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工程师的职业规划建议
IT行业的景气、时尚和优厚待遇使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加入IT人的行列,然而,激烈的竞争氛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相较狭窄的发展空间,封闭的工作环境,这些都让从业者开始怀疑,在表面上的华丽背后,IT职业岗位真的是你的理想选择吗?案例曾经的选择,是我的Mr.Right吗?
于利三年前毕业于上海市一所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现从事IT网络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当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主要考虑到计算机是热门专业,今后就业形势好。尽管此后几年IT业整体发展趋势有所回落,但于利还是深信进入IT行业发展很有前途。于利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他哥哥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一直做软件编程,听说三十岁不到月薪就过万了,于利暗暗期待,自己将来也能有这么高的收入。
毕业前一个学期,于利特意拽来好朋友跑到其在上海的哥哥家讨教求职、就业经验。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好朋友的哥哥说,要是于利是他的亲弟弟,他不希望于利也做编程。朋友的哥哥接下来说,编程表面上看起来薪水高、待遇好,很是风光,实际上是份不折不扣的苦差事,有时候甚至都觉得不是人干的。整天就围着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转,还必须得集中精力,一点都错不得,真的很累。
虽说这两年是赚了一些钱,但是付出的精力和健康代价实际上远不如此。而且,编程的工作环境封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以前了。听完朋友哥哥一番话,于利觉得编程类工作的确有些可怕,而且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功底,工作起来想必更吃力。而且,自己的性格是偏外向的,也不喜欢整天大部分时间与电脑字母打交道的封闭环境。考虑后,于利决定找偏硬件类的IT技术工作,而且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功底。
毕业后,于利顺利在现在这家IT公司找到了网络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待遇虽然没有编程的同事高,但是比起同龄人中其他行业的人来说已算不错了。刚开始,于利觉得挺满足,然而,做了两年后,慢慢地,于利开始焦躁起来。这时的他,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没有了原先的新鲜感。在现在这家公司也看不到有晋升的空间。
最要害的是,于利总觉得技术工作也有点像吃青春饭的,自己也不是非凡喜欢,总不可能一辈子做技术;即便自己愿意,客观环境也不一定答应,技术更新换代的那么快,自己很轻易就被后来的年轻人淘汰了。可是不做技术,自己又能干嘛呢?
抱着这样的念头,于利又做了一年,最近,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厌倦,对未来也从未感到如此的迷茫,迫切地,于利想要为自己的将来选择一条更好的出路,于是,他来到了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师分析
没有完美选择,适合自己最好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职场新人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够成熟与理性。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跟随大流的思想,认为最热门的即是最好的。热门的的确是公信力好,普遍意义上靠的住的选择,但对个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于利很早就瞄准了当时热门的IT行业作为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在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应该说他在当年中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式来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这种眼光值得肯定,但他同时也忽略了一点,他始终都是站在大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却忘了想想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自身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能力有别,价值观也可能各式各样,所以,并没有完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到职业选择的真命天子先定位,后择业有句歌词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选择也是这样,没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一次职业选择一旦付诸实践就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这些都是不可重来的。要使职业选择可能面临的遗憾最少,在选择之初对自我准确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
定位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对就业形势把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与就业环境紧密结合的过程。好的定位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优点,发掘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空间。当然,定位除了自己主观上的深入思考以外,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也是有必要的。于利的职业偏好、职业性格和职业技能是可以与IT行业工作较好结合的。
于利的案例给那些想要进入IT行业的年轻人一点重要的启示,倘若你只是项目IT行业的高科技、高待遇,而并不确定这个行业是否是自己的爱好所在,是否希望在这个行业长远发展,那么,最好先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IT职业培训机构开始将职业规划引入培训课程。
择业同时需规划既然专家的测评结果显示于利的职业选择是适合其职业发展的,那为什么于利还会如此的焦虑和不安呢?最大的原因在于择业的同时于利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
建立综合性影像学科是现代化医学发展的需要
1. 影像科的变迁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 从放射科到影像学科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早年凡使用X线进行诊断的科室皆称为放射科, 包括:照片、透视、胃肠、泌尿、心血管造影机等。此后, X线不但进行诊断, 也参与临床治疗, 如透视下取异物, 骨折复位;在儿科还由放射科医生使用胃肠机整复小儿肠套叠等。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后CT扫描机出现了, 有的医院成立了与放射科平行的CT科室。而磁共振出现后, 由于同样的原因, 部分医院出现了放射科、CT科、MR科等三个独立科室, 但也有个别医院三科归一, 仍称放射科。由于MR不是通过X线而是用磁场进行显像, 此为影像科称谓的缘由。
2.影像中心的来历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要, 临床学科不断进行整合和发展。以我院为例, 如小儿心内科和心外科整合为小儿心血管疾病中心, 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及新生儿急救中心整合为新生儿疾病中心等。同样, 在一些三甲医院里也出现了“影像中心”的名称。不过, 国内各地大型综合医院的影像中心, 其组成、规模、设备配置不完全相同, 但是核心设备大同小异。而对影像中心的具体要求, 目前尚无权威性的规定可参照执行。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 并结合我院半个多世纪工作实践的体会, 我们认为影像中心应包括以下科室及专业:
(1) 传统放射科:数字化摄片机、数字化胃肠机、数字化泌尿造影机等;
(2) C T室:16M SCT、64MSCT、128MSCT、256MSCT、320MSCT等;
(3) MR室:1.5T、3.0T等;
(4) 心血管造影室:数字化单平板 (双平板) 心血管造影机;
(5) 介入治疗室:先心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血管等疾病介入治疗;
(6) B超室:心脏B超、腹部B超等;
(7) 核医学科:包括P E T/CT、SPECT等。
此外, 影像中心的所有设备应该数字化, 并且拥有投入临床使用的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 。由于北京市各大医院的规模及领先、特色学科各不相同, 影像中心的设备配置各有偏重。影像中心的规模及设备配置应求大同存小异, 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医院的特色。
集中建设影像中心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全国有1000多家三甲医院, 大多数有几十年的历史。这些年来, 临床科室在不断变化, 根据病人及临床需求, 放射科的新型医疗设备也日渐增加, 占地面积越来越大, 分布点越来越多。以我院为例, 1955年在新址建成时, 设计日门诊量1000人次, 病床600张, 放射科面积550m2, 安装了一台透视机、一台胃肠造影机、一台配有2床3个球管既能作造影又可断层摄影立卧投照的多功能X光机, 固定资产不足百万, 工作人员不足10人。五十多年过去了, 2008年我院门诊人数235万余人次, 最高日门诊量突破万人, 是刚建院时的10倍, 病床数也增加至1000张。影像中心安装了64MSCT、1.5T磁共振机、双平板心血管造影机等, 大、中、小型数字化设备20余台。固定资产突破亿元, 为建院时100倍, 工作人员也增至80余人, 为建院时的10倍。如此飞速的发展使医院的原建筑远远满足不了影像中心发展的需要, 常常是来一台新设备, 改扩建一处机房, 造成了影像中心过度分散, 几乎分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 既不方便患儿也不利于工作, 而且在人力资源上也造成了浪费。
北京市属各大医院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80年代的改扩建两轮基建高峰之后, 现在又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新建, 还是改扩建的医院, 影像中心的建设都是重点之一。而集中建设影像中心综合楼 (不宜称医技楼) , 并根据各医院特点, 病人及疾病的需要适当分散科室是今后医院发展的方向。
影像中心的位置选择
1. 独立布局
现代大型综合医院医疗部门的组成, 主要有三个部分:门诊部、住院部及手术室、影像中心及其他辅助科室。由于影像中心有辐射, 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是非常必要的。另外, 随复杂、疑难病不断出现和增多, 临床对影像学检查的依赖和期望值越来越高,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 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这也要求影像中心必须集中, 而不宜过度分散。
2. 方便病人
影像中心的位置应充分考虑与门诊部及住院部的距离, 一切从方便病人出发, 比较理想的位置是设于门诊部与病房部的中间。若全院为一个整体建筑, 则可以安排在门诊部与住院部的连接处。若医院占地面积小, 门诊部、住院部与影像中心及辅助检查科室只能在一座大楼里, 影像中心就应设于地下一层或地上一、二层。目前3.0T最重的磁体在10吨左右, 所以不宜在高层安装。此外, 设于低层还会让运输大型医用设备的通道也便于解决。医院大楼对外联系的通路应直通二层或三层大厅, 病人可以通过大厅上行看病, 下行作影像学检查。地下二层最好不要安装设备, 北京市某医院已有跑水淹了贵重设备的案例。当然, 也不宜将地下停车场建在影像中心底下, 以免干扰磁共振仪的磁场均匀度, 影响成像质量。
影像中心与门诊部间的连接通道设置需要充分调研, 反复论证。门诊部包括普通门诊、专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传染病隔离门诊等, 有的医院还要考虑设急诊急救。急诊急救一定要达到绿色通道的要求, 直通、快速、便捷。隔离门诊通道必须与普通病人分开, 避免在运输病人的过程中有传染病传播隐患。根据有关文件的要求, 特需门诊在提高收费的前提下, 病人一般的辅助检查要求在特需门诊解决, 包括化验、X线摄片、B超、心电图等。在我们实际工作中, 一台价值200万元安装在特需门诊的CR摄片机利用率并不高, 多数时间在闲置, 安排1名工作人员工作量不足, 又不能不安排。这种消耗国家资源和人力的情况还出现在传染病隔离门诊等。若能集中在影像中心楼, 修建便捷的通道, 提高装修水平, 增加病人的方便和舒适程度, 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一旦空闲, 设备可为一般病人服务, 不仅提高使用率, 还可节省人力。但各医院特长、病种不同, 可遵循国家相关规定, 按需解决。此外, 影像中心与病房的通道亦应根据病情、手术、抢救等需求进行设计。通道的建设方案应充分考虑各种病人的需求 (如能自己行走的, 需轮椅、担架才能移动的) 安装各种扶手、栏杆, 使不同病情的病人都可以顺利、便捷地通过通道。通道的外形应使用钢梁结构, 并采用透光明亮玻璃钢围墙。层高应达到3m以上, 宽度不少于8m, 以便危重病人在医务人员的护送下, 以最短时间跑步通过, 有利于争分夺秒诊断抢救病人。
对影像中心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的思考
医院由于各科室各专业的特点不同, 所服务病人的病种不同。在设计施工中要充分满足各科室各专业, 开展各种医疗诊治工作的功能, 满足各种病人的不同需求, 是民用建筑中最复杂的工程之一。影像中心集中了医院大多数大型贵重的医疗设备, 且要考虑到防射线辐射问题, 因此它的规划设计是医院建设的重头戏。
1.安全第一
影像中心楼可集中解决辐射的问题, 确保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除了在建筑上的具体设计, 由于X线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影像中心楼与门诊部、病房部的间距达到国家标准就可使防射线辐射有双重保险, 确保万无一失。
2. 五层为宜
影像中心楼以五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为宜, 各层的安排应以方便病人为主。一层用于接待病人、导医分流、登录病人信息、收费等功能。设备放置的楼层要考虑设备使用率、体积、重量、辐射量、运输、维修等因素, 1台泌尿造影机, 共10台。传统的设计是一台机器, 一间机房, 一间操作室, 每台机器封闭式操作。现在较先进的是集中开放式操作室, 可以节约人力, 便于互相交流, 其原则为同心圆式排列, 中央为一间大的开放式操作室, 第二层为各个机房, 第三层为病人走廊。根据使用面积, 在集中开放式操作间的前提下, 各个设备机房可方形、长方形、长条形排列。便于病人就诊检查, 便于防护的施工, 节约使用面积。多台CT、MR机的设计亦可参照此原则。以往的设计很少考体积大、重量重、使用率高、辐射量小的设备应在低层, 按此类推, 一层、二层或三层均可考虑安置设备。四层多作为医生报告室;五层则考虑当会诊、讲课、示教室。四层、五层还可设医生、主任办公室, 技术员、护士工作室。全体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
影像中心楼的工作区与生活区要严格分开, 设置各自的专门通道。若设备增多, 可以开发地下一层, 但在施工中要注意防水、防潮、照明、供电、通风、设备通道等条件。若土地紧张, 宁可建高层 (但不宜超过7层) , 也要把影像中心集中在一起。这对方便患者、辐射防护、节约人力、提高诊断水平以及影像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利大于弊。
3. 走廊要宽
影像中心的常规X线检查包括数台数字化摄片机, 数字化胃肠、泌尿造影机等;以我院为例, 现在使用的4台DR、3台CR、2台胃肠造影机、虑大型设备的运输通道, 为了运输安装设备, 把机架拆下、拆窗、拆墙的并不少见。一座建筑起码要用30年以上, 按大型设备的使用寿命计算, 通常要更换3~4台次。所以, 影像中心楼的设计, 按设备的不同, 一定要留好运输通道, 走廊要宽敞, 方便机器的运输与患者就诊。
4. 关注人性化
影像中心楼的设计层高在吊顶后应在3m以上, 保证机器立位需要, 便于通风, 减少病毒传播。机房面积设计在国家标准下要适当增大, 便于担架进入, 减少病人与检查床的距离。每个机房均要设立病人更衣室, 保护病人隐私及私人财产。机房内要设立急救所需管道输送氧气, 负压吸引管等, 便于危重病人的抢救。机房颜色不宜过深, 这会使空间显得狭小, 造成病人的不安情绪。也不宜使用红色、紫色等与血液相近的颜色, 这均是易让病人心烦的杂色。应选择浅淡的单一色调, 才会使病人感到空间宽敞明亮、干净。机房照明应设置两套系统, 一套为白炽灯, 进行日常照明;另一套为暗光灯, 有利于需要镇静检查的病人睡眠。内装修应选择绿色环保材料, 地面不宜过硬过滑, 以免病人摔伤。机房大门应为电动门, 便于不同病情的病人通过。在楼体集中空调供暖的条件下, 对温度要求高的机房, 还要安装个体空调, 随时调节温度,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病人候诊区应宽敞明亮, 座椅要舒适, 并配以方便使用的卫生间、开水间, 根据病人多少, 可设小型病人服务区, 备些方便食品、冷热饮料、卫生纸等物品, 以及公用电话、银行自动取款机等设施。对特殊病人要设特殊的服务区, 提供无障碍通道, 婴幼儿整理台等服务。大屏幕可宣传影像中心检查的相关内容, 增强病人对检查项目的了解。影像中心楼的工作人员生活区要设置更衣室, 室内要有桌椅, 方便工作人员更衣。要设洗手池, 保持工作人员卫生。值班室面积要适宜, 从安全考虑, 不设双层床。工作人员要设休息室, 便于休息, 喝水, 就餐。卫生间及浴室的安排要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需要, 避免下班为了洗澡等候很长时间。做到“以人为本”, 既要考虑患者, 还需兼顾工作人员。
5. PACS不可或缺
当前, 三甲医院的影像中心多有规模不同的PACS。以我院为例, 从2003年设立MINI-PACS后, 现已扩展至全影像中心, 并与病房HIS系统联网, 光纤千兆到桌面, 在线存储已接近10T。不仅方便患儿就诊, 节约了人力, 还提高效率和诊断水平。PACS总投资1500万元, 现已成为影像中心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
影像中心建设需有超前意识
首先, 现在执行的医院建筑标准为上个世纪的产物, 已显得比较落后。影像中心的机房虽规定有不少于多少平方米, 但基本没有考虑患者更衣间以及患者对环境舒适温馨的要求, 更没有预见到21世纪大型医疗设备的不断涌现, 需要及时制定新标准。我们认为, 医院影像中心的建筑标准不应低于当时, 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 并具有适当的超前意识, 5~10年内保持先进, 才能为病人提供可持续的优质医疗服务。否则, 当前所提倡“以人为本”, “一切为病人着想”容易成为一纸空文。
全球范围内,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 )也已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员工希望使用自己的设备在任何地方办公。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家居办公)和移动办公的确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对企业的IT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同的设备,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并同时获取不同的资讯,而所有的流量又都蜂拥到公司统一的出口上,网络性能及安全该如何保证?
在移动类IT产品在中国的消费普及化的背景下,仅对移动设备提供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重视敏感数据的问题,因为一旦公司的可访问数据被下载到员工的设备上,这些数据也将成为保护的重点对象。
考虑到国内外的企业文化及网络环境差异,安全专家就BYOD的发展趋势,给中国IT人员如下建议:
实施移动设备管理(MDM)
MDM是保护数据安全中最基本的步骤。无论员工的移动设备属于苹果、安卓、塞班或其他平台,一般都可以从设备供应商处寻得对应的管理方案,但所引入的MDM方案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应用程序管理——在必要时候限制设备所下载或者运行的内容;
配置管理和资源控制——可以控制设备所连接的硬件资源及获取的内容,如防止手机摄像头拍摄密码;
检测越狱的或其他非法刷机的设备——这些设备自身更加危险;
设备恢复及减低损失——可以跟踪、锁定和清除非法入侵;
支持与服务管理——所采用技术手段可以在长期内保持优势。
但仅仅依靠MDM本身是不够的,用户也是关键的环节。尤其是在中国的企业环境中,制定及贯彻相关政策,并通过签订协议让员工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些仍不能防止所有的威胁,我们还需要完善附加的安全保障。
完善附加安全保障
即使员工在移动设备上除了查看邮件外啥也不干,这些设备还是很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突破口,我们需要为手持设备提供附加的数据保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时间监控进入移动设备的数据,如使用统一实施的监控防护软件。
另外,不断爆出的移动网络及应用程序本身的漏洞也应当引起注意,随着时代发展,在移动设备的数量已超过手提电脑的今天,这些潜在的威胁都将成为网络犯罪中的下一批目标,作为IT安全人员,我们也需要实时了解最新的漏洞资讯,以免应对不及。
关注新的安全技术
当然,最新的尖端技术都支持BYOD,它们大都经过苛刻环境的检验,可以应对敏感数据的安全问题,以下例举的技术都是我们考虑的范围:
应用程序及桌面的虚拟化——虚拟化通常只允许仅限查看的访问方式,可以防止敏感数据在最初的位置泄露出去,这样可以提升安全防护等级;
开发自我防护的应用程序——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在各类应用程序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可以把加密及密钥管理考虑在内,使得这些应用程序本身就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这类应用不怎么依赖本地平台,也不会因安全等级而牺牲过多的本地存储资源。
数据代理或云服务——通过高信赖度的托管服务,提升额外的威胁防护和提供数据保护能力;
沙箱技术——杀毒软件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也可以用到BYOD领域,即部署一个独立的空间,供移动设备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VPN技术——可以创建一个始终开放的通道将所有流量返回总部或者通过一个加密的通道将流量传送到云端。
参考我国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商管公司IT部对IT核心机房的规划设计提出以下建议要求,请各相关单位参考:
一.机房等级
国标B级(保证不因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二.性能要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三.位置选择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面积为50平米左右; 宜建于地面,不宜建在地下室; 电力供给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应便捷,自然环境应清洁; 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应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
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应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8应具备安装空调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四.环境要求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一般为:开机时温度23ºC±1ºC,湿度40%~55%。停机时温度为5~35ºC,湿度为40%~70%。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为15~25ºC。
主机房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五.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不应大于500mm/s2。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六.建筑与结构 1 主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及通风要求确定,且不宜小于3m。2 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设有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和维护要求。当管线需穿越楼层时,宜设置技术竖井。主机房宜设置单独出入口,并可通过其他相邻房间的门进行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应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机房内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应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通道的宽度及门的尺寸应满足设备和材料运输要求,建筑入口至主机房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主机房的顶棚、壁板(包括夹芯材料)和隔断应为不燃烧体。主机房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作为面层。主机房内墙壁和顶棚的装修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并应减少凹凸面。主机房地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当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电缆布线和空调送风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
(2)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电缆布线,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应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防潮措施,地面垫层宜配筋,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技术夹层的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当采用轻质构造顶棚做技术夹层时,宜设置检修通道或检修口。
13主机房不宜设置外窗。当主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固定窗,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门窗、墙壁、地(楼)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均应采取密闭措施。15抗震设防分类不应低于丙类 16机房承重要求不低于10 kN/m2
七. 空气调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风管及管道的保温、消声材料和黏结剂,应选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B1 级材料。冷表面应作隔气、保温处理。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处设置防火阀。防火阀应具有手动和自动功能。空调系统噪声值超过本要求五项规定时,应采取降噪措施。主机房应维持正压。主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10Pa。主机房内空调系统用循环机组宜设置初效过滤器或中效过滤器。新风系统或全空气系统应设置初效和中效空气过滤器,也可设置亚高效空气过滤器。末级过滤装置宜设置在正压端。设有新风系统的主机房,在保证室内外一定压差的情况下,送排风应保持平衡。8 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可安装在靠近主机房的专用空调机房内,也可安装在主机房内。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下列节能措施:(1)大型机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
(2)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八.电气 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两个供电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2供配电系统应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备用容量。3 户外供电线路不宜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当户外供电线路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套的电缆时,在电缆进出建筑物处应将金属外护套接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由专用配电变压器或专用回路供电,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5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低压配电系统不应采取TN-C系统。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应按设备要求确定。电子信息设备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用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动力设备与电子信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由不同回路配电。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应采用专用配电箱(柜),专用配电箱(柜)应靠近用电设备安装。
9电子信息设备专用配电箱(柜)宜配备浪涌保护器、电源检测和报警装置,并应提供远程通信接口。当输出端中性线与PE线之间的电位差不能满足电子信息设备使用要求时,宜配备隔离变压器。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源连接点应与其他设备的电源连接点严格区别,并应有明显标识。11 敷设在隐蔽通风空间的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阻燃铜芯电缆,电缆应沿线槽、桥架或局部穿管敷设;当配电电缆线槽(桥架)与通信缆线线槽(桥架)并列或交叉敷设时,配电电缆线槽(桥架)应敷设在通信缆线线槽(桥架)的下方。活动地板下作为空调静压箱时,电缆线槽(桥架)的布置不应阻断气流通路。配电线路的中性线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界面接;单相负荷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主要照明光源应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荧光灯镇流器的谐波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 17625.1)的有关规定,灯具应采取分区、分组的控制措施。主机房和辅助区应设置备用照明,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10%;有人值守的房间,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的50%;备用照明可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通道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主机房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5lx,其他区域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0.5lx。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不应采用0类灯具;当采用Ⅰ类灯具时,灯具的供电线路应有保护线,保护线应与金属灯具外壳做电气连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照明线路宜穿钢管暗敷或在吊顶内穿钢管明敷。18 技术夹层内宜设置照明,并应采用单独支路或专用配电箱(柜)供电。19 主机房和辅助区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值应为2.5×104~1.0×109Ω,且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宜采用焊接或压接。当采用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接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20cm2。
2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有关规定。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2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电子信息设备应进行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方式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易受干扰的频率及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和规模确定,可采用S型、M型或SM混合型。采用M型或SM混合型等电位联结方式时,主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联结网格,网格四周应设置等电位联结带,并应通过等电位联结导体将等电位联结带就近与接地汇流排、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进行连接。每台电子信息设备(机柜)应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等电位联结导体就近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等电位联结网格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 的铜带或裸铜线,并应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边长为0.6~3m的矩形网格。
九.机房布线 承担信息业务的传输介质应采用光缆或六类及以上等级的对绞电缆,传输介质各组成部分的等级应保持一致,并应采用冗余配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网络布线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有关规定。
3.在设计机房布线系统与本地公用电信网络互联互通时,主要考虑对不同电信运营商的选择和系统出口的安全,设置的网络与配线端口数量应至少满足两家以上电信运营商互联的需要,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各家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线路宜采取不同的敷设路径,以保证线路的安全。
十.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 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宜采用集散或分布式网络结构。系统应易于扩展和维护,并应具备显示、记录、控制、报警、分析和提示功能。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可设置在同一个监控中心内,各系统供电电源应可靠,宜采用独立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源供电,当采用集中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源供电时,应单独回路配电。检测和控制主机房和辅助区的空气质量,确保环境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要求; 4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有可能发生水患的部位应设置漏水检测和报警装置;强制排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应纳入监控系统;进入主机房的水管应分别加装电动和手动阀门。机房专用空调、柴油发电机、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设备自身应配带监控系统,监控的主要参数宜纳入设备监控系统,通信协议应满足设备监控系统的要求。
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主机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宜采用KVM切换系统。7 安全防范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8 紧急情况时,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接受相关系统的联动控制而自动释放电子锁。9 室外安装的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应采取防雷电保护措施,电源线、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避雷装置和电缆屏蔽层应接地,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十一.给水排水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给水排水管道应采取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2 穿越主机房的给水排水管道应暗敷或采取防漏保护的套管。管道穿过主机房墙壁和楼板处应设置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取密封措施。3 主机房和辅助区设有地漏时,应采用洁净室专用地漏或自闭式地漏,地漏下应加设水封装置,并应采取防止水封损坏和反溢措施。电子信息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均应采用难燃材料。5机房内精密空调需要大楼水管道施工方提供一路供水,精密空调冷凝水也需要大楼水管道施工方提供排水管路。
人生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职业萌芽阶段:基本上对应与大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由于我国高校的教育仍然是偏重于知识教育,教授专业知识,缺乏基本的职业发展教育和素质培养,例如大学生不了解职业发展规划、不了解企业的运作、不知道自己找什么样的工作、面试是不能证明自己的素质能力。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进入工作后,很长时间不能适应工作环境,不能正确定位自己。
本阶段职业规划的重点:探求专家喜欢的行业和职业方向,初步了解行业公司的基本运作,重点加强自己的职业素质培养,例如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工作阶段:这个阶段是开始工作的0-5年的过程,初入职场,接到公司分配的工作,从开始学习怎样工作,在别人的指导下,承担公司中的部分工作。慢慢适应了职场的环境,掌握了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成长为一名可以独立工作的合格的工作人员。本阶段职业规划的重点:明白公司的运作,学习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在公司工作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行业的了解和本行业的职业方向,确定自己的专业化职业发展方向。例如在IT服务公司,可以选择项目经理、IT架构师、IT系统工程师、IT应用工程师、咨询顾问等职业方向。开始从技术、专业方向、职业化素质三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团队贡献阶段:这个阶段是工作后的4-9年的过程,技术上的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从一名独当一面的工作人员,成为一个能带领一个团队完成工作的重要人员。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团队,积极影响团队成员,作为技术负责人或团队领导,解决团队中的问题,实现团队成功。
创新贡献阶段:一般是工作10年、15年或20年后,成为这个行业和职业分享上的专家,不仅指导公司相关方面的工作,更能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公司业务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用更有效的方法,帮助企业获得成功。
IT行业职业介绍:
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从职业角度,是指企业建立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对项目实行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的责任保证体系和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设立的重要管理岗位。项目经理是为项目的成功策划和执行负总责的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项目经理首要职责是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优质地领导项目小组完成全部项目工作内容,并使客户满意。为此项目经理必须在一系列的项目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中做好领导工作,从而实现项目目标。
系统工程师:是指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分析商业需求,并使用各种系统平台和服务器软件来设计并实现商务解决方案的基础架构的技术人员。他是个“纯粹”的技术职业,而且需要脚踏实地地工作,能够亲自动手进行软件、硬件操作,因而受到许多求职者的青睐。
顾问:英文名称consultant,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
应用工程师:Application Engineer是IT行业开发部门比较普遍的一种职位,区别于设计工程师Design Engineer、产品工程师和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Program Manager。主要是项目团队中开发和技术更改的负责人,与项目中的销售代表-客户经理Account Manager,工厂代表-启动工程师/经理Launch Engineer/Manager,采购代表一起,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完成项目工作。
软件测试人员: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执行测试用例后,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
操作应用人员:主要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本职工作。
运行维护人员:负责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基本的开发;
张若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号:37060210
摘要在本科三年级结束后的暑假里,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生产实习,对自身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以后的工作、发展中有何具体途径和前景有了深入了解,又通过调研,对IT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IT行业职业划分、不同职业的前景、所需技术能力等做了了解并进行总结。
关键字 IT行业发展趋势职业划分前景技术能力前言
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产业的意思,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分为IT生产业和IT使用业。IT生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业、通信设备业、软件、计算机及通信服务业;IT使用业几乎涉及所有的行业,其中服务业使用IT的比例尤其大。
近年来,随着IT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该行业,引起了该行业的人才竞争相当激烈,而且人才流动也很频繁。除了已经工作的人员,还有很多后备力量,大学毕业生也争相参与竞争。
由于IT行业相当复杂,通过调研,我将分别介绍其具体分类及工作内容、不同类型工作的薪资情况及前景、所需能力等,最后,还将结合IT业近年的整体发展趋势,对自身未来做展望。IT行业工作分类及工作内容
IT行业的分类方式很多,也很杂。如前面说的生产类行业和非生产类行业。
调查到IT信息技术比较官方的分类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和种软件;第三层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和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
但是这样的分类还是太泛泛,经过总结,又重新把IT行业的工作内容大体分为研发、市场、技术、管理、生产和其他几大类。
2.1 研发
研发工作常见的岗位如RD、QA,都是我们比较清楚的了。研发包括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具体说,在一个公司里面完成项目开发,或者定制产品。i
通常研发岗位,包括RD、QA,以及配置管理员、架构师、小组长、项目经理、研发助理等,就是研究部分所有的职位。在一些小公司,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甚至架构师,都不分,视具体情况而定。
RD就是Research & Designer,就是普遍意义上的设计人员,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恐怕大都要从这里起步。
QA就是 Quality Assurance,也是门槛较低,是多数刚毕业学生的首选。QA一般细分为软件测试和产品中试,像我们熟知的华为、迈普这类大中型企业,以生产硬件产品为主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中试部,专门测试硬件,如各种静电测试、温度测试、跌落震动测试等,为产品最终上线做准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配置管理员。一般小公司没有这个角色,由负责的测试人员兼任,而大公司则会专门设置这个角色。软件人员开发的产品,在自己机器上的测试版只有提交到SVN等版本管理器中,才叫产品,再由配置管理员在中心服务器上将软件产品从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生成安装程序包,发给测试部,测试部测试完毕,返回测试报告,公司领导签字后,软件产品的发货,就是配置管理员负责发货了ii。
2.2 市场
市场涵盖的内容很广,往小了说,中关村里的谈单员是市场,往大了说,华为的地区总载也是市场。市场根据个人经验,又分为Sales 和 Marketing,前者是简单的客户成交服务者,后者则属于较高层级的销售人员,可以引导市场,引导客户促成交易。
2.3 技术
技术,即Service,技术支持。同样的,也分很多层,往低里说,电脑城里拼机器的是技术人员,大了,网络管理员大概也算技术。在一些系统集成公司,他们是经销商而不是制造商,他们的研发单位的项目经理等其实也算技术,所以具体怎么样工作,也要看公司情况。
2.4 管理
IT业的管理并不一定只能从IT业产生,或者只管理IT业。但总的来说,研发、技术、市场等,如果想的话,最终都有可能发展为管理,但是成功率比较低,毕竟大部分技术人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不会太出色。
2.5 生产
大型公司,如华为、迈普、Inter等,以生产硬件产品为主的,基本上都有生产部,包括生产、仓储、物流等很多内容。
2.6 其他
比如创业,对于毕业生也不失为一个选择,但风险比较大,不过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也无可厚非。薪资情况
找工作,最看重的在不同时期可能不同,有时是前景,有时环境,但薪资永远都是排在前几位的。
幸运的是,IT行业的薪资待遇是比较高的,从平均工次排行在前十位的行业中看,金融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最高,其次是独立软件开发商,他们的平均的工资水平在四午以上,而大部分的行业平均都集中在三千左右,这些行业分别为电信、商业流通、系统/网络集成等。下面从不同职务具体介绍一下。
1)战略决策层。互联网行业差距最大,以副总裁为例,其税前现金收入总额,10分位
(10%的调查数据小于该数值,体现市场低端薪酬水平)为47000元,50分位(50%调查数据小于该数值,体现市场中端薪酬水平)为121000元,90分位(90%调查数据小于该数值,体现市场高端薪酬水平)为31000元。
2)财务管理。财会总监一职收入在IT行业差距不算大,如互联网业和IT制造业,财会总
监收入从50000到350000不等,中位数都在160000元左右;电子、微电子与电信设备行业年收入在70000到250000元之间。
3)人力资源。IT行业人力资源职位系统待遇各子行业有所不同,最高的为互联网行业,好的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待遇可达到600000甚至更多。总体来看,总监及职位的待遇为年收入167000元。IT制造行业人力资源总监级职位平均水平与互联网相似,电子与微电子则为137000元。
4)市场。牌顶端的市场总监仍然是收入分化较大的职位,年收入从51000到328000元不
等,不过平均水平在126000到137000元之间。而处于第二梯队的经理队伍,平均年收入在90000到100000元之间,至于第三梯队的主管队伍,平均年收入在63000至85000元。
5)客户服务。客户服务工作在互联网行业和电信设备行业,最高年薪达到了450000元,平均年薪也在180000左右;较差的要数IT制造业和电子、微电子行业,平均年收入分别为130000元和72000元。客服经理和客服技术支持经理处于相似的职位水平,在IT行业平均年收入在73000到108000元之间。客服主管次之,年收入为50000到60000元。iii
6)研究开发 IT全行业研发总监平均年收入150000元,最高年薪出现在互联网行业,为
480000元。设计总监一职多见于互联网行业,年收入在73000到479000元之间,平均年收入为134000元。研发经理平均年收入低于总监,在111000至131000元之间。研发主管、软件开发经理、软件测试经理与软件开发主管等中级管理职位的年收入也在120000元左右。专业职位年收入决定于职级,同时受公司规模、营业额度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初级职位年收入在30000到40000元,中级职位年收入为40000到60000元,高级职位50000到90000元,最高的可与研发经理比肩。架构师不属于管理职位,但年收入也与研发经理持平。
另外要注意的是,对个人薪酬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作年限和学历。
据调查,除电子与微电子外,IT行业薪酬与工作年限呈现倒V形状。电子与微电子行业工作年限与薪酬则是一直正向增加。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峰值出现在工作年限为16到20年之间,按年龄计算在38至42岁之间,税前现金收入总额为140000元。42岁以后,收入通常走下坡路,减少到100000元左右,直到退休。互联网从业人员在38岁以前,年收入一般呈逐年上升趋势,工作经验1年以下年收入为350000元,4至5年为53000元,11到15年为110000元。
而学历对IT行业薪酬的总体影响趋势是,硕士与本科差距不大,MBA普遍较高,博士在个别行业收入最高。能力要求
IT作为一个大的行业,其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广,包括有:软件、硬件、网络、通信以及其他的电子方向。IT人与准IT人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虽然所学课程也有所侧重,学了很多,但实际操作和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了很多,但是进入哪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好,自己心里其实并不清楚,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自身特点、专长和缺点,尽量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IT行业所涉及的职位按普遍的四大类划分为管理类、销售类、技术支持类和研发类。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沟通能力、诚信、主动性、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进补、大局观是这四类岗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在各在岗位上又各有侧重,例如,对管理类人员而,沟通能力、责任感、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四个纬度的重要就超过了对其他纬度的要求,而销售类人员则在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和诚信等四个纬度沟通能力等四个纬度上;技术支持类人员在学习能力、责任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四个纬度上;研发类人员在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四个纬度上会有着其他纬度所不可比拟的更高要求。i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htm?fr=ala0_1_1#4
目前国内各行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实施, 受到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压力, 竞争趋于白热化。竞争的加剧, 势必让各企业开源节流,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市场的竞争新格局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企业信息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有力的利器,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做为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IT规划”是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评估企业IT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本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情况的认识, 提出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愿景、目标和战略, 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 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其主导制订思想也应紧紧围绕企业的内在需求而进行。
本人认为, 企业在制订IT规划时, 应关注如下几点问题:
(1) 不要为“IT规划”而“IT规划”。目前, IT规划已被越来越多企业所认知, 有的企业为表示紧跟时代潮流, 对“IT规划”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在企业内部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关键成功因素、价值分析、重点应用领域等等还没有达成共识之前, 便仓促联系几个咨询公司进行调研规划, 由于沟通不足、认识不够、观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致使规划出来的结果也只停留在表面, 或者只是现有模式的进一步堆迭、延展。有的企业认为自身是中小企业, 人员少, 信息化系统功能简单, 业务流程管理粗放, 根本用不着IT规划, 但出于形象考虑, 也不惜费工、费时、费力地制订了一套IT规划, 其结果肯定会和上面故事中一样被束之高阁。
(2) 认为IT规划只是咨询公司的事情。有的企业在总结归纳信息化现状、简单提出发展愿景和目标后, 便撒手不闻不问, 其结果也可想而知。根据现有的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企业在IT规划中参与的程度越深, 在实际运行中的轨道与规划偏离的越少, 越能达到在规划中对结果的预期。信息化其实和企业管理的其他问题一样, 一个达成共识的、即使没有很多创新的方案, 要远远好于一个有很多创新、但迟迟不能达成共识, 也迟迟不能落实贯彻的方案。在制订IT规划时, 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①What do we want to do? (我们要求做什么?)
②What might we do? (我们可以做什么?)
③What can we do? (我们能够做什么?)
④What should we do? (我们应该做什么?)
这四个问题基本涵盖了IT规划的方向和目标、约束和政策、计划和指标三个主要要素, 都是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 紧紧围绕企业的自身需求而提出的。从实际出发, 从企业的需求出发, 是IT规划的根本出发点。
同时, 企业在制订IT规划时, 还应引入IT规划的能力成熟度概念。能力成熟度等级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可管理级和优化级五级, 企业应正确认知自身的信息化程度, 制订相宜的规划。‘领先一步是先进, 领先三步是先烈’, 脱离企业实际的规划是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的。
(3) 要与本单位所属行业特点相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 对信息化的需求内容、程度是不一样的。拿ERP和CRM来举例, 银行、证券、保险、运输、流通等服务性行业, 它们一般需要直接面对客户, 与客户接触频繁, 客户服务业务处理相对复杂, 而内部管理比制造业要简单得多, 因而它们对CRM等系统的需求更为紧迫, 也更复杂;冶金、能源、机械设备、化工等工业消费品类制造企业, 它们的销售环节层次相对简单, 客户数量相对较少, 企业更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因此更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 首先要考虑上ERP;而像电信企业一方面要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要及时获取用户信息、提高服务质量, 对ERP和CRM的需求同样迫切、同等重要。
正规的咨询公司, 对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企业既不能将“IT规划”统统推给咨询公司, 也不能觉得自己是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需求再明白不过的了, 又全盘拿过来, 怎么说就要求咨询公司怎么做。形成“业务有什么, IT就做什么”的现象, 造成“信息孤岛”、‘IT黑洞’的产生。只有咨询顾问通过对企业的调研,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才能帮助企业从诸多的问题中归结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事件的驱动点, 使实施目标明确。因为即使是相同行业的企业, 由于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在行业内所处地位等不同, 对信息化建设的愿景、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4) 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企业IT规划应纳入到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中, 要与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发展充分结合。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指导企业信息化发展, 保证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
IT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子战略, 应围绕着企业战略规划展开, 并最终服务于企业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从整体上来看是相对稳定的、延续的, 但并不排除企业根据不同时期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一样, 企业的IT规划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在不同时期作适当调整。同时, IT的长期规划一定要紧密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既要同步, 又要保证有超前的预见和规划, 才能避免业务发展太快而IT系统被动落后的局面出现, 才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指导作用, 对企业发展有推动作用。
企业生态环境、发展战略规划、IT战略规划的关系如图1所示, IT战略规划既域于企业生态环境、企业战略规划之内, 又超脱于二者之外。对于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来说, 行业竞争都异常激烈, 客户资源的争夺也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企业的发展战略基本上也都调整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层次, 所以IT规划的制订也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企业的战略规划, 调整到以深层次的应用开发为核心的思想上。但如果还停留在以基础网络平台的IT建设为重心的意识形态上, 或脱离于企业的生态环境、战略规划之外, 一味追求最新的信息化理论和技术, 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不仅无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 还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5) 与企业流程管理相结合。“信息化促进流程化, 流程化推动信息化”, 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根据IT带来的新形势改革业务流程, 旧有的流程和方式不改变, 即使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直接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和处理流程, 也只是固化了落后的操作, 将会对很多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 甚至有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不如手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IT应用根本达不到预期想象的效果。即使人们在应用IT之后, 认识到需要对原有流程进行一些改变, 但为时已晚, 因为系统的改造一般都会比预计的要困难得多。所以, 大多企业在ERP实施之前, 都先进行BPR, 进行组织设计、流程设计、配套设计, 然后基于这些设计和具体ERP软件设计解决方案, 将新的管理方法在ERP中实现。大多ERP实施公司在实施过程中, 都要先进行现状流程的分析与优化, 进而基于ERP产品设计解决方案。
打破部门壁垒, 流程细化到岗位, 由职能化管理转变为流程化管理, 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流程化管理模式形成的是一套以流程目标为导向的扁平化的管理体系, 可以灵活地对企业流程进行动态的、系统的调整。IT系统对流程化管理起着固化及支撑作用, 甚至已成为流程创新的一大驱动力。任何一套IT系统的建设, 都会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变革, 反过来说, 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 对IT系统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并因为有IT系统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才能成功并持续下去。
制订IT规划, 从组织的战略出发而不是从系统的需求出发, 可以避免脱离目标而进行建设的困境。从业务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 有利于充分利用组织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 从而避免建设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决策。否则, 就会给信息化建设带来致命的短视和形式化的恶果。
(6) IT规划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俗话说, “计划赶不上变化”, IT建设需要从实际入手, 实际情况又是不断变化的, 这就可能使得IT规划与实际建设脱节。所以, 企业在制订IT规划时必须要有三五年的长期规划和一年以内的短期规划。
目前, 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 更新换代很快, 新功能的实现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可规划的想像空间。两三年前的信息技术已经非常落后, 两三年前的IT规划自然也就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同时, 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也在日益变化, 由此造成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变化, 导致企业会不断的修改完善企业战略。IT规划为了与企业战略相符合, 也必须根据周围新的环境, 企业新的发展, 技术上新的趋势等因素进行补充和调整, 形成一个滚动计划, 做到“制订计划——实施执行——检查评估——分析调整”的PDCA闭环控制。如图2所示:
总之, IT规划不应该是外力强加的, 只有当企业自身深刻认识到没有IT规划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后果, 继而从内在生发出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的需求的时候, 那么, IT规划才有其存在的意义, 才可能成功, IT规划所涉及的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范围、进度、里程碑等内容, 才会不再如上面故事中的只存在于咨询顾问的报告上、只是在向高层汇报时昙花一现, 而是真正进入到相关领导的头脑思考中, 真正成为一个要被执行的“规划”, 真正去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摘要:从IT规划为谁而做谈起, 通过论述企业的IT规划与企业战略、流程管理、生存发展等的密切关系, 指出企业的内生需求才是制订IT规划的根本出发点。
管理软件的选择不单单是IT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与企业战略、组织/流程关联在一起。
什么是“成功”?对于此,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如果查查《现代汉语大词典》,它对成功的定义是:“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目标,也就没有所谓的成功而言。软件的选择也是同样道理,只有事先做好规划,明确方向,才能选好软件,选对软件,从而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软件选型,规划先行
IT规划,从表面意思上看,是侧重于信息化的规划。定义虽然很简单,但在具体的规划项目中还是要分清,什么样的企业用哪个层次的规划。
广义上讲,IT规划包含三个层面:IT战略规划、IT架构/运维规划和IT组织/IT治理。从内容上来说,IT战略规划是对IT手段和企业战略进行匹配分析,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明确IT的战略目标、方向和具体信息化建设方向;IT架构/运维规划是根据IT战略,具体确定运营层面的IT架构,指明信息化建设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和必要的技术保障;IT治理是在信息化组织已经建立并运作的基础上,对其工作的领域和流程进行一定的规划,使信息部门更有效的工作。
相比较而言,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之间的层次关系是:IT战略规划决定IT架构规划,在IT战略规划和IT架构规划明确的基础上,IT治理对信息化的运作提供更高效的保障。与企业的管理范畴的对应可以理解为:IT战略规划对应于企业战略规划,IT治理对应于企业组织的规划,而IT架构规划则属于运营层面。
对IT规划而言,要想成功实施规划项目,企业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是组织架构确定,二是管理模式/流程清晰。对于IT战略规划项目,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流程可以不做太多的关注,只要能够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基本上就能够确定企业的IT战略;对于IT架构项目,首先要保证企业有独立的信息部门,可能信息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不高,但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必须要相对清晰。之所以要具备这样的条件,是因为IT手段的引入是对管理模式/流程的支撑,如果管理模式不清晰,所进行的IT架构规划也很难落到实处,规划成果很难为客户带来价值;对于IT治理项目,企业内部不但要存在独立的信息部门,而且,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其在企业內部的作用不亚于主要业务部门,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IT治理项目才能顺利地开展,并且规划的内容更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
IT规划要想成功实施,必须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是组织架构完善、流程清晰?还是组织和流程都十分模糊?这些是能否进行IT规划项目的基础(必要条件)。同时,明确了企业的具体情况,就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决定是进行IT战略规划、IT架构规划还是IT治理?这些是保证IT规划项目顺利进行的充分条件。所以,保证IT规划项目成功运作的关键可以简单总结为:一是分析企业的具体情況,以确定是否进行IT规划;二是分析企业的具体需求,以确定实施哪个层面的IT规划。
IT规划的一般方法论
IT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就IT而规划,其本质需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需求紧密绑定在一起,其本身有相对明确的规划方法论:方法驱动,结果导向。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在理解或设计发展愿景、业务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系统的愿景、信息系统的组成架构、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支撑企业业务规划的目标达成。
在形成信息系统战略后,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的支撑硬件、支撑软件、支撑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
进行相应的IT组织、管理、流程、制度的设计。
贯穿始终的是同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人员的充分的、策略性的交流。
IT战略,四种驱动
如图2所示,在IT发展战略分析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四方面的关键因素:业务战略、组织文化、当前的IT架构以及IT产业趋势。
其中:
对业务战略的理解侧重于从企业发展战略及业务中寻找IT的支撑点/作用点,需要明确哪些方面是可以使用IT手段加以支撑的;
组织文化方面侧重于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惯例,考虑如何及时有效的进行IT规划及IT建设的相关工作;
对企业以往遗留的系统要加以综合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整合资源,避免浪费;
由于IT产业是个发展比较快速的行业,所以,任何规划都需要切实了解IT发展的趋势,保证规划/建设成果有一定的时效性。
业务与IT,形成互动
在IT战略的四种关键驱动因素中,业务战略尤为值得关注。如图3所示,业务战略产生相应的业务体系,而IT战略则导出信息系统体系。但只有从企业的业务战略出发,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服务于业务战略和业务体系的企业IT战略及信息系统体系。
三种角度,建立分析模型
IT规划中,在明确了业务战略和业务过程的基础上,涉及到具体的IT规划,需要着重从应用系统架构、技术架构以及组织架构这三种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核心的IT规划结果——应用系统架构战略规划、技术架构战略规划以及IT组织战略规划。
如图4所示,三个层次架构的具体内涵是:
◆应用系统架构:起点必须是业务战略,流程与功能结构都来自于业务战略。流程是IT战略的核心,需要分析流程的优化顺序和详细程度。软件结构包括一系列IT软件(购买或者自建),这些软件能帮助实现流程职能和给定的技术集成(中间件),后者与各种软件及紧凑的数据模型相联系。
◆技术架构:是软件结构的基础,定义了技术结构的八个层次: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中间件、1T服务(电子邮件,群件,互联网等)、网络、系统管理、安全、平台。
◆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和监管规则以及组织构造。在明确了三个层次的分析模型后,就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如何选择管理软件,是基于成熟软件进行配置,还是进行自主开发,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和业务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基于IT规划进行管理软件的选择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管理软件的选择需要兼顾四方面的关键因素:企业战略、组织与业务流程、IT战略及管理软件架构,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如图5所示:
相应地根据这四个关键因素,会形成三个主要的关键线路,分别为:
路线1组织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架构:业务部门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直接提出信息化需求,信息技术部门按照需求实施。如财务部门提出财务电算化的需求,运作部门提出库房管理的需求,信息技术部门会分别独立实施。
路线2企业战略→组织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架构:企业指定整体的经营战略,业务部门会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指导,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进行变革,然后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提出信息化需求,由信息技术部门分别独立实施。
路线3企业战略→IT战略→管理软件架构:根据整体的经营战略,通盘考虑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整体的信息化战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如表1所示,针对这三种主要路线,对应于IT投资、信息架构及组织流程所考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可以看出,第三条路线充分考虑了影响管理软件选择的所有关键因素,可以说是一条最佳路线。同时,在确定软件的过程中,还应关注IT系统核心价值的实现,重点考虑四方面内容:
★价值管理:确保IT投资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IT管治:确保管理人员能够使用在获得广泛共识的愿景和方向基础上的通用决策框架。
★技术能力:确保使用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定义和调整企业所需的各种IT能力,这些IT能力支持并构成企业的业务策略。
★组织能力:确保使用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定义、调整所需的各种流程和技能资源,这些流程和技能资源支持并构成的业务策略。
原本为员工稳定而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却导致了30%的离职率——这是来自全球职业规划师研讨班上的一个活案例。
中关村某IT公司经过几年高速发展,现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期。今年4月,为了“给每一位员工一个看得见的未来”,让他们安心本职发展,该公司决定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人力资源部对大部分员工进行了一对一沟通,认为已了解员工所需所求后,便为他们重新“定岗定薪定发展”。然而始料不及的是,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员工流失率竟达30%以上,这些员工的离职理由竟也出奇地一致:一半以上是“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目标不符”。8月份,起先是公司销售总监离职,随后在公司服务了3年多的一位销售主管跳槽,并带走了一批销售精英。不安分的因子似乎感染了每一个员工,公司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中,一场原本出于好意的职业规划最终发展成为一场“人事大地震”。
员工为何要离职?记者了解到,这些离职员工在与公司进行了规划面谈后,有的居然认为是企业对他有意见,有“炒人”的嫌疑,在“你炒我不如我炒你”的心态下,这部分人选择了离开;销售总监则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渴望更大的发展;至于那位被看好的销售主管,导致他离职的直接原因是公司通过猎头空降了一位销售总监。这位主管认为,公司违背了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承诺。原来,当时企业认为他的个人能力适合销售职位,并给他规划了明确的职业上升路线。但在销售总监一职出现空缺时,公司认为其知识素养尚达不到职位要求,故另作安排,该主管于是愤然辞职。
北京雅致人生文化公司咨询师刘冰认为,该公司在导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时,公司员工并没有对此形成积极的认识。企业为员工列出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往往会被员工认为是企业的一种承诺,当承诺不能兑现时比没有承诺还可怕,它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对追求发展的员工来说,这是一种无法修复的伤害。
【IT工程师的职业规划建议】推荐阅读:
it工程师述职报告05-24
对工程工作的建议想法10-06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10-03
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规划分析07-01
工程监理的职业规划05-25
管道工程项目建议书07-18
建筑工程师规划11-03
通信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09-15
人行道工程合理化建议09-29
测量工程师职业要求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