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3.学习作者前后呼应,托物寄情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想听吗? 课件出示: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等到潮水涨三次,一股脑儿赶上坡。
大家猜到了吗?(生…)现在老师来揭晓答案,看了这一幅幅诱人的图片都快让人流口水了。在中国的民俗中,饺子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喜庆,逢年过节,餐桌必备,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平常食品。可是,在五六十年代只有挨到逢年过节时,人们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平常的饺子捏上了花边就有了别样的意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作家肖复兴笔下的花边饺子。(板题)
二、初读梳理,整体感知,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花边饺子讲述了哪些事?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讲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包花边饺子;第二件事讲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师:两代人包的花边饺子到底什么样呢?文中对其作了具体描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对它的描述,生: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师:(课件演示学生所言)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从中体会到花边饺子非常漂亮的。
师:这就是花边饺子(演示课件)感觉得怎么样?(生:啊——非常好看)所以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来说的。
生:文中用的是煞是好看!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像——————,煞是好看。
三、再读静思,自主感悟
师:同学们,就是这煞是好看的花边饺子里却蕴藏着妈妈和我各耍的一个小花招,大家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吗?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找到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再找到耍小花招的原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完成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课件演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默读)
师: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很好,特别是对于批注,有的同学在认真的圈画,有的同学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把自已的感受写在了句段的的旁边,这就是批注
(师席间巡视,指导如何批注)
四、精读感悟,体会真情
师:谁来汇报一下,小时候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是什么?
生:妈妈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生: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师引导学生分别读这两个花招)
师:通过这两个花招我们得知,妈妈的花边饺子里包的是肉馅,我的花边饺子里包的是糖馅,请同学们注意看,就在此处作者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小时候——长大后,肉馅——糖馅,回想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作者这样的写法叫做什么?
生:相互照应
师:相互照应,相互呼应都可以。在此我们感受到了此处时间呼应,事物呼应,让我们走进花招,更用心地去品味花边饺子,也许在这煞是好看的花边饺子中还有其它的呼应。让我们先看看妈妈要耍小花招的原因是什么呢?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状况,谈感受。)
师:就是这段文字当中,还有一个字最能体现当时作者家的生活状况?
生:“挨”这个字能体现作者家的生活状况 师:“挨”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已的话说说 生:挨就是好不容易等到、师:我们把这个“挨”字换换行不行,换成盼和等,自已读读 生自由读、齐读。师:“到”“盼”都没有“挨”字最能体现当时对于吃饺子的那种苦盼程度,作者用词之准确,平时我们用词也要像这样推敲,这里的挨就可以说是一字千金。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看,妈妈包的花边饺子里仅仅是肉馅吗?你觉得是什么?
师:这是一种浓浓的母爱。(教师板书:母爱)师: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浓浓的母爱。生:齐读。
师:同学们,母亲的花边饺子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记忆里,温暖了作者的童年。但你们可曾知晓?文章中的这位妈妈并不是肖复兴的亲生母亲。她是在肖复兴八岁失去亲生妈妈后,来到他们家,肖复兴对她一度是不理不睬,冷眼相待。是她用无微不至的爱融化了肖复兴心中的冰冻。听到这里,老师不知在你心里是如何看待这位妈妈。
师:这样的爱更加深厚,更加伟大。是啊!人世间的大爱莫过于爱别人的孩子就是这份大爱,使母爱变得更加伟大,更加厚重,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大爱无疆。让我们一起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人世间的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爱别人的孩子,在这深沉的爱的感召下,作者我也跟妈妈耍起了小花招,大家看看课文,我耍的小花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让妈妈感受到什么呢?
师:就在课文中有没有描写让妈妈体会到这份回报来的爱的语句。师:当妈妈吃到了,我为她包的糖馅饺子时候所说的话和此时表情。生:妈妈吃第二个饺子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师:,那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母亲和我的这段对话。(大屏出示相应语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读的时候,我读其他的话,女同学读妈妈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
师生配合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从妈妈的这段话语和妈妈的表情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了什么呢?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一读。
师:找两名同学来读一读,只读对话内容。读后学生评价。
师:从妈妈的话语和妈妈的表情当中,我们体会到:妈妈此时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爱。
师:非常好,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孝心。(教师板书:孝心。)师:同学们,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生:这花边饺子里包的是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作者长大后了,又给妈妈包了一顿花边饺子,这花边饺子是妈妈教给他的。
师:妈妈给他包的花边饺子是肉馅的,他给妈妈包的花边饺子包的是糖馅的,这花边饺子里包的不单单是糖馅,包的是作者一片孝心,妈妈的爱已经在作者肖复兴的身上得到了回报。而这种爱的回报是妈妈教会我的,就在此时,我相信同学们也感受到,作者在此处有另一个相互呼应,那就是——
生:爱的呼应。(教师板书)
师:时代在变,但妈妈和我之间这份真情,这份爱的呼应却永远不变!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这就样,在爱的呼应中,(课件演示)著名作家肖复兴跟他的母亲一起生活了三十七个年头,在母亲去世后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生齐: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师:这写不完的是什么?
师:是啊,有一个人,无论你身在何方,她总放不下对你的牵挂,这个人就是“母亲”;有一种爱,任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从不要你任何的报答,这种爱是“母爱”。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有很多话想和你的妈妈说呢?你是否也想为你的妈妈写上一首小诗呢?拿起你手中的笔,让你的情感随着笔尖流淌出来吧!你们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借助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将这首小诗补充完整。课件演示 :
《
》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雨天里妈妈跑着送来的花折伞,母爱是生病时妈妈…… 母爱是……
啊!妈妈,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当您疲劳的时候,我要为您揉揉肩,当您…… 当您……
啊!妈妈,我的好妈妈,我已经长大,懂得了…… 我要用我的一生去把您报答。
(学生完成小诗,师在席间巡视指导)
师:老师在下面看你们写的小诗,真的很受感动,能不能把你的那份感动,让所有的同学和会场上所有的老师都感受到呢?谁先来读一读你的感受呢?
《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钱塘小学 陈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3.学习作者前后呼应,托物寄情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人们常说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今天这节语文课,我就给大家带来了饺子,不过是图片,怎么样?大饱眼福了吗?
在中国的民俗中,饺子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喜庆,逢年过节,餐桌必备,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平常食品。可是,在五六十年代只有挨到逢年过节时,人们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平常的饺子捏上了花边就有了别样的意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作家肖复兴笔下的花边饺子。(板题)
二、初读梳理,整体感知,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花边饺子讲述了哪些事?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讲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包花边饺子;第二件事讲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师:两代人包的花边饺子到底什么样呢?文中对其作了具体描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对它的描述,生: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师:(课件演示学生所言)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从中体会到花边饺子非常漂亮的。
师:这就是花边饺子(演示课件)感觉得怎么样?(生:啊——非常好看)所以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来说的。
生:文中用的是煞是好看!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像——————,煞是好看。
三、再读静思,自主感悟
师:同学们,就是这煞是好看的花边饺子里却蕴藏着妈妈和我各耍的一个小花招,大家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吗?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找到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再找到耍小花招的原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完成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课件演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默读)
师: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很好,特别是对于批注,有的同学在认真的圈画,有的同学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把自已的感受写在了句段的的旁边,这就是批注
(师席间巡视,指导如何批注)
四、精读感悟,体会真情
师:谁来汇报一下,小时候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是什么? 生:妈妈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生: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师引导学生分别读这两个花招)
师:通过这两个花招我们得知,妈妈的花边饺子里包的是肉馅,我的花边饺子里包的是糖馅,请同学们注意看,就在此处作者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小时候——长大后,肉馅——糖馅,回想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作者这样的写法叫做什么?
生:相互照应
师:相互照应,相互呼应都可以。在此我们感受到了此处时间呼应,事物呼应,让我们走进花招,更用心地去品味花边饺子,也许在这煞是好看的花边饺子中还有其它的呼应。让我们先看看妈妈要耍小花招的原因是什么呢?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状况,谈感受。)
师:就是这段文字当中,还有一个字最能体现当时作者家的生活状况?
生:“挨”这个字能体现作者家的生活状况 师:“挨”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已的话说说 生:挨就是好不容易等到、师:我们把这个“挨”字换换行不行,换成盼和等,自已读读 生自由读、齐读。师:“到”“盼”都没有“挨”字最能体现当时对于吃饺子的那种苦盼程度,作者用词之准确,平时我们用词也要像这样推敲,这里的挨就可以说是一字千金。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看,妈妈包的花边饺子里仅仅是肉馅吗?你觉得是什么?
师:这是一种浓浓的母爱。(教师板书:母爱)师: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浓浓的母爱。生:齐读。
师:同学们,母亲的花边饺子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记忆里,温暖了作者的童年。但你们可曾知晓?文章中的这位妈妈并不是肖复兴的亲生母亲。她是在肖复兴八岁失去亲生妈妈后,来到他们家,肖复兴对她一度是不理不睬,冷眼相待。是她用无微不至的爱融化了肖复兴心中的冰冻。听到这里,老师不知在你心里是如何看待这位妈妈。
师:这样的爱更加深厚,更加伟大。是啊!人世间的大爱莫过于爱别人的孩子就是这份大爱,使母爱变得更加伟大,更加厚重,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大爱无疆。让我们一起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人世间的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爱别人的孩子,在这深沉的爱的感召下,作者我也跟妈妈耍起了小花招,大家看看课文,我耍的小花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让妈妈感受到什么呢?
师:就在课文中有没有描写让妈妈体会到这份回报来的爱的语句。
师:当妈妈吃到了,我为她包的糖馅饺子时候所说的话和此时表情。
生:妈妈吃第二个饺子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师:,那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母亲和我的这段对话。(大屏出示相应语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读的时候,我读其他的话,女同学读妈妈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
师生配合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从妈妈的这段话语和妈妈的表情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了什么呢?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一读。
师:找两名同学来读一读,只读对话内容。读后学生评价。
师:从妈妈的话语和妈妈的表情当中,我们体会到:妈妈此时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爱。
师:非常好,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孝心。(教师板书:孝心。)师:同学们,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生:这花边饺子里包的是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作者长大后了,又给妈妈包了一顿花边饺子,这花边饺子是妈妈教给他的。
师:妈妈给他包的花边饺子是肉馅的,他给妈妈包的花边饺子包的是糖馅的,这花边饺子里包的不单单是糖馅,包的是作者一片孝心,妈妈的爱已经在作者肖复兴的身上得到了回报。而这种爱的回报是妈妈教会我的,就在此时,我相信同学们也感受到,作者在此处有另一个相互呼应,那就是——
生:爱的呼应。(教师板书)
师:时代在变,但妈妈和我之间这份真情,这份爱的呼应却永远不变!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这就样,在爱的呼应中,(课件演示)著名作家肖复兴跟他的母亲一起生活了三十七个年头,在母亲去世后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生齐: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师:这写不完的是什么?
师:是啊,有一个人,无论你身在何方,她总放不下对你的牵挂,这个人就是“母亲”;有一种爱,任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从不要你任何的报答,这种爱是“母爱”。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有很多话想和你的妈妈说呢?你是否也想为你的妈妈写上一首小诗呢?拿起你手中的笔,让你的情感随着笔尖流淌出来吧!你们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借助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将这首小诗补充完整。课件演示 :
《 》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雨天里妈妈跑着送来的花折伞,母爱是生病时妈妈„„ 母爱是„„
啊!妈妈,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当您疲劳的时候,我要为您揉揉肩,当您„„ 当您„„
啊!妈妈,我的好妈妈,我已经长大,懂得了„„ 我要用我的一生去把您报答。
(学生完成小诗,师在席间巡视指导)
师:老师在下面看你们写的小诗,真的很受感动,能不能把你的那份感动,让所有的同学和会场上所有的老师都感受到呢?谁先来读一读你的感受呢?
长埫口第二小学 周涛
《花边饺子里的爱》这篇课文以朴素的语言和典型的场面、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母子之爱。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这种母子之爱是本课的重点,再深入一层理解爱是可以延续,可以代代相传的是本课学习的难点。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对自己所受到的爱臵若罔闻,更不要谈去回报爱了,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能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之后能潜进文本理解母亲是如何爱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报母爱的,尤其对是通过后者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到爱的真谛,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提升,是我本次备课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具体实施中,我从题目中的“爱”字入手,以“整体感知——重点品析——拓展资料——回归提升”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花边饺子里的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再通过以“浏览课文,概说爱的故事——赏析词句,品味爱的细节——情动辞发,追寻爱的足迹—— 拓展练笔,引发爱的延续”的重点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品评语言、想象说话中深入体会母子之间的浓浓真情,真正达到了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走近人物,与人物情感共鸣的效果。
下面就这节课我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发展
以情入境,体验母子情深。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了爱的情感?”为交流的主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说、补充说、选择说、异样说。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有发展,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困,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了。课文重点,难点在学生说的过程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许多孩子的精彩发言也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
二、抓准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把主题由“母爱子、子爱母”升华为“传承、感恩”。母亲那种无私的爱、包容的爱、充满智慧的爱、细致精巧的爱……一句句、一行行作者没有把爱写得惊天动地,但分明让读者感受到母亲那颗跳动的爱子之心!儿子的辛酸与愧疚,他对母亲的了解与回报,那种别出心裁、无以言表、不露痕迹的爱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仿佛那感人的一幕幕场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老师不是让大家空喊“爱”,而是通过咀嚼重点字词进行品析,既有理有据,又让学生在品析中提高了自身的赏析能力。
三、适当的拓展,适时的延伸,适量的补充,适宜的情感激发
这篇文章饱含深情,尤其是当读者真实地了解了肖复兴的家境和经历后会对这位母亲的了解有质的飞跃,于是,我在学生品析到了母子之间的爱后,通过适当补充关于这位继母和作者之间的故事、想象生活中爱的记忆进行想象说话等让学生对爱的理解上升为“大爱”!这样,再通过“此时的你还认为妈妈教会我们的仅仅是包花边饺子吗?”一题的探究,学生对于爱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本课的难点也就很好地得到了突破。
课后,通过反思我深深意识到,如果能在板书设计、教师的语速和语气等方面在进行一下琢磨与改进,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真的,正如大家所说,好好上一次课,对自己无疑是很大的一次提升。
张琳
一、教材分析
《花边饺子里的爱》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本课所在单元所有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这一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让学生懂得珍惜母爱,学会感恩和回报。本课要求学生感悟浓浓的母爱和作者的孝心,唤起自己关爱母亲的感情,并联系实际生活感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饺、拮、凛、馅、荤、晰、筷”7个生字,并记住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母子间诚挚的爱。
3、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回报父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母子间诚挚的爱。(重点)
2、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回报父母。(难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陶冶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对爱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爱是心中的温暖和力量;有的人认为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还有的认为爱仅仅是母亲在深夜为自己准备的一杯牛奶。爱是无形的,但却又无处不在。有份爱,一直温暖着作家肖复兴的记忆,今天我们就和他一起用心去品味那包在花边饺子里的浓浓的爱吧!(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找学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这篇课文了,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预习生字的情况。(出示生字,找学生齐读)师:通过预习不仅掌握了生字,我们还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肖复兴(学生齐回答)你对他有哪些了解?(指名说作者简介)师:花边饺子里的“爱”一直温暖着作者的记忆,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那几件事?
生:课文讲了两件事:母亲为我包花边饺子,我为母亲包花边饺子。
(三)、走近母亲 感受爱
同学们,课文除了题目和最后一段外,其他段落中没有出现过一个“爱”字,但我们却从文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浓浓的爱。现在让我们先来走进母亲,小组合作学习,先找出文中饱含“母爱”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母亲的花边饺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记忆里,温暖了作者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母亲并不是肖复兴的亲生母亲而是他的继母。关于他的继母,作者还写过这样一篇散文,他在文中这样写:(找学生读)
(四)、走近作者 回报爱
长大后的肖复兴深深懂得了母亲那厚重的爱,而母亲呢?却再也没有挺拔的身躯,靓丽的容颜,有的只是岁月刻下的烙印。面对操劳一生的母亲,作者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同学们快速浏览第5—第9自然段,小组同学再次交流,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之后,我为妈妈做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
为了讨得母亲开心,作者想尽办法,用母亲的花边饺回报着对母亲的爱,真是用心良苦!这是一份------孝心(板书)。课文的哪一段落表达了这个意思?(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出示最后一段)母亲的花边饺里浸满了浓浓的母爱。作者的花边饺子里盛满了无尽的孝心。
(五)、走进自己 回报爱
肖复兴和母亲之间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同学们,伴我们一路走来的是—母亲,温暖我们一生的是—母爱,母爱是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唯有母爱不变。让我们回顾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瞬间吧。(学生欣赏课件)
母爱深似海,我们应该珍惜,更要报答母亲,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我们从不讲爱挂在嘴边,却将它融入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报答母亲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大吉大利”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重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教法:熟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爱吃饺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读文
1、初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交流。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接力读文,检验学生识字读文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要求学生认读,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含义。
3、自由通读全文
思考: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交流。
小结:课文一共可以分为三段。
讨论课文结构:总--分
4、悟
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记叙的?(花边饺子)
妈妈包花边饺子是为了谁?我包花边饺子又是为了谁?从中可以读出“我”与妈妈之间的什么感情?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说说记字方法
2、练习书写
3、找多音字“和”、“据”、“调”
四、总结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类似花边饺子的事吗?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给课文划分段落
板书设计 2、花边饺子
妈妈给我和弟弟包饺子
母子情
我给妈妈包饺子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能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分段时有学生把第二自然段划分到第二大段说明学生对分段的依据掌握不够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
能力培养:
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法层层深入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许多中国人都喜欢吃饺子,但是课文中的饺子被捏上“花边”以后,便不再平常,它是母爱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边饺子》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很喜欢包饺子?
把出重点词,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当时的生活条件怎样?是不是随时都可以吃到饺子?
为什么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的饺子?你认为有可能是哪两种饺子?它们之间会有什么不同?
我和弟弟把饺子弄混,妈妈是怎么做的?说明妈妈的什么品质?
妈妈为什么包花边饺子?这里面蕴含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段
思考:现在家里生活条件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画出妈妈包饺子时的欣喜。
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里面包的到底是什么?
妈妈吃到花边饺子高兴吗?
指导朗读。
三、结:你的身边有哪些亲人间感人的事,讲给大家听。
体会花边饺子的深刻内涵
板书设计2、花边饺子
花边饺子 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包母子情深
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
彭婆小学
欧阳银娜 花边饺子里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并通过查字典学习词语,培养自学能力。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浓浓母爱和作者的孝心。3.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教学重难点:
1.感悟浓浓母爱和作者的孝心。2.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吃饺子吗?都吃过什么馅的饺子?什么形状?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看花边饺子是如何包的?去体会一下花边饺子里的爱。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那么,预习了这篇课文你有那些收获?读了这篇课文,你积累了哪些新词?
过渡:我发现大家很会学习,通过预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积累了一些新词。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停下来多读几遍,一会儿把你认为你读的最好的句子或段落给大家展示一下。2.指名读,生评价。
过渡:同学们,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是说读书要带着问题去读。
三、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检测。
1.出示检测题,小组讨论交流。
(1)、把描写花边饺子样子的句子用“()”括起来。(2)、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几件事?
(3、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想一想它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馈。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四、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或段落深深的打动了你?用“——”画出来,认真体会一下,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2.交流反馈。3.出示两句话:
①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②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儿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
问题:“花招”指什么?妈妈为孩子做的花边饺子和我为妈妈做的花边饺子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过渡:小小的花边饺,浸满浓浓真情,它是爱的象征,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浓浓的爱吧,齐读最后一句。4.出示中心句,朗读。
5.出示《游子吟》,生读,谈理解,师朗读。
五、拓展延伸
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
爱是无形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也许,爱是夏夜里妈妈轻轻摇动的扇子;也许爱是生病时,爸爸沉重的脚步;也许爱是儿女搀扶妈妈的手!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爱,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的。
2、课文围绕“花边饺里的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小时候妈妈为我们包花边饺;第二件___________包花边饺。
3、本文是以___________为线索,写出了伟大的母爱。
4、《花边饺里的爱》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______和儿子对母亲的______。
过渡:这节课,我们用发现爱的眼睛,寻找到了一份永恒而伟大的爱;同时又用我们充满爱的心灵,分享了身边的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将我们的爱播撒出去。
七、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在摘抄本上。2.课外实践:向自己的父母长辈献一份爱。
板书设计 花边饺子里的爱 妈妈 儿子
爱 花边饺子
教学后记: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 课 文:14* 花边饺子里的爱 板 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妈妈包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回忆;成年后,作者给妈妈过生日,也包了带花边的饺子,讨得年迈母亲的欢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孝顺母亲的深情。课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易懂,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文眼“爱”,以“花边饺子”为线索,围绕“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味母子之间诚挚的爱”这一教学重点,铺设爱、感知爱、体悟爱、内化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已经习得的一些阅读方法学习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悟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并潜移默化地进行“尊敬、热爱父母和长辈”的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饺、拮、凛、馅、荤、晰、筷”等7个字,读读记记“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诚挚的爱,教育学生尊敬、热爱父母和
长辈。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母子之间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尊敬、热爱父母和长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
《花边饺子里的爱》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著的一篇叙事散文。课文讲了两件事,一是作者童年时,妈妈包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二是成年后,为给妈妈过生日,他也包了一个带糖馅的花边饺子,以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文章以朴素平和的文笔,娓娓倾诉了一对母子的深情。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学生尊敬、热爱父母、长辈,学会感恩课文。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六年级学生,由于他们是在读五年级时才由十三所分校集中到这里来学习的,所以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较差。所以针对此情况,我在教学中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等基础的知识目标,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对自己所受到的爱置若罔闻,更不要谈去回报爱了,所以,我备课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能潜进文本理解母亲是怎样爱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报母爱的,尤其对是通过后者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到爱的真谛,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紧扣本单元“亲情”这个主题, 引导学生自己去和文本对话,入情入境地理解花边饺子里的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从而产生真实的体验。相信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并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一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读读记记“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词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具体,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真挚的爱,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这种母子之爱。
教学难点:唤起学生自己关爱母亲的感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实物:饺子皮、饺子馅。当场包两个花边饺子和两个不是花边的饺子。提问:你喜欢那种饺子?为什么?引出课题。
二、初读读文,发现爱。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记记“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这些词语。(合作学习)
2、教师巡视、检查学习情况。
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4、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
5、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了爱的情感?
三、朗读课文,感受爱。
(一)、走进童年,体会母爱
1、思考:童年的花边饺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妈妈的良苦用心的?
2、交流后出示课件: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妈妈的“花招”是什么?
(2)找出表示妈妈包花边饺子的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妈妈为什么要耍这个小花招儿?
3、在妈妈的“花招”里,你感受到花边饺子里包了什么?猜猜妈妈当时是怎样想的?
浓浓的母爱,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蕴含一举一动间。此刻你对那一个个花边饺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上面的句子。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一份浓浓的爱。
(二)、走进成年,感受孝心
小时候,妈妈的“花招儿”,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无声的浓浓的母爱。随着时光悄然流逝,乌鸦反哺,人之常情。长大以后,“我”又是怎样回报的呢?我们认真读读课文4至8自然段。
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想想“我”的用心体现在什么地方?你是通过哪些词感受到的?
2、“我”为什么耍这个“花招”?
3、妈妈的“花招”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那“我”的“花招”给妈妈带来的是什么?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 在“我”的“花招”里,你感受到花边饺子里到底包的是什么?
4、分角色朗读对话,一起感受“我”对母亲的爱。
5、课文为什么用“花边饺子里的爱”做题目?(讨论)
6、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感情朗读,表达爱。
1、是啊,小小的花边饺子,包着的不是肉馅儿,也不是糖馅儿,这里边包着的是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爱意、无声的关怀。这种亲情没有在文章中直接说出来,而是蕴藏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其中深深的意,浓浓的情。再次深情地读读全文吧!(播放音乐《跪羊图》,有感情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母爱: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事能体现父母对你的爱?谈谈你和妈妈之间有什么难忘的事吗?
五、拓展延伸,学会感恩。
1、讲述 “羔羊跪乳 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一切。
1、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
教学资源:搜集美丽的花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设计出了不同的作品。
2、欣赏两张手抄报:丁丁的作品版面文字密密麻麻,冬冬的作品在每一个小板块之间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
3、提问:请同学们当评委,说说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
4、揭示课题。
讲述:同学们都感觉到花边把冬冬的手抄报变得如此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板书)
二、实践操作
1、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图的花边。分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①这些花边都是有一个独立的图案重复连续而成。
②可能是运用了前面学到的平移知识,通过图案平移得到这条花边的。
2、尝试操作
谈话:同学们对美丽的花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尝试画出一条美丽的花边?
出示教科书“画一画”第一个图案,请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展示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品,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花边最漂亮? 互相交流:
在制作花边时,你觉得哪些地方最不容易画好?
请画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制作花边时都注意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教师小结制作花边的方法:先找对应点,再连线。
4、再次操作。
提出要求: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更好的制作方法。就用这些好方法,再来制作一条更漂亮的花边吧!
学生再次尝试,做教科书“画一画”第2个图案,教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 的指导。学生相互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
三、自主创意
1、欣赏作品(课前收集的花边)
2、评价总结
教师总结鼓励:平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多,冬冬就是一个爱动脑筋、敢创作的的学生,所以他能把普普通通的手抄报,通过小小的花边装扮得非常漂亮。
3、开展小竞赛
①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独立创作出一幅美丽的花边,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心儿灵,手儿巧。
②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③展示作品 ④总结评价
交流展示、相互评价各组创作的作品。
四、运用拓展,美化生活
谈话: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我们想更换黑板报,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门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的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好不好?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从龟兔赛跑这一故事引入,学生显得很兴奋,争论中我们引入长方形的周长。围绕“花边”这一生活情景开始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此需要明确求长方形周长,关键是理解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的含义。书上没有给出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周长定义出发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通过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注意算式的简化,达到算法的最优化。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后,经过比较发现了最优化的一种算法。不过我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只要他们的算法在理即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小马同学并没有套用公式,而是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来计算,方法也很对。所以我对他也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我们教学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并开阔孩子们的思维。
在这一节课后,我坐下来细细的品味,领悟到以下几点:
1、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从问题情境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本节课以“花边装饰颁奖台”为情境,让学生明确这花边有多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探索,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三种计算周长的方法。
2、注重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用长和宽的和乘2,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说为什么要乘2。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就误认为长加宽乘2中的“2”是两圈,不明白这个2表示是两个长加宽,即一周的长度。并通过画一画帮助孩子们进行理解。
【《花边饺子》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花边饺子教学反思专题11-25
《漂亮的花边》教学反思02-02
三年级上册美术《剪花边》教学反思01-09
花边教案09-12
周长花边有多长教案09-21
漂亮的花边说课稿05-28
水瓶的蕾丝花边(四)作文06-19
《美丽的花边》数学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