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工作要点(精选7篇)
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机关事务工作质量的一年。为保证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全市工作部署,结合市直机关单位和我局干部职工意见,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形成我局全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2007年,全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当前工作大局,以全面履行和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职能为重点,以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品位、扎实做好机关后勤工作为中心,在深入落实相关制度、标准、办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协调机制,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加强机关后勤队伍建设,实现机关事务管理和机关后勤工作的健康、稳定、高效、持续发展,为市直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为促进郑州市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07年,要以几年来的管理、保障、服务工作为基础,集中精力,统筹协调,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力争在发挥职 能作用、深化后勤改革、提高保障能力上有所突破,为促进机关资源共享、构建和谐机关发挥应有的作用。
1、推进机关干部职工住房保障工作。针对市直机关干部职工住房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政策,积极探索各种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履行好编制文件赋予的基建管理职能,争取得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根据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力争扩大房源,进一步缓解机关干部职工住房困难。
2、做好机关办公房局部调剂分配和办公用房转为经营用房的统一管理工作。根据目前办公房房源情况和市直机关办公实际需要,按照市直机关办公用房使用标准进行小范围调剂分配,解决部分机关单位办公用房紧张问题;核查市直机关办公用房面积,对超标准、超面积使用办公用房的单位,制订改进管理的办法;对机关各单位转为经营用房或对外出租的办公房,统一办理变更合同主体手续,制定相关办法,规范市直机关办公用房转经营用房的审核报批程序;对市直机关办公用房统一办理过户手续,逐步规范办公用房产权管理。
3、进行市直机关土地存量资源普查筹备工作。借鉴中央国家机关土地普查工作经验,利用现有微机数据库及相关信息,对市直机关存量建设用地数量、规模、结构、分布及地上建筑物进行初步摸底,制订市直机关用地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对市直机关土地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逐步向统一登记建档、统一发证、统一编制市直机关用地规划过渡。
4、落实市直机关大中型客车和机关南北院会议室集中管理工作。要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根据集中管理的具体范围、费用预算及管理模式,尽快落实资产移交、人员到位及上岗培训等相关工作,研究制订管理办法和服务标准;以大中型客车管理和会议室集中管理为契机,探索研究机关后勤资源整合相关问题,推动机关后勤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5、解决好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人本管理,开放机关文体活动中心,增设健身器材,为机关干部职工健身提供条件;加大协调力度,逐步解决机关统管住房房产手续遗留问题;对电动车、自行车存放加强管理,继续提供好“六项免费服务”;成立“机关南北院食堂伙食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南北院机关单位选派代表参加,对食堂饭菜质量和价格、服务质量进行监督,随时反映机关干部职工意见;在统管办公区、住宅区服务范围内尽快推行“一卡通”,为机关干部职工就餐、洗衣、购物等消费提供方便。改善局干部职工办公条件,尽快解决办公车辆、微机、办公机具等问题;安排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勤人员,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及时研究解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特殊困难。
6、完善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实行服务费用结算。根据编制文件赋予服务中心的职能,围绕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服务 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总要求,继续做好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剥离一部分非保障性服务项目到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自主管理相应的服务资源;选定一两个具备条件的服务项目,建立后勤服务标准及费用标准,实行服务费用结算;探索部分服务项目社会化、市场化途径,不断夯实服务中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7、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把构建和谐机关、节约型机关工作,以及市直机关统管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相关工作,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统一起来,制订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活动方案,做到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评;组织市直机关开展“创建和谐机关、创建节约型机关、创建文明机关”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充实完善考评内容,加强工作协调和督导力度,推进市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8、组织全市机关后勤系统学习竞赛活动。发挥机关后勤协会的作用,协同市人事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在全市机关后勤系统组织开展专题学习、业务培训和技能比赛活动,加强后勤系统业务交流和后勤单位之间的业务合作,促进后勤系统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后勤系统在机关整体工作中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后勤形象。
9、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安全保障硬件配置,完善智能化管理设施,对重点安全防范部位设备设施 进行检修或更换,为保安人员配置对讲机;根据局《应急联动工作预案》规定,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培训和实地演练,以有效预防、及时制止和最大限度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确保统管办公区和住宅区干部职工的办公和生活安全。
10、认真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乡驻村、警民共建等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加强协调,认真落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乡驻村工作任务;做好“一对一”帮扶、“以城带乡”帮扶等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为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2007年,要以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内部建设为基础,深入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在政策研究、制度落实、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真正达到以管理促发展的目的。
1、充实人员,改进办法,着力提高机关事务管理水平。一是根据重点工作进展需要,选调人员,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充实力量,集中攻关,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的快速推进;以国有资产管理为重心,尽快研究制订市直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完善微机数据库,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二是改进市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检查考评办法,检查考评内容要突出机关特色,要涵盖建设节约型机关、和谐机关的基本要求;检查考评方式要注意年终考评和平时检查相结合,注重了解有关部门在创建活动中各方面的 综合信息;日常工作要和开展活动相结合,选好适合机关单位的创建载体,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在发挥好现有职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市直机关基建管理、财务及房产专项资金管理、劳动技能培训等相关办法,为充分履行编制文件赋予的管理职能、进一步拓展管理服务空间创造条件。
2、深化后勤服务体制改革,规范对服务资源、服务过程的管理。根据现有后勤服务资源,明确后勤服务标准,推进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深化后勤服务改革,逐步解决市直单位一家一户办后勤的问题,实施市直单位后勤服务联合,推动机关后勤与社会服务联合,通过外引内联,提高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立经常性的服务监督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处理服务对象提出的各种问题;严格工作程序和标准,把ISO质量管理标准逐步铺开到各个服务环节,加强通讯、膳食、维修、保洁、会议等服务项目的细节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3、创新人员管理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并实施动态的用人机制,对部分中层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对有关处室干部实行轮岗,促进岗位交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对部分要求标准高、技术含量高的工勤岗位,在全局相关岗位工勤人员中实行竞争上岗,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三德”教育,充分发挥党群团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做好党建、青年和群众工作,提高干 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觉悟,增强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改进业务培训办法,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主,分期分批组织安排,进行更系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定期组织业务水平测试和技术考评,对评出的业务骨干以及有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通过人员流动、岗位培养、竞争激励和思想教育,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干事创业的干部职工队伍。
4、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加大制度落实力度。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在制度完善的同时,组织以局《规章制度汇编》及相关岗位工作流程、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使全体职工人人熟知各项制度;成立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制度执行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开展以规范管理、落实制度为主题的座谈交流活动,强化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漏洞和失误。
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研究和对外宣传工作。列出调研专题,定期组织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与后勤同行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借鉴外市地机关事务管理及后勤服务经验。建立政策研究例会制度,由分管领导分别牵头,围绕局重点工作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每次一个专题,组织相关部门座谈研究,拿出可行性强的建议及 方案。办好机关后勤杂志,建设机关事务工作网站,搞好专题策划和编辑工作,为政策研究、经验交流、对外宣传提供平台。
6、充实内容,创新方式,组织开展好四项活动。一是开展“竞业务技能,展后勤风采”主题活动,立足岗位,选拔培养技术骨干,为全面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位创造条件;二是继续开展“沟通〃联谊〃发展”对话活动,以局大项工作进展及重大情况为主线,定期向职工通报并听取意见,加强内部沟通,及时消除疑虑;三是开展“建设学习型团队”活动,定期组织不同层面人员参加读书沙龙、主题征文等活动,强化全体职工的学习意识,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举办职工运动会,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健身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活跃气氛,解疑释惑,增进团结,激励士气,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树立机关后勤良好的外部形象。
一、档案信息化概述
档案信息化,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等,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目标。简而言之,档案信息化就是由原来的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深化对档案资源内涵及精髓的管理,突破形式化,继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为各领域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诚然,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现代技术,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目标。
二、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所谓行政审批,主要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自然人等提出的申请,按照现有的规章制度发放证照等方式,允许其从事相关活动等行为。可见,行政审批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组织与日俱增,无形中增加了行政审批工作量。而传统模式下,行政审批档案都采取人工方式、纸质文件进行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件上的字迹会变得模糊,且纸质文件较易丢失,不利于行政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技术中的扫描、转化等信息技术,能够将纸质文件、图片等原始档案资源转变为电子资源,并按照信息构建相应的目录、全文等数据库。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将数字资源保存在电脑硬盘、光盘等介质上,为查询、利用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但如此,将原本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有效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保护。
另外,实现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部分,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缩短业务办理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介入,能够形成信息网络化,将档案信息管理纳入到局域网当中,构建完善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体系,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时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度。
之所以重视档案管理,归根结底是信息具有利用价值,所以我们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改善自身,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推进档案管理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它产生的积极效果已经十分明显。如提高档案利用空间,降低人们工作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社会档案意识。
三、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在行政服务中心从事多年工作,深知档案信息对于行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虽然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我国逐渐走向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道路,但是就当前形势来看,受到观念、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具体来说:
1、网络意识薄弱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务处理的基本模式,意味着我国正式步入到网络时代中,网络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行政审批档案,已经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与新型方式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管理人员难以在短时间接受新模式,加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深入,网络意识十分薄弱,最后适得其反,导致管理质量及效率大打折扣。
2、缺少制度支持
任何事物的稳定都需要时间和过程,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挑战,其中创新、安全及制度化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就前者来看,传统档案管理制度强调快速查询及安全性。但是技术的发展,管理系统也会进一步发展,存在系统兼容问题,需要协调系统间、软件间等方面的矛盾。另外与网络技术共同发展还有黑客、病毒等不利于档案安全的元素,一旦忽视对信息资源的保护,势必会威胁到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就后者来说,通过对我国现有法律制度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并未发现有一部针对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现存的《档案法》还需要完善,增加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无法为实践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且影响档案管理规范化进程。
3、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针对档案的保存主要采取电子文档的形式,具有易修改、易复制等特点,无形中增加了信息资源的管理风险。基于此,为了保护档案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性,需要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但是目前针对彻底消除管理风险的措施并未被提出来,仅能够通过一些加密技术进行防范。另外,档案信息保存具有长期特点,针对载体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够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经常观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细节,总结了上述几点问题,并认为只有强化细节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提高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针对上文总结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网络意识
思想、观念作为人们行为的先导,只有人们思想层面的转变,发自内心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和了解管理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领导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是首要前提,一般来说,领导的思想、行为都会对员工产生深远影响。领导具备网络意识后,会让有关部门加强在单位内部的宣传,促使员工们能够逐渐转变工作方式,支持并参与到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来,确保该项工作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不仅如此,档案信息化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推广过程中势必会面临诸多困难,所以领导要深入研究传统与现代方式的不同点与共通处,逐渐突破传统管理观念,形成网络意识,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持。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经费的财务管理,充分考虑档案保存数量、存储载体形态变化等,为该项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新时期行政审批工作既复杂又简单,前者是工作量大、覆盖范围广,后者是在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的支持,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格局。
2、重视创新与安全
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不能够逃避,更不能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最终突破困难,获得新生。同样适用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日后工作中,我们应将挑战视为机遇,促进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一,就创新来说,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在曲折中前进。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针对行政审批面广、点多的特点,融合全新的管理概念,提高现代技术利用率,真正意义实现上行政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目标。一般来说,行政审批文件包含文档、图像及音频等多种类型,所以应加大对不同文件特点的研究,对它们进行分类保存,为日后查询和使用提供更多支持,促使档案信息能够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还应积极构建有关部门及制度,利用新型理念指导工作,保证行政审批档案完整度。
第二,安全性,作为基本要求,在数字化建设趋势下,网络安全危机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们工作的一大问题。为了能够确保海量信息的安全性,我们务必要树立安全意识,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信息资源不被外界盗取和篡改。我们在防范外部环境对信息构成威胁时,也需要注重对单位内部的管理,如制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对电子文件流转跟踪登录的管理,从根本上避免信息泄露。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结合信息安全、管理制作的等诸多因素,实现对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科学细分,协调软件与工作模式,增强二者结合度,及时升级和引进安全认证、病毒查杀及防火墙等技术,从根本上为档案信息构建一道安全的屏障。另外,我们还应依托省级专网及政务信息资源内网,构建系统化网络,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3、重视标准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大量的行政审批工作,如果缺少规范化,将造成工作混乱。因此针对不同部门及工作特点,应制定具体性工作标准,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以此来提升工作有效性。不但如此,还需要引导基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避免各自为政等不良工作现象的产生,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新兴事物,尚未达到全面普及程度,而随着它的发展,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并完善管理法律,如岗位职责、数据流转及资源整合等,促使管理工作能够在法律庇护下顺利发展。此外,还应及时完善配套法律制度,真正做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有法可依。
4、提高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化管理无从谈起。随着行政审批工作的发展,对信息技术将会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高技术水平势在必行。在未来工作中,笔者认为我们要重视对技术的研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薄弱点及基本配置等都需要着手探索,如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应配置更高端的硬件设备,同时改善软件系统,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行政审批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行政审批自身具有动态性特点,而档案信息资源也多种多样,对此需要维护人员重视对系统的更新,促使确保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能够在行政审批业务办理完成时,及时录入档案信息,逐渐完整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从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进程发展。
5、构建高素质队伍
虽然,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管理意识、方式的改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档案人员的支持。在新形势下,单位领导要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结合工作现状,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在工作中发挥能动性及创新力,提高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档案管理者还需要增强自身服务意识,整合已掌握的知识,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法治社会,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学习和补充《档案法》,协调各方面工作,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档案管理人员是该项工作的协调者和组织者,他对信息化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均将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可见,构建高素质队伍十分必要,我们必须要落实到实处。
6、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而行政审批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同样会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逐渐参与到此过程中。如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的云计算。所谓云计算,主要是将分散在网络上的各类存储设备有机结合到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存储空间。通过云计算技术,行政审批档案工作能够将数据库中的电子信息存储到云端,减少档案数据库的维护成本,且上文提到的安全性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诚然,我们已经做出了预想,但是理论到实践的距离还很长,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遇到的各类问题也多种多样,如云端空间安全型、差异性等问题,但是无论如何,云计算势必会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在此趋势下,公众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时,能够实现一站地服务目标,将档案信息等内容整合,并在阅览大厅设置阅览终端,为使用者提供自助服务,为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编研、综合加工等提供更多便利。
五、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人类文明进步,也预示着行政审批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目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在阐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后,深入分析和找到了具体问题,并结合实践工作从构建复合型管理团队、完善有关制度、技术创新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有效性的措施,从而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渗透社会各领域,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其中行政审批作为政务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方法、重点及内容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新时期下,行政工作量日渐增加,传统手工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档案管理需求,构建行政审批档案信息体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从档案信息化概念入手,分析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并围绕着笔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点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小梅,郑添.系统论的视角:浅议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4(03):140-142.
[2]曲静.信息化视角下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4):205.
[3]何柳青.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方式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4(13):124-125.
[4]赵庆鹏.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系统的改造工作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230.
[5]蔡杜娟,周贤慧.基于社会信息化视角下档案管理转型研究[J].兰台世界,2015(17):94-95.
[6]宋茜.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12):43.
[7]何强.关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21):80-82.
[8]王晓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意义与方法分析[J].才智,2012,(14):34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工作要点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由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其中,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在本单位审计人员领导下,利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财政和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及有效性实施审核,对风险管理和控制效果进行改善,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组织经营管理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种类的划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根据审计目的不同进行划分,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审计。第二种是依据审计范围不同划分的,具体有经济合同审计和法人离任审计两种。第三种是按照被审计资金的来源或用途不同进行划分,有预算拨款审计、预算外资金审计、营业收支审计和基建投资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可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并为纪检监督提供支持。
2.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主要围绕财政与财务收支工作展开,因此应该清楚在单位财政与财务收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这是进一步采取解决措施的基础。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违规收费现象。部分单位不顾收费标准的存在,违反收费标准中的规定项目,通过其下属单位进行收费,利用自立收费项目或变更项目名称进行违规费用征收。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存在缴纳税款不及时的现象。对于房屋出租收入、个人工资收入等不按时进行申报及缴税,甚至拒绝缴税。再者,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核算管理。以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为例,在进行新固定资产购入的同时,没有对报废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清理,出现账面金额与实际资产不符的现象。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账面规范性差、对档案管理不重视等现象。长期缺乏账面的规范性操作是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完善会影响档案的正常归档、整理、保管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的工作要点
1.认清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特殊性的原因,其审计监督工作相较于其他单位重视程度高,因此认清审计监督对象有助于工作要点的掌握。第一个审计与监督对象是具备执法权的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了很多类型的单位,将具备执法权的单位纳入审计与监督的重点,加强执法过程中的惩处行为审查,例如具有收费权与处罚权的公检部门。第二个审计与监督对象是财政拨款数额较大的单位。财政拨款数额大,从侧面反映出此单位与人们的关系较为密切或者其社会影响力较大,因此有必要将拨款数额大的单位列入审计监督对象。第三种审计监督对象是重点资金或专项资金。其中包括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通过审计监督资金利用率不高等行为,保证各项资金的合理利用。
2.紧抓行政事业单位的要害问题
首先,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对于单位中的小金库、账外资金等行为严加查处,对有关线索追查到底。其次,审计监督行政单位收费的合法性。对于具体查收票据进行审计核对,判定单位收费与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是否相符,对于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无证收费等行为严肃处理。审计工作还应该包括财务资料的审核、收费是否纳入核算等。再者,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合法性与效益性。预算执行情况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对各项支出的合法性、有无扩大支出范围、有无改变资金用途、支出是否超过预算、有无浪费现象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督检查。最后,清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对于单位的存款、房屋、设备、资金的流动、管理等要有清楚的掌握,这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有效审计监督的基本问题。
3.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
首先,将点与面的审计方法有机结合。所谓的点就是重点审计,面是全面审计,结合审计工作方针,将两者结合于审计的项目安排与实际过程中,在对财政和财务收支全面审计的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其次,把审计工作延伸至下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上下级之间有着密切的资金与收支业务活动,加强此过程中资金转移、摊派费用、资产处理等行为的审计监督,对存在的问题一查到底,避免违规行为向下级转移。最后,将现代技术合理应用于审计过程。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已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加强审计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效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工作是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单位财政与财务收支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的工作要点,有助于国有资产完整性的保证,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岩.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4,(1):172-173.
[2]乔春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兼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J].会计之友,2014,(22):22-27.
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工作大局,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深化司法行政改
革,强化司法行政服务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总体要求:继续按照“文化建局、文化强局、文化兴局,建立学习型司法行政机关,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的要求,强化“六种理念”,以队伍建设为统揽,以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为重点,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为契机,以规范法律服务为主线,以扩展法律援助覆盖面为切入点,以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为支撑,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法治化建设的能力,为全面推进“三化一强”的“平安遵义”服务。
发展目标: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司法行政队伍构建一套体系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开拓创新、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共谋发展的工作环境打造一个基础设施齐全、后勤保障有力的工作平台。使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塑造司法行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争创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一流工作业绩。
具体措施:
一、以队伍建设为统揽,强化教育,规范管理,优化机制,加强监督,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努(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力提高全体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第一要务,围绕发展推进司法行政各项改革,在发展中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为推进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政务公开制度,落实好公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
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健全完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考核制度。完善个人目标考评办法,形成鼓励上进,鞭策后进,淘汰不进的个人绩效考评机制。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监督机构,试行向社会聘请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明确责任,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一是建立市局党组成员联系县、区(市)司法局县、区(市)司法局党组成员联系镇、街司法所制度。二是完善司法行政三支队伍培训机制,认真落实司法助理员三年培训规划。三是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四是加强公证员队伍建设,吸引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公证员队伍。五是切实抓好政工队伍建设,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进政治工作部门。六是认真贯彻学习《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管理。
二、以加强基层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增强司法所整体效能。一是本着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实事求是,努力争取的思想,严格按照省司法厅关于《全省司法所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搞好规划、明确责任,加强指导、抓好督查,切实抓好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配套资金和措施,着力改善司法所的装备、办公条件,做到“建设一个,规范一个”。三是积极协调编制、人事部门,用足司法行政专项编制,力争在三年内全市%以上的司法所实现有名以上正式在编人员的目标通过建立片区司法所,力争××年在司法所所长职级待遇上取得零的突破。
继续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一是进一步做好接茬、引导、安置、扶持、服务和保障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安置帮教数据化管理,全面摸清全市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刑释解教回归后五年以内的人员逐人建卡立档录入数据库,转变刑释解教人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工作局面。三是健全县、区(市)、乡(镇)、村(居)三级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各级安帮组织要制订中、长期安置帮教管理计划,认真落实“一帮一”“多帮一”、周见面、月谈话、定期家访、定期上法制课、定期检查考核、定期通报情况的帮教措施。四是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安置帮教基地。
各单位: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是公路体制下放的第三年,也是我局公路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体制下放以来公路发展的态势,促进全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为此,现将2005年行政工作要点明确如下:
一、2005年行政工作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省委第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与和谐平安宜春的总体要求。围绕“稳中求进(求好),稳中创新(创优),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实现公路工作“五个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完成公路改造路面工程121公里,实现砂石路垫层通车141公里,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0,起动一条一级重点公路工程建设(105国道)。
2、全局年平均好路率达75.5,较之上年上升1,国、省道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91。
3、巩固省公路局和市政府下达的总计821公里文明建设成果,争创320国道、××环一级公路窗口示范路段及××、××收费站示范窗口等。
4、完成公路工业生产总值1000万元,固定资产增值1000万元。
5、加大改革力度,做大做强路桥、监理、沥青仓储等股份有限公司,确保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力争申报成功公路工程监理甲级资质。
6、积极开拓市内、省内、国内,甚至国外工程市场,中标1亿元工程量。
7、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目标。
8、积极做好监理公司的甲级资质申报工作,力争今年在设计咨询资质申报上有新的突破。
9、在巩固原创文明单位成果的基础上,创建部级文明单位1个,新创省级文明单位1个,创省级“青年文明号”1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
三、2005年主要工作及措施
1、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造性开展工作。
充分开好三个会,认真总结先进工作经验和材料,取长补短。一是领导班子会。总结2004年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吸取经验,扬长避短,明确2005年市局、各分局及直属单位的目标,落实责任,做到早落实、早明确,确保执行目标到位。二是中层干部会。及时将市委、市政府等有关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各单位,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较好地开展工作。三是认真筹备好职工代表大会,做好职工提案的回复。切实向职工讲清当前的形势和全局所面临的压力、困难,让职工心里明白,只有扎实工作,争取到市委、市政府及市各部门的支持,公路部门才有更好发展的希望。四是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有成效、有创新。
2、提高管理水平,在务实、创新、提高上下功夫。
在全局上下掀起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高潮。一是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切实完善工程目标管理办法,加强工程施工组织的日常管理;继续推行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工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规范程序、管理手段,全面实行计量支付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工程监理制度,加大监理、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培训、开发力度,选拔素质较高的人到工地担当施工技术员及监理;认真把握工程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工程检测手段,完善检测设备,积极发挥检测中心作用,确保工程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法律性,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杜绝偷工减料;确保工程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三是加强重点工程的协调与合作,实行归口管理;争取市政府支持,赋予我局原省公路局的各项工程管理职能,争得工作主动。同时,注重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主办工程师责任制,建立和健全好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四是刷新养护管理,全面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在完善养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养护资质的申报和管理工作,确保申报成功,管理到位,产生效益;同时下大力气培育养护市场,在农村公路养护上争得主动,增强竞争能力;加强养护效益管理,掌握有力的数据,争取市政府调整养护包干基数,确保经费基本平衡,略有节余;加强养护道班建设和管理,不折不扣地完成计划道班的建设任务,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推出典型进行推广。五是加大生态养护力度,建设好绿色通道,宜林路段杨树的栽种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行动;讲究养护修补工艺,确保敏感路线的良好形象,为宜春市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总之要通过管理来应对出现的各种变化因素,保持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
3、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
做好三项制度的调查和摸底,制订出相应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如干部竞争上岗、科级干部管理办法等;打破论资排辈现象,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培养、发现、使用人才;做好深化改革的配套建设,在三产、股份制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进一步做大做强施工、机务、监理等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加大股分试点力度,为改革积累经验。
4、抓好财务、审计工
作,加强效益管理。
一是确保计划内资金到位,确保养护、工程各项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在工程资金的使用上,工程竣工时做好竣工决算、项目预算,并形成制度。严格各项开支,杜绝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现象发生。三是继续完善科室经费包干制度,加强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积极做好各项资金的使用审计,重点是效益审计,及时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进行纠正、完善,确保资金发挥应有效益。四是抓好财务人员的自身建设,协调好各方关系,随时准备迎接各部门的检查监督。
5、提高资质等级,适应市场变化。
组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抢占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养护、工程、设计、监理等部门要自我加压,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资质等级,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6、加强市局、分局两级班子作风建设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市局、分局两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保持班子团结,以高昂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为宜春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
7、争取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支持公路事业,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关心、重视公路事业。
在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把我局职工的精神面貌素质反映出来,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各科室、单位要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让大家看到公路发展的良好态势,看到我们养护工作的压力,看到我们辛勤工作的状况,看到我们公路人为宜春经济保驾护航的努力奋斗的行为。从而自觉地支持、理解、关心我们的公路事业。大力宣传单位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确保单位的稳定。
8、进一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带领全体职工奔小康。
一是以工作促发展,以成绩求稳定,稳定发展的环境,稳定我们现有的政策。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辛勤工作。二是开源节流,保证职工人人有岗,职工收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体职工安居乐业。三是要摸清全局职工所思所想,特别是困难职工的情况,及时为他们送上温暖。四是继续抓紧抓好女工工作,在计划生育上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五是进一步丰富职工文体活动,积极、热情、稳妥、适中地搞好职工文艺汇演,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9、依法维护路产路权,做好窗口建设,巩固和发展文明路建设成果。
一是积极主动地与六部门配合,带好头,抓好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维护路产路权。二是抓好新建的320国道、北外环一级公路文明路建设,提高创建水准,使其成为宜春市、全省乃至全国文明路的“窗口”,树立我局的良好形象。三是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加强队伍建设。四是花大力气搞好万宜、宜阳两个收费站的窗口示范,做到文明礼貌收费,树立公路人的良好形象。
10、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零目标。
一是搞好宣传教育,积极主动地检查、监督指导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到人。二是安全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介入各行各业,尤其是各项工程建设,要发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确保行人、车辆、道路、机械设备的安全。三是做好安保工程,完善老桥、险桥的整治,设置好安全指示标志牌。
1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争创文明单位
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各项政令畅通,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培训一批廉政监督员,派到各工程进行廉政监督。二是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杜绝“小金库”。三是加强工程的廉政建设,对工程进行廉政检查时,邀请工程、财务等科室同时进行,提取廉政建设保证金,设立廉政资金专户,加强监管、检查,以预防为主,把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单位稳定。四是进一步加强文明单位建设,力争在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上有新的突破,努力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稳步、协调发展。
12、加大职工教育及人才培养
根据未来公路建设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人才教育及培养力度,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国内、省内形势。一是在职工学历教育上有新的突破,继续做好哈工大等函授学院的继续再教育,建立健全就读人员档案,在内部深挖潜力,发现、培养、推荐专业人才,保障人才供给。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完善人才结构,做大做强人才库,采取外聘等方式,用活、用好人才,为公路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依托设计院、监理中心等开展以工程建设领域的检测、试验等工作的培训,扩大培训内容,提高人才对外竞争能力。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治
1. 制定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和指导意见。
加快制定实施国家口蹄疫、禽流感、布病防治计划和猪瘟等6个动物传染病防治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 制定本辖区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有序推动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2. 强化优先防治病种的免疫和监测。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制定实施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对规模养殖动物实施程序化免疫, 对散养动物实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定期补免。抓好免疫效果评价工作, 确保免疫质量。做好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按照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做好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重点对口蹄疫、禽流感优先病种进行病原学摸底, 掌握病原地理分布和流行状况。充分发挥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作用, 保证疫情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严格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制度, 及时消除疫情风险隐患。
3. 集中开展马鼻疽马传贫消灭工作。
已达到马鼻疽消灭标准的全国21个原疫区省, 持续开展监测工作。22个马传贫原疫区省中, 17个已达到消灭标准的持续开展监测工作, 5个未达标省区加快达标验收工作进度。
4. 继续强化布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
牛羊布病防治。按照人畜同步、分区防治、分类指导的原则, 通过逐步压缩一类、二类地区范围, 不断扩大净化区。血吸虫病防治。进一步实施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替代养殖、安全牧场等综合防治措施, 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包虫病防治。继续实施防治行动计划, 落实家犬驱虫和新生羊免疫等措施。狂犬病防治。起草制定国家防治计划。奶牛结核病防治。做好监测、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5. 继续推动种畜禽场关键疫病净化。
推行畜禽健康策略, 从源头抓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工作。组织做好种畜禽关键疫病净化工作。对祖代以上蛋鸡场、原种猪场持续监测主要垂直传播疫病。
6. 防范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
坚持“内防外堵”, 抓好边境地区动物疫病防控, 重点强化边境地区和关键环节的监测、巡查, 做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储备。充分发挥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作用,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完善部门协作机制, 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等外来疫病传入。
7. 统筹做好仔猪腹泻等常见多发病防控工作。
出台常见多发动物疫病免疫指导方案。综合运用免疫、消毒等措施, 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 降低动物发病率、死亡率。
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8. 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风建设年”活动, 深入贯彻《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 促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加强对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管理和业务人员培训。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通过组织屠宰检疫技术竞赛活动, 促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人员、监管人员进一步熟悉、掌握《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屠宰检疫规程, 提高屠宰检疫操作的精确度和熟练度。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 规范检疫出证行为, 提高出证效率。
9. 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制定、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已建成的无疫区强化监测、监管, 维持无疫区无疫状态, 其他地区推进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1 0. 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进一步规范牲畜耳标管理, 强化信息采集、上传和查询工作。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推进追溯体系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
1 1. 强化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
深入推进“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屠宰环节“瘦肉精”违法行为。组织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检测、培训工作。
三、兽医药品和兽医生物制品监管
1 2. 做好兽药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 实施检打联动, 进一步提高抽检效能。加强对违规企业、诚信缺失企业的日常监管, 重点打击擅自改变组方、违规添加禁用兽药或人用药品等违法行为。强化兽药GMP、GSP后续监管, 清理未达到GSP要求的兽药经营门店, 促进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建立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信息系统, 健全兽药数据库, 推进兽药审批信息化建设。
1 3. 加强兽医生物制品质量监管。
严格疫苗质量监管, 完善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制度, 强化监督抽检, 创新抽样机制, 加大经销、使用环节抽样力度, 严厉查处违规生产企业, 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推进口蹄疫、猪瘟等疫苗质量检测替代方法研究。修订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强化兽医诊断制品管理, 提高标准化水平, 规范兽医诊断制品使用。
1 4. 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和耐药性监测。
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加强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组织开展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 加强兽药使用管理, 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用药宣传。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 保障用药安全。
1 5. 建立完善兽药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调研。推动《兽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工作。开展兽药标准以及《兽医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针对《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农业部第442号公告修订, 开展调研工作。清理、发布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启动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
四、兽医法制和兽医队伍管理
16.推进兽医立法工作。
开展《动物防疫法》执行评价, 总结2008年《动物防疫法》修订实施以来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情况, 提出与《规划》实施相配套的政策建议。启动《兽医法》立法调研, 摸清我国兽医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 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兽医管理法律建议。
17.加强兽医机构队伍管理。
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开展兽医系统效能评价试点, 细化兽医工作机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促进兽医机构能力提升。推进兽医医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完善兽医队伍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提高兽医行业管理水平。加强官方兽医制度建设, 总结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官方兽医培训规划, 出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素质能力标准, 做好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工作。组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继续推进兽医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18.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
进一步规范动物诊疗机构和执业兽医执业行为, 加大动物诊疗机构和执业兽医监管力度。
19.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
完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修订《国家参考实验室管理办法》。出台兽医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严格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完成农业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换届。完善全国兽医实验室网络系统。组织省级兽医实验室能力比对和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工作。
五、兽医科技
20.加强兽医科技标准管理。
围绕《规划》, 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促进兽医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加强兽医标准管理。完成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和2013年兽医标准制修订工作。
六、对外交流合作
21.强化兽医国际交流与合作。
深化与国际组织合作, 加强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做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履约工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双边合作, 构建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
七、做好《规划》实施和政策研究
22.争取《规划》实施支持政策。
推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管理办法》出台,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构建与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财政支持政策。
23.强化兽医投入保障。
推动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出台, 做好2013年动物防疫体系投资计划申请、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推进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四个动物防疫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加强部门预算财政项目管理, 确保预算执行进度和重点业务工作开展。
24.加强政策调研。
【关键词】高校 行政 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学改革铺天盖地的进行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课程授课方式改革等,但是作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工作方面,没有主导性的文件,也没有社会的关注,只是关注了教育本身,没有关注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为高等教育与管理规律相融合的产物,高校行政工作存在人员多样性,管理复杂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由于高校特点决定,教学科研管理在高校中占据绝对地位,长期形成的重视科教管理,轻视行政工作,普遍认为高校行政工作就是发发文件,对外接待,端茶倒水等杂事,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没有专业技能,没有工作附加值,因而导致高校的行政工作部门多数是非专业人士,成为高校安置教职工的添头,这样导致高校行政工作不能按客观规律实行,使得管理停留在事务性性这个层面,被动接受,消极应付,仅仅作为领导的跟班,严重影响行政工作现代化的实行。
一、目前高校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行政工作人员多样
高校一般都是按照政府行政工作部门制度建立,构成人员结构复杂,在机构考核、任用等方面基本上是仿效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部分行政人员是教师兼任,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权利,待遇差距较大,同时,对学术型行政人员,容易导致重行政,轻学术,弱化自己在教育体系的主要功能。
2 行政工作水平难于提高
在高校,行政工作岗位被认为是副业,在人才引进方面,重视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因为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才是高校的核心,只有搞不了教学,科研能力不足的人会被调剂到行政岗位,因此,高校的行政岗位人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学培训,他们进行工作的方式多数由老员工进行传授,在繁琐的行政工作中,积累自己有限的经验,没有创新意思,没有管理体系,整个行政工作水平难于提高。
3 行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偏低
由于行政岗位在高校体系中的从轻地位,导致人员构成基本来源于学校自身的安排,没有做专业人才的引进,基本没有行政工作经历,再者,行政工作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同时,行政工作琐碎,时间不确定,服务性质等特点,使得很难在行政工作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高校对行政工作的重视度也决定了该工作是“谁都可以做,谁都能做好”,导致整个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
4 机构膨胀,人员臃肿,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
由于建制设置是按照原有的政府机构进行配置的,行政工作分工较为细化,体制内的人员结构过多,给部门完成自身任务,相互之间缺乏配合,但是在进行相关工作又会涉及到多个部门,整个工作部门的分工细化,工作性质的综合性,让行政工作的办事效率低下,经常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5 “官本位”情况严重
在行政工作中常有“官本位”情况,由于科研,教学都会受到行政工作的制约,没有较好的行政工作体系,会形成“官本位”思想,正常的科研教学工作会受到影响,符合要求的科研教学诉求难于实现,不能体现行政工作服务与科研教学的宗旨。
二、高校行政工作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取得了长足进步,对高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这需要高校在加强教育科研的软实力基础上,推进行政工作职能的改革,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转变观点,创新行政工作方式方法,推进高校的持续性发展。
1 进行行政工作创新是社会转型的必要要求
当前社会已经进行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的提出对教学行业影响巨大,高校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场所,在社会整体变化的大环境下,不能停滞不前,需要对原有的行政工作制度进行创新,构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符合当前教育特点的行政工作体系,走行政工作专业化的道路是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高校行政工作理念创新
目前高校分为应用性和研究性两个大类,将原有的大学体系重新进行了划分和规划,
高校行政工作部门需要针对当前的高校教育改革政策,对自有的行政工作制度和行政工作方法进行适应性修改,创新服务于自有学校特点的行政工作方法,原有的行政工作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学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是单方面教学科研的改革,而应该是整个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的改变,因而行政工作进行创新是必然趋势。
3 高等教育发展呼唤高校行政工作理念创新
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行政工作效率。面对高等教育管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急剧变化,高等教育行政工作要乘势而上,就必须转变理念,进行知识更新,及时捕捉和追踪全国乃至全球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这样才能在变化了的高等教育管理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着力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高校行政工作创新的途径
现代高校突破以往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信息的迅速传递,高校的学术需求需要与时代同步,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创新观点,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自己,健全管理体系,构建人性化,科学化,效率化的管理方式。
1 从管理对象出发,进行人性化处理
行政工作部门和师生之间的矛盾多于互相的不理解,因此在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师生员工的真实诉求,考虑不同环境下,师生、员工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进行行政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师生、员工的工作有序,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促进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所以在进行行政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心里状况,有的放矢。
2 要有开发的思想。
世界是开发的,作为世界的部分,高校也不能封闭,只有不断与外界联系、互动,进行不要的交流才能感知体系外的变化,教育是为了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推动高校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作为行政工作部门要有开发的眼界,不能只是局限于校园内,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推动高校往社会化,商业化,工厂化发展,构架一个开发的行政工作体系。
3 要有服务的理念
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在学校中的效果,提升学校质量,相反,低效的管理模式不但不能发挥推动作用,甚至会阻碍学校的持续发展。作为被管理者的师生,需要在公平、有效的行政工作体系下,发挥最佳功能,因而在进行行政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同时,要贯彻服务为宗旨的核心理念,用科学、有效的行政工作手段,服务好学校的发展,服务好教学科研的有效开展。
4.要有改变自身的勇气
高校行政工作主要靠经验,靠传帮带,但是社会变迁,信息的快速传递,管理的对象也在极大发生改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过去的经验积累可以满足基本的高校管理,但是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建设富有竞争力的高校,远远不够,需要在专业人才引进,行政工作专业知识培训上面多做功夫,用现代的思维来做行政工作,用专业化的管理技能来服务高校。
行政工作在高校中进行教育改革中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需要作为行政工作部门思考新形式下如何创新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师生诉求,高效、科学的行政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武军《高校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意义与措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6月
[2]国家行政学院“深化行政工作体制改革”课题组《我国行政工作体制改革的题难点和切入点》《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行政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2022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07-15
2005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点工作计划06-3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依法行政工作要点10-01
惠东县行政服务中心2012年工作要点10-01
行政要点安排06-08
行政管理学复习要点07-15
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12-04
行政工作职务06-06
面试行政工作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