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标准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质量管理标准(精选8篇)

企业质量管理标准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 制定标准 提高效率

戴明环又称为PDCA循环,PDCA循环认为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顺利经过的四个阶段:计划阶段,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或方法;执行阶段,贯彻落实计划阶段提出的措施和方法;检查阶段,对照计划方案,检查贯彻落实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处理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变成标准,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

PDCA循环既适用于解决企业整体的问题,又适用于解决企业各部门的问题,也适用解决班组或个人的问题。

它的四个阶段并不是孤立运行的,而是相互联系的,PDCA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

在PDCA的每一个阶段中又包含着一个PDCA的过程。

在PDCA循环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待续运转,推动上一循环直至整个循环持续运转起来,从而把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

PDCA循环每转动一周就上升一个台阶,犹如“爬楼梯”。

每经过一次循环。

一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在新的基础上继续PDCA循环,如此循环往复,管理问题不断解决,管理水平就会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PDCA循环的转动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集体的力量,是整个企业全员推动的结果。

一、首先分析现状,发现主要问题

1.收集、归纳问题点

对当前一段时间内管理上所有的存在问题进行普查,收集汇总,建立台帐;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对收集汇总的管理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制成直观图,分析找出其中出现最多,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管理问题类型,确立为我们研究和针对的对象。

也可通过归纳统计,找出产生问题最多的职能部门,确立为管理改进的对象。

但不宜将问题的责任追溯到员工个人,以免将改进工作变相为对员工的惩罚,制造不利于改进的气氛。

2.进行调查

对管理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必须坚持真实、客观原则,对当前管理问题的.收集必须真实、客观,否则,归纳统计和分析就会不准确,所确立的研究和针对性也就不准确,使紧接下来的改进工作失去有效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改进目的。

二、分析造成企业管理问题的末端原因

1.人的因素 从员工的管理技能、心理行为、组织能力、和领导者的素质几个方面,分析这些原因是否产生影响.因此,人员是否符合上岗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场文明的好坏。

因此,强化对所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大家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技术素质,是抓好管理的关键。

培训中,我们注意抓好三点:一是全员培训,从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到作业人员,无一例外都必须参加培训学习。

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熟悉掌握有关法规、规定和标准。

二是方法灵活,不拘一格。

我们采取定期培训和不定期组织学习相结合;岗位培训和操作演示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口试、笔试相结合。

三是形式多样,寓教寓乐。

我们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质量、安全知识和各种施工工法,将有关学习内容制作成竞猜题,进行竞猜比赛。

即使是技术交底,我们也采取实物交底,书面交底等多种形式。

对各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我们都积极派员参加,通过培训,所有人员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各级管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提高了管理水平,特种作业人员经过培训提高了技术素质,工人经过岗前培训提高了基本技能,做到人人持证上岗,个个胜任岗位工作。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牢固树立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施工意识,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资源因素 资源是企业管理的物质条件,没有资源就无法进行管理,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不充分,管理就不可能充分开展.因此,应针对企业管理的需求,分析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是否得到综合考虑,是否充分.其中,管理设施是否符合需求,状态是否良好予以考虑和确认。

3.管理方面因素 管理理念是否正确,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管理组织机构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管理方法是否经济合理等.这此都应该进行综合分析。

4.环境因素 一类物化环境,包括各项设施、硬件环境;另一类是人文环境,包括社会的、心理的人文环境,如,适宜的企业文化,管理环境工作方法,合理的管理制度将更有利于发挥人员潜能.应分析这两类环境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以上因素分析,对导致管理问题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一般应至少问三到五个为什么,查找深层次的原因),找出末端原因,确立为我们控制的对象。

三、针对主要末端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要达到什么目标、要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么执行?

制定的控制措施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和有时间限制的,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针对每一项末端原因,一般应有一个以上的控制措施。

第二,措施应针对末端原因本身,针对管理问题现象措施是必要的,但不是关键;第三,措施应该对事不对人,措施的重点应该落在对如何消除末端原因上,仅仅有对管理问题责任追究的惩罚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提倡对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制度进行更新、改进的措施,不鼓励对管理问题责任进行追究的惩罚措施。

第四,措施必须切实可行,具体详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措施必须实实在在,真正落到实处.多提倡一些细微的日常改进措施,第五,制定措施有的同时必须同时落实措施的实施责任人实施限期和监督责任人。

1.实施控制措施

制定了措施,落实了措施的实施责任人、实施限期和监督人,相关人员各司其责实施措施,按所制定措施的要求去做.对措施实施中所在发现的存在问题.实施人员工必须及时如实反馈.并由相关人员及时调整措施,再实施;维护既定实施限期的严肃性,措施必须在限期内完成,有合理理由延期的,必须经正式的审批;实施过程中,监督责任人员的责任必须到位,履行好监督职责,及时指正实施过程中的不良偏差。

2.验证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如果管理问题出现的频次和所造成损失明显比措施实施前降低,则说明措施是有效的.相反,如果管理问题出现的频次和所造成损失比措施实施前降低不明显甚至持平或反而上升,说明措施有效,需要重新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对各步骤进行修正,制定措施和实施措施。

3.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对经过实施验证,对那些能够有效地减少管理问题再次出现的频次和损失的措施,我们应该加以系统总结,纳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中,使这些有效的措施文件化固定下来,形成标准化,帮助我们在今后类似的施工中对管理问题进行管理时少走弯路,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并使管理问题得到有效预防。

四、结论

企业质量管理标准 篇2

1. 以“简化”原则提高流程价值

在企业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 都会出现一些多余的、重复的、可替代的和低功能的环节。[1]这些环节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有时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简化冗余环节, 优化流程, 规范类型数目, 以最为合理的结构有效生产, 消除浪费, 缩短流程周期, 从而提高流程价值是大规模生产企业发展方向。

(1) 简化卷烟产品品种及规格。

将优势资源集中, 以有限的品种规格, 满足社会、企业对卷烟产品的需求和期望不失是明智之举。近年来, 烟草行业飞速发展, “品牌战略”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通过对产销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社会影响面小的卷烟品牌进行精简, 对品牌美誉度高、产销量大的重点品牌进行扶持和培养, 打造一批强势骨干品牌, 增强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 提高抵御国内外严峻形势的综合能力, 使烟草行业真正由“大”变“强”。

(2) 简化产品生产流程。

一个产品的生产流程越多, 出现缺陷的机会就会越多, 为顾客增加的价值投入也就越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通常采用价值流图分析方法研究产品生产流程是否合理, 以增值比来反应流程的优劣, 并以此来决定哪些工步是不必要的、哪些设备摆放是不合理的、哪些中间库存需要减少甚至是取消。在保证产品所有质量特性得到满足的同时, 消除一切不增加顾客价值的流程和产品功能, 提高产品流通合格率, 从而实现精益生产。

(3) 简化工艺技术要求。

一支卷烟从烟叶到成品的产生, 需要很多工艺参数指标作为产品最终质量合格的保证。所谓“过程控制”也就是通过控制过程参数来把“事后把关”的质量检验变成“事先预防”的精细化生产。恰当的工艺参数指标能够反应生产需要, 但过分纷繁复杂的参数设计就使得过程控制中出现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的现象。通过简化工艺技术要求, 对产品的生产流程控制参数和加工方法进行必要的简化, 大大降低控制难度, 提高控制水平, 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

(4) 简化工人操作难度。

分清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区别, 将复杂的设计及管理留给管理及技术人员, 把简单的操作留给工人。通过简单明了的操作规范引领工人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减小因疏忽等产生的不良品。

2. 以“统一”原则促进质量一致

统一原则的内涵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归并为一种, 这是消除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混乱的一种方法。目前, 烟草企业多为多厂合一的公司化经营模式, “多点生产”的主要弊端就是多样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后, 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 统一原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统一品牌。

大公司化生产, 需要进行品牌整合, 提高优势品牌的集中度。在这种形势下, 同一品牌卷烟多为多厂同时生产, 不同产地、同一规格品牌产品的“同质化”是消费者的普遍要求。品牌的“同质化”生产可通过加工能力写实评估与改进、产品批量试验及文件编制、培训、计划与衔接、生产准备、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与交付等流程的管理来实现。[2]烟草企业通过这些具体工作的完成达到卷烟产品“同质化”的目标。

(2) 统一标志。

这里所说的标志, 主要指外观设计的感观标志及与消费者沟通信息的钢印标志。卷烟品牌在更新换代改换外包装时应尽可能本着统一概念的标准, 统一品牌外观标志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感性认识,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 由于烟草企业在整合时各分厂的钢印编写规则是不相同的, 造成与消费者沟通的障碍。将钢印标志编写规则统一, 可有效提高沟通效率, 促进不良品信息的及时反馈, 质量管理部门也能够据此了解消费者有关产品质量的重要信息。

(3) 统一标准。

正是应用“统一”原则, 使企业中标准、文件、要求等都具有了内容正确的唯一性, 不出现重叠和矛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防止令出多门、无所适从的现象。产品标准、技术要求的统一也是同质化生产的基本保证, 是烟草企业产品质量统一、稳定的基础。

3. 以“协调”原则保障质量稳定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理念的应用, 烟草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是, 烟草企业质量管理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不够, 在质量管理方面程序化的操作还不强, 各部门职责清晰程度不高, 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力度不够, 内部质量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仍然存在。所有这些问题, 都说明质量管理存在协调上的不足。

(1) 企业职能部门间的协调。

从企业整体运营的角度来说, 各层次、各部门、各专业间的协调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正所谓“上下同欲、其利断金”。通过有效的沟通, 使得上级管理思路顺利下达, 下级实践反馈及时上报。通过有效的沟通, 使得分厂与分厂间的分歧逐渐减少, 部门与部门间协同更加有效。

(2) 生产技术标准间的协调。

在统计技术的方差分析中有一个“交互作用”的概念, 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有时也存在“交互作用”。合理设置技术标准可有效、正确的指导生产。反之则会适得其反。所以, 在标准设计过程中, 依据使用要求必须在各个标准间建立起合理的关系, 形成一组最佳参数系统, 使整体达到功能最佳。

(3) 生产过程工步间的协调。

卷烟生产是集成化大生产模式, 各工步间协调一致是加快生产周期、减小消耗的有效方法。通过正确的生产节拍分析, 找到制约节拍的瓶颈工序, 采用一定的方法予以解决, 同时弱化进度快的工步, 减少中间库存及等待的时间, 从而使总体节拍均衡, 实现均衡生产。[3]

4. 以“优化”原则促进产品质量“零缺陷”进程

烟草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始终贯穿了“最优化”意识, 不论是业务流程的优化选取, 还是质量检测点的设置;不论是产品标准最佳设定, 还是质量管理工具的有效使用, 都借助了“最优化”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1) 优化流程。

近年来, 业务流程再造概念深入人心, 其强调以关心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 以业务流程的改造为对象, 对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地优化, 并利用先进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即成, 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将全面的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 减少了管理层及, 从而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

(2) 优化标准。

如何寻找各个标准的最佳搭配是工艺质量管理人员一直关注的焦点。目前, 各烟草企业通过学习实践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了解到可以利用相关工具来寻找到最佳工艺搭配, 并进行试验验证, 从而确定标准的最佳设置。

5. 结束语

标准化工作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没有先进的标准, 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通过标准化工作对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测量检验直到包装、储运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从生产全过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在一致的水平上。而其基本原则“简化、统一、协调、优化”更是贯穿于产品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 与质量管理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同推动烟草企业的良性发展, 综合提高烟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帮助烟草企业大步走进“优秀卷烟制造工厂”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2]YC/T198-2006.卷烟品牌许可生产质量保障通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2]YC/T198-2006.卷烟品牌许可生产质量保障通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企业质量管理标准 篇3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管理团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断地识别顾客,持续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IS09000族标准确定了“顾客满意”这一宗旨,同时电指出了企业发展还需要在顾客、股东、员工、社会、供方等相关方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方可持续发展这一规律。企业应把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与顾客满意有机结合起来,关键是把这些观念融人到企业精神文化之中,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质量手册的方针目标之中,要从企业战略高度为企业找好位、定好调。标与质量目标

目标管理(MBO)活动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管理活动。设定目标尤其是战略目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活动。目标体系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大量环境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现代管理中的预、决策技术来进行。只有经过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才能形成企业质量管理子系统的方针目标。因此,不是轻易或草率地制定一套目标(尤其是质量目标),或指标系统与业绩考核评价甚至奖惩挂钩,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过程网络来讲,真正识别和确定对业绩提升起关键作用的目标和指标(通常称KPI一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件非常不易之事,仅仅通过研讨或评审是不够的,要站在企业总体目标分解的基础上,将目标和指标分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平衡”,并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确认。各级目标的确定和分解过程还应包括确定和分解目标、实时监测、汇总统计、差异分析、业绩评价以及必要时对实施目标调整等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使目标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在制定目标后,管理团队必须仔细研究企业流程和价值链,重新定位管理思路,在企业信息化平台上,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工作流程、业务流程,并将企业组织机构定位在扁平型模式。理顺工作关系和工作接口,清理并评估现有文件,确定资源需求,只有这样企业管理才能变得系统和透明。用一个好的过程管理来确保好的结果。IS09000族标准为组织重构和流程再造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能够帮助企业迅速识别有关体系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改进等方面的过IS09000构造质量管理平台

流程再造与组织重构之后,就要制定出相应职能部门和具体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工作关系及担当流程节点的责任人的职务说明、岗位说明(必须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这样过程网络中各环节才能明确要求,从而将顾客需求、法规要求、组织自身的要求等相关方的有关要求转换成组织的各项规定(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作业标准、资源要求、工作记录要求、测量规程、检验规程、绩效考核要求等)。一般来讲,企业中80%以上的问题是由管理原因造成的。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没有标准,二是职责不清楚。明确职务要求,按照管理标准去工作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达到上述要求,企业的IS09000质量管理平台就已搭成。依据IS09000族标准有关管理体系等级评价标准衡量,这应是一个三级水平的管理平台。

IS09000族标准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质量管理平台框架,它由组织结构、规章、程序、作业指导书和惯例、资源等构成的。要发挥其效能,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在平台操作时及时发现和改进平台本身的缺乏,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可是,许多企业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不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执行,而为了获得或保持IS09000证书,在迎接审核时“制造”一些“证据”,这种两张皮的“管理夹生”企业应该改正,否则企业的质量形象将受到巨大损失。

四、把价值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与IS09000结合,并实施监测和评价

价值链、客户关系理论是当今现代管理的精华。将这些理论与IS09000标准所提出的“供方一组织一顾客”这一链式模型相结合,必将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营销策略和管理标准提出非常有价值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在寻找和确定了目标顾客以后,必须选择好关键供应商与其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共同理解和满足顾客要求,直到在组织与供方、顾客之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各方共同增值,达到各方价值最大化。

将价值链管理(V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应用到IS09000族质量体系中,建立的“链式模型”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的满足和超越顾客要求,仅关心自身的经营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在识别和增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选择和培育与组织发展密叨关联的供方,明确对其评价和控制的要求,“共同增值和发展”才是成功企业的明智选择。

及时实施监视测量,将管理当中的控制理论应用到质量体系之中,实时控制可以保证控制的有效和及时,尤其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企业,抓落实必须抓好实时控制。

IS09000族标准所提出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程度”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模型就是科学评价质量体系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企业每年可以安排一些内审员使用该评价标准评价企业管理的各子系统是否按要求做了,效果如何(内容),并将评价结果报告最高管理者评审;可以请某个外部的“第三方”组织(认证机构)派人用该标准逆行评价。企业的管理团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达到肯定成绩、提高信任,寻找差距、改进管理的目的。

当企业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取得IS09000认证证书之后,此证有时具有“市场准人证”的功能,而多数企业采取“IS09000广告工程”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荣誉度,使企业及其产品的晶牌增值。而品牌,尤其知名品牌是需要综合竞争力支撑的,包括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市场信誉、商标、专利、企业文化等。一旦没有了这些实质内涵,只取得IS09000证书,充其量只能称为“IS09000厂—告工程”。因此,企业应抓住IS09000标准的贯标活动,认真考虑预期目标、资源投入和最终效果等方面。只有做到目标明确、策划周密、认识统一、人员到位、措施有力和坚持不懈,IS09000族标准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获得成功。

五、文化创新构建特色管理模式

当今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文化管理,而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企业伦理,企业应夯实基础,煅造晶牌,文化创新,再造特色管理模式。管理无定式。其实,IS09000族标准作为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应该成为企业的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而不应成为企业的一项新的“管理工作”。IS09000族标准决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需要结合行业特色、企业实际、企业文化和工厂技术,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构成的企业文化创新体系内,应用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吸取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多管齐下,而不是简单的“单打独斗”。只有这样,IS09000族标准对企业创新管理,构建特色管理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及效能方能达到最大化。

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标准 篇4

前言

1、本标准是根据《建设一流供电企业考核标准》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公司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而制定。

2、本标准由湖北丹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3、本标准起草人:

4、本标准审核人:

5、本标准审定人:

6、本标准批准人:

7、本标准由湖北丹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前言 1 目

次 2 1 适用范围 3 2 引用标准 3 3 管理职能 3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 5 检查与考核 11 附:企业档案分类表 11 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1.2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及各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2 引用标准

能源部《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 国家档案局《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基本建设资料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档案局、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档案局《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 3 管理职能

3.1 总经理工作部(公司办公室)是公司档案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设档案专责负责公司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3.2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负责组织制定企业档案管理的实施细则。

3.3 负责企业文书、会计、科技、声像等档案及资料的管理工作。3.4 研究企业档案工作规律,制定档案工作计划、方案。

3.5 对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指导和监督,开展业务培训工作。3.6负责组织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达到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水平。

3.7企业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公司生产经营、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归档管理

4.1.1 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含文字、声音、图像、电子等各种特殊载体材料),都应当及时归档。凡属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各有关部室应按公司制定的企业档案归档范围,由兼职档案员收集齐全、完整、准确,并进行整理,于第二年一季度前按照归档要求移交到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4.11 档案借阅

4.11.1 严格履行档案借阅登记手续,并在借阅卡上填写借阅者单位、姓名、借阅目的、借阅时间等。

4.11.2 外单位查阅档案除持正式介绍信外,还须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查阅。4.11.3 确因工作急需或其他特殊情况需将档案借出档案室,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孤本档案原则上不外借。借阅档案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星期,确需延长时,应办理续借手续,借阅份数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三份。

4.11.4 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所借档案不得转借或私自影印、复制、拆散、调换、涂写和污损,违者必究。

4.11.5 凡遇节、假日或特殊情况,档案室有权收回借出的材料,以利安全、保密。

4.11.6 凡在借阅档案过程中造成案卷散失污损、丢失或拒不归还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4.12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4.12.1 档案信息开发主要是指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档案信息开发,档案信息开发要重点服务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4.12.2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几种形式。

4.12.2.1 在企业内部暂时实行档案闭架阅览,待条件成熟,逐步实现开阅览。4.12.2.2 编制并交流档案目录。

4.12.2.3 对档案进行加工整理,汇编专题资料或编制科研成果,基建工程简介、文摘和数据手册、图表手册、国内外同行业生产情况简介表等。

4.12.3 企业档案开发与提供利用,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4.12.4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便于档案的利用和确保档案的安全,应遵循档案借阅制度。4.13 档案管理体制

4.13.1 综合档案室隶属于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公司办公室),由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全公司的档案工作。综合档案室同时接受上级主管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4.13.2 综合档案室是企业档案、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利用中心,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全公司的档案、资料工作。4.13.3 档案管理人员

4.13.3.1 综合档案室应配备足够的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档案人员应专业化、知识化。各科室应根据档案工作的需要,配备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文件资料、图纸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并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纸资料整理后归档。4.13.3.2 档案管理人员享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待遇,按工程技术专业或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4.14 附则

4.14.1 企业党政、工、团档案管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4.14.2 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按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发布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4.14.3 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查与考核

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 篇5

第二十七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建立从事产品标准审查的专家库,供企业选择。从事企业产品标准审查的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应报请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 受理审查和备案的单位应当建立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资料档案并妥善保管,档案保存期限为五年。受理审查和备案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标准制定单位同意,不得泄露或扩散标准的内容或文本。

第二十九条 从事标准备案的工作人员应当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不向备案企业提出与备案工作无关的要求。对违反工作纪律、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十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监督检查。对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责令企业停止实施,并取消备案。

第三十一条 对应当备案而未办理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或者应复审备案而未申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范生产管理标准

一、 人员管理

四有: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有具备资质的检验员、有通过健康体检的生产人员、有覆盖全员的食品安全培训。

四勤:勤洗手、勤洗澡、勤理发、勤洗工作服

三不:不配戴饰物、手表;不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二、 设备管理

五坚持:坚持使用前消毒;坚持使用后清理;坚持日常保养;坚持定期维修;坚持规范记录;

三不得: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作的设备;不得擅自改变设备工艺布局;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

三、 物料管理

六坚持:坚持采购索证、索票、索检验合格证;坚持验收合格才能使用;坚持专人、专账、专库分类管理;坚持物料先进先出;坚持定期检查、清理库房;坚持监控库房存储条件。

九禁止: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禁止使用回收食品;禁止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清洗剂、消毒剂;禁止使用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制品;禁止原辅材料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混储、混运;禁止使用无标签标识的包装材料;禁止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禁止使用药品;

产品标签、说明书禁止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两防止:防止虫害、鼠害;防止交叉污染。

四、 管理制度

三公开:企业名称要在厂区门口公开;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要在办公场所公开;质量安全负责人、质量安全承诺要在厂区显著位置公开。 三保持:保持生产场所,生产食品的范围与生产许可证一致;保持生产条件与生产许可证一致;保持企业名称与营业执照一致。

五严格: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出厂检验;严格防止交叉污染;严格实施不合格品召回。

十四建;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出厂检验制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建立销售台账;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建立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制度;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建立防止食品污染制度;建立文件记录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式。

五、 环境卫生管理

(一) 厂区卫生要求

两不:厂区周边不得有污染源;厂区不得饲养家禽。

三防:防止积水和扬尘;防止虫害侵入,孳生;防止废料、废水、废气的污染。

四定:环境卫生清洁管理要定人、定岗、定标准、定时间

(二) 生产车间卫生要求

三要:要更衣洗手、要换鞋帽、工作服要与个人物品分开放置。 三定:定期检查防虫,防鼠设施;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定期清除废弃物品。

企业管理科科长工作标准 篇6

1.1 岗位使命

负责本科室全面工作,根据处发展战略和目标,组织本科室人员开展经营考核、运营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确保处经营计划的顺利实现。

1.2 考核目标

1.2.1 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1.2.2 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职责

2.1 负责本单位经营计划和统计工作;

2.2 负责经济运行中的考核管理、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2.3 做好投标管理、合同起草、评审管理工作;

2.4 负责工程施工预结算及定额管理工作;

2.5 参与处基本制度的起草与制定,建立企业管理有关制度档案;

2.6 向本部门所属岗位分解落实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及相应的绩效指标;

2.7 督促、落实并考核所属人员的工作;

2.8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工作内容与要求

3.1 按照公司的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及时编制综合计划、综合统计报表。并实时掌握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分析各项经济运行数据,找出偏差原因,督促项目部及时纠偏。

3.2 负责经济运行中的考核管理、项目目标成本管理。负责制定项目部、月度考核办法,按时完成考核工作,依据项目部工作计划和工程预算,及时审定项目部目标成本,分析项目部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差异,协助项目部找出原因,督促项目部提出改进措施。

3.3 做好投标管理、合同起草、评审管理工作。积极掌握招标投标信息,了解市场行情,进行信息评审,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建立处招标投标信息台帐。组织本单位投标工作,负责投标报价的编制。实时掌握各施工合同履约情况,依据合同及时向业主提出工期和各类费用索赔,保护公司利益。

3.4负责施工项目的竣工工程和决算,检查、指导项目部月度施工结算。

3.5 参与处基本制度的起草与制定,建立企业管理有关制度档案。

3.6 向本部门所属岗位分解落实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及相应的绩效指标。

3.7 督促、落实并考核所属人员的工作。

3.8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能力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最低学历:大专;

4.1.2 专业:工程经济及相关专业;

4.1.3 最低经验:五年管理工作经验;

4.1.4 专业技能:中级职称及以上。

4.2 综合素质

4.2.1 知识要求:熟悉制度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知识,熟悉计划统计、技术经济的专业知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4.2.2 能力要求:较强的计划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指导及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4.2.3 心理特质:主动性、诚实、责任感、严谨、细致、服务意识。执行标准

《合同法》、《统计法》、《招投标法》、国家各类定额计价规范、公司和本单位相关管理各类规定办法。形成记录

本业务工作总结和安排。

企业管理科副科长工作标准岗位使命与考核目标

1.1 岗位使命

协助科长负责本科室全面工作,根据处发展战略和目标,协助科长组织本科室人员开展经营考核、运营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确保处经营计划的顺利实现。

1.2 考核目标

1.2.1 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1.2.2 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职责

2.1协助科长统计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包括综合计划、综合统计及报表、运营控制;

2.2协助科长进行经济运行中的考核管理、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协助工程部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

2.3协助科长进行相关的技术经济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做好投标管理、合同起草及评审、预结算及定额管理、企业标准化建设;

2.4协助科长进行招标投标信息分析,了解市场行情,进行信息评审,建立处招标投标信息台帐;

2.5参与处基本制度的起草与制定,建立企业管理有关制度档案;

2.6做好以往工程总结与分析,为处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价值数据,熟悉上级有关文件、政策及定额等方面资料,及时掌握材料信息动态和有关经济签证方面资料;

2.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工作内容与要求

3.1协助科长统计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包括综合计划、综合统计及报表、运营控制。

3.2协助科长进行经济运行中的考核管理、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协助工程部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

3.3协助科长进行相关的技术经济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做好投标管理、合同起草及评审、预结算及定额管理、企业标准化建设。

3.4协助科长进行招标投标信息分析,了解市场行情,进行信息评审,建立处招标投标信息台帐。

3.5参与处基本制度的起草与制定,建立企业管理有关制度档案。

3.6做好以往工程总结与分析,为处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价值数据,熟悉上级有关文件、政策及定额等方面资料,及时掌握材料信息动态和有关经济签证方面资料。

3.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能力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最低学历:大专;

4.1.2 专业:工程经济及相关专业;

4.1.3 最低经验:五年管理工作经验;

4.1.4 专业技能:初级职称。

4.2 综合素质

4.2.1 知识要求:熟悉企业管理知识,熟悉计划统计、技术经济、预算管理的专业知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

4.2.2 能力要求: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决策及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4.2.3 心理特质:主动性、诚实、责任感、严谨、细致、服务意识。执行标准

《合同法》、《统计法》、《招投标法》、国家各类定额计价规范、公司和本单位相关管理各类规定办法。形成记录

本业务工作总结和安排。

企业管理科预算员(矿建、土建、安装)工作标准岗位使命与考核目标

1.1 岗位使命

负责全处工程预算工作,协助有关人员进行招投标的有关事宜,对项目部预算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1.2 考核目标

1.2.1 工作中建立的数据完整、准确;

1.2.2 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职责

2.1负责编制施工图预算和决算;

2.2认真进行分部、分项、各项目部成本分析以及工料分析;

2.3负责审核工程预算和决算,审核预算时应分析、汇总、列明项目人工计划、材料计划、机械计划等相关管理数据;

2.4参与项目部管理责任状制定;

2.5负责投标报价的编制;

2.6及时收集、整理、测算劳务费单价、材料单价,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工作内容与要求

3.1研究工程合同规定的有关项目,收集相关资料,负责造价材料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负责预算、材料的收集、归档、管理。

3.2根据预算定额、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措施等相关资料,编好施工图预算;检查项目部月度工程结算,做好施工项目的竣工决算。

3.3认真进行分部、分项、各项目部成本分析以及工料分析。

3.4负责审核工程预算和决算,审核预算时应分析、汇总、列明项目人工计划、材料计划、机械计划等相关管理数据。

3.5参与项目部管理责任状制定。

3.6参与工程投标工作,主管报价编制,做好经济对比分析,对标价保密。

3.7及时收集、整理、测算劳务费单价、材料单价,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8参与企业贯标、达标和,参与组织业务培训。

3.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能力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最低学历:中专;

4.1.2 专业:工程经济及相关专业;

4.1.3 最低经验:三年预算专业工作经验;

4.1.4 专业技能:初级职称。

4.2 综合素质

4.2.1 知识要求:精通工程造价知识和经济知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及相关预算软件,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

4.2.2 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业务实施能力。

4.2.3 心理特质:主动性、诚实、责任感、严谨、细致、服务意识。

5执行标准

《合同法》、《统计法》、《招投标法》、国家各类定额计价规范、公司和本单位相关管理

各类规定办法。

6形成记录

6.1 业务学习记录及相关预算指标记录;

6.2业务工作总结和安排。

企业管理科计划统计员工作标准岗位使命与考核目标

1.1 岗位使命

按国家统计法规及上级相关要求做好各项经营数据的统计工作,并对统计数据加以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按照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1.2 考核目标

1.2.1 统计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呈报各类报表;

1.2.2 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职责

2.1 要认真贯彻学习国家《统计法》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统计报表要真实的反映企业情况,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2.2 按时收集有关统计资料,及时呈报各类统计报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3 及时提供并准确分析各类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当好领导的参谋;

2.4 按照上级规定做好定期报表的布置与检查,做好综合统计分析工作;

2.5 负责保管和查询历史统计资料及原始资料;

2.6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工作内容与要求

3.1 要认真贯彻学习国家《统计法》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统计报表要真实的反映企业情况,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3.2 按时收集有关统计资料,及时呈报各类统计报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3.3 及时提供并准确分析各类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当好领导的参谋。

3.4 按照上级规定做好定期报表的布置与检查,做好综合统计分析工作。

3.5 负责保管和查询历史统计资料及原始资料。

3.6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能力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最低学历:中专;

4.1.2 专业:工程经济及相关专业;

4.1.3 最低经验:三年统计专业工作经验;

4.1.4 专业技能:初级职称。

4.2 综合素质

4.2.1 知识要求:熟悉国家《统计法》和相关规定,熟悉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

4.2.2 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业务实施能力。

4.2.3 心理特质:主动性、诚实、责任感、严谨、细致、服务意识。执行标准

统计方面的法规及规章制度以及公司、处制定的相关的管理、技术标准。形成记录

6.1 业务学习记录及各种统计报表;

关于加强企业标准管理的探讨 篇7

1 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

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企业产品标准;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必须遵循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等。

2 制定企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有一些企业不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和范围制定企业标准,而是在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下,将产品名称改头换面制定成企业标准。比如,《磷酸二铵》和《尿素》有强制性国家标准,但一些企业不执行,而是在产品名称上做文章,在磷酸二铵中加入有机物取名为《生物有机磷酸二铵》或《有机磷酸二铵》,在尿素中加入有机物取名为《有机尿素》,将国家标准变相制定成企业标准,并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使企业标准不合理的规定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误导消费者,达到其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2.1 技术指标制定不合理

2.1.1 某企业《生物有机磷酸二铵》的技术指标

该企业标准所谓的生物有机磷酸二铵实际上就是将磷酸二铵和有机物按重量比1:1混配而成的一种产品。表1就是该生物有机磷酸二铵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

2.1.2 某企业《有机尿素》的技术要求

该企业标准所谓的有机尿素实际上就是将尿素和有机物按重量比1:1混配而成的一种产品。表2就是该有机尿素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

该企业标准还规定:有机尿素中尿素为白色或浅色颗粒,其中N≥46.3%,其质量指标应符合GB2440-2001中农业用尿素的要求。

从表1可以看出,生物有机磷酸二铵的技术指标分别以生物有机粒和磷酸二铵表示,即生物有机粒有机质含量≥20%,磷酸二铵总养分≥57%或64%。从表2可以看出,生物有机尿素的技术指标主要列了生物有机粒的含量,即生物有机粒有机质含量≥15.0%,在表2中根本没有N养分含量的指标,而是在表格下面说明了尿素的N含量≥46.3%。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企业标准养分的表示方法都是有机物和磷酸二铵、有机物和尿素的单独含量,根本不是混配起来的实际养分含量。因为添加了有机物,这种表示方法对消费者来说更具有欺骗性。实际上,对于一种化肥而言,无论是用几种原料混配而成,它就是一个整体。产品的质量就应该由整体组成的成分来确定,并且要完整表示出它的实际养分含量。这种企业标准把磷酸二铵总养分≥57%或64%、尿素中N≥46.3%与有机物分割开用原料来表示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企业是在玩文字游戏,其目的就是把一个整体化肥的养分分开来表示,实属欺骗。

2.2 检验方法规定不合理

该企业标准为了满足企业标准中有机磷酸二铵技术指标中有机质、总养分(N+P2O5)指标要求,有机尿素中有机质、N含量指标的要求,在试验方法中特意规定将混合后的产品分别拣出黑褐色粒(有机质)与白(黄)色粒(磷酸二铵、尿素)各自检验生物有机粒里的有机质成分、磷酸二铵中的N+P2O5和尿素中的N含量。如果让懂检验的人员一看就知道,这种分开检验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没有混合前的两个产品的各自成分的含量。若不这样规定试验方法,就不可能达到企业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值的要求。如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来检验这两个产品,实测结果大约为标准规定值的一半。企业标准规定的这种检验方法实属蒙骗消费者。

2.3 产品标识有问题

《生物有机磷酸二铵》企业标准规定,产品标识分别以生物有机粒(黑褐色颗粒)有机质含量≥20%,磷酸二铵(黄色、黑褐色颗粒)总养分(N+P2O5)≥57%或64%标明;《有机尿素》企业标准的标注方法与《生物有机磷酸二铵》企业标准标注方法一样,完全没有真实地反映出该产品的实际养分含量;还有的《有机磷酸二铵》企业标准上写N16%、P2O5 14%,而在包装袋上却标注N18%、P2O546%。这些标注都不符合GB18382-200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可以说企业这样标注是一种欺骗行为。

在磷酸二铵和尿素中加入有机肥本来是件好事,因为加入有机质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对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所以容易被农民选择。企业这样的标注方法迎合了农民的需要,从表面上看标注是没问题的。但如果让懂专业的技术人员看就发现问题了。按照正常的检验方法,磷酸二铵或尿素按照1:1加入有机肥,其P2O5和N的含量大约是普通磷酸二铵或尿素含量的一半。若按照这两个企业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将磷酸二铵和有机物、尿素和有机物分别拣出来单独检验,单独计算,含量就能够达到企业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这样的标注和检验是企业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做数字游戏,意在蒙骗消费者。

3 企业标准备案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生物有机磷酸二铵》企业标准,还是《有机尿素》企业标准,从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标识标注等方面都有严重的缺陷。但是,这些企业标准都是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标准。虽然这些企业标准制定得不合理,但它却是合法有效的标准,在这些标准没有废止或修订前,检验部门对这些产品的检验,只能以备案的企业标准为准。

这类企业标准之所以存在诸多漏洞,它的制定者负有主要责任,因为企业就是业内人士,它们知道这样制定不合理,这样标注能蒙骗消费者。其次就是标准化管理部门在企业标准备案时负有管理责任。绝大部分旗县标准化管理部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看不出标准存在的技术问题,造成企业有空子可钻,使不合理的企业标准备案。

4 对加强企业标准备案管理的建议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受理备案的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即予登记。当发现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申报备案的企业限期改正或停止实施”。企业标准大部分是在地市、旗县级标准化管理部门备案。由于不同行业的标准技术性很强,在现有体制下,地市、旗县级标准化管理部门不可能配齐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凭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人员很难发现企业标准中存在的专业技术问题很难。

因此,为了不让不法企业钻空子,杜绝不合理,甚至是有严重缺陷的企业标准通过备案,我们建议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标准的管理,在企业标准备案时,应从技术上严格把关,真正发挥企业标准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的作用。

谈电力企业计量标准化管理 篇8

关键词:电力计量 分析 标准化管理

新的形势对电能计量管理提出了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对电能计量检定提出了科学、公正、准确、高效、依法检定、无偿服务的要求,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可靠性、多功能等技术要求则越来越高,使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电力系统电能计量管理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此外,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管理权限、机构和职责的变化,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权、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电量交易方式的改革、开放低谷用电市场,新的管理思想、高效率的管理手段和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迫使电能计量管理模式必须变革。

一、发挥优势、创新管理,规范电能计量管理和计量检定

1.硬件要求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成立合理的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机构网络,做到重视管理和技术把关;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经过多年发展,电力企业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缺乏有效考核制度,在执行中难于落实,只有制度完备,奖罚分明,才能使工作人员有制度可遵循,有规范可约束;计量设备应完备和可靠。具备现代化的计量器具和计量装置是保障计量公正、准确的先决条件。配备先进的计量校验装置使量值得到正确的传递。淘汰不能正确进行量值传递的陈旧老化计量设备。配备专用的防震交通工具。重视计量检定环境的达标是保证计量准确性的基础,防尘、防震、防磁、防静电措施要落实。

2.软件要求

计量管理体系中,责任分工到个人,上到主管领导,下到工作人员,层层分工,级级把关。同时建立计量管理监督网络,聘请计量监督员,监督计量工作中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责任制考核,做到哪里出问题哪里负责,使之更有力的保障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计量工作的成效,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微机化管理、无笔化作业势在必行;电力行业已逐渐过渡为服务性行业,追求经济效益也成为最终目标,而服务质量的高低能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和现代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服务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客户是上帝、人民电力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二、加强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管理,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1.新购电能计量器具必须按电力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与制造方签订的订货合同中技术规范,应明确验收检定项目、技术要求、验收依据和方法等条款,在责任条款中应明确不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时的责任划分和处理办法。并严格按合同规定严格验收检定,不合格退货。

2.改革單相电能表的管理方式,变过去的定期轮换为根据运行情况抽样检定、状态监测,有利于积累表计运行情况的原始数据,帮助供电企业准确的判断各家电能表的质量优劣,使占电能表总量80%多的单相表的管理更科学合理,以达到和国际通行管理模式的接轨。

3.加强对在运行的重要电能计量装置施行质量跟踪、状态监测、抽样检定、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对在用计量装置测试数据分析,归纳同一批次表计运行质量变化,避免计量装置失准运行,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三、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推动电能计量管理水平提高

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不竭的发展动力。企业不断应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因此,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管理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推动其管理水平提高。由于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和成熟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得在实践中应用,特别是电量交易方式的改革、开放低谷用电市场等,以及电力企业信息网络时代来临,企业也将建设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因此,电能量数据及时准确收集,对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主要在几个方面体现:

1.计量资产管理方面。由于计量工作量大、任务繁杂,尤其每天要面对各种校准/检定数据统计,其数据量都非常大,如果手工来输入和统计确实非常繁琐,不可避免出现工作失误问题,因此,在计量器具资产管理中,采用计算机条形码技术对器具进行数据输入管理,是大势所趋,应加大推广应用条形码技术范围。电能表标准装置应选用检定工作效率高且带有数据通讯接口的产品。

2.电能计量管理部门及计量检定机构应建立电能计量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用电营业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网。计量检定机构内应利用该系统并将检定装置联网运行,以监督电能表检定过程及质量,逐步实现电能计量管理现代化、计量检定自动化、人员操作无笔化、计量信息网络化。

3.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及装备,实现检定过程控制自动化和各类检定、检测数据的存储、分析,并探索实现电能表自动调整的方法。

4.借助电能量计费系统和远方自动抄表系统等管理系统,加强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的动态分析、远程对时。

四、建立有效多层次社会和内部监督机制

计量检定工作是否是遵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进行,不仅是否具备符合计量检定的设备和相适应的工作环境,关键在于建立有效多层次社会监督机制,不论是否是中介或事业计量检定机构,缺乏有效多层次社会和内部监督机制,必然无法实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省级及以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行政监督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建立投诉处理考核机制,做到及时有效优质客户服务,在电能表检定环节中实现微机自动化检定,并实施电能表初次检定实行对生产厂家的铅印不开封、不调整、只作电能表的数据检定和验收为原则,有效避免人为影响,以示提高公正性。

五、结束语

上一篇:在国庆生产安全保障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化工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