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专题实验报告

2025-0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labview专题实验报告(精选6篇)

labview专题实验报告 篇1

学院级名号::::电气工程学院 自112班 何富裕 1112011060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熟悉labview软件的基本编程环境。

二.实验内容

创建并保存一个vi程序。此vi要实现的功能是:随机生成一个数值,经过一定的运算过程,输出显示成为容积和温度值。

三.实验步骤

1、选择 file?new,打开一个新的前面板窗口。

2、从 controls?numeric 中选择 tank放到前面板中。

3、在标签文本框中输入“容积”,然后在前面板中的其他任何位置单击一下。字体改为“华文行楷”,字号:36。

4、把容器显示对象的显示范围设置为0.0到1000.0。

使用文本编辑工具(text edit tool),双击容器坐标的10.0 标度,使它高亮显示。

在坐标中输入 1000,再在前面板中的其他任何地方单击一下。这时0.0到1000.0之间的增量将被自动显示。

在容器旁配数据显示。

将鼠标移到容器上,点右键,在出现的快速菜单中选visible iterms?digital display即可。

5、从controls?numeric 中选择一个温度计,将它放到前面板中。设置其标签为“温度”,字体改为“华文行楷”,字号:36。温度计的显示范围为0到100,同时配数字显示。可得到如下的前面板图。

6、windows?show block diagram 打开程序框图窗口。从功能模板中选择对象,将它们放到程序框图上,组成下图(其中的标注是后加的)。

7、该流程图中新增的对象有两个乘法器、两个数值常数、一个随机数发生器、一个进程监视器,温度和容积对象是由前棉板的设置自动带出来的。

8、乘法器和随机数发生器由functions?numeric中拖出,数值常数也可以这样得到。

9、用连线工具将各对象按规定连接。

创建数值常数对象的另一种方法是在连线时一起完成。具体方法是:用连线工具在某个功能函数或vi的连线端子上单击鼠标右键,再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 create constant,就可以创建一个具有正确的数据格式的数值常数对象。

10、windows?show front panel 打开前面板窗口,双击空白处,写入设计人个人信息。

11、选择 file?save,把该vi 保存为 d:labview-姓名 目录中的 temp & vol.vi。

在前面板中,单击run(运行)按钮,运行该 vi。注意电压和温度的数值都显示在前面板中。

12、拷贝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到word文件中,作为本次实验报告的素材。

13、选择file?close,关闭该 vi。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体会 labview是一种图形编程软件,上手很快,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现很难取得进步。个人觉得是,labview最重要的是对编程结构的深入体会和各函数控件功能的充分掌握。前者可以通过看范例理解加深。但后者只看范例是行不通的。每个控件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如果不知道,很难使用和掌握。它的图形语言和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语言形同,区别在控件上的不同,有些使用方式很类似。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熟悉数组及其数组功能函数的使用,熟悉簇及其簇功能函数的使用。

二.数组实验内容

数组功能函数的应用。

三.数组实验步骤

1.在前面板上创建1个数值型一维输入控件,元素个数为12,元素值随意键入。将该控件标签改名为“创建的原始数值”。

2.在前面板上创建3个数值型一维显示控件,元素个数为12。分别将它们的控件标签改名为“数组显示”、“已排序的数组”和“已反转的数组”。3.在程序框图中拖入“一维数组排序(sort 1d array)”和“反转一维数组(reverse 1d array)”两个函数,并按图1(b)连线。

4.在前面板上拖入3个数值型显示控件,分别将它们的控件标签改名为“最大值”、“最小值”和“元素”。

5.在前面板上拖入1个数值型输入控件,将它的控件标签改名为“索引”。6.在程序框图中拖入“索引数组(index arrary)”和“数组最大值和最小值(arrary max & min)”,并按图1(b)连线。7.在前面板上键入设计人信息。

8.在前面板上点击“连续运行”按钮,运行程序,改变参数,观测结果。

9.将文件保存,并拷贝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到word文件中,作为本次实验报告的素材。

四.簇实验内容

创建簇、分解簇、捆绑簇的功能将一个簇中内容在另一个簇中显示出来。

五.簇实验步骤 1.打开前面板,创建1个簇壳(array & cluster palette),标签改为“输入簇(input cluster)”,拖曳至适当大小。

2.在这个簇壳中放置1个数值输入控件,1个布尔开关按键控件,1个数值型温度计控件和1个字符串型输入控件。3.仿照以上步骤,创建1个“输出簇(output cluster)”如上。注意将各控件(control)改为相应的显示型(indicator)。4.用快速菜单查看两个簇的序是否一致,若有差别,改之。5.在程序框图上拖入“解除绑定(unbundle)”、“绑定(bundle)”和“按名称解除绑定(unbundle by name)”3个函数,并按图2(b)连线。6.在前面板上键入设计人信息。

7.在前面板上点击“连续运行”按钮,运行程序,改变参数,观测结果。

8.将文件保存,并拷贝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到word文件中,作为本次实验报告的素材。

六.实验结果

七.实验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我遇到两个问题:

1.按名称解除捆绑这个控件我把它往下拉的时候并没有按到预想的出现数值、字符串、布尔和温度计这些而是全是数值,然候我看了一下帮助知道了这也没事只要把数值改成那些就行了

2.连完线运行的时候我输入几个数字和字母,从簇中分离的字符串显示的并不是字符串而是数字,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我发下原来是我用数值显示代替了字符串显示,换成正确的控件实验结果就正确了。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熟悉程序结构体和公式节点的使用,进一步掌握labview环境和编程思想。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水果销售的金额计算vi程序。具体条件和要求为:

(1)水果的品名有3种,分别为:“apple”、“banana”和“pear”,它们的单价分别为10元/千克、9元/千克、8元/千克;

(2)水果的销售价格折扣分3类:无折扣(none)、9折(9 count)和8折(8 count);

(3)程序根据前面板上手动输入的水果品名、重量和折扣等级,自动计算并显示出该水果的总金额和折扣后的应付金额。

三.实验步骤

1.在前面板上创建2个枚举型输入控件,将控件标签改名为“物品名称”和“折扣”。“物品名称”的枚举元素(编辑项)为:“apple”、“banana”和“pear”3个;“折扣”的枚举元素(编辑项)为:“none”、“9 count”和“8 count”; 2.在前面板上创建1个数值型输入控件,将它的控件标签改名为“重量”。3.在前面板上创建3个数值型显示控件,分别将它们的控件标签分别改名为“单价”、“总金额”和“应付金额”。

4.在程序框图中拖入1个while循环结构(while loop),2个条件结构(case structure)和1个公式节点(formula node)。参考图2所示的程序连线框图,按照前述程序功能进行连线和属性修改。

5.按照图3所示的前面板图进行前面板修饰,增加必要的数据“单位”信息和设计人信息。

6.将文件保存,在前面板上点击“连续运行”按钮,进行程序调试。

7.连续运行程序,改变参数,观测结果,并拷贝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到word文件中,作为本次实验报告的素材。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体会

公示节点语句除了可以输入特殊公式外,还可以实现文本编辑语言。其语法和c非常接近,但是只能实现基本的逻辑流程和运算,不能对文件或设备进行操作或通信,没有输入输出语句。通过对比case结构和公式节点的使用,可以知道无论是图形编辑还是文本编辑都有各自的优点。图形编程的优势在于其数据流的形式让程序可读性更好。但是遇到逻辑复杂的算法或公式时,还是使用公式节点更加方便。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熟悉图形显示控件的使用,进一步掌握labview环境和编程思想。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温度显示与越界报警vi程序。具体条件和要求为:

(1)每隔1秒测量温度,并在一个波形图表上连续显示温度。当温度高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限值,vi将打开前面板上的一个led。

(2)波形图表显示温度和上线限值,上下限值可以从前面板设置。

三.实验步骤

1.依据题意,在前面板上创建如图1所示的输入和显示控件,并将控件标签改为适当的名称。

2.在前面板上增加设计人信息,3.在程序框图中拖入1个while循环结构(while loop),并按题意拖入相应节点函数 4.将文件保存,在前面板上点击“连续运行”按钮,进行程序调试。

5.连续运行程序,改变参数,观测结果,并拷贝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到word文件中,作为本次实验报告的素材。

6.导出任一时刻的波形图表图像(labview8.2以上版本),并粘贴到上述word文件中。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体会

本次实验还存在一个错误就是温度下限和温度上限之间没有约束条件,就会出现温度上限小于温度下限这种情况(逻辑错误)。只要修改程序,增加条件判断逻辑:当温度下限超过温度上限值时,程序以低于温度上限1摄氏度的值,作为实际温度下限就行了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熟悉文件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进一步掌握labview环境和编程思想。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一:设计一个测量程序,采集一路信号,每0.5s采集一次,要求每采集一次,就将采集结果以保留3位小数的形式,写入文本文件textfile.txt尾部。当按下停止键时,测量程序停止。textfile.txt的数据记录格式如图1所示。

请按照如图2所示的程序框图设计程序,并在“当前路径”节点与“拆分路径”之间插入探针后,调试运行。

在程序框图上增加如图4所示的设计人信息后,将文件保存。程序调试通过后,拷贝前面板、程序框图和所生成的textfile.txt文件到word文件中。

实验内容二:产生5个周期的正余弦两组数据,要求设计vi实现:(1)两组数据均显示在前面板上,其中一组正弦数据显示在前面板的一个数组中;(2)两组数据以当前系统日期(年-月-日)和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名(如:2011-05-02-奥巴马.txt),存储于电子表文件中,注意,该“当前系统日期”需要采用“格式化日期/时间字符串(format date/time string)”节点来创建。

在前面板上增加如图4所示的设计人信息后,将文件保存。程序调试通过后,拷贝前面板、程序框图和所生成的2011-05-02-奥巴马.txt文件到word文件中。实验结果:

五.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知道了:字符串输入控件一般被用作文本输入框,而字符串显示控件一般被用作文本显示框。

对于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或数据采集系统,我们经常需要将硬件的配置信息写入配置文件或者将采集到的数据以一定格式存储在文件中保存数据。因此labview提供了强大的文件i/o函数用以满足不同的文件操作需求。文件i/o功能函数是一组功能强大、伸缩性强的文件处理工具。它们不仅可以读写数据,还可以移动、重命名文件与目录。创建电子表格格式的、由可读的ascii文本组成的文件,以及为了提高读写速度和压缩率采用二进制的格式写入数据。

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进一步掌握labview环境和编程思想。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套模拟温度采集报警系统,其功能为:

模拟采集100个点的温度值(用随机数函数模拟),采样间隔为0.1秒;采集的温度值与设定的温度上限值进行比较,当温度越线时,报警计数加1;采集的温度值可以以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两种数值显示在温度计和图形界面上;采集进度有进度条动态显示;采样完毕后有对话框提示。

三.实验步骤

1.按照图1所示前面板进行界面设计。

2.按照图2所示的后面板进行程序设计。注意:(a)在开始采集前,应用局部变量的方法,将报警计数值清零;(b)采样“随机数”节点模拟采集得到的温度值;(c)采样完毕后的对话框提示,采用“单按钮对话框”节点,其消息设定如图3所示。3.在前面板上增加必要设计人信息。

四.实验结果

实验体会:

1、一般用for循环结构完成一维数组的构建。而利用两个for循环的嵌套则可以完成二维数组的建立,外层构成的是数组的行元素,内层形成数组的列元素。实际上,外层只是要求内层的for循环自己循环m次而已,真正产生元素的还是内循环。同样的对于三维数组,只是在外层再套一个for循环而已,由外到内依次形成数组的页、行、列。

2、使用合并数组时,默认的是将多个数组进行合并。如果需要建立一维数组,则需要单击右键。将新的数组或数组元素连接到数组为尾端。

3、对于摇杆开关打开布尔文本时,文本显示的是布尔元件的当前状态。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专题 篇2

实验一

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

2.掌握 Quidway S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通过 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 2.通过 Telnet搭建配置环境

3.熟悉 VRP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交换机配置方式

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 Console方式 telnet方式 web方式

modem拨号方式

2.命令行接口 Command-line Interface 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 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向用户提 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 括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有如下特性: 

通过 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 

通过 telnet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

通过 modem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

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 

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1

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 tracert、ping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 

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

用 telnet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 

提供 ftp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

提供类似 Doskey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

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 无冲突关键字即可解释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实验内容;

2.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配合和服 从实验室人员管理;

3.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4.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5.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条件

1.华为 Quidway S/思科 Catalyst 2960/中兴 ZXR10交换机 2.计算机一台、配置电缆、局域网环境

六、实验步骤

通过 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

1.如图 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 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 Console口连接。图 1‐ 1配置电缆的连接

2.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 Windows的超级终端),设置终端通信参 数为:波特率为 9600bit/s、8 位数据位、1 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并 选择终端类型为 VT100,如图 1-2至图

1-3所示:

图 1‐ 2运行 Terminal程序

图 1‐ 3设置 Terminal连接时参数

3.以太网交换机上电,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 用户输入回车,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4.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可 以随时键入“?”,具体的配置命令可以参考华为相关文档。

通过 Telnet搭建配置环境

1.在通过 Telnet登录以太网交换机之前,需要通过

Console口在交换机上配 置欲登录的 Telnet用户名、认证口令、验证方式及权限。 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0 4表示从第0到第4共

5个

vty用户)[Quidway-ui-vty0-4]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xxxx(xxxx是欲设置 的该 Telnet用户登录口令)

[Quidway-ui-vty0-4]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Quidway-ui-vty0-4] user privilege level 3 2.配置交换机 IP地址,需要进入交换机的VLAN接口

1视图,通常配置交 换机 VLAN接口

1的IP地址就是配置了交换机的IP地址。当使用

VLAN时 情况另当别论。

[Quidway] interface vlan 1 [Quidway-Vlan-interface1] ip address x.x.x.x x.x.x.x(分别是

IP地址和子网掩 码)

3.如图 1-4所示,建立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以太网接口通过局域网与以太 网交换机的以太网口连接。注意微机配置的IP 地址必须与以太网交换机的 IP地址在同一个子网下。

图 1‐ 4基于网络环境的配置

在微机上运行 Telnet程序,输入与相连的以太网口所属

VLAN的 IP地址,如图 1-5所示:

图 1‐ 5 Telnet方式配置

4.终端上显示“User Access Verification”,并提示用户输入已设置的登录口令,口令输入正确后则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如果出现“Toomany users!”的提示,表示当前 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的用户过多,则请稍候再连(Quidway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最多允许

5个

Telnet用户同时登录)。

5.使用相应的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 助可以随时键入“?”,具体的配置命令请参考华为相关文档。配置实例(这里给出思科 ISO的配置过程):

Swtich> enable Switch# 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1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 exit Switch(config)# line vty 0 4 Switch(config-line)# password 123456 Switch(config-line)# login Switch(config-line)# end 熟悉 VRP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1.熟悉在用户视图、系统视图、接口视图之间的切换命令 2.充分利用?熟悉如何获得命令的关键字和格式 3.了解使用时出现的各种错误信息的含义

七、思考题

1.Telnet配置方式比起

console配置方式有哪些优点?

答:CONSOLE接口是用来配置交换机的,所以只有网管型交换机才有。而且还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网管型交换机都有,那是因为交换机的配置方法有多种,如通过Telnet命令行方式、Web方式、TFTP方式等,所以console配置面更广。2.为什么IP地址要设置在交换机的VLAN接口上?

答:VLAN本身是个虚拟接口,只要你的PC和交换机线路通了,无论PC连接交换机哪个物理接口,都能通过VLAN接口管理交换机,用于管理交换机。由于,二层交换机不能设置IP,管理员要管理这个交换机,就只能到现场配置,太麻烦了。在Vlan上设置IP地址,是为了方便远程管理二层交换机,同时也可以作为对应端口的网关。

实验二

基本 VLAN设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置 VLAN的基本命令

2.在多个交换机所组成的交换网络中合理组织

VLAN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要求的物理拓扑结构连接以太交换网络

2.根据实验要求的逻辑拓扑结构创建 VLAN并将相应的用户及网段划分到 对应的 VLAN中去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VLAN概述

VLAN 技术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风暴。虽然通 过路由器也可以划分广播域,来减小广播风暴的影响,但路由器本身的 工作机制会增加网络数据传输的延迟,对网络的性能同样会产生一定的 影响。所以通过直接在以太网交换机上实施 VLAN,一方面解决了广播 风暴问题,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高速的数据转发服务。目前常用的 VLAN划分方式如下: 

基于端口的VLAN 

基于 MAC地址的 VLAN 

基于子网信息的VLAN 

基于协议的VLAN 2.IEEE802.1Q协议

IEEE802.1Q协议定义了以下的内容: 

VLAN的架构

VLAN中所提供的服务

VLAN实施中所涉及的协议和算法

VLAN的帧格式如图

2-1: 图 2‐1 802.1q帧格式

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是 IEEE定义的新的类型,表明这是一个 加了 802.1Q标签的帧。TPID包含了一个固定的值

0x8100。TCI是帧的控制信息,它包含了下面的一些元素:

Priority:这 3位指明帧的优先级。一共有

8种优先级,0-7。IEEE 802.1Q 标准使用这 3位信息。

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CFI):CFI值为

0说明是规范格式,1为非规 范格式。它被用在令牌环/源路由 FDDI介质访问方法中来只是封装帧中 所带地址的比特次序信息。

VLAN Identifier(VLAN ID):这是一个 12位的域,指明

VLAN的ID,一共 4096个,每个支持

802.1Q协议的交换机发送出来的数据包都会包 含这个域,以指明自己属于哪一个 VLAN。

在一个交换网络环境中,以太网的帧有两种格式:有些帧是没有加上这 4 个字节标志的,称为未标记的帧(untagged frame),有些加上这 4 个字 节标志的,称为带有标记的帧(tagged frame)。3.VLAN配置基本命令

进入 VLAN视图及创建/删除

VLAN [undo] vlan vlan_id vlan_id是要创建的VLAN的标识。

给 VLAN指定端口 [undo] port interface_list interface_list 是被指定到该 VLAN 中的端口列表,该命令必须在VLAN 7

视图下执行。

给端口指定

VLAN port access vlan vlan_id vlan_id是该端口被指定的VLAN标识,该命令必须在端口视图下执行。

设置/取消接口为 VLAN Trunk port link-type {access | trunk | hybrid} 在使用 VLAN的时候,交换机连接计算机的端口应该设置为 access类型,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应该设置为 trunk类型,hybrid类型用在其它场合 中,可以参考华为相关文档。该命令必须在端口视图下执行。

设置/取消 Trunk端口中允许通过的 VLAN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vlan_list | all} 当某个端口被设置为 trunk 类型时,需要指定有哪些 VLAN 的帧可以通 过该端口,该命令必须在设置为 trunk类型的端口的视图下执行。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实验内容; 2.学生拟定实验方案,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3.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配合和服 从实验室人员管理; 4.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5.教师审查、分析学生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 6.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条件

1.华为 Quidway/思科 Catalyst 2960/中兴 ZXR10交换机 2.PC机、局域网环境

六、实验步骤

1.按照图 2-2中的拓扑结构,通过配线系统将该以太交换网连接起来。

图 2‐2实验拓扑

2.创建 VLAN,并将 PC机所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划分到相应的VLAN中,配置实例如下: Switch> enable Switch# 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vlan 2 Switch(config-vlan)# vlan 3 Switch(config-vlan)# exit 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0/1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config-if)# interface fa0/2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Switch(config-if)# end

3.查看 VLAN信息,配置实例如下: Switch# show vlan

4.设置交换机之间的端口为 Trunk类型,并制定其封装格式和

VLAN过滤 范围,配置实例如下: Switch# 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0/24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 5.测试 PC 机之间的连通性,构造广播流量并查看广播域的范围。

七、思考题 1.若有一台 PC机连接交换机的Trunk端口,则该

PC机能否进行通信? 答:可以,trunk模式下,端口用于交换机间连接。2.基于端口的 VLAN划分具有哪些优点?

答:1.广播风暴防范。限制网络上的广播,将网络划分为多个VLAN可减少参与广播风暴的设备数量。LAN分段可以防止广播风暴波及整个网络。

2.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含有敏感数据的用户组可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离,从而降低泄露机密信息的可能性。

3..成本高昂的网络升级需求减少,现有带宽和上行链路的利用率更高,因此可节约成本。4.提高IT员工效率。5.增加网络连接的灵活性。

实验三

路由器安装与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手工配置路由表的方法 2.掌握读懂路由表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要求正确连接网络

2.正确配置网络中设备的 IP信息

3.正确配置路由器之间的广域网协议参数 4.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静态路由简介

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而成。在组网结构较简 单、到给定目标只有一条路径的网络中,只需配置静态路由就能使路由 器正常工作。正确地设置和使用静态路由能有效地保证网络安全,并可 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

使用静态路由也存在一些问题:当网络出现问题或因其它原因引起拓扑 变化时,静态路由不会自动发生改变,不需要有网络管理员的介入。2.静态路由的配置 静态路由的配置包括: 

配置静态路由

表 3‐ 1 配置缺省路由 表 3‐ 2

配置静态路由缺省优先级

表 3‐ 3

路由表的显示和调试 表 3‐ 4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实验内容; 2.学生拟定实验方案,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3.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配合和服 从实验室人员管理;

4.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5.教师审查、分析学生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 6.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条件

1.华为Quidway/思科2811/中兴ZXR路由器 2.计算机、局域网环境

六、实验步骤

1.将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连接成如图 3-1的拓扑结构。图 3‐ 1实验拓扑结构

2.给每一台路由器的连接接口设置 IP地址和掩码,配置实例如下: Router>enable Router#hostname Router0 Router0#config terminal Router0(config)# interface fa0/0 Router0(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0(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0(config-if)# interface fa0/1 Router0(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0(config-if)# no shutdown

配置完毕后,路由器连接的接口都处于工作状态,如图

3-2

图 3‐ 2路由器接口启动后的拓扑

3.为 PC机设置

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测试

PC机可以寻址的范 围,即与其它哪些路由器的路径可达。4.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实例: Router0# show ip route 分析路由表的表项及路径可达范围。

5.在路由器上添加去往非直连网络的静态路由,并测试 PC机的寻址范围,配置实例如下:

Router0# config terminal Router0(config)# ip route 192.168.4.0 255.255.255.0 192.168.2.1 6.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并分析分组的路由过程。

七、思考题

1.当路由表中存在多条下一跳同样的静态路由,应如何简化路由的配置?

答:(1)如果路由表中除了直连路由(标记为C),其他静态路由全是指向同一个下一跳,那么可以将这些静态路由删了,使用一条目的网段全0的静态默认路由代替之前的所有路由;

(2)如果这些静态路由条目只是其中大部分指向了同一个下一跳,但是还有一些静态不是指向该下一跳,那么可以根据这些静态路由的目的IP子网,看能否进行汇总。

目前简化路由表的手段主要就是做子网汇总,情况1其实也是汇总,只是汇总的范围比较大而已。

2.试在实验环境中通过设置静态路由,形成路由环路。

实验四

网络应用层协议分析与服务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Web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2.掌握 FTP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3.熟悉 Mail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 Windows上运行并设置

IIS服务 2.通过设置提供 Web、FTP、Mail服务 3.对提供的服务进行测试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IIS之

Web服务器

在 Windows桌面上,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在出现的“计 算机管理”窗口中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控制台,双击计算机名可以 展开可管理的服务,如图 4-1所示。图 4‐ 1计算机管理

右击“默认网站”,选择“属性”,“默认网站 属性”对话框中包含了许 多选项卡,这里经常使用的包括“网站”、“主目录”、“文档”、以及“目 录安全性”。

其中,“网站”选项卡主要用来设置

Web 站点标识、连接属性、日志记 录等。这里主要注意 Web站点所使用的IP地址和

TCP端口号,它们将 决定用户如何访问到该 Web服务,如图

5-2所示。图 4‐ 2网站设置

“主目录”选项卡的作用包括网站内容的来源、对网络内容的控制权限、以及应用程序的设置。在缺省的情况下,网站的内容放置在本地的

c:inetpubwwwroot目录下。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这些设置,如图

5-3 所示。

图 4‐ 3主目录的设置

“文档”选项卡用于指定启用的默认文档。所谓默认文档是指当浏览器 访问 Web 服务时,不需要提供想要访问的文件名,只要输入 Web 服务 器的 URL即可,服务器会自动将默认的文档提供给浏览器。目前大部分 的 Web 站点的主页文件名都为“index.htm”,当然也可以指定其它的文 件名,同时有多个文件名时,可以指定访问的先后次序,如图 5-4所示。图 4‐ 4文档设置

“目录安全性”选项卡的主要用来指定

Web 服务器对访问用户的验证 方式。IIS 的 Web 服务缺省是不对用户进行验证的,用户直接可以访问 Web服务,如图

5-5所示。

另外,在部署一个新的网站时,可以为它单独创建一个 Web 虚拟目录,然后为这个虚拟目录指定别名,以及站点内容所在的路径。之后要访问 这个站点的内容的话,可以通过这样形式的 URL来指定:“http://Web服 务器的域名或 IP地址/别名/“来访问。2.IIS之

FTP服务器

IIS的FTP服务同样在“Internet信息服务”控制台中可以找到,缺省为 “FTP 站点”。通过右击选择属性,可以设置 FTP 服务的相关参数,如 图 5-6。

图 4‐ 6安全账户设置

“FTP站点 属性”包含“安全帐户”、“消息”、“主目录”这些选项卡。其中,“安全账户”选项卡用于设置对访问用户的验证方式;“消息”选 项卡用于设置用户登录及退出时,系统的提示信息;“主目录”选项卡用 于设置 FTP站点的内容放置的具体位置,以及用户的访问权限。3.IIS之

Mail服务器

IIS的Mail服务也可以在“Internet信息服务”控制台中可以找到,缺省 为“默认 SMTP 虚拟服务器”。通过右击选择属性,可以设置 SMTP 服 务的相关参数,如图 5-7。图 4‐ 7虚拟服务器属性设置

“默认 SMTP虚拟服务器 属性”包含“常规”、“访问”、“邮件”、“传 递”、“LDAP路由”、“安全”这些选项卡。

其中,“常规”选项卡用于设置 IP地址和连接限制,以及日志记录;“访 问”选项卡用于设置访问控制、安全通讯等参数;“邮件”选项卡用于指 定消息信息、设置未传递报告和死信目录;“传递”选项卡用于设置出站 和本地的时间信息;“LDAP路由”用于设置是否启用

LDAP路由以及相 应的一些参数;“安全”选项卡用于设置访问用户的权限。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7.学生在实验前,请先对Windows IIS的安装和简单设置进行熟悉。

8.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应的服务设置信息,以及访问这些服务时的 状况。

五、实验条件

1.提供安装了 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网络环境

六、实验步骤

1.从网络上下载、或预先自己设计一个网站,将它部署到 IIS Web服务器。在其它计算机上打开浏览器,浏览部署的网站。

2.运行 IIS的FTP功能,并在FTP服务器的目录下放置一些共享文件。在 其它计算机上访问该 FTP服务器,注意登录的用户可以使用

anonymous 帐户,该用户不需要输入密码。

3.运行 IIS的Mail服务,并且在服务所在的计算机上再单独运行一个

Mail 服务器。在其它计算机上访问该 Mail服务。

七、思考题

1.IIS Web服务中的虚拟目录具有什么作用?

答:两个不同文件夹下的文件之间可以互相调用 C:web和D:web1都是虚拟目录 比如C:webindex.asp可以调用D:web1下的文件

2.为什么要在 IIS Mail服务所在的计算机上,另外再单独运行一个Mail服务器?

答:一般的情况下,一台服务器是可以同时多程序在运行的。邮件服务器也是在一般的服务器上利用软件搭建出来的一种服务,IIS同样是服务器和一种服务,所以二都是没有冲突的。邮件服务器一样可以提供IIS的功能。

实验专题讲稿 篇3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复习实验专题。

实验是物理这门学科的基础,它几乎贯穿在初中所有章节的内容当中,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实验题的变化,我们发现,现在的中考实验题的考查重点:

1、基本仪器的使用

2、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

3、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测量性实验,这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对物体的某一物理量的测量工作。如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测物质的密度、测力的大小、测量物体的温度、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测灯泡的电阻、测灯泡的电功率等。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来探寻某一方面的物理规律。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二力平衡因条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这一讲我们重点来复习一下测量性实验。

测量性实验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有些物理量可以通过我们已经学过的实验器材直接测量得到,如:长度测量、温度测量等。同学们复习时应重点把握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而有些物理量在初中阶段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出来,必需通过其它量的测量再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计算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这个物理量。这样的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主要的实验有: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测量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灯泡的电功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等。关于这类测量同学们应该抓住其中的重点:就是测量的原理。以上实验测量原理的共同点是,通过另两个相关量的测量再利用公式计算完成测量任务。

复习中我们除了要注重对实验原理的复习,同时还要重点复习实验的过程。尤其要注意实验中某些特殊器材的使用和操作中的细节。我们来看这道例题:

这道题综合考查了电路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以及滑片的移动会对电表示数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整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它在,才使得我们的实验教程更科学,实验结果更准确。纵观初中的电学实验,我们发现很多电学实验中都要用到滑动变阻器,那它在不同的电路中又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一共有四个电学实验都用到了滑动变阻器,它们分别是: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即欧姆定律的实验、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测量灯泡电阻的实验和测灯泡电功率的实验。这四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保护电路”。具体来讲就一是保护用电器不会被烧坏;二是保护电表的示数不能超过相应的量程。

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当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该使用同一个电阻同时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再看电压改变时电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当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该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同时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再看电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综合得出结论。这两方面的探究都是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压表的示数,但一次是为了改变它的示数,而另一次是为了控制它的示数不变,而且都是利用滑动变阻器实现多次实验从而找到普遍规律。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滑片同样可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这样做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而减小实验误差。而测灯泡电阻时,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灯泡两端电压,多次实验后我们发现每次测得的灯泡电阻间的差距比较大,从而发现灯泡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定值电阻则不同,它的阻值比较稳定,当电压改变时电阻几乎没有明显地变化,所以我们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来减小测量误差,但测灯泡电阻时,由于电压的改变改变了灯泡的亮度,我们实验用的灯泡是白炽灯,它属于热光源,亮度改变本身就因为它的温度发生明显变化所造成的,所以这就导致它的电阻在电压不同时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这个实验不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而这就是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多次测量后发现的问题。在测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同样当灯泡两端电压发生改变时,我们也发现灯泡的亮度发生了改变,同时通过计算也发现灯泡的实际功率也有明显的改变,从而发现灯泡的亮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这个实验中也不能取平均值。

从以上所讲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到,滑动变阻器在不同的实验中的作用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看似都是为了多次实验,但最终目的又各有不同。纵观初中所有的物理实验,也有很多实验也是要多次实验的,它们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有些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还有的是为了多次实验彼此进行比较看能否有所发现。同学们在复习时也应该注意进行这方面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一些实验中的特殊器材为什么要用它,怎样用好它,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复习的重点。

好,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几道习题。

同学们,我们下一讲再见!

第二讲

同学们好,上一讲我们重点复习的是测量性实验,这一讲我们来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复习。这一类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来探寻物理规律,并以此来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的探究能力、对实验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和应用实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时应该重点积累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等。同学们应该注意每一个实验各自使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实验方法,同时还应该注意每一种探究方法具体的操作要求、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与多个因素(多变量)间的关系时,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一因素问题分别探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同时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研究之后再综合分析,这种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同时也是我们以后探究其它物理问题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很多实验中都被用到,比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第二种常用的探究方法是转换法。有些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些物理现象不容易观察,或有些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出来,于是我们就用容易观察到的物质或现象,来显示不易观察到的物质和现象,或者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来显示不易测量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方法就叫转换法。

下面我们来看这道例题。本题的前两问考的就是控制变量法,当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就应该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变而只改变小球滚到水平桌面的速度。同时在本实验中,小球到达水平桌面的速度是通过小球静止释放时的高度来控制的。所以,如果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就要保持小球滚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也就是小球释放的高度相同,而改变小球的质量。在这个实验中,小球的动能大小我们是没法测量,不便于直接比较的,所以就通过小球撞击木块后,比较木块滑行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里就用到了转换法。当然这也不是唯一可以转换的方式,同学们也可以想想还有没有其它方式可以用来衡量小球动能的大小呢?同样,也可以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它方式可以控制小球的速度大小?例如就有人想到了用一跟压缩的弹簧来推动小球,弹簧的压缩程度不同时,小球被推出的速度就不同,我们课堂上的实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大家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第三种常用的探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这种探究方法我们称之为等效替代法。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就用到了等效替代法。请看例题。

实验中我们用到了一支等大的蜡烛来代替像,而只有等大的蜡烛并且只在放在适当的位置才能使它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该蜡烛在大小和位置上就与像是等效的。

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其实看到的也是光穿过玻璃板折射后形成的虚像,这种虚像的位置跟实际蜡烛的位置会出现错位现象,是必对实验的等效性造成影响。玻璃板越厚,这种错位现象就越明显,因此这两种玻璃应该选择薄一些的。当玻璃板背后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时,就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当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时,蜡烛的像将成显在空中,另一支蜡烛在桌面上无论移动到什么位置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就不能起到替代像的作用。

第四种探究方法:实验推理法。一些物理规律,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直接用实验验证,需要先进行实验,再根据实验发展趋势进行合理推理得出结论,这探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等。

针对近年来中考实验题的考查重点和变化趋势,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抓住以下重点:

1、注重对实验的方法和原理的复习。

2、重点复习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的操作规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它在实验中的作用。

3、注重知识间的迁移与整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对实验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和应用实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管理经验专题 篇4

2.实验室的管理者应该对实验室的各种人力和资源了如指掌,而且必须经常在实验室,这样不仅能及时解决问题,而且指挥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大家才能口服.3.要使大家心服,实验室的管理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要厚此薄彼,这样才能使大家感觉都受到公平待遇,干活才能 无怨言。当然,不可能每件事都十分公平,所以才要在大原则上保持公平,在长期看来彼此都差不多。

4.实验室管理最简单的方法是建立规章制度,对实验仪器的使用维护和日常卫生的保持作出书面规定,这样能减少管理人员的很多工作量,尤其适用于人员比较多的实验室。5.对规章制度的补充是,最好每种仪器都建立操作流程,即使平常的电子天平,而且每个仪器都带一个使用记录,同时附上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6.对于仪器和药品的购买,建立专人负责制,药品不合格或仪器出问题,就由此人直接负责解决。而且,专人负责比较好和供应商砍价,仪器出了问题也好联系厂家维修。

7.对公共药品的存放,建立挡案管理,不仅要有电子档案,而且要有书面的放在药品旁边,便于查询。做实验不可避免有废液产生,这尤其显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对此问题,要有专门的废液放置地方,对废液进行分类存放,并说明处理方式(我知道,好多学校都在固定时间统一处理废液),同时,最好对不同的废液贴上标签给予说明,而且要保持安全,许多实验室的事故就是废液引起的。

8.有了规章制度,只是成功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建立负责制,有专人负责。对药品管理和仪器管理可以分开有人负责,同时,要有人盯,出了问题,要紧盯相关负责的人员,通过他们来处理问题,不仅可以强化管理,更重要的是建立负责的工作态度。假如没有“紧盯”,即使有人负责也相当于“虚设”,该出问题还是出问题,而且,一个问题会重复出现。

9.说到这里,不可避免谈到资金问题。对此,有的实验室根据不同人员责任大小给予生活补助。我同意这种做法,当然,学生或其他人管理不是为了这些钱(而且,学生期间不可能有钱),但是毕竟是一种奖励机制,能激发积极性。

10.最后,期望实验室的老师在做好实验室管理的情况下,对学生生活多关心。使学生在学期期间不仅学会如何做好实验做好科研,更能学习如何管理,如何更好得合理使用有限资金,如何更好得协调科研-管理-生活的关系。

(一)、精密仪器的管理。

安放仪器的房间应符合该仪器的要求,以确保仪器的精度及其使用寿命。同时做好仪器的防震、防尘、防腐蚀、稳压工作。

对精密仪器应建立专人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接收相应的培训才能上岗操作。仪器的所有信息(名称、规格、数量、单价、厂家、购买日期等)都要记录在案。每台精密仪器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档案,包括:

1、仪器说明书、配件清单等

2、安装、调试、鉴定、验收验证、维修记录等

3、使用规程、保养规程等

4、使用记录

(二)、非精密仪器的管理。

安放仪器的房间应能基本符合该仪器的要求,以确保该仪器的使用能达到要求。仪器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档案(可参考精密仪器的相关管理规定)。仪器应该有专人进行保养维护。管理仪器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三、实验室制度的学习。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制订了一系列的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

(二)检验工作的保证制度

(三)仪器设备的申购、验收、使用、维护与检修管理制度

(四)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的管理制度

(五)危险性药品、贵重药品和试剂的管理制度

(六)实验室安全制度。

(七)检品的收检、检验、留样制度。

(八)菌、毒种及细胞系保管制度。

(九)标准品管理制度。

(十)计量管理制度。

(十一)保密制度。

(十二)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十三)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制度。

四、原始记录及数据的整理

(一)、实验记录规范化标准和具体内容要求。

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实验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日期、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及记录者签名。1.实验名称:要求写明本次检验的名称。2.实验内容:本次检验具体要作的内容。3.实验日期:本次检验的年、月、日。

4.实验条件: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可并入实验过程中。

5.实验材料:检验过程中用到的试剂。检验中用到的仪器等。亦可并入实验过程中。6.实验过程:详细记录本次检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所观察到的反应过程。需保留所有的原始记录于实验记录本上。此实验过程应反映出本次检验的最原始的数据。7.实验结果:检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及反应现象。

8.实验讨论: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9.记录者签名,同时签上复合人与最终审核人。记录人、复合人、审核人必须是三个不同的人。

(二)、实验原始记录的书写规范要求

1.实验记录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图片、照片、声像等原始资料,是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的直接记录,可作为不同时期深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实验原始记录应该能反映实验中最真实最原始的情况。2.实验记录必须用统一格式带有页码编号的专用实验记录本记录。

3.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不得坑坑洼洼。

5.实验记录应用字规范,须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其它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有效数字的取舍应符合实验要求;常用的外文缩写(包括实验试剂的外文缩写)应符合规范,首次出现时必须用中文加以注释;属外文译文的应注明其外文全名称。

6.实验记录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数据。如必须修改,须在修改处划一斜线,不可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记录能够辨认,并应由修改人签字或盖章,注明修改时间。

7.计算机、自动记录仪器打印的图表和数据资料等应按顺序粘贴在记录纸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相应处注明实验日期和时间;不宜粘贴的,可另行整理装订成册并加以编号,同时在记录本相应处注明,以便查对;底片、磁盘文件、声像资料等特殊记录应装在统一制作的资料袋内或储存在统一的存储设备里,编号后另行保存。

8.实验记录必须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完整,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严禁伪造和编造数据。

9.实验记录应妥善保存,避免水浸、墨污、卷边,保持整洁、完好、无破损、不丢失。10.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实验,应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实验的微气候(如光照、通风、洁净度、温度及湿度等)。

12.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异常现象的处理,产生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等。

13.实验记录中应记录所有参加实验的人员;每次实验结束后,应由记录人签名,另一人复合,实验室负责人或上一级主管审核。

14.原始实验记录本必须按归档要求整理归档,实验者个人不得带走。

15、各种原始资料应仔细保存,容易查找。

五、QC职业道德。

QC人员应遵守本岗位的职业道德,不以权谋私,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坚持“科学、公开、公证、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行使QC的权利。不受其它部门和企业领导的不正当引导。独立行使质量检验岗位的职权。A、QC应做到取样及时,检验及时,出具检验结果及时。

B、做到取样准确、试剂准确、分析准确、计算准确、结果准确。

C、遇到事故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精华)认真处理,即未查清事故原因不放过,未吸取事故教训不放过,未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

D、检验数据要做到科学、准确和及时,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E、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正确标定化学试剂。

2014年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 篇5

【考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梳理】

一、生物实验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实验所应用到的生物学知识或原理);

(三)实验方法(常用对比实验法);

(四)实验中要检测的指标(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

(五)实验假设(实验中可能会得到的结论);

(六)实验器材(实验中要用到实验材料、试剂和用品);

(七)合理设置对照组(常用的对照方式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等);

(八)实验操作步骤(实施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九)实验结果的预测、记录、分析(结果的预测:实验结果不明确时一般从3方面预期,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有显著差异的正反两方面)。

二、实验操作步骤

(一)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工作。通常分三步:(1)第一步:仪器、材料等的分组编号;(2)第二步:一些药品的配制和材料的预处理;

(3)第三步:对各组别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处理(加入相应的材料、试剂等);

2、第二阶段,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同实验中的条件不同,如温度、O2、光照、水等)。

3、第三阶段,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有一些生理实验还须进行重复实验。

(二)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

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基础训练】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含有蛋白酶而不含淀粉酶。要求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中的测定指标(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合适的材料及药品和器具、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1)实验目的:验证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含有蛋白酶,不含淀粉酶。(2)实验材料:精肉块、马铃薯块。(3)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4)原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即蛋白酶只能促使蛋白质(如精肉块)分解,却不能促使淀粉(如马铃薯块)分解;淀粉酶只能促使淀粉(如马铃薯块)分解,却不能促使蛋白质(如精肉块)分解。

(5)测定的指标:精肉块、马铃薯块的体积变化。(6)过程(步骤):

a、准备1cm的熟精肉块、熟马铃薯块各2块;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20mL;20mL的H2O;取4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2、3、4);

b、在1、2试管中各放入1块熟精肉块,在3、4试管中各放入1块熟马铃薯块;向1、3试管中各注入10mL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向2、4试管中各注入10mL的H2O;

c、将4支试管放在适宜的温度下一段时间,观察各试管中熟精肉块、熟马铃薯块的体积变化[提示:也可以只用2支试管,每支试管各加1块熟精肉块和熟马铃薯块(分别标记),1号试管加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2号试管中加H2O。

(7)结果与分析:只有1号试管中的肉块体积变小(或消失),证明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只含蛋白酶而不含淀粉酶。

2、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红色物质,这是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请根据这一反应特征,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1)实验目的: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3(2)实验原理:人的唾液淀粉酶和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红色物质。

(3)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4)实验中测定的指标(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产生紫红色物质。(5)材料、药品、器具: ①材料:蛋清、人的唾液淀粉酶。

②药品: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的CuSO4)。③器具:试管、量筒、滴管。

(6)对照组的设置:以蛋清为对照组。

(7)操作步骤:a、取2支相同的试管,编号;b、1号试管中加入2mL稀释的蛋清,2号试管中加入2mL新鲜的人的唾液;c、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2mLA液并摇匀,再各滴加3滴B液摇匀;d、观察比较2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8)结果:两试管均呈紫红色,证明了人的唾液酶是蛋白质。

【高考模拟】

3、下面是一个探究激素甲是否能引起已阉割成年雄性小鼠求偶行为的实验及结果预测。请回答:

(1)选取一批已阉割的无求偶行为的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注射激素甲溶液作为实验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生理盐水的干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专题 篇6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二、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

1.实验室要求:

1.1专用实验室,门上有明显的生物实验安全标志,充足的操作空间,实验室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1.2实验室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洁消毒,不渗漏液体。1.3实验室有移动的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1.4备有消毒品,消毒器材和设备。

1.5有感应的流水装置,备有洗眼器、眼罩,足够的一次性手套、口罩。1.6清洁区(间)备有存放个人衣服、用品的设施。1.7购置免排放高压蒸汽消毒炉进行医疗废物的消毒。1.8实验室备有空调设备,室温保持在20~25℃。

2.安全操作:

2.1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2.2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饮食、吸烟和化妆打扮、会客等与实验工作无关的行为。2.3实验室内的有关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私人和无关的物品不可带入实验室内;

2.4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手套破损即丢弃、洗手并换上新手套。2.5不要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2.6 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材料用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2.7 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的整洁。

2.8 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液体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9 遇到意外事故,应立即按照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处理。 3.废弃物品的消毒处理

3.1 血液标本、一次性细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消毒炉消毒后装入锐器盒,按医疗废物处理。

3.2 痰、粪便标本按医疗废物处理。

3.3 针头、烂玻片、吸管等锐器,放在锐器盒内。3.4 回收的输血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3.5 不用回收的一次性消耗品,如吸头、吸管、胶塞等直接装入黄色的医疗垃圾袋,不用消毒水浸泡。

3.6 实验室所有垃圾,应严格按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废物分开。4.健康监护

4.1 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

4.2 遇到职业暴露意外事故,接触者应在接触当时,接触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各采血检查一次HIV抗体。

4.3 患有皮肤疾患、皮肤溃烂、破损情况要及时诊治。

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应急处理预案

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时控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造成的危害,确保在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的处理,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

成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处理指导小组。组

长:邢自良

副组长:杨丽珍

王美莲

员:姜洁、杨雪娟、倪海萍

职能:

1、负责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处理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

2、指导事件的信息报告、现场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措施、医疗救治等工作的落实,配合防疫机构等有关部门开展高致病性病原体泄漏事件的调查。

二、部门分工

㈠ 检验科: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一旦发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立即上报医院行政总值班、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保卫科。㈡ 医务科:组织实施本院医疗救治工作,并监督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感染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指导泄漏事件的信息报告,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污染现场及污染物的消毒、隔离工作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感染;组织预防措施的培训;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预防用药。㈢ 保卫科:对发生泄漏的现场进行封锁,并向公安部门报告。

㈣ 后勤处:爱卫会负责协助有关科室进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供应科提供防护用品等。

㈦ 药学部: 协助提供必备的消毒药品

三、应急处理 ㈠ 信息报告

各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卫生部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㈡ 控制措施

1、技术指导小组接到泄漏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泄漏事件进行确认,并对泄漏的病原体的性质及扩散范围进行充分评估。

2、立即封闭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并封存标本,防止微生物扩散。

3、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留取本底血清或者相关标本。

4、对造成污染的工作环境及污染物进行消毒。

5、有关科室应配合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四、相关定义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卫生部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五、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六、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确保检验医学部内各项临床检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对全院临床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害,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广大病员群众的利益,促进我院医疗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卫生部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1.3分类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其可能造成事故或者影响临床工作正常开展,危及患者及时、正确诊治,以及院内感染流行、环境污染等紧急事件。本预案主要针对以下突发事件:

(1)高致病原、危险品泄漏事件。主要包括高致病性病原体微生物的泄漏、意外接触或可能感染、爆发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毒物、高危害性化学物质、致癌物污染环境等。

(2)院内感染流行事件。主要包括某高致病原(或耐药株)在医院内特定区域发生传播、院内感染等。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检验医学科涉及影响临床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1)以病人为本,减少对临床工作的影响。(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3)医院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6)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2组织体系 2.1领导架构

在医院院长的统一领导下,由医务部门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2.2办事架构

检验医学科将组织由科主任、科副主任、以及各专业组组长组成的应急管理小组,协调管理。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检验医学部各工作人员、各专业组负责人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2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检验医学部工作人员要立即向所在专业组组长或专项负责人(如生物安全主管、质量主管)汇报,检验医学科应急处理小组经核实及初步处理不能解决后,要立即报告医务科。

具体应急处置方案 4.1高致病原泄漏

4.2 院内感染事件

5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应急预案及相关法规、制度,加强预防、避险、减灾等常识,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有计划地对检验医学部各级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和管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及应变能力。

6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行为,应追究其责任。检验地带网

7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将及时修订本应急预案。

五、废弃物管理及处理程序

1目的

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少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少至最小。

适用范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生物安全及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我科对废物管理、产生、运输、处理等办法规定如下,请全科人员遵照执行。操作程序3.1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严禁混放。装入符合规定的医院统一发放的垃圾袋中,装量或容量反限与装袋的四分之三并有效封口,已放入袋内的废物不得取出。

3.2 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用含氯消毒剂200mg/L消毒30分钟至1小时,方可运出。3.3 一次性医用废物使用后立即将针头、针管分开,浸泡于1500-2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小时以上,方可转运。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3.4 血液标本转运走前,需要高压消毒。装入医用垃圾袋,封口转运。

3.5 对于特殊标本,如培养基、HIV检测后的废弃物需装入医用垃圾袋内,高压消毒后,方可转运,并做记录。

3.6 检验科的一切废物,垃圾,统一由医院负责垃圾的处理的专门人员,定时到科内登统、处理、转运。

3.7 记录《废弃物记录》

附表:相关消毒液浓度配置标准(400mg/L)消毒种类 有效氯浓度(mg/L)浓度配置(%)片/升

(片/升)方法 消毒时间 消毒更换方式

手(操作人员)500 0.05 1.25 浸泡 3分钟 7小时后更换

治疗桌面、治疗盘 500 0.05 1.25 擦拭 30分钟 每次更换

拖把 500 0.05 1.25 浸泡 30分钟 每次更换

墙面消毒 250-500 0.025-0.05 0.625-1.25 擦拭处理 高度2m-2.5m 每次更换

手(接触污染物后)1000 0.1 2.5 浸泡 3分钟 7小时后更换

污染织物 1000 0.1 2.5 浸泡后清洗 30分钟 每次更换

一次性注射器 1000 0.1 2.5 浸泡 60分钟 每次更换

一次性输液器 1000 0.1 2.5 浸泡 60分钟 每次更换

塑料搪瓷容器 1000 0.1 2.5 浸泡 2h-6h 每次更换

排泄物 10000 1 25 略力搅拌后 2h-6h 每次更换

污染器械 2000 0.2 5 浸泡 30分钟 每次更换

污染环境 2000 0.2 5 喷洒 60分钟以上 每日更换

仪器设备 2000 0.2 5 擦洗处理 30分钟 每次更换

六、可疑高致病菌上报、消毒和感染物处理程序

目的

规范实验室培养出可疑高致病菌的上报、消毒和感染物的处理。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细菌室细菌培养、及消毒处理程序

3.1可疑高致病菌的上报

3.1.1高致病性细菌,实验室感染机会多,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人群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菌种。

3.1.2我国的菌种分为四类,一类和二类均为高致病性菌。一类主要包括: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东西方马脑炎病毒等。二类主要包括:土拉弗郎西丝菌、布氏菌、炭疽芽孢菌、肉毒梭菌、鼻祖假单胞菌、类鼻祖假单胞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各种立克次体等。

3.1.3细菌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培养物为高致病菌,立刻电话报告感染控制科。3.2 可疑高致病菌的消毒和感染物的处理

对可疑培养物、标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消毒完后按生物污染物处置程序进行处理。

七、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处置程序

目的

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事关人民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科室对其规范处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特制定本程序,以健全规范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处理工作。适用范围 检验地带网

实验室内所有废弃物。职责

各业务组的医疗垃圾的处理,由组长制定措施负责实施,院感小组负责监督。

检验地带网 4 程序

4.1实验室医用废弃物与生活废物分不同垃圾桶,医用废弃物放置在有专用黄色垃圾袋的桶中;生活废弃物放置在有黑色垃圾袋的桶中。检验地带网

4.2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实验工作区内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4.3有潜在传染性的样品(如血、尿、便、培养基等)视为生物污染物品,实验室将此类样品,统一交由专人负责,经专职人员密封、贴分类标签后,交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

4.4用过的吸管、棉签、小棒、吸头、反应板、吸水纸、注射器、采血针等实验室物品,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品,与临床样品同等对待,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4.5对尖锐物品的处理 尖锐物品必须放在不易刺破的容器中,放满容器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

医学实验室的特殊环境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序的生物污染,包括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通常主要由处理污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针对实验室生物污染,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的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目的

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2 范围

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职责

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

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

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工作程序

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

4.1.1、科主任为安全小组组长。

4.1.、经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取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

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对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

5.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1.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

5.1.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

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5.1.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5.1.4、在实验室工作区,病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5.1.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5.1.6、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不可留长胡须。

5.1.7、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5.1.8、禁止堆积过多的垃圾,至少应每日清理一次。

5.1.9、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

5.1.10、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5.1.11、从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5.1.12、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5.1.13、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5.1.14、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5.1.15、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一定要分开装放。

5.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2.2、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

5.2.3、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5.2.4、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5.2.5、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5.2.6、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5.2.7、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道的培训,掌握预防职业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5.2.8、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5.2.9、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必须直接分开放入锐器盒,消毒浸泡。由医院专门负责部门人员进行处理。检验地带网

5.2.10、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5.2.11、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5.2.12、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6、记录

6.1、实验室消毒记录

6.2、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附 生物安全术语与定义

1、生物安全: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生物因子: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3、病原体: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4、危害废弃物:有潜在的生物危险、可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检验地带网

5、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微粒,直径一般为0.001-100微米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检验地带网

6、一级屏障: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也称一级隔离。如生物安全柜、手套、口罩、眼镜、个体防护装备等。

7、二级屏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也称二级隔离。

8、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防护屏障,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附录2 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1、危害等级1(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2、危害等级2(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致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有限。检验地带网

3、危害等级3(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4、危害等级4(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八、实验室生物安全保卫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

3、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4、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5、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6、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九、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

(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2、锐器刺伤:

(1)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采用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3)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4)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周、12周、6个月等)。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4、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

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检验地带网

十、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并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5、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6、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7、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实验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

8、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

十一、实验室生物安全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安全柜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十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制度

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情况时,不宜再从事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3)检验科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

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1)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2)检验科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3)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

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

(1)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制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临时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上岗。

(2)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制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医学观察发现异常,临时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上岗。

十三、菌(毒)种管理制度

1、菌(毒)种保管应由专人负责,保存于冰箱中,房门专人加锁,确保菌种安全。

2、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3、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包括形态,分离日期,鉴定日期,签发者,主要鉴定性能(包括形态、染色、抗原结构、动物致病力等),并注明使用、转移、销毁情况及原因。

4、各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一般在接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5、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执行。

6、所有存在的菌种应具备清单。

7、使用菌种工作时,如发生严重污染环境或实验室人身感染事故时,应及时处理,并向当地卫生局报告,同时报告卫生部和有关保藏管理中心。

十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2)患发热性疾病;

(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5)妊娠;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

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十五、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必须做到帐、卡、物相符,有专人管理,并每月清查一次。

二、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未经培训或未掌握操作技术者及未经允许者不得使用。

三、贵重仪器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使用日记。使用后由使用人和管理人检查、签字。

四、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完整配套,不得肢解,配件不可移作他用。

五、仪器设备要做到防潮、防尘、防震、防腐蚀,精心爱护,小心使用,发现故障及时检修。

六、每对贵重精密仪器进行一次校检,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长期保持其可用状态。

7、为避免积压、提高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仪器设备可以重新调配。

八、仪器设备报废必须按规定办理申请、鉴定、审批手续,不得自行处理。

九、根据岗位责任制要求,实验室人员要不断掌握和提高有关仪器的操作技术,以减少操作合指导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十六、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SOP

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由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有报告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没有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得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现制订我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望遵照执行。

1.锐器伤的概念: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后的处理:医务人员被接触过病人血液或体液的锐器造成皮肤损伤

⑴ 伤口紧急处理: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用流动水冲洗,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⑵ 报告: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登记锐器伤表格,并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防保科,防保科立即通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评估刺伤情况并指导处理。锐器伤后应在4h内完成评估和处置。

⑶ 随访: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HIV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患者血液进行检查。防保科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免费化验单、疫苗等,并请相关医生诊治,联系疾病控制中心提供药物。

⑷ 追踪和随访:防保科负责督促锐器伤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

⑸ 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事故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事故当事人的情况。

⑹ 在锐器伤处理过程中,防保科和感染管理科要为锐器伤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

⑺ 伤口评估 检验地带网

如果病人情况确定,则分类处理

病人为HBsAg(+): 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刺伤后6个月,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

病人为HCV抗原(+):受伤者HCV 抗原(-)3个月后取血查HCV anti肝功能

病人为HIV抗体(+):受伤医务人员HIV 抗体(-)经过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查HIV抗体

首先须进行暴露级别(Exposure Code)的评估,分为1、2、3级。

注:(1)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AZT(每次200mg,每日3次,或每次300mg,每日2次)+拉米夫定(每次15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28d。或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

(2)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800mg,tid,饭前1h及饭后2h服用),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

上一篇:师德师风问题整治活动的自检自查报告下一篇:集美大学暑假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