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科技发展(精选9篇)

农业科技发展 篇1

观光旅游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一家专业旅游咨询与创新设计机构,多年专注于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院。经过山合水易长期对乡村旅游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代科技农业园类项目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着非常典型的示范作用。

因此,山合水易根据以前对现代农业的深入研究和对以往做过科技农业园类成功项目的总结,对现代科技农业园区的规划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1、现代科技农业园区概况

现代科技农业园区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鲜事物。前些年我国各地建设的各类农业科技园和农业开发区可认作是其雏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兴起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转移, 实施两个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产生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现代科技农业园区可通过发挥其农科教基地的作用, 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来探讨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途径;可以探讨在农业科学技术链和产业链的结合上, 构造农科成果转化应用的机制和环境,探讨由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农科产业孵化器和示范基地的建设 , 探索农业科学技术有效转化的机制和体制。

现代科技农业园区的聚集效应,有利于合理使用土地,其经济水平的提高 ,将促进并支援农业科技、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农业园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以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为基础 , 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为依托,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的优势 , 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 , 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 合理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 由农业研究部门和各级行

政管理部门共同筹建的以高新技术的集约投入和有效转化作为特征 ,以企业化管理作为手段 ,进行农业科技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区域。

2、一般特征

现代科技农业园区除具备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般特点外, 又具备自己的特色。其一般特征是: 区内高新技术和人才高度密集。其产出是技术高、新、精、尖和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或技术; 区内的行政、企业管理及经济运作方式有别一般开发区,更为灵活;具备良好的孵化功能;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和城市景观协调、融合,生活服务设施完善,科研及休憩条件先进等。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良好的基础设施,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理想的生活环境,密集的智力及人材,熟练的劳动力等。

3、功能构成3.1科研及试验功能:基本功能之一。通过试验和研究,开发农业高新技术,研制农业高新技术产品。

3.2孵化功能:通过中试, 将农业科技转换为生产力, 包括研究成果的孵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孵化功能是现代科技农业园区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

3.3 推广示范功能:现代科技农业园区的特色功能。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示范,推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实际运用;将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及成果进行示范; 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成功经验进行示范。

3.4 集聚与扩散功能:现代科技农业园区可以作为带动区域经济的生长点,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育与成长的源头,向社会各个领域辐射。通过逐步集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资源,加速园区环境的形成与优化。各种组织向示范区的集聚增加了信息的总量,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及产业发展的交流与共享。

4、空间结构

4.1 同心园结构:产生在农业高新技术密集区,或投入和开发较集中的区域。它由核心园区、不同形式和规模的腹地园区及交通干线组成。

———核心园区: 集中了主要的行政管理、科技开发、产业机构 , 为全区提供集中的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等的公共服务设施 , 是整个园区的建设核心和重点。是农业高新技术的科技和产业开发基地。物质、资金、人力在此园区全面聚合、高度集中。

———腹地园区:是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基地、高新技术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它还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 ,核心园区的直接服务对象。为核心园区提供各类农业产品、农业生产力。

4.2多核结构: 由不同层次、规模的农业园区组成 , 这种结构产生自逐步推进、分散开发的区域。它包括中心园区、副中心园区、环绕扩散园区及交通干线。

5、功能分区

5.1 科技园区: 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实验、教学、信息中心 ,是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5.2 产业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企业、工厂集中区。

5.3 中试园区 :农业科研、中试的实验田区。

5.4示范园区 :各类农业科研技术的示范园区, 进行各类由先进农业科技实验培育的农作物的种值、养植的栽培、种养示范。

5.5生活服务园区 :包括居住小区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如商业服务、邮

电、物业管理等)集中区。

5.6其它园区: 如金融贸易、休闲旅游等功能组合或单独形成的各类园区 ,视具体情况而定。

6、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有四种:(1)科研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对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有重要意义;(2)示范推广项目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对农田进行成片开发建设,对农业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以开发当地特色资源和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为目标,力求形成技术含量高的优化结构及生产体系;(3)工厂化集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国际化大都市发达的经济、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主,建成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特点是设备先进 产出率和成本高,但农业自身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4)综合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托于大城市,利用特殊的自然资源开发及旅游观光项目,将农业生产和大自然有机结合,是集经济、科研、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7、持久高效的经营管理

农业科技发展 篇2

5年来, 农业科研成果丰硕, 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一是加强优良农业品种培育应用, 显著提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培育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达2 600多个;5年来超级稻已累计推广面积26.66 7×106hm2, 新增稻谷20×109kg。二是稳步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 增强了农业生物灾害有效应对能力。进一步查清了棉铃虫等多种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 开发出有效的防治预警技术;成功研制和应用了一大批畜禽水产疫苗药物。三是以节本增效为核心, 开发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 促进了新型种植养殖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并大力应用玉米、冬小麦、南方蔬菜丰产高效无公害等技术体系, 西部干旱地区节水技术及产品开发推广, 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等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等有新突破。四是不断增强农业资源环境技术研发应用,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并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草原保护利用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 取得了新型作物控释肥、农田污染综合防控等一批重要成果。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治, 强化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来源:《农民日报》)

省植物保护学会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 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山西省农业厅等40余名植保学会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郝建新、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苗洪泽出席了会议, 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会议首先对植保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马苍江理事长代表第九届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了第十届山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和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丁三寅等47名植保专家当选为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王建明等21名植保专家当选为第十届常务理事, 王新安当选为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 宁振东、李生才、闫会平当选为副理事长, 方果当选为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会议还确定了植保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和各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 并授予马苍江同志荣誉会长称号, 授予石建国、刘银忠、赵俊生、张新和、巩天奎等同志为荣誉理事。

农业科技发展 篇3

1.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1.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1.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加快農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2.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创新体系,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按照“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建平台、以平台促协作、以协作创机制、以机制建体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已有的农业科技基础,综合考虑产品、技术和区域因素,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国家基地、区域中心和试验站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建设,合理配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比例和力量。遵循“课题来源于实际、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原则,不断完善保证持续研发和有效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在全国逐步形成农业科技力量联合、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创新格局。

2.2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 促进生产发展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最终目的。要紧扣现代农业发展的主题,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前沿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深入开展综合研究和协同攻关。继续保持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力争在农业特色种、专用种培育上取得突破,在农产品安全生产、动植物重大灾害防控、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和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一批核心技术,鼓励、支持和引导农业科技创新直接面向农业生产,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加大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励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 篇4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导向,我国农业领域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发展方向也在向着高科技、低成本方向发展,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渐渐的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加快产业调整的主导力量,下面我们将分析下农业科技资源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 研究的方法介绍

本实验主要对农业经济与农业科技资源进行一定的关系论证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第一,运用ADF的方式来记录分析科技人员、科研经费支出、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经济的衡量指标主要是农业总产值,通常情况下,农业、牧业,以及林业和渔业等方面的总产值构成了农业的总产值,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特定时期的农牧业的生产的总成果以及所达到的总规模,从而能够代表农业发展的某方面领域。

通过有效的检验这四个时间序列的稳定性,确定其单整阶数;第二,在检测结果过程中,若四个序列显示出有相同的阶数单整性时,那么就利用E――G两步的方法对农业科技资源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均衡关系进行检验;然后在二者协整关系之后,建立一个对误差进行修正的有效模型,通过对二者短期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最后,通过Grange的因果关系来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

另外,因为对数的变换难以实现对原始变量之间相互的协整关系产生影响,因而对农牧总产值、科研经费的支出、机械总动力以及科技分析人员这4个变量分别进行自然对数的取舍,就能够得到经过对数变换之后新的变量。

2 二者分析的结果

如果对时间序列上的数据直接进行回归,那么很可能会发生缪误回归的状况,从而使得后续的推论不符合实际,而且只有当变量的序列都是同阶单整的序列时访客协整分析,因而在此之前,需要对验LNH、LNM、LNRD和LNY这四个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经过单位根检验表明变量LNY、LNH、LNM、LNRD都是二阶单整变量,所以可以进行协整分析以验证LNY与LNH、LNM、LNRD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确定一个变量能否有助于预测另一个变量。

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法的基本思想如下: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自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原因;否则,称为非Grange原因。

同时,Granger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则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都是无效的,由此可见,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Grange原因并不是农业经济发展,从而能够从另一角度上反映出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尚未完善,还需要对其进行探讨分析。

3 结论与发展对策

首先,需要对农业科技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这种开发利用没有得到落实的主要原因还是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能力有限,使得一些科技成果流失,而且需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加强其在水、气、土和其他生物资源方面的运用,从而不仅可以高效的利用这些环境资源,而且可以起到防止污染和恢复生态等效果,这样可以不断的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提升农业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可以构建农业和经费的长效机制。

虽然国家政策上强调对农业要增加投入,但是各个地方政府还存在较多的短期行为,时间一过,依然是粗放式发展,因而不具有可持续性,使得农业经济得不到飞速的发展,因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我国应该在农业科技拉动农业经济的政策上采用长期的策略。

再者,适度的推行农业的机械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给予很好的优惠,提供政策和经费以及理论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最后,就是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方面人才的培养,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最大限度的让农业科技的成果贡献给农业经济,使其变为真正的效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人才效应,尽管我国在过去已经培养了很多的有农业专业背景的人才,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和政策导向的问题,使得很多人才流失,造成人才浪费的现象发生,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改善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 马发展.关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 张俊飚.巩前文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双重约束下的武汉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

农业科技发展 篇5

发布时间:2011-8-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常德市赴台湾经贸考察团

2009年12月26日—2010年1月2日,按照市委对台办的安排,受台湾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的邀请,以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彭明建为团长的常德市经贸考察团一行13人,赴台就台湾的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农民组织、农业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建设经验,为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台湾农业的主要特点

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9%。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经济生产总值的3.3%。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精致农业发展较快,主要呈现六方面特点:

(一)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台湾农田经过70、80、90年代三次大规模整治,基础设施齐全,我们沿途所见,田间三面见光,排灌沟渠配套,水泥铺设的硬化机耕路四通八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台湾的农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田间地头的道路硬化等,全部由各级财政投入,田内部分由土地所有人承担。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生产格局,如台南的兰花、嘉义的香草、池上的大米等。

(二)科技水平处于领先。台湾建有世界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科技让台湾成为国际蝴蝶兰种苗输出基地,享有“蝴蝶兰王国”美名。

(三)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严格,建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齐全的农产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 体系健全,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

(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有20多年历史,已成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教育农园等几种类型。我们参观的台中县台一农场,就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发展花卉和苗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五)农民组织功能齐全。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根据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农会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能为农民提供金融、科技、营销等方面的服务。金融服务是农会最大的盈利项目,近10年来占农会总盈余的98%以上。

(六)政策保障力度较大。台湾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对基础设施投入、农田休耕、农业推广经费来源、农业保险等都有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农业生产补助力度较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各级农会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设施设备给予50%以上补助,高的可达80%,并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率为5%。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收购。以高于成本20%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稻谷,为了解决稻米生产过剩问题,农民如果将稻田改种玉米、高梁、大豆等其它作物,可得到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休耕田则可得到1500公斤的稻米补贴。对60岁以上老年农民每户发放每月6000元福利津贴,每年约73万户农渔民受益。

二、台湾农业的几点启示

台湾农业成功经验对我市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台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农村城镇化率达80%以上,农村与城市已基本融为一体。要借鉴台湾对农田基础设施整治的成功经验,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运作机制,整合各级财力,分期、分片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整治,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健全育繁推优的农业技术体系。台湾农业科学研究、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体系健全有效,职责分明。建立了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包括经费充分保障的“农委会”下属的农业改良场(所)推广体系(“农委会”每年都拨付专项推广预算)和农会自上而下农事推广体系(《农会法》规定农会收入的60%以上必须用在农业技术推广)外,还有大学的农业推广体系。要借鉴台湾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的模式,加强良种育繁推优的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扩大优质良种覆盖。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借鉴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县(市)产地检测站建设,严把农产品质量准出准入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依法严格处理生产销售农残超标农产品行为。同时,制订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

(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近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0多家,但仍然存在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可借鉴台湾农民组织的运作经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质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中的作用,提升其服务功能,除参与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外,也可以参与村镇银行建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扶农的主要载体,确立其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五)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我市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可借鉴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鼓励农民举办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做法。同时,台湾畜牧业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作用值得借鉴。这次考察的台东县“东游季”农场,是一个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牧场,其中包含了大量畜牧业内容,这个观光农场占地726公顷,分农业区(水果、花草等)、牧业区(观赏动物区和家畜饲养区),还有食宿区、游乐园等。在牧业区内,经营着一个360头的奶牛场,其中犊牛和培育牛饲养区对游人开放,允许人们观看牛群、饲喂饲料,而成乳牛区则不允许参观和接触人群,所产的牛奶直接供人们在场内消费。我市观光农业中畜牧业内容较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

(六)注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据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韩选棠教授介绍,过去台湾新家园建设也以道路硬化为主,近几年借鉴欧洲等地农村建设,注重保持水土流失,推行绿房子建设,农村道路已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变灰化为绿化,硬化为软化。在新农村建设标准中修改有关道路硬化标准,提倡房前屋后和农田道路砂石化、道路两旁绿化和农田生态,池塘、溪流尽可能用石砌。注重发展循环农业,对畜牧场排泄物经过沼气工程化处理后,再辅之以农艺净化措施,在畜牧场附近种植相应牧草、花果等进行循环有机处理。

三、推进我市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台湾农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农业现代化过程具有高度的政策导向性, 因为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以理性方式调节各产业之间资源再分配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建议由政府制定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一个既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外界市场的需求信息、又能把我市农产品的产供销信息及时的对外传播的市场需求预警网络, 及时提供农产品动态并随时获取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 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实时反馈, 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分工和科学管理, 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在生态条件优越、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筹建 “农民创业园”,享受各级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用地政策、减免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优先融资政策、智力引进政策、扩大行业准入政策等。

(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议在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乡镇, 设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行业中介服务中心, 帮助农民搞好农产品生产、储运、销售等工作。待发展到一定阶段, 形成行业规模后, 再将之逐步过度为股份制企业或行业公会, 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 积极向农民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 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 积极引导农村专业户、农技能人和农户等运用市场机制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行业服务中心等, 有效地组织生产资料的共同采购、农产品的统筹加工、储运和销售等, 进行统一的协调生产经营, 防止恶性竞争,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3531”工程,集中突破核心企业、龙头项目和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加大农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提高农业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 鼓励企业通过ISO9000 标准认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全面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农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 包括设立农民转产创业基金和信贷, 加强对农民转业的第二职业培训, 协助农民转产转业, 尽可能减少农民的损失。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推动农业升级转型。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 强化农业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体系。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 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补贴方式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新营销方式, 对组织共同运销、分级包装、合作组织等方面给予补贴。

(五)加快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自身调节功能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延伸, 从事农产品物流、储备和零售。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确定优势产业, 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 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完善农业保护政策, 从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组织, 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业科技的论文 篇6

1农业科技在推进现代农业开展中的重要含义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能够满足自身的粮食问题,因而,很大一部分粮食用于出口,这就需求前进农业产品的竞争力。为了实在前进农业产品的竞争力,有必要重视农业科技立异与推行,只要这样才干革新农业生产方法,降低农业本钱,为农产品赢得更多的商场。因而,农业科技立异与推行是前进我国农业产品竞争力的火急需求,关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含义和价值。

2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立异与推行的对策

2.1国家制定并公布相应的鼓励方针

农业科技立异与推行不是一句简略的口号,在实际的作业之中需求一系列的措施与办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家和政府的姿势。为了实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立异与推行,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重视公布相应的鼓励方针,鼓励各级各地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对农业科学技能进行立异,关于已有的立异技能要进行系统的推行,不断使用农业生产实践来检验相应的技能,在不断的推行之中获得更好的前进与开展,只要这样才干确保我国农业科技立异与推行作业的顺畅实施。

2.2重视资金支持,树立稳定的农业科技科研系统

在进行农业科学技能研究与推行的进程之中,政府应该重视资金的支持,只要划拨了专项资金,相关的科研人员才干全神贯注进行科研,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能的不断立异,也只要这样才干为我国农业科学技能革命带来全新的力气。此外,国家也应该鼓励和引导树立一个稳定而且科学的科研立异系统,这是确保我国农业科学技能立异的先决条件。

2.3制定卓有成效的推行方法与推行途径

农业科学技能的立异当然重要,可是,在实际的生产进程之中,农业科学技能的推行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实际作业之中,相关部门应该树立科学完善的推行方法与推行途径。例如,能够安排相关科研人员下乡推行农业科学技能,让农民亲眼看到现代农业科学技能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要这样他们才干真正相信农业科学技能的作用,完成推行的目标,达到农业科技使用的意图。

2.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部队建设,突出培养造就立异型科技

人才一是强大强化农业科技推行的`人才部队。当前,我国城镇农技人员人均效劳耕地面积过大,已不能适应农业开展和农民科技需求。国家需出台相关方针,添加城镇农技推行机构的编制,添加农技推行人员,特别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配各村级农技员。二是依托省级以上立异渠道,引入和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世界视界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部队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构成一批能够快速转化先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部队,培养一批从事现代农业技能示范推行效劳的底层科技人才。

3结语

农业科技发展 篇7

一、农业科技供给存在的问题

1. 农业科研与农业需求相脱节

当前的农业科研模式是“立题一研究一成果一再立题”, 严重与需求脱节, 为科研而科研。一方面在课题的立项和审批上, 由于科研项目由政府集中决策加以确定, 这必然诱导申请者注重从政府偏好和专家意见考虑出发, 脱离市场需求实际申报课题, 农业科研立项上的制度性弊端, 必将造成科研成果很难满足农业科技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 科研项目的鉴定与验收没有考虑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成果实用性与科研人员的业绩脱钩, 在一定程度造成科研人员的行为存在着“为研究而研究”的现象, 致使大部分科研成果偏离需求方向, 形成无效供给。

2.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制约农业需求。

我国农业科技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农业投资强度不到0.5%, 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平均投资强度1.5%, 而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0%~4.0%。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基础薄弱, 缺乏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 农业科研成果的数量呈下降的趋势, 对突发的重大病虫害、农业灾害等农业生产重大问题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

3. 农业科技成果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自身素质较低.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些能增加产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常规技术和实用技术而对技术系数难度较大、操作不便的高新技术不感兴趣。造成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转化与农村的技术需求现状不配套.使得大量先进技术难以被农户采纳。许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只停留在实验室, 依靠理论进行科研, 而与市场和实际缺乏联系, 造成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要, 使得一些科研成果成为“次品”。

4. 农民科技购买力不足, 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农民收入较低使农业科技有效需求缺乏动力基础我国日前农民收入较低.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或趋于停滞.甚至有些地区略有下降。据统计.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153元, 而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3∶1, 绝对差距达到12022元,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同时, 由于国家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 (据世贸组织资料.我国农业生产者补贴等值和国内综合支持量均为负数) .又加之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这样就使得农户缺乏足够的资金采纳新技术.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望“技”兴叹, 其结果是形成了农业生产对科技有效需求不足。

二、优化农业科技供给, 扩大农业科技需求的对策

1. 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改革农业宏观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委员会, 由国务院总理任主任。实行农业科技管理的大部制。确立科技政策作为国家公共政策的基础地位, 按照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 形成国家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的政策体系。建立部门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加快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 推进依法行政, 提高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进计划管理方式, 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在计划管理和项目实施管理中的作用。

科技经费管理的协调机制, 加强科技经费的合理配置, 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 逐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 健全相应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针对当前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是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 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 加强部门与地方之间的统筹协调, 切实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一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 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强化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 加强对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

2. 优化农业科技结构,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适用性

农业科技结构的调整, 应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革科技项目立项制度和经费投入方式, 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对农业科技的要求, 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的立项, 引导科研机构在研究方向和专业结构上调整。科研模式要由传统的“立题一研究一成果-再立题”转向“市场一立题一研究一成果一市场”的新模式, 建立起科研、开发、经营为一体、协调发展和充满活力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农业科研机构在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中, 要坚持项目公开招标、项目追踪监督、项目成果鉴定和费用开支公开, 形成政府和公众共同的监督机制, 科研机构还应积极承担企业等委托的横向研究课题, 完善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机制政府应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鼓励农业科研院所步入市场, 使科技人员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 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科技人员与科研成果的结构与规模,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3. 建立现代农业院所制度, 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现代农业院所制度, 培养高水平农业科技研究队伍。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一、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责定位加强科研机构建设。要切实改变目前部分科研机构职责定位不清、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 优化资源配置, 集中力量形成优势学科领域和研究基地。二、建立稳定支持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科技投入机制。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 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出,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 国家财政给予相对稳定支持。根据科研机构的不同情况, 提高人均事业经费标准, 支持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建设、基础性工作和队伍建设。三、建立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在科研成果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促进科研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提高其购买欲

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只有被广大农民消化、吸收并应用, 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视农村教育,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一是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 特别要在目前农村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前提下, 制定《均衡教育法》, 规定, 在财政收入增加的部分中, 用于增加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比重不低于4%。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 尝试推行十五年义务教育, 大幅度提高农民素质。二是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 办好农业专业技术学校,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实行“农业执业证书”, 规定, 取得执业证书是获得承包地的重要条件。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加快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文化教育, 建立健全多形式的农业科技继续教育体系, 以适应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尤其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专业户、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

5.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科技购买力

为了增强农业科技需求主体从利益上, 对科技的有效需求,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宏观政策来诱导农民采用新技术。

(1) 加强财政支持和补贴力度。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包括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增加财政性收入。提高农产品价格是有局限性的。一是谷贵伤农。二是在开放的条件下, 受到国际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限制。我国的许多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已高于国际水平。因此, 需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力度, 尤其是刺激农业科技需求增加的补贴, 包括种子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补贴,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针对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特点, 积极开发和引入多样化、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一是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二是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积极探索发展大型农业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 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三是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四是积极推广应用银行卡、网上银行等金融服务手段, 为客户提供实时、方便和快捷的结算服务。

(2) 稳定、规范农产品的保护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产品价格对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要尊重价值规律, 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又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提高有关农产品的需求弹性, 以增加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生产者剩余。通过对农产品实行标准化, 强化采用农业科技生产的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的差别, 提高其需求弹性, 做到优质优价。在当前, 农产品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引导生产稳定发展, 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复杂变化, 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安全。

(3) 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户经营规模决定农民的科技购买欲强烈与否。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农业经营规模过于狭小会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现代农业生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生产, 在总的耕作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 更倾向于通过生产要素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来提高农业产出率, 而农业生产固定资本的投入会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而相对减少, 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使农户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加入“WTO”以来, 农民要想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需要技术和信息等多方面服务, 客观要求农村生产关系要进一步发挥“统筹”的作用, 创新土地制度, 以便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增加收入。我国正处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的过程中, 已经步入规模效益时代。土地规模经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政策允许的框架下, 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要求要在确保农户土地流转收益持续高于其自主经营土地收入情况下, 依法推进土地流转, 切实做到“三个不得”, 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摘要:农业科技需求不足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扩大农业科技需求, 就要优化农业利技的有效供给,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提高农民科技购买欲;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科技购买力。

关键词:农业科技体制,农业科技需求,农业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傅皓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J]特区经济2010, (01)

[2]陈会英, 郑强国.中国农户科技水平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1 (2)

[3]周志太.谷贵伤农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08 (6)

[4]杜威漩.农业技术供给制度非均衡及创新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01)

农业科技发展 篇8

关键词:丹寨县雅灰乡;旱地农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27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01-1

1 丹寨县雅灰乡旱地农业开发现状

近年来,开发旱地农业已被雅灰乡有关领导和农民群众重视。根据雅灰乡旱地面积不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稍受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甚至大滑坡等问题。如在全乡范围内组织以大面积推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为主的旱粮高产示范、开发旱地农业,对稳定雅灰乡的粮食生产,产量上台阶,起到十分明显的增产作用。

根据近几年来,雅灰乡旱地分带轮作示范点,粮粮型起到十分明显的增产作用。麦-苞-苕模型亩产高达810.4kg,比未开发只种玉米和小麦亩增189kg,如推广到0.1万亩的旱地分带轮作,新增总产量189吨。为此,雅灰乡积极开展旱地农业栽培制度是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

2 旱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旱地农业是雅灰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农业、农机、农艺、生物等节水技术,才能使雅灰乡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由于旱地农业工程内容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科技人员是复合型的人才,但现在的技术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此要求,故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或引进人才,使之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2 资金投入不足,各部门难以协调配合

旱地农业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必须协调诸多部门的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此项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即要做到统一规划,又要统一指挥,但资金投入少,各部门难以协调配合。

3 丹寨县雅灰乡旱地农业未来发展建议

3.1 合理布局

布局与气候及当地生产生活所需要各种作物的生长季节,对热量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域都是有一定差异的。雅灰乡位于贵州省丹寨县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6℃-17.2℃之间,年降雨量1250-15OOmm,无霜期228-283天。这种气候条件比较适宜旱粮作物栽培,如玉米、小麦、红苕等。然而夏秋在季节,旱粮生长旺盛期,许多地区伏旱现象相对比较严重,加之土壤比较瘠薄,因此要通过调整作物组合、品种搭配以及栽培技术来增加农业生产对气候的适应性。麦-玉-苕模式,以主攻玉米高产,促进小麦、红苕平衡增产。翁帮村、乌棉村、叮咚村、上丛村、羊高村等片区,有效地解决粮烟争地矛盾。总之,宜粮则粮、宜烟则烟,满足需要;布局必须考虑用地养地相结合。大面积推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必须有充足的肥料。实践证明,各种作物对有机肥的施用效果较明显。如翁帮村、乌棉村等地常有粮粮型的旱地分带轮作多熟面积,坚持以秋种小麦的预留空中种植绿肥,有利于养地,使当地的旱地多熟粮食亩产超“双纲”。所以,旱地高产必须注意培肥地力,用、养结合。

3.2 发展和推广旱地农业集雨和节水灌溉系统

在整个集雨和节水灌溉系统中,除了配备相应的农田水利设施和生态保护设施外,还应选择合理的灌溉方式。由于山区不同于平原地区,不适合发展大型农业机械,只能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因此对于西南山区来讲,推行微灌、滴灌和喷灌是比较适合的方式。农业生产中,灌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施肥也同样重要,因此将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是必须的。

3.3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品种的选用

必须坚持“前熟为后熟,熟熟为全年,全年夺高产”。小麦品种选用矮秆、抗倒、早熟高产品种,如绵阳19、新麦7号;玉米选用熟期适中,株型紧凑、前期耐湿,后期耐旱的高产品种,如临奥1号、登海3号、鄂玉等杂玉品种。红苕品种应选择能耐迟栽,又能早熟 、藤蔓四短的品种。

3.4 改变耕作栽培技术

旱地农业开发就是解决套作群体间、争季节、争光照、争肥料的矛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合理分带。规范种植,有些农户采用“夹二行”、“夹三行”分帶种植,它对提高旱粮产量起到一定作用,但没有规范,停滞不前。人们要推广旱地分带轮作,必须坚持粮粮型,以4.6尺开厢对半种,A带条播3-4行小麦,分带种植绿肥,来年春翻压移栽两行玉米,收麦后移栽3行红苕;粮烟型,此模式以红苕为主。1m开厢,0.44m条播2-3行小麦,预留0.56m空带种植绿肥,下年春翻压移栽烤烟,收麦后起垄栽3行红苕;粮经型,以4.6尺开厢对半种,A带条播3-4行小麦,B带套栽蔬菜,来年春移栽2行玉米,收麦后移栽2-3行红苕。

3.5 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秋种小麦预留的空带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对提高产量十分明显。另外是增施有机肥,小麦亩用1000-1500kg,钾肥10kg,过磷酸钙40kg为底肥。玉米用有机肥1000kg,磷肥30kg,复合肥30kg,钾肥10kg,锌肥1.5kg混施为底肥。红苕亩用有机肥1000kg,磷肥20kg,钾肥10kg混合全层施为底肥;巧施追肥。小麦苗期亩施20挑清粪水,促进旱生快发,拔节一孕穗期,亩施清粪水10挑,并中耕培土防寒。玉米苗期施20挑清粪水,拔节。

农业科技发展 篇9

4结语

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极大的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早我国历史发展的农业潮流中,区域农业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农业科技的进步来促进。再看农业科技的发展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时,应该看到如何利用农业科技的进步来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道路,这不仅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我国农业产值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农业科技的知识普及上,可以为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作文日出下一篇:邻近既有线施工监理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