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荐8篇)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1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二、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三、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 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2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和谐社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长期观察、实践而慎重决定的,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 家”奋斗目 标的要求。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上,汉族占人口的91.76%,少数民族占8.24%。人口虽少,居住区域却占全国面积的63.72%。因此,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事关全局,影响深远。

回首中国历史,汉朝在今中国新疆地区设立西域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西安和北庭两大护府。清朝中央政权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对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对西藏则派驻藏大臣,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对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这些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维护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性质和国际环境, 决定了民族联合是民族解放的前提,维护国家统一是民族自治的保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在少数民族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培养了革命干部,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早在1931年, 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中就规定各民族可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中成立自治区域。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允许蒙、回、藏、苗、瑶、畲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古工作的方针中指出:“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进一步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决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954年一届人大把它作为一项政治制度写入宪法, 此后它成为我国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952年8月8日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了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该《纲要》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做出具体规定,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具体制度依据。1954年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同时将原来规定的各民族自治地方均称“自治区”。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以下的区、乡级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再称为自治区,而改为民族乡。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1984年5月31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建国30多年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把30多年来的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使其制度化、法律化、具体化,它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不仅正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而且使这项制度的若干具体规定更加合理和具操作性, 这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和谐的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在香港和澳门回归过程中, 对于一国两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参照和引领作用。

二、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坚持党的 统一领导。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下的自治, 它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有机结合。任何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要让全民意识到自己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其次才是中华民族各少数民族的成员,这样才能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2.坚 持 民 族 团 结 ,反 对 分 裂 。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巩固国防的前提基本, 更是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极大地凝聚了民心, 顺应了民意,反映了民情,从制度上彻底粉碎了国内分裂主义势力搞分裂,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野心。同时,为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提供了尖锐的思想和制度武器。

回顾历史,放眼现实,当种族冲突和民族矛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安定的因素、动荡战乱的渊薮时,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治乱乃至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这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障。

3.发 展 民 族 经济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发展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保证。

民族地区多聚集在西部。当前,东西部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需外部力量、资金的支撑和注入,国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 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重大战略,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跨越式发展。同时,教育、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实践证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发展方式,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4.提 高 民 族 文 化 素 质 。

要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依法保障各族人民继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由,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使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得到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都有按照自己的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族人民享有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自由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的自由,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推进民族地区的进步。

在认知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信仰和宗教信仰。正确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关系,努力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吸取宗教中一切有利因素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3

西藏妇女在过去几十年命运发生的变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生活变化的缩影。自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各少数民族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都经历了改天换地的伟大历程。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这一制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年月,中国共产党在如今上海的老成都北路一座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里,举行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首次提出了党在民族问题上的主张。

而此后近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不断发展和丰富民族区域或民族地方自治的思想,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解决之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采取联邦制或其他形式,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民族问题专家毛公宁指出,作为保证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的基本理念。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民族工作也被摆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识别民族成分、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管理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新中国的民族事业开始大踏步前进。

谈到中国共产党在多年前的创举,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说:“这些工作使各民族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国家的主人,使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夙愿得以实现。”

初夏的科尔沁草原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人民把一场大型民族歌舞《兴安的述说》献给即将迎来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这台歌舞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地的人民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礼赞。

年月,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兴安盟宣告成立。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同一时期,党在山东、晋察冀、琼崖等几个解放区也建立起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从乡到省的各级政权建设中都有了成功的实践。

年月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至此,民族区域自治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中国政府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年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年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年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年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据统计,截至年底,我国共建立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个自治区、个自治州、个自治县(旗)。

在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的同时,中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从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到年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机关的组成、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等重要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从年以宪法的形式确认这一制度,到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实现政策、制度、法律三位一体;从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改,到年发布《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包括宪法、基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的民族法规体系,在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建立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不断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中国众多的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各项文化社会事业,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年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公路总里程达到万公里,乡镇通公路比重达到%,建制村通公路比重达到%。青藏铁路、南疆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新建铁路里程达到万公里以上。

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疆的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青海是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云南是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

而伴随经济建设成就的,还有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扎实推进、民生改善的显著成效以及生态建设的力度加大、局部生态的明显改善。

年月,欢庆的歌声飘扬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上空,东乡族自治县周年县庆典礼

隆重举行。年的发展历程中,南阳渠灌溉工程使东乡的土地不再干涸,累计兴修的万亩梯田布满山间;绕满山梁的公路让居住在大山深沟中的东乡人民出行更加便捷,县城所在的锁阳镇通过扩容,各项城市功能初步体现。与此同时,民族习俗和文化也得到传承和发扬,涌现出花儿演唱家何清祥等一批优秀民族艺术工作者……

成吉思汗代嫡孙、最后一位蒙古王爷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范文 篇4

1.2010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或延边)成立60周年。据此回答1~4题。1.国家在延边设立朝鲜族自治州,不能表明()A.我国的朝鲜族人民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B.延边是我国朝鲜族群众聚居的地方

C.我国的朝鲜族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D.延边朝鲜族群众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人民通过自治州的________行使自治权。()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法院和检察院 ③人民政府 ④村委会和居委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为帮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快速发展,吉林省在项目建设和财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兴边富民”政策,重视发展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延边州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这说明()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我国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推动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延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延边州GDP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4.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6%,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制度依据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④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0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翻了一番。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①实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促进和谐稳定 ②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发展 ③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政治平等 ④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举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在政治上实行高度自治 B.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在经济上享有独立权

C.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前提,在政治上赋予其特权 D.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具有极大优越性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各项事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表明()①新疆的发展和建设应当主要依靠国家支持 ②新疆地区的发展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障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战胜国内外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表明()

A.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C.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D.我国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已经消除

9.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全体人民积极参与。要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使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出上述要求主要是基于()

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B.民族团结可以消除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 C.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D.我国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10.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①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需要 ②是开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需要 ③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A.①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据此完成11~12题。

1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是为了()①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②使宗教信徒树立唯物主义思想 ③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使宗教本质发生彻底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宗教界()①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②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③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④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201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切实做好宗教工作,需要()①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大力发展宗教事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民族和谐始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相关知识,完成14~15题。14.要促进民族和谐,必须()①坚持民族平等,夯实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前提条件 ③消除民族差异,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提供物质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要促进民族和谐,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因为,这一制度()①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 ③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17.2009年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7·5”严重犯罪事件,破坏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不得人心。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对其进行了处置和平息。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挫败民族分裂活动的根本保证 ②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妨害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国()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 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20.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22.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23.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说明()a.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c.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24.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 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 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①积极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6.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27.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①是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 团结的政治保证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8.2010年8月,江苏举行“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① 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 篇5

第-1-页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治理国家,因此在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教育、交通并且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这样一项基础制度,因为我国的多民族是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要分布特点,并且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在西北与西南部,在东部沿海发达区的极少。因此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最大化的实行了优势互补,并且给足了少数民族发展的空间,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最大化的帮助了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

在多年的实践中,充分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它有助于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的双重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人们关系的融洽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中国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机关 自治权 优越性

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历程

一、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区域自治制度呢?中国自古以来,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先生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充实和完善民族政策,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中华民族政策体系。”

(一)我国的现有国情要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我们的本质规定与奋斗目标是共同富裕,我们现在虽然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主席说过:“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因此解决革命问题的最根本方法还应该是改革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现在具体的国情:

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注意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还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既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党与政府发挥了最大的能动性,充

分的体现了要把共同富裕放在首位的基本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区域自治制度。

(二)“大杂居,小聚居”的 分布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

第-2-页

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地区较广。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这样的分布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民族的这种分布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使各民族更加发展。

(三)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无比的激烈。而我国在慢慢的成熟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些弱势,比如说我们的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自治制度,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的发展,才能有序的发展下去。

二、实行民族区域制度的特点

我国的民族区域制度有两大特色,其一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其二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拥有自己的自治权。

1、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且对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分配将依法给予适当的照顾。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

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民族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语言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权,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在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与制度中,自治区的领导与国家的领导紧密结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各个民族自治地区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的,有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存在,中国的经济才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它的优越性体现在各个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

第-3-页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四、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历程

说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有资格说起的就应该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近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日新月异,据数据显示,2008年,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万多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9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多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近3400元。

其中,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比1959年增长65倍。中华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由1985年的4000多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770多万人。

这些数据都鲜明的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极快的。它秉承着有序的发展概念,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向前飞速的发展着。

(一)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精神,为了确保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如期实现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各项目标,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以及扶植条例。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是缩小东西部地经济差距,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

第-4-页

以及各方面都有一个飞速的提高。在这一点上,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显现了这一战略实施的影响。在这期间,相关政策条例的颁发使得对内对外的政策措施有所扩大;并且拓宽了投融资渠道的政策措施;在这基础之上,还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在教育文化方面,也应急了吸引和利用好人才的优惠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科普工作新发展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占比重很大的一点便是科技,所以政府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推出了多项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科学技术协会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适时适需地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科学文化,实现科学的广泛扩散、转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取得预想的经济、社会、教育和科学文化效果的社会化的科学传播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这些分别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搭建科普平台,努力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其二,搭建科普平台,适时推出优惠政策。其三,搭建科普平台,加大投入力度。其四,搭建科普平台,不断激发影响。其五,搭建科普资源平台,全面发挥服务功能。

(三)内蒙古以优惠政策助推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 为加快推进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近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2009]35号文件)和《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2009]36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政策意见》)。两个《政策意见》同时出台,标志着内蒙古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是党十六大、十七大作出的重要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分别在自治区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好的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土地使用制度也在其中被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以利于最大化的利用资源。

该项《两个政策》的推出更好的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与产业的发展,虽然内蒙古自治区有许多局限性,但是该项政策对此作出的措施更好的发展体制。

在渐渐的成熟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很多优惠政策对于这里的发展起了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①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情况,参见江平主编《中华民族问题理论和实践》,第492—496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

第-5-页

②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参见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第383—385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③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分布情况,参见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第386—390页。

④《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⑤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2009]35号文件)和《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2009]36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政策意见》)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6

一、选择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A.各民族聚居

C.各民族居住

B.各少数民族聚居 D.各少数民族居住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选B。

【答案】 B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 题干主要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①与题意不符;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说法错误。

【答案】 D 3.民族和谐始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民族和谐,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为这一制度()①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②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 ④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①表述错误,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④不符合题意,②③切合要求。

【答案】 B 4.在主题为“如何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课堂讨论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下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D表述错误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5.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A.国家统一

B.保障民族自治权和一般地方行政权 C.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制度,其前提和基础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故选A。

【答案】 A 6.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是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关键。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A.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B.是实现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最有效形式 C.是少数民族地区坚持民族自治的前提 D.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A、B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D切合要求。

【答案】 D 7.内蒙古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民族自治区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有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②保证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③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④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政治制度,故排除④,其他选项都正确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或必要性,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 B 8.从下面的漫画《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

①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 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核心内容是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④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注意漫画题目,即强调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作用,①②指向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故入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是其前提和基础。民族自治地方具有自治权,但是并不具有高度的自治权。高度自治属于特别行政区,排除③④。

【答案】 A 9.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区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得到落实 ③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A.②④ C.①③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知识判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①错误,④不符合题意,②③切合要求。

【答案】 B 10.60多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高度自治权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我国的民族自治区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是高度自治,故②错误,排除。①③④都是对民族区域自治优越性的正确分析,故选D。

【答案】 D 11.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①各方支援和少数民族地区艰苦奋斗的结果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结果 ③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结果 ④坚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结果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②③④分别从共同努力、统筹地区发展、共同繁荣和民族区域自治等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故选A。

【答案】 A

12.民族政策对一国稳定、发展、统一至关重要。下列是多民族国家制定、实施民族政策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其中正确的是()①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消失-政治危机根除-国家政权巩固-民族关系和谐 ②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缓和-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国家繁荣昌盛

③民族政策失误-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政治危机-外部势力干预-国家分裂 ④民族政策正确-民族发展差异消除-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家政权巩固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依据题意可知①中的“民族矛盾消失”和④中的“民族发展差异消除”均表述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发展少数民族事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人认为,只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一定能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也需要从其他方面努力。

【答案】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因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②要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需要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兄弟省份的对口援助。因而该说法是不全面的。

14.10多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

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进入“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的原因。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7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一、选择题

1.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精准扶贫()①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选A “西藏精准扶贫”带来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与民族区域自治无直接关系,是当地采取了正确的扶贫方式的结果,排除②;④“消除”说法明显错误,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近几年,中央在政策、财政和金融支持等方面不断向西藏发出“大礼包”,对加快西藏发展、稳定西藏局势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央向西藏发出“大礼包”旨在()A.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 B.扩展人民权利,维护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关系,促进同步发展 D.消除民族矛盾,实现民族平等

解析:选A B项错在“扩展”上;C项错在“同步”上;D项错在“消除”上;故A项正确。

3.国务院发表的《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指出,在目前西藏21名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有14名。在西藏34 244名地方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31 901名,占93%以上。白皮书这一内容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B.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在西藏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D.通过积极引导,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解析:选B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有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在西藏地方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绝大多数,这表明我国各民族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2017年9月1日,京新高速(北京——乌鲁木齐)正式通车,祖国大西北,尤其是新疆进入高速时代。京新的通车,实现了新疆与内地快速连接,同时使既有的新疆内部运能

得到释放,为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与外运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京新高速建成通车的积极影响让我们更加确信()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证 ③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京新高速的通车,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③④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排除。

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的自由和权利。这表明政府()①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③坚持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原则 ④努力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的自由和权利”,体现了少数民族拥有使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①③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政策,②错误;民族差异不可能消除,④错误。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各族人民真正富足,才能催生安定团结、和谐共生的政治局面。让各族人民真正富足必须()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 ④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享有自治权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要让各族人民真正富足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①③正确;②错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④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才有自治权。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B.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 C.西藏自治区人民法院

D.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选D 民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A项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排除;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B项排除;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不是自治机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作出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共300件,其中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23件,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148件,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教育、文物保护、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这些法规、决议、决定的制定()①表明在西藏只有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自治权 ②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扩大了民族自治区政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职责范围 ④说明民族自治区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力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大及政府,故①错误;这些法规、决议、决定的制定,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等权益进一步实现,有利于巩固发展新型民族关系,②正确;扩大政府职责范围的说法错误,③不选;自治区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体现了民族自治区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力,④正确。

9.201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充分证明了()A.我国各民族实现了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B.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有利于共同繁荣 C.我国逐渐消除了民族差别,实现了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解析:选D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应选D项。A项“同步”说法错误,B项“高度自治”说法错误,C项“消除”说法错误,均应排除。

10.2017年9月11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

署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就要求()①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②弘扬科学精神,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③支持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对外开放,加强宗教事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④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11.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2万人,**1 700余人,寺院3 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 600余座。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需求得到满足,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材料表明()①在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②我国积极鼓励和支持群众信仰宗教

③宗教文化得到了国家的尊重和保护

④我国重视提高宗教界人士的社会地位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佛教寺院、神职人员众多,说明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也说明我国宗教文化得到了国家的尊重和保护,①③正确;我国并不鼓励和支持群众信教,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12.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场所1 700多处,僧尼4.6万多人,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有数百名宗教界人士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政府中任职。这说明我国()①注重提高信教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②坚持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 ③尊重信教群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有数百名宗教界人士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政府中任职”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尊重信教群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③④当选;①不符合题意;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②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是第31个民族团结月,通过回顾历史,同学们了解到,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当前要着力增强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材料二 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国家把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力维护西藏社会和谐稳定。

请运用民族、宗教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维护西藏和谐稳定。

解析:维护西藏的和谐稳定需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

答案:①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维护西藏和谐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③要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国家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充分保障下,新疆各族人民更加平等地享有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掌握了管理新疆社会、主宰自己命运的当家作主的权利,成为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各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受到充分的尊重、保护和大力弘扬,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

材料二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发展了受援地经济,促进了当地就业,提升了基层生活水平,加强了人员往来和感情交流。19个援疆省市累计实施援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项目 3 120 个。拨付援助资金337.4亿元,7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在干部人才援疆方面力度空前,19个援疆省市和援助单位共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3 260多名,接近前六批的总和,进一步强化了新疆发展的人才支撑。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家对口援疆工作对坚持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意义。解析:本题以新疆的发展为背景,考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等知识。第(1)问,首先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分别说明其对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即可。第(2)问,要明确材料中的“援疆”是直接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体现,同时结合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说明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积极意义。

答案:(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充分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借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协商。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行使自治权,保障了新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④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能够保证新疆城乡各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新疆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8

孝感外校黄陂路高级中学 张清银

一、教材分析。本框是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在第一框学习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为本框的学东西奠定了基础,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不开,本框内容是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第三框是《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致的,本框知识又为后面一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故笔者认为本框的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识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权;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视频中提取和筛选有效信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自觉同民族分裂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并自觉承担起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难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以及包括的内容,重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教学方法。根据精致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培养学生提取、筛选和处理信息能力,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法等。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幻灯片、歌曲、视频资料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2、课堂讨论教学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而进行探讨,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3、启发式教学法:我们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知制度相关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法: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五、教学过程。

精致课堂要求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在上课之前的学生休息时间,在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加深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了解,各民族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中华儿女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环节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发表的新闻视频,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实现了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团结与地域因素相结合,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实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本框的主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节三:介绍本框的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课前预习,利用幻灯片显示预习案,并要求学生将知识点在教材上勾画标注并记忆。

环节四:讲授新课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提问学生: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学生齐答,幻灯片显示: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一含义,设计了一个选择题: 例题: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在各民族聚居的地区,我们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凡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我们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国家的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本题的答案,并说出原因。通过分析此选择题对掌握以下几点:

(1)国家的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2)是“各少数民族”不是各民族。

(3)是“聚居的地方”不是“居住的地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基本民族政策。通过含义可以让学生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三个内容: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1)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内容,设计了一个选择题: 例题: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①长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②西藏自治区

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④鹤峰县铁炉白族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通过本题答案让学生知道:民族乡(镇)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2)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为了让学生牢记这一内容,设计了一个选择题: 例题: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是()A、西藏自治区人民法院 B、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C、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 D、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由此题让学生知道: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不单指政府,也不单指人大,而是指政府和人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

(3)自治权

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②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此含义由教师解释 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师)提问:(1)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体现民主的什么特征?(2)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体现民主的什么特征?通过此提问回顾民主基本特征的知识。

③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等。通过阅读课本76页相关链接小子部分判断各种自治权。此处教师强调除了这三种自治权还有其他自治权。

学习完自治权内容教师再提问:自治权是否只针对少数民族?

生讨论后回答:自治权适用于民族区域自治区域内的所有人,并非只针对少数民族。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此内容学生由地理和历史知识作铺垫,读一遍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需要老师多加解释。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户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此内容要求学生牢记,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图文并茂地理解优越性的内容。第一个优越性展示图片为西藏官兵巡逻边疆的图片;第二个优越性举例说明西藏自治区主席和人大常委会主任由藏族人民自己担任,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第三个优越性播放西藏各族人民一起欢快地过藏历年的视频;第四个优越性展示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图片。

环节五:课堂小结

环节六:播放《我要去西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内容。通过播放此歌曲,让同学们感受到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地方得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同学们热爱祖国之情。

六、认真对教学进行反思

上一篇:智能眼镜400字作文下一篇:为妈妈做顿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