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家防控疫情的作文(精选6篇)
以往过年,我们都欢欢喜喜的在一起吃团圆饭,现在不能在一起吃团圆饭,也不能走亲戚。我们只能在家待着,学习一会儿,休闲一会儿。就连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我也觉得没有以前好看了。
因为这次的疫情,我们开学的时间也往后推了。但是我们停课不停学,老师精心为我们推荐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还为我们制定了每天运动一小时计划。
经过这场灾难,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长大后我要向钟南山爷爷一样,国家有困难,知识不仅可以救自己,还能救国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9年度苏州高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应急免疫记录。
1.2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临床调查的方法,确定本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强度和暴发因素。
1.3 判断标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6-1997)。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中学位于苏州高新区某居民小区内,为非寄宿制学校。有初一、初二共2个年级21个班级(其中初一有10个班、初二有11个班),在校学生999名(男生507名,女生492名),教职员工64名。
2.2 疫情概况
2.2.1 首发病例
患者初一(2)班男生庄某,13岁,于3月5日出现发热(39.5 ℃)、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伴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酸性食物胀痛加剧等症状,在苏州某市级医院被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前与同班及邻班学生一起学习玩耍,最近1个月无外出旅游史。
2.2.2 暴发特征
2.2.2.1 时间分布
此次疫情自3月5日起至5月15日止,历时72天。首例发生于3月5日,第2例发生于3月7日,其后相继发病61例,3月23日、4月7日为小高峰,4月25日为大高峰(当日发病8例),最后1例发生于5月15日,其后无新病例发生。
2.2.2.2 人群分布
男生发病38例,罹患率7.5%(38/507);女生发病25例,罹患率5.08%(25/492)。男女性别比为1.52∶1, 男女学生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P﹥0.05)。
2.2.2.3 年级分布
全校学生罹患率为6.31%。初一(2)班学生发病人数最多,共11例,罹患率为19.64%,与其他班级相比,相对危险度RR值均大于1。见表1。且首发病例发生在此班,可以认为初一(2)班是本次疫情的最初传染源和传播高危场所。
2.3 临床特征
主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和发热,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7.4%、26.9%、25.48%和19.23%。大多数患者无前驱症状,多在早晨起床后出现腮腺肿大、疼痛,多为一侧,一二天后累及对侧,在1~3 d达高峰,大多数在1周内消退,病程在3~7 d。63例病例经抗菌、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未发生并发症。
2.4 预防接种史
所有病例均无明确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根据暴发定义,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多为1个最长潜伏期)突然有显著增多的病人出现,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的疫情即为暴发[3]。本次疫情在第1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生19例,在第2个最长潜伏期内新增42例,第3个最长潜伏期内新增2例,结合周边地区近期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病例临床表现、三间分布等因素,可以认定这是一起迁延至3个潜伏期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
3 采取措施
3.1 隔离病人
严格隔离病人、疑似病人至腮腺肿等症状完全消失或发病后10天。
3.2 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加强在校学生的监测工作,落实晨检、午检制度,由学校指定专人每天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新增流行性腮腺炎病人数。对发病学生超过10%的班级实行停课2周,取消不必要的集体活动。
3.3 开展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
由于该校学生在3月17日刚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影响了本次应急免疫,共接种665人,接种率为66.57%。
3.4 消毒
采用含氯消毒剂对所有教室(包括地面、墙面、门把手、课桌椅等)、通道等进行消毒,加强教室通风。
3.5 宣传教育
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
通过落实以上一系列疾控措施,该校在末病例后连续30天无新病例,表明疫情已得到控制。
4 讨论
此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特点是:疫情发生于春夏交替季节,暴发传染源明确;整个暴发过程持续时间72天,且有一大二小3个高峰;所有病例均无明确的腮腺炎疫苗免疫史;采取隔离治疗、应急接种以及相关班级停课等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
从此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到控制,分析造成疫情暴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本次病例年龄范围在12~16岁,而麻腮风疫苗接种未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是在2008年,由于腮腺炎疫苗价格相对较高,在农村地区5岁以上人群中推广接种难度较大,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本次疫情暴发的直接原因。②学校对首例病人没有严格隔离治疗,对大多数病例隔离不规范,很多病例在退热一二天后即返校上课,传染源持续存在导致发生第2代、第3代病例,致使疫情迁延。③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影响,应急免疫覆盖率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疫情的控制。
通过此次疫情的处理,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疾控中心应制定针对包括以上危险因素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暴发苗头,严防疫情扩散、蔓延。②对校医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防治知识培训,强化疫情报告意识,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对病人要严格按照要求隔离治疗,对疑似患者应立即暂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③切实落实麻腮风疫苗接种工作,不断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及时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逐步消除免疫空白,形成切实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④在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时,根据发病情况、接种率调查、人群抗体水平调查情况及时开展应急接种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⑤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
摘要:目的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临床调查方法,确立流行强度、暴发的因素。结果 疫情发生于春夏交替季节,历时72天,共发病63例,罹患率6.31%,有一大二小3个高峰,病例分布在17个班级。所有病例均无明确的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结论 免疫力缺失、隔离措施不到位以及应急免疫覆盖率偏低是引起本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开展相应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特征,防控对策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56-566
[2]韩敬群.26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4,15(4):18.
说实话,看见网上那些关于最美逆行者的新闻,看着那些濒临死亡却不曾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普通人,心底最多的还是一些同情与惋惜。可一个看似普通的夜晚改变了我心中的看法。
在那样一个月黑风高,四周静悄悄的晚上,凌晨三点半,我去上厕所,可刚出去发现我爸爸的房间里隐约向外透漏着些许光亮,当时我脸上看似风平浪静,心底却早已波涛汹涌,睡意早已烟消云散。我屏住呼吸,向我爸爸房间走去,走到门前,听见里面我爸爸打电话的声音,仔细一听,竟是在工作!当时我心里别提什么滋味了,烟波浩渺。没想到爸爸竟如此辛苦,自责与心疼不禁涌上心头。
昨天晚上爸爸工作到凌晨一点半才回来,回家后又工作到三点多,第二天还要早早的上班去,却依然要笑着面对生活。不禁感慨到生活不易呀。
今天中午偶然知道爸爸这两天才睡了一个多小时,又想到上级的苛刻要求,群众的不理解,人们的不配合,爸爸都在默默承受,我知道他心里难受,只是不愿让大家知道,不想让我们担心罢了。
这几天我非常难过,因为本来我们是要去广州旅游的,就是因为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害的我们不能去玩了。
昨天晚上妈妈给我讲了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绘本,从里面我知道了这个病毒本来是长在野生动物身上的,但是因为有些人吃野生动物,捕杀野生动物,使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跑到我们人类身上安家落户了。虽然这个病毒很危险,但是人们还是有办法对付它的,尤其是那些医生们很努力地在治疗被感染的病人们,有的病人已经康复出院了。我和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弟弟都待在家里,不敢出门,如果有人要出去买菜,我一定会提醒他:“别忘了带上口罩!”
病毒在湖北武汉爆发,武汉正处于瘫痪状态。物资缺乏,病人数量多达万计,医院床位紧张,医护人员短缺等问题接踵而来。众志成城抗疫情,众人拾柴火焰高。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区都派了医护人员前往支援。而人民解放军、中国空军、中国海军等都整装待发。每个人都为这场“战争”付出着!
在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候,白衣天使们坚守在岗位上,日夜忙碌,我们在家中“闭关”,他们在帮我们过关!他们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每每把防护服脱掉时,全身汗涔涔的,脸上也有着明显的防护镜的印记,那是英雄的印记!那是伟大的印记!,有一位女天剪去了及腰的长发,剃成了光头,她说:“头发剪了可以再长,但疫情却迫在眉睫。”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一名优秀的中国党员。他冲在一线,仍夜以继日为疫情防控,他曾说过一句话“中国需要我在这种紧要关头,我必须站出来!”
全国人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各地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把人民群众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有着习近平的正确领导,国务院的良策,各地方部门的大力跟进,一场十几亿中国人民参与的战争全面打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布鲁斯•艾尔沃德评价中国:“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出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我想当这场疾病疫情过去的时候,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在这次疫情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很多。”
隔离疫情,但不会隔离爱;防护疫情,但不会防护真情。有党中央的领导,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细致的防护准备,科学的防护治疗,我们一定赢!
1 主要方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 统一思想认识
坚强的组织领导是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工作, 有效落实防控措施, 基层部队要及时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调整充实组织机构, 使各级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形成合力。定期召开防控工作会议, 研究部署防控工作。各级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 采取电话与实地、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检查方式, 积极支持、配合并全程参与防控工作落实, 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加大对基层和一线防控工作的组织指导, 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和防控工作圆满完成。
1.2 科学制定方案, 完善防控措施
科学的依据和健全的防控措施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保证。根据疫情防控要求, 结合部队实际, 要及时会同有关专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防控工作方案, 从应急组织与职能、疫情控制、保障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予以明确。分别对职能单位和医院制定不同的防控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成立卫生防疫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 健全和完善技术保障组织体系。针对基层部队防疫物资、经费紧缺的实际, 各级要从长远出发, 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 要利用警地共建等有效载体多方筹措, 下发防疫保障物资,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满足并推进各级防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及时排查隐患, 解决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提高部队疫情处置综合保障能力。
1.3 强化培训演练, 科学指导防控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做到遇有疫情能够科学防范、有效应对, 必须对各类人员, 尤其是卫生防疫人员进行相关防控知识培训。针对基层部队防疫人员缺乏、流动性大, 卫生防疫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 加大对卫生防疫骨干的专业培训, 可运用警地2支防疫力量对基层部队卫生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和技能培训, 落实卫生防疫工作传、帮、带和在职培训, 使一线卫勤人员掌握基础的卫生防疫本领。要不断提高官兵、家属、子女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保健能力, 消除大家对疫情的恐慌心理, 实现群防群控的目的, 通过“四个讲清”的方式 (即防控政策讲清, 防控形势讲清, 防控意义讲清, 防控方法讲清) , 使全员了解防控相关知识, 真正做到防控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达到遇有疫情能够科学应对。要积极从地方和上级部门收集汇总相关诊断标准、防护常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方案, 通过简报、讲座、宣传单等形式下发部队, 使各类人员尽快、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 为各级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奠定理论基础。要针对疫情和部队担负的处置任务实际, 及时指派防疫专家在疫情处置前为官兵进行现场封控、自身防护等基本技能的应急培训, 按照培训不合格不上岗、防护不到位不上岗的要求, 使官兵掌握处置各类疫情的能力。各医疗单位也要针对疫情实际, 模拟进行接诊、送诊、终末消毒、人员隔离等演练, 通过演练全面提高基层部队的疫情防控能力。
2 体会
2.1 强化能力素质, 规范防控措施
从基层部队防控工作的经验来看, 一线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基础。首先, 要求每名官兵要有明锐的思想素质。疫情防控工作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 只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 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否则, 思想上的丝毫麻痹将给防控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和损失。其次, 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通过几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看, 目前基层官兵大卫生观念普遍增强。当前疫情发生后, 大都能自发组织防护、理解并配合防控工作, 但从防控工作效果来看, 还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对于个人防护、封控措施、用药标准等缺乏常识, 特别是对防疫四项基本技术 (饮水净化、食品检验、害虫防治、隔离消毒) 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实践, 很难有效应对突发疫情的科学处置。因此, 需要通过平时医疗人员防疫知识培训和战时防疫人员针对训练, 不断加强防疫人员的能力素质, 使防控人员掌握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科学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工作。
2.2 加强组织指导, 落实“四个到位”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严密的组织指导, 疫情防控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和科学指导, 才能取得防控工作的圆满完成。通过参与基层部队疫情防控工作, 笔者感到:抓好基层部队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必须做到“四个到位”, 即宣传教育到位、监督指导到位、服务保障到位、解决问题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使广大官兵普及防控知识, 强化防护理念, 拓展应急水平,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通过对防控工作的检查督导, 及时发现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题进行督导整改;通过服务保障, 及时提供防控人员生活、工作、防控等基本所需;通过一线督导, 全盘掌握疫情和部队防控形势, 把握一线防控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对解决问题和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2.3明确防控思路, 围绕中心抓重点思路决定成效, 是圆满完成防控工作的重点。通过基层部队疫情防控工作的实践, 笔者感到要从点 (重点人群、重点部位) 、面 (部队整体) 2个层次把握好防控工作的前、中、后3个重点环节, 即防控工作开展前要针对防控任务重点做好防控工作准备, 包括疫情基本情况了解、物资基本准备、预防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等, 确保准备充分, 应对积极。防控工作开展中, 要重点抓好防控制度落实, 包括个人防护、疫情封控、流行病学调查、物资保障、疫情报告、监督检查等, 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坚实有效。防控工作结束后, 要重点对参战人员进行卫生检疫, 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患者, 认真整理并妥善保管防控资料, 查找不足, 总结防控经验, 不断提高部队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临床诊疗·
脑裂畸形MRI诊断分析
顾伟
【关键词】脑裂畸形;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 4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296 (2010) 03-0079-01脑裂畸形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最严重的疾病, 表现为
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 边缘内衬灰质。脑裂畸形临床较罕见, 且症状缺乏特征性。自CT及MRI应用于临床以来, 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我院2004~2009年确诊脑裂畸形患者16例, 现对其MRI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 女6例, 年龄1~37岁, 其中<12岁13例。临床表现:癫痫发作12例, 运动、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2例, 合并偏瘫1例, 无明显症状1例。均系颅脑外伤后行MRI检查偶然发现。
1.2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仪, 常规平扫, 行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TSE序列扫描。T2W1TR 3 800ms, TE 99ms。T1W1TR 400ms, TE 8.1ms。
2结果
16例患者中为融合型6例, 开放型10例, 单侧14例, 双侧2例。伴透明隔缺如10例, 伴胼胝体发育异常5例, 灰质异位12例。本组16例患者中Ⅰ度4例, Ⅱ度9例, Ⅲ度3例。3讨论
脑裂畸形发生于神经细胞移行阶段[1]。由于缺血、病毒感染、理化刺激及遗传因素等原因, 可导致神经细胞移行受阻, 形成脑裂畸形, 表现为贯穿整个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 裂隙的两旁为内折的灰质, 即软脑膜-室管膜缝。此种病变发生越早, 畸形越重, 且常合并其他畸形, 如巨脑回、灰质异位、无脑回、多微脑回和胼胝体发育不全以及透明隔缺如等[1,2]。其基本MRI表现是横贯大脑半球的裂隙, 裂隙外端的软脑膜与内端的室管膜通过裂隙相连续, 可以形成所谓的软脑膜-室管膜缝。
脑裂畸形分为融合型 (Ⅰ型) 和分离型 (Ⅱ型) 2型[3]。融合型 (Ⅰ型) 又称闭和型、闭唇型, 不多见, 多为单侧病变, 位于侧裂旁区。分离型 (Ⅱ型) , 也叫开放型、开唇型, 较多见, 多为双侧病变。分离型脑裂畸形MRI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的线形或带状裂隙, 密度与脑脊液相似, 宽1~12mm, 从脑表面延伸到侧脑室的室管膜下, 裂隙外端与蛛网膜下腔连接处增宽呈喇叭状, 内端与侧脑室相连处亦多增宽, 脑室局部呈峰状突起, 裂隙壁为带状异位灰质内折组成厚10~15mm。分离型裂隙在MRI上清晰可见, MRI上显示衬有灰质的横跨大脑半球的裂隙即可确诊本病, 不难诊断。融合型裂隙前后壁融合, 在MRI上很易漏诊或误诊, 应注意以下特点: (1) 由于裂隙壁由异位灰质组成, MRI上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密度与灰质相同的带状影, 外端同皮层灰质连接, 内端达脑室; (2) 裂隙两端常扩大, 但外端脑表面出现凹陷, 内端脑室出现三角形憩室, 必要时可增强扫描。融合型脑裂畸形MRI除了看不到低密度裂隙外, 其他所见与分离型基本相同。脑裂畸形按照影像表现可以分为3度:Ⅰ度:脑裂与正常脑沟相比可无明显增宽, 但深入白质, 裂底为厚大的异位灰质;Ⅱ度:脑裂开口可增宽, 也可不宽, 深入白质深部或侧脑室旁, 伴有裂底团块状异位灰质, 异位灰质可达室管膜下, 突入脑室;Ⅲ度:畸形裂隙深入室管膜下, 形成P2e缝、侧脑室憩室、室管膜下灰质结节。临床上Ⅰ度为最轻的一类, Ⅱ度和Ⅲ度患者常有频繁发作的癫痫、智力低下、偏瘫等[3~7]。
脑裂畸形应与先天性的脑穿通畸形及扩大的外侧裂池相鉴别。脑穿通畸形无灰质衬, 其腔隙呈球形或扇形, 扩大的脑沟或外侧裂池周围无皮质内折, 沟底也无团块状异位灰质;一般脑沟的深度要比异常脑裂浅。另外, 脑裂畸形可以合并其他脑部畸形, 如胼胝体发育异常、灰质异位等, 在鉴别诊断方面也有价值。与CT相比, CT轴位图像对病变的显示不是特别清楚[7], 灰白质的对比显示欠清晰。MRI的T1W1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解剖结构, T2W1显示脑裂畸形以及伴随的灰质异位效果较好。由于MRI具有灰白质分辨率高、多轴位、多参数成像等优点, 可以很好地显示裂隙及其周围相衬的灰质, 也能识别伴随的发育异常, 如灰质异位、多小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等, 而透明隔缺如的存在是诊断脑裂畸形的有力佐证。目前MRI的多方位成像是诊断脑裂畸形的最好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沈天真, 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刘可夫, 刘斌, 张家文, 等.脑裂畸形的CT表现[J].放射学实践,
3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M].2版.西安:陕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 2005:96.
6李联忠, 戴建平, 赵斌.颅脑MRI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2000:117.
7李政良, 褚素霞, 韩峰, 等.CT诊断单侧双裂脑裂畸形1例[J].第一
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5 (7) :920.
【学生在家防控疫情的作文】推荐阅读:
疫情宅在家说说06-27
小学生疫情防控作文400字12-25
的作文500字:一个人在家11-15
作文在家感受生活09-23
独自一人在家作文10-13
暑假作文: 妈妈不在家09-16
妈妈,我不要一个人在家作文11-09
晚上妈妈不在家作文800字01-31
秋季学生返校开学疫情防控演讲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