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中考备考方案(精选10篇)

初中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篇1

2014年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好历史中考这场攻坚战,争取在中考时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特制定本计划方案,内容如下:

一、努力作好中考历史的教学工作

1、深度挖掘教材

今年中考历史标准有些许调整,相比而言,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新中考说明,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说明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中考的灵活多变性。

2、认真、全面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中考历史。面对日益灵活的历史中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4、充分利用早晚自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历史。将各班分小组,选出小组长,有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抽查。

二、备考计划教学进度1、2013年9月----2013年3月中旬,完成初三年级所学内容; 2、2013年3月中旬----4月中旬,完成第一轮复习;

3、2013年5月中旬前,完成第二轮复习;

4、2013年升学考试前,完成第三轮总复习。

5、复习计划及措施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依原计划完成九年级两本课本的历史教学

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中考总复习,基本上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夯实基础。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但课时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题型训练,熟悉解题技巧, 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用时4周,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在中考历史学科中题型有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其中选择题覆盖面广,能较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及思想品质,所占分值比重大(占了卷面40%),从历年考试题目看,选择题难度值低,考的都是较为基础的知识,因此选择题力求学生不能丢分。学生在解题时要求学生抓住“题干”和关键字,理清题意后,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解题,例如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同样的,学生在做材料题与问答题时,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第三阶段:关注热点、小专题复习。用时4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全面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但知识相对会比较零碎和孤立。为了把知识学活、用

活,还需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点面结合,进行一些小专题的复习,例如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专题;新中国的外交史、三次科技革命等小专题。同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学习历史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现世问题,在历年的历史中考试题中均涉及时政热点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例如周年事件、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把热点问题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热点问题。剩下的时间,就以学生复习,做一些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模拟试题,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抓住有利时机,获取中考信息

初中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篇2

一、深刻钻研大纲, 明确复习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在我省, 《中考说明》就是中考大纲, 2014年的《中考说明》关于历史的部分, 分别对2014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的原则、命题的依据、学生能力的考查目标、考试的形式以及试卷的结构都作出了极为明确的规范和界定。所以, 今年的《中考说明》一下来, 我们深研、细琢, 逐字逐词地学习和推敲其意思, 逐句逐条地领会和吃透其精神, 并以之指导我们2014年的历史复习。但是, 对作为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 我们也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因为它为我们明确了历史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指导思想以及处理原则。这些总的精神也是我们在历史复习中所必须遵循和必须把握的。在复习中, 只有将这些明确了, 我们才会有可靠的依据。因此, 历史教师千万不可仅凭对教材的熟悉, 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深入了解。

二、了解中考导向, 深刻把握教材, 加强教学反思

历史教材中的考点 (知识) 是分散的, 我们只有将这些分散的考点 (知识) 梳理、整合, 才能使之系统化, 而且, 只有做到系统地掌握复习内容, 才能为处理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考点 (知识) 做好铺垫。因此, 在复习前, 教师就要将功夫做足:一方面, 要对历史复习的内容概貌做到深刻了解, 对历史复习的基本线索做到彻底理清, 对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做到十分明确, 对历史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做到全面把握;另一方面, 还必须积极地搜集信息, 及时地了解中考的导向, 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教科书三者结合起来学习与反思, 以便及时地发现自己对教材理解和处理方面的偏差, 加强备课, 强化反思, 及时调整教学角度, 及时调整复习方向, 更加准确地把握重点, 突出难点, 对考点 (知识) , 哪怕只有一丁点细微的变化, 也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 做到设计周密、复习科学。

三、夯实知识基础, 不可囫囵吞枣, 避免酿成后患

万丈高楼平地起, 靠的是坚实的基础, 没有坚实的基础, 便成空中楼阁。学生在复习历史时, 首先要对历史中的每一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都要掌握好、理解透彻, 唯有如此, 才能为下一步的综合复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千万不要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或者吃夹生饭, 如若不然, 后患将会无穷无尽。比如, 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复习,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知识点有27个, 其中, 仅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占了5个, 它们分别是“英国工业革命”“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蒸汽机制改进”“珍妮机的发明”“大工厂生产”等, 这5个知识点就占了总数的近20%。由此就足以看到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在历史中考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所以, 我们在复习时, 必须首先要通过归纳, 牢牢记住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时间、发源地、范围、内容、开始、结束、标志等基础史实, 还要紧紧结合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格局等, 全面分析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只有如此复习, 才能实现锦上添花。

四、狠抓专题复习, 进行纵横联系, 适度延伸拓展

在历史复习时, 学生不仅要夯实基础知识, 对重点知识也需要狠下一番功夫。作为教师, 不仅要自己把知识系统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好中外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历史特征等, 并教会他们将那些零碎的历史史实、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 织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在专题复习中, 我们要牢记一个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 , 两个关键 (关键词、切入点) , 三个模式 (小切口深分析、大跨度高概括;多层次多视角) , 四个思考 (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外问题对比的思考、热点问题的综合思考) 。我们还要学会纵横联系, 以求融会贯通。比如, 我们在复习时可以运用横向比较复习法把发生在同一个时期的历史, 尤其是中外史, 放在一起进行复习, 这样很容易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也可以运用纵向复习法把发生在不同时期的相关的历史放在一起复习, 这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我们还可以适度地拓展延伸, 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课文中的表格、插图、小字等知识, 对课文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 以弥补教材内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关注热点焦点, 把握时代脉搏, 形成大历史观

在复习中, 我们要高度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我们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 要注意历史的时代性和历史的借鉴作用。我们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走向社会并且关心社会, 做到学以致用, 注意与现实社会相关联的知识点。通过与热点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懂得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另外,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中国的历史与世界的历史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密不可分。比如, 抗日战争与二战, 五四运动与巴黎和会, 鸦片战争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我们理解这些历史问题时, 尤其要注意转换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立足点。

六、研究答题技巧, 掌握正确方法, 力求回答创新

近些年的中考历史试题十分强调能力立意, 注重科学性、应用性、人文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效性。考生要想试卷完成得出色, 在平时就要注重答题技巧的研究, 力求作有创新性的回答。中考历史试卷中的非选择题大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在解答这类题时, 我们务必要注意: (1) 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这类题的答案就在材料里, 只有反复、认真阅读, 才好发现答案, 尽可能用原文回答。 (2)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类题的答案不在材料里, 这些材料所起的作用只是提示, 或者帮助你联系所学知识、或者给出限定问题的时间、范围等, 千万要吃透材料, 掌握全题的要点。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类题的答案虽然出自材料, 但又要求学生必须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把它归纳处来进行回答, 难度要比上述二者大。组织答案时, 考生要找准切入点, 寻准突破口, 尤其要注意联系个人, 联系实际, 呼应主题, 侧重现实。

摘要:学生在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深研中考大纲和中考试题, 明确复习目标和复习方向, 夯实基础知识, 狠抓专题练习, 关注时代热点, 还要掌握答题技巧, 才能出色完成答卷。

初中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篇3

文科主观性试题原则上“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人文方面的素养(不像解答理科试题那样死扣答案),以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好地成才。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以后,设计开放性试题和开放性答案一直是其命题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写小论文、写标语、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历史方面的宣传板报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中考历史的开放性答题在我们充分适应了以后,出现了一种误区,即在操作中出现了有“字”就给分的现象。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不认真审题、因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准确而盲目堆砌知识点的后果。事实上,有不少孩子在进入高中后,连基本的史实和常识都要靠翻书才能知道。

尽管中考试题是全省统一命制,但是阅卷是各地教育局组织进行的。由于评分细则弹性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在阅卷中存在偏离参考答案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开放性问题的解答中尤其突出。譬如,一谈感悟就是“要好好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种“万金油式”的答案缺少针对性。2011年中考历史的开放性试题已开始试图扭转这种不加分析、盲目答题的趋向,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准确分析和把握问题的能力。例如2011年中考历史第23题第三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回答此问必须根据问题的提示,侧重谈先进理论的作用、理论的继承性或理论产生的方式等内容。若学生回答其他方面的内容,严格说是不能得分的。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已经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他们在平时复习时已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学科语言的总结能力和对每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

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在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第21题相当于填空形式的问答题,答案必须精准;第22、23、25题,按照问题设计和答案要求,必须“依据材料”进行总结陈述,尤其是第三问的升华部分,必须在提炼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根本无法随意胡诌瞎编;第24题沿袭了2011年中考“议会大厦”读图题的形式,给出了关键词,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把握能力,考查学生历史知识、专业术语、语言表达、情感升华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一点明显借鉴了高考开放性试题的命制特点,不过由于给了充分的提示,降低了难度。

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我们必须充分予以重视,尤其在复习阶段更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

首先,学生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在语言精准的基础上适度开放答题。平时一定要从严要求,不能模棱两可,要牢牢把握相关关键词。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他阶段性词语也要准确掌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加人”);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等。这每一个限制性的关键词都有其内在含义。以中美关系发展为例,1972年尽管美国总统访华,发布《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美关系打破坚冰,但是美国仍然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所以中美关系只是有了一个大的进步,不能说完全正常化。这些关键词的内涵要求都很精确,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准确把握和记忆。

其次,及时关注高中教材的变化和高考是初中教师当前必须要做好的功课。河南省高中历史教材从2008年起开始大变动,按政治、经济、文化模块安排组织教学,传统编年史的体系完全被打破。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通史底子,就会感到很茫然,就会有“怎么正讲着秦始皇中央集权体制,突然间就蹦到了英国君主立宪”之类的感慨。高中历史教师也普遍反映初中生的历史底子是越来越差,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朝代更迭都搞不清楚,逼得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利用自习课把通史再大致串讲一遍,弄得很被动。高中历史教材体系的变化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历史的编年体系主要靠初中阶段来培养。而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误区之一是,很多学生认为一些基础知识根本不用记忆,导致学生历史学科功底欠缺。

在阅卷过程中,为了公平起见,评分细则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据此赋分,学生的答案必须具有精准性。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在致力于稳妥地探索开放性试题的命制,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锻炼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譬如让学生根据相关画面写出历史短文,为了防止学生答题漫无边际,明确给出了“提示”,要求答案以关键词形式进行呈现。这明确给了我们一种方向性提示,要着力强化对史实的把握,学会用学科语言把历史要素叙述清楚。当然,如果答案逻辑严密、文采飞扬、字迹优美,就更能增值加分了。

2018年历史中考备考计划 篇4

每年的中招考试,牵动着数万家长的心,也被很多学生看作是不亚于高考的“人生转折点”。因此,作为毕业班老师,做好中考复习备考的准备工作,带领学生有准备的冲刺中考,就显得异常重要。关于中考,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习要求

1、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提高效率,突出实效。

2、突出重点求高效,由于中考内容考点多,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内容的复习,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抓住主干,强化重点,有详有略,追求高效。对考点内容,我们要重点剖析、整合、演绎,并进行重点训练。

3、.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备考复习应以教材为蓝本,以资料相辅助,切忌本末倒置。所用资料要筛选,题目要典型,切忌全盘照搬。处理好导、学、练的关系。备考复习一定要把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适度的课堂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导、学、练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4、处理好容易题与稍难题的关系。学业考试是水平考试,难度值一般为容易70%,稍难10%。因此我们的应考复习应要立足基础,得足70%的容易分,同时尽力多得10%的稍难分,从而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目标。

5、科学训练促提高。科学适度的练习训练,能有效巩固知识,有效的训练对于提高复习的质量帮助甚大。训练题注意以下几点:①科学性—-题干科学,答案无误;②基础性—-考查全面,体现双基;③创新性—-设计新颖,具有创意;④针对性—-紧扣考点,下联实际;⑤灵活性—-创设情境,角度多变;⑥多样性—-选材丰富,视野开阔;⑦典型性—-特色鲜明,举一反三;⑧层次性—-梯度明显,分档合理;⑨时代性—-关注社会,捕捉热点;⑩综合性—-主题明确,一题多点。

6、指点学习方法。复习备考中,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如何把握历史知识要素的方法、如何理解性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整理重组历史知识形成结构知识的方法以及如何审题、答题的方法。如此,学生才能会分析,会考试,考试也才能少失误,得高分。

7、归纳解题技巧,在复习中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归解题技巧,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现在的中考试题,知识点分不分有规律,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在做题的时候,精准提取知识储备。同时由于选择题也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一定要教会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准确快速的找出最佳答案。

材料分析题: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限制条件。再根据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有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提醒学生注意分值,详略得当。由于现在的历史中考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方式,学生就寄希望于翻书抄。这种思想是万万不可取的,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贯穿脚踏实地的思想,该背诵记忆的基础知识点,一定要牢记,做选择题,答案一定要从材料里去总结提取,照书抄的答案肯定是不会拿高分的。

二、备考措施 :

1.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首先要让学生重视历史这一学科,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不怕困难、能吃苦、肯拼搏的精神。2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及《说明与检测》,准确把握考点。

3.向课堂 45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精讲多练,要把每个知识点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楚,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系统。

.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不同的形式,如:提问、讨论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现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及辨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判断、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步骤

中考备考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过好课本关,课本上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熟练、吃透。根据层次不同可适当提高。准备好各种复习资料。

第二阶段,本阶段要突出双基,培养能力,要求教师根据《说明与检测》对各本书的重点知识作归类复习,理清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加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力度,对初中阶段的知识有更系统的、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是专题复习模拟训练,补缺补漏。要求教师在综合测试、模拟考试的基础上,通过讲评,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并针对学生掌握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不足,及时进行补缺补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备考状态,迎接中考。

总之,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备考工作必须作好计划,加强指导,科学应对,务实高效。唯有如此,备考复习才能收到实效。

聂堆中学

中考历史备考策略的资料总结 篇5

儒家思想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商业的发展阶段特征 希腊罗马近代西方代议制 新中国经济建设 中西科技

2、重点培养一下学生应试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

探讨问题的能力。

3、重点突破学生的应试方法: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的文字“陷阱”、历史现象与历史

概念的本质区别、 历史事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以此事件或事物取代其他事物或事 件,以防“张冠李戴”等

参加中考历史备考会的心得体会 篇6

朱承财

2012年3月2日,作为胡官屯镇中学的九年级历史老师,我参加了在德州五中召开的中考历史备考会。参加会议的老师是来自德州全市的九年级历史教师和七、八年级的历史骨干教师,席间老师们还交流了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上午八点半,备考会正式开始。先听取了两节历史复习示范课,一节是德州五中的刘君君老师讲的中国古代史一二单元复习课,一节是庆云县马新涛老师讲的宋元时期的历史复习课,课后由几位教研员进行评课,我县的教研员王保华老师第一个进行评课,在对刘君君的课进行评价后,又简单地介绍了我县对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我县教育局开展的“十”、“百”、“千”工程。

下午1点40分,由市教育局教研员宋老师主持,她首先从试题结构、知识结构、难度结构等方面细致分析了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为老师们明确了历史学科的评价导向。然后,他指出了考生在中考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如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审题不清等。最后,宋老师给出了做好当前中考复习工作的几点建议。她建议老师们要强化课程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加强世界史的教学。

初中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篇7

一、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时间,制定好复习计划

初三下学期我们历史科的教学任务重,复习要涉及初一至初三六册的教材,复习范围广、内容多,如不能有效地安排好、利用好时间必将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教学效果,要取得较好成果一个良好的复习计划极为关键。因此我校在每学期期初,我们初三历史备课组成员都会根据学校的周课时数和校历表制定好一份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好复习进度。本学期期初至市质检考试前完成第一轮总复习,以《考试说明》为纲,以课本为本,以《复习指南》为指南。从5月下旬开始进行第二轮复习,主要以《初中历史学习报》中考版为主进行一些综合训练强化学生解题技巧。

二、立足《考试说明》和《复习指南》,以《考试说明》为纲回归课本

1、学习考纲、指南新精神

中考历史学科要复习的知识点既多且杂考查的角度又新,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如何设题最后还得回归课本回归考纲。因此我们的复习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紧扣考纲、把握趋势、夯实基础、锤炼能力”。每年市教科所的《考试说明》和《复习指南》出炉后,我们备课组成员都会一起学习领会《考纲》和《复习指南》的新精神。特别注意比较当年《考纲》、《指南》和往年相互比较有啥新变化,变化点在哪,这些变化点就是我们当年须多关注须反复锤炼的重心。

2、复习立足考纲回归课本

近几中考试卷80%为基础题,另20%稍难题和较难题也以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为支撑,基本史实的再现仍是考察的重点,这就意味着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因此,我校初三备课组的复习方针是紧扣《考试说明》,夯实基础,依据考试说明的知识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不求每一位同学能熟记所有的知识要点,但求学生对每一册,每一课内容的纲要非常熟悉,只有这样在开卷考时,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找到所考查的知识点的位置,加快答题速度,提高答题质量。

“回归课本”,就是复习时我们以课本为准则,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梳理、归纳与整合。第一轮的复习时我们“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细致地阅读教材,逐册、逐章、逐节地对《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绝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但是要注意的是复习不是上新课,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去粗取精,在整理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后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突破,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对基础知识了然于胸,在考场上才能大大减少翻书的时间,提高做题速度,才能节省出更多时间用来思考难度较大的题目。

3、根据《考试说明》构建知识网络与能力培养

初三年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再加上初一二年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又要求在一学期里熟知三年的知识要点,理清知识结构,这就有些强其所难。因此需要老师根据考试说明精心编撰复习提纲,在提纲中按照章节顺序整理出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一份好的复习提纲能让学生对知识结构一目了然,能抓住每一个学习主题的框架,熟悉提纲和课本目录。一份完整、详细的复习提纲,对学生来说是考场上必不可少的一件利器。

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但不能忽略能力培养。在复习中要注意基础与能力并重,因为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复习要点线结合,注意要点化、线索化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抓住了基础知识这个“点”还要注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点线结合应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复习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串线,复习完一本书后也可适当地串线,尤其是同一主题的内容更应该注意联系,由于历史总复习的时间很紧张不可能再有更多时间去组织专题复习,因此只能注意在平时复习时将之融入。实践证明,抓点线结合,便于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条理化。抓住了点,复习便有了针对性;抓住了线,就可以以线相串,串住一些知识点,就可以“顺藤摸瓜”,记住各个部分的历史内容。

四、适度关注时政热点,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

《考试说明》的命题原则中明确提出“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现在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非常灵活,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是,不管中考历史试题如何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不可能脱离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可能脱离课本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只是在运用上更加灵活罢了。如2009年中考试题选择题第7小题“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的鼠首兔首两件文物,导致这两件圆明园文物流失的历史事件是()”;2010年第24题材料解析题的“世博会”;2011年的辛亥革命等等。这些试题都紧扣当年的时政热点,因此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关注哪些历史知识与当年的这些时事相关,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时代脉搏,关心社会,关注与现实社会有关联的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将学习重点与时事热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认探究,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2012年中考备考方案 篇8

为了认真抓好我校的中考工作,切实保障我校的中考成绩,特拟订我校初三年级2012年中考备考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充分发挥任课教师个体优势,激发其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抓课堂,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整体的提高,争取实现学校2012年中考目标。

二、2011-2012届学生、师资现状

我校2011-2012年初三年级现有6个班,163个学生,从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反映出的问题有:

一、学科上的发展相对不平衡,从平均分上看,最好和最差的学科名次相差5个位次。没有突出学科,语文和化学两大学科均分仍然垫底。

二、学生个体发展不平衡,由于师资的不平衡及学生基础和学习兴趣等原因,偏科学生不少。

三、部分学科优秀率、及格率低,低分率较高;班级学科之间差异较大。

四、两个校区合并后,5个班级拆分成6个班级,因两校区文化、教学方式方面的差距,教师、学生也需要有相应时间融合。

五、在已经结束的生物地理学科会考中,两科均分垫底且与区均相差4.48分,与上一位次学校相差1.53分。这些情况对今年的中考成绩提高都产生了较不利的因素。

期中期末各科数据差值比较。项目 总均分 语文 数学 英语 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分率 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分率 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分率

期末区县汇总 439 76.8 2.14 72.1 2.01 73.4 26.5 56.2 19.5 75.4 36 70 11.6 期末中桥中学 379 68 0 43.1 4.99 57.6 5.01 32.7 32.7 65.8 11.9 57.2 15.1 期末区校差值 60 8.81 2.14 29-3 15.7 21.5 23.5-13 9.55 24.1 12.7-3.5 期中区校差值 81.3 11.4 5.41 38.5-9.2 18.4 31.4 28.6-17 13.1 27.1 13.4-4.8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分率 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分率 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分率 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分率 70.2 44 68.7 11.9 53.3 30.8 67.2 10 41.7 29.8 76.9 4.33 49 70 94 0.93 59 20.7 52.2 17 44.2 8.78 47.2 18.2 38.1 13.8 68.6 6.29 46.4 56.3 91.8 1.27 11.1 23.2 16.5-5.1 9.08 22 20-8.2 3.53 16 8.31-2 2.63 13.6 2.17-0.3 14.9 24.6 29.1-15 13.7 28.4 32.8-19 5.16 1.69 30.8-9.3 4.7 27.1 6.6-1.7 与期中成绩相比,期末我校7门学科所有指标均不同程度上升,这也直接导致我校区排名的上升。所有学科,尤其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学科优秀率的偏低,直接制约着学校优秀学生人群数量的提高。语文、数学、化学及格率的偏低又制约着学校总均分的提升。

(1).语文优秀率没有改变为零的尴尬局面,及格率偏低(与区均保持着28.99的差距)制约着均分的提高。

(2).数学曾是新闸的优势学科,两校合并后受困于差分率偏高(32.69,与区均保持着23.46的差距)及格率偏低(32.17与区均保持23.46的差距)优分率则在个位徘徊。

(3).英语学科是所有学科中均分排名最靠前的,优分率仍有提高的空间。(4).物理学科优秀率和及格率仍有提升空间。

(5).化学学科优秀率偏低(8.78,与区均保持22.03分的差距)及格率有待提高,差分率需要降低。

(6).思品和历史的优秀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期末考试分数及学生分布情况。

分数区间 500分以上 499-400 399-300 300分以下 人数 15人 54人 59人 32人 百分比 9% 33.75% 36.87% 20% 由表格可以看出由于各学科尤其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学科优秀率的偏低,导致500分以上学生人数偏少,而300分以下学生占比例较高,可见下学期学校提优补差工作的有效开展将对成绩上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班级总均分及学科均分。班级 总均分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初三(1)班 373.1 67.3 63.3 63.1 61.7 39.9 37.3 41.1 初三(2)班 378.4 67.8 49.7 67.3 60 45.2 39.2 49.2 初三(3)班 392.1 67.6 65.2 69.2 57.3 45.6 39.5 47.7 初三(4)班 368.3 69.1 53.5 61 55.1 46.8 36.9 45.9 初三(5)班 389.3 67.7 62.5 67.6 62.2 44.5 37.6 47.2 初三(6)班 374 68.3 51 66.9 57.9 43.5 38.4 48 各班级均分差距在逐步拉大。虽然在初三依据初二成绩将原有的5个班分成平行的6个班,但由于师资的差异,班风建设的不同,班级均分已经拉开差距,其中最大差距已经达到23.8分。不同班级相同学科的成绩差距需要备课组能有效的集体备课,集团作战以克服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总均分的差距的拉大也反映有的班级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共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本届初三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班由一位教师教学,物理、历史由三位教师,政治、化学由两位教师教学,各学科共31位教师参战,其中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青优2人,40岁以下教师22人,所有教师均带过初三毕业班,其中有16位教师参加上届初三毕业班工作。年轻教师多精力充沛,工作干劲十足,但应试经验仍待提升。骨干教师仍然缺乏。

三、2012年中考目标

2012年力争中考总均分、优分率、全科合格率、差分率达到区教育局下达指标。

四、备考工作日程安排

1、按教研室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或提前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学校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结束时间 第六周 第四周 第四周 第四周 第六周 学校 政治 历史 生物 地理 结束时间 第一周 本学期 第六周 第六周

2、第六周(3月17日)进行全区月考,针对月考总结出新课结束后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各科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第六周月考后各学科依照学科备考方案进行第一轮复习工作,复习工作应按照区教研室各科复习要求有计划按步骤进行,运用好区教研室的分层次练习,重在打牢基础。

3、第十三周(5月2-4日)第一次模拟考试,做好考务工作以及考后质量分析工作。在考试后针对问题召开中考学科教师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便于第二轮复习。

召开初三学生表彰大会,表彰一模考试中成绩优异及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召开初三年级学生家长会,通报一模成绩及学校跟进措施以得到家长的支持。

4、第十三周至十六周第二轮复习工作,复习重点在于学科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优补差工作。

外请专家教师给教师和学生做学科复习讲座,提升教师学科复习能力和学生中考应试能力。

5、第十七周(5月30-6月1日)第二次模拟考试,做好考务工作以及考后质量分析工作。在考试后针对问题召开中考学科教师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便于冲刺阶段复习。

要求各学科依据学科考试特点拟出本学科中考精炼要点指导学生复习。

五、备考工作具体措施

1.成立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考工作的领导。组

长:范大春

副组长:陈梓义、谢溧

成员:朱云生、周刚、李祖银、马从花 ⑴、备考领导工作小组是学校指挥中考工作的领导机构,是决定学校能否在中考中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初三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尽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感情上鼓舞人,在事业上激励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复习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⑵、校级领导指导年级组分层次召开学生学习促进会,学生家长会,通过各方力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和改变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⑶、行政人员要联系一个备课组,要履行好对我校中考复习备考工作的指导、管理、研究中考问题及对策,积极协调复习进度、收集、传达中考信息,共同分析历年来中考出题方向试题,对学校教师复习工作的方向性负责。听各种不同类型的复习课,以点带面,抓突出问题,针对不同问题对学校中考整体策略做相应调整。

对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 ⑷、校级和中层领导要联系一个班,深入班级聆听教师和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校长室汇报。

领导小组成员要每两周要把自己的工作,写一份书面报告交给教学副校长。2.教务处工作:

⑴、召开教师备考动员会。确保3月中旬结束课程。3月—4月底完成第一轮复习,5月5日—5月底完成第二轮复习,6月1日—中考前查漏补缺.⑵、注重初三年级各阶段质量的跟踪管理等一系列监控评价体系。坚持月考,并及时召开考试质量分析会,主题班会,学生“加油”会,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调整复习方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解决,以利于后面教学。

⑶、给教师提供必需的复习资料,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信息。

⑷、抓优秀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年级前80名学生集中起来,召开优生座谈会,分管领导、年级长、班主任亲自参会,给学生鼓励打气,让学生在会上相互交流学习经验,要求这些学生回班后把全班学生带动起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班上起到引领作用。

⑸、抓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提高辅导工作。校长亲自找他们谈心,进行理想教育、规范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倡教师奉献精神,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不让一位学生掉队。3.备课组工作

⑴、制定学科中考复习计划,协调教师的教学复习工作,通过开展备课组活动,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学科复习计划。要求大学科要每周要集中活动一次,小学科每两周活动一次。

⑵、把握学科教学进度,处理好新课及三轮复习的侧重点及目标达成的关系。

⑶、研究中考指导和近年中考试题,把握中考命脉,探求出题方向、范围、重点。复习工作做到重点突出,堂堂课有知识突破点,把握好教材的取舍,不浪费时间。共同探讨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答题技巧的传授。

⑷、复习课主要进行学法指导,解题技巧的训练、知识归纳能力的训练。训练方法以练为主,重在点拨指导,避免“题海战”,避免学生做机械重复的作业。资料的选用要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典型性,拓展性。资料的作用必须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效。

4.班主任工作

⑴、确定班级目标,了解各层次学生特点,协调任课教师班级教学工作,注重学科的均衡发展,扬长(优势科目)不避短,竭力实现班级目标。

⑵、结合月考,每月召开一次中考备考主题班会。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会议,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调整工作重点。

⑶、积极营造中考氛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的思想,确保学生有稳定、良好的复习迎考心态;抓班级竞争机制的形成;考前做好心理疏导,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保持平衡的心态。

⑷、做好不同层次的学生管理提高工作①抓优秀生,造培育优秀生的声势,适当运用心理暗示,让优秀生定位,并做到广种博收。②抓边缘生,推拉并举。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千里马,创造条件,实施分层管理。③抓学困生,百炼成钢。认真分析他们的原因,做细致的工作,教给学习的方法,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使他们认识学习的价值。

5.科任教师 ⑴、依教学进度结束新课夯实基础,依据学生实际及教研室安排制定好所教班级复习计划并依据三次模拟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

⑵、结合学生学科实际,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类,并通过制定具体分类、提高计划,扎实搞好培优、扶差工作,力促各层次学生在中考中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⑶、把握好复习课工作的各个各环节。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结束新课后的复习课工作要先抓课本,系统理顺知识理论,先分后总,细化阶段,扎实进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扎实认真地搞好课堂教学,坚持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益,为复习、备考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严禁滥发资料,搞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谋求更高的复课效果。

⑷、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分类指导。复习课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扶优帮困。

6、其他工作 仅仅围绕教师、学生、课堂抓备考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知道:一个稳定的教学大环境;一群敬业爱岗的教师团队;学生具有训练有素的答题技巧,稳定的应试心理都能左右考试成绩。这些都是我们备考不可忽视的方面。

备考方案仅是我们的思考,落实最为关键。这需要全校行政和初三教师本着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高度责任心。求真务实,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班级中考备考计划方案 篇9

班级中考备考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为了让11班的同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更好的的学习环境,班级以“奋发冲刺,挑战自我”为口号,明确目标,落实行动。结合学校年度工作的总要求,坚持“培养优生,提高水平;抓中间,整体前进,控制差生,保证平衡”的教学思路,坚持“求真务实,认真负责,追求高效”的工作作风,贯彻团结协作,互相切磋学习的精神,主动配合科任老师的教学工作,加强家校联系沟通,细化落实班级的管理,迎接初三的严峻考验,争取在的中考中获得满意的成绩。

二、学情分析:

初三(11)班共有68名学生,男生42人,女生26人。

目前班级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总体发展不平衡,成绩差异较大;学习成绩中下的同学仍占蛮大比例。

(2)学生个人自身发展不平衡,偏科学生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厌学情绪较重,认为凡是没有什么希望,就在这里过一天少三晌,严重影响着班级的整体成绩。

(4)好多学生欠缺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差。

三、班级学生划分:

我们班第一梯队(班级前十名):

我们班第二梯队(638分以上):

我们班第三梯队(600---638分):

四、班级备考具体工作措施:

(一)、认清形势,做好班级稳定工作。

1、通过“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态度决定高度”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考的形势和动态,以及中考对人生的影响,强化中考在学生心目中的份量,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营建竞争与积极的中考氛围,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

2、通过班会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辅导和疏导,逐步消除学生对中考的陌生感、恐惧感,让学生感悟中考,以平常心面对中考。

3、有效地利用好每周的星期五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如:微笑面对中考、学习经验交流会、意志品质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如何调节心理等,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密切配合科任老师,搞好培优补差工作。

1、每周至少一次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流,了解班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处理方案。

2、跟踪重点学生和临界学生的成绩变化。适时对这类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学科进行培优和补差,目的是实现重点突破、确保及格率和平均分。

3、通过有效形式,加强与落后学生的沟通交流。尤其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其长处或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激发自尊心及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

4、每次月考后根据每位学生具体测试情况和考后思想状况,与任课教师一道有针对性的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工作,把考后波动降到最低限度,把考后反思精细化,月考后因势利导,把月考后学习潜能发挥到极致。

5、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将学生合理的建议

反馈给任课教师,力求在教学上更好的服务学生。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每次月考后要求学生将成绩汇报给家长,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反映给家长,肯定孩子的进步,客观反映孩子存在的问题,把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好学生。

(四)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学生进入初三,学习压力重,对时间分配不合理,更会加重学生负担。根据学生时间及学科状况,引导学生对时间进行如下分配:早餐后,以政治、历史为主;早读,以语文、英语为主;下午自习,以数学,理化为主;晚餐后,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安排复习内容。

(五)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完善班级宣传建设,强化班级环境育人功能。 完善班级环境布置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和教室空间,通过班训等来激励、鼓舞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六) 加强安全工作的宣传,让学生在各种场合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确保能平安,顺利的参加中考。

五、奋斗目标:

700分以上:5名。

达到嘉积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20名。

希望能有1名冲击全省前10名。

总之,我们坚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这么多有经验、有能力、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一定能在20的中考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班级中考备考计划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精神,策略研究,把握中考方向。加强毕业班工作领导,狠抓毕业班的备考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对毕业班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强化教学研究抓质量,计划思想教育挖潜力,深化责任意识讲协作,力争实现优秀生有突破、中等生有提高、薄弱生有进步的分层目标,确保年中考能取得胜利,确保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

初中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篇10

一、上课时认真听讲摘划重点

在政治课上,老师们应要求同学在书上适当地做些笔记,并划下他们所要求重点理解、记忆的东西。这些重点,正是书中的精华,也是中考时答题的关键。随着老师的讲解,这些内容会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与掌握,即使课后很久也不容易忘记。这样,学生就不必在课后漫无目的地做无用功,浪费时间了。而认真地听讲,学生将发现,政治原来也是那么地充满趣味,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上课听讲会更加仔细,不再为学习政治而苦恼,政治学习的良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二、平时留意时事勤于思索

时事的重要性,想必每一位政治老师都强调多时了。从学生的角度看,我认为中考政治题型正愈来愈灵活,其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而题目的类型也更加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时事问答题——将时事与课文中的内容相结合的题目新颖,同时也使得题目有了一定的深度,所需要的答题更加全面。为了在中考中能够适应并较好地完成这类题目,平时的锻炼必不可少。要阅读报纸或收看新闻,加以汇总、概括梳理成要闻。然后选其中的几条,结合平日做题的经验,自拟一下融合了时事与平日课上所学的题目,然后再循着思路一一解答。而有什么疑问,可以走捷径直接问老师。这样,在很短时间内不断积累,将会很有效地拓宽我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提高了答题水平。

三、日常精做练习多做记录

关于政治的辅导书近年来直线上升,让打惯了题海战的同学也有些无所适从。其实,练习是必须的,但政治不比别的学科,练习并非是最好的巩固手段,而在于学习上的融会贯通。由于答案基本围绕几个大点,理解题目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做的。对于其他参考书,关键是要认真读懂书上的题目,结合曾经做过的练习,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之效,对于一些老师一再强调或自己觉得非常重要的习题,可以将之记录到书上,适当地做些总结、归纳,结全认真听讲与重点摘划,从实例中更加全面地解释了书中内容,从而取得更大的效果。

四、运用记忆规律强化记忆

对于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要注意强化记忆,记忆要清楚,理解透彻。

五、环境保护专题练习

1.材料一:我国是世界是资源大国,水能、太阳能和煤炭分别列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

材料二:我国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是世界的1/4,人均森林为世界1/6。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资源种类多,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形势。

(2)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该实施什么战略?如何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答: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大力回收废弃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等。

(3)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①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环境保护的立法;②加强管理,加大打击力度,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③加大环保宣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落实具体环保行动;④加大环保的资金投入,加强环境的治理。

2.一天,一只喜鹊被缠在十几米高的树枝上,警车调来升降机将鸟儿救下来。有人说:为了一只鸟,这样兴师动众不值得。

(1)你认为这么做值得吗?

答:值得。因为这种行为是一种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行为。

(2)你认为人类和其他生命应怎样相处?

答:人应善待生命、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如果不是这样相处,会怎么样?请举一例。

答:将会破坏环境,最终使人类与自然界共同毁灭。如: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出现沙尘暴,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3.材料:为了配合全国资源节约活动,某校决定组织一次以“节约资源”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下列任务:

(1)为这次活动拟出至少两条宣传标语。

①节约资源,人人有责;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③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等。

(2)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①召开“开展资源节约”动员大会;②张贴有关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小册子;③办一期《节约资源》为主题的黑板报; ④开展《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演讲比赛。

(3)谈谈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重要意义?

①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②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资源紧缺,实现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④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4)请你从科技的角度,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几个“金点子”。

上一篇: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下一篇:重庆市2013企业退休养老金调整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