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战争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信息化战争(通用8篇)

论信息化战争 篇1

论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影响

一、信息化战争带来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竟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在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人员培训等,尽量拉大本国与它国军队信息化能力的距离。各国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竞争将白热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至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争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战争信息化带动了世界军事的重新洗牌,让我们更清楚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然后如何改进并超越。

二、我国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带来的影响

(一)做好军事战斗准备

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 4

食品科技学院 包装工程1402 王文铭 2014244030206 政治、文化、社会、国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深刻认识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是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责任,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发展,是注重全面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军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一句话,必须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历来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紧密相关。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切实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人民解放军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有效履行这一历史使命来展开,各项建设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进行。全军同志要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治军特点和规律,全面加强部队建设,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二)加强军队思想建设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作为军队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建设抓紧抓好。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人民解放军80年建军治军的宝贵经验,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优势。在时代条件深刻变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使命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两/ 4

食品科技学院 包装工程1402 王文铭 2014244030206 条,决定着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方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始终不渝地贯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坚决维护人民利益,永远当人民子弟兵,永远做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要紧紧扭住铸牢军魂、恪守宗旨的根本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军,大力加强军队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听党的听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更好地把全军官兵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确保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军队有效履行历史使命。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变革趋势,奋发有为地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向前进。这是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是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军事技术水平的差距、实现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继续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创新、军事管理创新。

(三)增强强军队战斗力

要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加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进一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要贯彻注重质量效益的要求,优化体系结构,坚持勤俭建军,提高整体效能。要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军队正规化建设水平。要加强基层全面建设,打牢部队建设基础。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官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活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我们必须发扬光大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更离不开人民。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军民鱼水情深、患难与共,是人/ 4

食品科技学院 包装工程1402 王文铭 2014244030206 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重要保证,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坚持全民办国防的方针,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生动局面。

三、信息化战争带给我们思考

论信息化战争 篇2

一、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根据这个建筑隐喻, 心理学家伍德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对某人的学习过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后经布鲁纳等人的发展和完善, 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

目前, “支架式教学”比较流行的定义为:在教学中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 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如图1) 。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目前已达到的水平, 一种是潜在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中, 教师要介入学生的发展, 就必须找到最适宜的介入点, 最近发展区为教师的介入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支架式教学提出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空间, 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利用情境、协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方法。所以, 在支架式教学中, 教师的支架应该是动态的, 教师应该随着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而逐渐撤去支架, 将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转移给学生。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环节构成与实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按照书本进行讲授, 学生看黑板做笔记, 偶尔有几张挂图, 教学信息传递的途径极其有限;而现代教学模式下, 教学信息传递的途径却非常丰富, 它包括教师讲授、文字教材、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幻灯、网络教学系统、资源库、互联网等。在这种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第一步, 为学生即将进行的学习任务搭建“脚手架”。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 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掌握方面会有哪些困难, 学生以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任务之间的距离怎样, 也就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会出现在哪些环节等。其次, 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 例如:本节课需要学生完成哪些任务, 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学生在能力等方面会有什么层次的提高等。在这些准备都完成之后, 就需要教师建立“接收支架”。在这一环节中, 接收支架虽然仍停留在概念阶段, 但其表现形式却可以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予以表现。如讲《鸦片战争》这一课, 教师授课之前先为大家展示一组图片 (如图2)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的场景, 圆明园焚毁后的遗址, 虎门销烟浮雕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配上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 那是一个风雨如磐、万马齐暗的年代。一次次的列强侵略战争, 一条条不平等条约, 像是一个个噩梦笼罩在国人心头。今天, 作为真正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我们冷静理智地去审视那段沧桑的历史, 就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让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时,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会面临这样的境地?为了民族的解放, 中国人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样,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过渡到本课内容学习的接收支架被建立起来。

第二步,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运用多种媒体的组合,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巩固接收支架。在《鸦片战争》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学习的接收支架初步建立以后, 就需要对本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 需引入情境, 巩固支架。教学中, 教师多媒体展示———两个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 主要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四个方面来了解:

材料1——经济1820年, 中国3.8亿人口, 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 1820年, 当时西方最发达的英国位居世界经济总量的第四。

——《世界经济千年史》[英国]安格斯·麦迪森中英两国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对比 (如图3) 。

材料2——政治凡未经议会同意, 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为非法行为。凡未经议会准许, 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

——英国《权利法案》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天子无日不与 (军机大臣) 相见, 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 亦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尔巽《清史稿》

材料3——军事英军火炮与清军火炮的样式、机制原理大体相同。但是英国已经有了近代工业, 冶炼技术保证了铁水提纯, 镗床切削使炮膛光洁, 加强了射击精度;用先进的工业设备提纯硝、硫、碳等原料, 根据化学方程式配比的火药, 保证了爆炸性能。英军炮弹有内装火药的, 爆炸后杀伤力很大。当时中国的火炮仍用传统工艺制造, 冶炼铁水不能提纯, 炮身杂质和气孔多, 不得不以加厚炮壁防止炸裂, 因此形体笨重, 机动性很差, 有的只能做单向发射;火药配方全凭经验, 炮弹又都是实心的, 内装火药的炮弹只用于京城的防御。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

材料4——对外政策 (如图4)

教师提供历史图片、创设文字情境, 让学生形象、直观感受到两个世界在经济、政治、军事、对外政策的差异。这样, 就将接收支架中的两个概念即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与日益衰落的清政府两个概念连接为一体, 当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要概念建立起来后接收支架便完成了。这一支架是由多媒体配合完成的, 其形象直观, 概念明确,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步,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重视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地得到结论。在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需要在“转换支架”的基础上完成意义建构。独立探究内容主要有:教师提出关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和选择资源独立自主地进行问题探究。例如:《鸦片战争》教学中, 学生在对战争前中英两国情况进行比较了解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搜索和选择资源, 由学生独立思考并研究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 中国战败的原因, 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等。教师提供的资源有教材、网站、个人博客、多媒体材料。在这些材料中, 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内容很多, 学生需要按照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间的逻辑联系 (即转换支架) 去粗取精, 筛选和甄别所有材料, 逐渐做到无需教师讲授, 学生自己在知识框架中继续攀升的学习效果。

第四步, 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协商、讨论。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材料, 学生讨论时会有各种情况, 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与教师原来预设的答案有很多不同, 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给与适当的指导。如:《鸦片战争》对清政府战败的讨论, 就涉及很多新的疑问: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 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 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 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对于这些疑问, 教师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讨论中有些学生会认为虽然中国比英国落后, 但如果道光帝不查办林则徐, 战略战术得当, 中国是可以取胜的, 甚至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佐证其观点。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以下材料:“中国方面领导权掌握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手里, 他们和本国的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在本土上作战能够取得的有利条件, 反而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丧失了这些有利条件;不但不能利用远来的敌人所处的不利条件, 使之陷于愈来愈大的困难, 反而使对敌方本来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有利的条件” (胡绳《中国近代史》)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单纯“落后”, 若众志成城是有取胜的可能, 可是清政府除了“落后”还“腐败”。政治的腐败必然导致军事上的失败。学生的疑问在信息资源的帮助下更加明朗,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五步, 进行多种方法的效果评价。传统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 主要通过课堂问答、学生答卷等方式进行, 而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常常要借助互联网、校园网、学习网站等多种途径, 教师对评价结论的整理和发布要比普通课堂教学更为复杂。例如:可以采用随机检测与反馈检测相结合的计算机检测法,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扩大检测的范围。在《鸦片战争》这节课中, 可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检测。其一, 让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后, 及时用计算机打出所学的知识脉络, 其知识脉络的准确程度直接反映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这一点是由历史教学注重历史各因素的相互联系所决定的。进而要求学生总结清政府战争失败原因以及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 这是学生攀登支架自主学习过程的反馈。其二, 利用自制CAI软件检测学生的整体学习, 这个整体包括学习内容整体与学生整体两个方面。从内容上来说, 检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检测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检查的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学生操作鼠标, 依据光标的变化, 调出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消化、记忆和理解。教师同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给予恰当的指点, 对已形成的概念框架进行验证。另一部分是检测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即鸦片战争的全面掌握情况, 操作时计算机将对学生的答案做出判断, 如果正确, 即用画面或语言给予肯定鼓励;如果错误, 即启发其继续思考。这样人机对话的结果,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便于教师利用网络获取每个学生的信息, 完成对支架式教学法所产生教学效果的检测。教师利用教师机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快速评估, 对学生未理解的知识进行及时辅导。

四、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支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 基于这样的特点, 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模式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注意教学目标分析。在传统教学设计中, 教师所做工作主要是确定期望学习者通过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而在支架式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任务、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 (如学生已有的知识、课件、影视素材、教学步骤的调整与修改等) 、引导学生利用支架主动探究学习。教师要保证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 使学生能沿着教师提供的支架逐级攀登。

第二, 要注意合理创设情境。教学设计上, 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置, 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 激发其内驱力。教师如能在建立问题支架后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 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境的设置还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 使其具有现实性, 以利于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

第三, 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信息化背景下的支架式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 而这些资源不会从天而降, “台上几分钟, 台下几日功”。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要有强烈的、敏锐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做资源开发的有心人, 因此, 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做一个前期的设计分析, 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 才会产生资源开发的敏感性, 才能做好“支架”。例如:我们需要收集报纸、杂志、网络、电影、电视节目资源, 把它们和历史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联系起来, 分析这些资源在哪个环节可以做成“支架”, 使学生能够向更高的层次前进。

第四, 要注意进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感、独立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支架式教学模式是遵循人文主义观念构建的新的教学模式, 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审视、自我评价、自主建构是它的亮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进行转变, 在学习活动中, 教师提供的支架只起到引导、提示、帮助的作用。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合作和自主、协作学习。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通过教学各环节的合理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不断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成功地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水平, 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不断地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论音乐对战争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战争;音乐;影响

一、战争音乐的起源

自人类开始群居生活,靠捕猎或采集坚果维持部落生存以来,不同的人类群体或个体之间就开始为抢夺食物、地盘等发动不同程度的争斗,这是战争开始形成的雏形。伴随着战争的形成,战争音乐也开始悄无声息的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繁衍生息,它们源于战争、服务战争、影响战争,甚至决定战争的成败,故而历代战争中,战争音乐都以其特殊的魅力,存在狼烟滚滚的黄沙之中。

二、音乐在古代战争中的影响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音乐在战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本人经研究认为有鼓舞士气、指挥战斗、庆贺胜利和祭奠烈士等四个方面作用。

(一)鼓舞士气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胜负往往并不取决于双方伤亡的绝对数量,而是士兵的士气,当一方绝大多数部队陷入恐惧,失去了继续厮杀的勇气,也就宣告了他们的失败。而在古代中国四书五经中的《诗经》中,有一篇名为《秦风.无衣》的歌曲,歌词中所吟唱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歌曲以设为问答的句式、豪迈的语气,表现出那种奋起从军、慷慨自助的精神。此种歌曲多用于出征前或者临战前的吼唱,有鼓舞士气之用。另外,在西方国家的战争中,音乐亦可以鼓舞战斗的士气.

(二)指挥战斗

中国古代战争讲究的是击鼓进攻、鸣金收兵,如果只是简单的冲杀和混杂,试问如何能够做到鸣金收兵呢?中国古代的战争最讲究的是排兵布阵,其中最著名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的八卦阵。战阵是利用士兵的队形和相互间的协作冲破敌军阵营的冷兵器战法,最大的优势便是如果损失严重,亦可以且战且退。在中国这种每一场少则上万人的战争中,是什么指挥了整场战争的排兵布阵以及阵型变化呢?是音乐,通过不同的鼓点节奏代表不同的陣型变化,每名百夫长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听到的鼓点节奏来指挥军队的阵型变化。在很长时间中,中国古代军队的鼓点节奏是作为军事秘密在保护的。同时,通过鼓点节奏和鸣金的配合,指挥军队撤离战斗现场,这是战争音乐在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作用,它甚至直接决定了战争的成败。

(三)庆贺胜利

战争胜利后,战胜的一方一般都会载歌载舞庆祝胜利,在今天非洲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的原始部落争斗之后,胜利的一方依然会拿着武器,高唱胜利的凯歌。而在中国古代庆贺战争胜利最出名的便是唐朝初年的《秦王破阵乐》,该乐曲来源于唐军的军歌《七德舞》。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为庆祝战争的胜利,李世民及其将士将旧曲填入新词,同时编进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专门用于战争胜利后的庆祝活动。

三、音乐在近代战争中的影响

(一)利用爱情歌曲影响战争

1.爱上战争

1941年,在莫斯科城下,一群女学生唱起了《喀秋莎》。她们要用这首爱情歌曲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苏联战士们热泪盈眶的走上了卫国战争之路。这一时代似乎喀秋莎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俄罗斯少女的名字了,而是千千万万苏联士兵的精神寄托。

2.厌恶战争

同样还是1941年,攻占了贝尔格莱德的德军,在电台中定时播放了一首名为《莉莉·玛莲》的忧伤战争情歌,很快这首德语歌曲冲破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界限,传遍了整个二战战场。同时,这首歌也给双方士兵们带来了巨大的厌战情绪。这是迄今为止,唯一感动了交战双方的战地歌曲。

3.软化战争

无论是《喀秋莎》还是《莉莉玛莲》,虽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战争,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用美丽的爱情,轻描淡写的软化了战争的残酷,掩盖了真实的战争事实,成为战争宣传的一种手段。

(二)战争音乐成为国歌

1.诞生于国家存亡

近代侵略战争频发,许多国家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存亡发起了抗击侵略的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许多激励国人的战争歌曲,有的甚至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国歌。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2.诞生于国家独立

为反对殖民统治,世界各国都发生了反击战争,其中最成功的是美国独立战争,而美国的国歌《星条旗之歌》也诞生于这场战争,讲述的是1814年英美战争期间的巴尔的摩,人们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时的感慨。

3.诞生于国家革命

革命是战争的一个永恒话题,同时革命战争也诞生了很多雄壮的国歌。例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诞生的《马赛曲》,之后就成为了法国的国歌,这首歌曲曾经鼓舞了成千上万的法国公民拿起武器,反对路易十六的暴政,为国家的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四、结语

音乐是记录一个时代的动人节奏,它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掩盖了硝烟的浓厚、甚至是影响和指挥了战争的走向,今天它依然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世人,就像我们今天依然会听如《啊,朋友再见》、《旗正飘飘》等战争的歌曲,经久不息。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浅谈信息化战争 篇4

摘要: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中的主要战争形态,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这几场局部战争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要在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上,加速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从而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关键词:信息化战争 应对 国防建设

一 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

(一)定义与内涵:

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等六维战略空间中,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一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与其他战争形态存在较大差别,不可混淆。首先,虽然信息化战争与高技术战争本质一致,但是其区别也是明显的,一是所依赖的军事技术不同,信息武器是高技术武器的核心,信息化战争具有时代代表性,是高技术战争的核心内容。其次,信息化战争与机械战争有联系与区别,信息化战争是由机械化战争发展而来,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机械化,而是继承、发展和革新了机械化。再次,信息化战争与信息战争、信息时代的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网络站等概念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二)基本特征:

1、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因素:不同的战争形态,战争体系中的制胜要素的不同的。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是核心,是关键,是信息时代战争的根本标志和主要特征。首先,信息已成为武器系统可军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左右着武器装备战斗力的的释放效能。其次,信息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根本条件。信息优势对战争进程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全面准确实时的情报信息将成为战争制胜的核心和基础;二是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行动;三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运用时制胜的根本保证。再次,军事信息系统成为战争指挥与控制活动的基础,2、战争行动在多维化战场空间同时展开:20世纪之前的战争基本是在陆地和海洋进行,战场是平面的、一维的,一次大战后期开辟了天空战场,后来电磁空间又成为独立的战争争夺空间。至今,六维战场空间形成了,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形态由以陆、海、空、天、电磁等为主体的实体空间,向以网络,人的认知领域等为主体的虚拟空间。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的安全,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有能力夺取“虚拟领土”,是否有能力管辖好属于自己的“虚拟领土”。

3、信息化战争的体系与体系的一体化对抗: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总之,信息化战争中必须坚持一体化对抗的原则,搞好各个领域、各种作战力量、作战空间、作战行动和作战手段的协调配合,使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攻防手段、战场空间、信息情报都实现一体化,以整体力量制胜敌人

(三)发展趋势: 传统的战争内涵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从战争目的来看,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战争双方主要是针对人力,土地,能源,矿产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有形资源的争夺与反争夺,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最终目的将发生异化,将向争夺信息,知识等无形资源转变。从战争主体来看,传统的机械化战争是国家之间的较量,战争的主体是军队。而未来信息化战争时代,战争的主体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可能是军队、社会团体,还可能是个人、恐怖组织、犯罪集团和宗教极端分子等。从战争的层次界限来看,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具有战略、战役、战斗的明显层次,而信息化战争具有层次趋同化的发展趋势。从战争的暴力性来看,传统机械化战争的暴力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将被非暴力的“软”打击行动所取代。

国家战略能力将成为战争胜利的基础:所谓国家战略能力,是一个国家进行战争或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能调动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包括由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名族凝聚力构成的全部综合国力,以及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聚合并发挥出来的国家战略组织力。国家综合国力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信息化战争的进行,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战争就难以进行和持久。信息化战争的胜负,更加依赖于国家在平时和战士利用政治、外交等手段按自己的意愿营造有利的国际战略格局和良好的国内政治环境,所以政治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也越发巨大。

军队组织将高度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小型化一是体现在全球武装力量的总体规模越来越精干化。二是体现在各国军队的指挥体制日益扁平化。三是军队的内部比例科学化。一体化主要是指信息化战争中作战部队编成将打破军兵种界限,遵循“系统集成,合成一体”的原则,按任务需求进行诸军兵种合成的一体化编组。高度智能化一是指未来军队的指挥控制手段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二是指大量的智能化武器系统和平台将装备军队并投入作战。

二 正确应对信息化战争,加强国防建设

信息化战争的萌发、发展与成熟,必然要求世界各国将军事变革推向新境界。只有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才能为准备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各种能力,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与信息化战争向适应的国防观念

1、紧紧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观念:随着新军事变革浪潮的兴起,西方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时代差”,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期,坚持科技强军战略,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2、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所谓信息安全,实质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内容。因此,公民应当自觉树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遵守国家信息安全法规和制度,为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3、科学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依然按照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依然将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比如信息战、网络战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这些东西的优势在民间,民用信息技术领先于军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因特网的路由器和宽带技术、手机通信和短信技术、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等等,都是民用技术领先于军用。还有就是网络黑客技术、网络病毒技术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作战。所以人民战争理论不是过时了,而是应该增加新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完整。

(二)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加快国家战略能力建设:信息化本质上是国家战略能力的较量,而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我国当今的经济能力和信息能力还和世界强国存在巨大差距,为此,我国要加快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信息能力,并把国家的战略能力和军事打击能力相结合,才能赢得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提高武器装备的机械化信息水平:我军目前的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走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复合式,跨越式发展道路,在大力加强武器装备的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努力提升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锻造“杀手锏”

谋求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发展和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大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系统作战能力等都是必然要求。

(三)完善国防动员机制体制

国防动员具有增强和改变战争力量的特有功能,动员的成效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日益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然拥有庞大的常备军,但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只有实施广泛深入的国防动员,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动员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伟力转化为战斗实力,夺取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后备力量是指除国防现实力量以外的经过一定准备必要时可以动员用于国防事业的所有物质和能量。在和平时期尽量减少常备军数量,提高质量,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省视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要求,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着眼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遵循有利于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有利于提高后备力量的整体质量等原则,逐步建设“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动员快速,机制完善”的后背力量体系。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沦落史,从1949年建国之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建设史。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前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

第十八讲 信息化战争 篇5

信息化战争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六维空间,运用信息资源、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信息化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传统战争的界限模糊化、信息资源主导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空间超大多维化、战争行动可控化、交战行动非接触化 3 信息空间包括什么?

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心理空间 4 什么是单兵数字化装备?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它由单兵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5 什么是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构成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信息化作战平台、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信息系统

第九讲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什么是国家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的安全状况和态势。包括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边界纠纷争议,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中国对南沙群岛的基本立场: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3 中国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地边界总长约2.2万千米,管辖水域300多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海上有大小岛屿5000多个

领海:12海里

毗邻区:24海里

专属经济区:200海里

大陆架:大陆边缘到海底的一部分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为? 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的三种表现:1.改善大国关系,接触敌对状态

2.签订边境条约,缓解了邻邦矛盾

3.加强多边协作,改善了周边安全态势

二大隐患:1.军事强国对我国周边安全存在长期影响

2.边界和海权争议易引起事端 5 如何面对挑战构建良好的安全环境?

1.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确保长治久安

2. 以积极的政治、外交活动争取和平解决各种利益冲突 3. 重视思想教育,防止渗透和和平演变

4. 加强国防建设,提高我军的实战能力和威慑能力

第三讲

中国武装力量 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种组成?

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以武装的形式执行国内安全保卫任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现役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装警察部队平时担负的任务: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

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光荣使命。战时,协防。武警部队的组成?

内卫部队和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组成,列入武警序列的还有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5 陆军的组成?

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 海军的组成和主要任务?

任务: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等任务 组成: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兵、陆战队 7 空军的组成和主要任务?

任务:保卫国家领空安全和领土主权、保持全国空防稳定等任务 组成: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雷达兵 8 第二炮兵的性质及任务

第二炮兵是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反对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核讹诈,遂行核反击任务的主要力量。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9 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是什么? 第二炮兵、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十七讲

世界新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和新军事变革的含义?

军事变革是一种军事形态向另一种军事形态转变的过程。

新军事变革是指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2 四种军事变革?

金属兵器军事变革、热兵器军事变革、机械化军事变革、信息化军事变革 3 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编制体制的新变化、作战方式的根本变化 如何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1. 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

2. 要把推进新军事变革作为国家行为 3. 要走中国特色的变革之路 4. 人才培养是关键 5 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

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军事系统的信息化变革 1. 信息技术是变革的技术支持。2. 信息能力成为军事能力的核心 3. 信息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4. 信息化建设将是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成败的关键

第一讲

中国国防 国防是什么? 国防就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国防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保卫国家主权独立,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确保国家安全发展。国防类型?

自卫型、联盟型、中立性、扩张型 4 现代国防的特征?

1. 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2. 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势的综合角逐 3. 国防是国家行为,也是国际行为 4. 聚集综合国力,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长城最早始建于战国时期,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300公里的万里长城。国防历史主要启示?

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盛的基础 2. 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 军事技术优劣对国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7 中国的国防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由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领导职权。8 中国现行的国防政策?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未来战争 篇6

未来战争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未来战争的主要战场及陆、海、空、天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影响并有所侧重,同时以美日军力为例进行了说明,适当参考了网上资源。

关键词:未来战争、陆、海、空、天、美日中

战争无处不在,有人就有战争!

我国有句古话:“居安思危”。尽管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共和国里,但我们决不能忘记战争的存在。

在21世纪作战,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决胜权。就那美国来说吧,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信息对战争的决胜权可见一斑。

再看一例,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

所以掌握高科技与信息技术俨然已经成为未来战争胜利的必备因素。

未来战争中,地面作战已经被次要化。一个国家攻打另一个国家不再是为了土地,他需要的不是土地而是资源。他的最终目的是变相殖民化,建立伪政府,为其本部源源不断输入资源。同时把此地作为进攻下一个国家的后勤补给部,从而使其本国人民远离战火,一心一意的搞经济,如此循环,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国家和军事实力,为下一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攻占你的国家还要派兵、派官员常年驻守、经营,这样只能事与愿违!管理一个国家所付出的代价远比占领一个国家所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在未来战争中,随着地面作战的不断弱化,陆军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减少,这就决定了以后在陆军的编制与训练上更多地是精兵简政,要的是素质而不是数目!未来战争中人多不顶用,一个核导弹可以让你们化为乌有!这就启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他可能成为战场的地方。

海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场。就拿日本海军来说吧,日本现在已经拥有世界排名第二的海上舰队和海上巡逻机部队,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具备了一支“大洋海军”所拥有的战斗力。据悉,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拥有人员45842人,主要作战舰只152艘,其中包括4艘世界上最先进的宙斯盾战舰、54艘护卫舰(驱逐舰)、16艘潜艇。虽然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规模方面排名世界第五,但是其在反潜作战、海上扫雷以及海上补给能力上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航空力量上,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200多架各型飞机,其中包括99架P-3C反潜巡逻机、7架US-1A大型海上救难飞机、97架反潜直升机以及10架大型海上扫雷直升机。在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首相时期,担任过日本防卫厅长官(现已升格为防卫省)的石破茂议员在评价日本海上自卫队实力时,曾放出狂言称:“在像印度洋这样的大海上,能够既提供如宙斯盾战舰这样强大的护卫能力,又能够为美军战舰提供加油支援的国家好像也就只有日本和英国了。” 尽管我们的邻国—日本,其海军称为自卫队,但他的的军事实力早已不再是自卫了,我们不得不提防着!

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0.1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0.3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当然了在我国空军战斗机的现代化进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推出的歼-10战斗机,这是中国在“嫁接”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性能的第四代战机。这不仅对中国航空工业具有深远意义,而且战机本身的优越性能也将赋予中国空军更大的施展空间。

提到空军再往远地说就是建立“天军”—一只可以在太空作战的空军!伴随新军事革命而诞生的与陆军、海军、空军相对应的独立军种。依靠卫星信息侦察、跟踪监察、制导导航及航天兵器在外太空进行作战的部队。天军的作战平台大致有三类。

航天飞机它是目前为止天地间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可部署、维修、回收各种军用卫星,对太空武器如高能激光、粒子束等武器进行太空校试,操纵各种设备进行太空侦察,或直接作为航天战斗机和航天机动舰队,进行太空战或攻击空中、地面、海上目标。

载人飞船和空间站 两者一般配合使用。载人飞船是天军航天员通过弹道式轨道升入太空及返回地面的最小交通工具;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或轨道站,是供天军航天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太空战时可作为天军作战指挥部和武器平台,也可作为天军重要的空间基地、空间作战指挥中心。

航天母舰 它在太空中就像航空母舰在海洋中,是航天飞机的起降平台。依据作用及形状不同。航天母舰可分为宇宙飞船型、飞艇型、飞翼型和地球航天母舰,其中宇宙飞船型航天母舰飞行在离地面36OOO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计划中的这种航天母舰十分巨大,可装载四架航天飞机、两艘太空轮船、一个轨道燃料库和一个太空燃料补给站。它将是天军的大本营,天军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航天母舰上。它统一调度、指挥各种航天器上的航天员进行太空训练与作战。另外,这种航天母舰一般还大量装载各式各样的太空战武器。

论中法战争中的山东海防 篇7

自19世纪70年代起, 西方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中国的边疆危机频繁发生, 尤其是法国侵略越南所引起的西南边疆危机愈演愈烈, 中法关系愈日恶化, 终于导致了中法战争的爆发。战争中, 法国舰队肆行于中国沿海, 山东的海疆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光绪十年六月九日 (1884年7月30日) , 总理衙门在与美国驻华使馆秘书何天爵的面谈中得知, “法国若侵扰口岸, ……当在福州、吴淞、烟台等处”[1]455。同年六月二十四日 (8月14日) , 清廷得知, “法总兵福禄诺, 有胶州口岸易攻之说”[2]卷188, 639, 令山东严密防范。七月二十二日 (9月11日) , 山东“闻法因不得基隆煤, 将谋威海卫”[1]537的消息。八月十二日 (9月30日)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称, “法有五船在山东庙岛地方游弋”[3]306。

但是, 当时山东沿海一带的海防状况并不理想, “登莱之防未严”[4]卷37, 13。光绪元年 (1875) , 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 总揽了山东海防建设事宜。但是, 由于经费困难等各种原因, 到中法战争爆发之际, 山东的海防建设尚未形成规模。光绪九年八月三十日 (1883年9月30日) , 李鸿章奏称:“海防筹办有年, 因限于经费, 船舰不齐, 水师尚未练成, 难遽与西国兵船决胜大洋。……其海外之旅顺口筑台浚坞, 威海卫鱼雷营正在兴工, 尚未克期可竣。”[4]卷34, 50李鸿章曾为山东代购两艘蚊船, 分别命名为“镇中”、“镇边”, 但认为两艘炮舰若零星分布, 力单无用, 便于光绪七年闰七月二十四日 (1881年9月17日) 将两船纳入北洋合队操练, 同时又将山东登荣水师加以裁减, 仅留4只旧式艇船巡防浅滩险港, 水师又“多系广东蛋户渔家, 只能弄船, 不习战事, 其船亦由广东装造, 工料窳薄, 不足以一战”[5]481。山东原有泰安轮船驻守烟台洋面, 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将其调赴朝鲜、旅顺、金州等处装运军煤。李鸿章虽早已认识到威海军事地位的重要性, 但限于财力决定推迟威海卫的海防工程建设, 仅于光绪九年 (1883) 先在威海金线顶建水雷营一处。烟台已建成通伸冈炮台一座, 但势单力孤, 且没有配备大炮, 旧有八角口炮台等仅存基址, 难以济用。山东的海防地理形势又十分复杂, 海面辽阔, “绵亘二千余里, 弥漫汪洋, 无险足恃, 守难言守, 防不胜防”[1]108。因此, 当时整个山东海防状况是无船、无炮、无险, 一旦敌人侵扰, 防海非常困难。严峻的海疆形势, 迫使清廷和山东地方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山东海防。

二、清廷对山东海防的关注与指导

在这次海疆危机中, 清廷对山东海防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积极指导, 不仅切责督促山东巡抚陈士杰 (字隽丞, 湖南桂阳州人, 1881年1月任山东巡抚, 1886年6月病免) 和负责北洋防务的李鸿章认真筹备山东海防, 而且还派大臣亲往山东察看海防布置情况。

当时, 朝中很多官员认为烟台在北洋海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必须严密防守。光绪九年十月九日 (1883年11月8日) , 云贵总督岑毓英 (字彦卿, 广西西林人) 奏称:“查各省海口, 以天津、烟台最关紧要, 但求朝廷添派重兵, 于此二处严密防守。”[1]240光绪十年十二月六日 (1884年1月3日) , 山西巡抚张之洞认为, “欲固天津, 宜防烟台;敌人不得烟台以资接济, 断不敢深入渤海, 必宜有健将扼守”, 因此他建议朝廷派“素性忠赤、意量宏远, 新立战功于海外”、曾屯防烟台、“规画略有成算”[1]269的提督吴长庆再次防守烟台。时左庶子恽彦彬也曾提议:“烟台为直沽门户, 与旅顺相对, 其间岛屿极多, 之罘西北有暗礁, 庙岛之东有长山头浅滩, 均不利船行, 若能声势联络, 敌船不能飞渡。”[4]卷45, 9-10根据这些主张, 清廷严令山东增强烟台防务。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1883年12月19日) , 清廷上谕:“山东要隘以烟台为最, ……着李鸿章遴选得力将领, 如曹克忠、郭宝昌等酌带数营扼扎烟台, ……陈士杰当就本省现有各营严密布置, 察明地方应如何预筹备御。”[4]卷37, 14北黎冲突后, 法国任命孤拔为舰队司令, 将军舰调往福州和基隆, 阴谋在中国沿海占领一两个地区, 以迫使清政府就范, 中国沿海形势更加严峻, 清廷也更加重视烟台的防务。光绪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1884年8月17日) , 清廷谕示陈士杰举办团练:“山东烟台海口, 关系紧要, 深恐兵力太单, 不敷防剿, 着陈士杰赶紧激励绅民举办团练, 以备辅兵力之不逮。”[4]卷44, 28七月一日 (8月21日) , 清廷又谕令山东:“山东烟台防务吃重, 现募新军尤需得人, 现带总兵王正起能否胜任?着察看。”[4]卷45, 2七月五日 (8月25日) , 清廷又派前江苏巡抚吴元炳 (字子建, 河南固始人) 前往山东细心察看烟台防务。当时朝廷中与陈士杰有矛盾者上奏弹劾他办理海防草率, 朝廷便又派事下尚书延煦、左都御使祁世长前往山东察看海防情形。鉴于烟台防务的重要, 清廷还令李鸿章在营口、旅顺、烟台三处设旱线以通消息。

清廷在密切关注烟台防务的同时, 还令山东加强胶州、威海等重要海口的防守。光绪十年六月二十九日 (1884年8月19日) , 清廷根据吴大澂 (字清卿, 江苏吴县人) 的奏报得知, “山东防军不过六千余人, 胶州海口甚宽, 由胶至省无险可扼”[2]卷188, 639, 便令陈士杰筹备胶州海防, 于山东省腹地各营“酌量抽调练军勇营, 或迅速增募, 即行妥筹办理, 总须添足万人, 期于战守确有可恃”[4]卷44, 29。在得知法军将谋占威海后, 清廷又令陈士杰会同李鸿章实力筹备此处防务。

综上所述, 清廷从京师安全出发, 密切关注和积极指导山东筹海事宜, 这对于山东海防的加强大有裨益。

三、山东地方政府的筹海举措

严峻的海疆形势, 中央的不断督促, 使山东地方政府不得不尽心尽力, 积极筹措, 办理海防。

当时具体负责山东海防事宜的是巡抚陈士杰, 他采取措施加强海岸防守, 并把防海重点放在了烟台和登州。针对山东海防兵力不足的实况, 陈士杰双管齐下, 一面在登、莱、青、武4府办理民团, 以互相联络, 一面在沿海地区增兵备战。他或从腹地抽调练军勇营、或派将领增募新勇营以厚集沿海兵力。当时山东原有勇营主要有广武军、松字营、济字营、振字六营、精健三营、马队一营、利捷水师营, 由于从这些勇营中抽调的官兵不足以防守沿海, 陈士杰又增募了一些新的勇营。光绪十年四月十五日 (1884年5月9日) , 兖州镇总兵全祖凯所募兵营成军, 五月十五日 (6月8日) , 副将李世祥招募楚军500人成军。陈士杰还函商曾国荃“奏调道员李光久, 率一老营, 招二新营, 迅赴山东, 统领各军, 以备海防之急[3]366, 同年九月三日 (10月21日) , 李光久带领毅字三营到山东。

在沿海增兵后, 陈士杰根据山东海防的地理形势进行了兵力布置[1]110。对于威海卫的防务, 陈士杰与李鸿章函商, 决定弃而不守。其依据是:“威海本海滨一荒岛, ……该岛三面环山, 避风而水深, 用以演习水雷, 颇为得地。此时已将水雷移往他处备用, 则威海仅属空岛, 守与不守, 均于大局无关损益, 且处处设防, 转不无兵分力单之虞。”[3]417

四、山东海防的历史特点

综上所述, 中法战争时, 由于清政府担心法舰北上, 重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悲剧, 对山东海防表现出了极为重视的态度。山东巡抚陈士杰和北洋海防的总设计师李鸿章在御敌于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根据朝廷的指示举办团练、抽调或增募兵勇加强山东海岸防卫。这些海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山东海防力量, 但仍未跳出以岸为守的传统海防观的束缚, 这突出表现在对威海弃而不守方面。这固然与当时清朝和山东海上力量虚弱有关, 但从思想根源上分析则应归根于清朝海权意识的淡薄。战争中, 清廷曾明确谕旨陈士杰:“如有法兵船驶近, 务先断其接济, 彼如登岸开衅, 即行并力决胜, 以遏凶锋。”[2]卷187, 613这一谕令充分证明, 清廷采取的是一种以陆战保卫海疆的消极防御的海防战略。

中法战争中, 山东海防兵力发生了变化, 主要是防勇, 这与以往海疆危机中以绿营兵担任海防任务相比是一个进步。防勇亦称防军、防营或练勇, 因征勇留防各地而得名, 是太平天国和捻军被镇压后屯驻留守在长江南北各省险要区域和重要城镇的勇营。与绿营相比, 防勇具有不同于制兵的种种优点:防军是粮饷取于公家, 而其用人权、饷权归于各省督抚的地方半私人性质军队;防军驻防集中, 粮饷优厚;防军机动性大, 随便性多。这些优点, 决定了勇营在初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当时有人评颂防军“较之往日营兵, 何啻天壤之别”[6]卷58, 20。山东在镇压捻军中所募勇营很多, 全省肃清后, 只酌留振字、济字、精建营马步队及利捷水师营。陈士杰开任山东巡抚后, 曾统带在郴州、桂阳等地所练广武军来到山东, 计中前后左右五营, 副中营两哨, 炮队左右二营。以这些防勇担任海岸防卫重任抵御法军侵略, 是洋务运动时期山东海防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不同之处, 是晚清山东海防事业中的一种新气象, 在实践效果上来看, 与绿营相比, 实有增强山东海防武力的意义。但是, 勇营的素质也存在一些问题, 毕竟属于旧式军队, 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巩固国防。

摘要:中法战争中, 山东海疆形势严峻, 为了保卫京师和海疆安全, 清廷与山东地方政府积极筹海, 加强海防。这一时期, 山东海防出现了新气象, 但仍未跳出以岸为守的传统布防窠臼。

关键词:中法战争,山东海防,陈士杰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 (五) [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2]清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3]张振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 (二) [M].北京:中华书局, 2002.

[4]王彦威.清季外交史料 (二) [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1985.

[5]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二) [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方式 篇8

关键词:春秋战国;战争方式;战争思想

中图分类号:K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37-0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据统计,春秋时期的战争就达395次,战国时期也有230次之多[1]65。如此频繁的战争,加之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促使战争方式不断变化和发展。本文试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方式及其演变加以探究,希望方家指正。

一、基本作战方式

春秋时期,军队数量较少,军事行动范围比较狭小,以车阵的冲击战为主,短时间内即可决出胜负。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加之科技进步和农民成为士兵的主要来源,军队数量猛增,军事行动范围扩大。从而,战争方式由春秋时期的车阵作战转变为战国时期徒兵、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了,战争也具有了运动性和持久性[2]291。

1.车战

车战出现于夏代,春秋时期达到鼎盛,但仍是车步合编,以“乘”为基本建制单位。“阵而后战”是车战时代主要作战方式。列阵时根据地形确定战斗队形,“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3]779即地形险阻时徒兵在前,战车在后;地形平坦,则相反。作战时,双方相向运动,进入弓箭射程后,开始对射。当“车错毂”时,短兵相接。双方利用戈、戟、矛等武器相互砍杀,以盾牌进行防护,展开肉搏。“古者战陈,士卒必与车乘相丽。”[4]1375即古代作战,徒兵与战车混编,战车在进攻时冲破敌阵,徒兵扩大战果。

2.徒兵作战方式

随着战场深入山地和湖沼地带,战车失去用武之地。于是徒兵逐渐取代车兵,战国时期升为主要兵种。杨宽认为,战国时代的战争,从各次战役看来,的确不外乎野战和包围战[2]289。但就具体战斗而言,却有多种作战手段,如迂回包抄、奇袭、伏击、伪装、诱敌等。

两军对阵,相互冲杀,是徒兵野战的主要手段。春秋末期开始,战争运动性大大增强,持续时间延长。柏举之战后, 吴军长驱千里,攻入楚国郢都。迂回包抄也是徒兵常用手段之一,长平之战,“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5]2334。

徒兵不仅进行野战,还是城垒攻守战的主力。攻城方法,一般采取长期围困,实施强攻。具体有三:一是攻打城门,利用冲车等撞破城门,冲入城中。但上有矢石,下有陷阱,攻城将士往往伤亡惨重,城濮之战,“晋侯围曹,门焉,多死。”二是筑堙,即在城外积土成山,用于观察城内情况和掩护部队登城。士兵利用铁锨等挖土作业,使用修橹、掩护。三是蚁附,即士兵利用钩援、云梯等装备像蚂蚁一样攀爬城墙。此外,还有奇袭,《左传·僖公五年》载:“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即趁虞国不备,晋军回师途中攻破虞国国都。

3.骑兵作战方式

《韩非子·十过》载春秋时期秦国已用骑兵[6]200,但骑兵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战国时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7]440可见,这一时期骑兵仍没有成为战场主力,骑兵、徒兵与车兵常常协同作战,赵将李牧“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5]2450。

战国时期,鞍具不健全,没有高桥鞍和马镫,对马上格斗十分不利,所以当时骑兵主要武器为弓弩,作战以骑射为主,少数使用直刺兵器如矛、戟和单手砍劈的短兵器如剑、短刀等作战。《六韬·犬韬·战骑》也提到了骑兵的作战方法[7]445。

4.舟师作战方式

春秋时期,河流密布的吴、越、楚等国,在争霸战争利益驱动和造船技术促进下,纷纷组建舟师,水战出现。鲁襄公二十四年,“夏,楚子为舟师以伐吴”[8]1090。

当时的战船有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9]3413,船上一般装备有长钩矛、长斧、弓弩、戈、戟以及短剑等兵器,有甲、兜鍪等装备[9]1450。作战时,先用弓弩,再用长柄兵器进行接舷格斗,最后登上敌船,展开肉搏;有时亦用突冒撞击敌船。战争中还用钩强,公输子“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孙诒让认为‘强字当作‘拒[10]480,可见“钩”和“强”是依据水流方向而发明的一种水战战具。

二、辅助作战方式

“兵者,诡道也。”为夺取战争胜利,除基本战争方式外,还有许多利用外界条件辅助作战的战争方式。

1.水攻

人类很早就认识水性,不仅利用水来生存,也运用水于战争。水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辅助作战方式。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堤防淹杀敌人;二是筑堰开渠,决水或引水浸灌城池;三是利用河流半渡而击[11]。水攻的进行,需要有相应的战具和器具,除开渠筑堤用的铁锨、铁镐等工具外,还使用水平、度杆、照版、测瓦、表等测量仪器。

2.火攻

火作为一种武器应用于战斗,就是火攻。春秋初期,被认为是不仁之举的火攻使用较少;战国时期,以火助战普遍使用。这一时期,主要使用薪柴膏油作燃料,发火方式有三:一是近距离时采用人工点火。如公元前685年,楚国对郑国实施火攻[12]229-230。二是距离较远时以火箭纵火。主要用于攻打城门或焚烧敌人营帐。三是使用“火兽”进攻敌人。如即墨之战中的“火牛阵”。

孙武提出火攻五大目标,即人、积、辎、库、队;火攻方法是里应外合[13]94;火攻实施前,要观察天象,确定发火时机[13]93。

3.动物助战

动物不仅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还用于军事。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利用动物与火攻相结合打败敌人的著名战例。吴楚柏举之战中楚国使用燧象,反败为胜,“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8]1545尾巴系上火燧的大象,被驱赶冲向敌阵,敌军落荒而逃。《史记·田单列传》载齐将田单反攻燕军之战[5]2455,也是火攻与动物助战相结合的战法。

除燧象、火牛之外,“马假虎威”也可看作动物助战的一种方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胥臣蒙马以虎皮……楚右师溃。”[8]461战马不知真假,见大队“猛虎”扑来,吓得浑身战栗,马失前蹄,士兵亦慌乱溃逃。

4.穴攻

春秋战国时期,城墙依然采用夯土技术筑成。铁工具的使用及先进攻城战具的发明,穴攻成为攻城的重要作战方式。穴攻方法有二:一是在城墙上挖洞;二是挖地道。士兵带着铁锹、铁铲等专用工具,躲在里,接近城墙后开始挖洞;或者直接在城外挖地道。前者是破坏城墙,在城墙地基下挖掘足够大的空间,并以木板支撑,然后放火焚烧支架,城墙坍塌后,部队趁机攻城;后者是直接挖一条通向城内的地道,部队从地下突破城防。

防御穴攻的方法,首先利用瓮听、瓦窦寻找敌人挖穴之处;其次,以冶铁鼓风设备为武器,通过敌人挖掘的地道将烟吹向敌人;再次,与敌相遇穴中,要“圉而毋逐,且战北”,诱敌深入,而后歼敌[14]666-668。

三、导致战争方式变化的因素

战争方式变化并非单纯的军事因素所致,而是有着经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原因。下面略述春秋战国时期导致战争方式变化的因素。

1.社会变革与社会结构重构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生产关系在奴隶社会母胎内逐渐生长和成熟,各国相继变法改革,地主和自耕农出现。赋税制度变革以及郡县征兵制和常备兵制度的建立,导致士兵主要成分由贵族及其“私属”和“国人”改变为农民[2]285,兵额大增,战争改为以徒兵为主力,骑兵、车兵为辅,常采用野战、包围战方式,战争具有运动性、持久性。

2.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

春秋时期兵器是铜制的,战国时期青铜兵器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了锋利的铁兵器和先进的攻城器械,从而引起系列变化:春秋末期“攻城为下”转变为战国时期城市为主要争夺目标;铁工具广泛使用,开渠筑堤可大规模进行,从而导致水攻、穴攻广泛运用于战争。

3.战争思想的变化

春秋初期受西周礼影响,战争情况是“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15]96。春秋末期,守战争礼反而常吃败仗,迫使各国摒弃战争礼。《淮南子》曰:“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16]1359战争观转变导致战争方式变化:《孙子兵法·军争篇》确立“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基本原则;孙膑提出“必攻不守”;持久战和歼灭战思想都已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发展,多种作战手段出现,如远程奔袭、迂回包抄、歼灭战、伏击战等。只要能打败敌人,各种手段都可以运用。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方式变化与其所处的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社会大背景有密切联系。这一变化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战争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战争年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2]杨宽.战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3]赵伯雄.周礼注疏[G]//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7]《<武经七书>鉴赏》编委会.《武经七书》鉴赏[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8]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9]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0]孙诒让.墨子间诂[A].孙启治,点校.新编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1]崔向东.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水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12]赵守正.管子注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13]骈宇骞,王建宇,牟虹,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4]周才珠,齐瑞端.墨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15]浦卫忠.春秋公羊传注疏[G]//李学勤.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帅气的弟弟作文下一篇:美丽的邂逅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