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精选9篇)

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 篇1

一、教材选择多源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1.选材源于幼儿生活。在选择教材时可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如暖和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去春游踏青活动时,看见树上、草地上可爱的蹦蹦跳跳的小麻雀,跟着后面追它,想要抓住它,这时就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和他们玩一个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戏活动《两只小鸟》,将两只手的大拇指扮成小鸟,边唱边玩,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快乐地游戏。

2.选材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幼儿就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低,音乐教材应选歌词朗朗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小班幼儿较易理解与之生活情趣有关的歌词。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己的认知条件相符合也能够朗朗上口。音域方面:耳听的发生器官出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即c1—a1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间,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二、过程设计精心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音乐活动的设计是音乐教育的前提。而幼儿学习动机是与活动的新颖和趣味密切相关的。音乐活动形式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

1.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才能吸引孩子。如《欢乐颂》第二教时,可按照名曲原来的强弱处理,但若老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那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向幼儿描述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因此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因此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又是没声音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响,帮唱得响一些,快乐些。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处理的要求唱,教学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之后,就能有效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设计幼儿模仿情景表演和对唱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进行演唱,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演唱的兴趣,还有效地增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中《拉拉勾》对比性理解,使幼儿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又如音乐活动《好娃娃》,该作品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主题鲜明,结构工整,节奏短促跳跃,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可采用创编图形乐谱进行打击乐演奏的方式参与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

三、师幼互动多样化,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随着近年来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重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1.情感互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用十分柔美的声音范唱,轻柔的动作哄“娃娃”睡觉,营造一种温馨、恬静、优美且具梦幻色彩的氛围。当幼儿接收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这种情绪信息时,也会很自然地轻轻抱起自己的“宝宝”,俨然自己就是作品中周身散发着深情和浓浓爱意的“妈妈”,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充满温暖的音乐情境中感受、体验并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理智地调控自己丰富的情绪情感,才能与作品的思想及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师幼才会产生认识、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2.角色变换,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如在创造性音乐活动《跳舞毯》中,教师可这样处理角色退出:先带幼儿做动作——依然带幼儿做动作,但时常停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有帮助地使用“小老师”——及时隐退,大胆放权,独立使用“小老师”——不用“小老师”,偶尔用语音、体态进行暗示性帮助——再次退出成为旁观者,或退到和幼儿一样普通参与者的位置,与幼儿共同享受在跳舞毯上自由创编节奏和动作的快乐。教师这一连串随幼儿能力不断提高和掌握熟练程度的增加而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胸有成竹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 篇2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评价,有效措施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现在的音乐教育评价还存在着很多弊端。要想有效地进行幼儿音乐教育, 就必须严格实施幼儿音乐教育的评价。笔者通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心得, 总结了以下几点利于幼儿音乐教育评价的实施办法。

一、多元化、多角度地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评价

对于幼儿教育,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这使我们对教学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提高教师的总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比如, 家长评价的主要方向是幼儿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教育专家评价的角度则是现行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教育教学的规律相符;幼儿心理学专家评价的角度更多的是教学活动对幼儿心理状况的影响。通过这些评价, 可以使教师从不同角度考虑、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 使得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二、健康、全面地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评价

(1) 应关注教师、幼儿与教材、环境、材料等客观文本的“对话”。同样的文本, 不同的人因其社会阅历、知识经验的不同, 会有不同的想法和领悟,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文本进行解读, 也会有不同的心得和体会, 因为这些“不同”的出现, 使个体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显得突出和特别。所以,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个性的变化, 还要关注教师对各文本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性。

(2) 评价的主体要符合真、善、美的标准, 在这个基础上要求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活动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 并且教学内容要紧贴幼儿的现实生活。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所选择的内容是符合真、善、美的标准的, 可是当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加入自己的设计和创新后, 这些反映真、善、美的音乐就变成了不被社会接受的音乐。所以, 在进行评价时, 应该从多角度、多层级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不能只注重一方面是否完成。

三、具体化、创造性地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评价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所表现的情况应该给予具体化的评价。有些教师在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对幼儿的各种表现的即时评价往往是:“真棒!”“唱得真不错!”“比上次有很大的进步啊!”试问:这样的评价说明了幼儿“好”“棒”是在什么地方吗?这样的评价对幼儿的启发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和意义。而且时间一长, 幼儿就会对音乐教学兴趣平平, 觉得学习音乐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如果可以通过使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更具体一点的方法进行评价, 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 某班级在学习《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时, 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让幼儿进行声音模仿, 并进行评价:“某某小朋友的声音软软的, 轻轻的, 真像乖乖的小猫咪, 请大家上小猫的列车吧!”类似这样的形象生动的评价, 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在哪里, 在不断的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 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四、用观察记录法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评价

通过平时的事件观察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时间观察 (定期观察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表现) 、随机观察 (根据自身时间的调整随机抽查幼儿的音乐表现) 等, 解读幼儿的音乐行为能力, 科学地判断幼儿音乐潜能的个体差异, 给每个幼儿配备一个“档案袋”, 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发展变化, 从而尽可能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幼儿的音乐表现, 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总而言之, 幼儿音乐教育评价的内容应该更广泛、更全面, 教育过程中的情况也应该在评价的范围内。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要注重幼儿的参与,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并且经常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34.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 篇3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策略

一、教材选择多源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1.选材源于幼儿生活。在选择教材时可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如暖和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去春游踏青活动时,看见树上、草地上可爱的蹦蹦跳跳的小麻雀,跟着后面追它,想要抓住它,这时就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和他们玩一个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戏活动《两只小鸟》,将两只手的大拇指扮成小鸟,边唱边玩,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快乐地游戏。

2.选材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幼儿就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低,音乐教材应选歌词朗朗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小班幼儿较易理解与之生活情趣有关的歌词。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己的认知条件相符合也能够朗朗上口。音域方面:耳听的发生器官出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即c1—a1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间,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二、过程设计精心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音乐活动的设计是音乐教育的前提。而幼儿学习动机是与活动的新颖和趣味密切相关的。音乐活动形式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

1.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才能吸引孩子。如《欢乐颂》第二教时,可按照名曲原来的强弱处理,但若老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那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向幼儿描述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因此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因此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又是没声音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响,帮唱得响一些,快乐些。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处理的要求唱,教学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之后,就能有效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设计幼儿模仿情景表演和对唱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进行演唱,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演唱的兴趣,还有效地增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中《拉拉勾》对比性理解,使幼儿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又如音乐活动《好娃娃》,该作品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主题鲜明,结构工整,节奏短促跳跃,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可采用创编图形乐谱进行打击乐演奏的方式参与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

三、师幼互动多样化,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随着近年来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重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1.情感互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用十分柔美的声音范唱,轻柔的动作哄“娃娃”睡觉,营造一种温馨、恬静、优美且具梦幻色彩的氛围。当幼儿接收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这种情绪信息时,也会很自然地轻轻抱起自己的“宝宝”,俨然自己就是作品中周身散发着深情和浓浓爱意的“妈妈”,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充满温暖的音乐情境中感受、体验并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理智地调控自己丰富的情绪情感,才能与作品的思想及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师幼才会产生认识、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2.角色变换,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如在创造性音乐活动《跳舞毯》中,教师可这样处理角色退出:先带幼儿做动作——依然带幼儿做动作,但时常停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有帮助地使用“小老师”——及时隐退,大胆放权,独立使用“小老师”——不用“小老师”,偶尔用语音、体态进行暗示性帮助——再次退出成为旁观者,或退到和幼儿一样普通参与者的位置,与幼儿共同享受在跳舞毯上自由创编节奏和动作的快乐。教师这一连串随幼儿能力不断提高和掌握熟练程度的增加而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胸有成竹地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 篇4

音乐游戏是融合游戏和艺术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它是最易为幼儿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主要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

幼儿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游戏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用的肯定。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融合游戏和艺术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它是最易为幼儿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正确选材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的前提

音乐游戏的表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有难有易。因此,在选材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来进行挑选或改编。

1.选择音乐游戏的情节应易于幼儿理解。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才能有活跃的想象,逼真的感情,才能对游戏感兴趣,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因此,如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为基础,来挑选适合各年龄层幼儿理解水平的游戏教材,会取得良好的游戏效果。

2.选择音乐游戏的动作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游戏大部分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的。因此,教师在选材时还要考虑本班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水平。如许卓娅老师的《合拢放开》《两只小鸟》等。为中班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可适当提高难度,可有一些需要互相配合,协作的动作。如《转一圈,摸摸她》《熊和小孩》。为大班选用的音乐游戏在中班的基础上再增加难度,动作和角色更加丰富,音乐要有相应的变化,如《倒霉的狐狸》《三人套圈》等。

3.选择的音乐游戏音乐要节奏鲜明形象。音乐在音乐游戏中起着指挥的作用,因此,在为幼儿选择音乐时应注意选择便于幼儿哼唱有歌曲或节奏明快的乐曲。如小班的音乐游戏《猪笼草和小飞虫》时,小飞虫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幼儿随音乐双手打开成猪笼草状,另一幼儿扮演小飞虫飞来飞去不停的用手点猪笼草,音乐快结束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小虫飞的声音,猪笼草去捉小飞虫,音乐在愉快的情境中结束。

4.选择的音乐游戏要有趣味的音乐。要使音乐游戏具有吸引力,选择的音乐应该具有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游戏的情节要有高潮,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其次游戏的内容要能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能从游戏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二、设置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的保障

首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提供适合游戏的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欲望。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幼儿通过你为她准备的道具和创设的情境,幼儿就会很快融入的游戏中去,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游戏的主角。

其次,创设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幼儿生来就对音乐具有特殊的敏感性。他们在音乐优美的旋律中,在宽松的氛围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

三、有效的指导是组织好音乐游戏的关键

1.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适当的示范。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教师可以通过对游戏的讲解和示范的方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使其产生参加游戏的愿望。同时,也为幼儿积累了游戏的经验,为他们参加游戏做好前期准备。

2.在游戏中要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对他们的要求要有所不同,让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音乐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如老师可通过语言讲述故事,通过图片、直观教具等,欣赏游戏音乐,通过适当的示范,充分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勇于创编、积极投入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乐于创造是音乐游戏的目的 1.培养幼儿一定的音乐技能。由于幼儿的音乐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在游戏中的表现也不同。能力强的幼儿玩音乐游戏时得心应手,能创编出丰富的游戏情节、动作。相反,能力差的幼儿虽能玩音乐游戏,但如果让他们参与创编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培养幼儿一定的音乐技能是幼儿对音乐进行创造的前提,也是组织好音乐游戏的前提。

2.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幼儿的想象创造无对错,对于一首曲子,幼儿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例如,一首舒缓的钢琴曲,幼儿可以想象在蓝天白云下嬉戏,可以想象成小溪流水,也可以想象成在花园中散步,或在课堂中安静地作画,虽然孩子们都没能说出音乐本身的内容,但还是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尊重幼儿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3.要注重幼儿游戏的过程。幼儿对“过程”比对“结果”更感兴趣。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多关注、重视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创造过程,重视幼儿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追求功利性的“完美结果”。

4.给幼儿一个自由游戏的活动空间。教师在游戏中应该给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如玩音乐《猴子爬树》,幼儿在熟悉了音乐游戏的基础上,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游戏,由能力强的幼儿分配角色,组织游戏,老师也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启发幼儿发展游戏,进一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增添猴爸爸、猴妈妈等角色,增加猴子睡觉、吃饭等情节。

高效音乐课堂源于有效教学 篇5

追求高效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永恒话题,高效的前提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音乐课堂上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在一节课中,设计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有效地?哪些问题是课堂生成的?等等,都需要我们一一设计到。

《森林的歌声》教学片断:欣赏《森林的歌声》导入课题。老师: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 学生:森林、大自然„„ 老师:为什么?

学生:有小鸟的声音、流水声„„

老师:由此,你想到了森林的什么景象? 学生:小河流水、鸟语花香„„

在这简短的导课过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是学生的回答也不会偏离主题,不至于出现老师费劲口舌的引导,学生也回答不到正题上的尴尬场面。

二、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些教师语言表现过于虚假、过于简单也过于幼稚: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音乐殿堂?四年级的孩子,有的肯定心里不想,但是就是迫于现场的压力,凑合着说吧!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问好几个问题,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简单无效的重复。

三、形式变化的有效性

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环节的设计多数追求教学形式的变化。然而有些形式是必须有的,有些形式是老师自己设计的,老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越多,往往在课堂中生成的越精彩,但不是所有的形式都在课堂上体现才完整,如果非常牵强的呈现在课堂上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坎儿”,迈过去了万事大吉,迈不过去全盘皆输。在《柳树姑娘》一课中,教师领着学生听了几遍歌曲之后,直接点出自己预设的难点,本来孩子们学起来不难,非得拿出来练练,课堂气氛显得沉闷,会场秩序像是不和谐的混声合唱。《螃蟹歌》、《Do re mi》的执教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形式,每一个环节都显得自然、顺畅、水到渠成,没有将所谓的难点单独提炼出来进行解决,重复做无谓的练习。教学环节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但教学形式既不能设计的整齐划一,显得呆板,也不能设计的太浮华。

四、教学目标确立的有效性

现在想来之所以有的课味同嚼蜡,要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过满,要么目标不明确,导致一节课下来,老师把握不住课的环节,甚至都不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所以教学目标一定是教师吃透教材、反复斟酌之后、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性,再提炼出来的。

五、音乐作品深挖细演的有效性

音乐课的根本还是“音乐”。少用专业术语让音乐课走向专业化,致使孩子们远离音乐。要让孩子们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喜欢音乐,拥有欣赏音乐的审美和表现能力。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音乐课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这只是手段,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为音乐作品服务上,要引导学生领会并掌握音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好音乐形象,通过音乐形象的确立分析音乐作品。《森林的歌声》是一节欣赏课,教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塑造存在差异、不固定性)如:小青蛙的声音、森林的歌声、神秘古怪的森林现象等等,因此,音乐课中决不能缺少音乐,音乐语言应贯穿于整堂音乐课,使学生沉醉于音乐气氛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从中受到教育。音乐课就应该用音乐的素材解决问题,所有问题的设计就应该围绕音乐而展开,多一些音乐的思考,少一些呆板的说教。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6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新课标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 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 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从而教会学生将音乐融汇到生活当中,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和丰富自己,大胆创新,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徐春雨. 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 篇7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奥尔夫音乐

一、找回本真,动作结合语言教学

幼儿音乐教学注重语言与动作的结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原则。语言与动作相结合能增强幼儿的节奏。将音乐与动作,语言和舞蹈紧密结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要求。将动作融入到音乐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切身体验,从而增进对音乐的情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能力,体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与活动性,发挥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在知识输入时得到美的渲染,加强审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让幼儿以一定的节奏来念自己的名字,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也为其他教学做好铺垫。除此之外,还需要发挥幼儿生性好动的优势,让幼儿通过一些日常行为增强节奏感。如跑步和走路,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节奏感的活动。另外,还可以伴随歌曲动作来打节奏,让幼儿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节奏感,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激发兴趣,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游戏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音乐活动中,无论是歌曲欣赏还是音乐游戏,都能将幼儿带入到音乐学习中去。游戏在这一环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游戏中用到的教具也十分重要。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游戏使用的教具比较单一,往往只是针对某一活动所用,这样每一课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重新制作教具,但收到的效果却不是很好,不能灵活地自由搭配再使用,且教具不能循环使用,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奥尔夫教具的设计是结合新的音乐教育思想设计的,它是一套具有其独特创造性的音乐教学使用的硬件,具有良好的整体配套层次,又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游戏中根据需要自由搭配使用。这种循环利用尤为重要,只有真正领悟到奥尔夫音乐教具的总体性能和设计意图,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具设计得独具匠心。这些特别的教具需要教师用心去琢磨如何能充分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怎样去使用这些各种各样的教具。同时,丰富教具的出现,能引起幼儿的强大好奇心。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往往会需要使用漂亮、有趣的教具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教学的环节。例如,游戏“滚汤圆”,首先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个乒乓球,将其当成汤圆,让幼儿根据教师播放的音乐节奏滚动自己手里的“汤圆”,这时不需要教师的语言提示,只要教师将球放在手里转一转,幼儿就能总结出游戏规则,这样简单的游戏却深受幼儿的喜爱。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游戏,既能发展幼儿听力的同时,又能欣赏和理解音乐中的词语。此外,幼儿教育更应该注重即兴教学,让幼儿参与到即兴音乐活动中来,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随机应变,善于发现教学契机,在课间还可以通过拍桌子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节奏感,或是鼓励学生主动寻找新的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品质。

三、强化互动,满足幼儿情感需求

情感依赖是幼儿的一大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幼儿的情感需求,注重自身与幼儿家长的互动,能够使教师对幼儿情感需求进行全面了解,能更好地把握幼儿的情感需求方向,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一)转变角色,主动参与

奥尔夫音乐教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乱”,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奥尔夫音乐活动,每次都需要提前试讲找到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以后才能正式授课,这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奥尔夫教学中,应该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到幼儿世界中,在活动中不应该以旁观者的身份存在,要与幼儿一起跳一跳,一起做表情,一起拉拉手,一起唱唱歌,融入到幼儿活动中。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幼儿用沙蛋球表现流水从上到下的动作,幼儿听着曲子,根据教师语言提醒配合着做动作,多次练习之后,幼儿就能听着音乐自己做出相应的动作,多次以后,幼儿也开始了新的动作方式,激发出创造的意愿。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幼儿,而不是一个命令下达的指挥者,同时教师要打破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作为主体,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放开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跃跃欲试,“乱成一团”。总之,奥尔夫教学是“乱中有序,因势利导”的优质教学方法。让教师转变,放下身份,主动参与活动,在与幼儿互动活动中,教授幼儿知识。

(二)家长参与,融洽感情

当今许多家长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专注于事业,而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能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家长少之又少。许多孩子在家不是看动画片就是自己玩玩具,导致一部分家长竟然不知道怎样跟孩子玩耍,其中还有些家长碍于身份,放不下成人的架子与孩子玩“幼稚”的游戏,但这些游戏正是孩子喜欢和需要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有意识地在家庭中配合幼儿进行音乐练习是奥尔夫的基本理念。幼儿园可以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组织家长开展奥尔夫音乐活动,让家长更清楚地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如何在家辅助幼儿进行练习,如滚汤圆游戏,即可以是幼儿间的活动,也可是幼儿与家长的游戏。在游戏互动中,会使家长与幼儿的感情越来越融洽,同时也能更好的辅助幼儿的学习。

四、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要求语言与动作相结合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乔雅荣,张浩.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1(4).

[2]姜夏.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15).

浅谈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8

【关键词】幼儿音乐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5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它内容丰富。由于幼儿在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方面较差,具有好动,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我在进行唱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各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通过多种感观参与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唱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最大程度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以下是我多年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幼儿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興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这对我触动很大,启发更大。是的,每个孩子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我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我会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孩子们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孩子们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以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节奏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人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运用儿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为歌曲节奏难点配上一个琅琅上口的儿歌,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节奏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地朗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发展音乐节奏感。第二步骤: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在教师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比如,在幼儿熟练掌握用手拍打的动作以后,教师要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跺脚、拍腿、拍肩等动作代替拍手,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创编其它能力和迁移能力。第三步骤: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人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人,他们会满足于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将情景表演融入教学之中

情景表演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表演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情景表演,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表演进行演唱。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如中班歌曲《拉拉钩》,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幼儿先两个一组交朋友,扮演朋友之间生气的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记住了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的更主动更轻松。

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篇9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中,“评价”这一名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课程实施者所重新认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对象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者即学校,评价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式量化评价向多元化“质性”评价转变,评价过程更人性化,强调了评价活动中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课程评价又因为有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而更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由于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加上音乐自身的较强社会交往性和文化传承价值,决定了音乐课程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们同学平时唱歌还不错,可到全班考试时,声音发抖,或者没了声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少了学习信心,难道我们老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给他打个高分吗?不,这显然不行,要弥补考试的这个缺陷,除了平时我们要多提问这位同学,多给他些锻炼机会,锻炼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们还应改变一下考试的氛围,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试,我们可以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进行,事先也不要告诉学生考试,这样有的孩子虽在平时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但游戏玩乐了,或许就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使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效果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吗?这时老师还可以悄悄地加以记载,事后公布分析表扬,这位同学收到这份意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或许对他的将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如低年级乐理考试就不一定象高年级一年发张试卷笔试,可以把考试布置成游园场地,让学生通过音乐迷宫、抢答、猜谜、画画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复心考查学过的一些基础实用的音乐知识。

二、拓宽考查评价渠道,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追踪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能力的增强,我们还可放手让学生组织音乐会,融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于之中,把独唱与重唱、合唱(不超过8个人,每声部有2个人来担任)结合考查,把独奏与重奏,合奏的效果结合起来评价,既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是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对每个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将在该项成绩中酌情加分。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还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评分,这活动不仅有学校组织的,还包括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赛、演出,我都根据情况把它记入音乐成绩。

三、采取多种形式,改变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对自己的一应俱全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像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的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在教学中,每当学生表演结束,给他们自评的机会,会使其表达自己的创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自主参与

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传统教学中受传统学生评价观念的影响,评价过程往往是统一考试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的评价的现状。新课程评价贤创造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空间和环境。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用描述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评价的多个纬度的结合。学生自评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承认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自我发展。如“班级音乐会”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表现音乐特长,学生吹、拉、弹、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试。学习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一次评价前,学生自己选择唱(奏)得最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评委,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奏),客观地自我评价并给每一位同学做出公正的评价。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的深入、准确,自然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的掌握与理解。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评价能营养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小组内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

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四、是师生互评,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价的针对性要强、体现个体、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互评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同时又增强了判断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上一篇:钢结构工作总结下一篇:新团委各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