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精选4篇)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 篇1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标内容】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貌学的所有内容,课标中的要求比较简单,强调用实例来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不过,地表形态的实例非常多,不可能一一列举,课标的意图应该是选取

一、两个典型实例来分析。从课标的内容看,强调了内、外力因素的区分。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对于不同的地表形态,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区分主导因素和辅助因素。地表是人类生存的其本场所,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课标中选取聚落和交通线路两个方面,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也体现了学以致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作为一个实例,与第二节一样,是对第一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运用,只不过第二节是内力作用为主的地表形态,而本节主要是外力作用为主的地表形态。学生通过第二节和本节的学习,可以学会分析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学会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教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第二部分是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一部分又包括两个内容: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在“河流侵蚀地貌”中,教材先介绍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然后详细分析了河谷的形态及演变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教材主要介绍了典型的地貌类型:冲积平原。并对构成冲积平原的三个部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显然,在第一大部分中,关于两类河流地貌的形成占了最大的篇幅,同时配上了示意图来辅助说明。在第二大部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河流地貌的特点,说明了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形态、规模和集散程度的影响。

教材中设计了三个“活动”:张家界的河谷、黄淮海平原的地貌、聚落发展的预测,还插入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这些是用具体实例来辅助说明,资料比较丰富,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能力。同时,学生对于河流有一定的认识,也都有一点直观概念。初中时学习过一些河流知识,学习过聚落的概念。但是,本节的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有一些新概念,如溯源侵蚀、河漫滩等,而且本节主要体现了地理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想象能力。对于条件好的学校,学生能力较强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对于一般的学校,可以简单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

.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板书】

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

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播放幻灯片2】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对河流的影响【播放幻灯片3】(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84部分,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播放幻灯片4】【教师讲解】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播放幻灯片5】【教师讲解】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播放幻灯片6】【教师讲解】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

3、河流的堆积地貌【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引导读书】【播放幻灯片7】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5~86部分,思考:

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板书】河漫滩平原【教师总结讲解】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板书】三角洲平原【播放幻灯片8】轻松一刻: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转折过渡】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板书】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启发讨论】【播放幻灯片8】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播放幻灯片9】(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课堂小结】略。【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88活动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2.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2)河谷的形成原理3.河流的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第二课时(重难点总结与点拨)1.流水堆积地貌

由于河床坡度降低,导致流速减小,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沙漠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作用风力搬运

“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

“沙泥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

物质迁移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海滨地区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

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普遍

3、河谷的发育过程

4、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5、河漫滩是怎样形成的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6、哪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较强的吸引力?原因是什么?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7、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说明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描述河谷的形成过程。

2.说出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概述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4..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以及地貌特点。

5.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邛崃市境内河流(南河、玉溪河、白沫江等)流水地貌的成因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电脑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归纳学习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采取实验法、探究法、景观图片的展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点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较高,但是对所学内容缺乏感性知识,因此需要大量的感性情境的创设。且学生学习受到社会阅历、知识面、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限制,教学中要对河流地貌进行拓展,因此广泛采用展示图片、示意图、做小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自我理解难点。设置提问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不宜过大,问题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教学过程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4.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以及地貌特点。

5.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邛崃市境内河流(南河、玉溪河、白沫江等)流水地貌的成因及特点,学以致用。

学习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课前预习·自主梳理】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

(1)分类: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地貌。

(2)成因:主要与________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

(1)定义: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侵蚀地貌。

(2)形成:

(1)初期:河流落差,流速,侵蚀作用以向和向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和_______,横剖面成______型。

(2)中期:河流落差变,河流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_________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在岸侵蚀,在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被。

(3)成熟期: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不断,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型。

3.河流堆积地貌

(1)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下来而形成。

(2)分类:

(1)洪积平原(山前)

季节性洪水或河流携带大量___________流出山口,河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搬运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_______,进而形成宽广的洪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_____侵蚀,_____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_______。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

在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______,泥沙堆积在_________,形成三角洲,连接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新课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小实验:模拟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思考:请同学们观看《河流地貌的发育》模拟实验视频,思考讨论: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形式

拓展延伸:

◆据GPS鉴定,1995年长江的源头位于32°45.15′N,94°36.05′E,海拔4842米。2005年鉴定的源头:32°36′14 N,94°30′44 E,海拔5170米。

根据材料,判断长江的源头向哪个方向延伸了?

◆观看云南丽江虎跳峡景观图,思考:虎跳峡深切峡谷的形成以哪种河流侵蚀作用为主导?

◆观看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入海口景观图(课堂展示),思考:分别以哪种河流侵蚀作用为主导?

探究:

a.如下图所示,平直的河流(北半球)对哪一岸侵蚀严重?

b.根据下面2幅图,判断:在河流弯曲处,流水对哪一岸侵蚀严重?泥沙在哪一岸堆积?

拓展:如果任由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发展下去,河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过渡:三个方向的侵蚀会不断改变河谷原先的形态,并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形成河谷(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请阅读图4.17,思考:河谷是怎么演变发育的?

2.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问题探究:长江不同河段(上游、中游、下游)河谷形态有什么差异?

比一比:世界上最深的峡谷在哪里?

拓展:除河谷以外,河流(流水)侵蚀地貌还有哪些?

(二)河流堆积地貌

请同学们读图4.18,回答以下问题:

河流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堆积?搬运能力在什么条件下减弱?哪些河段流速会降低?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是什么?包括哪些类型?

1.(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模拟山前洪积扇的形成过程小实验

实验材料:一杯细沙(米)、一本书、一张白纸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洪积扇的形成过程;掌握洪积扇的形态特征。根据物理学常识推测山前洪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有何规律。

实验步骤:见课本79~80页。

结合实验体会和景观图,归纳洪--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原理)。

【课堂练习】

1.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深,________大,多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C处河段流速________,泥沙________,形成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

(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形谷B.喀斯特溶洞

C.瀑布D.河口三角洲

【课后自主学习】

1.河漫滩是怎么形成的?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 篇3

摘 要:通过对天津地理因素、河流地貌演变、城市定位以及自古以来河流对天津发展影响的分析,论述河流对于天津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现阶段河流对于天津城市发展价值的再认知。

关键词:交通枢纽;京津冀;河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51-2

1 天津河流地貌特征分析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下游,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是海河水系的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五大支流汇合处,亦是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朝白新河、蓟运河等河流的入海地,海河干流横穿天津市区,东流入渤海。天津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错,洼淀星罗棋布,形成天津独特的地貌特征,是华北地区少有河流水系贯穿整个市域的城市。

1.1 天津地理区位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下游,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是海河水系的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五大支流汇合处,亦是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朝白新河、蓟运河等河流的入海地,海河干流横穿天津市区,东流入渤海。天津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错,洼淀星罗棋布,形成天津独特的地貌特征,是华北地区少有河流水系贯穿整个市域的城市。

1.2 天津河流地貌的演变史

自商代开始,黄河先后三次改道移至天津附近入海,由于数千年淤积作用,海水逐渐退至现在的海平线位置,形成陆地。至西汉初年,退海之地的天津平原水系众多,航运极为便利,因捕鱼和煮盐业的的兴盛成为富饶之地。西汉末年由于局部海侵,天津附近海平面上升,使当时天津滨海平原许多村落因此消失,发展中断。直至东汉时期开始海退,公元206年起,曹操开凿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连接天津平原上众多河流,促进今天海河水系的形成。隋代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水路交通后,今天津城内三岔河口地区逐渐有了以捕鱼、晒盐为生的人家。金泰和五年,为方便运输漕粮,于今天津静海独流开挖新渠至柳口(今杨柳青)东折至三岔河口,入笥沟(今北运河),再北上武清,达中都。至此,天津市域内河流地貌基本成型。

2 天津城市沿河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上文已分析说明河流水系繁多是天津城市地貌的重要特点,下面本文将对自古以来河流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予以分析。

2.1 退海之地,鱼盐之利,舟楫之便造就天津

作为退海之地的天津平原经过战国时期和秦代的开发,为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到西汉初年已经成为富饶之地。当时天津平原洼淀众多,因此捕鱼、煮盐业十分兴盛。朝廷为了税收和管理,在此设县,周围建有城桓,形成天津平原上早起到城市聚落。因为天津平原水系众多,航运极为便利,这些城市聚落成为当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及水上交通枢纽。

2.2 人工运渠的开凿促进天津港口城市的兴起

东汉末年,天津沿海一带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建安十一年,曹操发兵乌桓,开凿平虏渠和泉州渠以便通海,另开凿新河运渠连接泉州渠和濡水。魏晋时期在泉州渠与泒水(今海河)回合处兴起一座叫漂榆邑的港口城市(今军粮城一带),是当时东楚渤海的要冲之地和军用物资中转站。随着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天津平原作为河海运输中转之路的地位更加稳固。

2.3 河流作为军事对峙要塞影响天津古代村落形成和分布

五代之后,天津成为宋、辽南北对峙的前沿阵地。天津平原上的泒水(今海河)在此时被黄河夺道,并成为宋辽分界线,故称界河。双方均在各自河界两岸设防驻寨,成为军事据点。雍熙四年,宋朝沿河防线士兵在天津一带试种水稻,第二年收获颇丰。从此开始了天津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促进了这里的农业发展并影响着乡村聚落沿海河呈带状分布。

2.4 北京建都奠定天津漕运和军事重镇的地位

金、元时期均定都于今北京一带,称中都、大都。天津成为漕粮运输中转枢纽和通往中都达军事要地,金朝廷在此建立直沽寨并驻军,元朝在天津设海津镇,使其成为距京师最近的漕船转运和漕粮储备基地。当时地处海河运输枢纽的大直沽一带,城市聚落的萌芽已经显露,漕运的兴盛和制盐业有力的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2.5 天津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明成祖朱棣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西南处设卫筑城,赐名“天津”,意谓天子渡津之地。随着明代禁海运动的实行,彻底罢黜海运,江南至北京的大运河全线贯通,天津三岔河口作为河运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成为南北漕运的中转枢纽,形成集军事防卫、漕运枢纽和商业职能于一体的城市聚落。

2.6 近代天津城市沿海河两岸的快速发展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日、俄、意、奥、比九国租界沿海河不断扩展,形成面积达23250.5亩的租界区,分布在海河两岸。1902年,袁世凯在海河以北建立“北洋新城”,天津市区形成旧城区、租界区、北洋新城共同构成等现代三元城市结构(如图1)。原有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由旧城区转移至北洋新城和租界区,体现了近代城市功能区集中于河港 并沿河伸展等特点。

2.7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中心城区内海河功能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中心城区以北洋新城、老城区、租界区的建成区为核心,贯穿城市中心区的海河为斜向轴线。1985年修建海河二道闸,使中心城区内的海河不再通航,成为蓄水河道,这是海河自形成以来功能的根本性重大转变。断航之后道海河由于河上桥梁偏少,不利于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发展,城市发展中心南移,导致中心城区内海河上游地区经济衰落,海河已失去城市空间发展轴线的地位和作用。

3 天津河流地貌对于城市发展价值的再认知

通过对河流地貌的变迁以及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分析,本文认为天津平原依托河流繁衍生息,河流既是人类生存源泉又是防御外敌的天然屏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津的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主要依赖于海河源头三岔河口,逐步发展成为集军事防御和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码头、仓库、工厂把持海河干流,兼具交通运输功能的海河污染严重,城市生活不再依赖海河,加之中心城区海河的航运交通功能中断,天津城市发展呈背向河流发展的趋势。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自1960年起世界各大城市纷纷展开城市中心老工业区特别是滨水地区的复兴与改造运动,将水域景观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目标是使其重新回到城市发展中来。

近年来天津已着力发展中心城区海河两岸景观建设,打造成为极具本土特色的亲水平台和城市展示空间,效果非常显著,但中心城区内海河以外的河流水系除蓄水、防汛等基本功能外,利用率并不高。天津这座起源于河流的城市,若能将其众多河流水系资源的土地价值、环境生态价值及文化价值充分发挥,将对城市发展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天津市地方志修编委员会办公室.天津通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68-102.

[2] 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M].天津:天津古符出版社,2004:78-112.

[3] 刘海岩.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的演变[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6-87.

[4] 张利民.解读天津六百年[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5-153.

河流地貌讲课教案 篇4

外力作用与地貌微专题河流地貌 考情分析

2017年课标卷,9、10、1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

2016年课标卷,7、8、9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2015年课标卷,10、11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

2014年课标卷,36(1)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热点探究1—河流的侵蚀地貌

问题1:对比高山峡谷和蛇曲,分析影响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2: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观: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如果选择笔直地奔向大海,会少走很多冤枉路,但江河并不喜欢那样直截了当的方式,它们流过的路径令人难以捉摸,但却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问题3:分析长江三峡形成多级阶地和大峡谷的成因 案例分析

(2013海南单科,2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下图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下图右侧照片)。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热点探究2—河流的堆积地貌

问题1:由三种平原的形成过程,分析影响河流堆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2随着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降低,一些大的颗粒就先带不动了,所以先沉积下来,小的后沉积下来.据此原理分析河流堆积物颗粒的分布特征

案例分析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 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 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 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俩题。

1.(2017课标Ⅱ,9,4分)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2017课标Ⅱ,10,4分)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举一反三

[2016课标Ⅲ,3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 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巩固训练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分布有风 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备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2017广东惠州调研,5)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分布反映出()A.湖区风力变化

B.湖盆升降变化

C.湖区干湿变化

D.湖水温度变化

2.(2017广东惠州调研,6)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河流地貌的发育评课稿06-20

地貌实习报告06-25

那条河流阅读及答案06-23

上一篇:小学生趣味比喻句下一篇:送教下乡微讲座(主持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