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 提纲(共13篇)
摘要:成功的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辉煌,失败的现代企业文化也会令企业走向低谷,在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成功的企业文化已然成为一个成功企业的必备,过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同样承载着企业兴衰的决定性作用。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影响。
一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
(二)特点
二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张中的重要性
三 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四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五 现代企业文化的现状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结束语:
一、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政策性垄断经营是烟草企业的突出特点, 专卖专营是烟草商业企业的主要职能。所以, 当今大多烟草企业重提高经济效益、轻企业文化建设, 不能站在烟草行业的全局, 不能正确理解烟草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 企业发展战略缺乏长期性、全盘性及系统性。
(一)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短期化误区
一些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短期化, 虽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和班子, 但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希望在一两年甚至半年内, 或者加班加点就能尽快完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甚至在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管理方面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 导致企业文化理念不能长期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使企业文化丧失了长效生命力。
(二)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浮夸化和表层化误区
一些烟草企业投入很大力气去搞企业文化建设, 觉得企业文化建设好以后就是无往不胜的企业文化, 甚至一些烟草企业把企业形象误解为企业文化, 片面地追求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 简单地把企业文化视为统一的制服、一首企业之歌、一串口号或一套书本。这些可能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轰动效应, 但脱离了管理, 丧失了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与理念, 仅停留在“写在墙上”、“挂在网上”的表层阶段, 对企业管理实际效果不大。
(三)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把手化误区
带有行政色彩的烟草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把手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由一把手一个人说了算, 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由一把手来主导, 易于导致文化建设片面化, 易于忽视创新化和独特化。企业文化应该把组织沟通文化和一把手文化进行有机组合。
二、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激励、约束及辐射作用, 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可培养烟草员工团队精神、创新意识、服务客户和居安思危的意识, 弥补员工思想文化素质建设和企业全面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使企业更加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是烟草企业品牌竞争的有力保障。
(一) 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宗旨, 能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 发挥员工的巨大潜力, 使员工与企业文化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使每个员工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企业文化的激励是拉动企业效益最大的根本动力, 能使员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工作。
(二)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规范作用
优秀企业文化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可以无形地管理和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和价值观、精神和理念统一, 极大地凝聚员工, 优化生产要素和员工的配置, 达到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 同时弥补管理过于强制的不足, 尤其是可以无形地指导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的正常运行, 使企业始终处在最佳的运行状态。
(三)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引领作用
企业文化创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无形资产的成长和价值高低, 企业的各种创新活动首先来源于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处于各种创新活动的核心地位, 能孕育独具烟草特色的企业精神, 在企业内部产生一个高效能的精神磁场, 塑造出一个崭新的烟草企业形象, 创造良好的商誉、品牌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
三、现代烟草企业文化的发展对策
发展烟草企业文化, 引导和规范烟草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 对弘扬烟草企业精神和增加国内外烟草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一) “两个至上”的共同价值观是烟草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
烟草企业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 烟草人坚持维护国家利益至上、维护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取向, 是近年来烟草企业迅速发展的保障。因为烟草专卖制度广泛受到其他行业和社会的关注, 烟草企业必须以正确的行业价值观为指导, 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二) 实现企业文化与管理系统的融合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经营理念。中国自从加入WTO后, 烟草市场环境变成全球化和国际化竞争。只有建设有战略意义的企业文化, 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才能跟上全球烟草行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为企业的管理系统注入新的活力。在经营管理中要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抓执行文化建设, 抓服务品牌文化建设, 抓亲情文化建设, 促进普通员工与管理层尤其是与一把手的交流沟通, 使文化提升成为带动烟草企业管理创新的永动机。
(三) 以人为本, 将文化建设要求纳入员工行为规范中
对于我国的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来说, 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水平才能适应烟草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才生产出来的, 企业的发展壮大最根本的是人。烟草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建立完善的员工精神文明行为规范, 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培养、竞争及使用制度, 建立合理的分配和晋升激励机制, 让员工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丰厚回报, 加深员工对企业的精神信赖, 为企业的壮大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 加强优质服务的品牌意识
烟草本身是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 品牌是烟草消费者追求的一种心理认同和情感诉求, 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价值传递方式。品牌是商业价值的文化内涵, 体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高低上。烟草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特点和不同消费市场的特点做好品牌策划, 以提高烟草企业信誉为根本, 创新经营, 做到诚信烟草、满意烟草, 塑造烟草企业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五)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反腐倡廉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治本之策。烟草企业必须把反腐倡廉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 在管理层的决策、人事任免、工程招投标及大额度资金使用上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和操作,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防止严重影响和降低烟草企业竞争力的腐败现象滋生。
(六) 保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发展
固守原有的僵化模式的企业终将被历史抛弃, 营造创新的烟草企业文化机制就是创造企业新鲜血液的源动力。烟草企业时刻面对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国内外烟草市场的变化, 必须加快实施文化创新, 从而带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要能走出去、请进来、重宣传、抓融介、同参与, 推进文化载体建设, 实施科技兴烟、文化兴烟战略, 保持烟草企业文化的动态发展,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七) 务必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地
企业文化没有落地就相当于企业文化工作没有做, 就相当于没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落地要入脑、入心、入髓及入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造观念, 所以企业文化落地首先需要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为员工工作注入活力, 避免与企业经营两层皮的现象。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 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企业文化落地一定要凝心聚力。企业文化落地必须有一整套的战略和制度支持, 要被所有员工真正地理解和接受, 做到管理精细化、制度有效化并使员工自觉遵守, 这样才能提升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企业文化落地需透析烟草企业文化, 走出烟草文化全能论、无用论等认识误区, 落实创新载体, 真正做到“文化强企、塑形育人”。企业文化落地需要深化考核评价, 没有良好的考核评价机制便无从把握脉络, 考核评价可防止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走偏。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 通过深刻贯彻“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主体思想, 构建客观、全面、能动、开放的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形象, 展现企业风采, 使企业赢得更高的赞誉和知名度。也只有为烟草文化建设不断注入全新的时代内容, 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广大员工积极进步和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才能使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毅辉.基于战略视角的烟草企业文化构建研究初探[J].中国烟草学报, 2013 (04) .
[2]李娜.浅谈如何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烟草企业文化[J].商场现代化, 2009 (05) .
摘要:进入21世纪,人们对水利建设的要求应当是全方位的,可以预计在21世纪的前半段,人们将会要求恢复碧水蓝天、山川秀美,要求水系恢复良好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为此,本文首先对我国水利的发展历程作了简单的探讨,着重论述了我国水利科技的最新进展,最后又指出了我国水利发展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水利科技 发展现状 未来展望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利建设所表现的相应内容也有所不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防洪、供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在70年代重点进行水资源保护,80年代抓水系景观建设,90年代抓水系生态修复,水利发展的阶段性表现比较清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前一时期由于水利建设投资不足,问题积累较多,在现阶段表现的发展阶段性不十分清楚。在防洪方面城市防洪标准较高,大江大河可防中、小洪水;在供水能力方面北方缺水严重,江河断流,但地下水开采能力较强,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水域污染已十分严重,流经城市的水系普遍呈严重污染,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在一些大城市水系已开始景观建设,但水质普遍较差;水系的生态修复问题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1 我国水利科技最新进展
在充分总结历史上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中国水利围绕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这一历史性任务,组织科技力量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水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合理配置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全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20m3,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700m3用水紧张的标准相接近。水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水危机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文工作是水利的基础工作。水文自动测报技术日趋成熟,自动化程度和观测精度有所提高。在水文分析、水文基本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水文内循环研究中开拓了联系水圈和大气圈研究的新领域。水文要素常规监测仪器设备已实现本地化、标准化,测验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 防洪减灾 防洪策略调整上的重大突破,是在建设方面强调在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大框架下部署防洪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运用系统论理论和风险管理方法,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防洪战略的转变为抵御今年夏天淮河特大洪水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法防洪、科学调度和政府应急机制的有效运用为战胜洪水提供了保证。
1.3 水环境与生态 近十年来,针对流域污染成因,开展了海河、淮河、松辽、黄河、长江、珠江六大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研究,对10317个排污口排污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100多万组数据。采用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排污规律,列出了严重污染区域,分析了污染发展趋势。针对山区河段、平原河段、湖泊、水库等典型水体,开展了利用生态方法修复污染水体的示范性研究。
1.4 农村水利 目前中国众多单项节水灌溉技术已趋于成熟,趋近国际先进水平,如在水稻调亏灌溉机理研究方面,提出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非充分灌溉”理论,该理论是节水农业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波涌灌溉技术和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可使田间水利用率提高30~40%,接近先进国家水平。半干旱山区雨水集蓄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在总结传统雨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提升雨水利用技术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有效解决了人畜用水和部分农业用水问题,效果良好。
1.5 泥沙研究 中国在泥沙运动研究方面总体水平居于国际领先,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这种领先态势,表现在实体模型相似理论、轻质模型沙特性和试验技术、泥沙运动的统计理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高含沙水流运动规律、高含沙水流泥沙的数学模拟等方面。
1.6 水土保持 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草场沙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 我国水利现代化趋势
从水利五阶段来看,目前许多国家已进入第五阶段,但我国从总体来看应当是处于第二~第三阶段之间,要实现水利现代化,任务是很艰巨的。根据我国的特点,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将有以下特点:
2.1 长期性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的落后状态是由于国家长期对水利投入不足所造成的。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极大的投入。我们已可以估计到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过程是需要贯穿整个21世纪的。如果我们作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用20年左右时间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全国可用40~50年左右时间在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域空间景观建设等方面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然后再用几十年时间在21世纪末使全国的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
2.2 差异性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水文条件差异极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极其不同,所面临的水问题及水利基础设施的状况也差异悬殊。因此各地方的水利现代化进程也必然是极不相同的,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行动计划,认真分析本地区条件,确定当前及长远任务。如有些城市尚未设防或防洪标准很低,应当首先抓紧防洪排涝建设。有些地方长期缺水干旱,大量开采地下水应首先解决节水和开辟新水源。对于水域污染十分严重的地区,如上海市提出“环境水利”的目标,重点解决排污处理和水资源保护。
2.3 阶段性 上述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景观-生态等水利发展的五阶段是对世界各国水利发展过程的正确总结,也是水利为满足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提出要求的必经之路。因此,其过程是不能随意倒置的,水利发展具有极其明确的阶段性,每一阶段要完成一项主要内容,不可能设想一个地区在防洪或供水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之前,去花大力气搞景观或生态建设。
2.4 社会性 水利建设是为社会服务,保障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为社会需求及国家经济实力所支配,表现出极强的社会性。所以水利建设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可能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的行为和趋势,加以引导和控制。例如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内的盲目投资和建设,在缺水地区建设高耗水和污染严重的项目,盲目的开荒及湖泊湿地围垦等。过去我们只强调了水利发展要满足社会需求,而忽略了对社会用水需求的限制和管理。所以水利行业只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只注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忽略了对社会水行为、水意识的管理。因为水利现代化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水利行业应当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协调好社会发展与水的关系。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现状反思
土建学院 A1133 付建星 11115160305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实现学校德育的创新、促进学生道德内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避免校园文化的建设误区,仍有待教育工作者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校园文化
德育
校园制度
校园生活
非主流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对打造文化校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完善的校园制度
制度是人类维系个性生活及社会关系的各种规章、法则和体制……
1、只有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校园文化的完善。
2、制度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僵化,制度创新时坚持民主性原则。
3、在制度创新时,我们也要注意制度措辞。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
1、校园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2、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
三、充实的校园生活
完善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充实的校园生活。
1、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使学生在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之中
2、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正确的舆论氛围
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体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1、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2、目前的校园文化中,非主流文化影响着良好舆论氛围的形成。
3、如何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文化内容。
周至县灌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周至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该县灌区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农业灌溉设施多年运行实践经验教训,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该县灌区今后发展的对策措施.
作 者:蔡亚良 作者单位:周至县水务局,陕西,周至,710400刊 名:陕西水利英文刊名:SHAANXI WATER RESOURCES年,卷(期):“”(3)分类号:S274.3关键词:农业灌溉 灌区发展 建议措施
复习提纲及思考题
第一章跨国公司与合资企业的一般概念
本章提要
1.跨国公司与合资企业是全球化的产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跨国经营企业成为对中国市场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力量。从总体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打破了我国经济原有的体制内循环格局,推动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进程,有助于市场建设和经济发展。
2.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有以下特点:世界著名大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外资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上升趋势;外资企业技术水平有显著提高;中国利用外资的效益也较好。但外资企业存在地域和行业的差异。
3.合资企业在中国得以发展成功的原因主要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国家外资政策的导向和扶持;构建和完善外资法律体系;在中外合资企业管理模式上进行探索,包括共同管理文化新模式;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引进创新能力;嫁接式管理;管理和技术人才当地化等。
4.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收益铁则则规律与中方利益的冲突;国有资产在合资过程中的流失;国有品牌被收购、取消;以市场换技术与失去市场之间的矛盾;民族工业与合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等。
5.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中国有些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购买力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运作成本上升等。
6.合资企业在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沟通不畅或低效率;双方诚意不够;价格转移;对中国市场的误解;当地化问题。
思考与探索
1、名词解释:跨国公司、中外合资企业、收益动机铁则
2、简述跨国公司的优势。中外合资企业
3、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4.合资企业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5.中外合资企业成功的管理因素主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6.中外合资企业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7.你是如何看待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在中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8.摩托罗拉公司人本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在中国的公司采取了哪些中国特色的管理措施?
6.王朝引资创自己名牌的战略是怎样实现的?这对其他企业何启示?
第二章文化差异与合资企业的管理
本章提要
1.文化具有习得性、群体性、差异性和共性、约束力、变迁性与稳定性。
2.管理是一种文化,文化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管理的手段。
3.员工的需要、动机和态度因文化背景不同而有差异。
4.文化差异是中外双方在管理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控制方面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5.文化差异对领导决策有影响。
思考与探索
1、名词解释:文化、需要、服从、态度
2、简述文化的特征。
3.简述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4.文化差异对领导决策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跨文化的企业管理
本章提要
1.企业文化具有柔性管理、文化管理、人性管理方式的特点。
2.跨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其独特性:信念和价值观上的多元 性,行为方式上的冲突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文化认同和融合的 过程性。
3.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追求卓越,利润最大化,个人价值的 自我实现。
4.德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理性主义管理方式,技术管理为基 础,集权型控制,重视员工素质提高。
5.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是家族主义,民族精神,忠孝和报恩价 值取向,生存、危机、人文的理性意识。
6.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儒家伦理,整体思维,天人合一,中庸,和为贵。
思考与探索
1、名词解释:企业文化、2.简述企业文化的特点。
3.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4.简述企业文化的模式。
5.简述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5.举例说明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6.谈谈你对德国企业文化的了解。
4.日本企业文化有何特点?
5.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在建设跨文化企业文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章跨文化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本章提要
1.中国、日本、美国企业在人员录用制度、工资制度、培训制度方面存在差异。
2.中国合资企业的人事管理中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岗位管理、岗位等级工资制,推行绩
效考评,开展岗位培训。
3.中外合资企业精神激励模式存在跨文化差异,美国、日本主要的形式是企业精神,中国为政治思想工作。
4.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企业在民主参与管理方面存在跨文化的差异。
5.影响合资企业员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为:个人、领导、工作特性与条件、福利待遇、工资报酬、同事关系等。
思考与探索
1.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哪些理念上的差异?
2.中、日、美三国企业在人员录用制度、工资制度、培训制度方面存在哪些主要差异?
3.中外合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4.合资企业精神激励模式的跨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试比较中、美、日、德企业在民主参与管理方面的差异。
6.你对工作的定位中有没有考虑工作满意感?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满意和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在不同工作单位,你的工作满意感有没有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跨文化企业中人员的有效沟通
本章提要
1.影响跨文化企业沟通的主要因素有:沟通者偏见、刻板印象等知觉因素和价值观;沟通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经验、动机;空 间距离、组织结构距离等。
2.要想建立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必须注意语境、翻译、倾听等语言沟通。
3.体察面部表情、服饰、空间距离等非语言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网络,在情境中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跨文化培训。
思考与探索
1、名词解释:跨文化沟通、知觉、偏见、价值观、2.简述影响跨文化企业内部沟通的因素。
3.简述跨文化沟通中易造成误解的知觉错误。
4.简述常见非语言沟通形式
5.请你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在企业中的观察,举一个实例说明,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沟通不畅,好的决定导致了坏的结果。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6.你认为自己在与他人沟通时,存在那些与文化有关的影响沟通有效性的主要问题?你觉得可以如何改进?情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7.请对本章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理解文化与沟通的关系。
一、加强建筑经济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一) 公有制的作用与意义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不仅对劳动力就业及经济发展的有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更具有关键的意义。加强建筑经济的发展, 可以有效的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 使公有制经济获得更多经济利润与空间, 特别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都有其建筑业务, 可以有效增加社会就业, 提高国民经济收入。同时加强公有制经济的建筑经济发展力度对于私有制经济也有很强的促进与提高作用, 发展建筑经济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二) 私有制的作用与意义
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与作用, 私营经济解决了我国80%人口的就业, 加强私营建筑经济发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劳动力就业压力较大的现状, 对于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 加速农村人口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私营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经济在长期不断发展与深化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结果,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我国私营经济在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加强私营经济的建筑发展对于提升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许多建筑一直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齐步发展, 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加强对我国建筑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私营建筑经济占建筑经济的主导地位是有其非常明显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方向的。建筑行业一直都是竞争行业, 将每个企业进入到市场中参与竞争是非常有必要的。国民建筑经济在建筑行业中的比重越来越低, 民有建筑经济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民有建筑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 一些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制, 改制后的企业将不再享有特权, 而是私营建筑经济同台竞争, 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处理, 就会在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 未来我国建筑经济的竞争格局将是非常激烈的。
三、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公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公有建筑经济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国有,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建筑经济的发展。很多国有建筑企业经理以改制为名义, 将国有资产进行重组成立新的建筑公司, 并将这些新成立的建筑公司的控制权交给自身或其亲属, 在进行国有企业经营时, 将一些利益交给亲属处理, 这样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 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 许多国有资产就变成了私有资产。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国有建筑企业的经理不顾企业经营, 只顾自己的私欲, 大肆贪污, 使人们受到了严重损害, 这些行为都会使国有建筑经济受到严重损害。
(二) 民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民营建筑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以及市场环境两个方面。许多民营建筑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切实有效的切实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国情, 不能够准确理解与把握私营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把自身看作是建筑经济的异体, 相互打击。同时随着民营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 一些民营建筑经济体出现了浮噪及自大的倾向, 在施工的过程中难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这都会影响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此外, 缺乏有效的外部政策环境及没有较好的公平竞争机会, 都会严重制约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四、提升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 加强认识, 加大对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新的发展时期, 要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促进私营建筑经济与国有建筑经济共同发展, 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竞争, 让更多的国有建筑经济体转化为私营建筑经济, 使建筑经济的发展更为稳定持续。
(二)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严格监督管理
要不断的通过创新, 使更多的建筑经济体通过合并、兼并、股份制等形式, 使产权能够更加清晰, 规模不断壮大,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将小企业转变为大企业, 更好的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要加强对建筑经济的监管力度, 使一些违法的企业无法藏身, 建筑经济企业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监管, 通过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结合的形式, 真正使监管达到目标。同时, 要不断的完善建筑经济的发展环境, 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 使私营建筑经济企业能够更好的参与竞争中去, 有效保护其权益。改变以往的观点, 消除对私有建筑经济的歧视, 为私营建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与社会环境。要不断的加强质量监管, 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真正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莉.私营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1, (06) [1]李莉.私营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1, (06)
[2]张淑芳.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 (11) [2]张淑芳.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 (1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状;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1)起步慢,与发達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国际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为第一个阶段,为机电一体化的起步阶段,人们开始将电子技术小范围的在机械工程领域进行应用,发现机电一体化带来的便利,机电一体化取得了初步成果,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为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其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机电一体化带来了很大的可能性,到了八十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普遍被各国所接受,其产品也被广泛的应用,例如细微加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得到实现,其产品的生产更加的迅速且细致,为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了机会,而我国也正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关注起这个领域的发展,尽管很快认识到了机电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并迅速成立的研究小组,但是相比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起步仍然较晚,在很多技术上十分的不成熟,且机电一体化在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应用不广泛,与其他国家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差距,使得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2)机电一体化成本较高
由于技术发展不完全,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故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带来的生产成本十分巨大,其产品取代技术含量较低,对于水电的能耗十分的高,材料的消费也很高,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扰民,近年来,尽管我国不断的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仍然存在着分工不合理且消耗成本高的现象,机电一体化工业尤为明显,另外,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然不太理想,众所周知,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可是中国唯有成本低这一目标达不到,企业缺乏生产成本的节制,并且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死守就业,在国际的激烈竞争中必然无法占据有利地位,又由于我国的机电一体化研究时间较短,技术不成熟,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每年还需要从国外大量的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都给了我国机电一体化行业巨大的压力。
二、未来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1)加强结合,实现网络一体化
纵观现阶段的各行各业,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对于知识经济来说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机会,而现如今的企业很多通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新的突破,这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灵感,机电一体化尽管将电子技术融入了机械工程领域,但是由于技术不全面而导致的产品不成熟或者竞争力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当今的企业和单位应当不断思考如何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的融入机电一体化的实践中,综合利用远程控制终端,将机电一体化带上一个新的楼梯,使得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不断的进入家庭,利用家庭网络来将各种家用电器链接成一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中就可以享受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2)提高技术,降低能耗
当前中国的企业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生产成本较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耗,这为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无法实现有效的盈利,这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发展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机电一体化在能耗方面的特点尤为显著,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企业应当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对企业生产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各个车间厂区积极的组织能耗降低的竞赛,对于有效的降低能耗的厂区进行有效的奖励,同时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技术的学习和探讨,使得优良的技术不仅仅在个别的厂区实施,而是在整个工厂得到普及,使得技术变为企业的利润,让企业能够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中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3)响应社会,倡导环保
工业化的不段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改变,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日渐舒适,但是另一方面资源不断的减少且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现阶段全社会都在呼吁保护环境,作为对资源造成巨大压力的机电一体化行业来说,倡导环保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日常的生产中,企业应当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技术创新,力求建立一套自己的节能减排机制,同时在产品的设计上也要不断将绿色概念应用到其中,无论是在生产制造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都应当遵循绿色的观念,符合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标准,在产品的材料使用上也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开发,同时绿色的的机电一体化,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也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上获得有利的地位。
(4)改革创新,加强智能
机电一体化在很多的方面还存在着创新的余地,例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在也成为21世纪的一个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在机电一体化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机床的操作,数控方面人工智能的优势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仿生物系统化也不断的得到了应用,将数控操作和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人的生理机能去带给机电一体化新的灵感,让机电一体化的操作更加便利,应用更加广泛。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是历史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定会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而公司和企业若想在此领域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自身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的探索新的技术,力求将机电技术与网络技术,生物智能等相结合,用技术革新代替能耗盈利,让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取胜。
参考文献
[1]李晓培.浅谈机电一体化特点及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
[2]范基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9)
[3]李荣昌.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2013(08)
[4]童友彬.机电设备在采矿过程中的应用[J].才智,2013(14)
[5]黄卫方,龚栋成.如何加强机电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J].科技风,2013(09)
[6]黄鸿辉.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的探究[J].电子制作,2013(07)
[7]姚全.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九五”规划期间,我国教育技术与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高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引起了教育界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被提高到教育制高点的高度.1.1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教育技术的94 新定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绩效技术、AGENT 技术等理论被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介绍和引用,在教育技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技术94 新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的媒体研究扩展到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指出其任务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从此摆脱了媒体中心论的漩涡.因此,教育技术94 新定义客观上为中国教育技术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应用于教学过程后,出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即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建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背诵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新的理论促使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开始成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主要学习模式.1.2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为热点
远距离教学是从广播教育和电视教育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远距离教学只是个别化学习系统的一个基本形式,但随着卫星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四大“教育支柱”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为人们普遍接受,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远距离教学已不只是单纯的远距离广播教育和电视教育,以卫星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出现并很快成为研究的热点.“九五”期间,正在进行《广播电视大学实现现代开放教育的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部高教司立项课题).这些课题以建构21 世纪终身学习体系为宗旨,以实 现开放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总结历史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探索在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和电信三大网络技术条件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学习、教学、管理模式.目前现代远程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主要模式.开发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网络课程、建设网上学校成为该领域发展的热点和趋势.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下述特点:现代远程教育主体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形态多样化;现代远程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是:竞争、合作的趋同;世界各国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际远程开放教育协会副主席、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副校长詹姆斯·泰勒教授认为第五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模式是:函授模式、混合媒体模式、远程学习模式、机动学习模式、智能机动学习模式.第五代远程教育模 式的指导思想是:给人们他们所想要的,在何时何处想要就何时何处给.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速度快,成效大.1997 年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按照中央和部领导的指示,率先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制订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目标规划和“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指导原则.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现代远程教育传输体系与技术实现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评估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1.3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研究内容
以前远距离教育的主要硬件设备主要是卫星教育电视系统和教育音视频设备和少量的计算机.90 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投入教育领域应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多媒体和网络具有不同于传统视听媒体的教学特性———交互性、超媒体特性、资源共享、不受时空限制.这些新的特性对于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在教育技术界乃至教育界引起了人们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并促使教育技术的各个研究领域逐步从重“教”向重“学”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网络教育模式的热点.“九五”规划军队重点课题《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是在多媒体技术方面有突出进步的代表,由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承担.课题应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建构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设计理论、功能结构和应用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1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
1.2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 留声机、录音机和无线电收音机相距问世, 到了20世纪30年代, 有声电影开始用于学校教育, 成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20 世纪50 年代后期, 电视教育取代电影教育, 成为远距离、大范围教育主要手段。
1.3从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
计算机是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能高速、精确、自动地进行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电子设 备,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于教育不仅完善了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的功能, 辅助教学过程的控制, 还可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管理, 实现教育管理自动化, 因此堪称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信息革命, 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
标志。1
1.4走进信息化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教育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并焕发出勃勃生机。90年代初美国开始组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目前互联网川户遍及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国也都相继提出了本国的网络教育发展规划。从技术层面上看,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从教育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和环境虚拟化等特点。
钟耀乐(101571247)
摘要: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受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特点、自身发展需要和专制主义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然而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展示自身形象、约束员工行为、引导员工价值观念、团结凝聚激励员工等重要功能让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学习着通过让普通人做非凡的事、培养团队精神、让员工畅所欲言、领导人身体力行推动等方式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品牌形象、管理、发展、规章制度
绪论:伴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西方企业管理经验的传入,企业文化在中国早就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现代的公司制企业管理,一靠公司制定的规则制度这一硬性规定,二是依靠公司文化这一软力量。唯有软硬兼施,充分发挥这俩种手段的作用,企业才有可能真正长久的屹立于现代的企业丛林之中。然而如今过于年轻的中国企业却陷入了重规章制度轻企业文化的一个怪圈或者企业文化建设有形无神,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企业文化管理成功经验,结合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并为之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内成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渐进
()培养、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体系或基本信念。1企业文化与制度安排、建立领导力、提高管理水平类似,绝不是因为这样做“显得有文化”,而是企业文化无处不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会稳定地促进企业员工满意度、顾客忠诚度、企业销售增长等,所以可以说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成与败。然而,由于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源头的不同导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良莠不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况。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和谐、诚信、敬业之余也会导致无纪律。
中国的管理者与员工,其日常思考与行为都必不可少的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如若能汲取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发展企业敬业、诚信、和谐的一面,则可以很好的促进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平安保险公司强调以儒家文化之仁、义、礼、智、信来作为其企业文化内涵,融合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过于注重传统文化重人的灵活会导致企业的无纪律与无系统,而企业没有严格的纪律与系统,就会出现各种人情世故拖沓现象,企业就难以稳定。
(二)是否可以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结合其自身的发展需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道坎。
文化是产品的灵魂,产品是文化的载体,青岛啤酒的企业文化不仅能紧紧捉住时代发展的特点,而且还与其他民族文化、当地特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了属于青岛自己的文化品牌。青岛啤酒的经营核心是“经营快乐”其企业文
(2)化核心是“追求卓越,奉献社会”。当然,一些企业是为了有企业文化而去打
造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其结果是有形无神,根本无法发挥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只能是公司的累赘。
(三)专制主义在中国的长远流传导致现如今中国企业的“一把手”企业文化严重。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曾在一次万向集团内部研讨会上说过:“万向就是
(3)鲁冠球,鲁冠球就是万向”万科集体董事长也曾经说过:“有人评价万科的组
(4)织纪律严明,我想这是和自己的经历分不开的。”由于专制主义重视领导意志,所以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个性特点、价值观,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有时候主要领导的独立专行会把企业带人深渊。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指出,“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依赖天才,所能依赖的只有企业精神。”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对外展示自己的形象,构建自己的企业品牌。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对内协调员工的工作,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会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规范和引导作用。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团结、凝聚员工,激励员工更努力、高效的工作。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塑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行为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受到激励。
三、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形式上推广一种理念并不意味着这种理念就真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企业还需要有与这种文化理念相匹配的明确、可操作、可执行的制度体系。(5)
(一)让普通人做非凡的事
企业应学会让员工重视自身价值,倡导员工竞争和献身精神,奖励员工创新,利益共享,以人为本。要让员工感觉他们在干的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工作,而是一项伟大的非凡的事业。同时要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对他们的爱,赢取员工的忠诚。
(二)、培养团队精神
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创造优秀的团队,就必须明确团队的目标和任务,让每一个团队内部成员都能够理解,使企业或部门的利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一致起来,使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除此之外,必须培养创新精神,解放人的思维,充分信任、讲求民主、注重沟通、张扬个性。
(三)、让员工畅所欲言
企业管理者若想培养人才,就必须制造一个能接受部属意见的环境和气氛,不只是消极地沟通安抚,更要积极地采用推行,这样,才能集思广益,争取成功。一个人的智慧,绝对比不上群众的智慧,所以上司积极听取部属的意见,才能得到共同的成长和较高的工作成效。
(四)领导人身体力行推动
企业在形式上推广一种理念并不意味着这种理念就真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所以领导人必须身体力行亲自推广。很多培养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说很多遍都不如领导人亲身示范一遍。所以企业管理层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就是最好的企业文化传播方式。
结语: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一环,可以为企业提供诸多优势。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时间有限,其企业文化的发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前建设中国的企业文化,必须发扬企业独特的文化底蕴,结合企业环境的实际情况,突出本企业的特色,在扎扎实实建设制度的基础上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建设好企业文化,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学、张建军《中国企业的多元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128
页。
(2)徐楠 《逆向营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第57页。
(3)李胜基《胜局》 沈阳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三次印刷第235页。
(4)张志学、张建军《中国企业的多元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13
3页。
【文章摘要】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了解安全发展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更好地开展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建设,从而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
【关键词】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特点;功能
1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创造和应用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发展价值观的总和。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基础是安全,关键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的生产安全、员工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发展安全,是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最基本的诉求。
2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特点
2.1人本性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核心,人的自由和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人是企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生命价值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企业安全发展文化主张保护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以合理的安全发展观念为基础,辅以严格的安全发展制度来约束,以及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设施为物质保障,提高员工的安全发展文化素养,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
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价值得以体现,有助于发挥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将对安全发展文化的理解运用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维护企业的安全运转和正常运行,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人本性特点。
2.2社会性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出发点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也具有社会性。一方面,企业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进行着实践劳动和生活,与企业的安全发展文化时刻发生着联系,企业安全发展文化作用于企业自身和全体员工,以意识和理念的形式影响着企业和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使他们对于安全发展文化的认识通过实践的方式体现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另一方面,企业在对外的经营和宣传活动中,通过优秀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理念将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无形中在社会上营造了企业安全发展的和谐氛围。
2.3目的性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即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受伤害,维护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企业具有稳定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随着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企业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或是单纯注重保护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而是进一步将安全发展的理念注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实践,使企业能够在很长时间内安全、稳定的运行,从更广层面上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2.4预防性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强调的是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通过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发展。在科学的安全发展文化的理论指导下,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投入,制定各类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对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目的都是最大程度的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这也体现出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具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
3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功能
3.1导向功能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集中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最终理想和目标,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和全体员工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导向作用。从企业决策管理层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安全发展战略能够保障企业生产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企业决策以安全发展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力和生命力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从全体员工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安全发展文化能够从整体层面上使企业员工认识、理解和接受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
3.2规范功能
通过塑造企业的安全发展文化氛围和制定硬性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一方面是依靠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在企业和职工当中发挥行为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通过创造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倡导共同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对员工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无形中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发展水平。
3.3凝聚功能
好的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和明确的目标,在被企业成员认可和接收之后,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使每个员工团结起来,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企业的安全发展文化一旦形成并被长久的贯彻下去,能够因为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的新鲜血液更快更好的融入企业,从而令企业的发展更具稳定性。
3.4激励功能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不仅是给企业提供和谐的安全生产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安全发展的理念灌输,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在安全发展价值观的引导下,能够产生责任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把自己看做企业的一份子,为了企业的兴衰荣辱去努力和付出。与此同时,企业员工在主人翁精神的作用下,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使企业生产活动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
3.5辐射功能
在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观念的认同,会使员工之间的工作目标、行为方式有所趋同,大家相互影响和促进,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能力。同时,企业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安全发展文化能够使企业具备稳定的发展能力、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3.6保障功能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预防性,决定了其具有维护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保障功能。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正确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企业员工学习和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白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必要性,同时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知识;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作者简介】
张燕(1986-),女,河南郑州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企业伦理。
1 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现目前的发展总体而言是自觉跟进国际先进发展水平的意识、总结意识和创新意识很强, 但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明显落后于产业的实际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的先行者们对于国情认识不清,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认识不明确, 文化产业发展与世界一些发展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明显的不足。直到2012年我国进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期, 通过法定程序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建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以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以经济创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战略三大战略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并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 以“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来对整个国民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进行综合性的推动, 要真正实现文化新时代、文化创意新时代, 以创意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 将人文内涵与人文导向、艺术追求和科技融合、国民需求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等作为中国文化传播重要时代建设的根本依据, 以设计和制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元素产品来实现“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3]。
1.1 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开始影响了我国各方面的改革, 尤以企业体制改革最为突出, 其中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产业改革,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其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吻合, 以学习国际上的先进市场驱动、资源依托、政策引导三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和经验, 结合自身国情和未来发展需求来明确文化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制定明确的改制时间和完成标准, 以政策号召和思想引导来推动整个文化事业单一的转企改制。
1.1.1 产业价值链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 从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个价值链利润贡献值来看, 具有创意的独具特色文化作品的利润率为46%, 而中间内容制作以及内容复制的利润率分别为11%和5%, 后期的交易与服务利润率为40%, 由此不难看出目前产业整体盈利的空间还有很大, 在政策上应该鼓励行业面向产业链的创意制作和后期交易服务水平的提高[4]。如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优化服务质量、鼓励文化消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原创等等。
1.1.2 资本属性与企业产权结构
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着国有企业掌控文化产业主导的现象, 尤其以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报业、有线电视网等行业, 已经形成了国有企业垄断的现象, 而面向社会资本部分和民营资本开放的行业主要有演艺业、会展行业、设计、艺术品、影视动漫、广告、网络文化和文化旅游等[5]。因此在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中将不断扩大国有垄断行业的开放程度, 将文化行业体制改革深入下去落到实处, 以企业转型和调整优化企业产权结构为革新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1.1.3 发展生命周期
由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起步较晚, 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家错误政策的严打阻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慢慢起步步入正轨, 这些历史原因成为了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产业发展仍然在初步阶段, 相关体系尚未建立, 因此在后期应该着眼于推动文化产业快速、高速发展, 以推动文化产业进入稳步增长的阶段和成熟发展的阶段, 让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1.2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2.1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依旧在初步发展的阶段, 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尚不够发达, 文化要素的市场发展更为滞后, 尤其以资金市场、人才劳务市场、中介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问题最为突出,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流通受到了严重阻碍, 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受到了限制[6]。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能建立, 未形成健全的文化市场来保证各类文化产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 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不到落实, 巨大的发展空间无法进行扩展和开发。
1.2.2 产业增长方式粗放
我国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如何盈利上而非文化创意, 依托于地方不可移动的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旅游, 大肆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人物的破坏, 如前不久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修补工程就好比一个笑柄, 是极为粗暴的文化资源开发方式, 行业发展的定位过于低端, 完全受经济利益所蒙蔽, 并大量生产出一些低俗的、趣味低下、内容庸俗的产品, 以商业性的产品生产来驱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严重影响和误导了国民的审美水平和欣赏水平, 降低了国民对于文化产品和精神需求的价值追求, 以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为追求而忽视了文化消费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价值的超越。
1.2.3 文化资源利用率低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瑰宝, 其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重要历史人物遗迹、重大事件遗迹、民族文化资源、现代文化资源等等促使着社会各种思潮和思想流派的兴起, 但这些资源却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 即使一些人文资源受到了开发, 但由于开发者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对文化资源原生态的保护, 肆意对其进行修改, 导致原生态的人文资源变得面目全非, 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也慢慢失去了其原本的特色, 变得趋众和现代化, 最终失去了其原来的价值。
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2.1 完善法制体系, 努力构建健全的文化发展市场
我国目前还未建立起健全的文化发展市场, 市场发展缺乏有力的管控和监督, 导致了大量低俗、庸俗的产品生产, 对外市场一直未能很好地开发出来, 再加上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与人们法律意识不明确、产权版权意识不强、利益驱动的矛盾刺激下, 盗版产品充斥着整个文化产品市场, 自主原创和创新内容较低, 抄袭盗版作品更多, 中国整个文化产业渐渐丢失了自身应该具有的中国特色, 慢慢向三流制作走去。因此建立制定文化市场管理法, 对整个文化市场进行规范约束, 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为根本依据来作为立法的基本准则, 让文化产业的发展拥有法律层面的保护, 切实增强人们的文化产权版权保护意识, 以健全法律法规、构建健全文化发展市场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新时代事业的建设, 让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 走向世界, 影响世界, 繁荣世界文化。
2.2 改革体制, 优化管理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文化产业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 但干预工作未落到实处的现象, 即政府部门对于文化产业调控过于执着, 但实际上未能制定相关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尤其对于国有企业的干预严重束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进度, 导致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了巨大差距。因此要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 优化体制内部的管理, 一方面不能放弃政府的干预权利, 要从提高党的执政建设能力这样的高度上来调整改革的思路, 以政府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为基本任务, 要做到引导产业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端正产品生产作风、振兴产业文化来对内部行政管理进行优化, 以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优秀资源和力量来推动产业文化的发展, 如建立一个负责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职权和职能相结合的新的综合性部门。
2.3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英国提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将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 并且以5%的速度递增, 在英美、丹麦、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中,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文化长远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而目前在中国,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得到重视, 但发展的力度远远不够,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以政策、法律、社会需求推动等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要鼓励行业内部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天赋来开发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 将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落到实处, 提升财富创造和就业潜力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其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来实现高知识性、高智能化的特征, 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新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 2008 (02) .
[2]钱真武, 杨吉华.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实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09) .
[3]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馆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 2007.
[4]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 2009.
[5]杨鑫.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J].商战, 2011 (12) .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1.激励机制的作用以及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激励机制的内容 3.激励机制的应用
4.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文的论证,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激励等问题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于理解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和作用,从而正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
三、重点研究问题 1.激励机制的作用 2.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3.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用途及选择方法
四、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写作此论文,使我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中激励机制有所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规模损失,失业问题已经深深地触及到了国家制度层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然而从整体上扭转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恶化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激励机制运用问题。
五、毕业设计(论文)概要:
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都需要激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某种激励手段。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效率低下不是没有激励机制,而是所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激励手段不适当,没有切实符合企业的文化和发展规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如何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升华企业文化,是摆在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六、毕业设计(论文)纲目:
一、什么是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企业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人本思想和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指导之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和报酬等管理形式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合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运用三个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综合有效的开发和运用,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来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在企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实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2.激励是以员工需要为基础的 3.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激励有效性的保障 4.企业激励方法的选择
四、企业激励方法的选择 1.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岗位 2.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3.股权激励 4.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5.注意管理中的细节
五、激励的误区 1.管理意识落后
2.企业中存在盲目激励现象 3.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 4.激励就是奖励 5.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 6.重激励轻约束 7.过度激励
六、如何正确运用激励原则 1.准确地把握激励时机 2.相应采取激励频率 3.恰当地运用激励程度 4.正确地确定激励方向
七、结束语
【浅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 提纲】推荐阅读:
浅析现代物流管理业的发展09-19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7-12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浅析12-05
大足县苹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11-26
浅析国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06-01
浅析现代财务预算体系06-15
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06-16
浅析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11-17
浅析个人所得税的现状与发展07-24
浅析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