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与管理考试题(共8篇)
2015-2016学年考试试卷
宝洁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其品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有很高的份额。2012财年,宝洁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6.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营业利润(operating income)132.92亿美元,而净利润也达到107.56亿美元。
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科研所,并通过吸纳各地的科研人才,在各科研中心之间进行科研成果的信息分享与相互竞争,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各地科研人员负责研究适合当地气候、人群肤质和消费能力、爱好气味的不同配方,而不是在全球使用同一种配方。即使偶尔其他公司研究出新产品、新技术,宝洁公司也能在一个月或者更短时间内克隆出一样的配方并将新产品推出市场,不让竞争对手拉开销售距离。宝洁公司拥有的专利就超过29000项,可见科研队伍实力之雄厚。
2008年,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润第14大公司。他同时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分公司分布超过80个国家,产品销售超过160个国家,产品种类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品牌约300个。2012年是宝洁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4年,这一年内,宝洁在中国建设了两个目前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这在宝洁175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作为宝洁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它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亲近和美化超过10亿的大中华区消费者的生活,年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为了继续践行对中国市场和广大中国消费者的承诺,宝洁公司计划从2010年到2015年在华新增10亿美元投资。
多年前,好迪、拉芳、霸王等本土日化企业被家乐福告知要想继续上架,就要缴纳 8%-15%的额外费用,这部分加价足以抵消其卖场利润,甚至被迫退出卖场。但想对霸王条款说“不”并不容易,退出卖场就等于将大块市场拱手让人,而宝洁、联合利华就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戴玮向时代周报记者否认家乐福是搞区别对待:“如果小品牌占据的货架越来越少,那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众所周知的是,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卖场一向是宝洁良好的合作伙伴,宝洁和沃尔玛开创的销售模式甚至被命名“宝玛模式”。由此可见,宝洁公司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通过与卖场达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卖场给予其他竞争对手施压,从而达到其垄断行业的目的,其野心可见一斑。
市场存在风险,宝洁公司作为一家如此大的跨国公司,当然知道市场风险的利害,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利益的影响,也为了规避风险,宝洁公司在全球 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它将企业生产销售和资源配置都调度得合理完备,堪称完美。
宝洁公司还充分利用了许多国家的地理区位优势。拿中国来说,目前,宝洁公司已陆续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地设有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这些城市都是中国国内较大的省会城市,是人口聚集的稠密地区。宝洁公司将分公司设在那儿,显然开始看中了那里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中国可是拥有13亿人口的人口大国。人多的地方自然就有大量的需求,需求带动了企业的业绩销售。据了解,2004年宝洁公司在全球净销售额为 130.3 亿美元,净销售额增长22%,净盈余为15.3亿美元,增长20%。其中5%的增长源于有利的外汇汇率影响。不计收购、剥离及外汇汇率的影响,该公司自身销售同比增长 9%。此外,中国又是世界上廉价劳动力的出产大国。宝洁美国总部的Ropha Penn和中国总部发言人张群翔说:“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宝洁是一个中国公司。宝洁中国99%的员工都是中国人,80%的原料都来自中国本地。”由此可以看出宝洁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1、请根据所学的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材料中宝洁公司的国际化活动。(20分)
2、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有哪些?宝洁采用了哪种模式?简述该进入模式的优点和缺点。(20分)
3、请结合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具体案例,分析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1)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具体采取了哪些战略?(可以包括国际化路径、进入方式、建立方式等,也可以自行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它在改变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的跨国经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以及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后,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大范围接轨, 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成为跨国巨头争夺的中心。因此, 本土企业面临来自“内、外”的双重压力, “走出去”则成为部分企业积极防御的手段和快速发展的有效方法。
跨国经营对企业而言是机会与风险共存。企业国际化风险, 包括目标市场的稳定性、社会动乱、汇率波动、基础设施落后、本国与东道国政府规定、语言、规范、宗教及法律系统差异等。自20世纪末开始跨国经营以来, 我国企业积累了一定应对国际化风险的能力, 但是, 相对于拥有丰富国际化经验的跨国巨头而言,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属于“学习”阶段。因此, 如何丰富国际化知识与经验, 丰富何种知识和经验则是我国企业和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1992年, 首钢集团公司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 成为成功并购外国公司的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随后14年中, 首钢秘鲁公司时常因劳动争议而停产, 每年都造成巨大损失。在经历了艰难经营后, 首钢公司无奈将秘鲁铁矿的部分股份出让, 结束了这段投资。2004年, 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 希望双龙可以成为上汽国际化的一翼。同样受劳动争议的影响, 2007年, 上汽集团结束了在韩国的投资。事实上, 对寻求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 东道国劳动关系管理早已成为他们前行的一个重要障碍。关注和研究跨国经营中的劳动关系管理知识和运行模式, 从而为我国企业国际化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2 企业跨国经营中劳动关系管理的特征
跨国企业是指任何在他国或更多国家内从事生产性活动的企业, 其母公司所在地称“本国”或“母国” (home country) , 设在其他国家的子公司所在地称“地主国”或“东道国” (host country) 。跨国企业的基本经营策略可区分为本民族中心、多民族中心、全球中心三种类型。一般而言, 以本民族中心为经营策略的跨国企业, 其管理方式容易引发劳资争议, 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将本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反射在子公司的员工与制度上。以多民族中心与全球中心为经营策略的跨国企业, 其管理方式引发的劳资争议相对较少, 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管理考虑到子公司的环境特质, 包括社会、文化或其他方面的差异。
尽管跨国企业的经济力量庞大, 也被东道国欢迎, 但是其内部劳资关系仍然受到制约, 这种制约来自于企业内部、国家与国际组织三个层次。在企业内部层次, 工会活动与劳工参与是主要的制约力量, 工会活动包括集体协商以及争议行为的运用等, 劳工参与包括员工代表会、劳资会议等反映员工意见的机制。在国家层次上, 主要的制约力量是东道国的法制, 尤其是各种劳工法规, 这些法规对规范跨国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相当有效。在国际层次, 制约力量一则来自于国际劳工与社会运动, 二则来自于国际组织所制定的国际劳动基准。
3 企业跨国经营劳动关系模式发展的新趋向
跨国企业将不同的生产流程打散, 分布到全世界各地, 并且利用各地廉价的工资或水电等基本设施, 形成所谓“国际劳动分工”。它让企业得以进行全球性的扩张, 而且得到更多利润了, 不过这些变化也给东道国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国际劳动分工”下的劳动关系, 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 则是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新问题。
就企业国际化而言, 原本是指企业应对产品与生产因素的国际化, 而在经营管理方面随之调整的一种过程。但实际上, 不少企业却以“国际化”的口号, 不断寻求低成本、高利润, 将企业迁往劳动力较为低廉的地区。因此造成原有投资地劳工失业的痛苦, 引起社会问题。企业家出走很少会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 只会怪政府政策不好, 怪劳工薪资太高, 怪工会不配合。如何推进公司的社会责任运动, 来促进劳工关系的协调与稳定, 并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平衡与发展亦是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新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企业激烈竞争之下, 许多公司都要求控制劳动成本, 将越来越多种类的工作采用外包的形式取代设置正式部门生产, 相应劳工的工作权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 从事非典型劳动 (含劳动派遣) 的劳工人数, 近年来有相当大幅度的增长。所谓的非典型雇用比较常见的有:部分工时、临时工或定期契约工、劳务外包、劳动派遣等几种主要型态。就雇用关系而言, 前三种型态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争议, 只有劳动派遣因涉及派遣机构、要派机构及派遣劳工的三方关系, 而使得雇用关系的认定与雇主责任归属产生争议。如何应对转包、分包生产以及非典型雇用中的劳工关系调整, 也是跨国企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4 企业跨国经营劳动关系管理策略
由于基本的价值观不同, 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不同, 如果没有完善的了解与准备, 在面对不同文化冲击时, 容易出现对立、抗拒、震怒、暴力相向甚至逃跑等状况发生, 所以加强跨文化管理的能力是企业跨国经营的重中之重。对企业组织而言, 文化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成就动机和时间观念, 企业跨国经营应由跨文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与管理, 借以提升劳工的管理绩效。
跨国经营应该避免品牌及企业形象受损, 严格要求跨国投资公司必须配合当地政府法令, 且不得违反国际劳工组织的各项公约及建议书的内容, 重视劳动标准的提升。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环境中, 企业为了撷取最大的利润, 除了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更重要是品牌形象的开发与维持, 是企业在全球化时代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关键。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 往往比一家企业的所有有形资产的价值还重要。
企业跨国经营会因为各当地国法令的规定, 或者是遵守国际核心劳动基准而被迫提高劳动条件, 对于劳动者的利益照顾得很周到, 从而认为工会的作用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所有的劳动关系管理直接由资方面对劳方, 内部员工也会认为他们再也不需要工会。其实不然, 工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劳资和谐时企业将劳工照顾得无微不至, 工会当然乐观其成, 此时企业不容易察觉工会的功能, 然而一旦劳资关系紧张, 劳动者权益有争议时, 工会则会挺身而出, 充当劳工的守护神。因此企业跨国经营应与工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企业跨国经营应在跨国投资公司内部推动社会责任运动, 保护劳工的基本权益。重视跨国性的生产组织与国别性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关注跨国生产体系中转包和分包企业中的劳工关系调整问题。企业还应该遵守以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及《跨国企业和社会政策的三方原则宣言》等文件为基础的社会责任, 可以自行设立旨在履行其维护劳工权益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社会责任的自律性“生产守则”, 以此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摘要:劳动关系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回顾企业跨国经营理论和劳动关系理论基础上, 首先明确了企业跨国经营中劳动关系管理的特征, 然后分析了企业跨国经营劳动关系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最后提出了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劳动关系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跨国经营,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管理
参考文献
[1]J Johanson, and JE Vahlne.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990, 7 (4) :11-24.
[2]程延国.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史天林.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 (2) :89-92.
关键词:旅游企业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76-02
一、旅游企业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战略理论的起源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公元前360年我国军事学家孙武撰写的《孙子兵法》与同时期的古希腊军事战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初至50年代末)
20世纪初期,亨利·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可以说是最早的战略思维。二战后,美国的企业为了适应技术和组织的快速发展,开始应用长期计划技术,并认识到确定组织目标、制定战略计划、配置资金预算(资源)对企业实现预期增长目标的必要性。
2.古典战略管理理论(60年代至80年代初)
企业战略管理在这一阶段相对完善,并出现第一个热潮,产生了很多流派。安德鲁斯是最早对企业战略进行研究的学者,他将战略分为:市场机会、企业实力、个人价值观与渴望、社会责任四个构成要素。安索夫提出了“战略四要素”,并在1965年出版《公司战略》一书,这是有关战略的第一本著作。自此以后许多学者开始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研究,形成许多不同学派。
3.竞争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企业战略理论和生产经营实施的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重点转移至企业竞争层。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涌现出了三大战略思潮:行业机构学派、战略资源学派、核心能力学派。
(二)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战略
旅游服务是经济社会中提高生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增强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企业就必须审视自身的能力,对经营战略的基本要素、使命与思路进行设计。
1.基本要素
旅游企业战略目标定位是指旅游企业通过设定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确定业务领域、以在目标顾客的头脑中占据的特定位置。旅游企业在确定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时,必须以顾客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
战略路径选择即如何正确地做事情,也就是旅游企业如何真正达到目标的问题。它涉及旅游企业战略全过程,既要考虑战略设计方式,又要考虑优化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的方式。
战略资源具有不完全模仿性。随着国际旅游集团的大力扩张与渗透,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此,培养、引进与配置具有预见性、洞察力与系统性思考人才是打造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结合其产品特性、管理特点与行业特征。旅游跨国企业战略是根据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目标,选择实现目标与获得竞争优势的路径,包含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等三个层次。
2.基本使命
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超越发展。既体现了传统业务的突破和企业转型的升级,又体现了对手和自我的超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对手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以需要不断地构建竞争优势。想要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创新。旅游企业创新是其产生持续优势的动力源。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旅游企业必须采取开拓性的增长战略。旅游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旅行社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管理
旅游企业全球化战略是跨国经营的旅行社企业针对各国、各地、各种环境、各种市场形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管理网络。它协调了旅行社企业的整体运营、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和投资等活动,从而实现旅游企业效益最大化。
旅游企业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活动主要通过与业务伙伴的合作展开。旅行社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是从世界各地的旅游业经营环境出发,并以跨国经营的舞台为背景,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获得最佳的整体利益。
二、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定位
(一)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目标
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目标应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一种长期目标,着眼于未来。在坚持先进性的同时,战略目标的制定还应考虑到企业的实现能力,具有系统化操作理念。
战略目标是旅游跨国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企业使命的要求,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具体和明确的阐述。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目标必须达到目的性、先进性、现实性、系统性、精确性等要求,并可通过标杆超越、盈亏平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加以确定。
(二)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思路
战略思路是关于旅游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战略构想,包括方针、路径和措施。战略方针是旅游企业在战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依照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的要求,确定的关于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指导。旅游跨国企业战略路径应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基本战略措施就是为支持旅游企业的基本路径而规划的各项战略活动,主要集中在组织、文化、制度、信息、人才、资本等方面。
战略思路是关于旅游跨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战略构想,它是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的起点。战略定位理论探讨由于什么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间经营业绩的差异,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式、内部条件式、内外匹配式与互动整合式等四种观点。要科学进行战略定位,必须掌握基本的分析工具,包括SWOT分析、业务组合矩阵、战略聚类模型与博弈论等。
三、旅游跨国企业经营模式
(一)旅游跨国企业连锁经营
世界各国的连锁经营采取的是共同的经营方针和统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经营服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它的优势在于连锁经营使得小规模的单体企业联合成大集团,产生规模经济,使运营成本下降。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优势。实施连锁经营的企业集团,特别是一些大集团,享有较好的声誉,给顾客带来一种安全感。
从经营方式来看,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通常会针对其自身资源与市场需求,实施不同的业务扩张方式。连锁企业在业务发展初期,大多是依靠自有资金,采取直接经营。直营连锁公司,管理系统庞大,权力相对集中,容易产生官僚化,也会提高管理成本。特许经营是连锁化经营的一种高级形式。特许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往往不采取强制性措施,一方面通过特许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效的服务、指导和监督,引导受许方的经营行为。
(二)旅游跨国企业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也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是两个或以上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为客户提供多种基本经济用途产品或服务,在不同市场进行开拓的经营战略。跨国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经营发展,出发点是避免对单一产业的依赖,使自己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经营和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常跨国企业集体采取多元化的动因是受某些行业高收益、高需求、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利导,为谋求更大发展而进入多个领域从事经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单一产业经营的风险,努力使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稳定,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本质上讲,跨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由市场供求矛盾与竞争程度引起的。
(三)旅游跨国企业品牌建设
旅游跨国企业品牌是旅游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蕴含有自身个性、企业文化、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旅游市场的细分,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能使的旅游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地位。
品牌传播要求旅游跨国企业找到自己满足消费者的优势所在,用恰当的方式持续不断地与消费者交流,促进消费者的理解、认可、信任和体验,使消费者产生再次购买的意愿,不断维护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好感。品牌传播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包括广告传播、促销传播和公关传播。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牌传播方法,能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四、加入WTO后的中国旅游
我国旅行社企业对加入WTO后的形势已有所准备,旅行社企业中的精英已经开始和“海外兵团”一起筹建新的运作载体。从全球化角度看,旅游企业业务属低利润。对于这样一个低利润行业,应充分认识到经营中国公民旅游是我们的特长,应当属于业务重点,要重点发展。而对于传统的入境旅游业务可以采取合资的方式,与外商共同发展。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速度将加快,中国人走向世界已经不再是梦想,尤其是出境游,已经成为旅行社企业的三大业务(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之一,这一业务,越往后越发展,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可谓后劲十足。
加入WTO后,对我国旅游景点类、旅游综合类服务企业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现改制和新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后,跟会促使我国旅游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迎接挑战,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高晓霞.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2]陈炫桦,王乐.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界,2009,(7).
[3]王慧敏.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上海经济,2001,(11).
[4]熊俊.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5]高舜礼,中国入世后的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问题[EB/OL].中国网,[2002-11-19].
[6]杜江.中国旅游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国际化:理论、现实与模式选择[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7]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杜江.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9]杜江,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10]魏小安.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题型设计:名词解释4*5
多选10*2
简答2*10
论述3*6
案例 22
一、名词解释 1.本土化经营战略:
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活动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
2.结构性标准:跨国公司就是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基本标准是:
(1)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2)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战略和相关政策;
(3)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它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3.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方在协议期限内将其所有商标、商号、产品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方式等资产以特许权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在指定区域内使用的经营方式。特许经营是一种资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4.交钥匙项目:是通过签订成套设备买卖合同 ,合同执行完毕,用户企业得到即可开工生产的工厂“钥匙”,直接进入正常生产状态。5.内部化理论:是指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于外部市场失效导致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知识产品的交易在企业内部市场进行。
6.跨国化指数:以该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海外雇员占总雇员人数的比率三项指标的平衡数计算出来的。
7.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8.许可证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在获得一定收益的情况下,授权东道国 企业使用某种工业产权或技术。许可证贸易涉及的工业产权和技术通常包括专利、商标、专有技术或专门知识等内容。
9.跨国战略联盟:又称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
10.对外直接投资:指跨国公司为了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金、技术、管理技能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或要素的经济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理论中,(ACD)项属于跨国公司理论。A、垄断优势理论 B、寡占反应理论
C、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ABC)。重点 A、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 如技术知识优势 B、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 C、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拥有垄断优势比利用母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D、企业优势的大小与直接投资的区位中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情况无关
3、按战略成功关键因素的不同来划分,划分为(ACD)基本类型。重点 A、低成本战略 B、集中化战略 C、差异化战略 D、重点战略
4、跨国公司传统的组织形式是(BCD)等。A、矩阵式结构 B、全球性产品结构
C、全球性地区结构 D、国际部
5、全球战略目标的内容包括(BCD)等。A、产业发展方向 B、自身发展方向 C、用户市场方向 D、生产经营方向
6、影响跨国公司对国外子公司管理控制的因素包括(ABD)。A、子公司的规模 B、子公司的数量 C、市场的规模
D、子公司业务的多样化程度
7、跨国公司向各国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提供产品时,其开发策略包括(ABCD)。A、生产和销售母国已生产国的同样产品 B、生产和销售母国已生产国的关联产品 C、改进现存产品 D、开发全新产品
8、跨国公司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包括(ABCD)。A、人员推销 B、广告 C、营业推广 D、公共关系
9、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跨国公司可分为(ABD)等类。A、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B、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C、以本公司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D、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10、企业进行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ABCD)。A、并购与重组 B、对外直接投资 C、出口贸易 D、许可证贸易
11、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大体经历了(ABC)几个阶段。A、出口部阶段 B、国际部阶段 C、跨国性组织结构阶段 D、进口部阶段
12、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是(ABCD)。A、纲领性 B、全球性 C、抗争性 D、风险性
13、(ACD)等是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一部分目的。A、调节子公司的利润 B、满足市场需求 C、增强市场竞争力 D、灵活转移内部资金
14、跨国公司的非股权经营方式有(ABC)。A、技术授权 B、合同安排 C、技术咨询
D、独资经营方式
15、影响跨国公司选择经营方式的因素有(ABCD)。A、母公司的状况 B、东道国的状况 C、特别成本的影响 D、行业因素
16、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有(ABCD)。A、投资障碍分析法定义,评价方法; B、国别冷热比较法定义,评价特点;
C、投资环境评分分析法定义,谁提出;内容; D、动态分析法定义;二类风险的内容;
三、论述题(8选3)
1、判断跨国公司的三大标准是什么?
答:(1)结构标准:指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跨越的地理区域和企业资产所有权作为划分跨国 经营的标准与尺度。
(2)经营业绩标准:指企业在海外的资产、利润、销售额、产值和雇员人数等必须在整个企业业务中达到一定百分比以上才能称为“跨国公司”。
(3)行为特征标准:指跨国公司应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公司最高决策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以全球范围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局限于某地区市场的盈亏得失。
2、跨国公司制定全球战略的意义何在?全球战略的缺陷?P175 答:
一、(1)便于实行内部化经营,公司可以利用遍布全球的生产、销售、金融、信息和研究发展的网状组织,随心所欲地调配各种资源,谋求利润最大化。(2)便于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总公司对整个跨国公司的投资计划、生产安排、市场安排、利润分配、配置研发方向以及其他重大决策,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
(3)便于公司发挥下属机构的积极性:在全球战略下,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彼此密切合作,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内外分公司、子公司服从公司的整体利益。
二、缺陷:是难于适应各东道国的特点,适应各国不同的情况。
3、矩阵式结构优缺点是什么?P27 答:优点:
(1)有利于各部门和各层次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增强公司整体实力。
(2)有利于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与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东道国政府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置
(3)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缺点
(1)组织过于复杂,难以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
(2)一旦某些经理权力欲望过强,就可能矩阵组织之上各行其是
(3)打破传统的统一管理模式,一旦部门间产生矛盾,需要多方协调,不利于一致对外竞争。
4、垄断优势理论不完全性产生于哪些方面? 答:(1)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2)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3)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4)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5、如何评价一个国家市场的吸引力,分析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答:
评价:跨国公司经营者对东道国国家的获利、负担的成本和面临的风险三要素进行评估影响获利、成本和风险的因素有市场的大小、投资气候、当地的技术水平和与投资国之间的距离。
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①投资障碍比较法②抽样分析法③成本比较法④多种环境因素分析法
原因(1)主要得益于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愈加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两项吸引外资的最基本因素
(2)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强,连续几年的持续高增长使全球企业在寻找投资地点时纷纷看好中国;
(3)近年来世界制造业集团处在新一轮调整之中,并开始对中国重新定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已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逐步履行对WTO的承诺和各行业领域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有所增强,投资的范围也更加宽泛。
6、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的区别?
答:直接投资(FDI)是指以各种混业、合资、独资等形式直接进入他国进行生产的贸易 活动。
间接投资(FII)是指以购买他国金融证券(如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等对别国涉及的投资行为。
(1)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投资的目的则是获取金融资产权益。
(2)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在厂房、设备或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则列入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中。
7、试述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特点及跨国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答:答:特点 P327(1)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2)相对集中的投资地区分布(3)多样化的投资行业选择(4)合资经营为主的投资方式(5)小型化的投资经营规模 问题
(1)市场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所谓的市场发展目标不明确其实就是企业对国家实施的 “ 走出去式”发展战略没有深刻理解,造成了对企业未来的,市场发展不够明确(2)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3)我国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弱,装备水平总体落后
(4)我国跨国公司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国内外市场满足率低,盈利高的公司不多
考试科目:《跨国经营与管理》第一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不是跨国公司的别称。
A、国际公司 B、多业务公司 C、全球企业 D、宇宙公司
2、世界第一家跨国公司出现于(B)。
A、1858年 B、1868年 C、1845年 D、1863年
3、跨国公司不包括以下(D)特征。A、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 B、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战略和配套政策
C、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 D、拥有分公司和子公司
4、(D)是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研究学者。
A、李嘉图 B、小岛清 C、俄林 D、邓宁
5、(C)理论只反映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特定时期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特点。A、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B、内部化理论 C、边际产业理论 D、寡占反应理论
6、(D)不是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的条件。A、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
B、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C、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造成了严重后果
7、(A)不是跨国战略联盟按照股权构成分类分成的形式。A、合作经营 B、合资经营 C、相互持股 D、契约式战略联盟
8、跨国并购按并购的支付方式划分,不包括(D)。
A、现金并购 B、股票互换并购 C、债券互换并购 D、固定资产互换并购
9、(B)不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国并购行为的原因。
A、规模经济效应 B、学习企业文化 C、提高市场占有率 D、进入国际市场
10、(C)是核心资产论的代表人物。A、邓宁 B、小岛清 C、约翰逊 D、李嘉图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D)不是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A、产品具有生命周期
B、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C、垄断优势说
D、跨国经营有不同动机
2、投资进入模式有(ABCD)形式。
A、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B、合资进入 C、独自进入 D、绿地投资
3、按知识互补与创造分类,战略联盟可以分为(BC)。A、知识代替型联盟结构 B、知识互补型联盟结构 C、知识创造型联盟结构 D、知识创新型联盟结构
4、跨国并购获得的协同效应有(ABC)。
A、营销协同效应 B、管理协同效应 C、经营协同效应 D、财务协同效用
5、边际产业理论主要内容有(ABCD)。
A、自然资源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生产要素导向型 D、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对的打“√”,错的“×”,不需要改错。)
1、边际产业理论只反映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特定时期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特点,不具有普遍意义。(√)
2、股权进入的形式比较灵活,包括许可协议、特许经营、交钥匙工程、管理合同等多种方式。(×)
3、战略联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生产制造型战略联盟是世界各国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采用较多的形式。(×)
5、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6、特许经营的特许方仅将无形资产(通常是商标)出售给被特许方(亦称加盟店)。(×)
7、跨国公司并购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全球生产要素、经济资源重组的过程。(√)
8、跨国公司的最大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40年代到80年代这4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的跨国公司基本上显示出当代跨国公司的特征。(×)
9、交钥匙工程一般指跨国经营企业为东道国建造工厂或承担其他工程项目,一旦设计与建造工程完成,包括设备安装、试车及初步操作顺利运转后,即将该工厂或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钥匙”依合同完整地“交”给对方,由对方开始经营。(√)
10、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随着二级市场的日益发达与完善,证券可以自由买卖,流动性大,风险性小。(×)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跨国战略联盟:也称跨国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些共同战略目标而结成的联合体,是企业通过有选择地与国外竞争对手或产品供应商、经销商等结成的战略联盟,通过互换控制权和进入市场的机会,资源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形式灵活的企业合作创新,是某个企业的结盟对象超越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与自己发展有利的企业结成的合作伙伴。这些企业联盟的实质上是以合作代替对抗,是更高形式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的开始。
2、合资经营:合资经营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跨国经营企业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而形成的独立企业。一般是由两家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创办第三家公司,所创办的公司从法律上讲是独立的实体。合作各方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投入到合资企业中,从而使其产生单独一家企业所不能产生的效益。
3、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指收购企业通过在银行贷款或在金融市场融资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杠杆收购的突出特点是,收购方为了进行收购,大规模进行融资,通常融资额度超过被收购对象总购价的70%。
4、跨国经营:跨国经营是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创国外经营基地所从事的有目的的经济活动。跨国经营最重要的特征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开创国外经营基地,跨国经营表现为产品、劳务、资本、技术等要素超越了本国范围,在国际间传递与转化。许多中小企业,虽然从规模、跨国指数等方面衡量还不能称之为跨国公司,但是,只要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其所从事的活动可以称之为跨国经营活动。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经过对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发展的长期研究,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发达国家、较发达国家及落后国家。将产品的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弗农指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的周期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跨国公司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答:1)加速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2)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国际技术交流;3)促进和控制国际贸易的发展;4)加速国际资本的流动;5)跨国公司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影响。
2、基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经营理论主要有哪些?
答:1)投资发展周期论;2)技术地方化理论;3)小规模技术理论;4)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3、出口进入模式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出口进入模式主要优点是:避免了由于在东道国建立制造设施而产生的重大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从集中制造再到向其他国家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全球销售量获得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
出口进入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如果在海外有更低成本的制造地点,企业将制造业务移出本国可以实现区域经济利益,则从本国制造出口的模式并不理想。出口进入模式的另一个缺点是运输成本可能导致出口缺乏经济性,特别是大宗产品。关税壁垒也会令出口丧失经济性,政府可能实施的关税壁垒令这一模式风险极大。另外,如果企业全都选择出口也会增加风险。企业可以将各个国家的营销活动委托给本地的代理商,但是这样未必能够保证代理商一定按公司的最大利益行事。
4、战略联盟有哪些特点?
5、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越国界的企业并购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答:1)规模经济效应,借并购减少成本和支出,创造更高的生产效应;2)提高市场占有率;3)进入国际市场;4)获得更先进的科技或经验;5)得到更完整的资源,提供更好的产品和销售渠道等等。
六、案例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第1题
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四要素中的要素之一?
A.生产要素 B.供应状况? C.相关产业? D.企业战略和组织 答案:B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2.第2题
跨国公司
A.是指股东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企业 B.是指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的企业 C.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D.一般规模都比母国最大的企业 答案:C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3.第3题
“跨国公司”是联合国统一使用的一个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其他名称被用来表示跨国公司的是
A.宇宙公司 B.环球公司 C.地球公司? D.银河公司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购并是收购与兼并的简称,收购与兼并的相同之处是
A.被购并企业的法人地位将不复存在B.被购并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将全部转移
C.收购与兼并一般都发生在被购并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时 D.收购与兼并都是增强企业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或途径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10题
通过购并海外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缺点是
A.建设周期较长B.不能利用原有企业的技术 C.不能利用原企业的销售渠道 D.容易受到东道国法律的限制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11题
下列不是硬环境包括的因素的是:
A.自然资源 B.能源供应 C.管理水平D.基础设施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7.第12题
由于东道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而企业在当地设厂,就地销售,此种投资动机属于
A.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 B.优惠政策导向型? C.技术与管理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8.第13题
调研人员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各种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的采集工作属于
A.预调研阶段 B.调研设计阶段 C.调研展开阶段 D.调研成果形成阶段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9.第23题
将购并划分为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是按照哪种形式划分
A.按照涉及被收购企业的范围划分 B.按照购并交易是否通过交易所划分? C.按照购并公司是否受到法律强制划分D.按照购并公司与目标公司是否属于同一企业划分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25题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默 B.维农 C.卡森 D.邓宁 答案:B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11.第31题
制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及其国际生产布局的因素是
A.所有权特定优势 B.内部化特定优势 C.区位优势 D.无形资产优势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12.第32题
由于东道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而企业在当地设厂,就地销售,此种投资动机属于
A.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 B.优惠政策导向型 C.技术与管理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13.第33题
对于产品线有限、业务地区分布较广的跨国公司,通常会采取下列形式的组织结构?
A.全球性产品组织结构? B.全球性地区组织结构? C.混合式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14.第34题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默 B.白克莱 C.卡森 D.邓宁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15.第35题
最早的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是:
A.内部化理论 B.垄断优势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16.第36题
投资者在国外建立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相比虽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利之处。其不利之处可表现为:
A.管理上容易出现分歧 B.经营上容易受到限制 C.经营风险较大D.容易受到当地民族意识的抵制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7.第37题
我国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吸收境外资本,发展企业的行为属于
A.商业银行贷款 B.灵活利用外资 C.国际证券融资 D.补偿贸易 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18.第38题
在下列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通论”的是
A.垄断优势理论 B.内部化理论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9.第39题
大型跨国公司更倾向于:
A.建立国际合资企业 B.建立国际合作企业 C.建立国际独资企业D.以非股权安排方式建立企业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0.第40题
通过购并海外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缺点是:
A.建设周期较长B.不能利用原有企业的技术 C.不能利用原企业的销售渠道 D.容易受到东道国法律的限制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1.第8题
WTO在全球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使国际投资环境发生的新的变化有: A.市场改变 B.风险改变 C.对手改变 D.规则改变 答案:A,C,D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2.第9题
物流的关键组成部分有 A.实质流动 B.实质存储 C.信息流动 D.管理协调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3.第14题
下列属于非股权安排跨国投资方式的是 A.建立独资企业 B.建立合资企业 C.合作企业 D.合作开发 答案:B,D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24.第15题
跨国公司从交叉文化管理中获得竞争优势所应采取哪些策略 A.识别文化差异 B.进行跨文化培训 C.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 D.人力资源战略 答案:A,B,D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5.第19题
跨国生产和经营中推行标准化的作用有: A.降低设计费用,缩短建设时间
B.加强生产的专门化,促进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C.降低技术复杂性,从而减少技术培训的需求,方便技术的调整和更新 D.便于公司总部的同一控制和协调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6.第20题
下列关于跨国公司分公司的正确的说法是 A.在法律和经济上有独立性,有法人资格
B.东道国终止营业时,只能出售资产,不能出售股份或与其他公司合并 C.母公司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D.分公司的偿债责任只限于分公司的资产 答案:B,C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7.第24题
下列关于跨国公司分公司的正确的说法是 A.在法律和经济上有独立性,有法人资格
B.东道国终止营业时,只能出售资产,不能出售股份或与其他公司合并 C.母公司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D.一般包括生产型与销售型两种类型 答案:B,C,D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8.第26题
企业的角度出发,亦可把国际投资环境因素分为 A.自然因素 B.内部因素 C.外部因素 D.文化因素 答案:B,C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9.第27题
服务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本地化表现有: A.服务产品的本地化 B.人员的本地化 C.采购本地化 D.管理本地化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0.第28题
下列关于跨国公司的说法,正确的有 A.目前跨国公司业务更加多样化 B.目前跨国公司购并称为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C.跨国公司是世界直接投资的主体 D.跨国公司的当地化战略成为重要趋势 答案:B,C,D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1.第5题
跨国公司与国际公司的含义和特征相同,两者都具有国际性和多国性。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2.第6题
跨国公司“国籍”日益模糊化的一个表现就在于跨国公司之间相互持股,股权多元化。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3.第7题
TNCS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配置已明显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4.第16题
根据行为标准划分,跨国公司会依次经历下列3个阶段:从“多元中心”到“民族中心”,最后到“全球中心”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5.第17题
“跨国公司操纵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这个命题中的垄断价格既包括卖方垄断价格,也包括买方垄断价格。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6.第18题
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中的LSLP原则是指利润分成率原则。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7.第21题
跨国公司借助“参与制”以少量的自有资本控制他人的巨额资本。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8.第22题
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额的2/3,而公司外贸易仅占1/3,如今,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9.第29题
跨国企业从投资国撤资是被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0.第30题
跨国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双方实缴额而不是认缴额。?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一、国有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日益成为保证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对员工实施有效激励的直接手段。但我国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 绩效管理没有把员工的绩效与公司的战略重点链接起来, 没有按照国际化跨国企业管理模式去考虑。此外, 国有企业海外项目分布很广, 地域跨度大, 人员结构复杂, 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给绩效管理带来了难度,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缺乏有效的全球绩效管控体系
人力资源的管控模式根据总部不同的管控程度, 分为松散管理型、政策指导型、操作指导型和全面管理型。总部分别扮演着建议与指导、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和监督与服务四种角色。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 经历了起步、快速推进、跨越式发展3个阶段。尽管已经形成了多元化格局, 但总体上人力资源管控仍处于松散管理阶段, 跨国经营企业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绩效管理中表现为总部对下属海外机构绩效管控尚未到位, 各海外机构绩效管理机制各不一致, 同一机构内中外方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也不一样。尤其是在一些并购项目中, 由于全球绩效管控体系的缺失, 导致并购项目无法进行绩效管理体系整合, 员工绩效考核往往是国内绩效考核体系运用于中方外派员工, 并购项目的绩效管理体系运用于外籍员工, 容易给外籍员工造成不良的印象, 那就是中方员工总搞“特殊化”, 从而给并购项目的成功整合制造非常大的障碍。
(二) 国内绩效管理体系有待进一度完善
国有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相对简单, 主要采用德、能、勤、绩、廉等考核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与战略目标脱节, “绩效=评优”、“绩效=相互打分”等认识仍然存在, 这使得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各级管理者也将绩效工作当成一种例行公事, 为考评而考评。此外国有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未能建立有效个人业绩指标体系, 考评标准模糊, 难以操作;绩效结果没有与员工薪酬激励挂钩, 无法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缺乏绩效辅导、绩效反馈等机制, 绩效管理没有与员工发展有机结合;在绩效评估方式、绩效管理流程方面虽已有较为完善的制度, 但在某些环节仍存在优化空间。
(三) 文化差异给绩效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跨国经营必然遭遇跨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绩效管理模式是不一样。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的文化, 在文化影响下, 绩效考评指标和工作任务是由主管人员制定的, 员工不参与制定过程, 绩效考评的核心在于评价员工的知识技能等是否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和发展, 评价工作业绩的同时会从诚实、忠诚和工作态度等多维度进行考评。西方文化是个体主义文化、低权力距离文化, 绩效考评指标和工作任务是由主管人员和员工一起制定的, 考评指标的设定主要依据个人表现及个人潜力的大小, 具有一定挑战性, 绩效考评的核心是员工近期工作业绩是否为企业短期利润的实现做出贡献。因此跨国经营公司的复杂性要求跨文化背景下的绩效管理比单一文化背景下企业的考评掌握更多的信息, 运用更多的考评方式。
(四) 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持
绩效考核是一个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庞杂的系统工程, 并且关系到全部参加考核的员工的自身利益, 目前石油企业员工年终绩效考核采用全人工管理方式, 需要打印大量纸质考核表, 分发和回收等工作量很大, 一次考核下来的成本很高, 而且绩效成绩需要绩效专员手工计算, 计算误差难以避免, 也无法做到公开公正。绩效考核过程太长, 从发表到打分, 再到收表、统计结果, 一般需要2-3个月, 如此长的考核过程无法客观、及时的达成绩效考核的目的。随着现代管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已经逐步实现信息化, 国有企业的人工打分的绩效考核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二、做好员工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 充分考虑各地差异基础上, 建立全球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
实施战略性绩效考核首先必须建立全球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 主要表现为:一是绩效管理目标的统一, 通过公平公正的绩效管理制度, 塑造高绩效文化, 促进员工发展及公司目标实现。二是考核范围全覆盖, 涵盖从总部到海外机构, 从管理人员到一般员工, 从中方员工到外籍员工, 不留考核盲区。三是绩效考核维度和流程的统一。全公司绩效考核维度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及行为指标, 在衡量业绩结果的同时, 保证员工行为与价值观与公司倡导的标准保持一致。以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回顾及辅导、绩效评估、绩效结果应用4个环节为框架, 制定详尽的绩效管理流程, 有效指导绩效实施。然而统一并不意味着一刀切, 在保证绩效管理机制大的原则一致的前提下, 考虑到海外机构业务发展、风俗及文化、管理需求等不同因素, 允许海外机构在大的框架体系下进行适度调整, 各海外机构自行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优化绩效管理工具、合理绩效结果应用等。
(二) 引入国际化管理理念, 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
战略性绩效管理是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 把企业战略思想、目标、核心价值观层层传递给员工, 使之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并能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使员工行为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在绩效计划制定阶段, 引入平衡计分卡, 在明确公司总体战略基础上, 通过指标的设计, 把组织的战略和一整套的衡量指标联系起来, 通过逐层分解细化指标, 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出发, 将企业战略同每个部门以及员工的个人工作结合起来。在绩效辅导阶段, 上下级定期讨论工作进展, 提供非正式指导, 每年年中进行一次中期绩效目标调整。公司应将绩效辅导视为一种投资, 用来帮助员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绩效评估阶段, 绩效评估周期每年一次, 直线经理直接对业务目标进行评价打分, 上级审核监督, 评估考评过程公开透明, 考核结果及时反馈, 并对出现问题及时修正或做出合理解释。在结果应用方面, 绩效评估结果直接与薪酬挂钩并作为晋升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有效激励的基础上, 促进员工发展, 并引导他们与公司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三) 塑造高绩效文化, 适当加入中国文化元素
国有企业要走向全球, 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同时, 在国有企业建立绩效管理, 不能照搬国外的理念, 需要考虑中国文化特色与管理基础。国有企业成功“走出去”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 其中既有以载人航天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企业文化, 也有蕴藏在血脉之中的传统中华文明, 为此国有企业公司需要致力于建立“和谐、团队合作、高效”的绩效文化。首先在考核内容和权重设计上, 公司绩效文化鼓励设定有挑战性的高标准目标, 利用一切手段、动员所有的资源为达成这个目标而奋斗。根据国资委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分解成公司和各海外机构业绩指标, 并且根据海外项目类别和人员的不同, 设定不同的权重。在行为和人员管理上提倡团队合作, 相互配合, 主要包括团队合作、执行力、责任奉献、突破创新、沟通能力、国际视野、队伍建设能力等方面内容。其次在评估方式上, 对管理人员采用多视角、全方位的评估, 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考核, 平级之间, 下级对上级的评议等。最后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 考核结果运用与具有国企特色的“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相结合, 外籍员工参与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 并公开进行宣传报道。评选“洋劳模”体现了中国以人为本的理念, 更体现出在东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开放与包容。
(四) 开发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 有效降低绩效管理的实施成本, 石油公司需加快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实现以下目的:一是员工通过自助平台设定具体工作目标, 在线提交报领导审批, 经过系统内的互动沟通, 确定当期考核目标, 共同确认后, 作为被评估人的考核依据。二是用系统实现网上绩效打分, 客观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真正实现了无记名打分, 考核主体可放心地按照本意进行打分, “老好人”现象也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配套使用系统的“强制分布”功能, 绩效考核更加公正客观。三是通过系统的打分控制功能, 可以随时获得考核进度, 掌握各考核对象的绩效报告提交情况、以及打分完成情况, 便于对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的管理及控制。四是在线打分完成后, 能够即时完成对考核评分的计算, 得出各项考核结果, 系统根据对分数段的等级设定, 自动排列出绩效考核人员等级分布情况, 形成考核结果汇总表及各类绩效分析。如:单人对比分析、多人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综合测评表等, 给人力资源的各项工作如:薪酬、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
随着国有企业全球化战略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全球化绩效管理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国有企业应该尽快建立覆盖全部员工, 同时又尊重文化差异的战略性绩效管理, 强化“千斤重担大家挑, 人人肩上扛指标”的责任意识, 通过将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 压力层层传递, 促进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林俊杰.平衡计分卡导向战略管理.华夏出版社, 2005 (10) .
[2]郭琳, 王田田.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联想为例[J].经济与科技, 2012 (5) .
[3]蒋尚军.石化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J].发展, 2011 (10) .
[4]王爱玲, 张梅香, 习好强.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升绩效管理水平[J].天然气与石油, 2010 (2) .
[5]崔沪.跨国经营企业绩效考核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6 (2) .
[6]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走出去”的人力资源管理[J].商务周刊, 2009 (9) .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中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是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据官方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在130多个国家建立了600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6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与国内吸引外资“合作”“合资”经营一起,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经营格局。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境外投资总额尚不到中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海外企业平均投资额不足110万美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投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50万美元的水平,这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经济体制制约着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我国现有企业集团大部是在横向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的,集团内企业既有核心层、紧密层,又有半紧密层、松散层,成员企业分布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企业集团的投融资、对外经营、兼并收购企业等诸多方面受到来自条块的约束。例如,计划单列集团的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数额是1000万美元以下,但是目前企业集团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项目,不论投资方向如何、规模大小,从项目建议书到合同章程等都要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再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个别项目甚至出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而地方主管部门将批件长期扣压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实施跨国经营战略。
(二)功能单一,没有整体优势。许多海外企业只有生产或推销功能,没有市场拓展功能、产品开发功能、融资功能和信息功能。由于功能单一,许多海外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回旋的余地非常小,顶不住市场风浪,有些海外企业连生产、推销的单一功能也日益萎缩。另外,单打一式的、各行其是的海外企业较多,而大型的综合商社式的海外企业较少,难以发挥整体优势。显而易见,这种状态不可能实现国内生产要素和国外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虽然个别企业在短时期内有盈利,但本质上看,不符合国际化商品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规律。
(三)对企业跨国经营缺乏宏观调控。从宏观角度讲,目前我国对跨国经营缺乏一个权威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这常使投资企业因接到不同政令而无所适从。此外,由于国家在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因此,对外投资的发展呈现出无序性和随机性,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
(四)海外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有的跨国经营企业多数是国内企业在国外的翻版,其管理仍采用国内企业的现行体制。表现在人事管理上:一方面,总公司对驻外人员的选派缺乏规范性和公开竞争性,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海外企业自身人事管理存在突出问题,即紧缺熟谙外语、品行端正、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包括外籍管理人员。
(五)海外企业资金不足,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海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周转资金仅靠国内企业自有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以国内企业为母体的海外企业在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很难办到,资金不足成为海外企业发展的障碍。我国海外企业平均投资规模只有60万美元左右,大多数生产型海外企业属于小作坊经营,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海外企业说到底是一种财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和较量,没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和财务基础,必然一开始就处于弱势。
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一)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经济政策。首先,应加快制定和完善包括《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境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内的各种企业海外投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的各项宏观管理政策,如审批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其次,应成立跨国经营的专门管理机构,以便协调管理,有效地支持跨国经济的发展;再有,可设立全国性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机构,为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最后,在税收方面,在避免双重征税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并用所得利润进行再投资。
(二)采取适当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开展跨国经营。首先,加速中国跨国公司的建设,授予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资金、资产、资源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外贸经营权、对外投资权、海外融资权等;其次,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经营自主权的下放,积极推动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符合国家产业和整体利益的跨国经营;第三,在大企业内部,围绕跨国经营的展开,逐步建立信息、技术、产业、资源开发中心及对外服务中心,以大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
(三)加强跨国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共同发展。加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拓展是中国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不仅立足于国内,同时积极向全球发展。截至1997年底,中银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2万人,海外资产总值1700多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近千亿美元,比1992年末增长80%,盈利水平则比1992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我国银行业的向外扩张,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一方面可为国内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金融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银行在那里设立分支机构可带动我国企业到这些国家进行投资,从而促使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多元化发展。
(四)树立跨国投资的战略意识。树立跨国经营意识,充分认识跨国投资对一国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国际市场规模巨大,发展迅速,这为我国企业跨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能力发展跨国经营。我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有重点地发展跨国经营。我们完全具有“走出去”的能力。通过跨国投资,我们可以节约国内紧缺的资源,利用国外资源。跨国投资还可以绕过国外的贸易壁垒,直接到东道国办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跨国投资还有利于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大力培养从事跨国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当前,人才匮乏是我国扩大跨国经营规模,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跨国经营不仅需要金融人才、法律人才、财务人才、技术人才、广告人才,更需要有战略头脑,懂现代企业管理、懂国际营销的一批跨国经理阶层。我国的多数海外投资企业,是从自己企业选派经营管理人员,有不少管理人员不具备跨国经营应具有的素质,缺乏国际经贸知识,不懂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跨国公司境外投资普遍采用人员本地化战略。公司把少量管理人员派往东道国,多数雇用当地人来管理和经营。而这些派出的少量管理人员则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跨国人才的培养。通过送往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收高校、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充分发挥国内人才在跨国经营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东道国的情况,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
【跨国经营与管理考试题】推荐阅读: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07-12
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05-23
跨国经营07-21
我国跨国经营发展现状07-07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案例10-10
汽车4S店经营与管理试题AB10-11
跨国财务管理的策略调整论文10-03
跨国公司战略案例09-28
药品经营与管理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