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心得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梁家河心得(推荐10篇)

读梁家河心得 篇1

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从总书记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体悟到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

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注重修生养性的精神。还记得书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晚上用煤油灯看书,第二天早上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而我们处在物质条件如此丰富的新中国,对知识的渴望却不如习书记的十分之一,这值得我们反思。

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2015年,习近平在英国伦敦时,回忆起梁家河:“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们要立足现实岗位,切实为民服务,用心倾听基层心声,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的为帮扶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读梁家河心得 篇2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人到中年时, 为了了解学生, 还得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二十五岁成功人士覃彪喜的大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罢我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作者结合自己在大学、求职及工作生涯的经历, 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与经验。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 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上大学的目的, 不知道读大学读什么, 究竟怎么读。本书作者覃彪喜在中国体制下, 和我们所有的大学生一样, 努力学习书本知识, 并按自己的规划获得巨大成功, 这是一本全面描述当今中国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以及高等教育现实与对策的好书。

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愿和各位同学一起分享。

一、关于专业

“学校无高低, 专业无冷热。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 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千万不要因为你是名牌大学或者热门专业而沾沾自喜, 也大可不必因为你的学校不好或者专业冷门而妄自菲薄。”希望同学们以一种新的姿态重新面对我们的学校和专业, 爱我们所选择的路, 并朝着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回过头来看时, 你们会欣慰, 会感激那及时的领悟。

二、关于学习

首先, 在课堂上要尽量抓住机会跟老师交流。

其次, 听讲座也是一种与大师进行思想对话的重要方式。聆听讲座并不可能学到系统的知识, 但是一场好的讲座或许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 对于某一些具体的问题可能获得某些平常我们很难获得的真知灼见。

再次, 读大学, 除了读大师, 最重要的便是图书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真正意义上的读过大学, 是在图书馆里认认真真、安安心心地读过几本受益终身的书。要多读好书, 读大师的书, 看书的过程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享受。

三、关于社团

踏进大学的校门, 各色社团像万花筒一样呈现在眼前, 新生或呆萌或高冷, 老生或沉着或热情。各社团在招新的时候也是使出浑身解数, 新生们犹豫不决, 徘徊左右, 不知如何取舍。大学区别于校园之外的显著特点就是会有相当数量的社团。因为有才能的人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 所以大学时代至少应加入一个社团。依据自己特长加入一个社团, 承担一定的领导职务, 做一些组织策划工作以便展现、加强、提升自己的独立工作的能力, 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做普通成员, 以扩充自身视野, 体验一下做普通成员的感觉。

四、关于挣钱

不用急于大学挣钱, 因为世上有挣不完的钱, 在校生的劳动力很廉价;即便毕业以后也有很多机会去积累工作经验, 毕业以后很快也能学会读大学期间通过社会实践好不容易才明白的东西。挣钱、社会实践与学习的关系要看哪种事物不复再来。

五、关于校园爱情

花开堪折方须折, 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期而至的, 我们可以期待爱情, 但不可以制造……越是寂寞, 越要经得住考验, 更要时刻警惕爱情。爱情是需要境界的, 泰戈尔说:“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撑着伞。”

六、关于考证

不要成为证书的奴隶, 但毕业证学位证除外。各种证书可以证明自己很牢固地掌握了书本知识, 但各种技能必须在实践中磨炼, 所以说, 证书很重要, 能力更重要。

七、关于创业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们一定要有创业的勇气和魄力。如果你一直满足于给别人打工, 那么, 即使你工资再高, 也永远只是一个可怜的穷光蛋。日常生活中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之外, 你还可以通过兼职来积攒一些社会经验, 通过与人的交流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态, 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将来创业创新作计划。

八、关于职业规划

虽然提倡早规划、早打算, 但今后能够在哪方面有所作为, 最后还是听从自身所拥有的最擅长最有能力的意志召唤。鲁讯与孙中山本来都想当个医生, 毛泽东的父亲给儿子职业规划的是帐房先生, 他自己本来是想当个教书先生, 可后来却成了“红太阳”从了政, 而鲁迅也从了文, 可见规划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九、关于读大学的意义

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 现实虽然残酷, 但读大学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能够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 获得一生中唯一一次集中而大量学习知识、提升思想的机会。若遇暂不能改变社会现实的时候, 只能选择妥协, 千万不要轻言放弃。妥协不等于软弱, 它在某些时候甚至就是勇敢, 所以放弃大学比读大学更难改变命运。我们必须明白社会差距不是读完一个大学就能够弥补得了的, 可能会付出一生的代价。读完大学, 我们必须有独立的思想, 有创新的胆识, 才能够取得个人的成功, 并用自己的成功一点一滴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诚然, 一本书不是灵丹妙药, 也许在一些人眼里, 它只是一本普通的励志书, 或者只是一碗心灵鸡汤而已, 但是当我认真看完了这本书以后, 我觉得对我们高职生还是有不少启发的。所以, 不论我们学的是什么专业, 不论专业冷热与否, 好好地看看吧, 因为它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请热爱课堂, 热爱图书馆吧, 因为那里才是大学的精神地标!

摘要:没读过大学的, 无限向往, 上过大学却又很迷茫。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此读后心得就着力回答困扰着大学生们这个绕不开的话题。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篇3

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要了解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更要学习梁家河人、习总书记坚定信念,怀揣梦想,战天斗地的精神,坚定服务群众的宗旨信念;获得启迪发现,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解决问题,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作为共和共功臣之子,从北京来到偏僻而又极其艰苦的梁家河,面对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作为知青的他没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艰苦的环境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坚定了为民做实事的信念。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信念。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切感受群众所需所想,一是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坚持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二是不折不扣落实教育扶贫惠民政策,把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农村文明水平,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贫穷的生活,总书记带领村民因地制宜科学计算,拿出冲天干劲打夯搬石头建成淤地坝,利用淤泥新增大片良田;前往四川“取经”,精心设计就地取材,打破“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在梁家河建成大量沼气,不仅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而且提高了农村公共卫生水平,还增加了农业肥料,提高了粮食产量;解放思想,成立“铁业社”、办起了代销店、缝纫社、磨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节约了时间,解放了生产力。面对资金、技术等诸多困难,总书记从不退却,因地制宜,苦干加巧干,创造性解决难题,使梁家河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要学习总书记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有担当,不怕吃苦、不惧失败的勇气,以振兴农村教育为己任,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积极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农村文明水平,为群众做实事,带来真真切切的收益。

习总书记青年时代在基层的磨炼成长和艰苦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始终要不忘初心,敢于经受磨炼和考验,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

建民办长岭九年制学校

党信三

教师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篇4

6月11日,学校给每位老师发放了红色读物——《梁家河》。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才浏览“目录”,就激发了我想了解习主席七年下乡生活的想法。随后四天,我利用午休时间认真看完了《梁家河》,让我对习总书记的知青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做为一名母亲,一名大学毕业求职处处碰壁青年人的母亲,当读到《梁家河》第二篇章“难忘梁家河”中39页“他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练就过硬本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也跟现在我儿子很多青年一样,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有过失落,但不同的是,习近平在经历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之后,毅然选择了扎根农村。这种抉择,不是逃避,不是退缩,而是实事求是,回归理性,并且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默默储存能量,等待搏击长空。

试看现在很多我儿子般的青年人,吃不了苦,弯不下腰,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遇到一点点挫折后就一蹶不振。熟不知这并不是现实与社会残酷,而是我们自己不堪一击,没有足够的韧性和勇气去生活,去拼搏,去改变。一时的迷茫无可厚非,一世的彷徨却让人难以原谅。就像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一样,短暂的迷茫后,选择了脚踏实地,战天斗地,不仅学会了劳动,锻炼了坚强意志,还博览群书,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人生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种子没有在泥土里饱润甘露,哪来的破土而出。拳头没有缩回来的间距,哪来的力量与速度。学会在平淡中积聚能量,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正当其时。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选择路口,难免会迷惘彷徨,难免会“苦”于寻找人生的出路,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对于青年人,需要一座精神“灯塔”,来指引着我们前行,而这些都在《梁家河》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说:“你们现在没吃过啥苦,还不好好学习,想当年,我们想上学,家里没钱供……”的确,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吃水、烧菜、照明都成困难,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好时代,对于艰苦岁月没什么概念,所以难免会迷失自我。

如何在迷惘中探一条出路?《梁家河》给出了答案,青年人应该有“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意识。习总书记当年就连上山放羊、田头锄地都揣着书,抽空便看书,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在梁家河这几年,习近平一点一滴积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不是荒废了时光,而是奋起了人生的豪迈。

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人理想,也应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既要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登高望远,也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脚踏实地,既要有脚踩黄土地的赤城,也要有仰望满天星的高远。

青年人当以《梁家河》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厚土”,在艰难困苦中,树立远大信念,在和平富裕的好时代,不忘初心。(文/杨博)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二(推荐) 篇5

2017年“七一”前夕,我去延安参加延安书局揭牌仪式。陕西人民出版社和延安书局的负责人向我介绍了新组建的延安书局,介绍了他们按照陕西省委宣传部要求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出版重点图书的一系列想法。在这里我得知《梁家河》初稿已经完成,将是延安书局推出的第一本重点图书。

他们讲了很多梁家河的故事,有的是我从来没听到过的,很新鲜很动人。《梁家河》在他们眼中,就像一个沐浴着阳光的新生儿。

近一年时间过去,在北京终于见到新出版的《梁家河》。当天拿到书,连夜读,书很好读,娓娓道来,叙述十分真实,文风十分朴实,寓深刻人生哲理于通俗易读的文字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来回地读这本不到10万字的小书,这本书写得如此通俗凝练而又富有哲理。

一、只有真实的才是感人的

这是读了这本书的第一个印象。这本书描述了总书记从15岁到22岁在梁家河的青春岁月。写的是青年习近平,严格地讲,是由青少年到刚刚进入青年的习近平。在这七年的梁家河岁月里,他是怎样完成了思想的转变,确立了人生目标,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实是《梁家河》一书最显著的特点。青少年习近平由首都北京,来到中国当时非常贫瘠的陕北农村,他从亲人劝说开导中,总结出了怎样融入社会、怎样融入陕北乡村:凡事只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还是凡事先从群众的意愿出发,这是能不能融入群众、能不能团结群众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够指导实践。思想通了,一切皆通。几个月的时间,青少年习近平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思想蜕变,他相信,陕北的黄土地养育了他的父辈,也一定会以宽大的胸襟接纳他。

二、怎样融入梁家河

书中真实而又生动地记述了来到梁家河的青少年习近平脱胎换骨的过程。首先是生活关。北京来的城市娃,从坚强地忍受跳蚤的叮咬,到开始寻找各种对付跳蚤的办法,最后同梁家河的乡亲们一样,“任跳蚤怎样叮咬,照样酣然入睡”。其次是劳动关。青少年习近平不论干什么活,都是拼命干,艰苦的重体力劳动磨炼了他的意志,强壮了他的体魄。书中写到,习近平刚开始劳动,只能拿到六个工分,还没有妇女拿到的多。两年后,他能担着一百多斤的麦子,走十里山路,拿十个工分,这是最强壮的劳力所能拿到的最高工分。习近平在生活和劳动中能够融入梁家河,根源在于他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也深深地融入了梁家河。他把梁家河的乡亲们当成亲人,知道乡亲们的疾苦,也竭尽所能帮助乡亲们。直到他离开梁家河以后,乡亲们有困难还是找他。敦厚朴实的梁家河乡亲从情感上接纳了习近平,都说近平这个后生仁义,都说近平这个后生好,这家端来的一碗酸菜,那家送来的一块馍,都融入了他们朴实而又真挚的情感。他要离开梁家河那天,乡亲们没有去干活,送了他十多里,梁玉明等十二位伙伴更是步行四十多里把他送到县城。

三、读书是习近平最大的爱好

2013年3月,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当时物质贫瘠的陕北,15岁的习近平如饥似渴地读着他所能见到的任何图书。上山放羊,他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读书,锄地锄到田头休息时,他也要读书。别人都是查阅字典,他却在读《新华字典》。他喜欢阅读中外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等等。他阅读的书籍之多之广,令人惊叹。著名作家路遥曾惊叹说,习近平年龄比他小四岁,知识面比他广得多,志气比他高得多。由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能够看出习近平对书的痴迷:在梁家河插队时,他得知一位来自北京57中的学生有一本《浮士德》,竟走了三十里路去借这本书。

四、改变贫穷的梁家河 20世纪70年代的梁家河,原始而又贫穷。改变贫穷,首先要让乡亲们吃饱肚子。1973年初春,习近平被县上抽调,到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他决定打坝治理神车沟。在短短的社教期间,他带领乡亲们早出晚归。坝子打好了,赵家河大队增加了近百亩良田。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任党支部书记,爱思考、爱琢磨的习近平新官上任,决定为梁家河的乡亲们干一件大事——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坠坝。所谓水坠坝,就是在山谷中间打两道坝,通过夏季雨水的冲刷让泥土淤存于两坝之间,形成大片良田。他请来县里的技术人员,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标准,怎样建坝,怎样引水,怎样加固,怎样防洪……习近平想得周密细致,讲得透彻明白,苦活重活他抢着干,终于干成了这件梁家河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事,为梁家河一下子增添了大片良田。

书中生动地记述了习近平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去四川学习建沼气池的经历。在当时,公社和大队都无权决定,于是他步行四十多里路去县里汇报了去四川学习和在梁家河建沼气池的想法,以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习近平凭借着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硬是在梁家河建成了延川县也是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

吕家河村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篇6

歌谣有历史掌故的咏叹, 也有现实生活的歌谣, 有伦理道德的阐释, 也有乡风民俗的铺陈, 题材广泛, 曲调优雅, 兼融四方,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

1. 民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幽默。

吕家河村村民的精神世界永远是乐观的, 歌声永远伴随着他们的劳动和生活。吕家河地域偏僻, 交通不便, 处在崇山峻岭之中, 信息闭塞, 生活落后, 人们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耕种生活。人们在这里, 辛勤的劳动, 在劳动中发出欢快的歌声, 他们热爱生活,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人们在劳动中唱歌助阵, 鼓舞生产士气, 解除疲劳, 抬石头, 打夯, 都唱歌。人们在建房时唱上梁歌, 喝酒时唱劝酒歌, 红白喜事唱莲花落, 玩灯时唱灯歌, 拜年唱喜庆歌。

如:民歌中“装布袋”, 将对方比喻成一个无用的东西, 装入一个特制的“口袋”内。甲方将乙方塞进牛皮囊内, 乙唱:“我是当年朱洪武, 来到坡场放黄牛, 剥牛皮、割牛肉, 踢头骨……”。 (牛不在了, 歌师也就解放了。) 于是, 甲方又将乙方装进盛小便的铁夜壶中。乙唱:“你是铁, 我是炭, 叫你装进八卦炉中练。化成水, 化成浆, 夜壶成了一锅汤。”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幽默在这里充分显示出来了。

2. 民歌体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 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阳刚之气。

吕家河民歌以内容分为阴歌、阳歌、民间叙事诗。阴歌也称孝歌、丧歌、待尸歌。

吕家河村孝歌的数量占民歌的70%, 这与武当道教重孝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武当山各大宫皆有“圣父母殿”, 人们在此殿焚香礼拜, 自然会想到自己对父母的太度。武当道经《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礼文》说:“忠孝仁义如有失, 无边罪孽实难逃”。武当道士们在向朝山香客宣扬孝道时, 有这样一句俗语:“在家敬父母, 胜于远烧香。”孝歌大部分是道经中传承下来的。

孝歌是人们办丧事的一个重要内容。孝歌本是一种十分悲伤的音乐, 面对黑漆发亮的棺木, 令人恐怖的引魂幡, 撕肝裂肺痛哭的亲友, 歌师们的歌声却不凄凉, 悲痛中依然显得高亢, 显示出阳刚之气。让人们在凉中依然精神振奋, 产生继续奋斗的力量。如:办丧事夜锣鼓的《还阳歌》“改了修, 改了修, 改了黄河水倒流……牢盆改成聚宝盆, 引魂帆改成摇钱树。”

吕家河村民的歌民, 是将悲伤事件改变成致富局面, 体现了劳动人民顽强的奋斗精神。

在武当民歌中, 除阴歌外, 皆称阳歌, 如喜庆歌、灯歌、祝寿歌、劳动歌等。不同场面, 不同风俗, 唱不同的歌, 阳歌在人们生产中应用广泛, 在名歌村随时都可以听到。如:《山里人爱唱歌》《走遍天下无对手》《山高不怕刮大风》等等。

在武当民歌中, 长篇叙事诗是故事情节的唱本, 如:《龙三姐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雪梅吊孝》等。这些歌可以唱阳歌, 也可作阴歌唱, 只是曲调应用不同而已。以上这些歌都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阳刚之气。

3. 情意真切、坦露心声。

吕家河村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切自然, 感人肺腑。如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 出诸里巷妇之口者, 情词婉曲, 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纵者觚染翰, 刻骨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清代大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天籁”, 他写道:“十五国风妙绝古今, 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 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 反不能尔, 以人籁易为, 天籁难学也。”“天籁”说所强调的也就是“情真”。如:《妹要想郎脸先红》“天要下雨先刮风, 马要喝水先立鬃, 鸡要开叫先拍翅, 妹要想郎脸先红。

《不知采得采不得》《想妹练出胆子来》《问妹想不想我》《我去恋姐不用媒》等等, 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旧时代一切有形与无形障碍的大胆超越, 在歌谣中有着最强烈的表现, 生产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因而情意真切、坦露民众心声便成了这些歌谣作品受人称道的显著特征之一。

4. 民歌音乐曲调优美、形式多样。

吕家河民歌音乐曲调中, 既有江南小调, 也有东北、西北等地民歌音调, 而且曲调的历史跨度从古到今。如唐代的“五更调”、宋代的“孟姜女调”、明清的“采茶调”、“剪剪花”、近代民歌的“满江红”、现代民歌“秧歌调”等等。

吕家河民歌应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 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 借以抒情或叙事, 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

比既比喻, “以此物比此物”, 借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抒情民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如:《蜘蛛吐丝在心中》“竹子塔桥两头空, 情哥恋妹莫透风。燕子衔泥嘴闭得紧, 蜘蛛吐丝在心中。”

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体民歌约有两类, 一是“敷陈其事”, 即铺张的写法。如:《十月怀胎》“怀胎正月正, 二妹子不知音, 象一株浮萍草, 没有扎下根。怀胎二月多, ……”还有一种是简炼的白描, 如《花儿姐》“金银花儿的帐子, 向阳花儿的床, ……”。

赋体之作易流于平铺直叙, 但在人民口头上的千锤百炼, 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提炼最典型的细节, 而且用夸张对比的方式来表达, 因而造成了强裂感人的艺术效果。

武当山吕家河民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品种, 还有待于我们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传承、发展、推陈出新, 使吕家河民歌这颗璀灿的明珠, 更加光彩夺目, 走向世界。

摘要:吕家河村地处古代秦楚的边源地带,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吕家河民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幽默, 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阳刚之气, 情意真切、坦露心声, 音乐曲调优美、形式多样。

关键词:吕家河民歌,孝歌,赋比兴

参考文献

[1]李征康、屈崇丽, 《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M], 学苑出版社, 2003.10.

[2]刘守华、陈建宪, 《民间文学教程》[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蒲泉、群明, 《明清民歌选》甲集[M],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读梁家河心得 篇7

——学习领袖精神

小小梁家河,蕴含大学问。纪实文学《梁家河》以生动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以及朴实的话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始终投身于为更多人民谋幸福、为美好家园搞建设的共产党形象,也描述了一个经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落后农村的蜕变故事。该书总共分为四个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展示了总书记40多年来对梁家河父老乡亲的关怀和帮助;“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讲述了他团结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摆脱贫困还保持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往事;“一声声喊我小名”讲述了他的青年伙伴们在他的影响下提升人生境界、更好服务人民的故事;“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描绘了梁家河4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习总书记曾强调:“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阅读《梁家河》一书,使我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是在梁家河,他跟随乡亲们吃苦流汗,体察到民生疾苦的艰难,从而锻造了他的意志、砥砺出他的坚强;正是在梁家河,他带领乡亲们学以致用,感受到辛勤耕耘的成就,从而锤炼了他的自信、培养出务实的品格。从这里,我体会到这个让他挥洒七年青春、脱胎换骨的第二故乡成为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和起点;从这里,我感受到他逐步坚定了千方百计为老百姓造福、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信念。因而,使我更加深信在基层中实践、在艰难中摸索能够更加快速地练就本领、培养品格。

总书记今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四点要求,并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成长之路是最好的路径,《梁家河》正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学习教材。通过仔细阅读与认真学习,我收获到以下几点主要思想,并值得我进一步践行:

一、为民造福的信念。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打坝修路、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改善了村里的环境。让我从中可以学习到,干部不论职务大小,只要有为民造福的信念,扑下身子做好事、做实事,老百姓都会拥护爱戴并长久牢记。令我感触颇深的是他离开梁家河后为重病的乡亲自费看病,日理万机还不忘回信惦记百姓的状况,挂念乡亲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关心村里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如此有情有义做人为官,时刻期盼百姓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体现了习总书记为民造福的信念自始至终都牢记于心。加深了我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在思想上也更加坚定了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永远为人民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二、追求真理的精神。七年知青生活中,习近平四处淘书、挑灯夜读的经历成就了他渊博的学问,《中国通史简编》教了他思考、借鉴与批判,列夫托尔斯泰、肖洛霍夫教了他人性的反省、时代的变革。善于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他,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出知识的力量。()正如他能有效解决群众矛盾、群众能够配合他的修坝安排、建成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等,正是能够将问题深入浅出、立于群众立场,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从而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正如他脱口而出的“墨菲斯托”有效回击西方社会的“中国威胁论”.追求真理,不仅启迪人生、丰富精神世界,还可以实现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了解与沟通。使我真切感受到追求真理、不断实践会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不能停止追求真理的脚步。

三、埋头苦干的作风。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青年习近平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他与群众同心同德、协力奋斗,治沟治水、发展生态。为了清理大坝中的冰碴,他带头跳进冰水中干活,双腿冻到没有知觉;组织村民打井,他脱掉鞋袜,钻到三米多深的井里挖泥等,以埋头苦干的作风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推动着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作为一名年轻又普通的在校学术研究生,我们既没有恶劣的生活环境,也没有棘手的生活难题,我们在能够更加专心学习的优越条件中,更应该将这种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精神应用到学术与技术的研究中,增长更多的本领,从而有效投身到各行各业的建设与发展中。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我们正处于需要奋斗的新时代,阅读《梁家河》,追逐青春梦想,并将其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事业中,努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读《梁家河》有感 篇8

读完《梁家河》,我心中是不平静的。从书中我感受到了总书记身上那种浓厚的一心为民的情怀,这种情怀让我们肃然起敬,也值得我们学习。情怀是源于内心对于美好最深沉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是有情怀的,一心为民的情怀最无私,最受人尊重。

1969年1月,不满16周岁的懵懂少年习近平从首都北京来到“穷山僻壤”的黄土高原一个小山村延川县梁家河。从此,在窑洞一住就是七年。这七年,让我们见证了总书记群众思想的诞生过程。

陕北七年,当知青们受不了恶劣环境难以生活而纷纷离开的时候,他还住在一个老百姓的窑洞里。他说他并不感到寂寞。因为晚上的时候,村里边那些半大小子都会围过来听他讲故事。大家有什么吃什么,晚上一起盖几个破被子,互相用身体来互相取暖。为什么大家对一个十来岁的小伙有如此的亲近感、亲热感。为什么其他干部开会时,群众说闲话,基本上没人听,乱哄哄的开始,稀里糊涂地结束。而他开会,大家静悄悄。因为,他没有把老百姓当外人,他深知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铸造江山的主人,共产党离不开老百姓。他不说大话、空话,都是大实话,都想听的话,他干的事都是老百姓盼望的事。(我们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习近平)。

为老百姓建沼气池,解决了他们的取暖做饭,为老百姓建淤地坝,使他们多打粮食,解决肚子问题,修男女厕所,解决上厕所的尴尬问题,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谋幸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据总书记回忆,晚上,窑洞里有四五个小伙子陪着我,晚上不仅是他们,村里的其他人,都是陆续地吃完饭以后进了我的窑洞,来串门,来听我讲古今,因为我的故事多啊。问我这个问我那个,北京什么样子,知道还有国外,美国是怎么回事,很好奇。你们都吃些什么,在北京吃什么,什么最好吃,你们都还见过什么稀罕事,《三国》、《水浒》、《红楼梦》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就给他们讲了,讲《三国》、《水浒》、《红楼梦》,跟大家都是成为好朋友。面对数次申请入党屡屡受挫的精神痛苦,是普通百姓帮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不懈追求人生理想。当他上大学离开梁家河时,因为睡得比较晚,早上一起来推开门呢,外面都站满了老百姓、乡亲们,因为我在里边睡觉,静静地等,感动地哭了。正是人民群众这些心灵馈赠,让总书记的心与老百姓紧紧连在了一起,人民情怀与日俱增,日益深厚。

人们常说“厚积薄发”、“多年磨一剑”,这就是典型的厚积薄发,这就是典型的多年磨一剑。不由得使我想起,2015年2月23日,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第一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不完整的,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还要做到精准扶贫。在他的身上,无不闪烁着群众思想的光芒,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间。

读梁家河心得 篇9

对于国内已竣工运营的公路隧道,由于受修建时期设计与施工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隧道病害的存在对运营生产的影响甚大。分析病害的成因,除对既有隧道病害的整治起到指导作用外,对正在施工的隧道,也可起到预防病害发生的效果。针对公路隧道特点进行病害综合勘察与治理,进而形成一套适合于公路隧道的病害检测技术和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显得非常必要[1~6]。论文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通过地质踏勘、裂缝测绘、激光隧道断面仪观测、衬砌混凝土无损检测等方法对隧道病害成因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处治建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构建适合于公路隧道的病害综合评价体系[7~12]。

1 工程概况

西康二级公路旬阳连接线起于旬阳县甘溪镇终至灵岩寺,全长19.96km。该路段设计为山岭重丘区一般二级公路标准。隧道从设计到施工,及质量检查的结论可概括如下:隧道区域内构造以断层为主,共有四条,其中影响隧道的有:F2正断层,破碎带宽度5~6m,产状55°斜交隧道,倾角∠48°;F3正断层,产状40°,倾角∠64°,宽度2~4m,推测对隧道出口围岩有一定影响。隧道出口区共有四个滑坡体,可区分为岩石滑坡和第四纪堆积物两种,认为滑坡稳定,对隧道基本无影响。隧道围岩以千枚岩、风化千枚岩为主,受断层及节理破坏,局部围岩性质差。进出口的风化千枚岩,岩体较破碎,开挖边坡可能产生局部失稳。

施工单位关于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地段,造成两次大塌方。1999年4月8日,施工的k0+660~675上半断面,地表出现纵向20m、横向15m、深2m的塌陷,对山体注浆加固后,仍发生多次小塌方。1999年12月19日,k0+739~801突发全断面塌方,地表多处开裂,山体有蠕动现象。经瑞雷波勘查,塌方段冒落高度20~35m,冒落带存在1~3m空洞,空洞层之上为松动带和裂隙带,裂隙直至地表。坍塌冒落带平面分布长度67m、宽15~18m。后经地表注浆、洞内注浆处理,达到固结、填充目的。进洞口施工时,将原公路开挖至上半断面,浇注片石混凝土拱圈,处理好拱脚及拱上构造,待达到安全强度后,开放原公路交通。出洞口施工时,先明洞开挖,待暗洞进洞完成后,再进行明洞施工。

竣工文件中有关梁家山隧道从设计到施工,及质量检查的结论可概括如下:梁家山隧道总体内外轮廓线条顺滑美观,混凝土强度、衬砌厚度、断面尺寸均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评分值见表1,质量等级为优良。存在的问题:隧道出口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衔接不平顺,进口左侧八字墙有裂缝。

表1

2 隧道病害调查

调查采用地质踏勘、裂缝测绘、衬砌变形观测、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询问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及营运管理人员等方法。调查范围包括隧道及进口引线300m、出口引线50m。调查了隧道门墙毁坏程度、洞顶地表滑动表现、地表截水沟损坏现象、衬砌开裂分布、路面沉降开裂、路基下挡墙稳定状态。调查结果如下。

图1所示为隧道出口洞门墙向外鼓凸情况,其中外凸最大处在隧道右侧,距路面约2m高的地方。洞门墙与衬砌接触处出现环型缝隙。从外凸最大处到隧道拱顶偏左,洞门墙向外移动与衬砌分离,分离值逐渐减小。明洞边墙出现1~2cm宽的裂缝,急流槽和洞门墙出现裂缝、砌石脱落,明洞墙脚外的水泥混凝土构造完全破损。明洞边墙出现1~2 cm宽的剪切裂缝,明洞拱脚处混凝土受压脱落、出现钢筋外露。因隧道出口洞门墙水沟出现墙体外移、拉裂破坏导致洞顶地表水顺裂缝下渗软化明洞回填碎石土层。

激光断面仪是建立在无合作目标激光测距技术和精密数字测角技术之上的极坐标测量法,结合专门设计的图像处理软件能迅速得到隧道断面图;与设计图进行对比可以快速给出检测结果。具有全自动化、全站测量等优点。采用隧道断面仪实测隧道衬砌内轮廓线,与原设计内轮廓线比较可获得衬砌变形情况。图2给出了部分设计与实测内轮廓线对照结果。表2为4个测试断面衬砌最大变形值及变位方向成果。可见距离隧道出洞口越近衬砌变形值越大,当距离洞口62m之后,衬砌基本没有产生变位。

表2

隧道出口仰坡的部分裂缝见图3。图4a、4b为截水沟破损情况,图4c为隧道出口仰坡截水沟的位置,截水沟从隧道塌方段右侧进入隧道右侧的冲沟,再由明洞回填区、洞门墙急流槽,将水排入路基边沟。梁家山隧道进口衬砌开裂、路面及护面墙裂缝情况见图5。

隧道进口引线路面沉降裂缝破坏。图6为隧道进口引线边倾斜4°多的楼房。

出口洞顶坡面裂缝位置如图7a,进口引线沉降如图7b。

3 隧道病害原因分析

隧道出现的病害,在竣工文件、验收报告都未见到相关的描述,且隧道施工塌方段距病害处较远,受其影响的可能性甚小;隧道进、出口附近的民宅早于隧道修建,除1998年特大降雨引起进口的房屋有轻微的裂纹外,其余均未出现异常,居民反映30年内未见隧道顶部山体有滑动现象,故由山体滑动复活造成隧道病害的依据目前还显不足。分析隧道进、出洞口,进口引线的病害原因如下:

(1)隧道出口地表覆盖层为第四纪坡积土,明洞周围回填用料也为该坡积土。该坡积土主要由极度风化的、碎块的千枚岩构成,结构松散、浸水后强度极低,一般不能作为构造的地基。为处理隧道塌方,防止地表水进入塌方区,原设计的截水沟斜穿隧道顶、进入隧道右侧第四纪坡积土覆盖层、由隧道明洞右侧回填土上,通过洞门急流槽与路基排水涵洞相联。截水沟采用浆砌片石构造,未经处理直接砌筑在原状土上,沟外径流水沿沟外壁下渗软化土层,截水沟下沉开裂,沟内水沿裂缝下渗加重基底土层软化,导致截水沟沉降拉裂破坏。明洞回填土区的水沟也由同样的原因遭到损坏。由于截水沟将大量地表水引入隧道右侧的第四纪坡积土覆盖层和隧道明洞右侧回填土区,遭破坏的截水沟加速地表径流的入渗,尤其是右侧洞门墙起到阻水出渗的作用。明洞右侧回填土的含水量急剧增加、强度丧失,明洞右侧和门墙背后的土压力增加,导致衬砌向左、门墙向外变形。明洞回填区以上的坡积土覆盖层丧失坡脚的支撑力、沿软化面向下移动,更加剧明洞右侧和门墙背后土压力的增加,最终出现目前隧道出口病害现象。

(2)隧道进口地层情况为:左侧边坡为坡积土,右侧可见基岩出露,土石交界面与隧道轴线斜交、倾向隧道左侧的水库。从竣工文件隧道进口地质纵断面图可知明洞洞口桩号就在土石交界面处。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进洞口以外的坡积土路基沿交界面向下错动,拉动路面、衬砌,导致进口明洞衬砌、路面开裂。隧道左侧边坡、路面裂缝在隧道洞口及以外,隧道右侧衬砌裂缝在洞口以内,且裂缝下宽上窄,表明该处病害不是山体滑动所致,而是坡积层错动或沉降引起。因路面裂缝加剧降水下渗、软化填土,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路面、明洞的基底,隧道进口的病害可能趋于严重。

(3)隧道进口引线(k0+400~540)为高填方路基(填方7~11m),靠水库侧采用下挡墙支挡。据调查该段填料主要为隧道弃渣(千枚岩)。施工期曾出现沉降,采用注浆填充处理。根据路面裂缝、错动、下沉情况和楼房倾斜的程度,与下挡墙几乎未遭损坏相对照,排除病害是由山体滑动或水库浸泡所致,主要起因仍为填方沉降。

4 隧道病害治理方案

(1)隧道出口病害整理方案

将原截水沟改到隧道左侧、坡积层左侧以外,使水流向水库;增加坡积层顶边和右边的截水沟,使水从隧道右侧山坡流入路基边沟。采用石灰土夯填、封闭坡面裂缝和废弃的截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改造原路基过水涵洞,使洞顶坡面水流入水库。

明洞右侧回填土区注混凝土浆固结,右侧冲沟底部和明洞回填区表面采用石灰土夯填1.5m,再采用浆砌片石铺砌。

接长明洞6m,两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挡墙顶住原洞门墙。接长明洞顶夯填碎石土。钢筋混凝土抗滑挡墙需嵌入基岩,特别是右侧混凝土抗滑挡墙要稳定在傍边的山体上。

(2)隧道进口病害整理方案

边坡、路面较大的裂缝采用灌注水泥浆,衬砌较小裂缝注入环氧树脂,继续观察裂缝发展。如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考虑采用小型抗滑桩处理。

(3)隧道进口引线病害整理方案

采用支墙加强下挡墙,注双液浆填充该段填方路基。

5 结语

读《梁家河》有感 篇10

(鲁班巷支部胡齐林)

《梁家河》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夕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普通百姓一直只能暗中回忆,不敢言表的。我国在1958年至1978年这20年间,在人们生活质量的很多方面的确是正如当时所批判的“今不如昔,缺吃少穿”,因为当时的治国理念是治民安国。紫阳是平息武斗后的1969年落实毛泽东主席的“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铁道兵修筑襄渝铁路ⅰ线,才开辟为修铁路服务的公路,1971年铁道兵的汽车才进紫阳。在这之前,紫阳交通运输只有汉江、任河、渚河有木船,顺水行舟是走激流跨险滩,提着脑袋干;逆水行舟是纤夫们脚蹬石头手趴沙,累得汗流浃背,喊得声音嘶哑。紫阳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花篮背篓和背架子,交通运输和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吃饭要有粮票,穿衣要有布票;照明的煤油,炒菜的盐,洗衣服的肥皂…..都要凭《购货证》。若是需要一点糖或酒,就要当时的生产大队出示这样一个《证明》,有时还要公社批:

×××购销社

兹有×××队×××因小孩无奶吃,需白糖壹斤,请供应为荷。

特此证明

×××公社×××大队

×年×月×日

明 ×××购销社

兹有×××队因耕牛配药,需白酒壹斤,请供应为荷。

特此证明

×××公社×××大队

×年×月×日

就凭证明,还得到购销门市部去走关系,不走关系,就会打折扣。当时商业战线和粮油系统的人,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攀得上的!那时的紫阳山区农民,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仍然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当时老师讲诗歌创作,吟了这样一首诗:“村前一个小池塘,社员下地它照相。一年三百六十张,张张都有老队长”。当时还提倡“吃碗爬爬菜,也要学大寨”就在1976年,还有农民吃漆骨头粉和毛高粱,因大便秘结,梗阻死亡。当时谁能想到有今天的幸福啊!

习总书记当时下放到梁家河劳动锻炼,他把亲身体验之苦化为了立志实现“中国梦”的远大抱负,践行了安民兴国的战略。

梁家河——中国延安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那里生活、生产、劳动七年而成为“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此后,他无论在地方党政机构任职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与梁家河保持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梁家河故事也成为他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个窗口。梁家河七年的生活阅历,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梁家河精神。这些精神应该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2 南,成为普通共产党员学习工作的动力,成为广大青少年服务国家、熟悉和了解中国社会的学习资源。

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同志和其他青年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概括起来就是: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

对人民的感情,包含感性的体验,但更深层次的则来自理性的认识。习近平指出,“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他与人民情同手足。习近平同志说过:“当年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在梁家河七年,他全身心融入梁家河全体村民中,与全村人民生活在一起,生产在一起,水乳交融。他离开梁家河的时候,全村人把他居住的院子围得满满的,为他送行。有十几个人硬是步行几十里路送他到县城,晚上一同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第二天大家凑钱在县城照了合影、送他上车。在离开梁家河的日子里,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梁家河村民无论生病和生活有困难,他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2012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在和大学生村官交谈时指出:“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坐标,有了这个经历,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知道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实。”

他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习近平同志曾先后给梁家河的村干部3 写了四封回信。每当得知梁家河有了新的变化,他都感到非常欣慰。1993年9月在福州工作期间,他曾回来探望梁家河的父老乡亲。2009年他在延安视察工作,休息之余,他与当年的村民代表一起,共话乡土情谊,共商村子发展之计。2015年2月13日,他专程回到梁家河看望村民,走田间、上地头,挨家挨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当晚,他在延安主持陕甘宁革命老区扶贫工作会议,对全国贫困地区脱贫问题确定了大政方略。他走访的是梁家河村民,牵挂的是全国人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温饱问题、富裕问题。

热爱人民成为他一生追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庄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他的心目中,人民重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最为伟大。2015年9月22日傍晚,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致辞,再次向世界讲述梁家河故事,以个人成长诠释大国发展,以梁家河的小故事阐述中国梦的大理想。他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他有无比坚定的党性信仰,在梁家河实现了从普通知识青年到共产党员的身份转换。习近平同志先后写过十份《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的原因,都未获批准。在梁家河,习近平表现突出,为村里的乡亲们“出了不少点子”,办了不少好事,与乡亲们早已打成一片。然而,当习近平向组织递上《入党申请书》的时候,组织以4 他“成分不好”、父亲还在接受批斗为由,把他的申请书退了回来。后来,习近平再次递上《入党申请书》,这次,他的入党问题被提到了县委常委会上。1974年1月,组织终于批准他入了党。

他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为百姓谋利益。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曾经对媒体介绍说,介绍习近平入党,“完全是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习近平同志曾经在自述中也讲到:“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领老百姓奔好日子。”他始终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党性信仰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根基。2013年9月25日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梁家河是习近平同志立身、立业、立言的出发地,也是他践行党性信仰的锻炼地。1975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亲历亲为,率领梁家河群众改变面貌。冬季里,他与群众一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一起从文安驿公社用架子车拉煤到梁家河村,解决群众做饭取暖问题。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受到了梁家河村民的广泛赞誉。“知识青年”是习近平同志和那一代到农村插队落户的青年人的标签,事实上他们也用自己知识改变着广大农村的落后习俗,传播着新的知识和文化。

他热爱读书。来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同志带着一个棕箱子,里面装着一箱子书。梁家河村民在提到他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也有数理化。

知识品格不仅是他那时人生的写照,也是他的追求,是他服务梁家河群众的力量。习近平同志讲过,“我那时一边当村干部,一边总渴望有机会能上学深造”,“我那窑洞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村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络绎不绝,讲古今中外,讲他们感受到的新鲜事,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都找我商量”。

他从不放松学习,对新知识的追求成为他行动的源泉。也正因此,他与当地的文学青年结成了好朋友。作家路遥就是因此和他认识的。那时,习近平同志去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去梁家河,就会找路遥长谈。他们热爱文学、热爱知识,一起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了用知识改变世界的激情

知难而进,永不妥协。梁家河生活之苦、自然环境之苦,是苦中之苦。陕北人用“苦焦”二字来形容生活的艰难,用“受苦”来形容劳动的艰辛。习近平同志曾说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是他经受的“五关”,而最难的是跳蚤关。面对这些苦,习近平同志在自述中讲到:“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6 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以苦为荣,无私奉献。2003年,习近平同志接受央视《东方之子》专访时说:“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着。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还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到后来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梁家河村民则用“吃苦耐劳”来形容习近平。在他们的印象中,农历二三月修渠打坝,习近平同志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

他把个人生活融入梁家河村民的生活中,同时也把个人责任与村民生存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担任党支部书记那一天起,他就把村子发展的责任担在了肩上。他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四川大办沼气的报道,知道了沼气的好处,就到公社请了假,自费跑到四川绵阳地区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那时,延安还没有通火车,他要坐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四川。回到村里,习近平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从不知道沼气为何物的大多数乡亲听得云里雾里。习近平知道这是一件新生事物,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他亲自施工,1974年8月,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建成本县第一口沼气池。

1975年7月,延安报刊发长篇通讯《取火记》,完整记录了习近平为交通不便、缺煤缺柴的延川山区建沼气池的生动事迹。1975年7 8月,陕西省在梁家河召开沼气建设现场会,梁家河建沼气的经验在陕西省被推广开来。

自强不息是贯穿在习近平同志整个生活中最可贵的品质。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相当深的,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2014年2月,出席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他鼓励运动员时谈起自己的“金牌观”:“怎么体现成果?是金牌吗?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梁家河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形成的七年,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七年,也是他树雄心、立壮志的七年。他始终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学习、实践、创新,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梁家河精神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围绕梁家河精神所传播的梁家河故事是真实的、生动的、鲜活的,也是感人至深的。梁家河精神需要理念传播,需要实践传播,需要内心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梁家河精神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成为全体党员践行党的宗旨的动力,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树立远大理想、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社会的人生财富。

近期,我读了《梁家河》一书,感触颇深,默然间加深了对习8 总书记的崇敬之情。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直观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其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动人,每一句话语都朴实无华。特别是青年习近平的鲜明形象和独特魅力,可感可信、可亲可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激情,增强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在今后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健康快乐地度晚年。

上一篇:我最亲密的朋友下一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简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