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试卷 篇1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

一、得分情况;非选择题:

二、答题情况;

(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从得分情况、错答示例、答案简析及错因分析几个;

1.得分情况;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

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学习过程

一、得分情况

非选择题:

二、答题情况

(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主要从得分情况、错答示例、答案简析及错因分析几个方面讲评。

1.得分情况。

选择正确38人, 38÷61=62.29% 2.错答示例。

正确答案是什么?(D)。

答错的同学中,选B、C的较多。

3.答案点析和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本考点解题方略强调“五步骤”,(P3)分别是什么?(一是标注对概念解释的区域,二是关注陈述对象,三是思考概念的外延,四是界定概念的内涵,五是综合考虑,选项与原文对比,确定答案。)

本题关键词语是“流行文化能走出去的原因”,问的对象是原因,亦即要求我们明确陈述的对象。

D项陈述的内容是现象而非原因;另外,“质量堪忧??难被人接纳”,于文无据,无中生有,错。

1.得分情况。

与第一题的数据相同。

选择正确的38人 , 38÷61=62.29% 2.错答示例。

正确答案是什么?(C)。

答错的同学中选A、B的较多。

3.答案点析和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考点解题方略要包含“两步走”,(P5)(第一步是,从审读题干入手,通盘把握;第二步是,从甄别选项与原文语句入手,细究差异。)

C项,曲解了原文语句。

原文没有说到或暗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名言对流行文化非常实用,只是说对高端文化不实用。

1.得分情况。

选择正确的49人, 49 ÷61=80.33% 2.错答示例。

正确答案是什么?(A)。

答错的同学中选C、D的较多。

3.答案点析和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主要是概括观点态度,其解题方略是(P7),(一抓关键句,二分析中心,三比较辨析。)

本题要注意抓关键句,原文说,媒体把“走出去”次数明显增多视为“取得实效的例证”,但下文又转折说“总量很多,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持久影响力的不多”,所以A选项中说“这充分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贸易也风生水起”,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

1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

其先有虞氏之苗裔。

少英毅,不营产业,唯以○

收恤为务,众皆畏而亲之。

永嘉之乱,东徙榆眉,戎夏襁负随之者数万。

后晋豫州刺史祖约奔于勒,勒礼待之,弋仲上疏曰:“祖约残贼晋朝,逼杀太后,不忠于主,而陛下宠之,臣恐奸乱之萌,此其始矣。

”勒善之,后竟诛约。

.2勒既死,季龙执权,思弋仲之言,遂徙秦、雍豪杰于关东。

及季龙废石弘 ○

自立,弋仲称疾不贺。

季龙累召之,乃赴,正色谓季龙曰:“奈何把臂受托而反夺之乎!”季龙惮其强正而不之责。

性清俭鲠直,不修威仪,屡献谠言,无所回.

避,季龙甚重之。

朝之大议,靡不参决,公卿亦惮而推下之。

武城左尉,季龙宠姬之弟也,曾扰其部,弋仲执尉,数以迫胁之状,命左右斩之。

尉叩头流血,左.右谏,乃止。

3季龙末,梁犊败李农于荥阳,季龙大惧,驰召弋仲。

弋仲率其部众八千余 ○

人屯于南郊,轻骑至邺。

时季龙病,不时见弋仲,引入领军省,赐其所食之食。

弋仲怒不食,曰:“召我击贼,岂来觅食邪!我不知上存亡,若一见,虽死无恨。

”.左右言之,乃引见。

弋仲数季龙曰:“儿死来愁邪乃至于疾儿小时不能使好人辅

相至令相杀儿自有过责其下人太甚故反耳汝病久,所立兒小,若不差,天下必乱。

当宜忧此,不烦忧贼也。

犊等因思归之心,共为奸盗,所行残贼,此成擒耳。

老羌请效死前锋。

”弋仲性狷直,俗无尊卑皆汝之,季龙恕而不责,于坐授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赐以铠马。

弋仲曰:“汝看老羌堪破贼以不?”于是贯钾跨马于庭中,策马南驰,不辞而出,遂灭梁犊。

4(冉闵之乱,弋仲率众讨闵,次于混桥。

石祗僭号于襄国,以弋仲为右丞 ○

相,待以殊礼。

)祗与闵相攻,弋仲遣其子襄救祗,戒襄曰:“汝才十倍于闵,若不枭擒,不须复见我也。

”襄击闵于常卢泽,大破之而归。

弋仲怒襄之不擒闵也,杖之一百。

5弋仲部曲马何罗博学有文才,张豺之辅石世也,背弋仲归豺,豺以为尚书○郎。

豺败,复归,咸劝杀之。

弋仲曰:“今正是招才纳奇之日,当收其力用,不足害也。

”以为参军。

附注:相关人物

姚弋仲:西晋末期至五胡十六国前期人物,是后秦开国君主姚苌之父。

姚弋仲共有四十二子。

姚襄:姚弋仲五子,初投东晋,后叛晋自立,在与前秦的战事中战死。

姚苌,字景茂,姚弋仲二十四子,后秦武昭帝,后秦开国君主。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

石弘:石勒之子,继石勒登基。

334年连母带兄弟全家为石虎所杀。

石虎:字季龙,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 石虎的儿子:

石邃, 337年立为皇太子,同年被杀;

石宣,石虎次子, 337年立为皇太子,348年被杀。

石韬, 348年被石宣暗杀。

石世,石虎幼儿,石宣死后,他被立为太子。

1.得分情况。

选对的13人,准确率13÷61=21.31% 2.学生错答示例。

正确答案是什么?(C),答错的多数选A项。

3.答案点析和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推断6法?(P118—119)(一是带入推断,二是因文定义,三是联想迁移,四是语法推断,五是句式推断,六是通假代入。)

本题C项的“数”,属于一词多义,常见的义项有数量的“数(shù)”、表多次的“数(shuò)”

、数落的“数(shǔ)”。

这里结合语境,因文定义,应理解为“数落”之意,引申为“列举罪状,责备”。

1.得分情况。

选对的31人,准确率31÷61=50.82%

2.学生错答示例。

正确答案是什么?(C),答错的多数选B项。

3.答案点析和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知识,

1找名代,辨句意;○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文言断句六个关键点——○

5辨句式;○6依总分。辞;○

本题主要根据第一点分析断句,即找名词,定主语。

采用排除法,提取正确选项。

“儿小时”表时间段,不能拆开,排除A、D;B项的“至令相杀儿”,不符合文意,此处应理解为“以致儿子们自相残杀”,所以又排除B项,最后正确选项就是C。

1.得分情况。

选对的22人,准确率22÷61=36.06% 2.学生错答示例。

正确答案是什么?(B),答错的`多数学生选D项。

3.答案点析和错因分析。

本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分析概括题,选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我们主要采用对比法来解答此类题目。

对比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对比,

1人物;○2时间;○3地点;○4关键词;○5添加内容;○6因果关系。

(P140—141)○

本题通过对比关键词语解题,其中的B项曲解了文意,原文“公卿亦惮而推下之”的意思是“公卿们都畏惧并且都很谦让他”。

“推下”应理解为“谦让”。

三、突破重难点:

本节内容重难点为文言句子的翻译,通过对考生得分情况分析、文言翻译的相关知识的复习、规律性的总结等过程,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考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题。

共两个小题。

1.得分情况

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的平均得分分别是4.28分和2.3分。

前较好,后较欠。

2.相关知识

熟悉文言翻译的四个“关键”点和八个“方法”。

四个关键点是(p133)实词、虚词、句式、句意;关键点其实就是得分点。

八个方法是(p134--135),“留”“补”“换”“删”“调”五个字以及“关注固定句式”“关注词类活用”“意译法”三方法。

3.答案点析和错因分析 第一小题 实词:“徙”,“迁徙”,此应活用为“使??迁移”。

虚词:“既”,已经,“??之后”; “于”,介词,“到”。

本小题未包含特殊文言句式。

句意通顺2分。

错答示例:石勒就被处死,由季龙执掌政权,思量弋仲的话,于是与秦、雍的豪杰在关东聚集。

正确答案:石勒死后,石季龙执政掌权,想到姚弋仲的话,就迁移秦州、雍州的豪杰到关东去。

第二小题 实词: “不时”,可以看作古今异义词,这里是“不能及时”之意; “引”,一词多义,“引领”。

两个“食”字,前者动词,“吃”;后者名词,“食物”。

“领军省”,它的前面是动词“引入”,根据文言实词的“语法推断法”推断,

它应是表处所或机构的专用名称,所以“留”而不译。

虚词:“其” 代词,他,应代“石季龙”; “所”,应构成名词短语 “??的东西”。

本句未涉及特殊文言句式。

错答示例:当时季龙生病,不常见姚弋仲,季龙引见弋仲去当领军,赐给姚弋仲住所和粮食。

正确答案:

来宾的:当时石季龙正在生病,没有及时接见姚一仲,(让人)把他引到领军省,赐给他吃的东西。

我认为:当时石季龙正在生病,没有及时接见姚一仲,(让人)把他引到领军省,赐给他吃石季龙所吃的东西(御膳)。

四、反馈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后的题目。

孟德传[宋] 苏轼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

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祐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答案——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

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

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

孟德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

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

”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

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

高中语文试卷 篇2

一、讲评前的准备

课前准备是试题讲评的关键, 这项工作严格来讲从考试结束时就可以着手进行。首先, 教师要独立完成试卷。教师只有做了试题才会有切身体会, 讲评试题时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出题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不能替代教师对试题的分析与评判。其次, 教师必须认真批改试卷, 注重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类, 对各题得分情况、学生错误类型做好记录, 至少在自己的卷子上做好旁批和记录, 做到心中有数, 讲评有据。再次, 要掌握相关数据, 如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覆盖面、年级平均分、及格率、各分数段分布表、优秀率、后进面。最后, 确定试题讲评课的目标、重点、难点、步骤和所需课时, 写出简要教案, 附上有做题、分析等痕迹的一份试卷作为一份完整的教案, 为教师自己探索和研究试题及讲评积累材料。

二、讲评的流程

1.公布成绩, 总评试卷

试卷发给学生后, 教师应该对本次考试的目的、覆盖范围、题型题量、试题难度、组卷特点、分数设置、时间分配等要素作总评, 向学生通报年级平均分、班级平均分、及格率、各分数段分布表、优秀率等数据, 让学生对试卷心中有数。

2.分析归类, 解析试卷

根据学生出错的情况, 统计出错的问题类型, 统计出错的学生人数, 掌握代表性错误, 有详有略, 分析错因。归类知识体系, 归类错误类型, 最好让问题表格化。在分析错因时, 教师应重视互动, 注意反馈, 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 利用学习小组, 引导学生研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个表格数据, 形成以下共识: (1) 病句题得分率低, 下一阶段学习需要强化训练。 (2) 文言文翻译要提高得分率, 学会找得分点。 (3) 作文切忌偏题, 写作要重视审题环节。

3.及时纠错, 典型讲评

教师上课前要对学生试卷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数据图表分析宏观上掌握本次测试的基本情况。

教师分析这个表格数据,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科技文阅读题难度较大, 错误率较高, 此题要重点讲授。 (2) 学生的语文基础 (成语、病句、衔接) 下一阶段学习需要强化训练。 (3) 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要及时进行表扬, 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教师通过试卷数据分析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后, 讲评就可以有的放矢了。简单问题学生自主纠错, 个别问题互助纠错, 教师重点讲解的是学生集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抓住典型试题, 抓住典型错误, 找准学生出现错误的思维点。另外,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有扩展延伸的意识, 对试卷中显露出的重要考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问题, 应该围绕考点, 立足试题, 变换角度, 变换题型,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 延伸发散, 扩展思维, 但是补充材料的数量、难度、范围要适度, 切忌把试卷讲评课上成专题复习课。

4.反思总结, 激励志气

纠错与反思可以充分挖掘考试价值, 巩固、扩大讲评效果, 促进学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考试能力。试卷讲评课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 为了最大化地提高效益,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 每节试卷讲评课都应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反思总结, 让学生整理错题, 理清错因, 反思错误, 总结经验, 找到方法, 总结规律。表扬和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在学生总结反思后,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 找寻学生亮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激励志气,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三、讲评常见问题

教师在试题讲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准备不足, 缺乏一堂课的整体设计, 顺着题号讲评, 讲到哪里算哪里, 对对答案的所谓试题讲评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散行为。

(2) 平均用力, 没有重点, 就题论题, 与日常讲习题无异, 缺乏对试题价值的挖掘。

(3) 不重视与出题者的对话, 不重视出题意图的探索与分析, 不注意试题的联系与扩展, 不注意不同选项的区别与对比。

(4) 观念落后, 没有将试题讲评课当做一种课型来思考和探索, 只在意部分学生的随口应和声音, 不注意多数学生是否真懂的情况反馈, 得出最后结果就算讲完。

(5) 面面俱到, 将试题涉及的方方面面尽量罗列, 任意发挥, 超纲超时超范围, 脱离考试目标, 试题讲评没有针对性。

总之, 一节好的语文试卷讲评课, 需要教师讲评前的精心准备, 讲评中的深度挖掘, 讲评后的总结反思, 只有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才会使试卷讲评课的效益最大化, 一节课下来, 教者愉悦, 学习者受益。

摘要:试卷讲评课的有效实施与否, 决定着高考复习质量的高下。就如何才能有目的性、有实效性地组织好语文试卷讲评课展开讨论。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高考复习讲评课课前准备数据分析反思总结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27

进入高三以后,随着各种各样练习和考试的增加,试卷讲评课成了高三阶段一个常态化的重要课型,重视试题讲评可以更好地挖掘考试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如何使试卷讲评课的效益最大化,是摆在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讲评前的准备

课前准备是试题讲评的关键,这项工作严格来讲从考试结束时就可以着手进行。首先,教师要独立完成试卷。教师只有做了试题才会有切身体会,讲评试题时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出题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不能替代教师对试题的分析与评判。其次,教师必须认真批改试卷,注重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类,对各题得分情况、学生错误类型做好记录,至少在自己的卷子上做好旁批和记录,做到心中有数,讲评有据。再次,要掌握相关数据,如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覆盖面、年级平均分、及格率、各分数段分布表、优秀率、后进面。最后,确定试题讲评课的目标、重点、难点、步骤和所需课时,写出简要教案,附上有做题、分析等痕迹的一份试卷作为一份完整的教案,为教师自己探索和研究试题及讲评积累材料。

二、讲评的流程

1.公布成绩,总评试卷

试卷发给学生后,教师应该对本次考试的目的、覆盖范围、题型题量、试题难度、组卷特点、分数设置、时间分配等要素作总评,向学生通报年级平均分、班级平均分、及格率、各分数段分布表、优秀率等数据,让学生对试卷心中有数。

2.分析归类,解析试卷

根据学生出错的情况,统计出错的问题类型,统计出错的学生人数,掌握代表性错误,有详有略,分析错因。归类知识体系,归类错误类型,最好让问题表格化。在分析错因时,教师应重视互动,注意反馈,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利用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研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个表格数据,形成以下共识:(1)病句题得分率低,下一阶段学习需要强化训练。(2)文言文翻译要提高得分率,学会找得分点。(3)作文切忌偏题,写作要重视审题环节。

3.及时纠错,典型讲评

教师上课前要对学生试卷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数据图表分析宏观上掌握本次测试的基本情况。

教师分析这个表格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科技文阅读题难度较大,错误率较高,此题要重点讲授。(2)学生的语文基础(成语、病句、衔接)下一阶段学习需要强化训练。(3)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要及时进行表扬,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教师通过试卷数据分析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后,讲评就可以有的放矢了。简单问题学生自主纠错,个别问题互助纠错,教师重点讲解的是学生集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抓住典型试题,抓住典型错误,找准学生出现错误的思维点。另外,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有扩展延伸的意识,对试卷中显露出的重要考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应该围绕考点,立足试题,变换角度,变换题型,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延伸发散,扩展思维,但是补充材料的数量、难度、范围要适度,切忌把试卷讲评课上成专题复习课。

4.反思总结,激励志气

纠错与反思可以充分挖掘考试价值,巩固、扩大讲评效果,促进学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考试能力。试卷讲评课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为了最大化地提高效益,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每节试卷讲评课都应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反思总结,让学生整理错题,理清错因,反思错误,总结经验,找到方法,总结规律。表扬和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在学生总结反思后,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寻学生亮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志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三、讲评常见问题

教师在试题讲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准备不足,缺乏一堂课的整体设计,顺着题号讲评,讲到哪里算哪里,对对答案的所谓试题讲评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散行为。

(2)平均用力,没有重点,就题论题,与日常讲习题无异,缺乏对试题价值的挖掘。

(3)不重视与出题者的对话,不重视出题意图的探索与分析,不注意试题的联系与扩展,不注意不同选项的区别与对比。

(4)观念落后,没有将试题讲评课当做一种课型来思考和探索,只在意部分学生的随口应和声音,不注意多数学生是否真懂的情况反馈,得出最后结果就算讲完。

(5)面面俱到,将试题涉及的方方面面尽量罗列,任意发挥,超纲超时超范围,脱离考试目标,试题讲评没有针对性。

总之,一节好的语文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讲评前的精心准备,讲评中的深度挖掘,讲评后的总结反思,只有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使试卷讲评课的效益最大化,一节课下来,教者愉悦,学习者受益。

高中语文试卷质量评估报告 篇4

一、试题分析

这次考试的试卷从总体上来看难简程度是比较适中的,而且从试卷上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和教材联系非常紧密。既考了三个单元课内的东西,又有由此而生发的能力测试。语文这一科是历来为学生忽略的一种,这次考试的试卷就起了一个警示的作用,它无形地告戒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考试就考不好。它对促进学生听课这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觉得对高一学生很适用。

第二方面,考察的知识点很全面,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而且难简程度也很适中。既考了字音,字形,词语填空|,成语运用,病句修改。又考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不好好听课的话,肯定答不对)。文言文这一块除了有正常的一道文言翻译题以外,还有许多课内学过的。通假字,词语解释,文言句式,重点实、虚词用法,文言翻译,这些不仅需要认真听课,还需要较扎实的基本功。而文言阅读题可以说是以上方面的综合运用,一种能力检测。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备于课外。”这道题就可以看出来,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了。

二、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学生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但由于学生来源不一样,听课能力也肯定有所区别。重点班及格以上人数53人,普通班也能达到近30人。百分以上人数重点35人,普通班10人左右,平均分都能及格,所以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但是,学生还主要把精力放在课外而极少关注课内。可以说错置了主次,这次他们也吸取了教训,知道不能忽视课本了。

另外,他们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还停留在初中阶段死记硬背的层面上。而高中更注重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更多的需要去理解,去进行信息筛选,知识整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说,这次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是《人在风中》,文章并不难,学生也基本上能读懂。但十八分的现代文得一半的学生都很少(普通班),原因是能意会而不能有效的言传。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有:

1、对语文的重视不够。

2、读书太少,主要表现在作文方面没有素材。

3、不会答题。

4、学习方式不对。

5、基础薄弱。

6、不会写作文。

三、对策

1、对语文的重视不够。老师就要提高讲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对学生也要多鼓励,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不是没什么可学的。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从而重视语文。

2、读书太少,主要表现在作文方面没有素材。所以老师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优秀文章推荐,好书大家读,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3、不会答题,学习方式不对。老师就要多练习,在练习中更多的是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去答题,怎样形成语言。

4、基础薄弱。对待基础薄弱的问题,就要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进行基础的夯实。例如多背课文,多默写,多看名句,诗词等等。

5、不会写作文。老师就要利用周六进行作文方面的专题讲座。

另外,从入学开始我们高一语文组老师就一直让学生写小楷和周记,写小楷的目的是三年后学生能达出漂亮、干净、清晰的试卷。而写周记的原因是“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量到了才会有质的变化。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省重点高中 篇5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人:施飞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1.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

1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

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根据文言单元课文,完成4-9题。(4-8每题3分,9题6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B、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5.下列各句中划线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焉”的理解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B、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C,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D、复驾言兮焉求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乐夫天命复奚疑?B、问征夫以前路C、莫之夭阏D、复驾言兮焉求?

9.翻译:(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答: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0.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2分)

答:

11.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2)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三.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24题。(21分)

秋日的灯盏(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

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

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

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

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

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

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

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

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

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

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

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

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

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

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

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

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

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

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

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

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

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13.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4分)

答:

14.文中第3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

15.“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6分)

答:

16.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请结合全文探究并分条加以概述。(6分)

答:

第Ⅱ卷

1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bì)xǐnɡ)jī)wǎn)

Bmào)zhuàn)chánɡ)xián)

Cì)(yínɡ)yùn)jǔ)

Djiâ)zī)chī)jiã)

1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兴高采烈斩钉截铁变本加励热情洋溢

B.合盘托出诚惶诚恐日薄西山咬文嚼字

C.黄粱美梦深恶痛绝形影相吊陈词烂调

D.安然无恙不识抬举庞然大物鲲鹏展翅

1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童梦圆”中的“童”是指一些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上学机会的孩子们,他们大多正值10—18岁的豆蔻年华,生活在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

B.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C

D.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

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

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D.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

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21.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

息。(可增删词语)(4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提要。

答: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

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说:“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

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歌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就变成毛衣……”

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以“转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

高中语文试卷 篇6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

(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5)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少与张昪、高若讷从颍昌史炤学,炤母异之,曰:“贵人也。”待之甚厚。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阵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①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赂平奴,使附己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

麟州饷道回远,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彦博嗣成父志,益储粟。

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

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元祜间,契丹使耶律永昌、刘霄来聘,苏轼馆客,与使入觐,望见彦博于殿门外,却立改容曰:“此潞公也邪?”问其年,曰:“何壮也!”轼曰:“使者见其容,未闻其语。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使者拱手曰:“天下异人也。”西羌首领温溪心有名马,请于边吏,愿以馈彦博,诏许之。其为外国所敬如此。

彦博虽穷贵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交。神宗导洛通汴,而主者遏绝洛水,不使入城中,洛人颇患苦之。彦博因中使刘惟简至洛,语其故。惟简以闻,诏令通行如初,遂为洛城无穷之利。

(选自《宋史·文彦博传》,有删节)

【注】①著令:法令条文。按当时规定,军中处分须上报审定。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鞫治得实 鞫:审讯 B.槛则送京师 槛:用囚车拘押 C.其策讫行 讫:终止 D.虽专门名家有不逮 逮:比得上 3.下列全部直接表现文彦博治事能力的一组是()(3分)

①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 ②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

③望见彦博于殿门外,却立改容 ④将权不专,兵法不竣,将何以济

⑤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 ⑥宾接之如布衣交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贝州王则谋反,朝廷派兵征付,久攻不下,文彦博自请前往,击败叛军,立下大功。

B.文彦博大胆提出裁军、削减军费的建议,极力劝说皇上,并表示甘愿承担失败的后果。

C.契丹使者耶律永昌、刘霄来朝访问,上朝觐见时遇见文彦博,对他十分恭敬。D.皇上命令引洛水到汴梁。刘惟简来到洛阳,文彦博向他询问,刘惟简把详细情况告知了他。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4分)

(2)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②浪西楼:湖州名楼。(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作简要赏析。(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孔明十分赏识姜维的将才,就巧用反间计,派人扮作姜维攻打魏军,让魏军认为姜维已降蜀。姜维无路可走,只好投降了诸葛亮。(《三国演义》)

B.吴荪甫和赵伯韬当面摊牌正面交锋,赵伯韬答应贷款给危机中的益中信托公司作为“和解”的条件,暗地里却一步步实施吞并益中公司的计划。(《子夜》)

C.觉慧参加学生联合会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高老太爷得知此事,把觉慧叫来严厉训斥,不许他再出去。觉慧据理力争,依然出门参加游行。(《家》)

D.欧也妮遭父亲软禁后,公证人克罗旭自告奋勇帮她打官司,德·蓬风所长则告诉葛朗台,如果他太太死了,根据法律,欧也妮有权继承母亲的遗产。(《欧也妮·葛朗台》)E.聂赫柳朵夫在监狱医院见到马斯洛娃,他带回来一张自己大学时代和马斯洛娃的合照,同时告诉她,他打算去彼得堡代她提出上诉,要求重审。(《复活》)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钗便坐下,笑道:“你还不给我跪下!我要审你呢。”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我什么?”„„(宝钗)款款地告诉她道:“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为什么要审黛玉?请简述宝玉、黛玉共读“杂书”这一情节。(2)阅读下面的《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主教,假如你的教堂是神圣的,我们的姐妹也是神圣的;要是我们的姐妹不神圣,那么你的教堂也不神圣。所以责令你把那姑娘还给我们,如果你想拯救教堂的话;否则,我们要把姑娘抢走,并洗劫你的教堂。”这些话带有某种隐沉、粗犷的威严口吻,可惜卡西莫多听不见。

说话人是谁?因为卡西莫多听不见,导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请简述。选第()题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谈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设:邪僻,不正。

(1)在孟子看来,当时的社会存在哪些问题?(3分)

(2)孟子为什么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化的春天在哪里

董 阳

①什么是文化?提起文化我们往往想起的是经典和文化大师,却极少想起我们自己。然而正如政治和经济一样,文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文化就是我们脉管中流淌着的血液。那种把经典和文化大师高高供起来的行为实际上是将文化异己化和非人化,把普通人变成文化的对立面。网络电影《老男孩》迅速蹿红,打工者翻唱汪峰歌曲《春天里》的手机视频引起竞相传阅,前不久打工文学《国家订单》荣获鲁迅文学奖。三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常人,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凭着真诚和才华依然获得如此众多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共鸣,就是最好的证明。文化不仅是一种“产品”和“商品”,更是人之生而应有的表达权,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

②我们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化?那些从现实生活里生长出来的文化,充满生机,它们也许并没有精致的形式,也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却为人传唱不息。《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里那些最能感触心灵、让人过目难忘的名篇多数都形式简单,风格朴拙,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启功先生说“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人的诗是想出来的,明清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便是态度鲜明地推崇这种尊重人和现实、自然“生长”出来的文学创作。

③我们需要真诚的文化。真诚的文化就是不扭曲对现实的感受,真诚表达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文化。例如,在打工兄弟的《春天里》,我们能听到歌声中涌动的拳拳真情,饱含着太多的沧桑和感慨。他们不说,但歌词透露出来的辛酸和粗犷、略显苍凉的声线,在真挚的“嚷”声中水乳交融。从某种意义上讲,几臻完美。完美不是完整和精致,完美是能够征服人的力量。

④从功能上看,我们的文化不仅应有教化的功能,更应该重视文化作为公民基本表达权利的“疏泄”功能。古希腊的哲人就很强调文化的“疏泄”功能,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们通过观看悲剧能够疏泄心中郁结的情绪,有净化心灵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抒写心中的郁结、感悟和思考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从现代政治的角度看,文化表达是公民的基本权益,文化的教化功能应该结合文化的“疏泄”功能,而不是单向度的“灌输”。在全新的社会语境下,单向度的“灌输”无法起到教化的作用,我们更应该重视人本身具有的自我净化功能。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文艺巨匠,更要让广大人民都有文化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梦想和诉求。

⑤主流来自草根,草根孕育了主流。每个人都有文化创造的天性,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解放这种天性。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迎来文化的春天。(选自201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里传唱至今的名篇多数都形式简单,风格朴拙,却最能感触心灵,因为它们是启功所说的“长出来”的诗。

B.打工兄弟的《春天里》歌声中涌动着拳拳真情,具有能够征服人的力量,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完美的。

C.只要让广大人民都有文化的渠道“疏泄”自己的情绪、梦想和诉求,文化就能发挥它的教化作用。

D.《老男孩》《春天里》的走红证明必须解放每个人的文化创造的天性,否则就不能真正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1.请根据本文第①段概括作者对文化的理解。(3分)

12.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所需要的文化应具备哪些特点?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分享一双新鞋的温暖 罗杰·迪恩·基瑟

看到儿时的那些建筑物都已被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所代替,我不禁有些失望。我从这里搬到杰克逊维尔市已经很多年了。我开车回到这个小镇目的是寻找儿时的那个老理发店。那时,孤儿院带我们来这里享受免费的理发,给我们理发的是一位学徒。

天还早,相当冷。我穿上大衣,开始寻找电话。走过一条街,我看到一个鞋店的门敞开着。我走进去,向店员借用电话本及电话。我希望通过美发沙龙找到那个老理发店。

电话占线。

“我想几分钟后再打一次。外面有点冷,介意我在里面等吗?”我问店员。

“你怎么不到街上去?”店员响亮而严厉地说。我转过身,看他是否在跟我说话。

“讨厌的流浪汉总是想占用我们的洗手间。”他回答道。

一个衣衫破旧的男人站在店外,正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往里面看。店员打着手势,叫流浪汉到街上去。

我又拨了几次,但总是占线。

一个大约20岁的男孩自己推着轮椅进了商店。店员上前迎接男孩。

“我想买一双新鞋。”男孩说。

当他转弯时,我看见他盖着毯子的膝盖下面空荡荡的。我大吃一惊,男孩竟没有双腿。

“买礼物送给朋友吗?”我问男孩。

“不,买给我自己。”他笑着答道。

我笑笑,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好奇。

“你想要哪一种鞋?”店员问。

“牛仔靴。让我瞧瞧那双10码的黑靴。”

店员利索地转过身去拿鞋。

“很有趣,是吗?”男孩问我。

“你的意思是你没有双腿,到鞋店来买鞋,看到别人的反应很有趣?”我答道。

“当然不是。”

我耸耸肩,不明白他的意思。

“我还是孩子时,父母每年都给我买一双新鞋。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些事情,比如皮革的味道、在鞋店里展示新鞋时的骄傲。”

店员拿着一个盒子回到了男孩的身边,拿出一只鞋子递给男孩。男孩闭起眼睛,把鞋子放到鼻子边,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气。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泪水顺着男孩的脸颊流了下来。

“你遇到了什么意外?”我问他。

“农场事故。”他说,然后他清了清他的嗓音。

“到街上去!”店员大吼道。那个他刚赶走的流浪汉又从玻璃窗往里看。男孩看着那个老流浪汉,然后转身面对着我。

“你介意到外面去看看那个老人穿多少码的鞋吗?”他说。

我打开前门,叫流浪汉进来。

“你穿多少码的鞋?”男孩问流浪汉。

“我不知道。”他答道,然后低头看着他的旧网球鞋。

“大概是9码半。”我说。

“这里有最好的9码半的远足靴吗?”男孩问店员。

店员转身,再次走到货架去取鞋。

店员拿着一双远足靴回来,我看到靴的衬里是羊毛。男孩接过靴子,放到鼻子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次,他的眼里溢满了泪水。

“先生,你介意替我试穿一下这双靴子吗?”男孩问流浪汉。

流浪汉坐下来,脱下网球鞋,把脚穿进靴子。男孩示意店员帮助他。店员在流浪汉面前蹲下来,开始帮他系紧鞋带。

鞋带系好后,男孩叫流浪汉在店内走一圈,以便他能从不同距离审视靴子。

“感觉如何?”他问流浪汉。

“很舒服。”流浪汉答道。

“我打算买下这双靴子。”男孩对店员说。

“这双靴子售价189美元。”店员告诉男孩。

男孩拿出钱包,把两张100美元的钞票递给店员。

“还要这双牛仔靴吗?”店员问他。

“不了。”

“你不是想用洗手间吗?”我问老流浪汉。

老流浪汉站起来,向商店后面走去。店员没有阻拦。

“我知道买一双新鞋仍然可以给你带来美妙的感觉。”我笑着对年轻人说。

“是这样,”他说,“并且现在已经有人与我一起分享它们的温暖了。”

(选自《读者》2008年第10期,有删节)13.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天还早,相当冷”,小说的环境描写极为精要,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的作用。

B.文中两次写到男孩流下了泪水,第一次是因为回想起父母每年都给自己买鞋而感动,第二次是为自己没有脚无法穿鞋而痛苦。

C.“你不是想用洗手间吗?”这话说明“我”能理解男孩的真实意图是要把这双鞋送给流浪汉,就婉转地告诉流浪汉可以离开了。

D.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展开,而人物的刻画主要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来完成。

E.小说以“我”为线索,把相关故事内容串联在一起,使故事更真实感人,结构更紧凑。

14.“我”重访理发师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15.“温暖”一词在文中有丰富的含意,请联系全文加以简析。(6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记者:你是从什么渠道获知得奖消息的?

莫言:向媒体公开前20分钟,瑞典文学院的常务秘书给我打了个电话,通知我得奖的消息。

记者:在这之前你对这个奖有没有期待?因为你的呼声一直比较高。

莫言:没有太多的期待。全世界有那么多优秀作家,中国也有很多优秀作家,一年只颁一次奖,只颁一个人,我觉得好像排了一个漫长的队伍一样。

记者:听说你小时候能背《新华字典》?

莫言:那时候书非常少,为了看书,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前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干活,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

后来实在没书看了,就看《新华字典》,读得熟到以至于能把《新华字典》的错误都找出来。

记者:我很奇怪,你为何对书如此痴迷? 莫言:(当时)没有文化生活,就觉得这个东西能把你抓住,能吸引住你。

记者:那么,文学对你意味着什么?

莫言:在我早期的作品里边,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邻居的、亲成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是一批最原始、最宝贵的素材。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当然了,继续写下去的话,故乡也不断地扩展,写作的资源也不断地补充、丰富。这就需要阅读,需要到更多的地方去了解更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事情。

记者:有不少评论说你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奇迹。你对这样的评论怎么看?

莫言:我觉着我肯定是一个中国作家,我的文学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个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我没有权力代表中国文学。当然,得奖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会发挥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也不可高估,因为文学是一个相对落寞的领域,不可能像电影或其他的媒体,能够吸引那么广大的观众。

记者: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人已远离了文学,文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舞台中心撤到了边缘,纯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你如何看中国社会对文学的疏离?

莫言: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但是如果你冷静地想一下,就会发现这是正常的。我觉得严肃的文学作品,它不可能是热闹的,如果特别热闹,就不是特别正常。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热潮,一首诗歌万人传诵,一部小说能够引发一种社会性的轰动,为什么会那样?因为中国经过了十年文革的文学荒芜时期,突然思想解放,文学出来了,这个时候的文学,附栽了很多不属于它的功能,所以这种轰动是不可能持久的,是非正常状态。

现在,很多人说小说会消亡,我觉得它永远不会消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的审美功能是别的艺术作品所不能代替的。

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美术,都可以得到审美的愉悦,但这些愉悦代替不了我们阅读优美的文章时候那种感觉。语言的魅力,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记者: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无论是阅读上的浮躁,还是写作上的浮躁,都对文学构成了伤害。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莫言:从时间分配上来讲,那肯定是一种侵占了。现在娱乐方式、休闲方式特别多。肯定会挤压很多文学阅读时间。但是我相信当大家玩了一圈之后回来,也许有一天会重新抱起一本书,体验一下这种古典读书的乐趣。

记者:实际上你的获奖,我觉得已经促成了一些人重新回归阅读。洪培欣语

莫言:我估计有一个月就过去了吧,甚至更短,然后一切又回归正常。

(摘自2012年10月12日《新华视点:对话莫言》,有删改)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莫言之所以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是因为少年时代的他酷爱读书。为了看书。他想尽了一切办法。

B.莫言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文学创作不仅需要阅读,而且需要到更多的地方去了解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情。

C.冷静的莫言认为自己的作品只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没有权力代表中国文学,获奖的作用更不可高估。

D.上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热潮,得益于文革结束,思想解放,人们清醒认识到文学不能附载许多不属于它的功能。

E.莫言认为,文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电影、音乐和美术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并不能代替阅读优美文章时的那种感觉。

14.根据本文内容,概括莫言获奖的意义。(4分)

15.目前社会上存在阅读的浮躁风,纯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了。莫言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面是某单位新春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台词片段,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领导!主持人乙:亲爱的各位来宾!合:大家晚上好!主持人甲:①时光荏冉

主持人乙:②日月如(suō)

主持人甲:③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

主持人乙:④

主持人甲:当辞旧的钟声在大地回荡,当喜庆的焰花在星空绽放,一个崭新的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

主持人乙:她乘着飞天的彩翼翩然而至,她寻着夸父的脚步款款而来。主持人甲:⑤此时此刻,烟花与彩灯齐辉,鼓点与足音交映。兴化大地啊,今夜是如此美丽,兴化儿女的心哟,早已驻满春天的芳华。

主持人乙: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道一声

合:新春好!(1)在①处有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

(2)根据②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3)在④处为主持人乙设计一句台词,要求与③句构成对偶。(2分)

(4)⑤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今年放寒假前,虞城县实验小学除了给每人发成绩单外,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发了一张奖状,而奖状和成绩单后面则分别印有两家英语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语。

一位学生家长称,猛一看跟广告宣传页似的,奖状花得很,下面还写着“某某某外语”,以为是外语培训学校发的奖状呢,觉得很不严肃。

虞城县实验小学宋校长说,这两家外语培训学校就在校门口两边,都是全国连锁的合法培训机构,经常在校门口发传单。当时,两家培训机构答应为学校印制成绩单和奖状,提供“三好学生”奖品,而且现在社会上犒各种活动、比赛都有赞助„„与往年比,包括印成绩单、买奖状和奖品等,能节约几千块钱的经费。”

针对上述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阐述理由。(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有头驴,拉了一辈子磨,主人怜悯它,就让它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吃草。可是驴对广阔的世界视而不见,而是绕着一棵树,一步一个脚印地打转。原来,这头驴拉了一辈子磨,除了转圈已经不知道别的了。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13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l)芳菲菲其弥章(2)别有幽愁暗恨生(3)雕栏玉砌应犹在(4)渺沧海之一粟(5)欲辨已忘言(6)濯清涟而不妖(每句1 分,有错字、漏字或添字,该句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2.(3 分)C(讫,最终)3.(3分)B 4.(3分)D 5.(6分)

(l)现在率领几十万军队(在外作战),而统帅的权力不集中,兵法不严厉,将靠什么来打胜战?(4 分。“专”、“济”、“何以”每译对一处给1 分,语意通顺l 分。)(2)现在朝野陷人困境,正是因为兵员过多。(2 分。“坐”译对给1 分,语意通顺1 分。)[参考译文]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本来姓敬,因为避后晋高祖石敬塘和北宋翼祖赵敬名讳改姓为“文”。少年时和张昪、高若讷师从颖昌史绍学习(经术)。史绍的母亲认为他非同一般,说:“(将来)一定会成为显贵的人。”史母待他很优厚。(文彦博)后来考中进士,(先后)担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后调任殿中侍御史。

当时西部边境有军事行动,偏将校官有临阵退却,望敌不进的,大将惩治却要遵守法令上报朝廷审核定刑。文彦博说:“这在平时无战事的时候可以这么做。现在率领几十万人的军队(在外打战),而统帅的权力不集中,军法不严厉,将靠什么来打胜战?”宋仁宗十分赞许,采纳了他的意见。黄德和诬陷刘平投降胡人时,用金带收买刘平的家奴,让他附和自己的说法来作证。刘平全族二百多人都被拘捕入狱。朝廷命令文彦博到河中地区审查此案,通过审讯弄清了事情的真相。黄德和的党羽很多,阴谋翻案,以至朝廷指派另一名御史来代替文彦博,文彦博拒不接受,说:“朝廷担心我办不好此案,所以派你来。现在案情已查实,你还是快回去吧,知果案件没办成,我承担一切责任。”黄德和及被他收买的刘平家奴最终被处死。

麟州运送粮怕的道路迂回绕远。银城河边有一条唐朝时修建的旧道,荒废很久无人修治,文彦博的父亲文泊担任转运使时,打算修复它,还没来得及修治就去世了。文彦博继承父亲遗志,修成旧道,并(在麟州)增加了旅食储备。

贝州王则谋反,明镐带兵征讨,久攻不下。文彦博自请前往。皇上任命他为宣抚使,(加紧攻打),十天后敌军溃效,用囚车钾送王则到京城。文彦博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文彦博)和枢密使庞籍讨论精简军队,被裁减归农的士兵和减去一半体米的士兵共有八万人,当时朝中议论纷纷,认为被裁减士兵必会聚为盗贼,皇上也迟疑不决。文彦博说:“现在朝野陷入困境,正是因为兵员过多。如果有事发生,我甘愿 为国而死。”这个决策最终实施下去,归农的士兵也没有发生事情。

文彦博先后侍奉四朝皇帝,任将相五十年,闻名海内外。元祜年间,契丹使者耶律永昌、刘霄来朝访问,苏轼负责接待使者,带着使者上朝觐见,使者在大殿门外望见文彦博,退后站立、整肃面容,问苏轼:“这位就是潞国公吗?”问明文彦博的年龄,使者说:“身体如此健朗啊!”苏轼说:“你们只看见他的客貌,还没有听过他的言谈。他处理各种繁杂政务,即使是精壮青年都比不上他;他的学识渊博,贯穿古今,即使是潜心钻研学问的名家都有所不及。”使者听完拱手行礼道:“大人是天下非同一般的人啊。”西羌首领温溪心拥有一匹宝马,向戍边宋官请求,希望准许把这匹宝马时送给文彦博,皇上下诏书答应了这个要求。文彦博被邻邦敬重到这个地步啊。

文彦博虽然极尽富贵,但是平日待人接物谦恭,尊重有德行的人,喜欢做善事,唯恐做得不够好。他在洛阳的时候,洛阳人邵雍、程颢兄弟都凭借学问修养自视极高,文彦博对他们以礼相待,把自己看作普通人一样和他们交往。宋神宗下令把洛水引到汁梁,负贵引水的主事官员拦断洛水,不让水进入洛阳城内,洛阳人十分担忧,苦于这事。文彦博趁中使刘惟简来到洛阳,向他详细说明了情况。刘惟简把这件事案告皇上,皇上命令恢复通水,于是给洛阳城带来无尽的好处。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分)(l)“悬”字描绘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湮湿,(1分)。诗人优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1分)。

(2)尾联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1分)。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l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5分)CD(C 项,觉慧为了大哥,没有出门;D 项,“公证人克罗旭”和“德· 蓬风所长”张冠李戴。)(选对一项得3 分,多选不给分。).(5分)(1)因为黛玉在行酒令时,随口说出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词句。(1分)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西厢记》)(1分)在桃花树下坐着看,恰巧黛玉葬花路过,便接过书从头呀起,不一顿饭功夫,就把全书看完了,(1分)两人都赞是好书。宝玉以书中的词句表露心迹(1分),黛玉一边恼一边也不由得用书中的词句回应宝玉(1 分)。

(2)克洛潘(l 分)。因为卡西莫多听不见,他误以为这一群人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1分)。当克洛潘率领的流浪汉、乞丐们靠近教堂时,他拼死抵抗(1分)。国王军队到了,流浪汉、乞丐们被打败,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1分)。等卡西莫多回到小屋,爱斯梅拉达却已被克洛德和甘果瓦骗走了(l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1)当时社会存在人心不正,邪说和错误言论横行,行为不端等问题。(3 分)(2)因为孟子觉得自己处在大道败坏的年代与社会中(1分),作为圣人之徒,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1分),捍卫圣人之道,积极纠偏改正(1分),所以他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

【参考译文】

孟子说:“过去大禹治服了洪水,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四方各族,驱赶凶猛野兽,使百姓安宁;孔子编写《春秋》一书,使那些犯上作乱、为害人民的坏人感到恐惧。《诗经》上说:‘攻打戎狄,惩处荆舒,就无人敢扰拒我。’目无父母、君王的人,是周公所 要讨伐的人。我现在也想端正人心,破除那说,抵制错误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就是想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丰功伟业啊!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实在是迫不得已的啊!能杭拒杨朱、墨子学说滥行的人,才是圣人的信徒啊!”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10.(3分)C 11.(3分)文化是每个人的生活(1分),每个人都可以创造(1分),体现了人生而应有的表达权(1 分)。

12.(3分)① 从现实生活里“生长”出来的(或:来自现实生活);② 真诚表达人生休验和生命感悟;③ 体现教化功能和“疏泄”功能(或:自我净化功能)。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5分)BD(选对一项得3 分,多选不给分。).(4分)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引出男孩买鞋送鞋的故事;③衬托主体故事的叙述效果(或:故事更曲折;或:内容更丰富);④强化“温暖”的主题。15.(6分)①一双新鞋在大冷天里给流浪汉带来的暖和;②受到亲人或陌生人关爱时感受到的温情;③帮助关爱他人时助人者自身感到的快乐;④周围人因为被男孩的行为所感动而感受到的温馨。

(答对一点得2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13.(5分)AD(选对一项得3 分,两项得5分。)

14.(4分)① 莫言获奖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关注中国当代文学。② 莫言获奖在当下可以促成一些人重新回归阅读,关注文学。洪培欣语

15.(6分)① 莫言认为纯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②莫言认为当今的娱乐、休闲方式多,会挤压很多文学阅读时间,而文学本身又是一个相对落寞的领域,人们疏离文学是很正常的。③莫言相信也许有一天大家会重新回归阅读,体验读书的乐趣。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16.(6 分)

(l)“冉”改为“苒”(1分)(2)梭(1分)(3)迎新春豪情满怀谱新篇(2分)

(4)“交映”改为“共鸣(交响)”(2分)17.(7 分)

示例:随意植入广告的做法无形中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成绩单和奖状是对孩子的品质、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鼓励和赞赏,在奖状上打广告,会降低奖状这一精神鼓励给孩子们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让学生过早沾染商业气息,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在物欲膨胀的社会背景下,千万不能让塑造心灵的教育迷失其中。

(观点明确1 分,理由及分析合理5 分,表达1 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五、写作(70 分)

18.(70 分)

谈谈高中英语试卷讲评课 篇7

一、试卷讲评课的现状及其意义

讲评课是分析学生的试卷答题情况, 改正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错误,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课型。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那种不分重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讲解课。多数学生不主张讲评课让教师一讲到底。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自我分析评价意识的加强, 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了。那种教师包办、内容空泛的讲评学生很不欢迎, 这样的课只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参与意识淡漠, 难以达成学习目标。有些教师逐题仔细地讲解, 逐题翻译, 采用“填鸭式”教学法, 实行“满堂灌”;有些教师只是报一下答案, 或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自己比对。这都背离了讲评课的宗旨。

另外, 英语讲评课中还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 教师对学生的得失分率、共同错误等缺少必要的统计。

2. 教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缺少准确的分析, 对解题

思路和策略点拨不到位, 不能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

3. 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讨论和巩固。

目前, 一些教师对讲评课不重视, 有些教师对讲评课缺乏准备, 有些教师没有讲评课教案, 他们只把上课内容写在题目上或者写在试卷上, 教学方法也不太恰当, 效果不是很好。

二、试卷讲评课具体操作模式及过程

1. 统计。统计学生各试题得失分人数以及共同错误, 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分析。

针对各个题目的得分率, 总结学生哪些方面比较好, 哪些方面不太好, 也就是对学生在听力、单选、阅读、写作、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3. 确定目标。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 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听力理解方面;词汇、句法和语法方面;阅读理解的掌握情况;学生对不同阅读短文的理解情况;书面表达能力方面。

4. 教学内容。

把握题目的知识考查点和能力考查点, 对出题意图分析要到位, 突出解题的重点和思维策略, 归纳解题方法。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查缺补漏, 提高学生做题能力。

5.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的设计要突出重难点和考点, 题目要简洁, 要多样化, 可以是单选题、完形填空题、句型转换题、翻译等。通过巩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典型题型讲评模式

下面以阅读理解题为例列举讲评的要素:

1. 分析失分率较高的题目及失分原因。

2. 分析该题型的命题特点。

3. 讲解该题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的解题逻辑推理能力。

四、建议

1. 在一份试卷改完发下去后, 留一些时间让学生结

合做题情况先自我评价一下, 看自己整份试卷各题型的得分情况, 了解自己的做题能力情况, 分析各题型的失分情况, 看自己是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失分, 还是因解题技巧没掌握而失分, 并做好记录, 以便复习时巩固。这有助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 试卷的讲评应放在考试后第一时间进行, 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于试卷上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常熟悉的, 考试后学生不仅想知道考试分数, 还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 求知欲极强。对教师来说, 刚批改完卷子, 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比较熟悉, 因而这时讲试卷, 效果是非常好的。

2. 整理错题集。

让学生把经常做错的题目专门记在一个本子上, 经常复习, 避免同一题目错多次, 不断巩固, 久而久之, 就会熟悉相关题目, 能够灵活解题。

3. 在课堂中, 教师不能一讲到底。

要合理地分配好时间, 在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练习后, 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让他们自主讨论和研究, 趁热打铁, 并趁机解决个别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 辅导后进生。

教师在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 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学生。一些后进生尽管听了讲评课, 仍对某些题目弄不懂。所以, 必须在课后对后进生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 并进行个别辅导, 以便强化上课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5. 多鼓励, 多表扬。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试卷讲评课上, 对优秀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其再接再厉, 向更高的目标进军。对于学习较为落后的学生, 要肯定他们的进步, 找出其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 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高中英语试卷命题探讨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中学生 试卷命题 有效性

高中阶段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为了使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效的进行英语学科学习,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做较多的英语试卷,进而达到有效练习的效果。一份有效的試卷,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为了发挥试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作用,要求在高中英语试卷命题的过程中下工夫。本文就高中英语试卷命题进行探讨。

一、单选题的命题技巧

不管是在大型的考试中,还是在日常的周考或者月考等小型考试中,英语试卷的第一道题目就是单项选择题,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单选题目的命题,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应该从哪些角度着手呢?单选题目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而试卷上单选题目的数量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设置单选题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重点问题,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题目,这样能够达到对学生掌握重点问题情况的考查目的。当然,单项选择题作为试卷的第一个题型,为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考试心态,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教师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难度又不可过大,进而达到使学生顺利进入考试状态的目的。

二、短文阅读的命题技巧

阅读是英语试卷的一个重要题型,并且在英语考试中占有重要分值,因此应该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在对阅读进行命题的过程中,也需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短文阅读一般不止一篇,因此在进行阅读篇章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意篇章难易程度的搭配

上文提到阅读部分不止要为学生设置一篇文章,因此在考虑文章的难易程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方法性与技巧性。按照正常的规律,学生阅读的题目应该由易到难,学生在阅读第一篇文章的时候,能够顺利的进行阅读,自然学生的阅读信心就会增强,对后面的阅读也会产生有效影响;反之如果教师在设置文章的过程中将难度最大的文章放在第一位,那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会严重打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可能一些意志力不坚强的学生会打退堂鼓,认为第一篇文章的阅读难度大,后面文章的阅读难度也必定很大,进而失去有效阅读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安排文章的顺序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将阅读难度较低的文章放在前面,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放在后面。

(二)有效进行阅读问题设置

在设置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而且在设置与阅读相关的题目的过程中,也要讲解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检测目的。每一篇阅读文章后面一般会针对文章提出5个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针对文章的内容设置的问题是否有效,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题型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高中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开展,通过不同的题型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完形填空题目的设计

完形填空也是高中阶段学生考试过程中,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题型。完形填空对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对学生的语感、基础知识的掌握等多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试卷的各个题型中,完形填空也是得分率较低的一个题型,那么该如何进行完形填空题目的设计呢?

完形填空题目的难度一般由文章的难度决定,如果文章的难度较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顺利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那么就能够有效的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反之,如果文章的阅读难度很大,学生在读了一篇文章之后不知所云,自然难以选出正确的答案。为了更好的进行完形填空题目的设置,教师要与高中学生实际的阅读水平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更好的完成题目。

四、改错题的设计

给出一句话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处,也是高中英语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题型,那么该如何有效的进行该种题目的设计呢?此种题型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的英语素质,有些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题目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法知识等,因此,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设计该种题目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避免出现超纲出题的情况,同时还应该突出对重点问题的考查,使重点知识清晰的浮现在试卷之上。

五、写作的命题技巧

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板块,同时也是考试中一个占有重要分值的题型,较之于英语试卷中其他题型的命题,写作部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现代英语写作话题的选择较之于传统英语写作话题的选择更加灵活,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而如何有效的选题无疑成为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认为在英语写作命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科学设置评分标准

写作部分不仅占有较大的分值,而且教师在批改文章的过程中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为了使教师更加科学的进行评分,应该制定出科学的评分标准。例如:在卷面上对文章的字数做出要求,对文章内容与题目的切合程度做出要求等,都能够达到提醒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的目的。

(二)在文章题目设计方面下工夫

学生的写作活动是围绕题目展开的,因此命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研究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命题,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在命题过程中,将题目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改变学生文章话题千篇一律的情况,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关注生活,不仅收到了良好的写作效果,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

上一篇:扫黑除恶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下一篇:未来的电视机和电脑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