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之浅见

2025-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之浅见(精选8篇)

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之浅见 篇1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中学(017000)    邵思霞

如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一直是我们关心和研讨的问题,近些年我阅读了许多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对它们进行了仔细地研读和分析,发现多数文章来源于英文原版书籍,它们的语言很地道、内容很新颖,文化蕴意也很浓厚,多数语篇都注重“理解”二字,这明显加大了阅读理解试题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形,我浅谈自己的意见如下:

1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新趋势

1.1词汇量增大

高考英语试卷题量较大,一般情况考生时间也比较紧张,加之高考文章的阅读总词量一直保持着递增的趋向,所以考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就必须提高阅读速度。

1.2新词、生词越来越多

在每篇文章中,新词、生词量逐渐增多,它们多数是由构词法而产生的新词和教学大纲不作要求的生词,这大大增加了阅读材料的难度。考生遇到新词、生词,一般情况他们会有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反反复复读几遍才可能会明白其含义。另外文章的语言表达也比较正式,句子结构也较复杂,到处是从句、省略句和插入语。

1.3题材广泛,来源生活

近几年的高考阅读文章选材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紧随时代发展步伐,题材新颖,不管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不管是科普的还是逸事的都是原汁原味的。

2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考生的要求

2.1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并要扫描到与主旨大意有关的细节。

2.2查找细节题,并要理解其含义。

2.3通过理解字面的意思,猜出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2.4通过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弄明白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之浅见 篇2

第一, 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目的。因为确立正确的阅读目的是造就一个良好的阅读者的主要因素。阅读目的能使学生产生阅读动机, 能引起学生对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的丰富联想, 能使他们脑中储存的知识与阅读的知识产生共鸣, 能使他们更有兴趣地进行阅读。因此, 确立正确的阅读目的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第二, 扩大阅读量, 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近几年, 高考英语试卷的阅读理解增至5篇文章, 而且选材内容十分广泛, 题材多样, 涉及到社会、生活、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 突出了语篇的时代气息和文化色彩;体裁也覆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 话题新、有时代感, 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推理上有较大的复杂性。因此, 学生除了要看懂文章外, 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极为重要。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 除了教材中课文的阅读外, 更多的是要通过课外阅读英文读物获取, 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 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2) 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 题材和体裁多样, 语言质朴生动, 寓学习于消遣之中,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选材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难度与课文相当, 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 生词率控制在2~3%之间, 难易适当, 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 增强他们的阅读信心。

第三, 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本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获取篇章信息的能力和技巧。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 英语文章的阅读可分为以下几种。

1.查读。查读是指带着问题去快速浏览, 目的在于在阅读材料时迅速查出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查读时要明确阅读的目的, 带着问题去读。在查读时要注意:第一, 要尽快扫视所读材料, 只有在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时才仔细阅读该项内容;第二, 根据所需要信息的性质集中注意与其相关的语言特点。通过查读, 可以加强阅读的针对性, 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节省时间。

2.略读。略读就是要求学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跳跃式地阅读文章中重要的部分, 以了解文章的大意, 领会篇章的主旨。阅读时要把注意力自始至终集中在寻找文章的中心内容上而不是细节上, 不要逐词逐句逐段阅读, 而是只阅读关键词汇、重要段落, 找出重点段落的主题句, 以了解读取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 最后, 阅读结尾以了解文章的结论。

3.研读。研读是为了领会和掌握所读材料的精神实质、内容细节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而进行的一种边阅读边理解边深入思考的阅读方式。研读时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及文章的价值。因此, 在研读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根据文章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分析作者的态度、立场、观点, 推断出作者没有说明但在字里行间所暗示的内容,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 还要教会学生抓信号词。信号词能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走下去, 帮助他们理解句意。例如, 当作者的思路有所改变时, 常会用表示转折的信号词, 如:although, but, yet, instead,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等。另外, 还要学会猜词。阅读中难免会碰到生词, 即使是熟悉的词在不同的场合也会有不同的含义。遇到这种情况, 要注意理解上下文中所含的信息。因为生词不是孤立存在的, 可以通过句子中或段落里某些意义明确的说明, 同义词或反义词等来确定新词的意思。例如, 可以利用文中说明词义的同位语或定语等来猜测词义, 根据上下文内容来猜测词义, 利用已有的知识、常识猜测词义。

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之浅见 篇3

一、理解主旨大意的技巧

主旨大意题是主观信息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抓住主题句,在掌握主题句时,只需选读文章的首段、尾段或每段的首句和尾句,重点搜索主旨线索和主旨信息。主题句一般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往往是文章的第一句。有些文章的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个别无主题句的文章,则要学生细读全文,领会大意,再去总结。

二、理解文章中具体细节的技巧

细节理解题是客观信息题,表达客观事实。像这类客观的问题一般不必细读全文,只需采用跳读、略读的方法就能找到答案。阅读这类题时,要将精力放在寻找你所需要的细节上,快速跳读并找到细节。待找到含有相关细节的句子时,就要放慢速度,仔细分析找到答案。考生还应对文章中的数字、事实、物体、时间关系、地点关系,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列与从属的关系等细心分析研究。

三、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的技巧

依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考查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猜测词义可运用五种方法。

1.通过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推测词义

because、since、as可以连接原因状语从句。so、therefore可以连接表示结果的并列句。so…that…,such…that…中的that可以连接结果状语从句。当这些词,词组出现在有生词的句子时,利用上下文的因果关系,依据已知部分猜生词的词义。例如:He brought his car to such a successful stop that he managed to avert a terrible accident. 通过前后文的因果关系和已知句,可猜出avert为避免、免除之意。

2.利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猜测词义

文章会出现生词的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借助文章中熟悉的词语来猜测生词的含义。例如:He not only looks down upon those selfish rich people but also despises them as well. 依据look down upon 可知生词despise为藐视、鄙视之意。

3.利用转折关系和反义词猜测词义

文章中常有but、otherwise、yet、although、however、instead、while、whereas、or else等表转折的词组,依据上下文内容进行对比,就可猜测生词的词义。例如:The house looked quite normal outside,but inside it was very。exotic with fascinating objects on display.由but引导的前后句可知,exotic与quite normal“相当平常”互为反义词,因此可知exotic。

4.利用文中的定义猜测词义

有时文章对生词采取下定义的方法来解释和阐述词义,帮助考生理解字词的含义。例如:Modern medicine began with the stethoscope,a medical tool used for listening to the movements of a person's lungs and his heartbeats.依句意不难猜出,听人的肺和心跳的医疗器械。

5.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利用常用的前后缀各自的词义,加上词根,可猜出派生词的词义。利用词的合成法,再依上下文可猜出合成词的词义。例如:misunderstanding是由understanding加了构成反义的前缀mis_构成,意思由“理解”变成了“误解”。

四、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判断在文章中不会直接表述出来,但文章所反映的已知文字部分是推理的基础前提和依据。所谓推理,就是根据推测加以判断。在阅读理解中,作为推理依据的文字,通过文章的表面和隐含意义,在忠实于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在阅读时,要抓住文章主旨和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在推理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且不可脱离原文而凭个人的看法去主观臆断。对于暗含在文章中的人物的行为动机、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作者未言明的倾向、意图、态度、观点等,要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分析,进一步抓住阅读材料实质性的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五、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的技巧

作者意图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有时作者不直接陈述自己的意图,他总是通过文章所提供的事实和现象,客观地使读者信服某种想法或意见。因此考生想明白作者的态度、意图、观点,就须分析表面文字之后的含义,而不被表层信息所迷惑,同时不能固守自己的思维习惯,要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和文章的语境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选出正确的答案。

提高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 篇4

一、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调查发现,学生虽然经过十多年的语文学习,但并无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究其原因,是小学、初中的学习只是全盘接受教师分析文本的结论,然后记下来。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仅剥夺了学生感知课文、体验情感、分析鉴赏的权利,还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盲从结论等不良习惯,更极大地消耗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更不用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时曾旗帜鲜明地提出“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语文教学也应该如此。“放出眼光”,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认知能力,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自己来拿”,就是让学生自己选取对提升能力、提高修养有用的东西加以积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鉴于此,我在课堂上常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进而在认真反复的品读中发现问题,提出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掌握方法,巩固训练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只是迈出了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才能事半功倍。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自然也应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范例,把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学生少走了不少弯路。比如,我曾尝试让学生用“把握主旨法”阅读文本。具体方法是:(1)读完文章后先说出作者的行文意图,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2)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作者所用材料的作用和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感悟“为文之道,做人之理”。

就具体的阅读教学来说,不同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比如,教学《荷塘月色》,就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与文题有关的段落,然后再分析其前后段落的内容,从而很快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逐段概括”“合并同类”的方法,先对每段文字进行概括,然后将表达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段落合并,最后再将各段的段意进行整合,进而提炼出主旨。

三、延伸积累,提升能力

阅读教学仅靠课本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延伸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学生具有丰富全面的语文素养。

为此,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推荐佳作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外,每周还要为学生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中国青年报》《文摘报》《语文报》或《语文读本》,让学生身在校园,心怀天下,感受时代气息,了解风云人物。总而言之,就是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进入阅读课堂,但学生阅读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有用的素材。

四、运用技巧,提高效率

现阶段,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依然是现代文阅读理解考查。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领会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词语含义、把握关键语句、阐释含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揣摩语言特色、评价文章优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依据原文寻找答题要点;二是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个数。这是因为,所给文章虽然是考查对象,但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所以答案要点必须从原文中提炼。至于考题后的分值,则可以帮助学生确定答案要点的个数。比如,如果考题的分值是6分或者4分,那要点就至少是两个。显然,根据分值推测要点个数可以使学生答题时心中有数。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和训练。

如何把握语文古诗文复习重点的推荐

语文高考是一个特殊的语文实践活动。高考成绩的高低和同学们在语文复习实践过程中,你们实践的质量的好坏是直接相关的。

建议:就是借助40篇提升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水平和能力。

所谓40篇每一个同学都很清楚,这就是北京《考试说明》里,所要求背诵默写10篇古文和30首古诗。对于这40篇,可以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能够滚瓜烂熟背诵默写,一字不错,给上句写下句,不出差错这是最基础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对着默写7分去的。在这个层面之上,我觉得同学们可以把这40篇作者、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的意图,文章诗歌基本内容,以及所使用的主要的表达方法技巧认真梳理一下。

第二个层面,可以除了巩固这七分的默写外,对十分的诗歌鉴赏有很大的帮助,对作文写作60分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当然还要对那些学习水平比较高,对古诗文兴趣比较浓厚的同学还有第三个层面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以40篇为核心,适度向外扩展。

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之浅见 篇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 refers to___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n line…,paragraph…) mean?

The underlined word/sentence “…” means_______

The underlined word is related to _______

By saying “…”, the writer means_________

3. 细节题,它的考察范围是最广的,各家对它的定义也各有不同,而我对其最简单直观的定义就是,在题干中出现了文章中具体内容的就是细节题,例如:人名、地名、时间、地点、具体事物、具体动作等等,它的具体形式以文章具体内容而变化,在此就无法列举了。

4. 推断题,其常见题干形式为: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is passage?

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_____

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learn that______

Form this text, we can infer that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righ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right?

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wrong/right except______

下面这张表格是04至福建卷阅读理解四大题型所考察的具体题目数量。

主旨题

释义题

细节题

推断题

4

3

10

3

4

3

12

1

3

3

11

3

5

2

10

3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福建卷对表层信息的考察仍占相当的比重。表层信息的把握主要指对短文细节的理解。而细节理解又包括直接的细节把握和间接的细节把握。直接的细节把握指的是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现成的句子作为试题的正确答案依据,而不需经过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间接的细节把握指的是作为答案依据的相关信息在文章中已经出现了,而在正确选项中出现使用了同义表达的替换。

天天朗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篇6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从朗读入手,引领学生天天朗读,以朗读促阅读,并借助母语,建立联系;加强训练,掌握技巧,日积月累,会收到好的效果.

作 者:闫明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42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刊 名:教育实践与研究 英文刊名: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41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朗读   阅读  

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之浅见 篇7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教师应从何入手呢?

笔者以为:一是要把握住读的时机, 一般地说开篇之时, 分析问题之时, 归纳小结之时, 须成诵即背之时, 都是指导学生读书的最佳时机;二是要制订出读的目标, 每读须提出具体要求:或识字, 或释词, 或理清结构, 或分析人物, 或弄清写法等, 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读懂书;三是要讲究读的形式及方法, 教者要授之以法, 学者才能读之有效。

下面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课堂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从始至终贯穿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书要多读, 有目的、有层次地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 包括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和师生合读等, 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 多种感官通道被利用起来了, 它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范读胜于讲解, 因为范读能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境界。学生通过各种朗读, 能增强语感, 再现意境, 加深对课文的感知理解, 培养听的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 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的信息反馈,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课堂上我以典范的录音朗读为示范, 发挥录音烘托气氛, 重视力强的优势, 引导学生认真听、模仿读、仔细辩、再重读, 从而使学生懂得把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出来。应从语句的重音、停顿、速度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等方面入手, 通过录音教学介入课堂, 避免了这儿读重音, 那儿要延长的生硬说教, 简化了朗读教学的形式,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去读、去比较、去体会, 较快地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 同时也达到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情感, 启迪思维, 发展想象拓展思维

对于文章的阅读来说, 创新是思维的火花。如教《我的母亲》一课, 为了让学生加深母亲对儿女成才的厚望, 我在教学这一课前, 录制了谚语:寅时不起, 误一日事;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用美丽的服饰装扮自己, 不如用智慧充实自己等教诲儿女的词句, 同时配音乐播放录音, 学生在反复听, 想中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激发他们为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努力学习, 成栋梁之才, 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审美情境, 激发审美情感, 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 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究其原因, 我认为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读后齿颊留香的优秀篇目比比皆是, 蕴涵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 力求让课堂成为美育的殿堂, 利用其优势和长处集中而有效地施行美育。融审美教育于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之中,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断地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只有这样, 语文教学才有昂扬的情趣, 才有无尽的吸引力, 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如讲《荷塘月色》一课时, 精彩的语句仅仅通过教师讲, 辨析是不够的, 应借多媒体课件再现美的意境, 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得到美的享受, 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中, 我根据课文内容, 以课件展示情景。《荷塘月色》中,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我出示课件中的一幅幅画面, 月光下的荷塘荷花, 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夏夜月光下的荷塘有什么特点?待学生讨论后出现另一幅画面, 荷塘上的月光, 展示画面的同时播放配乐朗读, 音像组合, 让学生耳闻、目睹, 使他们会意、入境、动情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情境, 此时学生纷纷说“我仿佛置身于静谧、安详、优美的荷塘, 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 荷塘上的月色如此令人陶醉。我好像在做一个美好的梦……”

语文是有生命的, 阅读更是充满灵性的。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 学会阅读。在教学中常以某篇课文为主, 将其读深、读透, 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 略读其它课文加以比较, 从而较全面地了解某一体裁文章的基本特点。

高考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之浅见 篇8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38-02

一、英语新课改的要求

1.英语教学应当坚持与时俱进。自从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教学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不断适应最新的教学要求,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准则。当今是一个信息高速传递、知识高度膨胀的时代,这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再也不能像过去“全国一本书”,而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下谋求更加优异的教学质量,新课改正是在这样一个目的下开展的。

自1979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加入了WTO,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都要求我们要更好地融入到地球村这个大家庭中,熟练掌握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中英语教育,作为加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不论是进入大学还是进入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搞好高中英语教育,是对学生负责,是对大学高等教育负责,是对社会负责。

2.新课改的内涵。“新课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个要求取代了过去“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说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取代了原来提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基础训练;推出了九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交际能力、增加文化积累,同时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再是单一说教,而是要形成师生互动。

二、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考英语阅读能力

1.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看到,新课标的变化是与时俱进的。曾经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的想法占据了很多人的头脑,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开设的一门学科,更是打开世界文化大门的一个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出,很好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方向。作为英语教师应当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对新课改要求的学习,在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下,不断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新课标”中关于英语阅读技能教学的要求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首先在教学目的上,阅读技能教学主张提升学生的阅读策略,主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提倡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顺利解决问题,这是阅读技能教学的目的之一。学生顺利进行英语文章阅读应当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学生应当对整篇文章进行把握,进行适当的略读,然后是找读,也就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在文章中找出答案。学生还应当具备预测能力,因为在英语阅读中会出现一些生疏的词汇,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地进行词汇预测,那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将是非常不利的。[1]

2.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1)把握好学生英语阅读的质和量。新课改后的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技能应当不断地加强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力度,要把握好加强学生阅读的原则,首先应当在阅读质上加以控制,也就是说要帮助学生阅读那些积极向上的、符合英语教学要求的文章。其次要在量上加以控制,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扩展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知识面,只有做好阅读质和量的把关,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从传统的英语教学的方法来看,拘泥于教材时期最基本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挥,学生在阅读上的弱点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英语学习包含了听、说、读、写几个重要方面,阅读作为其中一种不能忽视。总的来讲,在质和量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培养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

(2)增强具有趣味性的英语文章的阅读。在阅读材料的挑选上,要紧贴时代,做到时效性和趣味性并存,科学性和思想性并举。利用现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互联网、多媒体等等,为学生打造一个精中选精的阅读背景。并通过课堂提问、简述文章概要以及写心得感想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全面掌握,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3)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其次,要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在经过了一定数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不可避免地还是一张试卷,最短的时间内,最大效率地解决问题是同学们面对英语阅读试题时的内心真实写照。这也是一个需要逐步磨练和提高的应试过程,不仅需要同学们的大量实践,更需要教师的指点迷津。如在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文章的句子能看懂,但是很难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深意,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很难根据文章的内涵进行科学的分析,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那么基于此,英语老师在进行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时候,应当注重提升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从分析文章的题目着手,进而分析每一段的主旨句,这对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十分有利。英语文章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就是本段的主题,学生应当重点理解这些句子,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整篇文章的背景。[2]

三、结论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作为新时期的英语老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地创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的策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古语有云:教学相长,我们一定要不断接受最新的前沿教学思想,使其服务于教学第一线,为学生的明天负责。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知识文化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彦军.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特点及解题窍门[J].考试(高考族),2007,(Z1).

[2]曹云强,朱现冬.谈如何解答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J].考试(教研版),2007,(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液体的表面张力教案下一篇:长征组歌导学案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