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共12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景、情、法”三字鉴赏法学习这首词。
2、引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全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节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关于梅花,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和倾情。例如 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黄蘖niè禅师《上堂开示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王安石《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些诗句中,梅花被赋予了傲寒独放、冰清玉洁、敢为天下先的品格。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医生酷爱梅花,他的一首《卜算子 咏梅》被后人誉为咏梅词中的绝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之。
二、教学内容
1、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
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听录音感知这首词
3、自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4、诵读,点拨,赏析
第一、“景”字诀。
① 词的上阕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或者说哪些词语可以点明梅花生活的环境?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② 这些词语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驿站本来就很少有人住,它的旁边有座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无人走了。梅花就长在断桥旁,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第二、“情”字诀。
③词的上阕,描写梅花凄惨阴沉的生活环境,就像 一个要走向生命尽头的人一样,非常地悲观和孤独。但是,在词的下阕我们却能读出除此之外的梅花真正的品格。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
明确:体现了梅花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陆游这首《咏梅》,是用凄苦抑郁的调子来写的,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了,但是它的香味仍然存在,表达了一种傲然骨气,但是也表达了一种现实无奈。
④无奈中自己还觉得怎么样?尽管你攻击我,打击我,但是我决不和你们同流合污,有人说这叫什么?
明确:孤芳自赏。这是一种傲骨。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在反对者面前。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 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表明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变的。
这种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第三、“法”字诀
⑤古人说过“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看来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这首词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和群芳妒的生活环境,烘托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
教育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要有这样的高尚品格,要对自己的理想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5、背诵并默写《卜算子
咏梅》
三、作业 :比较阅读陆游、毛泽东同名词《卜算子
咏梅》中景、情的异同。
(一)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二)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霜禽 (3) 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 (4) 共金樽 (5) 。
(选自《千家诗》, 张立敏编注, 中华书局2011 年)
(2) 暄妍:明媚美丽。 (3) 霜禽:一指“白鹤”, 二指“冬天的禽鸟”, 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4) 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板, 此处指歌唱。 (5) 金樽:豪华的酒杯, 此处指饮酒。
鉴赏空间
这是一首咏梅的优秀诗篇, 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 一个种梅、养鹤成癖的人, 必定是一个风骨清奇、志趣高远的人。 在这首诗中, 诗人正是以一种隐士之心, 来观梅之风姿。 在诗人笔下, 梅如同一个瑶池仙子, 神清骨秀, 高洁端庄, 幽独超逸。 她在“众芳摇落”之时 “独暄妍”, “占尽风情”。 她的风姿, 令霜禽 “偷眼”、粉蝶“断魂”, 更令诗人在恬静的山林里乐趣横生。 其颔联咏梅之风姿, 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致, 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 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 总被西湖林处士, 不肯分留风月。 ”
[读有所思]
试从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的角度, 对颔联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
《卜算子·咏梅》这篇课文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画面感强,耐人寻味。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文学知识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教学这首词,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联系写作背景,对比陆游的词,进一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这首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首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关注这一点。另外《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能力目标:能够处理和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导入。
2.以“多彩的梅花”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反思: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给予评价,可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学生相互交流,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二、结合资料,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1.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反思: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加深理解,感情读背
1.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从搜集的资料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同学,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导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设问:同样是描写梅花,两首词有什么不同吗?
二、由疑而入,自主研读,感悟作者情怀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板书: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及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的不同之处,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古诗文,第一要凭借注释,第二要结合时代背景。)
2.学生自主研读。
反思: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就是认真阅读,深入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受,丰富的体验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教给学生批注及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整体感悟,还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交流研讨,深入探究
1.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及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表达上的不同。
师:通过听别人的朗读和自己的思考,谁能说一说“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
生:“用之”,就是毛主席用“卜算子”的词牌,写的也是梅花。
生: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题目和陆游的题目相同,写的也都是梅花,可是这两首词表达的意思却相反!
师: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究竟毛泽东写的和陆游写的《咏梅》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在关键的字词句上做个记号,结合注释思考)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有点凄惨。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让人感觉悲哀、悲伤,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正如朝廷里没有人欣赏陆游一样。
生:我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比较孤独、悲观。
生;我从“驿外断桥边”中,看到陆游笔下的梅花无依无靠。
生:陆游这首《咏梅》,是用凄苦抑郁的调子来写的,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了,但是它的香味仍然存在。
师:陆游借梅花表达了一种骨气,也表达了一种无奈。无奈中自己还坚持,尽管你攻击我,打击我,但是我决不和你们同流合污。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在反对者面前。再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和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毛泽东写出了梅花的勇敢和坚强。
生:从最后几句可以看出梅花的大方。
生:这是一种默默无闻,为别人奉献的精神。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十分勇敢,有大无畏的精神。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句可以看出,尽管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冷了,但是梅花依然开放得很俊俏。
生:我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毛主席笔下的梅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师: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坚强的,是无畏的,是默默奉献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谁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无私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一句生动地写出梅花并不是跟别人争奇斗艳,而是默默地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
师:是的,只是告诉人们,告诉其他的花: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温暖。
生:我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看出,毛泽东好像把自己比作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师:说得非常好!咱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作者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读古诗文,第一要借助注释;第二,有些古诗文还要知道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这首词、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蕴意。
2.出示两首词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两位诗人通过《咏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受挫,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此作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增强自信心,奋发图强,战胜一切困难。
师:这就是两位诗人写《咏梅》的背景。古人说“诗言志”,诗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大家说说这两首词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先说说陆游的,请讲。
生:表达了陆游当时不受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在排挤他,但他并不动摇,坚持自己的主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孤芳自赏的一面。
师:孤芳自赏是陆游在当时处境下的一种无奈,他的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一种无奈,而且表达了一种骨气,表明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变的。陆游活了85岁,他的诗《示儿》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再看,毛泽东在特殊背景下写《咏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在鼓励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
师:毛泽东的性格是坚强不屈的,什么困难他都不怕,什么敌人他都能战胜。他一心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的人民生活富裕了,他就感到无比的欣慰。
反思: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多形式的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这两首词用的都是“卜算子”这个词牌,写的都是梅花,但是两位作者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抒发的情感也不一样。请同学们各自练习诵读,看谁能表达出两位词人不同的情感。(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参与其中。(写作、绘画、背诵均可。)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学生可以在创作中深刻地体会词句的妙用,理解文章的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反思:
1.使“读”有深度。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感知性的读,通过自学第一首词,了解毛泽东赞美的是什么,经历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层次是理解性的读,通过两首词的对比赏析,进一步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诗词的目的也不同。第三层次是品味性的读,读出意蕴,读出两首词所表现的不同风格。
2.让“讲”启发心灵。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的点拨,理解不一定深入,只让学生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评,学生的见解可能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本课教学的安排,着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自悟,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学生理解有困难时,适时出现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巧妙整合资源。新课程要求教学应有效地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时教师巧妙地将两首诗词写作的背景,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揣摩想像,品味、体会诗人的情怀,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作者单位
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
学习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判断下面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郑板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黄巢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物诗,了解一下咏物诗的特点,以及如何来鉴赏咏物诗。
二朗读理解卜算子咏梅
1、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小李白”之称。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被朝廷任用,又极度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2、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在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三、鉴赏诗歌
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
2、这些特点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内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处境——-坚忍不屈的品格
洁身自好、坚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诗人的人格。
4、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这首词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比喻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四、总结咏物诗的鉴赏技巧
①“读清”全诗。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五、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卜算子.咏梅》选自小学语文 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材。 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题后注有:“反其意而用之。”词的大意是: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3、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争取朗读成诵。
方法与技能:
1、培养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些方法:收集资料、借助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
2、培养学生“以读悟情”的阅读能力。
3、学会自己总结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人谦虚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感受梅花不畏严寒,风雪中怒放之美。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 难点]
1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
2在理解重点 句的基础上,体会梅花的品格。
3理解作品以及作者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①自由读文,读通读准
②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及写作背景、搜集有关梅花的诗文、图画、乐曲等素材。
③复习旧知,了解文章体裁)
[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尤其是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 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针对学生 对革命领袖的敬仰之情,课前引导学生 搜集毛泽东主席的一些资料,初步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的那种追求真理、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及其充满个人魅力的豪放不羁的英雄气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以梅引趣:探梅→赏梅→说梅
探梅: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对梅花有所了解吗?(学生自由发言)
赏梅:幻灯出示有关梅花的书画和傲雪开放的梅花真实照片,让学生走进“多彩梅世界”尽情欣赏。
说梅:通过观赏“多彩的梅世界”,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由梅引入,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以“多彩的梅世界”为主题,搜集有关梅花的诗文、图画、乐曲等素材,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梅花为花中“清客”, “岁寒三友”之一,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花卉中,对梅花风骨的无比推崇与赞美之情。而中国历代咏梅的佳作,毛泽东几乎都阅读并手书过。这种雅致深婉的梅花“情结”,铭刻着一代伟人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追求。这样,学生 在思想上就能将梅花风格与伟人的思想境界及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从而深化理解与认识。]
二、检查预习,轻松上阵。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①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梅花是一种怎样的植物……
②文章的体裁知识等)
2、读这首词,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请你领大家跟你读一读。
3、大家齐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自学课文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组内交流,理解词意。
2、汇报交流,相互促进。
①从词的题目到句子,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别独自一个人享受,
快说来给大家听听!
②大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尝试把这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3、让我们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把这首词读一读。(齐)
四、品读感悟,升华感情
1、从这首词中你了解到梅花有什么样的品格?你是从那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师根据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摘录板书:
俏 (而) 不争春
里外如一,乐观谦虚,
胸襟宽广,豁达无私。
笑 (而) 不骄傲
2、从花到人,即兴表演。
作者写花,其实上就是写人,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情,毛泽东本人就是一个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和胸襟的人,他的词也深深感染了我,说到这我就想扮演毛主席朗诵这首词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如何?(湖南口音朗诵《咏梅》)
3、抓住契机,激发展示。
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那么请吧!
①自由练读
②个别展示1:展示→自评→同学评→再读。
③个别展示2:展示→师评→再读。
④师读: 试读→生评→再读。
⑤师生齐读
[诗词教学 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根据这一要求,我先让学生 自读,做到能正确朗读。然后,引导学生 反复诵读,把课文 读熟,大体了解词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在读、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 紧紧围绕毛泽东笔下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从而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
五、尊重个性,自悟自乐
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它的喜欢。
提供表达方式:
①感情朗读
②画画
③谈感受(可以结合联系生活)
④想象
1、生谈
2、师谈:
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词的后半部分,因为我从这些语句里体会到了梅花谦虚、豁达无私的优秀品格,她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我给自己取了一个网名:俏不争春。并用这两句作为我的人生警语。
毛主席说:孩子们,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未来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今天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希望在老师们的培育下,你们能健康成长,老师等待着这一刻:当你们开得烂漫时,我在从中笑!
(随即结课)
六、布置作业
1、小组总结这节课中的学习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自学陆游的《咏梅》词。
2、个人完成诗配画作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1.个人自学。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导入
齐读这首词。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体会梅花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案点评:
探究活动
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宋】陆游
一、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注释:
1、卜算子·咏(yǒng)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2、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3、断桥:断水废桥。
4、寂寞:孤单冷清。(因为只有它一枝梅)
5、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6、著(zhuó):接触,挨上。更著:更加受到。
7、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8、苦:(苦苦地)尽力、竭力。
9、一任:完全任凭。
10、群芳:群花;百花 。
11、妒:嫉妒。
12、零落:凋谢。
13、碾(niǎn):轧碎。
14、作尘:化作灰土。
15、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三、译文
驿庭外,断桥旁,在那偏僻幽静的地方,
腊梅花正静悄悄地开发,那俏丽、那幽香却无人去欣赏。
夕阳黄昏,本来已经无比孤独、无比愁苦,
偏偏又加上风吹和雨打。
梅花没有心思与百花争夺春光、攀比艳丽,
完全任凭那百花去嫉妒诽谤。
即使是花瓣飘零化作泥土,那高尚的品质永远不会改变,
依然散发出原来的缕缕馨香。
四、赏析
1、主题:歌颂腊梅花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境遇中仍然保持高尚的品质。
写这篇文章的日期已不清楚,只是今天又看到自己写的这东西,想把它整理出来……路边的一枝梅,也比一些人活的有尊严,《卜算子.咏梅》读后感。这个社会里,傲骨如梅的人又有几个?哪日,碰到个懂你的人,那是今生最大的福份,又何必计较…最怕,懂你的人要找的不是你,那时,何时,还会再有一个人,能够让你不再独自凋零?人生,就是充满无奈!不是我悲观,也不是看尽沧桑、不入红尘,确是那一些时日,用情至深,些许明白,其实生活中你觉得重要的,恰恰什么都不是,所有的心和意就像流水,不珍惜的,就是你破碎了的心…不是不开心,只是太贪心!生活,很浪漫,浪漫的连呼吸都觉得温暖、幸福,读后感《《卜算子.咏梅》读后感》。前提是:你过得很好,不为生活烦恼,不为琐事牵绊…可是,凡人,终究是凡人!要想让自己开心,首先得让周围的人开心。一个人的开心,不叫开心,叫寂寞!一个人的幸福也不叫幸福,叫孤独!哪天,这些都有人跟你分享,这才叫幸福,生活中的幸福!
咏梅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这些字及由这些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格式,能正确区别词的各部分。
2.能说出此句含义,并会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让学生说说对梅花有什么印象?
2.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爱写的景物。以诗词等形式来叙述,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咏”。
3.板书“咏”,并指导书写要点。
4.板书“卜算子”,告诉学生词的基本构成。
5.有谁知道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简单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词分为两阙。第一段叫上阙第二段叫下阙。、3.指名读,齐读。相继指导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精读课文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百丈冰
犹有
俏
烂漫
笑
2.讲读上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通过看图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和想象梅花斗雪怒放的风姿。
3.讲读下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启发想象,体会梅花不自傲的博大情怀。
四、总结课文
1.说说你从这节课懂得了什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
2.了解词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和谦逊的作风。
3.渗透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谈谈你要歌咏其中的那一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
难点:联系校园景物谈体会。
教学准备:
参观植物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3)“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
我长在一座断桥边。由于这座老桥很久没有人维修过了。所以看起来很破败。这座桥也是我唯一的朋友——虽然我们不远处就是一座驿站,熙熙攘攘繁华热闹。但这里却无人问津,只有孤独和冷清。
一年一年这样过去,我仿佛与世隔绝般开着。没有人会注意我,我渐渐明白了,也许这就是命呀,梅花注定要寂寞地开着,寂寞地长着,最后寂寞地死去。
可事情有所改变:
一天,有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发现了我,他走到我的身边,我仔细瞧了瞧他。觉得他和别人不同,他不像别人那么匆忙,他气宇轩昂态度庄重但脸上总挂着微笑。并不让人觉得可怕。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
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评价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