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方案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坑围护方案(精选8篇)

基坑围护方案 篇1

1、杂填土:层厚0.6~1.2米。以砼地坪、块石、碎石为主,含少量粘性土。

2、粉质粘土:层厚2.0~2.6米。无层理,可塑至软可塑。

3、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4.4~11.9米,灰色,流塑状态,较均匀,局部还将有粉细砂。层底标高-11.88~-4.40米。

4、粘土:层厚6.8~11.3米。可塑至硬可塑状态,无层理,局部含泥质结核。

5、粉质粘土混砾砂,层厚0.9~2.7米。可塑至硬可塑状态。

6、全风化流纹岩。层厚1.8~9.8米。全风化岩以下部分因对围护结构及基础无较大影响,故不予考虑。本工程基坑设计要求开挖尺寸L×b =55400×16300,基坑底位于粉质粘土层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上,根据基坑及地质情况,该基础施工应采用围护结构。

二、常用围护结构比较

1、放坡开挖及简易围护 放坡开挖是选择合理的基坑边坡以保证在开挖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包括坡面的自主性和边坡整体稳定性。放坡开挖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好,开挖深度不深,以及施工现场有足够放坡场地的工程,但本工程受场地限制无法放坡,且挖土深度达到3.87米(局部5.85米),因此,本工程不宜采用放坡开挖方式。

2、悬臂式围护结构 悬臂式围护结构常采用钢筋砼桩,此结构是依靠桩足够的入土深度和桩的抗弯能力来维持整体稳定和结构安全。悬臂结构所受土压力分布是开挖深度的一次函数,其剪力是深度的二次函数,弯矩是深度的三次函数,水平位移是深度的五次函数。悬臂结构对开挖深度很敏感,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对临近建筑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此结构形式适用于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工程。本工程根据地质报告,地质变化多,地形起伏较大,部分孔基底进入粉质粘土层,部分孔基底仅至淤泥土,因此很难保证桩进入某层土深度,亦即保证桩入土有足够深度有一定困难。同时,此种围护方式变形较大(水平位移大),会对东边五层办公楼和西边五层宿舍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工程费用较高,对本工程使用时,应慎重考虑。由于采用悬臂式围护结构,会加快工程进度,便于施工开展,因此若要使用,必须在沿基坑开挖边线增加地质钻探孔,间距15米,以充分保证桩入土深度。

3、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 水泥土重力式结构在工程中使用得较多,常采用深层搅拌法,有时亦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形式,水泥土与其包围的天然土形式重力式挡土墙支挡周围土体,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深层搅拌水泥土桩重力式围护结构常用于软粘土地区,开挖深度约在6.0以内的基坑工程,由于水泥抗拉强度低,变形较大。本工程中,由于基岩较深,不宜采用重力式围护结构。

4、内撑式围护结构 内撑式围护结构由围护体系和内撑体系两部分组成,围护结构体系常采用钢筋砼桩,内撑体系可采用水平撑和斜支撑,根据不同开挖深度可采用单层、二层、多层水平支撑,当基坑平面面积较大,开挖深度不太大时,宜采用单层斜支撑。内撑常采用钢筋砼支撑和钢支撑两种。钢筋砼支撑刚度好,变形小,目前华东地区采用钢筋砼支撑体系较多。内撑式围护结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各种土层和基坑深度。本工程基坑开口面积较大,基底下土质分布复杂,采用内撑式围护结构方式,可充分避免不利因素带来的各种影响,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5、其它围护结构形式 其它常用结构围护形式有拉锚式围护结构,土钉墙围结构等,由于它们均不宜在软粘土、淤泥土中使用,故均不予考虑。鉴于以上情况,本工程围护结构形式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经粗略计算后,最后采用了单层砼支撑,φ600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主要采用φ500深层水泥搅拌桩止水,局部采用压密注浆止水。该结构能确保基础工程施工期的安全,又能合理控制工程费用。施工操作方便易行。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基础围护结构采用内撑式围护结构是合理、可行的。基坑围护方案和围护方案概算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4、<<浙江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33/T1008-2002

5、建设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其它与之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

9、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

二、工程概况与环境条件及分析 本工程总开挖面积约900m2,实际开挖深度为3.85米 北边为解放东路,车流量不大,且距离较远。南面为城区河道,距离基坑2m。西边为五层砖混结构居民楼,距基坑4M。东边为五层砖混结构办公楼,距基坑4M。

三、地质状况 具体详见1#~5#孔地质状况图。

四、支护结构选择 由于在本工程场地内,地质状况起伏变化不大,根据地质报告,围护支撑宜分段采用同一支护方式,经多层次方案比较,采用φ600-456水位情况。(2)查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情况,研究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对其的影响。(3)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保证供排水和动力的需要;安排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全面了解设计意图。(4)按总图布置位置,沿基坑边线,重新进行钻探(作鉴别孔即可),以充分确定灌注桩桩端进入土层情况。

2、桩施工 桩施工中,应先施工钻孔灌注桩,待灌注桩砼达到一定强度后(7天),再施工水泥搅拌桩(不在同一部位时可不受限制)。钻孔灌桩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顺序,必须采用跳打方式,时间间隔要在48小时以上,严禁按顺序施工。

3、灌注桩压顶梁施工 在灌注桩施工到一定数量后,即可进行地槽开挖,施工压顶梁,大面积土方开挖必须在灌注桩压顶梁砼达到80%强度后可开始。

4、土方开挖 挖土视实际土质情况决定,若土质状况较好,对工程桩无影响,则可一次到位,否则应分两次进行。

5、排水系统施工 排水系统施工分二部分进行:(1)地表排水系统:即围护顶排水沟,此部分应在挖土前施工前施工完毕。(2)基坑底排水:在土方开挖后,基坑内应沿轴线方向纵横做排水盲沟,并设好集水井,基坑边严禁设排水沟,施工时必须要准备好一定数量潜水泵,以备随时使用。

6、施工注意事项(1)做好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期间根据工程进展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2)施工时要认真核对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和设计图纸,如有重大偏差及时向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通报,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3)应确定施工期间周边环境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制订周密的监测计划,实行信息化施工。(4)重视地表排水、基坑排水措施,保障排水设备和动力,以保证排水畅通。(5)基坑土方开挖时应注意对支护结构的保护,不得对其产生挠动,甚至破坏。(6)挖出的土方以及建筑材料和大型施工机械不得堆放在坑边。(7)机械开挖时,严禁野蛮施工和超挖,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应按要求路线行驶。(8)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挖土程序、速度进行,应做好应急措施。

二、施工监测(1)支护施工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A、支护位移测量 B、地表开裂(位置、裂缝宽度)的观察 C、临近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 D、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在支护施工阶段,每天监测不得少于4次,并随时进行进行观测,完成基坑开挖、变形趋于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次数,持续到整个基坑回填结束,支护退出工作为止。(2)支护位移的量测有基坑边壁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测点位置应选在变形最大或局部地质条件最不利处,及附近有重要建筑物处,总数不小于3个,间距不大于30mm。(3)应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并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仔细观察。(4)当基坑顶部侧向位移δh/H<3‰时,应密切加强观察,分析原因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

三、工程事故预防对策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着重注意观测以下宜发生的事故苗头。(1)支护结构位移倾斜(2)墙体破坏(3)边坡失稳(4)渗水、流砂、管涌、坑底突涌(5)周围地面变形沉降导致的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开裂、倾斜。工程事故苗头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1、加强观测,当基坑顶部侧向位移δh/H<3‰时,应密切观察周边地面变形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开裂、倾斜情况,并分析原因,及时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措施,如增加锚杆或锚索,在必要情况下,应增设其它支护结构如钢板桩支撑等。

2、应做好坑内外排水工作,防止地下水对土体力学性能降低,同时应密切注意观测降水对周围土体产生的变形沉降影响。

五、对工程地质勘察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本基坑围护方案因所需相关资料不够全面,故仅作在假定条件下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并得出了在假定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完整的、全面的设计须在施工前获得详尽的资料(指深基坑围护所需的地质水文资料及周边环境条件)后完成并通过认可。故对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探作深化要求如下:

(一)应增设钻孔点并沿开挖线布置,并绘制沿开挖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垂直于基坑边线的地质剖面图。

(二)对基坑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的现状进行调查,判断基坑开挖对其的影响程度,提供其与基坑的相互关系、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内容。

基坑围护方案 篇2

传统的软土地基深基础施工方法中比如沉井、板桩支护以及井点降水开挖等施工工艺由于具有施工场地面积大、造价高亦或易产生振动、噪音等危害而危及临近建筑物的安全等缺点近年来逐渐被落后淘汰, 而地下连续墙及钻孔桩旋喷桩结合的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工艺基本上能解决以上问题而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工程中, 但二者在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及工程造价等方便也各有千秋, 文章结合二者特点对两种施工方案进行必选。

1地下连续墙

1.1 地下连续墙技术原理[1]

地下连续墙工艺即在土方开挖前, 用专门的挖槽机械在泥浆护壁的作用下沿着基坑或建构筑物的周边开挖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沟槽, 当将沟槽开挖到设计深度时清理沟槽内沉渣, 之后吊放钢筋笼到充满泥浆的沟槽内, 然后通过导管向沟槽内浇筑混凝土充满整个槽段, 整个槽段内的混凝土则构成一个单元整体墙段, 然后用特制接头连接各槽段即形成地下连续墙。

1.2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

(1) 泥浆制备及调整。

由于施工用浆在施工中具有固壁、防坍塌、携砂及冷却和润滑机具的作用, 因此其通常应由膨润土、掺和物和水构成, 最终成浆应控制其年度提高至不小于21 s, 比重不小于1.05, pH值在7~9之间, 并其能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和控制失水量等;

(2) 槽段划分。

划分应坚持不影响槽壁稳定性的原则, 并应考虑附近已有建筑物情况、挖槽机型号、槽壁稳定性以及钢筋笼重量等多种因素, 并应尽量减少接头数量, 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提高连续墙的防水性和整体性;

(3) 泥浆净化。

施工中对泥浆的循环使用或在浇筑混凝土时置换出的泥浆的质量会逐步恶化, 因此其必须净化后方可再用, 泥浆净化一般采用沉淀法和机械处理法, 待连续墙施工结束后应对泥浆和水做分离处理后方可采用管沟排放;

(4) 接头拔管时间控制。

导管从混凝土浇筑完毕到旋转拔动至全部拔出的时间应随混凝土性能、接头管长度、直径及形状等因素而定。拔管过早易导致混凝土坍塌, 过迟则往往因粘力过大而难以拔出, 一般在混凝土浇筑2 h~4 h后先拔出0.1 m左右, 当拔到0.5 m~1.0 m时无异常情况则每隔30 min拔出0.5 m~1.0 m;

(5) 接头施工。

施工中应根据混凝土的硬化速度依次适当的拔动接头管, 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2 h后为了便于其与混凝土脱开可将接头管转动并将接头管拔出10 cm, 在浇筑完毕后2 h~3 h则可采用起重机或千斤顶从墙段内将接头管慢慢拔出, 最后应根据混凝土顶端的凝结状态将其全部拔出, 在单元槽段接头部位挖槽后应用专业工具沿接头表面将接头表面附着物清除以避免接头部位混凝土强度降低引起漏水现象[2]。

1.3 地下连续墙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地下连续墙作为深基坑支护的多功能结构, 是在基坑周围的有一定厚度的封闭的钢筋混凝土墙, 其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外围结构也可以作为基坑的临时围护用墙;

由于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因此具有较大刚度, 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和较大的土压力、水压力等水平荷载以及良好的抗渗性能;

对临近建筑物影响小, 施工中无需放坡、支模等, 且土方工程量小, 资料记载在距离原来建构筑物仅20cm即可进行深基坑施工且对建构筑物无影响;

墙体深度、宽度及形状可以任意控制, 其在平面布置上可以呈H形、T形, 三角形、圆形、放射形等各种形状和曲线;

地下连续墙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 导致造价较高, 但其与较大沉井工程比较其工程造价可降低25-45%, 若将地下连续墙作为建筑基础结构墙体则可在更大程度上降低造价;

施工所用泥浆配制较高, 并且施工中应有泥浆回收重复使用系统;

适应性强, 该种施工工艺可以适合于各种土质, 不仅适用于软弱土层且可穿过砂、砾石等坚硬地层, 尤其在软土地质中更有利于施工以发挥其优越性, 当深度较大进入地下水位以下时也不受地下水的影响, 可不降低地下水而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全部在地面以上进行, 使劳动条件得到改善, 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及施工噪音较小, 能够适宜于对环境要求较严格的地区施工;其可以与锚杆等支护形式联合施工, 并可以在基坑内作内支撑;

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若土质条件复杂且施工不当等原因则往往会造成墙体表面粗糙、超挖以及相邻墙段不能连锁合拢等缺陷;

施工中若遇到含有较高承压水头的砂砾层, 不辅以其它措施则难以成槽进行连续墙浇筑施工;

施工需要专门的施工机械设备, 其各种设备相互配套且各个施工环节紧密配合, 若施工组织管理不善则往往造成现场泥泞, 施工效率低下, 施工质量差等后果。

2钻孔灌注桩及高压旋喷桩综合技术

2.1 钻孔桩与旋喷桩综合技术原理[3]

该种施工工艺的机理是利用钻孔灌注桩能够深入稳定持力层而具有稳定性能的特性, 其在稳固土体中能够起主导性骨架支撑作用, 之后在钻孔桩间施工高压旋喷桩, 高压旋喷桩既能将强透水层很好的凝固起来起到止水作用, 同时也可将软土固化及通过桩与桩间的相互搭接对整体起到良好的加固作用, 该种综合施工工艺对软土基坑侧壁的位移破坏有着良好的防治作用。

2.2 综合结构施工要点

(1) 桩孔位置。

施工前应认真做好水电、测量导线及桩位的复核工作, 以确保桩孔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紧凑进行, 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应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 m, 后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测定混凝土面高程以及拔管高度和速度, 并应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5 m;

(3) 围护结构入土深度。

若入土深度较小则桩体位移和弯矩随插入深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 达到一定深度后其变化则不再明显, 大量工程表明该种工艺存在一定的临界插入深度, 超过该临界值时桩体的变位和弯矩不大幅减小是由于桩身自身变形所增加的桩体的嵌固深度对桩顶位移影响不显著, 因此在施工中应明确其临界深度以免造成浪费;

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气、浆液压力及旋转、提升速度等以控制旋喷桩施工质量。

2.3 钻孔桩与旋喷桩综合技术优缺点及适用条件[4]

该种施工工艺具有较大的使用范围, 大量工程实践及资料显示, 只有当土层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有较高的有机质以及地下水流速过大甚至已经造成涌水的工程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来确定其适用性外对于其它土层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施工方便、工艺简单, 施工工期短, 对地基加固见效快并且其耐久性好;

该种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并能够保持地基的抗剪强度, 可以重组土体结构, 改变土层的变形性质, 减少土层的沉降量的作用;

可以通过固结原理和挤压作用来消除软土的各种不良特性, 同时可起到阻截地下水流、减少振动、防止土层液化或流砂等作用, 同其它桩型比较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 且具有良好的防渗作用;

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严格, 若施工控制不当则容易发生渗漏等工程质量问题;

造价较低, 资料显示钻孔桩与旋喷桩组合工艺同以往的施工工艺比较能节约10%~30%的工程造价;

施工过程中设备振动较小、产生的施工噪音较小, 对临近建筑物影响小, 对软土、砂土及城市密集区的基坑支护有更为显著的支护效果。 [ID:5562]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施占新.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法的改进[J].建筑技术, 2004, 35 (3) :208-209.

[3]喻永存.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建筑, 2007, 33 (34) :114-115.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的分析 篇3

【关键词】坑外土体;基坑围护;变形规律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 square under a fan room end well and tunnel foundation pit for example, the use of the foundation pi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outside the pit soil and foundation pit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results, safety to guide the excava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process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ccident.

【Key words】Pit soil;Bracing of foundation pit;Deformation law

1. 工程概况

本场地土划分为13个工程地质层,60.0m深度以内均为第四系堆积物,在垂直向上具有明显沉积韵律,水平方向上岩相较稳定,局部亚层多呈透镜体分布,据钻孔内水位观测,拟建工程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为39.9~41.6m。

2.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监测

2.1 在围护结构桩体、基坑外侧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

沿基坑周边墙体内布设观测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共布设围护结构桩体水平位移监测点6个,编号为ZTS01、ZTS02、……、ZTS06;布设基坑外侧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17个,编号为TTS01、TTS02、……、TTS17。

2.2 桩体、基坑外侧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2.2.1 埋设方法。

围护结构桩体、基坑外侧土体水平位移均采用测斜仪进行监测,其测点埋设方法分别如下:

(1)围护结构桩体测斜管埋设拟采用绑扎埋设。测斜管通过直接绑扎固定在围护结构桩钢筋笼上,钢筋笼入槽(孔)后,浇筑混凝土。埋设示意图见图1,效果图见图2。

(2)基坑外侧土体测斜管埋设拟采用地质钻机成孔,将底端密封好的测斜管下到孔底,在测斜管与孔壁间用干净细砂填实。

2.2.2 埋设技术要求。

(1) 管底宜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高于钢筋笼底部,顶部达到地面(或导墙顶)。

(2) 测斜管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

(3) 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固定、密封。

(4) 管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5)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的干净、通畅和平直。

(6)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

2.3 基坑围护结构监测方法。

2.3.1 观测方法:(1) 用模拟测头检查测斜管导槽;(2) 使测斜仪测读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测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地下放至管底,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读一次数据,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深点深度同第一次相同;

(3) 每一深度的正反两读数的绝对值宜相同,当读数有异常时应及时补测(监测仪器采用XB338-2型测斜仪见图3)。

2.3.2 观测注意事项:(1) 初始值测定:测斜管应在测试前5天装设完毕,在3~5天内用测斜仪对同一测斜管作3次重复测量,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侧向位移计算的基准值;(2) 观测技术要求: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底在恒温10~15分钟后开始读数,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测斜观测时每0.5m标记要卡在相同位置,每次读数一定要等候电压值稳定才能读数,确保读数准确性。

2.4 基坑围护结构监测的规律。

(1)首先必须设定好监测基础点,围护体变形观测的监测基础点一般设在测斜管的底部。当被测围护体产生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曲,用测斜仪确定测斜管轴线各段的倾角,结合测斜探头0.5m的固定长度,便可计算出围护体的水平位移。设监测基础点为O点,坐标为(X0,Y0),于是测斜管轴线各测点的平面坐标由下列两式确定:

3.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数据的分析

3.1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1)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监测基础点作为监测基础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2)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來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3)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

3.2 监测点报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1)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报警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报警值则为报警状态。(2)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

3.3 监测数据成果规律分析原则:(1)通过绘制时程曲线图、监测横断面图、监测纵断面图,对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影响范围进行分析;(2)通过比对监测数据的变化与施工工序、工法的关系,并综合地层条件、外界影响等因素;(3)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判断,如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提出补测(探)措施;(4)结合其它测项数据,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地面沉降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见图5)。

3.4 地面沉降监测点埋设的分析。

(1)开挖直径约80mm,深度大于1m孔洞,夯实底部,清除渣土,向孔洞内部注入适量清水养护;

(2)在底部灌注标号不低于C20,厚度为25cm左右的混凝土;在孔中心置入长度不小于80cm的中心标志,振捣密实;

(3)上部用砂土填实至地表5cm左右,钢筋标志应露出砂土面约1~2cm;上部加装钢制保护盖。

4. 结论

(1)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和工程自身关键部位实施监测,及时掌握基坑施工过程中坑外土体、周边地表及建筑、围护结构体系和围岩的动态变化,明确各施工阶段对坑外土体、基坑周边环境、围护结构体系和围岩的影响;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由于设计所采用的土层参数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迫切的需要知道现场实际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时采用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对设计方案或施工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技术施工;

基坑围护方案 篇4

特殊情况下深基坑围护测斜及变形浅析

结合工程实例具体阐述当测斜管不能正常使用情况下运用全站仪代替测斜仪进行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倾斜测量,同时运用岩土工程相关知识对所得监测数据表现的变形及突变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获得了预期的安全监测成果,确保了深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今后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借鉴.

作 者:楼楠 卫建东 LOU Nan WEI Jian-dong  作者单位:楼楠,LOU Nan(西安测绘信息技术总站,西安,710054)

卫建东,WEI Jian-dong(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郑州,450052)

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34(4) 分类号:P258 关键词:深基坑   测斜   全站仪   岩土工程  

基坑是什么?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篇5

1、施工用水、用电及便道等有关临时工程满足施工需要,提前联系协调办公室,保证水电供应。

2、施工前期,组织好施工人员分配,细化每道工序,按工序安排每班组人员,提前做好施工计划安排,防止窝工以及因人员安排不当造成的施工混乱。

3、基坑开挖前应通知测量班进行施工放样,放样过程中应全程配合,了解放样位置,保护放样桩位。

4、基坑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基础底面不得置于软硬不均的地层上。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基础浇筑前的基坑不得泡水。如发生基坑泡水现象,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满足要求。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当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5、开挖之前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定出开挖范围,做好标志。

基坑根据土层性质放坡开挖,采用挖掘机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人工进行边坡开挖修整并加强边坡防护。基坑开挖采取边开挖边弃碴的原则。开挖前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基坑开挖土方工程量及承台施工完成后回填土方工程量,计算出弃运土方量,剩余土方直接弃运至指定的弃土常

雨季施工时,基坑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槽两侧围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临近地方管道施工时,应安排专人值班,防止因施工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承台开挖完毕后,用水准仪从已知水准点引设计高程在桩头上测量并用红油漆或墨线标注桩顶高程位置,水准测量应作往返闭合,闭合差值应小于规范限差值。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对基坑底面进行平整,铺垫15cm左右碎石垫层并作水泥砂浆抹面。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篇6

拟建项目场地原为林地,地形较平坦,此次勘察采用绝对标高,以甲方指定龙山南路与覃怀大道路中心线交点(X = 38450291.79,Y = 3885060.50,h=90.10m)为基准点(位置示意详见武陟孔雀城1.1期项目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据此测得拟建项目场地内各孔的孔口绝对标高在87.45~89.88m之间。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土自上而下主要由素填土、粉土、粉质黏土、细砂构成,拟建场地勘探深度内地基土可分为9层,详细描述如下:

(1)素填土(Q4ml):杂色,松散。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土质不均一,局部表层约40cm为耕植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

(2)粉土(Q4al+pl):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局部夹薄层粉砂。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3)粉质黏土(Q4 al+pl):黄褐色~灰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偶见小姜石,粒径10~20mm,土内见铁锈色斑纹,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在场地内仅在北部分布。

(4)粉质黏土(Q4 al+pl):灰褐色~浅灰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偶见姜石,姜石含量占6%~9%,粒径10~20mm,切面光滑,稍有光泽。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5)粉土(Q4 al+pl)::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砂感强,局部夹薄层粉砂,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6)粉质黏土(Q4 al+pl):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偶见姜石,姜石含量占6%~9%,粒径10~20mm,切面光滑,稍有光泽。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7)粉土(Q4 al+pl):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砂感强,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8)细砂(Q4 al+pl):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份,含云母碎片,局部为中砂,夹薄层粉土。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9)细砂(Q4 al+pl):灰褐色,饱和,密实,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份,含云母碎片,局部为中砂,夹薄层粉土。本层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

2、区域地质构造及气象及水文 本区广泛发育了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断裂构造尤为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地层形成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的单斜式构造形式,倾角为10°-20°。区内东西向构造主要有凤凰岭断层和盘古寺—新乡断裂(焦作段称朱村断层),凤凰岭断裂,大高村东(称董村断裂);

北东向断层有九里山断层、马坊泉断层和薄壁断层,三下九号井断层、王封断层、三号井断层、两仓上断层等。

武陟县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多风,雨雪稀少。武陟县的干燥度指数k值小于1.5,属湿润区。

a)气温:年平均气温14.40°C,极端最高气温43.6 °C,极端最低气温-19.9 °C,年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月和8月。

b)降雨:年降雨量575~641mm,每年7、8、9三个月的降雨量是全年降雨量的55%。

c)冻土深度: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图》,武陟县的最大冻结深度小于0.5m,一般为0.3m左右。

4基坑围护设计概况 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基坑距相邻建、构筑物及道路较远,1-6#及地下车库基坑开挖小于5m,故采用放坡+挂网喷浆支护形式。

(1)、基坑土方开挖:

①土方开挖前应确定基坑开挖路线、轴线定位点、水准基点,并在设置后妥善保护。

② 基坑开挖时工作面、修理坡面须自上而下进行,根据现场土质情况确定,严禁超深、超长开挖土方,开挖每层后作业面暴露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应及时设置固网钢筋、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基坑底部开挖时,必须结合结构基础施工,至少留有200mm厚人工挖方,且不允许破坏原土。

③ 上层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若需提前开挖土方,须添加早强剂。

④ 施工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土质变化情况并与原设计所认定的加以对比,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反馈设计。

(2)、面层施工 ①本工程各剖面应严格按设计坡度施工,严禁出现反坡现象。

②喷射C20细石砼,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砂:碎石=1:2:2.5,厚度为80mm。砼喷射时,必须由上而下,分层分片喷射。

③坡面C20喷射混凝土面层设Φ6@200×200钢筋网片,及Φ12的水平及竖向加强筋,以提高面层的刚度和强度,坡面上下段钢筋网搭接方式可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300mm。

④面层混凝土终凝后2h应喷水养护,时间宜为3~7天,以确保喷射混凝土的质量。

5基坑排水设计概况 基坑排水采用明沟排水。基坑排水沟设置在临时施工道路旁边,距基坑边约1.5m,施工道路向坑外排水沟找坡1%。为200mm×300mm,底板采用C15混凝土垫层,厚度100,两侧用120mm厚砖墙M7.5砖M5水泥砂浆砌筑。

6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6.1本工程特点 本工程基坑面积大,施工场地狭小。整体车库土方至底板底以上200mm,开挖深度为3.97m;

1-6#楼土方至褥垫层底以上600mm再施工CFG桩,桩基施工完成后开挖剩余土方。

6.2 土方开挖 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力度,积极做好基坑土方开挖各项保证措施,以确保本工程基坑顺利安全开挖。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对挖土机的布置、进退路线和措施、坑壁围护等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在土方施工期间的总体场地布置也是本工程施工的一大难点。

6.3 加强土方开挖阶段的雨季施工措施 本工程土方施工阶段如碰到雨季,雨季土方及基础施工也是本工程施工的一大难点,在雨季施工期间,必须做好各项防备措施,确保本工程土方及基础正常施工。

6.4 土方开挖阶段总体场地的合理布置 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在土方施工期间的总体场地布置也是本工程施工的一大难点,在土方施工时,必须做好场地合理布置措施,分阶段、分区块进行施工。做好在施工区域之间产生临时边坡工作,基坑周边2m范围内不得堆放土方,材料堆载不得超过15Kpa。施工部署 7.1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1、组织管理体系 2、项目班子管理人员职责 根据项目部职能安排,制定相关责任人员的职责,严格把关,并根据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考核项目部成员,严格保证工程质量。

项目经理岗位职责:负责项目经理部的全面工作,签订项目承包合同,制定项目管理方针目标,指定项目总体管理方案和施工总体设想,对合同目标的实施效果负责,确保公司质量体系和合同要求的活动有计划的实施。负责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负责项目部内部的职能分配,主持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的考核和分配。全权处理项目管理过程中一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定期分析工程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对整个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负责。建立现场应急救援机构,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发生事故应立即抢险救援,保护好事故现场,事故及时上报,不慌报不隐瞒,积极配合上级部门事故调查,如实反应事故情况并做好善后处理。

执行经理岗位职责: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进行管理,当项目经理外出时代理行使项目经理职责。负责制定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其实施效果负责。负责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消防、卫生和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各项具体措施。负责现场施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负责项目部技术、质量方面的活动。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题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处理施工中的技术和质量问题。负责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洽谈有关技术质量事项。组织工程的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负责工程技术资料(质量记录)审核,使技术和质量活动的进程处于受控之下,确保公司质量体系和合同要求的活动有计划的实施。

施工员岗位职责: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指导、检查、监督、控制现场一切与产品质量有关事项,保证产品一次成优。做好项目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和各项技术资料的汇集和整理,做好施工记录,绘制竣工图。维护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良好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效率。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及分部、分项和最终产品的技术复核检查。

质量员岗位职责:协助技术负责人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根据设计图、工程质量验评标准、施工验收标准等参加质量监督检验。负责工程质量记录、技术资料的监督和检查,正确及时填写质量资料。

安全员岗位职责:负责对进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负责安全生产和消防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定期对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生产班组做好安全工作。

材料员岗位职责:按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接收物资进场(入库)应按规定进行检验试验或验证,做好记录和标识。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行消耗管理,建立台帐。按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对各类材料开展定位管理。根据接收物资的质量特性采用适宜的方式、环境妥善贮存,确保接收物资质量不因保存不当而受损。做好工具的保管、借用等工作。

7.2施工总体部署 土方开挖详见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1、基坑围护、土方开挖施工顺序:

基坑总体施工顺序:

第一步:场地普查、清障及修整使标高控制在-0.1m左右;

第二步:定位;

第三步:开挖至褥垫层以上600mm,进行挂网喷浆支护,待混凝土面层强度达到70%时,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第四步:CFG桩施工;

第五步:车库底板垫层底以上200mm、1-6#楼褥垫层以上600mm土方开挖;

2、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①土方开挖:详土见方开挖施工方案 ②喷射砼:喷射C20细石砼,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砂:碎石=1:2:2.5,厚度为80mm。砼喷射时,必须由上而下,分层分片喷射,不得有干斑流溢。

③土方运输:本工程采用自卸车集中装运。坑内所有土方全部弃土外运,坑内设置出土坡道,出土路线由西向东。

7.3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检查基坑施工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

基坑围护设计同建造地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否一致,同周边建筑物在施工时有否影响,弄清有没有原有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是否会对新造建筑施工有影响。

掌握该基坑围护工程的建筑和结构的形式和特点,审查现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否能满足工期、质量要求。

2、物资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围护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作备料、供料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

根据材料需求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以落实。

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做好验收保管工作。

3、机具准备 根据要求,编制施工机具需求量计划。提出需求量的时间要求,组织落实施工机具的到位工作。

4、劳动力组织准备 根据基坑围护现场工作的特点,编制劳动力需求计划,确定合理的劳动力组织。根据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求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教育。

为落实施工计划和技术责任制,应按管理系统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通常包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月、旬作业计划;

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

以及变更和技术核定事项等,都应详细交底,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

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7.4施工机械配备和劳动力组织 1、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序号 名称 数量 进场时间 退场时间 1 挖土机 5台(高峰期)土方开挖 土方完成 2 小挖机 3台 土方开挖 土方完成 3 自卸汽车 10辆(高峰期)土方开挖 土方完成 4 雾炮机 4台 土方开挖 土方回填完成 5 照明设施 3台 工程桩施工 工程施工完成 6 桩机 3台 工程桩施工 工程施工完成 7 空压机 1台 护坡施工 工程施工完成 8 喷浆机 1台 护坡施工 工程施工完成 9 注浆机 1台 护坡施工 工程施工完成 2、劳动力安排 序号 工种 人数 计划进场时间 计划退场时间 备注 1 桩 工 20 开 工 本工序完工 2 砼 工 20 开 工 本工序完工 3 钢 筋 工 10 开 工 本工序完工 4 普 工 15 开 工 本工序完工 6 机 修 工 2 开 工 本工序完工 7 电 工 3 开 工 本工序完工 8 挖机司机 6 开 工 本工序完工 9 自卸车司机 10 开 工 本工序完工 7.6 材料供应和管理 1、材料供应 序号 用途 名称 单位 数量 1 水泥(护坡)T 112 2 喷锚、护坡 水泥 T 120 3 喷锚、护坡 黄砂 T 500 4 喷锚、护坡 石子 T 750 5 防护 Ф48钢管 根 800 2、材料管理(1)材料准备工作要符合施工进度的要求,做到及时充足。

(2)施工用建筑材料应按施工阶段进展情况计划材料进场时间,并均保证及时进场。

(3)所有进场物资将先预先定场分类别堆放,并作好标识及产品保护工作。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下车库及1-6#楼边坡均采取喷8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支护。

1、材料要求 (1)挂网、固定钢筋网片:钢筋网采用φ6圆钢筋现场绑扎,间距为200mm×200mm。本工程基坑深度小于5m,边坡上设置3道锚杆(直径12mm、间距1m),锚杆长度1m,锚入深度0.9m、外露0.1m。

(2)喷射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自下而上分段进行喷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因自重而产生裂纹与脱落,合理地划分喷射区段,喷头与喷面地距离宜控制在0.8~1.5m,宜缓慢均匀、呈螺旋形轨迹移动,保证混凝土均匀和密实。喷射混凝土平均厚度不应低于设计值,而且混凝土必须覆盖钢筋网。锚管及编网工作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喷射,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厚度不得少于80mm。对于蠕变的淤泥或粉土,开挖难以自立时,应及时停止开挖,进行加固。

(3)边坡支护采用喷8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6@200×200钢筋网片)2、施工工艺 边坡修土→第一次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挂设绑扎→第二次喷射混凝土 3、施工方法(1)边坡修土 每层每段土方开挖以后,按照基坑支护设计放坡要求进行修坡,坡面松土要进行修除拍实。

(2)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1)喷锚墙面板采用C20喷射混凝土,厚度为80mm,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法,分两次喷射至设计厚度;

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污锈;

2)第一次混凝土喷射厚度宜为30~40mm,钢筋网在坡面喷射第一次混凝土后铺设;

3)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时应减小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钢筋与壁面之间混凝土的密实性;

4)喷射中如有脱落的混凝土被钢筋网架住,应及时清除。

5)每一锚喷网段的边缘,留出30厘米与其邻锚喷网相连接,待下一段钢筋都连接好后,与下段钢筋网一起喷射砼。

(3)喷射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 1)喷射混凝土的均匀性,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按下表:

施工控制水平优 良 及格 差 标准差(Mpa)母体的离散 <4.5 4.5~5.5 >5.5~6.5 >6.5 一次试验的离散 <2.2 2.2~2.7 >2.7~3.2 >3.2 变异系数(%)母体的离散 <15 15~20 >20~25 >25 一次试验的离散 <7 7~9 >9~11 >11 2)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应达到的平均抗压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ƒck=ƒc+S 式中ƒck——施工阶段喷射混凝土应达到的平均抗压强度(Mpa)ƒc——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Mpa)S——标准差(Mpa)3)绑扎钢筋网。钢筋网为6@200双向排列,钢筋的搭接长度为300mm,上下施工段之间以及水平加强筋的搭接采用焊接。

4)喷射第二层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待第二层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4)砼素喷支护施工流程图 土方开挖 修坡 开挖边线放样 边坡养护 喷射砼3~4cm左右 喷射砼至设计厚度 插筋 绑扎钢筋网 3、作业条件:

(1)基坑开挖前,应与业主一起进一步查明基坑周边范围内各类构筑物和管线信息,确保基坑周围环境与设计时没有较大出入。

(2)在开挖前,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准点及挖掘边框线,必须经过复测检查,由现场技术员为主办理技术复核手续,由现场监理对建筑物位置,包括建筑红线进行验线。

(3)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坚持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指导下,根据工况发生的先后顺序开挖,严格执行先撑后挖的原则。

(4)地表面要清理,基坑保持平整,做好排水的工作,在基坑周边砌好排水沟以便集中排水。

(5)土方车辆进出口处应设置水冲洗设施,以防泥土污染城市道路,冲洗下来的污水经三级沉淀池后排入市政下水道。基坑工程监测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3.0.1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未超过5m,周围环境简单没有建筑物,故本工程不需工程监测。

10基坑支护应急措施 10.1 目的 施工现场基坑围护土方开挖施工中,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特别要注意开挖时必须按“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严禁一次挖土过深造成卸载太快而发生围护失稳。安全事故发生时,要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事故态势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0.2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 沈晓华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卢国东 组 员:安全员、各施工员及各班组长 10.3 应急救援程序 事故发现人报告-项目部负责人-事故确认-报救援小组-向有关部门报告-报警-启动应急预案-展开应急救援-事故处理结果-应急预案检查评价 10.4应急救援小组职责及任务 1、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核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2、工地现场发生重大事故后,救援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应急救援机构,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在第一时间直接拨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火警救助。

3、现场应急救援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

4、负责调动工地现场的一切所需的应急物资和人员,组织抢险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5、配合公司和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收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6、及时提供信息和资料,积极参与事故原因分析。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切实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7、落实专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各级人员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10.5 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及时疏散周边人员,撤离危险场地,并迅速向项目部报告。

2、项目部接到报告后,对事故进行确认,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项目部及时进行报警,启动应急预案。

3、项目部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及时展开应急救援。

4、项目部应组织人员疏通事故现场通道,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带,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项目部在抢险过程中遇到危害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再组织急救措施。

6、项目部应组织人员迅速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体阀门,防止事态扩大。

7、项目部应设紧急联络员一名,负责紧急事故的联络工作。

8、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记录,并招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10.6 应急材料准备 1、通讯设备:移动电话、对讲机。

2、集体工具:小车:工作联系、伤员送医。

3、急救药品及器材:保健箱、担架等救援器材及灭火器等。

4、抢险物资:麻袋、铁锹、木桩、槽钢、钢管、扣件、脚手片、水泵、电线电缆、绳索等,抢险需用的其他物质,现场取用或临时调配。

序号 物资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1 铁锹 40 把 2 洋镐 20 把 3 塑料布 2000平米 4 污水泵 10 台 5 排水导管 500 米 与污水泵配套 6 钢丝绳 30 米 配备吊具 7 纺织草袋 500 条 8 雨衣 50 件 9 雨鞋 50 双 10 急救箱 1 套 10.7 基坑围护、土方开挖的应急措施 1、当土体倾斜应及时做好基坑上部卸载、反压,采用在被动区域双管双叶注浆加固,并准备好木桩、草包和必要的土体回填;

2、排水和土方开挖施工期间,应建立应急抢险小组,实行现场值班制度,抢险小组成员由责任性强,施工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的相关人员组成,应包括电工、机修、管工等工种人员。险情发生时,现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加强现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向上汇报,并积极投入抢险工作。

3、应配置和备用足够数量的抽水机具(如泥浆泵、清水泵、潜水泵等)及管线、电缆、照明等器材,充实机电维修人员,加强设施设备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机具的完好率。

4、及时做好应急物资、材料计划并列具清单,组织和准备一定数量的材料、设备器材,如砂袋、钢管、钢筋、水泥、喷浆机等施工材料及机具,以备应急需要。

5、施工前应重视基坑周边地下各种水源的调查,应特别关注地下雨水、污废水管的渗漏情况,应进行仔细排查;

对于渗漏严重的管道,在基坑开挖前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以防渗水引起基坑支护的位移或塌方。

7、坑底出现侧向位移,立即停止坑边的挖土,坑底堆土或抛石块,待稳定后,对坑底土层进行注浆等加固处理,待养护期后再继续开挖。

10.8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1、如发生触电事故时:迅速拉电闸断电或用干燥方木、木板等不导电材料将触电人与接触电器部位分离开;

2、如发生机械事故时:应立即停止操作的机械,救出被伤害人。

3、如发生火灾时:当现场有火险发生时,不要惊慌,立即取出灭火器或接通水源扑救,并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

4、如发生土体倾斜造成煤气管道、供水管道、排水管道、电缆管道破裂,立即组织人员抢险,并拨打有关单位电话,及时有效的对事故进行处理;

5、发生物体打击时:当有人受物体打击时,应立即救出被打击的伤害人,送现场工地医护室进行救护;

6、发生有害气体中毒及实物中毒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

7、如发生人员伤亡,应在一个小时内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并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送现场工地附近医院,并保护事故现场不被破坏;

8、施工现场必备有效的应急器材:对讲机、灭火器、医疗器材、车辆、担架、急救人员。

10.9 事故处理 1、根据应急救援方案,组织相应队伍和人员,分工落实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2、立即上报事故情况;

3、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4、发生工伤事故时还应保护事故现场,配合事故调查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取证;

5、集团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生产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处理协调事故抢险及善后事宜;

11质量保证措施 11.1质量保证体系图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材料员 安全员 分项工长 质检员 护壁专业分包 施工班组 11.2质量保证措施 1、材料进场后,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产品质量保证书,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前,仔细阅读施工图纸,领会专项施工方案意图及施工要求。向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工作人员领会专项施工方案意意图,施工要点及施工要求。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3、做好过程质量的控制,工长、质量员要作好跟踪检查工作,出现问题立即纠正,认真做好“三检”工作,每道工序施工结束后,工长、质量员作好实测实量工作,不合格的立即返工,直至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加强检查喷射砼配合比、喷射顺序、护壁成型质量 1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2.1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负责人 1.监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

2.配合人关部门排队施工不安全因素;

3.项目全员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

4.监督劳保用品质量和使用。

技术负责人 1.制定项目分项工程安全施工方案;

2.督促安全措施落实;

3.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技术问题。

生产负责人 1.在安全前提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2.组织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

项目经理 机械管理负责人 1.保证项目使用的各类机械安全运行;

2.监督机械操作持证作业。

劳务管理负责人 1.保证进场施工人员安全技术素质;

2.控制加班加点,保证劳逸结合;

3.提供必须劳保用品,确保安全。

其他有关部门 1.财务部门保证安全措施项目的经费;

2.卫生、行政部门保证工人生活基本条件,确保工人身心健康。

操作班组 12.2安全生产措施 1、土方开挖安全措施(1)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基坑周边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不得堆放土方,材料堆载不得超过15Kpa。

(3)坑内土方分层开挖应严格按方案要求放坡,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边坡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4)人工挖土、操作人员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应大于2.5m,两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机回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

(5)基坑护栏:基坑坑边设置红白相间双色钢管1.2m以上的双层围栏,立杆间距不得超过2米,并悬挂醒目标识,上下基坑设扶梯搭设宽1.2米钢管扶梯设扶手。

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1)现场临时用电实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三级保护。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3m。

(2)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配电箱门应配锁,有防雨措施;

箱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杂物。配电箱内应有电气系统图和每半月检查、维修情况记载。

(4)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其控制用电设备的额定值相适应。熔丝应与设备容量相匹配。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

(5)现场维修、安装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应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且在有效期内。非专业人员,及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启动和关闭机电设备。

(6)施工现场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明设、随地拖拉或绑托在脚手架上。电缆穿越建筑物、道路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必须采用防护套管等进行线路过路保护。

(7)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

(8)现场采用双路供电系统,确保电源供应。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敷设。

(9)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10)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机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表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须统一式样、统一配制,箱体统一刷涂橘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栏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联接,采用外插连接方式。

(11)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12)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13)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14)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15)土方基础施工,内部照明应使用24伏低压照明设备,结构施工内部照明使用行灯照明的,其电源电压应不超过36伏,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电源线须使用橡套电缆线,不得使用塑胶线。行灯变压器应有防潮、防雨水设施。外围的强电照明,必须搭设灯架,灯架高度不得低于2米,并做好绝缘。

(16)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米,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米。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3、高空坠落安全措施 (1)地下室内井坑深度超过1m的应用栏杆围护。结构层施工的各孔洞口,电梯井口及楼层临边等应及时用盖板封严或栏杆围护。

(2)高处作业,不准往上或向下乱抛材料、工具等物件。施工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脚手架、井架等设施。

(3)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应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作业人员在操作前应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消防安全措施 (1)建立防火责任制。项目经理部防火负责人与各施工单位防火负责人签订防火责任书,施工单位防火负责人也要与外包队签订防火责任书,使防火工作层层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2)成立由项目经理部消防管理负责人为首和各施工单位消防管理负责人参加的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3)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情况成立由安全检查人同兼职的现场安全员组成“消防检查组”,“消防检查组”负责开展日常的消防检查工作。

(4)建立多层次的义务消防队组织,项目经理部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义务消防队,各施工单位也要设立基层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5)建立并执行消防工作检查制度。

(6)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消防车道与施工道路合并,其宽度不得小于4米。

(7)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设置消火栓,消火栓处昼夜要设有明显标志,并配备足够的水龙带,消火栓周围3米以内,不得堆放任何物品。消火栓进水干管直径不得小于100毫米。

(8)各施工单位对重点防火部位、易发生火险部位,应配备足够的火器材,随工程进度及楼层不断提高而及时增加干粉灭火器。消防器材应保证灵敏有效,干粉灭火器必须按规定时间更换干粉,灭火器材必须在经市消防局批准的销售单位购置,不得购置对环保有影响的灭火器,对购置伪劣器材而造成的事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9)施工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做到布局合理,经常维护、保养,在寒冷季节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保证消防器材灵敏有效。

(10)加强用火、用电管理,严格执行电、气焊工的持证上岗制度。无证人员和非电、气焊工人员一律不准操作电气焊、割设备,电、气焊工要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操作前,要清楚附近的易燃物,开具动火证,并配备看火人员及灭火器材。动火证当日有效,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动火证手续。消防人员必须对用火严格把关,对用火部位、用火时间、用火人、场地情况及防火措施要了如指掌,并对用火部位经常检查,发现隐患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11)使用电气设备和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落实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

(12)施工现场内不准住人,特殊情况需要住人时,要报经项目经理部批准。

(13)现场及工程内不允许随便搭设更衣室。施工现场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因施工需要,进入工程内的可燃材料,要根据工程计划,限量进入,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上述物品进场必须事先征得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发给《特种物料进场许可证》方可进场,对擅自进料或超过批准数量进料的,按消防法规及内部规定追究主管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基坑围护方案 篇7

因此,阐明和发展基坑围护结构工程的理论,改进和优化深基坑围护体系设计的思路和施工开挖的工艺,加深基坑系统工程的研究和认识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

1 简述

依据理论分析和施工经验,基坑围护体系失效一般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造成:1)因为内在设计不合理因素导致支护体系失稳(如整体稳定、抗倾覆、抗隆起安全性小,支护结构强度、刚度不足破坏等)而引起基坑失稳;2)因为外界环境变化(如雷雨天气、超载、水渗入)引发基坑失稳;3)因为施工因素(如支护结构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挖土不合理、挖土扰动支护结构等)引发的基坑失稳。据上述原因分析,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选择主要依据于基坑工程要求(平面尺寸和深度)、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以及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等资料,通过上述资料对影响基坑围护体系安全的主要矛盾进行量化分析,据此进行方案合理性选择和结构稳定性的理论计算分析,并参考地区性经验判断,最终确定基坑围护体系类型。

2 工程周边环境调查

拟建出入段线位于地铁二号线正线铁路北客站以北,地理位置位于北郊草滩文景路以东,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以西,交通便利。区间设计里程为RDK0+000.000~RDK0+701.505,其中RDK0+000.000~RDK0+468.646为地下区间、长468.646 m,RDK0+468.646~RDK0+701.505为敞口区间,长232.859 m。区间基坑最大宽度14.0 m,最大深度15.32 m。本区间场地开阔,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内有铸铁排污管线一根,埋深约2.0 m,斜穿本施工场地,施工前应先改移。漕运明渠为一条开放式排污渠道,从里程RCK0+262附近东西方向通过,直接影响基坑的围护和主体施工,施工前应采取处理措施。土层情况:原为渭河河滩、自上而下各土层的地质情况为:(1)素填土:厚0.5 m~2.5 m,粉土为主少量空隙植物。(2)粉细砂:厚3.0 m~6.0 m浅黄色,稍密,稍湿,砂质均匀纯净。(3)中砂:淡黄色~蓝灰色,厚度4.0 m~16.8 m,中密~密实,级配一般石英、长石、云母、暗色矿物为主。场地地下水情况:水位埋深为4.0 m~7.2 m,标高365.03 m~366.68 m,属潜水类型。水位年变幅2.0 m左右。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土最大冻结深度为0.50 m。

3 围护结构方案比选

1)围护结构的类型比选。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情况及出入段线周边条件、基坑规模等条件,基坑围护结构可选择: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钻孔咬合桩。各种围护结构比较结果见表1。

2)方案比选结果。从围护结构对地层的适应性、围护结构的效果、防水效果、与永久结构结合情况、对环境的影响、设备要求、场地要求、工艺、难度、施工进度、造价11个方面综合考虑。由于场地地下水情况:水位埋深为4.0 m~7.2 m,标高365.03 m~366.68 m,属潜水类型,区间基坑的最大宽度为14 m,深度为15.32 m,考虑地下水位较高、基坑较深初步选定为钻孔咬合桩,两桩之间做100 mm的咬合,以起到防水的效果;由于地下连续墙、钻孔围护桩、钻孔咬合桩3种围护结构刚度大、变形小、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与地下管线影响小,所以3种都可以选用;用于钻孔咬合桩无须排放泥浆,近于干法成孔,机械设备噪声低、无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所以我们更倾向于钻孔咬合桩;钻孔围护桩、钻孔咬合桩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设备都为专用的小型设备,场地要求也较小,造价较低,在两种方案的选择中,钻孔咬合桩更加符合现场实际,也更为经济合理。

3)围护结构设计。经过比选,围护结构推荐采用钻孔咬合桩,根据地质条件及西安市当地围护结构设计施工经验,采用1 000@900钻孔咬合桩,围护桩入土为12 m。根据本站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变形控制要求,施工作业空间等因素,确定围护结构采用1 000@900钻孔咬合桩。内支撑系统采用609,t=14钢管支撑,支撑水平间距3.3 m。基坑竖向设3道支撑,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为钢支撑。

4 结语

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围护方案关系整个基坑施工的命脉,因此对围护结构的比选应着眼于项目全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弊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超前预防,分派专人负责对开挖坡面及坡口后缘土体进行连续监控测量,及时反馈测量信息,依照测量数据及时分析情况,调整预加固、预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GB 50299-200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3]GB 120-99,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S].

[4]叶观宝.地基加固新技术[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基坑围护方案 篇8

关键字:工程项目;基坑;围护;施工经验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基坑工程,多为临时性工程,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水文情况以及具体工程要求和工程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施工风险性和困难度都较大。通过对基坑工程围护施工的结构选型以及工艺技术的良好实施,不仅能确保围护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还能通过对周围土体变形的有效控制,保证工程相邻建筑物与地下公共设施的安全,使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与经济效益都能得以顺利实现。

一、工程项目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与选型

1、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

基坑围护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和便利施工的基本原则。安全可靠是指基坑围护结构需符合基坑在设计上对强度、变形和稳定性上的要求,确保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和周围施工环境的安全;经济合理要求围护结构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从工程造价、工期等多个方面进行经济性比较,以确定较为经济的设计方案;便利施工要求在考虑基坑安全和经济的基础上,还应尽量满足便利的原则,提高工程进度。

2、基坑围护结构的选型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常见基坑围护结构,根据形式、材料和工作原理主要可划分为边坡稳定式、排桩与板墙式、水泥土墙式这三种结构。边坡稳定式围护结构主要有土钉墙等;排桩与板墙式主要有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SMW工法)、预制砼桩、钢板桩等;水泥土墙式围护结构主要有高压旋喷桩、水泥搅拌桩等。在基坑围护结构的选型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开挖深度、围护护结构的适用范围以及工程实际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应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基坑围护施工多采用了复合式结构。本文着重就土钉墙、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SMW工法)这两种建设工程项目中常用围护结构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二、工程项目基坑围护的关键技术应用

1、土钉墙施工关键技术

土钉墙是近年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围护结构,其特点是可形成土钉复合墙体,可明显提高基坑边坡的超载能力和稳定性,且施工效率较高、占用周期短,而且土钉墙自身变形小和施工噪音小,对相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影响都较小。

土钉墙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根据地质划分开挖高度→基坑的开挖和修整边坡→初喷底层混凝土→钻设钉孔→土钉安装→注浆→铺设钢筋网片→安装泄水管→复喷表层混凝土至设计高度。

(1)土钉的定位成孔:根据设计中的每层标高,在已开挖好的工作面的两端分别设置竹签,并将两点连接成直线,使该层土钉的标高位置作为建筑线部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制作好三角架,在每施工3米后,即通过三角架对上一次土钉的角度进行校核,以确保土钉的角度满足设计的要求。

(2)注浆: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和制浆。注浆时普遍采用底部注浆法,注浆管插入距离孔底250~500毫米处,并随着浆液的注入缓慢匀速地拔出。孔口处还应设置止浆袋或是止浆塞,以确保注浆的饱满。

(3)铺设钢筋网片:网片筋应保证顺直,并严格按照设计间距进行牢固焊接;每层工作面上的网片筋均应预留出和下一层工作面网筋搭接的长度;钢筋网应和土钉牢固牢固连接,并埋设出控制喷层混凝土厚度的标识。

(4)喷射混凝土: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的要求,进行混凝土干料的拌制;为尽量避免喷射面层出现干斑和移流的现象,喷射的顺序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并严格控制喷射的用水量;喷头和受喷面之间需保持垂直,以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回弹率,同时控制喷头和受喷面之间的距离在0.6~1米之间为最佳;当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可采取喷水养护,具体养护时间需根据实际温度与气候决定,通常在3~7天左右。

2、加劲水泥土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

加劲水泥土地下连续墙也被称为SMW工法,是一种在相互搭接的水泥土桩墙中插入型钢而形成的复合围护结构,也是近年来我国建设施工中的重点技术项目。该围护结构通过水泥和土的充分搅拌混合,使墙体无论横向或是纵向都没有接缝,具有高止水性;在插入H型钢后,形成复合型墙体,还具有抗侧压强度和高止水性能,同时还能实现对型钢的回收和再利用,具有造价低、构造简单、工期短以及环境污染小等方面的特点。

加劲水泥土地下连续墙的主要工艺流程为:设置导向桩→开挖导向沟、设置定位型钢→搅拌机就位→压浆注入→钻进和搅拌→插入型钢与固定→墙顶设置圈梁→型钢回收。

(1)开挖导沟、设置定位型钢

沿墙体通过挖掘机在搅拌桩桩位上预先开挖出沟槽,沟槽的宽度通常为1.2米,深度为1.5米,并作为后续施工导向以及临时置换出来的泥浆和残土的堆放地的作用。定位型钢在设置时,首先在沿垂直沟槽方向设置两根H型定位型钢,然后在沿平行沟槽方向设置两根H型定位型钢,并在型钢或导墙上方做好桩心的位置。

(2)搅拌机就位控制

垂直度控制:通过在桩架上焊接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铁圈,并在高处悬挂一铅锤,利用经纬仪校正钻杆的垂直度,使铅锤线能正好通过铁圈的中心。每次施工之前,需对钻杆适当的调节,使铅锤能始终在铁圈内。

平面度控制:当人力移动搅拌机或卷扬机到达施工作业位置以后,应严格控制钻杆的中心对准桩位的中心。桩机在移动前需仔细检查施工现场的情况,以保证移位的安全和平稳。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桩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30毫米。

(3)预搅下沉

搅拌桩机钻杆下沉到设计桩顶标高时,可启动灰浆泵,当水泥浆到达搅拌头之后,使搅拌头以1m/min的速度均匀下沉,并且采取边下沉、边搅拌、边注浆的方式,使原地基土能与水泥浆之间充分拌合。钻杆的下沉速度通过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不宜大于70A。

(4)型钢的插入

将型钢插入之前,首先应安装由型钢所组合而成的导向轨,并在边缘部分使用橡胶皮包贴,以减少了型钢表面摩擦剂的受损,保证型钢能较为垂直的插入桩体。每搅拌1到2根水泥桩之后,可将型钢插入并停止搅拌,型钢插入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内为宜。施工现场还应准备锤压机具,当型钢依靠自重难以插入到位时,可进行使用。

(5)型钢的回收

加劲水泥土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中,型钢的造价大约能占工程总造价的40%~50%左右,为保证型钢的有效回收,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基坑围护结构在完成使用功能以后,由监理方按照书面通知进行拔除。同时应根据工程中基坑周围基础形式与标高,对型钢拔除的顺序和区块进行合理划分。具体的作法是先拔除远处的型钢,然后再拔除紧靠基础的型钢;先拔除短边,再拔除长边的方法,尽量使型钢能对称拔除。

②在型钢起拔时应垂直用力,坚决制止侧向撞击或者倾斜的拉拔。当型钢露出地面部分时,不能有串连现象出现,否则应使用乙炔对连接部分割除,再用磨光机磨平。

总结: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基坑工程是一项风险性大、复杂度高的工程,基坑施工的好坏将对工程项目整体的进度与质量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基坑工程应做好围护结构在设计选型阶段的工作,并通过良好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以确保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进而使企业实现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薄航月.土钉墙结构在深基坑围护中的实际应用[J].价值工程,2013(9).

[2] 赵洪峰.大直径SMW工法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3(14).

[3] 王红霞.深基坑围护工程施工探讨[J].科技信息,2013(3).

上一篇:横店作文300字下一篇:庆七一艺术节节目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