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试题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哲学与人生试题(精选8篇)

哲学与人生试题 篇1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

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

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 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C)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1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C)。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D)。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1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13、“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D)。

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14、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体现的哲理是(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某中学召开“关于京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个抒己见,争论激烈。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B)。

A.京剧太古老,已失去了观众,应当淘汰

B.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C.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应任其自生自灭 D.京剧是传统文化精粹,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17、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8、“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B)。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的D.本质是眼睛看不到的

19、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括的哲学道理是(D)。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0、荀子说:“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B)。

A.遇事有主见

B.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C.善于抓住机会

D.善于约束自己

21、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B)。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顾虑发生作用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2、战国时期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A)。

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3、人类积极能动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B)。

A.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B.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D.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规律

2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D)。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略了联系的客观性

25、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事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是(C)。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分3,共18分)

2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B)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D、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27、下列观点中,违反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现象是(AB)

A、普高生以后要考大学,所以,他们必须好好学习

B、对职高生来说,只要学好专业技能课就行了,文化课学不学对以后就业影响不大 C、职高生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会影响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D、职高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并不小于普高生的高考压力,也应该好好学习

28、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CD)

A、矛盾的观点

B、静止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29、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BC)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实事求是

D、一切从书本出发

30、下列观点和做法之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观点的有(BCD)

A、地震预示着国家兴衰,闰8月将有灾难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雨露滋润禾苗长,万物生长靠太阳,D、农、轻、重比例协调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31、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对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们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 AB)。

A、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B.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三、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计18分)(√)

32、任何人生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3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34、“君子之交淡如水”,这说明人际交往要主动热情。(×)

35、.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则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

3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37、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3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见吹又生。说明的是发展的观点(√)

39、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说明的是联系的观点(√)

40、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41、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四、哲理分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43、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请回答:(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不同意。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不能消灭规律,不能改变规律。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神舟七号”的变轨成功不是改变规律,而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2)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哲学与人生试题 篇2

1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比较

(1) 教学目标的变化。旧版教材旨在给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并进行哲学基本观点教育;新版教材则侧重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2) 教材表现形式的变化。新版教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首先, 栏目丰富。除理论知识外, 有名人名言、各抒己见、人生感悟、点击链接等多个栏目, 其中多用生动典型、喜闻乐见的事例增强哲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 图文并茂、色彩明快、版式生动活泼,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比之下旧版教材表现形式较单一。

(3) 教材内容的变化。旧版教材有一条主线, 即人类要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必须正确处理好主观和客观、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围绕这条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新版教材有2条主线:一条是人生;另一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新版教材虽然也力求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但却不苛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哲学知识的系统性, 它更侧重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 《哲学与人生》所讲的哲学内容是与学生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4) 内容设计的变化。新版教材在每章篇首根据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设置问题情景, 由此引入新课, 且课后设计了基本概念、要点提示等版块, 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和巩固。

(5) 引用案例的变化。旧版教材所用案例大多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案例。而新版教材增加了许多与职业相关的案例, 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更具有吸引力, 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2 新版教材的特点

(1) 突出了德育课的时代性。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党和国家对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哲学基础知识》到《哲学与人生》就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特点。

(2)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新版教材编入学生感兴趣、对学生人生发展有借鉴与指导作用的知识、原理和方法, 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3)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新版教材紧扣学生发展的主题, 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 把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中, 力求实现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版教材并不是像旧版教材那样直接把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提供案例、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让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 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 从而更好地感悟人生的真谛。

3 新版教材存在的不足

(1) 部分内容生搬硬套, 且前后重复, 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如在第2章中将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硬套在一起, 又与第3章“人的自觉能动”重复, 因为人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自觉能动性;第5章“人生发展中的顺境、逆境”与第6章中的外因重复, 因为顺境、逆境对人的发展来说都是外因。

(2) 个别内容的编写有明显错误。如第6章课后基本概念中有:两点论、两分法;要点提示中有:主流。可是这些词在教材正文中只字未提。第8章中将现象区分为真相、假象、幻象, 而后面的讲述中“真相”又变成了“真象”。还有第9章课后要点提示中有“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的“科学思维方法”应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根据教材内容“科学的思维方法”可根据思维对象和方式的不同分为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也就是说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是不同的概念。

(3) 有些哲学知识点的编写没有旧版教材清晰、易懂。如第6章中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面方面, 旧版教材中除讲述它们各自的含义、区别、联系外, 还用一些典型事例、名言警句、俗语等使抽象的理论通俗易懂。而新版教材只讲述含义, 这使得哲学知识非常抽象, 再用其指导学生发展无疑是难上加难。

4 使用新版教材的体会

(1)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哲学主要解决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哲学对人生具体有哪些指导作用, 这是教师在运用新版教材进行教学前必须深刻领会的问题。

(2) 准确理解、把握教学大纲精神。如果教师不深入研究新教学大纲, 势必会造成对教学目标的模糊认识和曲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导致新版教材使用困难。

(3) 摆脱传统知识框架的束缚。应突破原有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摆脱传统知识框架的束缚, 按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 深入分析和掌握教材的多重价值,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成长需要紧密联系。

(4) 灵活整理、重组甚至删除部分教材内容。教师要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进行整理、重组甚至删除部分内容。同时,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 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使教学内容成为贴近学生生活, 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且富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材料。

(5) 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积极探究开放式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及各种竞赛、文艺等活动, 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进“重理论传授, 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目标。蒉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 首因效应 游戏教学 教师情绪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200-01

《哲学与人生》是对中职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在中职德育课程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上好这门课,笔者根据自己数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中职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的教改目标,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利用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课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哲学与人生》以什么样的形象登场,第一课非常重要。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将会持续地影响学生其后的学习行为。学生认为哲学板着一副说教的面孔,晦涩难懂,他们会从心理上疏远、排斥,避之唯恐不及;如果哲学课能让学生感觉亲切有趣又有用,就会抓住学生的心,为今后的学习做良好的心理铺垫。

二、心理游戏进哲学课堂,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玩,因此游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泼性,马丁·加德纳指出,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游戏、魔术、悖论、笑话、智力题或某些呆板教师避开的认为是无意义的东西。马丁·加德纳对游戏教学的认识,对当前中职德育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在游戏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不仅符合中职生表现欲、求知欲非常强的特点,也解决了哲学教学抽象、枯燥与学生心理特点的矛盾。

1.课前破冰活动比如趣味游戏“明七暗七”、训练反应的“口是心非”、“时针分针”等等,在课前做些小游戏,有助于创设活泼欢乐的学习气氛,学生情绪快乐时,思维会变得灵敏,思路开阔,记忆力增强,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2.在授课过程中设计游戏活动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游戏中隐藏的知识,揭示游戏中的知识原理和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快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中,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触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西方有句谚语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做,我才懂得。”

例如,在讲“人生行动”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丈量人生长度”的心理游戏。一张纸条的长度,代表个人的人生长度,请同学依次计算并剪去“你已用去的时间”、“退休后的时间”、“睡觉所需的时间”、“吃饭所需的时间”,剩下的长度是你拥有的可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望着手中余下的短短的纸条,学生惊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感叹一定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

在“折纸游戏”中体会“人际关系沟通”、在“掌声响起来”中领悟“人的潜能知多少”等等,学生在游戏中乐此不疲,也在游戏中理解、思考、领悟。

三、挖掘学生生活经历,把学生经历作为宝贵的德育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更有部分学生有过打工、参军或上其他中职学校后又重新择校的经历,这是一笔宝贵的德育教学资源,挖掘它,让学生从自己的或同伴的经历中学会反思,澄清价值,从而获得成长的经验和智慧。

在学习《人生行动》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一次新产品推销活动,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组推销的是楼盘,有的组推销适合宿舍用的床头灯,有的别出心裁,推销的是自己,有的竟然推销的是一种理念,最出色的一组推销的是“养生煲”,推销者从该煲的配料、特色,讲到定位,还设计了与同学之间的互动环节,原来这是他打工的亲身经历。随着他的讲述,热烈的掌声不时地响起来,使这个小组的学生倍受鼓舞,在愉快的笑声中,也触发了同学们真正地思考如何有效地行动,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

四、教师要带着精气神进课堂

有不少德育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没有考虑过应使自己在教学中保持怎样的情绪状态为最佳的问题,处于一种自然的、随意的状态,而且由于工作的繁重、学生的特殊性等等因素,中职德育教师极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上课时教师或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或萎靡不振,试想,这样状态的教师走进教室,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吗,只会引起学生更加萎靡、低沉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感染功能,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会感染学生的情绪,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师生在课堂上有情绪互动现象:当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时,学生会感到温暖,亲切,更好地接受新的信息,由于情绪感染的互动性,学生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反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造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教师的情绪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情绪状态,他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使自己习惯于蓬勃地生气。”

五、情感性作业教学评价

笔者在作业环节做了一些改革,一方面,作业形式活泼多样,内容力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和需求,比如,有小组合作的产品推销活动,有辩论赛,诗朗诵等等;另一方面,每次作业赋值,期末计总分,即总成绩,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积分情况。同时,笔者把学生作业也作为评价的渠道,对学生的每次作业,笔者都会努力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努力与改变,给出鼓励性的评价。

笔者认为,中职生个性、家庭和人生经历差异较大,这种作业形式有利于学生从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独特看法和体验感受出发,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呵护学生的努力,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与努力,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增强自信。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但中职生有其特殊性,浅尝则止,稍遇困难,便退缩,所以教师要有敏感性,能感受学生的点滴努力,并及时肯定,促使他继续努力;作业本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的桥梁,是倾听学生心声,交流意见,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渠道。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二版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人生观试题 篇4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60分)

1.“沿海发达地区在加快自身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从科学技术支援、经济协作等多方面支持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说明

A. 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树立集体主义思想

D.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2.<<光明日报>>报道,战后的日本政府从未对其侵略的历史有过正确的会计人员,更未对受其侵略的国家认过罪,而是一直顽固继承战前日本政府拒不承认侵略的观点。日本政府上述做法违背了

A.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观点

C.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D.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观点

3.经济专家指出,中国公众在长期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经济过剩条件下扩大消费的精神桎梏。要扩大内需,必须首首先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这说明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如何对待生与死?有人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追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有人认为“有的人活着,实际上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视死如归,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表明

A. 人类社会具有自然规律

B.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C. 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是统一的D. 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有不同的作用

5.“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不图一家富裕,立志献身国防事业,毅然参军报国。在抗洪抢险中,带病顽强拼搏,先后四次晕倒在大堤上,直至献出20岁的年轻生命。他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 要把个的的追求、前途和命运融入国家的前途命运之中

② 要把实现自我价值同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

③ 必须正确处理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

④ 必须树立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从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主要说明了

A. 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B. 个人活动受到自己社会地位的制约

C. 个人活动受到一定的现实环境条件的制约

D.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7.爱因斯坦说:“我评价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这表明

A. 一个人越不讲求个人利益,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B.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C.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放弃个人的爱好和追求

D.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

8.富之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惜今,为了帮助广西省乳源瑶自治县脱贫致富,他和当地农民一起苦干,开办了驼鸟养殖加工大基地和驼鸟寨生态旅游区,既给当地农民啬了收入,也带动了乳源县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他还自己出资成立了“惜今希望学校”,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从人生价值观看,温惜今的行为体现了

①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统一

②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③ 他的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大

④ 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应以他对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9.在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国家一再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应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体现了价值观

A. 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导向作用

B. 对人们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C. 对人生选择的导向作用

D. 对人生道路的导向作用

10.两位交警为抢救违章穿越高速公路的人而不幸牺牲,被救者却逃之夭夭。在这一事例中,两位交警的行为体现了

A.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 实现人生价值有时必须以生命为代价

C.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统一

D.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11.上述事例中,被救者的行为表明

A. 极端个人主义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B.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具有自我保护性

C.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D. 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12.传说古代有个人拜师学屠龙术,他耗尽家产,花了三年时间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后来终于学会了屠龙术。但这个人周游天下竟无用武之地。这个故事说明了

A. 社会发展阻碍了个人的活动

B. 只要选择好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就一定能够成才

C. 个人活动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D. 个人活动只有符合社会的需要才是有意义的13.人生只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悬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止不前。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

A.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C. 理想与奋斗的辩证关系

D.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14.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还在黑暗中探索更长时间。”这说明了

A. 并非每个人都能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B. 只有伟大人物都能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C. 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毛主席的个人发展史

D.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5.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产品积压和大量资源的浪费。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一些产品相同或相近的企业纷纷走向联合,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是社会主义全局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表现。这一事实说明

A. 只要发挥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健康发展

B.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C. 集体主义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 集体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具有调节作用

16.北京军区某给水团团长李国安20多年来在荒漠打井,为旱区人民的用水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我党我军宗旨的模范实践者。”李国安的事迹说明

① 人生的价值是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创造性劳动表现出来的② 只要具备崇高精神便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③ 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献身精神

④ 一切有与于为人民作贡献的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主观条件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7.新中国建国后,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等一大批科学家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丰厚金钱收入和优裕生活,回到祖国怀抱,把自己的知识、本领献给祖国和人民。上述事实说明

① 金钱与人生没有关系

② 金钱并非人生第一要义

③ 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④ 人的理想、人格、声誉比金钱更重要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8.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都能获得全面发展都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可能有个人自由。”这说明

A. 任何社会利益都是个人活动创造出来的B. 离开个人利益,社会利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C. 个人利益的不断实现,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D. 有集体就有个人自由

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提倡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又要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是

①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

② 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③ 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

④ 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表明

①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②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

③ 一人人的社会意识状况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④ 价值观无所谓正确与错误

⑤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

21.我们党在20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中形成 了一整套基本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政策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和利益,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体现出来的哲学道理是

A.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的最高利益

C.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D.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

22.据全国学联介绍,2000年暑期全国约有60万大中专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他们开展千村科技扶贫,万户农民健康普查、扫盲、法律宣传进万家等活动。“三下乡”活动使青年学生

① 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② 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③ 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④ 做到改造宏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④

23.恩格斯指出:“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告诉我们

A.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B.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C.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 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4.在我国,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仍有许多地方和不少人只顾追求眼前利益而置环境污染于不顾。这从反面告诉我们

①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③ 办事情必须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④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历史上的“卧薪尝胆”等故事,所表明的人生道理是

A.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B. 艰苦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于优越的条件

C. 身处困难条件下有利于办事情取得成功

D. 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6.改革开放以来,在留学回国的十多万高级人才中,有二万多人留在了上海,并作出了惊人的业绩。这一事实反映了

A.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 物质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C.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D. 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7.许多平凡的工作岗位,被有的人认为“低人一等”,但许多人干得很出色,被评为劳动模范,如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水电修理工徐虎等。这表明

A. 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 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是统一的D.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有顽强奋斗精神

28.有人说:“国家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按酬付劳,等价交换,既公平又合理。”这种思想行为的错误在于

A. 没有认识到按劳分配的必要性

B. 没有认识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联系

C. 没有确立主人翁意识,把个人同国家的关系看成了雇佣关系

D. 不懂得劳动力商品买卖也是等价交换的道理

29.拉法格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的脑筋却不容易。当人们开始思想时,却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切应当归大家。”这段话

A. 揭示了私有观念具有永恒性普遍性

B. 表明了自私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天生的,是由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决定的C. 肯定了自私只能是客观存在的私有制的产物,绝不是一切人的本质属性

D. 承认了私有观念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30.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对此,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

A. 居里夫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

B. 难以计量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有价值

C.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看其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D.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其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注重其在精神方

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简答题:材料一李洪志的歪理邪说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在各个省市都有不同规模的组织据点,其组织严密,行动统一,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颗毒瘤。

材料二我国下令对李洪志通缉后,李逃到美国,与当地反华势力勾结,企图歪曲我国政府立场。

材料三继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提出伪科学对青少年“十分有害”之后,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倡导“学科学”活动,并强调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阅读材料并请回答:材料一至三分别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得出何种结论。(20分)32.200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江泽民主席向获得2001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各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江泽民等党和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是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阅。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9分)

(2)王选、黄昆的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11分)

答题卡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60分)

31.答:(1)材料一说明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社会稳定有着十分强烈的破坏作用。(5分)

(2)材料二说明现阶段我国的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尽管我国大陆已消灭了剥削阶级,但海外的反华分子还存在,并未放弃对人民民主政权的颠覆。(5分)

(3)材料三说明世界观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从小树立科学世界观是十分必要的。(5分)

(4)结论:要自觉抵制错误意识对社会的破坏作用。要学科学,用科学,坚持科学的世界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待宗教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宗教毕竟是一种歪曲的世界观。而且,“法轮功”是邪教,不是宗教。(5分)

32.答:

(1)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①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3分)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分)③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分)

哲学与人生教案 篇5

一、《哲学与人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德育课,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

这门课,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3次课,共15次课。当然这15次课里,按教务科的要求,还有上四次“安全教育”课,我会灵活地穿插进行讲解。这样,本学期的课程是比较重的。

安全课会讲的内容有:校园的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用电安全,逃生防灾意识等内容。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很好,很适合大家。我拿到书后几乎一口气看完了,假期就备课好了。相信书中很多道理对大家都很有帮助。道理不深,但很有用。

主要内容有: 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 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

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人生问题要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讲,用智慧感悟人生,解决人生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单元:人生路。第二单元:人生态度。第三单元:人生能力。第四单元:人生理想。第五单元:人生价值的问题。

教材的基本线索: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的思路、脉络。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同学很喜欢哲学,天天抱着哲学书看,人家叫他书呆子,但他说出的一些话,总是富有哲理。有一次,同学们在争论,人生能不能游戏?有的同学说霍金。。有的同学说达尔文。。该书呆子回答了,书呆子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就热烈鼓掌,他说: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不可游戏人生。

8小时学习,加1小时游戏(活动),大于8还是9小时,我们的课堂也会存在游戏,活泼些。

周国平先生说: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有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的路,为什么叫马路,是不是马走的?”

周总理怎么回答?因为我们所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如何教好这门课,我觉得挺难的,因为很多内容差不多,容易混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二、我的教学特点:

我是大学本科“政教”专业毕业,就是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哲学》学了很多,我本人也很喜欢哲学。我想我讲课的水平一定不会差。同时,我是学生科科长,因此,我的课堂纪律也不能差。

但我不会死板地进行课本讲解,我的课堂会比较活泼,我会跟大家讲很多故事,将哲学的思想寓于故事之中。同时,会提些问题,让大家回答,然后我会记录,给大家打分,根据平时表现与课后作业,定出最后的分数,有可能就不最后考试了。让大家学得轻松,大家只要根据我的要求,我希望大家都在80分以上。

我的课是每周的第一、二节,希望我的课能成为指引同学们一周的学习与生活。让大家充满激情,充满干劲地生活与生活,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课堂要求:

1、喊起立:

2、点名:

3、学得轻松:怎么轻松?

1)我们不是应试教育,不死记硬背,灵活学习,当作听讲座,讨论思考就可以了。我会多讲故事。

2)根据中职实际,不讲太多。重要的是对大家有启示,有帮助,就达到目的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用哲学的思想来观察人生,思考人生,指导人生就好了。

3)课堂气氛可以活泼些,自由些。

4)课后作业布置两道题,要求同学自己做,不要求做多好,多长,只要自己做。

5)有可能不期末考试了。但大家上课时,最好要认真听,认真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或期末进行笔记整理,我要检查。这样,如果不考试,那分数的组成:课堂纪律,回答问题情况,笔记情况,作业情况等来评判分数。

4、课堂要求:1)不睡觉。2)不玩手机。3)不走出教室。可以讲话,可以讨论。大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我提,目的一个:就是共同将课上好。

5、科代表:选一名科代表

6、目标:人人都在80分以上,争取大家都拿奖学金。只要按我的做,就一定可以的。

7、师生关系: 1)知识上: 2)人格上: 3)品德上:

四、对0991班的印象:

五、课后作业:查找吴士宏的故事与事迹

课本部分: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2、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3、运用课本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进行思考,进行人生选择。[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吴士宏事迹的讨论。

“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

人生处处有选择。如:下课,去东街口,就是选择,有了方向。。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哲学大家应该学了很多了,我就学过好几遍,首要的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是哲学首先要分清的问题。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家。物质决定意识。就要讲求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

“王强踢足球”的故事,首先考虑的具备什么条件。引导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教育与环境。

再看,“张仲景诊病”的故事,得出以下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再看“存奶请客”的故事,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象兔子会跑,但不会爬树。鱼儿会游泳,但不会走。猴子会爬树,但不会飞。各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想问题。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黄莺与秃鹰”的故事。。秃鹰说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试想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就象秃鹰一样呢?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得出:

1、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还要注意对象的实际,与自身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还有不同的实际。

如:购买衣服,考虑的实际有:

1、客观实际:流动什么?

适合不适合,男女、高矮、胖瘦。钱。

2、主观:自己的喜好。

客观实际在变,人在变(身高、器官、知识、才能都在变),想法也在变,所以人生不同阶段,必然有不同的实际,也有不同的选择。

分槽喂马,合槽喂猪的故事吗?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德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与国王谈论哲学。

1、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树叶、沙子、手掌

2、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任何东西也有其相同点)

概括起来,世界上事物和现象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又有物质的统一性。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但又有规律性的。

第7页“小龙”的故事,讨论书中的两个问题。

选择是多样性的,自由性的,上课可以迟到吗?(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随心所欲的)得出结论: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注意人生选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前一段很流行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基本不用了。这样有好高骛远的感觉,不切实际,我们应实事求是进行我们的自己的定位。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第10页“胡适”的故事,说明:

1、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兴趣

2、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国家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选择中专、中职校是否是错误的呢?对照以上三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故事:有一位中职生,要缀学回家做生意,觉得自己的同学很多都赚钱了。哥哥带他回家,村里,汽车跑不过单车,而到城里呢?。。后来,他继续留下来学习了。

我们的实际又是什么呢?

选择了,就不要再犹豫了,就要勇敢地付诸行动,坚定地走下去,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

故事:一个以色列人与一个美国人在一艘船上相遇。午餐时间,他们四处寻找吃饭的地方。结果发现一个快餐车旁围着好多人,生意不错。以色列人说:“如果让我们来做快餐生意,也许可以发大财。”美国人说:“嗯,主意不错,但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兴隆,何不再考虑考虑呢!”。告别后,以色列人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快餐店,经过8年的奋斗,建立了很多连锁店,也买了一艘游艇。有一天他驾着游艇,发现了一个衣衫不整的男子从远处走过来,近了才发现他就是原来有船上相识的美国人。他问美国人:“8年了,你都在做些什么呢?”美国人颓废地说:“8年来,我时刻都在想,什么才是我最合适从事的职业呢?”

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目标后,却犹豫不决不能付诸实施,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板书小结> 以上“隶书”部分 <随堂练习>

1、宋代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体现了什么?(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当局者迷。。)

2、实事求是,是什么意思?(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探索,是:规律性)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选A)<课后作业>

1、第12页,第2题

2、查找张瑞敏的事迹与资料。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

2、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3、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说说张瑞敏的故事与事迹。

2、有一首歌《山不转水在转》,有哪位同学唱一下。提示:“山不转水在转”的寓意是什么?

引: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2)“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多少不如人意,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的。

3、三国吕蒙的故事。

吕蒙,自小不读书,大家都看不起他,称“吴下阿蒙”。因

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如不读书,如何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呢!”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引: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的,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2)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4、看看第13页“阿平的故事”。

不仅是参加工作,现在看看班级里,有些同学就存在怕事。怕苦、怕累。其实力气是越做越多,就是苦点,累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干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干得不到锻炼,不干领导(班主任)不赏识你。自己就无法进步。

我的故事:跑步。。一发不可收,原来自己还有这个能力。敢于大胆去试。希望大家参加表演,免费展示的。<新课讲授>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有三个结论要掌握: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绝对的,大家应该都知道。

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有些事物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飘动的云彩,划破夜空的流星等。有些事物的变化是缓慢的。俗话说:稳如泰山。泰山也在变化。

“现在”的概念是什么呢?说“现在”,已经不是现在了。

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

案例3:“刻舟求剑”的故事,错误在哪里?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地球绕着太阳转。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请一位同学诵读第14页,“破茧成蝶”的小段。说明,人的成长过程也有规律,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各种挫折和痛苦,才能变得成熟起来,不能健康地成长。

故事:“圣神皇帝”的无奈。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大悦,下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放。武大怒,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洛阳就成了牡丹的世界的。

这则神话故事,说明什么? 武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有三个结论要掌握:

1、人生行动是自觉,能动的。

2、人生行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1、人生行动是自觉,能动的。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那就是,他在建房之前,已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说明什么?

人生运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活动。

2、人生行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案例:爱因斯坦的“梦想”

爱因斯坦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小提琴家。一有空就练,但拉得实在太差了。一天,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为什么想成为小提琴家呢?”,他说:“我想成功,想为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你拉琴快乐吗?”他回答:“非常快乐”

老人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现在你非常快乐,说明你成功了,对不对?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在阳光下开放,这就够了。”

老琴师的这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20年后,他成了名扬天下的物理学家。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车道。

我们人人都想成为姚明(年收入1.4个亿,排名第一),但中国只有一个,我们要看看自身的条件。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岳飞与秦桧,说明物质力量与内在精神的问题。

运动员,物质力量强,精神:不畏强手,勇于拼搏,超越自我,才能取胜。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一连串的行动构成的。我们每一位同学,每天都在行动,你是如何行动的,最后就构成了每一位同学的人生。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1、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如上面说的岳飞与秦桧。以正确意识支配、遵循客观规律的(社会道德),才能成功。受错误的意识支配、违背客观规律的行动,会葬送自己的人生。

如:李俊----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2006年“熊猫烧香”

说明了什么?

我们在行动中要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说明我们在学校要如何行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要如何行动?(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学习)

2、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

为什么说,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画家要拿起画笔,科学家要走进实验室,人生不是睡觉,人生,由行动组成。你爱睡觉是吧!曾经有一位天使拿着一个魔棒来到你身边,说:。。

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

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文学、艺术等精神财富。劳动改造了人类,也促进了人类体力、智力等的发展,得到良性循环,推动人类的进步。

有一个故事大家一定听说:有一对夫妇,老年得子,非常宠爱,抓在手上怕掉,含在嘴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做,一天外出,做个大饼挂在脖子上,而回来后。。夸张些。

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成功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行动的结果,不积极行动,不想行动,不愿意付出努力,终将一事无成。

第20页,张学海的故事。做到五点:1)要求上进。2)观察。3)学习。4)思考习惯。5)积极行动。成功的五点。很多书都有介绍成功秘诀,大同小异。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人生不仅需要理想,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敢。行动中的勇敢是:选择决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之勇。

书中第21页的汤姆,有说出了五个“马上行动”,台湾销售大师陈安之的关于“成功”演讲的视频,大家可以去网上听听,非常好,都离不开“马上行动”。很难做到,做到就成功了。

故事:林肯的一封信。写给一对老夫妻的。

30年前,捡煤屑的,乞求上帝赐予一双鞋子。但得到一双袜子,和一番话。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而30年后,他找到他的鞋子----当上了美国第一位共和党总结,他就是林肯。

故事:愚公移山。也获得了成功。

给我们的启示是:成功离不开行动,离不开顽强的精神和坚

韧的意志。

2、不怕失败。

有行动,就有失败。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危险时,常常凭着本能和个人的经验,不用思考就做出了选择。例如,你不会把手伸进火里,不会自己站立在摇晃不稳的石头上。为什么呢?因为你经历过痛苦,有过教训。可能小时候,被告炙热的烫伤过,从高高不稳的石头上摔下来过。人人都是如此,烫过手,就不会再次把手伸进火里,而且在同样的地方再次跌倒的情况也很少出现。

失败让你变得聪明,让你得到了各种经验,是人生中一种宝贵的经历。

3、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学说。给我们的启示?(行动时,要遵循客观规律)

案例2:杞人忧天的故事。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因此,听不下饭,睡不着觉。说明: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对客观规律认识,有局限性。<板书小结> 以上“小点”的部分 <随堂练习>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B)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启用8架次飞机进行催化消云作业,保证闭幕式的正常进行。这说明了(A)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观念。C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课后作业>

1、第24页,第2题。

2、张海迪的故事与事迹。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

2、尊重客观规律,正视现实,脚踏实地。

3、做一个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教学重点] 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 [教学难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张海迪的故事与事迹。第25页“小李”的故事。

青藏铁路的建设。跨越“世界屋脊”,堪与长城媲美。将不可能的事,做成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新课讲授>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是指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如:前面说的“蜜蜂筑巢”。草房、洞、木屋等等,现在的高楼大厦,各种建筑。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1)想

思考致富。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都是“想”思考,总结出来的。2)做

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如:克隆羊,人造心脏,“嫦娥奔月”的神话,登上月球是现实。各种电器,来改变人的生活。

变害为利,三峡建设,用水发电,引水灌溉。3)精神

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如: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等,都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意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只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预想的成效。孔子说: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的故事。

2)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受能力、水平、观念、健康等因素的影响。是否积极主动。(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人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

大家在学校是否是被动听老师的话呢!讨论。应该是能动的,那就是:1)进行分析。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2)按自己的意志来行动。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人的潜能是现实存在的,如何挖掘,就要发挥主动能动性了。能动性,发挥程度越高,人自身的潜能挖掘也就越大。例如:美国一穷人学校,犯罪率最低,研究。。一支铅笔的作用。。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

山西矿山有一位,买一辆“劳斯莱斯”,可他不知它的潜能,在车头栓了一匹马。。

人的潜能有多大,我们来看书本第28页,最后小段。每个人的潜能也应该差不多。

3、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故事:有一位青年想自杀,来到海边,遇到一位老者,拿起了一把沙子和珍珠。。

故事:达尔文劝儿有高招。儿子威廉,在单位。。使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受到伤害。什么虫,有多少种天敌。。只有豹子与老虎天敌最少。16年后,成为远近闻名的银行家、总裁。成为一只“豹子”,谁还最招惹他。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你的力量,你的潜能存在,但你有没有看到?看到了,自信了,能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自信的人,会把“不可能”的三个字,变成“我能行”

这三个字,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成功则是靠付诸行动。

关于“自信”方面的励志书,是很多的,大家可以找到一些看看,我很喜欢一本书是,丁远峙的《方与圆》,人就象一枚铜钱一样。。

故事:跳蚤在杯中加盖,大象加链锁。

2、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充满自信的人,就会发现它在的巨大潜力。

哈佛大学有一书《人生哲学》,第一章就讲自信。第一首话就是:你能行,你心中拥有一座宝藏。他们认为:潜能是每个人固有的天然宝库,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能宝库。自信心是开启内心宝藏的金钥匙。

3、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自强是人生进取的动力。自强是面对困难不低头,挫折能进取,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这样的人,能不成功吗!

平平庸庸地活着,也是活着,顽强进取地活着,也是活着。但平庸活着的人会死去,而顽强奋斗的人将永生。开启成功之六的第二把金钥匙,就是自强不息。

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去南极拍《南极狐语》时,随飞机带下一只苍蝇,那只苍蝇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拼命地挣扎,高仓健看着,流下了眼泪。这么丑陋的生命尚且惜性,何况是我们的人呢?请珍惜生命吧,活着真好,活着可以做很多事。

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1、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不断自我激励。

很多成功人士,每天都在镜子前,自我激励,动力才会源源不断。

精神激励,是哈佛人生哲学中主张的培养自信心的一个最佳途径。

故事:有一个烟民,吸烟达20年,后发病。。

精神激励好比是动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牛不牛,就看有没有油。

2、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战胜自我,克服自卑。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每个人都有不如意,不要自卑。遭遇困难、经受挫折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安排一名同学,诵读“自卑”段。

3、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故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要想成功,原来我们认为是知识。但知识是学不完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应是运用知识才是力量,要进行运用。

后来又觉得应是能力,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能力来源于实践。

但现在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是品质。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应是品质因素。丁远峙说一个人品质最重要有三点:自信、勇气、热忱。概括起来,应就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成功的关键。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三只青蛙同时掉进一只装满鲜奶的木桶中。第一只:这是上天的旨意。。第二只:木桶太深了,我实在没有办法跳出去。。第三只,没有放弃努力,它想:只要我的后腿还有些力气,我就一定要把头伸出鲜奶上面。结果怎样?。。由于它不断地游,鲜奶变成奶油,结块了。它自然得救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而改变人生。古人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成功。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要想赢得自信,要人另眼相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更加优秀。你要是真在乎别人对你的态度,那么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吧!

性命、性命,有什么性格就有什么命运。<板书小结> 以上“小点”部分 <随堂练习> 游戏----《撕思人生》

每人一张白纸,画上箭头坐标,标出出生,实际年月,功成名就的年月,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思考如何才能实现,预测死亡年月。

启发提问:1)面对这张纸,有何感受?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应该怎样利用?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课后作业> 第33页,第3题

胡雪岩的故事与事迹。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教学目标]

1、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3、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

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分槽喂马,合槽喂猪的故事。说明:

1、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

2、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两面性,或多面性。

说说胡雪岩的故事与事迹。“下雨不被淋湿的妙法”――胡雪岩有一次外出,天下雨了,自己有带伞,而路上遇到很多人没带伞,他就帮人打伞。。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会愿意为你打伞,谁有都有雨天不带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

还有有个商人需资金,来找胡雪岩,准备将产品低价出售。。书中第36页,“小何”的故事,引发大家思考。

人际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联系。

<新课讲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

联系是普遍的,没有孤立的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是有机的整体,一环扣一环的。如:地球与月球,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都是联系的。有的联系是直接的,有的联系是间接的。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

2、联系的形态是复杂的、多样的。

有直接、间接,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等联系。如:人的五脏六腑,如:探月工程。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我封闭或自我满足。

如:

。吕蒙正有一个好朋友,是冠准。有一天,他们外出玩,看到有一家小姐,在抛绣球,找夫君。结果绣球抛给了吕蒙正。。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不能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认识一个人也要看他长期的表现,而不是一时的表现。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系。

知心”,但也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呢!

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

事物联系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已知的,有未知的;有横向的,有纵向的。要善于分析,善于把握事物的复杂性,才能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如:学生间的矛盾,应该是很复杂的,有多种原因的。

“茫茫人海,让我多看你一眼,从此无法忘记你这张脸。”,这样的脸一定要有特色,与众不同的眼。否则是无法记住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基本联系,就构成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无处不在。每个人都生活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中,离开与他人的关系,人就无法生存与发展。

如:第39页的图,我们会感慨,世界原来这么小。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与密切,广阔的世界变成小小的“地球村”了。

“六度分离”理论,不超过六人,就能联系在一起了。

2、人际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由人的角色多样性,人的特点多样性,交往的广泛性等决定的。如: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是朋友关系,还有可能是亲戚关系等。同事之间也很复杂。现在可能是同事,一段时间可能是领导,下班后,又是朋友等等。

3、社会交往的作用。

做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交往的作用有哪些?同时亮牌。进行评判。

通过故事“天堂与地狱”,引发同学们间的思考。

故事:最珍贵的财富。艾达是一名小学生,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人,她给他让座,并帮他关窗。。开学后,艾达由于家庭困难缀学了。有天,校长找到她,说乔治教授找她。她很惊讶,不就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吗?来到学校后。。要收她为徒,免费的。。他是从校徽上知道她的名字的。后来,她成为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艾达·享德尔。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就非常提倡“礼”,不学“礼”不能立。“不学礼何以立”。崇尚: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我们应真诚与人相触,有困难要互帮互助,也才会得到帮助,而不是当面友好,背后撕咬。

我们今天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生活才越来越美好。

2、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

第41页,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乐观、积极、主动、开朗、活泼的人特别有人缘,特别受人的欢迎。我们同学中有这样的人吗?

大家做个游戏:每组各写出其他组中,人缘特好的人各三位,同时亮牌。

3、人际和谐的作用。

1)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心情,能力,工作,身体。

2)社会作用。你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如: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故事:1)狐蝠(吸血蝙蝠):借血。吸动物的血。。向同伴身上借,否则会死。。

2)蚂蚁求救:蚂蚁在森林中行走,会被树脂粘住,同伴要不要营救,看它平时的态度。。

如果没有朋友,我们就成了“独行侠”了。

故事:白老鼠与黑老鼠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发现一箱宝物。。食物放毒。。放夹子。。算计别人,反被别人所算计。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大家回想进入中职校的第一天,很多同学进行主动交往,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信任和友谊,大家虽然刚离开家长,离开父母,但大家的心情还是暖暖的,因为有爱,因为有同学的友爱。

第43页,小李的故事,一个同学来诵读。主动交往,开朗大方,健康快乐。

希拉里小时,看到父亲到处与人打呼。。父亲说,要用欣赏的目光去欣赏别人时,你也会被别人所欣赏。对她的成长帮助很大。

今天你对待别人的样子,便是明天别人对待你的样子。故事:有一个人到一个新的村子,来到一个加油站,他问加油工,这村子里的人怎么样,加油工问,你生活的村子人好吗?陌生人说糟糕透了,加油说,那这村子的人也是糟糕透了。而又有一陌生来到这村子,问加油工这村人怎么样,加油工又问。。

2、学生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第43页,中间小段,请一位同学大声诵读。

与人合作共事,在于彼此尊重和诚信,学会互相配合,学会

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功的快乐。

在生活中,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明确前进的方向……你能不心存感激,你能不为之感动吗?

故事:1)救人鱼的智慧。非洲有一种鱼,有人落水,会尾巴拍打水面,通知同伴救人,人们也从不捕食救人鱼。

2)五千桶井水。有一位初二学生有天看到一位老奶奶担水,她提出帮她提,结果,老奶奶塞给她一元钱,她。。后来,村里很多老人都叫她提水。。完成学业,挣到不少钱,锻炼了自己,被媒体报道,成为名人。。

3、建立真正的友谊。

第43页,马克思的话,一位同学大声诵读。

故事:“无心之失”后的双赢。刘德华演电影,用箭射。。后吕良伟演《飞狐外传》,获得成功。

愿同学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愿同学都有快乐的人生。<板书小结> 以上“各点”部分 <随堂练习> 分析自己与人交往中,失败之处?今后,我应如何与人交往呢!<课后作业> 第45页第3题 查找桑兰的事迹与故事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1、掌握发展的含义,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2、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3、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的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

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来看第53页,轮椅上的微笑天使----桑兰。第46页,一位中职生的故事。

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会改变的,会过去的。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具有曲折性,要居安思危的思想。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来战胜困难与挫折。<新课讲授>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数事物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我们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也要追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不能盲目追求发展。而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发展才更有意义。

今年是兔年,有一个有关“兔”故事,大家一定听说,“守株待兔”,就是看不到必然性与偶然性,看不到事物的变化。

2、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不是重复。而是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总的趋势,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

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练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生婴儿。进行讨论。教师总结:新生婴儿虽然开始时没有什么用,力量也弱小,但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前途是远大的,会代替老一辈人继续开创社会的未来。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把婴儿看做是他们的希望所在,积极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以婴儿茁壮成长,他们不会因为婴儿暂时“没有用”就抛弃掉。

植物的种子也一样。爱迪生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的每一次试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

曲折的路,在遇到挫折时坚定前进的方向不动摇。

二、人生是一个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1、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生理与精神。生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精神方面,如品德、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因此,我们每天都要追求进步一点点。

故事:你能追上倒数第二名吗?有个人先天发育不良,被人嘲笑,不想上体育课,妈妈对她说。。她就是朱成,哈佛大学的博士生,1.3万名研究生总会的主席,创造370年哈佛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会主席。

2、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有很多偶然因素,人的发展总是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也就难免遇到挫折和逆境。

我们中职生,步入中专,是否也是人生的不如意呢?那我们如何对待呢?

看看第48页最后一段,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呢?

3、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准备走曲折的路。

人生不是一切努力都能立刻获得回报,不是一切奋斗都能顺利获得成功的。人生无坦途,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我们要勇于勇敢面对。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伴随着失败。失败与挫折有时更能磨炼意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无论我们遭到什么失败,都要勇于面对,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失败算什么,抬起头来,继续走下去,成功就在面前。

三、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人生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

1、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人生的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应该说人生是多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否则每个人都愁死了。顺境时,应占大多数。但许多人没有居安思危,没有拼搏进取心了。在安逸中死去。

看看我们的中职生,很多同学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在顺境中精神不振。

点燃生命之火,别让惰性占据你的心灵。长期处于顺境里的人,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当逆境来临时,往往表现脆弱,接受不住考验。

逆境当然更是对人生的考验,我们一定要能接受住考验。

2、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巨大的考验。历史上许多人物面对逆境不屈服,变压力为动力,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如: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卧薪尝胆的勾践。重耳、司马迁、屈原,现在的张海迪等等。大凡一些伟人,都有各种逆境。

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价值目标的指引下,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不断磨炼的。

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可以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经验。爱迪生的实验就说明这一点。逆境还可以催人奋进。“穷则思变”愈挫愈勇。

3、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著名的“塞翁失马。。”

重要的是,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容下生活中的悲喜宠辱,得

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自践,做到宠辱不惊。人才能活得潇酒自如,快乐幸福。

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1、正确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

失败不可怕,挫折不可怕,都是暂时的。人格操守的丧失才可怕。如:南平的郑民生。报负社会。

因此,在逆境时,要保持真诚、真实、善良、友好、负责的良好品质。摆脱逆境要通过正当手段,不能因为逆境就扭曲自己的人格。

如书中第52页,洪战辉的故事。

《西游记》,取真经就是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黄河大合唱》《命运》。。

2、要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人的境遇也会随之迅速变化。主动适应,就会产生顺境;被动适应,停滞不前,不如意随之而来。

我们来看第52页,《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段。

3、要保持必胜的信念。

我们要学会积极地看待挫折和逆境,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因素。

日本一家著名企业在一次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开招聘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平素成绩优异,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未被录取而自杀了。三天后,是电脑发生错误。。

哈佛哲学:1)人生不怕犯错误,怕的就是错得没有价值。2)只要我们心中还有希望,还有生活的勇气,还有梦想。我们就会爬起来的。3)坚强能够把挫折当作挑战,把挫折化为自己锐意

进取,执着向前的动力。<板书小结> 以上“各点”部分 <随堂练习>

1、请同学们列举励志歌曲,并进行大联唱。(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等)

2、小作文《我看人生挫折》,不少于<课后作业>

1、第54页第1题

2、许三多的故事与事迹

800字。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处理人生中的问题。

3、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书中,第57页,许三多。第55页,第一段。

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辩,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具有矛盾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我们人的口。吃饭,说话,我们活着靠它了。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就可以不要吗?

有关“矛盾”的寓言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但这里所讲的矛盾,与故事的矛盾有所区别。这里的矛盾,一般指事物的两面性,具有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与生活中的闹矛盾不同。<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找到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例与现象,最多为胜。

结论:比赛中的攻与宁。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阴阳,有无,大小,美丑,真假,善恶,福祸,强弱,动静,正反,生死,兴亡,治乱,正气歪风,自由纪律,先进落后,友好敌对,战争和平。自然界中的排斥吸引,遗传变异,阴电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正确理解的把握矛盾的含义,要注意: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正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别和不同,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才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如果事物内部矛盾不包含不同和相反的因素,事物就会永远没有变化和发展,永远是原来的样子。

如果事物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只是暂时的,只是还没有变化,还没有发展。不等于不变化,不发展。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

这样看,还要感谢它的反面了。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一方面,看问题、办事情不能偏激和简单化,把事物看成是纯粹的这个样子或那个样子,看不到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看不到本质的东西。或只看到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而要认清事物的两方面。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曾志伟的故事,引出刘德华的为人。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杨志的牢狱之灾。同学们不要认为吃亏,没有面子,吃亏是福。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有成长的矛盾;学习中的矛盾,思想上的矛盾。家庭中的矛盾,同学关系中的矛盾等。

故事:一根绳子,两种命运。说:山里住着一户以打猎为生的人家,父亲摔死后,给两个儿子一人一根绳子。。

故事:走人之前。不喜欢这单位,骂领导。。朋友告之,偷学技术,再走也不迟。。

故事:伴脚石与铺路石。黎明乡长,独眼龙,一只眼盯着腐败问题。在他的督促下,做了三件事:修桥、查贪官(把老村支书拉下马)、办公楼建设问题。升副县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学生活动: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

如:同学不喜欢你怎么办?被老师批评怎么办?考试考不好怎么办?班主任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怎么办?

被人误解的事是很多的。怎么处理?

我的故事:邻居的毛巾掉了,说是我碰掉的,说是我碰掉的。。

还有看过视频:开玩笑,并排坐,从侧旁打人,认为是后面人打的,大打出手的事有之。。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

消极的人生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有两种倾向:1)简单化,偏激,激化矛盾。2)回避,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

闻一多先生说过很著名的话: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

说与做就是一对矛盾的问题,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人,就会象闻一多先生那样,正确处理好“说”与“做”的问题。

有人说: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如果眼睛变红了,那心就会变黑了。

一个东西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东西的变化。对抗发展。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事物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59页,最后一段。

再来看第60页,毛泽东的一段话。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故事:两个青年一起找工作,他们分别是英国人和犹太人。有一次,他们发现一枚硬币,英国人不理睬就走过去了,犹太人赶紧把它捡起来。英国人说:一枚硬币也捡,没出自。犹太人则说:看到钱不要,没出息。

不久两个人竞聘一家的职位成功了,但公司小工作累,工资较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走了,犹太青年却留下了。时隔10年,两个人在街上又偶然碰上。现在的犹太青年已升级为老板了。而英国青年却仍在找工作。

同样的外部条件,犹太青年成功了,而英国青年却不成功。主要在于内因不同。

学习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记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板书小结> 以上“大点”部分 <随堂练习> 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优点(强项),弱点(弱项),各五条吧!说说自己喜欢做,及能做好的事。

<课后作业>

1、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优点(强项)和弱点(弱项)各5条。

2、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3、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学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教学难点]

1、做到知行统一。

2、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等。[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再来看第64页,“小陆”的故事。引出新课。<新课讲授>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不投身于社会实践,人们的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践出真知。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没有实践的医治,怎能有医学的发展?

故事:小马过河。大家小时候都学过。。

牛要下田耕田。一人说:不让下田怎么会耕田?一个说:不会耕田怎样下田?谁对?

2、认识指导实践。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体育运动,如:游泳。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再来指导实践,从而使活动越来越科学化,实践水平也越来越高,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上例,游泳的实践与认识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的小段。这个事例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这种无限性不是简单的圆圈式的循环,而是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

将人送入太空,送到月球,都是实践与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生命有限,知识无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学习科学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重要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统一。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要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要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但,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个人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力强,有的人能力弱。有的人认识快,有的人认识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来解决各种问题。人的能力是后天学习获得的,也就是说,人的能力是由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决定的。

请同学,读一读第68页第一段。

2、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为每个人获得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身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人生成功需要在知行统一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作为中职生来说,人生发展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现实的学业成绩,而且是今后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齐白石学画。原是一个木工,27岁,开始学画,不断观察,临摩、领会、吸取,不断提高掌握了山、水、人、物、花等的基本画法和技巧。经过不断苦练,终于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

3、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是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发展的。

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故事。说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

动,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只有知行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1、成功与失败相伴。

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谁都期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但成功和失败总结相伴而生的。而且失败往往多于成功。古今中外凡属成功人士都曾有过失败的经历。

如:第70页,中间一段。

人的一生就象是长跑,在跑步的过程中,难免会摔倒或跌伤的。

2、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天下没有不经过任何失败就取得成功的人,也没有从未体验过失败的滋味就永远成功的人。

失败孕育着成功,成功常常是从失败中发展而来的。失败又造就了成功,失败是通向成功的途径。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背后隐藏着危险和失败。不要洋洋自得,也不要故步自封。否则就会导致失败。

3、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同学们进行思考,列举一件成功或失败的事,总结你是采用什么态度的。

成功不沾沾自喜,失败不灰心丧气。当然成功了,可以庆祝,但不躺在功劳薄上睡觉。调整心态继续努力。

第71页,最后一段,读一读。再看第73页,最后一段。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1、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第74页第二段。

2、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第74页第三段。

故事:一位哲学家来到一片荒弃的废墟。看到一尊被遗弃的“双面神”像。不由感慨万千。

突然有声音在问:“朋友,你为何感叹啊?”

哲学家疑惑不定,原来是神像在说话。哲学家好奇地问:“你为何同时拥有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因为我有神奇的功能,一副面孔可以察看过去,吸取曾经犯过的教训,另一副面孔则可以展望将来,描绘无限美好的蓝图。

哲学家说:过去只是现在的残存,无法再挽留。未来是现在的预演,一个人没办法提前迎请。唯有你不放在眼里的现在,才是你能真正把握住的。如果放弃现在,即使你能对过去、未来了如指掌,那大有什么用呢?

双面神听了,纵声大哭,他说:我现在才明白我沦落这种地步的原因了。

哲学家问:朋友,你何故有此态?

双面神说:那是很遥远的事了,那时我镇守这座城池,我自夸既能一面了解历史,一面展望未来,唯独唾弃现在这一关键。结果,敌军一进攻,我无力守住,城池就破灭了,它的辉煌转眼成为陈年往事,我被抛弃在废墟中。

这个故事就是教育我们要把握现在,只有珍惜现在才能拥有成功。

3、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两者有结合起来。这是人生成功的关键。第76页最后一段。<板书小结> 以上“各点”部分 <随堂练习>

1、有的同学说自己只要考试成绩高,将来就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记住这些词语:我一定,我能行,相信我,现在就开始。忘记:我做不到,我不行,太难了。<课后作业> 第78页第1题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教学目标]

1、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2、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3、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教学重点]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教学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79页,学习第一段内容。<新课讲授>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80页第一段。

故事:国王,听过所有故事,只要大家讲没有听过的故事,女儿送给他,农夫,“欠钱,欠女儿”有没有听说过?

2、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对立。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本质则不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80页漫画。“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理性思维去把握。

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火炉烧水,水温升高;锯木摩擦生热,等等。都只是现象,或是由现象引发的结果,可以看到,观察到。而本质的东西,却是内部的原理与规律。

2)统一。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

成语“声东击西”指的是什么意思?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叫一位同学举例,真象与假象

大家可以再举些这样的成语及故事。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意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3、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地心说统治1000多年,直到哥白尼日心说。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

“海市蜃楼”现象。怎么形成的,认识的局限性,而引发很多的传说。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人看得比较肤浅,有的人看得比较深刻,有的人能够列举一大堆现象,有的人只停留在表面上说不到点。这就说明一个人认识能力的高低了。

第82页最后一段的故事----惊弓之鸟

2、怎样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1)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现象是认识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A要有丰富大量的感性材料。B综合现象,不道听途说。C不看局部,不看个别。D不轻率下结论。

第83页,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为什么?

故事:《三国演义》有一段写曹操与陈宫,投宿吕伯奢家,杀其全家。。

2)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第84页的故事。

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两小孩争论“中午还是早上,太阳远近”的问题,孔子无法回答。

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双“慧眼”,开动思想机器,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先看第85页,小龙的故事。

1、生活中需要明辨是非。

现实生活中,非常复杂,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我们难免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判断各种各样的事情。就需要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是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正确和错误。

郭德纲的“板砖论”,对待批评他的板砖,不去理会。。第85页最后一段,你是如何辨别的。还有: 1)上课时,好友邀你去上网。

2)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3)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邀你加入。

2、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我们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哲学与人生 篇6

痴情的人永远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他有什么理由不被我打动呢?但坚持不懈的温柔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坚持不懈或者温柔的人,仅此而已。

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在想你,在想现在的你,和曾经的我,还有那段仿佛被穿越了的重合过的时光。总是惊叹时间的步伐它从不贪恋沿途的风景只是兀自滴答,不愿意为任何人停下它的脚步,不管我几经温柔多么挽留它还会因为一次砰然的心跳声,一种前行的疲惫感而措不及防的从我的怀中脱滑而去。我无奈于这样的事实,只能接受。

放在床边的纸鹤啊,一度我曾听说那是你徒手的画作,因为对你的喜欢,所以也无意于乱的猜测。画中人你在睡梦中也曾提起过你说那是乱世中的惊鸿还不忘嘲笑一下我的愚钝因此而无缘与其相识。我微闭着双眼将双手放在你的耳畔心想你才是我心中的惊鸿。哦哦,若不是那时已经是凌晨两三点睡梦中的你我一定会叫醒你然后和你一起分享我心中的你。

雨天。背包。伞。虽然现在已是北方人们口中常说的寒冬腊月,脑海里却常常出现这样的东西。喜欢下雨天,喜欢它可以给人一种莫名的浪漫,说不出是怎样的一种,只是喜欢。背包是我喜欢的,即使也还没有明白所谓的旅行的意义,而伞,你曾说过那是你喜欢的。“背包里放着一把伞,希望它留的久一些,再久一些”曾经无意间在纸上写下的这句话,或许是蓄谋过太久的原因,连它们也都深存于我的身体里而迟迟不愿离去却不知这样的留恋只能让我溺死在自己的一汪秋水里。我不愿意。

时间呢,时间总是过的太快或太慢,不带任何理由的,怎么我都读不懂你唇语之间那份无助了。如果谁有幸与时间相遇,代我向它问候。

今天,今天对于我来说没有很特别,只不过是一个学期的尾巴和一个寒假的开始的一个过渡性的日子。这里现在只有我一个,安静,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了。爱,三万旅程的孤单···嗯嗯!

失恋之所以会痛得如此厉害,主因是恨自己为什么那么失败?但失恋不等于失败,刚失去的只是一段恋情,而不该是你的自尊和自信,失恋与你个人好坏无关!与他人的好坏也无关。

于是另一个你开始上演也开始反思。假装的多了,就成真的了?!孩子你很脆弱。

刚刚离开家里你以为优秀的表现一定会被上级发现及认可但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心里难受的要死吧。失恋了受伤了吧。和朋友有误会了委屈了吧。上次说好的一起坚持练习乒球一起锻炼一起学习又是没有理由的不再提起了吧。还有那天你看注意到了一个很细节性的行为,于是你浮想联翩的动用脑袋里上亿根神经来反应这个行为代表了什么会对你的以后产生什么坏的结果。某天你又随便看了一本书,感概万千觉得它说的太对了那些近乎变态的人性剖析才是生活本质,你猜最后怎么着,姑娘深深被这本书影响到了弄得整天忧心忡忡,不谙世事消极的看待了所有的人和事。全部的全部你经历着感受着你发现生活真是太不美好了,你想哭却没有眼泪。泪点太高的人不会很幸福。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是你不说。你不和你的家人说,你不和你的朋友说,你不和你的恋人说,你不和所有的人说只是把它们默默的放在心里横过来竖过去怎么摆都觉得痛,后来痛的多了以为自己看开了觉得生活就是这样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声笑着也好让那些不接受不喜欢很厌恶你的人看着不爽!于是你就忙开心忙笑忙着假装。

关键是你不说。其实你已经想了好多了,换了那么多个角度看待事情,理解着正常人所里理解的事也尽量理解着别人理解不了的事,关心着体贴着担待着爱着。其实你已经很难受了,其实你已经在夜里偷偷的哭过好多次了,其实眼泪就在你的眼眶里打转了,其实你真的想找个宽阔的肩膀靠一靠了。但是你没说,你没和任何人讲起你自己,没有向任何人坦露你的内心,就在这时你开始假装了,如果你的演技够好。所以你也不要怪别人不理解你,不要怪别人指责你无情指责你不够温柔指责你没长心。因为任何一个别人都不会是你,你不说别人不会懂。

当然,如果你没说,而刚好旁边有人懂了并认可了,那一定是值得你去珍惜的人。

孩子其实你是个特别脆弱的孩子对吗,就因为你的假装让所有人都以为你是个很坚强很乐观很顽皮很乐天派的孩子,然后所有的安慰所有的体贴所有的温柔所有的留恋也就与你渐行渐远了,因为他们以为你不需要而事实是你才是最需要的那个。

很二逼的一个你!

那天你失恋之后便开始反反复复的想,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在这段恋爱中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到底应该学会什么,还有除了恋爱其实生活里还有很多值得你更在意的事。反反复复。

感情

你转身,我下楼。

因为我们不是与生俱来的亲人,所以感情常常是这样。我回头,你行走,我义无反顾离开,你再回头。我们都有留恋,只是留恋都错开了时间。你和我都不知道而已。

除非决定要做亲人,才能够长久在一起。不然爱情总会像花朵。

花期过了就死,决绝干脆,其实也挺好。

初恋之所以让人怀念,不是因为Ta有多漂亮或多帅气,也不是因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是最初坠入爱河时的青涩和纯真,绝无私心杂念,倾己所有的去爱对方。纯真是人生中很宝贵的东西之一,我们怀念的就是它,即使那时不懂得如何去爱有时候还会伤人伤己。以后的恋爱可能再也不会这样晶莹无暇了。

反反复复之后,害怕忘记更害怕记起,大概这就是感情与忘与过与记与忆都很矛盾。大约过了那段恋爱时长的一段时间,你终于又一次的下定决心重新做好下一个自己,这样才会有下一次更好的“我们”。

生日

Forever20+了,马上,还有一个小时。很无奈这样的事实,我又长大了,又成熟了,又变老了,又多了责任,又多了承受,又多了那份小时候无时无刻都盼望着的大人模样。真的想记下点什么,眼睛不停的看着电脑屏幕右下方的时间,一秒一秒,一分一分,弄得我紧张。明天也是六一呢,去年的六一好像才刚刚过去KFC的情境仿佛还近在眼前。在微博里看过一段话,20岁的女孩应该而甜,嗯嗯嗯~嗯!2013的下半年我会努力做好下一个自己,加油!

最近

先说昨天在李健吧看到的一个帖子,写的是李健的一个访谈。主持人问他在大学什么才算是最疯狂的事,他说是“孤注一掷”。现在的大学刷夜K歌纹身暗恋表白喝酒喝到吐女孩打耳洞涂指甲穿高跟男孩疯狂的打篮球玩dota和心爱的女孩约会旅行你以为这是青春里最疯狂的事,其实不是,最大的疯狂是别人都在干这些的时候而你在学习或者别人都拼命的往死里学时而你在坚持你一直都在的梦想。那时李健读清华,当上课和去参加一场音乐会演出发生冲突时,我们可能会说当然是演出了,可是清华不同,清华里严格的考勤和淘汰制度会让所有人去选择上课,而李健没有,为了音乐他似乎放弃了太多我们看不到的。我只想说我做不到,向任何一面极端的坚持我现在都做不到,书本或者书本以外的所有。

快要考试了,这学期期末事情很多,四级补考期末考试,我都没有准备··就是不学习。还有前两天身体里的石头又长大了,痛的我想死,太难受了,自己在外边即使再疼也不能回家,也不太想回去,回去了他们看着也难受。不知道还能怎么办。总是拿生病当借口,又开始逃课了又开始吃很多的东西了本来就不爱学英语现在更不正眼看一眼它了。

恋爱,不太敢再去谈一次恋爱了。恋爱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忽略家人会忽略朋友甚至会忽略自己,把对方看得太重,这样他累我也累,伤人伤己。异地恋,以前从来都很排斥,现在也开始考虑了,不知道会怎么样··以前不接受的事情有很多,现在很多事都在开始试着接受。

你看,现在写的东西里不再有从前的那个他了,以前篇篇都有提到,也开始考虑试着接受另一份爱。

哲学与人生试题 篇7

先给学生一个信服的理由去看《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或者影视剧。

90后的年轻人大都是“手机控”, 很少有人看小说, 更别说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了。因此, 要准备好功课, 说服学生主动去看, 可以先借几个“高、大、上”的理由, 比如理由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力荐这本书, 他这么写道:曾经,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 《平凡的世界》是无数人的精神食粮, 他们借助着孙少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奋斗、拼搏, 追逐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今, 在这个富足幸福的时代, 依然有很多人喜爱它。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是年轻人所需要的, 不论在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理由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其也进行了如下报道: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细腻的手法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著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形势、家族矛盾、陕北农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经历, 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真实的生活习俗, 构成了一幅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是一部平凡人对抗苦难的正能量史诗。据说连百忙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该剧都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再来个比较现实的理由:看《平凡的世界》, 在课堂和学生分享心得, 就是德育学科过程性评价成绩, 写好心得体会, 也可以作为考试成绩。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 在课堂上随着学生交流作品里头感人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 一小部分人也逐渐被感染, 也主动去阅读或欣赏了。

学生愿意去看作品时, 教师就要随着授课内容的推移, 在课堂上、在课外生活中, 通过学习群、朋友圈和学生分享作品, 感悟平凡的人生。

分享之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中国, 在土地贫瘠的西北, 生活的艰难是现在的90后孩子难以想象的, 孙氏两兄弟的家庭是这样的:家里的光景现在已经临近崩溃, 有位年近80半瘫在炕上的老祖母;父母亲也是差不多花甲之年, 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入了初中, 吃穿用都增加了;还有个不务正业的姐夫, 生了两个小孩, 常常过来“蹭吃”……一句话:穷困潦倒。因为“穷困潦倒的家庭状况”这客观实际决定了孙少安作为长子的应尽责任, 13岁上完五年级就被迫无奈辍学了, 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虽然孙少安很聪明, 小学期间是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好学生, 在同学、老师乃至同村人的印象中是棵好苗子, 但他知道自己只属于荒凉而又贫瘠的黄土地, 都市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梦。“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 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 这不是宿命, 而是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孙少安很坦然地面对客观实际。他深刻地意识到,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 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 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孙少安根据客观实际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从队长到村长, 从潦倒的家庭到最后带领全村人致富, 验证了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是走好人生之路的前提。每个人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 都要受到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人生总有一条适合自己走的大道。青年学生要向孙少安一样立足于现实性, 更要着眼可能性,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分享之二:用辩证的观点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也要看到它的反面, 事物的正反面都有不同的意义, 都是处在永恒的变换之中,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 而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发展的巨大引擎, 它会给人信心和力量。这个哲学原理在孙少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孙少安知道他作为长子、父亲、队长, 他的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是重如山的, 面对种种困境, 他充满理想, 尽管经历了磨难, 但他依旧仰望星空、寻找希望, 从生活中执着思考未来, 在平凡中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双水村, 国家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 分别是承包到组和包干到户, 大家疑问重重, 孙少安就给大家分析利弊, 用辩证的观点告诉大家实行责任制肯定利大于弊, 大家听了忠厚实诚的孙少安的意见, 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孙少安虽然只是个农民, 但他深谙为人处世的真谛, 用淳朴的人生哲学, 给自己、给村民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作品里, 类似例子很多。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过着平凡的生活, 正是因为平凡才最真, 才能淡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才能知难而进。青年学生要向孙少安学习,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思考人生, 积极探索, 敢于冒险, 即使失败了也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

分享之三:坚持实践与认识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孙少安做梦都想摆脱贫困, 可那贫瘠的土地就算他累死累活地苦耕, 最多也只能让家人勉强填饱肚子。他把一家人辛苦攒下来的二千五百块媳妇本来要箍几孔新窑洞的钱, 偷偷挪用办砖厂, 最后成了双水村的第一个能人。是什么让孙少安敢这样闯?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孙少安在城里打工拉砖的时候, 看见到处搞建筑, 砖瓦一直是紧缺材料, 有多少能卖多少。他当时就想过, 要是能开个砖厂烧砖窑, 一年下来肯定能赚不少钱。这来自于他亲身实践中的认识使他破釜沉舟, 坚定自己的抉择。即使在后来由于烧砖师傅的失误, 所有千辛万苦烧制的成品砖成了废品, 造成了孙少安的破产, 他都没有被困难吓倒, 毅然到处凑钱, 东山再起!孙少安的成功也是个典型的创业案例, 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 让学生学习孙少安在劳动实践中提高认识, 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分享之四: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成长的源泉和动力, 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能点燃人的激情, 催人奋进。中职生很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不少人没有学习目标, 盲目地游荡, 延续下去就会蹉跎一生。其实他们所谓的“打击”和孙少安、孙少平比较, 简直不值一提了。当主人公孙少平面对困境, 差点迷失自己时, 他遇到了人生的知己———田晓霞。田晓霞告诉孙少平“只有永不遏止地奋斗, 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 也是壮丽地凋谢”。孙少平答应田晓霞, 他会永不遏止地奋斗。他刻苦学习, 胸怀远大理想, 他上不起大学, 但他立志要走出双水村!终于在大牙弯煤矿新工人入职考试中, 孙少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煤炭工人, 大牙湾煤矿条件恶劣, 又脏又黑, 所有人都失望至极;孙少平却觉得这是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地方, 一个令人振奋的生活大舞台。许多人忍受不了艰苦的工作, 逃跑了;孙少平却没有动摇, 他看到这里好的一面:不愁吃, 不愁穿, 工资高。闲暇之余, 难以遏制的求知欲, 他看书、写作, 渴望了解外部的世界, 通过读书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 跟自己的自卑斗争!他后来又光荣地当上了煤矿工人, 当上了工段长, 成了模范。中职学生也要跳出中考失利的阴影, 要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起“人人皆可成才”的成才观。

分享之五: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

《平凡的世界》通篇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在劳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职校学生是动手的技能型人才, 只有辛勤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如何对待劳动, 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人生没有不劳而获, 如今现实生活中, 有不少人都想不劳而获, 毛主席说过, “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 劳动体现了人的一般本质, 同时又不断提升着人的各方面能力。孙少平在井下当矿工时, 感慨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 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 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他觉得劳动在那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 更是自身的需要, 他认为甚至“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了”。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 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对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孙少安的人生价值就很有意义, 他18岁就因为精明强悍和肯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 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他面对种种逆境, 舍小家、顾大家, 想方设法带领全村人们共同富裕, 他内心里对生他养他的黄土地的眷恋、对双水村人们的热爱, 使他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他家富裕了, 村民富裕了, 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 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他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 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 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 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孙少安的人生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平凡的世界》这部通篇折射出哲学原理的鸿篇巨制, 让人们看到美好和希望就在前方。这样能鼓舞大众的作品, 不但具有更长久的传播力量, 也为我们德育教师在今后消化德育教材, 改进德育方式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迪。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哲学与人生试题 篇8

关键词:思想;理论;生活

哲学与人生课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走好人生路,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基于课程的这一特性,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多年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经验,下面谈谈我对教材及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突出思想性

哲学与人生是属于德育教育领域的一门课程,在学校教育

中,它承担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突出教材的思想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懂得如何做人的,如何正确看待人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如,对人生价值这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在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来体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为他人和社会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具有时代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如,针对一些学生对上职高的思想观念,有的认为自己上职高是因为中考失败,所以把自己定位于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对自己的前途也灰心丧气,对于学生的这一思想状况,在讲述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时,让学生明白,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或者攀比,然后让学生对“高价生”这种现象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然后再对自己选择职高就读进行一个评价,相信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认识和定位,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了。

如,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也经常会觉得事情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往往超出我们的意料,人生也是朝起朝落,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往往处于既需要驾驭,又不能完全驾驭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困惑并存,激情与苦恼同在,处于花季的青年,要经受这种痛苦,面对学生这种思想状况,在讲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时,告诉学生人生也如此,在人生的路上,也是有顺境,有逆境,有成功有失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本来如此,当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时,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或自己命运不好,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不骄横,不气馁,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人生价值而奋斗。

如,对于社会中的一些见利忘义之事,如何正确看待义和利,很多人把义和利并列起來,要有利就得不义,好像为义就得舍利一样,古语有句说得好,厚德载物,义和利是相统一的。有的人为了一时之利,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最后让自己无处立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真正做事的人,是先把人做好了,事也就能长久、繁盛,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在学生面对社会是非,义利时,能正确取舍,能抵挡各种不法之利的诱惑,成为一个正直不阿的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二、强调理论性

我们所学的哲学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课程所涉及的哲学理论和哲学观点,讲解必须明了清晰,让学生能理解并加运用,如,世界的物质性——就要求我们说话、做事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而不能主观臆断、脱离实际;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说明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我们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任何事情只有行动才有实际意义,只说不做,只有理论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的,同时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任何事物都处在一个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没有被发现的巨大能量,这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与其他物的本质区别,正因为如此,我们人类创造出这个世界原本没有的许多事物,但是不管我们人类怎么改变这个世界,前提是要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绝不能违背,否则事与愿违,再多的努力只能成为失败的经验;事物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同,所以要用联系的,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它和周围的其他事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要全面衡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知行要统一,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现象与本质既区别又联系,看到现象不等于看到本质,要识别假象,不被假象迷惑,同时我们也只能透过现象才能了解本质,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做人生选择时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我们在选择职业也好,确立人生目标也好,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与时俱进,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只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社会理想一致,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实现才有价值和意义,等等。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哲学理论,才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对自己人生作指导。

三、注重生活性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是为了指导实践、指导生活,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学习来指导学生的人生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把哲学观点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列举学生自身的或身边的一些事例来讲

解,这样不只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也使哲学理念融入学生思想,渐而形成哲学的思维。比如,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相互竞争这件事学生应该怎么看待,好多同学把竞争对手,看成是自己的敌人,看不得他人的进步,不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复习资料,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这样反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很难有大的长进,通过学习矛盾的对立统一,让学生懂得亦友亦敌的道理,任何事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我们要全面看待。再通过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际和谐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也就会善待自己身边的人,帮助别人就是在成就自己,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再如,在学习上,怎样才能学好知识,有的同学很努力,但总不得法,效果不是很好,为此很懊恼。通过学习科学思维,明白人的思维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学会思考才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那么在学习中,多看、多问、多想。多思出智慧,对于一门知识,不只掌握知识点、基本原理,还要通过自己的思维,能把这些点连成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此这样地对待每门课程,就没有学不好的道理。

总之,教师教学不是在灌输一种理论,或者将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人,机械地把一些知识、理论搬到学生脑子里,而是能将思想、理论、生活相互融会、贯穿其中,渗透到每堂课的教学中,寓教于情、寓教于理,使学生能真正领悟到知识能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上一篇:在感动中创造感动下一篇:物资丢失损坏赔偿通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