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共13篇)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篇1

镇地处路桥区东部沿海,下辖x个村居,有户籍人口x万,外来人口近x万,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区科协的指导帮助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扎实开展科普工作。

x年x月份,我镇全面启动“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程”,建成了以“x站x点x室”为主体的三级科普惠农服务网络,有效形成全镇科普惠农合力,促进了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力推进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镇党委、政府对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一是出台工作方案。我们将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听取科普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出台了《xx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具体任务和主要措施;二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创建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副镇长任组长,各片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办精干力量组成。同时,要求全镇x个村居、各专业合作社、农业创业基地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人人有责任田”的组织领导体系;三是建立工作制度。包括“工作报告制度”,即各责任单位每周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度一次,领导小组每半月以书面形式向镇党委政府报告一次。“督查整改制度”,即由农办牵头,组织各片开展互检,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科普网络,完善基础设施

科普惠农兴村,重点在普及,关键在执行。为切实加强科普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普及面、增强执行力,镇财政拨款x多万元,启动“xx”工程。截止x月底,建成以“一站、二点、五十一室”为主体的三级科普惠农服务网络。

一站,即科普惠农服务站。设在xx镇农技协办公楼,占地x多平方米,以“服务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宗旨,主要面向全镇广大农民和农业合作组织,实行敞开式服务、窗口式办公、规范化管理。服务站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块:一是信息服务区,包括咨询报名室、公告发布栏;二是室内培训区。包括多媒体教室、远教培训室和新型农民讲习所,共配备x台电脑、三套投影和音响设备、x多个座位,可同时容纳x人开展学习培训;三是休闲活动区,配置金属书橱2套、科普藏书x册,设台球、乒乓球桌等娱乐设施,并配有3台触摸式“神农一体机”,可登陆“中国村络工程”信息平台,了解各级政务和各类信息;四是室外宣传区,配备x平方米的LED彩色显示屏。

二点,即“xx农技协科普惠农服务点”和“台农农资服务公司科普惠农服务点”。前者位于原农技协办公楼,有一个远教播放室、一个科普图书室、一个科普长廊、一个x亩大棚蔬菜基地、一个“土专家”巡讲团,并配备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基础上,重点在引导、示范作用上做文章,开展科普惠农结对、百名会员结对百名群众,实现科技帮扶、科技致富、科技脱贫;后者地处蓬街集镇区域,从事包括葡萄及其它农产品方面的农需物资经营及技术咨询,是xx农资行业(产前服务)的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农民集聚力。该点配置电脑、投影仪、触摸式神农一体机等设施,建有电教播放室、农资超市,农民群众在站点采购农资的同时,可以向技术人员咨询相关科技、科普知识,并能通过电教设施和神农一体机,轻松、便捷地获取农业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

五十一室,即村居新农服务室。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房办事”原则,在全镇x个村居设立新农服务室,做到专人负责、制度上墙,并实现台帐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灵活开展科普惠农服务。

三、强化宣教服务,凝聚发展动力

我们按照“全民动员,科学普及”的思路,分层次、多题材、广角度地开展科普宣教。一是覆盖式宣教,即通过召开培训会、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布通告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宣教;二是渗透式宣教。即通过开展“百晓系列”活动,号召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农业专家深入村居,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在为民服务、融洽关系的同时开展科普宣教,把课堂办到村居、田头、农家,把农函大特色班办到农业基地中,取得显著成效。“驻村百晓”也被评为浙江省“十七大”精神主题宣教“创 新载体x例”之一;三是人性化宣教,即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村居文艺潜力,通过“村歌大合唱”、“小品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教;四是多层次宣教,即充分运用“村络工程”网站、远程教育网络、LED大屏幕等新平台开展宣教,进一步创新宣教形式、扩大宣教覆盖面、提升宣教层次。

今年来,共组织农民“土专家”巡回讲座x期,举办各类技术骨干和协会会员培训班x期,开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x期,培训人员x多人次,转移就业x人,引进以色列樱桃蕃茄、美国西芹、台湾红茄等国内外优良新品种x只,示范推广多层膜覆盖、反季节栽培、立体套种、立体养殖、二氧化碳气肥等新技术x多项,有力促进了全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四、坚持学以致用,打造示范亮点

为提高科普惠农工作的影响力,我们立足资源优势、挖掘产业潜力,启动“三色产业万亩亿元”工程,着力打造示范亮点。所谓“三色产业”即以浅海滩涂和围坝养殖为主体的新兴“蓝色产业”、以大棚葡萄为主体的瓜果生态“绿色产业”、以大棚蔬菜栽培为主的“白色产业”,这是“万亩亿元”工程的主体项目。按照“特色化、区域化、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产前:在农技协建立x亩大棚蔬菜示范区,在xx村建立x亩大棚葡萄示范区,在xx农场建立x亩西甜瓜示范区,采用新的品种引进、无公害生产、新肥药应用、立体间套、优质高产栽培的措施,达到亩收入上万元。产中:以台农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做好技物结合服务,严格遵循农业部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并配套使用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标准,改善田土壤品质,降低农田有毒物质,提高农产品在国外、国内二大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种养殖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产后:以农技协为龙头,以龙头基地、龙头市场、龙头示范村、龙头示范户为辅助,舞好五龙,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经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化和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示范点的成功建设,激发周边农户的参与热情,带动了全镇农业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的科普惠农建设已步入了轨道,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归纳为三句话:科普网络更健全、宣教功能更强大、受益群体更宽泛。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推进村级自治,实现重心下移,努力推动科普惠农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篇2

活动。

在粤期间,中央媒体采访组召开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座谈会,通过看材料、到田间访农户、听介绍,详细了解科普惠农实施情况,特别是获科普惠农项目表彰后,在发挥先进集体和个人的示范作用、引领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创业就业、依靠科技走共同致富道路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农户种什么、种多少、市场销售价格、农民收益保护、年收入和食品安全、农户入会前后增产增收对比等情况。采访中,广大农民围着记者们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科普惠农为民、亲民、爱民、益民,是益民智得民心工程、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手牵手工程、送温暖帮扶工程。

采访组对广东科普惠农实施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基层扎实推进,工作有创新、有突破、有亮点,计划落到实处,成效显著。

此次采访活动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有关媒体派出精干的采访人员。中国科协科普部、调宣部和农技中心以及广东省科协科普部、科技咨询中心有关负责同志陪同采访。(编辑:张炜哲)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篇3

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科普示范基地在大力培育推广本地海产苗种养殖,普及海水养殖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基地还针对渔农民和青少年开展技能培训、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惠农效果。现就中心科普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扎实推进基地科普平台建设,提高基地科普惠农水平

中心以金平育苗场为基础建设科普平台,经并购、改造和维护,目前已是一个设施相对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科普示范基地。基地以科普宣传为抓手,进一步加大重大科技攻关力度,特别是在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厚壳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瘤荔枝螺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还积极积极参与了厚壳贻贝、小刀蛏、瘤荔枝螺、等边浅蛤、条石鲷、赤点石斑鱼等海洋生物资源人工增殖放流。

二、主动设计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 一是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推广。从2003年开始,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联合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浙

1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进行了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和海区保苗、养成系列课题的攻关。研究人员在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倪梦麟的带领下,通过连续不断地攻关,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关键技术,当年培育出稚贝6000万粒,2008年此技术经巩固后,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共培育出厚壳贻贝稚贝4亿粒,2009年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完全实现了产业化,全县共培育出稚贝8亿粒。2010年达到10亿粒。

2011年由于海水温度偏低、海区饵料偏少、养殖密度偏大,导致2011年收获的贻贝普遍偏瘦,为改变这种现象的发生,中心积极组织专家到基层调研,摸清情况,寻找对策,并向县领导献计献策。在此基础上积极深入渔农村,向广大渔农民开展科普宣传,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另外由于今年台风的影响,养殖设施遭到了巨大损失,为此中心通过科普宣传、科普进社区,积极向养殖户推广抗风浪养殖筏架。

二是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由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项目“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经过2年的攻关,初步摸清了小刀蛏的繁殖季节和繁殖习性,了解了小刀蛏的性腺发育过程,掌握了小刀蛏浮游幼体培育技术和匍匐幼体培育技术,2011年共培育出平均壳长

1.59mm的仔贝835万粒,是国内首次获得如此大规格和如此多数量的苗种。培育的苗种全部放流到嵊泗海区,对于小刀蛏资源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为养殖渔民提供人工苗种,对于我县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若能替代缢蛏养殖,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2011年,组织实施了 “嵊泗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初步摸清了等边浅蛤的繁殖季节和繁殖习性,掌握了等边浅蛤亲贝培育、产卵、浮游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技术,共培育出平均壳长2.12mm的仔贝3900万粒,是国内首次获得如此多数量的仔贝,并全部放流到嵊泗海域,为嵊泗等边浅蛤的资源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刺参笼养技术研究。自2006年从山东引进刺参养殖技术后,根据我县海域和地域实际情况,中心重点开展了刺参笼养技术研究,从养殖方式和养殖模式上实现再创新。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技术优势,针对嵊泗列岛海区环境、海况特点和刺参的生态习性,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嵊泗海区条件的刺参生态养殖模式,选择并研制了适合刺参生长的新型养殖设施,系统研究了刺参的不同放苗规格、放养密度和放养水层对刺参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筛选了适宜于海区刺参吊笼养殖的饵料,对嵊泗海域各养殖示范点操作人员进行了技

术指导,制定了“嵊泗海域刺参筏式吊笼养殖生产操作规程”,取得了一定的养殖效果。

五是瘤荔枝螺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实施“瘤荔枝螺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初步掌握了瘤荔枝螺人工采卵技术、浮游幼体培育技术、变态期饵料转换技术和稚贝培育技术,2009年和2010年累计培育出稚贝580万粒,最大壳长5mm,平均壳长2mm,是国内首次获得如此多数量和如此大规格的稚贝,三、组织各类科普活动,提高渔民文化素质

基地利用现有资源,针对渔民与渔村青少年的需求,积极开展了各类培训、科普讲座、展览等科普活动,有力的提高了当地渔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重点举办了海水养殖技术、育苗技术培训班,授课对象主要为渔村转业人员。培训的开展,让很多待业在家的渔村青年掌握了技术,走上了养殖致富之路。基地建立了科普画廊一个,每年定期展出科普图板10期左右,内容涉及健康、环保、养殖、生活常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知识,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此外,基地作为中小学生校外科技活动场所,经常性接待中小学生来基地参观学习,基地还就此专门落实技术员就基地的生产流程及育苗知识对中小学生做详细的介绍与指导,让青少年学习了解海水育苗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起到了较好的科学知识普及作用。

渔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科学技术是否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全面推进渔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科普示范基地作为我县的一个特色基地,既是海水养殖技术的推动者,也是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者。我们相信,在上级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基地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篇4

榆市科协发(2012)29号

关于申报推荐2012年全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科协、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科协、市财政局决定继续实施2012年榆林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全市评比表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社区、农村科普带头人及科普示范户。请各县(区)认真组织申报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名额

2012年榆林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推荐名额分配原则:积极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对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有效推动当地农村科普工作的县(区)给予适 1

当倾斜;对绩效管理较好和规模较大的县(区)给予适当倾斜。管理不善,出现问题的县(区),将严格控制获奖名额。

按照以上原则,各县(区)推荐申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社区、农村科普带头人及科普示

范户分别按照1:1:1:1进行推荐(科普示范社区不再推荐)。

各县(区)要在应推荐名额内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好中选优,做好初评和推荐工作。

二、推荐要求

(一)各县(区)要在规定的推荐名额内,按照《“科普

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做好组织实施工

作,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加强监管,按规定进行项目评审和

公示,做好推荐和初评工作,确保推荐质量。坚决杜绝弄虚作

假和一切不正当行为,有违规行为的单位,一经发现将取消今

后两年推荐申报资格。

(二)推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特别对符合以下条件的给予重点关注:

1.在发展低碳农业和现代农业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重点在发展我市主导产业方面,以及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2.生产(经营)范围属于榆林市重点农业产业,在当地农

村经济发展中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起到积极示范和具有较

大辐射作用的;

3.建立基层党组织、以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农民培训学

校等形式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农技协和示范基地;

4.积极承担政府以及部门的技术推广和科普工作任务并做

出突出贡献的;

5.在开展全国、全省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工作中做出突

出贡献的;

6.在当地群众中威信较高,开展科普公益活动有突出贡献的。

(三)追踪问效,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1.榆林市科协和市财政局负责对本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考核和追踪问效。

2.获奖单位和个人所在地的县(区)科协和财政局要按要

求做好工作总结,将表彰对象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加以推广,持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材料报送要求:

1、各县(区)于2012年5月5日前将申报推荐材料报至

市科协科普部。逾期不报者,视为自动放弃。

2、各县(区)要报送材料包括各申报单位及个人的推荐表

和相关资料,申报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情况

简介字数不超过300字(含电子版)。

3、各申报单位和带头人的推荐表请到榆林市科普网或者到

科协QQ群上下载。

4、推荐材料报送采取纸质材料(一式二份)和电子材料同时

报送的方式,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应完全一致。材料包括获得

县级以上科普工作奖励的证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社团登记

证明、年检证明和当地统计局出具的该县农民近三年的年均纯

收入证明等,四、联系方式:

市科协科普部联系人:赵静 高强

电话:0912-3891909

市财政局教育科联系人:高勇

电话:0912-3592813

QQ:542490986

附:

1、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荐表

2、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荐表

3、农村科普带头人推荐表

榆林市科学技术协会榆林市财政局

2012年4月12日

主题词: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申报通知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篇5

——宜州市科协回访“科普惠农”表彰对象总结

“桑蚕协会是金桥,通向富民路一条,千家万户增收入,村民同唱幸福谣。东桑西移到宜州,桑蚕协会带好头,丝绸出口赚外汇,国家富裕民增收。”这是当地农民用山歌对 宜州市庆远镇山湾桑蚕协会的赞颂。该协会于2002年经宜州市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立,现有会员541人。2007年 宜州市庆远镇山湾桑蚕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9年9月宜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9年11月宜州市刘三姐乡孟山桑蚕协会被评为广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获得奖补资金48万元,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增强了协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现将几年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总体实施情况

(一)领导重视,强化管理和服务。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听取市科协关于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三年共安排配套资金13万元支持实施。宜州市科协把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作为单位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人员配合抓。为了提高工作透明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2008年初我们还到协会召开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座谈会,传达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有关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文件精神,提出本市对实施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听取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以抗冻救灾和抗洪救灾为重点,搞好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2008年初我市遭受了严重的冻灾,2008年6月又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洪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农业生产形势严峻,为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尽快恢复生产,我们按项目管理要求及时下到庆远镇山湾桑蚕协会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办灾后桑园管护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群众1200多人,免费送价值15000余元的桑用生物有机肥和农药等救灾农资给群众,深受群众好评。2008年6月下旬举行宜州市实施“五个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暨科技下乡“大篷车”活动启动仪式。邀请中国农科院土肥研究所专家教授到福龙乡重灾区,面对群众进行灾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方法的培训,向群众赠送一批微生物肥,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组织技术人员25人组成下乡讲师团,到16乡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栽培等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免费帮助农民检测土壤,赠送农业科技资料。到目前已下300多个自然村举办技术培训班300期次,培训农民15000人,增强了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意识。

(三)积极承办河池市科协实施 “五个一”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008年4月28—30日协助宜州市科协承办了河池市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既“五个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宜州及兄弟县(区)农村科普带头人、农技协会长、副会长、理事、党支书,农技协骨干、村干部50多人。2009年8月20日在宜源公司生产场地内组织承办河池市“五个一”工程宜州桑杆食用菌技术培训班,来自宜州、金城江、南丹、罗城、环江等县(市、区)的近百名基层农技协领导骨干和周边的农民群众共467人参加了培训。这一培训班较好地配合了自治区提出的“建设宜州示范基地,带动全区桑蚕产业发展,推动打造蚕业强省”的发展思路,为宜州、河池桑蚕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贡献了一分力量。

(四)进行生物有机肥的对比试验示范,引导农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主要进行绿色核动力生物肥和东生有机肥的试验示范20亩,让群众眼见为实,积极采用新产品新技术。

(五)购置科普设备,提高科普服务能力。目前已购买了电脑、照相机、多功能打字机等设备,更好地满足科普工作的需要。

二、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使用情况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专项资金已开支160000元,其中:承办河池市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五个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开支25000元;进行生物有机肥的对比试验示范开支10640元;购置科普设备开支78000元;组织协会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开支18500元;建设科普宣传长廊开支10000元。上述开支均为宜州市庆远镇山湾桑蚕协会的奖补资金。宜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普示范基地和宜州市刘三姐乡孟山桑蚕协会的奖补资金尚未开支,目前正在按预算安排与项目进展有计划地开支。

三、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科普组织的知名度

2008-2009年,自治区政协主席马铁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先后到宜州市视察农村工作,选择了山湾桑蚕协会作为考察点,2009年5月宜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表彰2004—2007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定,授予庆远镇山湾桑蚕协会会长韦玉君等10位同志为宜州市2004—2007科普工作标兵称号,授予庆远镇山湾桑蚕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等16个基地为宜州市2004—2007先进科普示范基地。

四、创建科普惠农服务站,探索惠农长效机制

2009年9月宜州市庆远镇山湾桑蚕协会获全国优秀科普惠农服务站项目后,我们抓住机遇,在上级科协的指导下,在获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科协表彰的协会、基地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协会、基地创建科普惠农服务站,扩大科普惠农服务的整体实力。

五、对进一步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篇6

全省部分市县科协代表,各级科普惠农服务中心、站负责人,科普惠农企业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会议。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杨伟民,省科协副主席王德贵,省科协副主席、山西科技报刊总社社长郝建新,省邮政公司、省农业银行、中国农技协科普惠农宣传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大會指出,2011年,山西科普惠农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农科110服务热线整合为1个短号码96110,又开通了96365健康服务热线,聘请上百名省城医学专家为农民服务;科普惠农资源建设不断加强,省科协直属单位山西科技报刊总社通过全媒体的传播手段为农民服务,成为全省最大的农村科普资源生产和提供者;科普惠农服务站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去年,全省建设市级科普惠农服务中心6家,旗舰店10个,标准店118个,为100家科普惠农服务站安装了科普电视机顶盒和银行POS机,为300余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开通了科普惠农数字图书馆系统,将20个科普惠农服务站确定为山西省农村科技函授大学辅导站,并通过和省邮政公司、省移动公司合作将更多的便民科技服务项目引入服务站;科普惠三老工作不断推进,通过各地科普惠农服务站和科普惠农体系为14 250名老红军、老八路、建国前老党员提供科普服务;科普惠农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去年各级服务站采取多种形式全年发展农民会员近4万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手段不断丰富,在以前通过报刊、网络、电视、手机等手段对农民进行远程培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科普电视和科普惠农数字图书馆系统;科普惠农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各地创新思路,结合当地实际为农民提供服务。

杨伟民充分肯定了全省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的建设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他说,新年要有新思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精神、省里要求、外地好经验与当地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确定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法;要注意与时俱进,善于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科普惠农服务的工作力度与工作节奏;创新工作思路并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把原有的做法通通改掉,而是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赋予新鲜的内涵,同时注意开拓新的领域和新的渠道。新年要有新举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同时强调突出科技,以更大篇幅论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科普惠农服务站从诞生之日起,就高举科技大旗,科技始终是科普惠农的一大特色。多年的实践证明,科普惠农服务站是当前山西农业科技推广的一个很好的形式,是科协农村科普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科协必须充分发挥服务站的优势,提升服务站的能力,延伸服务站的内容,扩大服务站的服务范围。把农民需要不需要,农民高兴不高兴,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中提升地位,在服务中扩大影响,在服务中提高效益。新年要有新突破。由单一服务变综合服务,在科普惠农服务内容方面实现新突破;由平面服务变立体式服务,在科普惠农方式上实现新突破;不仅让农民增产,而且让农民增收,在科普惠农效果上实现新突破。

会议期间,山西农业科技信息中心还举办了科普惠农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和山西省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项目推介会。(周君彦 编辑:张素琴)

(山西省科协)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2023通用版 篇7

一、科普类型

(一)农业科普。各村居要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在街上开展科普宣传咨询活动,宣传有关白莲、水稻、泽泻和烟叶种植等农业科普知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分发各种科学种养技术资料,帮助广大农户解决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 校园科普。中小学要定时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利用周末和暑期开展科普研学游。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观看科普知识,从小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科普挂图展、电影放映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地理知识、医学知识、农业知识、海洋生物知识等内容;把学生带进田间地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真真正正增长了见识,开活了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师生们实用科普知识的水平。

(三) 科普卫生。镇卫生科普工作组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各村义务开展“健康乡村行”农民健康促进活动,逐个走遍全镇各村,通过多种内容丰富的形式,向当地农民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连心般热情盾到的卫生保健服务。为农民群众免费发放健康科普资料,开展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对卫生保健知识进行介绍;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讲解疾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并开展免费咨询,做到有问必答;为参加活动的每个村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四)崇尚科学。以“平安驿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倡导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镇科协与平安办、派出所共同组织镇网格员和志愿者们向过往群众及农贸市场内的摊户发放《致全镇居民朋友们的一封信》、反邪教、反电信诈骗、禁毒等宣传资料,耐心讲解相关知识。

二、工作要求

一、要抓特色。各(村)居要结合驿前镇“红”、“古”、“绿”三色综合开发,积极组织以莲文化馆科普体验馆、姚西村白莲科普基地、九品香莲观赏区、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果蔬采摘、驿粮仓乡村民宿等具有驿前特色的科普+旅游体验项目。

二、要抓制度。要坚持做到科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年初有计划,平时有活动记载,年终有考核评比,一年工作有完整的档案资料,例如科普宣传周组织义务人员义诊,组织电影院放科普电影,组织科普志愿者上街义务修家电,组织农技人员田头讲农技等。

三、要抓创建。抓一批科普典型村、典型人,把科普宣传、科普服务融入科技创建,融入学、比、建活动,多组织反封建迷信教育等效果十分显著,例如聘请专家来传授农业技术,组织相关人员参与。

四、要抓实效。为了更好地推进科普工作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各村居要建立科普联系点,对凡在农技推广、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特色农业方面取得成效的主动介入,落实为固定的联系点,并以此为网络,定期组织交流、培训、学习,帮助广大群众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资金难题,以科普带动“一帮一”,以科普引导农技大合作,带动共同致富。

五、要加大宣传。营造浓烈科普氛围社区以活动室为主阵地,以宣传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科普画廊等载体,在村民各街道广泛张贴科普知识宣传展板,拉科普宣传主题横幅,事先录制好的内容通过广播进行宣传,营造科普宣传的大氛围。

六、要贴近居民实际。开展日常性科普宣传工作,张贴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小展板,利用党员活动进行科普宣传。定期举办法律、科普、健康知识学习班,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开展专题报告会,组织科普知识交流活动,增强党员科普意识,通过党员带动周围居民科普意识的提高。组织科普进小组、服务进家庭活动。

科普惠农见实效 基地建设上台阶 篇8

——白银区重坪科普示范基地事迹简介

白银区重坪科普示范基地是白银市首家引进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的试验基地,也是甘肃省最先引进推广日光温室技术的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被中国科协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被科技部星火办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甘肃省科协评为“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被市政府认定为“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甘肃省质监局认定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8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一、基地建设与主要成效

基地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区水川镇,地处黄河之滨,光、热、水资源俱丰,开发潜力大,前景看好,相对于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的陇中干旱地区来说,可谓是一方热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从山东寿光引进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切合当地实际从种植技术和棚体改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1998年,被区政府列为农业科技

等200多个蔬菜、瓜果、花卉新品种,筛选出了42个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且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2008年以来共引进试验新品种18个,其中桃子、红提葡萄等新品种反季节生产推广面积已达200多亩。日光温室茄子、黄瓜、辣椒、番茄和日光温室油桃、李子被认定为绿色产品,辐射面积2.5万亩。

(三)惠农兴村效果明显

2008年示范基地年销售收入达1300多万元,农民每年从日光温室中获得的纯收入人均达4450元。白银区近几年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保持在2.5万亩左右,约占全部蔬菜种植面积的80.7%左右,蔬菜年产量1.15亿公斤,总产值1.8亿元上下,全区农民人均从日光温室中获得的纯收入达1500多元,约占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尤其是科普惠农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实施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科普展览、样板示范等一系列措施,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种田的水平和科技素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四)社会效应日益凸现

基地除了示范带动本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之外,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近两年先后有4个省20个县组团深入基地考察学习,基地每年也派出一定数量的人员对基地辐射区和省内外10多个县区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推广设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白银市三县两区受到重坪直接带

(三)强化自身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2008年以来,重坪示范基地通过配臵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设信息网络设备和培训设备,建立化验分析室,配备土壤测试分析、化验检测设备,完善化验室,建设20米长科普画廊,增臵科普图书,充实信息库等措施,强化自身建设。一方面按照“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广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为村社培训各类科技人员,通过增设科普惠农服务站,扩大技术覆盖面,使基地示范效应广泛扩散。仅2008年以来,就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受训人员达1600多人次,举办科普展览4场次,科普讲座3场次。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大大加强了基地自身建设,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活力与后劲。

重坪科普示范基地在注重物质投入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白银市农科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农科教”协作关系,与省内外的农业科技人员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聘请了13名省、市农业科技专家为技术顾问,对基地实行技术指导的同时,义务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使基地逐步走上了科技惠农兴村的道路。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篇9

山西省科普惠农计划自2005年8月实施以来,“五大工程”齐头并进,为全省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信息、技术、人才、物资服务,让农民真正从中受益得到实惠。去年,全省建设市级科普惠农服务中心6家,旗舰店10个,标准店118个,新培训农民43.5万人次,农科110服务体系全年共解决农民咨询3.3万人次,下乡现场服务100余次。

2011年,山西省科协大力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全省有59个农村专业技术、1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2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选为2011年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个人,获得奖补资金1 540万元。17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名农村科普带头人获省级表彰,共获奖补资金229万元。全省科普惠农服务站服务手段更加齐全,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山西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和省科协在全省拉开了“科普惠三老”活动的热潮,为全省14 250名在乡老红军、老八路、建國前老党员提供系列科普服务,成为新时期科普惠农的创新和延伸,并和山西农大联合组织1 060名学生,利用暑期分赴全省10个地市18个县区看望“三老”人员,开展红色寻访活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山西省科协还将科普惠农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去年组织各地市科协,开展面向全省贫困户摸底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贫困户的具体需求,针对共性问题编制并印发了《山西科技扶贫农业致富实用技术手册(一)》3 000册,对660户贫困户提供了科普惠农的相关服务。在对定点包扶村方山县麻地会乡郝家庄村的扶贫中,省科协为全村303户村民加入科普惠农会员,让科普惠农的优惠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山西省科协加强大联合大协作,科普惠农社会化格局正逐步形成。2011年7月,省科协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山西科普惠农数字图书馆”,之后赴全省各市进行了9期面对面的辅导培训,与其它培训方式有机整合惠及35 000名农民。9月,省科协与省邮政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原有科普报刊发行、科普惠农专供物资配送、科普惠农绿色通道会员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品牌融合、渠道共建、项目互促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将用3年的时间,共同打造服务“三农”科普惠农绿色通道,探索“农资产品下乡,优质农产品返城”双向服务的新模式。11月,省科协与长庚耳鼻喉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健康科普三晋行•耳鼻喉311援助计划”,由省科协聘请100位长庚医院耳鼻喉专家为健康365专家开展义诊,预计为1万名科普惠农会员及其家庭成员、家庭困难的农民朋友减免治疗费用300万。此项计划已开始试运行,并于近期正式启动。

2011行将远去,2012征程开启,山西科普惠农将会用智慧与汗水为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周君彦 编辑:张素琴)

(山西省科协)

XXX镇2012年科普工作总结 篇10

千家店镇2010年科普工作在县科委、县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镇“百里山水画廊”项目建设需要,增强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现将2010年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配合科普示范县建设,全面推进我镇科普工作。2010年是延庆县创建科普示范县建设的重要一年,我镇为配合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落实创建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千家店镇关于落实延庆县创建科普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从科普网络健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科普氛围营造、科普设施和科普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镇多部门联动,全面配合县相关部门做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加强科技培训,推进科技套餐配送工程

1、农民技术、技能培训。

根据我镇产业发展需求,及百里山水画廊建设需要,积极组织各种技术、技能培训,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今年,我镇共农民培训班46次,培训农民3505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次,178人次;各种技术、技能培训8次,1567人次;岗前培训4次,1012人次,协助县农业局举办田间学校培训33次,748人次。

2、田间学校培训。为促进肉鸡产业发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我镇通过与县农业局合作开办肉鸡养殖田间学校,今年共举办培训班33次,培训人数748人次。

三、加强人才培养,培育新型农民。

1、建立农机推广体系。

结合“延庆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我镇共有农技推广技术指导员14名,其中:肉鸡养殖技术推广员7名,黄芩种植技术推广员7名。共指导科技示范户140户,其中:肉鸡养殖户70户,黄芩种植户70户。通过对以上140户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提高其种植、养殖效益,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今年我镇还发展全科农技推广员14人,为今后农技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2、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今年,在原有162名农村实用人才的基础上,我镇根据主导产业人才发展需要,又培养农村实用人才89名,其中:民俗旅游类41人,种植类8人,养殖类29人,文化类11人。共与29名专家签订帮扶协议,其中:市级专家3名,县级专家8名,乡土专家18名。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扶和指导下,实用人才的技术、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为科普活动开展典型基础。

1、一站、一栏、一员建设。

我镇科协一直把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工作列在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科普“站、栏、员”建设。今年,在镇中心建立科普活动室,并在镇中心建科普画廊2个。目前,全镇共有16个村建立科普活动室,占全镇行政村数的84.2%。19个村均建立图书室和科普宣传栏,并每村都有一名科普宣传员,定期对科普宣传栏进行更新,科普宣传员主要由各村大学生村官兼任,组织群众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2、科普示范村建设。

今年,我镇共建科普示范村3个,包括:六道河、千家店、平台子。为以上三个村各配电脑一台,建立科普网络平台,并派专人管理,建立开放制度。农民可直接通过平台访问延庆县科普网站,获取所需要的技术知识等。

3、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我镇科普资源,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组织我镇小学生参观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开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丰富地质科普知识。同时,在黄芩科普示范基地和肉鸡科普示范基地开展示范种植、养殖,示范推广新技术,带动产业发展。

五、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1、向日葵种植产业。

今年我镇继续深化种植结构调整,新发展种植向日葵2080亩,引进SH909、SH815、RH3146共三个向日葵新品种,全镇种植农户780户,涉及全镇11个行政村。向日葵种植打造大尺度田园风光,吸引众多游客观光。在实现种植增收的同时,促进民俗旅游产业发展。向日葵种植亩产200斤,平均销售价格3.5元/斤,亩收入700元,加上每亩补贴300元,亩实际收入1000元,2080亩共实现收入208万元。民俗旅游已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5.7%和82.1%。

为提高我镇向日葵种植效益,深入了解新品种向日葵的各种特性,今年我镇在平台子挑选40户,共20亩进行种植试验,分别进行品种、播期和密度试验,试验种植SH909、SH7101、SH815、RH3146、LD5009、CL135 共6个品种。通过试验,加深了我们对新品种向日葵的认识,找到最适合种植的品种,以及最佳的播期和密度,对今后我镇向日葵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肉鸡养殖产业。

今年,通过集中培训和肉鸡养殖田间学校的学习,我镇肉鸡产业实现良好效益,截止11月底,全镇共出栏肉鸡236.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5912.5万元,纯收入733万元,全镇人均收入666元。

六、积极开展科普宣传,营造良好科普工作氛围。积极配合县科委、科协开展科普之春、科普之夏等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同时与镇司法所合作开展各种法律知识讲座及宣传活动,通过丰富的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普工作社会氛围。

镇科普教育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 篇11

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全面提高中小学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增强师生的应急法制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镇于5月7日至5月13日开展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周”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保证此次宣传周活动的顺利开展,镇中心校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中心校校长姜趁旗任组长,办公室主任杨清臣任副组长,抽调精兵强将6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中小学也建立了领导小组,与此同时,中心校还专门制订了活动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突出重点,明确工作内容

根据县局安排,中心校给各中小学下发了宣传内容,主要为:《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防风法》、《食品安全法》、《防震减灾法》、《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使各校的宣传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三、运用多种形式,营造浓厚氛围

1、加强阵地建设,各中小学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等载体,大力宣传中心校规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营造了

浓郁的宣传氛围。

2、召开班会、集会、教师会等各种形式的会议,组织师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安全意识。

3、召开一次家长会,增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联系。

4、利用升旗仪式,向汶川大地震遇难的民众和抗震救灾中牺牲的官兵默哀。

5、举行一次安全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到位。

中心校宣传工作领导组对各中小学的宣传工作进行了巡回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汇总,通报全镇,确保了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工作到位。

通过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气围。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创建平安校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朱曲镇中心校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篇12

5月10日,山西省科普惠农实用技术“1111”培训工程高平市寺庄镇培训专场在寺庄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山西晋城科普惠农服务中心与晋城市科普110服务中心积极联合寺庄镇政府共同搭台,邀请晋城市果树研究所原所长、市农委的果树专家王有信和高平市科技局副局长袁有智授课。他们分别就干果经济林的种植管理和蔬菜大棚技术进行了培训,精彩的讲解赢得了现场200多名农民朋友的阵阵掌声。

山西省科普惠农实用技术“1111”培训工程,即为全省一万名大学生村官建立科普惠农数字图书馆、省科协为全省每个县进行一场培训、市科协为所辖每个县进行一场培训、县科协为所辖每个乡、镇进行一场培训。此项工程是经山西省科普惠农计划领导组办公室和山西省科协研究决定,于2012年4月至11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其目的在于深入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业科技的精神,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战略部署,推进山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农业的转型跨越发展。(晋城市科协 靳少毅 编辑:吕伟)

(山西省科协)

镇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篇13

自2010年7月1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动员大会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县创建办以及县科协的业务指导下,坚持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积极申请创建县级科普示范镇。以服务全镇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以及不断夯实科普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全镇各项事业进步。

一、明确目标、搭建班子

此次创建工作我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统揽,围绕“科技强县”的战略要求,以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的,不断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各级要求,我镇在县召开动员会后。首先召开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全力争创县级科普示范镇,将科技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搭建工作班子,以赶水委发﹝2010﹞62号文件行文明确政府行政一把手担任赶水镇创建县级科普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助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二、做好各类重点工作、加强科普站栏员建设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

在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贯彻科学素质纲要为主线,坚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利用不同形式以及面向未成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利用学校、卫生院的各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资源开展各种科普工作,充分利用赶场天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宣传科技活动;大力鼓励和扶助城镇劳动者,不断为他们带去知识和技术;邀请各级技术专家讲解各类实用技术从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2、抓好科普网络建设

按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镇科协明确科普组织机构,明确办公阵地,确保科普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明确科普网络组织机构,面向全社会优选一批科学技术带头人、农民致富能手,以村居干部为龙头,成立村居级科普义务宣传员队伍,在与群众打交道最密切的地方宣传科普知识和贯彻科学素质纲要。

重点打造科普示范基地,做到学有样板、做有成效,依托赶水草蔸萝卜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打造好石房蔬菜基地,不断推广科学新技术。

不断壮大基层科普队伍,以学校、卫生院、农技中心等专业机构为重点,建立了30人的日常科普志愿者队伍进行

定期不定期科普宣传活动,每年开展3次以上科普活动,结合镇中心工作和利用赶场天时间向群众宣传科学。

切实强化科普示范带动作用,认真组织好全镇科普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的评选工作,树立标杆,从而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申请争创县级科普先进工作集体和个人。

3、抓好科普设施建设

镇政府严格按照县级要求,投入资金专门布置落实镇级科普宣传画廊并制作宣传内容,为所辖村居制作科普宣传办公牌,积极整合资源,指导各村建立文化图书角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落实科学技术宣传阵地。

三、形式多样的科技工作

开展地氟病的预防与改炉改灶,消除燃煤污染,完成改炉改灶1610户,加强宣传教育,印发宣传资料1920份,张贴宣传画1479份,书写石灰标语176条,发放地氟病防治背心100个,开院坝会25次,组织有关人员100人次参加宣传发动工作。将地氟病防治纳入学校教育宣传课程,投入改造资金58万元。邀请綦江农委专家到我镇对沼气池建设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共培训40人,经考试合格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证的24人,新建沼气池150口。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向农民印发科学种植宣传资料5000余份,培训种植能手2000人次。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新训农机

手70人。组织有关人员到市林业局学习育苗技术,科学育苗500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人。为26个村居送科普读物3782册,丰富群众科技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辖区内干部群众参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网络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迷信、伪科学等思想的侵蚀,使公众科学素质逐年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同时也将科普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促进社会更加和谐,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保障下一篇:综治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