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是写好文章的基石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布局是写好文章的基石(共2篇)

布局是写好文章的基石 篇1

布局是写好文章的基石

作者/吴强

吴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教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亭山小学,小学高级语文教师,越城区十佳青年教师,越城区家长满意教师。在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累积发表学科论文30000字,2篇论文在省级获奖。近20篇所辅导学生习作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

所谓“布局”,简单地说,就是布置文章的局势。也就是依据题意,把整篇文章的意思和材料,作妥当的安排。所以也有人将文章的布局称为文章的“骨架”、结构或组织形式。

“顺序法”布局

“顺序”是写记叙文时,最常用的布局方法。又可细分为三类:

一、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如写一篇游记,可以从出发前的情形,一直写到平安回家为止。

二、依照因果顺序来写作。例如叙述一件事,可以先从发生的原因写起,再写经过,然后按部就班写出最后的结果和影响。

三、依照空间的顺序来写作。如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照观察的顺序,从先看到的先描写,后看到的后描写。

采用“顺序法”布局的优点是条理清楚,缺点是平铺直叙,叙事没有高潮,文章易变得单调、呆板,不够活泼。

“倒叙法”布局

倒叙法:顾名思义,“倒叙法”的布局,正好和“顺序法”的布局相反。“倒叙法”也可以细分为三类。

一、时间的倒叙:先写现在的情形,再追叙过去。

二、因果的倒叙:先写出重点或结局,再追叙原因和经过。

三、文意的倒叙:就是把文章最重要或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慢慢地详细叙述内容。所以又称为“追叙法”的布局。

“倒叙法”布局的优点,是可先让读者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产生阅读兴趣。例如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属于“倒叙法”的布局,情深意切,感人肺腑。

“倒叙法”布局的缺点,是段落处理不当时,容易造成时间、空间、文章的颠倒错乱,令读者看得莫名其妙。

“补叙法”布局

“补叙法”的`布局可细分为两种类型。

一、记叙一件事情时,有些情节或事项,必须交代清楚,()可是为了顾及文章的顺畅,不适合安排在开头或正文中表达,而留在结尾时才补充叙述。

二、为了增强文章的悬念,加强吸引读者的力量,蓄意将文章最精彩、最重要、最具关键的部分,例如:事情的原因,或人物的姓名等,留在文章结尾时补叙。

“补叙法”布局的优点,是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一口气看完全文,并可以产生柳暗花明豁然贯通的效果,使读者回味无穷。

“夹叙法”布局

“夹叙法”布局,又称为“插叙法”。就是在描写一件事物时,将许多和主题相关的情节或琐事,插在正文中间叙述出来的布局方法。

“夹叙法”的优点:可以使文章情节曲折富有变化,显得更活泼生动,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可以把事情的因果关系交待得更清楚,读者心中才不致存有疑问。

采用“夹叙法”布局时,应该特别注意:

一、不能扯得太远,要避免枝中再有枝,节中再有节的事情发生。

二、写作材料必须事先安排妥当,下笔前就要决定哪些材料要隐藏起来,要夹在什么地方叙述,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千万不能毫无章法的任意穿插,以免弄巧成拙,不但不能增加趣味,反而破坏了整篇文章的气势。

习作要求

写一篇记叙文,写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中的其中一种,让你的文章更加新奇完整。

・范文点评・

远亲不如近邻

一年前,爸爸被公司派往阿拉伯工作,临出国前,特别交待在起重机厂的舅舅,和住在西郊的伯父照顾我们。可好似伯父和舅舅工作很繁忙,所以自爸爸出国以后,他们也难得来探望我们。而在我家隔壁,住着一位独身的张爷爷,人很和蔼,就是不大喜欢和左邻右舍来往。①

有一天,吃过晚饭以后,我正在书房里写作业,突然听见厨房里传来杯盘跌落地面的破碎声,夹杂着妈妈痛苦地呻吟声。我赶忙跑进厨房,只见妈妈躺在地上,额头鲜血直流。我立刻用面纸帮妈妈捂住伤口,可是血依然不停地流出来。我吓得放声大哭,急忙打电话给伯父和舅舅,他们答应马上赶过来。过一会儿,我听见敲门声,心里想:舅舅和伯父的速度好快啊!可是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的张爷爷,因为听见我又惊又怕的哭声,所以过来察看。张爷爷急忙帮我把妈妈送到医院急救。②

妈妈平时每天都会给我五元零用钱,我除了搭汽车、买面包、文具之外,其它的都存在一个牛奶罐里,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现在也有好几百元。为了感谢张爷爷的帮忙,我决定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一份既特别又实用的礼物送给他。③

妈妈出院那天,我带着一套宜兴茶具,和妈妈一起登门向张爷爷道谢。张爷爷和蔼可亲地说:“不必客气,我们都是邻居嘛!互相帮忙、照顾是应该的,人家不是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吗?”从此以后,我和张爷爷成了好邻居、好朋友。我还时常跑到他家里喝茶呢!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亭山小学

点评:

小朋友,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对“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呢?邻居之间应该彼此帮助,和谐交往。你对自己的左邻右舍有多少认识呢?想要得到好邻居,自己就必须先做别人的“好邻居”唷!

布局是写好文章的基石 篇2

大千世界, 丰富多彩, 善于对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 习作时就会文思泉涌, 而有的学生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 习作时就会苦于“无米下锅”。

(一) 学会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根据不同事物, 或从外到内, 或从远到近, 或从“整体———部分———整体”或从主要到次要等等。

1. 观察动物, 要观察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2. 观察植物, 要抓住根、茎、枝干、叶花、果实及生长特点。

3. 观察事情, 应从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观察。

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 但每个事物都具有本身独自的特点, 要引导学生努力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进行重点细致观察。观察是获取习作材料的途径之一, “生活就是一本活书”“生活处处皆素材”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培养学生勤于读书, 乐于动笔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

如果说善于观察充实生活是作文的源, 那么读书就是作文的流, 源和流是相通的, 我们应紧紧抓住作文的源和流, 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水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

课内阅读内容有限, 时间有限, 所得有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 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 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 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 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 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

(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首先, 教师要做儿童文学的引领者。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是8岁左右, 当时孩子识字量小, 读书受限制, 读书兴趣不高, 鉴于这种现状, 我采取了一个非常奏效的办法, 那就是好伙伴合作读书。一到读书课前, 每个人找到自己的读书伙伴, 可以换座位, 一起看同一本书, 互补识字量的不足, 一起放声读书, 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兴趣一下子就培养起来了。

其次,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非常关键。有的家长常和孩子一起读书, 浓浓的书香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 必将终生受用。

这样, 随着年级的升高, 阅读的密度、深度、广度都在扩展, 综合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强, 以便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读、悟、积累, 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 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

(二)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 不仅可以开拓眼界, 对于小学生来说, 多读多练更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良方。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百益而无一害。

1. 选择好书。

2. 要让学生爱上看书, 就得让学生喜欢上这本书。

首先, 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好书, 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 因此可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因此, 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其次, 推选好书的面应该广泛。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 尽量扩大选择范围。可以是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 不拘一格, 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 有教育性, 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 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3. 课内外结合, 并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 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 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 不但增长了知识, 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5. 要发挥小集体的力量。

为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借阅, 好书共享, 一部分同学自觉自愿成立了小书社。他们能自我管理, 效果很好。教师可提倡学生之间互相交换图书阅读, 扩大阅读资源。可让学生自由组合, 分成多个课外阅读小组, 在教师指导下订好计划, 开展“交换———合作”式阅读学习。

6. 读书使人充实、交流使人清醒。

学生之间进行读书交流, 师生之间进行读书交流, 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读书交流都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如在学习《智谋》一单元时, 我们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样的辩论会对促进阅读效果很好。

有的学生家长, 对孩子读名著不很理解, 认为孩子读不懂, 我告诉家长, 孩子沉积在大脑中的知识, 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 慢慢酝酿, 慢慢发酵, 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 同一本《三国演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 他的理解水平不一样, 一本好书, 就是一本字典, 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读。

三、结束语

加大阅读量, 是训练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 通过课外阅读一是丰富语言积累, 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三是写读后感, 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 还要在课外多读书, 多练笔, 多积累。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

上一篇:初中英语小课题探究下一篇:居住证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