级为培训师及班主任“自我评估”, 即培训项目所有参加人员进行的自我评估, 培训师对担任的培训项目或课程进行总结评价, 对培训中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控, 班主任对培训班的管理及服务进行总结;第二层级为培训部门或项目组“自我诊断”, 即培训实施部门或项目组对所承担的培训项目全过程及质量进行有效的内部监控。通过开展培训教学及后勤服务检查、培训项目质量分析、召开培训项目总结会等实现自我诊断;第三层级为“督导评价”, 一是对培训项目进行的日常督导及学员的反应评估形成的评价结果;二是督导专家组对培训项目进行的督导和评价结果。其中第三层级尤为重要, 且在培训评估中首先应以学员反应评估为主, 因为学员是培训的直接参与者, 在培训中处于主体地位, 亲身感受培训的整个过程, 了解整个培训环节的运行, 对培训的质量最有发言权, 因此坚持以学员评价作为培训的最主要依据。

经过1年的不断探索、磨合、完善和总结, 初步建立起对培训所有流程及环节的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为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基本保证。

2 建立实用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流程,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行动保障

培训质量评估是现代教育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培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公司培训管理标准设立完善的评估制度, 建立实用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流程,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行动保障。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组织构建, 我中心培训管理部承担着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各环节质量督导、评价和管理工作, 相当于培训管理的总指挥、总调度及培训质量的总检查机构。培训管理部培训质量监督组负责培训质量评估的资料收集、编制评估方案、统计及汇总、分析及反馈评估结果;每个培训班相当于一个培训项目, 由项目承办部门负责指定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协调各项培训工作, 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管理。

评估管理显现于培训项目全过程, 评估管理流程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结束、项目整改四个阶段。

2.1 项目前期——做好督查评估准备

培训项目实施前, 评估管理工作主要是收集培训项目相关信息 (包括开班通知、培训手册等) , 确定评估指标并根据培训课程表编制及印制培训项目反应评估表, 形成一级评估方案。

2.2 项目实施——做好项目实施日常督导

(1) 督导检查:进行培训实施现场督查, 填写督导日志,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1) 培训现场检查:每日对培训教学实训及后勤服务现场进行随机性检查, 抽查性听课, 抽查培训部门自查情况。

(2) 召开座谈会:不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班主任座谈会、项目负责人座谈会。

(3) 开展专项检查:每周组织专家组对培训项目进行检查, 诊断。

(4) 开展月度通报:对日常督查情况进行月度通报、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对培训事故及时处理、定期进行质量分析诊断。

(2) 自我检查:班主任跟班管理, 每天填写培训班日志, 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实施现场巡视检查, 部门对项目进度、项目现场、项目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1) 现场检查:听课检查、对班主任跟班情况检查、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掌控。

(2) 教学文件检查:对培训师教案课件进行审核、对培训项目教学计划及课程表进行审核及时上报、培训安排有变更要有记录并及时上报。

(3) 总结工作检查:按评估管理体系要求对班主任及培训师的自我评估表、项目诊断表进行审核检查, 在规定时间及时上报。

2.3 项目结束——完成项目评估及总结

(1) 在培训项目结束前组织学员开展反应评估填写反应评估表 (一级) , 收集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形成反应评估报告。

(2) 培训师对考试项目进行质量分析, 形成培训项目学习评估及改进意见书 (二级) 。

要求在项目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上报班主任自我评估表、培训师自我评估表、培训项目自我诊断表、培训项目学习评估及改进意见书 (二级) 、反应评估报告及反馈表。

2.4 项目整改——分析找到措施进行整改

通过督查督办向各部门反馈评估结果、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要求各部门针对问题拿出解决措施和办法, 质量监督组负责跟踪改进情况。

我中心评估管理体系经四个阶段的全周期化管理使培训项目的质量做到可测、可控和有效, 从而达到保证培训质量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的目的。

3 严格执行 (完善) 督查督办反馈机制,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措施

评估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要通过评估认真分析培训过程, 通过“评估—反馈—改进—跟踪管理”, 有针对性地改进培训管理和服务, 持续全面地提升培训的质量。因此, 把督查督办反馈机制落实到实处,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措施。

我中心督查督办的反馈机制有两条途径:一是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的反应评估数据分析结果及学员意见建议形成的反馈表报送各相关培训部门及后勤服务部门, 以便及时掌握培训和服务情况, 及时解决和改善工作;二是每月月度例会中通报该月各培训项目评估情况及日常督导和专家检查情况, 把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反馈给各部门, 以便使各部门引起重视, 在今后的培训和服务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提升培训效果和质量。

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各培训部门及后勤服务部门后, 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 否则, 就会使整个评估过程流于形式。培训部门通过评估反馈表及意见反馈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培训内容及课程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师的师资水平是否达到要求, 培训教学服务是否管理到位, 以评促改, 及时整改, 不断创新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法, 提高培训质量和成效;后勤服务部门通过评估反馈表及意见反馈可发现住宿及餐饮服务中的缺陷及需要注意改进的方面,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为培训教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部门把整改措施报质量监督组, 质量监督组负责在下一个培训项目中跟踪整改成效。

总之, 培训质量评估对培训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改进和跟踪管理, 其在培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凸显出培训质量评估的意义所在, 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建设, 才能有效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摘要:随着集约化大培训体系的构建, 培养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一流员工队伍是培训中心的职责所在, 不断完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建设才能有效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培训质量,评估管理,督查督办

参考文献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篇3

一、建立学员基本信息档案,缩短学员之间的差异

培训班开班伊始,发放基本信息调查表,通过学员填表,了解学员的教育背景、工作背景、能力特点等,结合本次培训的目标要求,对学员进行一个基本评估,初步判断本次培训学员能否达到本次培训的要求,如果得出的结论是达到目标有距离,我们会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我们的培训教师,教师会在培训中格外关注这些学员,通过帮带、开小灶的方法,最终使他们达到培训的目标。

二、明确培训目标,自主查差补漏

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告知学员本次培训的目的,通过培训,学员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实现目标过程中我们会做什么,受训学员应该做什么,以及我们本次培训会分怎样的层级来实现我们培训的目的,和最终的评估方法,让学员对培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培训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培训的目标。

三、全面详细介绍课程安排及教师情况,便于快速解决问题

把培训过程中的教学计划,任课教师的情况,特点以及特长,联系方式都尽可能详尽地告知学员,学员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第一时间可以联系到老师,不拖延,不影响学习的进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训的整体目标实现。

四、丰富业余生活,增加学员间的互帮互学

每一期培训班,参培的学员都有差异,有的技术过硬,但理论水平薄弱,有口说不出,怵怕理论考试及计算机操作;有的年轻,理论水平好,但实际技能欠火候,惧怕动手。我们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熟悉及相互了解,在培训中互帮互学,能及时快速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培训的效果。

五、强化制度管理,保证学习时间

培训成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做保证。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如果在本地培训,无论个人或者单位,都会有事情来干扰学员的学习,很难保证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单位提出培训学员一旦派来培训,就当是到外地出差,不能随便唤回单位,脱离培训。对学员我们要求,除了遇到非常重大的事件,不得随便离开培训地,班主任不随便准假。遇到真有特殊而紧急的事情,我们也很人性化,通过考勤请假制度,层层审批。这样要求后,稳定了学员的学习情绪,消除了工作培训两头牵挂,不安心的问题。

六、评选优秀学员,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长期培训班,我们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安排模块的考试评估,小型的分组竞赛等事宜,其结果纳入最终的培训考核当中,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评选出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员,给予优秀学员的称号,并将该称号反馈给学员的单位,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样做,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引进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同时还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七、评估反馈,优化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完成,发放问卷调查表,详细了解学员的培训受益,培训中的优缺点,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汇总,对培训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优化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法,完善培训方案,为下一輪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培训效果不断提升,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以上这些,都是我与我的同仁们在工作中长期积累和尝试过的管理方法,在培训中确实有效,能使得我们的培训井然有序地进行,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素养,实现培训的目标。虽然班级管理不是培训的主旋律,但是没有班级管理的有力配合,培训的主旋律也很难圆满地奏出最美的旋律。加强培训班级管理,是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新华出版社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篇4

护士培训管理制度

一、制定培训计划

(1)护理部根据医院护理单元专科发展及护理人员的结构,制定全院护理人员年度业务学习讲课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指派学习、进修人员做好计划,报科教科及主管院长审批。

(2)病房护士长每月制定出本病房业务学习计划及护理业务查房安排。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3)对各级护理人员培训:国家法律、法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规范、专业技术知识、具体上岗操作技能等。

(4)对心上岗及转科护士应进行岗前培训、新岗位职责、岗位技能及工作规范的培训。

2、培训方式

(1)外出进修、学习、考察,参加学习班及学术会议等。

(2)院内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技术操作示教,岗前教育等。

3、培训考核

(1)科室每个月对护士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考核。

(2)护理部每年组织2次业务知识考核并抽考护士护理技能。

(3)对新上岗、转正及合同期满的护士进行业务技能及相关理论考核。

4、培训记录

(1)护理部负责组织实施的培训,做好记录。各病房业务学习计划及护理业务查房应于当月5日前上交护理部存档。(2)各病房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应做好记录。

(3)护理部应对外出进修学习的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年底汇报。护士轮转制度

为提高年轻护士的专业护理水平,增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开阔思路及眼界,熟悉各专科护理方法及 程序,特制订护士轮转制度。

1、新护士全科轮转,每病房工作半年。

2、轮转时携带轮转表,交由所到科室带教老师,根据轮转表如实填写。轮转结束后科室对该同志进行综合评价。新护士入院教育制度

1、新护士或新学生办理报到手续后,领取“入院教育安排表”,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接受入院教育。

2、入院教育由护理部统一安排,时间一般为一周。

3、入院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瓦房店第三医院护理发展史及概况、护士素质要求、入院工作安排及要求、国家法律、法规,临床护理工作常规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安全教育及复苏与急救等。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篇5

目 录

第一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第二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第三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部分: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 第五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第六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第七部分:科室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第一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

1、病案质量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成员:朱芸、习丽、汪世花 •

2、医院感染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成员:董中明、杨国彪、尹桂花、李宝玲 •

3、临床路径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成员:汪世花、董中明、赵国祥 •

4、药品(检查)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

成员:习丽、朱芸 •

5、三基三严培训考核管理组:组长:周朝阳 •

成员:谭玮玮、朱芸 •

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组:组长:李起伟 •

成员:周朝阳、习丽

第二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

2、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至少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遇特殊情况随时召开,讨论总结本科室的医疗运行情况,对医疗差错、投诉纠纷、质控办公室所发《医疗质量改进意见书》、重点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缺陷,针对所发现的制度和流程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会议中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3、严格做好临床、护理质控工作。认真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对临床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及时改进。

第三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第四部分: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

第五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

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精神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医护办要加强对临床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同时,要加强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每月或季度的质量考核,发现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堵截,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第六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月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地点: 主持者: 参加人员(签名):

记录者: 本次活动内容:

发现的问题:

改进目标和措施:

效果评价(主要对上月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 篇6

1、什么是ISO9000?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m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ISO9000标准是一个系统性的标准,涉及的范围、内容广泛.可以针对不同的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在组织系统内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强调计划和协调.使企业能行之有效地、有秩序地开展各项活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对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安装及服务等全过程提出的要求,适用于出版社的管理、经营活动。对稳定和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改善内部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出版流程.制定出符合出版社特点的流程管理体系.以及保证企业持续改进、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纲领。出版社生产经营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通过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得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ISO9000族正是基于企业行为管理的理念.满足企业需要.

2、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

随着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选择和控制供应商,纷纷制定国家或公司标准,对公司内部和供方的质量活动制定质量体系要求,产生了质量保证标准。

3、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产物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产品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趋势,寻求消除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措施,ISO/TC176组织各国专家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

4、四个核心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的学习,我认识到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如今,贯彻标准已被众多企业所看重,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有专家认为,贯标为广大企业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为企业走向市场找到了共同语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将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贯标变得更加迫切。毋庸置疑,贯标不是万金油,不能包治百病,但通过贯标,增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了各项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的程序,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人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篇7

一、构建实效课程体系对民警培训的紧迫性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 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本载体, 民警课程体系必须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按照程序科学的制定, 否则就难以实现培训目标。因此, 加强民警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既是民警培训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当前民警培训工作由于缺乏完善有效的课程体系机制, 导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存在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对不同警种的培训课程设置上不具有唯一性, 而且同一门课程在不同警种、不同类别的培训班上内容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较大的重复性。很多学员就提出了“听起来明白”“考起来过关”“干起来还得从头来”等问题。这些问题不禁让人反思, 如何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真正实现民警“学有所获”呢?首先, 培训教育与学科教育不同, 培训教育并不注重学员知识体系的构建, 它更关注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即公安民警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其次, 培训教育课程必须按需设置, 如何了解需要, 还得深入公安基层, 了解民警的学习需求, 反复研究和论证, 确定课程的设置;

二是课程内容缺乏实战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 刑事犯罪案件高发, 作案手段隐蔽性高, 社会对人民警察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公安民警迫切需要通过培训, 充实新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通过与学员访谈, 大部门公安民警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但是他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不能贴近公安实战, 公安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一些新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精神, 更新不够及时, 有些课程已经丧失实效性, 而且部分课程内容比较陈旧;

三是课程数量缺乏多样性, 培训课程数量有限, 课程的选择性受到限制。在分警种培训的前提下, 通常培训课程分为五类, 即侦查类、治安类、交警类、综合类和监管类。但是在实际公安工作中, 如果只专注警种的专业特性, 不考虑到专业的相关性, 仍然不能满足学员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要求, 达不到提升警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训目标。很多学员就提出课程的设置能否改为“以必修为主自选为辅”的模式, 必修课是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 自选课是根据培养目标而设定的综合类课程, 包括跨警种业务、心理辅导、组织行为等课程。

二、构建实效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构建民警培训课程体系应包含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 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是指科学的预见性、超前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跨国犯罪活动大量增加, 以民生问题为主体的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出现, 诱发违法犯罪的社会消极因素明显增多等等, 这些变化给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培训课程具有前瞻性, 尤其是培训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公安实践和发展的脉搏, 能够完整勾勒出中国乃至世界警察职业的发展走向。

(二) 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培训课程的设置应当依照培训民警对象, 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级别, 不同工作岗位, 合理确定培训的目标, 合理拉开初、中、高级警官培训内容的广度、深度, 提高培训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各警种、岗位、层级的工作需要, 分别安排岗位专业类课程、管理类课程、个人素质类课程和警察文化类课程。如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的处置等岗位专业类课程;领导方式的选择、如何与下属沟通、怎样提高管理效能等管理类课程;自我情绪调节、谈判技巧培训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个人素质类课程。

(三)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培养目标符合实际职业能力需求, 能够学以致用, 能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堆积。民警培训课程的内容应围绕各项“专业能力”, 以学员专业能力的养成为目标,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课程。所有模块或教学单元均由与任职实际需要紧密相关的核心课程, 和符合个性发展和拓展知识面的专业课、讲座课以及实践课组成。通过必修和选修的形式, 既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实践处理能力, 避免任何偏离公安实际工作需要的理论脱离实际、学非所用倾向出现。

(四) 突出重点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是指课程设置应当遵循“少而精、少而专”的原则, 优化课程设置, 突出培训重点。民警培训课程学习内容多, 但是时间有限, 不可能对所有内容全面地学习, 如果培训机构没有选择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不突出重点, 培训将会成为民警的学习负担, 而且很难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 因此, 民警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要重点抓住主干课程的设置, 同时还应注意不同地区公安机关进行民警在职培训的具体要求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应根据不同地区公安机关辖区公安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课程。

三、构建实效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考

(一) 建立课程研发机制

加强课程研发, 及时研发出符合不同类型、不同警种岗位和职业需求, 深度反映当前公安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课程, 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 是提高民警培训质量和效能的必然要求。课程研发不仅要依靠专职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 同时要加强研发团队建设, 充分调动公安机关民警和有关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研发团队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研发工作中来。

1. 引进教官工作机制

近些年来, 公安院校相继引进了教官工作机制, 聘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专长的优秀警官或领导讲学。教官教学能够给学员传授最新的警务知识、经验和技能, 丰富了教学内容, 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但是教官都是在职民警或是单位领导, 自身工作较为繁忙, 经常因为教学与工作相的冲突, 临时改变或是取消授课, 与学员没有充分的时间交流, 影响了教学严肃性和连续性, 更加保证不了教学的质量。根据香港警察的轮岗制, 担任教官是警务人员岗位轮换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是, 担任教官不仅是有关部门对其实战岗位工作成效的认可, 还将被作为重要的工作经历在晋级时予以考虑。同时, “三年一换”的轮岗制对教官进行教学研发给予了时间保证, 可以充分运用教官的宝贵资源, 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2. 建立教师培训常态机制

由于目前公安院校教师课程研发意识较为薄弱, 课程研发经验不足, 从而导致课程研发能力的欠缺, 进而直接影响到培训课程的研发进度。因此, 要加快推进课程研发,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研发能力的提高, 所以有必要建立起教师培训常态机制。教师培训常态机制是指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以课程研发为主题的培训, 培训主体结合研发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 培训内容要注重实效, 避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聘请专业的教学团队负责人授课, 或是举办相关专业的研讨会, 借鉴他人的经验, 总结自身的问题, 在课程研发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学素养, 提高课程研发能力。

3. 校局合作研发机制

现在, 许多公安院校利用校局合作平台, 与公安实战单位共同进行项目申报, 人才培养等合作项目, 这是公安院校实践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的提升公安民警的职业能力, 课程上就必须体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 要达到这个目的, 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必须有公安实战机关的参与, 为课程提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充分发挥公安实战机关的优势。其次, 学校根据培训发展和课程研发的需要, 选派优秀教师到基层公安机关, 与实战经验丰富、具备一定学历修养和理论功底的民警, 一起工作, 共同总结, 收集研发素材。再次, 对参加课程研发项目的民警, 公安机关应在时间上给予保障, 可以将参与课程研发的成果纳入民警年度绩效考核。最后, 学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 为基层公安机关竭尽所能提供相关服务, 如选派技术专家帮助侦破疑难案件, 利用学院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为其解决工作难题, 加大对基层警员培训的智力支持等, 真正实现互利互惠。

(二) 规范课程设置

目前, 各院校从综合培养目标着眼, 对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 课程的改革的确推动了公安培训事业的发展, 但这些举措并没有对培训课程体系的结构性改革进行根本性的突破, 课程间整体优化程度不高, 专业能力训练比重偏少, 不能真正适应民警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 课程设置程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民警培训的必要性解决的是民警为什么要培训的问题。为什么要培训, 首先应组织专门的调训工作, 充分了解民警的培训需求, 根据民警实际工作情况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 确定是否需要培训, 培训哪些内容, 提出拟培训课程;2.培训内容的合理性旨在解决学习内容学什么, 学习的内容如何确定。培训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调训参与者、送训单位的领导、参训民警代表成立一个权威的课程设置委员 (课程设置委员会的人员依据每一类培训课程可以有所调整) , 对课程设置进行充分论证, 确定培训课程内容, 再由执训单位按照论证结果合理分布教学课时, 组织教学;3. 培训内容的应用性关注的是民警对学习内容是否满意, 公安机关对参训后的民警的工作进步是否明显。

(三)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通常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四个层次, 目前公安机关的民警培训一般是结束后通过问卷反馈一下培训效果或书面考试测验学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得到课程的评价结果仅仅是对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反馈。这种问卷方式的评估是最初级层面的评估叫做满意度调查, 是针对教师的讲课风格、培训环境、培训方法等方面做出的主观评价。第二层次的评估是指学员到底学到了什么, 也叫“吸收率”评估, 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量化学员的学习成果。对技能类的培训, 比如模拟演练、现场操作等, 就要考察学员有没有掌握这些技能;对知识类的培训, 就要考察学员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度。第三层次评估是指学员多大程度上能将所学用于改变自己的行为, 也叫“行为转换评估”, 是评估参训学员在工作中应用了多少所学内容的评估方式, 通常采用观察法、上级调查法和回访法等方式进行。第四层次评估, 实际上是对培训过程的绩效评估的延伸, 即培训投资回报分析, 评估因培训而改变的民警行为对警务工作产生了多大的回报, 这一层次的评估方式较为复杂。实践中, 大部分公安院校并没有建立起与课程相对应的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缺乏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评价的结果也没有实质意义。

综上所述, 课程体系必须要具备基础性、实践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民警实效课程体系, 是民警培训工作适应公安工作实际的内在要求, 是民警培训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化的民警培训课程体系, 才能真正达到民警培训的目标, 促进公安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黎红.公安民警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公安研究, 2006年01期.

[2]李小强.不同类型警察培训课程体系的调查与启示[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 .

[3]辛民.访美国著名刑事专家李昌钰博士[J].公安教育, 2001年04期.

[4]李俊.浅析民警在职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9年第1期.

[5]王庆功, 吕绍忠.对我国公安干训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山东警察学院学报[J].2007年第1期.

[6]张培文、孙永生、章小辉.新时期我国公安培训状况调查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2期.

[7]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公安教育, 2009第11期.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篇8

很多企业大学或企业培训管理部门都很清楚,面对不断增加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效果的更高要求,必须从原来的培训事务管理方式转向培训的流程与体系管理模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如何建设有效的培训体系流程,甚至不知道早在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就已通过总结全世界培训管理的最佳实践为企业培训流程和体系的建设制定了国际指南标准,即ISO10015:1999 《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以下简称ISO10015)。该标准为如何保证培训能与企业绩效改进紧密联系提供了全面实用指南。

ISO10015与ISO9000的关系

ISO10015是ISO9000 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正式颁布于1999年。目的是为配合ISO9000:1994版系列质量管理标准的应用实施,对ISO9000标准中对培训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深化。该标准为全球各种组织内部的培训管理提供指南(但不作为认证标准)。我国也已于2001年等同采用了ISO10015作为国家推荐标准《质量管理—培训指南》(GB/T19025-2001)。

在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现行标准为ISO9001:2008)的6.2章节(人力资源)中,对能力胜任和培训制定了5项要求:

1.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2.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3.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4.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5.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显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原则要求,并没有给出达到这些要求的实施过程指导。而ISO10015的颁布不仅为落实上述质量管理5项要求,也为组织所有层次培训的过程,以及如何让培训紧密联系业绩改进提供了运作指南。

ISO10015 的作用及内容框架

同其他管理标准一样,ISO10015的作用也不外乎以下3个方面:

1.为发展改进提供指导(国际管理标准都是源于全球最佳实践的总结提炼);

2.将组织的有效实践标准化,并提供一致的、可遵循的工作模式;

3.推动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管理活动的价值。

与ISO9000系列标准一样,虽然二者都对培训管理提出了要求,但聚焦点都不是培训活动,而是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Competences,能带来结果的能力)。不过,ISO10015更强调培训需求必须和与能力有关的需求紧密联系,并最终联系到组织改进的需求。那些片面注重企业大学硬件建设、追求引人入胜的培训形式的做法,与ISO10015的基本精神格格不入。

ISO10015标准的内容框架基于培训管理业内所熟知的4大经典流程,即:

1.确定培训需求;

2.设计和策划培训;

3.提供培训;

4.评价培训结果。

所不同的是,ISO10015要求对上述的每一流程进行监督,并能提供符合要求的证据。也就是说,ISO10015在以上4大过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监视过程。

ISO10015标准共分5个章节,核心内容在第4、第5两个章节中,包括22个要求条款。详见下图所示的标准内容框架。

同其他管理标准一样,ISO10015也对管理体系的文件化制定了具体要求。虽然没有像ISO9001那样要求企业制定管理方针和手册,但对每个培训管理环节应形成的各类文件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程序、准则、决议、清单和报告(共20项):

1.培训过程监视程序(5.1);

2.培训结果评价准则(4.3.1);

3.培训过程监视准则(4.3.1)

4.培训实施决定(4.2.2);

5.能力要求清单(4.2.3);

6.现有能力清单(4.2.4);

7.能力差距清单(4.2.5);

8.培训形式选择(4.2.6);

9.培训需求说明(4.2.7);

10.制约条件清单(4.3.2);

11.培训方式清单(4.3.3);

12.培训提交计划(4.3.4);

13.培训实施合同(4.3.5);

14.训前介绍报告(4.4.2.1);

15.培训支持报告(4.4.2.2);

16.训后反馈报告(4.4.2.3);

17.结果评价报告(4.5.2);

18.培训记录(4.5.2);

19.监视报告(5.2);

20.不符合报告(5.2)。

可见,遵循标准的文件要求,非常有助于克服培训管理工作的随意性,有利于统一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职业素养与行为。

ISO10015的实施步骤

虽然组织情景不同,需要的实施步骤也不尽相同,但一些必要的步骤不可缺失:

1.ISO9001和ISO10015的培训。所有改进活动都始于培训,培训管理也不例外。

2.成立由高层主管领导挂帅的项目实施小组,最好有具备ISO9001实施经验的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参加。

3.由于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对体系文件化的要求更完整全面,应结合ISO9001和ISO10015的要求,制定起草3个层次的文件:

·培训管理方针,明确培训管理的宗旨与方向;

·培训管理手册,可参照ISO10015的内容框架制定;

·程序文件,按照ISO10015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

另外,最好为要求的报告和记录准备好模板。

4.完成上述体系文件后,应进行试运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整改和文件修订后,正式发布并实施体系文件。

5.参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培训管理体系中增加有关领导职责、管理评审、资源配置和内部审核方面的要求。因为ISO10015标准偏重于培训的流程管理,缺乏一些类似于ISO9001标准中的体系要求。

结合ISO9001和ISO10015两项标准的要求而建立的培训管理体系,既可以保证培训管理的专业要求,又可为培训体系的实施落实增强领导、资源配置以及核查强度。例如,可以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年度评审中增加培训管理体系的评审,也可以由企业的质量体系内审员开展培训体系的内部审核。

总之,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和ISO10015培训指南的内容是全球众多组织管理实践与经验的结晶,并充分考虑了大多数组织现实的管理背景,融指导性与可行性为一体,是实施有效质量和培训管理的最佳和最基本的指南。只要企业大学或企业培训管理部门不将标准作为管理形式主义的花瓶,真正领悟其管理精神实质,并坚决贯彻实施,一定会从标准的学习和实施中获益匪浅。

上一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下一篇: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