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相关论文(精选8篇)
研究迅速变化的分析方法
在世界高等教育持续而快速变化过程中,私立高等教育特别引人注目。仅仅在几十年之前,在多数国家,私立高等教育还不存在或者是处于边缘地位。而今天,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转型国家,私立高等教育规模在全部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世界发展趋势相一致。尽管与亚洲许多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相比,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较小,但是它的发展态势生气勃勃,在公立高等教育单独存在了近半个世纪之后,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又重新出现了。
现在,人们对于私立高等教育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特别是在私立高等教育近些年来才变得重要的国家,情况更是如此。这也包括私立高等教育扮演角色的问题。赞成者倾向于持私立高等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观点,而批评者则往往看到私立高等教育作为主导形式的负面影响,私立高等教育的参与者则从他们所在学校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
当人们就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进行思考和辩论时,往往采取了过于简单化的方式。赞同者和批评者所提供的材料,对私立高等教育不是夸耀就是贬低。当公共政策制订者参与制订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时,他们也往往想要得到关于私立高等教育的目前状况和他们希望如何做的简单看法。但是,关于私立高等教育真正角色的分析却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在简单看法和通过研究才能了解到的复杂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分析者不必渴求从人们头脑中消除所有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简单看法。但是,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于这些过于简单化的看法提出挑战吗?我们有责任获得私立高等教育的真正知识,也有责任为政策制订者提供有效的背景资料。
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主题,与一些人继续传播的过于简单化的观点不同,而是对于迅速发展的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合理思考,我们应该把握这样一个事实,即私立高等教育过去不曾扮演过一个基本角色,今后也不会扮演一个基本角色。事实上,私立高等教育扮演着一些不同的角色。发现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类型和形式,是研究分析工作所面临着的一个重要挑战。私立高等教育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我们考察私立高等教育的哪些方面,什么时候考察和在什么地方考察。
进一步讲,在确定私立高等教育应该扮演什么样角色的规范性称述中,我们不能说那一种说法是不当的。对于私立高等教育系统来说,在政策制订者乃至社会中讨论角色问题,既是正当的,也是有益的。本文的观点是,这种讨论必须:(1)不能代替关于私立高等教育真正角色的实证分析;(2)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3)看到私立高等教育扮演的各种角色。否则的话,对于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讨论,将会导致不够实际的、不够细致的和不够充分的称述。与私立高等教育角色多样性主题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涉及私立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应该顾及到现实多样性,而不是采用以一概全的方法。
很清楚,我在此提出的方法,与强制命令的方法是不同的。从某个方面讲,这种方法与通常充满激情的呼吁私立高等教育在新世纪中承担“学术优异”或“服务社会”角色的做法相比,不那么让人感到满意。除非与某一些学校的现实性或可能性相联系,否则这种角色定义是没有什么分析价值的,即使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参与者的热情和积极性,或者说有利于从法律角度保护私立高等教育免于诋毁者的攻击。
我将在国际背景之下,讨论私立高等教育的多重角色,这当然要适合特定国家和特定学校的情况。尽管本文具体参考了中国的情况,但是历史、政治背景以及和快速变化公立高等教育特征的关系,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都必须由专家来仔细研究,包括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研究高等教育的专家。我十分愉快地接受上述学校的盛情邀请,前来中国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其部分原因在于,希望与这里的研究人员建立学术合作关系,并通过福特基金会资助的“私立高等教育在全球的发展”项目,建立一个以美国奥伯尼大学为联络中心、世界范围的研究者网络。
在可以获得资料的基础上,我简要地对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进行了一些分析。但是,私立高等教育的格局正在变化,在即使像美国这样私立高等教育连续不断存在的国家也如此,在中国和其他项目国家中,变化更为剧烈。因此,应该把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当作需要在尽可能多的国家进行验证和修正的假设。
本文将依次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在缺少中央计划条件下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2)私立和公立角色的特殊性;(3)在确立私立高等教育角色时,背景与选择的综合考虑。
在缺少中央计划条件下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多数具有一定私立教育历史国家,私立高等教
育的发展能够说明它的多重角色是如何演变出来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在没有宏伟规划的条件下,私立高等教育得到了发展,其角色得以确立。没有对私立高等教育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做出详细的规定。情况常常是,私立高等教育的突然变化让人感到吃惊。对于习惯使命和形式多样化和分化的教育系统来说,私立教育的这种扩张被看做是一种动态化的自然扩张。但是,对
于大多数系统来说,基于它们的实际情况或标准化办学使命及其实践的传说,以及集权政策制订过程,如果私立系统采取这种扩张方式,常常使人感到震惊。不是依循任何中央计划,私立大学的角色是动机多样性和导致不同类型私立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对在公立高等教育长期垄断背景下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细致分析,是关于拉美国家的研究。对于多样性实际情况描述的简化形式,揭示的不是私立教育发展的一种模式,而是三种基本模式。与每一种模式相对应,都有一系列角色。在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个浪潮”中,出现了一些宗教性质的天主教大学。在“第二个浪潮”中,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针对“大众化”所做出的反应,或者说它是对公立高等教育精英地位下降的一种反应,公立高等教育地位的下降表现为面向的社会阶层、教师、劳动力市场对应关系等方面。在“第三次浪潮”中,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针对公立高等教育供不应求和免费高等教育所做出的反应;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与入学有关,提供不同入学机会的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也许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正是在第三次浪潮推动下,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需要对私立高等教育在不同地方的特殊发展形式予以仔细的研究。
从全球范围内看,拉美国家是私立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高等教育总的在校生人数中,私立部分所占的比例大约为3,1955年,这个比例达到14,1975年达到34,今天,这个比例大约为40.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程度高的另外一个地区是亚洲。但是很难对亚洲的发展做一个概括,因为亚洲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其中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私立高等教育占有很大的比例,甚至超过了拉美国家的比例,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公立高等教育仍然占垄断地位。在后一组国家中,中国属于近年来民办教育发展冲破公立垄断地位的国家之一。
在亚洲,公立高等教育垄断地位被公立和私立并存所替代的国家数量正在增加,与中国类似的国家还包括柬埔寨和越南,在其他地区,这种特点更为明显。到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在欧洲和非洲,私立高等教育仍然是凤毛麟角。在这些地区,多数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要么是不存在,要么是处于边缘地位,或者是微不足道。这种状况的改变往往是突然的,是在没有战略规划前提下实现的。在欧洲,随着一些国家性质的转变、政府财政调配力量的削弱以及私有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政策导向,私立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教育政策之外的这些力量,也导致了公立学校在财政和管理方面的私有化倾向。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本文所要讨论问题的范围。私有化包括私立机构的发展,这种变化在经济转型国家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中国、东欧和中欧,在一些非洲国家,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在一些西欧国家,如德国,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我们在下边的论述中将会看到,不论是私立高等教育最近的发展还是早期变化,私立高等教育所扮演的部分角色是与公立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而扮演的另外一些角色却是新颖的。但是,不论何种情形,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不是在宏观设计之下进行的。对于经历剧烈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国家以及发生巨大变化而缺少对政治和社会变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的政治系统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详细而包罗万象的高等教育公共计划之外,私立高等教育也有一定的社会发展空间。中国在这方面有一些不同,它的政治系统是连续的,因此上面关于在没有计划条件下发展私立高等教育以及私立高等教育所扮演角色的概括,当推广到中国时,需要做认真的核实。但是,即使在中国,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是,政策制订者和分析人士努力规范和调整出现的现象,而不是预先设计这个系统。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几乎不对私立高等教育及其角色进行任何设计和规划,即便是有设计和规划,也是对公立部分实施的,如对公立高校实施学费制度。
在一些重要的方面,美国的情况是特殊的,但是在我们现在所讨论问题上,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更是在没有中央计划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并且私立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扮演多种多样的角色。乍看上去,美国的情况与我们所考察的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向背而行的。历史上,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所占的比例曾经达到过50,在近几十年来,这个比例一直徘徊在略高于20.更令人注目的是,美国曾经是私立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今天它的规模只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用停滞这个词来描述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状况,是一种不确切的说法。有以下几条理由:第一,与公立高等教育一样,私立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第二,私立高等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它表现在部分私立学校从宗教性质转变为世俗性质,部分私立学校从文科学院(liberalarts)转变为职业(profeional)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在私立学校宗教性质退化的同时,它们所涉及的宗教范围却在扩大,甚至包括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t)。私立大学宗教角色的削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的世俗学校相对快速发展造成的。在数以十计的学校消亡的时候,另外一些学校又获得了新生。近来,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美国凤凰大学(PhoenixUniversity)、西乐万学习机构(SylvanLearning)等为代表的营利性大学的发展,这在全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私立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些变化,不仅不是在宏伟计划指导之下进行的,而且对它们采取的分析方式是应对式的:争相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没有蓝图的情况下发生变化,是私立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
由于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确定没有依循某一种清晰的计划安排,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实证分析的研究方式,来获得私立高等教育真正角色的信息。对于美国来说,这种研究方式是适当的,对于象中国这样的国家,这样做的迫切性更强,因为学者现在所研究的现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它的出现。
与公立高等教育的角色不同吗?
在近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中国,私立高等教育最强劲的发展形式,是与前面提到的“第三次浪潮”有关的。在公共预算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地方,学生要会付钱接受其他选择。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已经超过了1986年“第三次浪潮”所发现的情形,因此有必要就私立高等教育在全球的发展开展重新的研究。一些私立学校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向学生收取学费,提供含金量不高的文凭,提供的教育质量也要差一些。许多学校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要赚钱,不论正式和合法的称谓是否如此。从积极方面看,许多私立大学扮演了扩大入学机会的角色,过去没有机会上学的人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上学的机会。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扮演了提高社会公平性的角色。另外一些学校提供了公立学校之外的入学选择机会。如同在中国的情况一样,许多私立大学,不论是否为没有条件进入公立大学的人提供了入学机会,大都是面向劳动力市场,为新兴的、开放的和私营经济服务。它们开办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旅游、计算机和英语方面。它们很少声称要办成具有博士学位教育、从事基础研究、拥有大型实验室和图书馆或者以全日制教师为主的学术精英。这就为批评者把这些学校不看做是“真正大学”,从而贬低这类学校的合法性提供了借口。这些学校常常在上面提到的快速发展的产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多数公立学校一样,它们能够扮演合法的学术角色,而多数公立学校也与传统意义上的真正大学的角色相去甚远)。对于以企业为导向的角色,它们在受到一些人攻击的同时,也越来越吸引着其他众多的人。
诸如专业领域和就业导向等问题,为得出以下结论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即尽管私立高等教育内部具有多样性,但是在某些方面,私立高等教育扮演着公立高等教育所不能扮演的角色。从世界范围看,除了美国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外,私立高等学校,不论质量的优劣,它们都集中在一些办学费用较低而就业回报较快的专业领域。用与意识形态术语有重复的经济学术语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私立高等教育比公立高等教育扮演着更为人们所注目的角色。
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形成一个私立高等教育与公立高等教育扮演角色不同的的一般印象。实际上,它们的角色既有差别,也有重叠。在收入渠道和管理结构上,公私立大学的差异较大,而在提供入学、培训和证书等方面,公私立大学所扮演的角色是相同的。
取决于具体情况,一些私立学校想要歪曲它们与公立大学在角色上的差异。一种倾向是扩大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倾向在美国这种系统中表现地最为明显,因为在美国私立学校具有合法性,“私立”比“公立”有更强的正面含义。私立学校需要向学生、赞助者和其他人士说明,它们在质量、办学使命等方面,确实有与众不同之处,以便使自愿行动者觉得,它们是值得资助和支持的。它们必须突出它们的特殊作用。
从另一方面看,在许多国家,私立学校有一种倾向,它们故意夸大它们与公立学校在角色上的相似性。“我们从本质上是相同的”,这句话本身就意味着我们两者都是合法的。对于缺少私立高等教育传统的国家,特别是既缺少资本主义的传统,又限制市场竞争在经济领域作用发挥、将社会领域作为一个公共领域来对待的国家来说,角色的合法性是极其重要的。在很多方面,乌克兰和中国是两个例子,人们不愿意用“私立”这个词,而喜欢用“非公立”或其他类似的词汇。在使用“私立”这个词的国家,如拉美许多国家,学校领导要花力气使公众和决策制订者相信,私立学校也承担着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私立——公立之间的差别是难以区分的,私立学校的代言人要么是扩大要么是缩小其特殊性。需要说明的是,事实上,私立学校的特殊性是有限度的。
如果我们只注意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就不能把握事物的真实性。毕竟,私立高等教育产生的基础与公立学校产生的基础是不同的。但是在哪些方面不同,往往只是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而不是事物的全部。一般来说,学费而不是政府预算,是私立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换句话说,就是私立学校在一些方面或有些方面,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或与公立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在其他许多方面,公私立学校所扮演的角色是近似的。在私立学校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公立学校所不能满足大量需求的地方,它们可能没有动机去扮演与公立学校不同的角色,或者向人们表示它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对于同质性事物数量的市场需求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不需要这些私立学校扮演不同的角色。另外,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相似性还在于,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的私立学校的教师,会将公立学校中的一些规范和做法带到私立学校中。当他们离开公立学校时,他们把课程、规则信仰以及备课笔记带到了私立学校。在有些情况下,他们并不离开公立学校,但是他们同时在公立和私立学校中任职。教授是把规范从公立学校带到私立学校的携带者的思想,在中国是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公立学校的退休教授在民办学校担任教师或管理人员的情况非常普遍。
在上面最后一段讨论了“同型性”(isomorphism)的一些形式,所谓同型性是指组织形式的复制。压服性同型性力量是强大的。虽然政府和公众舆论允许私立高等教育的出现,但是前者对后者有一定的约束,例如要求私立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与公立学校的一样。有时,私立学校想要采取不同的做法,以便与它们的特殊角色相一致,但是它们的做法要获得政府或其他公立大学利益和规范占主导地位公立机构的认可。全球认证运动的开展就能说明这一点,它们对私立大学扮演特殊角色有所限制。想要通过国家法律建立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国家,就有很大的可能对私立大学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做出规定。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各项公共政策,想要极力弄清楚标准化的结构、内容和过程以及赋予学校(包括私立学校)什么样的选择机会,这样起到鼓励角色分化的作用。
私立高等教育常常因其内部异质性,包括与公立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而与众不同,但这不意味着每一所私立学校在它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中都是独特的。在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在私立或公立每一个部分内部,情况也一样。对于这一点,我们要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在即使美国这样私立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也不例外,当然在中国这样变化迅速的国家,更应该这样做。
在背景和选择作用下出现的私立学校的角色
当正规的国家法律和规则对私立大学角色的潜在特性有所制约时,它们也会指出其背景和选择,私立高等学校不是简单地选择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它们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进行选择的。所谓背景包括政治规则、历史传统、规范和经济约束。
它们也包括公立高等教育的影响。将国家法律和规则当做私立学校选择的背景条件,是容易被理解的,而公立高等教育的影响却常常被忽视。在政策文件中,对此很少提及,学者也很少注意这类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公立学校的作用效果是无规则的,也是难以预测的。为了激励与“第三次浪潮”相关的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论是巴西还是中国,都没有限制公立高等教育的规模,公立系统的质量也是其他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与此相对,墨西哥和许多拉美国家,在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目睹了精英型和学术型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因为公立学校发展很快,在一些方面退化了。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任何中央计划予以提示。在东欧和中欧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公立大学悄悄地降低了自己的学术水准,转向学术性不太强的领域,如会计和工商管理,如果允许的话,私立学校是可以集中在这些领域的。
对于那些在私立高等教育系统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希望在新的世纪,私立学校所扮演的角色是通过选择、价值观和目标来确定的,所有这些都是合理的。换一种更直接的说法是,私立高等教育所扮演的各种各样角色,是由私立高等教育之外的因素和力量决定的。这些因素和力量既包括公立高等教育,也包括公共政策制订者,另外还有企业领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健康状况。私立高等教育要么对其角色在很大程度上由其他因素所决定而感到不快,要么在私立学校相关性、效率、透明度和高等教育及社会发展趋势方面夸大事实。
事实上,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确立是有条件的,在有些情形下,它们与公立学校角色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这种看法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外部力量在限制私立学校一些选择的同时,也提供了另外的选择机会,而正是在后一种情况下,私立高等教育可以确定自己的角色。被忽视的另外一个事实是,相似性与特殊性往往是相伴随的。私立高等教育是两者的混合。一所宗教大学可能在多数方面与一所公立学校很相近,但是它可以履行自己的宗教使命,这样做的结果,它在学生、教授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十分特别的。
关于角色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观点,在私立教育内部也同样成立。尽管不是每一所私立学校都扮演着与其同伴不相同的角色,但是每一所私立大学都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角色。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幅完整的图象,虽然我们注意到私立学校的角色由公共政策选择和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单个的私立学校常常能够和应该关注自己的真实角色和理想角色。为了把事情做得更明知一些,它们需要对其特殊性的制约因素、机会和激励因素进行评价。对于一所私立学校及其目标、传统、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有意义的角色,对于另外一所私立大学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面向未来
我们最后表述的观点和整篇讨论,都不排除围绕私立高等教育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的必要性。不断地思考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问题,是十分有益的。在思考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私立部门的发展趋势、受到的威胁和各种力量。一个以多样性为特点的部门具有多种角色,对此我们应该努力掌握实际情况,以便理解它,并对它施加影响。这与坐在办公室里设计私立高等教育角色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是一种更现实和更温和的做法。在多数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应该由多种选择来决定,这多种选择是私立学校和它们的资助者、用户和利益群体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面临的约束和机会来做出的。对此,我们不应该心灰意懒。这种说法反映了分权型私立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动态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特征。
私立高等教育在新世纪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从政策角度看,答案主要来自基层,多样性是其主要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宏观趋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私立学校提供大量的信息,以帮助它们能够更明知地采取行动。从学术角度看,答案的得出取决于从全球和理论的视野出发,利用实证方法对某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私立高等教育进行认真的分析。
参考文献:
Altbach,Philip,ed.1999.PrivatePrometheus:PrivateHigherEducationandDevelopmentinthe21stCentury.Westport,CT:Greenwood.
Beresford-Hill,Paul.Ed.1998.EducationandPrivatisationinEasternEuropeandtheBalticRepublics.Wallingford,Oxforshire:TriangleBooks.
Breneman,David.1994.LiberalArtsColleges.Washington,D.C.:Brookings.
Deng,Peng.1997.PrivateEducationinModernChina.CT:Praeger.
Geiger,Roger.1986.PrivateSectorsinHigherEducation:Structure,Function,andChangeinEightCountries.A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
Jencks,ChristopherandDavidRiesman.1977.TheAcademicRevolution.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
Levy,DanielC.1999.“WhenPrivateHigherEducationDoesNotBringDiversity.”InAltbach:15-44.
1992.“PrivateItitutioofHigherEducation.”InBurtonClarkandGuyNeave,eds.,EncyclopediaofHigherEducation.Pergamon:1183-95.
___________.1986.HigherEducationandtheStateinLatinAmerica:PrivateChallengestoPublicDominance.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
____________.1982.“TheRiseofPrivateUniversitiesinLatinAmericaandtheUnitedStates.”InMargaretArcher,ed.TheSociologyofEducationalExpaion.BeverlyHills,CA:Sage:93-132.
Lin,Jing.1999.SocialTraformationandPrivateEducationinChina.Westport,CT:Praeger.
Pan,MaoyuanandWeiYitong.1995.“China:LegislationGuaranteefortheDevelopmentofPrivateHigherEducation,”inWongsothornandWang1995b:9-12.
Roth,Gabriel.1987.ThePrivateProvisionofPublicServicesinDevelopingCountries.Washington,D.C.:OxfordUniversityPre.
Wongsothorn,Tong-InandYibingWang,eds.1995a.PrivateHigherEducationinAsiaandthePacific:FinalReport,partI:SummaryandRecommendatio.Bangkok:UNESCOPROAPandSEAMORIHED.
Wongsothorn,Tong-InandYibingWang,eds.1995b.PrivateHigherEducationinAsiaandthePacific:FinalReport,partI:SeminarPapers.Bangkok:UNESCOPROAPandSEAMORIHED.
Zhou,Nanzhao.1995.“TheEvolutionandPoliciesConcerningNGO-ooredHigherEducationinChina,”inWongsothornandWang1995b:13-24.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后, 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中国梦”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研究 (1) , 在知网数据库中, 以“中国梦”为主题, 仅2013年发表的文章就多达4159篇, 但是, 对海外留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学术文章却不多。由此可见, 海外留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国内缺乏系统研究, 新媒体在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被忽略, 这非常令人遗憾, 因为“中国梦”应该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梦, 不能忽视漂泊海外的学子们。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就是人才争夺。为成功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效力, 海外引智工作应从源头抓起, 通过“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在留学期间就潜移默化增强海外留学生与祖国的凝聚力。但是, 笔者系统全面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 对这一日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象, 目前国内关注的太少, 造成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学理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结合新媒体使用, 探讨如何复兴海外留学生的“中国梦”具有拓宽研究领域, 填补研究空白, 夯实研究基础、回旋研究空间的理论价值。
2. 实践意义
(1) 构架中国与世界政治对话的桥梁:中国要建成真正的政治强国, 培养自信宽容的国民成为当务之急。活跃在他国的中国留学生就像一面镜子, 映照出政治大国的国民风采。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扩大影响、塑造良好形象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2) , 海外留学生作为民间代表和驻外使节作为官方代表一样, 都是位于前台的重要表演人员, 他们是否能够搭好中国与世界政治对话的桥梁, 将决定最终的成败。
(2) 夯实中国与世界经济对话的基础:中国要与世界接轨, 保持深度经济对话, 人才是竞争的基础, 谁赢得熟悉国际生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谁就将赢得对话中的优势地位。在世界各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通过刻苦学习, 掌握了世界先进知识、前沿技术和国际管理经验, 成为东道主和母国都竭力抢夺的人才。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将形成强大吸力, 召唤留学生荣归故里。
(3) 打开中国与世界文化对话的通道:易中天认为选好“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中国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环节 (3) 。海外留学生通过全方位接触西方文化, 成为西方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直接得益者;作为中国人, “内心深处又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心结与寻根的文化心理需求” (4) 。选择中西合璧、富有思想的海外留学生作为文化载体, 做好海外留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是开凿了一条中国与世界文化对话的通衢。
三、突出问题
出国后, 所在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与母国千差万别, 沉浸在留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中, 留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临着巨大变化。
微信、移动网络、SNS社区等新媒体打破了地域局限和空间阻隔, 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唯有通过新媒体的使用, 留学生才能填满整块与母国文化生活交融的空间。新媒体不仅以娱乐的形式渗入留学生的生活空间, 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层次的作用, 有助于海外留学生直接与祖国的政治环境进行扣连。
因此, 本研究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打造系统、科学和有效的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新媒体战略。
四、主要内容
1. 加强多渠道“中国梦”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着力培养网络“舆论领袖”
依靠单一官方渠道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固然有利于政府的稳定, 但自上而下的灌输, 不利于启迪个体的思想。网络世界“第一次实现了‘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传播’的人类理想” (5) 。基于新媒体的“中国梦”宣传教育, 为加强多渠道、平民化的队伍建设, 提供了自我成长的空间。
对于喜欢跟踪各种时事评论的海外留学生, 一个国家的官媒如何宣传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普通民众都怎么看。新媒体社区中的评论和其他地位相同人的评价常是他们行动的指南。我们正在离开信息时代, 迈入推荐时代, 作为舆论领袖的推介人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话语权, 所以培养新媒体世界“舆论领袖”的“中国梦”是关键的第一步。
在信息极其丰饶的时代, 留学生面临选择信息的压力, 如何有的放矢引导他们选择信息是重点。巧妙地开展对舆论领袖的“中国梦”宣传教育, 从可操纵的小范围样本扩大到无限大的众多群体, 事半功倍。
2. 巧设热门话题, 凝聚网络正能量, 增强海外留学生对国家强盛的关注度
生活在海外的留学生会本能地思念祖国和亲人, 深切感受国家一员的利益与国家命运是如此一致。国家应设置相关部门出面与国内各大网站合作, 巧设热门话题 (腾讯的“今日话题”就是很好的例子) , 满足海外留学生获知有关祖国最新信息的心理需求, 有的放矢引导其对国家强盛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对祖国的依恋。
3. 设计国内外环形对接“中国梦”宣传内容, 启动“双管齐下”的运行模式
海外留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是国内爱国教育的理论延伸和实践延续, 要做好国内外的对接工作。出国前, 要为留学生设置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如中国历史、社会主义理论和传统文化等, 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高度认同。同时, 这些课程最好提供英文授课、采用英文版教材。既可以提高留学生英语水平, 又为他们出国后与东道主国民进行专业之外生活化交流奠定基础。
出国后, 要采取线上线下协同作业。线上作业即鼓励海外留学生自办网站或者开设网络社区, 对当地的留学生形成积极引导作用。笔者于2014年1月至12月在澳大利亚进修期间, 加入了墨尔本地区中国留学生组建的一个QQ群。在墨尔本当地, 类似性质的QQ群有两个, 我选择加入群1的原因有两个:1) 与群2相比, 群1的成员构成更加全面, 更能体现墨尔本地区中国留学生的自然状态。群2主要是由国家公派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构成, 群成员单一, 群氛围严肃;2) 很多群1的学生也加入了群2, 据我的调查, 群1与群2的人员重复率高达90%以上, 没有必要研究两个群。该QQ群形成了一个网络社区, 群成员就国内的政治、生活、法律和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积极引导群成员的爱国热情, 对一些不当言论进行谴责。
线下作业即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留学生海外生存状态的关注力度, 国家爱他, 才能教育他爱国家。中国大使馆驻墨尔本的办事处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突出, 组织了很多活动:定期找中国留学生座谈,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节假日为学生发放民俗食品, 关爱他们的日常生活;聘请墨尔本当地科研机构的优秀中国学者为中国留学生介绍经验, 解决他们在科研方面的疑惑。这些举措受到学生们的喜欢。
摘要:新媒体在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文章就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在留学期间就潜移默化增强海外留学生与祖国凝聚力的问题和内容设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
注释
11唐雪峰:《如何运用“中国梦”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3年12期, p159
22[美]欧文·戈夫曼:《框架分析》, 剑桥1974年版第10-13页
33易中天:《“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 刊载于2012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44萧功秦:《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什么精神资源》http://www.eeo.com.cn/zt/2010nzrw/whxj/2010/12/24/189848.shtml
中国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一、前言
成人教育从终身教育的背景出发,为更多的成年人提供教育机会,其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成人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说国内外对成人教育的研究已经达成了共识,基于此,从我国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出发,并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国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与成因分析
本文对于中国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结果与数据,主要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推出的《全球教育概要》以及OECD出版的《教育概览》,对207个国家以及地区的成人教育情况进行统计,从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聚类分析、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一级指标比较分析出发,阐释中国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情况。首先在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聚类分析中发现,美国、加拿大、芬兰、瑞士等9个国家成人教育国际综合竞争力在60~70分之间,竞争力量比较强,仅次于这些国家的是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而中国排在了第十七位,分值为51.725,总体竞争力较差。其次在一级指标比较分析中,中国成人教育机会评价指标为0.93,而成人教育参与指数为0.1,排在了倒数第五的位置,与理想状态存在很大差距。结果虽然差强人意,但是也在情理之中,首先从客观原因分析,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算得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因此必定会有大部分的成人没有进入到成人教育之中,这就拉大了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从主观原因分析,还是因为我国对成人教育没有向发达国家一样那么重視,致使参与成人教育的人数比较少,成人教育的培训时间也比较短,而这无疑对我国的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三、提升中国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策略
1.重视成人教育作用
我国的成人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时间都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国对于成人教育还没有充分的重视起来,因此为了从本质上提升我国的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对成人教育高度重视是十分必要的,且在党的十六大以及十七大中也明确的提出了,我国社会要实现全面学习与终身学习,因此在未来的成人教育中,把终身教育作为建设目标,营造全社会重视成人教育的氛围,才能提升我国的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为此,有以下四点是必要做到的。第一,制定相关成人教育发展政策文件,在政策制度的指引下,完善成人教育框架,进而将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落实到社会实处。第二,对成人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设施基础建设与培训教育机构,从本质去改变我国的成人教育现状。第三,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和质量保障制度,通过制度保障确保我国成人教育顺利进行。第四,鼓励企业积极的投身参与到成人教育中来,企业、政府、地方与成人教育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促进我国成人教育长远发展。
2.探索更多教育形式
教育形式单一与死板也是影响我国成人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成人教育作为这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与其他的教育类型是完全不同的,成人教育并不属于正统教育,其是由被教育者自发完成的,因此在未来的成人教育中,教育形式就要更加灵活一些。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方法,如现下的很多西方国家,都很注重社区与文化机构的功能发挥,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要。还有一些国家利用网络化信息进行指导,为被教育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很多西方国家也会对一些有能力的成人教育者给予投资,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3.运用现代化手段代替现有的传统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代替传统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当然,为了保证中国成人教育的有效性,应在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之中,加入相关的考核方式,如签到考核、定期考核等相关技术,如远程听课学生必须具备摄像头,保证学生本人听课、本人回答、本人做试题的目标,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是社会成人获取教育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对国家终身教育政策的倡导支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与时俱进,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才能将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文光.加强和改进当前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路与建议\[J\].成人教育,2013,(11).
\[2\]杨银娣,张培.国际化视角下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分析\[J\].成功,2016,(12).
提出: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内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意义:“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要求: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大动力源
所谓“共同支点”,首先应考察梦想的动力源。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3]
新华社相关评论:
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
新华社评论员
没有一种梦想,比亿万人民美好期待汇成的中国梦更为恢弘壮丽;没有一种力量,比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接力奋斗更能撼天动地。
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分别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百年民族复兴梦,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承载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的自尊、自强与自豪,也包含着一个爱好和平、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我们渴望拥抱民族复兴的梦想,更执着于开辟通向梦想的康庄大道。我们坚信,美好的梦想终将在一代代中国人的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变成现实。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世上的路都是走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这条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深刻总结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则复兴梦想可期,梦想成真可待。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无论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艰苦斗争的磨砺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熠熠生辉;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淬炼升华。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们就能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亿万人民的力量无穷。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的力量,蕴藏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遍布在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工作中。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历程,既为个人施展才华搭建起宽广的时代舞台,也为个体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创造了众多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人心齐,泰山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的梦想必将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梦想成真,需要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期待,骄傲自满不可有,真抓实干不可无,必须发扬再接再厉的精神,保持一往无前的锐气。“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更好满足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任重道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中国梦,激励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决策部署,信心百倍地投身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仰望梦想中执着前行,在脚踏实地中埋头苦干,不断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更大胜利!
“中国梦”召唤我们扬帆奋进——2013年新年献词
岁月的年轮见证奋斗的足迹,也蕴含未来的启示。在即将告别砥砺奋进的2012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13年之际,我们为国家发展进步而自豪,为民生持续改善而欣慰,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前景愈加光明而备受鼓舞。
无论置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进程里审视,还是放在人类发展进步的宏大背景中衡量,2012年都将以其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而载入史册。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八大催人奋进。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了战略部署。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领航“中国号”巨轮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航程。
“稳中求进”的“中国答卷”令人振奋。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困难挑战,中央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时,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达到美国的50%,发展中国家创造的财富将第一次历史性超过发达国家,标志着“人类发展的重心发生了里程碑式的位移”。中国发展的磅礴之势与世界进步的滚滚潮流交融激荡,奏响了人类发展史上雄浑的壮美乐章。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扎扎实实开好局,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既坚定必胜信心,又增强忧患意识,按照十八大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围绕主题主线,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把力量凝聚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上来。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些期盼,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融合成“中国梦”的共同底色,凝结为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的期待转化为一个个造福百姓的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惠及于民的好事实事中,务求实效、多出实绩,我们就能凝聚强大力量,把梦想变为现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八项规定”求真务实,新风扑面。一个个郑重承诺,一个个具体举措,彰显着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真抓实干的决心与行动。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夯实农业基础,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再到加强民生保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工作作出的部署,项项切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条条直指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只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敢作为、勇担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地工作,各项目标才能实现。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党领导人民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慷慨壮歌,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走好中国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想——这是历史的深刻昭示,也是人民的坚定选择。
马克思说过,“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13这张新考卷等待着我们用勇气、智慧和实干来作答。团结奋进的中国、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将续写怎样的发展传奇,历史会见证一切。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正确的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明年必将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希望之年。
在春天里放飞中国梦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披挂着年节的大红楹联,点缀着新生的稚嫩枝蕾,癸巳年春天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新风拂面的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是一个放飞梦想的春天!
蛇年春节将至,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这年味里,不仅有丰收锣鼓里传来的粮食总产量九连增的五谷芳香,有7.8%的增速带来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欣慰,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6%的喜悦,有城乡医保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安定感,更有亿万人民对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殷切祝福与希望。
感慨忆昔日,豪迈话新年。回顾百年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个道理简单而深刻——国强与民富,国泰与民安,是如此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更加富于感召力。这,使得蛇年春节更加不同寻常,更加富有魅力。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让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变得更加实在而具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美好“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也让2013年的春节变得更加充满生机。
放飞春天的梦想,我们企盼:早日与遮天蔽日的雾霾天气、久治难愈的交通拥堵告别,与让人揪心的矿井事故、校车事故、火灾事故告别,与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告别,与非法侵犯农民土地权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告别,与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告别,走向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
成就“中国梦”,需要形成更多的共识、凝聚更大的力量,需要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春节前夕,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励精图治、求真务实的新风,让蛇年春节多了几分清新、清爽、清明,如迎风盛开的报春花传达着春天的信息:党的十八大发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宣言书、动员令,正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热切回应,预示出中华民族必将凝聚起更多的共识和能量,推动科学发展,助力改革攻坚,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消除利益固化藩篱,使中国发展更加充满活力,中国梦想更加充满希望。
1.中国银行遵照国家外汇管理相关政策,按中国银行公布的实时汇率办理居民个人购汇业务。
2.境内居民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年度总额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
3.如您在年度总额内购汇,凭本人真实身份证明并向银行申报用途后即可办理购汇。
4.如超过年度总额购汇,银行按外汇管理规定审核您的真实需求凭证后即可办理购汇。
一、年度总额内购汇
1.购汇用途
自费出境学习学费、生活费、出境旅游、商务考察、探亲会友、境外就医、朝觐、境外培训、被聘工作、国际交流、出境定居、外派劳务、境外邮购费用、缴纳国际组织会费、境外直系亲属救助、境外咨询、其他相关费用等经常项目购汇。
2.审核材料
(1)本人真实身份证明,包括:本人身份证(中国公民)、户口簿(十六岁以下中国公民)、军人身份证件(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身份证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港澳居民)、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台湾居民)、护照(外国公民)。
(2)由直系亲属代为办理的,还须提供委托人的授权书、代办人的真实身份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
3.购汇额度
个人购汇年度总额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
4.注意事项
(1)年度总额不得跨公历年度使用,对于上一年度未使用或未用完的额度不得转入下一年度使用。
(2)境内居民个人所购外汇可以存入本人境内外汇账户、可以汇出境外,可以持汇票、旅行支票、信用卡等携出境外;个人提取外币现钞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下(含)的,可以在银行直接办理;超过上述金额的,凭本人身份证件、提钞用途材料向当地外汇局报备。银行凭外汇局出具的有关凭证为个人办理提钞业务。
(3)境内居民个人所购外汇可存入本人外汇账户,也可提取外币现钞并携带出境。
(4)境内居民个人购汇不受其户籍所在地地域的限制。
(5)境内居民个人身份证号码如出现重复,应提供当地公安机关出具的确认证明,银行方能为其办理购汇手续。
二、超过年度总额内购汇
自费出境学习学费、生活费所需材料:
1.本人因私护照及有效签证(或签注);
2.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购买第二学年或学期以后的学费或生活费无需提供);
3.境外学校相应年度或学期学费证明或生活费用证明。
境外就医所需材料:
1.本人因私护照及有效签证(或签注);
2.境内医院出具的证明附医生意见以及境外医院出具的费用证明。境外医院出具的费用证明无法提供原件的,可提供传真件办理。
境外培训所需材料:
1.本人因私护照及有效签证(或签注);
2.境外培训费用证明。费用证明无法提供原件的,可提供传真件办理。
3.银行审核其它证明材料后直接办理。
缴纳境外国际组织会费所需材料:
1.本人真实身份证明;
2.境外国际组织缴费通知。无法提供原件的,可提供传真件办理。境外直系亲属救助所需材料:
1.本人真实身份证明;
2.有关部门或公证机构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有关救助的相关证明材料或传真件办理。
3.直系亲属是指境内居民本人的配偶、父母、子女。
境外邮购所需材料:
1.本人真实身份证明;
2.广告或定单等收费凭证或传真件、网上下载件。
境外咨询所需材料:
1.书面申请;
2.本人真实身份证明;
今年国外媒体纷纷发出这样的报道:“葡萄酒在中国火起来”。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镇的西式葡萄酒消费量今年显著增加,年增长速度达到15%至20% 这一排名变化标志着我国国产葡萄酒终于突破了“小酒种”的角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葡萄酒商大步蜂拥进入中国市场,市场上出现的洋葡萄酒品牌突然多起来。从国内消费者熟识的葡萄酒产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到不太熟悉的南非、智利等国,除了以往常见的中低档品牌外,一些世界知名葡酒品牌也铺上中国市场货架。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关税下调,从今年1月1日起,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14%,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48.2%;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20%,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56%。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大大降低了进口成本,进口商有利可图,因此洋葡萄酒蜂拥而至的情景再次出现。来自天津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份天津口岸进口葡萄酒481万升,价值403.2万美元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和1.1倍。低关税让洋葡萄酒价格下降、中国经销商价格空间增大。应该说关税下调是洋葡萄酒纷纷进入市场的一个因素人民币的升值也减少葡萄酒的进口成本。
从“五四”以来歌剧随着西方音乐文化传入中国之日起,就有相当的一些音乐家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认真的探索。中国歌剧的第一次高潮出现于40年代。在延安兴起的“秧歌运动”中,产生了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秧歌剧,到1945年则产生了中国歌剧的第一座里程碑——《白毛女》。在1959年建国十年期间涌现了一些更为成熟和更有影响的歌剧新作。如《洪湖赤卫队》、《春雷》、《红珊瑚》、《江姐》、《阿依古丽》等。至此,中国歌剧的第二次高潮出现了。其中《洪湖赤卫队》和《江姐》被誉为当代歌剧高潮期中的双璧,不少选段传唱全国,歌剧一时成为听众注意的焦点,兴旺的景象为中国歌剧史上所少见。然而,中国歌剧所经历的辉煌历程,却因 “文革”而陷入低谷。它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创作演出与上演率、上座率形成巨大反差,观众大量流失,制作成本居高不下, 歌剧的内外部生存环境日益严峻。
二、中国歌剧市场低迷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
首先是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所造成的中国歌剧演出的商业性, 导致了中国歌剧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性质愈演愈烈。90年代以来,歌剧的制作成本直线窜升。一部投资很大的歌剧作品,演上几场便束之高阁,甚至就此销声匿迹。中国歌剧所具有的商业性致使其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大大降低。
其次,就是当今社会的“人”的问题。过去的人们,很习惯于到剧场、影院去欣赏艺术。而当今社会吸引人们的东西太多,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电视、电脑网络纵览世界,这种快捷、方便、自由随意的欣赏方式,替代或压倒了过去人们单一到剧场、影院的欣赏方式。同时,欣赏方式的变化既影响着人们的欣赏内容,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歌剧中某些曾使观众激动不已的动人场面,都已时过境迁、风光不再。人们对歌剧艺术的欣赏已经从热情转化为一种习惯了。
(二)事物自身的规律
歌剧艺术总要以一定的歌剧文学剧本为基础。在中国歌剧的两次高潮中所涌现出的作品,虽不敢说是尽善尽美,但其素材多数都来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而我们今天的歌剧创作,其剧本质量低下,缺乏新意,过于注重自我,过于注重经济利益,更加不敢去触碰社会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因此便无法激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从歌剧艺术中的音乐元素来说。中国的一些歌剧作曲家常会忽略了歌剧形象的综合性质,以为塑造歌剧形象主要是剧作家的任务,往往在冲突中塑造形象时轻视了音乐的力量。这就极大地削弱了歌剧综合形象的感染力。
歌剧艺术是直接诉诸观众视听感觉而又需要观众的想象力补充创造的艺术。而在一些中国歌剧作品中,却存在着抒情性唱段过多过滥的情况。过多过滥的唱段会导致在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突出、情节场面的动人性等方面的水平大为降低,从而削弱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可欣赏性。非但不能感动观众,反而会大大削弱了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队伍中,中青年作曲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他们在古典的或是近现代的音乐创作技法方面的能力我们无可厚非,只是他们未深入现实生活、深入民间,通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挖掘、加工、提炼又怎么能创造出的既有原声性又有时代感,还能反映人民心声的好的作品呢?
三、中国的歌剧的潜能
(一)中国在几千年的音乐发展中所积淀下来的传统音乐的精华是中国歌剧艺术再生的一方沃土。我们可以发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充分利用我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对其进行加工创造,是中国歌剧艺术重获新生的重要条件。
(二)从近二十年来的歌剧实践我们要明确,农村是一片等待中国歌剧开发耕耘的肥沃土地,也是一个带有巨大潜力的大市场。 当代歌剧如何面向农民、如何开辟农村文化市场这一战略命题为中国歌剧展现出了一个更广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中国歌剧在历史上曾掀起过两次高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在社会上有较影响;当年的“歌剧迷”仍然深深地热爱着中国歌剧,而新一代的“歌剧迷”迅猛发展。中国的歌剧市场相对来说还是很大的。
(四)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步步深入,中外歌剧艺术的交流也越加频繁。欧洲经典歌剧在我国的演出也日渐其多,而中国赴欧美观摩、访问、考察、参赛的艺术家也与同俱增。所有这些都为中国新时期的歌剧创作、研究和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第一手资料。
四、结语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此前,李克强在出访中东欧国家时,多次提及核电合作,推动核电出口。从中可以看出核电受到的重视程度。
同在“两会”期间,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发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等11人联名向大会提交了题为《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的政协提案。
贺禹表示,提案中建议把“华龙一号”作为国家当前及未来10年核电“走出去”战略重点品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托起核电“强国梦”。
“走出去”大势所趋
放眼全球,核电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美、俄、法、日、韩等核电大国纷纷瞄准国际市场,把核电出口作为国家战略,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中,俄罗斯自2005年以来已累计获得21台核电机组的海外订单。
韩日也不甘示弱。过去几年,韩国在国际核电市场上屡获大单,仅是2009年的阿联酋核电项目订单总额就达到400亿美元。去年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造访土耳其期间,与土耳其签署锡诺普的第二座核电站协议,该核电站投资总额高达220亿美元。另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安倍晋三今年2月19日与沙特阿拉伯王子萨尔曼举行了会谈,双方就缔结核能协议、推进日本核电技术出口达成了一致意见。
相比之下,我国核电出口起步并不算早。去年,中核集团成功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两台ACP1000核电机组出口合同,我国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首次实现出口,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个出口合同。除巴基斯坦外,ACP1000核电技术还通过了阿根廷国家核电公司的资质认可,并作为与沙特和其他多个国家合作的推荐技术。
另据了解,中广核已与南非、白俄罗斯、泰国、越南、乌克兰等国签署相关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为泰国培养了第一批核电中高级管理人员,也与土耳其、马来西亚、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建立多方合作、沟通、交流的渠道,并积极探索与国际主要核电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国际核电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天林在提交“两会”的提案中表示,实现核电“走出去”战略,不仅是投资及参与国外的核电站建设,关键是要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的出口,带动国内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企业整体“走出去”,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作出贡献,推动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
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形
我国是全球四个拥有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据钱天林介绍,在这一完整体系的支撑下,我国成功研发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的核电技术。拥有17台运行和28台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机组规模世界第一,其中包括第三代先进核电机组和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核燃料循环产业各环节生产能力和水平有力保障了核电发展的需要,燃料元件、铀浓缩、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作为世界上第八个核电技术出口国,我国迄今已出口了6台核电机组和5个研究反应堆。
贺禹介绍,由中核集团与中国广核集团共同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完成初步设计并启动施工设计。该技术融合了国际最先进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设计理念,各项技术指标全面达到全球最新安全要求,满足美国、欧洲三代技术标准,是我国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的堆芯选用的是中核集团ACP1000技术的177堆芯,核燃料采用中核集团开发的CF自主品牌。在具体的项目上,可根据客户需求,配上不同个性化的辅助安全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研发的ACP 100小堆技术的安全性更高,堆芯融化等概率指标更低,技术层面上实现了“超三代”水准。
“在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对小堆发展高度重视的带动下,小堆已成为全球核电发展的热点,小堆出口也将成为核电出口的新趋势和潮流。”钱天林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堆技术研发已走在世界前列,有望抢滩全球市场。”
品牌效应仍需加强
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经受了考验,但墙里开花墙外结果,示范工程在国内市场迟迟落不了地,形成不了品牌效应。
对此,钱天林分析道,根本原因是对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核电技术的创新基础没有认同,缺乏创新自信。
贺禹认为,国际核电市场上表现活跃、中标率较高的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核电“走出去”工作中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二是产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合理均衡、先进性和成熟性有效统一,且工业配套完整,具有国际竞争力;三是国家出面,高层推动,并提供出口优惠和配套支持政策。
【中国教育史相关论文】推荐阅读: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实习报告(论文)书写要求01-10
浅谈高尔夫在中国的教育及发展状况毕业论文10-15
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论文11-03
中国教育史填空题09-08
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11-05
中国教育史论述题12-12
《中国教育史》读后感05-27
中国教育统计06-17
中国教育哲学07-28
中国校外教育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