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46页例4。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小组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动手分方格和归纳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迁移、归纳、表述的能力。
3.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口算。5÷5 1÷3 4÷÷÷ 2
3÷6
745557(说明:安排一组口算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口算练习是提高学生笔算能力的重要基础,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二是通过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综合思考,便于学生产生“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的联想。此环节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取舍。)2.自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后容易列出算式:9÷3。
1010通过谈话,相机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以分数,并板书课题。分数除以分数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一下并试着算一算,再在课本46页的方格图上分一分,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巡视学生的试做情况,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说明:这个环节,通过猜想、动手操作的方式,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让一步”恰当的空间给学生,体现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师巡视关注学困生,“停一步”在他们课桌旁驻足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一对一”指导。)
二、交流质疑 1.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对的要讲出道理,错的要讲出原因,并帮助没学会的同学理解计算方法。
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说明:先在小组内交流、“碰撞”、表述思考过程,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学内容。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辅导,初步调整、修正自学过程中的认知偏差。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不要急于评价,要“慢一步”挑明,给学生留出可讲的话题。)2.组际展示。
师:谁能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吗?可以是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小组的观点。展示不同的做法,并让学生讲明道理。
师相机点拨,达成共识:9÷3=9×10=3(杯),即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
1010103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讨论分数除法法则。
师:前面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今天又学习了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用一句话概况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请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全班交流后小结: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0除外”?
(说明: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很难一下子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所以此处可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优化,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检测反馈 1.基本练习。
(1)做46页的“练一练”。
在书上完成,展示一名学生的作业,集体订正。(2)做第48页的第9题的第一横行的题目。指名4人板演,小组内交流,有错误的要说说错的原因。2.拓展延伸。
(1)做第48页的第10题。
做后先在小组说说有什么发现,再集体讨论。让学生明白:在进行除法计算时,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的得商比被除数大;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等于被除数。
(2)做第48页的第11题。
做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注意引导学生用规律来判断。(3)做第48页的第12题。
通过计算、比较,理解每组中两题算式的不同计算过程,并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3.课堂作业。
做48页第9题的第二横行和第13题。
(说明:课堂作业要当堂、独立完成,确保信息反馈的准确性,以便调整教学进程,对不足之处也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补救。)
四、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收获和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比如通过先猜想、再画图验证猜想的方法,学习了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再比如,通过画图能形象地看到9÷3=3,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分
1010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把新知识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和“转化”是两种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 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其中的道理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法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
1. 直观演示, 建立猜想。
教师依次呈现例4的长方形图,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出示斜线。再问:画斜线的部分各是的几分之几?
追问: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
启发思考:求是多少, 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
进一步明确: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提出要求:上面的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已经有了结果, 如果把结果去掉, 你还能把所有的结果说出来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评析: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具体的操作, 让学生在图上体会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 有利于学生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概念, 建立分数和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力量, 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素养。
2. 猜想验证, 归纳算法。
谈话: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 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的结论只能看作是一个猜想。猜想需要验证, 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1) 举例验证。
根据猜想:
指名回答,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画图验证: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 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2) 比较归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出要求:在这些算式中, 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用字母表示:
谈话:用不同的实例来验证猜想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在以后的学习中, 同学们还会学习如何证明猜想。
评析:计算方法的习得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 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 学生则主动建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3. 方法推广, 深化认识。
(1) 请你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 并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的板演, 相机明确:计算过程中, 能约分的, 可以先约分, 再算出结果。
(2) 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 要求重点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归纳: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 教师示范:
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 照上面的样子去做, 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 这样比较简便。
评析: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 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 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完善了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
四、巩固提高
1. 基本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并注意书写格式。
(2) 指导完成“练习九”第1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先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 再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 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的公顷数, 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 指导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 分析错误原因, 并进行订正。
(4) 指导完成“练习九”第4题。
先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 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左边两组题目, 让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时, 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的分母先约分, 再相乘。通过比较右边两组题目, 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分数加法不同, 不能混淆。
评析:变式的情境和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学生在自主迁移, 强化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成了方法的建构, 同时也培养思维品质。
2. 拓展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2) 唐僧分西瓜。
有一天, 唐僧师徒四人得到了一个大西瓜, 师傅说:“八戒你吃这个西瓜的悟空吃剩下部分的其余……”没等师傅说完, 八戒急了:“猴哥分到的比我多, 不公平!”同学们, 你认为唐僧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评析:在巩固练习中, 教师有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乐意接受用数学思考破解数学难题。知识与方法在训练中凝练, 收获与快乐在学习中共生。
四、全课总结
1.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 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也可以用乘法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又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谈话:同学们, 现在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理解一开始这句话的道理吗?
评析:回顾和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 共同完善, 有利于自我梳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形成学习方法。
五、课堂作业
《分数乘分数》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好此课将为学生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及分数的除法奠定基础。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算理、算法十分抽象,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有必要将其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
依据新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学情,笔者拟定了教学目标:能叙述分数乘分数算式表示的意义;能用画图法计算简单的乘积;能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设计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制作了微视频并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这样把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算法这两个难点进行前移,让难点在课前得以突破。如果学生对自学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看、揣摩,直至理解,并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前对分数乘分数的内容有困惑,那么他们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来解决,让知识得以内化。
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对认知内容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是任务单的重要作用。任务单主要包含了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学习任务。
在设计“达成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尽量避免抽象、模糊的字词,采用简明易懂的语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目标,并且目标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在设计“学习方法建议”时,先自学教材,再观看微课视频,最后完成任务单习题,这样的自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此外,教师对学生用红笔标注重点和疑问以及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如何灵活使用暂停键等细节的指导,能够让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笔者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并通过这两个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逐步降低学习的难度。
任务一:理解数乘分数的意义。
第一步,学生先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再观看微视频,以此来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难。视频通过“先分后取,再分再取”这种儿童化的语言,使学生熟悉画图法,并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步,让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独立解决×,学生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后,再用语言概括画图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其意义。第三步,在解决前三个问题后,总结a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使学生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最后总结归纳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说,“画出来”是手段,“说清楚”“想明白”才是目的。
任务二:探究分数乘分数的一般方法。
分数乘法难在哪里?计算教学我们重理还是重算?答案是明显的,我们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在观看视频2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分母相乘表示“分了再分”,分子相乘表示“取了再取”;接着,通过完成任务单上的内容,理解算式各部分的含义,从而巩固算理;最后在观察、比较、验证、归纳中明晰算理,总结计算方法。
至此,学生的学习通过验证特殊算式到总结出普遍适用的方法,完成了思维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的过程。
制作过程
任务单是高效自主学习的必要保证,配套的微视频则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制作视频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的奇妙,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笔者力求创作的视频的画面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亲切自然。视频分为两部分,视频1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和×的意义。在解决五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到底是多少时,笔者利用编辑软件对图形进行局部放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完视频1之后,视频出示字幕“现在请停止观看视频,完成任务一”。视频结合任务单,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总结出分数乘法的意义。视频2则开门见山,先让学生观察分数乘法算式和乘积之间的关系,再猜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画图的方法对前面的猜想进行验证;随着视频的播放,结合任务单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生有两种方式观看微视频,一种是通过班级群下载观看视频,另一种是直接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观看方式,为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应用过程
传统课堂上,教学《分数乘分数》一课时,知识的呈现方式单一,对算理和算法的展现方式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微课程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以学生为中心,再适时加入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学习和自主活动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
课堂上,第一环节是交流任务单,互讲解惑。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协作评价,以互讲的方式解决任务单中的问题;能利用画图的方法解释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对本组同学的答案进行互评,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要掌握学生情况,并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任务的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或质疑。在本环节要讲清楚以下问题:①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③分子乘分子和分母乘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这是学生分享经验,获得成就感的重要环节。另外,教师在小组汇报之后要及时进行评价。
第二环节是课堂检测。检测的内容主要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图形,解释阴影表示的含义以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其中分数的计算是检测的重点。在检测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个性化指导,对格式不规范、计算不正确等问题要及时纠正。课堂检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反思
课本第61页;练一练第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除法统一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解以分数乘除法形式出现的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关键:
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复习:填好课本准备题中的方框和圆圈,并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从课本中抽出两个,让学生说说理由,如下,回忆先前知识,为新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师:
生:整数÷分数=整数×这个分数的倒数
师:
生:分数÷整数=分数×这个整数的倒数
尝试练习:
(1)比较尝试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揭示课题)
(2)能否运用学过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尝试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p62面,自学课本例,并与刚才自己的计算对照,订正)
观察一下,你能否归纳一下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讨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怎样(让同桌同学相互说说。))
归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游戏接龙:每个同学心里想两个数(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整数),编一道除法算式,第一位同学把想到的题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利用法则,口述算式,然后把自己出的`题传给第三个同学……如果当中有同学没有接上来,或是接错了,那么就要诵一首古诗或学一口技)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都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用这种形式体会感受除法运算中“甲数乘乙数的倒数”这一过程,同学自己出题,也增强题量。游戏时间5至8分钟)
算一算,比一比:(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现在我们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如何!)
解简易方程:(简单运用)
试一试:
练一练:
1、列式计算: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
《作业本》p31
教学反思
1、在数学活动中如何真正让每一位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能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成为数学活动中的一分子,培养学生相对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能力,逐步学会运用分析,类比等方法。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出示:
列算式,解答。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
3/52 101/2 2/36 117/12 3/49
1/3 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 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
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
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
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1/3*3 = 2/9 )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
(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2/3*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方案设计]
★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 分数乘法例2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人教版
★ 人教版分数加减教学设计
★ 分数乘法人教版教学设计
★ 分数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六上数学整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在教学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算理,我直观导入,关注算理的推导,注重学法的渗透,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于是我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形式多样、与生活密切相连的、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我不能做到全部放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太少,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自
3、学生在计算时能根据法则进行计算,但约分的意识不强,使结果不是最简,应加强练习。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分数乘法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找出单位“1”和关键句。(2)根据关键句画出线段图理清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知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比练习题与例题,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理解应用题的不同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1、练习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43~44。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 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与发现,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 (或分子)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具学具
课件、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那我们来听一段有关西游记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得到了一个大西瓜, 贪吃的猪八戒想多吃一点, 师傅说分给他, 他嫌少, 分给他, 他还嫌少, 最后师傅说分给他, 这次猪八戒觉得已经很多了, 高兴地答应了, 可是孙悟空却在旁边一个劲儿地笑。
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笑吗?这三个分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课始, 先听一段学生熟悉又喜欢的西游记故事, 学生非常乐意, 并立即被吸引, 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故事设疑, 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 构建新知
1. 初步感知。
(1) 下面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来看一看, 它们有什么关系?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然后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进行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
要求:把三张同样的圆形纸平均对折一次、两次、三次, 将纸平均分成2、4、8份, 分别把这三张纸的涂上颜色, 仔细观察这三张纸的涂色部分, 你有什么发现?
(2) 展示学生作品, 并让学生回答得出:
通过动手操作, 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数的分母、分子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分数的大小都相同, 从而产生疑惑, 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现在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了?不过猪八戒也纳闷了, 它们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 为什么它们的大小相等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找一找, 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出示:
如果将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5呢?都乘6呢?
师总结,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2. 再次感知。
师:刚才, 我们是从左往右看, 那现在我们再从右往左看, 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看,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 分数的大小没有变。那如果同时除以4会变吗?同时除以0.5呢?你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 再来总结一句话呢?
(生尝试总结, 然后举例验证。)
3. 完善性质。
师: (手指板书) 请问:“这个数”是不是所有的数呢?学生很快发现0不能作除数, 也就是0不能作为分母, 从而得出“这个数”是0除外。
师:好了, 大家请看, 在这句话中, 哪几个词语关键, 读的时候, 这几个词语要重读。 (都、相同、0除外)
让学生分步叙述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 如果猪八戒知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就不会闹笑话了, 希望同学们不要犯猪八戒这样的错误哟。
5. 对比沟通
质疑:看看课本或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规律有联系?“回顾一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在除法中, 被除数与除数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商不变, 所以在分数中,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不变。
质疑是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 是课堂上学生是否实现自主和主体学习的基本体现。运用相关的知识去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积极迁移的学习能力。
三、灵活运用, 体验性质
根据这个性质, 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的一个分数, 同学们, 有信心来试试吗?如果有困难, 可以小组合作。
将和都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做完后, 电脑演示、讲解。)
采用自主学习, 让学生用发现的规律来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 提高学习质量, 在相互合作中体验成功, 获得进步。
四、深化拓展, 升华提高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闯关的游戏, 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开火车
第二关:火眼金睛
第三关:你会变吗?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第四关: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问题 (一)
笑笑设计了一张数学报, 知识城堡占版, 活动乐园占版, 生活园地占版, 历史故事占版, 其余的版为开心一刻。
哪些栏目的版面一样大?
生活问题 (二)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 其中汉族占全国人口的也可以说汉族占全国人口的或这种说法正确吗?
生活问题 (三)
两个同样的杯子盛满了牛奶, 小明喝了其中一杯的小红喝了另一杯的他们谁喝得多?
《课标》提倡,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 强调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应用。将枯燥的练习融入到闯关游戏当中, 既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 促进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 又可以在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 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基本理念。
五、课堂总结, 内化性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然后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而且还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 而这个结论是我们从折纸这一生活实际得到的。
其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用我们敏锐的眼睛, 用我们敏感的心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吧。
简单的谈话小结, 有助于培养学生及时归纳、抽象概括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诗意的语言、真诚的祝福, 学生收获的又何止是知识和技能呢?
总评:
一、创造性改编教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为教师既要尊重教材, 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 力求使原有教材焕发其生命活力, 创造性使用教材, 就能架好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教材中提供的是两个活动, 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 最后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以故事引出课题, 学生非常喜欢, 并积极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动手操作、讨论、质疑, 直到发现规律。
二、注重学生的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基于“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 从课一开始, 教师就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讨论交流, 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 从学生折纸、涂色到最后的发现, 更多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 目的是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亲自参与中获得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开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合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它集声、光、动画、文本等为一体,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 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特别是课后练习题的内容, 适时在屏幕上呈现, 让学生尽快地投入练习, 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运用于生活
学情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整数乘法并有一些分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教材中“袋鼠跳”的例子与本地学生的认知相距甚远,所以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吃饼”作例题,希望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探究分数乘整数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折纸和涂色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折纸和涂色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一、旧知铺垫,迁移意义
活动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交流,激活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题:1.每次涂几格?涂了几次?
2.用算式表示一共涂了几格。
活动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交流,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问题:1.每次涂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涂了几次?
2.用算式表示一共涂了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活动三:对比两次涂色活动和所列算式,发现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第一个涂色活动,激活旧知——整数乘法的意义,第二个涂色活动和第三个对比活动,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迁移到分数乘法中,让学生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实践操作,体会算法
活动一:用折纸的方法探究×3
出示改编的例题:小红和爸爸妈妈吃一个饼,每人吃了这块饼的,3人一共吃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
1.让学生列出算式×3后,教师提问×3等于多少?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用折纸和涂色的方法进行验证。(学生折纸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后,请一名学生将他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是怎样折纸、怎样涂色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师追问:怎样看出×3=?
(预设: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3份,所以是。)
表示什么意义呢?课件呈现“分饼”的过程。
(教师结合“分饼”的过程并一一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中“3”表示的意义。)
活动二:用折纸的方法自主探究×2
你能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找到×2的答案吗?
1.请大家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学生折纸、涂色,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一名学生将其作品贴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是怎样折纸、涂色的,结果是多少。(板书)
2.课件演示学生所说的折纸、涂色的过程,并一一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中“6”表示的意义。
活动三:继续用折纸的方法探究×5
能继续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找到×5的答案吗?动手试试。
1.学生折纸、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并一一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中“10”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折纸、涂色来解决分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再次感知折纸、涂色中所折射出的直观形象的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猜测算法,理解算理
活动一:猜想算法
1.大家能不能继续用折纸涂色的方法研究以下问题呢?(课件出示:×5。)
2.折纸、涂色虽然是一种不错的研究方法,但要解决更复杂的分数乘整数的问题,还需要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从刚才的几个分数乘整数问题中,发现了什么?
分母不变,用分子乘整数来计算。(课件呈现:分子×整数/分母。)
3.猜想对不对?还需要验证。请同学们举几个分数乘整数的例子,同时用折纸、涂色的方法一起来验证分数乘整数结果是否为分母不变,分子等于分子×整数!
【设计意图】设置障碍,引发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寻找分数乘整数算法的心理,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活动二:理解算理
1.学生举例,教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教师依据可操作性选出几题,让学生任选一题验证算理。
2.学生折纸、涂色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后,教师选几名同学说说他们选的是哪个题,怎样计算的,通过操作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涂色和表述验证的过程,初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感知合情推理。
活动三:得出结论
结合验证的过程,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交流中得出结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表述验证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明确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计算下面各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 2×
交流展示,并说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算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直接给出线段图,让学生在理解图意后自己去列式。由于线段图很直观,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想到归一法的思路,也有的学生联系前面学的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逆推,从而列出了除法算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怎样把用归一法列的算式转化成一步乘法算式,从而得到等式。教师再出题:15÷3/4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去说明算法,这样学生经历的操作、推理的实践活动已经明白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由于例3的教学内容是“分数除以分数”且教学思路一致,因此我以“整数除以分数”为基础,学生很快就推导出12/15÷2/3=12/15×3/2,最后通过观察4个等式,学生自己归纳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种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提供了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交流等,经历了知识的生发、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另外这种教学思路,又是前面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后面除法应用题联系的纽带,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埋下了伏笔。
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尊重教材但不“惟”教材。如果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或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就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新授课
备课人 :赵宏利
执教时间 :2018.4.25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复习:什么叫分数?
.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并说出各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5= 7 ÷7= 15 ÷8=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课件出示)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① .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 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 小?并说明理由。
② .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 份,这样的3 份也 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 份,所以比l 小。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③.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 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⑤ .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用分数表示各图的涂色部分,观察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① ② .老师老师用课件出示上图。
.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③、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 份,这样的4 份也 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有4 份,所以等于1。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④、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
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 小?并说明理由。
⑤、老师指出:像上面的个分数都是假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假分数吗?
⑥、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⑦、小结: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3、看图学习带分数
①、教师提问:我吃了一个半?一个半怎么表示? ②、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③、引导学生小结:
1 像1 —、2 —
…… 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4带分数有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组成。带分数都比1大。
(三)、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一个半可以用1 —表示,读作:一又二分之一。
1、判断: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②、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③、分子不小于分母的分数都是假分数。())))④、分母能被分子整除的假分数可化成整数。(⑤分母能整除分子的假分数可化成整数。()
2、我能行
①、分母是②、分子是
6的真分数有:()。
5的假分数有()等。③、2
读作-
(),十五又六 4 分之五写作()。
(四)拓展应用
1、在分数 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母是2、3、4、5的真分数分别有几个?真分数 的个数与它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 几个?分母是10的呢?
(五)总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 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带分数也是假分数。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
(六)、作业布置
54页做一做
(七)、板书设计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
假分数: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种书写形式。大于 真分数和假分数
小于1.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1.在一定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和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迁移、类推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与合作意识,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分数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学习难点:
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具、圆形、正方形纸片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理
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动画片吗?你觉得其中的人物谁最有趣?(课件出示西游记片段)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作为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新知的探究开设了绿色通道。)
2.质疑。唐僧给猪八戒和孙悟空4块饼,你会怎样分给他们俩人?(说出分的理由)
3.自主交流。(依次交流4块饼和2块饼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合理,并说出想法)(板书:平均分)
4.升华质疑。师:现在只有1块饼,又怎样分给他们俩呢?
(学生由前面的4块饼,两块饼的分配过程中已经建立了平均分这样最公平的数学意识,所以当问一块饼怎么分时,学生自然会想到一人一半最公平的分法,也为下面的新知探究引发了很好的教学资源。)
二、探索交流、抽象概念
(一)认识1/2
1.半块该怎样表示呢?小朋友们,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一块饼的一半吗?(学生上黑板上画出,有的用圆形纸折出……)然后请这些同学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
2.半块饼不能用学过的确1、2、3来表示,于是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板书1/2)。
3.揭示课题:1/2是一个新朋友,谁听说过这个数,你知道关于这个数的什么知识?在数学王国里,你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吗?(板书:分数)
(其实分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在生活中内过,也有的同学在课前已经预习这部分内容,此时让学生说一说对分数的了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还给预习学生一种奋进的力量,培养他们更好的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认识1/4
1.创设质疑(课件显示)唐僧和沙和尚也来分这块饼。
2.质疑:4个人分一块饼,你会怎么分呢?
3.全班交流:每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呢?同学们用手中的纸折一折,分一分。
4.展示交流: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折法
5.找一找,同学们,你认为在分数王国里只有1/2、1/4吗?你还能折出你想折的分数吗?(展示并介绍自己折的是图形的几分之一)
(“找一找,折一折,折出你想折的分数”,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出现,推动了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三)建立数感
师:同学们,你是喜欢1/2、1/4这样表示方法吗?
生1:不怎么喜欢。
生2:我还是觉得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好。(大多数的同学都表示赞同)
师:那好啊,请你们用你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一百分之一 。
生3:老师,这个分数太大了,画起来太麻烦了。
生4:折也不好折,还是向1/2的表示方法好,那一百分之一就可以写成1/100了。
(此环节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表示方法的机会,又通过巧妙地提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表示方法的特点,由此实现从自己的表示向数学表示的飞跃,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
三、观察比较、体验方法
1.质疑:同学们,你猜一猜猪八戒是愿意吃这块饼的1/2还是1/4呢?
2.小组交流:①分析比较1/2和1/4的大小。
A.学生猜想哪个分数大。
B.学生讨论并交流。
C.课件演示1/2和1/4比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②分析比较1/4和1/3的大小。
3.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练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由质凝——猜测——交流——验证,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师徒四人即将出发的情景,引出练习)。
2.课本第93页练一练。
3.练习一第1、2题。
4.总结全课:像这样1/2、1/4的数都是分数,你知道分数表示什么吗?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5.用分数说话。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看书91面,你能用分数说一句话吗?
(看书91面,看图说,再自由说生活中的分数)
教后反思:
学喜欢的数学,学身边的数学。这是儿童潜能得以开发的最佳的途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数学知识溶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中,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交流中,并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本节课把分数的一些知识融入到《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分饼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然而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 (下册) 第60~61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 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 使学生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活动中, 培养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片、分数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新。
1. 讲故事。
师:《猴王分饼》, 话说猴山上的猴子都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这天猴王给小猴们做了三块同样大小的饼。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贝贝一块。乐乐见到说:“太小了, 我要两块。”于是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乐乐两块。晶晶急了,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晶晶三块。贝贝、乐乐见了, 连忙说:“猴爷爷, 不公平, 不公平, 我们要分得和晶晶的同样多。”
师:同学们, 猴王分得公平吗?
2. 课件演示分饼过程。
师:贝贝分得一块饼的几分之几?乐乐、晶晶呢?猴王分的公平吗?为什么?得出:
师:观察一下, 什么变了, 什么不变? (分子和分母变了, 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猴王分饼,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 动手操作, 导入新课。
教学例2
1.动手操作。
谈话:我们发现猴王不仅是一个公平的大王, 而且很有智慧, 希望同学们也像猴王一样, 做一个智慧的学生。
动手操作:取出正方形纸片, 对折, 并涂色表示它的1/2。 (学生折纸、涂色)
提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 找出和1/2相等的其他分数吗?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 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组织交流, 并板书:
2.探索性质。
引导观察:请大家观察 (从左往右看) , 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 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从上面的变化中, 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讨论:这个“相同的数”是不是什么数都可以? (0除外) 为什么?
引导观察:接下来我们从右往左看, 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 它们的分子、分母又是怎样变化的?从上面的变化中, 你又发现了什么?
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讨论:这个“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种情况。
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吗?
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指出: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师:那你们说说, 猴王是按照什么来分饼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通过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整个学习过程都让学生亲自经历,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而且亲历了活动的过程, 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3. 沟通联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你能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师:其实,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地方是像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一样相互联系的, 同学们要学会灵活运用, 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趣味比拼, 挑战智慧。
小组合作, 写出与下面分数相等的分数, 比一比, 在一分钟内, 哪个小组写得多。 (6/122
交流汇报后, 提问:如果给你时间, 你还能不能写, 能写几个?
(三) 多层练习, 巩固深化。
1.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分数是否相等, 并说明理由。 (重点说说第四组)
2.填空,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游戏:找朋友。
每人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 请一位同学拿着分数卡片站到台前, 下面的同学和他一样的就是他的好朋友, 带着分数卡片到台前来, 然后让大家判断。
【设计意图:练习分层次进行, 首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分数是否相等, 接着让学生与已知分数相等的分数, 最后通过做游戏, 使学生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课堂总结。
【分数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真分数假分数的教学设计11-10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复习课教学设计07-22
《真分数和假分数2》教学反思09-08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12-29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优秀教学反思07-10
百分数应用一和百分数二教学设计11-19
分数乘法复习教学设计01-05
分数意义教学(党员课)06-02
课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26
《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