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精选8篇)
李薇
【活动背景】经过近二个月的选题与制定小组研究方案,所制定的方案是否科学、可行,需要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开题会,让学生明白: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必须对选题以及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即这个课题选题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是否具备了开展的条件,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能不能做下去,达到预期的成果,需要论证。如果选题没有价值,或不具备研究条件,就要重新调整方案,甚至重新选题。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开题的目的意义以及开题的一般程序;
2.让学生体验开题的一般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初步掌握答辩技巧,并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初步学会对一个课题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提问、评价。
【课时安排】
用3~4个课时来完成开题,每次3个课题组进行开题陈述以及答辩,每个小组开题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
【活动程序】
(一)学生主持人介绍评委(由学生评委与老师评委共同组成)以及开题程序。
(二)以组为单位进行开题。
1.开题陈述。由各课题组组长对本组的课题方案进行陈述。2.提问。由评委以及其他学生对课题方案进行提问(2~3个问题)。3.答辩。由各课题组成员对评审专家的提问进行答辩。4.评分。由评委以及在座的学生对课题方案进行评分。
(要向学生说明:70分以上的课题方案才予以通过,可以立项,目的在于让学生认真对待开题)。
(三)指导老师总结讲话 【活动反思】如何让学生耐心倾听以及学会提问,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当各组研究方向不一致,缺乏共同话题的时候,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些事情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之“有事可做”,比如,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包括发言小组的题目、你准备提的问题以及对这个组的研究方案进行简单评价、打分,等等。课后要把表格收上来进行登记。通过这个表格记录可以促使学生耐心倾听、深度思考,避免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同时,通过表格的回收,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听课状况。
附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开题会主持人用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开学第二周开始,我们开始了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从选题、文献查阅到制定课题方案,我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各研究小组已经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了初步的课题方案。我们准备用2-3节课时间举行开题会,来对大家的课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价值性进行一个论证,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本次开题会我们成立了评审委员会,成员由4位指导老师以及3位同学组成,他们是:我们的生物老师——李薇老师;我们的历史老师——李芝老师;初二年级的生物老师——崔作辉老师;陆天傲同学的爸爸,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博士——陆先生;还有杨丽楠、张澜、胡丹同学。我们还特别推荐何壁伟、张雅晨作为工作人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欢迎和感谢。
开题会的程序:
(一)开题陈述。由各课题组组长对本组的课题方案进行陈述。
(二)提问。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提问。
(三)答辩。由各课题组成员对评审专家的提问进行答辩。
(四)评分。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评分。
说明:评分是将7个评委,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70分以上的课题方案才予以通过,可以立项。
下面,开题会正式开始。今天进行开题陈述和答辩的小组有:郭安琪小组的《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的影响》、陈邵宇小组的《蚂蚁的生活习性》、黄静敏小组的《木乃伊的制作》、胡柽小组的《踢足球对中学生自信心理的影响》以及卢颖娟小组的《兔子的生活习性》。
首先请郭安琪小组进行开题陈述。
请评委提问(提2-3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由老师提问,一个由评委中的同学提问,一个由其他同学提问。)
请课题组成员答辩(要等3个问题都提问完了再统一逐个问题答辩)。请评委打分,工作人员计算平均分。下面由陈邵宇小组进行开题陈述。
……
最后,请李薇老师对今天开题的五个课题方案进行点评。主持人宣布获得立项的课题组。
(结束语)
对通过开题的课题组表示祝贺,有个别组的课题方案虽然未能获得通过,希望不要灰心,小组同学再深入研究,调整思路。经过这次开题会后,同学们应该对自己的课题如何开展研究有了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完满地完成课题研究。其实,我们有很多小组的课题方案都做得非常好,还有个别同学是独立研究人,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只能选取5个小组开题,我们下一周同样时间再见,希望其他小组做好准备,相信你们的表现将更为出色。
附二:指导老师在初一(1)班综合实践活动开题会上的讲话
2008年4月16日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题会。我先考考大家:为什么要举行开题会?(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展,要投入人力和物力,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必须对选题以及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即这个课题选题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是否具备了开展的条件,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能不能做下去,达到预期的成果,需要论证。如果选题没有价值,或不具备研究条件,就要重新调整方案,甚至重新选题)。
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开题会,对于在座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应该都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刚才,五个小组的同学都表现得很好,各有特色:有的风趣幽默,有的严谨细致,但课题方案都很规范,答辩也很机智,很有科学家的风范。也许你们今天的选题还显得比较稚嫩,没有很多的创新性,但你们像一个科学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这就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我相信,我们坚持每年开展1-2个课题研究,等到高中的时候,你们的独立研究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再过20年、30年,在你们当中一定会形成能傲视同行,在学界产生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说不定你们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会刊登在美国的科学杂志《自然》,在你们当中产生长江学者、甚至是诺贝尔获奖者)。老师期待着!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 》 (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 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方向, 是设定各年级目标的依据。如何达成《指导纲要》中的课程目标呢?我们要以《指导纲要》为总方向, 对课程标准的目标进行细化, 使目标系列化、具体化、可操作化、梯度化。
《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指出:学校需要总体规划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 并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由此可见, 我们要将总目标具体化为学校学年及学期活动目标, 再将学期目标分解为各个主题活动的目标, 还要将主题活动的目标分解为各活动阶段目标, 最后细化为各个课时的目标, 形成一个由大到小的序列化的“目标系统”。而细化的过程始终要以《指导纲要》为总领方向, 而不至于“南辕北辙”。
二、课时目标设定应具体化、可操作化
我们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开展“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主题活动时, 整个主题活动设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又逐步形成关注健康, 关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研组里一位老师经过仔细考虑觉得这个目标不够具体, 在一堂课上达成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 于是我们把此项目标简化为: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确定研究内容与制定研究计划, 指导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这样细化的目标设定, 既明确了采用什么活动达成目标, 又符合课堂操作实际。主题活动目标需要在课内课外活动中逐步达成, 而不能以主题活动目标代替课时目标。
三、课时目标设定应切合学生实际能力
课时目标的内容设定不能过于庞杂, 应切合学生实际。如本教研组曾在三年级尝试上过一堂方法指导课《学会观察》, 并设定具体目标。根据目标, 教师在这一堂课上, 讲述了观察科学的表述方法, 观察要运用到的器官, 观察要注意的事项, 如何设计填写观察记录表等, 可谓面面俱到。但如此科学规范地学习“观察方法”, 显然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课堂上沉闷至极, 几乎徒劳无功。基于以上考虑, 我们在研讨三年级课题《观察饮料》时, 这样设定这个课时的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饮料, 初步体会全方位的观察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目标瘦身了, 教学各个环节围绕目标层层递进, 学生个体体验活动更充分, 指导自然更有效。
科学方法的指导不能一蹴而就, 与其一把抓, 忽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 还不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较简单的能力目标, 突出重点, 做到一课一得, 循序渐进。
四、课时目标设定应考虑年级段序列性
各个年级段的课时目标不能孤立与割裂, 对学生培养目标需要有年级段序列化的安排。即使同一主题同一课型, 因为不同年级段学生能力与水平有差异, 在目标细化时, 我们要注意前后联系, 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进程有真正清晰的认知。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在三四年级已接受过方法指导课《提出问题》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两堂课的专题指导, 针对五年级学生相应的能力水平, 我们将课题改为“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目标设定如下: (1) 培养学生能根据研究的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研究计划中每一个项目的意义, 并会为该主题制定可操作的小组研究计划。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等都不是问题, 而确定“研究内容”是难点。因此课时目标重点放在如何确定“研究内容”上。
师:同学们好,我是一位猜谜爱好者,今天以谜会友,带来了两则谜语,看看谁是猜谜高手。(出示两则谜语)(1)外头是红布,里头是白布,打开仔细看,都是好木梳。(打一水果名)(2)青树结青果,青果包棉花,棉花包梳子,梳子包豆芽。(打一水果名)生猜谜底。(桔子、柚子)
师:你们知道这两则谜语是谁编的吗?生猜。
师介绍:这两则谜语都出自“中国谜语第一村”的宜都市高坝洲青林寺村的谜语集。我们通过谜语可以看出我们宜昌人民多爱柑橘呀。那么,为什么我们宜昌人这么喜欢柑橘呢?
生1:因为我们宜昌有许多的柑橘树。生2:因为柑橘是我们宜昌的特产。生3:因为我们宜昌人都很喜欢吃柑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屈原在宜昌写下千古名篇《橘颂》至今,宜昌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柑橘种植历史了,柑橘是宜昌的三大宝之一,也是宜昌的市树,眼下宜昌的柑橘种植面积已占全省柑橘种植总面积的46%,产量已占全省总产量的60%。据农业部提供的调查预测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柑橘总产量将突破100万吨。早在1995年,秭归县就被国家授予“中国脐橙之乡”的称号,1998年夷陵区被授予“中国早熟蜜桔之乡”,1999年西陵区窑湾乡又被授予“中国蜜桔之乡”的称号,以“桔颂”牌脐橙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名牌更是享誉全国。
二、确定主题
出示准备好的柑橘。师:看着这些黄澄澄的柑橘,你们喜欢吗?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柑橘里的学问。(板书课题)
师:柑橘,是桔、柑、橙、柚等的总称,“桔”是“橘”的俗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头字。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柑橘的知识呢?
生: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很有营养。柑橘皮可以入药,可以治许多的病。柑橘可以制成罐头,口感很好……
师:其实,我们现在的人喜爱柑橘,古人也同样爱柑橘,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赠刘景文》吗?
生: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拟定小专题
师:同学们了解的柑橘知识真丰富,真不愧是柑橘之乡宜昌人,除了我们了解的,大家还想探究哪些柑橘知识?
生:为什么我们宜昌的柑橘就好吃呢?柑橘里到底有多少种营养成分?柑橘吃多了为什么会上火?……
师:每位同学经过考虑后在纸上写出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后,小组长组织大家用公平的方式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写上小黑板上。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思考,哪个小组的小组长最会组织。各小组把准备探究的小专题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提出看法,各小组进一步完善小专题的提法。
全班共同展示小专题:柑橘的种植、柑橘的分类、营养及运用、柑橘的经济价值、柑橘的医学价值、柑橘民俗文化的研究。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更换研究小组。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问题很有价值,如果弄清了你们提出的问题,你们一定都是小小柑橘专家了。
四、制定研究计划
师: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要顺利开展研究活动,制定研究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而且必须明确学习方法、活动步骤、小组分工等。
出示小组研究计划示例:
小组研究计划(例)
研究主题:柑橘的种植
小组名称:我能行
小组宣言:种植柑橘我能行
研究目的:(1)了解柑橘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2)学习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3)锻炼自己交际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研究过程:(1)参观柑橘园。(2)走访柑橘研究所的技术人员。(3)收集资料(主要场所:书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4)整理资料。(5)评价个人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6)整理小组交流情况,并写出个人体会。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浏览相关网页)、参观访问法。问卷调查法。
人员分工:(1)组长:肖云。(2)记录员:陈丽。(3)活动计划负责人:肖云。(4)资料收集:全组人员参与。(5)公关负责人:杨光、高律成。(6)演示文稿制作:杨宇琨、陈文嘉。
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各小组上台交流研究计划。
五、我的思考
本节课作为开题课,总体设计思路是:激趣—感知—提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第一环节:我采用猜谜语等方式,充分说明柑橘与宜昌人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第二环节:我采用看实物、交流自己知道的柑橘知识、谈话、吟诵有关柑橘的古诗词等方式,在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关柑橘的内容。第三环节: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筛选、整合,将研究的问题转换为研究课题。第四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我根据本节课的授课效果,对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如下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吗?由于柑橘是宜昌的特产,不仅品种繁多,而且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特殊,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柑橘,更优于其他地区的柑橘。柑橘为繁荣宜昌经济做出了贡献,融入了宜昌人的生活。学生对于柑橘非常熟悉,而且对柑橘有着不同一般的感情,对于研究柑橘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正因为这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所以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热情高涨,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研究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而在平时,我们开展活动时常常对学生的兴趣缺少关注,以教师的兴趣代替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在活动的时候没有主动性,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活动的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时时思索:这个活动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
2.开题课的时间如何把握?从整节课的效果看,教师注重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细节,如教师的评价语言、过渡语言、板书设计等方面也下了工夫。学生在本节课上主动性较强,探究热情高涨,但由于课堂只有40分钟的时间,所以,学生在经过感知过程、提出研究课题并筛选整合过程后,制定研究计划时间明显不够。如果我们把前面的几个过程缩减,又觉得学生不会体验到位。那么,是否这样的课也应和别的课程一样拘泥于课堂的40分钟呢?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本来就很灵活,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如果拘泥于固定的时间空间,用老的一套看似完美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认为一节课要如何开始,如何应在铃声响时结束,那么就失去了它培养人的综合实践能力的价值了。其实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研究内容的确定,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就是好的开题课,时间的长短何必去那么看重它呢?
3.如何把握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的度?本节课制定研究计划环节比较匆忙,由于我急于完成这个任务,时间又不充足,小学生又刚刚接触研究,对制定计划觉得困难,不知如何下手。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我只强化指导两个小组完成了任务,让他们上台交流,最终草草收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两个交流的小组的计划是我手把手教他们制定的计划,他们制定的计划没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别的小组又成了放羊的状态,所以就照着例子“依葫芦画瓢”地制定了一个,没在真正的内心体验。
其实,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把握指导的度很值得研究,既不能教师全包,也不能放任不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过程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在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时常常非常仔细,甚至希望阶段研究中每一个细节、每一天的研究内容都能够在研究计划中详细罗列。但是实际上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总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所变动,需要不断地修改。这就更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研究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教师在要求学生制定尽可能详细的研究计划同时,不能以此为借口缺少对学生计划制定的指导。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多次指导是学生完成研究任务的良好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体验 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领域的崭新的课程形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出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其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开放性等是本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强调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得,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强调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强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课程还比较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提出“体验本身即是目标”。这些都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代表着新的课程发展趋势,也是提出本课题的重要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更强调学生经验的获得,需要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分析,总结,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选择本课题就是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给教师一些借鉴,帮助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材施教,上好每一堂综合实践课。课题研究以《综合实际活动指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理论依据,通过对课本的解读,使教师通过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课程的实施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校本资源、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课题名称的解读
本课题的关键词是:“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体验”、“教学设计”。
课题的开展从各项符合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能力特点的活动开始,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开展的活动则中心体现学科特点,即:综合不同学科的各类知识,活动形式以学生实践为主。从学生出发,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自主探索,主动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得到问题的答案。老师教学设计的选择也通过多种方法体现,如游戏、情景剧表演、小组竞赛、辩论会、音乐视频欣赏、才艺表演、外出体验、模拟演练等等。
课题研究步骤
实施步骤:
(1)20PC年6月―20PC年9月 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
(2)20PC年10月―20PC年11月 注重学生体验教学设计的目标系统;
(3)20PC年12月―20PC年4月 注重学生体验教学设计的实施阶段;
(4)20PC年5月 注重学生体验教学设计的反馈与评价;
(5)20PC年6月 注重学生体育教学设计的完善与思考。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成果预期: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个活动主题设计与实施,一切以注重学生体验为出发点,发现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矛盾,并运用相应地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挖掘其实践层面背后的理论问题,试图从学校层面出发,为更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探索一种操作性强、可信度高、推广性大的教学模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从实践和活动中学到知识,并通过实际体验综合运用不再难以实现。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10-2011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 活动措施 计划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 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小学六年级
二、活动主题的产生背景:
在语文课堂上先给学生观看相关的流浪动物的影视作品,《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在世人狗缘》主要讲述的是一条流浪狗被抓进收容所后再逃出来,遇到了一个捡破烂的人,最后这个捡破烂的人说:“我感觉不舒服,在像以前一样休息一会儿你在这里等着。”结果这个老人再也没有醒来。最后流浪狗遇到的一个好朋友,它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使学生对流浪动物的无家可归等地方有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再让学生写下观后感。随后师生共同生成“它是一个生命”的主题。随后去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各种动物。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参观几类动物,同时讲解各种注意事项。学生在和不同的动物接触后展开以“流浪动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积累大量的实践素材。流浪动物的救助是一个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流浪猫狗都没有采取过防疫措施,身上可能携带各种病毒和寄生虫,流浪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甚至可能带有病毒,所以学生和他们接触的时候,要有所防范。甚至,一些流浪动物还有可能会袭击、伤害儿童,危及人们的安全。同时,动物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培养学生保护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师还要让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材关于保护动物的文章,而且开展课外阅读搜索有关资料。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是通过观看影片以及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增强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安全卫生意识,同时通过影片导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流浪动物的兴趣。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所以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导小朋友认识到与动物共存观念,学会如何正确与流浪动物相处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组织学生搜集,调查有关流浪动物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会策划简单的活动方案,在实施阶段引导学生对材料的整理归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能能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实地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小组讨论研究中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参观救助站,让学生感受到流浪动物的可爱和可怜。由此生出对流浪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自我安全卫生意识。
四、活动规划
1.参观时间:一天
2.参观地点:流浪动物救助站
3.参观方式:实地考察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讨论,学生写作;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五、活动准备
1.规划线路,确定交通工具,带好必备物品。
2.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准备一本笔记本。(每个人有小本子,小组要有一本小组综合小本子)
3.必要情况下可以照相,摄影等。
4.老师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和文明礼仪教育。
六、活动过程
(一)开题(学生感兴趣的媒体手段下手,启发谈话)
1.播放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你们的家人,有其他的动物一直和你们相伴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家里面的宠物无家可归的话,没有你们的照顾的话,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被称为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
①宠物。
②没有吃的东西,没有住的地方。
③流浪动物和宠物的区别是,流浪动物被遗弃了,无家可归只能流浪。
④流浪动物。
师:没错,它们是被遗弃的,有些动物可能一生下来就无家可归。所以他们被称为流浪动物。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影视作品,关于流浪动物的。(首先先用话语导入流浪动物,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流浪动物和宠物的区别。最后播放关于流浪动物的影视作品《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在世人狗缘》等)
2.讨论观后感,引出主题
师:看完这部影视作品后,你们的感想是什么?讨论一下。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生:(各学生小组待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大家都明白了,流浪动物是一个生命,大家要尊重生命、爱护动物。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去“流浪动物救助站”参观这些小生命。
3、成立小组,拟定方案
1.自愿选择小组(教师适当调节),由学生自由竞聘各研究组小组长。
2.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拟定活动方案,填写活动方案表。(教师适当指导)
制定方案的具体要求:
(1)小组所有成员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协商出最优观点。
(2)小组长认真发表感想以及倾听和收集同学们的建议,大家共同拟定活动方案。
(3)各小组成员应团结协作、合理分工,体现活动方案的可操作性。
“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表
小组研究课题:
小组成员:
小组研究结果: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成员分工:
时间地点:
注意事项:
(二)实施(参观流浪动物收容所,组织活动,整理资料)
1.提前了解参观动物需要注意的事项。
2.走进救护站,有目的的开展研究。可对不同的流浪动物进行拍照,观察其生活习性等。研究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3.查阅相关于流浪动物在流浪以及被救到救助站的整个过程。交流探讨
在研究中学生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请教老师或者救助站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工具,像上网查询等。
(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各小组做好调查、研究的协调、联系等工作,并随时对学生的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要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
(三)结题(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将围绕“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这个话题,把各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1.汇报成果,在无形中形成竞争。师:经过参观前的准备以及参观后的酝酿,在展现时同学们能各显其能,“各有所长”。其中,在综合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1)各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汇报了所收集的资料,从不同角度评选这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
(2)小组推选并公布结果。
3活动总结,撰写报告。
从开题到结题的过程中,记录好自己的研究过程,整理记录的内容,有参观时的照片。有收集的相关资料手抄报以及打印的图片等。同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增强了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到了流浪动物也是一个生命,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保护动物。同时要知道,不要随便带流浪动物回家。要做好安全措施后再做决定。这次活动非常成功。
七、课后作业:
(1) 了解纸的发展历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组织和倡导学生更多地了解认识纸, 倡导学生养成合理用纸的好习惯。
(2) 感受、传承、交流、发展民间文化, 会运用各种方法制作简单的纸工艺品。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参与、大胆展示及公关活动的能力。
(3) 通过资料搜索及趣味化编辑, 了解纸的原材料, 加深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认识, 强化忧患意识并积极策划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1. 活动导入
师:欢迎大家再一次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纸》的主题活动。经过三个多月的活动, 我们经过了准备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 开题论证阶段的研讨筛选, 指导阶段的质疑解惑, 终于迎来了果实累累的结题展示汇报课。首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来共同回顾我们前期的活动历程。
2. 活动展开
(1) (录像) 回顾准备阶段:
(2) 现场结题展示阶段:
各部组长站起来介绍自己小组的活动内容。
师:今天的结题展示由第一小组先来进行, 其他两组同学可以给他们的汇报提问题、提意见, 作补充、作评价。请第一组的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陈述子课题背景。
各成员问好, 做自我介绍。
主持人:我们的结题展示分为三个阶段, 下面由三个阶段的负责人来汇报他们的工作。
阶段一:
学生 (汇报) : (1) 2008奥运会开幕式纸卷照片; (2) 视频:古代造纸; (3) 展示介绍纸发展史的资料集。
(4) 歇后语游戏。
阶段二:
学生: (1) 《纸的儿歌》; (2) 小话剧《纸奶奶过生日》。
其他组成员评价:给予鼓励表扬。
师:你们的表演真的很出色, 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么多不同功能的纸!
阶段三:
(1) (幻灯片) 展示环保纸制品。
其他组建议:亲自动手制作原创作品。
(2) 展示环保纸制品:A.纸娃娃;B.纸花束。
其他组提问:纸花束的制作方法。
(3) 介绍、展示剪纸作品。
师:看花容易绣花难。剪纸是我国民间手工艺术的灵魂, 如果你真的感兴趣, 那就一定要下定决心, 刻苦努力!都说梦想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老师相信, 追梦的人就一定会让梦想照进现实!
(4) 展示成册手抄报并简单介绍内容。
师:三年级的小学生制作的手抄报还很不成型, 只是一些文字及色彩图案的堆积, 距离报纸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但是随着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 学生的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5) 录像广播站宣传。
三、活动总结
(1) 主持人:我们第一子课题小组的汇报就到这里, 在下一次的结题课中将继续进行第二组、第三组的展示。他们将用小实验、小故事、小作文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活动成果。
综合实践 选题 问题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而且选题能力的培养本身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任务。选题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多种课型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当前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合理规避,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选题指导课中的常见问题与分析
1.“问题”属性单一,学生成为“资料搬运工”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问题”划分为三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和“怎么做”的问题。相对而言,“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解决难度高、研究价值大。但学生在选题指导课中提出的问题往往较为单一,“是什么”的问题居多。比如学生进行“有趣的纸的研究”,分成了若干的研究小组,分别研究“纸的历史”、“纸的用途”、“纸的种类”、“纸的故事”、“我们身边的用纸”、“纸与环境的关系”等小课题。这些课题,学生往往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搜索就能拿出内容丰富的研究报告。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成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交流资料的过程,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书斋式研究”的习惯,遇到问题,不是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也不去亲身实践,而总是依赖于网络,这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相去甚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选题指导课上,教师习惯于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研究主题。这些研究主题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教师指定的,学生自己不太熟悉,所以当学生面对自己较为陌生的主题时,首先能够想到的问题大多数都只能是“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在选题指导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指导的重点,只有学生对研究的主题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和经验储备,才可能提出“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问题的汇总、分类扩大或“偷换”了问题内涵
选题课一般都有这样一个环节:当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各种问题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甄别和分类,把有些重复的问题剔除,将某些相似的问题进行合并。
比如说,当学生提出“喝可口可乐对身体有没有坏处”这个问题时,问题本身是非常具体的,跟学生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为此学生的研究兴趣很浓。但是在问题的汇总、甄别、分类环节,学生的问题很可能就被教师归到“饮料的成分”或者“饮料与健康”这样的类别中。在此过程中,具体的问题被偷换成了抽象的主题,研究范围一下子扩大了。面对这样大的研究主题,学生的研究很难深入。
为什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呢?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多,难以指导,分类后减少了问题的数量,降低了指导的难度。还有教师认为通过问题汇总可以将研究内容相似的学生分到一组,有利于学生的互助合作。教师的考虑不无道理,但在汇总分类环节,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被合并掉了,而且教师在汇总分类的时候,更多是从知识逻辑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兴趣生活出发。
3.问题过于简单,虚假研究盛行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千奇百怪的,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狗撒尿的时候要抬起一条腿?”“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美人鱼的传说是真的吗?”等等。这些问题看上去要么不着边际,要么就是不知如何下手。在从问题走向课题的时候,教师们往往认为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的问题才具有研究的价值,才能够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为此,学生很多感兴趣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成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现实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下,很多学生研究的问题相对而言都过于简单,每一个学生通过研究都能拿出精美的研究成果,很少听说有哪个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失败了。
事实上,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都是一项未知的旅程,有很多的不可确定性,也有很多的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一项任务对人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有所挑战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为此,过难和过易的问题都不适合学生研究。所谓“研究性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研究中进行学习,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经历了研究的过程,体验到了研究对于自身的挑战和提升,体会到了自身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不足,从而产生了积极学习的动力,那么不管研究成功或失败,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
4.问题不具独特视角和创造性
在选题课上,教师们往往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关注研究课题是否明确,表述是否规范,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个人独特的视角。
对学生而言,选题本身就是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研究做准备。选题本身就需要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具有一定的内涵,这样才能避免让学生总是在进行一些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是课题的本质,课题要体现研究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要熟悉别人在这方面已经进行的研究,避免做重复的工作。选题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首先要训练学生动脑的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它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较好地迁移到生活中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莉诺·达克沃斯认为:学生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观念的独特性,教学的目的或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达克沃斯发人深省地问道:“所有儿童在其一、二年级都有惊人的智力进步……为什么许多儿童的智力发展随后就慢下来了呢?在儿童的童年时代晚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智慧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继续拥有自己精彩观念的人如此之少?”她认为这是由于成人的忽略或偏见、社会的习俗或禁忌阻止孩子们探索他们自己的观念,并使他们觉着他们没有自己的重要观念,仅有愚蠢的或罪恶的想法。她认为每一个人的自己的观念是其智力的核心[1]。endprint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的个人观念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选题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学生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的独特视角,只有提出独特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观点,而不是简单地去网络上,或通过调查访问将其他人的观点一一罗列出来。
5.问题成人化、学术化,缺乏儿童视角
在选题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往往会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但并不是他们真正想研究的问题。比如“感受家乡之美传承乡土文化”、“体验中华戏曲”、“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调查”、“尊师孝亲,为幸福人生奠基”这些问题明显可以看到其中教师引导的痕迹,学生很多时候往往是处于“被问题”的状态。再比如“教室里的桌椅怎样排放才能减少人为的干扰”、“选怎样的餐具才能减少同学挑食”、“怎样能够就近打羽毛球”这样一些问题显然更贴近学生学活,更能体现儿童的视角。
所以,在选题课上,当学生提出各种类型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是学生真正想研究的问题还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提出的问题?只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真正所关心的、想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问题的选择无法兼顾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一般来讲,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会涉及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各种活动主题。比如说上学期研究“美食与健康”、“消防安全”、“家乡经济的发展”,下学期研究“环保你我他”、“交通安全”、“学会理财”等。应该说,不同的主题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领域了解各种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拓展学生研究的广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学生每次研究的问题都没有相互的联系和连贯性的话,对拓展学生研究的深度是不利的。
当学生真正开展一项研究的时候,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为此,在选题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在前期的研究和积累上,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样具有一定连贯性的研究问题,比学生今天研究这个问题,明天研究那个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其对某一类问题的持续关注,也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二、选题指导课中常见问题的规避与解决
1.保护学生问题意识,珍视学生的原生态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需要我们培养,更需要我们的保护。孩子天生就喜欢提问,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但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不注重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既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更要珍视学生提出的各种原生态问题。比如说在三年级某班学生在开学初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教师问:“你们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要研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晚上为什么没有太阳?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为什么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没毒?可见,没有上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也是具有非常强的问题意识的,教师需要呵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看上去天马行空,但是背后却折射出三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三、四年级的孩子普遍对大自然、植物、动物感兴趣,到了五、六年级才会逐渐对社会、文化问题感兴趣。教师在选题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兴趣是引领孩子走进研究性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是可以去研究的,哪怕最后研究不出什么结果,失败的研究过程也会带给孩子很多深刻独特的体验,教师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评价标准去扼制学生的研究欲望。“走弯路”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一种必要的过程。
2.注重课外的观察和积累
选题指导课的成功,关键在于课外的观察和积累。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从学生的身边提炼和发现问题,提出预设的研究主题。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与积累生活中的问题,对于一些好的问题,要善于积累、归类,形成问题素材库。素材库里面丰富多彩的选题也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打开思维,激活它们的问题意识。
比如南京的南湖三小从三年级开始鼓励学生记录身边的问题,鼓励四年级以上学生口头调查社区问题,鼓励高年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成长中的困惑。学期结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期开始,召开讨论会,召集学生针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发表看法,教师汇总本班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搜集与整理,学生更容易提出自己感兴趣、质量也较高的问题。以下是南湖三小汇总的学生研究问题。
2011~2012第一学期学生研究问题汇总表
3.通过情境创设、活动体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选题指导课其实没有固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序,可以灵活地放在学生研究活动的各个阶段。比如说,学生在总结前期研究的课题成果中,又生成了一些新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是非常值得挖掘的新课题,教师可以适当地在一旁引导,帮助学生生成新课题。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提出高质量的、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关主题产生更加直观、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问题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更加具有深度。比如说,南京黑龙江路小学的王宁老师执教《地铁与生活》一课时,学生刚开始对地铁提不出什么问题。于是老师布置了以下几项体验活动:第一,利用节假日乘坐一次地铁,感受一下地铁的舒适性;第二,体验一下,从家里到地铁站,是不是很便捷;第三,查看南京的地铁规划图,看看未来你家附近有没有新的地铁站;第四,访问一下你的邻居,了解他们对地铁的看法。在两周的体验活动中,有学生不仅访谈了自己的邻居,还访谈了地铁上的工作人员,还有学生把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路线用手绘地图表示了出来。通过深度的体验,学生最后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现实的问题:能否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增加地铁班次?能否多增加一些地铁站点?在新街口换乘2号线的时候,能不能更节省时间?能否在地铁口建1~2个简易厕所等等。endprint
4.运用多样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选题内在品质
学生在选题课上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问题的品质往往不同,有的问题比较肤浅,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有的问题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如何提升学生选题的品质?
首先,汇总分类并不是一种提升问题品质的好办法。因为,通过汇总分类,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被放大了,这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错觉:越大的问题越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保留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比如南京赤壁路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时,采用了以下这种二级泡泡图的方式,既将学生提出的若干相似问题归到了“饮料的成分”这一类中,又保留了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研究相似问题的学生可以归为同一小组,大家可以共同研究“饮料的成分”这一大课题,也可以各自围绕自己的原始小问题展开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样的做法对于保护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围绕具体内容展开较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筛选提炼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地替学生作出评价或判断,也不要简单地给出问题评价的标准。一般来说,老师喜欢把既定的问题评价标准抛给学生,比如“有价值、感兴趣、可操作”,其实这样的标准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因此,在筛选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评价不同问题的质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尝试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问题的好坏、质量、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勿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问题。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悟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确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提出越来越具有品质的问题。
5.从问题到课题,教给学生具体的转化方法
问题与课题是不一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大或者很小,有时非常含糊,不明确。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往往并没有预设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当把问题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需要将太小的问题合并,太大的问题拆解,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学生在开展“我们的学校”的研究时,提出了若干个小问题“学校原来是怎样的?学校有多少个教师?学校的地址在哪里?”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可以合并为更适宜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再如,学生提出研究小区植物的问题时,由于研究的问题比较笼统,可以拆分成以下三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再开展研究,这样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华.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见习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4.运用多样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选题内在品质
学生在选题课上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问题的品质往往不同,有的问题比较肤浅,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有的问题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如何提升学生选题的品质?
首先,汇总分类并不是一种提升问题品质的好办法。因为,通过汇总分类,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被放大了,这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错觉:越大的问题越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保留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比如南京赤壁路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时,采用了以下这种二级泡泡图的方式,既将学生提出的若干相似问题归到了“饮料的成分”这一类中,又保留了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研究相似问题的学生可以归为同一小组,大家可以共同研究“饮料的成分”这一大课题,也可以各自围绕自己的原始小问题展开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样的做法对于保护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围绕具体内容展开较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筛选提炼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地替学生作出评价或判断,也不要简单地给出问题评价的标准。一般来说,老师喜欢把既定的问题评价标准抛给学生,比如“有价值、感兴趣、可操作”,其实这样的标准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因此,在筛选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评价不同问题的质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尝试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问题的好坏、质量、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勿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问题。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悟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确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提出越来越具有品质的问题。
5.从问题到课题,教给学生具体的转化方法
问题与课题是不一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大或者很小,有时非常含糊,不明确。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往往并没有预设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当把问题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需要将太小的问题合并,太大的问题拆解,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学生在开展“我们的学校”的研究时,提出了若干个小问题“学校原来是怎样的?学校有多少个教师?学校的地址在哪里?”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可以合并为更适宜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再如,学生提出研究小区植物的问题时,由于研究的问题比较笼统,可以拆分成以下三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再开展研究,这样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华.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见习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4.运用多样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选题内在品质
学生在选题课上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问题的品质往往不同,有的问题比较肤浅,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有的问题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如何提升学生选题的品质?
首先,汇总分类并不是一种提升问题品质的好办法。因为,通过汇总分类,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被放大了,这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错觉:越大的问题越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保留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比如南京赤壁路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时,采用了以下这种二级泡泡图的方式,既将学生提出的若干相似问题归到了“饮料的成分”这一类中,又保留了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研究相似问题的学生可以归为同一小组,大家可以共同研究“饮料的成分”这一大课题,也可以各自围绕自己的原始小问题展开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样的做法对于保护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围绕具体内容展开较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筛选提炼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地替学生作出评价或判断,也不要简单地给出问题评价的标准。一般来说,老师喜欢把既定的问题评价标准抛给学生,比如“有价值、感兴趣、可操作”,其实这样的标准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因此,在筛选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评价不同问题的质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尝试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问题的好坏、质量、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勿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问题。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悟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确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提出越来越具有品质的问题。
5.从问题到课题,教给学生具体的转化方法
问题与课题是不一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大或者很小,有时非常含糊,不明确。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往往并没有预设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当把问题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需要将太小的问题合并,太大的问题拆解,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学生在开展“我们的学校”的研究时,提出了若干个小问题“学校原来是怎样的?学校有多少个教师?学校的地址在哪里?”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可以合并为更适宜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再如,学生提出研究小区植物的问题时,由于研究的问题比较笼统,可以拆分成以下三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再开展研究,这样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华.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推荐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的指导10-31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09-26
语文综合实践课 教案06-27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07-07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06-20
四年级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12-02
《比例尺》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06-29
新课标下的综合实践课引发的理性思考07-22
综合实践活动证明06-20
综合实践活动小结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