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精选8篇)

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 篇1

和省级园林县城督查考核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以下简称为“三城联创”)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如期实现创建目标,按照中共富县县委、富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督查考核坚持阶段性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日常检查评比与重点事项督查督办相结合,“三城联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实际工作成效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成立以县委副书记梁建军任组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拓改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永祥任副组长的“三城联创”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考核办、县委督查

—1—

室、县政府督查室、县“三问办”及各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具体负责督查考核“三城联创”工作任务的落实进展情况,确保各项验收指标符合省级验收标准,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第三章 督查考核范围、内容和方式 第四条 督查考核范围包括相关乡镇、社区中心、街道办、县委及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市驻县各单位。

第五条 督查考核内容主要是县委、县政府以及县“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县“三城联创”办、各专项创建办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及工作配合情况;乡镇、社区中心、街道办,县委及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省市驻县单位履行“四包两禁止”工作责任情况;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工作实际,在参与“三城联创”工作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情况等。

第六条 督查考核工作贯穿全县“三城联创”工作始终,实行全程督查考核与阶段督查考核相结合,全面

—2—

督查考核与重点督查考核相结合,联合督查考核与独立督查考核相结合,定期督查考核与随机督查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督查考核主要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阅资料,走访群众,随机暗访等方式。

第四章 督查考核的组织、时间和程序 第七条 督查考核由“三城联创”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第八条 对各乡镇和县级部门实行随机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每季度末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第四季度末对全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九条 为了便于考核和操作,对未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的部门下属单位创建工作的考核纳入其主管部门的考核之中。各有关乡镇和县级各部门按照承担创建任务进行考核排名。

第五章 计分办法

第十条 考核实行百分制计分。督查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办、社区和部门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挂钩,“三城联创”实行单项考核,工作成绩占乡镇、街道办、社区和部门单位综合考核成绩的30%。考核主要依据组织

—3—

机构、经费投入以及创建规划、工作安排、资料收集及县委、县政府和县“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县“三城联创”办公室及各专业小组下达的年度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等内容制定考核细则,进行量化得分考核。

第十一条 对既承担职能创建任务,又同时承担区域包联创建任务的部门(单位),实行职能工作和区域包联工作双项考核,每项考核仍按百分制计分,按平均法计算总分值。即总分值=(职能工作分+区域包联工作分)÷2。

第十二条 在阶段性或年度检查结束后,由县“三城联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根据以下实际情况加分。

(一)超额完成阶段性或年度工作任务的。

(二)阶段性考核排名名列本类前列的。

(三)在省、市技术评估或考核验收中成绩特别突出的。

(四)在各项督查考核或领导检查中受到通报表扬的。

第十三条 在阶段或年度检查结束后,由县“三城联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根据以下实际情况适当扣分。

—4—

(一)没有按时完成县创卫办和创卫督查组织督查事项,整改工作不力的。

(二)在省市暗访中暴露问题较多或同一问题媒体反复曝光的。

(三)在各项督查考核或领导检查中受到通报批评的。

第六章 奖惩办法

第十四条 阶段性或季度考核结果由县“三城联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审定通报。年度考核结果由县委、县政府表彰奖惩;每次考核结果由县“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当年对部门(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总分值。

第十五条 年终对单项考核结果优秀的乡镇、社区、部门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 对考核结果较差的乡镇、社区、部门(单位),由县委、县政府或县“三城联创”领导小组予以通报批评,并由县纪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驻县各单位“三城联创”工作考核结果在全县表彰奖惩的同时,向其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并与

—5—

行风评议、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挂钩。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三城联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 篇2

日前, 集团公司出台《城市长效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以进一步规范城市长效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办法》的出台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及单位的职责、考核内容、标准、方式, 监管形式内容及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城市长效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公交责任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设施状况、文明秩序、绿化养护、广告管护共五大类;采取的监管形式分为汽车维修公司巡查、BRT站服员自查、保洁员反映、车队专人检查、社会渠道反馈、监察审计部督查。

《办法》要求, 维修公司固定人员与车辆, 制定计划对高架环内及武进、新北城区所有道路的路务设施 (站棚、站杆、站牌) 进行巡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BRT站服员根据公司现有规定每半小时至站台内进行自查, 内容为环境卫生的现场整改, 设施状况的及时报修等;保洁人员在作业期间发现职责范围以外的问题时, 第一时间向车队、汽车公司或鹏程商贸公司反映, 按照相应流程处理。各车队还将配备一名考核人员, 负责该车队场站、车辆保洁及路务设施的常规检查工作。各单位、部门在接到交通服务热线96196受理单后, 应迅速办理, 并严格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处理。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组织督查, 根据特定时期内的特定问题每周对全公司范围内责任区域进行督查, 对查处的问题每月进行一次通报。

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文明 篇3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意识

首先,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部署。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加大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在生态建设上为全省建设多作贡献。其次,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上来。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衢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衢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特色,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第三,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我们树立保护生态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强化环保意识,体现生态效益。高度重视林业经济,把林业摆在经济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绿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使林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园区、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基地等,积极打造青山绿水旅游品牌,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

衢州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全力抓重点、破难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总体要求。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项目标。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环境治理与社会稳定的两对关系;做到生态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三个相结合;确保实现完成生态省建设省、市目标责任书和“811”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任务;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考核验收;确保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六个一批”工程计划等四项目标。

(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程体系。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作是衢州生态市建设的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农业方面。建成了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92个;认定了3批共计99个衢州绿色农产品和97个衢州市绿色特色农业示范园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绿色食品14个,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开化县成为农业部命名的“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开化县、江山市和龙游县进入全省3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行列。生态林业方面。近几年,我们通过大力实施路域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6.59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30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的较高水平;全市共新建绿色通道1264公里,建成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省市级绿化示范村96个和工业原料林基地8万亩,建成城市防护林带1000亩,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个省级森林公园和48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143.4平方公里。生态工业方面。坚持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创建生态市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520个。全市有8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配套了余热发电项目,合计装机达7.8万千瓦。在造纸、化工行业推广热电联产技术,10个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合计装机近21万千瓦。近两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下降5%。生态旅游方面。衢州人文景观荟萃,自然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衢州将生态理念植入旅游发展,发挥钱塘江源头山清水秀优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对以孔氏南宗家庙、围棋发源地烂柯山等为背景的古城文化景区,以钱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的水系源头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以姑蔑旧地、龙游石窟为背景的姑蔑文化景区,从生态的角度整合提炼、拓展深化,建设集旅游、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生态城镇方面。“画好山水画,促进城镇生态化”,确立“盆景式城市”的特色理念,致力于做精、做美、做特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利用江、湖、山、林等生态资源,把城市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理念已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全面开展“五城联创”活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完成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68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09个。生态文化方面。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挖掘衢州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编制孔子、棋子“两子”文化发展纲要,大力弘扬南孔文化中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精神,提高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态衢州建设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衢州的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三)完成生态市建设预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衢州市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预期目标。一是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验收。2006年衢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12项基本条件和26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各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实现了全市“一片绿”。二是污染防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衢州市、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启动,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全市建成了27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近900个村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50.2%。三是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衢州市先后关闭了1.24万只竹料腌塘和41家土法造纸企业、完成了12家氨氮重点企业的治理、淘汰了小化工企业60多家、拆除水泥机立窑90多条、关闭小矿山170多个、小石灰窑520多个、实施了1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治理工程。

加强领导明确措施有效保障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

衢州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衢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确定“建设一批生态示范乡(镇)村,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绿色)企业,打响一批绿色品牌,营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单位,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治理一批污染源”的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程。同时,将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再由各县(市、区)分解到基层,形成了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统一完整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机制,使各项任务分解到位、落到实处。

(二)编制规划,确立项目,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是林业。近年来,衢州市完成了城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城市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规划、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100个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建立兴林富民示范村100个,森林生态保护示范村100个,绿化示范村100个等,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五大百亿”工程、“生态省建设十大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载体,整合资源,突出项目的生态含量,编制、推荐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另一方面,认真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市建成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00万亩,二是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工程。全市完成100万亩。三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全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衢州市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绿色单位和生态示范乡镇和村。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自主申报、强化指导、积极扶持、严格考核、表彰奖励等创建程序,全市有74家企业获省级“绿色企业”称号;建成90个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家庭”;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69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5个。

(四)创新思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在激励机制上,对获得国家、省、市绿色食品证书、绿色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奖励;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对实行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企业落实退税政策。在投入机制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在监督机制上,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群众参与机制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生态市建设,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在工作经费保障上,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奖励、补助、规划、宣传、调研等。

(五)强化宣传,全面发动,营造氛围。生态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衢州市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提出了建设“浙江绿源”的口号。通过邀请国家、省生态专家开办生态建设知识讲座和环保课。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了宣传专栏,举办生态摄影比赛,制作宣传光碟,汇编生态建设文献,举办 “中国(衢州)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设立宣传牌,开通“浙江绿源-衢州生态市建设网站”等形式,扩大衢州创建生态市建设的影响,展示了衢州良好生态形象,打响了衢州生态品牌。

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 篇4

为了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积极性,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结合《xx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及内容

1、考核对象:xx社区及辖区内xx个行政村。

2、考核内容:《xx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实施方案》中各项责任指标落实情况;日常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村两委会(社区)办公场所及村内街道卫生、绿化情况;文明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情况;其它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考核办法

考核评分实行百分制,分别从领导重视、氛围营造、精神文明创建、职责任务落实情况及创建成效五个方面实行月检查、季考核,综合以下方面,进行评定。

1、听取汇报、查看档案、实地检查评分情况;

2、镇创文办组织的抽查、明查暗访、阶段督导情况;

3、问卷调查情况;

4、省、市、县组织开展的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选情况。

三、评分标准

1、领导重视(15分)(1)村两委会班子对创建工作内容进行了专门研究,召开了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会,有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人员。(2分)

评分标准:召开安排部署会得1分,有分管领导和固定工作人员的得1分。

(2)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建立台帐。(2分)

评分标准:无工作方案扣1分,无台帐扣1分。

(3)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整改。(6分)

评分标准:无故未按时整改的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4)工作中积极配合,没有推诿扯皮现象。(5分)

评分标准:发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2、创建氛围(10分)

(1)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墙报、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开设创建文明县城常识专栏,并定期更新。(4分)

评分标准:有宣传专栏得2分,每更新一次得0.5分,最多4分。

(2)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参与“文明新风大讨论”等活动,干部群众对家庭美德知晓率达到95%以上,对公民道德20字规范知晓率达100%。(2分)

评分标准:根据镇创文办明查暗访情况和问卷调查情况得分。

(3)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推广,开展学习先进的相关活动。(2分)

评分标准:推广了先进典型得1分,开展了相关学习活动得1分。

(4)在村级重要路段制作创建公益广告宣传牌至少2块。(2分)

评分标准:少1块扣1分。

3、精神文明创建(15分)

(1)将文明村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全年工作计划,有方案、有活动。(2分)

评分标准:制定了计划得1分,制订了方案、提供了活动资料得1分。

(2)深入开展省、市、县文明村创建活动,积极推介本镇、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4分)

评分标准:向县文明办提供了相关典型得1分,获得县级文明村镇称号的得2分,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的得3分,获得省级文明村镇称号的得4分。

(3)在本村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有方案、有评比、有结果、有资料,文明家庭、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20%以上。(2分)

评分标准:制订了方案得1分,提供了相关活动资料得1分。

(4)积极开展县、镇举办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有规模的文体活动,有资料、有活动、有总结,并提供开展活动相关图片。(4分)

评分标准:组织参加县上文体活动得4分,参加全镇文体活动得3分,自行开展活动的得2分。

(5)积极参与、支持双拥共建、扶贫济困、种绿护绿、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捐助活动,有资料、有记录。(3分)

评分标准:开展了公益活动得3分,否则不给分。

4、创建责任落实(60分)

(1)党组织建设和管理(10分)。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支部创建活动,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资料、有记录、有考勤、有笔记;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并付诸实施,建立了村务、政务公开制度,编制了村务、政务公开目录,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办事程序,群众对党支部、村委会行政效能满意度达90%以上;积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业务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依法执行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制度,形成村、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确保选民参选率达80%以上。

评分标准:以上每条各占2分。

(2)思想道德建设(10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积极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组织学习市民教育读本,普及率达到100%;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场所、有活动载体;积极参与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村干部对道德模范知晓率达到95%以上;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村、进组活动,法律知识普及率达85%以上,有组织机构、方案和资料。评分标准:以上每条各占2.5分。

(3)环境卫生整治(10分)。积极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干部群众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有方案、有措施、有资料;在节能、环保、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有教育活动,节能减排等指标达标。

评分标准:以上每条各占5分。

(4)创建活动(10分)。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有方案、有活动、有记录、有资料;大力推广文明用语,各类活动及各种会议用字符合规范标准;对群众进行以邻里团结、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见义勇为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教育,村干部受文明知识教育率达95%;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农村群众、社区居民对文明创建知晓率、参与率达95%,支持率达95%以上;农村文体活动丰富,每季度开展1次以上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

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 篇5

一、申报企业内部优质工程、文明工地的程序

1、各单位承接的工程造价2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200㎡以上的工程,工期在三个月以上的,达不到省、市级优质工程、文明工地规定要求,且现场需提交建设单位档案资料、受监备案工程项目,必须到集团公司工程部进行备案。签订《工程四项管理》责任状和《安全生产承诺书》,并填报优质工程、文明工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申报表。

2、在厂、矿企业内的工程项目,达到要求规定的也可进行申报。

二、创优质工程、文明工地达到的标准

1、优质工程达到的标准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各项质量保证资料齐全且达到交档的要求,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及试验报告等齐全、有效。(2)各项质量管理资料,如施工组织设计、分项(部)技术交底、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批的抽检资料齐全。

(3)现场分部工程基础、主体实测实量及观感评定,达到83分及以上者。见《工程质量实测实量、观感评定检验标准》。(4)装修、水、暖、电等检验批合格率达到95%以上。(5)控制质量通病的发生。

2、文明工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达到的标准(1)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的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各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

①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责任及相应管理制度齐全,认真履行职责。

②各种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齐全,并经监理审批。分部(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齐全。

③环境的辩识、危险源辩识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齐全。

④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处罚记录齐全。

⑤现场的施工用电、脚手架、基坑、模板、提升架、塔吊、施工机具、三宝四口防护等管理到位。

⑥有漏电保护器测试仪,并有检测记录。(2)文明施工管理:

现场搭设的临建,必须按集团公司制定的强制性标准执行。外观要展示集团公司的风采。

①积极争创省、市级文明工地,有方案,有组织机构。②大门口、七牌三图、围挡设置符合文明施工要求。③材料堆放整齐、道路畅通,按要求做好硬化。④做到工完场清、建筑物内外无垃圾。

⑤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操作规程牌齐全。

⑥办公室的岗位责任制度齐全、卫生洁净;库房内的物品摆放整齐、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存放、警示标志齐全。

⑦宿舍内外洁净、无私拉乱接现象、各种制度齐全。⑧消防器材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

⑨现场设有急救箱,并配备常用药品,饮用水卫生。

三、优质工程考核评定内容和方法

1、优质工程的评定:分为基础(含防水)、主体(含钢结构)、竣工验收三大分部组成。基础、主体完工后,集团公司组织分部验收。采用实测实量、观感评定每项评分达到83分,为创优达标基础分数。集团公司、分公司及时组成专家组进行工程实体复验。复验内容包括:结构复验、实体抽查检验、观感二次评定。结构复验包括:砼回弹、钢筋扫描、钢结构探伤、保证资料复审、实测实量、观感二次评定。经专家组核验达到83分以上时,则进入优质工程候选单位名单。

2、竣工交验阶段评审内容包括:装饰装修、屋面防水、门窗、给排水、采暖、电气等分项。

竣工核验主要对工程实体的观感评定、现场实测实量两项考核,各占50%进行评分。观感和实测实量各分项工程内容,按所占比例根据工程性质由专家组确定。

3、优质工程等级得分以竣工交验考核为准。基础、主体均为达标分,不进入总评分,最终核验达到90分定企业级优质工程。

4、企业级优质工程专家成员为:集团公司副总、工程部、技术部、综合办、经营部全体人员、分公司经理、副经理、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成员。

四、文明工地及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考核及评定方法:

1、凡申报创优的工程项目部,工程部、技术部将到现场进行服务、指导予以支持、帮助。

2、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考核采取分部工程考核、平时检查、月联查评分为依据。其中:分部工程考核占25%,平时检查25%,月联查占50%。

3、平时检查由工程部、技术部及相关的项目部成员组成。月联查由联查组成员、分公司副经理、项目部成员组成。分部工程考核由集团公司主管副总、工程部、技术部、受检单位分公司经理、生产副经理、项目部成员组成。均采用现场打分。

4、文明工地的评定,单位工程在三个月以上的文明施工加权平均值达到85分以上。按考核的得分排序,依次列入候选单位,上报集团公司。

5、安全生产单位的评定,单位工程在三个月以上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加权平均值达到85分以上。按考核的得分排序,依次列入候选单位,上报集团公司。

五、其它

1、优质工程在检查中未按作业指导书执行质量保证资料不到位、使用不合格材料、出现屋面渗水、地下室渗水、地面返砂、严重质量 缺陷等现象,取消评优资格。

2、文明工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出现下列情况取消评优资格。(1)管理机构不健全、无安全管理资料的。

(2)在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重伤事故、火灾事故的。(3)未按集团公司强制性标准执行的。

(4)因故被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停工整改通知单的单位。

3、所有进入优质工程,文明工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名单,在集团公司宣传栏内公示15日后。根据平时和联查时的影像资料经集团公司审批后,公布获奖名单。

4、获得(证书级)优质工程、文明工地的奖励,若当年拿不到,暂按企业级奖励,待次年取得证书后,补足余额。

5、奖励标准执行《省级、市级优质工程、文明工地管理办法》。

创建平安校园考核办法 篇6

遵照临潼区教育局关于创建“平安小学”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创建“平安校园”考核办法如下:

一、考核原则

提高认识,防微杜渐,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

二、责任与分工

1. 组长刘亚西:总体负责学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创建工作及安全工作的整体宣传;组织校委会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排查;负责安全事故的上报事项,做好突发事件的领导处置;督查创建工作的实施; 2. 副组长聂雨生:负责创建工作及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对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协同组长做好处置与上报工作,并负责事故后期师生及家长的稳定工作。樊磊欣:负责创建工作的资料完善和建档工作;负责检查各班创建工作及安全教育的实施工作;协同组长做好事故的处置工作,协同副组长聂雨生做好善后稳定工作。3. 校委会:负责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检查工作,对安全隐患或师生不稳定情绪、不安全思想做好汇报工作。协同组长副组长做好事故处置及善后工作。

4. 全体教师:负责创建工作的具体宣传工作,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对自己发现的学生中安全隐患有汇报学校的义务,对学生中不稳定情绪、不安全思想有教育的责任。

三、考核办法 主要从个人履行上述职责方面进行考核评定,以考核、绩效工资的奖惩为具体体现。

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 篇7

创建现代消费文明

是打造低碳城市品牌的关键

严峻的生态环境决定我们要走低碳之路, 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选择。不仅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 也要求生活方式由高碳转向低碳。这是继工业化、电子化、信息化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 即低碳革命, 这次革命将给社会带来全方位的改变。前三次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尤其是工业革命, 使得社会生产效率空前提高。不过它们是以消耗能源、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为代价的, 而低碳革命却是以节约能源、减少甚至去碳化为主要目标, 将带来人们生活的很大改变。过去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基础, 开发产品, 不太关注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 而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却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的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需要, 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人们不断追求富裕和幸福。但是富裕未必幸福, 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带来的往往是难以挥去的遗憾。具有嵌入富裕基因片段上的先天不足, 就是伴随消费而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 破坏了生活环境, 降低了生活品质, 于是人们把这些往往归罪于生产, 因为浓浓的黑烟多来自工厂。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真正的原因是消费者的欲望。正如印度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世界满足人的需要绰绰有余, 但却不能满足人的贪欲。”到底谁该承担主要责任?是消费者。我国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由于投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因投资所导致的碳排放也必将由未来的消费者所承担。因此, 一个最大化终生福利的国家的消费行为, 理应承担碳排放的全部责任。”

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作出的理性选择, 要求是推进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生态化, 塑造现代消费文明。不过, 消费具有刚性, 让人们扩大消费可以, 适当“奢侈”人们也不反对, 可是让人们为了低碳而放弃一些现代生活方式就很难, 尤其是城镇居民, 因为他们更适应现代“高碳”生活。不过, 打造低碳城市品牌又必须从创建消费文明开始, 因为城市消耗了80%以上的能源、污染了流经城市的80%的河流。转变城市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势在必行。我国城市发展转型必须从创建消费文明开始, 进而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建立低碳工业模式, 并与建立低碳社会相结合。

创建现代消费文明, 促进低碳城市品牌建设

1. 加强消费文明氛围建设。

消费是人需求的表现, 在不同历史时期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显示着极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所以它不是单纯的个人经济行为, 而是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水准和文化程度, 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低俗与文明之别。不健康消费理念指导下的消费方式是低俗消费, 如奢侈消费;而健康、理性的消费是文明消费, 如绿色消费。在当今文化消费方面, 就有“庸俗、低俗、媚俗”现象, 这是“低碳”非文明消费,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崇尚低碳生活、坚持文明消费, 是具有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的表现。从营销学视角看, 这是先进的社会营销理念, 是消费者、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是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所以,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并不是简单的降低二氧化碳排量那么肤浅, 而是要从根本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自觉公德心的高素质公民, 营造文明消费的文化氛围, 这才是低碳生活的根本, 也是塑造城市品牌的核心。莎士比亚的“城市即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城市人群的精神就是这座城市的精神, 城市居民的文明就是城市的品牌价值。另外一层含义是, 城市就像人一样, 是个有机的生命体, 既有一个生命体生理发展的规律, 也应有个体的人文素养;既有个体成长的规律, 也有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的生态循环机理。基于此, 我们应积极进行对城市居民的价值引导, 影响他们的消费时尚, 养成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 寻找传统的节俭美德与现代社会消费变化之间的结合点, 提升城市整体消费品味, 注重城市精神的价值, 扩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总之, 没有文明消费意识的城市居民, 就没有消费文明的氛围;没有消费文明的氛围, 就没有真正的低碳生活;没有精神价值的低碳生活, 就没有内涵丰富的低碳城市品牌。

2. 加强消费文明内容建设。

消费文明是个相对意义的概念, 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在低碳时代, 人们在选择消费方式时是否具有责任感和公德心, 是否选择低碳消费、健康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等科学消费方式, 标志着其文明程度的高低。追求文明消费, 在物质消费层面要珍爱生命、简约健康, 在精神消费层面要陶冶性情、提升素养, 真正让消费者体验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真谛。而反文明消费, 往往表现为违背生态伦理的异化消费, 如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畸形消费等。也许他们主观上也在追求健康和幸福, 但事与愿违。其实健康和幸福的指数源于人与人消费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消费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消费关系的和谐, 这三位一体协同于低碳城市建设平台之中。在这个平台上, 许多城市积极打造低碳生态的城市品牌。由于提高城市消费文明程度在于居民的文明素质, 所以要培养居民科学的消费观念, 让他们知道应该消费什么、如何消费。人们的消费是有消费者权益保障的, 可实现欲望追求与消费约束性的统一, 实现感性消费与理性消费的统一。而这些统一的程度和包含的内容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认知和经验积累, 为此消费文明受到社会的影响较大, 因为消费行为的社会性决定了学习是后天获得消费体验的主要途径。文明消费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原则上看, 应是在低碳背景下, 兼收并蓄、中西合璧。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消费文明的基因, 农耕文明孕育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 这有益于现代低碳城市建设。因为农耕文明几乎就是生态循环的低碳模式, 在几千年改造自然的实践中, 充满着天人合一的原始生态意识,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是有整体观念的民族, 具有大局意识。东方文化的个人、集体与国家的统一、协调思想, 有助于培养人们理性科学的消费意识, 西方的实用消费理念有助于人们克服奢侈消费、盲目攀比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界定科学合理的消费内容, 是促进低碳城市品牌建设的关键之一。

3. 加强消费文明机制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 篇8

一、规划先行、避免盲目

城市环境建设规划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城市环境精细管理常态化的首要环节。泉州着眼建设特色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找准影响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环境建设经验,突出顶层和全过程设计,制定出符合泉州特点、具有泉州特色、体现泉州特征的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做到全市有总体规划统领,县(市、区)有区域规划统揽,以及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相互配套完整实用的规划体系。

中心市区市容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外貌,又是生态文明城市内涵的窗口。所以,市容专项规划应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泉州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常常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来替代市容专项规划,给城市的容貌景观留下了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或不足。如:道路网络和路灯、绿化等道路附属设施,以及道路两侧建筑设施之间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不预留停车位和小区绿化空间而占用慢车道、人行道,道路两侧建筑设计风格和主色调不和谐;市容景观缺乏统一谋划,不能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广场、雕塑、喷泉和游乐休闲等人工景观设施,以及草坪、丛林、河流等自然景物,与城市地貌特征、建筑设施、风土人情不和谐;市容“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私家车哪里停?小商贩哪里摆摊?小商业广告哪里发布?这些细微的民生问题考虑不周,以致造成乱停乱放、乱摆乱设、乱贴乱写等“顽症”。

因此,泉州从城市市容实际现状出发,进行市区景观大道规划、主干道两侧建筑设施景观更新改造规划、城市内沟河两侧风光带规划、市区户外广告景观设置规划、市区主干道广告灯箱设置规划、楼宇亮化景观规划和临时摊点群设置规划和改造等,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容管理的全局进一步拓展市容专项规划的深度、广度、规模和范围,以发挥市容专项规划在市容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掌握城管工作的主动权。市容专项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市容进行整体布局和通盘考虑的专业规划,它包括建筑设施容貌技术规范、市政公用设施容貌技术规范、市容管理设施规划、城市景观规划、户外广告及标识设置规划等五个部分。其中,前两项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市容专项规划经主管部门和专家评审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乡村是生态文明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泉州非常重视中心市区的边界规划控制,以及郊区和乡村的规划控制,并当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在规划实施中,泉州坚持长远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文明的思路,在产业布局方面尽量考虑环境友好型、绿色环保型,有选择地招商,把低碳、环保、可循环、高附加值的产业招进来;增强规划的法律意识,非按法律程序办理修订的一律不准变更规划。

二、突出重点、精心创建

按照规划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抓住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的原则精心推进。几年来,泉州重点实施项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市政道路设施配套建设

确保城市道路主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窨井等附属设施的完好,实现道路综合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对老市区主干道存在小区出入口多、人车分流疏导组织差、人行道和慢车道混杂等问题,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堵住部分小区出入口,并实施人行道和慢车道的改造,解决了人车分流、车辆起步距离小问题,以确保畅通;对新市区的道路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既考虑车行问题,又考虑人行问题,保证不留后患。

(二)加大环卫设施的投入

在解决好以政府独资建设的大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以各种筹资方式投资建设的垃圾处理焚烧厂的基础上,加大垃圾清扫机械、道路清洗机械和收集转运车辆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机械化清扫率,降低人工清扫负担面积,提升城区清洁率,确保主次街道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无扬尘污染。同时,重视如厕难问题,改造建设一批档次较高的厕所,尽可能人性化地配置设施(包括除臭、音乐、洗手设施等)和蹲位(包括残疾人专用蹲位);对无法进行新建厕所的老城区域,购买添置一些移动公厕。

(三)开展绿化行动

开展以“护绿、增绿、提档、特色”为主题的绿化行动,实现城市绿化全面上水平。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道路绿化带建设、广场公园绿地建设、街道休闲绿地建设、内河岸边绿化带建设、行道树补栽补植工作,大力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在实施绿化行动时,做到“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内涵、突出管养”和“注重绿化、注重美化、注重花化、注重生态”,努力营造青山绿水、拴心留人的生态环境,达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园、绿树成荫”的绿化效果。

(四)管网综合改造

实施排水排污管道和内沟河的综合整治,保证暴雨道路不积水、污水排放入管和内沟河水质碧波荡漾。在前几年截污纳管、管道疏浚的基础上,对雨水管道不畅的地段和污水直排内沟河的居住区进行雨污水管道改造,以及实施对河底泄水改造、河墙清洗等,以解决局部路面积水、污水管网不完善和城市河道水系不畅,造成内沟河黑臭,影响市民出行和人居环境的问题。

(五)背街小巷整治

进行老旧街面和背街小巷建筑物的整治,使城市建筑物容貌焕然一新。对老旧街面建筑物的外立面有计划、分阶段实施清洗、粉刷和外装修,精心打造高低错落、远近互衬、色彩协调的建筑物立面景观;对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既做好保护各街巷的历史文化,房屋改造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又精心设计,尽量做到管线敷设下地,并有效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营造街巷优美环境。

nlc202309010544

(六)夜景工程建设

推进夜景工程建设,勾画动态、飘浮、神秘而又美妙的泉州夜城。充分利用城市的江河,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布局夜景,在沿江、沿河的堤岸上布置高杆灯,在堤内绿化带布置草坪灯,在城中大桥头配置适当的霓虹灯、旋转灯、投射灯,在公园、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动感音乐喷泉。

三、强化服务、创新管理

泉州城市管理部门围绕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目标,坚持“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第一、发展第一、队伍第一”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城市,高标准实施净化、亮化、美化、彩化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创新管理工作,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一)以市容考评为抓手,推进精细化城管

首先,根据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排水排污、广告设置和公园景区的管理规范,制定常态化专项考评考核标准,实施考评考核;其次,围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突出重点抓好各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再次,按照“强化日常管养,强化落实责任,强化上下联动”的工作要求,及时快速地落实整改考评中发现的管养问题,实现市政设施完好无损、市容整齐有序、路平街美、环境舒心的效果。

(二)以为民惠民为目的,推进社会化城管

通过“114”电话投诉举报热线,启动举报有奖制度;结合月度考评、年度总评,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经费核拨机制;组织社会监督员对社区、道路、公厕和住宅区等进行常规现场考评和暗访,定期抽评车站码头窗口单位、公交候车廊、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成立以人大政协老领导牵头的市容市貌观察团,定期观察市容市貌情况,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解决市容市貌问题;鼓励引导社会志愿服务者参与城市管理;开通市政政务微博,及时将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发布上网,主动回应公众诉求,接受市民的咨询、建议、投诉与批评;加强与媒体互动,强化正面引导,曝光市容市貌问题。

(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进现代化城管

首先,建设管理网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城市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并按照工作职能和任务明确职责,即:市、区两级城市市容考评中心分别设立信息指挥中心和信息监督中心,负责信息采集接收、复核、立案、协调处理(派遣任务)、督查和销案归档等工作;市、区直市政市容管理单位、街道办事处及派驻社区城管人员和协管员为解决问题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定区域、定时限”完成城管现场处置工作任务,并负责处理结果情况反馈。

其次,建立工作流程。市、区两级城市市容考评中心购建城市管理日常信息采集设施设备,即:“数字城管”设备,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采集传输—任务案件立卷—任务调度派遣—任务案卷处置—处理情况反馈—现场核实结案—系统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的“数字城管”工作流程;市、区直市政市容管理单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相应建立“任务接收—立案—派发—现场处置—反馈—结案”等六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再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对所有城管信息,按照轻重缓急处置原则要求,划分为三类:一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数字城管”分派任务指令时,工作人员必须在30分钟(白天)、50分钟(晚上)以内到达现场处理;二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任务指令时,必须在三天内完成处置任务;三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任务指令时,必须在七天内完成处置任务。

通过“数字城管”,增强问题发现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效能,达到最大程度赢得广大市民对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工作的赞成、拥护和支持,努力凝聚民心,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营造生态风尚,推进生态文明城市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李利)

上一篇: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下一篇:空心村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