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精选14篇)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1

一学期以来,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全面落实贯彻新理念,实践新课程的要求,坚持高效教研的发展战略,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关键,大力加强校本教研,更新理念,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与时俱进,将我校教学教研工作推向了新的平台。

一、紧扣实际,扎实教学常规

学校在开学之初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了《教学常规》,在学科教研组中组织学习了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新理念,学校根据《教学常规》,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临三家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三家中学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检查评价细则》,并组织学习,教师熟知内容并全面落实。

全学期组织检查评价四次,检查评价的内容包括计划、备课、作业、上课、听课、上教研课、阶段反思、课题研究和期末总结,检查评价形式有集中查资料,平时考查,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学校根据《教学常规》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确立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学校作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作了全面深刻的总结,并将结果报到学校存档。全体教师均采取研究性备课,备课前深入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所有备课均能体现新思想、新理念,教学目标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重难点具体且合理,教法新颖且多样,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后认真撰写教学后记,进行总结反思,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我校教师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向课堂要效益,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开展、参加了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做到学用结合,典型带动,辐射全体。我校31位县级教学能手名师分期分学科举行了校内示范课活动;共25人参加了九年级各学科复习研讨会;48名教师参加了非毕业年级教学研讨会; 5名教师参加了辽宁省(锦州)初中各学科教学研讨会;2名教师举行了县级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课;1名教师参加了辽宁省视频说课优质课;19名教师参加了建平县两课验收;27名教师参加了县级学科教师培训;录制课堂教学视频15节供老师们研讨;推门听课近40节;邀请县教研室领导指导课堂教学3批次;外出考察学习一次(张勇盘锦)。这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很好的为老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锻造了师资队伍,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

三、科学调控,提高管理效益

根据学校年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校重点从课堂前后的延伸,课后作业的检查纠正、教师集体备课的质量、单元检测的使用方面进行了监管和控制。一是教导处定期常规检查并印发检查通报反馈改进;二是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我最喜欢的教师评选)通过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师的教学;三是通过月考,对学生的学情进行阶段性诊断了解,并召开班级会商会,调整教师教学计划,改进教学;四是重心下移,重视教研组长的人才使用,让他们参与教 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发挥其业务引领作用,并通过他们这一团队及时准确的把教学最基层的问题反馈给学校,为教学工作的调整改进做参考;五是开展七八九三个年级部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制度引领,考试成绩及过程管理为主要依据,引导三个年级,开展管理竞争,使他们工作有目标,竞争有对手,学习有榜样。并借助每次的全县统考平台,及时开展阶段总结会议,对先进个人,先进班级,优秀级部进行表彰,逐步形成三个级部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

四、合理引导,提高学习效益

自开展三个级部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各个级部分头开展了学习经验交流会、班级会商会、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评教、教学成绩分析会、学生表彰会等活动,通过对学生的生活指导、时间管理、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浓厚氛围更加浓厚,为实现我校的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性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统筹规划,提高课程效益

学校根据中考日程安排及中考改革情况,从课程安排上对体育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及地生相关学科进行了调整,保证这些中考系列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对九年级的部分学科进行了课时调整,确保中考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加大了对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为他们配备最优秀的指导教师,最舒适的学习场所,安排充足的时间,确保这些特长生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六、挖潜增效,加强九年级后期管理

根据九年级的实际情况,学校定期了解掌握九年级复习情况,及 时调整二轮三轮复习计划与安排,着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①是着力理顺两个“时间比例”关系; ②是确立“考点引路,专题切入”复习策略;③是注重集体备课和选题研究; ④是强化个性化教学辅导,提高进线率; ⑤是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⑥是加强常规纪律管理;⑦加强与外校的中考备考材料共享。整个九年级后期管理工作,事事按计划进行,件件有专人负责,目标性强,效果显著。中考期间,全体教干分工明确,做好中考后勤保障工作,全体班主任24小时值班,与学生同食宿,密切关注学生的中考动态,保障了九年级全体同学的顺利中考。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2

一、调研的组织形式

(一) 确立研究主题

到达学校之后, 我有目的的听了两节课, 把九年级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年级。中考基础知识复习课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怎样上课能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上课能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通过推门听课, 我听到了真实的基础知识复习课, 教师上课没有一根主线, 教师讲的多, 学生练的多, 但知识结构却是零散的, 学生不能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起来。课后, 我组织教师进行了评课, 并提出问题“本周我们的教研主题应确定什么内容?”。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 教研主题确立为“如何上好基础知识复习课”。

(二) 确立课题

主题确立之后, 我采取了课例研讨的形式, 让教师在可操作的课例中关注主题, 在课题的选择上, 我本着知识相对独立, 难度比较恰当, 适合教师发挥的原则, 确立了复习课课题, 邢南中学为“解直角三角形”, 晋庄中学为“分式”。

(三) 确立作课人员

邢南中学共8名数学教师, 经过与所有教师讨论交流, 每个年级组推出了一位教师, 确定了三位作课教师;晋庄中学共5位教师, 推出了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们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 每位教师在体现集体智慧的前提下, 彰显自己的风格与个性, 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教研主题, 准备好研讨课。

(四) 理论学习

我建议全体数学教师进行网络学习, 借鉴网络资源“如何上好基础知识复习课”, 做好笔记, 将有价值的资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除三位作课教师外, 其他教师也要熟悉课题, 要备课, 要对课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研组长要做好记录, 对本次教研活动要有思考, 有总结。我经过上网学习, 也积累了一些上好复习课的素材, 并将其中一篇有价值的材料让全体数学教师学习借鉴, 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 跟踪听课

在确立主题之后, 我针对邢南中学九年级相对比较薄弱的两位教师进行了跟踪听课, 经过点评, 两位教师的课都有所改进, 对课的认识有所提高;同时, 我与邢南中学的全体数学教师对研究的主题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更加感到研究所确立主题的必要性。

(六) 作课教师说课

在全体教师都参与备课的前提下, 组织作课教师进行说课, 作课教师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展示出来, 通过说课, 可以改进教师的备课工作, 推动教师的理论学习, 促进教、研的结合;听课人员做好记录, 将本节课的特点和有问题的教学设计记录下来, 与作课教师进行了研讨,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作课教师根据其他教师的建议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了教学设计。

(七) 上好主题研讨课

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 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验证, 几位作课教师以自己的风格, 围绕问题的解决分别上了一节研讨课, 可以发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八) 做好问卷调查

结合上课的情况, 我与包科领导及教研组长共同谋划了问卷调查的内容 (如下) , 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学生对复习方式的认识, 也可以了解主题研讨课被学生的认可程度, 进而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复习策略, 达到课堂收益的最大化。

关于数学复习课的调查问卷

一、这样上复习课你喜欢吗? () A.喜欢B.可以C.不喜欢

二、这节课你认为自己有收获吗? () A收获很大B.有一点收获C.没有收获

三、你感觉这节课讲的知识是多还是少? () A.很多B.可以C.很少

四、学习方法上对你有没有指导作用? () A.没有B.可以C.很有作用

五、平时复习课上, 一些学过的有联系的知识你能自己回忆总结出来吗? ()

A.完全能B.基本上能

C.基本不能D.老师说了才知道

六、对于知识整理, 你喜欢下面的哪种方式? () A.老师讲, 我听

B.自己先回顾梳理, 然后在组里或全班进行交流

C.先做练习, 然后再梳理

七、你认为课堂复习方式中哪一种比较好? () A.教师讲, 学生听B.师生共同探讨

C.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

八、数学复习课中最吸引你学习的是 () A.有趣的问题情境B.巧妙的解题方法

C.对习题进行拓广、变式、延伸D.其它

(九) 开好主题研讨会

组织教师进行评课, 围绕“问题的解决”评课, 力求改变一盘散沙式的评课, 让评课有主题。首先, 作课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了课后反思, 其他教师结合“如何上好复习课”谈了自己的建议, 对作课教师的再教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十) 做好总结

包科领导及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情况作出总结, 找出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得与失, 形成文字材料, 并确定好下次教研的主题, 如邢南中学的教研主题可确定为“基础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

(一) 教师的理论学习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选择了教育, 就选择了无止境的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没有终点的, 教师在取得合格学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并不等于学习专业知识的终结, 还需要继续学习, 研究新问题, 接受新事物,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建议学校数学组同读一本书, 从读课标做起, 每周读一段, 从网上学习课标解读, 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二)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需进一步加强

自我县开展校本教研以来,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进一步加强, 但有些教师仍只是停留在认同的阶段, 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需求, 以致教研缺乏目的性, 缺乏主动性, 建议学校多组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让教师在活动中受益, 在活动中成长, 看到了进步, 就看到了教研的效果。

(三) 教研组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县自实行包科领导负责制以来, 教研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一些领导由于不熟悉所包学科, 导致教研走了一些小小的弯路, 在这种情况下, 包科领导应和教研组长紧密配合, 既有行政的推动, 又有专业的引领, 才能较好的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建议学校包科领导要多与教研组长交流, 多谋划, 多思考, 同时要加强教研组长的培养, 让教研组长“走出去”, 多参加培训, 开阔视野。

(四) 集体备课的形式应进一步推广

现阶段我县的各学校师资力量很不均衡, 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同科教师人数较少, 甚至只有一人, 所以应加强不同年级之间的教师交流, 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只有教师之间加强同伴互助教研才会有真正的效果。建议学校适时适当的组织一次较成功的集体备课, 让教师感受集体的智慧, 引领集体教研成为日常的需要。

(五) 教材的解读应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 教师只有不断地研读教材, 才能透过知识的表象看到其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建议教师多进行教材分析, 要站在教材系统的高度俯瞰教材, 才能较好的进行知识之间的整合。

(六) 课堂教学应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上课方式, 教师“满堂灌”, 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次要角色, 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 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只是一味的“告诉”。建议教师多研读课标, 感受新课程理念, 看名家课堂, 看优秀教师的课堂, 转变观念, 学课, 进而改变自己的认识, 并付诸于实践。

总之, 本次活动为探索富有成效的教研形式提供了实践依据, 但愿此次调研能给予学校帮助, 给予教研组新的认识教研的视角, 给予教师一些探索课堂的借鉴。

摘要:高阳县数学学科的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 以主题讨论为主线, 以教研活动为依托, 引导教师在课例研讨中展开主题研究, 并不断分析与改进主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 农村中学 现状 对策

一、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现状

近些年来,校本教研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许多农村中学实施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中学活动经费本就不多,各项支出后,能投到校本教研上的经费就更是少得可怜,甚至没有了。二是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或不统一,导致校本教研工作流于形式。不少学校领导认为,农村学校教师水平有限,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来,因此没有重视或根本没有花多少时间在上面。有的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就局限于教师上几节公开课,听两节别人的课,交两篇听课记录就完事。有的学校虽有定时定点进行校本研究活动的规定,并且安排人专门负责检查。但教师们毫无顾虑,依旧我行我素,要么是吹牛抽烟,要么是东倒西歪坐着等时间到了走人,并戏称之为“校本较蔫”或“校本较烟”活动。三是理论的贫乏,导致校本教研活动缺乏科学组织,研究目标不到位,不能产生实际效果。有些学校似乎在花大力气做此项工作,但理论的贫乏使他们片面地认为教研就是讲课和听课,缺乏科学、周密的策划部署。所谓的校本教研活动,其实还是过去常规式的听课、评课,并且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评课也只停留在“教态自然,教法科学,板书工整……”等客套话的层次上,根本没有深入分析。

二、校本教研的对策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让校本教研变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自觉行动。如果农村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不转变旧的教研观念,是不可能在校本教研中收到实际性效果的。转变才能有救。但,如何转变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因此,我认为,转变首要的任务是加强理论学习,并且要将理论学习的形式灵活化、多样化。比如: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既定时定点地集中进行理论学习,营造理论学习氛围,又根据专业和学科需要进行分组学习,突出学科特色;同伴间自愿组合、自由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理的学习组织形式,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必然促使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了态度自然也就认真了,进行校本教研的自行动力也就出现了。

二是建立、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考核制度,保证校本教研科学有效地开展。首先,设立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专项资金。从物质上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建立起以学校教研室、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组织网络,形成“校长亲抓、教研室负责、教研组落实、骨干引领、教师分担”的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教研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从整体的角度,客观分析学校教研现状,出台校本教研的具体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督促、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并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指导。第三,教研室制订出针对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考核制度,让教研组长具体抓落实,让教师在骨干的引领下确实参与活动、分担任务、获得成长。并且引入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吸收到教研员的队伍,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然后在此基础上评选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同时每学期都对各教研组工作及教师个人进行总评,评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这样教师们既因为有组织纪律的约束又因为有竞争机制的激励而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

三是创新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教研活动形式的呆板单一、毫无创意是教师们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变校本教研现有的模式,丰富校本教研的参与方式对于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很重要。比如:集体备课,一课多人讲。让老师们根据同一教学内容一起备课并交流,从中发现教师们处理教材的不同,并就不同处进行比较讨论,然后在不同班级讲授,课后集体交流教学的经验感受。对教学案例分析,集体观看教学实录后,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或教师对某一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进行讨论,从而促进教师的思考,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动机,有利于深化理论的学习。导课比赛。就课前的导课进行比赛,看看谁的方法新颖、实效性强,能在三分钟之内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竞争意识的作用下不仅能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进行教师技能竞赛。如三笔字的书写,美文诵读,公式、定理演示、推导等,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又练实了教学的基本功。校际联合教研。农村中学经济条件差、交通闭塞,不能聘请专家来校指导,那就在各兄弟学校间相互走走、听听、看看,既能解除教师因长期闭门造车生出的苦闷,亦可充分挖掘到不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得共同发展。

最后,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还要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并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战能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教学秩序。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校本研修面对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树人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4

我校坚持“树人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1.我校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当代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本体知识,客体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有了本体知识,才能教书,有了客体知识,才能育人,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带动课堂。

3.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4.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校本教研在包组领导的组织下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 1 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5.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参与师训股组织的网上、网下的进修学习。更是在邢校长的带领下,分别去了郑州、新乡、辉县等地优秀示范学校参观学习。

6.强化校本教研管理。我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考评办法,建立开展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比德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篇5

本学期,本人围绕“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现总结如下。

理论研讨,在思想“碰撞”中开拓工作思路。本人在校领导、数学组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研讨校本教研主题,制定了个人实施方案。围绕校本教研主题积极开展研讨,并在反复的研讨、反思中,开辟了一条“学科教学——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自我反思:

坚持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了个人发展目标。结合学校整体工作的重点,制定教学工作目标。在反思中找准问题,制定对策。、个人自练:

(1)继续大练基本功,上了一节高水平的示范课;写了一篇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写了一篇实事求是的叙事性教学反思。

(2)继续搞好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身需要来学习,记录政治笔记、业务笔记和自学笔记等10多篇。

(3)在教学中善于学习、反思,善于积累,针对学法研究中的问题或收获,每周至少写了一次教学反思或案例。

(4)通过网上学习或走出去,多渠道学习,极大的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伴互助:

(1)依托英语教研组的组织、协调、带头的作用,积极参加并认真搞好了组内的各项教研活动。

搞好了以校本教研主题为中心的教研课两节。针对学法目标的确定、落实、开展深入的研究。

(2)组内互相帮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进行探讨研究,共享资源,共商对策,合作提高。

行动研究,同伴互助,提高了本人的“教育生活化”实践能力

1、集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内集体备课活动,积极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新途径。

2、“示范、引领、提升”制。为体现“生活化教学”校本教研的层次性、实效性,在上好研讨的基础上,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进一步促进其他教师“生活化课堂教学”操作能力。

积极开展学科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拓宽“生活化的课堂” 本人在探索中开拓,一方面落实课本中的学科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开辟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孩子们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充分张扬。

教研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要认真学习,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图强,扎实工作,不断在教研工作的道路上迈新步。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6

长武中学化学组高维中

上学年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化学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培训教研任务,为了总结上学年工作中的得失,将来取得更大的成绩,现将化学组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博采众长,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合作交流,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要求教师既要步调一致、保持共性,又要各具特色、突出个性。课后要及时写出教后感和教学个案,以便及时总结和提升教学能力。有科研能力的老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应该相互合作,对教学工作多做总结,写出有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

二、工作重点突出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所以校本培训,必须以校本课程为主体,开发校本课程本身就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化学组结合实际,立足本校,开发如下培训内容:

1、在新课程实施方面,精心组织全组老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标准,研究新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策略,继续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继续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发方式、开展模式与评价形式。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我们申报并由赵娟丽老师牵头完成了省级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科学性,适量性,有效性研究》。在2014年3月获得省教育学会的二等奖。

2、针对高考发展的新趋势,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确保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提倡全体成员关注高考,研究高考题,尤其是课改区的高考题要求全体成员必须过一遍,养成了人人争做研究性的教师的良好学术氛围。

3、化学组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高效课堂相结合。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教研活动,按照“主备人初备——同段教师研讨——形成定案”的备课流程,要求做到“ 以学生为本,以集体为重,以方法为主”,将以学生实际为切入点,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备课时主要考虑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信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4、深化“课例研讨”校本教研模式(1)每个教师围绕自己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上一节汇报课,课前进行说设计,课后说反思。(2)同组教师备同一节课、听同一节课、评同一节课。同课异构(3)同组教师共同研讨交流,做到一二一:即说出一点优点,找出两点不足,提一点希望。如陈宝凤、代红年、谭朝庆等老师的公开课中我们组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都切切实实感觉自己的教学能力获得了提升,也让老师提高了参与听评课的兴趣。

5、安排老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外出培训教师的学习精神。培训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让更多的教师收益。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本校教师,所以充分发挥本校教学骨干、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我们安排了我组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上示范课、研讨课共20余节。一方面为教师提供示范,解剖案例,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6、继续推进对话式教研模式。让组内老师带着上课后的感悟、问题作为研究者参加学术讨论,真实地交流、自由地碰撞,获得更深刻的发现,更精彩的见解。让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比较、鉴别,让个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并保留不同意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新局面。

7、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教师参与教研的渠道。我校地理位置偏僻,消息比较闭塞,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通过让熟悉网络的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结对互助的方法,让全组老师基本都能从网络获取信息。组内教师也能上传下载教师的优秀课例,能通过网络和学生交流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网络真正成为师生互动、教师交流的平台。

三、整理工作完善

上学年,化学组的校本培训分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两部分,教学工作安排中,有公开课,示范课的老师根据大家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并完善改进教学课件,优化学案,并存档以便继续研究改进;教科研活动中,我们组完成了省级课题一项,并在上学题申报市级课题《高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

四、不足之处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对教学新秀的培养力度还不够。二是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全组的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三是听评课中,对讲课老师的缺点提的不够多,不够深入。

五、未来的方向:

在下个学年中,我们化学组要继续秉承既要搞教育又要搞科研的传统,从教育教学中升华出科研,让科研活动促进提升教学。我们尝试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媒体收听收看专家讲座、讲学,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让师带徒,一对一落到实处,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3、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并作为教师年度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议课”的合作发展型教研模式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4、拓宽校本教研的内容。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

5、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采取“多人上一课”与“一课多人上”等课例研究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的作用。

6、每学年各备课组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各教研组按组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围绕专题全组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并争取形成高质量的文献性资料。

7、完成县级以上科研项目一项以上。

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 篇7

然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运行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校本教研扶持力量不足, 教科室作用发挥不力, 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教研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低水平的教研活动带来的结果是教师的发展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 因此, 我们要积极探索, 寻求对策, 使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基本原则

1. 可操作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的订立必须符合本校实际, 使教师作为制度执行者能清晰地认识它的理念和意义, 进而认可、接纳它。校本教研制度是需要教师在领会校本教研理念的基础上践行的, 如不能付诸行动, 就不是可操作的“制度”。

2. 以教师为本原则。

制度不在于约束教师, 而在于为教师的教研提供指导与服务。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指明方向, 搭建平台。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参与, 避免过于量化、细化而导致僵化, 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 是学校文化的重建, 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共享经验的氛围, 是有利于每位教师发展的机制, 在这种机制和氛围下, 教师间关系和谐, 互惠、双赢, 共同提高。

3. 公平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不能有特权。如只有少数教师有外出学习机会, 只有骨干教师才能做课题研究等类似这些现象就不符合公平性原则。当然, 公平不排斥竞争, 良性的竞争是发展的动力, 如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奖励制度等, 这些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4. 开放性原则。

全体教师都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而不应仅局限于部分骨干, 还应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 外界因素包括学生家长、校外的专业研究人员等, 他们的作用不容忽视, 将他们整合在校本教研制度之下将有利于这项制度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完善校本教研组织领导机构。

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校长是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负责人, 但校本教研并不是事无巨细都由校长过问。校长应充分调动其他领导成员, 分学科、分课题, 参加活动, 分工明确, 各尽其职, 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理念, 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 要整合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 建立校本教研立体组织体系, 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格局。

2. 完善校本教研常规管理制度。

确立教科室的教研管理职能, 加强教科室对课题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 组建对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组, 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 为课题研究提供服务和指导, 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 树立先进典型。

3. 完善教研组、备课组管理制度。

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 制订详细的工作要求。还可以交叉设置校本课程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 改变学科本位的倾向,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 形成学习共同体, 加强集体研究, 分享经验与成功, 让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快速成长起来, 建立一种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合作的教研组文化, 建立真诚的沟通, 形成团结、向上的教师文化。

4. 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 为进一步凸显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 学校要建立具体、明晰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等。

5. 建立课题规划及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要求学校建立起鼓励和帮助教师进行课题规划与管理制度, 要制订包括课题规划、立项、开题、过程管理、结题、档案管理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 深化学校教研的交流制度和师徒结对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 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 如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帮带青年教师, 明确规定师徒的义务, 建立师徒档案, 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老教师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学习新思路。强调教研组的学术研究职能, 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阵的状态, 组织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校际观摩课、沙龙、教师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

7. 强化教研服务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必须建立在学校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上, 包括校本培训、专业支持、信息、经费等多方面的服务保障。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外出学习经费和奖励经费, 建立教研网络平台, 设置教研活动专门场所等。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和专业研究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聘请专业研究人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 开展专题研讨、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 发挥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学校教研的层次, 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8. 改进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8

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提高办学品位

在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它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

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校在借鉴外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两项工作的汇报。

一、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种做法

(一)、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坚持以辅差培优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思路,激活课堂。始终立足课堂、放眼课外、优化教法、渗透创新、深化教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老师自命课题,上“诱思探究”研究课,将诱思探究理论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课堂教学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理念新、基本工扎实的骨干教师。二是结合课改,加强教研活动。利用高一课改的有利时机,教研室每月召开二次研讨会,加强了大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开展了学科周活动;同时又派出许多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我们与山东淄博三中、佳木斯一中结对子,邀请了佳木斯一中校长到我校讲学,淄博三中为我校赠书,派部分教师到郑州四中、安徽、西安等地参加全国“诱思探究”研讨会,并在我校成立了“诱思探究”理论学习小组,有效的推动了我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许多教师的论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受到好评。三是狠抓高

三、初三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夯实了基础。面对高中考,我校采取高三月考、联考,高考、中考直通车辅导;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抓特征,找差距;请有经验的教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高考升学率逐年有所上升。

(二)、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科研工作则堪称这条生命线上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势地位,在老师中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加快教育科研步伐,增加跟踪前沿知识的能力,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刚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深入探讨“诱思探究教学论”这一课题。校领导结合“课改”学习,组织教师努力探索,提倡精导巧练,优化教学过程。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领导更加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开学初,学校公布了《骨干教师评聘条例》,将一批事业心强、业务精、教学效果好的把关教师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全校教师的敬业奋进的士气和为教育事业拼搏的热情。“青蓝工程”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青年教师接上班,学校工作才有后劲,教育、教学才能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学校采取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着重在组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经验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帮助,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并定期组织全校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等,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机会,力求给青年教师以最广阔的提高素质及发挥才能的空间,有许多青年教师成为校、区级骨干教师,还有不少青年教师成为区科研课题组的成员。

教育科研工作既能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又能提高办学品位,丰富了办学内涵,通过教育教学的不断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创新精神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___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学校调整教科研体系,完善了以教科室、教导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各教学班为教改基地的实验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1)分科教研的主要内容

一是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二是通过听课交流、听课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三是根据学校提出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

(2)合作交流的几种方式

古城中学理科教研组校本教研计划 篇9

理科教研组校本教研计划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校课改年级是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针对理科组的实际情况,课改教师以及年级的基本情况,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狠抓课改理论学习,研读教材、课标和解读,重视校本教研。特制定理科组校本教研计划,在重视理科学习的基础上,注重课堂教学,将课题研究计划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平时教学研讨之中,不断总结得与失,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

在学习课改理论、课标、解读基础上研读教材,进一步转变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本组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较多,对《课程标准》不够熟悉,因此,对课标的学习显得十分必要。

(1)、分科目学习,结合所教学科,了解课程的理念、教学目标和阶段目标。

(2)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

二、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利用多媒体及现代信息教育培训

三、确定教研课题,分七、八、九年级,逐年级的课任教师确定自己的教研课题,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说课、评课及时总结得与失,有待及时改进授课方法。

五、学期末写出课题研究总结及心得体会。

古城中学

理科教研组校本教研计划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10

S中学创建于1987年, 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 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该校地处本地回族主要聚居区, 这里是本县主要的马铃薯产区。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894平方米。2008年, 该校服务区内有适龄儿童1005人, 入学率为98.9%, 其中女童500人, 入学率为98.6%。学校现设19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826人, 教职工52人。

S中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很少, 与发达地区相比,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落后, 发展水平低。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学校现代化教学仪器和图书十分有限;由于教师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少, 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相对比较淡薄,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应试倾向严重;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低, 第一学历专科以上的只占教师总数的56%, 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水平较低。面对这种现状, 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成为了S中学发展中的关键。

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 S中学在世界银行/英国赠款项目资助下, 进行了《S中学校本教研探究》的实验研究。笔者受到邀请加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科所组成的专家顾问组参与了此次活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S中学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当地教育局的领导下, 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尝试。笔者先后六次深入实地, 收集相关资料, 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一、S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项目起始阶段, 笔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访谈、观察和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了该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发现S中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在学生教育观上, 很多教师仍然认为学生是“不打不成器”, 体罚学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谈到新课程改革时, 很多教师表示“对新课程的相关理念不能接受”;在学生评价观上大部分教师仍然认为“学习成绩是最主要的指标, 而学生其他的方面并不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应试色彩。

教师J:我是个老脑筋, 古语说“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嘛。家长打孩子很正常。现在的学生不好管, 一点儿不听话, 尤其是班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 不好好学习,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还不少, 我看见就生气。

(二) 知识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表现为学科知识较为丰富, 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缺乏。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 当谈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时, 很多教师都能侃侃而谈;但当问到“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时, 大部分教师则支支吾吾, 不知所云。这种不合理还表现在教师掌握更多的是应试性的学科知识, 对于学科以外的尤其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 了解得很少。当问及“除了您自己所教学科外, 您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的程度如何”时, 大部分教师回答自己了解得很少。

教师M:我是教语文的, 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我知道得很少。平时老师们下课在一块, 也是侃侃家常, 很少讨论学科知识方面的问题。再说了, 你教什么的, 知道什么就行了, 我觉得花时间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对自己上课也没多大用处, 对我来说, 把初中语文那几本教材搞熟就足够了。

在调查中, 笔者翻阅了一部分教师的教案, 通过教案, 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较差。另外, 学校虽然已经配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但问到教师“您是否会制作和使用电子课件”时, 90%的教师都做了否定的回答。

校长W:虽然学校中所有的教师都通过了教师资格认证, 但认证的标准很低。在我们这儿, 只要是师范专业毕业的, 有普通话证, 就可以申请到教师资格证书, 没有别的什么要求。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如果按严格的标准去评课, 我们学校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不合格。

在与S中学教师的接触中发现, 教师普遍缺乏一种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很少。学校虽然也有一些听课、评课活动, 但按教师们的说法, 基本上都是应付差事。教师大都各自为政, 没有相互的激励和促进, 加之出去学习或进修的机会很少,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三) 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缺乏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兴趣。长期以来, 由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主体性的缺失, 导致许多教师缺乏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在S中学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教师T:搞研究不是我们普通教师的事, 对我们来说, 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做研究太辛苦了, 也没有多大意义。对我们做不做研究, 学校也没有要求。我的课也比较多, 一周22节课, 太忙了。另外, 我家就在附近, 平时下班回家还要做农活, 哪有那闲时间?

第二, 没有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调查发现, 教师基本上都不写教学日志, 大部分教师完全没有记录自己教学行为或反思自身教学的意识。当笔者请求查看他们的教学日志时, 大多数教师不知所云。在经过解释之后, 部分教师表示从没有写过日志、没有日志本。有少数教师虽然有一些反思记录, 也多是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反思, 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反思。

第三, 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总的来看, S中学的教师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较差,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能力更差。在过去几年里, S中学很少有教师公开发表论文。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S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低, 校本教研原有的基础十分薄弱, 起点很低。

二、校本教研取得的成效

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 校本教研逐渐在S中学“扎根”,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校长W: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研活动, 我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了校本教研的作用。作为校长, 我也考虑过如何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但原来自己只是抱怨学校教师的基础太差, 学校没有条件, 教师走不出去, 所以教师的基本素质老上不去, 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校本教研本身的重要作用。现在看来, 是我这个做校长的犯了个很大的错误。以后即使这个项目结束了, 我们也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而且还要把我们学校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其他学校。

(一) 较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对于封闭、落后的S中学来说, 校本教研是一种新鲜事物。它如一股春风, 给学校带来了生机。随着校本教研的逐步开展, 学校教师了解到了更多外界的信息。为了配合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S中学开通了远程教育网, 教师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信息。在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 我明显地感觉到了教师观念上的变化。

1. 学生观的转变

教师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的理念开始慢慢被教师们所接受。他们认识到,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教师J:我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再打学生了, 对于班里那些调皮的学生, 我现在已经试着多花点时间去和他们交流。说实话, 平时我还真没有发现, 这些学生身上也是有很多优点的。看来, 原来我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 学生毕竟还都是孩子, 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新课程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原来我们老师们在评价“好学生”和“坏学生”时, 主要看这个学生听不听话, 学习好不好。这显然是太片面了, 现在我在评价学生时, 还会考虑其他方面的一些东西, 新课程中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成绩好只是一方面嘛。

2. 教学观的变化

随着学生观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上的变化也是明显的。教师们开始更多地尝试一些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 课堂教学的气氛越来越活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教师M:现在学生已经明显地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课了, 我自己也非常高兴。现在上课, 我尽量多地让学生去参与, 鼓励他们积极地回答问题。虽然这对我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要付出很多的精力, 但我现在觉得这很值。原来我总觉得我们这儿农村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 现在看来我有点太“霸权主义”了。

(二)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1. 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随着校本教研在S中学的深入开展, 学校掀起了理论学习的热潮。S中学也利用有限的经费对学校的图书资料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但这还是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们的需求。在实际进行教研的过程中, 教师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 他们开始主动去借书、买书。尤其是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需要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也使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交往增多了。

教师M:原来自己就只是抱着一本教材, 很少读其他的书。我是一名语文老师, 其他学科的知识我知道得很少。现在教新课程的内容, 我已经感觉到有些吃力了。这一次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才真正觉得自己落伍了, 不学习是不行了。我最近从资料室借了两本书, 自己上次去市里又买了几本。这两天我学得很认真, 在学校组织的评课和学术研讨中, 我怕自己知道得太少, 让人笑话。

2. 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教研活动中, 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明显提高了。尤其通过“三课”活动和课例研究, 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控制能力、教育教学艺术水平等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 很多教师也学会了制作电子课件, 到了后期, 除个别年龄较大的教师外, 大部分教师都能用课件上公开课。

教师T:原来教师们之间很少听课, 即使有, 那也只是应付一下。自己也不知道课上得好不好。现在不仅要互相听课, 还要评课, 写教学反思, 虽然压力很大, 但自己的进步也是明显的。上次我的课在学校被评为优秀课, 参加全县的优质课大赛, 我还得了二等奖呢。

(三) 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1. 科研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

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 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 体验到了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 形成了反思的习惯

到了后期, 不管是在“三课”活动中, 还是在课例研究过程中, 教师们写教学日志、教学反思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一过程中, 一些教师反思日记的理论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教师M的一篇反思日记:

通过这一轮的集体备课、上课, 我发现一些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中, 因为对教材理解得比较透, 抓住了重点, 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 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值得一学。正如新课程中所提到的, 要尊重并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要尊重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长期以来, 由于中国教育传统的影响, 教学中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而不习惯、不选用学生主动性的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因而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 科研的信心和能力增强

从刚开始教师们都认为自己根本没有科研能力, 到后来大家都觉得自己还行, 校本教研使教师正在逐渐成长成为教育研究者, 科研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渐揭开。在后期的课题研究中, 一些教师已经基本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般知识, 有些教师也能够独立地去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 并能进行相关的研究。

校长W:原来在我们学校, 很少有老师主动撰写和发表论文, 自从校本教研开展以来, 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 老师们已经公开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学校现在研究的气氛很浓, 老师们研究的能力也比以前明显提高了。

迎河中学校本教研鼓励机制 篇11

学校坚持以“激励促发展”“以奖代惩”的原则,鼓励教师

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全面的提交使得整体素质。为此特制订一下激励机制。

1、学校科研管理者有责任帮助教师设立明确可行的工作目

标,并在研究中不断的逼近目标是教师对教研工作有深入的认

识,坚持不懈的探索下去。

2、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积极参与。

使教师形成为研究者,敢于尝试,善于创新。

3、严格贯彻执行校本教研教学研究制度,为教研组订阅教

育教学杂志,学校提供平台培养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派出教师参

加县级以上的专业培训,使教师认知水平每学年都有所提高。

4、学校重视爱护及开发应用教师的宝贵资源,注意发挥他

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这些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让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5、当教师在教研方面表现突出,没取得较好成绩时,学校

科研管里部门依据评价制度和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及时给予物

西竖中学举行校本教研片活动 篇12

——兄弟学校传经送宝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2012年12月5日上午,西竖中学举行了由石家栏中学、郝庄中学、石城中学四校和县教研室共同参加的初二物理、初一英语同课异构讲课评课活动校本教研片活动。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13

本次系列活动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各初中学校提交教研组工作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第二阶段:网上跟帖研讨;第三阶段:网上在线研讨;第四阶段:现场交流;第五阶段:现场资源网上交流, 活动的延续。第一阶段, 4月初启动截止到4月25日, 我们一共收到各学校教研组工作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119篇。

这些材料已全部上传到海南初中数学频道上。这些材料上传后被阅读3000多人次。第二、三阶段于4月18日-4月25日进行跟帖研讨, 初中学校教师纷纷留言, “在线研讨”4月25日晚举行, 在两个多小时的在线研讨中, 评论达1000多条。整个研讨过程中, 大家各抒己见, 坦诚交流, 气氛活跃, 教师们把自己学校校本教研中的做法与同行交流学习。研讨中有很多很好的做法, 我们都及时整理放在初中数学频道上。第四阶段现场研讨于2011年5月17日至18日在海口鸿运大酒店进行;第五阶段:现场资源网上交流。时间从5月19日开始, 现场活动的资源全部上网, 包括部分视频资源, 老师根据网上资料进行学习和进一步的研讨。

第四阶段现场研讨来自海南省各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30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孙孝武、潘明两位老师主持。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1.专家报告。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龙官吾副院长做题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中心组成员黄良师老师做题为《依托网络教研平台, 促进团队专业成长》的报告。2.现场经验交流。由海南中学等11所数学教研组长做经验交流。3.中心组成员方国志老师做《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经验交流情况简述》。

我们将现场研讨全过程录像下来, 并将部分精彩的片断放在初中数学频道上, 供老师们后续学习。

本次系列活动由海南初中数学教研中心组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安排, 有很多教师是全程参与了此次系列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都认为, 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 对如何促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整个系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 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常规教研活动

常规教研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省很多学校结合学校实际, 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注重教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其中包括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等。在提交的119篇总结或经验交流材料中,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大约有90篇, 占整个材料的76%。涉及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的实施及方案的落实, 定期、定项的督导检查与评价以及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规范化。主要的教研活动有: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公开课、评课等。在理论学习方面, 主要是组织教师对新课标的研读,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的学习。海口九中每学期学校或教研组都会组织教师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论, 订阅相关书籍, 如《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师专业成才的途径》等, 每学期末每位老师交10-20篇的读书笔记。海师附中加强理论学习, 把握课改方向, 每年每位老师至少订一份本专业研究杂志, 通读2到3种刊物, 经常上网查询资料, 随时关注教学动态。在集体备课方面, 海口九中发挥集体优势, 在自主开发课堂学案的基础上, 依照“自我初备一集体研讨—整合借鉴—资源共享—课后反思”五个环节集体备课, 做到“三定、三研、四统一”:定备课时间, 定备课地点, 定主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学生状况, 研究考纲考题;统一教案课件, 统一课时进度, 统一作业检测, 统一质量分析。这样的集体备课融入了更多整体元素, 重点更突出, 教学效果更好。文昌中学根据学校教学部门的要求, 按年级把全体初中数学老师分为三个备课组, 同上一个年级的老师为一个备课组, 每个备课组由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备课组长, 把关年级教学工作。每周每个备课组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把下一周要上的内容或是要上某一章的内容备好。以年级为备课组, 事先确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然后针对所备的课进行研讨。在公开课方面, 洋浦中学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亮相课、过关课、选拔课、竞赛课等。在评课方面, 琼中思源学校在互听、互评活动中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发言。

可以看出, 经过探索与研究, 各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以活动为载体,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青年教师为学校带来了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参与意识强, 但青年老师经验欠缺, 研究能力偏弱。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已成为各学校的共识。在各学校所提交的总结或经验材料中, 都体现了各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培养。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以老带新”, 通过推门听课、互听、互评、过关课、赛课等形式,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对青年教师在目标生成、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海南中学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教育研究为主线, 以各种教育活动为载体, 引导、激励、帮助青年教师自主发展。采取的“以老带新”结对子的做法的策略有: (1) “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策略; (2) 采用“问题研究”策略; (3) “校本培训, 实践第一”的等等;洋浦中学以备课组为单位上同题异构的课;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主备试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亮相课、过关课、选拔课、竞赛课。白马井中学针对性地设立分层带动管理, 确定各点骨干学科领头羊, 落实以“老”带“新”、“师”带“徒”, 手把手互动交流, 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海口一中对教龄未满三年的老师, 开展新老教师, “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子活动, 互帮互学, 取长补短, 使新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快速成长起来, 并在教学中形成明显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各学校在常规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实效性、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相对于我省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研究的面不广、教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在教研活动的形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 教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研究就是解决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是促进教研活动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课堂, 每个老师都会面对具体的教学问题, 根据这样的问题情境组织教研活动, 才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所在。实际上, 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 而是我们不清楚如何把这些问题转化成校本教研进行研究, 如: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等。在所提交的总结或经验材料中, 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材料不多。大多数都是常规教研活动的总结、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在多, 哪怕是一年针对一个实际问题, 把它扎实地开展下去, 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2. 网络教研活动开展少。

网络教研是我省在全国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原创性的贡献。把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 可以扩大教研效果, 提高教研品位。如:网上课题研究。针对不同课题, 在网上建立各课题组的“博客圈子”。各课题组每学期都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研究主题, 我们可以把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记录在博客上, 为课题结题提供一手材料。在所提交的总结和经验交流材料中, 大多数的学校开展教研活动都是常规教研活动。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少。只有海口一中、海南中学、国兴中学等少数几个学校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

3. 教研活动形式创新少。

三家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14

刘寨中学

徐守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成为推进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校本教研是提高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但是,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对农村初中校本教研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富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农村初中校长,根据调查与观察,本人盘点出校本教研存在的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校本教研中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1.教研主体——教师与教研分离。很多学校校本教研成为个别骨干、年轻教师的“专利”,教研停留在针对自己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层次,校本教研中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2.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校本教研当作额外负担。有的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3.教师不能主动参与。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甚至还演变成教师的新负担。

二、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

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一是新课程教学的知行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认同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但实践中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知道“用教材教”,但仍然“教教材”;知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但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等等,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二为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具体表现为问题意识缺乏,广大教师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捕捉研究的课题;教师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三,是教师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持续研究的意识。

三、校本教研时空难以保障

教师负担过重,制约了校本教研的开展。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农村初中教师的负担普遍很重,由于多数学校教师专业不平衡,所教科目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边学边教,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再者,从当前社会来看,中考、高考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制约了校本研究的动力。

四、专业引领不够

不少农村初中的校本教研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白萝卜炒红萝卜,炒出来的还是萝卜”。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再之,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但个别校长没有主持,教研室没有经常到校指导,校本教研让教师自行组织、参与,缺乏指导和帮助,游离于教研本质,效果难以保证。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解决专业引领问题?如何发挥校本教研应有的作用呢?结合我校几年来校本教研的实践,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校本教研的主体地位

就拿学生作业来说吧,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一定时期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致使许多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应付检查,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自己的负担无形中加重。学校诸如此类的无效劳动还远远不止于此。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少一些无意义的检查,让教师多一些时间进行研究、教学;少一些形式的东西,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创造、研究之路。只有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与支持,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学校作为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二、整合校本教研要素

专业引领。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培养了本校的一批骨干教师,让这批“土专家”在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报告、点评公开课、竞赛课,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同时,积极组建并发挥教研网络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伴互助。我们分学科组进行教研活动,开展“四同”案例沙龙活动,即同备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议一节课,同思一节课。同年段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设计,交流教学心得,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三要素之一。对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而言,更需要强化教师自我反思,因为他们的同伴互助机意识没有形成,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是“独来独往”,这样自我反思就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自我反思必须做到有自觉意识,有研究意识,有对照意识,有创新意识,有学习意识。

三、保障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

学科教研组是教研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校本教研”的体制下,教研组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教研组要研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以及有一定梯度的研究课、公开课,再到课程的开发,教研组要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这个核心,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采用多种的形式,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针对性地研究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解决办法,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整合资源。同一节课,集中教师力量设想各种方案,全方位体验感受相关事件,再以公开课形式集体诊课模式,提高教研有效性。

2.选拔、培养校内学科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首先要确定对象,重点培养,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条件,帮助骨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让他们逐步成为科研型教师。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从而推动教研组工作,提高教研组的教研水平。

3.进行课题研究。教研组工作要以科研促教研,把教学上的突出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这是因为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教研组以及有条件的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对几个课题进行研究。教研组要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核心组织。

4.突破教研模式。①跨学科式教研。教学除了学科特色有差异外,学习方式是可以互相学习参考的。举行校级跨学科实验课例研讨活动,如听英语课,学习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创设说的情景,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听数学课,学习数学老师如何将刻板的数理运算处理成学生乐学的问题情景……每看到一种优化课堂的做法,老师们都觉得自己的一节课也可以上得更好。②课例反思式教研。每听完一节课,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一篇教学反思,一节课带出一次反思交流,形成“1+1>2”的教研实效。教师及时、不断的反思,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思维,形成了经验,提高了技能,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了基础。③跨校区域同伴式教研。针对校内形成通力合作研讨的教学氛围有困难的具体问题,我们开展了“四校联谊教研活动”,可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校内互动、校际合作、区域联动。”第一,为缺少骨干教师的学校校本教研搭建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对话与研讨活动;第二,推行跨校教师结对子的传、帮、带教研制度;第三,整合本几个学校教研资源,促进经验共享,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借鉴与分享成果,同时也吸取失败的教训。

上一篇:搞笑的脑筋急转弯问题及答案集下一篇:浅议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