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授课计划
一 考研数据分析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每年得招生人数每年都在700人左右(其中保送生150人左右),2010年的招生人数可上北邮主页上查询。2005年初试分数线300分,2006年初试分数线320分,2007年初试分数线305分,2008年初试分数线320分,2009年初试分数线300分,注意,这个只是复试分数线,也就是参加复试同学中的最低分数,实际录取分数因每个组的情况不同而不同,最高的有370+,低的也有才330+的。
二 复习计划
因为你们暑假要上为期大概一个月的课程,所以暑假期间就不加重你们的负担,但上课结束后就得全身心的开始复习专业课。
具体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月20日到10月19日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过一遍课本,先不要做课后习题,但可以稍微看一下,大致了解一下方向和难度,为第二遍看书做相关的准备,各章节的时间和精力分派参照各章节的星级水平,但告诫各位第一遍最好是同等对待,因为通原的考试范围就是书上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各章节的星级水平划定只是根据以往真题得来的,所以该看的都得看。
第二阶段:10月20日至12月19日之前是强化阶段
此阶段是真个复习期间中最重要的时间段,此过程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最后卷面成绩,所以各位要用心对待,至于复习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延长;具体复习内容是先看书,再做习题集,一遍不够可以多来几次。
第三阶段:12月20日开始是冲刺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做最后的总结,连串知识点和做历年真题。三 《通信原理》知识点分析
第一章 序论
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第二章 第三章 预备知识
1.自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2.互相关函数与互谱密度★
3.Hilbert变换的定义与性质★★ 4.解析信号的定义与性质★★★
5.带通信号的表示法、复包络、带通系统的等效基带分析★★★ 6.随机过程的平均自相关函数、平均功率谱密度、循环平稳过程★ 7.窄带平稳高斯噪声:定义、表示式、正交分量与同相分量的统计特性、幅度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第三章 模拟调制
1.DSB-SC的原理、信号表达式、波形特点、调制解调方法、频谱分析(确定信号、随机信号)、带宽计算、抗噪声性能分析★★★
2.AM的原理、信号表达式、波形特点、调制解调方法、频谱分析(确 定信号、随机信号)、带宽计算、抗噪声性能分析★★★
3.SSB的原理、信号表达式、波形特点、调制解调方法、频谱分析(确定信号、随机信号)、带宽计算、抗噪声性能分析★★★
4.VSB的原理、信号表达式、波形特点、调制解调方法、频谱分析(确定信号、随机信号)、带宽计算、抗噪声性能分析★★★
5.PM、FM的原理、信号表达式、调制指数、相位偏移常数、频率偏移常熟、PM和FM的关系。单音频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分析及带宽计算。信号表达式、波形特点、调制解调方法、频谱分析(确定信号、随机信号)、带宽计算、抗噪声性能分析★★★
6.窄带调角信号表达式及其在间接调频中的作用★★★★ 7.调频方法(直接调频、间接调频)。定性了解鉴频方法(普通鉴频器、锁相鉴频器)。
8.FM在大信噪比下的信噪比分析。输出噪声的抛物线特征。★★ 9.FMD的原理和典型应用实例。★★ 第4章 数字
1.信息速率/码元速率、比特间隔/码元间隔、误比特率/误符号率、频带利用率。★★★★★
2.数字PAM信号的表达式、常用的数字PAM信号(单双极性的RZ/NRZ、差分码、多电平码)★★★
3.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功率谱密度的基本特点。★★
4.线路码型的目的。AMI、HDB3码、Manchester码的编解码规则、信号特点(时域、频域)。★★★ 5.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原理、利用低通或匹配滤波器接收时的误码率分析、最佳门限问题。★★★★★
6.码间干扰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则、奈奎斯特极限、升余弦滚降★★★★★
7.最佳基带系统★★★★★
8.眼图的测量方法、眼图所体现的信息★★
9.定性了解均衡的目的、时域线性均衡的基本原理、ZF和MMSE准则的含义、DFE的概念、自适应均衡的概念。★★
10.部分响应系统的目的,相关编码和预编码的原理和作用。第I类和第IV类部分响应系统中具体的编码规则、频域及时域特性。★★
11.符号同步的概念,符号同步的基本方法:线谱法,超前-滞后法★★ 第5章 数字频带传输
1.OOK、2FSK的原理、信号表达式、调制解调框图(限带/非限带,相干/非相干,最佳/非最佳)、功率谱分析、带宽计算、相干解调的误码率分析。定性了解非相干解调的误码率分析。★★★★★
2.BPSK的原理、信号表达式、调制解调框图(限带/非限带,最佳/非最佳)、功率谱分析、带宽计算、误码率分析;相干载波提取:平方环、Costas环。相位模糊问题。★★★
3.DPSK的原理和解调方法(相干/非相干),误码率(差分相干只做定性要求)★★★★★★
4.QPSK的原理、信号表达式、调制解调框图、功率谱、误码率分析;格雷映射。误比特率与误符号率。★★★★ 5.定性了解DQPSK的原理。★★ 6.OQPSK的目的,方法。★★
7.信号空间的概念,归一化正交基函数,M元信号的矢量表示★★★★ 8.最佳接收理论,MAP准则/ML准则;★★★
9.AWGN信道中M进制确定信号的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和相关器的等价性。★★★★★
10.MASK、MPSK、MQAM的星座图、信号表达式、调制解调框图、功率谱密度、相干解调时误符号率分析方法。★★★★
11.了解MFSK的矢量表示、波形相关系数、最佳接收框图、带宽计算。定性了解误码率随M增加而减小的特性★★★
12.MSK的原理、相位路径、正交表达式、功率谱密度及误码率★ 13.定性了解GMSK的简单概念★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1.低通及基带信号的抽样定理;★★★★ 2.TDM原理★★★★
3.标量量化:均匀量化及最佳量化的原理及性能分析★★★
4.对数压缩:A律u律压缩的目的、A律十三折线编码规则★★★ 5.定性了解DPCM及增量调制的★★ 第7章 信道及信道容量
1.信道的实例和模型★★
2.多经衰落(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相关带宽,多普勒扩展,相干时间)★★★★
3.抗衰落的一般措施★★★ 4.分集接受的基本原理★★★
5.信道容量的分析(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AWGN信道)★★★ 6.信道的复用★★★★ 第8章 信道编码
1.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2.线性分组码★★★★★
基本概念★★★★
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对偶码★★
系统码的编码和译码★★★★★
汉明码★★
3.循环码★★★★★
基本概念★★★★
多项式描述基本概念★★★★★
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基本概念★★★★★
监督多项式和监督矩阵★★★★★
编码电路★★★★★
译码电路★★
编码的加长和缩短★
循环冗余检验★★
4.卷积码的编码和译码★★★★★ 5.BCH码,纠正突发错误码,交织,级联码,Turbo码,高效率信道编码TCM和LDPC★★★
第9章 扩频通信
1.瑞德麦彻码及其性质★★ 2.沃尔什码及其性质★★★ 3.正交码的应用★★★★
4.m序列的产生及性质,自相关特性★★★★★
5.直接序列扩频的原理,功率谱密度,四种抗干扰性能★★★★★ 第10章 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技术
1.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OFDM调制的熟悉实现★★★★★ 3.循环前缀★★★★
4.OFDM系统的收发信机★★★ 5.OFDM系统的峰均比★★★
6.载波频率偏移对子载波间干扰的影响★★★★ 7.OFDM系统的应用★★ 第11章 通信系统的优化
1.通信系统优化的物理与数学模型★★★ 2.通信系统单指标下的优化★★★★
3.基于AWGN信道在可靠指标下的优化★★★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既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 也是通信电子学科的入门课, 在通信类、电子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的教学直接影响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这门课的前期基础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电类基础课以及高等数学、概率论等数学课程, 还有信号与系统课程, 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理论深度。因此, 本课程在授课时, 如果过分强调数学推导和理论探讨, 无疑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如果完全不涉及理论分析, 教学又无法达到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即无法培养出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理论课程授课方法改革探讨
(一) 精选课程教材
目前, 国内通信原理的教材非常多,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樊昌信教授的《通信原理》、张辉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王福昌教授的《通信原理》及清华大学曹志刚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最为经典。其中樊昌信的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最为详尽、教材体系最为完整。考虑到我校学生的水平以及许多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教材采用樊昌信版《通信原理》, 因此, 我们选用该版本的《通信原理》作为本科生教材, 其余作为参考资料。
(二) 改革授课内容
由于课时的限制, 我们在讲授课程的时候, 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必须对讲授的内容做一定的选择。选择教学内容时遵循以下原则: (1) 兼顾通信方向各课程的相关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一方面尽量减少各课程间的重复内容, 另一方面防止课程间存在盲区。 (2) 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突出数字通信, 教学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内容, 模拟通信仅保留调制解调技术。 (3) 保证本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课程以预备知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差错控制为教学结构体系。 (4) 以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主线, 教学内容的删减, 其教学主线必须得到体现。根据这四个原则, 课程选取主要内容为:预备知识、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最佳接收和同步原理。课程教学重点放在数字基带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最佳接收和同步原理。
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一方面, 针对一些贯穿整个课程的概念如码元传输速率、噪声平均功率、基带输出信号的带宽、相对码 (DPSK) 与绝对码9PSK0关系, 这些概念容易引起理解偏差和疑义概念, 应重点讲述。另一方面, 通信原理中还存在一些难于理解的原理, 如无误码率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PCM编码13折编码方法、循环码的编译码方法等。我们用课堂例题讲解, 课后作业练习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 调整授课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 课程教学内容的顺序十分重要。98-03级通信原理教学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解, 即预备知识—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数字传输……学生普遍反映对模拟信号数字传输感到很不理解, 他们经常提出为什么会有这章内容, 这章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因此, 从04级开始, 调整了教材编排顺序, 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放在数字通信系统的前面讲解, 而教学内容没有改变。这样改变的结果让学生普遍感觉到对整个课程体系理解加深, 所获得知识结构更加牢固。
(四) 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采用黑板和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既有优点, 也有缺点。由于《通信原理》理论性强, 公式推导不少, 如果教师花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公式推导上, 或者用很多时间去写一大串公式, 这样效率低下的教学将导致老师和学生都不会满意, 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 简单地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 这样教学的信息量虽然大, 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传输的信息快, 学生像看电影一样进行理论课程学习, 自然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 从而影响听课效果。因此, 片面评判单一教学手段的好坏是不正确的。对于复杂公式、各种波形图、频谱图、调制解调框图用多媒体播放, 这样教学内容生动而又直观;对于复杂的公式的推导, 重要的定理、结论通过板书在黑板上, 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 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引入比较教学法。所谓比较教学法就是比较不同教学内容间联系和区别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应用比较教学的关键是确定教学内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程特点是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成对出现,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并存, 我们选择了调幅、调频、调相的调制解调以及它们的抗干扰性能, 数字调制解调与模拟调制解调,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抗噪声性能这些内容作比较教学法的试验。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多年来,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通信原理》课程的建设。本课程组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教育思想, 树立精品意识, 分别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研讨、教学过程和环节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的教研活动和探索, 取得了丰富的教改和教研成果。
(一) 积极开展教改项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校精品课程已结题, 省级精品课程得到立项并在建设中。课程组开展了教学理念的探讨, 明确了四个教学思想的转变: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从接受知识转向知识的探究过程, 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掌握知识的转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思想的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注入式教学, 向“教”与“学”相融合的互动式教学转化;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参观学习了国内外部分优秀大学的相关专业与课程, 对于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很有帮助。
(二) 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本着紧跟通信技术与理论的新发展, 结合我校本专业教学的具体特点与要求的原则, 进行革新。如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辅助教材建设、教辅软件设计、教研讨论、教学网络建设等, 形成了集体交流、学习、观摩、研讨的良好制度, 老师们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该项工作, 课程组现营造起活跃的教研工作交流氛围, 建立了定期教学研讨的机制。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 丰富教学资源
本课程利用的网络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系统”“网络学堂”。本课程运用“教学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 解决了全院学生跨专业选课问题。“网络学堂”中包含有本课程组经过多年努力开发的课程电子资源:教学计划、电子教案、课程文本、课程视频、实验指导、习题考试、讨论答疑、学生作品、专题探讨等等。
四、结论
本课程是构成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单元, 是后继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 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授课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峰, 邱文教, 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28) :23-25.
[2]樊昌信.通信原理[M]第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3]邢超, 韩琳.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8) :133.
[4]张士兵, 章国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4) .
[5]梁晓炜等.通信原理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16) :52.
[6]赵韩强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8, (2) :95-97.
[7]沈莉芳.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教育, 2009, (4) .
摘 要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存在理论性强、不易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的通信系统设计经验以及大学本科授课体会,在理论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授课质量。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03-02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从上世纪末的以书信和固定电话为主转变为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学习和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技术也成为信息社会每一位成员,尤其是未来的通信工作者的迫切需求。作为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通信人才的理论基础甚至未来整个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从多方面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做出创新与改革。
一、改革理论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随机过程及信道、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PCM终端技术、最佳接收的概念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使学生熟悉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分析和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实验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和仿真较大规模通信系统,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这门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原理性较强,抽象概念多,除了用到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特别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并且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知识体系繁杂,对于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繁琐的理论推导简单化,尽量进行理解性、简单化讲解,总体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思路,而不是陷入繁琐的数学推导中却把握不住方向。考虑到近年来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要侧重于数字通信基础理论方面的讲解,并且要联系当前热门的3G和4G等移动通信系统。同时理论的讲解要结合必要的能够充分说明问题的例题,理论是抽象的,而例题是接近实际问题的,因此例题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强化学习的效果。此外,在选择和设计例题时,要多联系前后知识点,既能够回顾过去的知识点,解释当天课程内容的应用方法,又能够引出后面章节的知识内容。最后给同学们一定的练习题并适时的进行习题讲解说明,通过多个方面的结合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改革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通信原理》课程通常会有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采用的相关技术等,建立通信系统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在分析和理解通信系统方面建立统一的理论和感性认识。实验往往是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来进行,一般包括PCM编译码、AMI/HDB3编译码、FSK调制解调过程以及帧结构及其传输等实验内容,来了解通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的整个流程。比如通过模拟电话的抽样、量化和编码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接收的时候再进行模拟信号的还原,并可通过示波器来观测传输过程中各部分信号的变化,能够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基本通信系统的整个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实验箱上的实验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实验,而且过于基本,学生仍然不能够了解每个部分内部的实现方法,也不能够了解目前通信系统实现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因此可以添加Matlab或者Simulink等方面的实验内容,着重对一些常用的数字基带调制解调方式,如QPSK和QAM等进行编程仿真,绘制误比特率曲线,更进一步可以将实现过程定点化,使学生更能够学习到实际实现时的种种细节,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体系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数学公式较多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是按部就班的讲解会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黑板板书为辅,在教学方法上面注重与现实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结合现代通信发展的现状,穿插讲授各种基础技术理论的发展演变和现实当中的应用,做到让学生学得有目的、有感受,而不是孤立的学习理论知识。比如说目前与我们生活密切结合的WIFI技术和蜂窝通信系统,在每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上都可以跟这些系统的某些部分联系起来,并辅以Matlab或者Simulink的仿真演示,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这些知识点的应用带来的优势,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等,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质量
考核是对学习的结果做出评估,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手段。而课程开设能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程的考核方式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特点,考核方式作如下尝试: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试卷笔试和实验编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笔试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出题的时候要注意将概念性的知识应用化,不单纯考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情况,而是考核学生对概念是否理解,能否在实际当中应用的能力。实验编程可以根据平时实验课上的学习内容稍加变动,考核同学们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两个方面可以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考核,并且可以引导学生从考试前突击进行死记硬背的思维中走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与创新的过程,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如何能够将通信中的概念和原理讲解的深入浅出;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气氛的调动能力;如何提高基础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兼顾吸收较快的同学有新的学习点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加强与同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青,于秀兰.通信原理(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6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3]白运新.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8,(9).
08通信2班王树伟0805070109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因为书本上一大堆数学推导公式看着就心慌,因为自己数学功底不太好,所以对那些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总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虽然课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说实话自己的上面的很多知识也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面,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推理过程。
我们的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如果模拟信号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单很多。
实际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号,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类,这就是量化。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五章节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因为模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带信号,不容易传输。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数字信号的码型设计、功率谱分析、无码间串扰和扰码解码等有利于信号传输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六章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部分。
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波,光信号传播出去。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信号。最后将台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次通信。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七八章节数字信号的调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再应用第九章中关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实用的系统了。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中也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起初总把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概念相互矛盾,总是把载波信号当做调制信
号,而且还深信不疑,后来老师用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引导我们才终于茅塞顿开。当然现在对这几个信号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已调的频带信号。
另一个让我有疑惑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复用技术,开始觉得很多复用技术很乱,但当明白它们的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觉得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很让人佩服。常用的复用技术有FDM、TDM、WDM和CDMA,它们分别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的简称。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码分多路复用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各个码型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码分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统的容量.笔记本电脑或PDA 以及掌上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是使用了这种技术。
教 案
开课学期: 2006/2007学年
(二)学期 任课教师:
张
伦
所 在 系:
通信工程
开课班级:
04062401-04062404
学 时 数:
讲授 62 实验 1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授课时间:4学时 教学参考书:《通信原理》 教学内容:
1.1 引言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主要性能指标
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
授课次序: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现代通信与信息社会
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3、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
4、了解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教学组织:
1.1 引言(25分钟)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25分钟)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50分钟)
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系统的组成 结合现实讲授。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
2、熟练掌握消息的信息量度量
3、熟练掌握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教学组织:
1.4 信息及其度量(50分钟)
1.5 主要性能指标(30分钟)
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20分钟)
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消息的信息量度量、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用类比的方法,结合课件讲授)提问:无
作业:习题4、7。
第二章 随机信号分析
授课时间: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2.3平稳随机过程 2.4 高斯过程 2.5 窄带随机过程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授课次序: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教学组织: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5分钟)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5分钟)2.3平稳随机过程(50分钟)
教学重难点: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2、理解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教学组织:
2.4 高斯过程(50分钟)
2.5 窄带随机过程(50分钟)
教学重难点: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5(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2、理解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
教学组织: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50分钟)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提问:无
作业:习题1、4、6、12
第三章 信道
授课时间: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3.1 引言
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
授课次序: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2、掌握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
教学组织:
3.1 引言(10分钟)
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0分钟)
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
教学重难点: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2、熟练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
教学组织: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15分钟)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35分钟)
教学重难点: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提问:无
作业:习题8、13、15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4.1 引言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 4.5 频分复用(FDM)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授课次序: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调制的意义
2、了解线形调制的一般模型
3、熟练掌握AM调幅
教学组织:
4.1 引言(10分钟)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
1、AM调制(40分钟)
教学重难点:调制的意义;
AM调幅原理、参数的定义; DSB调幅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SSB、VSB调幅原理
2、熟练掌握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2、DSB(30分钟)
3、SSB(20分钟)
4、VSB(30分钟)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0分钟)
教学重难点: DSB、SSB、VSB 调幅原理;
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2、掌握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特性
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基本原理(50分钟)
2、频谱和带宽(25分钟)
教学重难点: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频谱特性;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0(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
2、熟练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3、熟练掌握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理解门限效应 教学组织: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25分钟)
2、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25分钟)
3、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输出信噪比和信道带宽的关系(25分钟)
教学重难点: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的定义;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方法;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1(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掌握频分多路复用原理
教学组织: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15分钟)4.5 频分复用(FDM)(25分钟)
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10分钟)
教学重难点:各种模调方式的优缺点和应用;
FDM的原理。
提问:无
作业:习题1、3、7、10、13、17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5.1 引言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 部分响应系统 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授课次序:11(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2、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教学组织:
5.1 引言(10分钟)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教学组织: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HDB3 码型变换;
差分编解码。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波形传输无失真条件
教学组织: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25分钟)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75分钟)
教学重难点:奈奎斯特准则;
等效低通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理解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2、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
教学组织:
5.6 部分响应系统(50分钟)
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15分钟)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1、眼图(35分钟)
教学重难点: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
基带传输系统得误码特性与信噪比关系;
眼图的观测方法。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5(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横向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方法
2、掌握峰值失真、均方失真准则
3、理解横向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组织: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2、时域均衡(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横向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方法;
峰值失真、均方失真准则。提问:无
作业:习题1、2、7、11、12、18、22
第六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授课时间:10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6.1 引言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授课次序:15(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数字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教学组织:
6.1 引言(10分钟)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1、ASK(40分钟)
教学重难点:2ASK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ASK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数字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3、熟练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2、FSK(25分钟)
3、PSK(25分钟)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2ASK(25分钟)
2、2FSK(25分钟)
教学重难点:2FSK、2PSK、2DPSK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FSK、2PSK、2DPSK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的由来。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7(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2、理解多进制调制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2PSK(25分钟)4、2DPSK(25分钟)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25分钟)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1、MASK
(25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进制调制
2、掌握MDPSK信号相位变换关系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2、MFSK(30分钟)
3、MPSK(30分钟)
4、MDPSK(40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MDPSK调制解调原理;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进制调制
2、掌握QAM原理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4、掌握MSK的基本原理
5、理解MSK信号的相位的连续性
教学组织: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APK(50分钟)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1、MSK(50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QAM的星座图和抗噪声性能;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MSK的基本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0(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
2、了解MSK信号的误码特性
3、掌握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特点
教学组织: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1、MSK(35分钟)
2、GMSK(15分钟)
教学重难点: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 MSK信号的误码特性; 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特点。
提问:无
作业:习题2、6、8、10、14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7.1 引言 7.2 抽样定理
7.3 脉冲振幅调制(PAM)7.4 模拟信号的量化(A/D)7.5 脉冲编码调制(PCM)7.6 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 7.7 PCM和DM的性能比较 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授课次序:20(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 教学组织:
7.1 引言(10分钟)
7.2 抽样定理(40分钟)
教学重难点: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实际抽样
2、熟练掌握量化
教学组织:
7.3 脉冲振幅调制(PAM)(25分钟)7.4 模拟信号的量化(A/D)(75分钟)
教学重难点:PAM调制的原理;
均匀和非均匀量化的原理; A律和u律特性曲线及其近似。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PCM 编码原理
2、掌握PCM 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7.5 脉冲编码调制(PCM)(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PCM 编译码原理;
PCM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DPCM 编码原理
2、熟练掌握DM 编码原理
3、掌握DM 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7.6 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DPCM 编译码原理;
DM 编译码原理; DM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4(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时分多路复用原理
教学组织:
7.7 PCM和DM的性能比较(10分钟)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时分多路复用原理及其在数字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PCM的基群及高次群。
提问:无
作业:习题1、5、8、10、14、16
第八章 信号的最佳接收
授课时间: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8.1 引言
8.2 最佳接收准则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8.4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授课次序:24(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最佳接收准则
教学组织:
8.1 引言(10分钟)8.2 最佳接收准则(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最佳接收准则。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5(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各种信号的最佳接收
2、理解最佳接收机
教学组织: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1、确知信号最佳接收(33分钟)
2、随相信号最佳接收(33分钟)
3、起伏信号最佳接收(34分钟)
教学重难点:各种信号的最佳接收;
最佳接收机结构。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匹配滤波器
2、掌握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的差别
教学组织: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4、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比较(40分钟)
5、匹配滤波器(60分钟)
教学重难点:理解匹配滤波器;
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的差别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教学组织:
8.4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最佳基带传输系统。提问:无
作业:习题2、3、6
第九章 同步原理
授课时间:7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9.1 同步的基本概念 9.2 载波同步的方法
9.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及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 9.5 群同步及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授课次序:2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载波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1 同步的基本概念(15分钟)9.2 载波同步的方法(35分钟)
教学重难点:载波同步的各种方法和原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载波同步系统性能
2、掌握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及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40分钟)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60分钟)
教学重难点:载波同步系统性能;
位同步的各种方法和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30(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帧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2、理解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方法
教学组织:
9.5 群同步及扩展频谱系统同步(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帧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方法。
提问:无
作业:习题1、3、5、6、8、9
授课次序:3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复习
教学组织:
复习
教学重难点:复习。提问:无 作业:无
Nin =((floor((36*32*log2(QM)*1/2-6)/8)-16)*8)
[重要:复试面试涉及到的科目]
1:面试是非常综合全面的,涉及到你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下我们提出一些重点课程供大家参考!
信息通信:
通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系统,数学(高数,现代,概率),现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gsm)
通信面试:分英语面,基础面和专业面,其中英语面和基础面是一起的,进门就是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就是问基础题(2个),没有英语问题~其实我的英文自我介绍都还没念完就被另一个老师打断了,开始问专业问题~估计那个听我念英文的老师也挺郁闷的。。问的是D/A转换之前要进行什么处理?(答案是经过一个抗镜像滤波器)和线性系统的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的定义是什么?(忘光了。就瞎说了一通,结果被老师狠狠地鄙视了一通。郁闷得很)。
再就到另一个地方专业面,里面的老师超和蔼的~问我做过什么项目,印象最深的给详细讲讲,我就随便说了说,然后就问通原的题,问你学过的数字调制系统有哪些呀?我就回答了。。然后就问为什么发明这么多啊?有一两个不就够了吗?我就答呀。。中途漏了一个他还提示了我的。。专业面的老师真不错啊~~ 就是基础面的老师非常严肃~~据说全是牛导~~
我同学通信方向:
英文面试:他三句话没到,就被打断
基础: DTFT与DFT的关系;随即过程和变量的关系
专业:同楼上
信号方向
专业面试:自己抽题目,一张纸上两个题目!我抽到的是 1.卷积和相关是否均满足交换律。2.H(Z)、H(jw)和H(K)的关系。蛮简单的英语面试:就自我介绍之类的吧,随便聊聊
通信方向
英语就是自我介绍,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每个人只有1分钟,基本上我们都是没说完老师就打断了。感觉老师就是听一下发音是否标准。没有英文提问。
基础面试:问的是连续信号,离散信号,数字信号的定义。信息,消息,信号的联系与区别(惭愧当时紧张答的很糟糕)。
专业面试:首先老师让自己介绍一下在大学里(或工作中,本人是工作过的,所以介绍的是工作方面的)做过的东西,包括毕业设计。然后老师会顺着你的回答问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另一位老师问的是:你认为在通信和信号等方面那一块知识你觉得你自己理解的最好。然后根据你的回答,老师提问。我当时被问到的是关于抽样定理。
经验:面试问的问题都很基础,感觉老师最重视的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老师都比较和蔼,当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会提醒,所以不紧张是最重要的。
信号
1.量化字长增加一位,量化信噪比提高多少?(6db)
2.一位三维的正交坐标系,在一个经过原点的平面上投影,问投影是否正交?(不正交,与投影面的角度有关)
3.计算机cpu与外接有哪几种数据传输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通信:
英语跟基础只用了2分钟,其中基础问的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线性、时不变分别指什么,以及该系统的表示方法.专业面试也是自己说一下自己做过的项目,然后老师有针对性的提问,既然自己真的做过,那么这些问题一般不难.听老师说,面试时只有排名靠前、靠后的才会非常认真、仔细的面试,因为要涉及相对高等的奖学金以及淘汰,而排名中间的面试相对比较随意,轻松。
另外,虽然面试时要诚实,不会的问题不应乱说,但基础的问题(如信号)不能不会,若回答时老说“我不会,记不清了” 会给老师留下基础不牢的坏印象。
通信方向
英语和基础:几句话的自我介绍(今年英语感觉比较送大家都一样)
基础问的是数字系统的稳定性 dft和dtft的关系都是些很基础的问题
平时基础扎实就没问题了
专业:感觉主要分2类 1 本科时做过什么项目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毕业设计
通信的面试顺序是初试成绩加上第一天的笔试成绩之和(加权之后)
所以复试笔试太重要了
通信方向
英语和基础:几句话的自我介绍(今年英语感觉比较送大家都一样)
基础问的是数字系统的稳定性 dft和dtft的关系都是些很基础的问题
平时基础扎实就没问题了
专业:感觉主要分2类 1 本科时做过什么项目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毕业设计
通信的面试顺序是初试成绩加上第一天的笔试成绩之和(加权之后)
所以复试笔试太重要了
我面试里问到的问题有:
1、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2、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函数响应,系统函数,频响函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3、TCP/IP协议的优缺点,最下面三层的名称。
4、在AM调制中若出现过调幅现象,能否解调,如何解调?
最近大家对往年真题的综合题卷积码编码题目有不少分歧
现在集中解答一下
寄存器个数
真题的表述确实有部分含糊可能有定义或者出题者理解不同的原因
不过通常我们按照2个寄存器来做题
从左到右的顺序为b1 b2 b3
其实顺序不是固定的它与后面abcd编码的顺序是对应的比如 b1-b2-b3 对应a 00 b01 c10 d11(b3 b2)
b3-b2-b1 对应a00 b01 c10 d11(b1 b2)
大家可以参考课后题 11-19 11-20两题
补充
约束度约束度的定义不明确大家还是按樊昌信得教材为准
通信面试
英语:背诵自我介绍,说了一会就被老师叫停。
专业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中稳定性判据有哪些?什么是部分响应系统?为什么采用部分响应系统可以达到预定效果?什么是随机过程?你学过哪些过程是随机过程?
专业综合:HDB3码有哪些优点?常见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有哪些?什么是线性时不变系统?
信号方向:
英语:四句话自我介绍,然后就是毕业设计以及细节。
专业基础:第一题给一差分方程,求传输函数。第二题是有关微机原理的问题。
通信方向:
一面:英语自我介绍,大家都一样,非常短,没说完就被打断
基础综合,没问我数学,问了我3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要调制,调制后方便传输,这个方便指什么?第二个说说消息、信息、信号是什么,有什么差别和关系;第三个说说系统、连续系统、离散系统是什么?(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基础到复习的时候几乎被忽略了……所以答得不好,见笑)
二面:第一个问题,你做过那些与通信有关的项目,我回答的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做的程控滤波器,然后问了一些原理方面的问题;第二个问的毕设。
就这么些了,涉险过关……
MATLAB的哪个程序考的tf2zp那个函数
信号方向
专业面试:说是面试,其实导师们一个问题也没问我,所以我的专业面试也就一两分钟而已。进去先抽了一张专业的题目,里面两道题,都挺简单的,第一题是:128点DFT的前面四个频率是多少?第二题是:CPU和外设的数据通信方式有哪三种?
答完以后再左边抽了另一张题目,也是两道挺简单的题,第一题是线性代数的题目:A=B+E,求A与B特征值、特征向量有什么关系?第二题是:发送符号0和1的概率是9/10和1/10,前面发了9个0,问第十个符号发的是1的概率是多少?
英语面试:先是用四句话自我介绍,先前准备的东西基本没怎么用得上,只是挑了几句比较核心的句子用
了用。完了以后,老师就问大学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竞赛没有,在竞赛中负责什么,竞赛的题目是什么,然后问毕业设计的问题,可能我的毕设题目和老师的研究方向有点关系,所以被问得比较深,比较久。呵呵
补充一个
中断的种类
有源和无源滤波器
通信方向
面试时英语刚说了两三句,老师就说可以,就让我停了.专业上问了
1,D/A 转换前需通过什么设备.抗镜相滤波器
2,什么是数字锁相环,3,倍频后调频信号的带宽变化
4,问我作过什么项目,并从中有问了一道.
面试我是一楼一楼来的,英语面先自我介绍,你的优缺点,缺点说了Sleeping 老师也笑了,打算毕业后在公司干什么,做过的项目,会的计算机语言。
基础面模拟信号如何在计算机中传输,并行如何转为串行,在个就是另一老师的摸电载流子的种类
专业面说说线性相位有几种设计方法,有几种窗,串行通信最远可传输多远,还有几个望了最后老师笑了笑说我很勇敢的回答问题叫我回去好好看看书,估计回答的不是太对,哈哈!笔试我得了105 编程和最后一题直接就没做,我以为考砸了但这好象也比较不错的了,谁知初试高分的人复试笔试差的非常多,都不知当初他们怎么考那么高的,我以为是死学的吧!最后告戒一句: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学就要用心去学!
信号笔试
这加笔试大家考的分远没有初试的专业课成绩高,大概只有一半的人是100以上的。DSP的MATLAB的编程题就不会做;通信原理的那道匹配滤波器的题和以往相比题目是没变化但波形变了一个,计算量就大了,算了好久,填空题有让写OFDM、MIMO的英语是怎么写。
信号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时间蛮长的,10分钟以上,老师很和蔼,气氛一点都不紧张。没有“自我介绍”,一直都是和老师对话。很多人都被要求谈一下自已的毕业设计 graduation design,只要事先准备三事句话,知道几个自已毕设的专业单词就可以了。其他的问题都是老师按照学生具体情况问的,例如谈到了浙江和湖南两个省喜欢哪一个、英语6级、平时怎么学习的英语、如果有机会会选择去国外留学吗等等问题,都是比较简单的对话。
我也说一下吧,我初试成绩不错,但笔试成绩很差。原因不是自己没有用功或者如楼上说的死学,我复习的比较全面,但试题考察的并不是很全,多是往年的相似题目甚至是原题,因此建议以后复试的同学不要把精力放在很难的部分,并且一定要购买论坛的试题,不要犯我今年的错误。历经坎坷,最后还是被通信录了,最后一名。
对于复试来说,笔试最关键,所以大家不要太紧张面试。
我面试里问到的问题有:
1、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2、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函数响应,系统函数,频响函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3、TCP/IP协议的优缺点,最下面三层的名称。
4、在AM调制中若出现过调幅现象,能否解调,如何解调?
第二题是一组数据经过高压缩比之后0的概率是多少,为什么?
还有一道数学已只两个独立的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变量和的均值和方差怎么求?
通信方向
英语和基础:几句话的自我介绍(今年英语感觉比较送大家都一样)
基础问的是数字系统的稳定性 dft和dtft的关系都是些很基础的问题
平时基础扎实就没问题了
专业:感觉主要分2类 1 本科时做过什么项目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毕业设计
通信的面试顺序是初试成绩加上第一天的笔试成绩之和(加权之后)
所以复试笔试太重要了
信号方向:
基础:一个四阶行列式的计算;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区别和联系,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什么是信源信道编码。
专业:什么是状态方程,是不是状态方程相同系统就一定相同,状态方程不同系统就一定不同;给你一个单位脉冲响应,只要答出来是FIR滤波器而且是线性相位就可以了。
英语:四句话的自我介绍,问你有没有做过课题,毕业设计的内容是什么,展开来说一下。比较简单。
通信方向:
一面:英语自我介绍,大家都一样,非常短,没说完就被打断
基础综合,没问我数学,问了我3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要调制,调制后方便传输,这个方便指什么?第二个说说消息、信息、信号是什么,有什么差别和关系;第三个说说系统、连续系统、离散系统是什么?(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基础到复习的时候几乎被忽略了……所以答得不好,见笑)
二面:第一个问题,你做过那些与通信有关的项目,我回答的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做的程控滤波器,然后问了一些原理方面的问题;第二个问的毕设。
就这么些了,涉险过关……
信号方向
专业面试:说是面试,其实导师们一个问题也没问我,所以我的专业面试也就一两分钟而已。进去先抽了一张专业的题目,里面两道题,都挺简单的,第一题是:128点DFT的前面四个频率是多少?第二题是:CPU和外设的数据通信方式有哪三种?
答完以后再左边抽了另一张题目,也是两道挺简单的题,第一题是线性代数的题目:A=B+E,求A与B特征值、特征向量有什么关系?第二题是:发送符号0和1的概率是9/10和1/10,前面发了9个0,问第十个符号发的是1的概率是多少?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1 课程基本情况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信领域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承“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基础课程, 启“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等专业课程, 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总学时为64节, 讲课学时为50节, 实验为14学时。教学内容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三大部分。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 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内容抽象、知识体系复杂,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推导能力欠缺、自学能力差的高职学生来讲, 学习难度较大, 容易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程参与度低。
2 传统的考核方式及其弊端
以往传统考核方式多采用期末闭卷理论考试的形式, 一考定结果。考试内容以基础概念及应用原理为主, 考试类型中客观题型的比例较大, 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呆板, 习惯死记硬背, 表现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比较欠缺。
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为通信产品生产测试、技术支持、产品研发等岗位, 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 需要学生有基本的通信设备与系统的认知能力和熟练的通信信号测试技能。虽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实验环节的设置, 但是在期末考试中并没有实践环节的测试, 导致同学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动手的积极性不高, 实践操作技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同时, 任课教师通过期末成绩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利用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失科学性和全面。
3 综合考核改革与措施
传统的单一、刻板的通信原理命题考试制度,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以考试分数定优劣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构建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动态的、全方位的素质评价体系。应本着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的原则, 点面结合的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计入总分,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课程理论测试分成单元测试、阶段测试和期末测试三部分, 在综合评价体系占45%。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是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两大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这决定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仍然是十分必要, 是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单元测试安排在各章节学习之后, 考核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理论测试中占有的比例是5%。阶段测试安排在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 (下转第173页) (上接第181页) 信号的数字化传输这三大模块学习完成后, 考核对该通信系统原理的掌握情况, 在理论测试中占有的比例是5%。期末测试是全面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占理论测试的35%。
(2) 过程考核是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 全面考核学生的日常表现, 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获奖情况四个部分内容, 占有比例分别为:3%、2%、3%、2%。对在专业竞赛中获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获得发明或专利的学生给予加分。这种新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提高专业水平。
(3) 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从形式上分为实际应用操作和仿真软件设计, 从实验内容分为基础验证型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个层次。基础实验注重原理验证、兼顾少量的设计内容, 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综合设计实验全部为设计内容, 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 重点在设计实现上。这种设计既兼顾了大多数同学, 也满足少数基础扎实的同学需求, 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实践课程考核中采用现场操作加答辩,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设计思路过程分析, 设计报告撰写等方面, 该项在综合评价体系中占30%。
(4) 新技术论文的撰写主旨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方向, 了解现代信技术, 了解实际应用系统。通过调研和学习, 结合目前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新技术、新理论, 完成2000-3000字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在综合能力考核中占15%比例。
4 改革成效
在通信原理的校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基础上, 通信原理课程考试改革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注重能力的考核体系的运用, 以“初步讲解理论, 简要介绍技术, 强化技能培养”为指导思想, 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渐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亚丽, 曲明贵, 杨庆祥, 等.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改革之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24 (4) :58-59.
[2]束锋, 邱文教, 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28 (1) :41-43.
关键词 通信原理 精品课 教学手段
一、引言
通信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后续多门课程的基础。全国各个高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无不开设通信原理课程。我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多年来开展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条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这些目标可以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实现。
通信原理课程作为通信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该专业学生考研选考的课程。课程的特点注重原理的理解性,内容上抽象性很强,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形象化讲解,多举例,多联系实际;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仿真变得形象化。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信原理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教学中我们没有一味的按照传统理论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排除了只讲题不讲知识、只重分析不重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还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重点进行精讲、对难点进行突破。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遍使用:通信原理使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画化,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原理,更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原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三)形象化教学的使用:形象化教学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化为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应用知识的教学。结合通信原理的实验,加入经过形象化处理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感兴趣并能更快的掌握相关内容。
(四)仿真教学手段的应用:通信原理的内容相当多,不是每个内容都有相应的具体实验。针对这一问题,在通信原理的教学中我们加大了对理论的仿真教学,通过MATLAB等软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仿真。
三、 教学效果
在课程讲授方面,课程组严格地执行教学日历,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程全部教学要求,或稍有提前。视情况增加一些大纲规定之外的本领域最新的发展。课程组每个成员的讲课效果,均受到听课专家的一致好评。
课程组教师讲课特色鲜明,即有启发性,又有深度,做到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以研究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同时注意克服授课速度快,学生跟不上,不易接受的缺点。由于框图、表格、波形、频谱类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方式效果较好,而对于公式推导的内容使用板书方式效果较好,因此在上多媒体课时采取了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实例,以类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定义,教学生借用学习语言的方法认识和掌握复杂公式和推理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在习题的选择上做到既有代表性又有启发性,使同学通过做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展分析问题的思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这些特点,在实际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9):288.
[2]安永丽. 美国大学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探讨[J]. 科技信息,2012, 10.
[3]王培光,高春霞,赵璞. 电气信息类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0,(26):109-110
[4]安永丽, 高雪飞.3G时代独立学院通信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9-10.
作者简介:
【通信原理授课计划】推荐阅读:
通信原理考试总结06-01
数字通信原理试题10-25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12-21
简述CSMACD通信原理05-25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05-27
网络通信原理教案05-29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06-15
通信原理课后作业答案07-21
网络通信原理论文09-16
卫星通信的原理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