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心得体会(精选12篇)
近期,阅读了《国情备忘录》。觉得该书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以普通百姓普遍关注并且与之息息相干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社保问题、农民问题,叙述亲切,新中国的大事讲得精彩生动,通俗易懂,数据详实,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作品。
这本书让我更清楚理解为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何要在全党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源于党和人民对根本国情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楚我国的现状,让我更理性认知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祖国的日益强大使我由衷的感到骄傲,同时,坚信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书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但必须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将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破解的难题。
然而,我觉得,在耀眼的繁荣背后,并不是每个国人都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切实为长远大计着想。比如,近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已经遭到破坏,环境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已经突出摆在了眼前,已经带来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沉重的负担,这就是不科学发展的代价。
如今的中国究竟还是不是“地大物博”?我们国家的资源究竟枯竭到了什么程度?由中央电视台《国情备忘录》项目组所著的《国情备忘录》 (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一书, 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材料:
目前, 我国共有煤炭、森工、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 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然而一些城市的定语由富含资源变成了资源枯竭。
2008年, 国家宣布首批资源枯竭城市, 共有12个城市。
2009年3月, 又有32个城市被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全国1010个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 结果表明, 600多座成为储量逐年萎缩的危机矿山, 占了近63%。
无度的疯狂挖掘使资源枯竭, 不断削弱我们“地大物博”的底气, 越来越多的城市被迫跻身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行列, 患上“荷兰病”。
20世纪60年代, 荷兰发现天然气, 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 “一枝独秀”, 荷兰其他产业中断。10年后, 天然气几近枯竭, 荷兰出现收入降低、失业率增加等不良反应。短暂繁荣的代价是长期的后遗症, 这就是“荷兰病”。
资源枯竭型城市, 指的是由于该城市资源丰富, 把资源开发加工作为主导产业, 但随着资源的枯竭, 城市经济出现大滑坡。如今, 患有“荷兰病”的中国城市不是几个, 十几个, 几十个, 而是上百个。
今天, 人们向“地大物博”这个约定俗成的词语提出忧患般的质疑, “现在时代不同了。地大物博应该请出中小学课本。”
150年前, 一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人随外交使团来华。两赴山西考察后, 这个德国人说:“中国是世界第一石炭国”、“山西煤炭资源可供世界两千年之用”。我们也一直把地大物博写在中小学的课本中。但今天, 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了。
自1993年中国石油消耗首次出现拐点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 进口量逐年增加, 直到占据石油消费的半壁江山。有人预测, 到2030年,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80%。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清洁的核能。在中国的能源比例构成中, 核能仅占微小的1.6%。我国属于贫铀国家, 现有探明的天然铀储量, 最多可供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热核电站运行50至60年。未来中国的铀矿资源中, 1/3国内供应, 1/3国外找矿, 1/3依靠进口, 中国铀资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6%。
同时, 越来越多的中国铁矿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位于河北迁安的铁矿, 素有“铁迁安”之称。储量丰富, 且埋藏浅, 易于露天开采。铁矿石主要供京津唐钢铁基地。自1968年起, 挖掘了不过40年的迁安水厂铁矿, 10亿吨储量所剩无几, 这个大坑, 面积是方圆数公里。
我国的稀有金属较多, 很多稀有金属如钨、稀土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令人抱憾的是, 这些工业、国防、航空领域中的“工业牙齿、工业味精”, 也濒临殆尽。
二战时期希特勒曾哀叹:“要是再给我一万吨钨砂, 就可以征服俄罗斯。”抗日战争初期, 德国为了获得中国的钨矿, 不肯支持结盟的日本侵华, 竭力在中日之间调停。因为支撑大规模装甲作战全世界消耗的80%-90%的钨资源, 都是来自中国。二战时期, 由于从土耳其进口钼矿的渠道被切断, 从中国进口钨矿的渠道被切断, 纳粹德国军事工业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滥采, 中国的钨矿资源如今濒临枯竭。有色金属总公司直属的10年以下的大中型矿山有9个, 年产钨精矿1万吨以上, 预计七、八年后都将消失。
甘肃白银, 以产铜、金、银、铝、铅、锌而闻名。20世纪50年代, 两万吨炸药炸掉了连绵数百里7个山头, 爆破震惊世界, 由此拉开了白银开发建设的序幕。今天, 这里的矿山已经关闭了80%。……
正当我们告别刀耕火种的农业社会, 兴奋地迈向工业社会时, 却遭遇了矿藏危机。几千年的资源总和, 与今天几十年的开采相比, 竟是如此微不足道。
突然间, 地不再大, 物不再博。从“地大物博”到“地小物薄”, 也不过弹指几十年的时间。
即使这样, 中国还面临着更重要的问题, 就是中国的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再大的数字, 用13亿作基数来除, 都将得到一个很小的结果:
2005年, 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88吨, 为世界平均值的62%;
2005年, 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1.7吨, 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6%;
2005年, 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797立方米, 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5%;
2005年,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备 忘 新 语
我们在本期增设了海外男人的备忘栏,虽然事不关己,但不能总聊门口这点家常,扯远了或许会开拓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男人也差不了太多。
说是备忘,其实没个不忘。脑袋里要装更多实用的东西,哪还顾得这些闲杂人等。鉴于外国男人的涌入,我们在入围名额的挑选上把握的原则是:脸熟的艺人、政要以及业界精英少谈,因为他们的曝光率过高,想忘都不行;脸生的百姓平凡如我等要成为点评的主流,这更符合备忘的本义。
今后我们将在这份备忘名单中,间或加入一些对男人产生特殊影响的女人:一来可以调剂阅读的单调;二来可以完善我们对世道人心的关注与思考。
主持人——关弧烟
中国男人备忘
张思圆、王春、王冬三个十六七岁的职高学生制服了四个同龄持刀抢劫者。事后该校沈校长说:“这是多年教育的结果。”面对凶犯,成人能以暴制暴者也堪称少数,难道都没受过教育?假使这三个孩子出了事,试问沈先生是否还敢说“多年教育的结果”?
法国极山公司上海代表处竟将素昧平生的伊斯兰教徒何儒海老先生的头像印上了洋酒广告传单四处散发,简直缺乏基本的宗教常识。对于这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宣传手法,只能把节省下来的广告费花在打官司上了。
哈尔滨一六岁男童自从迷上《还珠格格》等港台剧后,见同龄女孩就想亲,见男孩就想打,某医学教授不知所云地确诊为“儿童行为、情感障碍症”。孩子没错,电视台也没错,可“真没家教“这样的话是说给父母听的。
“怀胎十月苦”这样的真理被汉中市城固县28岁男青年打破。该青年用28年之久孕育了其母的寄生胎,最终这个12公斤的“异种”经“剖腹产”后被当作病瘤处理。
火车司机谭加良在驾驶途中被一枚破窗而入的鹅卵石击中头部,他强挺了10分钟,将高速列车安全地停靠进站,5天后医治无效,以身殉职。面对飞来横祸,这个硬汉尽到了最后的职责。
云南泸丰县人唐亮洪多次拿圆珠笔插其妻刘某的下身致伤,刘的态度是:“给我认错就算了。”医师告发出于同情,禽兽行为也该唾弃,但与被男友用铁锁锁住阴门的另一位同姓受害者相比,她们的智商似乎也没超过禽兽的层次。
河南大学生王思江失业后干起了蹬三轮拉客的营生,居然常有同学替他难为情。文凭不代表水平,当“板儿爷”总比游手好闲光荣得多。还是骆驼祥子说得对:“不能总闲着。”
杭州司机郑军开车撞伤了茶农戚志兴一条“黑户”名犬“皮特”,为了3000元的赔款双方对簿公堂。如今撞人都快白撞了,何况是条违章上路的狗?
深圳王先生因购物小票上无中生有的“安全套”记录而惹起家庭风波,真是比“窦娥”还冤。商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精神赔偿要比商品质量问题严重而麻烦得多。
12岁男孩骆超把虐待自己的生父继母告上法庭,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判虐待罪成立。棍棒底下出不了孝子,该是和“打是疼骂是爱”永远告别的年代了。
一位老者在小公共汽车上因指责身边的小偷行窃反遭毒打,车上无一人敢管,最终老人被迫向歹徒道歉。这类目无法纪的事,法律也无计可施,这正是警匪武侠片盛行的原因——人们期待行侠仗义的英雄。
著名书画家黄养辉的神秘失踪,其实一点不神秘。案发背景无非是财产继承,虎门犬子平常事。
力争成为中国民间单人登上珠峰顶第一人的阎庚华正加紧高原适应性训练。向极限挑战无可厚非,如果把这种登山的乐趣变成了商业炒作便索然无味了。
安徽大学生方皓文为救治其父尿毒症,自愿“卖身出售”。“百行孝为先”,小伙子的孝心世人可鉴,可面临绝症,此举终归不是解决的办法……
洛阳一游戏厅老板金祥武将三个超支消费的孩子残忍杀害并焚尸灭迹。但愿这条恐怖的新闻,能阻挡游戏厅对孩子们的诱惑。
石家庄男生史国寓因打游艺机输掉130元,服毒自杀。赌博千古难绝、无孔不入,仅封杀游戏厅不是根本措施。关键还是着重孩子的心智培养。
客运司机叶翠宏与车主梁培胜勇斗劫匪,却将车弄翻,致使乘客甘育进高位截瘫并提出高额索赔。乘客的法律依据比较充足,而两位勇士似乎只有道义支持,正义往往陷入尴尬的境地。
“北方打假狼群”首领刘殿林,调集全国打假高手公开讨伐王海。王不屑于再作草莽英雄,他的“招安”思想激怒了绿林同行。而坐收渔利者倒能安生片刻了。
八一电影厂的文职干部董兴喜——一个用11年的时间专题收藏雷锋的人。雷锋那张身穿皮夹克、脚蹬皮鞋的留影,在隐藏了30多年后终于首次公之于众。
36岁的安徽农民汪永平背起书包,与五年级的儿子在村办学校同念小学课程。在倡导终生教育的今天,同样需要“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的勇气。
刘德华拜师川剧大师彭登怀是为了玩票,原本梨园中事,竟让兴师动众的娱记们紧张得像是去看剃度。
张大民早先到天津卫赶场去“没事偷着乐”,被冯巩一家蹩脚的天津方言彻底给毁了;而今这个安贫乐道的小人物又把梁冠华捧红了。全剧煽情部分尽在眼泪中出彩儿,可刘恒和沈好放应该知道“幸福不是毛毛雨”……那张大民的幸福在哪里?
外国男人备忘
美国“破烂王”威利·费热尔很可能成为第73届奥斯卡“最佳故事原型奖”。这个61岁的老头因捡回失窃的奖杯而大出风头,他显然比那两名监守自盗的小偷聪明得多,并再次证明了美国是相信奇迹的地方。
日本人皓为了还债,自愿作活人标靶,收费挨打。这个最新版的《蒲田进行曲》博得许多女人的赏识,或许不久能形成一个类似“出气筒俱乐部”式的热门行业。与既打人又要钱相比,这真正才算“君子好财,取之有道”。
曾杀害100名儿童的巴基斯坦凶犯依科巴尔被处以绞刑。从“一命还一命”的朴素原则看,这个震惊世界的命案体现了罪与罚的不平等。
医生出身的意大利皮阿扎市市长罗贝托·诺比利为抢救阿尔卑斯山遇险滑雪者遇难身亡,死后捐出了自身器官。除了他的英雄义举,给予人们进一步的思考是:是否所有的医务从业人员都应该在捐献器官问题上起到表率作用?
毫无驾驶经验的菲律宾乘客孔希松,在飞机驾驶员因病猝死的情况下,竟靠对讲机在机场控制人员的指挥下神奇地将客机平安迫降,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任总裁克勒的就职,的确颇有可乐之处。美国17.3%的决策权决定了该组织的立场和改革方向,是美元把这个总裁送上“傀儡”的位子。
一名瑞典来华旅游的摄影爱好者安德斯·詹森的最大嗜好,就是把镜头对准中国的垃圾和污垢,并将其加工后送上了互联网。这回,瞎子摸到了象的屁股就嚷了起来。鉴于此仁兄的“业绩”,我们建议他申请加入“美国蓝队”。
一位模仿列宁的俄罗斯男人在莫斯科红场为游人佩戴象征前苏联共青团组织的红领巾并收取费用,真是对前苏联的名利双收的怀念方式。
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成为代总统时,其夫人柳德米拉哭了整整一天。正式当选总统后,柳女士不知又要哭多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私人生活彻底宣告结束了。
臭名昭著的前缅甸头号毒枭坤沙,即将还乡治疗颐养天年。难怪全球的缉毒工作始终一筹莫展,原来还存在如此宽容的法律。
高扬纳粹旗帜的奥地利前自由党主席海德尔,非常热衷于搅屎棍的角色。他的狂妄厥词,大有“跳梁”之嫌。
智利的大独裁者皮诺切特能够安全返乡,吃的是撒切尔夫人的软饭,还过足了病入膏肓的戏瘾。
月初,东史郎结束了寻求道义支持的中国之行。与海德尔的嚣张气焰对照,日本右翼政客的道貌岸然和秤砣之心更加危险……
印尼总统瓦希德铁腕一挥,废除了武装部队的特权,大力整顿军队,控制了部队对政治和商业领域的恶劣影响。这对镇压仇视当地华人的暴力行为产生重要作用。
害死924条人命的乌干达邪教首领X的照片已公之于世。此案最触目惊心的并非邪教头目的冷酷,而是死者的愚昧。
奥地利法庭病理学泰斗海因里希·格罗斯再次被送上被告席,这名前纳粹恶医,用难以数计的儿童大脑完成了儿童痴呆症的研究。医生的残忍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世人反对克隆人实验定存有这种恐怖心理。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
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
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 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本片的第二部分主题是创新元素,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xx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
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xx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势必将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
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
指导老师:陈效兰
班级:20140115
姓名:孙婷婷
学号:2014011519
时间:2014年11月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观后感
在本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国情备忘录》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看后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舆论来宣传要节约。
这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中国今天受到世界的关注。
在西方人士口中,不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赞美之辞。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并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最先提出了中国之谜的说法。
一批国外教授和学者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中国之谜。
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提出: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原苏联各国的改革,伴随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改革却与高速经济增长并行。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14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提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中国不可能获得目前的成就。但
中国却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诺兰将这种不一致的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这些世界最顶尖的学者专家,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那么,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我们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差别在哪里?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精髓是什么?
就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学家试图破解中国之谜的时候。我国的经济总量逐渐超过意大利,又超过法国、英国。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让我们在来讲讲我国的资源问题。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
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资源,一切都将被颠覆:我们得资源不但不丰饶,而且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
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确实,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了,正如政协委员沈思建议
那样: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同时,资源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这是一个越来越融入世界大潮、却又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这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这是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
观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
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情备忘录》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剥茧抽丝的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伤痕累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而来??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国家,懂得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地、更加地爱上这个国家!因此,瞩望未来,我们更加信心满怀,让我们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万众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观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
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这周末我们在课上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不得不说它让我的心灵狠狠的震撼了一番,让我感慨万分啊,让我本来轻松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复杂,有自豪、有忧虑、有深思······
《国情备忘录》用它那简单而又深邃的解说与真实而又引人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了一个大国从“一穷二
白”到“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崛起。在向我们述说成绩的时候又警示了我们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片中街上一个个涌动的人头让我很无语,我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了啊。中国有着16亿的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养育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华大地,因为人数的众多,有着巨大的无形的压力。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正适宜人们生存的却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着让世界各国都羡慕的巨大的资源储备,各项资源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然而,巨大的人口基数却让我们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均下降到了与世界上资源匮乏国家同等的水平上。有句话说得好:中国的问题,除以十六亿,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便微乎其微。然而,每个人身上的一个小问题,乘以十六亿,就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大问题。巨大的人口基数,让我们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人口多,就业压力就大。如今,全国每年新增的大学毕
业生为600万人,每年新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口600万人,每年新增失业人口500万人。国企就业人员500万人。这就需要提供24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然而我们国家每年的就业岗位仅有1200万个,面临着1200万个就业缺口。这些庞大的数字,实在令我们头痛。
《国情备忘录》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剥茧抽丝的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伤痕累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而来??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只有把握时机,万众齐心才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纪录片。看完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我的祖国,也更加理性地认识到30多年来这个生我养我的国家的不容易与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纪录片以中国之谜开篇,既表明了中国国情的与众不同,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功绩。中国的经济形势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要发展经济不能照着西方国家的路子走,中国国共产带领中国亿万人民艰苦探索走了一条前无古人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了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中率先回暖的历史奇迹。这种有悖于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中国之谜。
然而,中国面临着诸多致命难题,该片分别从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七个大的方面阐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人口的不均匀分布与人口和国土面积之间的矛盾让我国承受着别国无法想象的压力,日益凸显的三农问题也让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步履维艰,逐渐从地大物博的梦中清醒过来的中华儿女该怎样去面对稀缺的国土资源,中国资源总量的丰富与消耗量的巨大并存,中国环境问题正在一点一滴地侵蚀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诸多民生问题正亟待解决,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上每一个问题都是世界性的难题,这些问题就算是交给全世界最优秀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案。
但是中国在努力,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三
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不断加强土地的管理,竭力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合理开采资源,不断向新能源领域进军,努力建设资源型国家;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保护环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努力建设较为完备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就业和住房福利制度;面对新的格局,中国已经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年珠峰顶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展示着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
中国正在以自己独特的脚步走向世界,面对难题,我们不会退缩,已经创造了中国之谜这样的奇迹的中国人民一定会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面对国情, 我们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看到的是将是充满信心、无
比坚实、一往无前的中国脚步。
资源
在前几节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国情备忘录的第五集:资源扫描。看了之后感触颇深。特地又上网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关注让我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是震撼,真正认识到了我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也有了看另外几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决定。
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舆论来宣传要节约。
其次,讲讲我对我国资源问题的了解。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
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了第二集的人口大计中提到的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资源,一切都将被颠覆:我们得资源不但不丰饶,而且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资源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又必须发展经济,我们正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13亿人口现在占了世界人口总量的20%,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资源已经被这些发达国家消耗掉了60%。所以,大量地依赖进口资源来支撑我们中国完成工业化,这条路我们是走不通的。2014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4年《节约能源法》第四条再次明确:“节约资源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等,一个个新能源也加入到经济建设的能源大军行列之中。确实,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了,正如政协委员沈思建议那样: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最后,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此外,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
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今天,我观看了由中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庆备忘录》,它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2007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三位;2008年以来,一场金融风暴从美国华尔街悄然发端,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这些百年历史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而在金融风暴影响下的2009年,顽强的中国人用8.7%的GDP增速向全世界提交了一份引人瞩目的答卷。
8.7%,这是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1月21日公布的2009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改革开放的30年中,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30年前的中国,贫困人口有2亿5千万,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而经过30年,中国使2亿多的人脱离贫困状态,让他们解决了温饱,他们开始走向小康。
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08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人口多、底子薄,曾经是概括中国国情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确实,那就是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
别说是在城市中拥挤的车流,快速涌动的人群。面对密集得甚至有点透不过气来的生存空间,就是在我们的校园中,都有拥挤的感觉,每到就餐时间在各个食堂大排的长龙,或以下课一哄而散的人潮,都让大家生活产生了不便。我校的人数有11111人,这就要求相对较高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人均读本等等,但是,人口基数的庞大是我们所规避不了的问题,总是要切实地解决的。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中国少生了近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国庆备忘录》中举了第13亿个出生的人张亦弛的例子,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是家中的独生女,全家人为我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一颗心思都挂在了我身上,所谓根本点就是关注人口的质量。其次,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题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把实现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可以讲我们中国的崛起和发展,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就全世界的发展来讲,没有一个国家和我们走的是一样的路,这条独特的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认为只有切实地了解中国的全貌,中国最真实的国情,我们才有基础使我们的国家成长和发展起来。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人口虽超13亿大关,但是经过计划生育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使自己成为中国的人才,增强其综合国力,切实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里,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种种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巨大差异,也像一个个沉重的包袱背负在中国的身上。用《国情备忘录》里的话描述:这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这是中国对沉重包袱所做的措施。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
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通过近三天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国情备忘录中 我感触颇深,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舆论来宣传要节约(而像我们生活在江南的人却很难领略到北方的缺水)。其次,“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 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了第二集的人口大计中提到的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资源,一切都将被颠覆:我们得资源不但不丰饶,而且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最后,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展观。通过阅读,让我有了以下两点体会:
一、人口众多是国情之核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13亿人口。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我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13亿这个意味深长的数目,既有“放大效应”,也有“缩小效应”,由此派生出了三农、耕地不足、资源匮乏、保障不力等一系列的国情问题,它们都是围绕着人口而发生,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多而增多。这就提醒我们广大党员,在任何时候,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脱离人口多、底子薄这个基本国情。只有统筹兼顾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创新发展是生存之道
当面临由人口众多带来的各种社会压力,我们还在墨守成规的发展,最后只能被人口带来“洪水”冲垮,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在世界的舞台上立足,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08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特地又上网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关注让我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颇有些震撼,真正认识到了我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也有了看另外几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决定。我看第一期对他这种讲述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形式非常喜欢,于是看了第二期关于现阶段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虽然电视节目不可能完全的还原真实,但是这是我看过的讲述中国施政的比较值得推荐的节目。节目中讲到多少年来形成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一直做出的努力。当然,在这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少困难。毕竟,慢慢形成问题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解决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甚至有些环境问题也只能尽量的去完善,去努力让他更好一些,彻底的根治显然做不到。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尽力的、达到最大可能性的更好。
在各国历史中,快速的经济发展都会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坏,再还原”的得不偿失以后,应该更好的去体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针的正确性和意义。我想,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尽量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是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用水电是我们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夏天每个人把空调调低一度,或许山西的某个煤矿的煤炭就被消耗完。我们每用一双一次性筷子,或许大兴安岭的一片森林就变成了秃山。全球环境的危机
其实距离我们并不远,前不久哥本哈根的会议和《2012》的热映都应该引起我们对自己行为的思考。
而今天我看的这一期讲的主要是民生问题。从社会保障体制、医疗保障体制、就业保障体制和住房体制方面讲述中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这应该是立国之本,是政府的第一要务。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在近阶段国家有许多相关的政策。当然,从某些具体的点上看,民生上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谓任重道远。客观的说,中国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民生问题快速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面对快速经济发展和全球的经济环境变化的前提下。至少我们应该看到,各种体制都在进步,但是同时在就业、住房等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同时伴随着毕业的高峰期,就业和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就更加凸显。对于中国人来说,安居才能乐业,而对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安居乐业已经成了一种奢望。但我相信,如果细心观察总会发现这些问题正在被慢慢解决着。曾几何时,因年少轻狂而不理解我国的发展,甚至会倾向于关注阴暗面。客观的说,社会中总会有一些阴暗面,同时也总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阴暗面和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两天、一两个人能一下子解决的。在我不能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曲解许多问题或者放大许多阴暗面。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认定一个理念的时候,就总是喜欢并容易接受支持自己理念的信息。而从传播学角度讲,当信息传播到一个人这里的时候,人总会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所以,我觉得我国对政治方面的启蒙非常重要,应该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中国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民众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施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茫然的、被动的、功利化的执行效率高得多。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化学化工学院09级3班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看一看这3个家庭的经历,是不是很熟悉?
第一组家庭
妈妈:许倩30岁(全职妈妈)
孩子:浩扬(2岁1个月)
亲水经历
2岁生日时第一次去游泳馆,像蜡笔小新一样,妈妈宝宝一起“下水”。虽然只是坐在母子泳圈里“漂”,好歹走出了亲水第一步。游完水回家,浩扬一口气睡了13个小时……平时运动少呀!
孩子游泳你最担忧什么?
感冒。浩扬下水时,打了几个寒颤、嘴唇也有些发紫,回家后马上给他喝了些姜汤。还好没事,不知道下次会不会“中招”。
教练说
初学游泳的孩子在水里动得少,很容易小手冰凉,嘴唇发紫。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到位:
环境1~3岁的小宝宝,最好能去专门的儿童池游泳,保证池水温度在32℃~34℃,室内温度在25℃~28℃。
下水前 充分做好热身运动,做各种关节、韧带的舒展活动,使肌肉得到全面放松。给宝宝身上撩些池水,让他慢慢适应水的温度。
水中 经常撩水到孩子身上,避免着凉、抽筋。初学阶段每次下水的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就要上岸休息一会儿。
上岸后 马上用大浴巾包裹孩子的身体,迅速擦干头发、关节、全身,穿上衣服,再带着宝宝做几节放松的体操。
1~3岁宝宝的亲水备忘录
一个原则:戏水为主
更健康、更聪明、学会自救……这是你送他去游泳的理由,而他可能只是觉得这是个合法玩水的机会。他很兴奋,甚至不想从水里出来。这种亲水经历是孩子宝贵的体验,是这个阶段你最应该保护的事情,这会让他愉快地投入到今后真正的游泳课上。
两手准备
工具。准备一些漂浮工具,比如浮板、游泳圈、充气游泳衣等。借助这些工具,宝宝可以感受在水中游动的乐趣,体验浮力,降低对水的害怕心理。
游戏。把塑料球扔向泳池对面,让宝宝“走”过去拿;拉着他一起向前再向后,看看你们的默契如何……准备一些这样的游戏,不仅是为了让宝宝乐开怀,也能让他慢慢体会在水中的平衡。当然前提是戴着浮具,而且,你一定在他的身边。
第二组家庭
爸爸:王晓辉(教师)
孩子:童童(4岁)
亲水经历
童童虽然个子很小,不过水平可是不能小看。3岁半第一次进泳池,现在戴着浮板一次能“游”25米。
孩子游泳你最担忧什么?
怕水。现在还不敢把头浸入水里。
教练说
他敢下水,就已经走出了一大步。只是碰到了难点,他的胆子又小了起来。对于这样的孩子,耐心和经验就非常重要了,你需要鼓励他一步步慢慢适应。
为了避免呛水,孩子需要先过“呼吸”关。他需要改变习惯的呼吸方式,在水面上用口吸气,在水中用鼻、口呼气。这时候,需要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让他知道什么是呼吸换气。比如,我们会示范给孩子们看:“抬头以后嘴吸气,低头以后嘴吐气”,然后和他们在水里“捉迷藏”,这样的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几次下来,他们就会屏住气息晃着小脑袋在水里到处找老师,一直等到坚持不住才抬头换气。
3~5岁宝宝的亲水备忘录
3岁以上的孩子游泳,水温保持在27℃~30℃为宜,不论冬夏,孩子都不会感觉到和室外温度相差太大。
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也不是很强,需要耐心启发。还是以熟悉水性、体会水趣为主。如果你想给他报游泳训练班,最好选择那种能够一对一或者小班教学的训练班。
第三组家庭
妈妈:田睿(职员)
孩子:玖玖(5岁7个月)
亲水经历
5岁参加游泳班,妈妈每次都陪着去,充当忠实观众兼场外指导。8次的预前班已经结束,开始进行蛙泳的泳姿训练。
孩子游泳你最担忧什么?
胆子越来越大。居然趁教练不注意游到深水区!
教练说
在我们的游泳班里,8岁以下的孩子,无论会不会游都要求戴着背板,而且背板一定要系上3个扣,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许多水中的安全事故,都发生在那些刚刚会游的孩子身上。像玖玖一样,他们对水性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因为年龄小,安全意识很弱,也不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不是喜欢“挑战”非安全区水域,就是在游泳池里追跑打闹,很容易发生危险。在这里给父母们提个醒:学习游泳的姿势动作固然重要,但是教孩子应对水中出现的意外,掌握安全要领更加重要。
5~8岁孩子的亲水备忘录
5岁以上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通过参加游泳学习班去学游泳。在正式学习泳姿之前,很多游泳训练班通常会给初学的孩子进行一些游戏化的适应水的训练,包括:
1. 呼吸换气阶段。岸上模仿和水里实践结合,练习水上吸气水下吐气。1~2课时。
2. 戴浮板漂浮。练习戴着背板和手板漂浮在水面,同时结合呼吸换气。1~2课时。
3. 去手板后漂浮、蹬岸漂浮。1~2次课时。
4. 两腿打水。在向前滑行的基础上,加上两腿打水动作,就能向前行进了。1~2次课时。
这些练习,会为之后的仰泳、自由泳、蛙泳的学习打好基础,也让孩子能进一步体验水中浮力的特点。
部分游泳培训班联系方式
片中还提到了中国由过去的大量依赖进口到现在世界也要依赖中国。这是我们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不仅走出去,也大量的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丰厚的资金来大力发展我国的产业,实质中国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国人在外国旅游买回来的也都是“Made in China ”的纪念品。这确实很值得骄傲,可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现在的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属于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或仅是某个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的加工或组装品(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自主创新的知名企业,如海尔等),这些都是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现在的中国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也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我们看到了问题,我们在改变,尽管这种改变的道路依旧漫长。
看到最后,全国人民在面对灾难时的相互中的相互扶持,我有种感动,但我也希望在面对繁荣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居安思危!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我们深深地热爱我们的祖国,都为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骄傲自豪,同时,我们也为中国发展所面对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而思考。中国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国情?《国情备忘录》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真实国情,为我们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国情提供了一本生动教材。
认真学习本书,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到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谈到中国国情,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概括起来却非常艰难。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13亿人口和8亿多农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紧缺的资源供给状况;也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具有后发国家的优势;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这将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将为我们积累庞大的人力资本等等,这些都对,但都不够全面。《国情备忘录》以广阔视角、翔实资料和权威数据
告诉我们,中国国情既是包括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文化等特殊因素的总合,也是中国所拥有的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发展优势的总合,正是这些特殊性和发展优势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国情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国国情的变化,善于立足发展变化的实际,制定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阅读本书后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的耕地减少的现状。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13亿中国人的疆土。俯瞰这960万平方公里,会发现一副美丽的画卷,这里有高山、平原、沙漠、沼泽。无论富饶还是贫瘠,枝繁叶茂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但是这片承载着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土地,现在也正在发生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千年未有的急速变革,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效应。
一、我国的耕地资源急速减少
过去我们长时间都认为中国的土地,似乎是无限供给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土地的供给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看,我们30年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地推进,我们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问题。当人们清点家底,把目光投向那些耕地,就会发现中国虽然拥有辽阔的版图,但其实是一个不具有耕地优势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国土之上,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的2/3,只有1/8可以用作耕地。我们的国土面积比印度多600多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却比印度少7亿多亩;我们的国土比美国大,但耕地比美国少10亿多亩。
同时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少。在土地勘测规划院,从卫星上传来的卫星遥感图,时刻记录着中国每一块土地的变化。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在增加,就在这一天,苏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在破土动工,中国又有8200多亩农用地转为了建设用地。同时在卫星遥感图上代表耕地的绿色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在跨入2009年的那一刻,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绿色的可耕地面积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耕地减少直接的后果就是粮食的产量直线下降。2005年春天,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18亿亩耕地红线”是基于政府工作的“硬任务”,也是基于土地工作越来越严峻的形式。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时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18亿亩耕地红
线”的制定,是对耕地嫌少的遏制,也是对耕地的保护,是根据我国目前人口增长速度和未来农业产量增长情况进行预测制定的。
目前,中国人口有13亿左右,如果以18亿亩耕地为底线,人均耕地1.38亩。按照中国粮食平均亩产320公斤计算,1.38亩人均耕地的粮食产量是440公斤左右。研究表明,每年人均粮食370公斤,是一个明显的界限,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够基本满足食品消费的需要。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耕地的警戒线规定为人员0.8亩。未来,我国人口还会增长,18亿亩耕地确实是中国耕地保有量的下限,少于这个数量,粮食的安全急剧要出问题。
如果“18亿亩耕地红线”不保,要弥补粮食缺口就只能进口。但进口粮食既不现实也不可靠。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仅为2亿多吨,而中国的粮食需求为5亿吨。一旦中国缺粮,国际粮价将会飞涨,从而引起世界性粮食危机。
而且,中国耕地数量过少,也会影响社会问题。大量耕地被占用,农民失去了世代赖以生存的基础,很有可能会出现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七亿多农民的稳定,谁来保障?土地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土地出现了问题,将会后患无穷。
二、我国的耕地承载能力逐渐下降
一方面是我国的耕地面积在急速的减少,另一方面是耕地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当把目光投向它身上承载的人口时,土地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常言道,土地为万物之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都依赖于大地的丰收,然而直面脚下这片如此稀少的土地,人们不能不忧虑这片土地究竟能承载多少炎黄子孙。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仅比弹丸之地的孟加拉国,日本国略胜一点,排在倒数第三位。可就在这不算丰富的耕地资源上,随着逐渐发展所出现的工业化建设、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都在破坏中国原有的耕地版图。
耕地面积减少,本身就是一件后患无穷,但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我国减少的耕地面积,很多都是在优质耕地分布的区域。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为稀缺资源。不但耕地的数量有限,它的质量是也有限的,如果利用过度,耕地终将终结它的耕地使命。中国的耕地,正在遭遇耕地过度使用的威胁,其承载力也面临着逐渐下降的现状。
有科学家计算出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的极限,认为理论的最高承载能力是15亿到16亿人口,若按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需粮食500公斤计算,并参照我国单产现状和历史增长趋势预测,如果土壤、种子、水利等农艺水平没有重大突破,届时我国耕地将出现2亿亩赤字。这一历史时刻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幻想,而是近在15年后的2025年。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每位公民都应时刻谨记、时刻遵守的责任与义务。
耕地的减少,是无法绕开的历史命题,是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但不能成为占用耕地的理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放慢土地减少的速度,保证优质耕地的质量,保证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片土地,承载者华夏5000年的文化,现在又承接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变革。我们要以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善待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还将照护我们的子孙后代。
耕地资源的逐渐减少,是我国目前基本国情中的一个。有更多的人口、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现状及出现的危机,都是制约我国不断发展的因
素,也为我国13亿国民敲响警钟,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快速眨眼:缓慢地进行深呼吸。当吐气时,快速地睁眼和闭眼,而且慢慢地把气吐干净。
瞅鼻尖:缓慢地深呼吸。当你吸气时,将眼睛做斗鸡状看着自己的鼻尖并同时看到鼻子的两边。当你吐气时,眼睛放松恢复正常,看一远方的物体,并慢慢把气吐净。
按压穴位:闭上眼睛,把拇指放在太阳穴上。用食指第一和第二节关节间的指腹,平稳地触压眼窝上缘和眼窝下缘,方向是从鼻子往太阳穴进行。
灯光治疗:眼睛紧闭,放松,坐在距灯约15厘米远的地方,灯泡最好用150瓦。轻轻地摆头,从一侧到另一侧。使眼睛沐浴在温热的灯光中。
热敷冷冰交替治疗:先用热毛巾捂在闭着的眼睛上30秒钟,然后浸一条长毛巾到冰水里,捂在眼睛上,重复几次。
食醋能除汗渍味
夏天出汗多,衣衫的汗渍味,洗也不易除去。如果在洗涤时往清水里滴几滴醋(醋精更好),然后漂洗两遍,即可除去这种汗渍味。
巧刷厨房纱窗
厨房纱窗油腻令人发怵。不妨取一铝盆,放入100克面粉,加水打成稀面糊,趁热刷在纱窗的两面并抹匀。过10分钟后用刷子反复刷几次,再用水冲洗,油腻就没了。
家庭废水有妙用
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用来浇花,会使花卉更茂盛。
洗牛奶袋和洗鱼肉的水,都含有很高的营养成分,能促使花木叶茂花繁。
煮蛋的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冷却后用来浇花,花木长势旺盛,花色更艳丽,目花期延长。
煮面、肉剩下的汤和水稀释,然后用来浇花,可以增加肥力,使花朵开得肥硕鲜艳。
养鱼缸中换下的废水,含有剩余饲料,用它浇花,可增加土壤养分,促使花卉生长。
喝剩的茶水也可以浇花,有一定肥效。不过,茶水不宜浇如仙人球之类的碱性花卉,只适宜浇酸性花卉如茉莉、米兰等。
怎样识别注水鸡鸭
拍鸡肉。注水的鸡鸭肉特别有弹性。你如果一拍的话,就会有“卟卟”的声立。
看翅膀。扳起鸡鸭的翅膀仔细查看,如果发现上边有红针点或乌黑色,那就证明已经注了水。
捏皮层。在鸡鸭的皮层用手指一捏,明显地感到有打滑的现象,一定是注过水的鸡鸭。
抠胸腔。有的人将水用注水器打入鸡鸭腔内的膜和网状内膜内。只要用手指在上面轻轻地一抠,注过水的鸡鸭肉,网膜一破,水就会流淌出来。
用手摸。如果没有注过水的鸡鸭,摸起来比较平滑。如果皮下注过水的鸡鸭,高低不平,摸起来像长有肿块。
拿纸试。拿一张干燥易燃的薄纸贴在已去毛的鸡鸭背已稍加压力片刻,然后取下来燃烧,如果燃烧,说明没有注过水。如果没有燃烧,则说明是注水的鸡鸭。
还记得儿时那清澈的河流、湛蓝的天空,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寻找了。环境的恶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就只剩下金钱的时候,生活还有何意义。
水污染、沙漠化、水位下降、湖波面积缩小、大气污染、酸雨……人类的生存之地正在慢慢消失……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深深地印在脑海:“地大物博”。的确,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不管是资源总量还是资源种类都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存在地区性分布不均、资源品味较低等问题。
如此有限的资源,目前却面临严重的开发过度,导致我国资源总量迅速降,导致资源出现枯竭、短缺现象。
就我看来,我国的公民还是多数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足,人们只关心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对国家大事,只要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一般都不太关心。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有责任,有义务对国家多一点关心。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国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国情整体处于落后的状态,随着我国的发展,许多社会矛盾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些问题有的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已存在,有的则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国情备忘录》
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将各种社会问题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主要对民生问题深有感触:
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出发点。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要享受国家强大兴盛所带来的利益。 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国家常常出手不凡----砸钱、出政策,不少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有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的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似乎有些可笑。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问题更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业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 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却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 给毁了……
——走进中国
当我仰首看着地图时,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屹立于太平洋彼岸,每当我看见她时,我的心中似乎充满着无尽的自豪。因为在我的心中,这片雄鸡版图正充满着自信走向这个新世纪的潮流!人们把欧美这些国家称为发达国家,而把这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称之为“远东国家”,也许,曾经人,这样形容她,“东亚病夫”。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她正以蓬勃的朝气向世人展示着她的青春,她以发展的速度之快、变化之大、成就之高向世人证明,她是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国家、是不容任何人亵渎的。这个传奇的国度就是——中国。
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的来临,中国经济保持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使西方国家充满了探究的热情,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看来,“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不可能有成就”。但是事实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中国以9.8%的高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他们把这种不一致的情况称之为“中国之谜”,这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中国,这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却又是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庞大民族。所以,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伴随着发展而来的人口、土地、三农、环境、创新、民生等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有人将这称之为“中国难题”。这是一个如此复杂、难懂的社会,以至于弗里德墨曾经这样说,“如果给中国经济提供方案,他就有能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面对成就与问题、中国之谜与中国难题,我们不禁疑惑,中国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国情?作为21世纪的领头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认识中国、走进中国,把握中国国情,看清中国实际。
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对我国的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有所掌握,了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自己一路前行摸索出的一条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发展的道路,以及其中的风雨兼程的经历,老师特意组织了大家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而我似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当一幕幕的具有鲜明对比性的贫富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情也是百感交集的,一方面为中国自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它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眼里成为一个谜感到骄傲与自豪,另一方面我也为少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而感到痛心。
《国情备忘录·中国脚步》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真实国情。中国发展
经济上:经济结构实现由低级到高级、不均衡到相对均衡的巨大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1978年时仅为1.8%,到了2008年已提高到6.4%。特别是1978年实施的改革开放以来,让中国成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三十多年来,我们使2亿多的人从贫困状态中走了出来,他们解决了温饱,开始走向小康,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说到我国这三十多年来减贫的成就时,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减贫是占了这三十多年来世界减贫的总成就的三分之二,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水泥、钢铁生产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的外贸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 发展的“火车头”之一,使中国周边特别是亚洲乃至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受益。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商品和服务实现由严重短缺到丰富充的巨大转变,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供给能力名列世界前茅。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财产性收入进入寻常百姓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顺利地向前推进。扶贫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对外经济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经济合作从无到有,“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在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相对困难的群体。党和人民建立了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城市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和职工养老保险“三条保障线”,使弱势群体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28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扶贫工作,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占总33%)减少到09年2300万(占总人口的1.7%),累积解决了4亿人口的脱贫。农村“五保户”纳入财政供养。
在应急救灾方面,中国一直推行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爱护生命。在邢台大地震、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03年以来的“非典”和“禽流感”、08年汶川地震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克服灾难,经历了一段段挫折、一次次严酷的考验,中华民族,以更加坚韧、更加自信的步伐迎接挑战。热爱人民、热爱生命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她把这种大爱撒向了全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国际自然灾害救援„„ 促进世界和谐,这是中国一直传承的理念!
科技上:从上世纪的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洲际导弹成功发射到近代的神十飞天,对接天宫,创造中国精度,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圆满成功;蛟龙入海,载人深潜突破7000米,创造中国深度,大洋处留下中国印迹;06年,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创造世界奇迹;08年,“火炬院士”刘兴洲带领团队应用航天技术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难题研制的奥运火炬,首次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熊熊点燃,让世界见证这一壮观场面;10年,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取代美国的“美洲虎”,跃居世界第一;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为我国第100-万号授权发明专利签发证书,我国仅用27年时间就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从一件到100万件的目标,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历时最短的国家;13年,辽宁号航空母舰下海,展示中国实力;6月13日,神十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自2011年以来,第五次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并在最高的讲台上向青少年授课。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文盲率在不断的下降,基础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结构不断改善。广大科技人员奋勇攀登、潜心攻关,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发上取得累累硕果,中国智慧为支撑发展、改善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科技投入稳步增加,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政治上:随着新中国建立以来,政治、法律等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我国采取对待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方针,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这是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表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真正实现了人民的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同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状况相符合,也同我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等基本国情相适应,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基本政治制度。外交上: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已先后与1世界上194个国家建交,积极参加国际体系(如1955年的万隆会议、WTO等国际组织),多边外交活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持包容、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此外,也注重软实力的传播,如国家第一夫人彭丽媛随主席出访各国,散播中国实力。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在国际事务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有待改进,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引领全球文化流行潮流,孔子学院建在外国,散播中国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学习外语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同国际接轨,加强交流、合作。同时民间艺术也得到了保护。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文化已成为中国符号!
体育上:新中国成立以后,广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其中包括29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现在已经成立了50多个单项运动协会,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从1959年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到雅典奥运会的32枚金牌、08年的51枚金牌和伦敦奥运会的38枚金牌,88枚奖牌。一路走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多层次、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跨越。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 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过去的60年,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的60年,是社会主义中国快速发展,跻身世界前列的60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新中国60年来取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辉煌成就。目前也存在着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尚未优化、投资低技术重复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总之,新中国60年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国情备忘录》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关于针对《国情备忘录》读后感10-18
借款备忘录范文10-09
旅游英语备忘录范文10-31
国情教育主题班会安排07-06
备忘录写作(Memo Writing)07-28
备忘录有法律效力吗10-15
浓浓爱国情拳拳报国心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