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管执法的规定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城管执法的规定(通用8篇)

关于城管执法的规定 篇1

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

(2003年4月1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4月16日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7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福建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以下简称“执法局”)是依法设立的本市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各自辖区范围内依据本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

市、区执法局对不属于管辖范围内的行政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移送或通知有管辖权的执法局或相关管理部门,不得互相推诿。市、区执法局之间、各区执法局之间以及执法局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管辖或处理。

第三条 执法局进行监督检查以及查处城市管理违法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合法、高效、便民的原则和教育整改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罚、处理公平、公正。

第四条 执法局开展执法活动应当与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执法局应当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处理情况定期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备。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与执法局的处罚行为相关的审批情况定期书面告知执法局。

第二章 执法监督检查

第五条 执法局应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的涉及城市管理秩序的行为开展经常性地监督检查。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投诉、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应在72小时内进行调查。调查过程及结果应按本规定作书面记录。

第六条 执法人员进行调查、检查应按规定着装,持有工作证、行政执法证,佩戴执法标志,携带有关执法文书和票据,并且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第七条 执法人员在进行调查、检查前,应当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告知当事人调查、检查目的、内容、要求、方法。当事人应当配合调查、检查,不得拒绝、阻挠,但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执法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不得因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而进行刁难、处罚或者加重处罚。

第八条 执法人员对调查、检查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应当保密,不得擅自公开或者泄露。

第九条 在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认为当事人有关行为已违反了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现场询问笔录》或者《现场调查笔录》,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后按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分别处理。

第十条 执法人员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分别适用本规定第三章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一条 执法人员认为依法应对当事人采取查封、扣押物品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按规定填写《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和清单。当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在24小时内将决定书和清单送达当事人;其他情况下,应当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同时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清单送达当事人。

执法局对当事人的财、物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应当保留当事人必要的生产工具和其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物品。

第十二条 执法局依法决定拆除违法建筑物或者设施,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向当事人宣读、送达强制执行令,告知当事人权利;

(二)点验执行标的,填制执行物品清单,拆除违法建筑物或者设施;

(三)由执行人、被执行人、见证人在执行笔录上签名。

第三章 行政处罚决定

第一节 简易程序

第十三条 执法局认为当事人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需要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十四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当场送达当事人。

第十五条 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罚款数额在20元以下,或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但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并在收缴罚款后两日内交至执法局。

第二节 一般程序

第十六条 除依照本规定第三章第一节可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行为外,对当事人的其他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和收集有关证据并填写《证据清单》,由进行调查的执法人员和被调查人签名或盖章。

第十七条 执法人员认为需要现场勘验检查的,应当通知相对人或其代理人到场,拒不到场的,可邀请当地的居(村)委会或在场的有关人员一至二人见证。

勘验检查时,可对现场进行测量、拍照、录音、录像、抽取样品、询问有关人员。

勘验检查结果应由调查人、被调查人或在被邀请的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涉及专门性技术性问题,可送请法定部门鉴定。

第十八条 执法人员认为依法应对证据进行抽样的,向当事人送达《抽样取证通知书》;认为应对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向当事人送达《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

抽样取证或登记保存证据时,应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共同点验后,填写《物品清单》并签名,当事人不在场或者拒绝到场的,执法人员可以邀请当地的居(村)委会或在场的有关人员一至二人见证。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后,执法局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 现场调查、检查完毕,执法人员应当填写《行政案件立案审批表》,履行报批手续。执法局决定立案后,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的,执法人员可以向当事人送达《询问调查通知书》,通知有关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到执法局接受调查。调查过程应制作《询问笔录》、《调查笔录》。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执法局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执法局应当采纳。

第二十条 执法人员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应当向执法局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

执法局决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拟对当事人进行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其中,执法局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还应当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执法局告知听证权利后三日内书面提出,执法局应当组织听证。

第三节 听证程序

第二十一条 适用听证程序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为:

(一)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元以上(含2000元,下同)的罚款;

对非经营活动中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30000元以上的罚款;

(二)对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的罚款;

对经营活动中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00元以上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执法局决定组织听证后,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事项。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执法局可以邀请一定范围内的有关人员旁听听证会。

第二十三条 听证会由执法局指定的非本案执法、调查人员主持。主持人有权决定延期、中止、终止听证或者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到场作证。

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第二十四条 听证会按下列具体程序进行:

(一)记录员查明当事人等听证参加人是否到场,并宣读听证纪律;

(二)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听证事项、听证人名单,及征询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是否申请听证人员回避等其他有关听证事项;

(三)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

(四)当事人针对指控的事实及相关问题进行申辩和质证。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当事人有权取得或者复制全部听证案卷副本;

(五)调查取证人员与当事人相互辩论;

(六)主持人宣布辩论结束;

(七)主持人按照第三人、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八)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第二十五条 执法局应对听证过程制作《听证笔录》,向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证人等参加听证人员宣读或阅读,审核无误并签名或者盖章后,由主持人、记录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六条 听证结束后,执法局可依法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

执法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应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物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七条 听证的举行不影响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以及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

第四章 行政处罚决定的送达和执行

第二十八条 执法人员向当事人送达各类法律文书,应填写《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

受送达人拒绝签收的,执法人员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代表或者其他人员见证,由执法人员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两个以上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后,执法人员将有关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处,即视为送达。

以上直接送达方式确有困难的,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方式送达。

第二十九条 除当场收缴罚款外,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市执法局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区执法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执法局或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复议或诉讼过程中,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执法局可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案件执行完毕,执法人员应填写《行政案件结案报告》,经执法局负责人批准后归档。

第五章 其它规定

第三十三条 办理案件的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执法局负责人申请回避,当事人也有权向执法局提出申请,要求有关执法人员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回避决定作出前,办案人员不得擅自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

第三十四条 在执法检查和案件处理过程中,依法需要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执法人员必须在有关文书上注明拒签原因,并邀请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其他人见证、签名或者盖章,见证人应不少于二人。

第三十五条 执法局处理违法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的案件,或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技术鉴定的案件,经执法局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需要继续延长的,各区执法局处理的案件报市执法局批准,市执法局处理的案件报市政府批准。

基层组织的代表或执法调查、检查现场的见证人有作证和协助调查的义务。

第三十六条 行政案件结案后30日内,对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执法局应将案件基本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备。

第三十七条 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违反执法局职权范围内若干罚款规定的,执法局按其中罚款最重的一项规定进行处罚,不得重复处罚。但处罚种类不同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 市、区政府法制机构对同级或下级执法局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市执法局对区执法局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执法局执法人员执法调查、检查行为不当或者涉嫌违法的,分别由上述执法监督机关依法定程序予以中止或撤销,查处违法执法事实后依法暂扣执法人员执法证件。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郯城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

日期:2006年8月30日 出处:郯城县城市管理局 作者:郯城县城市管理局 编辑:tccg 阅读:579次

郯城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管理行政处罚程序,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结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实施城市管理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实施行政征收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有新的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实施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正、公开、及时地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及县政府赋予的行政处罚职能;

(二)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没有依据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四)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促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五)办案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城市管理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违法的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行政赔偿要求。第五条 实施行政处罚须到法制科领取其按照规定制作的统一盖章并编有案卷编号的法律文书,各单位、各科室不得私自制作、复印法律文书。

第二章

行政处罚决定 第一节 基本规定

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城市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

(二)有具体的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四)属于查处机关管辖。

第七条 纠正或者查处违法行为时,无论采取何种处罚程序或者强制措施,应当同时做到:

(一)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二)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三)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八条 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时不得少于2人,应当穿着统一制服,佩戴统一标志。

第九条 执法人员在调查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依法收集证据。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八)其他证据。

以上证据经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十条 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或者违法案件时,必须认真听取违法行为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对违法行为当事人提出的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违法行为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执法人员不得因违法行为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而加重处罚。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执法人员发现或者查处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整改的,应当制作《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或《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交当事人签收。

第十二条 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二节 简易程序

第十三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20元以下罚款;或者对公民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或当事人提出当场缴纳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并收缴罚款。

第十四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十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场交付当事人。

第十六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执法人员必须在2日内报所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科室备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科室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备案表》,于每月2日前将上月情况汇总后,报法制科备案。

第三节 一般程序

第十七条 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或者除警告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一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 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移送、上级交办等案件,应当先立案,后调查。特殊情况下先行调查的,应当在2日内补办立案手续。

第十九条 需立案查处的案件,应当在5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按照下列程序立案:

(一)由负责查处的执法人员制作《行政执法案件立案审批表》,报法制科审核;

(二)局法制科同意后,报局各分管负责人审批;

(三)经批准后,案件正式立案。

第二十条 已立案的违法案件,应当确定2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办案人员应当及时、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调取各种证据。必要时,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收集、调取证据。

第二十一条 调查询问当事人及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并当场制作《行政执法调查笔录》。

第二十二条 收集证言应当采用笔录或被调查人自行书写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录音等形式获取证言。

第二十三条 办案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证人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材料,并由材料提供人在有关材料上签字或者盖章。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填写《行政执法证据保存登记表》。采取先行登记保存的,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四条.现场勘验应当当场制作《行政执法现场勘验笔录》。认为现场可能发生变化或灭失的,应当采取摄影或者录像留存资料。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专业人员依法进行勘验和检查,并邀请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和违法行为当事人参加。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检查的进行。

第二十五条 调查询问、收集证言、现场勘验等形成的法律文书,均应当交当事人核对或者向其宣读;当事人或者证人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的,应当允许;当事人或者证人确认无误后,需在法律文书上签名(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办案人员应当注明情况。

第二十六条 案件调查终结,执法人员应当填写《行政处罚案件审批表》,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连同本案全部资料一并报法制科审核。

第二十七条 法制科在接到案件材料后,应当予以登记,并指定具体承办人员负责审核工作。案件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

(六)处罚是否适当;

(七)程序是否合法。

第二十八条 法制科审核案件应当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的案件,同意案件处理意见,报局各分管负责人批准;

(二)对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处罚不当的案件,提出修改意见;

(三)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提出调查补充意见;

(四)对程序不合法的案件,提出纠正意见;

(五)对认为违法事实不能成立或情节轻微不需要实施处罚的案件,建议销案;

(六)对超越管辖权的案件,建议按有关规定移送。

第二十九条 经法制科审核的案卷及审核意见需报局各分管负责人批准。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的违法行为需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报请局长或者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条 行政处罚案件经批准后,应当由执法人员制作《行政处罚陈述、申辩权利告知书》,并向当事人送达。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签收后3个工作日内)未行使陈述权、申辩权的,视为放弃权利。

第三十一条 对违法行为当事人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对公民处以5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20000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由执法人员制作《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并向当事人送达。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签收后3个工作日内)未要求听证的,视为放弃权利。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要求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听证按照《山东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凡决定给予违法行为当事人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三十三条 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处结;对不能一个月内处结的疑难、复杂案件,经局分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第三章 送达与执行

第三十四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予以送达。

第三十五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制作《法律文书送达回证》,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可以邮寄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也可以留置送达(摄影或者录像证明)。

第三十六条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做出即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当事人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章 结 案

第三十七条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填写《执行申请书》,连同本案全部资料一并报法制科,经局长批准后,由法制科统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各单位、各科室可抽调一至两名执法人员协助执行。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处罚案件处理终结,办案人员应当填写《行政处罚案件结案登记表》,审查批准后,并根据一案一卷的原则,将案件的全部材料立卷归档。行政处罚案件卷宗一般包括:卷皮、目录、案件立案审批表、证据材料、行政处罚审批表、行政处罚决定书、结案登记表和其他材料。

第五章 附 则

关于城管执法的规定 篇2

(一) 城市管理的概念

城市管理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市政等一切活动进行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指市政管理, 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

从参与角色上, 城市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从管理层次上, 城市管理包括市级、区级、街道、社区和网格等多个层次;从时间维度上, 城市管理包括前期规划管理、中期建设管理与后期运行管理三个部分;从逻辑维度上, 城市管理包括预测、决策、组织、实施、协调和控制等;从专业维度上, 城市管理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交通管理、废弃物管理、市容景观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等众多子系统, 而每个子系统又包含许多子系统, 呈现多主体、多层次、多结构、多形态和非线性的复杂特性。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个维度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城市管理的各要素, 进而加强城市管理的系统、协调和科学性。

(二) 城管执法的主要职责

城管执法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 主要是指在城市管理领域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它包括三种体制或执法形式:一是指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二是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三是未进行过改革的原城建监察执法。改革城管执法体制, 主要是指跨部门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实施国家及本行政区划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组织起草有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 研究提出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意见和措施;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工作;负责本市 (区、县) 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负责市政设施、城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管监察队伍行政执法中跨区域和领导交办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负责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系统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廉政勤政建设工作;承办市政府及市政管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城管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罚不明确

城管人员协助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分散捞网式管理时, 对相应摊位进行缴收过程中出现管理方式偏激, 管理力度过重情况, 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从而引发双方矛盾和纠纷。

对于城管执法人员对施政相对人的各种处罚中可以发现, 有许多处罚权在行驶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 对于为何处罚、怎样处罚以及处罚多少没有相关依据。甚至某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随意确定处罚金额等现象。

(二) 暴力执法

有的城管人员对业主货品强制没收, 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且没有出示任何没收处罚依据。

有的城管人员对他人进行人格侮辱。一些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出言不逊, 使用侮辱他人尊严的语言, 由此引发一些暴力事件。

三、城管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职责范围不明确

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职权不对称, 职责不清晰等问题。城市管理执政执法工作开展以来, 国家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城管工作的职责范围, 城管工作只是根据各地政府的规定“分管”相关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 这就容易导致城管管罚不明确问题。

(二) 矛盾处理不当, 执法行为不规范

城市管理人员作为执法者的责任之一是要协调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协助其他执法管理部门共同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耍“官威”现象, 将本可以简单化解的矛盾升级至暴力冲突。执法人员在对相对人进行处罚时没有表明身份, 习惯当场处罚而不开《当场处罚决定书》;收缴物品不开暂扣单。不按执法程序执法, 忽视被处罚者的合法权益。

(三) 城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城管用人标准明确要求其必须为公务员, 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而实际大部分城市管理人员为聘用制, 导致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城管执法人员素质较差。

(四)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城管部门行使的是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 这就导致了城管执法权力的单一性。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惩罚手段单一, 仅是没收和罚款。长此以往当再有违法案件发生时, 违法者极易情绪失控从而对执法人员采取过激的抵制手段。而由于城管自身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 导致暴力冲突事件发生后, 执法人员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障, 长此以往降低了城管执法者工作积极性, 从而影响城市管理工作。

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城管行政执法队伍普遍存在救济补偿途径和安全保障缺失的现象。各地政府部门都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 没有明文规定哪个组织应对城市管理部门经费负责。对城管人员收上来的罚款应当如何处理也没有相应的规定, 有时收缴上来的罚款直接进了执法人员自己的腰包, 造成执法混乱等现象。

四、提高城管依法执政水平的建议

(一) 加强城管法制观念和队伍建设

面向城管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对其普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 令执法人员严格恪守职业道德, 规范执法行为, 做到公正无私, 廉洁奉公。执法人员在行使法律职权时应依法办事, 在执法过程中要给相对人讲明执法缘由, 使其了解相关的法规。通过加强城管执法人员的自律, 有效地控制甚至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 促使其提高执法水平, 更好地做到依法行政, 公平、公正、公开地执法。

(二) 规范执法行为

缩小城管在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度, 应依据《行政处罚法》予以处罚同时要依据法律程序执法。严格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做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收缴的罚款外, 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当事人应该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起15日内, 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取罚款, 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杜绝城管执法人员私收罚款及收受贿赂等现象。

(三) 贯彻人性化执法理念

人性化执法就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落实到工作实践中, 以实现法律的秩序价值和人性价值的统一。面对违规摆摊的商贩执法人员应本着劝阻教育的态度, 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给予相对人最大的人文关怀及理解。把握好执法尺度,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针对无照经营的商贩在对其进行教育时不妨结合其他管理部门或社区服务部, 给生活困难的用户增设专门的区域。对于小范围散户占道经营的现象, 执法人员应给予制止的同时想办法帮助其维持正当经营。如选择位置相对集中和便利却不影响城市市容及交通的地点来搭建厂棚, 使商贩集中经营, 进行集中管理。城管人员执法时应出具相应的身份证件。在充分尊重他人人格的同时又维护了自身权利, 通过人性化执法, 促使商贩自觉自愿服从管理。

(四) 完善城管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在众多暴力事件过程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执法人员。城市管理是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存在的, 城管人员工作的目的是促进城市发展, 保障市民的根本利益。但在执法过程中, 会发现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不惜用言语甚至暴力威胁。目前, 大多数城管人员无法有效维护自身的安全。因此应建立并完善城管人员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使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陆迎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 2004.

[2]以赛亚.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57.

城管:尴尬的执法者 篇3

小贩眼中的城管

从初中辍学起就开始在学校附近卖早点的李刚(化名),说起与城管的“游击战”时,显得颇为老道。“早在撵街的来之前,就有人通知咱了。”李刚指了指摊子上的对讲机笑着说。原来他与周边的小贩早就约定好了,只要有人发现城管执法车,就及时用对讲机通知大家,以便大家隐藏躲避,等城管一走,再把东西摆出来。

李刚告诉《经济》记者,早期时城管执法过于“简单粗暴”,对摊贩轻则怒骂呵斥,重则拳打脚踢。近年来随着关注度的提高,虽然其中仍有一些不按规则办事的人,但城管人员总体的素质提高了不少,执法也文明了许多,更多的时候是跟摊贩讲道理,劝说摊贩配合工作。

李刚也曾被城管暂扣过工具,但他没有恼怒,也没有和城管发生冲突。“城管也是执行任务而已,更何况是自己违规经营,不占理的。”

不过,也有人对城管成见很深。小赵2014年就举家来到北京,为了赚钱养家,她跟丈夫购置了一套烧烤工具在路边卖烤鱿鱼。但由于小赵的摊位处于自行车道的拐角处,前面就是十字路口,所以经常会受到城管的“关照”,由于来不及收摊离开,烧烤架被多次收走,小赵对此颇有微词。但当记者询问小赵,是否意识到这是违规经营,而且妨碍了交通安全时,她却置若罔闻。

城管眼中的自己

“无门店的流动商贩既无证照又不卫生,是基层城管遇到的最为突出、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现实难题,尤其是无证商贩中大部分从事餐饮类,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很大的隐患。”吉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员张平(化名)告诉记者,相关法律、法规的难以及时到位,给城管执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2015年住建部规定的城管执法的职责范围中,包括37个大项近400项职责,涉及工商、交管、住建、市政等多个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联合执法很难实现,城管部门只能孤军奋战。

在张平的执法生涯中,碰到的多是为生活所迫而违规经营的商贩,当然也有为获取更大利益的。对于前者,当地的城管局在早市、日市、夜市中或者不影响他人出行的胡同里,都设有一定数量的免费摊位供其使用,但多数商贩还是更愿意将摊位摆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对此,城管队员一般会采取劝阻的办法,在多次劝阻无效后,就采取帮其找市场、找经营场所的办法解决。“现在我们是把执法变成了服务。”张平表示,在采取强制措施前都会先做好预案,进行说服教育并下达法律文书,经过这些程序一般不会发生暴力事件。

将没收的东西中饱私囊也是引发争执的原因之一。张平称这是一种误解,城管没有没收的权力,而是将违规经营工具暂扣后下达暂扣单,再将其存放到指定地点,通知商贩去相关部门交过罚款后领取。对于大多数违规的商贩,城管队员通常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让其签订不再违章保证书后放行,只有极少数会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罚款处理。

为了拉近与小贩的距离,城管也屡有创新。武汉城管的“微笑执法”、南京城管的“围观执法”等在互联网上红极一时,但张平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他们也采取过柔性执法,成立过女子轻骑执法队,因为在实际执法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商贩和一些看热闹人群的阻止和影响,只好用一些特殊的办法来解决,但还是治标不治本。

尴尬的位置

城管是政府部门的执法者,象征着公权力,而被执法者多为社会底层人员,是人们眼中的“弱势群体”,所以当城管与小贩发生争执时,人们往往更偏向于相对较弱的一方,再加上舆论的发酵,就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城管执法的行为上,而忽略了城管执法本身的合法性。

在张平看来,城管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对于违章占道的流动商贩,若是严加管理,则会让人觉得不人性;若是置之不理,则会让人觉得城管不作为。“十几年前流动商贩看到城管会心虚,会主动收摊,现在劝都劝不走,有时还会挨骂,我们也不会和他们计较。”张平说。

当然,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城管部门的职能、文化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提高。北京市丰台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作为住建委的执法部门时,城管相当于工商执法或劳动监察,但后来拆分出来以后,职能就有些混乱了。

2015年年底,城管部门又重新回归到了住建部门,对此,住建部也印发了《关于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局的通知》,明确设置“城市管理监督局”,并由该局负责拟定城管执法的政策法规,指导全国城管执法工作,开展城管执法行为监督,组织查处住建领域重大案件等。同时,今年8月20日还发布了《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城市管理执法的行政处罚权范围,并对城管执法权限做出规定,使城管机构更加规范。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城管和小贩之间,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矛盾和冲突。

关于中国城管执法的调查报告 篇4

调查人: 指导教师: 时间:2013年 7月12日、28 日 地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新疆省库尔勒市 正文: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被很多群众深恶痛绝,甚至达到闻风丧胆的程度,他们是执法者,却给群众留下了地痞流氓的印象,很多城市出现了暴力抗法的事件,城管无疑成为了政府执法的一块大大的黑斑。百度百科中关于城管的解释如下:

1.中国地方执法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常常会卷入一些公众冲突事件。--《泰晤士报》 2.主要的任务就是驱赶街头无照商贩,以及检查各类许可证。--《印度媒体》 3.一些处理轻微犯罪和无序状态的雇员。--《卫报》 4.一种警察力量。--《每日电讯报》

城管对城市市容市貌、占道摆摊、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的现象整顿治理由于经常引发社会矛盾而引起媒体关注和热点报道。因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由于面对下岗工人、无业游民等弱势群体,城管往往处在矛盾的聚焦点而被敌视,遭受严重的暴力抗法甚至遭受人身威胁。

另一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城管普遍存在执法违规现象,如收费、罚款不合理,没收物品,处分被没收物品,暴力执法,便衣执法,打砸抢等现象,引起民众普遍反感以及对流动商贩的普遍同情。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常有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伤害流动商贩及路人或者被流动商贩伤害或双方互殴的暴力事件见诸报端。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警察的事件。

除了针对流动小贩的暴力执法外,还出现多起城管暴力殴打围观群众致伤致残致死的恶性事件。在一些地方,城管成为暴力拆迁的先锋队,即使逼死人命也无动于衷。城管的 “chengguan”甚至由于城管因暴力执法等而提升的“知名度”成了英语单词的新外来语,也成了“暴力”的同义词。

有人说国家合法的强制执法权,只有警察才被合法授权,所谓的城管执法,就是非法机构的非法行为。鉴于此,本调查意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普通群众以及城管执法者的走访、调查问卷,通过网络资料搜集、贴吧讨论等方式了解大众对城管执法的解读、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寻求城市管理和城市执法的更有效方式,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经管分院、人文分院、外语系等不同专业的的大学生、社会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城管执法人员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260人,平均年龄28岁。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对城管概念的认识,熟知的城管执法事件,城管执法有无必要以及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5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85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获取信息,对社会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及城管执法人员进行走访,谈话,进一步了解群众和执法者本身对城管的认识。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40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内容

1、调查过程:调查试卷的内容经过反复测试、修改最终确定,在调查过程中群众听到“城管”都有很多话说,但当被问到城管执法过程中特别感动群众的地方以及如何提升城市管理质量时,很多人都陷入沉思。

2、调查结果:

① 城管执法暴力。在除12名城管外其它的248名受调查人员中,212人认为城管执法过程中缺少人性化处理,方式暴力;23人声称没有亲眼目睹过城管执法,只是在网络上关注过暴力执法事件;其余13人称亲友或身边朋友有从事城管工作的,他们暴力执法实属无奈之举,也是被逼的,没有强制就约束不了违法人员。

② 对城管的认识多数是通过网络。在受调查人员中,80%人员称未亲眼目睹过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只是通过网络了解。

③ 城管和群众均缺乏法律素养。受调查人员称城管本应是执法人员,最终却演变成违法人员;群众不能采取有效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暴力对抗执法也属缺乏法律素养表现。④ 城管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通过对网络资料的搜集以及贴吧讨论了解到,部分地区城管能够高效管理,创新执法,受到好评。如山阳县的城管曾集中清理了路边的夜市摊位,使原来一到晚上就把一些路口堵的是水泄不通且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成百的夜市摊点,用了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就,通过集中规划一个夜市区进行了整改,在山阳的主要街道和路口再也看不见一个夜市摊点了。

⑤ 需要制定更多法律。要提升城市管理质量,就要制定更多专门法律来规范群众及城管人员的行为,要法治不要盲治。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管取缔无照商贩却遭部分群众指责的现象,我认为群众指责的不是城管执法原则的正确性,而是认为城管在执法方式上过于生硬,缺乏人性化的措施。

在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小商贩的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是建设整洁的市容市貌的必要措施,但是,在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小商贩的生存与群众生活方便的问题,也就是要做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结合。

第一,要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顺应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摒弃“一刀切”、“简单化”的管理观念。在周边集贸市场少、沿街摊贩聚集的地段,本着“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结合居民小区的分布情况,就近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合法合理经营。

第二,完善城市管理的执法方式。城管执法不能没有强制手段,但也不能只靠强制手段。而应该综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运用说服教育、指导、奖励等方式,依靠社区、街道组织及居民志愿者的支持,通过社会的广泛参与更好地建设城市环境。

第三,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和落实城市管理机制,从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完备的管理权责体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完善保障措施,加强监管,创新执法方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说到底,城市大部分小摊贩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推进我国城市化必须遵循效率原则、经济发展原则、布局合理原则,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明确,解决好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相关问题。城镇化建设需要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城镇化,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城市要创造农民工可能成为市民的制度环境;城市作为经济的发展极和增长点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对于群众,要增强法治观念,在经营时不要影响到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接受城市管理者更为合理的经营方式;媒体要发挥价值观引导的作用,带给社会更多正能量,不应只抓住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渲染以吸引人眼球,更应让城管有效执法,感动群众的事件见诸报端,让社会的和谐因子传进更多人的心中,让集体观念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不论是执法者还是被执法者,都应明白事件的真正矛盾应该是群众的经济诉求和执法者的有效执法之间的矛盾,是方式的矛盾而不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并且,出现矛盾就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而不是加剧矛盾,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更合理的方式。

四、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我认识到,要对一个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更接近事实真相;要有吃苦精神,实事求是,对社会热点多加关注。社会问题的突出暴露显示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加强,应加强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作为个人不应人云亦云,要对问题进行调查,实践出真知,个人也应做到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参考文献:

1.佛山城管当街殴打白发老太被拍下(视频),新浪新闻,2009年2月23日

关于城管执法的规定 篇5

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工作的日新月异,单纯的“因管理而管理、为执法而执法”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需要,新的城市管理形势、环境、任务和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何面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强化科学执法,构建和谐新城管,是当前城管领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勇于探索创新、破解城市管理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我局提出了“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并重”的执法总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构筑文明和谐城管的意见》,以构建和谐城管为目标,不断强化科学执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增强科学执法理念

科学执法是构建和谐城管的内在要求,科学执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城管执法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城管执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和长期践行的执法理念。城管执法人员必须注重将科学执法理念引入到执法实践中来,始终坚持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强化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开展教育活动,我局从三个方面形成共识。首先,科学执法必须解决“为谁执法”的问题。“为谁执法”是方向问题、宗旨问题。我们教育执法队员自觉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科学执法必须解决“怎样执法”的问题。“怎样执法”的前提是严格执法。执法者只有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执法,才可能实现最广泛意义和最大程度的公正和文明,才能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要大力倡树文明执法。第三,科学执法必须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监督是保障科学执法的外在动力。要教育执法人员充分认识接受监督的重要意义,引导其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城管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严格执法、科学执法,和谐执法落到实处。

二、强化科学执法措施,扎实推进科学执法进程

(一)执法步骤规范化。立足于转变“执法就是处罚”的观念,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日常管理和执法中,落实“三先一后”、“六个步骤”。“三先一后”是:查清缘由在先、宣讲法度在先、帮贫扶困在先,行政处罚在后。“六个步骤”是:敬礼、问候、亮证、表明身份、指出违法事实、现场教育和处置。对于轻微或特殊的违法违规行为,以教育为主,首违不处罚,力争全年通过教育手段解决的违规问题达到80%以上,力求通过减少行政强制手段,营造和谐执法环境。如在制止流动摊贩时,要求做到多一点教育劝诫,少一些强行驱逐;多一点温情劝告,少一些罚款处理;多一点理解支持,少一些强硬措施。这样,有利于减少执法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改善执法环境。

(二)执法模式精细化。以实施网格化管理为目标,落实“三包”、“五定”责任制:即大队包面、中队包片、队员包段,定岗、定责、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执法队员以两人为一个管理单位,包靠所在中队区域内一至两条路,以实行徒步执法为主,开展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与管理相对人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融洽了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三)执法方式人性化。我局坚持在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质量、强

化服务功能上狠下功夫,从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出发,实行 “人本管理”,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把个体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急群众所想、干群众所盼,在处理周边农民进城贩卖农产品问题上,我局联合有关部门,在纺织街、兴贸路、龙源街、西关街与市场街、文化路合理规划设置了五处临时集贸市场,专门安排进城卖农产品的农民入场经营,并出台相应措施,搞好日常管理。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实现了市容与繁荣的有机统一。

(四)案件办理科学化。过去,查处违法案件,都由中队文书一人负责有关书面材料的制作,办案效率低。近年来,我局落实科学执法理念,推行人人办案制度,将每个责任路段的执法案件办理落实到路段责任人,责任人同时承担相应错案责任,改变了过去多数人不参与办案的局面,做到了人人能独立办案,提高了办案效率和队员业务素质。在办案过程中,实行案件审批制度,每个案子都层层把关,严格审核,确保适法准确、程序合法、处理适当、手续完备。办案工作公开化,公开办案人员名单、处罚依据、处罚结果,增加了案件办理的透明度。

(五)违建拆除温情化。拆除违法建设,一直是城管执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局以构建和谐城管为目标,在拆违工作中,积极倡导教育先行,换位思考,力求做到有情操作,文明执法。对处在萌芽状态的违法建设、乱搭乱建,早发现、早控制、早拆除,既减少了当事人的损失,又降低了工作难度。对于已建成的违法建设,本着促其自行整改的原则,多做说服教育,做细做实工作。今年以来,我局“温情拆违”30余处3940平方米,在拆除现场没有一次受到当事人及其亲属的阻挠,没有听到一句攻击谩骂的话语,更未发生一起暴力抗法事件,这在以往的拆违工作中是不多见的。

三、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科学执法水平

实施科学执法,关键在人。建立一支 “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洁勤政”的执法队伍,是保证科学执法的根本。为此,我局一向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一)提升全员素质,夯实队伍根基。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加强了对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执法责任落实深化年活动,采取集中学习、请专家辅导、考试考核等办法,使队员不断充电。同时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执法中提高,每次大的集中执法行动前,组织执法队员出主意、想点子,制定科学、详实的预案;行动中,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确保圆满完成任务;行动结束后,进行集中研讨,谈心得体会,讲经验教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队员依法行政、科学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狠抓制度建设,约束执法行为。我局一向注重制度建设,靠制度管人管事,规范约束每一位领导干部和执法队员的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责任落实深化年”活动,建立健全了《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修订完善了《诸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程序》、《行政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制度》及《十条禁令》等36个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下发了《诸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进一步严格了执法流程,明确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办案过程中,做到了遵循程序不颠倒,执行程序不漏项,该用简易程序的不故意复杂化,该用一般程序的也绝不怕复杂,防止了执法随意性,保障了各项制度严格执行,促进了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三)强化监督考核,评议促进整改。对执法人员的工作状况和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督查,发现问题以督办单的形式督促整改,对较大违纪问题,进行通报批评,今年,已发放督察通报13期,表扬35人次,通报批评9人次。修定了《诸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千分制考核细则》和《城管执法队员百分制考核细则》,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及成绩评定方法,对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处罚案件办理、工作量完成以及奖励处罚等都逐一细化,做出了具体规定,每月一考核,每季一初评,年终一总评,以考评促整改、促提高。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科学执法,构建和谐城管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管理理念,转变工作思路。要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管理科学发展理念,变处罚为“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变管理为“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实现城管执法部门由“管理者”向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以人为本,打牢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思想基础。

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构建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模式。工作中,要立足深入研究城市管理工作自身规律特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市容环境秩序的新要求,与时俱进更新工作理念。如在开展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十乱”整治工作中,要坚持堵疏结合,服务到位,建立适当的疏导渠道来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要多出台适应城市管理工作职能特点的新措施、新方法,力求取得市民理解、群众支持,共同打造“和谐城管”。

二要充分整合资源,构建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和谐管理格局。要广泛加强与公安、规划、建设、街道等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搭建多部门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互用平台,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城管执法宣传,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提高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赖,让群众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大城管”格局。

三要着力转变执法人员形象,构建和谐文明的城管执法队伍。要持之以恒地抓队伍建设,抓人员素质,积极推行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法方式,多干实事、多干好事,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做到告知在前,教育在前,服务在前,执法在后,处罚在后,强制在后,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新概念,打造“新城管、新形象”,创建“和谐城管”。

(二)创新工作机制,化解利益矛盾。目前城管执法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这都要求城管执法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路子,提高执法效能,及时将各种执法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和谐执法。

一要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遵循实体与程序并重原则,尊重当事人权利,做到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执法,使群众信服,树立法律权威,使执法行为更为顺畅,执法关系更加和谐。

二要加强源头管理,减少利益矛盾。城管执法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容易因利益受损而引发执法矛盾冲突,为此必须强化源头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制止,及时将各种违法行为消解在萌芽状态,避免违法现象演变成现实后再去执法,造成矛盾激化,以切实减少行政成本和违法者成本,有利于妥善解决双方的利益矛盾冲突。

关于城管执法的规定 篇6

我区城管领域的扬尘污染来源主要有建筑施工、城市道路、工厂建筑堆料等方面。我局积极开展扬尘综合治理工作,多措并举,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现就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一是重点推进建筑工地周边百分之百围挡,推行喷淋抑尘措施,施工现场禁止搅拌混凝土、砂浆,必须使用有资质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二是强化在建项目现场执法,对施工现场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进行警告并落实整改。

二、强化城市道路扬尘治理。一是目前我局正在引入市场化运营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做好市政道路垃圾清扫保洁和洒水降尘工作。二是组织执法力量,开展渣土运输治理检查活动。采取定点职守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措施,对全区主要道路范围内渣土运输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巡查管控,加大查处力度,营造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

三、强化工厂无组织排放整治。一是要求工厂百分之百围挡,未达标工业企业料堆场全部采取喷淋、苫盖等临时性防尘抑尘措施,明确治理期限和标准。二是要求对所有运输车辆出工厂门口时对车轮和车身进行清洗。

论城管执法 篇7

一、城市小商贩存在的意义与问题

城管执法的主要对象是小商贩。其经营项目主要是蔬菜、水果、简单日用品以及其它简单的手工业等。小商贩这个群体主要由下岗职工、无生活保障的人、城镇周边农民等构成。他们基本上都是不能支付高额的城镇生活成本而又必须在城镇寻找出路的弱势群体。有些商贩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经常会做一些缺斤少两、掺杂掺假、占道经营、乱抛垃圾等等违法行为。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卖瓜果的商贩溜进小区,用高音喇叭不分时段的叫卖,并且随手乱扔果皮废弃物;还有一些拾荒者在住宅区内乱翻垃圾桶,在拿走想要的东西之后,扔下一片狼藉扬长而去等等,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如果不对其加以约束,城镇的环境保护工作永远也赶不上他们破坏的速度。

二、城管执法人员及政府体制的原因

2.1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体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仅有《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相比较其他政府部门序列的成熟有序,城管部门的管理体制至今仍然没有全国统一的模式。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城管的合理性、合法性也因此屡受争议。

2.2执法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

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岗位基本素质培训,并且有些执法人员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执法无程序或程序被简化掉的现象造成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也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

俗话说一巴掌拍不响,既然城管人员和小商贩之间的冲突节节不断,虽然现在各媒体与网络上大部分都把矛头指向了城管人员,都在进行口诛笔伐,但是这样就能说明那些城市小商贩与个体户就是完全无辜的受害者吗。

三、城管执法背后的矛盾分析

表面风光,可实际城管的日子并不好过。对于城镇的环境卫生,领导指示必须要搞好,那么城管就必须执行到位,否则就要失业;城镇居民说要搞好,也必须搞好,否则被人家曝光会被人家骂。可是,城管的管理对象多是城镇生活边缘人,在城里活下去是其底线,对他们进行处罚或强制,不但“执法效益”差而且人身危险性高。立法缺失导致城管在处理这样一个理不直气不壮的尴尬状况。一旦遇到阻力怎么办?那就只能诉诸暴力。一本真名为《城管执法操作实务》的“城管秘籍”就是典型代表。

和谐的综合执法,需要的是城镇当中两种利益的代表坐下来,寻找双赢的方法,然后通过权力机关将这种利益划分进行法定化。不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换做哪一个部门行使综合执法权,其表现也会如同城管一样。至于执法环节,不论是城管还是其他执法机关,都应该是“软”以“硬”为表现,才能达到行政目的和手段的平衡。

城管究竟该怎样走出目前的困境?如何改善与小贩的对立态势?如何改变市民的看法?我认为该从自身查找原因,转变工作思路,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城管的任务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认真从每一件小事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才是摆在每个城管人面前的唯一出路。

论城管执法的物业化模式 篇8

关键词:城管执法;物业化模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 C931.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2-0077-0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同时,专门提到了城管执法问题,强调要“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这不仅指出了当前城管执法的弊端,更指明了城管执法改革的方向。城管机关要执法,但更要加强服务职能。如何执法、如何服务,城管执法的物业化模式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径。

一、城管执法困境源于执法模式的弊端

近年来,尽管城管执法人员勤奋工作、放弃休息、加班加点,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为城市的净化、美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努力的结果,并没有获得群众的理解和社会的支持,人们对城管执法人员的印象依然不佳,并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形象极差。在一份“你心目中形象最差的是哪类官员群体?”(单选)的网络调查中,112张有效投票中有43票选择了“城管”,占总票数的38.39%[1],得票最高,足见人们对城管职业的印象有多差。在一份“你喜欢城管吗?”(单选)的网络调查中,165票中有77票投了“不喜欢”,占了46.67%[2]。而在网络传播的关于城管的信息中,绝大部分为负面信息。有人做过统计,媒体中城管形象的负正中三者比例大约为5:3:2,而国外媒体负正比则为9:1。在互联网中,如果纯算网友评论的话也是近九成负面[3]。而社会上流行的“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的说法,隐含着社会对城管工作的某些不满或不认可。城管执法形象的负面性,使执法者的权威受到质疑[4],导致执法的威慑力降低,执法的效果遭到挑衅。把“城管”释义为专门欺压弱势群体的黑社会组织的有之;将城管等同于打、砸、抢的有之。一个设立初衷良好的制度,却陷于被人诟病的窘境,甚至有学者抨击为:“一个手握巨大权力却缺乏有效法律规制的行政执法机构,在实践中逐渐成为了一个张牙舞爪的小‘利维坦”,“是一个布满人治烙印的怪胎”[5]。

对此,无论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在寻找原因,并试图开出根治的药方。比如,有的人认为,执法的困境与城管领导体制有关,在中央,城管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在地方,各地的城管部门名称及归属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规制。有的人认为,目前的城管队伍不是完全按照公务员系列进行招录、培训和管理,人员编制相对混合,用了大量文化素质不高的临时工等,使得城管形象不佳;有的人认为,目前的城管执法方式主要以强制为主,缺乏柔性,缺乏与执法对象的沟通,缺乏为执法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应提倡柔性执法;还有的人认为,城管执法在媒体传播方式上存在问题,许多媒体在报道城管时,出于吸引眼球的需要,往往不从正面来宣传城管执法人员,而是把执法中不好的一面无限扩大,给城管塑造了一个不佳的形象,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可能影响”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即使城管有了统一的上级主管部门,就能避免城管的暴力执法了?有了统一的主管部门,可能在管理上要规范一些,但这显然不是导致城管执法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如果城管都实行公务员管理,由于城管执法所需人员缺口很大,那将使我国公务员的数量成倍增长,管理起来会更难,即便都是公务员序列,也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执法效果。至于柔性执法问题,其实,我国部分地区也在尝试这种执法方式,例如,武汉的眼神执法、列队执法甚至“卖萌执法”,还一些地方的美女执法等,但只能管一时,并不能管长久。而媒体在报道时不排除有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这也是所有媒体在传播时的共性,但如果城管执法的负面事情不多,即使媒体想做负面宣传也不会影响城管执法形象。

实际上,城管执法陷入困境的最关键的根源在于城管执法模式上。目前,城管的执法模式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城管机关亲自执法,直接与执法对象面对面,冲突事件在所难免。二是与城市执法的实际需要相比,城管执法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城管人员无法总是在某个执法现场,只能采取运动执法、突击执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法静下来与执法对象进行交流,不能为执法对象解决任何问题,由于突击和运动的特点,城管与小商贩的“猫捉老鼠游戏”不断上演。三是城管执法仍是以强制性执法手段为主,典型特点就是推桌子、砸摊子、打人扣车,然后就是罚款[6],执法手段非常粗暴,特别是在对占道经营、流动摊贩执法中,经常违反执法程序,随意扣押、毁坏、侵占行政相对人的财产,甚至打伤、打死相对人等。可以说,“粗暴执法、粗暴管理”损害了城管形象、败坏了城管名誉,成为城管事业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

这种执法模式表明,城管执法管了许多管不好的事情,管了许多本该交给其他社会组织来管的事情,即管了许多不该由自己亲自来管的事情。再加上执法对象多为弱势群体,例如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谋生能力相对较差的人等[7],其境遇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人们的心理天平也就自然向他们倾斜。因此,如果城管执法模式不变革,城管机关的职能不转变,这种执法的尴尬现实还将继续下去,而且难以得到根治。说到底,改变城管执法现状的关键是一个职能转变的问题。职能关系问题是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问题[8],它渉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等关系。如果不能理顺这些关系,不能分清职责权限,就无法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无法实现城管执法机构设立的初衷。“成功的组织是把高层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这便使得政府基本上作为一个精明的买家来工作,以能够完成自己政策目标的方式利用各种生产厂商”[9]。

二、物业化模式为城管执法摆脱困境提供了全新思路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代趋势

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将原来由自己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向社会公布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与数量、资金预算、服务期限及奖惩等,选择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支付一定费用的新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这里,购买方或出资方是政府,提供者是各种社会组织或企业,后者可能是营利性组织,也可能是非营利性组织,服务的内容、标准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予以规定。

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有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公共物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等。其实,无论是什么理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最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政府作为公共组织,具有提供某些公共物品的职能,必须承担维护市场秩序、消除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规制自然垄断等职能。但政府的公共职能不意味着必须依靠政府人员和设施来亲自提供这种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决策来提供某些公共服务,并为这些公共服务买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凡是市场能够做到的,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够做到的,交给社会。这里提出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边界和遇到交叉时的处理原则,即凡通过市场机制能调动积极性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凡是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才需要出面干预。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不仅取决于是谁提供的,更取决于这些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公众能否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本质就是由政府出钱,社会组织或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合同来管理,政府根据提供者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兑现。“政府本质上是一个安排者或着提供者,是一种社会工具,决定什么应该通过集体去做,为谁而做,做到什么程度或什么水平,怎样付费等问题”、“今天我们政府失败的主要之处,不是在目的而是在手段”[10]。

实际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象在现实中早已有之,比如,深圳市政府就公共交通等向社会公开招标;上海市向“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新航社区服务总站”、“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三家社团组织购买禁毒、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等公共服务;湖南邵东县等地将辖区内夜间治安防控工作承包给了保安公司,实行治安外包,以及目前不少地方实行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而城管执法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是政府引进企业参与城市管理、试图破解执法困境的一种办法。只要制度设计科学,发动各种社会力量作为城管触角延伸,联合开展公共管理服务,就完全可以实现行政目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城管执法的物业化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城管执法的困境

城管执法机关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进行执法模式的变革,实际上体现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管执法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现行的城管执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了,必须变革。

一是从城管执法所涉事项来看。政府的公共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前者如国防、外交等,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只有政府才是唯一的供给主体;后者诸如教育、医疗等则不具有排他性,并不一定要由政府亲自来提供,应交给市场上最适合提供的主体来提供,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城管执法主要涉及到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事情完全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完全可以将城市日常管理纳入市场化运作。而作为政府一部分的城管执法机关不必要亲自为之,只要进行间接地宏观把握即可,可以作为掌舵者,而不必充当直接提供服务的划桨者,体现了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边界,也体现了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角色的重大转变。

二是从城管执法管理所涉范围来看。城管执法管理的范围可谓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进行。但目前的城管队伍无论在人员数量上还是执法时间上都无法满足要求,更难以兼顾。于是,就出现了目前的突击式、运动式的城管执法现象,“轰轰烈烈”的执法活动在短时间内虽能收到“良好”效果,但一旦执法活动结束,违法行为又会反弹,屡治屡犯,收效甚微,形成社会顽疾。同时也出现了城管因人员不够只得聘用大量素质低的临时工现象,出现暴力执法、违法执法等不正常现象也就在预料之中。这也表明,城管目前的这种执法模式是政府想管但实际上管不了的一种落后的执法模式。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是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最成功的经验。这是传统的城管执法模式所难以适应的。而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或企业参与日常管理,可以有效破解城市长效管理的难题,实现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并适应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为社会提供更贴近、更适宜的服务,同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三是从长远执法效果来看。城管既当裁判员判定是否违法,又当搬运工清洁工清理违章物品,极易造成政府与违规商家和群众的直接冲突,造成恶性事件,不仅影响城管的形象,更是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形成群众与政府对立的局面。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城管可以以更加超脱的地位来决策、监督和指导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避免与商贩等执法对象的直接冲突,也可以更加从容地解决社会组织与商贩间所发生的纠纷,避免把所有与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统统加到城管身上,加到政府身上,给政府形象抹黑。

四是从社会管理的创新上来看。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为促进社会系统良性运作,为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和提升广大民众幸福感而开展的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11]。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最大特点就是发动社会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参与社会管理,把政府的事情变成大家共同的事情。而政府从各种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扮演着“政策制定者”、“制度供给者”、“公共服务购买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起着催化、促进作用,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管理职能,并有效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城管购买公共服务,是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只有管理方式创新,才能带来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我国少数地方城管执法物业化试点初见成效

城市管理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在国内少数地方已有了探索,深圳、成都、长沙等地就是典型代表。他们积极探索城管业务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物业化的新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城管的诸多业务由市场来做,引入优秀物管企业,政府做好监督考核,从尝试探索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深圳市地处关外和城乡结合部的宝安区在脏乱差最严重的西乡街道试点了城管物业化模式。试点前,该街道有100多名城管人员却要管好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城区,要履行21项执法职能,城管执法人员力不从心,街道面临着“穿上城市外衣、留在乡村状态”的混乱落后局面。试点后,引入企业参与城市管理,让企业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西乡街道办和鑫梓润物业关系签订的《花园街区综合管理服务试验合同》,确定了物业公司需要提供的13项服务内容。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西乡街道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乱张贴、乱摆卖、职业乞讨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根本地遏制,立交桥下的绿化带、市中心的街心花园又能看到老百姓聚会、休闲的身影[12]。之后,成都市武侯区也借鉴了深圳的经验,引入物业公司参与城市管理,由政府购买物业服务,将城市管理的日常项目“外包”, 既解决了城管执法人员人手紧张问题,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长效机制难题,使长期困扰城市形象的乱张贴、乱摆卖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遏制[13]。2010年,湖南长沙市也开始积极推行“物业化”的城管执法新模式,引进有资质、有实力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使得城市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显著成效,城市管理市容秩序的24小时长效机制得到建立和巩固。实践表明,将城管执法进行物业化不仅不会出乱子,相反,会带来市容市貌意想不到的焕然一新。

三、城管执法物业化模式构建的具体建议

(一)将城管执法重心全面下移

城管执法重心全面下移,为城管执法物业化模式的推行提供前提性条件。

城管执法所针对的事项都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事情,而基层行政机关直接与行政事务发生关系,与行政事务关系最为密切,具有对地域特点、日常情况比较熟悉、执法经验丰富等优势。由最基层的行政机关进行执法更为合适,可以加强执法力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因此,要把城管执法权力的配置重心下移,下移到街道、镇一级,让基层担当主要的执法任务。执法权下移便于城市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执法中间环节,解决了镇、街道工作人员对违法行为“看得见却管不了”、城管执法队员对违法行为“管得了却看不见”的现实弊端。先进国家的发达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的经验表明,推行城管工作重心下移是一个必然趋势[14]。实际上,国务院早在2004年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就提出:“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但这么多年来,各地的落实工作进展有较大差异,而且,怎样才算“适当”,以及下移到哪一级更为合适,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目前,要下移城管执法工作重心,将城管的大部分职能职权移至街道、镇一级,特别是要将市容市貌等实行属地管理,全部移交至各街道和镇。充分发挥镇、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街道和镇的属地责任。同时,要将人、财、物与责、权、利也划归街道统一管理,街道、镇的执法队伍要真正成了各自街、镇可以直接指挥、调度的队伍。明确街镇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做到城市管理重心完全下移,以建立长效、高效的城管执法体制,可先总结我国各地城管执法重心下移的经验,再全面推行,为全面推行城管执法的物业化模式做好准备。

(二)实行城管执法的全面物业化

所有的城管执法机关要积极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城市管理。把这些工作作为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工作来做。

首先,引入竞争机制,选定从事城市管理的社会组织或物业公司。街道办事处是代表政府的一级机关,由它来代表政府对外公开招标,对参加投标的社会组织或物业公司进行资质审查。县区级城管机关要加强对招投标行为的监督,要规范购买公共服务的招标行为,坚决杜绝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通招标问题以及中标后违法转包、分包等现象,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其次,街道或镇政府与中标的社会组织或物业公司签订城市管理协议。明确物业化的范围、明确服务质量、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执法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社会组织或物业公司的管理一般以市容秩序为主,包括负责城市绿化、环卫清洁、清理乱张贴、劝阻沿街乱摆卖、噪音扰民等即市面上的秩序;执法方式一般只是处理清洁、提醒、劝导、秩序维护等方面,但不能行使惩罚权。

再次,城管机关对物业公司进行专门培训。提供城市管理服务的社会组织或物业公司的相关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在培训中重点强调物业公司的服务性,明确只能采取的方法,明确不能采取的诸如暴力、强制等方法。

此外,城管机关和街道、镇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督促协议的履行工作。日常考核,以街道、镇政府考核为主,每月考核一次,还可以通过随时暗访等方式进行监督,并及时纠正社会组织或物业公司城市管理中的错误,同时进行经济上的兑现。而作为上级的城管执法机关,其作为领导机关对街道、镇政府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监督和政策的把握等,负责协调、指挥、调动各辖区执法间的冲突和其他问题。并为所辖区内的物业化制定一套专业、科学、公正的评估标准体系,为下一步的考核评估做好准备。

(三)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评估监督

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城管执法物业化模式能否推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监管是否有效和到位。作为提供服务方的社会组织或物业公司,为获得最大利润,往往会通过减低服务质量的方式来追求任务的完成,这就违背了政府寻求公共服务最大化的初衷。城管执法机关不仅要对整个服务运营情况的合理、合法情况进行监督,还包括对购买资金使用情况、服务计划、服务效果、服务质量的监督。监督的主要方式是评估。评估可分为中期评估、终期评估,也可以进行不定期抽查。要根据预先制定好的服务质量标准,对社会组织或物业公司城市管理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不仅要对照标准,还要广泛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服务对象的广大市民是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要以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为标准。为保证评估的客观性,评估小组成员可由专家学者、政府人员、提供服务的物业公司代表组成,还可以邀请作为第三方的评估服务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参与,这些机构拥有专业技术和人才的优势,使得评估更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专业性和科学性。评估报告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评估结果要定期通报,并将评估结果与拨付资金或是否续签协议相挂钩。

(四)积极培育城市管理的物业化市场

城管执法物业化模式改革虽然符合城市管理的改革方向,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当下的社会组织发育得不够健全,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很多地方缺乏专业的管理城市的物业公司,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形成。有一个对比的数据,广州市政府曾于2010年举办购买公共服务的供需洽谈会,参加的仅有34家社会机构,而我国的香港却拥有上万家承担着各种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民间社会组织。无论是数量与规模,还是承接项目经验、专业工作人员、资金充足情况以及成熟度方面等,两者都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比较。单有政府购买方不行,还必须有高质量和数量规模较大的卖方,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竞争者,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才能真正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此,必须尽快培育一批档次高、规模大、实力强的专业化市场主体,以承接城管执法物业化模式的推行。目前,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培养,例如,引导现有的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服务视角延伸向城市公共物业管理;向一些诸如环卫保洁公司等相关业务公司推广“城市管理物业化”运作模式,引导他们升级为综合城市管理公司。

总之,城管执法物业化模式是城市管理以市场化为手段、以市容秩序为切入点、以城管物业化为载体、以街面管理为突破口的全覆盖、全时段、全方位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个模式的有效推行将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清洁、文明、舒适、优雅的城市生活环境,既解决了城管的执法问题,更解决了城管的服务问题。

参考文献:

[1]官员形象最差群体城管排第一 百姓最恨贪腐渎职[EB/OL].(2014-11-27) [2014-12-08].http://survey.1diaocha.com/Survey/_SurveyDetails_depth_45485932029367.html.

[2]你喜欢城管吗?[EB/OL].(2014-11-27) [2014-12-08].http://survey.1diaocha.com/Survey/_SurveyDetails_depth_44994448998681.html.

[3]高明勇,王景兰.城管需要什么样的形象[N].新京报,2011-7-30.

[4]王春业.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形象的重塑[J].西部法学评论, 2012,(2):20-35.

[5]杨解君,张黎. 法治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4):25-35.

[6]林龙,阿计.暴力执法 VS 暴力抗法——城市管理何时走出怪圈[J].民主与法制,2007,(9):14-15.

[7]石若坤. 城市管理行政不文明执法的原因及其改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3-36.

[8]颜迁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77.

[9][美]戴维·奥斯本,特勒·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编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2.

[10]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8.

[11]谢建社.中国社会工作创新与管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3.

[12]深圳有了“新城管” 物业化管理出成效[EB/OL].(2013-10-1)[2014-11-10].http://www.0574bbs.com/read.php?tid-485768.html.

[13]谢罗群.城管物业化——行业发展面临新机遇[J].城市开发,2009,(1):33-35.

上一篇:06儿童健康体检总结下一篇:活动赞助策划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