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英语解析

2024-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节的英语解析(共8篇)

教师节的英语解析 篇1

周六给学生上课,有一个部分是在做自然拼的练习,我要求学生:“Find 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这句话翻译过来,意思是:请找出三个单词,这三个单词仅有且只有中间的发音是一样的。

上完课以后,回想这个过程,不仅好奇,学生最终到底是怎样弄明白这一句话的含义的呢?

这句话拆分下来有这几层含义。

第一层:找三个单词。

第二层:这三个单词的中间的发音是一样的。

第三层:这三个单词只有中间的发音是一样的。

在这三层意思里面,有两个单词的意思是非常绕人的,一个单词是“sound”(意思为发音)。一个单词是“only”(意思为仅仅,只有)。为什么这样说呢,来看看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出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吧。

有学生给了我这样三个单词:back stay small

从学生给的这三个单词来看,我明白了我需要强调“sound”这个概念,学生给的三个单词中,它们中间都有相同的字母“a”。而我说的是单词中间的发音相同。而非单词中间的字母相同。

你看,这个部分,就是“sound”这个因素的存在,在绕人了,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三个单词中间的字母都是字母“a”,然而它们的发音却各不相同。更何况还涉及比如“ay”是做为一个整体来发音这种情况呢。

另一个学生找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单词: men

当她兴高采烈地向我展示这三个单词时,我明白,我要好好跟她解释“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 (只有中间的发音相同)这个概念了。

很快,有一部分学生先明白过来了,他们立刻告诉其他同学该怎么做,然后开始动手找单词。

这堂课上完后,再来看看这句话“Find 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回忆整个教学流程,我不禁好奇,到底,我该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一种有助于学生形成英文思维的教学呢?

第一种方式,是我们很多人惯用的方式,即将这句话中的每个概念解释清楚,然后将这些概念合起来,让学生像拼图一样,将这些概念一个个拼凑在一起,最终,理解出这句话的含义。

于学生而言,这句话中的生词是:

only,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

只有 一样 声音 在中间

当我们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我们的讲解就会变成这样。首先我们逐个解释生词或者词组的含义。比如解释“same”这个单词时,找来两种一模一样的东西,告诉学生“They are the same.”来解释same这个单词的含义。解释“sound”这个单词时,通过给学生听不同的声音来解释 “sound”的含义。然后运用相同的方法来解释其他的生词。

当我们将这四个生词或词组的含义一一解释清楚后,我们给学生呈现这句完整的话“Find 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

于是,学生是这样的反应,他们顺着这个句子中单词或者词组的顺序,逐一翻译出含义,然后拼凑出整句话的意思。

先翻译“find three words”。

再来理解“that only have”的含义。

接下来是弄明白“the same sound” 的意思。“same”的意思是“一样”,”sound”的意思是“发音”,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样的发音”。

之后是搞清楚“in the middle”的含义。

最后,将以上的步骤合起来,翻译出“Find 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找三个单词,只有发音是一样的,还有发音必须是在中间的。”

你看到这种方式里面的思维运算方式了吗?

第二种方式是这样的。

先通过解释“开头”、“中间” 、“结尾”这三个概念来带出“in the middle”这个概念的含义。在白板上写下这几个概念,然后在这些单词及词组下方画一条长长的横线,最后在横线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下一个字母,并请学生猜测中间的字母可能是什么?学生很快就猜测出了中间的字母可能是什么。这个单词是 “man”。

之后,学生很快就猜测出了“Dad”, “hat”这两个单词。

beginning in the middle ending

m ? n

D ? d

h ? t

接下来就请学生自己事先想好一个单词,然后在白板下上写下开头和结尾的字母,让其他同学猜中间的字母是什么。之后,请学生在横线“开头”、“中间”以及“结尾”这三个位置中的任意两个位置写下字母,请其他同学猜空出的位置的字母是什么。

这样一来,学生就不知不觉吸收了这三个概念的含义:

beginning in the middle ending

到这里,你是否看出了这个对于“in the middle” 的解释,和第一种方式中对于“same” “sound”的解释的区别了吗?

当学生熟悉了那三个概念的含义后,接下来就开始锻炼学生对于“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这个概念的理解。

我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示范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单词,这三个单词只有中间的发音是一样的。当然,有学生会写下比如“back、ball、make”这样的单词(这三个词中字母“a”的发音是不同的),这就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机会,通过这个错误,来进一步解释清楚“sound”这一单词的概念。

于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循序渐进地理解了“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这个概念的含义。我观察到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不理解我的语句的含义时,他们会根据当时的场景,通过观察我的肢体语言,以及观察我给出的例子来揣摩我所说的句子的整体含义。在这里,他们的注意力是放在语言的整体上的,从而获得了对于语言整体感的感受以及理解。

而非将我的话一个词一个词、慢慢地重复一遍,边重复边揣摩每个词的意思,最终推敲出整个句子的含义的。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语言,理解速度是明显慢下来的。

当学生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最后我再发出指令“Find 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而当教学进行到这一步时,学生一看我的动作示范立刻就明白自己要干嘛了。

你能看出这种方式跟第一种方式的区别在哪里了吗?在第二种方式之中,学生到底是通过什么来明白了“Find 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这句话的含义的呢?”

当我反复思考这个过程,推敲我们到底是如何弄懂一句话的含义时,我对于刚才提到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不由地想要拿我们的母语来跟此做一对比。将“Find three words that only have the same sound in the middle”翻译为汉语,意思为“找出三个仅有中间发音相同的单词。”

那么,对于“找出三个仅有中间发音相同的单词。”这句话,儿童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够理解其含义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在《孩子的世界》这本书里,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如何描述的吧。

“尽管在六岁的时候,儿童的语法就很复杂了,但是在儿童入学的前几年里几乎不使用被动语态(例如,“人行横道正在被清理。”)、包含助词“已经”的动词时态(“我已经清理了人行道”)和条件从句(“如果芭芭拉在家的话,他会帮我清理人行道”)(Chomsky, 1969)。

儿童对于句法规则(如何把词组成短语或句子)的理解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成熟(Chomsky, 1969)。例如,大多数五、六岁之前的儿童都认为“约翰允诺比尔去购物”和“约翰让比尔去购物”这两句话都是说比尔是要去商店的那个人。很多六岁儿童还不知道如何解释第一句话的结构,尽管他们知道“允诺”是什么,也可以在其他句子中正确地使用和理解这个词。到八岁的时候,大部分儿童可以正确地解释第一句话的意思,到九岁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正确理解了。此时,他们可以从一个句子的整体来理解这句话,而不再仅仅关注句子中词语的顺序。

-----《孩子的世界》第13章 儿童中期的认知发展

语言的发展,是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按照句子中词语的顺序来理解一句话,到从一个句子的整体来理解这句话含义的过程。

每个婴儿获得语言能力都要依靠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共同作用。当身体结构的发声系统发育成熟,将声音和意义联系在一起的神经联结被激活时,社会交往便能够激活和促进语言沟通......

----《孩子的世界》第7章 出生后前三年的认知发展

早期语言发展的顺序是从早期发音开始,到感知语言的声音和结构,再到手势,接着是最初的词,继说出单词之后,是最初的句子。

那么,根据上述这个语言的发展顺序,我是否可以将此顺序借鉴运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呢。让我来换个方式表达我的思路。比如我希望学生能够听懂“找出三个仅有中间发音相同的单词。”这句话。

我将这几句话从简单到难排列如下。

“找单词”。这里面包含3个单词,有1个动词和1个名词。和这句话同等水平的概念还有:穿鞋、打球、开门、拍手......

“找三个单词”。这里面是5个单词,包含1个动词、1个量词以及1个名词,句子开始变得有点复杂起来。和这句话同等水平的概念还有:拿五支铅笔、跳七下、重复九遍......而“找相同的单词”这个概念的难度要比“找三个单词”这个概念略难。但依然可以放在“找三个单词”的这个概念的类别之中。根据我的观察来看,学生更容易记住数字3,而“相同”这个概念要重复更多的次数学生才能够记住。

”找三个相同的单词。”。这句有8个单词,包含了1个动词、1个量词、一个形容词以及1个名词。和这句话同等水平的概念还有:拿四双长柄汤匙、带五件黄色的外套......

“找三个发音相同的单词。”。这句有10个单词,包含了1个动词、1个量词、1个形容词以及2个名词。

“找三个中间发音相同的单词。”。这句有12个单词,包含了1个动词、1个量词、2个形容词以及2个名词。

“找三个只有中间发音相同的单词。”这句有14个单词,包含了1个动词、1个量词、1个副词、2个形容词以及2个名词。到了这句话时,句子的复杂度明显增加了。学生不仅要理解词的含义,也要理解句法,哪个单词修饰哪个单词,都要有清晰的概念。

那么,当学生不理解“找三个只有中间发音相同的单词。”时,有可能这个学生已经到了可以理解这种层次的句子的话,他只是卡在了这个句子当中某一个单词而已,那么,这个时候,对单词本身做解释,是有效的。

如果学生的水平其实只是在仅能理解“找三个单词”这个层次的句子时,那么,教给学生“找三个只有中间发音相同的单词。”这个层次的句子,则太急于求成了。

这个时候要做的就不是让学生反复重复这句话直到其记住了这句话的含义,而是找到跟学生的水平相当的书或者材料,让学生从适应他水平的那句话的层次开始做起,循序而上。

若是忽略了学生的这一点,学生当然也可以掌握难的句子。但你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他对于这些难句子的理解,依然是从“找三个单词”这个层次开始,自己一点点推算出来的,他依然要返回到他实际的水平中去,在这个实际的水平基础之上一点点理出句子的含义,最终推算出一个远高于他实际水平的句子含义,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难的。

某位美丽聪慧的母亲,如果你在看这篇文章,我想我能够清清楚楚地通过语言发展的角度来回答你曾经问我的一个问题:“孩子已经看完了这个系列的一级别的书,他是不是可以接着读二级别呢?”

我的回答是,这个系列的这个级别中的故事,它的词汇量、句子结构的难度,比如说和“找单词。”这个层次的难度同等。如果对“找单词”这个句子进行单词替换的话,那么动词“找”可以被其他众多的动词所替代,而名词“单词”则可以被众多其他名词所替代,当这些动词和名词组合起来时,就形成了句子的结构,你也可以将句子结构理解为句法。

孩子在阅读时,他不仅仅是要理解“找”以及“单词”的概念,同时也是在理解由这两个单词组合起来的句子结构的概念。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约翰允诺比尔去购物。”的这个概念吗,在这句话中,到底是约翰去购物,还是比尔去购物,是要基于孩子对于这个句子结构的理解的。

而对于句子结构的理解,是在孩子一次次接触过具有相同结构的不同句子之后,逐渐内化的。学单词不难,难的是对于句子结构的内化。所以,孩子读完了一个系列的级别一,仅能够说明他理解了里面提到的单词,但对于句子结构的理解依然需要通过阅读其他系列同等级别的书来一点点内化吸收。

所以,要读了大量的同等级别的书之后,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级别。

教师节的英语解析 篇2

一、研究在骨干教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政策分析

在《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的选拔条件做了规定,这实际上代表了从政府层面对于骨干教师团队的要求和期望。除了基本要求以及相应的学历、职称、外语、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实践、发表论文、承担科研课题、获奖情况等外,还对骨干教师及学科教学带头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从描述中强调,骨干教师不仅仅需要教育教学效果好,还需要具有研究能力,从而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科研能力和学科教学理论基础,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上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师专长研究分析

1. 洞察力。

斯腾伯格提出了“专家”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第三个不同的方面是洞察力:“专家不是仅仅解决手边的问题,他们经常重新定义问题,所以能够产生具有独创的,洞察力的解决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别人所做不到的。我们认为这些具有洞察力的解决部分表明了专家对问题性质的深入透视”。的确,拥有良好的洞察力是专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使得他们在完成重复性和常规性的任务和需要快速决策的情况时,能体现出自动化、本能的行为特征;而面对非常规的任务,专家往往能够“直觉”地分析那些任务中所包括的关键问题,能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或者自己创造出新的方法。

2. 思考能力。

专家教师并不仅仅依靠“直觉”,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是专家特征的一个关键因素。“反思”的重要性是舍恩关于专家知识理论的核心,专家常常“对行动反思”以及“在行动中反思”。同时,专家区别于普通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能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和非常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专家教师往往具有整体性思维、反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3. 知识。

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综合性且组织结构良好的。骨干教师不仅在知识的量上多于新手,而且在质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专家教师拥有的知识结构比普通教师的知识整合得更完整,从而能被更快更及时地提取出来,使得专家教师运用知识更加自动化和有效。同时,专家教师还具有大量的依靠个人感悟或经验获得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

4. 信念。

信念在专家教师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断地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敢于面临挑战,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从而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意志、提高能力。

(三)骨干教师自我分析

在对北京市2007年小学数学部分骨干教师的访谈中,在谈到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回答最为集中的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提升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科研、学习与提高上缺乏足够的指导。“双提”———提炼教学经验、提升研究水平无疑是骨干教师最渴望实现的目标。

进一步,访谈骨干教师平时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最为集中的是:听专家报告,向优秀教师或专家请教,读书或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自我反思、同伴交流选择得不多。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些骨干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或者骨干教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写反思,同时也说明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增加同伴交流和自我反思的有效性。

分析以上的访谈结果,我们不难看到,这些骨干教师“缺乏”的是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缺乏的是学科组织化的知识,缺乏的是结合实践反思和群体交流的深层次的研究。实际上,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对经验的反思与同伴智慧的碰撞的研究既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同时,又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育知识。

二、骨干教师学习的“研究”特性的具体体现

(一)实践动力性研究

骨干教师从事的研究应该具有“实践动力性”,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源于骨干教师教学实践的研究。因为是他们所面临的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

第二,满足于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或者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及重要难题,或者将将貌似正常的问题“问题化”,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自我发展。

第三,服务于“他人”的研究。这与骨干教师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密切相关,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应该能解决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的任务,在课程改革新时期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成果,以求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群体的作用。

(二)系统反思性研究

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存在的关键性之一在于前者具有有意识地思考和反思的能力,以便使从经验中获得的缄默知识显性化。而对于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是他们已经具有的优势,这些都决定了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是反思性研究。并且这种反思性研究不是零碎的,而是具有一定系统的。这种系统性一方面体现在骨干教师个体面对研究问题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系统思考,另一方面体现在骨干教师群体所从事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具有系统设计的,包括研究的主题和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分析的,虽然骨干教师占有了比较丰富的反思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反思体验,但他们却常常感受不到反思对自我提高的重要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反思缺乏深入研究和交流的机会,系统反思需要研究者经历研究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揭示实践经验和困惑、反思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和获得新的方法、运用思考和不断学习新的思维,这些都是系统反思性研究的应有之义,也应该是骨干教师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在对实践进行系统反思的研究中,教师的个人“知识和经验”会通过理性反思而获得合理性或者调整,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合理的个人“理论”。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不断丰富的洞察力,将使他们的专业敏感更加强烈。

(三)知识整合性研究

根据对专家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专家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是丰富的,并且知识结构是综合性且组织结构良好的,同时具有大量的缄默知识。而不少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比如知识结构过分单一和狭窄,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特别是学科教学知识。因此,骨干教师的研究既要利用他们已有的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要促进知识的全面获取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即他们的研究应是知识整合性研究。知识整合性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反思和整合已有知识;补充缺乏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对学科知识的多元表征,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缄默流向明确又流回缄默,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实际上,骨干教师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过程中经历了如下的四个模式:从个人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共享的模式、从缄默知识到明确知识的显性模式、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融合模式、从明确知识到缄默知识的内在升华模式,这样知识从缄默流向明确又流回缄默,形成知识整合转换创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四)群体自组织研究

我们知道,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在骨干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凸显,因为他们从个体上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智慧,同时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反思质疑的能力,同伴之间的交流能够使他们之间形成“话语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大家不断收集彼此的知识、观点、经验,甚至是理论,在收集的过程中又进行了自觉不自觉的分析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对高水平的互动能够给他们提供许多新的视角,为自己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能够使他们互相鼓励和支持,从而增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同时,这些骨干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需要共同面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共同合作,解决的成果又体现出了他们作为骨干群体的价值。因此,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具有群体自组织的特点。

具体来说,群体自组织的研究包括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形成研究共同体。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拥有共同研究兴趣、教育理念、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第二,要有形成共同研究的氛围和机制。一方面,群体自组织需要一种自由开发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够充分自主地进行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机制,体现研究共同体的核心理念。第三,自组织是共同研究和个性化研究的结合。大家在共同的研究兴趣下,个性化地开展研究。第四,自组织研究还需要体现出骨干教师研究的示范性。实际上,身份是关系,即身份不在个人之内,而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之中。骨干教师的研究的过程及其结果,不仅仅要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成长,极为重要的是促进骨干教师所形成的团队的进步,无论是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研究组织形式等都要符合骨干教师的“身份”。

三、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工作室的研究特性分析

(一)来源于实践的“基础性”研究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专题的提出,来源于对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深入分析。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不能整体把握,不能很好地认识课程蕴含的思想和教育价值,即使是对于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这一现象也明显存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仔细分析学员需求强烈的原因,还由于此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即每一位优秀老师都必须对所教课程有系统深刻地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生长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反思目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集体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限,其中原因之一是缺乏对新课程背景下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缺乏资料的系统积累。而此研究将产生系统研究成果和资源,能为北京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做基础性的建设。

(二)突出系统反思和知识整合的“过程性”研究

如前所述,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是系统反思性研究,而系统反思性研究要求研究者经历研究的全过程。同时这种研究过程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教育科学研究,而应将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核心之一。具体来说,在工作室中,骨干教师的研究经历了如下的过程:明确问题——学习交流——反思实践——形成成果——应用再反思。而每次的活动,教师都处在“研究过程”的一个结点上,同时在研究中将学习、反思、实践等整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过程中,研究不再是培训的一个点缀品,也不再是和学习、实践相脱节的部分。

这里不妨列举明确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仅仅提出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专题是不够的,必须经历一个不断揭示专题的内涵,不断明确研究的原则,不断细化研究的方向,最终确定清晰的研究问题的过程。为此,工作室成员共同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步形成对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内涵的共识;明确研究原则的“小区原理”:既要有对“小区”(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研究)的整体规划,但在“具体施工”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早日建立起“地标式的建筑”;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成员提出了五条可能的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了小组研究主题。

(三)坚持群体自组织的“主动性”的研究

1. 建立工作室,形成学习共同体。

工作室与以往培训的主要不同是在共同的研究兴趣下,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化的研究。因此,工作室的建立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此,本工作室非常重视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明确了本工作室的两个核心词: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自组织。并且明确了研修目标。

2. 进行前测,更加了解自我。

为了更好地相互了解,使得整个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前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本情况;教学科研读书基本情况;骨干教师的作用与困惑;对整体把握的认识。

3. 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加深对整体把握的认识。

在对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工作室的成员又学习了2006、2007年骨干教师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工作室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向。在对五个研究方向已有成果的继续梳理下,工作室成员确定了研究课题,分小组开展了课题研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群体自组织除了是工作室确定的理念外,还需要机制保证。为此,工作室确定了调研成员需求机制、成员参与策划工作室运作的机制、成员个性化指导机制、成员交流互动机制、成员成果及时转化机制、成员建议及时反馈机制。

摘要:文章提出了研究在骨干教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出骨干教师学习过程中的“研究”特性:实践动力性研究、系统反思性研究、知识整合性研究、群体自组织研究。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北京市小学数学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中专题研究工作室为例,探讨了专题研究工作室的定位及培训过程中的“研究”特性。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习,研究特性,专题研究工作室

参考文献

[1][美]R.J.斯腾伯格,J.A.霍瓦斯.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2]李志厚.西方国家教师学习研究动态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8).

教师节的英语解析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课堂;因素分析

一、端正教学态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更好地将教学工作完成。当前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点,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没有将教育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对待,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这只是一种谋生的方式。教师具备敬业精神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敬业精神会推动教师不断深入地开发教学方式,同时也会灵活地指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把个人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中,不要传递给学生。當前,我国很多小学生抗压能力都比较差,如果教师再将不良的情绪带入体育课堂,会对学生脆弱的心理造成伤害。学生会在不良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变得懒惰。如果不及时得到改进,将会产生恶性循环。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蝴蝶效应,同样一个动作会给更多的学生带来影响,有些影响甚至会是一生。因此,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给学生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而这动力在于教师必须拥有敬业精神,在教学时能够端正态度,提升教学质量。

二、善于引导学生

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教师不是真理传达者,而是激发学生发现真理的引导者。在教学中不要急于给学生一个定论,而是 让学生善于总结,能够深入解析问题,教给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之方法。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如何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这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一般而言,在小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年纪大的教师会觉得疲惫不堪,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很多都是年轻的男教师,他们更富精力,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教学中,教师要耐心,要懂得学生所需,在不给学生强加压力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教育,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教师应在课堂创新时,确定出课堂主体,将其当成学习者,让其主动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富有积极性,活跃学习课堂。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师不断的实践基础上,学生会在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徐琼.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3(3).

教师节的英语解析 篇4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面试,中公讲师整理了教案撰写的注意事项。以下是关于教师资格证教案撰写的解析:

一、标题不可缺少What are you doing?

二、教学目标撰写要以学生为主语 Teaching aims:(1)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key sentence structure “what are you doing?”.(2)Ability aims Students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tners by using the new sentence.(3)Emotional aims Students will be more interested in sharing their ideas with others and take part the group activity.Teaching key point Master the new sentence structure.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Describe what other people are doing.Teaching Methods: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Aids:

PPT

三、教学过程要完成清晰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Warming-up At the beginning of class, ask students a question about what do they usually do on weekend.Students may have different answer like go to the zoo, stay at home and so on.Then teacher ask: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others are doing now?” to lead to the topic today, and write it down on the blackboard.(step can give students chances to speak English ,and get a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next step—the presentation part, student’s interest will be aroused as they can share the things they know with others in English.It can also help nurture students’ confidence.)

Step 2 Pre-reading Show the picture about the Larry’s home, letting students guessing what happened and predict the content about the reading material.(Justification: guessing part will focus students’ attention on the main topic of the reading passage.It prepares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topic and provides them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connect some aspect of the topic to their own lives)Step3while-reading

Fast-read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hort passage quickly and conclude the main idea.(Justification: train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of scanning for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passage.)Careful reading 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Larry doing? What is dad doing? What’s grandpa doing?

2.Ask students to finish the sentence on the textbook.(Justification: in this part, student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ability can be trained.In the process of answering, students can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tep4 post-reading 1.play the tape and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hort passage after the tap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and sentences.2.let students do the group work, it is a role play, four in a group.One of them call another one and ask what he or she is doing.After that, volunteers can show their performance before the class.(Justification: this part can activate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 and arouse students’interest at the same time.It helps students strengthe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during this lesson.)Step 5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y: do the summary together with students and let them have a clear clue about what we have learned Homework: try to use the new knowledg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tners after class.(Justification: summary and homework can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class, the homework can train students ability)

教师节的英语解析 篇5

2.1英语语言学作用在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以及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虽然某些学校邀请外教授课、在校园之中建立英语学习角,并提供给学生英语读物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但在实际的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旧缺乏较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且在英语教学环境中也不具备相应的英语文化环境,这两方面英语教学氛围与英语教学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度较低,且在进行英语学习时态度不端正的重要原因[2]。而将英语语言学引进我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对西方的文化、发展历程等情况进行介绍,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为学生塑造出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及英语文化环境,也将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2.2英语教学特点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英语教育的两方面进行着重注意,一方面即是塑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方面,在正式的英语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塑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营造热烈、欢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摆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对英语进行认真的学习,并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3]。另一方面即是秉持“学本”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放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所有的英语教学活动均以学生作为出发点。

解析英语课堂中蕴含的隐性课程 篇6

解析英语课堂中蕴含的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双向结合才能发挥教育的.效果,切实体现教育的价值目标,本文解析了英语课堂中的蕴涵的隐性课程,并指出对其合理的开发将有助干我国培养德才兼备的英语人才的培养.

作 者:许晓丽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H319.3关键词: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英语课堂

教师节的英语解析 篇7

当今时代属于信息时代,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传媒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如今已遍布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 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意识、价值观的取向。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 无论是在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 还是在各类高等院校的教育中, 都可以发现现代信息传媒所带来的变化。教学实践证明, 对现代传媒技术予以适当利用, 可以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对师生的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引导,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而对于教师来说更应当切实了解现代传媒对于自身的影响, 以便于知晓如何将这种影响转换为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有利因素, 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迅速地提供真实信息, 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 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1. 现代信息传媒的主要含义

事实上, 信息传媒最早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的诞生, 伴随时间的不断推移, 信息传媒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前的信息传媒在范围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外延和拓展, 逐渐生成了属于自身适用的概念和内容, 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 在网络范围内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时代, 在这样的条件下, 现代信息传媒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事实上, 现代信息传媒的本质在于人们能够借此得到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 而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加强人与人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 但是信息传媒在内容上又与现实中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实文化。终归来说, 现代信息传媒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的, 因此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2. 信息传媒的主要特点

现代信息传媒与传统传媒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传统传媒受到技术以及观念上的影响和束缚较为深远, 因此在思想和观念上较为保守。但是在网络文化的世界里, 充斥着各类思想和观点, 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约束, 与此同时, 现代信息传媒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信息的空间、时间限制, 在这个环境中所有人都可以打开心扉, 无所顾忌地展现出个人对于相关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这也使得网络文化在虚幻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不甚明确。另一方面, 现代信息传媒也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在网络中人们可以多方交流, 互联网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媒介。

3. 现代信息传媒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影响

3.1 有利于现代思想教育手段的创新

大多数情况下,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有利就有弊, 现代信息传媒也同样如此。对于现代信息传媒的正面积极影响来说, 其影响范围比较广泛。从思想教育方面来说, 信息传媒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思想教育手段, 是对传统教育手段的一种变革和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现实的物质生活使得很多人在思想上出现了偏差, 进而误入歧途, 而现代信息传媒对于这类问题则能够起到很强的疏堵作用, 一方面可以为这些思想出现偏差的人们提供现实的悲惨案例作为警示, 另一方面还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灌输健康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潜移默化中去影响人们思想的良好转变, 进而促使高校教师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品质和能力的提升。

3.2 有利于拓展高校教师的知识面

与此同时, 现代信息传媒还将有利于人们社交圈子的扩大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众所周知,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传媒手段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此外, 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需求上仍然十分匮乏, 现代信息传媒的兴起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业余闲暇时间从网络上浏览相关信息, 写下自身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感悟, 无聊之时通过网络了解一下新闻大事都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极佳办法, 对于拓宽视野和思维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如何有效发挥出现代信息传媒对于高校教师的影响作用

4.1 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强化主流文化思想

针对于当前我国现代信息传媒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急需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这不仅对于信息传媒的科学管理与发展以及强化高校教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更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国家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针对于这些问题的复杂性,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 应当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强化主流文化思想在现代传媒中的主导地位, 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主线, 强化主流文化对于现代传媒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中, 对于思想观念的培育尤为重要, 而现代信息传媒对于思想观念又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作用, 因此谁占据了现代信息传媒发展的制高点, 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更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渗透到现代信息传媒之中, 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生命之魂。

4.2 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国家在现代信息传媒管理体制以及发展机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在传媒建设方面的起步较早, 因此在各项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定上都较为完善, 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和管理, 辅之以政府和协会的共同管理来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仅1994年到2000年6年间, 美国就先后对网络传媒方面确立了十部立法法案,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国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 吸收借鉴其中适合自身的内容, 来完善和丰富自身的信息传媒管理手段, 鼓励高校教师能够做到自我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4.3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现代传媒信息的发展

对于现代传媒的管理与发展来讲, 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首先, 我们应当制定专门的法律, 保障传媒能够满足人们的进步与学习需求。我国当前之所以会出现信息传媒的管理混乱问题, 主要就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制建设的缺失和不到位。就我国当前的状况而言, 应当尽早制定出一部具有高度综合性、权威性的法规来作为指导和完善各有关部门信息传媒管理方面的标准和规章。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对传媒的发展进行有重点、有限制的管理, 确保现代信息传媒能够为教师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也能够为教师的自我学习提供必备素材。

结束语

现代信息传媒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对于人们生活工作的便利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针对于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其他问题我们也不能够予以轻视, 虽然相对于现实的物质满足来说, 文化方面显得过于虚幻, 但是其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却是其他方面所不可取代的, 为此应当予以不断分析与研究。

摘要:现代信息传媒作为一种新型技术, 其影响范围已经日益广泛, 并且对于高校教师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教师们在现代信息传媒的影响下, 将会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一定更新,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带动, 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知识技术的掌握水平,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 信息传媒技术可以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多贡献。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 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为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信息传媒技术的教学方式, 不断创新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传媒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做出分析, 对现代信息传媒的重要意义进行解释分析,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解析,信息传媒,高校教师,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志华.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李斐.大众传媒对高校形象的塑造、影响及应对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 2007.

[3]章洁琼.信息化社会中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解析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要求 开发潜力 趣味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12

初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一个关键时期,我国在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广泛实施了学习英语的教育政策,小学学习的英语知识都是最基础的部分,而初中的英语学习是对小学知识的补充,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但是在很多学生眼中,初中英语知识比较零散,比较抽象,导致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初中英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英语教学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该阶段的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英语兴趣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青春期时期形成的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都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既注重学生学业的发展,也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发展。所以,初中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对英语的正确认识。

另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教师要尽量减少应试教育对学生潜力的压制,在初中阶段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多接触到实用英语,减少为应试而做出表面上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去开发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迫在眉睫,英语在我国越来越流行,无论是文化的发展还是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英语的支持,但是初中阶段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习基础知识,忽略英语的实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着手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使用英语的意识,利用学生青春期的生理特点,进行适应的教学工作。

二、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创新意识是我国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丧失了的能力,由于应试教育下的压力,教师讲解的知识都是已有的,只要传授给学生,并按照传统的方法使学生接受这些知识,在考试中就能够取得较高成绩。但是这种教学工作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学生存在着非常大的潜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潜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所有的事情都要慢慢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生潜力开发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将英语课堂生活化。

所谓英语课堂生活化就是提前将学生以后要接触到的英语口语等实用性开放性的知识搬到初中教学工作中来,为学生日后接触更多形式的英语做好准备。而开发学生潜能在教学中来讲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开发潜能是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开发潜能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能够摆脱长期的被动的学习模式,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涵盖了所有的方面,单词、课文以及日常的学习英语的方法,都需要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引下,就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减少教学中诸多方面的过多干涉,只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指引,一步一步的指引,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安排自己的英语学习。

三、将英语课堂和英语知识趣味化

初中英语知识都是比较零散且程度不深的,在语法方面学生的功力并不是很深,因为初中英语语法的重点主要是动词的应用,其他的还是简单句的学习、句子的类型等问题。简略一下初中英语课堂的大体形式,大致是教师领读单词,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单词词组和重点句子,这种模式贯穿整个学期的学习,但是这种模式比较枯燥,又加上零散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启发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将课堂内容多元化、开放化、赋予课堂极大的趣味性。

举例来讲,七年级第五单元的where did you go on the weekend?这个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一般过去式,教师在讲解这个单元的时候,需要多次才能讲完,因为这一课涉及到了一般过去式的应用、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的学习。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过去式的应用,因此为了减少学生的压力与恐惧,我认为教师可以以趣味的形式导入课堂。我曾经听过很多教师讲解这一课,综合下来,我认为以有趣新颖的形式进入课堂,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来讲,关于这一课过去式的学习,是日后英语学习最为重要的一个语法知识,是其他语法知识的基础,所以,这一课至关重要。既然教材给出的是以周末去哪玩为引语,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引题,运用学生都感兴趣的内容进入讲解,讲解这堂课最好的方法可以利用一首英文歌,我认为《holiday》这首歌就非常的契合这个单元的主题,歌词大意以及歌词都非常契合这个单元的知识。以一首歌进入课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借着学生的热情进行话题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周末自己去哪了、做了什么。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偏重口语化,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去表达自己。

由此看来,这个单元是初中英语课程的一个折点,教师要格外注重,既然前文提到过,要注重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那么以这节课为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交流,然后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且后面的课文中会有很多听力的句子问答,在这一部分,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词组,运用这些词组不仅可以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也可以运用到写作中。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过去式,课文的主题是一般疑问句,通过这个还可以延伸出句型转换,例如:Did you go to the beach?要求学生掌握did后要接动词原形,还有do这个助动词的应用,这都是需要学生谨记的。所以,这一堂课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般过去式的应用、口语问答和一些简单的词组应用,关于口语,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干涉,让学生自主的去练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形式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学习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对标找差学习感想下一篇:班训班风班级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