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读书心得领悟(精选5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英国的斯科特科考队和挪威的阿蒙森科考队进行角逐,斯科特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南极,但挪威的阿蒙森早了一个月到达这里,于是,斯科特他们只成了第二。斯科特悲痛到了极点,认为一切准备是徒劳的。但是他们仍然为成功者作证,他们没有毁灭这些证据。最后,他们一个个悲壮地死去,斯科特在临终前给他的妻子和朋友写了绝命书。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心胸宽广地接受了失败,他们和那些毁灭成功者证据者来说,他们是多么伟大啊!还有斯科特在临死时还惦记着自己的祖国,这真令我感动。
想想自己,是多么地渺小。在小学一次放学时,我和一个同学在楼下玩乒乓球。前面我赢了一局,但接下来对方越来越占优势。最终,他赢了。但我不服输,于是我就上去和他争执。我说他是通过耍花招赢的。他又说我输了比赛。我们争执到最后,这件事还没得解决。我为了证明是我赢的,就让几个同学帮我作伪证,以毁灭对方的一切证据。现在想起来,我感到那时我太无知了。斯科特那么大的失败都能接受,我这点小失败算什么?
如果说, 有教育教学的活动, 就有教育教学的“事例”的话, 那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案例本身在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等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已日益凸显。全国课改专家顾泠沅教授曾经讲过, “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研究”。以叙事的方式再现教育教学实践时空中发现的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及场景, 从中反思感悟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这是案例的作用, 也是一线教师最适宜的研究思路。
七台河市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中的所感所得, 很多教师也中从益不断成长, 从本期开始, 我们将陆续呈现其中的优秀案例, 使更多教师在比较中辨别、内化和提升。
前一阵, 在校内课改展示课上我讲了《伟大的悲剧》一课。我之所以选这一课来做研讨课, 是因为听了一节地理课, 老师讲到在南极点上的一个科学考察站叫阿蒙森—斯特科站时, 为学生讲了这一科学考察站得名原因。我想起本册语文书中有一篇写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课文, 于是决定借着学生刚学完地理这一时机来讲这篇课文。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 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 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动, 也不仅仅是感动, 而是让世人去思考:人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作者茨威格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他用心替那些失败者在诉说, 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 尤为震撼人心。
在这次死亡之旅中, 这些探险者始终没有向遭遇到的苦难低头, 都表现得异常英勇, 所以在茨威格眼里他们虽是失败的英雄, 但却都是值得称颂的英雄。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 却充满激情地为这些失败者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并称之为伟大的悲剧是极其正确和恰当的。这让我不由得想起鲁迅热情赞扬“不耻最后”者的话及给“伟大”和“悲剧”下的定义。两名伟大作家的看法竟然惊人地相似。于是我决定把鲁迅的名言作为切入口, 以“失败的英雄”———“伟大的表现”———“悲剧的价值”为线索, 用文章中描述的事实加以证实和理解, 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人活着得有一种精神。
师:这些是斯特科一行悲剧的具体体现, 那么我们读来的感觉是悲惨吗?
生:不, 我认为不能用“悲惨”这个词概括他们, 应该用“悲壮”一词, 因为他们是为人类科考事业而做出的牺牲!
师:对, 说得好, 这正像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先生有一句话:“伟大的心胸, 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 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根据鲁迅对“伟大”一词的命名, 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够得上伟大, 是值得称颂的伟大英雄吗?那么他们的“伟大”又从哪些情节中反映出来呢?
生: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诚实、守信、绅士风度。
生: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 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撬上, 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 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坚毅、执著、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
生:奥茨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10片吗啡, 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舍己为人、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生:因为他们在失败面前、在厄运面前, 甚至在死亡面前都没有低头, 他们活得明白, 死得坦然。———乐观向上、勇气十足。
生: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 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生: (人们) 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 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热爱生命、热爱亲人、伟大的博爱。
(课后, 觉得太过于注重结论, 缺少一个分析的过程, 应该深度探究人物的精神品质, 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师: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 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
生:课文最后两句话。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 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师: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生:认识自然, 挑战人类自我, 实现生命的价值, 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学生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在地理课知识的基础之上, 我再激情设计问题, 学生才会理解得那么好。
伟大悲剧中的主人翁以坚强的毅力,绅士的风度,诚实守信的品行赢得了读者的赞叹,和悲伤的眼泪。体现出了英雄气概,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文章仅仅靠着一些胶卷,图片,日记就叙述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
在斯科特的话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都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该怎么度过哪?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就会在临死前的时候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斗争。他的话语中无不洋溢出英国人的优秀风范和高贵的品格。
文章中的五位主人翁虽然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牺牲了,他们的肉体都倒下了,但是我相信他们的灵魂和品格一定会活在我们的心中。并且以他们的品格为品格。学习他们的上进,遇到了问题不气馁,不灰心,坦然面对,诚实守信,永远作着为事业而牺牲的准备。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的无比高尚。所有一切在这个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说明: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不好嚼,但老班长却还是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把本来是自己的那一部分鱼分给了小同志们。
在那个艰难遥远的路程上,很难吃到好吃的鱼,可老班长不管有多么累都给小同志们钓鱼,而他却吃剩下的鱼骨头。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呀!
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给我的感受最深了:鱼钩上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却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_,而史先生的人生怕是__都不如意。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这个人生的转折像是从天堂入了地狱。他开始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对待最亲的人,失去耐心,用最残忍的话语来反抗。甚至选择死亡。可是,当他隐入地坛后,看着满院子的蓬勃生机的花草,在萧瑟的秋风中昂首挺立,争奇斗艳的菊花,他才意识到生命中所需要的坚强,美好乐观,和希望。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他从最初的对生命的厌恶到努力的活下去,这种生命信念的转变,正是来源于地坛,而这希望便是带他走出困境的动力。
《好运设计》里面说“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府深造的机缘,又有浪迹天涯独自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既能在关键时刻得良师指点如有神助,又时时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绝非平步青云;既饱尝过人情友爱的美好,又深知了世态炎凉的正常,故而能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这样完美的人生恐怕人人都所梦想的吧,可现实是我们没有这样优越条件,生活又总是一个坎儿一个坎儿的来折磨我们,并没有与史先生相同的经历,可成年人的生活也总是不易,总要有一个心灵慰藉,可能是宁静的书房,也可能是放纵的啤酒屋,亦或是充满烟火气儿的烧烤摊儿,那里应该就是属于我们的地坛。
【《伟大的悲剧》读书心得领悟】推荐阅读:
伟大的悲剧教案10-23
伟大的悲剧试卷11-01
伟大的悲剧反思12-25
伟大的悲剧练习01-16
伟大的悲剧阅读笔记09-25
伟大的悲剧反思总结11-08
课文《伟大的悲剧》教案02-20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06-05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02-04
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含答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