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岗前培训的心得体会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岗前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大学生岗前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

非常感谢公司和店长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公司核心门店第一批数码专员岗前培训,在参加公司培训的数码课程学习中,令我掌握了数码相机,摄像机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基础知识,以下是我在这次数码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公司开展此次核心门店数码专员培训是公司3c转型,提高公司数码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分额和销量所作的举措。让中域电讯成为全国名副其实最大的专业数码连锁。公司设立数码专员这个职位就是培育我们这些对数码感兴趣的人成为专业的数码销售人员。去年6月,公司进行数码连锁升级,一改往昔单纯销售手机的面貌,在业内引起轰动。然而,XX对于中域而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产品扩容之后的中域,似乎一发不可收拾。扩容一年之后,XX年5月开始,中域电讯再度引入更多产品品类,其中包括mp3、mp4、mp5、数码相筐、点读机、复读机、电子辞典、电纸书、gps导航仪,电动剃须刀等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从专业手机连锁到专业数码连锁,如今,公司不满足于增加相机和电脑产品的销售,全面引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目前,公司引进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细分为影像类、教育电子类、娱乐电子类,个人护理类等。已上架的新产品包括莱彩,明基等品牌dv,诺亚舟的学习机、复读机、电子辞典、纽曼的点读机、录音笔、oppo,现代的mp3、mp4、mp5,纽曼的数码相筐,手机电视,gps导航仪以及松下的电动剃须刀。真正意义上不断地汇集时尚科技。

只有完整的培训体系,才能培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希望公司在未来3c数码转型之路越走越辉煌,乘风破浪不断进步。

大学生岗前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

这次培训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进行, 这是香港最早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中医药教育机构, 一向积极推动中医药在教学、研究、医疗服务及科技开发等范畴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为香港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是香港最具综合实力的中医药教研机构。培训期间, 我还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听课学习。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以承担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为重任, 多年来致力于栽培既能谙熟中医理论, 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中医师, 为香港培育了一批有学养、有医德、有使命感的中医人才。培训期间重点学习了《针灸治疗学》、《骨伤推拿学》专业知识课, 同时还旁听了《温病学》、《内经》等基础学课, 并积极参与了相关的学术讲座。在这一个月的培训生活中, 我的感受很多, 收获也很大, 以下从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次培训。

一、教学师资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教师多由内地中医药大学毕业, 有比较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 同时多数人又有国外受教育的经历, 因而又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且多数人具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 故能很好的将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与现代化的香港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也能将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观点等知识引入传统的中医药, 更能发挥两者的优势, 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点。

二、教学课程方面

《针灸治疗学》、《骨伤推拿学》是两门综合性的课程, 为临床学科。基于香港的历史背景, 跌打为其传统强项, 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因而骨伤、推拿在这里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课程由两个老师分上, 虽有少许偏重, 但都倾向于骨伤, 对传统推拿手法有讲述, 但是对与正骨类手法有联系的知识进行重点关注, 突出了中医的“因地制宜”特色。《针灸治疗学》的讲授紧扣医师执照考试大纲进行, 因地处香港, 针灸传统刺灸法的水针疗法禁止使用, 放血疗法等均很少大范围使用, 多用到毫针、灸法、电针。由于受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岭南学派的影响比较大, 且地域、气候基本相同, 我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 了解了一些特色的疗法, 如:腹针疗法、靳三针等, 同时对香港本地的医师执照考试题型、范围与侧重点有了初步了解。此外, 其他基础学科如《温病学》、《内经》的旁听学习, 也加强了我对香港本地医师执照考试题型、范围与侧重点的了解, 进一步认识了香港与内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异同, 有助于本校港澳学生的教学。

三、教学方式方面

虽然一直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 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 但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真正实施这一点。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学习的一个月中, 我见证了其有机的结合, 收获颇丰。从第一天涂丰博士“批判式”教学方式的展示到后来的日常教育, 学生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每次展示的主题都是老师预定, 但是在学生的教授过程中均有学生自主观点的体现, 并不是完全照搬教材或其他参考书, 且会在其他同学讲授结束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课程中, 每个学生都必须讲授, 老师会最后指正或点评, 同时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给出评分。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一种领路人的角色, 以前学过的内容只是提及, 绝不啰嗦, 重点在自己领域里的新内容。今后, 我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四、教学课堂方面

香港的大学课堂是比较自由的, 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授, 向其提问;可以当场使用现代化电子工具查阅老师讲授的内容, 予以反驳或疑问。最有特色的是语言的多样性, 每一趟课, 都是普通话、粤语和英语的集合。其实这种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老师的课堂有吸引力、凝聚力, 内容要有精确率, 知识要有深度和广度以及要有语言的及时使用能力。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内经》讨论课堂, 虽然是研究生的课堂, 但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大学学历均与医学无关, 课堂全程由学生掌控。老师的理念是既然是讨论课, 就无关对错, 只是认识的探讨。这种讨论课对老师知识面的广度与宽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具备非专业的知识。通过这次讨论课, 我真正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 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 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五、学习氛围方面

相对于课堂学习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里的图书馆、食堂、教室, 乃至校园里休息的长凳上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或学习, 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对比, 我认为内地教育培养的学生比较缺乏活力。相比较内地学生的含蓄, 香港学生显得自信和自然, 在课堂上体现得较为充分。这也许跟香港学生一直以来的教育背景分不开, 希望以后能把这种氛围融入到内地的教育中。

六、科研方面

因为大多数老师有比较深厚的科研背景, 因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科研也是卓有成就的, 学院拥有本港最大的中医药教研队伍, 研究实力雄厚。学院已经建立了高水准的中医药研究实验室, 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 研究水准居于国际同类研究前列。许多高水准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 另有多项研究分别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的授权专利。香港的中医药指南的制定就是由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完成, 其思维为在既有指南的基础上, 集合文献证据和数据挖掘支持, 香港本地中医师的意见共同完成。在针灸方面, 本院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对痛症的治疗和针灸疗效临床验证等方面, 很遗憾最近没有相关的动物实验。中医药学院的实验室也是规模比较完善的, 具备神经电生理、蛋白组、代谢组等高等实验设备和技术, 期间还请到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会长进行了“针灸治疗机理的探讨及其临床”学术讲座, 每月均有学术论坛, 也有对外的国医大师经验分享等。

七、教师风范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教师衣着得体, 态度和蔼, 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了解学生, 理解学生, 赏识学生。心理学家曾说过,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 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 技能去影响学生, 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力量, 言传身教, 良好的情绪与健康, 成熟的性格去感染学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老师们就充分做到了这一点, 他们在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方面都为学生树立了楷模。

八、社区服务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致力于社区服务, 《骨伤推拿学》的老师们将社区的老人请进课堂, 让学生自主给老人诊断、诊查、治疗, 老师在旁指导、勘误, 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临床之前熟练了临床的流程, 同时也让社区的老人得到了帮助, 可谓一举多得。同时, 《针灸治疗学》课程的老师们联合狮子会的服务人员, 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社区义诊活动。老师联合学生走进社区, 不但为社区的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医学上的帮助, 同时还制作了一些针灸、推拿等保健方面的小册子, 这既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 使之深入民心, 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处理中医针灸常见病的病种, 学有所用, 增强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与信心。

九、生活方面

在生活方面, 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也做了很多工作, 细心周到地接待和安排我们的工作与住宿, 带我们熟悉校区, 参观中医药学院的中药陈列馆、中医药博物馆、浸会善衡学院等, 还贴心的为我们介绍周边可以体会的民俗地点, 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浸会中医药人的热情。

十、结语

培训所给予我的远不止这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已经结束了, 时间过的真快, 刚到学校时候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转眼间就要离开了。一个月时间不短, 我在这里不仅仅学习到了知识, 还交到了很多朋友, 认识了这里的同行, 开阔了眼界。离开这里的学校, 离开这里的朋友与老师, 有着不舍, 更多的是我们都应当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 兢兢业业地工作, 去用我们在这里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面对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 尽最大的努力把技能和业务学得更扎实。

摘要: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 互通有无, 能更好地促进本职工作的进行。本文主要在教学师资、教学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课堂、学习氛围、科研及生活方面总结了学习中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同时也希望将所学用于以后的工作, 尽最大的努力扎实技能和业务。

大学生岗前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此次网培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视频学习、参加活动及提交作业。视频学习分为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二和三章节是由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和郭峰萍教师主讲的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与分析。其余的九章均是由东南大学李宵翔教授主讲的新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探索分析及教师角色定位等精彩内容。先介绍PBL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说东南大学这所富有百年美誉的学府从上至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全校无线wifi的全面覆盖,还是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自主学习室、语音室、课程中心、实验室的全方位跟踪,无不体现高等学府跟国际语言教学接轨的步伐如此之接近。正是基于大学英语现状急需改变的需求,加之对目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从2006年开始东南大学开始项目式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在全校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东南大学的英语教学学时安排,每学年除了春秋学时外,他们在每年八九月开展为期四周的大学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项目式教学包括教学目标、主要特点、教学流程、个案分析、教学反馈和存在问题。因为项目式教学本身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虽然是辅助性和管理性工作,但对于学生无论做interview还是reflection等都有决定性作用。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是:第一,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第二,时间安排更个性化,教师的辅导可以见缝插针,可以是中午老师们下课后的时间,也可以是晚上下班后的时间,但又能保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第三,学生小组组长的领导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个别很有个性平时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在项目式活动中都成了领头羊。同时郭美华教授展示了每一周学生的任务,总共课时为16周,每一周教师工作任务和学生任务都很清晰地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学完这几章后我的总结:第一,项目的话题比较能体现学生的心声。学生做此研究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呈现方式比较独特,如电子杂志等。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团队合作比较融洽。很多学生都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了锻炼。而教师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但其认知能力、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了极大挑战和提高。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最复杂的事情。一件事是政府管理,另一件事就是,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我开始慢慢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因为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惑和问题开始出现:(1)如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传授知识?(2)很多教师是否在弥补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缺失,如:语言语调的纠正,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3)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课程都用英语授课,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得到了真正体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听了李宵翔教授的课程讲座,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即“网络资源”、“教师角色”和“教师职业发展”。

网络资源。十年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运行环节如下:(1)基于网络平台,光盘的学习;(2)基于多媒体的教室面授和交互活动;(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助学习;(4)基于小班的口语训练(依据不同学校执行)。以上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包括:(1)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2)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3)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结合;(4)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资源说”的观点应该明确体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花了学习时间对他今天、明天将会有更大启迪。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的终极培养目标,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非常高,也很完美,受各学院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的限制,可能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实践。

教师角色。现实中很多学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技能和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发展乏力。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机制创新滞后,导向和激励功能衰减,人文环境创造和优化能力有限。实际上,教师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模式,设计安排好了教学课堂,保持了舒畅的心情,得到了同行和学生认可,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不是老师的功能就是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提供标准答案呢?李教授反而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更灵活生动地设计和安排课程,引导学生探寻答案。老师一定要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因为大量生动活泼的英语教训形式和语言交际实践,将会向学生提供有利于认知英语语言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英语从事交际的技能,形成和强化多元文化意识,促进个性和人格综合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我想总结的是教师就应该是在课堂上和课外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高效的有意义的有社会实践体验的语言实践环节。学相伴,用相随,学以致用。

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应变“我知故我教”为“我教故我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应该是当代教育的真谛。

此次培训的第二部分为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版块完成。我选择资源分享、主题讨论、调查问卷、有奖征文和网络调查等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分享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庆昌教授的教学心得。最后一部分是论文作业的完成。

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篇4

2012届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为达到夯实大学生“村官”的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县委组织部于7月5号到7月9号组织了2012届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各部门领导关于解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新农村建设和强农惠农政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农村民政政策解读等多个专题讲座和参观了安富通安村、龙集清河村、盘龙生姜基地、吴家万亩蔬菜基地等地的现场教学,使我受益匪浅。

一、转变角色,融入到农村中去。农村对于我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为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生活了十三年。这里,她丰富了我的童年。陌生是因为我离开这“开心农场”十二年。现在的农村不可同日而语,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村民的思维方式转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改变了。现在,我已经不是村里人,所以要转变角色,把自己看作是村里人,使自己尽快成为村里人。以尽快融入农村,适应农村。

二、吃透惠农强农政策,少走弯路。既然是“村官”就得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惠农强农政策是保障农村稳定发展的“风向标”,是村民实干大干的“致富经”,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直通车”。吃透惠农强农政策是“村官”干好工作前提的基础,是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弯路的保障。

三、加强自身学习,将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下乡。中国的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作为一名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四年的大学学习使我有了学以致用的平台。要加强自身学习,将自己学到的先进农业知识传播到农村中去,改变传统农业思维。

四、加强多方沟通,当好农村信息员。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但是农村的信息交流还比较薄弱。村外好的东西进不来,村内好的东西出不去,信息不对称在农村普遍存在,导致村里产业发展缓慢。作为大学生“村官”,利用好当前的信息网络,让村不在是自己的村,而是世界的村。

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5

培训内容以“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创业”为主题,涉及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与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创业意识与理念、创业项目选择及创意风险防范等。老师的讲课严谨认真、内容丰富,从什么是创业至创业的实质意义,讲解细致而透彻,形容恰到好处。

让我记忆深刻地是,王成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趣味游戏,带领大家互动起来,让我感受到创业充满着风险与挑战,需要创业者满怀智慧与冒险精神;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笑声连连,掌声不断。尤其是在创业游戏结束之后获胜者的总结发言,更让我受益匪浅。

考察颖泉与太和农业示范基地后,我认为成功创业的关键在于:1.创新意识,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拘泥于陈规旧习。2.市场导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研究市场的空白点、薄弱点、切入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3.共富理念,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一村兴不是兴,村村兴才是兴,共同富裕的理念应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人心中,带给创业者活力与动力。

学生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6

我校于8月25日开展了第八期学生骨干培训,我也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课程。在此次培训过程中,我校学生骨干包括自己在内都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同时也得到了能力上的提升。严谨的流程,合理的课程安排,严肃而又不失轻松的气氛以及集体合作的实践课程,每一个参与者都得到一次独特的体验和收获。

培训分三天进行。第一次课程由乔闻钟老师给我们讲授了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及语言表达艺术。让我们从现有的人际交往知识中得到更大的提升。让我们明白了谈话的基本技巧,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面带微笑的讲话,以请教的方式提建议同时要给被批评者以解释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明白讲究措辞,形象生动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多聆听学者的讲话,多阅读名家的作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并从中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内涵。同时上升到使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的层次上。在即兴演讲方面,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即兴的演讲和讲话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一个有感染力,有魄力的讲话必定促使自身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在向科峰书记在下午给我们的讲话中,我也更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个学生干部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以一个小小的测试开头,你是几段秘书。相信现场所有的同学都进行了一个自测。也同时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不够细心,明白一个会议延伸到我们所接触的团学工作他的延续性。学生干部,具有计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的策划以及人员安排,所有情况的预警,以后事件后所涉及后续进行情况。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www.gzzongjie.cn/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考虑得周密细致。这一切都属于一个执行力的问题。同时,向书记也向我们提出了提高执行力的几点能力要求。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授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我们领悟上级具体命令,做好计划分配下属承担,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命运。我们都深感如此。在白洁部长为我们讲授的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讲座中,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学校几十年走过的风风雨雨以及不少学校老师们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从中我们大家都看到我们学校一点一点飞速成长的过程,坚定了自己努力做好团学工作的信心。看到了去年团委在思想引领以及成长服务两方面所做的杰出成果,同时为自己下一年的工作提出了总的思路。在众多的.环节中,我最喜欢的是学生骨干论坛的环节,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论坛,大家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建设品牌特色活动,现目前团学工作的不足等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所有同学都积极踊跃的提出自己的见解,集聚感染力,也是学生干部之间观点的大碰撞,非常好的促进了思想的交流,更好的促进了我校团学工作的开展。也让大家在思想的碰撞中更具凝聚力,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大学生岗前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7

香港理工大学 (以下简称“理大”) 是一所公立的应用型理工类大学。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 前身为1937年成立的“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在香港, 理大被称为最具规模大学、最受学生和雇主欢迎大学, 现有在校生28 000多人。2012年, 理大排名香港大学第4位, 亚洲大学第30位。理大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学校、企业、政府前来参观学习。

为推动骨干学校、开放大学建设,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理大工业中心合作, 于2012年8月13-17日举办了一期管理干部研修班。在短暂而又紧张的一周学习期间, 笔者聆听了理大工业中心首席项目主任、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顾问黄德辉的“教育理念与工作态度”、“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剖析制度系统”、“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执行力与团队精神”等讲座, 参观考察了理大工业中心及学生宿舍、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教学餐厅、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参加了“暗中行政人员工作坊活动” (1) 。通过这次研修班的学习, 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尤其是理大发展历程中, 理大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市场理念、企业家精神, 给笔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习结束之后, 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 学习了理大的发展变迁历史, 对理大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在管理学上,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 是企业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富和发展强大的精神支撑。

在理大培训学习过程中, 深切感受到, 作为现代管理理论重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 已经深深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之中。强烈的市场意识、广泛多元的合作精神、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是理大在几十年发展中历练形成的学校办学特色, 也已成为理大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推动理大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传统意义上讲, 教育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多强调其教育属性, 谈得更多的是教育家精神, 但是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服务, 教育主体就更应该向其它公共服务部门一样, 吸纳现代管理理论, 将企业家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中, 对于直接面向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如此。

(一) 强烈的市场意识, 把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的发展方向和根本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真正的企业家都以市场为根本, 视顾客为上帝。企业家要发现市场, 寻找市场需求。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大学必须面向社会, 就是要面向教育的需求市场。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要主动寻找教育市场, 分析市场需求特点, 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现办学目标, 发展壮大自己。理大在几十年的办学中, 严格遵守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 始终以配合社会发展为己任, 始终坚持把“应用为本、让学生学以致用”作为办学方向。一方面, 积极适应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需要, 另一方面, 利用新知识和创意来推动和配合香港经济社会的转变。上世纪50年代以前, 香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主要发展转口贸易。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 转口贸易受到影响, 香港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同时, 二战后西方工业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纷纷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及技术密集型转变, 香港适时提出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经济发展需要一批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香港英政府及时发现这一市场需要, 于1972年正式成立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香港理工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前身) 。理大成立后为香港工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工程、设计、会计及纺织制衣等专业人才。进入80年代, 香港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服务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金融、贸易、旅游等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经济结构发展变化, 理大积极调整专业设置, 开设了与金融、贸易、旅游等相关专业,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金融、商贸、市场学、物流、酒店旅游学等专业人才。当前, 随着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成熟, 理大又为香港培养了无数的医疗服务、社会工作和管理人才。理大的课程设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被评为最具实用性课程。

理大这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意识, 不仅体现在整个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上, 也渗透到了每个学院, 每一个教学机构中。当然, 这种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步摸索, 并不断清晰、完善的。以理大工业中心为例, 创建之初, 其主要职能为配合学校理论教学, 培养学生技能。随着社会对高职学生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 为了增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工业中心的主要职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技能, 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随着理大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社会也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 工业中心的主要职能再一次调整:不仅培养学生技能, 还成为学生开展研究工作的场所, 工业中心由教学单位变成了新产品研发基地。正是在这一系列的适应性调整过程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工业中心成为香港人“引以为傲的地方”, 也成为全世界“现代工业训练的楷模”。

理大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意识, 还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理大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从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正如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正豪先生所言:理大毕业生不仅是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 而是“讲求实效的梦想家”, 既要有充足的技能, 可以在自己的专业以及工商界有出色的表现和贡献;又要有广阔的视野, 善于沟通、通晓两文三语、能言善辩、懂得创新思考及具备企业家的精神;同时还要有正面的人生态度, 懂得反思、自我批判、尊重多元文化, 能够从容面对人生的高低起伏, 不会轻言放弃, 乐于服务社会, 有强烈的公民责任感。理大的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 (To learn and to appl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正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在香港各大学中, 理大毕业生最受雇主欢迎, 并被雇主评为实用价值最高。

正是这种始终坚持面向市场的发展, 让理大得到了快速发展, 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专业。在理大提供的40个学士学位课程中, 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专业是全香港独有的专业, 如设计学、职业治疗学、医疗化验科学、测绘及地理资讯学等。目前, 理大在土木工程、建造及建筑技术, 及地球空间资讯科学等三个领域在全球名列前茅, 旅游业管理学院的排名位居全球第二位。

(二) 广泛多元的合作精神, 把加强多方合作作为扩展办学空间的重要手段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也是现代大学发展的趋势。理大这些年来能够快速发展, 得益于理大把加强合作作为办学发展的突破口, 既强调内部合作, 更强调外部合作, 既强调与本地合作, 更强调与内地合作, 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以合作促进互利共赢。校徽中的周边开口设计正是体现了理大开放、与世界进行更紧密合作的理念。

理大非常注重与政府和业界合作。理大校长唐伟章认为:“大学必须加强与政府和工商界的合作, 才能充分掌握社会的脉搏, 了解人力需求情况, 以培育社会所需, 能够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中, 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 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结构及特点, 准确判断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种合作, 实现按需培养,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 理大注重发挥自身智库作用和科研优势, 积极承接政府、业界重要项目, 积极提倡校企协作教育, 为政府公共服务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谋和帮助。如自动包装生产线、九广铁路月台轮档活动跳板、全自动停车厂等。通过这种合作, 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实习机会, 教师的研发能力得到锻炼, 学校得到大量发展资金。比如, 理大旅游学院实训室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在合作中, 政府部门很好地履行了其职责、企业获得了人力和技术支持, 学校得到发展, 形成了合作多赢的良好局面。

理大非常注重与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内地的快速发展, 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迫切需要走出去, 与世界开展交流合作。理大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需求, 早在1978年已开香港之先河, 率先与内地院校在科研方面交流合作, 并从1997年起, 与内地重点大学合作办学, 同时在武汉等五个城市设立境外课程中心, 课程包括物流管理、酒店及旅游、护理及康复等, 均为内地相关领域发展急需课程。目前课程总数目居香港及海外大学之冠。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的签署, 理大与内地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密切, 领域进一步拓展。理大与内地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也是这一合作精神的具体成果。

(三) 践行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把爱岗敬业作为理大办学的基石

职业精神, 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通过在理大学习培训, 与理大教职员工的交往中, 笔者深切感受到了理大人对职业执着的追求,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责任感。责任, 是职业精神的本质。黄德辉教师说:“若想做成某件事, 心里一定要有一把火”。这团“火”就是责任感。责任感已深深地融入到每一个理大人心中。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教学服务人员, 每个人都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工作流程清晰、有序, 工作落实到位、有效, 同事间主动配合、无推诿。以黄老师为例, 作为培训讲师, 对此次培训全程负责。从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 甚至欢迎宴会、欢送宴会都亲力亲为, 从讲课这样的大事, 到送我们上车离开香港这样的小事都做得那么到位, 让人感动。朱老师作为一名助教, 把培训服务做到极至。不论是体贴入微的课间茶点, 还是设计精美、内容实用、图文并茂的《学员手册》都让我们为其责任感折服。实际上, 举办培训班, 培训教师上课多少与收入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并不是硬性的管理规定以及直接的物质利益趋使他们这样做, 是已内化的责任感让他们把工作作为份内事。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境界。

二是敬业。敬业, 是职业精神的核心。理大鼓励教职员工不断进取, 始终如一钻研业务, 做到从尽职尽责, 跨越到尽善尽美;从优秀, 跨越到卓越。从教师着装这个小事上面可以看到理大人的敬业精神。培训教师在不同场合对着装都有所不同, 并且着装与角色比较吻合。在开学典礼上, 尽管天气炎热, 但培训教师西装革履;在培训课堂上, 教师一直着衬衣加领带的职业正装;在培训结束、欢送学员时, 教师穿着休闲装。再比如, 培训教师对学员的熟悉和了解程度让我们感到佩服不已, 在第一节课都能叫出每个学员的名字, 并且能够记住每个学员在课堂上发表的观点, 并将其吸收到教案中。尤其让人感到震撼的是, 培训教师对内地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十分了解, 对一些内地高职院校的情况比我们更清楚。

三是务实。务实, 是职业精神的根本。虽然这次培训时间较短, 但是作为承办方的工业中心非常重视, 培训各项程序一应俱全。入校后有开学典礼, 结束时有结业典礼, 在结业典礼上为每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与教师合影等。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隆重而简洁。透过这些可以清晰地看到理大人实事求是、简洁明快、注重效率的工作作风。

三、对内地高职院校发展启示

香港理工大学的快速发展, 固然有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因素, 与香港经济发展、香港内地两地之间加强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从理大自身来讲, 与理大强调市场意识、合作精神和职业精神也密不可分。当前, 面对生源危机, 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内地高职院校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快速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要树立面向市场、经营学校的理念。高职教育要“面向市场, 突出应用”。在这一点上, 理大走在前面。前面已经谈到, 理大的发展转型总是与香港的发展转型如影随形。当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转型, 内地高职院校也要向理大学习, 要紧贴转型需要, 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科研等方面都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

理大既是学校, 同时也像一个企业, 比如, 工业中心等一些机构承接大量培训任务、承接政府和企业的项目, 经营学校的理念已经深入理大人的心中。这些都值得内地高职院校学习借鉴。内地高职院校要积极走出去, 就要向企业一样服务社会, 深化对服务社会的认识, 扩展服务领域,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承担政府、企业、社会各种服务项目, 提高对社会的贡献度和参与度。

二是要突出多元合作、互利共赢。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联系不多是当前内地高职院校发展的通病, 也正是目前推进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中要着力克服的难题。理大在这方面一些好的做法, 强调全方位多元合作, 值得学习借鉴。

三是要强化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在理大学习期间, 给我们这些内地教师印象最深刻的是理大人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目前在内地高职院校中, 普遍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好像是校长们的事情, 与普通的教师员工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是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这方面要向理大学习, 强化职业精神, 培养主人翁意识。

摘要:当今, 企业家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并被借鉴到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中。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家精神体现在强烈的市场意识, 广泛多元的合作精神, 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等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学习借鉴“理大”的成功经验, 在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重要时期, 积极寻求自身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家精神,启示

参考文献

[1]专访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正豪:培养“讲求实效的梦想家”[Z].http://news.163.com/10/1217/08/6O3GNC1B00014JB6.html.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 班主任 培训 热爱 爱心 树立 完善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由涪陵教育局组织、涪陵电视大学承办的班主任培训,这一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聆听郭吉芳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生动形象的告诉了我们班级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寻找到了快乐,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听了八位老师的精彩讲解,他们那朴素真挚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生动感人的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阐述了班主任工作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理念、技巧和素质。下面我简单的说一说我参加了这次培训后的一点感受。

一、热爱班主任工作,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你喜欢班主任工作,你才会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去做。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特殊而神圣的职业,既艰巨又长远,既琐碎又细小。只用用心去做,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形的,它通过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班级的学风,班风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和评价。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得热爱这份工作,用心去体会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可能做好这份工作。

二、用爱心感染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人类的美德,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所谓班主任应当充满仁爱之心,爱自己、爱学生、爱社会,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用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去爱他们。

通过学习,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对学生付出爱、奉献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人生漫漫,岁月悠悠,尽管我们不断被生活溶解,被阳光加热,被寒月冷却,但我们依然执着地用粉笔谱写着我们平凡的人生,用爱心托护着我们心中神圣的太阳。十几年的教学历程,给我一个最深的体会: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更需要爱心的呵护,“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懂得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因此,我在学生中要注重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我在学生中的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关系到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在工作之初就要注重自身的形象。教师平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使他们做个真正的人。

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这样的班级是优秀的班级,这样班级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

四、树立终身学习观,提高自身基本素质

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决定班集体建设的质量,一个好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班。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了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必须在学习和工作中反思,在反思和合作中发展。班主任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在学习中求发展。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永葆教育青春与活力,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班主任实现终身学习既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又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需要。

班主任要善于创新。做到以德育德,以个性育个性,以创新育创新。要想做到这些,班主任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实实在在的影响。

五、抓常规促习惯,健全完善班级规章制度

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特别是每年的新生入学,必须进行三天的入学教育,将新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氛围及方法、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等进行大力的宣传。然后,在后面的学习时间里要持之以恒,班主任要坚持不懈的抓常规,要有耐心。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上一篇: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感想报告下一篇:角落里的花四年级作文