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课(精选10篇)

初中美术课 篇1

《触摸美丽》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教学内容:认识材质和材质的演泽运用。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充满好奇感,有独特的见解,表现欲望较强烈,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喜欢探究问题,这样便于学生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基本掌握运用材质来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四、教学重点

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来进行创作。

五、教学难点

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对比原则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

教具:教科书、卡片、多幅不同材质制作的范作、各种材料。

学具:搜集多种制作材料,准备制作工具。

七、教学方法

教法:开放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练习法,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综合创作的活动能力。

学法:欣赏中理解、比较中总结、练习中创新、讨论评价与反思。

八、教学程序

欣赏作品导入新课(4分钟)

1、出示国画《猫头鹰》和装饰画《猫头鹰》,问: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都是猫头鹰,但它们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分析其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用毛笔画的中国画,一个是用芦苇、竹节、布、扣子等材料做成的猫头鹰)

1、吸引学生的目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

2、欣赏作品:(1)出示装饰画《风车》,问: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出示装饰画《乡村美景》,问:这幅作品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问题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触摸美丽》

体验探究认识材质(4分钟)

1、认识材质。问:你手中的材料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石头、布、毛线等不同材质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等质感特点。学生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增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问:日常生活中的材质在人们心中有什么感觉?例:石头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感受?棉花是什么感受?要表现现代感用什么材质?要表现古朴感用什么材质?

学生举例说明,讨论不同材质在人们心中的感受。(石头都很坚硬,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棉花轻盈柔软、温馨;不锈钢可表现现代感;木质材料自然质朴,可表现古朴感。)

3、师生共同小结:材料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用不同的格料表现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学习探究材质运用(8分钟)

1、出示装饰画《生命之泉》,问:用菱角、毛线、扣子组合而成的《生命之泉》,为什么要如此选择材质?能不能换作别的材料?比如:树叶能不能做鱼?(出示“树叶鱼”)问:哪幅表现得更形象?学生欣赏、讨论、回答问题了解材料的形式美

2、师生共识:材质的选择要符合对象的本身的特点。(板书)

3、欣赏装饰画《牛》,问:为什么非要选择棕色的而不是红色的、粗糙的而不是细腻的材料?学生欣赏作品思考回答问题(棕色的粗麻绳表现的《牛》效果更好)了解材质

4、师生共识:材质的选择,色彩的选择要和谐。(板书)

5、出示两幅分别用竹签、红布制作的装饰画《风车》,问:它们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欣赏、讨论、分析、回答问题了解材质给人的感受

6、师生共识:通过对比,不同材质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板书)

讲授新知(2分钟)

1、讲:刚才我们欣赏的用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称为装饰画,装饰画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注重形象的平面处理。

2、讲授装饰画的制作步骤。以《葡萄》为例,老师分步示范,讲解(板书:①构思设计,画出草图;②材质的选择;③制作。)学生观看、思考通过老师示范、讲解,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装饰画的制作步骤,为下面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1分钟)

每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将一幅绘画作品改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作品或根据不同材料形式特征运用和谐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老师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供学生参考。)

(放音乐)

1、小组确定制作某种装饰品;

2、组长分配任务;

3、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制作。提倡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巡视辅导(20分钟)

1、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指导装饰画制作,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2、注意调控学生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学生进行制作,采取自我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3、督促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的作品。

4、适时参与学生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不深度介入某个小组的制作过程。

3、体现教师的亲和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品展示评价(5分钟)

老师不参与评价,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议同学们评价作品后利用课余时间将作品完善,把它们挂在教室里供欣赏。(老师引导学生从立意、材质、色彩、构图、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装的出色表现,表扬同学们,重点表扬某一小组一起完成了较为复杂的装饰作品,肯定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强。)每组组长一起上台展示本组假冒作的作品,每组推荐一个同学简单介绍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与构思过程,满意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又不足,然后同学们互相评价,提出对作品中肯的看法,提出宝贵的意见。

1、进行集中的作品展示与评价来提升教学效果。

2、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

3、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趣。

课堂总结(1分钟)

总结语:不同的材料给予了装饰画不同的生命,装饰画也给予人们不同的美感世界。正如米罗所说:“装饰艺术有如生活的彩链,如果失去了色,人灯将失去光彩。”今天这节课老师感到很欣慰,同学们认识了美、发现了美、并且创造了美。世界上的美是到处存在的,只是缺少发现,平凡中发现美,让我们的生活因我们的创造面变得更精彩!学生课后欣赏、完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课 篇2

随着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 知识信息迅猛增长,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越来越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 “美”即指美育, 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的, 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审美观念。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很多认识及习惯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形成的, 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时期。所以, 如何利用初中美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 是每位初中美术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

上好初中美术课程的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

2.1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美术教师要上好美术课, 首先就要了解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 只有这样, 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展开教学。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转向青少年期的过渡阶段,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思维活跃, 满腔热情, 对一些社会现象开始形成自己的感受, 自制力和意志力不断增强, 开始迫切希望老师和家长相信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具有独立意识。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能力有限, 很多事情做不好。比如, 在美术课上, 他们对实际绘图达不到一定的水平, 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 导致对美术课不够重视, 提不起学习兴趣, 更不用说利用美术课教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了。针对这种情况, 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 在教材和教法上进行钻研, 有意识地增强美术课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既不能停留在儿童绘画的水平上, 又不能过于成人化;既不能限制太严, 又不能不重视教学方法。

2.2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 综合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2.1 讲故事法。

美术教师根据美术作品向学生讲解画家轶事、作品产生的背景或者作品中传达的内容。听故事是初中生共同的爱好, 借助此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美术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该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引出主要内容, 使初中生容易接受。比如讲解《奥古斯都像》, 不必向学生直接讲解雕像本身的特点, 可以先讲“国王与画师”的故事, 以此引出雕像的特点。

2.2.2 启发式讨论法。

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相互讨论, 谈谈对美术作品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可以在作品产生背景、画家生平等方面偶尔做些提醒,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历, 辨别假、恶、丑与真、善、美的界限, 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2.3 诱导法。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材加入了很多理论内容, 这些理论比较抽象, 很多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为此, 美术教师要合理利用诱导法,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加强对美术理论的了解。比如在讲解《形势与美》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武打电影的片段, 大致如两名高手在决斗, 两人没有动, 而周围的环境在变化, 树枝在摇曳, 树叶被吹起, 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导演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场景, 为什么不直接出现武打场景?利用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通过动静的强烈对比, 可以烘托人们的心情这一理论。这样的理论讲解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

2.2.4 实践法。

美术课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匆匆地将理论讲解完, 并加入一些示范就直接布置作业, 往往会让学生学得不是很认真, 马虎地完成作业。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才能完成。所以, 美术教师要根据本节美术课的具体要求, 适当安排一些室外写生课, 让学生在室外写生过程中体会绘画的感受, 并巩固绘画技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既学得认真, 又画得开心, 在无形中提高审美情趣和绘画技巧。

3. 结语

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都要时刻谨记, 自己面对的是初中生, 是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少年。只有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爱, 精心准备、巧妙布置、细心讲解, 才能为学生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奠定美育基础,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这样, 美术课才会具有生命力。

摘要:美术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 长期以来处于附属地位, 其课时量和受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在新教改的背景下,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教学方法,初中生

参考文献

[1]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2]徐晓东.例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课上的使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06) .

[3]刘长慧.试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方法[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9, (04) .

[4]袁良波.浅谈高中美术课互动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09, (08) .

[5]王秀红.让美术课既活泼又生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3) .

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 篇3

一、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严格训练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可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二、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種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予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五、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后教学反思 篇4

初中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一

这一学期,我时时刻刻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听从领导,能够以大局为重,服从分配,出满勤,干满点,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平时工作中,还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的大脑,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尤其是敢于运用新课改的先进观念、创新性运用到课堂中去,根据学生特点、教学资源,大胆重组教学课程,让学生去组织、创新,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具体工作反思如下:

一、备课: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从查阅资料、组织教学各个环节、教师和学生配合等都能达到很默契、出效果。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组老师研究,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使美术课更直观、有趣、有效。

二、上课: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把新教材和同学一起研究,重点、目标让每一个同学明确。每一节课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知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开场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声、色、音、型等美术的特点,培养、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动手各种能力。总之,这一学期,我把握好了操作课、欣赏课之间,新课、旧课之间,专业课和普及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其特点。尤其是有关绘画专业知识,是这学期的重点,因为有的学生明年要考美术专业,所以给学生做好知识铺垫。

三、作业辅导: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次的作业精心地设计,尽量当堂完成,不但有利于我了解学生的当时创作的灵感,并且能够及时的顺着学生的灵感思路,是创作表现更加到位。这样非常有利学生能力发展,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所以今年学生们创作的画作业效果都比较好。

四、学科渗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一学期下来,上课时确实碰到个别比较有个性的学生,我就会把我看到的、学到的、听到的方法、技巧尤其是相关心理调整、学习态度、思想波动的方法,在我碰到“难题”是我就搬出来,这一年里,我用的最多的词就是“坚持”,相信坚持,只要你坚持了,肯定有收获。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

初中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二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三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通过几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方式的反思

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和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我们应当依据教材的提炼教材内容,抓住美术的根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认识。为了达到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必须要找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美术学习活动的反思

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这就要求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要设计学生的表现活动,这里我们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动手的能力表现。作业的设计和操作为主要的体现方式。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表现能力,难度的大小和学生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作业效果,也就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作业表现得自信程度。为了能更好的得到教学目的体现,我们应当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评价的反思

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2.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因此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初中记叙文:那节美术课 篇5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许多多的课,我最难忘的是那一节美术课.那是9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太阳温和地照着大地,随着一声上课铃响,我们便匆匆忙忙外面赶到了教室.接着,高高的美术老师也大踏步走到了讲台上.“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为学校做一张明信牌,可以发挥想象,但、不用说了,我们知道了!”说完,我们便抓起草比开始狂画!有的人用彩笔将教学楼画成一个面包形,把窗户画成“O”形;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教学楼等建筑涂得乱七八糟;我呢?我随随便便就将操场画成了一个变体形,篮球杆也会弯腰。总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涂鸦!”老师又让一些人说内容。

我们班的中队长乔萧逸马上口若悬河:“实验中学在宇宙,太阳系。地球,亚洲,中国,山东,威海,文登市309国道,口号是”人生自古谁无屎,拉屎就用擦拭纸。”班长也开始大肆张扬:“外星人请坐正宗UFO,以示对学校的尊敬!”我也开口道:“实验档案,建立十多年,回答的都是一阵捧腹大笑!只见劳技老师原先那慈祥的面孔突然飞到了九霄云外,他命令我们停止笑,语重心长,发自肺腑地同时也是失望地说:“我原来觉得初一七班的学生非常热爱学校,但给我的却是这样一个令我十分失望的答案!”他的脸由晴转阴:“孩子们!

热爱学校并不是口头说”我爱学校!”还要通过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体现。对于这一张卡片,我感到心痛,学校就是这样的吗?我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难道这就是你们爱学校的体现吗?”我们一个个低下头,静默着,静默着一直到下课,在也没有人嬉笑。

初中美术:美术教案-大提琴 篇6

教材: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导入

美术教案-大提琴

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美术教案-大提琴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

提问: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美术教案-大提琴

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美术教案-大提琴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第一根琴弦a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弦音色低沉响亮。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

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

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

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

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三、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

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艺术家把画布铺在地上,各种颜色倾倒在画布上,然后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举过头顶,奋力向倒满油彩的画布砸下去。琴应声而碎,油彩飞溅,画家稍加整理,一副现代的艺术作品顿时产生了。台下一片惊叹欢呼,这就是利用分解构成的艺术造型原理进行创作的。

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四、利用电脑展示解构艺术造型的作品

.利用大提琴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提琴时代》《花的旋律》

2.利用圆号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圆号新形象》《提琴与圆号》

3.利用蝴蝶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蝴蝶新组合造型》

4.利用鱼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多条鱼组合构成》

.利用大提琴、圆号、蝴蝶、鱼的造型进行综合分解构成。

图:《自然交响乐》《圆号梦想曲》《一起为鱼儿伴奏》《大提琴时代的士高》

堂练习

利用大提琴、圆号、鱼、蝴蝶的图案,进行分解构成练习。

要求

一、分割的形状不能太碎,要尽可能保持大提琴、圆号、鱼、蝴蝶造型的特点。

二、重新组合构成画面时,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谈初中美术课的四种导法 篇7

一、引导动机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要学好美术, 关键在于他们的内因起作用, 而作为外因的教师的引导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案例:命题画《让世界充满爱》。联系我国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从电视里看到此类的报道, 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现在你能做的是什么?”学生们描述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谈感受时, 其中有一名同学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地质学家, 让灾难不再发生。“那么,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 记下这些感人的瞬间, 编织出更美好的理想家园, 表达你们的愿望, 好吗?”经过这样一番设问引导, 学生内心深处对灾难下的人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同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爱、珍惜之情, 顿时被激发起来, 并促发了他们的创作动机, 学习干劲倍增, 效果奇佳。

二、引导兴趣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愿意学、乐意学、认真学, 逐步养成自觉自愿的主动学习习惯。若让初中生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 那是对他们的摧残。所以, 现代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 而应以兴趣为引导, 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 达到美育目的。比如初三的雕塑课, 老师可在课堂上由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 引导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 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案例《角色游戏》。本课是制作面具, 教师可鼓励学生选择身边能够找到的材料, 制作面具或立体头饰, 以此表达个人情感或鉴赏。 (1)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面具作品, 问:这叫什么艺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面具艺术。 (2) 教师接着鼓励学生:哪位学生愿意上来试戴一下?学生好奇地争相试戴, 戴上面具的学生改变了寻常模样, 有的英俊, 有的怪异, 有的亲切, 有的狰狞, 引起学生一阵惊呼。 (3) 教师问戴面具的学生:结合自己佩戴的面具角色做一番表述或对其他同学说点什么?学生的表述定会将课堂引入愉快的氛围。 (4) 根据刚才看到的面具制作想一想面具要用哪些材料?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直接使用在面具上?学生立即想到了鸟儿的羽毛、树叶、花朵等。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发现新的材料, 如同幼儿发现了新的玩具, 迫不及待去摆弄, 思维也活跃起来, 定能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面具作品。灵感的火花往往就这样产生。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 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 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 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引导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设置疑问, 鼓励学生, 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在版画课教学中, 笔者讲了书中吹塑版画的制作材料, 纸版画的制作材料, 我告诉学生可以多想一些自然素材来制作。例如, 树叶可以直接涂上油墨印制, 作为小金鱼身体、尾巴等, 人的头发可以用棉绳印制表示, 还有纱网、粗布纹、树皮等印制自然肌理效果, 这些都可以运用在版画创作中。学生在我三言两语的引导下, 想象的闸门就会訇然打开。结果课后交上来的作业, 精彩纷呈, 不少作品不同凡响, 令人耳目一新。

浅议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 篇8

一、从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入手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学生们往往在幼儿时期就有着喜爱美术的天性,喜欢随意涂鸦,而随着年龄的增大,除了一些由于自身的先天素质或是受到家庭的良好影响的学生兴趣仍存外,大部分学生的绘画兴趣比以前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自由作画时无拘无束,随意挥洒,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玩”,是一种享受。但是由于他们的作画技巧或是作画技能还不成熟,并且也没有多少理论知识,画出的画儿在成年人看来是很幼稚的,结果受到了人们的批评或指责。可以想象得出,孩子在屡次遭受这样的评议之后,自信心和表现欲都受到打击,就会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而造成这一兴趣和年龄成反比的怪现象。因此,教学中就要对症下药,对学生多加鼓励,让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观念,注重长期效果

想象力在美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国外一些国家的美术教师在教美术课时,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点拨,大部分时间都由学生自得其乐,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成功中进步,也在失败中接受教训,总结经验,这样教师只是活动的准备者和组织者,对学生的活动一般不加以干涉,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确需帮助时才介入。这样做虽然从短期效果看不如中国教育的效果明显,但从长期来看,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比我国的学生要好一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吸取國外的成功经验,把课上得自由度大一些,让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点自由的空间,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

三、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其自信心

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自然会出现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我们不能采取相同的标准来对待,这样会使一部分同学受到打击,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而是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我们不要看到一些学生“水平”不高,就以成人的标准加以衡量和批评,而应该因人而异,对一些美术成绩好的学生采取一个较高的标准,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应该采取一个低一点儿的标准,使他们都能达到进步,都有一个可以企及的目标和希望。这样学生只要努力一点儿就能达到目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并不感到困难,学习起来就会有一种成功的感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体验会激发他们一直向前,集小的进步为大的进步,从而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既要重视示范的作用,也要注意其局限性

在上美术课时,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具体作画技能、技巧时,往往亲自做示范,以“示范”这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看得见、看得真,其优点是它把一幅画的完成过程完整有序地展示给了学生,其中的精微之处展示得非常透彻,而且可以边画边讲解,学生在看教师作画的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这样学生领会得快,印象深刻,效果显著。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技法层面上的东西,并不能代表我们教学理念的全部,有些学生片面学习教师的技巧,而忽视了这其中的创造性,结果只是学到了一种模式。我们在示范时不要让学生以为这就是规范、是不可逾越的,不要人为地给学生圈出条条框框,从而避免造成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虽然提高了,但思维却受到束缚的后果,否则就得不偿失了,要知道创新性才是艺术的真谛。

初中美术课 篇9

题:你、我、他学科:美术

型:造型·表现

授时间:2001年8月31日至9月13日

授地点:厦门大同中学美术教室授班级:初一年段(1)至(10)班

授老师:杨立

指导老师:陈兵

教学目的:通过有序的、活跃的堂活动,你、我、他鼓励学生运用所认识的线条、形状等造型要素,开拓思维,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你、我、他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同时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脸型特征及表情特征的认识。重视对学生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的信心鼓励,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自由地运用线条、明暗等对人物有意图地进行夸张或变形的实验性绘画。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观察,抓住所画对象特征,以夸张抽象或生动写实的不同手法,画出自己对人物的不同表情变化的特殊理解。用自己的笔塑造一个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教学关键:仔细观察,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画头像的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图片、教本及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美术本、作业

纸、笔、橡皮等。

时: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组织教学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同学们终于顺利跨过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同学和新老师,还有崭新的校园和环境,我看到同学们都很兴奋。前面你们上了三节,也认识了三个新老师,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杨,以后我就要和同学们在这里,度过我们三年最美好的时光。还要一起来学习非常有趣的美术。(问同学: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美术啊?)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上。

二、引入新翻开本第一页,我们来学习新编的美术本第一《你、我、他》。(板书“你、我、他”)我想先问问同学们,当一个人走入你们的视线之内,比如老师我。那么你们最先注意到的是我的哪一部分呢?是不是除了高矮胖瘦就属头部最吸引人呢?对了,头部是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位。当然了,一幅肖像画不一定只是对头部的描绘,它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全身像。一位著名的美国艺术家曾对约翰·辛格·沙君特说:“每当我画出一幅肖像时,我就失去了一位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也许是因为他画得太逼真、太肖似了。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重点要来学习人物头部的肖像画。刚才我们说了,头部是辨认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位,我们要想知道同学们是否高兴时,我们就会从他们的脸上露出的神情来加以判断。不论是开心还是沮丧,都是通过你们的五官表现出来的。所以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三、进行新好,我们先来看一看本第三页,这里有一幅宫六朝先生的《小女孩》肖像画,现在谁来告诉我,这个小女孩脸部五官都有一些什么特征?(简要分析)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世界著名大师马蒂斯的画:图1女人像马蒂斯图2自画像弗洛伊德现在又有谁愿意告诉我,这幅画面中的女人有些什么特征?特征:鼻子很长,眼睛露出休闲而略显疲惫的神情。嘴巴随意地撇着,头发随意地散落下来,整体感觉慵懒而散漫,是不是?再看另一幅,这是英国画家弗洛伊德的自画像所谓自画像,也就是自己照着镜子画自己。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特征是什么。特征:脸是方形的,“国”字脸,眼睛长长的,两只眼睛距离很近,感觉充满了不安,嘴巴扁扁的,紧闭着,感觉就像一个病人躺在病床上是不是?那么,刚才我们说了,自从照相术发明了以后,人们开始寻找创作肖像画的新途径和新画法。现在我这里还有一些其它不同画派的画家画的一些肖像画,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注意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图3女人毕加索图4自画像瑞士克利图男人的头像袭勒图6自画像达利图7正面像图8自画像凡高(教师总结)好,刚才我们看了许多不同画派和风格的肖像画,很多同学都回答得很好,一下就抓住了画面人物的特征。不论是什么风格的画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对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在大家再看一看本下的这三个人物,仔细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再具体分析三幅图。提问同学:第一幅只用线条,随意的几笔就将男青年的神情表现出来了;第二幅是用水墨,有浓有淡,有粗有细,体现出小女孩的天真含蓄;第三幅是用铅笔画的,略带明暗表现手法,刻画出少女略带忧郁的气质。)

四、堂作业

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习惯的表现手法选择一幅肖像画进行临摹(讲一下什么是表现手法)。下面让同学做作业

。(提醒注意:临摹时最关键的是体会画者描绘人物时的情感和手法,如何通过画笔使人物更具个性化。)

五、引导评价取几张完成的作业

作简要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并把本节学习活动的体验(感受)写在作业

初中美术说课 篇10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上一篇:大学生寒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收银员转正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