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精选10篇)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篇1

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6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文革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等。通过抓好“三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秘家

园wenmi114.com。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6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2006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6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6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6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6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关于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汇报 篇2

一、主要措施有四个:

1、速度求快,提高创建效率。我们针对村多村小、创建任务繁重这一实际,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全市观摩拉练会议以后,县委、政府组织各乡镇、首批确定的示范村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唐山参观,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思路,统一思想,并且把秋收后的几个月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期、黄金期、攻坚期,提出了“大干100天,打一场创建文明生态村全民攻坚战”的号召。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开辟电视专栏、刷写宣传标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发动各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同时,在全县筛选出宋道口、南街等15个先进村作为创建样板,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为创建工作提供经验。为加快创建进度,县创建办对今年创建村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县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带领创建办人员放弃“十一”长假休息时间,坚持到全县创建村指导工作;各乡镇干部靠前指挥,吃住在一线,从而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加快了全县创建工作的进度。秋收大忙期间,各创建村群众仍然投入义务工8000多个,共出动机械设备100多台(套),动土80多万方,硬化路面6000多米,修砌花池300多个。目前,我县的创建工作已经从硬化、亮化,转入到净化、绿化、美化、优化的发展阶段。

2、标准求高,保证创建质量。为确保文明生态村创建高质量、出精品,我们坚持谋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质量严要求。首先,在总体谋划上确定了“五统一”,即创建资金统一协调、捆绑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统一制式上墙;各村路灯统一标准制作;行道花草统一种植;文体设施统一购买。在分步推进、稳步实施中突出了“三定”:一是定原则,做到标准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明确、责任明确。二是定规划。村村制定平面规划图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按方案推进,按规划施工,避免盲目性和劳民伤财。三是定标准。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将文明生态村标准分解为“样板村、规范村、普及村”三种类型,使创建活动乡乡有特色,村村有重点,形成了“层层推进,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还从衡水、德州等地聘请了专业公司对各村统一设计规划、统一施工,确保了示范村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3、机制求活,破解创建瓶颈。资金是制约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瓶颈。我们通过财政拨、部门帮、集体筹、社会捐等多种手段,广开渠道,建立起多渠道融资、全方位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一是财政拨。县财政拨出100多万元专项资金,乡镇财政拨出200多万元启动资金,集中投向首批创建村,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二是部门帮。组织50多个有实力的县直部门,分别与首批文明生态示范村结对帮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行帮建,支持款物共计200多万元。三是集体筹。村集体通过集体积累、土地承包、拍卖荒地、跑要资金等途径,尽最大可能挖潜力、聚财源,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四是社会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动员干部群众及企业大户、在外人员积极参与家乡的创建活动,累计捐款捐物500多万元。王千寺镇孙村一在外工作人员慷慨解囊,为家乡捐款50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筹集建设资金1300多万元,确保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4、工作求实,卡死创建责任。为务求创建实效,我们在县乡村三级实施“一把手”工程,卡死责任,明责加压,充分调动县级干部、乡镇党委政府、帮扶单位、农村干部四个层面抓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了县级干部包乡包村责任制,四套班子成员每人负责联系一个乡(镇),分包一个村,每周必须有一天时间工作在村,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抓好协调、督促、指导;乡(镇)党政一把手对创建工作负总责,对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亲力亲为,乡(镇)班子成员驻村开展工作,确保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帮扶单位把协助创建工作作为本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所帮扶村需要,全力支持。县委把帮扶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同时,发挥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一线生力军作用,把创建活动的成效作为衡量战斗力强弱的主要标准,工作不力的坚决予以调整。要求农村干部带头捐款捐物、带头投工投劳、带头化解矛盾,组织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文明生态村创建。最近,由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逐村开展“创建督导行”,进行现场指导,并下发县委办公室通报,对好的肯定,差的批评;快的表扬,慢的督促,促进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我们前期重点抓了村庄道路硬化、村庄周围绿化和街院净化这“三化”。几个月来,首批典型村共新建水泥、沥青路83公里,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各村共植树9万株,加上原有的树木,初步实现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各村组织群众从清运积存垃圾、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集中建养殖小区等基础性工作入手,较好地治理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等“五乱”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在创建活动中各村按照规划设计图、规划效果图和规划说明书的要求,重新规划了生活区、工业区和养殖区,较好地解决了规模养殖、发展村办企业乱占耕地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二是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在创建活动中,各村普遍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新建起了功能齐全的“一部两室三栏”。同时进一步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农民自制组织,广泛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由于创建活动干的是群众多年所盼的实事、好事,拉近了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距离。在创建活动中,党员干部处处带头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发挥了党员的旗帜导向作用,使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增强了农村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搞好科学规划。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五个有利于”出发(即有利于加快创建步伐,不断扩大文明生态村的覆盖面;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节约和整合资金,集中有限财力把文明生态村建好;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防止出现重复建设现象;有利于加强农民教育,优化农村社会风气。)围绕“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提出了“3345”工作思路。即在创建活动中,总体规划上实施三步走战略,体现特色上搞好“三个突出”,阶段运行上注重“四个结合”,具体操作上抓好“五个统一”。具体来说:三步走就是“试点—扩面—普及”。“三个突出”就是突出环境建设、突出设施建设、突出发展生态经济。“四个结合”就是创建文明生态村与“村村通”工程相结合、与实施“百村万户宣传文化示范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党支部“创优”活动相结合、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五个统一”就是各单位的帮扶资金统一协调、捆绑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统一制式上墙,各村路灯统一标准制作,行道花草统一种植,文体设施统一购买。

二是要做好组织保障。为了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抽调了10名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同志组成了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办公室,每天召开一次协调会,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统筹创建工作的开展。县乡两级班子领导成员每人都承包一个创建村,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疑点难点问题,指导创建试验示范。在加强领导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去年创建一开始,县财政就拿出20万元,下拨给试点村作为启动资金,到目前县财政累计拿出100万元用于奖补,全县各级财政和各帮扶单位共筹集资金800万元,用于生态文明村镇建设。

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意识。创建文明生态村,农民群众是主要受益者,也是创建工作的主体力量。各村积极探索筹资的路子,南街村通过拍卖四荒地筹集资金5万多元,孙村发动群众捐款,共筹集资金50多万元,获得了开展活动的资金保障。活动中,各村群众自发拆除规划内的猪圈,刨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自家树木,义务出工出力,表现出了建设家园极大热情。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有些乡镇对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乡镇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有的有畏难情绪,程度不同的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发动不充分,特别是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步入21世纪,城市化向农村地区的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农村地区的污染源大幅度增加。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非农村产业占农村经济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些依赖廉价劳动力或者占地面积广的工厂和企业,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聚集。这些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工厂和乡镇企业,大多工艺陈旧、技术落后,并且消耗的能源和资源较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不仅污染水源和土壤,还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占用和损毁大面积的农田。其次,农民们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严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使得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的伤害。这些化肥和农药,一部分残留在粮食蔬果中,通过食用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另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不仅破坏原有的土质,还会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总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一日不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难以推行。

(2)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损害,我们不能为了杜绝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去发展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社会的发展需要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条件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好坏。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农村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生态经济具有促进、优化、保障的作用。因此,如何合理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协调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

(1)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美丽家园,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是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惩治,建立关于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此外,相关部门应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政府要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或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早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备建设比较落后,甚至近乎空白,造成农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随地倾倒,卫生较为混乱的现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条件,也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系统的排污设施,统一收集生活污水和牲畜的粪水;建立垃圾池,规范生活垃圾的倾倒。村委可以发动农村居民定期清理村道,整治村里的排水沟,还村子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从而建设一个新型的农村社区。

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汇报 篇4

我县属太行浅山区,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丘陵占,平原占35,辖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41万人口。省、市对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特别是唐山和鹿泉会议以后,我们坚持把创建活动作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来抓,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层层推进”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力争到2005年底

建成20个示范村,到2010年再使60个行政村达标,到2015年把全县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2次,组织参观培训1次,进行现场调度6次,使这项工作重点推进,全面铺开。按照市委规定动作抓好创建工作的同时,着

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坚持统筹谋划,抓实砸死责任。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是项系统工程,与各项工作紧密联系、相互牵动,总体把握上,我们坚持统筹谋划,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把创建工作放在稳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部署,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文明生态村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2004年文明生态村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使这项工作远有规划,近有目标。始终把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各乡镇明确一名副书记专职负责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联系帮扶单位,定规划、抓进度,驻村指导开展工作。根据职能特点,将首批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责任落实到30个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帮扶。创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每周一上午九点前到分包乡镇专项督查,深入一线走访群众,了解创建工作进度,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在电视台开辟创建活动专栏节目,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有力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在投入机制上,坚持集中捆绑,发挥最大效益。投入的大小及其作用如何,直接决定着创建活动的成效,作为经济实力较弱的县份,必须广开思路,汇聚财源。一方面,我们把村村通工程、新能源推广、荒山开发、旱庄引水、太行山宣传文化工程等9个项目,统一纳入到文明生态村创建当中。20个示范村都有村村通工程的任务,目前已投入万元,硬化道路公里,为创建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比如,新能源推广,我们把2510个沼气池的建设任务调整到20个示范村,目前,实施“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的达到800多户,建沼气池800多个,其中执阳村集中建成了150多户的示范区。群众感慨地说:“现在猪圈缩小了,气味变好了,院落宽绰了,也能种花种草了,做饭不再烟熏火

燎了,沼气池的好处真是不少”。荒山开发也是一样,仅酸枣接大枣一项就投入近百万元,这一政策使3个山区重点示范村受益很大。另一方面,坚持拨付专款、部门帮扶、个人捐助一齐上,其中首批示范村的帮扶单位,投入10万元,用于图书室、卫生室、党员活动等设施建设。接受个人捐助8万元,乡村投入达到90多万元,捆绑投入,使创建效果进一步扩大,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三是在创建模式上,坚持分类指导,突出产业特色。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做为经济欠发达的县份,更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创建活动开始后,县创建领导小组分成五个组进行摸底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而后综合分析,将全县330个村划分为示范村、普及型、过渡型三种类型,确定了分三步走的目标。根据地域特点的不同,我们坚持把创建活动与产

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山区、平原、丘陵不同的区域,在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形成了一批专业示范村,比如说,鲁家庄是今年重点抓好的示范村,该村89户344人,创建活动中,立足山区优势,动员党员群众新开发荒山1200亩,新栽、嫁接枣树3万多株,全村枣树面积达到4500多亩,实现了枣林环抱,村在林中。在此基础上,整修盘山道路、整治活动场所,方便了群众劳动和休闲,真正发挥了红枣示范村的影响带动作用。秦台是一个奶牛养殖村,家家户户养殖奶牛,该村在规范散养场地的同时,引资1400多万元,建成可容纳800头奶牛的集中养殖小区,目前小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存栏达到300多头,实现了由家庭散养向小区集约化管理的转变,既突出了产业特色,又整治了环境卫生,人畜分离,集中防疫,减少了奶牛疾病,再加上无菌挤奶,提高了牛奶质量和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另外,根据经济基础条件

上的差别,指导经济基础较好的示范村,落实“五个一”要求,达到“五个好”标准;指导经济基础差一些的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两红一白”产业,以及适合本地特点的蔬菜、药材、烤烟、林果等高效种植业和精深加工业,确保各类文明生态村在产业的支撑下整体推进,健康发展。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篇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爱卫工作是构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谈不上农村的小康。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精神,找准切入点,以创建卫生村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联系实际,把握农村爱卫工作的主要思路和重点

我县辖12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17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7万人,是典型农业山区县。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农民的卫生意识仍然淡薄,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落后。卫生户厕普及率只有25%,自然村巷道硬底化仅占30%,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厕所露天在村头,猪舍牛栏隔壁床,污水横流扑鼻臭,蚊蝇滋生满天飞,垃圾到处乱堆放,饮水卫生无保障”这段话在几年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阻碍着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针对这一农村卫生突出的问题,初,我县从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决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以此掀起全县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蓬勃开展。活动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督导”的方针,以“五改八有”(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有规划、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有生态沟、有绿化果树)为主要内容,致力改变农村落后卫生环境,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实施步骤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以村民是否欢迎和受益为标准,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农民负担。使整个创建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围绕“八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爱卫工作是构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谈不上农村的小康。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精神,找准切入点,以创建卫生村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联系实际,把握农村爱卫工作的主要思路和重点

我县辖12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17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7万人,是典型农业山区县。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农民的卫生意识仍然淡薄,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落后。卫生户厕普及率只有25%,自然村巷道硬底化仅占30%,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厕所露天在村头,猪舍牛栏隔壁床,污水横流扑鼻臭,蚊蝇滋生满天飞,垃圾到处乱堆放,饮水卫生无保障”这段话在几年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阻碍着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针对这一农村卫生突出的问题,20初,我县从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决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以此掀起全县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蓬勃开展。活动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督导”的方针,以“五改八有”(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有规划、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有生态沟、有绿化果树)为主要内容,致力改变农村落后卫生环境,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实施步骤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以村民是否欢迎和受益为标准,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农民负担。使整个创建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围绕“八抓”,创建省级卫生村,掀起农村爱卫运动高潮

(一)抓组织部署

县成立了由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卫生工作的县委常委及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宣传、妇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同时,抽调县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专责工作小组和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将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分挂各镇,从县直部门抽调了17名副科级领导派驻各镇督导工作,把县直106个部门单位分挂到各创建村,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同时,县、镇、村层级签订责任书,把创建任务纳入县直部门及各镇精神文明建设年终工作考评,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二)抓规划建设

制定了《德庆县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既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任务。我们紧紧结合农村实际,筛选出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建设积极性高的村为先行点,并以此影响、辐射周边农村。在做好选点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抓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中,突出以“卫生”为主题,重点抓好改水、改厕、禽畜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巷道排污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村内卫生设施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达到卫生整洁的.效果。

(三)抓宣传发动

一是层级召开动员会议。还召开了创建村支书、主任参加的“百村创建”动员大会;各镇各村也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同时,镇挂村领导和驻村干部还经常利用休息和晚上时间深入到建设村召开村民大会、座谈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和任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合力。二是利用有线电视、电台、高音喇叭以及拉挂横额、张贴标语、派发宣传单张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使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典型引导,发挥宣传辐射效应。先行把悦城镇小v村、武垄镇井坑村、播植镇山岗村等村建设成高标准的示范村。把这几个村建设前后的环境面貌和工作过程场面制作成相册、彩色折页和VCD教材,向全县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分批次组织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示范村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所带来的好处,使其灵魂触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效果。

,掀起农村爱卫运动高潮

(一)抓组织部署

县成立了由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卫生工作的县委常委及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宣传、妇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同时,抽调县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专责工作小组和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将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分挂各镇,从县直部门抽调了17名副科级领导派驻各镇督导工作,把县直106个部门单位分挂到各创建村,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同时,县、镇、村层级签订责任书,把创建任务纳入县直部门及各镇精神文明建设年终工作考评,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二)抓规划建设

制定了《德庆县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既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任务。我们紧紧结合农村实际,筛选出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建设积极性高的村为先行点,并以此影响、辐射周边农村。在做好选点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抓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中,突出以“卫生”为主题,重点抓好改水、改厕、禽畜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巷道排污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村内卫生设施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达到卫生整洁的效果。

(三)抓宣传发动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篇6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继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补充意见》和县相关会议精神以及我乡“三步走”创建规划,2005年大河行政村的圪台子村按“示范型”标准进行创建,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村基本情况

大河行政村是回汉聚居村,辖6个自然村,共400户,1155人。其中圪台子自然村51户,159人(回民为49户,150人)。

二、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

我乡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推行“一把手工程”,组建了由乡党委书记曹卫东同志任组长,由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大河乡关于继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大河乡关于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总体规划》。按照“分类施建、整体推进”的原则,特聘请城建、土地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因村制宜,对村庄进行了合理规划,2005年大河行政村按“示范型”标准创建。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展开 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我乡按照规划,强力运作,扎实推进。一是整治村容村貌,力抓“四化”

制定了“五无”(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流、无禽畜乱跑)、“四有”(有卫生清洁队、有垃圾处理设施、有固定清运人员和车辆、有卫生厕所)的工作目标。共投入人工1100个,车工860个,动土2400方,拉沙1200方,用砖4万块,修街道排水渠280米,新建垃圾池4个,清理垃圾860方。切实治理了“五乱”,实现了街院净化。硬化村内主街道260米,沙化次街道7条1500米,改变了行路状况,实现了街道硬化。新植路旁树277棵,种庭院果360棵,发展经济庭院38个,绿化了村院。为21户720米的临街墙壁进行了“穿衣戴帽”,书写规范创建标语8条,美化了环境。

二是健全活动设施,完善“三室两栏” 村委会购进了彩电、VCD、音响等电教设施以及图书,配备了“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并进行了粉刷装饰,将创建规划图与村规民约上墙公布,使家喻户晓。还实现了“两有”(有村务公开栏与读报栏),做到村务按时如实公开,报纸定时更换。村委会切实发挥“三室两栏”作用,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播放科教录像、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种养技术资料、及时传递有用信息,使村民养成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改变生活陋习,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村内成立了“三村一校”(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和农民技术学校)对村民进行思想街道教育,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日、农闲时间组织村民自编自演具有农村特色的节目,改变了生活陋习,使村内发生了“三多三少”(农闲时学科技的多了,闲聊的少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赌博的少了)的可喜变化。同时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建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公示栏,上半年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8户,使村内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新风尚。

3、领导包联,部门帮扶,群众参建

为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乡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实行“三包”、“三帮”、“三定”责任制,即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户包门前责任区;包扶单位和包村干部帮规划、帮技术、帮资金;创建任务定标准、定人员、定时限。县包扶单位林业局副局长韩凯亲自带队先后四次入村搞调研,帮规划,为村内联系高杆杨277棵,庭院果360棵,并进行了种植技术指导。乡武装部长李玉忠、副乡长刘建强、包村干部曹书韵驻村七十余天协助、指导村内的创建工作。同时在创建活动中,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和入户宣讲、召开村民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村民为创建提出合理建议,参与创建规划的制定。凡是涉及创建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重要事项,都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另外在创建中用实惠讲道理,让事实说话,号召村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目前农民参与规划5项,出人工1100个,车工2860个,节约资金3万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前一阶段的创建工作中,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乡村干部的努力下,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村民思想落后,对创建活动认识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增收难;村级资金积累少,对创建活动投入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下步创建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多地运用利益驱动,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克服部分农民存在的“等靠要”依赖思想,使创建活动真正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村自然泉水,实施配套,开发水浇地,发展高效农业。

三、破解创建资金难题,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力争完成主街道的亮化、沼气池的修建和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篇7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备春耕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汇报2007-12-11 15:40:1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备春耕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汇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备春耕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汇报(2)文章标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备春耕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汇报

根据省水利厅工作组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方案的要求,现将我们××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2007年备耕生产,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概况

我们××市地处××省西部,辖10镇4乡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万,共有743个自然屯。全市幅员面积528万亩,其中耕地169万亩,草原面积272万亩。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45毫米,十年九春旱,是我省西部重点干旱市县之一。同时,又是我省氟病重点市县之一,地下潜层水含氟量严重超标,太平庄、昌德、羊草、火石山等乡镇的自然屯地下潜层水的含氟量高达-毫克/升,国家饮用水标准含氟量为-毫克/升,竞超3-10倍之多。干旱、氟病严重制约着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固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市虽然地表水贫乏,地下潜层水含氟量高,但地下水比较丰富,承压水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年平均补给总量)其中地表水亿立方米,地下水亿立方米。

近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把农村水利工作作为

构筑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性举措,牢牢抓在手上。全面开展了大打机电井,发展围井经济、推广节灌技术为重点的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同时也注重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突破了农业受制于水和“氟魔”对人们身心侵害的局面。截止目前,全市农田机电井发展到4540眼,灌溉面积7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6,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占灌溉面积的15;全市共建围井经济区3300处,面积30万亩。全市通过防病改水和人畜饮水解困项目共建人饮工程324处,解决了324个自然屯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市完成灌排涝工程建筑物620座,其中桥115座,闸45座,涵460个。抗旱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二、新形势、新任务、新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是我们全党全民的任务。为此,我们水务局从市情出发,确立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2007年全省水务局局长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突出打井抗旱、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为重点,搞好水利服务、支撑和保障。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采取五项具体措施:

1、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从我市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看,有效灌溉面积只有63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7,按实现农田水利化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规划新打和更新配套机电井1000眼。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

5万亩,达到63万亩,扩大提高我市市区公路两侧百里喷灌带的面积和质量,扩大辐射能力。单眼井造价万元,计1500万元。其中,2006年落实打配农田机电井200眼,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需资金300万元,部分资金和物资已经到位,其余部分正在筹措中。

2、注重农田机电井的管理,确保完好率和利用率。全市现有的4540眼机电井做到了产权明晰,实行三种管理模式。第一种为独资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3338眼,占机电井总数。第二种为股份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110眼,占机电井总数的。第三种为承包租赁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1092眼,占机电井总数的24。同时,做好井孔保护,要求全市无论新打或原有的机电井的井孔都要有房或有盖,达到标准规范化。现有的机电井建预制井盖2898座,砖混多用井房(指管护农作物或休息室)1617座,铁皮井房25座,井孔保护率达到100,在机电井的管理上

还坚持实行市长、镇乡长、村长、屯长、井长“五长负责制”。使全市机电井的完好率、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3、大力建设围井经济区是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抗旱水源井按照规划不断有序的增加,已经使我市抗旱、抗灾保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市在围井建设经济区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实践,围井经济区的发展,不仅突破了水源工程抗旱的唯一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根据多年测算,全市围井经济区面积30万亩,年创产值亿元,投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篇8

百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百户村位于漳港街道南部,村域面积3.7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总户数928户,总人口3408人。

近年来,百户村坚持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坚持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这个方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村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在完善村务公开栏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我们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让群众“明白并监督”上来,切实还了干部“清白”,给了群众“明白”,融洽了干群关系。

1、健全组织。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和村账镇审工作领导小组,均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成立了项目公开招投标工作小组、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小组,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老人协会代表组成,形成完善的村务公开工作机构网络,全面负责村务公开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

2、强化职能。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的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村财收支的审核把关,村财大笔开支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后,还需由村务监督小组审核。村里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务监督小组会议,对上个月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建账报销。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审查当季度的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对运作情况进行监督。

3、落实公开。在村部、十字路口等群众聚集处分别设立了两个公开栏,把全村事务全部上墙。每月公布村财使用明细情况,定期公布党员发展、后备干部情况,低保及五保户对象情况,村集体资产盘整项目及公开招投标情况。定期公布计生双查到位、四术落实、出生情况及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等。对有项目征地的,还临时性公布土地补偿费标准、发放情况,详细到户、到人。同时,还设立了“回音壁”,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等临时性问题,不定期的进行公开反馈。

二、科学经营村集体资产

村务公开的阳光融洽了干群关系,温暖了村民的心,也激发了村干部发展的信心,调动了村民致富的积极性。为了脱掉欠债村的帽子,我们坚持发展这一要务,切实转变思路,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村财收入从2001年负债30多万元到目前盈余110多万元。

1、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了包括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票据管理使用、实行计划用款、实行村财公开等在内的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财收支管理,堵住了村财违规支出的渠道,杜绝了各种不合理开支。两年来共节省了各类不合理开支10多万元。

2、规范办事程序。为保证确保了村里每一笔开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还进一步规范了办事程序。一是规范议事程序。凡是5万元以下的用款计划,需由村两委会及村务监督小组讨论通过;5万元以上的用款计划,需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让群众最大程度参与村财管理,明白村财的使用。二是严格支出程序。非生产性开支300元、生产性开支1000元以上单项用款计划,需先由村里相关会议审议通过和村务监督小组审核后,再由村财务人员填制规范的用款计划表,上报镇监审中心审核把关。

3、科学经营资产。对村集体可经营的设施和可利用的集体资产,我们进行重新盘整、登记造册,并建立村集体资产项目库,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先后盘整出鱼塘300多亩、虾池35亩,并相继推出招投标,每年为村财增收30多万元。在公开招投标前,我们先对标的进行科学评估测算、确定标底,再按照公开招投标程序,张贴公告,将招投标的标的、条件、时间、地点等具体要求公之于众,使招投标工作家喻户晓。公开投标时,街道纪工委、驻村工作队、公开招投标工作小组成员、竞标者、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全部到场,整个招投标过程由村民代表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投标公开、公平、公正。

三、大力抓好农民增收工作

近年来,我村因机场高速路、企业征地等,被征地面积达260多亩,现有可耕地面积仅剩1100亩,且大多为中低产田,农民增收难。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动足脑筋、做足文章,使农民尽可能多的在农业产业扩展中获得收益。05年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

1、稳定粮食生产。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龙头,加速优良品种推广,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优质的粮食生产,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壮大特色农业。在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因地制宜,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着力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积极引导淡水养殖等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稳中有增。05年全村淡水养殖面积达350多亩,产值近400多万元。

3、构建农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业保障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认真抓好水利工程的维护、修缮工作,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改善农民的生产用水条件,为保证粮食产量打好基础。05年投入共4万多元修缮农田暗灌工程1000多米。积极开展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示范带动引导效应,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全面实施沃土培肥工程、耕地修复工程,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四、阳光推进公益事业建设

村务公开工作做好了,群众对干部信任了,公益事业建设就得到群众的支持,许多企业家和华侨踊跃捐资。如村民听说村里要建老人活动中心时,旅外华侨、在外企业家和广大村民群众积极踊跃捐资,老人活动中心建设只需160万元,而捐资额却达到了220多万元。对群众呼声较高的公益事业,我村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或进行村务决策听证后,抽调村干部、村务监督小组成员、村民代表、老人协会代表等成立项目筹建工作小组,负责资金筹措和工程管理,并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近年来,我们应大部分村民的要求,先后投入160万元新建老人活动中心;投入25万元修建完善老人活动中心的绿化及配套设施;投入60多万元铺设村间水泥路500米;投入30多万元完善新村小区的水泥路、下水道、自来水管道、照明线路、围墙等配套设施;投入3.5万元实施“亮灯”工程;投入2万元在主干道设置电子监控探头两处,进一步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赞扬。

我们虽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百户村总支部委员会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篇9

作开展情况汇报

国家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通知精神,相关文件通知强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结合我县文化工作建设实际,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两馆一站”、“兴边富民”、“扩大内需”和云南省实施村级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等建设工程,XX年至XX年6月,先后完成了,勐烈镇、宝藏乡、国庆乡、嘉禾乡、曲水乡、整董镇4乡2镇的综合文化站新建工程和康平乡文化站的改造维修建设,并为5乡2镇7个文化站各配送了一架钢琴、一台摄像机、一台数码照相机和一套音响设备;二是先后建成了78个村级文化室和三个点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三是完成了32个村委会和两个社区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及17个点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分校”建设;文化硬件设施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营造广大农村精神面貌和社会新风尚提供了 阵地堡垒和物质保障作用。

二、积极开展工作,解决农村“三难”问题

我县把解“五难”的民生工程放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文化工作努力开展好以下“三难”问题:

一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民看电影难问题。主要措施是继续推进“2131”工程,在争取省、市优惠政策的同时,县财政每年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农村电影管理站每年完成“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800场,做到每月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免费电影,并确保长期坚持。

二是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问题。县图书馆每年定期送书下乡不少于5次,我县积极争取国家“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先后完成34个点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今年内计划完成16个点,以完成全县50个点的农家书屋建设。同时,通过争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XX年至XX年国家先后投资80万元,完成宝藏乡、国庆乡、勐烈镇、整董镇、嘉禾乡5个点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和17个点的村级农网共享工程服务点。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文化科级信息贫乏等困难。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科级素质和智力支持,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是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我县自XX年恢复重建XX县民族歌舞团以来,坚持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12场。同时,派出县文化馆、县歌舞团深入农村辅导或定期不定期举办乡 镇文化站人员和行政村文艺骨干培训班,通过一级培训一级,近年来涌现出20多支呼之能来,来者能演的农村业务文艺演出队,曾有18支农村业务文艺队获云南省“优秀农村文艺演出队”的表彰。这些文艺队每逢节庆日就活跃在村村寨寨,不但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了村与村、寨与寨、民与民之间的和睦相处,更化解了矛盾、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团结、规范了社会群体行为。特别是整董镇和宝藏乡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已形成一定规模,已成为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亮点。真正体现了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作用。

XXXX自治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汇报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这一奋斗目标,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为创建工作营造声势和氛围、提供智力保障和精神动力。

二、工作职责

负责江苏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氛围营造、舆论监督工作。通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提高市民对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和支持率,使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为。

三、宣传重点

1.宣传党的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精神,市宣传市委、市政府有关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全市各单位、各部门推进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工作以及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的情况。

2.宣传我市创建工作的新成绩、新亮点、新典型和新经验,同时曝光创建过程中“不作为”现象和市民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四、主要任务 1.通过新闻栏目多视角集中宣传

(1)开设创建新闻专栏。宿迁广播电视总台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在《宿迁新闻》设立“五城同创”宣传专栏。栏目以正面宣传为主,重点宣传各项创建措施、创建活动、创建成效;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参与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先后播发了新闻《我市吹响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号角》、《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宿豫区林苗圃:全力打造省三星级“康居乡村”》、《 春节期间 我市文化和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我市加强村庄“脸面”整治工作力度》、《我市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等。(2)做好专题宣传。对江苏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不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进行了集中宣传。对首届 “宿迁好人”评选候选人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先后播发了《“宿迁好人风采”:爱心奶奶陈建华》、《陆佩梅:弱肩撑起一片天》、《陆迅 警民知音网里架桥梁》、《朱士岭:舍身忘死的好保安》、《周士年:真情演绎人间大爱》等。“雷锋日”前后,连续播发了《志愿者:弘扬雷锋精神 争创文明城市》《学习雷锋好榜样 我为爷爷奶奶唱支歌》、《大学生志愿者:点滴小事践行雷锋精神》、《宿迁:好市民拾金不昧 捡钱包交还失主》、《学雷锋:宿迁消防官兵爱心育春蕾 》、《点滴小事践行雷锋精神》等数十篇稿件。

(3)开展创建公益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创建公益宣传。宿迁广电总台每天在《宿迁新闻》《楚风夜话》节目前后播放1至2条创建宣传标语,黄金时段播放创建公益宣传广告,并制作反映我市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的电视专题片,充分展示我市良好形象与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4)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加强与省台中央台的联系并取得支持,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宣传氛围。做好与上级主流媒体的联系,推介我市江苏省文明城市创建的好做法及成效。先后在江苏卫视播发了新闻《宿迁:村庄绿化好 处处似公园》、《记者调查:垃圾分类 你做到了吗?》、《泗洪:11岁少年贺立冰水中勇救落水儿童》、《宿迁:“三解三促三满意” 了民意解民忧》、《古树情缘 好民警陪伴孤寡老人守着大树过新年》、《泗洪:残疾儿童提前收到“压岁钱” 》、《宿迁1.2万特困群体享受 “超市化” 帮扶》、《宿迁:强化劳动监察 当好农民工维权保护神》等

2.利用《楚风夜话》栏目开展舆论监督

继续利用《楚风夜话》依据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目标体系要求,着重对市场秩序、违章建筑、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性报道。围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播发系列言论、评论、述评,促进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同时利用《楚风夜话》子栏目《公共文明多棱镜》,发挥市民舆论监督作用。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上一篇:五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下一篇:梁邱一中工会主席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