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教参要求用两个课时讲完,但考虑到初中生物的课时不够,所以我选择一个课时完成。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我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H7N9”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识.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年代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喜欢表达自己,不盲目相信老师,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很关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他们参与进来,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带入课堂,在课堂中解决,从中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书本的知识.(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观看并分析音频、分组讨论,小组间质疑、交流等多种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如本课时引入“艾滋病”的相关内容,即是这个目的。

2、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相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3、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引入传染病的概念,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用《爱的奉献》这首歌结束这节课,使气氛温馨快乐.4、教学流程 [1]、引入

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得过流行性感冒,那么当我们患流行性感冒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难受.师:如果动物得传染病,它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来听个歌,看看动物得了流行性感冒会怎么样?(播放《我不想说我是鸡》的音频)生:(开怀大笑).恐惧、怕、无奈„„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 生:因为它会传染.师:会传染的病,我们称它为传染病.它为什么会传染? 生:有病原体.[2]、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师:好,下面我们给传染病下个准确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病原体在电镜下的样子。(图片展示)这些小小的肉眼难以辩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就是让我们害怕的原因。师:这些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生: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师:最近我们班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危机四伏,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我们的小品《病毒来了》.有请我们的演员上台表演.生:(鼓掌)师:看完这个小品,你知道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怎么样从一个人身上跑到另一个人身上去吗?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哪几个环节? 生: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师:什么是传染源?常见的传染源有哪些? 生: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常见的传染源有传染病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师:很好.要注意传染源是人或动物,而蛔虫是不是传染源呢? 生:不是.师:非常好.蛔虫的受精卵是病原体,而蛔虫病的传染源是粪便内含有蛔虫受精卵的人.刚才哪个小品表演谁是传染源? 生:刚开始就感冒咳嗽的同学是传染源.师:很好.那么什么叫传播途径呢?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生: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师:刚才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哪个? 生:空气,水,唾沫传播.师:非常好.那么什么是易感人群?哪类人最易成为易感人群? 生: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老人和小孩最易成为易感人群.师:十分好.小品里谁是易感人群? 生:后来患咳嗽的同学是易感人群.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流行性感冒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示意图.想想这三个基本环节是不是缺一不可.生:是.师:很好.假如我们把患病的同学隔离起来,没有了传染源,那么就不会使易感人群患上疾病了;又假如我们把易感人群留在家里,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那么易感人群也不会患传染病了;又假如我们在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起一堵密不透风的玻璃墙,那么传染源也不能把病原体传给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也不会患病.所以说三个基本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师:接下来让我们阅读书本110-111页的内容认识几种传染病,分组讨论几个问题:蛔虫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第一组的同学请讨论蛔虫病的三个基本环节,第二组同学讨论肺结核,第三组同学讨论病毒性肝炎,第四组同学给他们三组挑错.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师:好了吗? 生;好了.师:好,现在有请第一组的同学代表发言.生: 蛔虫病传染源是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传播途径是食物传播,易感人群是卫生条件较差的人.师:好,请第四组的同学代表发言,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生:完全同意.师:好.现在让我们看第二组同学的成果,请学生代表发言.生: 肺结核的传染源是肺结核病人,传播途径是飞沫和尘埃传播,易感人群是抵抗力低下的人.师:好.第四组的同学代表请发言.生:我同意他的说法.师:第四组同学有没有其它的不同见解呢? 生:我有.易感人群是青少年.师:好.现在有请第三组的同学发言.生: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病毒性肝炎病人,传播途径是饮食传播和血液传播,易感人群是健康人.师:第四组的同学代表请发言.生:同意他的说法.师:好,这些同学回答得都很好.[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师:既然我们知道了传染病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呢? 生: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可.师:记得2013年中国出了件大事.生:H7N9流行.师:在H7N9流行期间,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截至现在,我国内地10个省市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8例,死亡27例,康复26例。由于当时谁也不知道H7N9的成因.所以大家对它是束手无策.于是国家只好在源头上抓,先控制传染源.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5]、回顾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师:非常好.下面让我们做点练习巩固相关的内容————练习册 [6]、拓展延伸

艾滋病,又称爱滋病,是英文全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AIDS缩写的译音,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这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淋巴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性肿瘤、精神神经障碍而死亡。师:相信大家都很想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现在请看资料(练习册),思考问题: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各是什么? 生: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性接触和体液传播,易感人群是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美好.下面我们一起听《爱的奉献》.5、板书设计

(1)传染病的概念与特点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篇2

教材提供了调查表和调查内容, 以学生为主, 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易发生的传染病, 进而归纳人类传染病的类型、病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 教材阐明了人类传染病的发生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教材中还匹配了形象的示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理解各图的含义, 找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进而阐明了要想预防人类传染病, 就要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传染病的特点, 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对所收集或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 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重点

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难点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用身边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 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

五、学情分析

对于传染病, 学生了解不多, 但课前的调查对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应让学生做好。同时可以联系遗传病的知识作为比较。

六、教学方法

本节按照和谐教学法的基本规则和理念,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活动为主,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自主阅读、讨论、小组内质疑、交流、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 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师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 把课堂还给学生。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 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七、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师:搜集有关传染病的资料和录像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 激发阶段

用多媒体播放甲型H1N1流感视频, 提出问题:当甲型H1N1流感突如其来时我们该如何对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引出课题。

(二) 导学阶段

出示导学提纲, 教师讲述:这节课, 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使学生明确学习探究的目的。

1. 传染病的病因及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传染病及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所举疾病,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交流、归纳人类的传染病类型、病因及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导学提纲自学并讨论解决问题, 组内质疑互评。教师最后用投影小结展示人类的传染病、病因及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外活动、收集资料、小组合作、分析、总结、归纳、交流的能力。

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师讲述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并展示课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学生仔细阅读理解这三个基本环节的概念。教师再出示课本“身边事”的图片, 请学生辨析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概念以及思维、创新等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 (流感) 大胆进行想象、创新, 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的感性认识, 区分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抓住概念的本质。

3.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设疑过渡:现在我们已经弄清了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你们能不能从中获得启发呢?我们应该怎样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

(1) 教师出示课本图7-6, 请同学们分组分析讨论, 找出各图的预防措施分别是针对传染病的哪个环节?并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学生观看课件, 分组讨论,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交流, 组间互评。最后师生共同小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师展示艾滋病的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 教师播放禽流感、SARS以及当前正在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的录像。提供给学生一些传染病的资料 (最新报道) , 播放传染病的宣传短片, 使学生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持久性, 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艾滋病等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持久性, 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 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通过这节课, 我们掌握了什么?要求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回答总结, 指导学生间的补充和交流, 并鼓励他们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一) 传染病的病因: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

(二) 传染病的特点:1.传染性;2.流行性。

(三)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四)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十、教学反思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传染病分析;信息化;GIS技术应用

1、GIS技术简介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空间信息的管理系统。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包括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它将对某一个地理空间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并将其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显示。它是应用一定的地理数学模型,随时准确的提供各种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为研究以及决策部门提供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信息技术系统。

人们周围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与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联系。众所周知,地图是描述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研究空间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最早加拿大的Roger F1 Tomlinson和美国的Duane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在1972年,世界上第一个能应用于实践过程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诞生,即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应用,随后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都开始研究自己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取得成果。

地理信息系统是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系统以及各种相关的数据库组成。其中硬件、软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显示打印以及扫描等设备,而软件是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和分析的程序系统。而数据库是其中尤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GIS技术用于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GIS技术已经在医学上开始使用。早在1992年,以色列就建立了自己的基于GIS的关于疟疾与媒介按蚊繁殖场所的全国性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国内近年来也纷纷建立很多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据研究报道,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互相结合渗透,其综合的结果是使其管理、处理、分析等能力更加强大,从而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3、基于GIS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地理空间位置信息与传染病的种类、性质、强弱等以及人口密度、分布等的数据库。所以地理信息系统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系统中数据库数量、质量等。GIS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库一般包含两个,即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地理空间位置数据就比如是地图(当然,现在的空间信息数据库所包含的量要比地图大很多),它是描述真实地理空间坐标、几何形状、方向等,一般是由点、线、面组成,例如地图、卫星遥感影像等。还有一类是属性数据库,该数据库一般包括描述一定空间现象的特征,比如某地区的温度变化、湿度、降雨量、人口密度与分布以及其他一些公共设施分布的坐标等。

所以要建立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系统我们首先要具备能实现该能力的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在此我们认为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我们已经具备而且能力完全足够。图1是该系统的逻辑结构图。

由图1可知,为了构建这一系统,需要建立很多相关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即由GIS技術来实现。通过GIS强大地理空间信息采集、管理与分析能力,实时采集当地居民生活状况、传染病人的病情资料、医疗机构资料并建立实时数据库。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一份非常详细的地图(假定相关部门可以提供),之后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建立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具体来说,就比如基础地形数据库的建立。我们需要医疗机构分布状况图(主要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传染病人的分布),居民居住地图(各类大小居民的空间位置坐标),交通网络分布图,环境状况分布图(水源、污染物的位置等),各类生活设施分布图(学校,政府部门,娱乐场所等)。以此类推建立各个需要的数据库,这样就能用建立的数学模型与数据库寻找规律,进而来控制、预防传染病。

4、基于GIS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传染病,这个让人们为之胆寒的词,是因为在早期,人们的科学技术有限,缺少与之相关信息获取、管理、处理以及分析工具,因而很难对传染病进行及时的预测与监测。然而近年以来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分析方法为传染病的疫情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绝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与其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人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该地区的环境以及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揭示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危害及流行强度等。如果将多种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叠加综合分析,就能从中找到对该传染病流行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控制。如果通过相关的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就能得出各种因素与该种传染病发生、传播的之间的关系,从而就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控制、预防。

通过GIS系统,可以预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播范围、流性强度等,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及治疗提供强有效的科学依据。当然通过系统的分析,使得人们能很好的了解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以及流性的时空规律和诱发因素等,这样一来就能提前做出判断,对有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的人群接种疫苗,或是对已发生的地区进行隔离控制等措施。针对已经获取的资源,在疫情发生时能非常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总之目的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真正发挥其作用。

总而言之,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系统能合理有效的利用、配置有限的资源,在该系统科学的指导下,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从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杜娟,关泽群.GIS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91-3693.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反思 篇4

一、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回忆从小到大得过什么病,补充、填写课本的调查表,回想有无接种过疫苗,分析哪些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是由什么引起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发讨论,最终明确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二、联系自身的经验,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可用流感或甲肝、艾滋病等任意一种传染病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的基本原则,因此选择的余地是很大的。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篇5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戴着口罩:

(1)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你们知道戴口罩有什么作用吗?

(3)从小到大都患过哪些疾病?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填写,并分类归纳 学生讨论:以上疾病分两类,一类是传染病,一类是非传染病

二、探索新知

(一)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教师提问:近视眼和病毒性结膜炎(红眼病)都是眼睛的疾病,但是两者却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什么区别?

阅读思考: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并回答 看图讨论:什么是病原体?都有哪些? 讨论归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提问引导:根据病原体不同引起的传染病分哪些类型? 思考回答: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行传染病 提 问:什么是传染病?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并鼓励学生补充完善。

小结:传染病就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定义,请学生分析传染病的特点有哪些? 讨论回答:一是传染性、二是流行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资料分析:学生阅读P73资料 讨论P74.1-3题 提 问: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学生讨论: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看图分析:你能说出P75图8-3列举的措施在预防传染病中起什么作用吗? 学生讨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四)阅读了解:阅读课文了解艾滋病的传染过程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易感人群有哪些?传染源有哪些?

2、假设你身边的朋友或同学不幸感染上艾滋病,你会和他交朋友吗?应如何与他相处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补充)

三、课堂板书设计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的概念几特点 寄生虫病

2、传染病的类型病毒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

3、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

四、课堂小结,回顾学习目标

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篇6

1 鸡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病特点

1.1 季节性因素

瑞丽市地处亚热带, 季节交替时早晚温差大, 夏季气候温回升快, 鸡极易发生应激反应, 在加之病原微生物的活跃和数量增多, 造成鸡传染病的发生。

1.2 病呈慢性化和非典型化

目前, 依据鸡传染病发生状况和剖检变化, 多数慢性表现为非典型化。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大都表现为病程长, 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临床症状轻微等现象。

1.3 发病日龄跨度大

部分传染病的发病日龄在变宽、跨度大。如传染性囊病, 发病日龄最小的8~10日龄, 还未接种疫苗就感染发病, 大的可见105~110日龄育成鸡。

1.4 混合感染病例增多

近些年来, 鸡混合感染病例在不断增多。病毒之间合并感染, 如传染性发氏囊病与新城疫;病毒与细菌之间的混合感染, 如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

1.5 病原耐药性增强

由于养殖过程中过度依赖药物预防, 或者盲目用药导致了病原耐药性问题日趋突出。由于耐药谱越来越宽, 多重耐药菌株越来越多, 耐药率越来越高, 使耐药性呈现逐步增强。病原耐药性已成为影响鸡传染病治疗和防制效果的重要问题之一。

2 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2.1 科学选址, 合理布局

场址应选远离居民区、地势高、顺风、周围无污染的地方, 要充分考虑到鸡舍通风、采光、保暖、防暑等问题, 使鸡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2.2 把好引雏关, 防止病菌带入

引雏时要了解当地鸡病情况, 经过检疫, 并与场家签订合同, 明确鸡的生长发育, 疾病预防目标。严禁引雏时“引入”病菌。

2.3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做好进出车辆、饲养人员的消毒工作, 在鸡场入口设置消毒池, 让进出车辆得到彻底消毒, 在鸡舍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室, 对进入鸡舍的人员进行彻底消毒。

2.4 定期消毒灭源, 降低病原微生物

通过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机会, 减少空气中的病菌和污染源的含量, 降低鸡场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2.5 做好免疫接种计划

根据当地鸡传染病的情况科学制定免疫计划, 如瑞丽市鸡新城疫和禽霍乱为主要疫病, 加强这两种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

2.6 做好隔离清除工作

一旦某栋鸡舍中的鸡群发生疫情, 病原微生物就会通过空气微粒传到相邻鸡群。因此, 对发病鸡及时做出清除并通过无害化处理, 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2.7 做好排污净化工作

妥善排除各栋鸡舍内的粪便和污水,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净化鸡场环境, 减少鸡场周围病原微生的数量。

2.8 做好鸡场的绿化工作

鸡场的绿化是文明生产的标志,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改善鸡场自然面貌, 而且对鸡场的环境有一定的保护, 减少鸡传染病的发生, 提高生产经济有明显作用。

低温后如何预防传染病 篇7

一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打喷嚏、咳嗽、玩牌以及清洁鼻子后,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不要随意吐痰。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室内应通风换气,保证居室空气清新。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留滋生之地。在呼吸道传染病多发期应减少集会,尽量少到人群密集和通风效果差的公共场所去,尤其不要带小孩到医院探望病人,以免交叉感染。在使用公用健身器材健身后,要马上洗手,不能不洗手就直接吃东西、抽烟、用手揉眼睛等。家中应备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等,定期对室内表面进行消毒清洗。

二是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每天散步、慢跑、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另外,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减少心理压力,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三是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安排好饮食。冬末春初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平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

四是要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防控传染病流行。采取中医药防病防疫方法,如采取中草药(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白芷、藿香、苍术等)蒸汽空气消毒、内服中草药制剂(大青叶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等)等。并且经常按摩、针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合谷等穴位,能够明显地提高人体正气、防御邪气入侵,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如晨起用冷水洗脸、洗鼻腔及按摩面部的迎香穴,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及按摩涌泉穴,也具有很好的防病保健效果。

五是要及时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疫苗、菌苗、类毒素等自动免疫制剂多达30余种,可以成功地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甲肝、霍乱、伤寒等传染病。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积极手段。

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篇8

① 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 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预防传染病教案 篇9

八(3)班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高发传染病的种类及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件,展示各类传染病的名称及症状。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春季传染病中传染率最高的。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空气飞沫为主要途径,因此在人群中感染的几率较高。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叫流脑,传染性较强。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传染性较强,只要是带菌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儿童最容易感染。流脑发病初期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现象级易被错判为感冒。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患病后就具有持久的免疫力,二次复发极为少见。麻疹是也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飞沫来传染的。该病症0.5岁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对于又打过麻疹疫苗者且未得过麻疹的人具有传染性。

4水痘 水痘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疾病,水痘的表现是发热,并出现红色斑丘疹。该病症的传染的媒介有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

二、师生交流,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的方法及措施 课件出示预防春季传染病的方法及措施 当我们明白了上述常见的春季传染疾病后,我们可以遵循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的原则来预防春季传染病。

接种疫苗,免受感染

对于年幼的儿童或者抵抗力差的人,可以到妇幼保健所或者是当地疾控中心接种某些疫苗,使身体产生病毒抗体,避免病毒感染。

1、开窗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区 春天里要注意空气来流通,可以通过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对于教室、会议室等人员聚集的场合尤其要注意。此外不要到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2、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糖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品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并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3、加强锻炼,提高体质

除了通过饮食调理补充营养外,也要加强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可以到郊外、户外慢跑、做操、打拳等,呼吸新鲜空气、筋骨舒展、强身健体。当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千万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免疫能力下降,适得其反。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不干净的毛巾擦手),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生吃海鲜肉类食品;一旦出现发热等病症及时就医。

5、适当消毒,远离传染源。避免接触传染病人,不去传染病流行的地区;如果要去到医院则最好戴上口罩,回家后要及时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家中有已感染的病人则要对其用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毒,如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在日光下晾晒衣被通过紫外线进行杀菌。

6、科学穿衣: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7、多喝开水: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8、保证睡眠: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三、小结

传染病虽多,只要做到四个早: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感染。

预防肠道传染病 别忽视甲型肝炎 篇10

甲肝病毒曾一度被归属于肠道病毒,并被定为肠道病毒72型。进一步研究发现,甲肝病毒与其他肠道病毒有显著区别,因而于1993年正式归属于嗜肝类病毒。甲肝病毒(HAD)直径27~28纳米,是小RNA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肠道病毒强,比乙肝病毒弱,加热煮沸100摄氏度5分钟即可灭活(乙肝病毒需煮沸10分钟以上)。感染甲肝病毒后的潜伏期为15-45天,临床根据有无黄疸,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其中后者占80%以上。本病起病较急,多数有发热及无力感,消化道症状明显,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黄疸型病人先有尿色加深如浓茶样,随后巩膜及皮肤黄染。有些病人以感冒起病,肝肿大,有压痛,少数病人脾肿大,病程在3个月左右。肝功能检测ALT升高,血清免疫学检测抗HAV-IgM阳性,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可检出HAV-RNA。

在诊治甲肝病人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多数可自愈,不需要特殊治疗。以充分休息、合理补充营养为主,进食清淡食物,选用1-2种护肝药物即可,不主张过度治疗。不住院的病人做好家庭内的消毒与隔离。患者的隔离期自发病之日算起为4周。

2甲肝病人血清抗HAV-IgM多在病后2-4周出现阳性,故病后1-2周内检测阴性,不能否定甲肝诊断。

3当甲肝病人出现异常兴奋或嗜睡,黄疸日益加深,但ALT反而不升高(酶胆分离),病人极度疲乏、腹胀、食欲不振时,要警惕重型肝炎。重型肝炎虽占甲肝的0.01%-0.20%,但病死率高达50%以上。因此要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生猪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篇11

1 树立生猪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选择健康猪进行饲养

要做好生猪养殖工作中传染病的预防, 首先养殖户要树立对生猪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选择健康的猪仔进行饲养。相关行政和技术指导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他们认识到生猪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鼓励他们选择健康猪进行饲养。在选择猪种时, 不能单纯的考虑经济问题, 对规模较大的养殖户, 要选择自繁自养的猪仔。自繁自养, 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基本措施。它可以避免从市场上买回病猪的现象发生。其次, 当养殖户选择猪仔时, 一定要到信誉度较高、持有政府部门颁发的相关许可证的猪场进行选择, 经细心选择后的猪仔不能立即混合饲养, 应将其隔离饲养, 并报当地的动物检疫部门, 让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检查, 确认所选猪仔健康后才能合群饲养。

2 加强对猪生活环境的消毒

一般来说, 养殖户在购进猪仔前后, 都要对猪生活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有些养殖户认为:对猪的生活环境消毒, 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猪舍内疫情的致病菌, 因此, 对猪舍的消毒工作不重视。猪舍环境消毒, 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疫情的致病菌, 但可以减少和降低环境中有害病菌的数量和活力, 降低猪群感染传染病的概率。在消毒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 对消毒药品进行配置和喷洒, 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随意改变, 以确保药品的效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 夏季做好猪舍的通风降温, 保证猪群的产仔和安全

众所周知, 夏季天气炎热, 不仅是生猪传染病流行和爆发的关键时期, 也是猪群配种的重要时期。很多养殖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夏季很多猪舍由于温度较高、通风不良, 公猪不能生产出优质的精液, 严重导致产仔数量的降低。一是运用纵向湿帘降温系统。纵向湿帘降温系统就是在猪舍的一端装几台大型的抽风扇, 在另一端安装水帘, 以保证猪舍内空气的湿度和温度都最为适宜。二是有条件的养猪户可以在猪舍内安装空调, 以便能够为猪群的配种和饲养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三是使用防晒网和在猪舍的向阳面植树遮荫, 以保证猪舍内温度的适宜。四是在猪舍顶部开天窗, 以便猪舍内的热空气能够排出, 也为猪舍和外界空气的流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些方面保证猪舍内部空气的流通和温度、湿度都适宜, 为猪群的配种和饲养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 从根本上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经济的损失。

4 做好生猪疾病的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包括养殖场、养殖户、屠宰场和生猪交易市场等的监测。生猪疾病的定期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猪的发病率, 提高生猪的免疫力。在监测中, 要注意在养殖场、养殖户、屠宰场和生猪交易市场等地方设定有效的监测, 此外, 对于跨县运输的生猪也要进行有效的调查, 可以通过定期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原学监测等方法进行调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 还可以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法为猪仔注射疫苗, 注射疫苗要以猪仔的生长特点为根据, 在猪仔长到35日龄时, 猪仔体内的母源抗体不能达到保护乳猪的水平, 这时就需要第一次对猪仔进行疫苗注射;当猪仔长到第65日龄时, 需要对猪仔进行第二次注射。这样一来, 就能从很大程度上减少生猪传染病的发生。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必须根据当地生猪疫病流行的特点来进行, 并在生猪生长的不同阶段, 制定不同适宜的免疫接种程序。接种的疫苗必须保证质量, 拒绝不正规的疫苗。

5 生猪发病后的治疗

在生猪养殖工作中, 如生猪发生了传染病, 养殖户和有关部门必须对患病的猪群进行及时的治疗。当生猪疑似发生传染病或者已经发生了传染病之后, 养殖户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的检疫部门报告生猪传染病的相关疫情。在报告时, 要报出病发猪的数量、死亡的数量以及病发猪的主要表现和症状, 方便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疫情的正确判断。报告完毕之后, 还要对患病的猪群进行隔离, 对已经发病的猪群和发病区进行封锁, 及时为尚未被传染的猪注射疫苗, 严格按照规定定期的对猪舍、用具以及猪的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对于被传染的猪群不能外送, 已经死亡的猪不能随意丢弃、售卖或者食用, 要使用化学用品及时处理制作成工业原料或者焚烧深埋。养殖户和有关部门对于病猪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积极治疗患病猪群, 根据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疫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将养殖户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总之, 在生猪养殖中, 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 保证猪仔的健康养殖, 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提高到最大, 就必须做好传染病的防治。生猪养殖传染病的防治可以从树立生猪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选择健康猪进行饲养, 加强对猪生活环境的消毒, 在夏季做好猪舍的通风降温, 保证猪群的产仔和安全, 做好生猪疾病的定期监测等方面出发, 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 将生猪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做好, 保证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顺利进行。

春季传染病预防 篇12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春季流行的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上一篇:团校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施工管理成本控制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